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2024-11-27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篇一

教材分析

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学生也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本课在学习了第一课简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引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检验物体导电性能的检测装置。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便让学生做一个检测物体导电性能的检测器。做好检测器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检测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体的导电性能检测的效果。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另外,务必提醒学生不能用电池以外的电源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以免发生危险。

第二,指导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检测器,检测身边的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小物品,材料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准备。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课的一个主要活动,可以让学生先预测再来检测其导电性能。培养学生合理预测的能力和实是求是的态度,让他们意识到:预测有时不一定正确,经过实验验证才能获得科学的真理。最后,小结出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体,而另一些物品,如塑料梳、橡皮、木铅笔是绝缘体。

第三,指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电的。教材让学生检验各种水的导电性能,用验电球检验人体的导电性能,还通过一些现象推测人体的导电性能:用手摸感应开关,用电笔检验家用电器。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对这个检验活动,只能示范,不能分组实验,还要一再强调,不能私自检验家里的开关和电器。

第四,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进行辨析,分析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不是导体,从而更好地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较严格地遵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逐渐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清活动的步骤,促成学生了解科学探究并逐步学会自主探究。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系统的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具备了制作检测电路的能力。生活中学生对导电和不导电的物体也有了一些了解,但还有待于形成清晰的认识。

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存在的差异,教学中要采取小组合作、一帮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的对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与到实践中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能够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5、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教学过程

2.《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篇二

第一,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课堂中学生突然出现的不同声音不能以一句简单的话语轻描谈写地放过。教师要设法机敏地抓住那些产生于动态中的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化为全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探究性,富有创意和动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产生不断创意新的求知欲望。

第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使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必要时将其引向解决,正如“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证明人体和湿木是导体”时,教师不是一下子把电流放大器搬出来,而是逐步将其引导,使其自己去探究,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学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积极的思维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又有效地运用可利用的资源及科学方法去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行为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这正是“思中做,做中思”的理念的所在。

3.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反思 篇三

《导体和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中的第五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导体与绝缘体是有一定初步认识,他们知道金属是导体,塑料等物体是绝缘体。甚至有学生知道一些绝缘体遇到水后会变成导体。所以,我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亲历导体和绝缘体的验证过程,并能与人合作,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是很重要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本课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是简单的,但通过我的学生演示,学生对演示过程所提的建议,和老师本人规范的演示过程,使学生在经历预测、反复检测、记录、做出结论的过程中,明确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对实验成功的影响是重大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接受正确的规范操作,从而使学生学会规范的实验操作。并提高其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对知识的掌握只是让学生了解有关前人的探索经验,而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关键所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注重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和常见现象的分析、讨论。如:为什么不能用湿布擦拭带带电设备?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实验操作、讨论、分析中,又能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不但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变教教材

4.《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能利用简单的电路检测器对物体进行科学的检测,并能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重点:检测区分6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记录单,实验材料(塑料、橡皮、铜线、一角硬币、钉子、布条、电路检测器)数量×8 教师:白板课件、插头、电路检测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黑板上出示由电源,小灯泡、导线组成的电路)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看来大家很有信心来学习这节科学课,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同学们,黑板上有一位朋友默默地给我们带来光明,你们能发现它吗:(生:能)

师:这就是之前我们所认识的最简单的电路。那你能告诉老师,这个电路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生:这个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和导线组成的。)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小灯泡为什么能亮起来呢?(生:因为有电)师:哪个地方有电?(生:电池)师:电池给我们提供了电源,那你们知道电池有正极和负极之分吗?(生:有)那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还是从负极出发。(生:正极)既然从正极出发,那我们看这个红色接线柱是正极部分,这个黑色的接线柱是负极部分。

师:那谁能再说一下为什么小灯泡能亮起来?

生: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通过导线,经过小灯泡,再通过导线,回到电池负极。这样就形成闭合电路。师:同学们请注意,如果老师用剪刀剪断其中一根导线,小灯泡会怎样呢? 生:小灯泡会灭。

师:那谁能告诉我此时小灯泡为什么会灭呢?

