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4-10-16

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共10篇)

1.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一

某某区妇联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危及生命,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目前尚无预防疫苗,无有效治愈办法,预防艾滋病工作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艾”知识及自觉抵制不良习气的能力,区妇联把“防艾”宣传教育工作纳入重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大力抓好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防艾”知识宣传。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区妇联积极响应有关部门的号召,把“防艾”宣传教育列入妇联工作计划,将“防艾”教育与法制宣传结合起来,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使我区的“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明确思路,针对人员结构特点开展预防工作

“防艾”关键在于预防,预防关键在于教育。由于青少年缺乏对毒品的认识,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了解,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被居心不良者误导吸毒进而感染艾滋病。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切实做好超前预防工作,让青少年“识毒、明毒、拒毒、防艾”。

区妇联把“防艾”宣传教育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制教育入手,增强青少年和妇女的法制、法律知识,使青少年和妇女知法、懂法、守法、学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多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和妇女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的意识

1.在今年三八维权周期间,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宣传“防艾”知识,共发宣传资料5000多份,某某妇女已成为“防艾”的宣传能手。

2.结合“6.26”禁毒日活动,宣传“禁毒、防艾”知识。区妇联对“禁毒、防艾”的宣传教育,渠道多,氛围浓,大量的图片资料,丰富的信息材料、时时提醒大家“毒品猛于虎”。通过阅读、浏览宣传资料,让市民亲自去参与教育活动,让大家自己去获取“毒品、艾滋病”的知识,切身去感受其危害,对预防毒品和艾滋病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拒毒、防艾”意识。

某某区妇联

2011年7月13日

2.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2—2011年报告的HIV/AIDS病例和个案调查资料;收集的自愿咨询检测(VCT)、医务人员主动开展HIV咨询和检测(PITC)、专题调查和其他检测等资料。

1.2 方法

根据收集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2 结 果

2.1 疫情概况

2002年3月27日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共累计检测发现HIV/AIDS 190例,其中患者39例,已死亡24例。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发现病例数总体呈上升态势,2002—2006年除2005年开展有偿供血人员筛查工作略有增多外,每年发现HIV抗体阳性人数均在10例以下;2007年开始增长加快;2009年启动示范区建设项目以来增长趋势更明显,2009—2011年共计发现128例,占总数的67.37%。历年报告病例数增长情况见图1。

2.2.2 地区分布

全市8镇1区均有病例报告,超过20例的镇区有3个,超过10例的镇区有3个,其余镇区为个位数,病例分布与镇区经济状况与人口数量一致,经济发达与常住人口数量较多的镇区报告病例数较多。报告病例户籍情况:本市户籍病例75例,占39.47%;非本市户籍病例115例,占60.53%;其中本市其他县区1例,本省其他地市16例,外省籍89例,香港1例,外籍人员8例,非本市户籍病例在发现地有较稳定职业并长期接受管理的比例低,为25.22%。从图2可见,本市户籍报告HIV/AIDS比重在加大。

2.2.3 人群分布

190例HIV/AIDS中,男性146例,女性44例,男女之比为3.32 ∶1;年龄分布:最小的19岁,最大的68岁,以20~49岁最多,计155例,占总数的81.58%;后5年与前5年相比,<20岁和>40岁年龄组感染人数有增加趋势,见表1。职业分布: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无业人员、民工和工人,分别为43例(22.63%)、32例(16.84%)和26例(13.68%)。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共129例,占67.89%;高中34例,大专以上27例。夫妻双阳22对,单阳共有67人;其中男单阳54人,女单阳13人,二者之比4.15 ∶1。

2.3 感染途径

性传播152例,占总数的80.00%,其中男男性行为(MSM)感染56例,异性性接触感染96例(79例为非婚异性性传播,17例为婚内性生活感染)。血液传播32例,占16.84%,其中静脉吸毒20例,以在押人员为主;供/输血12例。不明途径6例。尚未发现母婴途径感染病例。性传播途径已成为我市的主要传播途径,尤其是MSM传播比例已接近1/3,见表2。

注:HIV/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注:HIV/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2.4 发现途径

医疗卫生单位常规筛查发现54例(其中术前检查32例,义务献血员8例,婚前检查5例,孕产妇5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2例,受血人群2例),占总数的28.42%。PITC发现39例(其中临床就诊人群25例,性病门诊13例,肺结核病人 1例),占总数的20.53%。VCT 37例,占19.47%。在押人员监测发现29例,占15.26%。此外,HIV阳性者配偶/性伴发现20例,出入境人员发现7例,MSM人群专项调查发现3例,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专项调查发现1例。

3 讨 论

本资料显示,该市AIDS报告与相邻县市报告情况基本一致[1],仍以流动人口居多,男性居多,无业、民工居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年龄以20~49岁最多,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从资料来看,该市HIV/AIDS仍以非本市户籍者占多数,非本市户籍病例在发现地长期接受管理的比例低,而本市户籍报告数呈快速上升态势,发展为AIDS的数量也在上升,在当地进行管理的HIV/AIDS数量不断增多,势必会对现有AIDS防治工作网络带来冲击和压力,应尽快探索建立低流行区HIV/AIDS纳入社区管理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医院联防联治的有效模式,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和阻断继续传播。

报告病例数总体呈上升态势,可能与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扩大检测覆盖面有关,也可能是AIDS疫情确实在进一步传播和蔓延。尤其该市AIDS疫情经性传播的比例不断上升,增加了AIDS扩散的危险性[2]。2006年开始发现MSM感染病例,几年来在性接触途径中MSM感染病例所占比例不小,且该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安全性行为比例较低,HIV在该人群中呈现聚集流行的态势[3],需不断扩大MSM人群的干预覆盖面,不断探索有效的干预方法来改变其高危行为特征。异性性传播中以非婚异性性接触多见,需不断扩大AIDS性病防治知识的宣教范围和力度,选择适宜的宣教形式,倡导大众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方式。已知报告病例中,通过婚内性途径传播占一定比例,且存在一定数量的单阳家庭,而在实际工作中,感染者拒绝告知配偶/性伴和拒绝带领配偶/性伴进行检测尚存在不小的数量,存在进一步传播的可能,这一方面需要通过早期检测来发现和管理HIV/AIDS;另一方面,建议完善和修改《艾滋病防治条例》,或制定AIDS管理和配偶告知的工作规范,如AIDS拒绝告知则由AIDS防治工作人员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以利于基层防治工作人员有据可依,将继续传播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在HIV感染者的发现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筛查、PITC工作和VCT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市自2006年开始分别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设立VCT门诊,在AIDS的发现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2009年以来,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防治AIDS等重大传染病工作,我市开始实施PITC工作,其发现阳性者的数量与VCT工作相比成效更明显,分析原因在于多数高危人群更习惯到综合性医院、性病专科医院寻求咨询和检测报务[4];出于对AIDS的恐惧心理、担心受到歧视等社会心理因素而害怕主动到VCT门诊进行咨询和检测;PITC工作手续简便,易接受。由此可见,建立覆盖全市的HIV咨询检测网络,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咨询检测服务在早期发现HIV/AIDS上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该市AIDS疫情总体仍呈现低流行状态,但疫情正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存在局部集中流行的可能。宜加强政府层面的领导和协调,落实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措施,进一步强化宣传、干预、发现和治疗管理等工作的力度,有效遏制AIDS在我市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势头。

参考文献

[1]史芙琳,王庆丰,闻俊.常熟市2000—2009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1):37-38.

