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语文教案

2024-09-04

五彩池语文教案(共8篇)

1.五彩池语文教案 篇一

五彩池

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到四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哪里。先说奶奶讲的故事神奇美妙,引起“我”无限遐想。瑶池,天池。“神仙住的地方”,本课指神话传说中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哄着我玩儿”是说这美丽的故事只是神话传说,不是确有其事,姐姐只是随便讲一讲。“当作了真的”、“真想”、“去看看”,是说五彩的瑶池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再讲“我”真的看到了五彩池。“没想到”、“真的”反映意料外的事,意思是说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中,“我”意外地看到了一直向往的五彩池。这个长句子还交待了旅游的时间和“我”看到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时间是“夏天”,地点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第二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五彩池是什么样儿的以及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各种色彩。是从三个方面讲的。第二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晴朗”,指阳光普照,光线充足,这是池水呈现多种色彩的一个重要原因。“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是讲水池很多,不可计数。无数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各种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这里把藏龙山比作巨幅地毯,把闪耀着各种光芒的水池比作晶莹耀眼的宝石,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神奇的景色。讲五彩池的大小、深浅、形状,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非常生动形象。第三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说明水源相同。“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甚至一池水有几种颜色,上下、左右各不相同。一旦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同清水一样。这样的池水怎能不让人“惊奇”呢!第四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这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提出问题,接着的四句讲了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三个原因。原因之一是“池底长着许多石笋”,并用“丘陵”、“山峰”、“宝塔”、“珊瑚”做比喻,说明石笋姿态不同,高低各异。石笋表面还凝结着石粉,这是说池底地质结构的特点。另一个原因是阳光的照射。阳光射到池底,高低不平的石笋起到折光镜的作用,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颜色。原因之三是池边树木花草茂盛,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使池中水更加瑰丽多彩。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肯定了五彩池就在人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这句话意味深长。它照应了开头。现实中的五彩池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写作方法课文分三部分来写。开始作者以故事开头,讲到小时候奶奶给他讲天上的五彩池,他就幻想遇上个神仙,飞去看五彩的瑶池。接着用“没想到”把过去的传说故事变为现实,因为作者在四川藏龙山看到了五彩池。然后作者着重介绍藏龙山的水池为什么会泛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在这里作者先介绍了水池多:“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无数”。接着说水池的大小与水的深浅:小的像菜碟,水浅到只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大的水池也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多有趣!然后再讲到这大大小小的水池的形状不一,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水池的样子,像葫芦,像镰刀,像盘子,像莲花,多可爱!这么多的水池的颜色不同,在这里作者着重介绍了有的水池形成的原因,原来是池底长着许多形状不

一、高低不平的石笋,它就像折光镜,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是它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课文的最后一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它不仅点明了藏龙山五彩池的瑰丽,也照应了前文。教材重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教学建议1.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五彩池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内容、了解五彩池的特点、成因及这两部分叙述顺序的基础上,做到熟读成诵。2.这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知识,如五彩池水颜色各异的原因,就涉及到物理中光的折射原理。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受大自然的美上,不要过多地讲物理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可做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3.课文中使用大量的比喻,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如把各种不同形状的水池比作葫芦、镰刀、盘子、莲花;把无数闪光的水池比作巨毯上的宝石;把形状各异的石笋比作丘陵、山峰、宝塔、珊瑚;把池边金黄色的石粉比作一圈圈彩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领会把什么比作什么;具体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必讲比喻的知识。同时,还要注意到作者对颜色的描写,不局限于红、黄、蓝、绿纯色,而是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的复合色,这些颜色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要用实物让学生感知。4.“思考·练习”2要求学生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可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练习给课文分段,在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后再练习归纳段落大意。这篇课文从内容上讲可以分为三段,即首尾自然段各成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第一段主要讲五彩池在哪里。第二段讲五彩池怎么样以及为什么会这样。第三段讲五彩池在人间。如果把第二段中讲五彩池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这样分成两段,整篇课文可分为四段。分段的目的在于弄清课文的表达顺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因而教师指导分段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5.本课生字中,“笋”和“族”是平舌音,“峻”和“陵”的右半部要区分,“仑”可以和“仓”进行比较来帮助记忆。下面的词语解释供参考。昆仑山:著名山脉,横新疆、西藏东延入青海。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在用来形容奔驰迅速。神奇:非常奇妙。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铺展:铺开并向四处伸展。惊奇:觉得很奇怪。石笋:石灰岩洞中直立的像笋的物体,常与下垂的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滴中所含的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丘陵:连绵成片的小山。险峻:山势高而险。矗立:高耸地立着。凝结:本课指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细腻:精细光滑。折射:光线或声波在两种物质的接触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后,进入第二种物质。如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方向发生改变。瑰丽:异常美丽。【背景材料】五彩池:在四川松潘藏龙山上。水池形状不

一、深浅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会闪现出各种颜色的光辉。原来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和色彩,景色很美。

三、素质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五彩颜色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五彩池的。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五、教学难点第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以及那些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复合色。