生:因为电流不能从正极流向负极,所以小灯泡会灭。师:那谁又有办法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生1:把线接上。(教师连接导线外部胶皮,灯泡不亮)生2:重新换一根完整的线。(师:这样完全可以)生3:用一根导体的东西连接起来。(教师铁片连接,灯泡不亮)生4:露出铜线,打个结。(教师用火机烧线打结演示,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灯泡亮了。)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发现导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一不一样?(生:不一样),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生:导线外包着的塑料不容易导电,导线里面的铜丝容易导电。)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教师边说边贴房子)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教师边说边贴房子)。

二、学习目标:(拖拽白板课件的学习目标)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导体和绝缘体的世界,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生朗读)

三、尝试任务:

1、过渡:既然大家明确了目标,请同学们看黑板。

师:在你们没有进教室之前,有6种物质名称等待你们多时了,它们想请你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哪一种物质是导体,哪一种物质是绝缘体,我们大胆地猜想一下。(学生说猜想,教师粘贴)师:这是你们的猜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有的可能是正确的,有的可能是错误的,你们说的算不算,我说的也不算,那谁说的算?(生:实验)

师:那老师要表扬你们,你们特别尊重科学实验,不会相信任何别人。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尝试任务。(指生朗读)

2、教师解释说明温馨提示: 过渡:不过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要给出温馨提示。(教师解释说明温馨提示)

(1)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师:如果小灯泡发光,说明了这个检测器可以正常使用,如果小灯泡没亮,说明了检测器不能用,出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电灯泡坏了,我们可以更换小灯泡。

二、导线与电池、小灯泡接触不良。我们可以重新相连,使导线里面的金属与接线柱相连。

三、电池没电。但老师已经验证过电池绝对有电,可以排除这一点。

(2)用两个检测头分别与待测物质的两端相连,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师: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了待测物体是导体。如果小灯泡没亮,说明了待测物体是绝缘体。(3)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师:大家要重复检测一次,为什么呢?因为重复做实验是科学非常重要的习惯,它反映出你对科学的一个态度。如果我们在检测的过程中小灯泡第一次没亮,第二次亮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在做第三次)看来大家都具有良好的科学习惯。

(4)把检测完的物质分类放置。方便于我们记录和汇报。

3、出示学会分工与合作课件

师:为了保障实验高效、快速地完成,每个小组必须要有分工、要有合作,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生看师读)

4、教师宣布实验开始。

师:同学们,我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们做好实验的准备了吗?(生:准备好了。)现在实验开始。

5、(试验结束后)小组和回报。

师:哪个小组能用“汇报语”进行汇报,要求每组只汇报一种材料。

(学生汇报,教师黑板演示)

6、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棒,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四、体验导体与绝缘体完美的结合:

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帮我分辨一下黑板上的用电器插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出示插头)

(生1:导体。生2:绝缘体。生3:用电器上面的金属片是导体,外面的塑料是绝缘体。)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段flash动画,让我们感叹一下人类的智慧、感受一下科学的魅力。(教师播放flash动画1)

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两者的完美结合,方便于我们的使用。

五、安全用电:

过渡:同学们,如果用电器没有绝缘部分或是我们随意的破坏绝缘部分,当我们再用用电器的时候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可怕事件?(生:触电)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用电安全。

师:请看短片《安全用电》(教师播放视频)

师:短片看完了,老师再一次提醒大家,安全用电,保护自己。

六、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老师突然有一个想法,当导体和绝缘体受到外界影响时,它们的导电性还会保持原有的特点吗?

师:请看一段flash动画,我们就明白了。(教师播放flash动画2)

七、课堂检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学到了一些知识,又了解了一些常识。接下来老师要出一些题检测一下你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检测题)

八、分享成功、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都有那些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九、结束语:

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为保障我们的安全,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安全用电,保护好绝缘体,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十、板书设计:

塑料 橡皮 铜线 一角硬币 钉子 布条

5.4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篇五

本节课是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72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池》、《怎样控制电路》、《设计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对学生学习以后的《电与我们的生活》、《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各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

2、多次经历猜想、实验检测是否容易导电的探究过程。

3、能够认识一个电器的各部分有哪些材料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有序的展开检测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知识:

1、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电路、演示文稿、易拉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师:有了学习目标,我们就有了学习的方向。

2、一个简单的电路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3、怎样才能使小灯泡发光呢?(合上开关)

讲述:电从电线、开关等物体中流过这种现象叫导电。

二、探究易拉罐的秘密

1、引导学生观察,易拉罐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

2、学生预测:如果我们把这个易拉罐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会怎样?

a、两根导线都接在易拉罐的金属部分。b、两根导线都接在易拉罐的油漆部分。

C、一根导线接在易拉罐的金属部分,另一根接在它的油漆部分。

3、教师演示连接检测。(检测前要先检查电路是否联通)

4、引导:同一个易拉罐连接方式不同,检查的结果不相同,这是怎么回事?