[2]魏卫.河南省信阳市1995-2006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9):880-881.

[3]李雷,还锡萍,徐金水,等.江苏省2006—2008年艾滋病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报告[J].江苏预防医学,2010,21(2):1-3.

3.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 艾滋病;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1-139-02

为了解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2011年2~9月笔者对前来丰泽区疾控中心健康体检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 454例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整群抽样前来丰泽区健康体检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 530例,问卷1 530份,回收1 454份,有效问卷1 454份,有效率为95.03%。1 454例调查对象中,男534例,女920例,男女比为1∶1.72。年龄最大62岁,最小15岁。主要从事职业为酒吧、KTV、舞厅娱乐会所364例,足浴城303例,理发385例,美容美甲244例,宾馆旅店招待所73例,其他85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1],调查表是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问卷表作为核心试卷,增加内容包括AIDS相关知识、态度等。对前来笔者所在中心体检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同时发放问卷,以不记名形式进行问卷,并当场收回。问卷1 530份,有效问卷1 454份,有效率为95.03%。调查表中包括艾滋病10个基本知识问题:①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能从外表上看得出来吗? ②目前有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有效疫苗吗?③目前有治愈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吗?④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⑤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共用针具有可能得艾滋病吗?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吗?⑦只保持一个健康的性伴侣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⑧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吗?⑨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一起吃饭、握手、拥抱、共用厕所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⑩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

1.3 知晓率判断[2]

10个问题正确回答≥8个为知晓,知晓率=回答正确人数/调查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1 454份调查问卷中,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3.6%,其中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0%以上,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仅为42.0%。调查1 454例中,知道HIV感染者不能从外表看出来的1 047例(72.01%);知道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为1 019例(70.08%);知道目前无有效药物可治愈艾滋病的有1237例(85.08%);知道输血可以传播HIV的1 250例(85.97%);知道与他例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吸毒可以传播HIV的1 192例(81.98%);知道感染HIV的母亲生下的孩子可被感染HIV的1 207例(83.01%);知道保持一个健康的性伴侣可以减少传播HIV的1 250例(85.96%);知道坚持每次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预防HIV传播的1 164例(80.06%);认为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握手、共用厕所不会感染HIV的613例(42.16%);认为蚊虫叮咬不能传播HIV的有597例(41.59%)。

2.2 对艾滋病的态度

大部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表示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和关爱态度,若感染了AIDS也愿意求治,只有9.21%表示对患者有歧视态度;另外93.05%表示对艾滋病有恐惧感。

2.3 获得AIDS相关知识的途径

互联网及电视为第1位(61.7%)、其他依次为宣传资料(40.5%)、广播(27.8%)、培训(26.7%)、宣传栏(29.3%)和咨询(3.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3.6%,与刘成宗[3]报道相符。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在80%以上,而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其中,知道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握手、共用厕所不会感染HIV的知晓率仅42.16%;知道蚊虫叮咬不能传播HIV的知晓率为41.59%。另外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和关爱态度,若感染了AIDS也愿意求治,只有9.21%对患者有歧视态度,另外93.05%表示对艾滋病有恐惧感,与庄贵华等[4]报道一致,说明从业人员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很缺乏。

4.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四

总 结

根据《滑石乡人民政府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及措施》滑府发„2011‟35号文件精神,为深入开展我乡艾滋病在我乡蔓延,进一步增强乡政府、村委会及有关部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意识,提高艾滋病防治政策知识水平,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特别召集滑石乡党委、政府及各站所领导干部队伍学校了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

一、培训内容及对象

(一)内容

1、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怎样预防艾滋病。

5、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6、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十条。

(二)培训对象

滑石乡党委、政府及各站所领导干部、卫生院全体职工及村卫生室医生50人。

二、目的

此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乡、村级领导干部包括村民小组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和了解,积极推进农村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群众防治艾滋病的知晓率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我乡、村两级防治网络奠定基础。

三、意义

通过这次培训,乡党委政府、村委会及相关干部队伍提高了对艾滋病的认识,增强了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同时发挥了干部队伍的带头作用,共同宣教共同参与防艾、抗艾,最终达到你我同参与,人人防艾、抗艾,把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到艾滋病家庭和病人手中,且让广大人民群众更进一步认识到了什么事艾滋病、什么人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母婴传播是什么、母婴阻断是什么等。当然艾滋病防治工作给我们带来很大挑战,我们会在市委、市政府,乡党委、政府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防艾、抗艾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切实增强主动性,通过学习活动,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受宣传”的总体要求,达到“提高思想意识、干预艾滋、坚定信心、兑意进取、促进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卫生院会根据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及文件精神,进一步着力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处方印制及宣传,达到家家有处方、人人受教育、个个抗艾、防艾,使人民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政策知晓率达到100%。

5.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五

爱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

2011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防治、爱国卫生工作会议于1月25日在郑州召开。会议总结了2010年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工作,同时对全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会议还特别邀请了郑州大学周磊教授,作了“责任、标准、承诺”的专题讲座。各省辖市卫生局分管局长、艾防办主任、爱卫办主任、疾控中心党政一把手等200余名同志参加了会议。省卫生厅副厅长、省爱卫办主任黄玮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黄厅长指出,疾控工作任重道远,面对严峻形势,各地要突出重点,锐意进取,努力开创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一是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科学谋划“十二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地要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着力做好国家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做好疟疾消除和慢性病防治工作。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2011年重点工作。各地要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实现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全覆盖,规范预防接种网点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结核病防治管理能力;防治兼顾,切实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全力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

