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2024-10-18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案(精选9篇)

1.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篇一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呐喊、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练乐器,在植物园赏花、浇水、追蝴蝶……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安排了《识字二》、《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等内容,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读文并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措施:

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前,可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中可以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本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可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6课时。

识字2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会认“棋、弹”等11个生字。会写“胡、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校园生活的图片。

3、轻音乐磁带。

4、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学习生字、看图读词、指导书写)

一、导入

1、展示学校生活的图片,学生边看边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以及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运用图画,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词语,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学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读准“琴”(前鼻音)和多音字“模”。

4、我考考你们,下面的字你会认了吗?(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5、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咱由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如,“戏”字用“加一加”的方法或者熟字“鸡”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特别注意“琴”字的下面是“今”,不是“令”。)

(学生在游戏中对识字产生兴趣,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又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难点:“观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知道一个女孩在做记录,一个男孩在观察百叶箱中的温度表。)

2、哪些词语是图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朗读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2.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篇二

1.学习内容设计

作为小学生语文教案,其基本的原则就是设计中,需要简明地写出课堂上需要学生实现的学习目标及需要教师教学的基本知识。作为小学课堂中的基本,知识学习设计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对《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课文设计教案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 在教案中, 重点指出了在该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积累优美语言,学习运用“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能够能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语句,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德国的风情。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教学,保证促使学生高效学习。教师需要跳出思维局限,从学生的角度对教案设计进行考虑,因为教是为了更好地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察与思考,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该教案中,教师首先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再自然而然地引进新一轮授课内容,通过“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的问题,引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阅读中心句,掌握课文中心,踊跃发言,开始下面的教学。这样以复习知识作为一堂课的开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下面的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语文老师在课堂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还是叶圣陶先生说得最中肯、实在:“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唆,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在新的课程教案中,有着如下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写奇丽景色的语段,想一想,哪些词语写出了景色的“奇丽”? 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花的多或者美呢?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人和景色的奇丽, 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吗? 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而循循善诱,能够使他们真正明白文章的意义,而不是重复学习。在理解中,学生不仅能够品味字词句和标点的作用,还能够通过词语联想,感受课文的写法和主要内容,更加方便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学习规律设计

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和设计性,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课文时,更加容易掌握。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是教案设计中最基本的规律性原则。就《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来看 ,其中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主线,整体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 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图文结合感受奇丽美景。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让学生找出德国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做法, 让季老先生发出“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感叹。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保证了学生在接触该文章时不止于难以入手, 可以从根本角度出发,往更深层次理解。在研究学习规律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要充分了解,保证教学目标制定完成的同时,对于文章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再以一个线索作为引发点,令学生们按照思路思考。

3.创新联想设计

教学时,除了对于书本上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教授之外,还需要通过该课文进行一系列延伸, 令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发散,使其能够真正做到用心思考,创新联想。《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教学教案设计中,学生通过朗读、词素分析、想象、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竞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莞尔一笑”,课件展示五一少女微笑的画面;理解“应接不暇”,让学生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再运用“应接不暇”;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令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创新和联想能力增强。一般来说,这样的教案设计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出教师的教学思想, 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在文章学习中的联想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这堂语文课就变得更加充实,之后,可以设计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接受了课外知识的引导,不仅达到学习目的,创新思维也被开发。

4.结语

上文在进行小学语文基本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描述中,利用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文章的教案进行讲解,我们在讲解时可以发现,教师对于教案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和流程。无论是对于学习、规律还是创新联想方面的教案设计,都需要循循善诱地讲解和教授,这样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方法。

摘要:小学教师一般都会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自己理解的教学观念进行教案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基本的教学问题和教学需求,准确地实现教学目标和系统地规划教学策略是最重要的环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需遵循小学教学的基本规律优化教学方案,保证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基于以上理解,本文对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教学的改进有所裨益。

