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认识的实习报告案例

2024-06-24

建筑学认识的实习报告案例(共8篇)

1.建筑学认识的实习报告案例 篇一

前言: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主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二课堂,它是专业知识培养的摇篮,也是对工业生产流水线的直接认识与认知。实习中应该深入实际,认真观察,获取直接经验知识,巩固所学基本理论,保质保量的完成指导老师所布置任务。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的良好作风,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生产实际中研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实习是我们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认知实习,我们要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实践环节。通过接触实际生产过程,一方面,达到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内容及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解和巩固专业思想创造条件,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另一方面,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让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专业技能更加过硬,更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再有,通过到工厂去参观各种工艺流程,为进一步学习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一、认识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我们对建筑工程的理解,学校在开学之初安排我们进行了专业认识实习。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这个实习不仅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同时也让我巩固和深入理解了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和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这次实习目的是通过参观典型建筑,建筑工地,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的概貌 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实习意义 :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 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提 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参观,运用所学知识品评建筑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为下面的课 程设计打下基础。

4、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5、通过实习,培养我们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 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地点:学校校区,县城颜真卿公园

三、实习时间:2014年6月

四、实习项目

(1)校区内实习

实习第一天的上午老师带领着我们在校园里熟悉学校的建筑,分别给我们讲解了餐厅扩建、13#宿舍楼、图书馆的材料、结构和承重方式。并将其进行对比较建筑物的柱子,由于图书放置大量的书,承载的负荷明显大于教学楼,所以它的柱子比教学楼的要粗。还将食堂的结构及其承重方式进行了介比。老师所讲的这些大多是他在课堂上已经跟我们介绍过的,以前对它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书本的字面意义上,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在经过图书馆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绍。让我们对散水、明沟、勒脚有了认识。

(2)县城颜真卿公园实习

这次实习老师带领我们去了费县的颜真卿公园实地实习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颜真卿公园文化纪念区以唐代风格建筑为主。自南向北依次布置鲁公阁、颜真卿纪念馆、颜真卿会馆,互相之间用连廊连接。

1、鲁公阁 塔楼是唐代的重要建筑形式,尤其是纪念性建筑和寺庙建筑中应用更为广泛。鲁公阁利用塔楼的形式记载和传送颜真卿的忠孝文化。塔楼主体三层,总高度32.5米,总建筑面积1246.5平方米,站到塔顶了、可以俯视颜真卿公园的全貌。该隔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湖北殷祖古建园林公司承建,于2011年7月动工建设。

2、颜真卿纪念馆 纪念馆采用了中心中线对称的平面布局,四合院建筑,总建筑面积2136.51,主楼两侧,大门及两侧配房为一层,用廊道连接。整栋建筑典雅凝重,与颜真卿的忠孝精神严密切合。

3、颜真卿会馆 会馆是颜真卿的书法技术和忠孝文化提供必要的研拟场所。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灵活布局手法,既有现代的生活气息,又不失中国园林的古朴典雅。主楼三辰其它两层,相互之间用连廊连接,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五、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和管理有了直观地认识,增强了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询问了工程师一些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本次实习中,我对建筑工程的各方责任和角色有了更切实际的了解,深刻体会到工程建设中的种种限制、种种实际问题。工地上所见所闻,更加激发了我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憧憬,也深深体会到要在建筑这个行业上有所作为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做土木建筑这一行,需要严谨的态度及创新的思维,同时应借鉴他人的设计思路,更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增瓦,实现自身的价值。

同时也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在以后的道路上指导我走向成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没有实力就变成别人是你的精彩,而不是你是别人的精彩。我们的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将仍在继续。当然,这次的实习也让我充分的了解的了自己知识的欠缺,老师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中我也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

2.建筑学认识的实习报告案例 篇二

一、创设情境, 理解概念

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提出要求:先独立计算, 计算后仔细观察, 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通过计算, 我发现每道算式的乘积都是1。

生2:通过观察, 我还发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师:同学们, 像这样相乘的两个数, 其中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正好是另一个数, 这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板书课题) 请读一读课本, 想想什么是倒数。

生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说一说你对倒数的意义是怎么理解的?

生1:两个数的乘积必须是1。

生2:相乘的只能是两个数。

生3: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不能是一个数。

师:下面这道题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 错在哪里? (出示:因为也是倒数。)

生1:这道题的说法不对, 因为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相互关系, 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倒数。

生2:这道题应该这样说, 因为的倒数。

生3:还可以这样说, 因为互为倒数。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对大量感性材料的观察、思考、推理和交流, 最终获得对倒数意义的理性认识, 同时,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运用概念, 探究方法

师: (出示教材第24页例2)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 (多媒体课件演示) 通过下面的例子, 你能说一说找倒数的方法吗?

生4:找一个分数的倒数, 只要交换它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这样得到的数就是原分数的倒数。

生5:找整数的倒数, 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得到的数就是这个整数的倒数。

师:看一看, 例2中还有哪些数没有找到倒数?

生:1和0。

师: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组1:因为1×1=1, 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知, 1的倒数是1。

组2:我们是这样想的:因为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后还是, 所以1的倒数是1。

组3: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而不等于1, 所以0没有倒数。

组4:我们想, 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得, 因为分母不能为0, 所以0没有倒数。

[评析:在学生理解了倒数意义的基础上, 教师通过具体实例, 精心设问,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自主获得了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结合。]

三、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

1. 同桌互说倒数的意义 (教材第25页练习六第2题) 。

2.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然后与同伴交流。

3. 填一填。

(1) () 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 的倒数是它本身, () 没有倒数。

(3) 0.8的倒数是 () , 的倒数是 () 。

4.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第1、3、4题后全班订正。

[评析: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 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形成牢固的认知结构, 加深对倒数的认识和理解。]