三是以惠及民生为目标,统筹兼顾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各地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努力降低相关疾病发病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面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加强疾控体系文化建设,塑造疾控队伍良好形象。

6.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六

工作总结

在县防艾部门的指导下,元谋县教育局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加强领导,广泛深入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并对本系统干部职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我局2011年的艾滋病防治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治艾滋病工作机构:

防治艾滋病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康,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局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培训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和措施。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一名人员专门负责艾滋病防治联络工作,健全了宣传、学习、培训、信息上报等工作制度,为单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证。

(二)多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为进一步提高单位干部职工对防治艾滋病重要性的认识,我局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一是采取张贴宣传展板、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试卷测试等方式积极开展对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工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二、存在问题

通过对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单位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表现在:部分人员防治艾滋病意识淡薄,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总认为这件事情是危言耸听的事,与自己无关,影响了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一是加强培训工作,认真做好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强化干部职工及企业人员防治意识,提高干部职工的防范水平。

二是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艾滋病宣传日、禁毒日等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

元谋县教育局

7.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2011年宜昌市孕产妇哨点监测人群, 监测时间为每年的4-6月。

1.2 检测方法

抽血检测HIV、梅毒螺旋体和HCV。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09) 》[2]相关要求操作, 血样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由专人负责, 保证生物安全。检测试剂由国家性艾中心统一招标下发, 详见《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1,3,4]。

1.3 数据来源

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哨点监测问卷调查管理中, 2010-2011年上报的孕产妇人群资料。

1.4 数据审核

对数据进行逻辑性检查与核对, 校正错报和误报, 删除空白和严重缺项的个案,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1.5 分析方法

数据用SPSS 16.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 根据需要进行连续性校正, 或用Fisher精确分析法;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用方差分析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对各组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均衡性比较。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2010年和2011年监测孕产妇各400人, 合计800人。年龄为 (26.66±3.88) 岁, 中位数26岁。70%的孕产妇年龄在23~29岁, 78.1%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上, 98.1%为在婚, 89.8%为本省户籍, 91.5%为汉族, 79.1%的孕产妇怀孕1~2次, 86.6%第一次生育。2010年与2011年孕产妇哨点监测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怀孕次数、生育次数、户籍和民族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均衡性较好。

2.2 血清学检测

通过对宜昌市妇幼保健院连续五年孕产妇HIV监测, 发现孕产妇HIV感染率很低, 总感染率为0.1725‰ (2/11 595) , 与哨点检测结果一致 (Fisher精确分析, 双侧P>0.05) 。通过对宜昌市妇幼保健院连续三年孕产妇HCV监测, 发现孕产妇HCV感染率较低, 总感染率为0.293% (20/6 835) , 与哨点检测结果0.375% (3/800) 基本一致。经连续性校正, χ2=0.004, Fisher精确分析, 双侧检验P>0.05。孕产妇哨点监测的HCV结果与宜昌市妇幼保健院监测HCV结果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哨点检测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宜昌市孕产妇人群HIV和HCV感染率水平。因为宜昌市妇幼保健院不同年份梅毒检测方法不同, 导致近四年梅毒感染率无法得到。 (表1, 2)

注:2010年梅毒检测采用ELISA和RPR/TRUST平行样检测;2011年梅毒检测采用ELISA初筛, RPR/TRUST复检。

注:2008年初筛HIV阳性1例, 确诊0例。四年梅毒检测为TPPA或RPR1项+或2项+

2.3 行为学特征

两年中37.38%的丈夫和41.38%的本人前往外地打工或经商。经Pearson卡方检验, 2010年与2011年丈夫前往外地打工或经商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93, P<0.05) 。本人前往外地打工或经商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52, P<0.05) 。有丈夫以外的其他性伙伴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22, P<0.05) 。产妇及其配偶吸毒比例很低, 感染性病者很少。 (表3)

2.4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2010年孕产妇哨点监测发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5.25%, 2011年为92.75%, 两年中均为C02“蚊虫叮咬”回答正确数最少, 与其他问题的回答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年C01~C08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除了C05共用针具回答两年无差异外, 其余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说明与2010年相比, 2011年宜昌市孕产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掌握。

注:回答问题的人数两年均为400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正确回答数目≥6的人数) / (正确回答数目为不空的人数) 。b:P<0.01;c:P<0.05。

3 讨论

与Sanjay Mehendale的结果[5]相似, 孕产妇监测拒答率很低, 但满足监测要求, 可以反映该时间段到宜昌市妇保院的孕产妇的真实情况。Kumar等[6]也肯定了孕产妇HIV哨点监测在预测每年HIV流行趋势中的作用。通过对宜昌市多年HIV监测, 发现孕产妇人群一直处于低流行态势, 感染率无明显变化。将宜昌市妇幼保健院监测资料与HIV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比较, 宜昌市孕产妇HIV感染率很低, 五年感染率为0.1725‰;HCV感染率较低, 三年感染率为0.293%, 与哨点结果0.37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哨点检测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宜昌市孕产妇人群HIV和HCV感染水平。

监测发现, 丈夫和本人前往外地打工或经商比例、有丈夫以外的其他性伙伴比例, 2010年与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宜昌市经济的发展, 很多青年外出打工, 部分选择回家生孩子, 有些夫妻常年两地分居, 存在着有其他性伴的现象。所以需要各地加大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流动人口, 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和文化程度较低, 相对比较弱势, 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方面, 2011年比2010年有所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宜昌市加大对公众的艾滋病知识宣传, 网络媒体等报道, 还有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重视有很大关系。

目前国际上对孕产妇HIV监测和预防母婴传播也是非常重视。根据《儿童与艾滋病第五次评估报告 (2010) 》[7], 世界范围内, 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常规HIV自愿咨询检测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切入点, 在中低收入国家该检测比例从2005年的7%增加到2009年的26%。到2009年底, 27%的中低收入国家达到了2010年联合国秘书长大会关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问题的特别会议的要求, 即80%的孕产妇获得HIV咨询和检测。世界范围内, 超过60%的青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女性, 58%的年轻妇女仍然肩负更大感染负担。许多国家女性在25岁前面临感染的风险最大。所以在孕产妇中进行HIV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是下一阶段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保障, 不仅可以发现更多的传染源, 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 切断HIV从孕妇传播给胎儿的传播途径, 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8]。

比起科研性的调查研究, 孕产妇哨点HIV监测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不是完全随机抽样, 只能在某些机构4-6月监测, 达到数量要求后即停止调查,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选择性偏倚。由于孕妇其他检测的需要, 不能做到盲法, 被调查者担心信息泄露和社会伦理道德等原因, 不能真实地回答敏感性问题等, 故存在着信息偏倚。还有艾滋病窗口期的问题。但是, 孕产妇HIV监测有着更大的社会学意义, 希望以上问题可以在相关研究中进一步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Z].2011-03:1-8.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09年修订版) [Z].2009-09:1-3.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 操作手册[Z].2010-03:4-13.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 操作手册[Z].2009-03:4-13.

