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2024-09-24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精选8篇)

1.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篇一

巴南区双河口镇 太坪村生态茶园建设

项目建设地点:巴南区双河口镇太坪村项目建设时间:二○二年四月九日

项 目 建 议 书

一、项目背景 1.自然条件

双河口镇太坪村位于巴南区东北部,属三峡移民村和麻柳沿江开发区范畴村。地处北纬29°09′与29°47′,东经106°20′与107°00′之间,属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市区东南部的丘陵地带,东与巴南麻柳嘴镇、长寿江南镇比邻,南与涪陵区新妙镇相连,西与木洞镇为邻,北与江北区隔江相望。东西宽2.9km,南北长2.3km,总幅员面积约6.5平方公里,下辖6个合作社,耕地面积3187亩,其中农田面积1850亩,土地面积1337亩,林地面积1500亩。平均海拔约500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年均日照1134.0小时,高低海拔175—650米,平均气温摄氏18.6度。

项目拟建设在太坪村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两个合作社森林覆盖率高达60%,绿化率达96%。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平均气温18.6度,年降水量1100mm,相对湿度80-95%,无霜期308天,土壤PH值5.5,有机质含量高。云雾多,湿度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工业等污染始种植优质茶叶的理想生态环境。

2.基础条件

太坪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南涪路横穿该村,正在修建的沿江高速公路在该村有一个出口,十二五期间拟修建的涪陵至机场的快速干道也将横穿该村,并规划有1个出口在该村。据重庆市27公里,据长寿14公里,据涪陵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该村还修建有农村公路、人行便道等10余公里,基本达到集中三户以上通人行便道,集中10户以上通公路的标准。在供电方面,双河口有35KV变电站一座,可覆盖全镇的基本用电。在通信上,无线、有线和宽带网络覆盖全村。

3.政策条件

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属于三峡后续项目建设范畴,种植生态茶叶也符合三峡生态屏障建设的要求。同时在千秋磅社和姜家嘴社兴建生态茶园也符合双河口镇现代工贸旅游生态镇的打造要求,更符合巴南区的总体规划。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可行性

1.项目是适应市场要求,壮大茶叶茶叶的需要 茶叶系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我国每年出口茶叶20多万吨,创汇4亿多美元。全国茶叶消费约40多万吨,消费量逐年增长。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茶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效保健成分被人民共识,各种茶饮料、茶食品应运而生。茶叶已被公认为现代最佳保健饮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项目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双河口镇产茶历史悠久,我镇生产的茶叶曾是明朝贡茶,有600多年历史。但由于缺乏开发资金,优质良种茶叶栽培面积小,茶叶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益差,村民管理较为懒散,茶叶产出较低。另一方面,茶叶加工落后,设备、工艺较低,产业组织程度低,制约了当地茶叶产业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太坪村得资源优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茶叶产业,同时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我镇迫切需要新建生产茶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二)有利条件

1.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措施得力

早在2005年,区农委(原重庆市巴南区农牧渔业局)出台的《巴南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提出,要培育壮大了花椒、花卉、茶叶、干果四大产业,同时区旅游局也出台了《巴南区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2008-2020年)》,明确提出要打造茶文化旅游产业。

为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茶叶产业发展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茶叶产业作为支撑农村经济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来抓。大力恢复,改建原有的茶园,茶叶产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镇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2.综合环境好,项目实施优势明显

从自然环境上看,项目建设地属亚热带东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8.6ºC,年降充沛,土壤富硒而有机质含量丰富,根据历年种茶实践来看,适合多种茶树苗木生长。

从政策环境上看,双河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以此作为全镇农业产业调整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加大茶叶等产业支持。

3.市场前景广阔

从市场需求来看,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它以其保健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二十一世纪,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绿色无公害茶叶产品的消费量将会迅猛增长,茶叶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可为茶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给予。从双河口地域优势来看,区位优势明显,借着区委、区政府努力推进“巴南银针”等茶系列品牌打造政策,急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增加茶叶产业发展。

(三)必要性

1.有利于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

双河口拥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仅千秋磅、姜家嘴社现有茶园面积500余亩。目前,千秋磅社、姜家嘴社多处荒地、山地空缺,无人开发。如果建设生态茶园,可借原有的茶园扩大规模,充分利用闲置的荒地、山地,带动农户增收。同时,若该项目实施后,将带动更多的附加产业发展如茶文化观光旅游等,这对当地农业资源开发,第三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双河口为农业大镇,产业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主体为传统农业,主要农产品为粮食作物,经营方式粗放,经济结构老化单一,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双河口自然条件优越,具有茶叶生长的良好条件,长期以来,茶叶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茶叶产业发展滞后。而茶叶产业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生态茶园,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产业调整,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3.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需要

双河口镇属于三峡后续项目建设范畴镇,生态屏障建设是后续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生态茶园,可以很好的将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调整完美结合,暨增加了群众收入,又保护了生态。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开发有机产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是农业生产朝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因此开发生态茶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新建生态茶叶基地2500亩; 2.改建原茶园500亩; 3.引进茶叶加工坊1个。

四、资金概算

(一)新建有机茶叶基地2500亩,拟投资950万元 1.茶苗。每亩补助无性系良种茶苗5000株×0.3元/株=1500元,合计450万元;

2.开垦,种植费。300元/亩,合计75万元; 3.有机肥等。400元/亩,合计100万元;

4.茶园区水池等建设,按照50亩/个,每个5万元标准,共计250万元;

5.管理费,三年每亩约300元,共计75万元;

(二)改建有机茶基地500亩,拟投资130万元 1.茶苗,每亩补栽3000株,共计45万元; 2.开垦,种植费。共计15万元; 3.有机肥等,共计20万元; 4.水池等基础设施,共计50万元。

(三)茶叶加工厂房2000平方米200万元 加工厂房2000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200万元

(四)叶加工设备引进70万元;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500万元,拟申请三峡后续项目补助资金850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正式投产后亩年产名优茶鲜叶60公斤,可加工名优茶20公斤;产普通茶鲜叶100公斤,可加工大众茶25公斤;名优茶按150元/公斤计算,大众茶按20元/公斤计算;亩茶叶产值可达3500元,3000亩有机茶园年产值可达1050万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1000余人再就业,带动当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同时,又可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并能依托丰富的茶园基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带动双河口镇都市农业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三)风险评价

本项目发展空间大,前景广阔,对于产值、价格、投资额、工期、经营成本等因素的变化均不敏感,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九、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本项目建设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高。

(二)建议:恳请上级将本项目建设立项,列入三峡后续建设项目,并解决建设资金850万元。

2.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篇二

茶园养殖生态鸡时选址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远离噪音干扰的地方。同时拦网和栖息棚搭建要牢固, 能够保温、防雨雪、防鼠害和防鸟。

1 养殖风险评估与控制

养殖过程中也应对风险和效益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分析, 包括选择经营场地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有无蛇鼠等害物的侵袭;鸡苗是否高数量存活;疾病的防治是否到位;销路是否畅通;饲料等物品的价格是否低廉, 实际投资是否超出预算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1) 选择养殖场所必须进行实地考察, 多选几个点、多提几个方案, 请专家评价选出最佳方案;

(2) 鸡舍设置科学合理, 进行蛇鼠防御工作;

(3) 采取优质鸡苗, 提高工作人员育雏技术, 并建立科学、高质量的育雏室;

