数学辅导计划

2024-09-22

数学辅导计划(精选8篇)

1.数学辅导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渗透新世纪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课本知识,以教学大纲所明确的系统数学知识为载体,在巩固基础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刻意为学生深刻领会、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设良好的情景,使他们具备想数学、用数学的习惯、意识和能力。使一些对数学感兴趣,成绩优异的同学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为了迎接数学竞赛,并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辅导学生

确定优秀的参赛选手,是比赛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最重要的是选好苗子。由于该竞赛难度较一般的课本测试题大,因此参加这项比赛的学生必须要有相当好的基础和灵活的头脑,这就要求科任教师要选准优秀学生参赛。

三、辅导时间:每周二第八节课

四、辅导地点:多媒体教室

五、辅导形式: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六、辅导教师:xxx

七、辅导内容:初中知识:实数、方程、三角形、函数、四边形、圆等。

八、辅导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训练。

由于该竞赛命题大多以课本为依据,因此在辅导时要紧扣课本,严格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联系课本内容。

2、不拘泥于课本,适当扩展深度。

由于该竞赛题目往往比平时考试卷难,教师必须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拓宽,或教给学生新的知识。

3、精讲赛题,启迪思维。

竞赛是一种高思维层次、高智力水平的角逐,一种独立的创造性活动。因此,竞赛试题可以多方面地培养人的观察、归纳、类比、知觉的方法,它能给学生施展才华、发展智慧的机会。教师在讲解竞赛题时,应向学生强调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适时联系以前解过的题,用其已掌握的方法或解题思路,以求对竞赛题作出合理的解答和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解题后的回顾,教会学生总结,研究自己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

4、设计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竞赛题以其难度大、新意浓的特点考查学生的灵活性,解竞赛题虽然没有常规的思维模式可套,但因其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所以它离不开基础知识和特有的思维规律,因而在辅导中需要确定一些专题进行讲授和训练。但指导教师在设计专题时,应注意题目要有一定的梯度和新鲜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2.数学辅导计划 篇二

从理论上讲, 界定数学后进生应当综合智力测量、人格测量和数学成绩等各项指标。然而在现行教育条件下进行这方面的测量既不易操作又不现实。事实上, 多次测验的数学成绩分布足以反映一个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状况。所以, 笔者将数学后进生界定为:数学成绩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学生。这里的既定目标包含两层含义:第一, 大纲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基本要求 (能够识记、理解) ;第二, 最低限度值。这些均能从试卷上反应出来。即“高中数学后进生”是特指智力正常而数学成绩显著低劣的学生, 简称“后进生”。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有智力程度一类的素质因素, 兴趣、动机、习惯一类的人格因素, 也有教育因素、身体因素。可以说,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状况, 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对智力正常的学生来说, 学习困难的主观因素不外乎如下一些原因: (1) 缺乏数学兴趣; (2) 学习态度不端正; (3) 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4) 不适应教学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法。

2.教师方面的原因。为了应付考试, 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题型模拟训练, 大考小考, 考试不断, 同一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反复地做, 将学生本应是训练思维的脑力活动演变成了机械的重复操作, 即便是概括, 也是教师包办代替, 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学生失去了积极思维的热情, 从而促成了学生思维惰性的产生。学生不积极思维, 造成认识上的浮浅, 概括数学知识也就无从谈及了, 教学质量亦相应大打折扣。

三、如何辅导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教学建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 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在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这一环节上加大力度。然而, 对于后进生的转化, 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 (1) 因材施教只是说说而已, 对后进生的转化多持消极态度。因而教师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对后进生应给予更加多的辅导和关心; (2) 新课的引入流于形式,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 (3) 机械实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难以引起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共鸣; (4) 赶进度、满堂灌、三年课程两年完, 无遐顾及学生的认知特点, 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使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基础教育不是英才教育,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容忽视。怎样转化?实施个别教育是有效的。但就目前的教育现状 (后进生较多) 和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班级学生人数多, 教师工作量大) 而言, 又是不现实的。那么, 如何通过教法的改进, 尽最大可能减少后进生的出现,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应该是我们关注的课题。在此, 笔者给出几条建议。

1.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欲人明者必自明, 博学详说之功, 其可不自勉乎!”教人者只有学高才能为人师表。为人师者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所以教师应要求自己尽量做到: (1) 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2)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 (3) 具备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 以能力吸引学生; (4) 给学生以真挚的爱。