六、教学用具1.生字、词卡片。2.幻灯片。

七、教学方法循序式。

八、教学时间三课时。

2.五彩池语文教案 篇二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人文熏陶。语文学习更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 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 以形象唤起美感。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最能引发学生来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 借助美妙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创设有趣的的教学情境, 能够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 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的兴趣, 这样就容易使学生记住应该掌握的知识, 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使思维不机械、不呆板。

●运用多媒体渲染文化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而且确实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适宜得体的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 找到情感的共鸣点, 达到“入境始于亲”的目的, 能真正起到创设学习情境, 渲染文化氛围, 激化学生言语和思维的功用, 不断培植丰厚的言语智慧的土壤。如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内容, 为了让学生把“绿化、环保”铭记在心, 教师做了课件。关键处点击第一幅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画面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生:这是沙漠。

师:沙漠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1:到处是白茫茫的, 一望无际。

生2:环境非常恶劣, 不适合人生存。

生3:从画面上看, 即使造房子也只能造那种四周都带围墙的, 一点也不美观。

生4:房子的周围是咸而结板的沙石。

师出示句子:原先这里是沙漠, 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 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 水是咸的, 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指导阅读)

师:这真是个环境恶劣的地方!请同学们再看下一个画面, 这是什么?

生1:这是绿洲。

生2:这里到处是高楼大厦, 鲜花绿草, 人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生3:人们生活的环境是良好的。

师:是什么引起了沙漠的变化?

生1:因为人们在那里植树造林。

生2:因为人们爱护花草树木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师出示最后一段:阿联酋人民就像爱护孩子一样, 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 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指导朗读。

师:默读课文, 思考:哪些句子体现了阿联酋人民就像爱护孩子一样, 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思考, 由于在画面中获得了充分的感性体验。在总结课文时一个学生说:“老师, 我觉得阿联酋人民把草儿当作了自己的头发, 把花儿当作了自己的笑脸, 把树儿当作了自己的身体, 真是小心地呵护着花草树木, 了不起, 真棒!”他的回答赢得了老师的赞叹, 同时也赢得了全体同学的热烈掌声。

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启迪了学生的悟性, 激发了学生的灵感, 把“儿童教聪明了”;让儿童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 心性最为纯洁的时期, 吸收代表人类最具智慧的文化经典, 使其眼界更为开阔与高远, 心智更为聪颖与灵慧。在这种栩栩如生、富有生命表现力的课堂中孕育出智慧的语言。

●运用多媒体挖掘文本资源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多数文章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将课文的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 并配以声音、图像, 直观形象, 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尤其是那些含义丰富, 隽永贴切而又富有表现张力的“点睛之笔”, 领悟如此言说的精妙与传神, 用文化点化学生的情感和智慧, 就能磨练学生对言语的敏感性。

如在《天鹅的故事》一文中, 对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一句的体会, 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老天鹅扑打冰面的过程, 引导学生静心揣摩, 激发了学生主动研读的积极性。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使语言鲜活起来, 使学生对语言敏感起来, 生长出言语智慧的触角, 并且培养了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是“一举多得”。

●运用多媒体想象文本活力

作品的价值是作者的创作意识和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充溢文本活力, 就是让学生“潜心会文本”, 超越文本, 让学生多元解读文本, 学会想像。“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想像力是无限的;知识只能让你知道昨天, 想像力却让你发现明天。

语文是培养想像力的舞台, 因为语文有着丰富的可供学生想像的资源——课文的空白点、情节的发散点、语言的聚焦点、主题的争议点。教师应充分珍视文本中的这些隐含资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实现在主导价值引领下的多元解读, 得到的将是一个接一个的惊喜。

有这么一个《荷花》案例, 配以flash动画由学生自己赏析, 让我享受到的是对话文本的精彩:

师:你觉得这个“冒”美在哪儿?

生:很美, 但是美得说不清楚。

师:你觉得这个“冒”字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

生讨论可用“钻、露”等字代替。

师:你觉得荷花怎样生长才叫“冒”?

生交流得出:迫不及待、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自豪等等。

师:请你们在这些词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填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 冒出来”的括号中, 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冒”。 (这里可以动画演示荷花冒出来) 生自由诵读体会。

语言是糊涂的, 理解必然多元, 所以想像空间无限。教师给学生的智慧学习提供的一个个平台, 既超越知识和技能的藩篱, 又突破以“人文”代替语文的重围, 走向智慧, 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 敢想敢说、敢说敢想, 让生命形态多彩绽放, 实现言语智慧的生成。

3.《五彩池》中的“水” 篇三

片段一

师:同学们,平时都去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今天,吴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四川藏龙山的五彩池观光旅游。有同学去过五彩池吗?

生:没有。

师:吴老师也没有去过,不过今天很幸运,在我们听课的老师当中有一位去过五彩池,想听听他的介绍吗?(生:想)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教研室的宋老师。(学生鼓掌)

(介绍略)

片段二

师:请你选择最喜欢读的一句话,好好读读,把你所体会到的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其他同学一听就明白五彩池的神奇在哪里。(学生选句子,反复朗读。约1分钟后)

师:可以开始交流了吗?