(4) 聘请专业土鸡疾病防治技术人员, 将土鸡的疾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5) 成立合作社, 扩大影响力, 打开销路;

(6) 囤积饲料, 多家比较, 合理购买, 对每次的投资要进行经济核算, 在预算时要宽松或上下互补;

(7) 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 建立合作社-农户-雇员相结合的模式。

2 经济效益

经科学饲养, 鸡体重达到2.5kg左右出栏。按当前市场价10~12.5元/kg计算, 售价平均每只不低于100元, 扣除养殖成本为66元 (鸡苗4元/只、育雏鸡成本12元/只、水电费3元/只、补饲粮40元/只/半年、销售及其他费用7元/只) , 每只鸡的纯利润超过34元, 1万只鸡半年可实现产值34万元以上, 利润相当可观。

3 生态效益

通过育雏后投放到茶园中散养, 鸡在茶园中自由觅食青草和虫子, 排泄的粪便散在茶园里, 促进了茶树和牧草生长。而茶地野生昆虫较多, 鸡采食昆虫可使虫害锐减。让鸡回归大自然, 增加了鸡的“野”性, 这种饲养方式不仅可降低饲料成本, 使生态鸡产品更加肉质鲜嫩、香味浓郁、而且保证了鸡的绿色生态品质, 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绿色食品。

4 社会效益

通过对茶园生态鸡养殖的示范, 总结成功经验, 可有效促进茶地资源的开发, 走出一条集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一体的新兴之路。

3.黔西北生态茶园丰产栽培技术 篇三

一、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品种是生态茶叶丰产优质的首要前提。优良茶种除了提高产量、质量以外,还可提高茶树的抗逆性。良种茶树对干旱、低温及病虫害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能力,因茶树抗逆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遗传性,所以选择优良品种至关重要。

二、建茶园地

茶树是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新建茶园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地进行施工设计,为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商品化创造条件。一般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阳光充足、土层肥沃湿润、能排能灌、集中连片的红壤或黄壤为宜。茶园地确定后,开垦种植时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15度以上的坡地应筑水平梯田,梯田宽不能小于160厘米,茶园地不论平地或梯田都应深耕达60厘米以上。坡度大于30度以上的陡坡不宜作茶园。

三、合理密植

施足基肥后,常采用单行条栽技术,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以密植密播和培养低矮型的比较合适。行丛距100厘米×25厘米×30厘米,亩植茶苗4500~5000株。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每穴可种植2~3株;待茶苗成活后,根据茶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留2株为宜。栽植后压紧土壤浇定根水。为防止苗木失水,保证成活,种植时应剪去部分枝叶,若遇高温旱季要浇水、遮荫,以抗旱保苗,提高成活率。

四、土肥管理

土肥管理是茶叶生产的中间环节。茶树行间松土,可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表土水蒸发。每年的春、夏、秋季都可进行松土。给茶园施肥,补充土壤营养成分,也是获得稳产高产的必要措施。施肥量应根据树龄树势以及土壤肥力、酸碱度来决定。幼龄茶树春夏季以施水肥为主,秋季施基肥。施肥方式以沟施和穴施为益。采叶茶树应以氮肥为主。基肥在秋季结合中耕进行,茶树生长活动期(2~8月),以叶面喷施为益。追肥应多用速效氮肥,如硫酸铵、尿素等。茶园多建在山坡地上,冲刷严重,要建好排灌系统,可间种蔬菜、苜蓿等,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养分,抑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

五、修剪整形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可以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幼龄茶园需进行3次定型修剪;成园茶树每年进行1次轻修剪,3~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覆盖度较大的茶园,要及时行边修剪,保持行间30厘米左右的间隙。修剪时间应在茶季结束后进行(11~12月)。修剪下来的枝叶可留在茶园内,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应清除出园。重修剪和台刈的茶园应清理树冠,建议使用波尔多液冲洗枝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

六、病虫防治

生态茶的生产,应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防治技术,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农药,特别是高残毒农药和剧毒农药严禁使用。

常见病害: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危害老叶、枝和果。防治方法:清园;增施肥料,恢复树势;喷波尔多液。

常见虫害:茶毛虫、长白蚧、根结线虫害、小绿叶蝉、茶叶螨等。防治方法:以生物防治为主,可根据不同虫害,对症下药。

七、适时采收

合理采摘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采摘不当会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质量和树势。

适时采摘:各种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不同,一般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1芽2叶或1芽3叶;高级茶原料要求一芽1~2叶,粗老茶可以一芽4~5叶。

4.国家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示范区 篇四

1996年,普洱市时木茶厂的茶叶科技人员肖时英(研究员)和张木兰(高级农艺师)在垦建新茶园时,针对现在普遍存在的云南大叶种茶树进行平行修剪形成的平面化茶园中存在茶树拥挤、茶树之间互相争光热水肥,造成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采茶和耕作管理不便、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单一无性系茶树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导致茶园对病虫和旱寒灾害的抵抗能力降低,针对茶园不种树,不养草和盲目施用化肥农药问题,以及茶园单纯生产茶叶,缺乏综合生产能力等问题,开展了立体生态茶园建设研究。例如:开展了立体茶园开垦方法试验、多品种组合种植试验、茶树不同修剪方法试验、茶园间种林木试验、茶园铺草施肥试验、茶树病虫害防控试验等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成果,应用这些科研成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时木立体生态茶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时木立体生态茶园”列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标准化示范区工作严格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中的计划进度开展,2008年成立了领导小组,新建立体茶园4公顷(60亩),完成新茶园的开垦和茶苗栽培定植工作,使之早成园、优质高产高效和突显生态效果,成为新建立体生态茶园的示范样版。将现有平面化茶园改造成立体生态茶园,帮助菜农和茶场将平面化茶园转换成立体茶园。按立体茶园设计要求,已开垦茶园50亩(3.33公顷),定值了无性系茶品种云之瑰的营养袋苗,成活率达到85%,并及时进行了缺株补值,使茶苗成活率达到90%,对成活后的幼年茶树加强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并进行了“弯枝”和“短截”修剪,将现有平面化茶园改造成立体茶园,已于2008年11月结合冬季茶园管理选择三个点的茶园,将平形修剪茶树改为两个采摘面的修剪,以培训立体树形。每个点改选4亩茶园,三个点共12亩,对经过树形改造的茶园加强管理,确保其达到立体示范茶园的标准,在原有已成林的立体茶园中开展试验研究,新设立了茶树病虫害定点、定时观察和防治试验以茶树的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为重点,每月调查统计其虫口数量,作了不同的茶树树形对小绿蝉的影响,喷农药与不喷农药茶园小绿叶蝉的危害程度等试验,了解小绿叶蝉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制定立体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还对十个不同品种组合的茶园茶树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载,建立了技术档案,通过项目的实施,使立体生态茶园得以提升,加以推广。