5、交流解释:金属部分容易让电通过,油漆部分不容易让电通过。

三、预测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

1、在我们身边有些物体容易让电通过,也有些物体不容易让电通过,你都准备了那些要检测的物体呢?(学生汇报)

2、学生预测,汇报结果。

3、你想知道自己的预测结果是否正确吗?得通过什么来验证呢?

4、出示实验步骤,指名读。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四、交流汇报

1、学生到台前展示汇报检测结果。

2、观察检测出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它们都是哪些材料做成的?

3、引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4、学生交流讨论:人体、大地、水是不是导体,为什么?

5、小结。

五、拓展应用

1、观察教室内有哪些使用了导体材料?哪些物体上使用了绝缘体材料?

2、出示导线,电工用具。观察它们的构造,为什么这样设计?

3、想想,各种电器的内部和外部都使用了什么材料?利用了这些材料的哪些特性?

4、小结导体有让电通过的作用,绝缘体有防止触电的作用,可见导体和绝缘体是我们使用电时离不开的两种材料。

5、触电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那在日常生活中,怎样用电才是安全的呢?

(学生交流汇报)

6、欣赏安全用电歌。

五、总结:

安全用电的知识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利用好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做到安全用电,合理用电!

附: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人体

塑料

大地

纸片

橡胶

6.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篇六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与“电”有关的内容,关于电,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大家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电器? 生:电灯,风扇,电脑等等

师:这些电器工作时,电是通过什么物体流到电器的? 生:电线(出示电线)

师:电线的每个部分都容易让电流通过吗? 生:电线里面的铜丝让电流通过

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是不让电流通过。

二、检测身边的物体: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物体,都放在信封里了,想知道是什么吗?小心的取出来看看,这些物体你们都认识吗?说说都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手中的物体。

师:这些物体都像铜丝一样容易让电流通过吗?

请你们小组讨论后将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和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分开,如果有不同意见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中间。

学生汇报猜测结果。

师:看来还有很多物体大家存在不同意见,意见一致的也仅仅是你们的猜测。那你们有什么方法知道这些物体中到底哪些容易让电流通

过,哪些不能让电流通过呢?(生说,当学生提到用教室里的电来检测时:可以吗?用流到电器的电来检测电压太高了,对我们的生命有危险,绝对不能用哦)

师: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自己录制的视频,专门交给大家怎样检测物体是否导电。

(出示表格)老师还为大家的检测准备了一份表格,大家看,每件物体检测前先预测,然后最好每种物体检测2次,再在最后一栏中做出判断。

看完视频后老师把仪器给学生,自主探究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学生实验

检测完了吗?哪个小组把你们的检测结果汇报给大家?

三、解决“笔芯、铁钉” 1.铁钉:

(1)统计:哪些小组的铁钉容易导电?哪些不能?

(2)把容易导电的铁钉和不容易导电的铁钉拿上来(投影)大家看,怎么这些小组的铁钉容易导电,这些不容易导电呢?(生锈了)能说明什么?(铁容易导电,铁锈不容易导电)

(3)如果老师把这些铁锈去掉呢?(师演示:用砂纸搓去铁锈后)检验去掉铁锈后的铁钉。

(4)小结:原来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铁容易导电,铁锈不容易导电。2.笔芯:

还有其他物体有不同意见的吗?

(1)笔芯也有不同结果啊?同样都是笔芯,怎么有的小组的笔芯容易导电,有的小组不能呢?

(2)哪些小组检验后笔芯是容易导电的,你上来演示一下; 哪个小组检验后笔芯不容易导电,谁来演示一下。

(3)你们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检验结果会不同吗? 想不想亲自再试试?