2.在引入新课时,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新旧知识巧妙对应, 使后进生在检索时更具目的性, 为进一步的理解奠定基础。

3.针对不同程度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有区别地灵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感, 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概括过程。“只有当某种思想作为一个环节归入一个人的个人经验中时, 这种思想才能被他掌握或理解”, “而经过自己探索概括的知识, 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 获得深刻的理解, 将来应用时也易于检索”。因此,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概括其规律, 并注意以下几点。

(1) 展现思维过程, 潜移默化整体意识, 克服思维惰性。无论是形成概念还是寻找解题方法, 不能只让学生感到教师的高明之处, 必须暴露思维过程, 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参与思维的挫折过程和通揽全局的思维习惯, 在分析—综合问题的经历中逐步养成整体意识, 克服思维惰性。

(2) 注意运用比较的手段。“比较, 就是把认识的对象进行对比。目的在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同 (分出共同特征) 和异 (分出每一个被比较对象的特殊性质) ”。在运用比较进行概括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而不是只让学生知道比较的结果。

(3) 可以建立“模型”的内容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概括出模型。

总之, 教师切莫包办代替概括过程, 而应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加以教师的引导, 尽可能地使他们获得概括了的知识, 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经受思维的锻炼。

5.指导学法。 (1) 要求学生尤其是要督促后进生写阶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这样做等于是在教给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 提供编码策略。为使学生在接收信息后能够进行能动的信息处理——精密编码, 首先必须保证如下几点: (1) 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处理信息, 不可满堂灌; (2) 教师应准备一些不进行信息精密编码便不可完成的课题, 讲究提问艺术,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联结、统合若干知识点。

另外, 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如何编码, 也就是如何把知识有组织地存贮, 使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要通过概括, 帮助学生抓住某些关键的“点”和“线”, 使之链接, 形成覆盖全部内容的一张网。当然, 为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而提出的教学建议, 与正常教学是不矛盾的, 只是要在上述环节中投入精力而已。

综上所述, 后进生学习困难与其数学概括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提高其成绩, 缩短后进生与教材要求的差距。需要说明的是, 笔者是仅就智力方面并排除其它因素, 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的。一般而言, 动机、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情况、教学条件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摘要: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它阻碍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影响着教学质量, 困扰着各国教育的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Robert M.Gagne.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2]Peter G.Dean.Teaching and Leaning Mathernatics.

[3]FHBell.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vs in Secondarg School.

[4]陈在瑞, 路碧澄.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3.数学辅导计划 篇三

与实践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随着中央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入展开,帮助员工思想上解惑、精神上减负、心理上解压的任务日趋繁重。面对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走向,如何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干部员工,用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且为其提供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和工具的系统支持,从而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创新载体,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工具化,是当前公司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创新途径。员工辅导计划就是我们在认真审视分析宏观形势、公司文化管理及企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适应时代要求和公司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

研究实施员工辅导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动党的建设创新,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2009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注意借鉴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党建工作”;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2009年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中央企业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项改革,职工观念、身份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帮助职工思想上解惑、精神上减负、心理上减压,增强职工改革承受力的任务日益繁重。”“要化解困惑疑虑,稳定心理预期,面向基层,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以上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从思路上、方法上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要求既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也要有科学制度的保障,还要有科学方法的支撑,同时,也具体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减负、心理上减压,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员工辅导计划研究充分体现了上述思路,力图以世界眼光进行审视、以科学理论进行武装、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索。

研究实施员工辅导计划是深入推进公司企业文化转化工作的需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公司一项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任务,需要系统构建,持续推进,有效管理。目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已由前阶段的文化形成、文化宣贯进入了文化转化的新阶段。文化转化的总体目标是把南网方略的文化基因融入管理、切入业务、植入行为,进入基层、进入班组、进入岗位。总体思路是切实做到“五个把握”,即把握南网方略这个核心,切实发挥南网方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把握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切实发挥制度文化落实方略固化理念的作用;把握子文化建设这个接点,切实发挥子文化融入工作提升管理的作用;把握班组文化建设这个基点,切实发挥班组文化固本强基的作用;把握文化评价这个关口,切实发挥文化评价的目标导向作用。其中,班组文化建设是落实南网文化进入基层、进入班组、进入岗位的重要载体。