2009年对新建的立体示范茶园进行优化茶园管理,促进幼年茶树生长良好,对第一年将平面树形茶树改选成立体树形的茶园,培养成立体采摘面茶树;继续原有的立体生态茶园的各项试验研究工作,为制定立体茶园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已开垦定植无性系茶树良种(云瑰品种)的50亩立体示范新茶园,在取得茶苗高成活率的基础上,加强中耕、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优化茶园管理工作,促进幼年茶树快速生长在定植立体茶园的“双行单株”茶树时,同时定植了常规茶茶园的“单行单株”茶树,经过比较发现:双行单株种植的立体茶园中的茶树,其个体生长明显优于单行单株种植的茶树;而由双行茶树组成的茶行,其行幅大于单株单行121.6%。双行单株种植方式建立的立体茶园具有明显的群体生长优势,能实现早成园采茶,双行单株种植方式建立的立体生态茶园之所以能快速增大茶行的幅度,一是将原有双行单株定植的两个茶行之间的距离由30cm-40cm扩大到80cm-100cm,大大扩展了茶树株幅生长的空间;二是对定植成活后的茶苗加强肥培管理和实行“弯枝修剪”,培养“多干型”树形。这些措施,都是建设立体生态茶园的技术创新。为了加强对立体茶园的科学研究,为制定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化技术提供依据,专门招收了两名茶业系大学生专门从事各项试验的观察记载工作,继续进行对茶树的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发展规律的观察记载,对小绿蝉喷施农药与不施农药对虫口数量等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对十个不同品种组合的茶园茶树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和记产,对平形与立体树形的茶树,进行了生长情况和产量比较发现:试验立体树形茶树的采摘面大于平面树形茶树的采摘面达128%,产量高达101.7%,说明茶树采摘面的大小与茶叶产量的高低,呈正相关,立体树形采摘面大于平面树形的采摘面一倍以上,茶叶的产量也相应增加一倍。

立体生态茶园与现有云南普遍种植的常规茶园相比,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和比较优势:一是立体生态茶园的茶树采摘面大,产量高;二是实行多品种组合种植,即在同一个梯级平台上配植两个无性系品种;三是“茶—林—鸡”植结合的立体生态茶园人工生态系统;四是适应立体生态茶园特点的管理措施,而经过多年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时木茶厂形成了一套适应立体生态茶园特点的管理法和技术措施。

立体生态茶园的茶树可充分利用空间,构成宽大的立体采摘面,一亩立体生态茶园的产量相当于1.5亩—2亩平面化茶园的产量水平其经济效益也相应提高50%—80%。再加上茶园养鸡和间种林木等收入,其综合经济利益要比单一植茶树的平面化茶园高得多,立体生态茶园生产的良种茶叶,具有绿色、安全、优质的特点,符合当今茶叶消费趋势,具有良好的市场销售前景立体生态茶园中的茶树向空间发展,树体高大,对土壤的覆盖度好,减少了土壤的裸面防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林网化的立体生态茶园,可减轻土壤风蚀,发挥抗旱防寒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立体生态茶园将激发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和投资的热情,为他们提供一条创业、就业和致富的门路。立体生态茶园是一先进的新茶园建园模式,发展立体生态茶园,将成为我区及我市乃至全省茶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5.茶园改造实施方案 篇五

浮梁县杨家坪茶叶专业合作社坐落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生态良好的西湖乡境内,本社于2009年9月成立,注册资金448.26万元,合作社成员128户,主要经营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资料的购置及茶叶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社域覆盖全村各个村民小组,森林资源丰富,主产茶叶。茶叶是杨家坪村的经济支柱,是欧盟“bcs”、中绿华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是浮梁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高档名优茶的重要生产基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768.9mm,全年无霜期320天。土壤以红黄为主,土层深厚、肥沃,ph值5.5左右,十分适宜优质茶叶的生产与发展。

为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经本社所有社员共同商定,决定建设高山标准化茶园200亩,现将标准茶园建设实施方案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必须性与目标

1、项目建设必要性

杨石村拥有茶园面积近4000亩,都是以高山茶园为主,没有机耕道,茶农采茶爬山需要2个小时左右,采茶成本非常高。所以按照传统采茶习惯只是谷雨前茶叶进行采摘,其余时间的茶叶白白在树上老化,大大浪费了高山茶叶资源。因此茶园大部份存在管理粗放,种植不科学,茶叶效益为得到体现,茶农存在小富既安的思想。为此,一是可以采摘夏茶和秋茶,使茶叶产量大

大提高,从而增加优质茶叶的比重,为茶农增加收入;二是通过高山标准园建设,可以带动整个西湖乡甚至辐射整个浮梁县高山茶园的管理,因此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三是通过该项目实施是符合茶产业发展方向与趋势;总之,本项目不管是从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来分析,本项目的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

二、项目建设目标

该项目完成后,茶园实现“五机化生产”示范茶园,将为浮梁茶叶生产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为全县茶农提供茶叶科技生产示范、样板茶园,同时帮助茶农接受现代化茶园管理观念,改变茶农固守传统的茶园生产、加工模式,全面提升茶品质,降低成本,提交单位面积效益,增加优质茶比重,提高茶叶价格,增强浮梁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帮助茶农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增加茶农收入。

三、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地点:西湖乡杨家坪村

规模:200亩高山茶园标准化建设

四、项目建设内容:

1、新建5公里茶园机耕路建设;

茶园道路改扩建5000米,按主道宽3米,建设标准进行施工,路面以三合土和人工草皮铺垫为主。

2、茶园改造进行中耕、增施有机肥及修剪。

3、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4、移苗补棵投资

茶园建设种苗主要引进适应本地区发展,品质优、产量高,适应绿茶茶生产的国家良种,主要品种为:槠叶齐。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从2012年1月至2013年元月,整个项目期为一年。具体安排: 1、3月份进行规划设计、制定方案、引进良种茶苗补植; 2、4月中下旬示范点茶园进行茶园第一次定型修剪; 3、5月中下旬进行培肥管理; 4、6月份 茶农进行打顶采摘名优茶后,进行第二次修剪; 5、8月份进行示范点茶园培肥管理,“以采代剪”恢复树冠; 6、9月—12月进行茶园机耕路建设。

六、项目资金概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51万元。

1、茶园机耕路建设35万元;

2、茶园改造治理13万元;

3、生物防治1万元;

4、技术培训2万元。

浮梁县杨家坪茶叶专业合作社

二o一二年二月十二日篇二:北山二片无公害茶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湖南省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

无公害茶园扩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湖南省东山峰农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鄂西南交界处。地理座标:东经110°35′48″~110°48′1″,北纬29°25′1″~29。57′25″。属武陵山脉太青山北支,紧邻湖南屋脊—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最高海拔1516.3m,最低海拔220m,周围数百里群山重叠,无任何工业污染,是历史上“宜红”茶主产区。农场总面积7.6万亩,总人口6300人,其中农业人口4500人,以种茶为主,现有茶园1.2万亩,年产绿茶3000吨。农场周边5个乡镇总面积267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绿茶10000吨,成为了湖南茶叶主产区。东山峰农场出产的“东峰”牌云雾绿茶1990年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首批茶叶“绿色食品”(现标志编号为:lb-44-0402180156a),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百万担出口品牌茶基地”之一,2002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垦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农场”,2006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2011年被授予“湖南茶业十强乡镇”。

场内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29家,年生产能力达4000吨,特别是东山峰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以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和

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以及雄厚的资金保障而称雄湘西北茶叶界,是湘西北最具优势的茶叶生产经营龙头企业。

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位于农场西部,由三个生产队组成,共238户683人,总劳动力486人。辖区总面积12000亩,其中茶叶面积1378亩,耕地2448亩。该片海拔在800—1000米,与总场平行,距总场4公里,交通相对便利。辖区内有南方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场和湖南海拔最高的大长湖水库,是东山峰农场经济发展的重点片区。