[5]Sanjay Mehendale.Transitioning from HIV sentinel surveillance to programmebased surveillance[J].Indian J Med Res, 2010, 132:45-47.

[6]Kumar R, Virdi NK, Lakshmi PVM, et al.Utility of prevention ofprevent-to-child transmission (PPTCT) programme data for HIV surveillancein general population of India[J].Indian J Med Res, 2010, 132:256-9.

[7]Children and AIDS:Fifth Stocktaking Report 2010[EB/OL].[2012-01-06]http://www.Unicef.org/aids/files/ChildrenAndAIDS_Fifth_Stocktaking_Report_2010_EN.pdf.

8.防艾滋病2011年工作总结 篇八

为切实加强我街道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止和控制我街道艾滋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结合我街道的实际情况,制定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按照《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开展工作,全面完成袁州区防艾办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组织领导

我街道领导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街道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治信息收集、材料报送等具体工作,同时做好与区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我街道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完成。

三、工作内容

1、按照《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纪要议定的部门职责和职能,牵头做好我街道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

2、按照市防艾办的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有专人与市防艾办进行工作协调和信息报送,做到工作有台帐,活动会议有记录。

3、初步计划年内出版一期艾滋病防治工作板报。

4、初步计划年内举办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

5、按照市防艾办的要求,将禁毒防艾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规划和普法依法治理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参与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等禁毒防艾主题宣传活动,切实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在全社会普及禁毒防艾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毒品和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普法考试内容。

6、投入必要工作经费,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经费保障。

9.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九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现在这个时候,你会有怎样的计划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以“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降低艾滋病死亡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和措施落实,全面推进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2015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精心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一)继续做好租用街道路牌广告栏、户外LFD电子显示屏,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积极争取新闻媒体定期刊播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公益广告,与健康教育所定期更换城镇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二)利用“6、26禁毒日”与公安部门联系,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三)积极协调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县属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在人群集中地段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现场咨询、摆放宣传栏、悬挂艾滋病防治宣传条(横)幅、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和安全套、张贴宣传画等。活动中争取政府、卫生局领导参加,扩大宣传影响力。

(四)在1至2个社区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

(五)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新进人员学习艾滋病防治、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知识,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及预防处理工作能力。

(六)在7月-9月之间组织一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认清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增进防治工作共识。

(七)与结防科配合共同开展学校艾滋病、结核病综合防治知识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二、切实加强重点人群主动检测工作

(一)同公安部门紧密配合,继续加大对暗娼、吸毒人员的干预和检测工作。

组织落实基线调查,摸清暗娼底数和分布情况。

(二)强化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和检测工作。

努力提高男同同伴教育者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开展艾滋病干预的工作能力,促使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工作顺利开展,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继续加强母婴干预。

指导县妇幼保健院及相关医疗机构开展预防艾滋病阻断母婴传播工作。利用婚前体检咨询、产前检查等方式,加强预防母婴传播知识宣传,反对社会歧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并提供咨询服务。

(四)加强监管场所艾滋病筛查工作。

按照卫生、公安、司法部联合制定并下发的《关于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工作方案(试行)》要求,对所有新进入监、入所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

(五)进一步加大手术病人、输血病人、孕产妇、性病病人的艾滋病抗体检测力度。

三、推行娱乐场所安全套使用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大众支持氛围。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每季度不少于1次。在公共场所、商业网点、主要路段、车站、码头等设立艾滋病防治及安全套使用相关知识宣传广告牌。

(二)开展对休闲、按摩、足浴、理发、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制定娱乐场所分布图。

(三)外展与集中干预、外展与同伴教育员相结合,促进高危行为改变。

结合实际制定外展工作计划,每个目标场所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外展活动。为目标人群提供宣传教育、健康咨询、医疗转介等干预服务,说服和指导目标人群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针对所有的目标场所发放宣传资料,指导并定期检查张贴及摆放情况。

将外展干预与同伴教育工作结合,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同伴教育员和同伴教育宣传员做好同伴教育工作,依靠同伴教育员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健教干预工作,有效促进目标从业人员的高危行为改变。

(四)做好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性病检测工作。

利用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免费开展艾滋病、梅毒抗体检测。

(五)积极探索工作模式,推行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

积极探索动员社区居委会、非政府组织和性病诊疗机构等资源参与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的模式,扩展多渠道开展项目干预的途径,推行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工作可持续有效的开展。

通过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底,目标场所干预覆盖率达80%以上,目标人群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100%以上,目标人群年体检率达80%以上。

四、进一步做好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一)对全县艾滋病咨询检测点人员进行咨询检测技术培训,提高咨询技能,满足更广大人群的需要,不断提高咨询检测服务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任务。

(二)认真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

充分发挥疾控中心艾滋病咨询室和初筛实验室的作用,认真接待每位前来咨询检测人员,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咨询检测服务,保存咨询检测资料,并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和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五、继续做好性病监测管理工作

开展性病监测工作,掌握性病流行动态、发病趋势、行为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负担,为制订性病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提高性病疫情报告数据质量,加强、深化和规范各项性病诊疗服务。

六、强化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救助救治政策

(一)及时对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

在接到确认报告后一个工作日内进行网络报告,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行病调查中,对患者做好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尽可能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HIV检测。

(二)对艾滋病感染者每半年开展一次随访,并进行一次体检(CD4检测),及时填写随访情况网报。随访中,了解病人身体健康状况及预防艾滋病传播措施落实情况;对单阳家庭中非阳性一方,每年进行一次免费HIV抗体检测,并指导落实预防艾滋病传播措施。

(三)对达到抗艾滋病毒治疗条件的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及时开展免费抗艾滋病毒治疗,治疗前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治疗中密切关注和及时处理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治疗初12个月内至少查1次CD4和1次病毒载量,视情况查肝功能、血常规等,做好纸质资料留存,并及时网报。

(四)对每位能随访到的经济困难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和感染者及病人遗留的孤老及未成年人协助向民政部门申请低保,对特别困难者申请困难救助金。

七、适时开展指导检查

开展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和工作检查,通过指导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偏差。