3.论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7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来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现在的教学活动总是会经常性的出现偏差,由于考核制度的压制,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情况将教学活动设计认为是对学科知识内容的强制规定、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概括性描述,然而这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太强,忽略了素质教育,没有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而只是单纯的追求教学任务和教学成果。这种教学设计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盛行,就会在学生心里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一改传统观念下的教学活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加入了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嫁接,提高教学效率。

一、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系统策划。现在的教学过程却少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仅仅是将理论运用于另一理论的解释或承接,这种教学最终只会导致书呆子的形成,而教学设计是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旨是设计出低耗高效的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在各方面都取得最佳的效益,这更是协调了教师教学任务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矛盾。新课程理念中,对教学设计做出了这样的概括:

1.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作为国学内容,生活中无处不体现语文,小学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向是让学生学会识字,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这一系列课标要求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在与不同的人交流时,应该运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语文的实践性在众多学科中是最强的,因为学生的谈吐举止无一不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内容。在综合性方面,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不同于数学培养专门的数学思维,因为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为了解决数学创新题,而语文思维,是为了众多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所以,语文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不能一味的只是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语文学科的综合意义。

2.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趣味教学和以情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方式并未贯彻创新探究的环节,教师一味选择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匆匆忙忙的记,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脑中却没有多少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完成了教学任务,剩下的让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教师的后续任务就是检查,这无疑是给学生重压,导致最终的效果并不会太好。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一种师生都乐于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处于形成思维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只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便可轻易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就是要与学生做朋友,一改教师高高在上的等级教学,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其次,将机械授课改造为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活动。

3.课程内容面向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语文学习要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逐步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所以,要将教育水平也提高到全球化的高度。这就需要教师扩大教学资源,拓展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一般都是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未涉及太多与现在社会科技发展相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搜寻教学资源方面的时候,小学生能接受的课程内容高度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

二、教案设计要全面体现课程内容

教案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犹如学生的预习工作,教案的设计是把握整节课堂的关键,是控制课堂节奏保证课堂按计划进行的关键。

第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标准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能力,再通过后面的学习训练,具备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含义。第二,就是要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在阅读时通常都会有这样的陋习:用手指着去读课文,一个字一个字的蹦着读,这样的阅读方法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改正的,课程标准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能够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年级再高一点就需要有感情的去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阶段,语文要求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方法都不多,所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养成边读边去发现修辞和表达方式的好习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将课堂所需的记录资料都准备好,有关课文的内容也要提前整理好,以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举例来说,五年级的课文《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课文的前半部分描写了老人与海鸥的相处默契,他们之间相依相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相处的和谐美好,这是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教案中一定要体现出来。后半部分通过描写老人的去世,海鸥用它们独特的方式进行追忆和哀悼。这时教师可以拓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这篇课文拓展出人类要爱护自然的观点,让学生自主讨论人类破坏自然地行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讲完基础知识之后,提炼出课文的难点,这篇文章的难点就在于文章是通过写话练习来升华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全文贯穿的感情线是整篇文章的亮点,同时把握作者的情感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难点。

这篇文章是小学五年级的学习内容,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分析课文的基本能力。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将重点词句标注出来,通过字、词、句来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那么真实生动的表达出来,进而拓展到学生的写作方面,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入情入境,让学生有感情的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真挚的感情。

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篇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指导学生作文时颇感棘手。我们学习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后,懂得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个要求给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以往作文教学都是根据教材要求,每次上完一个单元就让学生习作,叫同步训练,这种方法当然也管用。但是固定了学生的选材范围。领会能力强的学生当然不在话下。学困生就感到吃力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领会程度布置习作,让学生感兴趣,这样作文起来就会轻松了。