3.建筑学认识的实习报告案例 篇三

关键词 认识实习 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专业认识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建立一定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专业概况,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教学模式就是参观施工现场,这样并不能全面的发挥认识实习课程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特点,做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模式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实地参观

1.校内参观。校内参观的目的是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带领学生熟悉房屋构造和装修做法,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利用身边已有建筑物,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指导老师的讲解要点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2.校外参观。校外参观的目的是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习,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这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现场工程师的讲解要点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收集1-2项著名建筑物资料

1.世界名筑的资料收集。为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去关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现代建筑,了解世界先进的技术、材料、工艺等,并收集整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物的效果图、工程概况和特点等资料,编辑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品评著名建筑的优缺点,作为实习报告的一部分。

2.中国鲁班奖项目的资料收集。这个环节除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外,最主要的是了解中国建筑最高奖项——鲁班奖的由来和意义,以及关注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先进的材料、工艺等,进行国内外的对比,提高学习积极性,争做国家栋梁人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收集整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物的效果图、工程概况和特点等资料,编辑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品评鲁班奖建筑的优缺点,作为实习报告的一部分。

三、课堂汇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是面向施工生产一线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并结合现阶段学生活泼、爱表现的特点,设计了这个环节。

学生依次上讲台,用PPT汇报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筑和中国鲁班奖项目,汇报完成后,负责答疑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最积极地,为了尽善尽美,他们总是会很认真地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培养了对专业的兴趣,而且专注力也得到了锻炼,所以效果非常好。

四、撰写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也反映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按实习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认识实习报告需要涵盖认识实习的所有环节,心得体会、收获总结以及参观时老师提出的思考题的解答。

五、答辩

认识实习按一门独立课程考核记分,认识实习成绩按出勤、汇报情况、实习报告以及答辩四项严格考核。考核成绩分配图见图1所示。

图1 考核成绩分配图

答辩环节是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认识实习这门课程,根据学生自己撰写的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闭卷解答,这是专门增加的一门考核手段。成绩的评定要按课程的目的要求,突出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六、结束语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实践参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建立感性认识。本文在原有实践参观的的基础上,增加了收集著名建筑物资料、汇报、撰写实习报告和答辩等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了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收集资料、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综合能力,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宝,曹璇,郭华军.关于工科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2]易锦,楚珑昇,刘力菱,朱德贵.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 拓展实践教学深度[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

[3]高立翠.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

摘 要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参观施工现场,但这并不能全面发挥认识实习课程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特点,提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目前已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认识实习 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专业认识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建立一定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专业概况,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教学模式就是参观施工现场,这样并不能全面的发挥认识实习课程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特点,做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模式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实地参观

1.校内参观。校内参观的目的是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带领学生熟悉房屋构造和装修做法,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利用身边已有建筑物,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指导老师的讲解要点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2.校外参观。校外参观的目的是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习,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这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现场工程师的讲解要点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收集1-2项著名建筑物资料

1.世界名筑的资料收集。为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去关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现代建筑,了解世界先进的技术、材料、工艺等,并收集整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物的效果图、工程概况和特点等资料,编辑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品评著名建筑的优缺点,作为实习报告的一部分。

2.中国鲁班奖项目的资料收集。这个环节除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外,最主要的是了解中国建筑最高奖项——鲁班奖的由来和意义,以及关注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先进的材料、工艺等,进行国内外的对比,提高学习积极性,争做国家栋梁人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收集整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物的效果图、工程概况和特点等资料,编辑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品评鲁班奖建筑的优缺点,作为实习报告的一部分。

三、课堂汇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是面向施工生产一线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并结合现阶段学生活泼、爱表现的特点,设计了这个环节。

学生依次上讲台,用PPT汇报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筑和中国鲁班奖项目,汇报完成后,负责答疑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最积极地,为了尽善尽美,他们总是会很认真地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培养了对专业的兴趣,而且专注力也得到了锻炼,所以效果非常好。

四、撰写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也反映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按实习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认识实习报告需要涵盖认识实习的所有环节,心得体会、收获总结以及参观时老师提出的思考题的解答。

五、答辩

认识实习按一门独立课程考核记分,认识实习成绩按出勤、汇报情况、实习报告以及答辩四项严格考核。考核成绩分配图见图1所示。

图1 考核成绩分配图

答辩环节是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认识实习这门课程,根据学生自己撰写的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闭卷解答,这是专门增加的一门考核手段。成绩的评定要按课程的目的要求,突出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六、结束语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实践参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建立感性认识。本文在原有实践参观的的基础上,增加了收集著名建筑物资料、汇报、撰写实习报告和答辩等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了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收集资料、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综合能力,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宝,曹璇,郭华军.关于工科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2]易锦,楚珑昇,刘力菱,朱德贵.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 拓展实践教学深度[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

[3]高立翠.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

摘 要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参观施工现场,但这并不能全面发挥认识实习课程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特点,提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目前已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认识实习 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专业认识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建立一定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专业概况,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教学模式就是参观施工现场,这样并不能全面的发挥认识实习课程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特点,做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模式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实地参观

1.校内参观。校内参观的目的是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带领学生熟悉房屋构造和装修做法,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利用身边已有建筑物,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指导老师的讲解要点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2.校外参观。校外参观的目的是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习,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这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现场工程师的讲解要点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收集1-2项著名建筑物资料

1.世界名筑的资料收集。为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去关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现代建筑,了解世界先进的技术、材料、工艺等,并收集整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物的效果图、工程概况和特点等资料,编辑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品评著名建筑的优缺点,作为实习报告的一部分。

2.中国鲁班奖项目的资料收集。这个环节除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外,最主要的是了解中国建筑最高奖项——鲁班奖的由来和意义,以及关注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先进的材料、工艺等,进行国内外的对比,提高学习积极性,争做国家栋梁人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收集整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物的效果图、工程概况和特点等资料,编辑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品评鲁班奖建筑的优缺点,作为实习报告的一部分。

