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2024-09-04

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精选10篇)

1.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篇一

《色彩与生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依托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色采现象为学生介绍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属于色彩入门,这节课要上扎实给学生打好基础,通过课件、图片、色卡帮助学生增加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已有的色彩基础知识上能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能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的知识,会运用色彩三要素和冷暖知识来分析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色彩,能够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体验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问同学们都喜欢吃水果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苹果,这两个苹果(黑白的)谁要吃?(没一个人愿意吃)那这两个呢?(彩色的)(都喜欢吃)同学们为什么都不选这两个呢?(颜色不好看,没食欲)这说明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生活中没有色彩将会是多么单调,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的世界,一起去感受生活中的色彩„„

(二)欣赏图片,感受色彩

1、说一说看完这些图片的感受?(菜篮子)

(生活中的色彩特别多,特别醒目,鲜艳)

2、生活中也有许多物体和自然现象的色彩都十分漂亮,同学们能列举一些事例吗?(展示课件)(吃的水果蔬菜、穿的衣服、住的环境、交通工具等,还有自然现象,比如彩虹,海边,荷花塘,内蒙古大草原。)

3、说一说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展示课件)吃(色彩鲜艳,有食欲)穿(色彩鲜艳的服装,看起来有活力)住(色彩各异的居室设计,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行(色彩丰富的交通工具,心情愉快)总结:社会的进步,从色彩上能够很清晰地体现出来,可见,我们的生活与色彩是密切相关的,也因为色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三)认识色彩,运用色彩(课件展示)

既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那我们今天就探究一下,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色彩?想营造好的色彩效果,需要从哪些方面 入手呢?

1、色彩三要素:(课件展示)

①色相:各不相同的色彩面貌叫色相

----这么多色彩漂亮的水果、蔬菜都是些什么颜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深绿色,紫色)这些蔬菜有着各不相同的色彩面貌,这就像我们同学一样,我们每个人也有一个固定的名字,我们都很熟悉它们,这就是色彩的面貌,称为“色相”。这是色彩的第一个要素。

------请同学们从课本22页左下角的练一练中找出车身和服饰上你看到的色相

(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橙色,黑色)

②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叫明度。在有色彩系列中,最深的颜色是蓝紫色,最浅的颜色是柠檬黄。有色彩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断的。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深蓝和浅蓝的天空,颜色有什么变化呢?蓝色的深浅不同。我们称这些深浅程度为色彩的明度,亮色是高明度,暗色是低明度。(出示色卡)

-----请同学们把课本22页草莓的红色明度变化按照由深到浅的顺序用色块儿画出来。)

③纯度:色彩的纯粹单一程度,即鲜艳程度,就是色彩的纯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色彩中加入黑白的多少。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绿色有什么不同?(有深有浅,有的颜色很鲜艳,有的不鲜艳,我们加入黑色或者灰色,纯度都会降低。)

2、色彩的冷暖:(课件展示)

①请同学们看这些颜色,你会怎样区分冷暖呢?

暖色(红、橙、黄)、冷色(青、蓝)和中性色(紫、绿、黑、灰、白)

可见,看上去能让人感觉或联想到温暖的颜色就是暖色,会让人见了就感觉清凉的就是冷色。

②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同一色相和不同色相的冷暖是有差异的 色彩的冷暖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比如红色加黄色是橘红,红色加蓝色是紫红,那么橘红比紫红色暖。再来看看同一色系的冷暖关系,和不同色系的冷暖关系,暖色和冷色没有绝对的区分只有在某种情况下对颜色相互比较而言。如:绿色和蓝色相比绿色为暖色,而蓝色为冷色,绿色和黄色相比,则绿色为冷色,而黄色为暖色。同一色系和不同色系也是有区别的。

③色彩冷暖在生活中的应用(课本24、25页图片)3.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练一练,书上24页想一想,两组餐桌在色彩设计上有什么不同?