在实施员工辅导计划的时候,辅导员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宣传讲解公司的战略、前景、工作理念和制度规范,直接播撒南网文化的种子;另一方面,通过与员工开展深入细致的沟通工作,对员工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行为,改善班组氛围,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激情,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使党群工作者的辅导者角色与职能,与班组长等各级管理者角色与职能形成合力,建设优秀的班组文化,从而实现对文化转化的有力支撑。

研究实施员工辅导计划是有效平衡“刚性”的制度管理文化与“柔性”的人本管理文化的需要

当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发挥作用依赖于两大机制:基于物质利益交换的市场规范与基于价值观念的社会规范。前者主要以物质利益交换为基础,以刚性的制度管理为方式,促使各级员工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也就是说,组织为员工提供薪酬福利、晋升机会,作为员工为组织创造价值与绩效的交换,在此过程中,员工必须服从组织的指令、制度、规范、流程等要求。但研究者们发现市场规范只能决定组织绩效的下限。而企业绩效的上限则必须依赖于社会规范,即以柔性的人本文化管理为基础,通过满足员工情感、心理、价值要求(如归宿感、成就感、奉献感),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高绩效的组织既依赖于刚性的制度文化的有效实施、也依赖于柔性的人本文化的高度渗透,也因之被形象地称之为“父性文化”与“母性文化”的平衡与兼容。

公司党群工作部2007年联合外部专业机构开展的首次公司员工思想状况调查,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员工思想状况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基本特征。调查显示出非常积极的一面,如广大干部员工对南网方略认知度、认同度很高;员工对公司、工作属性、工作环境、人本管理这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较高;但也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公司的各级组织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强调刚性的制度和制度的刚性执行,在管理上风格上整体 “重刚性、轻柔性”,导致了员工心理压力加大。因此,如何在刚性的管理主旋律上增添柔性的色彩,实现“刚柔相济”,相生互补,是当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研究实施员工辅导计划是改善党群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效果、提高党群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需要

党群工作既是一项公共性工作,它的公共性是指它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具有广泛的公共属性。党群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工作,它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具有专业化的属性。党群工作的公共属性和专业属性共同决定了提高党群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多年的实践锻炼和工作探索中,我们摸索积累了党群工作的许多成功作法和有效经验,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实效。但是,长期以来,党群工作在依靠科学理论、建立科学制度、使用科学方法和工具的系统性、专业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形势下党群工作的实际效果,也影响了党群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核心能力的提升。员工辅导计划致力于为党群工作者提供能力发展的支持,通过建立辅导员胜任力标准,引入行为科学、心理科学领域等被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方法工具,并通过有计划针对性、持续性的培训,使辅导员掌握有关方法和工具,并通过制度规范、流程控制下的实践运用,提升党群工作在公司系统,特别是对一线基层的支持作用,提升党群工作的专业化层次和党群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以上四个方面的迫切需要,是我们提出研究、实施员工辅导计划的宏观、中观和微观背景。员工辅导计划的主体内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员工辅导计划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拓展和方法的创新。从内容拓展角度讲,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基础上,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结合;从方法创新的角度来讲,在坚持传统的说理教育、情感教育、形象教育、典型示范、表扬批评、身教率先、寓教于乐、自我教育等有效作法的同时,着重围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供科学理论、科学制度,尤其是提供可以验证、可以评估的科学方法和工具。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员工辅导计划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由人类学、管理学层面延伸到心理学层面,也即在考虑社会文化的影响、管理文化的规范的基础上,把企业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员工心理层面,实施人文关怀,开展心理疏导。我们通过引入科学理论,设计相关制度,探索科学方法,提供有效工具,力图从整体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既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内容、载入新机制、提供新方法,也为推进文化转化、实现文化落地,打造新平台、构建新机制、提供新渠道。

研究实施员工辅导计划的

总体思路和基本方法

总体思路

把实施人文关怀与开展心理疏导有机结合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价值,通过多种手段对人进行人性化的关怀。心理疏导则是从心智模式、认知结构、心理需求等方面通过专业方法、科学工具进行梳理和引导,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目的是把人文关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性化向度与心理疏导的关注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功能化维度紧密结合,形成员工辅导计划的两项主体内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既把抽象的人文关怀具体化、实践化,又克服了心理疏导单纯的负性因素,使得员工辅导计划兼具正向关怀与负性消解功能。