三、课堂汇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是面向施工生产一线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并结合现阶段学生活泼、爱表现的特点,设计了这个环节。

学生依次上讲台,用PPT汇报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筑和中国鲁班奖项目,汇报完成后,负责答疑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最积极地,为了尽善尽美,他们总是会很认真地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培养了对专业的兴趣,而且专注力也得到了锻炼,所以效果非常好。

四、撰写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也反映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按实习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认识实习报告需要涵盖认识实习的所有环节,心得体会、收获总结以及参观时老师提出的思考题的解答。

五、答辩

认识实习按一门独立课程考核记分,认识实习成绩按出勤、汇报情况、实习报告以及答辩四项严格考核。考核成绩分配图见图1所示。

图1 考核成绩分配图

答辩环节是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认识实习这门课程,根据学生自己撰写的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闭卷解答,这是专门增加的一门考核手段。成绩的评定要按课程的目的要求,突出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六、结束语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实践参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建立感性认识。本文在原有实践参观的的基础上,增加了收集著名建筑物资料、汇报、撰写实习报告和答辩等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了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收集资料、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综合能力,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宝,曹璇,郭华军.关于工科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2]易锦,楚珑昇,刘力菱,朱德贵.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 拓展实践教学深度[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

4.房屋建筑学认识实习报告 篇四

 班级:城市10-1  学号:201005002783  姓名:陈韵霖

一、概述

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建筑工程专业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组织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能力,具有一般房屋建筑结构构件的设计能力,初步具有计算机应用技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施工监理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房屋结构施工的监理工作。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的一门课程,同时还包括介绍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程在土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构造组成研究房屋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作用。构造原理研究房屋各个部分的构造要求及符合这些要求的构造理论。构造方法研究在构造原理的指导下用性能优良经济可行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制品的构成建筑结构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的连接方法。建筑设计知识研究建筑空间的构成组织功能和外观形象的基本概念及一般原则。

二、实习目的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毕业生产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毕业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5、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识图能力;

6、掌握普通住宅楼的施工程序以及概预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内部施工的延续性、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7、在熟悉资料的同时锻炼自己搜集有效资料的能力;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本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熟悉想应的预算软件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8、将学习运用到实际中来,了解住房就等于了解了当今的经济,也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以便确定将来怎样我们的住房条件和品位,为住房发展建立最基本的信息。为以后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三、实习安排

2011年11月16号---------参观游泳馆

2011年11月23号---------参观北院图书馆改建工程 2011年11月24号---------参观逸夫楼

四、实习过程及单位 地点:游泳馆 地址:云南财经大学南院足球场旁,右邻高教小区。实习过程:

2011年11月16号早,在马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云南财经大学游泳馆,马老师为我们细致讲解了游泳馆的设计依据、结构组成和作用,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及屋顶的保温隔热系统,屋顶防水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我们跟随马老师,先绕游泳馆外围,就游泳馆外围的建筑工艺,外置螺旋楼梯的结构等进行了讲解分析,接着我们进入了游泳馆内部,欣赏了建筑内庭的琳琅花草,标准的蔚蓝色游泳池国际标准泳道,进口过滤消毒设备,将使您充分享受到无限的休闲乐趣 50米8道标准泳池。一侧水深1.5米,另一侧水深2.3米。采用先进的隔音技术和节能的保温技术,舒适宽大的教学活动场所,在学习建筑的内部结构的同时,我们也被建筑本身的美所征服,最后我们爬上了游泳馆的屋顶,马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屋顶保温、隔热、排水的结构,我们为建筑者巧夺天工精湛细腻的手法震慑,也认识到建筑学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

地点:图书馆改造工地

地址:云南财经大学北院梧桐餐厅旁 实习过程:

2011年11月23号早,跟随马老师的脚步,我们参观了北院图书馆改造工程的工地,在工地的实习中,在一个钢筋混凝土氛围中,我们认识了各种墙体的结构、制作工艺,建筑的电网改造,阳台和雨棚,以及屋顶的防水工艺。如何拌混凝土,如何把一块块砖砌成墙,如何打一个合适人行走的门洞,在我们这些毫无经验的白面书生看来,都是一个个未解的问题,看着建筑工人们熟练操作着各自的技术,我们应接不暇,也深刻认识到,以后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有一门看家本领,说以我们本科生应该钻研课本知识,并把视野放开,关注市场需求,能在毕业以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一个立足之地,我们在一个更增加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到工地的氛围,也增加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地点:逸夫楼

地址:校园中心位置,正对逸远楼,后接校医院

实习过称:

2011年11月24号,利用运动会的时间,我参观了我校地标式建筑----逸夫楼,用更加专业的眼观审视了这座宏伟的建筑,游弋在这座现代建筑,发现逸夫楼建筑的内部设计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教室布置格局,大量布置平面教学、讨论式与案例讨论室,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氛围,从建筑的角度更好地配合了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同时针对管理学科特点与学生层次的差别,设置了更为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办公环境。室内地面大理石花岗岩与黑色周边拼缝均匀顺直,无打磨现象。走廊、楼梯用大理石花岗岩排版、设计,定制加工,粘贴自然、接缝精细美观。卫生间器具安装细腻美观,墙地面瓷砖粘贴牢固无空鼓,阳角处理精致。90间办公、会议室、休息厅装修风格协调。内走道安装玻璃隔断,特别是九楼屋面采光天窗及八楼中庭中空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同时,建筑设置有给排水、消防给水系统以及污水、雨水排水系统,自然通风,消防安全系统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室内外装饰工程、给排水、电气、通风与空调、建筑智能、电梯等分部工程,都做得非常到位,方便了学校的广大师生。