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2

为切实做好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继续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以“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降低艾滋病死亡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和措施落实,全面推进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48号)和《宜昌市夷陵区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要点》,制定我科室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培训活动

(一)协助健康教育科重新设计或维修小溪塔城区户外大型宣传广告牌。

(二)在“626禁毒日”期间,与公安部门联系,利用禁毒宣传时机,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活动中主要宣传艾滋病与吸毒的关系,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可有效预防艾滋病通过吸毒途径传播。

(三)组织妇保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单位,联合在人群集中地段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现场咨询检测、摆放宣传广告牌、悬挂艾滋病防治宣传条(横)幅、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和安全套、张贴宣传画;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进行走访慰问,发放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救助金,报销艾滋病病人相关治疗费用。活动中争取区、卫生局领导参加,扩大宣传影响力。

(四)在1至2个社区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

(五)组织各乡镇社区及疾控中心新进疾控系统人员学习艾滋病防治、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知识,提高他们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及预防处理工作能力。

二、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主动检测工作

通过与公安等部门联系,完成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给疾控中心的吸毒人员等艾滋病主动监测任务。

三、继续实施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大众支持氛围。

将项目的宣传纳入当地“防艾”的计划之中,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中有关本项目的宣传每季度不少于1次。在公共场所、商业网点、主要路段、车站、码头等所设立艾滋病防治及安全套使用相关知识的公益广告牌。

(二)组织人员每半年开展一次对小溪塔城区休闲、按摩、足浴、理发、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制定娱乐场所分布图。

(三)外展与集中干预、外展与同伴教育员相结合、促进高危行为改变。

结合实际制定外展工作计划,每个目标场所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外展活动。为目标人群提供宣传教育、健康咨询、医疗转介等干预服务,说服和指导目标人群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针对所有的目标场所发放宣传资料,指导并定期检查张贴及摆放情况。

将外展干预与同伴教育工作结合,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同伴教育员和同伴教育宣传员做好同伴教育工作,依靠同伴教育员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健教干预工作,有效促进目标从业人员的高危行为改变。

(四)做好目标人群艾滋病性病检测工作,规范性病诊疗服务

按照《湖北省公共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性病检测方案》,对利用娱乐场所提供服务的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艾滋病、梅毒检测,体检合格者发给有效期为半年的体检健康证明。

加强与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的合作,对拒绝艾滋病体检的目标场所,报送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由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其艾滋病防治行为。

(五)积极探索工作模式,有效保证项目可持续性开展

积极探索动员社区居委会、非政府组织和性病诊疗机构等资源参与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的模式,扩展多渠道开展项目干预的`途径,推动项目工作可持续有效的开展。

通过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的实施,到20xx年底,目标场所干预覆盖率达80%以上,目标人群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80%以上,目标人群半年体检率达80%以上。

四、加强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一)对全区艾滋病咨询检测点人员进行咨询检测技术提高培训,提高咨询技能,满足更广大人群的需要,不断提高咨询检测服务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任务。

(二)认真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

充分发挥疾控中心艾滋病自愿检测室功能,认真接待每位前来咨询检测人员,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咨询检测服务,保存咨询检测资料,并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和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五、继续开展流动人口(建筑工人)哨点监测工作

在夷陵区城建监查部门的配合下,对夷陵区建筑工地流动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问卷调查,免费对400名流动人口(建筑工人)进行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并及时将问卷及检测情况通过网络上报。

六、加强性病监测管理工作

按省卫生厅《关于加强性病监测工作的通知》(鄂卫函[20xx]206号)的要求开展夷陵区性病监测工作,掌握性病流行动态、发病趋势、行为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负担,为制订性病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提高性病疫情报告数据质量,加强、深化和规范各项性病诊疗服务,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制订辖区性病管理工作计划,开展师资培训和性病管理技术指导,协助传染病防治科对各单位报告的性病病例进行审核,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并每年对各性病疫情上报点进行1次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对辖区内性病管理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并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分析和总结。

上半年开展城市、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为达到20xx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xx-20xx)》制订措施提供依据。

对性病疫情按季度和年度进行分析,并及时上报。

七、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救助救治政策

(一)及时对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在接到确认报告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及网络报告工作。流行病调查中,对患者做好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尽可能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HIV检测。

(二)对艾滋病感染者每半年开展一次随访,并进行一次体检(CD4检测),及时填写随访情况网报,随访中,了解病人身体健康状况及预防艾滋病传播措施落实情况。对单阳家庭中非阳性一方,每年进行一次免费HIV抗体检测,并指导落实预防艾滋病传播措施。

(三)对达到抗艾滋病毒治疗条件的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及时开展免费抗艾滋病毒治疗,治疗前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治疗中密切关注和及时处理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治疗初12个月内,在治疗0、15天、1月、3月、6月、9月和12月时间点进行随访,查4次CD4,每年查1次病毒载量,视情况查肝功能、血常规等,做好纸质资料留存,并及时网报。

(四)对每位能随访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和感染者及病人遗留的孤老及未成年人每年向民政部门申请2400元贫困救助金,对特别困难者申请特别困难救助金。

对患者发生机会感染后的治疗费及抗病毒治疗中肝功能、血常规等监测费进行全额报销。对感染者及病人的子女全日制教育费用在患者自愿申请情况下进行全额免除。

八、对全区相关单位开展技术指导及督导检查工作

夷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通过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偏差。

(一)督导单位及频次

对高危人群干预、娱乐场所同伴教育和病人随访、抗病毒治疗及各乡镇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每季度开展一次,12月1日前后对所有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宣传专题督导检查。

(二)督导内容:

1、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对本系统人员每年不少于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夷陵区财政局按辖区总人口人均不低于0、3—0、5元标准落实艾滋病防治经费。

区民政局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采用纳入低保范围或发放贫困救助金等方式进行救助。

夷陵区广播电视台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宣传内容,播放频次每月不少于2次,随时报道艾滋病防治工作新闻,并做好播放记录。

区党校、劳动就业局要将艾滋病防治内容纳入教学内容,有课时安排及专人授课。区交通局在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公共交通工具设置宣传橱窗或放置可供顾客自取的宣传材料。

区教育局要在初中以上学校开设艾滋病防治知识课程,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考内容。

区公安部门组织干警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知识,定期对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入监的所有人员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依法打击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和利用感染者/病人身份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充分利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向育龄人群、流动人群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2、各乡镇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及时制订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乡镇社区防艾委(办)及时召开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并与各成员单位签订责任书。每村不少于一块固定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宣传内容;每村不少于两条保存完好的固定宣传标语,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就诊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