二、项目建设依据及其意义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和省农垦局相关要求,结合东山峰农场茶叶种植现状及无公害茶技术要求,认真编制好北山二片无公害茶园扩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对于有效使用财政扶持资金,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增进农产品安全,提高职工收入,加快片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场茶园改造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建设规模

以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00亩,改造低产茶园1300亩,使片区茶园总面积达到1500亩以上,茶叶生产向有益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三年后,年产无公害茶叶达到500吨以上。

(二)建设内容

1、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00亩 根据近几年良种茶的生产情况,从早产、丰产、稳产和适制性看,所改品种以中小叶、叶节间短的碧香早、福鼎大白、白毫早为好,且单一品种连片面积不宜过大,以30-50亩为宜,便于病虫害防治与茶园管理,也有利于错锋采摘,均衡生产。以国家推广的茶叶换代品种为主要品种进行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总面积200亩。新建茶园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青山、长湾二个小组进行。建设工程自2012年6月份进行,2012年10月开始移栽定植,2014年基本成园达产。茶园1.5m开厢,厢沟宽40cm,双行条植,行距60cm,株距10cm,每亩定植3500—4000株。技术设计为:规划园地——垦复整地——重施基肥——茶苗移栽——水肥管理——抹芽打顶——生物及物理防治——成园。三年后成园达产。茶园建设需饼肥30吨,专用有机肥10吨。优质无性系良种茶苗80万株。计划投资25万元。

2、改造低产茶园1300亩

对现有1300亩低产茶园实施台刈改造。技术设计为:规划园地——台刈修剪——重施基肥——水肥管理——抹芽打顶——生物及物理防治——成园。需投入饼肥130吨,专用复合肥65吨。计划投资26万元。

四、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投资预算

本项目依据国家对农业项目的优惠政策,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依据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相关规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含项目前期费用、设计费、管理费等)均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茶园改造工程按照东山峰农场近两年实际造价计算。

依据上述定额标准计算,项目总投资为51万元,其构成为:

(1)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00亩,投资25万元;

(2)改造低产茶园1300亩,投资26万元。

总投资51万元。

2、资金筹措

总投资51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财政扶持资金25万元;北山二片集体经济自筹26万元。

五、项目工程管理方案

1、组织领导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由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成立“湖南省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无公害茶园扩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北山二片支部书记贾华文任组长,农场经济发展科副科长张言万为副组长。由群众推选二位职工、农场经济发展科、计划财务科、农场农技站相关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落实配

套资金、协助建设与管理、监督与检查项目的实施。

2、工程设计及施工监管

项目工程在“湖南省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无公害茶园扩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部门配合,分工负责。工程技术设计,由经济发展科负责。工程设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循环经济的原则,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经营农户具体实施。项目实行专业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法,严把质量关。

六、项目进度安排

1、工程进度安排

本项目从2012年5月开始实施,2012年12月全面完成,工程建设期为一年。茶园第三年开始产出,第五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2、工程用款计划

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安排,2012年12月前完成全部投资51万元。其中:200亩新建无公害园投资25万元,11月底前验收付款;1300亩低产茶园改造投资26万元,7月底前验收付款。

七、项目实施后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1)国民经济评价 经计算,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8%,大于社会折现率10%,国民经济效益良好。篇三:茶园建设和茶深加工项目方案

项目编号:20120020 xxx县茶园建设及茶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投资方案

投资单位:广西xxx投资集团 项目建设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xxx县

方案编制时间:二○一二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4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4 1.2项目建设方案...........................................................................................................4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6 1.4 项目效益..................................................................................................................6 1.5报告编制依据...........................................................................................................7 1.6 综合评价..................................................................................................................8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9 2.1 项目建设背景...........................................................................................................9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 第三章

建设条件................................................................................................................12 3.1 项目区概况............................................................................................................12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12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4 4.1市场分析................................................................................................................14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15 4.3市场风险分析.........................................................................................................16 第五章

建设方案................................................................................................................17 5.1产品方案和建设内容...............................................................................................17 5.2建设原则................................................................................................................18 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18 5.4生产工艺方案.........................................................................................................19 5.5建筑方案................................................................................................................20 5.6 实施进度安排.........................................................................................................20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21 6.1 环境影响................................................................................................................21 6.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21 6.3 评价与审批............................................................................................................21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22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22 7.2 经营管理模式.........................................................................................................22 7.3 项目管理措施.........................................................................................................22 7.4技术培训................................................................................................................23 7.5有关安全和消防内容...............................................................................................23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4 8.1投资估算................................................................................................................24 8.2 资金来源................................................................................................................24 8.3资金使用与管理......................................................................................................24 第九章 财务分析.................................................................................................................25 9.1财务评价依据.........................................................................................................25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25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26 9.4财务效益分析.........................................................................................................26 9.5不确定性分析.........................................................................................................27 9.6 财务评价结论.........................................................................................................28 第十章 项目建设预期目标分析............................................................................................28 10.1短期目标...............................................................................................................28 10.2中期目标...............................................................................................................28 10.3长期目标...............................................................................................................28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广西xxx投资集团建有多家全资子公司,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抓住自治区建设旅游强省的机遇,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理念,专注于旅游相关产业投资。

集团董事长陈绍明先生现为“广西上海商会”会长,具备先进的投资和经营管理理念,旗下拥有众多高素质人才队伍。本集团作为“广西上海商会”的发起召集单位,以商会为平台,引导现正在广西经营的上海籍及在上海经商过的众多企业更好的融入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1.2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xxx县茶园建设及茶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建设地点:xxx县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茶园建设规模:

(1)改造老茶园780亩,新建茶园500亩,共计1280亩;

(2)茶园配套建设,本项目将建设“品茶苑”1座,集茶艺展示、茶加工生产工艺展示、茶产品销售为一体;茶园作为配合“程阳风雨桥”项目的旅游接待地,将投资建设集住宿、餐饮以及休闲为一体的“茶园度假山庄”一座。

茶深加工工厂建设:

产品方案:新增500g装精制茶:5000斤/年; 100g装精制茶:10000斤/年; 50kg装精制茶:7500斤/年;

茶油生产: l/年

速溶茶粉生产: 吨/年 1.2.3 技术、设备方案

建设内容主要是: ? ? 茶园配套建设 新建茶叶深加工生产线生产厂房400平方米、冷库贮藏室400平方米、包装车间、完善配套厂区道路、供水、供电设施; ? ? 购置茶叶生产、加工、贮藏、包装设备50台套。设备安装调试运行: 质量检测中心和环保设施配套建设;

具体包括(1)新建茶叶生产加工工艺;(2)新建茶油生产加工工艺;(3)新建速溶茶粉生产加工工艺;(4)品茶苑和茶园度假山庄建设(5)市场开发、销售网络建设以及品牌推广工作。

1.2.4土建工程

项目建筑物特征一览表 1.2.5项目进度

(1)2012年12月-2013年2月完成项目审批以及项目规划设计;(2)2013年3月至6月完成厂区土建施工;

(3)2013年7月完成项目设备订货及采购;

(4)2013年8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5)2013年9月进行第一期茶深加工投产;篇四: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要点

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要点

1、科学规划设计 根据生态学理论的要求,结合茶园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实际,本着“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项目区的园、林、水、路,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并做好工程测量、施工和投资预算等关键环节工作,做到每一片改造的茶园事先均有规范图和效果图,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见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2、营造防护林 在茶园山顶、周围、路旁和风口处营造防护林,提高绿化程度,防止风沙侵入和空中飘浮尘埃等有害物质污染茶园。