把继承传统经验与创新工作方法有机结合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对立又统一的,有继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能真正继承,二者必须有机结合。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有效的作法,有效吸纳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经验(如“十必谈”,“十必访”等)是研究工作的关键成功因素。另一关键成功因素就是如何创新工作方法,从内容、制度、工具上实现创新,这就意味着要借鉴世界优秀企业的作法(制度与流程),引入专业领域的工具和方法,并使之与内部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理论研究与试点实践有机结合 科学的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前提,但深入透彻的理论研究也必须要通过试点实践来获取第一手的经验和资源,反过来对理论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这就要求本次研究既要打开视野,获取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最佳实践,以此形成理论体系,又要慎重、细致、深入地开展试点工作,以此检验成效,不断完善。

把体系建构与技术支持有机结合 员工辅导计划是一个系统项目,重点包括制度、方法、工具为主要内容的体系建构。既要关注与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工作接口与逻辑关联;又要关注本身内部结构的清晰、紧密与完整。同时,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而不是成为空中楼阁,必须要有充分的技术支持。技术支持包含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辅导过程中使用的专业工具开发两个方面。

研究方法

综合调研本次研究的调研,重点采取了以下三种形式。

■问卷调查:组织了针对7个分子公司的党群部门、企业文化管理人员、班组员工的问卷调查。

■调研访谈:对各层级党群工作者、管理人员、班组员工进行了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访谈,并重点对云南电网公司EAP(员工帮助方案)项目进行了调研访谈。

■调研讨论:成立由各分子公司部分党群工作者组成的项目组,就项目工作方案、员工辅导计划工作机制、员工辅导员能力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等问题进行了7次调研讨论。

胜任力模型建立以员工辅导员工作特征和任务要求为依据,结合公司战略要求和企业文化特点,借鉴相关经验,并进行了相应的基层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南方电网公司员工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及评价标准》。运用胜任力模型(见下图)以分析员工辅导计划的关键角色——辅导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辅导员的评价标准、辅导员必修课程体系的关键内容,为本项目提供了长期的、持续的能力保证。

胜任力模型图

最佳实践学习广泛运用最佳实践学习法,重点选取了两类标杆,一类标杆集中于世界卓越企业,重点学习其制度、流程和规范(《世界一流企业的员工思想工作》);另一类标杆集中于专业领域,如心理咨询领域、社会工作领域,重点学习其方法、工具。

试点实践在形成项目初步成果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单位作为试点,进行实践,总结经验,修正方案。

(课题组成员:肖海 孙展 吕志 陈敬宁 王基巩 谭承德 宋霆 袁宇立 向毅斌 钟秋辉 李戎戎 )

4.五年级数学辅导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出色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力争让本班学生做到学科基础扎实、学业成绩优异、思维敏捷、学习能力超群的学生,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而造就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为学校增光。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全体学生。本班共有学生42人,总体素质较好,尤其有几个学生表现更出色,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反应快,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课堂发言积极,良好的学习风气已经形成。为能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智力得到开发,才能得到充分展示,需要对他们进行较深层次的教育。

三、辅导目标:

通过辅导,帮助和促进这部分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争取使他们在增进知识和提高能力这两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四、辅导方式:

1、课内全班辅导。

2、课外个别辅导。

3、“一帮一,手拉手”互助小组。

五、辅导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课堂上多鼓励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练习、多讨论、多启发的方式进一步积累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3、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施课堂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上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4、每次辅导都精心准备,做到有的放矢。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并且让他们帮助一些后进生,提高他们的能力。

5、从思想上克服他们的骄傲情绪,教育他们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经常与他们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5.一年级上册数学辅导计划 篇五

南坑大岭小学

陈仁香

孩子是有个性差异的,因此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是可缺的一环。面对各种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进步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本学期,我将加强对边缘生的转化工作,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健康的发展。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我班有47名学生,这些学生大致上分为两个类型:

(1)基础不好,思维不是很灵活,接受知识较慢。

(2)学习成绩差,平时行为又不很端正,作业马虎,上课不专心,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根据我班情况,我制定的辅导计划如下:

1、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目的性教育,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分从次设计目标,给边缘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3、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让优等生和学困生结对子,一帮一。这样,优等生当了小老师,会更愿学数学,而且学困生也愿意问同学,消除学困生的惧怕心理。