五、实习收获汇总 1承重墙与非承重墙

建筑施工图中的粗实线部分和圈梁结构中非承重梁下的墙体都是承重墙。现场察验墙体上无预制圈梁的肯定是承重墙。非承重墙体一般在图纸上以细实线或虚线标注,为轻质、简易的材料制成的墙体,非承重墙一般较薄,仅做隔断墙体用。一般说,砖混结构的房屋所有墙体都是承重墙;框架结构的房屋内部的墙体一般都不是承重墙。当然具体到房屋结构本身,判断墙是否是承重墙,应仔细研究原建筑图纸并到现场实际勘察后才能确定。从房屋结构上区分: 一般地讲,砖混结构的房屋所有墙体都是承重墙;框架结构的房屋内部的墙体一般都不是承重墙。从房屋档次上:一般的中低档的住宅楼、别墅都是砖混结构的。高档的都是框架结构的多。从墙砖的材质上区分:一般标准砖的墙是承重墙,加气砖的是非承重墙。从墙的厚度分:150mm厚的隔墙是非承重墙,如卫生间,厨房出现较多。根据梁与墙的结合处区分:采用的斜排砖的方法的一定是非承重墙。墙与梁间紧密结合的可能是承重墙;

6、通过声音判断:敲击墙体,有清脆的大回声的,是轻墙体,而承重墙应该没什么太多的声音。

2剪力墙与承重墙比较

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刀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楼梯类型。现在做高层住宅,18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个单元需要两个楼梯间作逃生通道。一般为了节省面积,减少公摊面积与投资,会做成剪刀梯的形式。剪刀梯的一般做法有:中间分隔墙做梁,梁支承于两边梯梁上,分隔墙采用砌块砌筑,楼梯梯板按单向板支承于梯梁上,这样受力明确,施工也较为简单,但若楼梯间进深较大,则分隔墙梁跨度较大,需要的高度较高,可能影响建筑净高(关联着梯梁高度);中间分隔墙做混凝土墙,楼梯梯板单向支承于两边混凝土墙上,这种情况下,梯梁较小(因为只支承平台板),节约混凝土和钢筋,但是需要在两边混凝土墙上预留斜向插筋,施工较为麻烦且施工质量不容易保证;再一种是中间分隔墙做混凝土墙,楼梯梯板仍按单向支承在两边梯梁上,这样做,分隔墙可仅按构造处理,施工较为简便。对第三种方法,有的设计人员认为,因为混凝土墙总高度较高,又没有和楼梯进行拉结,在地震作用下会丧失稳定,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毕竟每层的梯板(斜板)已经形成侧面的约束,而且由于不于主体拉结,分担的地震作用较小,不会因此而遭到破坏。各地应该因地制宜来采取适合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尽量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合理。

3建筑防水

中国古代防水层的做法常用粘性土或粘性土掺入石灰,即灰土(见灰土基础),外加糯米粥浆和猕猴桃(即羊桃)藤汁拌合,有时还掺入动物血料、铁红等,分层夯实组成。卷材防水:用沥青和适量粉料加热调制成热沥青膏胶结料(即玛□脂),将油毡(见防水卷材)分层铺 贴于屋面、地下建筑、储水构筑物的内外表面。用于地下建筑时,一般只作为防潮或多道防水的辅助措施,用抹水泥砂浆砌半砖墙作为保护层。在墙壁和底板交接处,预埋管件、天沟、女儿墙、雨水孔等部位,通常要加铺1~2层油毡附加层。在潮湿地区或在雨季屋面施工中,为防止滞留于保温层或找平层内的水分蒸发而使卷材起鼓破坏,往往在找平层上抹成排气通道,在屋面或檐口设置排气孔和大气连通,以使水蒸气顺利排出。屋面上铺贴卷材时,应由低到高,逐层留有搭接幅度。当屋面坡度小时,按平行于屋脊的方向铺贴;屋面坡度大时,应垂直屋脊方向铺设,搭接的接缝则应顺主导风向。涂膜防水:在屋面或地下建筑物表面找平层上抹压或涂刷具有防水能力的液态涂料。常用的防水涂料有沥青基类、化工副产品类及合成树脂类。图书馆屋顶就是采用沥青基防水涂料有溶剂型和乳液型材料。乳液型中以橡胶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性能较好,施工简便,价格低廉。刚性防水:用混凝土、水泥砂浆等材料或同时掺入防水剂构成的刚性防水层。用钢筋细石混凝土铺设刚性防水屋面时,须分格进行施工。分格缝以留在有结构支座、构件交接处、板缝等处为宜,分格隔断处再用嵌缝油膏填封。在灌筑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之前,先在结构层上用白灰砂浆或黄泥涂抹一层隔离层,可减少由于结构层变动而拉裂防水层的危险。近年来,中国还采用掺明矾石膨胀剂混凝土或再加钢筋的屋面防水,也获得一定的效果。构造防水: 采取正确的构造形式防止雨水或地下水侵入室内的统称。墙板接缝利用空腔构造以及变形缝节点细部构造均属构造防水。地下建筑变形缝的防水处理,通常视水压的高低、有无受侵蚀和经受高温的条件,选用塑料、橡胶、紫铜板或不锈钢制成的止水带,组成即可适应沉降、伸缩,又可防水的构造。空腔防水是大型墙板缝防水处理的一种形式。它使板缝内部形成空腔,利用垂直或水平减压的作用,借水的重力,切断板缝毛细管通路,以排出雨水,有垂直缝、滴水水平缝和企口平缝等构造形式。4复合墙体结构体系

单一墙体结构体系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较高的绝热(保温和隔热)要求,因而在满足建筑保温节能要求前提下,复合墙体结构体系成为主流。复合墙体采用砌体或钢筋混凝土墙体作承重墙,与绝热材料复合。与传统墙体材料相比,复合墙体在建筑物自重、保温隔热性能及施工性能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建筑节能结构体系主要有三类:预制构件为模板内部浇注混凝土的结构体系、预制构件为核心骨架两侧喷涂(浇注)水泥砂浆(混凝土)的结构体系和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