(一组简单单纯,营造了沉稳宁静的气氛,另一组色彩缤纷,营造出热情温馨的气氛。它们没有高下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不同)----运动服装给我们感觉多为比较鲜艳,它在色彩搭配上运用的是什麽方法?穿着运动服装去听音乐会好吗?(学生的服装为例)(运动服一般都采用纯色,看上去简单明了。我们参加音乐会应该采用深色,穿的比较正式一点,看起来庄重一些)

----如果让大家布置一个联欢会的环境,用什麽色彩搭配更能突出喜庆欢快的气氛?我们用同样的颜色去设计会议室可以吗?(四)课堂作业(小组交流、合作)

运用今天所学的色彩知识用彩铅或水彩笔设计一幅插花。

(五)课堂小结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色彩的特征——冷暖(注意同一色相的冷暖关系和不同色相的冷暖关系)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的有关知识,不管在美术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不论你喜欢什么颜,它们没有高下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不同,所以,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色彩,营造和谐的色彩效果,使色彩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篇二

第七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一、选择题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句话说明 ( )

A、实现了民主,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

C、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D、民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 ( )

A、人民当家作主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具有广泛的民主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由于历史、地理、社会个方面的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还比较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在现阶段,我国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 ( )

A、动员东部沿海地区大力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消除东西部差距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D、东部地区大力帮助边疆地区人民开发自然资源

5、江泽民同志说:“五十六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 ( )

A、我国各民族从来都是友好相处的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高度自治

C、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D、我国有56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体

6、下列能直接体现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有 (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各城市相继建立西藏民族中学

③青藏铁路开工 ④中国北京申奥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全国人大通过“十五”计划表明 (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人民群众能直接参与立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8、人民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民代表人数多 B、人民代表群众各方面的意见

C、人民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9、3月21日,江泽民在会见首批大法官和大检察官时说: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等级的评定,标志着人民法官和人民检察官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修改后的法官法和检察法于201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件大事。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有( )

A、这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重大举措 B、这是我国司法工作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

C、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D、这能从根本上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

10、厦门“远华特大案”中一大批高级干部纷纷落马,包括原公安部副部长在内的大批违法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处罚。这一案例说明 (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违法必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C、执法必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 D、阶级斗争已上升为我国的主要矛盾

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职权的“大舞台”。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都是国内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据此回答11-12题。

11、每年,人们都十分关注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是 ( )

A、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社会主义国家都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 D、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是 (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务院 ③最高法院 ④最高检察院

⑤最高人民法院 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A、①③④⑤须由②⑥产生,并对②⑥负责 B、②③④⑤须由①产生,并对①负责

C、②③④⑤须由①⑥产生,并对①⑥负责 D、②③④⑤须由⑥产生,并对⑥负责

1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 )

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充分体现了 (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 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人民代表忠诚地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年3月5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畅所欲言,共商国事。会议审议和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2002年国家预算,审议和批准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 ( )

①最高决定权 ②最高监督权 ③最高立法权 ④最高任免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代表法》规定:“代表应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这是因为人民代表 ( )

A、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B、必须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C、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 D、必须公正执法、严格执法

17、据统计,中国55个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一亿多,占总人口的8.41%。在历届人大、政协中,少数民族代表和委员所占的百分比,都大大超过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如在九届人大代表和九届政协委员中,公有少数民族代表128名,委员257名,分别占代表总数的14.37%和委员总数的11.7%。这段话说明 ( )

A、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B、少数民族享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

C、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D、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行扶助政策

18、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因为 ( )

①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法制经济 ②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

③国际经济交往需要按国与国之间约定的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任何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人大代表认真准备会议提案说明了 ( )

①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 ②人民代表有很强的责任心

③人民代表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④人民代表代表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尤为艰巨的原因是 ( )

①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 ②封建社会统治时间长 ③人民的素质不高 ④人们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简答题

1、1989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与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会见记者。江总书记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提问时说:“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绝不能以党代法,我们一定要遵循法治的方针。”国外传媒评价:“这是中国新一代领导对中国实行法治的郑重宣布和庄严承诺。”

(1)材料集中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

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正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方略?