在新课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习作,这样的编排就很科学,有三个题材供学生选择:1.写“难忘的第一次”;2.请你认真观察某个物品加以想象,悟出一个道理;3.写观看漫画“假文盲”的感受。从这三个题目看,第二和第三个题目很多学生是放弃选择的,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第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了,所以记忆犹新。有话可说,写起来就轻松了。给学生选择大的习作空间,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达到习作的目的。因此,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以前,很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清清楚楚,甚至一节课时间几乎都用于指导上,这种限制思维的指导显然是不科学的,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在一次统考评卷抽查中,我发现五十个学生的作文,就有几个学生作文雷同,他们几乎都是写同样的事情。例如:作文要求写“我与书的故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看完一本书后的感受。写记叙文的学生中,九个学生这样写“我把书收在怀中,不让雨水淋湿,回到家里,书安然无恙,我却成了落汤鸡。”显然,这些学生要么是在教师范读佳作时记牢了人家作文精彩的片段,要么是教师在指导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只能如此写才符合教师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然而,要张扬学生自身的习作个性,主动习作极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习作感悟,哪怕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只讲了一篇文章开头如何写,只要学生一旦有了习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维发展很快把过程、结尾写出。学生习作感悟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一样,有语感,对文字的理解就会顺理成章。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重学生习作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习作感悟,我们可以依靠学生阅读文章,体会写法上去培养。例如,教师在上作文课前布置学生从《同步作文选》和《优秀作文选》中,找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然后带进课堂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写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除体会自己的文章写法外,还体会了其它许多别的同学喜爱的文章的写法。这样,由学生自己感悟总比教师一味传授写作技巧的效果好得多。

如果教师以看学生习作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低效率的作文教学水平,那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往往从学生习作的字数,学生习作中的文字表达的优美与否,文章结构等这些结果来看待学生的习作,这很容易导致教师向学生的习作提出高要求。对于不会写或写不好的学生只会挫伤他们的写作自信心,让学生怕写作文以致写不出文章;对于能写的学生则让他们在习作中只向教师的目标迈进,凑字数、抄袭范文,乱套结构的现象就会出现。学生习作根本谈不上有独特的个性,而且这也只不过是“要我写作文”而已。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过程,学生习作完全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张扬了个性,作文教学实效就会大大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就表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少教师虽然理论上认同这个观点,但实际上与其背道而驰,刻意追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范文进行习作,立意要统一,写法要统一,这样的作文训练使得学生思维个性严重地受到束缚,学生作文也就只能够造就出“固定式”的文章。然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文章并不是依靠教师灌输习作观念,而是让他们亲自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心灵、思想说话,让真实作文在他们心中安营扎寨。比如,习作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农村的孩子参加了劳动,他们会懂得马蹄草是生长在泥土里的,他们会知道怎样去从泥土里挖出来。而城市的孩子可能就认为是长在树上的,或者有的只知道市场上有;城市的孩子只知道老鼠是坏蛋,要消灭它,也知道鼠肉能吃,味道不错,但你要他写怎样捉老鼠,他就不知道了。而农村的孩子,就能把捉老鼠的乐趣写得具体生动,原因就是他有生活的体验;同样,你让城市的孩子写参观记,他们去参观过了,所以能写,而农村的孩子,连城都没进过,更别说去参观风景名胜了,要他们写就写不出来。因此,同一题材的习作,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体验不同,写出的文章就不同。这就表明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就是他们心灵的轨迹,也是他们习作的真实题材。“新颖的题材源自真实”,正是这样一个道理。由此可见,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才会让作文教学走上一条光明的大道。

对学生习作后进行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评改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写作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包揽了评改。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的包揽,容易使教师用主观标准去评价作文。因此,给学生评改作文时会导致评价落差大,结果是评价为低下的学生则受到了习作上的打击,习作上稍有进步的学生却受到了忽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会评价与修改自己的作文,实质上也是对这种教师包揽一切的习作评改的改革。