(4)试的时候老师有个建议,我们可以进行这么四次不同的检验,然后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说(5)小组活动,汇报

师:其实,铅笔芯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里面起导电作用的是石墨这种物质。当检测笔芯距离短的时候,我们可以检测出它容易导电,所以我们也认为笔芯可以导电。(板书:笔芯)

四、总结:

1.大家看,硬币、铜钥匙等这些物体都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把这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板书:导体);橡皮、木片、塑料这样的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这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绝缘体(板书:绝缘体)。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导体与绝缘体”。

五、拓展:

1.除了这些物体是导体,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是导体?(学生举例)2.“人”:人是导体吗?你能用这个检测器测出来吗?

(师检测)咦,灯泡不会亮啊?有没有别的更精密的仪器可以检测呢?

(出示万用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精密的仪器,它可以很精确的检测出物体的导电能力。

我们先来试试好吗?(取铜钥匙)当物体容易导电时,将这个仪器的两头搭上后指针会偏转;(取毛巾)当物体不容易导电时,指针就不会偏转。

(1)现在我们来测测人是不是导体,谁愿意上来试试?(检测,人是导体吗?)

如果两个人连在一起呢?(检测)

因此,在生活中万一碰到有人触电时,你能用手去拉吗?那该怎么办?

(2)刚才我们发现毛巾不容易导电,现在我变个魔术,让毛巾变得容易导电好吗?

(毛巾蘸水)再检测,容易导电了。

怎么了,老师做了什么手脚?原来是水在起作用,因为水也容易导电,水是导体(边说边检验烧杯里的水)

蘸上了水的湿毛巾变成容易导电了,那我们平时家里在用湿毛巾擦物体时要注意什么?(不能擦开关和插座)(3)(端出一杯泥土)泥土是导体吗?检测

泥土也是容易导电的,所以我们脚踩的大地也是导体,当看到有高压线一头断在地上时,我们能靠近吗?(板书补充:人体、水、大

地)

7.导体与绝缘体说课 篇七

伯延中心小学 李 荣

一、学情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又引导学生把目光集中在“物体的导电性”上,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不同的物体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而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导体与绝缘体是电路中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经历先猜想后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明确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关概念,学会初步分辨生活中的导体与绝缘体。

2、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科学探究过程,学会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3、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生活中常见物体导电性能的实验全过程,从而更加清楚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关概念。

本课的难点是能够区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电器元件的导电部分与绝缘部分,合理利用导体与绝缘体为生活服务。

四、教学准备

科学实验课中最繁琐的要数器材的准备,学生所需的器材有十几种,本节课的每一件器材都是我精心挑选,并且亲手实验过的,比如所有的金属类器材绝对不能生锈,铅笔最好用4B铅笔,灯泡最好选用3V的,电池盒必须保证不能有虚接现象等。只有注意了这些细节问题,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五、本课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五大步骤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通过挂在电线上的风筝进行情景导课,既可以引出课题又为本课教学埋下

了伏笔。

(二)、针对问题 设计方案

当出示橡皮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我鼓励学生大胆的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后才让学生对比课本,分析更加科学与完善的实验方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科学猜想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对比课本后又使学生弥补了自己思维上的缺陷。所以,充分的激发学生设计实验的欲望,是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锻炼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学习习惯的良好方法。

(三)、按照方案 进行实验

实验不能一个人单独完成,需要小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与配合,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实验开始时我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并轮流交换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自体验每种分工的机会。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检测每件物品都需要先预测然后在进行实验与记录,所以有些物品学生预测时就会遇到麻烦,比如“导线,卷笔刀等”既不能单纯的说是导体,也不能单纯的说是绝缘体,此时一些学生就犯难了,其实这就是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专门给学生设计的一个实验陷阱,使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有时候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是由导体和绝缘体共同组成的,只不过它们各有各的作用。另外在检测铅笔导电性能时,有些同学猜测铅芯导电,可是学生的实验效果却不太明显,只有利用讲台上的电路检测器增大电压才能得到结果,这也暗暗的在向学生渗透一些道理,物体的导电性能不是绝对的,当增大电压时导电性能会更明显。

(四)、结合实验 分析交流

通过汇报与交流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明确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同时让学生统计了预测错误的物品,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结合生活 拓展知识