3、夷陵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搞好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预防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加强临床用血及院内感染管理。区卫生局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按要求确实落实阻断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的各项措施,孕妇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率达95%以上,阳性孕妇免费阻断措施实施率达100%,对感染艾滋病病毒、梅毒的孕妇及其所生婴幼儿免费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随访等系列干预措施;完成艾滋病主动监测任务,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卫生监督部门要依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卫生机构和目标场所进行监督检查,执法覆盖率和违法行为查处率达90%以上。夷陵区4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认真开展咨询检测工作,及时上报自愿咨询检测信息。

4、各防艾委(办)成员单位、各承担艾滋病防治工作单位,合理使用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3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艾滋病对人体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努力实现把艾滋病疫情及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的目标,根据上级《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镇2016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艾滋病防治“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强化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职能,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防艾办协调管理力度,及时安排部署和总结艾滋病防治工作。定期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

二、加强政策宣传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艾滋病防治条例》。加强基层领导的政策培训,全面提高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对全镇干部开展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宣讲的主要内容是艾滋病防治的知识及国家防治艾滋病的策略。并接受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大力宣传我国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五项政策,也就是“四免一关怀政策”:一免是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二免是免费检测,三免是针对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四免是资助艾滋病孤儿免费上学,关怀就是对感染者的关怀,不歧视。

三、注重绩效评估,提高防治质量

推行艾滋病防治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在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我镇2016—2020年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

四、普及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

(一)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

广播站要宣传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公益广告,并在重要播出时段播出。各部门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主要路段、街头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户外公益广告牌或科普知识宣传栏。要开发适宜的宣传材料,利用各种形式和宣传设施。

(二)公共场所宣传教育

在乡镇卫生院备有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

各村(居)应有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每半年至少安排一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乡镇卫生院每年至少开展两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每个行政村至少有5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固定标语或广告牌。

(三)针对重点人群,加强专项宣传

1、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以教育部门为主,卫生和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各学校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开展艾滋病防控先锋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同伴教育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防控活动,加大对中小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校内青少年力争达到95%以上。

2、农民工的健康教育

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折页;播放艾滋病宣传短片、公益广告等活动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定期为农民工举办现场培训班,免费发放安全套;在工地设立艾滋病性病防治流动宣传展板,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安全套和相应的自愿咨询检测等服务。

3、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等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网络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宣传教育活动。

五、大力开展行为干预措施,扩大人群覆盖面

(一)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禁毒禁娼工作,积极宣传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人群高危行为。

监管部门对于所有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出所、出监前给予一次培训,与防保站定期保持联系,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随访。

(二)净化性病医疗市场,规范性病诊疗服务。

开展对性病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坚决取缔非法设置的性病诊疗机构和非法诊治活动。对取得性病诊疗资格的医疗机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吸引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卫生、人口计生和妇联等部门,要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利用产前检查、婚前卫生咨询、新婚学校、孕妇学校等方式,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反对社会歧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等免费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并提供检测咨询服务。在镇卫生院设立HIV快速检测筛查室,实现孕产妇“逢孕必检”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保健、随访、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开展安全分娩医疗保健服务。提倡并指导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确保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六、完善监测网络,加强疫情监测及检测工作

(一)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报告网络和规范化的资料管理体系,为政府提供可靠的疫情信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建立由县疾控中心确认。提高艾滋病网络的直报质量和数量,所有防治活动均在第一时间实现直报,提高病例直报的及时率和个案流调率,特别是加强新报告感染者的随防管理比例。个案流调率达75%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随访干预比例达70%以上。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按照要求完成随访的比例达70%以上。

(二)推广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加快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建设,卫生院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提供规范化咨询检测服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达60%以上。

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4

各行政村(场、居)企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根据《关于印发2013年县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订2013年陶庄镇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现将工作计划下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工作目标

根据全县艾滋病感染情况,及时了解掌握我镇艾滋病感染的状况和动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使我镇艾滋病感染率控制在零状态或较低水平,力争使性病发病率有所下降。

二、工作指标

1、认真落实重点及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公共场所每月监测次数不少于一次。

2、加强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教工作,15—49岁人群中知晓率力争在75%以上,高危人群知晓率在85%以上。

3、认真落实公共场所安全套及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的放置,放置率达100%,业主培训率达100%。

4、认真开展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活动,干预工作开展频率每月不少于一次。

5、认真落实外来婚嫁女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人群知晓率。

1、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文化、卫生、计生、教育、社区教育中心、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应根据各部门教育的对象,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形式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条例》和防治知识的宣传。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性病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镇社区教育中心要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相关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率。

2、突出重点,形成声势

要抓住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契机,精心策划,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日和现有的健康宣传阵地,举办百姓课堂、“三下乡”等活动,并邀请县艾滋病防治策略团进村、进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宣讲,营造宣传声势,推进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3、加强对重点行业、人群的宣传

加强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吸毒人员、性病患者及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病防治条例》的宣教,推动高危行为干预指导和健康咨询顺利开展,提高重点人群的防病意识。

(二)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和高危行为干预

1、继续开展对孕产妇、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艾滋病抗体检测,结合农民健康体检对来自艾滋病高流行地区婚嫁女、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出返乡人员艾滋病抗体筛查工作。

2、镇卫生院要组织对干预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业务水平,认真为求询者提供咨询转介服务,告知其有关咨询检测方式方法。加强服务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扩大干预覆盖面,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完善陶庄镇卫生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县娱乐场所目标人群艾滋病/性病干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娱乐场所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4、继续做好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活动,通过同伴教育和外展服务等形式,提高重点人群的防病意识。

5、加强安全套的推广使用

(1)组织开展推广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普及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知识,营造安全套预防艾滋病良好共识。

(2)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和公共场所安装自动售套机或放置安全套,扩大安全套供应网点,方便人群购买或自主选用。

(3)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的基础上,对重点人群进行面对面宣传推广安全套。

(4)对特殊人群(感染者、病人及性伴等)免费发放安全套。

(三)认真做好“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宣传落实

1、认真贯彻落实《市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医学管理办法》,为自愿咨询检测者提供免费服务和帮助,提供咨询转介服务。

2、认真贯彻落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加强对孕产妇的艾滋病知识的宣教,为其提供免费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对检测阳性的感染者及其婴儿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的咨询、产前指导、阻断治疗等服务。

(四)加强职业暴露保护

根据《县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开展对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等高风险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确保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