笔者在开放式评改习作时,多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方法进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样的几个环节后,学生能从自己的作文中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从同学的作文中,也能吸取经验,资源共享。评改完之后,可以由学生小组推荐佳作,作自我展示,让全班同学分享自己习作成功的快乐。因此,注重学生多元开放式习作评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张扬自我的个性并参与到习作评改中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更深刻更主动的反思,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写作上不断取长补短,取得进步。

5.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学写4个字。认识一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关心他人。

教学重难点:

1.后鼻音:“平”的发音,以及“啊、呢”应读轻声。

2.“业”的书写笔顺。

3.“书”中横折钩的书写位置。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同学中或亲戚朋友中关心他人的好例子。

2.积木、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揭题导入

(一)激情引趣(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搭过什么?)

(二)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

(三)揭题。(出示课题:平平搭积木)谁能看着拼音把课题读准确?(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要求学生读准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

(二)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三读课文,边读边想: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

三、读准字音,再读句段

(一)读准字音

1.读准前后鼻音的生字:间、很、平。

2.学生自由拼读,对比分析字音;

3.学生读诗句:“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4.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二)指名读。

1.学生读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2.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六个生字,小组长手上还有五个生字,请小组长指导小组学习。

(三)游戏:猜字。背着一个同学指定一个字,然后让他面对所有的字猜,“是不是_字?”直到猜对为止。

(四)精读句段

过渡:小朋友真棒!--下子就记往了这些字宝宝的名字。如果老师把他们放到句子中,你还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咱们来试一试。

出示“平平,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

1.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这话是谁对谁说的?

2.指导看图:看了图,你找到答案了吗?图上画了他们在干什么?奶奶的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笑嘻嘻、笑哈哈、很高兴、合不拢嘴等)想一想,平时奶奶是怎样和你说话的?

3.自由朗读

4.指名朗读

出示“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是谁说的?

2.教师进行不同语气的范读。(一种是陈述的语气,另一种是疑问的、喜悦的语气)

3.学生选择评议。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出示“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往。”

1.选四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朗读比赛,赛前给每组同学留一段时间,帮助参赛选手。

2.比赛后评议。

3.全班练读。

(五)朗读全文。(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四、自主识字

(一)组合作学习。小组长字卡组织讨论:每个生字有什么办法识记?

(二)全班交流

五、写字指导

(一)让学生先观察两个字“业、平”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竖笔的位置及长短的变化。

(二)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业”的笔顺;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注意“本”字的撇捺张开的角度要大,以保持字体的平稳)

6.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篇六

25、《快乐的节日》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是否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适合朗读。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

对于《快乐的节日》这首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悉,甚至能进行演唱。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会生字,读好课文。同时,就发挥文章语文特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仔细观察,找找写好字的关键笔画,能独立描红、临写。

4.联系课文内容,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伴奏带,生字卡片,小黑板。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一)板书:节日,齐读。

1.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课件。

2.老师讲述:在《快乐的节日》欢快优美的歌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蹦蹦跳跳地来到花园里、草地上,他们尽情地歌唱、欢跳,小鸟在他们面前飞翔,小溪从他们面前流过,他们兴高采烈、朝气蓬勃。

3.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呀?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呢?想知道吗?咱们一起去瞧瞧吧! (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

4.齐读课题,探讨:什么是快乐的节日?

①问:你都过过哪些节日?这些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开心吗

②用“(什么节日)是(怎么样)的节日”说话。

③齐读《快乐的节日》。读出开心、快乐

二、阅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第一遍读正确,第二遍体会快乐的心情。

(二)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1.看图,听老师范读,说说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

2.分小组学习讨论。

(1)分节朗读,想一想,“红领巾”为什么快乐?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红领巾”快乐的心情吗?

3.小组比赛朗读,看看哪组读得好。

评价标准: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快乐)。

(三)研读:哪些句子让你读到了节日的快乐?