下面就实习与理论知识结合及得到的收获做一些总结:

我在进行了实习之后,我深刻认识到,必须要进行的实践过程,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对与建筑这种实践性能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更要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且这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书本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这次实习中能使我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把理论与实践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为我所用。所以就要有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机会。在实习中可以得到一些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的技术,为我们以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这就是这次实习的目的所在。中专的第二学期一开学,老师布置完任务后,我就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活。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却知道这次实习的重要性,因为这次实习是我们认识专业的一个窗口,同时又是择业,社会交往乃至认识社会的第一次机会

收获是不少的,自己的所学和今后的工作实际还是有差距的。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许多知识都是以前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增强了实践能力,离开了书本,切身来到工地才真正感受到实习的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这个专业很有探索发展的余地。实习中我看到了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这一方面与工人的节约意识有关,一方面也与监管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关,如果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那么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另外,施工现场内外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也是我们可研究的一个问题。总之,目前,我认为很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海存在很多不足,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工作后将其运用进去,做出优良的工程。

5.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篇五

(一)实习目的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习计划和要求

A、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B、观察在工地现场中看到哪些建筑及装饰材料。

C、了解桥梁地基和基础类型,构造等。

A、服从带队教师的领导,遵守实习纪律。

B、遵守建筑工地的各种规章制度。

C、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在工地现场时要注意安全。

D、尊重工地工程技术人员及职工,虚心向他们学习。

E、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三)实习概况

1、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等;

2、了解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还有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7、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和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8、了解桥梁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等。

(四)学习内容

一、结构

(1)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2)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二、梁

梁:按梁的常见支承方式可分为:简支梁、悬臂梁、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两端固定梁、连续梁。

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主梁、次梁、连梁、圈梁、过梁等。门窗过梁

门窗洞口上的横梁,支撑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传递荷载的窗间墙常用形式: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圈梁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在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示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圈梁:为了保证砌体的稳定而在砌体顶部或底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构造封闭梁(非承重梁)。它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墙厚,在寒冷地区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宜小于墙后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设防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得影响。

三、桥梁

A、按主要承重结构体系分 有梁式桥、拱桥、悬索桥、刚架桥、斜张桥和组合体系桥等(图4),前三种是桥梁的基本体系。

B、按桥梁上部结构的建筑材料分有木桥、石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有时三者统称混凝土桥)、钢桥和结合梁桥等。木桥易腐蚀多用于临时性桥梁。石料和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主要用于拱桥。钢筋混凝土桥为耐压的混凝土和抗拉、抗压性能均好的钢筋结合而成的桥,主要用于跨度不大的梁式桥和拱桥。预应力混凝土桥是采用高强度钢筋(丝)和高标号混凝土建成,可达到比钢筋混凝土大得多的跨度,可采用的结构体系也比钢筋混凝土桥广泛得多。钢桥用结构钢制造,现常用于实腹梁桥及大跨度的桁架梁桥、拱桥、斜张桥和悬索桥。其主要优点是施工速度较快,跨越能力大;缺点是用钢量较多,维修费大。结合梁桥也称组合梁桥,是由两种不同建筑材料结合而成的桥,通常指用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结合而成的桥,可以节省钢材。

此外,还有用轻质混凝土、铝合金、玻璃钢等建筑材料建造的桥梁。

C、桥梁-基本特点

梁式桥包括简支板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其中简支板梁桥跨越能力最小,一般一跨在8-20m.连续梁桥国内最大跨径在200m以下,国外已达240m。拱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两端支承处产生竖向反力和水平推力,正是水平推力大大减小了跨中弯矩,使跨越能力增大.理论推算,混凝土拱极限跨度在500m左右,钢拱可达1200m.亦正是这个推力,修建拱桥时需要良好的地质条件。刚架桥有T形刚架桥和连续刚构桥,T形刚架桥主要缺点是桥面伸缩缝较多,不利于高速行车.连续刚构主梁连续无缝,行车平顺.施工时无体系转换.跨径我国最大已达270m(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是建造跨度非常大的桥梁最好的设计.道路或铁路桥面靠钢缆吊在半空,缆索悬挂在桥塔之间。斜拉桥已建成的主跨可达890m,悬索桥可达1991m。

四、楼梯

楼梯按梯段可分为单跑楼梯、双跑楼梯和多跑楼梯。梯段的平面形状有直线的、折线的和曲线的。单跑楼梯最为简单,适合于层高较低的建筑;双跑楼梯最为常见,有双跑直上、双跑曲折、双跑对折(平行)等,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三跑楼梯有三折式、丁字式、分合式等,多用于公共建筑;剪刀楼梯系由一对方向相反的双跑平行梯组成,或由一对互相楼梯重叠而又不连通的单跑直上梯构成五、阳台

从建筑外立面和阳台的外形来看,最常见的形式是凸阳台,也就是以向外伸出的悬挑板、悬挑梁板作为阳台的地面,再由各式各样的围板、围栏组成一个半室外空间。空间比较独立,能够灵活布局;在计算住宅的建筑面积时,有的房子只取阳台的一半面积,省下了几个平方米的房价。

凹阳台是指占用住宅套内面积的半开敞式建筑空间,也比较常见。与凸阳台相比,凹阳台无论从建筑本身还是人的感觉上更显得牢固可靠,安全系数可能会大一些,当然没有了转角、直角,景观、视野上则窄得多了。

半凸半凹式阳台是指阳台的一部分悬在外面,另一部分占用室内空间,它集凸、凹两类阳台的优点于一身,阳台的进深与宽度都达到了足够多的量,使用、布局更加灵活自如,空间显得有所变化。

六、按房屋建筑楼层分类

房屋层数 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0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在2.20m以上(不含2.20m)的,计算自然层数。房屋总层数为房屋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之和。假层、附层(夹层)、插层、阁楼(暗楼)、装饰性塔楼,以及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水箱间不计层数。