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5

为进一步搞好我乡艾滋病防控工作,确保我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我乡20xx年艾滋病防控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乡艾滋病防治工作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推进“四免一关怀”为主的艾滋病综合关怀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努力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

二、工作目标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艾滋病防治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正常工作日程,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把这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宣传培训

1、医务人员培训

卫生院要组织乡防保组成员、个体诊所及各村村医进行一次预防控制艾滋病知识的培训,真正加强医务人员对预防控制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2、大众宣传教育

利用“结核病宣传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艾滋病日”的有利机会,利用设立的艾滋病防治主题宣传栏以及其它形式进行预防控制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同时,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及诊所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针对就诊者的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组织学校、民政等部门开展好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工作,要在农民工外出务工返乡过节期间,加强归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力度;中学要将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的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保证开课率100%。

三、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与协调

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各单位必须提高认识,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在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切实把我乡预防控制艾滋病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对学生,尤其是中学以上学生的健康教育

3、加大资金的投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要做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政府不但要加强领导,按照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好感染者及病人生活、医疗、子女入学困难,还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的顺利开展。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要控制艾滋病的发展和蔓延,到目前为止,最关键的措施还在于“预防”,怎样去“预防”。要搞好预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群众掌握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知识。让群众了解“预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所为我们要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以流动人口、农村人群、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等为重点宣传对象,开展以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安全套使用、毒品危害、清洁针具使用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行健康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及性道德、性健康的教育,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知识和办法,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洁身自好,并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

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6

为全面落实国家性病艾滋病防治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控机制,提升我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按照xx市**年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xx市卫生局**年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要求,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

(一)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控机制,加强机构组织建设

1、与区妇联合作,加强妇女“面对面”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妇女相关知识知晓率。

2、加强学生艾滋病防治教育,将防治知识纳入初中以上健康教育课程,疾控中心加强工作指导。

3、与公安部门合作,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在押人员、吸毒人员的艾滋病干预及初筛检测工作,开展公安司法人员的培训工作。

4、与广播电视等部门合作,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5、将艾滋病培训纳入党校课程,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开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6、各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妇儿中心要安排专人负责艾滋病防治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二)健全艾滋病监测检测体系,提高病人发现率

1、具有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资质的检测单位要严格按照《检测技术规范》要求操作,完善实验室建设,保障人员及设备符合检测标准,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2、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妇儿中心要做好术前、输血前、有创检查前、孕产妇艾滋病抗体及梅毒检测工作,检测率要达到100%。

3、疾控中心加强高危及重点人群检测工作,商业性性服务者1200人/年、吸毒者400人/年、男男同性恋者200人/年、流动人口1800人/年,完成暗娼哨点检测400人/年。

4、疾控中心、各医疗机构加强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完成1500人/年。

(三)认真落实艾滋病干预措施,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

1、做好高危人群干预工作。疾控中心制定商业性服务人群、吸毒人群、男男同性恋人群干预工作方案,成立高危人群干预队,定期深入场所开展干预工作。推动高危人群干预工作进社区进程,组织好相关的培训和督导工作。

2、开展流动人口干预。疾控中心与建设、流动办等部门联合做好流动人口的干预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流动人群同伴教育、外展服务,做好活动记录并及时上报干预记录及信息。

(四)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各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1、开展艾滋病防治大众宣传。疾控中心要充分发挥电视台、报纸、互联网等媒介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各医疗等有关单位要在辖区内采取宣传栏、墙报、条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做好“6、26国际禁毒日”“7、28肝炎防治宣传日”“12、1世界防治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2、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疾控中心与教育局沟通协作,进一步提高初中及以上学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课程质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校宣传教育。依托居(村)委会开展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五)加强艾滋病网络直报综合信息管理

各有关单位完善艾滋病性病疫情报告制度,提高艾滋病性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和管理质量,加强艾滋病性病网络直报管理。对确认阳性的hiv新发病例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疾控中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流调及随访并进行网络报告。具备初筛检测资质的单位每月5日前完成《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及阳性人数统计报表》的网络直报工作。

(六)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

疾控中心要对每个感染者/病人建立规范的档案,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感染者进行转介治疗。对艾滋病感染者全年2次、艾滋病病人全年4次的追踪随访,并做好随访记录。督促感染者每年1次cd4检测,病人每年2次cd4检测及每年病毒载量检测1次。

(七)培训与督导工作

疾控中心要及时对公安司法干警、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各类娱乐场所负责人、初中以上学校健康教育教师、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政策、流行形势、相关知识、职业暴露预防、高危人群干预方法等知识的培训。各医疗单位要做好单位内部及辖区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

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各单位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并将督导报告及时上报卫生局,每年至少督导2次。

二、性病防治工作

10.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十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 下载德宏州2011—2012年的HIV/AIDS病例的历史卡片。病例死亡日期从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病例类型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 研究对象的户籍地和现住址均为云南省德宏州。

1.2 病例死亡诊断及报告

HIV/AIDS病例死亡及死因经医疗机构及疾控中心 (CDC) 确认后直接上报至死因登记报告系统。

1.3 死因分类

按照“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病例报告卡的死因分类对死因进行核实。其中死因填写“其他”的共340例, 根据其后的填写说明对其重新整理, 仍不明者再由村医核实, 最终明确其中死因为艾滋病的有124例 (36.5%) , 吸毒过量13例 (3.8%) , 伤害53例 (15.6%) , 自杀5例 (1.5%) , 不详10例 (2.9%) , 仍有135例 (39.7%) 为其他。将所有死因合并整理归类后, 可分为: (1) 艾滋病:包括上报或经核实“主要死因”为艾滋病的有290例。主要死因填写为“其他”中肺结核的有29例, 肺部感染、肺炎31例, 结核性脑膜炎2例, 艾滋病相关症状 (发热、腹泻等) 12例, 消瘦综合征16例, 机会性肿瘤7例, HIV感染寄生虫病 (弓形虫脑病、隐孢子虫病) 7例, 艾滋病相关性脑病2例, 机会性感染13例, 急性艾滋病感染综合征及相关特指疾病4例, 单纯疱疹病毒1例, 共414例。 (2) 吸毒过量:包括原“主要死因”为吸毒过量的有94例, 原“主要死因”填写为“其他”经核实后为吸毒过量的有13例, 共107例。 (3) 伤害:原“主要死因”填写为“其他”经核实后为伤害的有53例, 其中车祸16例, 意外16例, 酒精中毒15例, 外伤3例, 中毒2例, 溺水1例。 (4) 自杀:包括原“主要死因”填写为自杀的有11例, 及原填写“其他”经核实后为自杀的有5例, 共16例。 (5) 其他:不属于上面4种死因的共135例, 其中消化系统疾病59例 (肝硬化28例, 肝功能损伤、衰竭18例, 病毒性肝炎3例, 酒精肝2例,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8例) ,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43例 (脑梗塞、脑出血22例, 心脑血管病、高血压12例, 心肌梗死5例, 心衰4例) , 肿瘤11例, 泌尿系统疾病6例, 呼吸系统疾病5例, 血液系统疾病5例, 正常死亡3例, 神经系统疾病2例, 疟疾1例。 (6) 不详:经核实后仍无明确死亡原因的有10例。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7.0和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频数分布及χ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HIV/AIDS病例发现及死亡情况