3、茶园留养模式 a、高密度留养模式 :株×行= 2m × 2.5m,株高控制在 1.8m-2.5m 之间,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6-8株,株×行= 10m × 10m。b、间隔留养模式:株×行= 6m × 5m,株高控制在 1.8m-2.5m 之间,每亩留养茶树2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8-10株。株×行= 8m × 8m ;c、茶―樟、茶?―豆科树种模式:选用本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的树种:樟树、山苍子等樟科树种。选择具有固氮功能的豆科植物,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满足茶叶光照直射和散射的需要;d、茶―经济林果间作:在改造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和当地水肥条件,选择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分枝层次较高,效益好,投产快的果树或经济林木,如山苍子、杜仲等,配置乔―灌结构,间作的树种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而且还能增加茶园效益。

4、种植行道、山顶、园区四周、箐沟树木 在茶园道路旁或空闲地段种植行道树,规格一般以间隔 6米 种1株为好,在山顶、箐沟、园区四周适当密植树木,株×行= 3m × 3m,树木要求选种阔叶树,如香樟、水东瓜树等,有利于防风、调节茶园微域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天敌、培养生物多样性和美化茶园环境。

5、种植梯壁植物 在茶园的护坡梯壁上、间隙中种植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等植物,种植规程因品种、茶园 地势、土壤肥力状况的不同而异,一般以挖穴

种子直播为宜,每穴播种子3-5粒用细土覆盖,不宜撒播影响效果。种植草类的目的是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牢固梯壁,减轻水土流失,增强保土、保水、保肥能力,营造天敌栖居地,实现茶园生物多样性;在幼龄茶园实行套种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及紫云英、苜蓿之类的绿肥。

6、建设蓄排系统 根据茶园面积规模大小设计安排,建设蓄水池、蓄水坑,蓄水池容量一般15-20m3 为宜,有条件的也可建过滤池,容量一般为 30m3 ;蓄水坑容量一般以3-5 m3 为宜,蓄水的目的是截留排涝、生产灌溉用水。同时在茶园内侧修筑深 15cm、长5-10m 的竹节沟,解决雨期排水,保护茶园地表完好。有条件的茶园可考虑安装喷灌系统,提高灌溉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抗旱防旱能力。

7、安装防控设施 因地、因园制宜安装虫情测报灯、物理杀虫灯,有利减少危害虫口,提高病虫害防治效能和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同时在茶园内放养鸡、鹅等禽类,具有消灭害虫、禽粪肥土、增加土壤有机 质和辅助人工除草等功效,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8、改良品种结构 品种改良是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宜于选种高优型、高抗性良种。如云抗10号、雪芽100、紫娟、长叶白毫、桃型叶等优良品种,通过良种引种,优化茶园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9、施用安全绿茶有机肥及安全农药 茶园严控不合格肥料的施用及不全安农药的施用,杜绝人为的因素影响茶叶的品质。

生态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

一、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1、培植防护林、覆荫树等护林设备。在茶园四周、风口设置护林带(杂栗木为好);茶园内种植覆荫树(以香樟、木姜子、水冬瓜等最佳)。

2、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土壤是生态茶园生产的基础,保水、保土和培肥土壤是生态茶园土壤管理的中心环节。,生态茶园土壤保护强调以下技术措施:1)、茶园四周建隔离沟,修筑等高梯田,茶树等高条植;茶园内修筑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2)、建立良好的茶园树冠等生物覆盖面,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增加雨水渗入,减少径流量。3)、茶园铺草,对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园和重剪、台刈等改造后的茶园,以秸秆、草料等有机物覆盖土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培植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滋生。4)、合理耕作,对于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的措施;对于土壤板结,杂草较多的茶园,土壤浅耕与锄草相结合,深耕与施基肥相结合。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合理施肥

生态茶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和增效剂,必须遵循生态茶生产施肥原则对各种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需求特点,在茶园施肥上应掌握以下原则: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要施用堆肥。堆肥的原料主要来自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和废弃物等,使用前必须在49℃-60℃温度条件下堆制发酵处理数周,堆制的过程不仅能杀死有害病菌、虫卵、杂草种子和降解部分农药残留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还可提高堆肥的肥效。(2)种植绿肥:绿肥是有机茶园的重要肥源。种植的绿肥品种要因地制宜,并要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和争光,其中以固氮能力较强的豆科绿肥为好。为提高绿肥的肥效,应在绿肥生长开花初荚时刈青或翻埋入茶园内。(3)茶树修剪枝叶回园:修剪枝叶含有茶树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除部分粗老枝杆外,应就地作为茶园的覆盖材料。(4)施用饼肥和生态茶专用肥:各类饼肥和生态茶专用肥的养分含量高,便于运输,这对交通不便的山区茶园更为有利。商品型生态茶专用肥必须经颁证机构认证或认可后才能在有机茶园使用。除动植物来源的有机肥外,生态茶园也允许使用一些天然的矿产肥料,如磷矿粉、矿产钾盐(无水钾镁矾)、白云石粉和矿产硝石等。天然硫磺和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如硫酸铜、硫酸锌、钼酸铵(钠)和硼砂等在缺素条件下也可使用,但微量元素肥料只能作叶面肥有限制地喷施。

三、生态茶园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生态茶园尽量杜绝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即使使用,要在国家相关规定范围之内。一般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的措施及与某些生态农业允许使用的天然化合物来防治茶园病虫草害,其中某些天然化合物仅在其他措施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1、农业防治

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减少和防治茶树病虫草害是有机操作的基本要求,如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可改变病虫生长的适应环境条件,并把部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适时锄草与耕作可减少那些与杂草、土壤发生联系的病虫为害,同时可减少杂草与茶树争肥、争水和争光。适当间作也可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减轻病虫为害;合理施肥可改善茶树营养条件,提高茶树抗病虫的抵抗力及补偿能力。

2、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生态茶园首先要求加强天敌保护,促进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同时,通过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和病原微生物,如绒茧蜂、赤眼蜂、草蛉、食虫瓢虫、蜘蛛、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和茶尺蠖病毒等。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防紫外线茶尺蠖多角体病毒,bt及其混合制剂,并已在有机茶园大规模推广应用,对茶尺蠖、茶毛虫、黑毒蛾和茶蚕等害虫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于生物农药来说,除了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列出可以使用的生物制剂以外,其他商品性的生物农药也必须经颁证机构认证或认可后才能在生态茶园使用。常用的有辣椒水、烟草水、除虫菊、鱼藤酮、印楝素、植物油乳剂、矿物油乳剂、松脂合剂、肥皂水、洗涤剂水和糨糊水等植物性物质或制剂防治蚜、螨、蚧、蝽等。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种间信息物质。昆虫生长调节剂被称为第3代杀虫剂,具有选择性,对昆虫有效,对人畜安全。

此外,还可利用农事活动。如调节土壤、田间小气候,控制有害生物及其天敌种群的消长;合理施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灌溉、排水改变田间环境条件,部分杀死土壤中害虫。

3、物理机械防治

即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包括人工捕杀和灯光诱杀; 性外激素诱杀,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改变病虫适于生存的环境条件等方法,降低害虫密度。