1.找出最能让你体会到快乐的一段语句自己读一读。

2.读给同桌听听,让同桌帮你评一评。

3.指名读。

读得不够好的,请同学帮助指导。

读得好的,请你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四)欣赏歌曲,观看课件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欣赏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课件,可轻声跟唱,也可拍手或表演。

(五)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全文。

三、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一)自主识字

1.分小组自学生字

说说你认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并打算怎么记住它?

不认识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

2.老师指导归纳识字方法。

按偏旁归类识字:祝、祖,都是“礻”旁,与祭祀有关。

分解部件识字:贺(加 贝)、国( 玉)、羽(习习)、理(王 里)。

形近字比较识字:席—度。

积累词语识字:希望、勇敢。

3.不易读准的字:祝(翘舌音)、祖(平舌音)、幸(后鼻音)。

4.检查识字情况

①运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读字卡猜词语游戏。(学生读生字卡想词语,看看和字卡背面的词语是否一样)要求读正确并组词。

②认读有生字的词语。

每个生字组词2-3个(不要出现未学生字),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③形近字辨认,音近字辨读。

吹──听 贺──员 国──园 由──田

祖──祝 敬──近吹──村 进──敬

(二)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指导写字,巩固识字。指导写字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找写好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再看老师范写,最后独立描红、临写。

如“吹”字,既要认又要写。可采用以下教学步骤:范写,学生观察;发现交流,个别指导;出示字卡,书空临写;听读默写,自查练写。

2.注意提示:

“吹”字的“口”旁要写得高而小。

“地”字右边的`“也”,横折钩要往右上斜,但是不能写得太长;竖要写得高一些;竖钩要拖长,出钩前,先回锋。

“乐”字一共5画,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竖折,横撇不出头。

“师”字的第二笔是竖撇,不是一竖,第三笔是横不是横撇。

3.学生描红、临写,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吹、地、快、师”各二个。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4.学习小组内分析:小组内交换评价意见,交流书写体会。①书写的笔顺。②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展示部分作业,全班交流、评价。

4.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5.同桌相互欣赏对方的字,给对方提出建议。

四、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吹”、“地”等字。

2.把诗歌有感情地读给同桌(老师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生字掌握情况。指名读带生字的词语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

3.质疑问难,不明白的地方力求引导学生在读中求解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读读课题,想一想:有哪些节日让你感到快乐?

2.细读前三节,感悟“红领巾”为什么快乐。

第一节:为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而快乐。因为老师带领他们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轻读:“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

第二节:为听到动听的话语而快乐。因为花儿、小溪向他们点头歌唱,说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第三节: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为未来的理想而快乐。

3.看图朗读想象,感悟“红领巾”的快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4.自由朗读,感受“红领巾”的欢乐与幸福。

5.读单元提示语,体验自己生活的快乐,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指导方法、背诵课文

(一)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背诵

1.会背后马上举手,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2.反馈:尽量抽背背诵速度较慢的学生,相机给予鼓励。

【选背的环节可再进行一次。反馈时可背给同桌听,教师再做简单的了解和热情的鼓励,再次调动背诵积极性。】

3.引导背诵课文。方式:

(1)老师提示关键词语背诵。

第一节:小鸟……风儿……我们……

第二节:花儿……小溪……它们……

第三节:感谢……我们……像……等……就……

第四节:唱啊,跳哇……

(2)看图背诵。

(3)随歌曲背诵。

(二)定时背诵

1.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3-5分钟)自由背诵。

指导:背诵能力不强的学生可逐节背;

记忆力强的学生可几节一起背。

2.反馈:①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②请背得多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并请他们说说你是怎么记牢的。

③指导:还可用记住关键词语的方法来帮助背诵。

3.再次定时背诵,时间以达到大多数学生都能流利背诵为准。

4.反馈:全班同学起立背诵课文,到你不会背的地方,自觉坐下。听其它同学背。

四、唱诵诗文,升华内涵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个礼物非常神奇,它不但读起来好听,而且唱起来也非常好听,想听吗? 让我们一起看着诗歌,来听!(出示课文,放映歌曲)学生听歌。