4、对他们一视同仁,不歧视,多鼓励,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上进心,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激励他们进步。

5、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困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6.五年级数学优生辅导计划 篇六

二、辅导对象:刘振国

鞠晓辉

孔祥洁

吕杰

郭玉鹏

明腾飞

明成龙

王杰

张艳芳

三、情况分析

在智力、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方面相对优秀的那部分学生常常被认为是好学生,也被称为优生。由于这些学生认知结构、判断能力和行为决策水平都有待提高,他们思维活跃不稳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紧张的学习、Ji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还有来自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的过高期望等,常常会诱发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优生在年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却颇大,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对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有很大作用,这些学生能否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工作无疑会对班级工作局面的好坏产生很大影响。优生比“差生”学习成绩好,常常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他们的优越感与日俱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优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却忽视对优生的心理障碍的疏导

四、具体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3.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4.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5、教师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要完成一本课外书习题

6.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7.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7.数学“差异化”课外辅导法浅析 篇七

教师可将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可以二至四人一组, 一般来说一个班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大致分为三至四个组左右, 学有所长的学生也大致差不多, 这样做的优点第一可以节省老师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课余时间一个个等着前面的学生辅导完, 这样安排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辅导。第三对于有的学生一个人向老师提问题时有一种害怕的心理或羞怯的心理, 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不好理解力差, 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应该向老师提出怎样的问题, 因此让他们成立辅导小组就不会有这种心理, 当然对于一些比较胆大、独立的学生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二、辅导内容多样化

作业方面: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着重辅导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 (注:老师布置的作业首先也要适时适当的分层布置, 其次尽量精挑细选) , 把基础知识先弄懂。去年刚接手七年级两个班, 对于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还不熟悉, 其中有位学生学习态度比较主动, 经常来问一些课外辅导书上的题目, 而且都有一些难度, 但是几次考试摸底下来发现她成绩并不理想, 甚至有几次不及格, 及时调整辅导内容, 着重于对作业的辅导, 把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先解决, 而不要眼高手低, 通过半个学期的辅导成绩稳步上升, 现在到了初二基本上成绩也比较稳定, 而且基础打好以后, 也不会每天的作业都会有困难。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 不仅要注重课内作业的辅导, 也要注意课外作业的辅导, 有时学生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外时间自己会找题目来做, 老师可给予一些明确的指导, 课外书上哪个题目或哪类题目适合他可以去尝试一下, 也不需要所有题都需要做, 加重他们的负担。

学习方法方面:有些学生平时也经常辅导但就是成效不大, 这时就要及时地找找原因和改进学习方法。教师也应在平时多讲讲数学的学习方法, 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 相互交流经验,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班上有一位叫小玲的女生就是这样, 平时学习挺认真, 态度也比较端正, 碰到不懂的题目经常来问, 也做课堂笔记, 但就是效果不明显, 成绩不拔尖, 给她仔细查找了原因, 主要是复习总结这个环节做得很少, 不会把相关知识点串成一条线, 融会贯通, 不会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也没有把当时问懂的题目再复习巩固, 脑子里没有一条清晰的知识链, 没有一张清晰的知识网, 这样一到期中或期末考试, 内容比较多真是一考就倒。查找到原因后, 经常督促提醒她做好复习、整理、总结的环节, 刚开始也可以辅导她怎样做知识点的“串线”和“结网”, 慢慢养成习惯学会了以后就让她自己做, 教师只要做适当的点拨就可以了, 在以后的几次考试中成绩也就慢慢上来了。

学习态度方面: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已被许多实验研究所证明, 心理学家早在1919年就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积极地学习态度对学习速度有促进作用, 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同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行为而且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的学生, 上课注意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成绩优良, 反之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 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 课堂行为问题多, 学习成绩也差, 因此, 平时在课余时间也要多与学生沟通, 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多了解一下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家庭原因, 甚至是老师的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多的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 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认为你对待他们热情、平等、关心, 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 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 也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 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所以对于学生态度的辅导更要从教师自身做起, 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三、辅导方式要灵活