当学生明确了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关概念后,于是便让学生寻找教室里的绝缘体,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也渗透了安全用电教育。

8.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 篇八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教会同学区分导体,还要掌握一定的平安用电方法。由于四年级同学年龄还小,对电的知识还很陌生和缺乏,对于电路的知识组织的资料等都没有很好的科学认识,但他们同时喜欢做小实验,爱探究,喜欢在做中学,做中认识。

二、说重难点与教学目标

教材的重点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实验过程,难点是引发知识抵触,提出新的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同学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同学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检测,会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情感目标: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平安用电意识。

能力目标:同学通过学习学会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常见导体与绝缘体的判断能力。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课堂更具有效性,我特选定了以下几种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①情景教学法。四年级同学思维正处在形象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笼统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并运用课件动画图。让同学置身于本课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缩短了同学与教材内容的距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让同学学习兴趣更浓,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

②实验探究法,教学中引导同学以日常经验动身,通过让同学猜测,实验,让同学有自身真实的,可行性研究。这个过程是一个培养同学收集事实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过程,着重训练同学从实验现象中找出结论。

2、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探究实验法。教学时遵循重视同学个体参与,尊重同学的学习意愿的原则,引导同学通过实验活动,展示交流,主动探索,构建新知,体验收获。

针对以上学法,我在准备学具时,分开了老师和同学,同学方面:1、每组同学一份资料:给同学提供充沛的实验资料。有的实验资料让同学自身准备,这样能培养同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说教学教程

1、情景激趣,引出问题。

理念:好的开始是胜利的一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导入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我将导入与同学经常听说到的生活事融合,为新课的教学发明贴近生活的氛围。而采用这种方式引出课题,能唤起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同学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2、制定计划。

理念:通过自学期间对各组的指导,针对同学现有的能力水平,以自学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效率和可操作性。

3、实验探究

1)、在检测计划的指导下,对15种物品(老师提供10种,同学自备5种)进行检测区分,并做好记录以和组内进行分析交流情况。

2)、课件温馨提示,让同学在提醒中强化行为;同时,以小组竞赛为形式,减少同学走神的现象。

3)、老师加强对各组的指导,引导同学解决检测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理念:过检测15种物体,让小朋友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15种物体,而是留一些“空白”给同学,期望同学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4、交流汇报会

1)、老师创设平等、自由、认真、有序的汇报会氛围,让同学根据科学文件夹的检测结果进行交流与汇报,对被检测物品进行分类。

2)、通过分类,引导同学用自身的话去归纳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老师归纳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马上判断课室内的导体和绝缘体。

4)、针对镙丝刀,引发知识抵触,通过小组演示得出: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理念:这是一个同学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同学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他人的发言,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5、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让同学一起利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去制定一份《课室用电平安守则》。

理念: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6、课外拓展

1)、通过课件展示,让同学知识其实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2)、通过课件展示,让同学认识超导体,了解超导体的研发与目前的应用。

理念:以同学的课外活动为载体,培养同学对科学的热爱。

7、课堂小结

1)师生交流,自身在本节课中获得了哪些知识?

理念:归纳、总结我们的课堂,对同学的进行发展性评价。

8、作业安排

1)、上网找更多关于超导体的相关知识。

2)、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平安用电事项》,并张贴在家中当眼的地方。

理念:将收获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让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9.导体和绝缘体 篇九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10.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篇十

教材与学情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利用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本课分为两部分: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二、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目的在于引出后面的探究活动――检测20余种材料的导电性。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总结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学生已经获得了相关经验,把不同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本课希望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另外,在讨论“如何检测橡皮的导电性”活动中,将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有一定意义的。

目标与重难点科学概念:

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讨论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

2、检测身边材料的导电性,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2、培养归纳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检测物体导电性的方法,建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讨论制定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装有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检测器,记录单,盘子,木片,塑料片,陶瓷,石头,纸板,橡皮,丝绸,海绵,回形针,旧版1角、5角、1元硬币,玻璃,干毛巾,湿毛巾,磁铁,导线等待测材料。

老师:简单电路,学生材料一套,卡纸板贴。

过程设计一、课前诊学

出示一个简单电路

1、如果电路中的导线坏了,你书包里有哪些物体可以代替导线,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2、还有哪些物体是不能代替导线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因为……是导体,……是绝缘体。

3、你认为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

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课中导学

【制定计划】1、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正确与否,应该怎么做?