答:见教材105

(3)你认为推进这一基本方略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答:见教材107-108

2、2002年3月,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朱F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还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1)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一项什么政治制度?

答: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在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属于什么机关?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关系?

答: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属于司法机关。它们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3、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国情出发。请列举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②根据我国政党状况,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重要政治制度。

③根据我国民族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

三、辨析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答:①错。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积极性,它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十五的自主权利,调动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④题中观点混淆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民族政策,所以是错误的。

四、分析说明题

1、山西省纪检委10月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对震惊全国的山西运城“贿选案”的查处结果:包括河津市委书记、市人大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市委组织部部长在内的152名涉案人员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党纪、政纪处分;中共山西省委对运城市委于予通报批评。

经查12月在选举出席运城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过程中,由于河津市委、市人大主要领导违反组织程序、严重失职,致使发生了贿选事件。现已查实,河津市共有21名代表候选人给河津市人大代表送了钱物,总金额达101万余元,其中现金90.5万元,毛毯、内衣、高档香烟等价值5.7万元,宴请开支约6.4万元。有123名河津市人大代表收受了钱物,其中包括部分市领导干部、乡镇党委书记及一些普通党员干部,个别人还直接参与了为候选人拉票送礼活动。

(1)结合材料分析山西运城“贿选案”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从国家角度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②从人大代表角度讲,一些代表丧失理想信念,法制观念淡薄,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忘记了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忘记了自己的职责;③从公民的角度讲,应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将清正廉洁,真正能代表人民意愿的代表选出来,并加强监督,增强社会责任感。

(2)这一事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会带来哪些影响?

3.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篇三

知识点一: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课本71—74)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是什么--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①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提供法律保障。

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供制度保障。④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照耀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知识点二: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本75—78)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

②范围: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2.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3.我国的民族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1)自治权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注意:行使自治权的主体只能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不是“高度自治权”,更不是“完全自治”。)

(2)自治权包括:①立法自治权;②经济自治权;③文化管理自治权。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知识点三:我国的宗教政策课本(79—82)1.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内涵:(略)

(2)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方面:保护信仰宗教地自由;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4)国家保护一切争吵的宗教活动。

(5)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目的: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原因: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2)要求:①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②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与民族的集体利益; ③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④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6.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

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7.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篇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阐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3、了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4、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长期的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汉族地区,受到实际情况和生活阅历所限,对少数民族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知之甚少。本课理论性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展示:请同学们观看昭君出塞图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以及中央政府赠送宝鼎视频[来源:学科网] 问:这些资料说明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生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第二框(多媒体打出板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9页的探究活动(多媒体打出板书): 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师:这样三个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逐个进行。这则探究活动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这一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媒体打出板书):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的含义是什么?(多媒体打出板书):

设置了三个探究小问题,让学生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学生自己构建出: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师:很好,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含义呢?生:┈┈┈。师:理解这一含义要注意以下四点。(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一点)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多媒体展示我国版图,让学生找出五个自治区,加深印象。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师:那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都有那些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的探究活动,思考下面两个问题。生:┅┅┅┅。师:那么,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这就是我们要理解的第二点。生:┅┅┅┅。(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二点)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通过简短的材料来判断行使了哪一个自治权,增加学生的知识。师:以上是第二点,下面看第三点(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三点)[来源:学*科*网](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进行六个判断题的训练,加深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师: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除了要注意上述三点外,还要注意第四点(多媒体课件展示第四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师:那么,如何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多媒体打出板书):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师: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少数民族分布图”和一段历史资料(多媒体课件展示)思考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

师:上述图片和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生:图片反映了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材料反映了经过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师: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传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呢?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师,很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同时,它也对我国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那么,它有什么积极意义呢?(多媒体打出板书)欣赏中央政府支持西藏发展的视频。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1页“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象征”的图片,并结合教材第81页的探究活动,思考这一图片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生:它象征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师:因此,我们可以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生:维护国家统一。(多媒体打出板书):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多媒体打出板书):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祖国统一大家庭内,使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多媒体打出板书):