生:(读)“有的上边的池水是咖啡色,流入下边的……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橄榄绿。”

师:哦,我好像听出五彩池的神奇了,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1:五彩池颜色丰富。

生2:五彩池颜色会变化。

师:请你也读出这种变化和神奇。

(生,读得一般)

师:谁能比他读得更神奇。(指名读,比生,有进步)

师:我也想来读读这句话。(教师有意识地对颜色的词进行语音、语调、语速上的变化)

师:我们一起读出变化和神奇。(齐读)

师:除了颜色的词,你还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五彩池的变化和神奇?

生3:流入。

生4:注进。

师:从这两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5:我仿佛看到了水是慢慢流下去的。

生6:我仿佛看到水在哗哗地往下流。

感悟

最美的五彩池在哪里?在多种多样的语言美中,在多姿多彩的情感美中,在我们爱上语文和自然的心境之中。当然,只让学生停留在体会景色和语言的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通过图片释放孩子们的情怀,通过品词析句来放飞孩子们的童心,更要像王安石那样去推敲心中的“绿”字。“绿”,蕴涵的仅仅是颜色吗?不。它代表一种活泼动感的情色、一种漫游文学的智色、一种超脱尘世的心色。

在文字中徜徉,我们更看到了五彩斑斓的语文色彩。在“有的上边的池水是咖啡色的。流入下边的池……”一句的体会中,我让学生通过颜色的词感受到五彩池的色彩艳丽;引领学生透过“流入、注进”去领略到流水的动态,这是一种动感的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然后通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童心,真正感受到了孩子们张扬的个性。

不同的人在朗读体悟上有所差异,因此朗读的速度、轻重就有所不同。在朗读中,我通过示范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语音、语色、节奏来表现五彩斑斓的彩池世界。释放他们心中的情感。我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改改朗读的速度,变变语音的轻重,在读中展现出学生天真好奇的个性。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怀、不同的陈述方式,这才是五彩斑斓的读,这样才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五彩个性张扬的殿堂。

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和爱。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缺少了这水。一切就成了虚空,成了渺茫。教育的水更是智慧与思想。课堂的池、语文的池,这就是五彩的池。对于“天人合一”,我觉得除了人本本色、文本本色,还应该有环境的本色、环境的元素、环境的色素。可是,在教学实践上,备文本的大师占80%。备人本的占20%,而备环境的却太少太少。备环境,还不如自己去五彩池。怎样去?要充分利用课堂的资源。如:在课堂伊始,我让教研室的宋老师介绍五彩池。这样使课堂气氛多姿多彩,这是惊喜的色彩、意外的色彩、峰顶的色彩、生成的色彩。这就是课堂的真情演绎,这就是活文本、活教育。这就是“水”。

4.五彩池教案 篇四

陈丽丹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网上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课件,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老师随机补充,藏龙山有大大小小的五彩池4000个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要求:简练、明确、鲜明、易记、准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附:板书设计

数量众多 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

美丽、神奇

5.《五彩池》教案 篇五

1、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13个新词和6个生字。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适当的小练笔。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入:同学们,作者小时侯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奶奶当时是哄着作者玩的,可作者却当成了真的,他一直想有一天能够遇上神仙,跟着神仙腾云驾雾,飞到五彩池边去看看。没想到他长大了来到四川省松潘旅游,看到神奇的五彩池时,他感到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生齐答:现实。)现在就让我们到五彩池去游览一番。

(2)揭题: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这个题目给了大家什么想象呢?

(这么一个简单的题目就给了大家十分美丽的想象,相信同学们能在课文里感受到五彩池的更多美丽。)

二、初读课文。

(1)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想想五彩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用喜欢的方式来认读生字。

3、谁来谈谈游览之后的感受?

(2)交流:

A:这篇课文的词语很美,我们先来积累词语。读给同桌听,同桌觉得他读得挺好的,请推荐他来读给大家听。(叫3个学生)相信同学们都已经会读了是吗?那就用朗读来告诉老师。读的时候想想哪个字型难记,可你却有绝招记住他。

B:学生自由谈论。(抓住“耀”、“镰”、“笋”)相信这些新词现在都已经装入同学们的脑袋了。

C: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小结:五彩池的确神奇,(板书:神奇)作者更是妙笔生花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五彩池的神奇美丽再现了出来。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进入情境,自读自悟

1、你觉得要想了解五彩池的神奇要先学习哪些段落?(1、2)

2、自学1、2自然段,喜欢哪一段就多读一读,并画出自己觉得能体会出五彩池神奇的句子。(教师去下面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特别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能否听出他为什么喜欢。

学生评价。

(2)读读说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

生读读,说说。

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A、这些水池不但多,而且样子很好看: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一般的池子不是圆的就是方的,没有这么美。

动作联想:师:你能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来体会五彩池的美,很好。我们大家把这些表示形状的词语圈出来,我们一起用手比划比划这些动作,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形状的池子,告诉老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神奇)你来读一读。

找:同学们我们再到课文的插图里找一找这些形状。你感受到什么?(美丽、神奇)你来读读,

比较: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把池子围成各种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像莲花。

B、而且这些池子的池边像是谁用金黄色的彩带围成的,也和一般的池子不同,真是太神奇了。你把金色的带子的神奇美丽也读出来吗?