2.好听吗,你想唱吗?来,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你可以一边听一边小声跟唱。

3.同学们,除了用歌声来表达我们节日的喜悦外,你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节日的快乐呢?(学生回答:可以读诗歌,也可以唱歌曲,也可以表演诗歌,还可以画画等)

那好,下面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吧!可以画,可以读,可以唱,可以跳。(可以到黑板上画)

4.情感升华:同学们,今天你过的快乐吗?你有没有想过是谁送给我们这快乐的节日?(学生回答)

师:对,是祖国妈妈。是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爱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看!

那我们怎样报答祖国妈妈呢?请你对着我们的党和祖国的说说你的心里话。(学生说一句话,畅谈感悟、理想)

刚才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五、课外延伸

1.布置学生收集描写节日的诗歌,熟读会背。

2.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

创设情景,通过对话,激发愉悦的心情,唤醒表现的渴望,为感情朗读奠好基石。

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反复品读,体会语言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领悟语言文字,用“音乐语言”来酝酿愉悦情感,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识字过程放在学习课文后,以自学探究的形式为主。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意义识记的含量可大大增加,自学探究的难度可相应降低。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主动,并更有实际的效果。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仔细感悟课文的意思,理解和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体验自己生活的快乐。

设置背诵梯度,增加背诵兴趣。不同形式的背诵可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降低背诵难度,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积极的评价,促进背诵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发展。

表演、演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畅谈自己的感悟,书法自己的理想,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7.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篇七

一、前导: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凡上档次的超市, 开张之前, 总要大张旗鼓地做前期宣传, 为了赢得顾客, 还会来些比赛中奖之类的活动。同样在小语教学中, 在每上一个单元每一课之前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前导性的学习准备, 为新课的学习作些宣传, 调起学生的胃口, 为新的学习张力, 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以款款的深情步入新课的学习中,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片断:

(1) 通读全单元, 你如果是编者, 你能说出几条理由来说服别人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组合在一起的道理?在讨论这一问题时, 有的同学说, 22课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与《观书有感》都谈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的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维的通豁, 读书起了重要的作用;23课《学与问》沈括在实践中发现山越高, 温度越低;24课《大自然的文字》中由小熊星座找到北极星从而确定了方向, 由砧状云从而判断雷雨,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从实践中读书。综观这一单元, 都围绕着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之间关系来说的, 所以归并到了一个单元里面来了。有的说, 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实践很重要来讲的, 所以归并在同一单元里的, “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是实践, 到大林寺实地去看了才知道实情, 这是实践, “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 注意观察”这也是实践, 读死书是没用的。

(2) 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讲要重视实践的内容或从生活实际找出例证, 写一篇关于实践很重要的文章。

(3) 搜集与本单元课文相关的故事。

上面讲的对一个单元的前导, 而对于一课的前导, 可以更多地在课文背景等外围内容上包抄, 从更高层次来俯视课文, 而不是为了将新课的内容重点让学生去提前背练。对一个单元的前导, 笔者更多会从多方面的联系入手, 由一课看全单元, 由一个单元而联想到其他, 做到由点到线, 最终组成一个面。