四、合理修剪。

幼龄茶树用三年完成定型修剪;成龄茶树每年秋茶采摘结束后,对茶园进行浅修剪,修剪高度比上年的剪口提高3至5厘米,剪去细弱枝、鸡爪枝、病虫枝、结节、徒长枝、花果枝;4-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从茶树树冠面最大处剪去上部分,减少虫源,控制虫害。此外,通过修剪,还可以把剪下来的大量枝叶就地回田覆盖于茶行内,作为有机质的补充原料,可大大增强肥力,促使茶叶高产优质。

五、合理采摘,采养结合 幼龄茶树以养为主、采摘一定要结合定型修剪的要求;成龄茶树以采为主、适当留叶、云南大叶种一般是春芽留二叶、夏芽留一叶、秋芽留鱼叶。

六、杂草防治

我省茶园杂草达70多种,生态茶园杂草防治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可以使用物理与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在防治中也要考虑到杂草的有害、有利的两重性,对茶树危害较大的如白茅草、蕨类、肛板归、小竹等宿根性或多年生小灌木要彻底清除,而对一般杂草不必全部防除,低密度的杂草不会对茶树生长构成影响,反而有利于保持水土。有机茶园杂草防治主要方法:

①物理和机械防治:包括人工除草,割草机切割,行间中耕,火焰中耕等。上述防治掌握在杂草处于未结籽状态。这样有利于减少杂草种子的传播和蔓延。

6.无性系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六

石台县大演乡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

一、项目单位概况。

石台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县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原料茶叶示范基地。大演乡地处皖南深山腹地,秋浦河源头,是全县名优茶主产区,距石台县城15公里,全乡共辖11个村,63个村民组,2110户,8030人,国土面积144平方公里,多以林地为主,其中,山场面积14万亩,耕地面积3960亩,茶园8000余亩.境内植被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含高,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的气候环境孕育出境内的物产资源特别丰富,盛产茶叶、毛竹等。

二、项目投资必要性。

项目所在地虽然有8000余亩茶园,但主要是70年代大致的群体种,无性系茶园发展总量不多。有性繁殖的茶园,品种纯度低,茶叶外形不统一,生长势头不整齐,所产的茶叶原料难以达到茶叶标准化加工的要求,而新发展的无性系茶园所产鲜叶外形统一,长势整齐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无性系茶园所占比例,为生产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最终实现茶叶标准化生产。传统的老式茶园,当时的建园标准低,现在的管理劳力投入大,农村近几年劳动力外出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年减少,因此,对老式茶园进行退茶还林,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

三、项目市场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茶叶这一生态保健品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我县生产的茶叶,芽头肥壮、滋味鲜爽,香气悠长,深受消费者喜爱与钟情,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造就了天然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我县茶叶产品系无公害食品,各种出口红绿茶达到国家出口标准,绿茶味爽持久,品质优良,已赢得市场好评,符合现代人健康消费观念,市场前景广阔。

四、项目生产、建设条件分析。

大演乡地处皖南深山腹地,秋浦河源头,是全县名优茶主产区,现有茶园8000余亩。境内植被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含高,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的气候环境孕育出境内的物产资源特别丰富,盛产茶叶、毛竹等。茶叶是我乡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实施本项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乡是我县名优茶主产区,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无性系茶园建设取得了突破,无性系茶园高产、高效的优势已明显展示出来,广大茶农从中收益菲浅,无性系茶园建设已形成浓厚氛围,茶农积极性高涨,这些都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项目坚持以高标准化建设为核心,以技术支持为抓手,着力推进全乡无性系茶园建设进程。

五、项目实施地点、范围和实施计划。

1、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园200亩。拟在全乡范围内,重点在新农村、新火村优先选择单块面积在20亩以上的缓坡地、高畈田、地势开阔的山脚地,在县茶叶局、乡农技站的技术人员指导下,统一规划设计,实行条行栽培,每亩4000株,每个地块同一品种。行间间作板栗、望春花等。

2、对全乡茶农开展科技培训,培训人员300人次。主要是聘请县茶叶局专家采用授课、现场答疑、参观考察等方式开展4期共300余人次的无性系茶叶栽植管理加工技术培训,重点是无性系茶叶栽培管理技术、无性系茶叶机修机剪技术、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的培训。

3、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为在全乡推广茶叶机采技术,推动全乡中低档茶生产,增加茶农收入,拟采购15台套茶叶机械化采摘设备,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补贴给茶叶生产大户。

4、加强无性系茶叶植保管理,重点是茶叶病虫害防治,确保茶园健康生长,及早投产。

5、加大茶叶经济宣传力度,组织境内茶叶加工企业参加全县名优茶展示展销会,整合全乡茶叶资源,提高我乡茶叶经济品牌,促进当地茶叶经济发展。

六、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34.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专项补助资金20万元,地方自筹14.9万元。

1、新建200亩高标准无性系茶园需苗木款12万元,其中,申请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0万元;

2、开展4期300人次无性系茶叶栽植管理加工技术培训费用1.2万元,其中,申请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2万元;

3、采购15台套茶叶机械化采摘设备4.7万元,其中,申请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8万元;

4、地块开垦7.5万元;

5、新栽茶园植保及管理费用6.5万元,其中,申请财政专项补助资金2万元。

6、茶叶宣传费用3万元,其中,申请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万元,用于07、08年度组织境内茶叶加工企业参加全县名优茶展示展销会。

七、项目支持环节及组织保障措施

㈠、项目支持环节

⒈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绿色石台,皖南茶乡”的总体目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无性系茶园建设领导小组,重点抓政策扶持和组织协调工作;

⒉县茶叶局和乡农技站有茶叶技干,有利于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服务;

⒊全乡现有2个茶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无性系茶叶的生产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现有的24家茶叶加

工企业开展了产销一体化服务。

㈡、组织保障措施

⒈项目由大演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⒉确定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开展系列化技术服务,重点抓示范点;

⒊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以保证资金使用效果。

八、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1、示范带动作用。能进一步带动全乡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无性系茶园建设进程和老品种茶叶更新换代步伐,加快茶园机械化采摘新技术推广,推进全乡乃至全县茶叶经济发展。

2、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建成投产后人均增收100元左右。

3、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无性系茶园建设进程,有利于机械化采摘新技术推广,进一步缓解劳动力外出日益增多与茶叶生产劳力不足矛盾,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单位效益。

7.闽北茶园的生态修复建设实践 篇七

笔者一直在建瓯茶区主持和参加了老化茶园的改造工作。通过技改后,使得茶园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现将其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科学设置林网分布,改善茶园微域气候

茶园中设置适当的林带,不仅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而且可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温,有效抵挡害风,避免或减轻茶树受气象灾害和污染,同时满足茶叶生长对漫射光的要求。

1.1营造防护林

防护林应设置在挡主要害风的山顶风口、山涧、自然沟谷的两岸或茶园上方。林带与茶园间应有2m以上的距离,并开设40cmX80cm隔离沟,以防树根伸入茶园。

1.1.1树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生长的树种,同时注重品种多样化。要求生长快,植株高大、抗风力强,适宜当地气候、土壤要求,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以及有一定经济价植的树种,如合欢、柏树、苦楝树、中华杜英、四季桂等。

1.1.2种植密度。

种植山顶防护林时,宜适当密植,每4-5m种植1株,行距2-3m,种4-6行,这样就形成带宽8-18m高大林带,且做到乔、灌、常绿与落叶、及阔叶相结合,各行交错成三角形。在面积300亩一500亩的茶园,还应增设园中副林带并与山顶林带垂直,只种2行,不宜多种,以免影响茶叶产量。