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使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那么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呢?生: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师:,不错,这就是第四点(多媒体打出板书):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师: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呢?生: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通过材料和连线,进一步加深对四个有利于的理解。

师:我们已经把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学习完毕,现在我们回到教材第79页探究活动,关于这三个问题你知道了吗?生:┅┅┅。(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那么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如何对待这一制度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实行它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显示出了不比的优越性,成为了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要通过学习理解和拥护它,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的历史使命。

易错归纳与讲评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2.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所有事务。4.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党的领导。

5.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自治乡)。6.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7.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课堂小结】:由学生来进行小结。本节课主要讲了两大块内容,一个是“是什么”,第二个就是“为什么”,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思考。【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5.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介绍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

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由于这一政治现象对学生来说不太了解,因此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五、教学方法

图示法、例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几方面?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讲授新课:第七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板书)

问: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

民主

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基本目标:

领导――中国共产党

基础――人民当家作主

内容――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问: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自治协商年度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依法治国

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问: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民主集中制

人员组成:人民选举代表

机构性质:权力机关

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

国务院――行政机关

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说明: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

2、人民代表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

人民代表产生――选举――直接、间接

观看录象

3、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确保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参与国家管理、既保证中央集中领导,又发挥地方积极性。

七、测标内容:

判断: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八、教后小记

第二教时 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介绍了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怎样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艰巨性认识不足,难以较深刻地理解这一基本

方略。

三、教学目标

1、依法治国的新时期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依法治国的新时期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例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板书)

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依法治国是新时期我国的重要治国方略(板书)

(1)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2)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3)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5) 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展开、联系实际开展讨论

2、依法治国的含义(板书)

投影(由学生自学解决)

主体:人民群众

领导:中国共产党

对象: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目的、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要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的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板书)

(1)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或有法可依――前提条件

(2)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重要环节

(3)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必备条件

(4)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奠定群众基础

问:为什么要加强公民的法制教育?

公民才能做到自觉守法,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风尚。

讨论:普法教育的重点为什么以国家干部、执法人员、青少年为重点?

七、测标内容:

1、          依法治国的主体、目的、本质、根本目的

2、          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八、教后小记

第三教时 课题: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处理民言辞关系的原则及基本民族政策。

二、学情分析

民族问题对于长期生活在只有汉族人生活的地区,学生体会不深,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要以国际、国内形势的结合,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民族分布的特点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例举法、自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共有民族?

56个

三、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9板书)

1、我国自古经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说明

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保障各族人民的民主权利

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问:我国民族分析的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表现:汉族集中地杂居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聚居地多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导。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问: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行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其中最有代表性?

20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板书)

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没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作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调动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的富强。

态度:维护祖国的统一、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义务,必须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说一说: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民族政策?

七、测标内容:

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3、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6.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篇六

第一课时 单音与和声

1.理解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规则。

2.掌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重点: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规则,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教学难点:“坚持集体主义”落实到行动上。

【课堂导入】

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山水中国美》视频剪辑,思考“美”在何处?

学生回答:风景美、人物美、声音美、歌词美、乐器美、灯光美、意境美„„个体“美”按一定的规则结合在一起构成集体“美”,奏响了《山水中国美》的和谐乐章,美不胜收。如何让我们的集体更美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2016年8月5日至21日的里约奥运会堪称俄罗斯参加的最悲情的一届奥运会。2015年11月,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发表系列调查报告,揭露俄罗斯体育界存在“系统性的”“从上到下的”兴奋剂使用情况,国际田联责令俄罗斯进行整改。俄罗斯的整改措施包括了引入独立药物检测、增加检测次数、建立新的检测规则以及重建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等。在后续调查中发现,俄罗斯的禁药使用状况依旧,面临里约奥运会全面被禁赛的危险,俄罗斯体育界的主要人士为俄罗斯能够获得赦免而奔走,希望让没有被发现服药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最终他们有超过100名运动员无缘里约奥运,其中田径队、举重队被“团灭”,游泳、赛艇、皮划艇、摔跤等优势项目被“肢解”。

1.被禁运动员对个人、集体带来哪些影响?