二、运营:大珠小珠落玉盘

谈到超市文化, 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 到超市去, 不管是大生意还是小生意, 老板和服务人员都会把顾客当上帝, 笑脸接待, 欢迎光临。只有这样, 才能财源滚滚, 才能“大珠小珠落玉盘”。同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不论是什么样的学生, 他们都是我们的上帝, 都是我们应该要热情接待的, 学生的回答不管他们是否到位, 只要有一点可取都应要给予肯定, 只要他们乐于解答, 有这份热情, 我们都要珍惜这份人气。超市里为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会选择不同价位和分量的商品, 同样, 我们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 满足不同学生。超市是开放的, 顾客来了, 可以自己去决定去选择, 强加和绑架消费是行不通的。同样, 我们的小语教学也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他们想做的, 我们让他们多做些, 不想做的少做些, 也可以不做的, 这样一说, 作为教者在教学设计时, 就要给学生有选择的余地。笔者在教学中, 经常性地设计作业超市, 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作业。也经常性地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 让好中差学生都有能够发言表现的机会。如《学与问》教学片断:现在我们一起来读第4自然段, 谁能把这一段读出来?谁能把一段读流畅?谁能把这一段有感情地读出来?谁能把一段像讲故事一样的讲出来?在这里, 同样是读, 所设计的要求是不同的, 各种问题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 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评价是就人而言的, 而不能单纯地就着要求而言。

三、推进:却坐促弦弦转急

超市的规模许多时候是借着顾客手中的钱越做越大的。小语教学, 许多时候是借着学生的嘴和手越教越“火”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笔者基于对生命的深层理解和对语文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解读及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 借鉴超市文化, 笔者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通常不急于点评, 而是偶尔助推一下思维, 就如商场的营销, 不必急于推荐商品, 而是肯定这个顾客的眼光、品味, 进一步引导眼前选择的前瞻性, 这时顾客会有更多的联想, 也会带起其他顾客的联想, 让学生讲一讲, 停一停, 想一想, 往往会带起学生更多的思维, 也会带起别的同学和教者的进一步联想, 甚至会产生一种顿悟。如《学与问》教学推进片断:你知道《大林寺桃花》这首诗的全文吗?你能说给大家听听吗?你能找到有关《大林寺桃花》的背景故事吗?在这一段里, 作者写得如身临其境一般, 本文的作者也不是那个朝代的人, 她怎么能知道得这么详细呢?你能选择你所喜欢的一首诗, 像作者一样想象出其中的一些小细节吗?《大林寺桃花》讲情趣, 也含有道理, 你学过的什么诗像这类的, 又有情趣, 又包含道理?在这个设计中, 不仅是注意了难度的递升, 更重要的注意到了推进的节奏变化, 达到却坐促弦弦转急的效果。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 篇八

一、凭借教材,挖掘思维训练因素,确立思维训练要点

小学阅读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把宇宙间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教材中蕴含的深刻的思维训练的因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依据。如《詹天佑》一课,通过记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赞扬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课文中詹天佑运用两种不同的凿石法开凿隧道以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所体现出的伟大的创造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本课思维训练的要点。《白杨》一课,通过描写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白杨的事,赞扬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教学中要通过理解语言中具有深刻思想含义的句子和段落,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所以,我们要针对教材每课书思维训练的的因素,确立思维训练的侧重点,把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融于阅读教学之中。

1、抓关键评语和句子训练思维。关键词语和句子是表达作者写作思路的重点,抓住课文的关键词、重点句,就有利于在完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任务的同时,切实进行思维训练。如:《寒号鸟》一文中“得过且过”一词是贯穿于全文的关键词,紧紧抓住这一关键词语,我们进行了这样的训练:

(1)初读,讨论:如果在题目“寒号鸟”前边添一个词,你看哪个词最合适?

(2)查字典,说说“得过且过”的“且”是什么意思?再说说整个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得过且过”的寒号鸟?它暂时渡过了哪些季节?

(4)想象一下;要是在那个严寒之夜寒号鸟没有被冻死。第二天它会垒窝吗?为什么?