课外辅导的地点可以在教室里。学生在教室里自习时, 可以作巡回辅导, 上完一节课后有的学生对上课的内容还是有疑问, 课后马上提出, 这时应趁热打铁马上答疑, 这样效率比较高, 也可以在办公室里, 对辅导小组或个别学生进行答疑, 在游戏、体育活动中, 凡是一切可以接触到学生的地方, 在时间允许额的前提下, 都可以随时随地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辅导。辅导的内容、方式要因人而异, 有的学生领悟力较强, 同类型的题辅导过一二次可以叫他自己归类解决, 有的稍差一点可以多做一下变式训练强化一下, 有的能力差一点, 同类型的题目比方说准备好六道题, 你可以先让他做两个, 然后马上批改, 把错误指出来, 纠正以后再做两题, 这样错误会明显减少, 最后的两道题可以强化巩固一下, 甚至根据具体情况来一个提升也未尝不可, 这种做法比一次做六道题效果要好得多。

四、帮助学生选取课外辅导书

关于辅导书要注意三点: (1) 老师推荐, 题量要少而精。辅导书的选择最好由老师推荐, 选择好的出版社的作品。最好不要让他们随意选择, 去年我刚接手了七年级的新同学, 有些同学积极性很高, 早早地买好了课外辅导书, 但都不一样, 而且有些书不与苏教版的配套, 有些书难度太高, 他们过来问问题时, 老师也不忍心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但讲起来又费时费力, 真是事倍功半, 后来及时调整统一了辅导书, 便于老师帮他们选题、分组辅导, 学生自己也便于相互讨论。 (2) 要选择适合孩子水平的辅导书, 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学习, 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提高难度;另一方面, 可以避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3) 阅读辅导书的例题讲解部分。一本好的辅导书, 例题多样化, 讲解会提供很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仔细研读辅导书的例题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8.数学辅导计划 篇八

随着阳江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有效发挥区域优势,阳江地方社会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阳江电网的规划建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13年,阳江供电局完成供电量77.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4%;完成售电量7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2%;供售电量增幅均保持全省第一,供电量在广东电网排名第13位。阳江供电局获得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评分78分,同比提高6分,还获得政府机构满意度调查排名第一名殊荣,全年未发生有责任的一般电网、设备及以上事故。

自南方电网公司2009年推行员工辅导计划以来,阳江供电局不断探索,在现有有限资源的情况下,盘活思路,积极探索将员工辅导计划落实在基层、服务于员工,融入企业中心工作,将员工辅导计划与做人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经验,为南方电网公司推进员工辅导计划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第一手材料。

员工辅导计划在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对员工辅导计划开展以来的看法和认知,阳江供电局政工部广泛开展了情况调研,设计并下发了《员工辅导心理咨询调查问卷》。该问卷发至25个局属部门及单位进行随机调查,发放问卷总数1 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 487份,覆盖员工总数的68.7%,样本数据真实有效。

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问题一:您对员工辅导计划的理解如何?

结论一:员工对员工辅导计划的关注度不够,对于员工辅导计划的理解有偏差。参与问卷调查的人中70%的人认为员工辅导计划是企业的一项工作,10%的人认为员工辅导计划与自己无关,4%的人甚至没听说过员工辅导计划,只有16%的人认为员工辅导计划是一项员工福利。

问题二:如果遇到心理问题(困惑),您更愿意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结论二:员工排遣心理问题的方式依然比较传统。目前大多数员工遇到心理问题后,选择以中国传统方式解决,普遍没有将员工辅导计划的心理咨询作为排遣心理问题的主要方式。参与调查的人中53%的人选择找朋友倾诉,15%的人选择求神拜佛,25%人选择自我排遣,只有7%的人会选择寻求心理咨询。

问题三:您对企业提供的内部辅导员及外部专家的心理咨询专业能力是否信任?

结论三:员工对内部辅导员专业能力更加不信任。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94%的员工表现出对内部辅导员的不信任,而对于外部咨询专业性也有一定顾虑,其中46%的员工表现出对外部专家的不信任。

问题四:对于企业提供的内部辅导员及外部专家咨询服务,您更倾向于哪种?