个人失去里约奥运会的参赛机会,个人职业生涯留下不诚信的记录,影响自己的名誉(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荣誉(得奖);影响集体的整体战斗力,影响集体的名誉甚至荣誉„„ 2.分析被禁运动员、奥运会的不同需求,被禁运动员要想解禁,应该怎么做?

不同需求:被禁运动员:通过使用兴奋剂,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奥运会:公平竞争。

要想解禁: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个人想取得好成绩的意愿没有错,使用兴奋剂违背了奥运会公平竞争的规则,公平竞争的规则是保证奥运赛事顺利进行的基础,理解公平竞争的合理性,积极锻炼,提高个人的竞技水平,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必须服从集体的要求和规则?

上下课的作息时间、午休晚休的纪律、课堂纪律、交通规则„„ 探究活动二:让和声更美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以3∶1战胜塞尔维亚,12年后重返奥运之巅。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中国女排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七战七捷,首次荣获世界冠军,此后“三连冠”“五连冠”,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登上巅峰。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我们在看到她们继承和发扬老女排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还看到郎平“国家需要我,我就回来了”的爱国主义情怀,看到女排队员在卧薪尝胆中走出低谷的坚守精神,看到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先进训练理念。1.“国家需要我,我就回来了”给我们什么启示?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2.“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先进训练理念”给我们什么启示? 与时俱进。随着集体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需要适当修改、完善。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3.你认为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精神;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先进训练理念。最主要的原因: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究活动三:学习了中国女排的事迹后,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创建最美班级”活动。同学们首先修改了班规中不太合理的条款,回忆了在集体生活中较为严重的2次冲突,分析了面对集体中个人之间的冲突的处理方式,全班同学朝着“创建最美班级”的目标迈进!1.你认为现有的班规有哪些不合理之处?面对不合理你打算怎么做? 不合理:结合实际情况回答。

打算: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如:向班委会反映、向老师反映、向学校反映等,言之有理即可。

2.你认为在集体中,当个人之间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

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不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能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课堂小结】在集体生活中,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创建美好集体从我做起!

1.对于集体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集体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保证集体的和声更动听 B.集体规则是可有可无的

C.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性化需求之间找不到平衡点 D.集体规则束缚我们的发展 2.关于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发生冲突是个人的错

B.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发生冲突,是因为集体规则要求不合理 C.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是完全对立的

D.当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的利益时,我们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3.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经过中国体育健儿的顽强拼搏,中国代表团最终以26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位居奖牌榜第三名。这说明(C)A.成绩的取得只是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结果 B.只有取得奖牌的体育健儿是为国争光

C.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尽力做好自己的同时为国争光,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D.取得奖牌的体育健儿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4.在班级排练集体舞时,小刚个子高希望站在第一排,老师安排小刚站在后排中间,小刚生气地退出了。老师让一起排练的小刚的好朋友小强给小刚做思想工作,小刚则认为小强位置在第一排而且是中间,他是故意来气他的,便和小强大吵一架„„ 如果你也是小刚的好朋友,你打算怎么劝小刚?

7.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篇七

学习目标

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点、难点   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习过程

(一)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阅读课本92——93页郭某的案例

议一议   镇政府的做法根据是什么?这里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想一想  法律的重要内容是什么?怎么理解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二)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想一想  说一说   自己或者家人与他人发生过权益纠纷吗?你想过用那些办法解决?最终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阅读94页正文

说一说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作用?

阅读94页相关链接

说一说   诉讼分为哪几类?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

阅读94——95的案例

说一说   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这一案例属于哪种诉讼?

阅读95页相关链接

说一说  法律制裁分为哪几种?

试一试  你能在本册课本中找到相关的案例和对应的制裁吗?