说话练习:师:为了把这些奇特的形状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作者用了许多比喻。大家想象一下,五彩池还会有怎样的形状呢?你能仿照课文来说一说吗?

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恰似()的()。

大家都感受到了五彩池那奇特的形状。(板书:形状奇异)

师:大家想的多么有趣呀。这些形状的池子说不定在藏龙山上都能欣赏到。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五彩池形状的特点?

配乐读、记忆:师:你觉得怎么读可以表现出这种神奇的特点就怎么读。(生练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3)(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练习朗读,师或点拨,或示范。)

师:这么美的词句,如果能记在脑子里,今后写作文就不愁没有词汇了。请试着背一背。

(生练习背诵,然后同座互背,最后背给大家听。)

(4)在第一节中除了体会到五彩池的形状的神奇,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他的神奇呢?

学生可能会抓住这些句子来谈。

大的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谈体会,朗读出奇异的感觉。

师:从这里体会到的是什么的神奇呢?

生:大小的不同,显得非常有趣。深浅不同,显得神奇。

理解数字:一亩是多大,三米有多高?比划比划菜碟子多大,伸出手指看看多深。(拿出菜碟子)

找:咱们到图中找找,这真是有趣神奇啊!

分角色读:咱们一起来读读吧!同桌配合读。师生读,老师读红字,黑色的你们读!

(5)现在大家一定非常清楚这段话是紧紧围绕哪句话来讲的了吧。我们一起读。分角色朗读。

(师)这些池子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大的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女)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池子的形状的美丽神奇我们已经领略了。那么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呢?听录音第二自然段,看你能感受到吗?大家边听边把你认为能表示池子神奇美丽的句子划一划。

(生边看书边听)(学生汇报,池水的神奇表现在两方面:a。水池的颜色各不相同。b。同一水池的颜色也不相同,教师利用课件辅助使学生加深感受。)

A“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白、紫、蓝等各种光彩,象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

体会:可见水池不是一两个,也不是三四个,而是整个山头都布满了,这水池真多呀。(引导:从“漫山遍野“你体会到了什么?)

谁能读读这些句子,读出水池的多?(生练读,略)

(2)我们来看看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板书:咖啡色、柠檬黄、橄榄绿、湖蓝色)像咖啡一样的灰,像柠檬一样的黄,像橄榄一样的绿,像湖泊一样的蓝色。这样词语都是一种事物加一种颜色,让人听起来十分生动、鲜活。描写颜色既准确又生动,你还能通过这些色彩的词语联想到其他词语来说一说吗?(苹果绿、葡萄灰、桔黄、茄子紫)

(生自由说出)

(3)多么美的色彩啊!五彩池还会有怎样斑斓的色彩呢?请展开想象,仿照这一段说一说。(生自由练说)

有的上边的池水是(),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有的走边的池水是(),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

师:大家想得可真美!有机会到五彩池去看看,说不定这些美丽的色彩在五彩池里都能看到呢!

5、学习第四自然段

面对这一派起义的自然风光,我们一定会不禁深深赞叹:“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

四、选取情景,拓展思维

播放五彩池的录象,学生欣赏,可以边看边说,可以指指点点。

多美啊,把他介绍给更多的人们吧,咱们一起来编写广告词。

参考:(1)瑶池瑶池来到_____,

池形______________,

池水_______________。

简直是______________!

(2)五彩池

昆仑山上五彩池,五彩缤纷的世界。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里都可看得见。

大大小小的水池,闪耀各种不同色。

姿态各异的石笋,活像这个活像那。

6.《五彩池》的教案 篇六

2、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通过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启发学生多度并展开想象,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2、积累语言。

难点:感受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教学方法:感受法、体会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黑板、磁带。

教学板书:

面积:大小不一

五彩池形状:玲珑多姿(美丽、神奇)

色彩:鲜艳多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引入新课

二、围绕要求,初读全文。

1、自读课文,说说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用“——”画出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作者游藏龙山观五彩池的感受。

三、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想想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的神奇和美丽?