结论四:员工对辅导员的选择更倾向于外部专家。对于辅导员的选择,绝大部分员工出于对保护隐私及专业化的考虑,不愿意选择企业内部的辅导员,而更倾向于选择外部专家。数据显示只有5%的员工选择内部辅导员,95%的员工愿意选择外部专家。

供电企业开展员工辅导计划的困境

自2009年启动员工辅导计划工作以来,阳江供电局采取了多种手段,向员工传递文化价值、灌输组织战略、倾听员工心声、引导员工行为、舒缓员工压力、改善员工感受,在深入推广员工辅导计划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是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甚至陷入了一些困境。

困境一:企业员工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导致对心理咨询的排斥

企业员工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未能把心理问题与心理(精神)障碍区别对待。

心理问题是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观念与动机冲突、人际关系与行为受挫引起的情绪困扰等,而心理障碍是指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以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下降和(或)本人感到精神痛苦为特征的一种情况。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偏重于激发来访者潜能,以助人自助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对心理障碍等问题则偏重于心理或药物干涉。从专业角度讲,心理咨询工作者不能涉及心理障碍的治疗(精神症、各种人格与行为障碍的早期除外)。供电企业员工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就在于将正常的心理问题和显著偏离正常的心理障碍混为一谈。如:广东电网公司外部心理咨询热线试点开通后,在试点单位进行宣传时,当有员工私下记住热线号码以便拨打,被同事看到即遭到误解和排斥,以为其有心理障碍。

这种现状反映一个事实:员工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区,心理学知识在大众中的普及率较低,员工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同时心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偏低。基于这个原因,才会出现员工辅导计划被员工所排斥的困境。

困境二:企业心理咨询服务质量与职业的规范管理存在差距

供电企业员工辅导计划心理辅导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调查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让人担忧,其中学历背景为心理学的仅占总体的34.8%,而供电企业辅导员更是在接受了一些极短期的专业培训后进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工作的。和国外咨询人员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经过长达5年以上的专业训练相比,供电企业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大部分为兼职的政治思想工作者,这些人员虽学习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却缺乏相关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和实践。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心理咨询专业能力也感到信心不足,即便是在经过多次的企业内部员工辅导培训以后,这种状况依然没有改观。这样的现状也直接导致了员工对企业内部辅导员的不信任,以及对辅导工作的不接受。

困境三:咨询理论、技术与方法的跨文化适应性

对国内供电企业而言,心理学几乎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作为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的心理科学,其理论假设反映的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研究的课题是受西方社会发展水平所制约的社会生活现象,使用的研究对象是根植于其文化背景的被试,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及实验结果的解释是以西方文化为标准的。以此得出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国内的供电企业,自然会在结果的印证上存在出入,因而使得西方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供电企业员工辅导时存在着局限与不足,无法适应实际情况。

nlc202309051140

这种不适应表现为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在个性心理领域其不适应远大于心理过程领域。如:心理测验方面,西方用于心理测验的量表的编制,是对西方企业员工的心理研究的结果。也就是说,当西方人编制量表时,对变量的选择、解释,是基于西方企业员工的特点。而国内供电企业员工与西方企业员工在人格等心理特质上有很大不同。所以,西方的心理测验很难完全适合于国内供电企业员工。譬如人格测验,如果完全是基于对国内供电企业员工的研究,可以断定,所选择的人格变量肯定不会是特卡尔的16种因素(16PF),也不会是高夫的23种因素(CPI)。

可见咨询理论、技术与方法的跨文化适应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对于心理咨询服务工作而言,咨询理论、技术与方法对于心理问题就如同药物对于疾病一般,想一想药不对症的后果,就会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因此,能否根据国内供电企业的现实与文化背景对来自西方的咨询理论、技术与方法进行修正或创造,使之能有效地运用于我们的员工,将成为供电企业心理咨询发展的因素之一。

困境四:资质认证及专业化培训模式有待改进

从专业背景看,供电企业的员工辅导员大多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的,而是其他专业的心理学爱好者;从接受专业培训情况来看,专业知识的培训时间短,专业素养与严格意义的咨询师的从业要求相差较大。供电企业的员工辅导员专业能力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心理咨询的健康发展,是企业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下表是国外一些国家对企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从业资质要求与中国目前的状况的对比。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企业对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相当高,而在我国企业中,非学历培训是当前员工辅导计划辅导员的主要培训方式。这是因为供电企业的专业教育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正规临床心理学的培训几乎没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员数量远不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在这种情形下,非学历培训,如心理咨询师证书班等就成为了主要的培训来源,导致目前企业内部极为缺乏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临床心理学人员。

困境五:激励不足,从事员工辅导计划工作的兼职人员缺乏动力

供电企业内部员工辅导从业者的激励不足、动力不够也是制约员工辅导计划

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美国为例,美国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从业要求相对较高,且不同程度地收取相应费用。而我们的企业内部辅导员均为兼职义务咨询,没有任何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且在心理咨询专业方面缺乏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成就动机。