学习总结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达标检测

一、 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行政诉讼的是( )

a张某起诉刘某欠债不还

b李某不服人民法院判决,向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讼

c朱某检举胡某贪污

d黄某起诉某国家机关“不作为”而导致自己合法权益受损

2、“法律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知( )

a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b法律确认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

c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d法律就是用力来限制权利和自由的

二、简答题

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之。

第二框参考答案:

一1、d  2、c

8.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篇八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中学高中政治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及宗教政策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

2(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5)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8)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9.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篇九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课题: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 课型: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区分法律、纪律、与道德的不同;

2、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教学重难点: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们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导学课程:

(一)自主学习,组内合作

1、社会生活准则的作用是怎样的?

2、社会生活中规矩的含义是什么?

3、生活中的规则有哪几类?

4、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5、P88辨别规则

6、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表现?

7、法律的保护作用有哪些表现?

(二)展示、探究

1、P88对两种不同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2、P88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3、P90如果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情况将会怎么样?

(三)归纳总结

A、知识结构

B、感悟、启示

反馈与检测

(一)单项选择: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这就是:

A、没有圆规,也能画成圆;

B、人人都要按自己的规矩办事

C、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D、社会生活中有无规矩都一样

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所谓国家强制力指的是:

A、军队、警察B、干部、警察C、法庭、监狱D、检察院、政府

3、据报载,某影星涉嫌偷税而受到了法律制裁,说明:

A、公民的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B、税收具有自愿性的特征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材料分析题

2004年2月,大学生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事后马残忍地杀害了四位同学,后潜逃到海南岛,最终体能逃脱法律的惩罚,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0.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篇十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说明()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B.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C.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A.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B.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D.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以下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11年3月2日,我国已从利比亚撤出3.5万多名中国公民。一声声“欢迎回家”,让多少同胞眼泛泪花。“回家的感觉真好!”——真诚感谢祖国,是许多归来儿女的心声,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 5.“定于

一、尚同一、一天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质 B.以礼仪之邦享誉中外

C.开拓创新、自强不息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精神

6.“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在《望故乡》这首诗中对祖国大陆的魂牵梦绕体现了()A.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C.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7.“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电影《唐山大地震》震撼人心,主人公方达在灾难中失去了父亲、姐姐和一条手臂,但倔强坚强的他最终带领母亲走出心灵的废墟,走出痛失亲人的阴霾,完成艰难痛苦的心理重建,让母亲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以下最能体现方达身上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的是()①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12年3月15日,我国海军开始了第十一批护航编队与第十批编队的首次联合护航行动,也是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进行的第431批护航行动。护航行动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远海运输线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大军事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表明中国人民具有()A.伟大的民族凝聚力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反对霸权的斗争精神 D.勤劳自强的高尚品格

10.“为仁由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两句话共同体现了()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11.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自己的科研之路告诉我们,一个科研工作者,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体现了()①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知识分子身上才能体现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12年5月9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郑重提出,要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下列对“广东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③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④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深圳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深圳人民新时期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C.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D.深圳精神作为一种硬实力,成为深圳人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1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之所以“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民族精神()①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②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③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当前,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各族人民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①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②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2011年10月12日晚,2011体操世锦赛进行了男子团体项目的决赛,中国男队在预赛落后5分多的情况下,实现大逆转,从东道主日本队手里抢走金牌,实现了男团五连冠,为祖国赢得荣誉。我国体育健儿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体育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②为我国提供了投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我要去延安》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歌,采用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现代音乐语言,平实清新,希望唤起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延安精神的回望和感受。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它是()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A.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B.发挥党的指导思想的“主心骨”作用 C.保持传统文化不失去民族精神的本色

D.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博采众长

21.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有利于()①抵制外来文化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2012年广东汕头模拟)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黑格尔说:“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当下主宰中国人视野的时代精神是()A.中华民族精神 B.社会主义文化 C.改革创新 D.优秀传统文化