句子1: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句子2:使人惊奇的是,……呈现出多种色彩。

句子3:漫山遍野的水池,……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

句子4:如果把各池的水……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2、句子理解的一般方法:

(1)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具体展开:

句子1:哪些地方写出了“大”、“小”、“玲珑”、“多姿”。

句子1、2,可展开想像,画画写了哪些形状和颜色,再说说还可能有哪些,感受神奇。

句子3:补充藏龙山如此美丽的水池有700多个。

(3)用各种方法感情朗读。

3、有条件的可看一些VCD,加深理解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

四、指导背诵:引读试背→媒体显示,进行情景背诵。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想想五彩池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用铅笔画出来,标上序号。

2、集中交流,弄清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第9周第4课时上课时间10月30日(星期四)本学期累计教案46个

第二课时

一、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怎么写清楚的。

2、文章中你最喜欢认为最美的是哪一句?读给小组中的同学听,让他们也与你一同陶醉。

3、听了大家读的句子,你有没有从中发现作者把五彩池写得那么美丽的法宝是什么?

(作者丰富的联想,多种修辞方法。)

二、再读体会,实践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带着感情美美的读。

2、仿写一个景物,尽量的用上修辞和想象的方法。

三、总结知识,拓展提高。

7.五彩缤纷话染料 篇七

人类在自然界的熏陶下, 爱好色彩由来已久;在大自然的启示下, 学会了用天然的颜料来妆扮自己, 创造了种类繁多的人工合成染料, 为日常生活增添了更多赏心悦目的美学元素。

从古老染料谈起

人类对色彩的向往自古有之, 古时候人工制造的颜色主要是用天然染料染色而成。其中, 矿物颜料使用最早, 例如用赤铁矿的粉末把兽骨染成红色, 再穿成项链佩戴在身上;植物染料种类最多, 应用范围也最广。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黏和剂使之黏附于织物的表面, 遇水及日晒容易脱落。植物染料则不然, 在染制时, 色素分子经化学吸附作用与织物纤维亲合, 改变纤维的色彩, 虽经日晒水洗, 均不脱落或很少脱落。故称之“染料”, 而不叫“颜料”。因此利用植物染料, 成了我国古代印染工艺的主流。

我们的祖先最初也许是在无意中发现, 原野上的各色野花以及它们的绿叶, 搓揉成浆后可以用来描绘, 以后逐渐知道草木之根、茎、叶、皮经温水浸渍后, 都可提取染液。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 先人逐步掌握了植物染料的提取、运用技术。于是, 人们的纺织品也由此开始五彩缤纷起来。

在《诗经·小雅·采绿》中有“终朝采绿”“终朝采蓝”等诗句, 描写的是对染色原料的采集。据《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记载, 到明代可用于染色的植物已扩大到几十种, 如槐米 (未开的花蕾) 可以染黄色。

蓝色染料用天然的靛蓝或菘蓝。先榨取它们的汁液, 加石灰和蜂窟拌匀放在瓮里发酵, 再把织物浸在其中染成蓝色。

绿色一般用木犀科植物如咖啡果等在明矾帮助下染成。

红色要借助茜草或胭脂虫染成。用茜草是先压出汁, 再跟明矾作用, 染到织物上;胭脂虫是寄生的小虫, 压碎后也用明矾助染。

黑色用五倍子浸泡其汁, 再加上铁盐。一般是先将织物泡在五倍子汁中, 再加绿矾, 就成为黑色了。

古代染料中的紫色, 极难得到, 所以有名贵的“帝王紫”之称, 以致英语中“紫色”跟“帝王”是同一个词。原来, 古罗马人和腓尼基人使用的“帝王紫”, 是从地中海底的一种叫“恶鬼贝”的海螺中提取。在恶鬼贝的外套腔内壁有一条紫色的腺, 内含高黏度的蛋白质和橙黄色物质。这一种黄色物质见到阳光后, 会逐渐变成美丽的紫红色。由于8000个海螺才可以得到1公斤的紫色染料, 所以“帝王紫”十分名贵。

那时, 帝王贵族们为了得到帝王紫染料, 强迫腓尼基渔民冒着生命危险, 出海采集恶鬼贝。为此, 每年都有许多捕贝人葬身海底。帝王紫来得如此不易, 难怪价值连城呢!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就开始用紫草给衣服染色了。紫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外表暗紫色, 断面紫红色, 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和染料。

由于紫草的提取率不高, 加工几百千克紫草才能得到几克紫色染料, 所以这种紫色染料也十分昂贵, 用它做成的衣服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穿戴。那时的齐国, 5匹素绸子只能换1匹紫绸子, 有时甚至还不易换到, 难怪会有“满朝朱紫贵”的说法。

天然染料出奇妙

事实上, 用植物染料给纺织品着色这种方法, 在我国古代传承了几千年。

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中讲述了一个故事, 用现代语言把它译出来是这样说的:

在京城的大街上有一染匠, 推一辆装有一个染缸的车在沿街吆喝:“染色哦, 各种衣料、各种颜色一律不拒。”

市井之上有人指着他那“诸般染色”的幌子问:“各种颜色都可染吗?”

染匠回答:“当然啦!诸般颜色皆可染着。”

有人问道:“可是你只有一个染缸啊?”