1.2种植行道树和遮荫树

行道树种植要求以不影响茶叶产量、质量又不妨碍机械运行与交通为原则,行道树在人行道旁、主渠道旁、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刷的地方及四周空缺地适当种植,以达固实路、沟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环境。遮阴树栽植不宜栽在茶行中间,而应在园地中空隙的位置,可与茶行错开或并行于茶行内侧。

1.2.1树种选择:

选根系分布深,树冠宽大,叶片稀疏,病虫害少,冬季落叶的树种。如台湾相思、大叶合欢、银杏、杜仲等。

1.2.2种植密度:

遮阴树种植于平地、缓坡地茶园,60-90株/hm2,行株距16m×8m-10m,呈三角形排列,遮阴度控制在30%左右。行道树离路边、水沟0.7-1m种植,与茶行平行的道路,阔叶树株距1.5-2m,针叶树株距1m,每7-8m种植1株,与茶行垂直的道路,则应在每条茶行的末端或隔一条茶行的末端种植,以便不妨碍入园作业。对于雾多的茶园,覆荫树不宜种植过多,以每亩5株左右为宜,如果土壤干燥、湿度低的地方,视其情况适当增多。连片面积达500亩以上,且坡度较大的茶园应推广带状退茶还林模式,即在茶山纵向每隔20-30m,选择2-3个梯台种植3-4m宽度的林带。

1.3苗木质量标准;

苗木胸径要求达2cm左右,树高1.5m以上,根系发达,须根多,主根明显,从而达到成活率高。

2培育土壤肥力,提升园地质量

2.1增施有机肥

选择高品质的商品性有机肥,商品性有机肥具有无机化肥施用上的方便与快捷、简便、宜携带的特点,亩施用量150-200kg,施用时期在10-11月,此时施用即可促进茶树新根系的生长,又有利于肥效的吸收与释放。

2.2种植绿肥

在未封行的茶园和幼龄茶园行间套种一年生绿肥,幼龄茶园中轮种绿肥,能有效防止表层土壤养分蒸发和水土流失,同时把种植的绿肥作为饲料或肥料,如种植黄豆、花生、马铃薯等。种植时根据不同品种、不同茶园而定,以均匀、合理为宜,成年茶园的绿肥种植,应不影响茶叶采摘,不与茶树争肥、争阳,同时又能起到保持水土、覆盖杂草,因此要有选择性地在空间上、种植时期上进行合理控制。冬季绿肥有紫云英、黄花苜蓿、蚕豆,夏季绿肥有豇豆、大叶猪屎豆、落花生等,坎边绿肥以爬地兰为主。

2.3大力提倡施用沼液、沼渣

沼液、沼渣作为生态型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其它肥源不可比的优势,坚持有序使用,可明显改良土壤特性,增强作物的抗性,提高作物生理机能。沼液使用上,可以采取分批次、划区块进行浇灌,每一区块一年浇灌1-2次,每次每亩150-250kg,在7-8月间进行。沼渣使用时要先进行无害化处理,即在沼渣中加入1.5%的氮素,拌合后密封发酵2-3天,再进行施用,亩可施用500kg,挖30cmX40cm条沟深施。

3重建茶园基础设施,提高便捷化生产能力

茶园基础设施完善与否,既关系到茶园水土的保持能力,也直接关系到茶树的生长质量。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既喜湿又怕渍的特点,茶园规划设计时水利系统设置,应以适宜水利化,统筹安排,合理设计,将各种水利设施配套成龙,以利科学调配水利资源,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蓄雨季之水,补旱季之不足”,“调河溪之水,为茶园之所用”,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茶园水利系统与道路相连系,做到路路相连,沟渠相通。

3.1园区水渠的改造

科学布置水网,要在茶园周围雨水集中处建设中型或小型蓄水池,中顶部建设横向排水沟。在茶园内侧挖“竹节沟”、四周挖排水沟或隔离沟,有条件的地块,鼓励建设滴灌、喷灌、流灌等水利系统,做到水利设施健全、排灌自如。

3.1.1茶园蓄排水沟,要求能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排除渍水,旱季引水入园,不妨碍机械作业;平地茶园要以排水沟为主,排蓄结合,坡地及梯地茶园要以蓄水沟为主,蓄排结合。

3.1.2水沟系统一般由截洪沟(隔离沟)、横水沟(竹节沟)、纵水沟组成;截洪沟是为了防止茶园上方的洪水、杂草、泥石等物侵入茶园而设置,一般设置在环园路内侧,深50—100cm,宽40—60cm,视当地条件而定。横水沟主要是减缓径流,积留表土,防止水从梯面侵出,避免冲刷;设置于梯面内侧。纵水沟主要是排除园内多余的水分,设置于各片茶园之间,道路两旁或园中地形地势低的积水线上,要求沟深20—30cm,宽40—50cm,坡度大的地方要设置消力池。

3.2路网的优化

要根据茶园面积大小建设茶园生产路、步行道,有条件的应进行路面硬化,做到道路交通安全,方便快捷。

3.2.1干道设置路宽4—6m,路坡小于6度,路边种植树木,开设水沟。支道按地形和茶园面积而设置,是园内运输的主要道路,同时也可以作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要求宽3—5m,路坡度小于8度,视山形及茶园面积而开筑。

3.2.2步道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是从支道通向茶园地块的道路,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接,路宽1.5m,两条道路距离不宜过大,以便作业,以40—60m之间为宜;

3.2.3横步道以20—25行茶树设一条为宜。环园道设在茶园四周边缘,为茶园与农田(地)的分界,可与干道、支道、步道相结合。

4提高水土涵养能力,保证土壤墒情

4.1梯壁种草护草

梯壁上除恶性杂草外,尽量保留梯壁的杂草,以覆盖地表,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供天敌栖息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改传统的梯壁劈草、除草剂除草为割草,并覆盖或埋入茶园行间;对于裸露的茶园梯壁,应选种多年生绿肥,如爬地兰、黄花菜、平托花生、遍地菊、白三叶等。种植时根据不同的草种,以2-3年生覆盖梯壁为宜。

4.2干草覆盖

茶树行间铺草是简单易行的传统的栽培技术,是一举多得的土壤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减轻雨水冲刷,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稳定土温,提高茶树抗寒、抗旱能力,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草源要因地制宜,但须经暴晒或堆腐处理后方能使用,铺草厚度5-10cm,每亩干草量不低于1吨;铺草时期以抗旱保湿为目的应在5-6月进行,先行浅耕松土,随即铺草;以保暖防冬的,宜在10-11月进行。铺草方法:平地或梯层茶园,采用散铺,缓坡地茶园,宜采用覆瓦状排列,铺草后要跟踪检查,如有白蚁等蛀食,要及时用药剂防治。

5做好茶园无公害管理,培育良好的可控环境

5.1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料,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除草剂、叶面肥和含有稀土元素的肥料。

5.2要根据茶园土壤状况,合理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做到平衡施肥、配方施肥,避免茶园出现酸化板结。