23.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精神,是学习雷锋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动创造。广大青年志愿者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场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英模。这表明()①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②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 ③青年志愿者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包括()①时代精神能够丰富民族精神的内容 ②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 ③时代精神能够为民族精神提供物质基础 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5.“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舟’七号发射这三大历史事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改革开放再一次汲取巨大精神动力,迈向新的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说,“这是灾难和盛典留给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请你用《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26.2012年4月25日下午,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广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省委隆重举行,向今年获得全国和省劳动模范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证书和奖章。今年广东省共表彰劳动模范266名,先进集体100个。另有32名同志被授予“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大会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了奖状、奖章和证书。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以赤诚之心、辛劳之力、创造之功,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

(1)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

(2)结合材料,请简述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性。

27.201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公布了新时期广东精神,即“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是新时期广东精神的首要内容,是广东精神的灵魂。“厚德”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于德”,即具有像大地一样宽厚的美德,容载万物,仁爱奉献。“厚于德”是我们传统文化之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一种概括,也代表了广东人的道德情怀和价值追求。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广东精神”。

28.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

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13年高考总复习政治必修三配套练习第六课

1.D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错误。②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A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C项说法错误。B项中的“决定因素”和D项中的“物质力量”说法均错误。故选A。

3.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描写物的诗句,与民族精神无关,故排除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爱国主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自强不息,①③符合题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错误人生价值观的表现,故也排除③。故选B。

4.B 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爱国主义是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故选B。

5.D 材料反映了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A、B、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6.C 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选C。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特征,A项不选。B、D两项说法明显与题意不符。故选C。

7.D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不选①。两岸同胞对余光中的诗产生共鸣,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8.D 主人公方达带领母亲走出心灵的废墟,走出痛失亲人的阴霾,完成艰难痛苦的心理重建,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②④体现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故选D。①体现的是爱国主义,③体现的是勤劳勇敢,均与材料无关。

9.B 维护世界和平体现的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故选B。A、C、D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都与材料不相符,故排除。

10.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从引述中可知,自强是支持中国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故A项符合题意。

11.B 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古已有之,故①的说法错误。④中的“世人普遍认同”说法太绝对,应排除④。故选B。

12.A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这一核心。袁隆平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绝对化,排除。

13.B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①错误。②③④都正确且符合题意。

14.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要经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项错误。B项中的“同步”说法也错误。深圳精神是一种软实力,D项也错误。

15.A B、D两项不是对二者关系的表述,C项观点错误,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16.B 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原因,强调民族精神的意义,故选①③。②④并非原因,故排除。

17.D ①②③④均正确反映题中的要求,故选D。18.A 在体操世锦赛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

19.D ①错误,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③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②④正确。

20.D 题干强调的是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可见只有D项符合题意。

21.B 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表彰劳模实际上更注重表彰劳动模范的精神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故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故①的说法错误;表彰劳模有利于引导人们热爱劳动,但不可能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故④的说法错误。

22.C 本题考查时代精神的核心。当前我国的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故选C。23.D 志愿者精神和雷锋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及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②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涉及“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应排除①。故选D。

24.B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①②④正确,故选B。③中的“物质基础”的说法错误。

25.[解析]本题的角度是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结合材料不难看出题目是强调民族精神的意义。结合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③我们必须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劳模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审第(1)问时注意“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些关键词。第(2)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结合劳模精神,运用书本理论阐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可。

[答案](1)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体现的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广东省弘扬劳模精神,体现了广东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追求。③劳模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广东省弘扬劳模精神,将有利于引导广东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投身到建设“幸福广东”的伟大实践中去。

27.[解析]设问限制了答题角度“民族精神”,故可以从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角度来谈。注意不能照搬教材理论,要点明“广东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广东精神”对广东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广东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广东的地域体现,这种精神犹如一面旗帜,推动着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③大力弘扬“广东精神”,有利于提高广东人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凝聚群众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广东精神”将不断激励广东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不断夺取新胜利,从而增强广东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2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解答第(1)问,材料

一、材料二都是围绕重视民族精神展开的活动,可从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角度作答。第(2)和第(3)问分别是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径,难度不大。

[答案](1)材料

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上一篇:报批报建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小班美术教案《苹果和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