以一块橡皮为例,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检测,再与组员讨论,全组达成共识后举手示意。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个人汇报,小组补充,教师注意重点引导以下问题并及时追问为什么:

(1)在检测前要先让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确保小灯泡能发光

(2)检测后要交换检测方向,重复检测

(3)检测后整理材料,及时记录

4、出示微视频教学:如何检测材料的导电性

【探究实验】任务一:检测一块橡皮的导电性

任务二:检测书包里物品的导电性

任务三:检测老师提供材料的导电性

任务四:检测教室里其他材料的导电性

PPT出示:

记录单第小组物体名称预测检测1检测2检测结果容易导电部分导电不容易导电橡皮钢笔回形针……其他发现

【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结果,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光,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发现。

2、PPT出示汇报格式汇报格式:

我们发现……能使小灯泡发光,……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我同意……的说法,另外我们还有补充……

我不同意……的说法,因为我观察到……预设:

(1)木片、塑料片、石头等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2)钢尺、回形针、硬币等金属材质的物体能使小灯泡发光。

(3)学生原来可能认为磁铁能导电,实验后发现磁铁不能导电。

(4)某些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电,如干毛巾不能导电,而湿毛巾可以导电,而且湿度越大,小灯泡越亮。

(5)有些物体构成复杂,如铅笔、卷笔刀等,其中一部分能导电,一部分不能导电。小结:我们把像铜丝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三、课后拓学

1、人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出示一个插头,提问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引导学生明白,导体可以把电流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在使用电器时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设计意图用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书包里及身边能导电的材料,能够使本节课的材料更加丰富,后面的研讨活动更加饱满。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促进组内的有效研讨。

这部分的设计是指向学习目标的,讨论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是本课的难点,重点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让后续的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微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检测方法,减少文字的阅读,让课堂更高效。

探究实验有四个任务,任务设置有一定的梯度,材料逐渐丰富和复杂,每一个任务完成后,学生头脑中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都会有新的认识。

提示里重点提到测完一种材料再预测下一种,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减少预测出错的次数。

修改了书本上的记录单,让学生记录起来更方便,学生碰到结构复杂的材料,不知该如何归类,所以特地增加了部分导电一栏。学生做完实验后将材料名称板贴在黑板上,呈现实验结果能帮助学生分析现象,总结规律。

本课没有限制实验材料,学生自己找来的材料五花八门,丰富的材料能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饱满度,也让探究实验有一定的层次性,学生更容易总结实验规律,另外,老师提供了一些有争议的材料,如磁铁,湿毛巾等,可以纠正学生前概念中的错误观点,让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更有话说。

升级到情感态度层面,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作业设计课后用电路检测器再去检测更多的材料的导电性

板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

容易导电部分导电不容易导电

钢尺回形针铅笔 卷笔刀木片 塑料片 陶瓷

旧版1角 5角石头 纸板 橡皮 丝绸 海绵 玻璃

1元硬币 钢笔干毛巾 磁铁……

湿毛巾……

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分为诊学、导学、拓学三部分。

一、课前诊学:利用生活情境导入,能了解学生前概念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二、课中导学:本课设置了有一定层次的四个任务,任务难度逐渐升级,学生在不断的预测、检测、再预测过程中,修正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学习目标同时又指向学习目标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地告诉学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不如学生自己实验总结出来印象更深刻。在实验前,很多学生认为导体是能导电的,绝缘体是不能导电的,然而实验中碰到干毛巾和湿毛巾这样的材料,那么毛巾到底是导体和绝缘体呢?学生产生了疑惑,同时也得到了新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了这样的体验后,老师在进行概念总结时提出容易导电的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是绝缘体,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三、课后拓学:人是导体吗?学生知道人会触电,应该是导体,但是用手接入简单电路中,小灯泡又是不亮的,此时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惑,但是在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后,学生自己也能够解释。另外,设计中还涉及到了安全用电的内容,情感态度上能达成老师想要的目标。在作业设计上,有了课堂的学习范例,学生在课后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更多的探索活动,也是指向并为目标服务的。

上一篇:安全评估下一篇: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作文45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