瓶颈状态下员工辅导工作的有益探索

阳江供电局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

加大员工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辅导员队伍全覆盖

阳江供电局连续两年开展了辅导员培训,实现了基层员工辅导员的全覆盖,并为全体辅导员颁发了聘书,与全体辅导员签订《保密承诺书》,组织辅导员进行上岗就职宣誓,引导辅导员团队带着使命开展辅导工作。完善了辅导员档案库,建立了辅导员分级档案资料体系;2012年有1人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认证,为员工辅导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辅导员要主动深入基层掌握员工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深入细致地做好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对基层员工实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加大人文关怀力度,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员工辅导工作

大力宣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员工辅导计划业务指导书(试行版)》,在基层广泛开展员工辅导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将小组辅导工作纳入年度“大政工”的联合督导考察内容,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激发基层单位开展辅导工作的积极性。

定期召开员工辅导计划经验交流会,对上年度优秀督导员和辅导员进行表彰,激励辅导员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加强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相互提升辅导技能。

不定期地举办辅导员沙龙,加强信息传递和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帮助辅导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同时,对辅导员进行有实操性的技巧培训,重在提升辅导员的“两种能力”,一是提升辅导员的心理风险识别能力,做到准确识别风险,提前实施干预;二是提升辅导员的心理疏导能力,引导员工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看待和处理问题,力求将基层员工的心理风险消减到萌芽状态。

成立巡回辅导小队,不定期赴基层班组传文化、谈梦想,同时运用员工辅导技巧,不动声色地开展团队辅导工作。如:政治工作部“幸福小分队”到各基层供电所开展面对面交流,鼓励员工“吐苦水”,以团队辅导模式舒缓基层员工压力;变电管理所开展的“安全大讨论、‘三不一鼓励’经验分享会暨安全心理公开课”以及阳西局开展的辅导员小组巡回辅导课,都获得了员工们的高度认可。

建设“幸福工作室”和“幸福热线”

阳江供电局依托有内部心理咨询师的有利条件,建立了“幸福工作室”,为员工提供更为专业和便利的心理咨询服务。幸福工作室参照了心理咨询室的标准进行打造,可用于一对一的单独心理辅导,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舒适、私密、放松的心理舒缓场所。同时工作室也可用于4~6人小组辅导以及开展辅导员沙龙。幸福工作室的建设使阳江供电局的心理辅导工作向更专业化的层次迈进。

基于中国人传统而内敛的性格特点,考虑到许多人可能对面对面的辅导有排斥和抵触,阳江供电局打造了一条心理热线,配合“幸福工作室”开展工作。热线的号码我们精心选择为:400-046-5166,为的是取其谐音:事多多、多死了、我要聊聊,方便员工容易记忆和拨打。为提高员工对电话热线的接受程度,我们考虑了很多细节,比如:阳江的地域文化具有其独特性,阳江话也成为独特的语言,这使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沟通相对困难,为照顾求助者的不同语言需求,我们设置了多语种导航(包括普通话、阳江话以及白话),并安排内部辅导员按照所擅长的语言种类进行轮流排班,两个月更替一次。同时,考虑到求助者不同的辅导需求,我们将受助的种类也加以区分,员工可以选择符合自己特定情况的辅导员,比如可以选择工作压力类、工作环境适应类、个人及家庭类辅导等。

接听电话的辅导员也分别设置了内部辅导员和外部辅导专家,当内部辅导员感觉问题棘手时,可及时转介外部专家,有效弥补了内部辅导员专业水平不足的困境。

“幸福热线”还配套建立了辅导员档案和辅导员值班、案例记录、服务规范等各项管理制度。

进一步推进员工辅导计划的对策

对策一:营造氛围,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的宣传普及,树立员工的发展意识和求助观念。

对策二:进一步划分辅导员层级体系,规范辅导员资格认证要求及上岗条件。

对策三:建立心理咨询的内外联动机制,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级人员的心理访谈和测试,探索符合供电企业特点的员工辅导计划模式。

对策四:建立精英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机制。

对策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课题组成员:杨炼条 林山铭 谭忠锦 林 岚 万 炜)

(责任编辑:胡 正)

上一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特殊教育导论》答案下一篇:骄傲的成就雅思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