5.3加强冬季修剪清园、深翻、覆盖、施基肥、喷施石硫合剂等茶园管理工作。

5.4日常管理要标准采摘、合理修剪、耕作除草,注重茶树树冠培养,达到留养合理,茶树生长健壮。

6放养与增殖天敌、有益生物,丰富物种群落

6.1天敌增养

目前利用较高的天敌有茶尺蠖绒茧蜂、赤眼蜂、草蛉、食虫瓢虫及农田蜘蛛、捕食螨等。

6.2引进蚯蚓入园

蚯蚓是很好的土壤保健物种,通过培养蚯蚓活动,可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优化,形成优质的团粒结构和良好的土壤肥力。此外,蚯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有清除作用。

6.2.1虫种培养。

在茶园空地上挖3—5个长3—4m、宽1.0—1.5m、深30-40cm的坑,坑底铺上10cm左右较肥的壤土。壤土上放一层稍经堆腐的枯枝烂叶、青草、谷壳、畜栏粪便及厨房垃圾等作为蚯蚓的食料,做成蚯蚓床。在食料上再铺上10—15cm的肥土,每天浇点水,使蚯蚓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约过半个月使食料充分腐烂,然后从肥土地里挖取收集蛆蚓,挖开蛆蚓床的盖土,把收集到的蛆蚓接种到蛆蚓床内,每平方米接种30—50条。以后经常浇水,保持床内湿润,经过数月后,蚯蚓开始在床内大量生长繁殖,即可作为茶园接种用。

6.2.2放养茶园。

在茶园行间开一条宽30—40 cm、深30cm的放养沟,沟里铺放堆沤肥、草肥、栏肥、茶树枯枝落叶、稻草等物,加上少量表土拌和均匀。然后挖出蛆蚓床的蚯蚓、蚯蚓粪便及剩余的枯枝落叶等杂物,一起分撒到茶园放养沟中,盖上松土、浇水,让蛆蚓逐步自然生长繁衍。每年结合茶园施基肥检查一次蚯蚓生长情况,并加稻草、杂草、枯枝落叶等蚯蚓食料,如发现蚯蚓生长不良,要继续放养,直到生长繁衍正常为止。

摘要:茶园生态环境恶化是造成茶园产量低、茶叶品质差的主因,要通过一系列的生态重建措施,使得茶园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培养生物多样性,从而降低农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闽北茶园,生态修复,建设,实践

参考文献

[1]孙威江,林智.杨亨栋.无公害茶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2.127-129.

8.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 茶叶;生产现状;问题;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1 孟连县茶叶种植现状

孟连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居住在境内的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有种植茶树,采制茶叶和饮茶的习惯,是中国普洱茶原产地之一,在境内芒中仍保留具有600余年人工栽培型古茶园53.33余hm2;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建成333.33 hm2以上茶园生产基地3块,133.33~333.33 hm2茶园生产基地5块,66.67-133.33 hm2茶园生产基地25块,全县六乡(镇)均有茶叶种植,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4 684户,23 187人,201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5 148 hm2,产量4 200 t,实现农业产值1.26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孟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和孟连县重要支柱产业。

2 存在问题

2.1 茶园建园时规划不到位,茶园生态环境恶化

在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时,由于片面强调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造成大面积毁林种茶,园区内无其他树木遮阴,茶园周边及箐沟毁林严重,无任何防护林,造成春天干旱,夏天高温烈日,雨季水土流失,冬天寒风侵袭,生态条件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繁,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和产量、质量的提高[1]。

2.2 茶园建园时投入不足,开垦质量低下

由于缺乏资金,茶园规划与建设配套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园区道路、水源保护、水利设施,防护林等无系统规划和未配套建设,种植沟及台开垦质量差,很多山地茶园,有的茶园坡度大,没有开垦水平梯地或所开梯地梯面过窄,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种植前茶园未深耕施肥,造成茶园土壤结构差,土层浅薄板结,通气和保水性不良,光、气、热不能得到充分调节,茶树根不深,根系分布浅。

2.3 茶园缺株断行,茶园覆盖率低

部份茶园零星分散,单位面积种植株数过少,株行距不一,缺株断行严重,覆盖率低,造成光能、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

2.4 茶园管理不科学,园地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长期以来,在茶园管理上不注重茶园生态环境,大量施用无机肥,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生长环境;同时,大量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造成大量有益昆虫死亡,原生态系统消失,园地生物多样性被彻底打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3 生态茶园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生态茶园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开发和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和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光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流动,极大地提高生产能力,生产的茶叶产品中的农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指标,符合国家、国外消费国绿色食品、有机茶规定允许的标准,对人体健康有益,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茶园[2]。

3.1 种植覆阴树

在茶园四周、不宜种植茶树的陡坡、山顶、山脊、山脚、沟边及空隙地等大力植树造林;同时,在茶园中种植一定数量覆阴树,人为改善宏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适宜茶树生育的生态环境,建立起一个以茶树为主的生物群落,利用生物多样性作用,修复茶园生态系统。

3.1.1 树种选择

选择落叶或常绿当地适宜乔木树种,如香樟、水冬瓜、木姜子、樱桃、天竺桂、黄花梨、坚果、台湾相思、楝树、凤凰木、铁刀木、滇润楠和雄黄豆等,在种植时,树种不能单一,应多样性复合种植。

3.1.2 种植规格

山顶和四周空缺采4~5 m种植1株密植;茶园周边及道路两旁每5~6 m种植1株;沟箐两旁营造水源林2~3 m种植1株;茶园中种植覆阴树按8 m×8 m株行距种植,8~10株/667 m2,覆阴度控制在30%为宜。

3.1.3 覆阴树管理

要有利于茶园管理和有利于茶树通风透光为目的,覆阴树分枝高度应控制在2 m以上,根据茶树生长需要,适当蔬枝,保持茶树既能得到覆阴树的遮阴又能得到所需阳光照射,达到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建立复合型主体生态系统。

3.2 留草种草

茶园梯壁除草方式采用割草,严禁铲除和使用除草剂,保留茶园梯壁上原有绿草,在裸露的茶园梯壁上种植地花生、紫云英、苗蓿、绿豆、饭豆、苕子、无刺含羞草和黑麦草等,以一年生覆盖梯壁、台面为宜。

3.3 茶园茶树高密度留养

主要选择在群体种老茶园,把原来超过1 000株/667 m2的茶园改造成200~300株/667 m2,以解放前古茶园栽培方式生长,着力打造生态有机茶园。

3.3.1 留养标准

行距以原开发种植规格为准,留养株距2 m,行间留养必需对空留养,充分利用光、热、水和气,减少病虫害发生,便以管理和采摘。

3.3.2 留养植株修剪及造型技术

对留养茶园进行重修剪,发芽后选择2~3枝健壮芽梢留养,在半木质化前将留养枝梢侧芽摸掉,营造良好通风透光为宜。留养枝干在木质化与半木质化处剪除,打顶留边,每年进行2次修剪,培养合理分枝塔形树冠,株高控制在1.8~2 m为宜。

3.4 茶园土壤改良

主要采取对茶园全面深翻改土,加深有效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整茶园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例,有效提高茶园土壤肥力和茶园土壤环境质量。

3.5 病蟲害防治

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必须达到无污染、无残留的防治要求,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允许有条件使用生物原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态源农药,一般多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即用黄板、蓝板、太阳能杀虫灯诱集、诱杀,从而保护茶园群落结构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蔡新.云南非生态茶园的改造[J].云南茶叶,2010(3).

[2]园艺作物标准园生产技术丛书 茶叶标准园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上一篇:小班科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