地下室 是指房屋全部或部分在室外地坪以下的部分(包括层高在2.2m以下的半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半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

假 层 是指建房时建造的,一般比较低矮的楼层。其前后沿的高度大于

1.7m,面积不足底层的二分之一的部分。附层(夹层)是房屋内部空间的局部层次。

搁楼(暗楼)一般是房屋建成后,因各种需要,利用房间内部空间上部搭建的楼层。

低层住宅 指一层至三层的住宅。

多层住宅 指四层至六层的住宅。

中高层住宅 指七层至九层的住宅。

高层住宅 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

塔式高层住宅 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七、绿化率、绿地率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但绿化率只是开发商宣传楼盘绿化时用的概念,并没有法律和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衡量楼盘绿化状况的国家标准是绿地率,绿地率是指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其计算要比绿化率严格很多。计算公式:绿地率=绿地面积/土地面积绿地率通常以下限控制:并不是长草的地方都可以算做绿地率,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土地和地表覆土达不到3米深度的土地,不管它们上面是否有绿化,都不计入绿地面积。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水池、亭榭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绿化率是一个不准确、不规范的用词,准确的提法应为“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是指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相对而言比较宽泛,大致长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绿化,所以绿化覆盖率一般要比绿地率高一些。

八、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就是说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适合开间进深较小,砖混结构施工技术

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对于承重墙体不能改动,而框架结构则对墙体大部可以改动。

框架结构住宅的承重结构是梁、板、柱,而砖混结构的住宅承重结构是楼板和墙体。

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的布置方式如下:

1、横墙承重。用平行于山墙的横墙来支承楼层。常用于平面布局有规律的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等小开间的建筑。横墙兼作隔墙和承重墙之用,间距为3~4m。

2、纵墙承重。用檐墙和平行于檐墙的纵墙支承楼层,开间可以灵活布置,但建筑物刚度较差,立面不能开设大面积门窗。

3、纵横墙混合承重。部分用横墙、部分用纵墙支承楼层。多用于平面复杂、内部空间划分多样化的建筑。

4、砖墙和内框架混合承重。内部以梁柱代替墙承重,外围护墙兼起承重作用。这种布置方式可获得较大的内部空间,平面布局灵活,但建筑物的刚度不够。常用于空间较大的大厅。

5、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部为砖墙承重结构。常用于沿街底层为商店,或底层为公共活动的大空间,上面为住宅、办公用房或宿舍等等建筑。

九、房屋构造组成部分

1、房屋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

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门和窗:

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

(五)小结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

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日期:2011年

6.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篇六

一、实习内容:

通过对海南大学各教学楼建筑特点及建筑形式对比参观学习,有针对性的对以下问题做认识实习报告:

1、教学楼入口的形式,教室的排列方式。

2、庭院式布置有什么好处。

3、各教学楼之间有何不同。

4、对普通教室的使用有何感想。

5、新旧教学楼教室灯光布置有何不同,使用是否方便。

通过参观实习在正式学习《房屋建筑学》前达到以下学习目的: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对新旧建筑的参观进行比较,进一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对建筑功能及合理性的认识。

3、通过参观,运用所学知识品评建筑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为下面的课程打下基础。

4、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二、对参观实习内容及学习要点总结

海甸校区为主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5213余亩,共设1—10号教学楼,整体分布在海大正门(北门)与东门之间,以椰风路为分界,各教学楼以品字形布置,3—4号教学楼正对北门;1—2号教学楼与3、4号教学楼一字排开,其间间隔体育场、理工楼;5—10号教学楼在1、2号3、4号教学楼上部,其教学楼周边有满足生活娱乐的食堂、体育场、休闲绿地等配套设施,为紧张的学习增添了一些休闲、愉快的气氛,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

1、教学楼入口的形式,教室的排列方式

教学楼入口采用自由、开放式入口,使人不产生压抑感,从教学楼四个方向均可以进入教学楼,充分满足人流高峰时保证不发生拥堵,从设计理念上体现了大学生活自由、轻松的不拘束的生活状态,从安全角度也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由大门进入是充满南方特色植物的露天庭院,教室沿庭院四周布置,不管在教学楼那一层都可以看到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给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分轻松、舒缓的心情,对保护视力也有一定的作用,整个教学楼就像没有盖的盒子,1

空气可以从上下进入室内,在沿四周布置的教室产生良好的空气流通,使南方夏天室内闷热的空气在气流作用下,有效地带出室内,使新鲜空气不断的流进室内产生凉爽、舒适的学习环境,从采光角度,教室沿庭院四周布置,庭院就相当于大的天然采光井,阳光可以从每个角度照进教学楼内,使每个教室都能充满阳光,即在白天节约了灯光,也可以在冬天阳光作用下使室内产生温暖、舒适的环境。

2、庭院式布置有什么好处

教学楼采用庭院式布置,庭院形式属于传统的建筑形式,就像北京的老四合院,教学楼采用庭院式布置既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亦可强化和营造出鲜明的场地感,为校园建设提供更强的色调。其中,建筑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等自然要素相结合,使建筑舒适、节能,体现地方特色,有助于保持地方文化特性和赋予建筑以人性。低纬度地区的建筑最明显的特性是其开放性,利用通透的特性促进空气的流通,并结合体现热带特色的植被绿化,内庭院的设计既分散了人流,又使学生有一个休息的场所,学习疲惫时不防到内庭院走走,看看热带植物,与大自然的结合最有助缓解压力,建筑空间既满足了活动的场所,同时又具有利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功能上达到人们的需求,又兼顾建筑本身的美学价值,达到两者有机结合,内庭院与教学楼周围的绿化带既美化了校园环境,还有着缓解压力的作用,体现了人与建筑物与自然的相互结合,一座成功的建筑也就是这样。现代的钢筋混凝土造就了杰出的建筑文明和进步,周围的绿化、内庭院、楼梯等结构形式,都体现了以人为本,贴近自然的现代建筑思想。作为学校教学楼建筑,首先应做到满足正常的教学活动,其次也做到了贴近自然、以人为本的构思。建筑物在保证使用安全的条件下,更应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建筑也是一门艺术,在有过硬的建筑知识条件下,大胆的假设、构思,才能把建筑与艺术结合,造就出现代建筑的风格。