染匠说:“这你就别问了, 染色之法在于技巧, 不在缸多缸少。”

有人将信将疑地拿来一段白绢, 让染匠先染蓝色。染匠接过来扔进那黑乎乎的染缸之中, 一会儿取出, 果然已经染成了蓝色。另一人拿来一块麻布说要染成黑色, 染匠还是在那个黑染缸中把这块布料染成了黑色!观望人目瞪口呆, 纷纷拿来各种棉麻丝绸, 结果都从那个黑染缸中染出了所需的五颜六色。

这个故事表达了古代工匠们对繁琐染色工艺革新的一种希望, 尽管有可能使用某几种植物染料针对不同的织物面料染出不同的颜色来, 但所得颜色也是非常有限的, 不可能想染什么颜色就染什么颜色, 把黑色染液当成了百宝箱。同一染缸可染不同色, 在现代染色工艺中称为“同浴异色”, 如20世纪80年代, 非常流行的红地金花、绿地金花、粉地白花、黄地白花等提花软缎被面, 以及后来流行很久的黑地红花的“黑牡丹”花软缎服装面料, 就是在同一染缸内、针对不同丝织原料一次性染出的两种颜色。此种工艺很可能古代就已有之, 宋人杜衍有诗为证:

芙蓉照水弄娇斜, 白白红红各一家, 近日新花出新巧, 一枝能著两般花。

当时没有化学合成染料, 只有植物染料和矿物颜料, 而植物染料的色牢度一般比矿物颜料要好, 且原料易得, 所以最常使用。大部分植物染料对棉麻 (纤维素纤维) 和蚕丝 (蛋白质纤维) 都有相似的染着亲合力, 也就是说, 将丝和棉麻放在同一染浴中只能得到同一种颜色。而某些染料如红花, 则可能因为染色条件 (促染介质, 如酸、碱、盐等) 的不同, 对纤维素和蛋白质有不同的亲合力, 从而染出不同的颜色来。

靛蓝发明的故事

靛蓝的英文名称是Indigoblue, 由此可见靛蓝的原产地应该是印度。天然植物靛蓝的历史非常遥远, 从印度4000多年前出土的麻布上面就分析出了靛蓝的成分。而我国应用靛蓝的历史也很长, 3000年前战国思想家荀子在《劝学篇》中就留下了一句醒世名言:“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他说的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靛青色比蓝草更深。青, 是指靛青, 即靛蓝;蓝是指蓝草, 是可以用于制做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 如菘蓝、蓼蓝、木蓝等, 这句名言是指靛青染料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 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 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植物的颜色一般都是绿色的, 那是由于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而靛青的颜色却并不是叶绿素构成, 而是由两分子吲哚酚缩合成为的深蓝色的靛蓝分子。因此, “青 (靛青) ”的颜色自然要比“蓝 (蓝草) 的自然绿色要深得多。这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道理。

早在秦汉之前, 人们尚不知道靛蓝染料的还原染色机理, 只是在菘蓝收获的季节, 将蓝草割下后切碎浸泡出色液之后, 尽快将此染液用于染色, 以利游离出的色素在布面上缩合生成不溶于水的靛蓝染料, 形成蓝色。这个过程一般很短, 时间稍长后, 染液中的吲哚酚一旦全部缩合, 就会变成蓝色的沉淀而不再有利用价值。因此, 当时在蓝草收获季节, 染匠们是十分繁忙的, 要连天续夜地加紧染色, 否则染液就要报废。

有一次, 一个染坊的两位染匠忙累了一天, 还是没有把要染的布染完, 而池子里的染液却眼看要全部变成蓝色的泥浆了, 两人又气又累, 吃饭时多喝了几杯, 结果酩酊大醉, 其中一人竟然趴在染池边上呕吐起来, 吐完之后两人就在池边呼呼大睡。第二天, 本打算接受老板惩罚的两位师傅一看:染池上面浮着许多泡沫, 用染棒一搅, 昨天的蓝泥不见了!两人十分惊奇, 连忙用一块白布放进去浸泡, 结果拿出来一看, 不是原来的蓝色而是黄褐色, 正在失望之际, 那黄褐色的布却慢慢地变成了蓝色!

嘿!这可是没有料到的好事。有了这种办法, 再也用不着担心蓝草染液沉淀了, 而且正可以利用它生成沉淀的原理来长期保存这种染料。由于是蓝色染料生成的沉淀, 因此这种染料被称为“蓝淀”。后来专门造了一个形声字供它使用:靛。意思青色 (蓝) 的沉淀。

当然, 后来的染匠师傅们不可能总是往染池中呕吐, 那样的话恐怕染出的布就不大好卖了。而是根据这个原理, 在这种蓝色沉淀中加入酒糟 (其中含有多种还原作用的酵素) , 使不溶于水的靛蓝泥还原成可溶性的靛白隐色酸, 染在布上之后, 经空气氧化后再变回不溶性的蓝色染料。现代染料化学工业中把这种类型的染料称为氧化还原染料, 简称还原染料, 把上述染料的制作和还原染色过程用进程图可表示为:

蓝草→浸泡→菘蓝→水解→吲哚酚→吲哚酮→缩合→蓝淀→酒糟→氢化酵素→还原→吲哚酚→石灰 (提供碱性) →靛白隐色盐→靛蓝。

时至今日, 印染厂中仍然还在大量使用靛蓝染料, 当然, 今天的靛蓝并非植物靛蓝而是化学合成靛蓝。人工合成靛蓝的历史要追溯至1878年, 德国化学家拜耳利用植物靛蓝进行氧化, 生成了靛红, 然后又利用靛红氧化再转化为靛蓝。虽然这种通过自己来合成自己的方法肯定没有实用价值, 但是它却揭示了天然靛蓝的化学结构, 为进一步人工合成靛蓝打下了理论基础。

1882年, 拜耳设计出了第二条合成靛蓝的线路, 采用邻硝基苯甲醛为基本原料, 通过取代、还原、氧化合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合成靛蓝。1890年, 德国巴斯夫公司在世界上首家正式投产合成靛蓝, 但工艺线路不够成熟, 生产状况不够理想。1890年, 瑞士化学家胡曼教授发明了新的合成靛蓝方法, 他采用的是邻硝基苯甲酸为基本原料, 在氯代乙酸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再经处理, 最后经氧化生成靛蓝。1897年巴斯夫放弃了拜耳法, 改用胡曼的新法生产靛蓝。1901年, 德国的皮斐格将胡曼的另一种合成线路进行改进, 采用苯胺为基本原料生产靛蓝, 此法被称为胡曼-皮斐格法, 简称HP法。此后虽然巴斯夫公司和瑞士的嘉基公司分别在1907和1914年研究出了新的合成线路, 但是最终都因安全问题而告失败。至今整整100多年过去了, HP法仍为全世界广泛采用的合成靛蓝主要方法。

合成染料“苯胺紫”

“苯胺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染料, 在有机合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世纪40年代, 非洲英属殖民地疟疾肆虐, 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为了战胜这种可怕的疾病, 许多科学家都致力于寻找治疗疟疾的良药。

终于, 科学家们发现从金鸡纳树中提取的“奎宁”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 然而由于金鸡纳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 所以能提取的奎宁非常有限, 远远满足不了治疗疟疾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 时任英国皇家化学院院长的霍夫曼果断地说:“难道就不能用煤焦油中的化学物质来制造奎宁吗?”说干就干, 1856年, 霍夫曼招了一个18岁的研究生珀琴当助手。珀琴对从煤焦油中提取奎宁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并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

珀琴在霍夫曼指导下, 细心地做了许多实验, 可是, 合成奎宁的实验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一天, 霍夫曼又安排珀琴用苯胺和重铬酸钾在硫酸帮助下, 加热一试。实验进行到最后一步时, 反应瓶里竟然出现了一种奇妙的紫色粉状物质。珀琴既懊丧又感到十分奇怪, 为了探究这种物质的性质, 他随手向容器中加了一点酒精, 谁知这种紫色粉状物质竟然变成了鲜艳的紫红色。

珀琴心想, 这种东西能有什么用呢?他信手从瓶子里取出了一丁点紫色物质放在了手上, 不巧洒落到他穿的白色衣服上, 纯净洁白的衣服一下多了几块紫色的斑。珀琴无暇顾及弄脏的衣服, 却敏锐地意识到, 这种紫色物质或许可以用作染料。他把自己的一方白丝绢放进去, 手绢立刻变成紫色, 用水再也洗不掉。

此刻珀琴真是又惊又喜, 心想合成奎宁不成功, 却意外地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种紫色染料, 从而敲开了色彩世界的大门。他把这种染料命名为苯胺紫, 并在英国申请了生产苯胺紫的专利。后来, 珀琴辞去了大学工作, 专门从事染料生产。

自珀琴制成苯胺紫后, 人工合成染料就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从此, 化学合成的染料碱性品红、碱性品绿、碱性品紫等碱性染料相继出现, 这些都是以苯胺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 所以被称为苯胺染料。

五彩缤纷到来时

1884年, 随着联苯胺的出现, 德国化学家博蒂格尔合成了直接大红4B (又称刚果红) , 因其可以直接用来染棉纤维, 因此被称为直接染料。

20世纪20年代以后, 化学合成染料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并出现了许多使用方便的染料类型。到了50年代, 染料工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应用于涤纶和腈纶染色的新型染料先后产生。20世纪80年代, 合成染料工业达到高峰, 全世界染料年产量达到了80万吨。

现代合成纤维工业和染料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 使得在一个黑染缸内染出五颜六色的织物的幻想从理论上得以成立。

比如我们在一个染缸内放入适当比例的酸性红3B, 直接黄FR、分散蓝二BLN等三种染料, 红黄蓝三原色相混从外观上看就是一坛黑水!但是我们如果在这坛黑水中同时放入真丝绸、棉布, 涤纶布、锦纶布, 会得到什么结果呢?真丝绸可以被酸性红染着, 得到玫瑰红色 (虽然蚕丝纤维对大多数直接染料都有亲合力, 但是直接黄FR由于含有多个水溶性的磺酸基, 无法固着到蚕丝上去) ;棉纤维只对直接染料有亲合力, 得到的是黄色;涤纶是疏水性合成纤维, 除了分散染料之外, 其他染料对它不起作用, 所以得到的是蓝色;锦纶则对各类染料都有一定的亲合力, 当然得到的是黑色了!如果我们在考虑到多种纤维的交织和提花, 是可以得到比“五颜六色”还多的颜色。