历年报告发现的HIV/AIDS病例于2011—2012年间的死亡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见, 德宏州2011年年初存活HIV/AIDS病例共7 178例, 其中330例 (4.6%) 于2011年死亡;2011年当年新报告HIV感染者773例, 其中46例 (6.0%) 于2011年当年死亡。2012年年初存活HIV/AIDS病例7 575例, 其中326例 (4.3%) 于2012年死亡;2012年当年新报告HIV感染者598例, 其中33例 (5.0%) 于2012年当年死亡。

注:“-”为未纳入多因素回归方程, 多因素分析未有统计学意义。

*总数小于735例, 因有少量数据缺失。

2.2 死因分布

2.2.1不同人口学特征死亡病例的死因分布:德宏州2011—2012年间共有775例HIV/AIDS病例死亡, 其中, 死于AIDS者414例, 占全部死亡病例的56.3%;因其他疾病而死亡者135例, 占18.4%;因吸毒过量而死亡者107例, 占14.6%;伤害致死者53例, 占7.2%;自杀致死者16例, 占2.2%;死因不详者10例, 占1.4%。不同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及死亡年龄段的死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2 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抗病毒治疗史

2011年和2012年死亡的HIV/AIDS病例中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分别为88.9% (329/370) 、93.2% (340/36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 P=0.045) 。2011年、2012年死亡的HIV/AIDS病例曾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1.1% (115/370) 、42.7% (156/36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 P=0.001) 。

3 讨论

相比1989—2010年, 德宏州2011—2012年HIV/AIDS病例年初存活当年死亡率以及当年报告当年死亡率均继续保持继2004年以来的下降趋势[2], 这可能与当地自2004年以来开展的综合防治特别是抗病毒治疗且治疗比例逐年升高有关。

艾滋病仍为德宏州HIV/AIDS病例的主要死因, 约占总死因的56.3%, 与河南省新蔡县报告的55.6%基本一致[5], 低于广西省三县报告的78.3%[6]。但与德宏州当地1989—2010年的情况相比[2], 2011—2012年HIV/AIDS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中艾滋病致死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而因吸毒过量、伤害、自杀等导致的死亡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 这可能与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质量提高从而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有关[3,4]。艾滋病无关死因中其他疾病死因占据了较大比例, 其中主要为肝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这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8,9]。肝脏疾病死因主要多见于HIV与HBV、HCV合并感染病例, 最终引起肝硬化、肝功能损伤和衰竭, 抗病毒治疗药物导致的肝脏毒性还存在一定争议[8,9,10]。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可能主要因为一方面HIV本身可引起免疫系统低应答影响内皮细胞功能, 另一方面抗病毒治疗与胰岛素抵抗、低高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餐后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相关, 可能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一定损伤[9]。综上所述, 通过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及提高治疗质量可以减少HIV/AIDS病例中艾滋病死亡比例, 但似难有效控制非艾滋病死亡的比例。因此, 要进一步降低HIV/AIDS病例的病死率, 需要高度重视HIV/AIDS病例中肝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吸毒过量和意外伤害包括自杀等的预防控制工作。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在于部分病例的死因报告不够具体, 只填写到疾病所属系统而未细分到具体疾病, 死因较为模糊。针对上述问题, 本研究在确定死因过程中已采取动员村医再次上门核查死因的方法来改善。

摘要:目的 了解2011—2012年云南省德宏州的艾滋病病毒 (HIV) 感染者/艾滋病 (AIDS) 患者病死率及其死因。方法 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11—2012年现住址及户籍地均为云南省德宏州HIV/AIDS病例的历史卡片, 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核实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年初存活HIV/AIDS病例共7 178例, 其中330例 (4.6%) 于2011年死亡;2011年当年新报告HIV感染者773例, 其中46例 (6.0%) 于2011年当年死亡。2012年年初存活HIV/AIDS病例7 575例, 其中326例 (4.3%) 于2012年死亡;2012年当年新报告HIV感染者598例, 其中33例 (5.0%) 于2012年当年死亡。死亡的HIV/AIDS病例中, 56.3%死因为艾滋病, 18.4%死因为其他疾病 (主要为肝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 14.6%死于吸毒过量, 7.2%死于伤害, 2.2%死于自杀。结论 德宏州2011—2012年HIV/AIDS病例病死率继续呈下降趋势, 但死亡病例中近一半死于艾滋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和意外伤害等。为降低HIV/AIDS病例的病死率, 应在加强抗病毒治疗的同时, 加强肝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 减少吸毒过量和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

关键词:艾滋病,病死率,死因,德宏州

参考文献

[1]高省, 汪宁, 王璐, 等.我国9个市 (县) 艾滋病相关死亡回顾性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8, 42 (12) :884-887.

[2]段松, 韩晶, 杨跃诚, 等.1989—2010年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死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 (9) :896-901.

[3]姚仕堂, 段松, 项丽芬, 等.云南省德宏州310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 (11) :1215-1218.

[4]孙定勇, 王奇, 杨文杰, 等.河南省2003—2009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 (2) :181-184.

[5]张向前, 闫超峰, 高艳霞, 等.河南省新蔡县艾滋病死亡报告病例死因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3, 29 (1) :77-78, 80.

[6]朱秋映, 葛宪民, 唐振柱, 等.2011年广西3县HIV/AIDS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 2013 (1) :16-18.

[7]刘中夫, 冯瑞芳, Author.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原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 (3) :229-231.

[8]Price J C, Thio C L.Liver Disease in the HIV-Infected Individual[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0, 8 (12) :1002-1012.

[9]Wijk J, Cabezas M C.Hypertriglyceridemia,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HIV-infected patients:effects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adipose tissue distribution[J].IntJ Vasc Med, 2012:2010 27.

上一篇: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若干问题和重点论文下一篇:2022公务员考试时政(更新到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