3、各教学楼之间有何不同

各教学楼之间未采取整体布置,而是相对分散,以海韵路为分界,围绕第一运动场,二号、三号、四号、五号教学楼均为庭院敞开式设计,其余教学楼为传统式建筑,3、4号教学楼位于海南大学中心地带,正对学校南门,3号教学楼的钟塔一进海大便一目了然,也似乎成了标志性建筑,让人印象深刻,很容易就记住3号楼的位置,所以一个成功的建筑离不开其建筑本身的特色,3、4号教学楼风格上充满现代气息,与其周围环境很好的结合,彰显了学校与时俱进的精神

面貌,1、2、5号教学楼紧邻图书馆,周围环境比较安静,临近的东坡湖又增添了几分大学校园特有的优雅,5号教学楼是建筑面积相对较大的教学楼,从设计上也充满了时代感,几根轻巧的柱子支撑的花架搭配宽敞的楼前广场,每层由通透的走道连接,其间还可以看到里面盎然的绿色植被,无声中透着向上的精神,与五号楼临近的是6—10号楼,6—10号楼没有更多的造型,更像是勤勤恳恳的求学态度,传统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现代建筑相映衬,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4、对普通教室的使用有何感想

海大的教室基本上体现了现在教育的特点,紧跟现代化教学步伐,采取多媒体教学形式,这种模式既节约了资源又让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更方便理解学习内容,普通教室开间不大,大约可容纳60人左右,进深较大,横向可摆放4排双人桌椅,走到相对宽敞,但前排桌椅距讲台较近,使靠窗的人出教室的时候需穿过讲台,教室净高较高,使人没有压抑感,设前后两个门,可以增强教室内空气流通,教室光线很好,周围几乎没有遮挡,使白天不用开灯也有充足的光线进入室内,满足学习要求,普通教室在传统教室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元素,教室从整体尺寸、门窗设置都体现了人性化,也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5、新旧教学楼教室灯光布置有何不同,使用是否方便

灯光是满足正常使用的一项重要功能,灯光布置也是影响使用功能的重要措施,海南大学新教学楼的灯光多采用双灯管吊灯,布置较多,有讲台上部到教室后部,每一排都装有三个吊灯,吊灯高度都在梁以下,这样灯光照射覆盖面积大,光线没有阻挡,晚上在灯光下教室显得特别明亮,几乎没有照射盲区,也不产生阴影,灯光控制也比较方便,采用集中控制,每个开关控制两至三盏灯,可以分位置开关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能源,相比旧教室,旧教室没有采取吊灯形式,灯紧贴楼板或梁面,造成光线照射面积减小,个别梁还阻挡了部分光线,使教室明亮感减小,总之,新教室相对旧教室来说,灯光设置更加人性化,明亮程度也大大超过旧教室。

总结:

7.建筑学认识的实习报告案例 篇七

一、合理认识数学

物理学、化学等科学, 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的具体运动形态或具体物化形式, 因而主要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而数学与这些实验科学相比, 它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 是用数学的特殊符号语言组织起来的、脱离了具体内容的表示形式的思想材料.数学中虽然也需要实验, 如实物实验、模型实验, 但数学中更多问题借助实物实验和模型实验已无能为力, 须在头脑中进行实验即通过思想实验来进行.如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一张纸对折30次估计其高度等, 需通过思维活动进行推理论证, 因此需深化对数学的认识: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数学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动脑、培养智慧.数学教学需要借助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 但不能停留于直观, 而应上升到思维, 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层参与.

笔者曾观摩过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确定位置”课题的教学, 课堂气氛活跃和热闹.教师播放了4分多钟的学生军训队列表演录像, 然后通过一个例子 (3, 4) , (4, 3) 告诉学生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一组有序数对, 之后进入长时间的游戏环节.即某一位同学说出“第几排第几个”, 对应位置的同学起立, 并依次类推, 全班三分之二的同学都起立过.学生的外在行为积极, 但思维活动在同一层次上低水平重复, 冲淡了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避免重外部、表层操作而轻内部、深层思维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参与不仅仅是外在行为的参与, 更重要的是内在思维的参与和情感参与.数学教师的智慧应是善于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 把数学课堂的温度建立在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上.

二、合理认识数学学习

与其他学科相比, 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更强.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后继内容的学习, 因而数学新知识的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设计时, 学情分析需要考虑今天学习新内容时, 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有哪些, 实质上是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重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有实质性联系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启发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自然生长出新的知识和经验, 从而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特点, 教师简单告诉数学结论、学生记忆和练题的数学学习, 容易使学生陷入机械学习的泥潭, 因而数学学习推崇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力求通过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促成其数学知识、经验和能力的生长.有意义学习实质上即是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和观念建立自然的、内在的逻辑联系, 因此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有意义学习.

鉴于此, 数学教学中力求避免走极端.极端之一体现为:不考虑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简单告诉学习内容.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课例中, 笔者听过11位应聘教师关于此课题的教学.其中8位教师基本采用如下教学方式: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方法———公式法, 然后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进行配方.新学习的内容似有天上掉下来之感, 虽然提到配方法, 但未启发学生与今天新学习的课题建立内在的实质性联系, 学生体验不到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配方的必要性, 不知为什么要学习公式法, 怎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由于学生没有经历必要的困惑阶段, 没有产生疑难和问题, 从而难以形成内在的学习需求, 其思维活动自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极端之二体现为:考虑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但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自然、不简明, 未与数学内容建立内在联系.如前述“确定位置”课题中, 教师播放学生军训队列表演的录像, 既冗长又和位置的确定缺乏实质性联系, 由于每个学生的位置都在变化, 一定程度上会干扰重点内容的理解.事实上并非每一个数学内容都要找到其现实原型, 数学毕竟不同于生活.在无合适的实际问题情境时, 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学习内容有自然的、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已有数学知识和观念, 本身就是很好的问题情境.