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关键词“得过且过”激起了学生思维之浪,促使学生云积极动脑,进行了“先求异,再求佳”、“从分析到综合”、“发散、分析、判断”等方面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抓作者的写作思路训练思维。思路,即“文思”也吊“文脉”,它往往是作者写文章过程中的思考路线、脉络。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通俗识斯真。在教学《林海》一课时,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导语和范读,使学生对林海有一个全面的感受,接着通过阅读层层深入理解,既让学生弄清了文章开头写的作者是“亲切、舒服”的感受和课文五层意思的关系。这样,作者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都是的教学思路融为一体,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连贯性。

3、抓的基础训练的习题,重点强化思维。为了配合课文中思维训练的重点,在处理课后习题时,也应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重点分类处理,强化思维训练。如《白杨》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1)从爸爸观看白杨的神态中想想爸爸当时心里想些什么?(2)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这里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象征什么?几棵小树象征什么?通过做练习,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进一步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二、改进教法,点燃思维训练火花,深化思维训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点燃学生思维训练的火花,关键在“问”上下功夫。

1、设问于疑难处,启迪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随时都会遇到难点,于疑难处发问,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入探索学习的情境。如教学《赤壁之战》,在简介历史背景交代事件结果后,学生对其结果不解,此时,右顺势设问:为什么周瑜、黄盖竟能以三万联军战胜一曹操八十万大军呢?学生经过对问题分析、推理、弄清了其主要原因是周瑜他们关于抓住曹操弱点,巧设圈套,引其中计。学生分析、推理的过程,同时也受到了深层次的思维训练。

2、设问于想象处,发散思维。想象是一各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活动,是由此及彼的思维飞跃,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学生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现事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狼和小羊》一课,在教学狼扑向小羊一段时,可这样引导:当狼扑向小羊时,你想象一下,结果会怎样?学生通过思考,纷纷说:狼被正巧赶来的猎人打死了;狼扑向小羊,小羊一闪身,狼一关撞死在石头上……这样设问,使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发散思维。

3、设问于空白处,创造思维。由于作者构思炼意,运笔行文的需要,许多文章中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了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于空白处设问,引导设计空白,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粜米》一文,文章结尾用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省略号,它省略去了哪些内容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时代背景,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作者略去卖米失望而归的农民的不幸遭遇,有的也许被债主带得背井离乡,有的也许卖儿卖女骨肉分离,有的也许上吊自尽家破人亡……老师追问:让农民们逃脱不掉悲惨命运的结局的根源是什么?

4、设问于矛盾处,明确思维。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教师要抓住平方根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舍本逐末提问,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解决矛盾,明确思维。《十里长街送总理》在“等灵车”的一组特写镜头中,作者刻划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奶奶为什么显得那样焦急?又为什么那样很有耐心呢?作者将这一对反义词放在一起是否矛盾呢?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针对思维障碍,我们出示上述问题,让学生去揣摩、体会,学生终于发现: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复杂的心境,而这一切都源于对周总理的深切的爱。

9.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 篇九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预设:

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

(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

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江”的读写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自由介绍。

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

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

5.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并展示收集的资料,增加了学生对江南及荷花的了解。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小老师领读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书写指导。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

(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

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游戏。

(2)组织游戏。

第一关:读生字并自由组词。(课件出示八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第二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课件出示全诗)

(3)过渡:我们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

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

(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一开课就进入游戏闯关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字词的热情,不仅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而且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运用。教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①导学:(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

预设:

生1:我看到很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

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

③导读: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

④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课件出示“莲叶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预设:

生1:莲叶真美呀!

生2:莲叶真绿呀!

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连着一层!

⑤导读: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心里也非常喜欢。他是这样来描绘的(课件出示诗的前两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老师看到这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也想来夸一夸。请听老师读这句。(教师范读)

⑥导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

⑦引读: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学生模仿采莲姑娘读)

⑧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①导学: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吗?

②学生自由畅谈喜欢的原因。

③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

④学生大胆想象。

预设:

生1: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在它下面躲雨呢!

⑤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⑥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⑦再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⑧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

⑨导读: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快乐吧。

⑩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导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

(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

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2)指名展示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3)导读:下面,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文中的景物对话,并背诵积累诗句,不仅使学生升华了情感,还内化了语言,使教学扎实有效。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

上一篇:创新创业大会上的讲话稿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暑期夏令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