当然, 这都是从理论上来说的, 是理想状态下的设想。事实上如果真的这么去染色的话, 由于或多或少的相互沾色, 织物上得到的颜色是很不纯正的, 也就是色彩不够鲜艳、而且由于不同染料所要求的工艺条件难以一一满足, 因此染色牢度也不大好。染色之所以不同于画家配色, 就在于同一种颜色可以有上百种不同的配方, 而同一个染料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不同的纤维可以染出不同的色彩。一个优秀的染色工程师要对上千种染料、几十种纤维和几十种染色设备的个性有所了解, 并且从助剂和酸碱度等方面考虑合适的工艺条件, 才能染出预期的色彩。

历史的脚步前进着, 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 现在的服装染色技术在原有基础之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但增加了天然染料的种类, 而且使用了化学染料;不仅有人工染色, 而且还有机器设备染色;使用新型的纺织服装材料。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大街小巷, 随处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服装, 而不像几十年前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到处都是白色衣服组成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用了越来越多的服装染料和颜料, 也投入了更多的设备与技术。使得现代服装的颜色更加丰富, 满足了现代人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性要求。

让染料走向环保

在全球环境都不容乐观的情况下, 生产环保服装是大势所趋。所谓绿色环保服装, 是指在原料、生产、加工、使用、资源回收利用等全过程中, 能起到消除污染或没有污染,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对人体无害, 有益于身体保健作用的服装。

在环保服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下, 环保“绿色染料”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 甚至成为国际潮流。绿色染料必须在染色性能 (包括色光和鲜艳度、上染率、固色率、提升率、匀染性、重现性等) 、牢度性能、简化应用工艺、降低能源、水耗、减少印染污水和价格等超过被禁用的染料及现用的非禁用染料的水平。总之, 绿色染料的开发是染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不仅是应对“绿色壁垒”挑战的需要, 绿色染料的研究和开发将继续不断发展下去。

其中, 最为人们关注的是绿色活性染料。活性染料是染料中发明较晚的一种, 它好像一把强劲有力的“化学钳”, 遇上纤维的某些基团就狠狠咬住不放, 和纤维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 洗不掉, 拆不散, 是比较理想的染料。

绿色活性染料的研究和开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即:活性染料分子结构的发展、应用发展所需要的活性染料、更高牢度要求所需要的活性染料, 分子结构的发展是后两者发展的基础。

8.“五彩”果蔬好处多 篇八

绿色蔬菜:以菠菜为例,富含多种营养素的菠菜至少含有13种类黄酮。类黄酮有抗氧化及抗癌作用。研究发现,菠菜萃取物可减少胃癌细胞的分裂,且含有对骨骼有助益的钙、镁及维生素K。

一杯新鲜的菠菜汁不仅可提供一天所需的维生素K总量,更富含铁质,中老年朋友容易缺铁性贫血,因此吃蔬菜比吃动物性食品更佳。因为蔬菜没有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不会有让血脂异常的困扰。一盘煮熟的菠菜可提供一天所需的铁质量约37.5%;还可帮助脑部减少受到氧化物的伤害,减缓脑部老化。

红色蔬菜:属于红色蔬菜的番茄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A等,可中和自由基对身体的伤害,减少发炎反应,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动脉粥状硬化症、气喘、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生或严重度。

番茄中的茄红素可对抗前列腺癌、乳癌、胰脏癌。若与梨、坚果一起食用,抗癌的效果更佳。番茄中钾、烟碱素、维生素B6、叶酸等可降低胆固醇、血压,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黄色蔬菜:黄玉米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可增强人体功能。其玉米黄素可预防眼睛老年性黄斑病变,其中的维生素B1和泛酸,可帮助增强记忆力及身体的能量代谢更完整,让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

玉米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黄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

白色蔬菜:西餐中常用的食材——洋菇,富含锌,可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伤口愈合、稳定血糖值,并可减低风湿性关节炎发炎引发的疼痛感。

洋菇还含有其他重要的营养素,包括硒、铜、钾、维生素B2、泛酸等。硒可对抗结肠癌的发生;铜则和胶原蛋白合成有关,胶原蛋白合成完整,可让血管及皮肤的弹性更佳。

橘色蔬菜:南瓜含有β-胡萝卜素。研究发现,多吃含β-胡萝卜素的天然食物可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生率。此外,β-胡萝卜素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产生,预防胆固醇被氧化;帮助糖尿病患者减少胰岛素的阻抗性,让血糖稳定。

上一篇:2017六一主持人串词下一篇:世界知名食品企业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