三、合理认识数学教学

1.认识数学教学———数学教学重在启发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在信息时代和学习型社会中,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具有终身学习的潜能已成为教学的育人目标之一.数学教学重在启发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发展有益的思考方式和基本的数学思维习惯.如学习如何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课题) 、为什么要引入数学新概念、命题和方法?如何获得新概念、命题和方法、如何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等.

例如: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课例片段.

教师: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 它的方法是先特殊后一般, 最简单的情形是平行, 相交直线最特殊的情形是垂直, 上节课我研究过了, 那你们说我们今天应该研究什么?

教师运用启发性提示语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如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到有, 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熏陶, 从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课题.对学生如何从联系的视角学会思考, 把握基本的思考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2.认识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数学概念、符号、公式、定理、方法等不是天上突然掉下来的, 而是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自然产生的.如≌, 坌, 埚等数学符号的选择与其对应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有关, 自然而有人情味.使学生体味到已有的数学概念、命题、思想方法不够用了, 才需要自然引入新概念、新命题和新方法, 以此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感悟到数学知识的生长是自然、合乎情理、富有人情味的.从而使鲜活的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思想方法等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这里的自然主要包括:情境创设的自然、课题引入的自然、知识生长的自然、思路和方法获得的自然、教学环节衔接的自然、信息技术运用的自然等.

例如: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课例片段.

教师:你们说怎样刻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比较好呢?

学生:可以用两直线的夹角来表示.

教师:好, 比如说, 现在这两条直线AB和AC的夹角是多大呢?度量一下, 是28°. (用反例制造认知冲突)

你的意思用这个夹角28°就可以刻画它们的位置关系了, 是不是?那我来作直线AB关于AC的轴对称图形, 得直线AB′, 那么AB, AB′与AC的夹角都是28°, 那不就成了不同位置关系的直线用相同的角来表示了吗?怎么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呢?大家看, 他提出用“夹角”刻画两条相交直线妥当吗?

此时教师用几何画板现场作图构造反例揭示学生思维中的漏洞, 使学生认识到“夹角”概念已经不够用了, 必须建立一个新概念才能准确刻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从而把问题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问题, 在头脑中展开激烈的数学思维活动.

3.认识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体现“数学味”并突出数学本质

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变胖了、希望工程义演、你今年多少岁等课例中均需师生共同提炼出核心数学知识, 避免过分注重生活化, 而稀释了数学味.数学课首先要关注数学, 关注学生在数学上的进步.俗话说, 数学课不仅要有温度, 还要有浓度.

当然数学课仅仅体现数学味还不够, 同时需要教师启发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数学对象的本质, 避免非本质属性的泛化.因此所选择的例题既要有典型性, 还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 以此突出数学本质.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课题, 从表面看是公式法定义的学习, 实际上教学重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其推导, 并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为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属于数学公式的教学及配方法和公式法的运用, 并渗透了化归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其中公式法的定义: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 是在得到求根公式后顾名思义加以描述的, 并非教学重点.而某县应聘的11位数学教师多数把教学重点局限于教科书中公式法定义的获得, 只有两位应聘教师强调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其特征, 反映出新教师在突出数学学习内容的本质方面体现得不够.

4.认识数学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数学教学思想为指导,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重在启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把注重启发式、实行启发式教学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 由此彰显出启发式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启发式数学教学, 教师重在创设“愤悱”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欲知还未知, 欲言还未能”的“愤悱”状态, 经历必要的认知和情感的困惑阶段, 形成认知冲突、疑难和问题, 以此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从而启发学生“想数学”.在其头脑内部展开激烈的数学思维活动, 达到数学思维的深度参与.例如:分数 (式) 的定义、字母表示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等课例中, 使学生经历“愤悱”的困惑状态.体味到整数 (式) 概念不够用了才需要引入分数 (式) ;数表示变化的量不够用了才需要引入字母;每一个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求解的思路相同, 当一次项系数不是2的倍数或数字较大时配方运算较烦琐、用起来不方便, 而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后完全平方式为负数, 原方程无实数根却花费时间配方, 从而体验到配方法的局限性, 由此产生疑难和困惑, 感悟到具体的配方法已经不够用了.教师启发学生自然提出问题:能否有更简便和一般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学生产生寻找一般方法的内在需求.

8.“数的认识”典型案例与分析 篇八

执教者: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

评析:“认识整万数”一课,要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和千万,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张老师在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的目标的落实,让学生在实践性的数学活动中自己创造了计数单位,经历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了大数的概念,并让学生感受了大数目在生活中的价值。真正通过大数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本课的教学先复习了万以内的数学,自己创造新的计数单位,再在计数器上拨珠、读数、写数,认识表示这类集合的标志符号,数“万”,最后再认识生活中包含大数的事例,感受大数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在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数的概念又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学生经历了两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1.第一次:创造计数器——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仔细看计数器能拨出30000吗?自己来创造计数器。你的计数器有几个计数单位?你呢?如果允许同桌合作,你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拨出三万这个数吗?学生稍作思考,兴奋地把两个计数器合并在了一起。把两个计数器合并起来,发现了什么问题?调整计数器,会调整的请举手,只要在左边的计数器上的十、百、千后面上加上万字就是十万、百万、千万了。计数器变了,相应的数位顺序表有变化吗?创造数位顺序表。这四个计数单位都和什么有关?我们把这四个数位统称为万级,原先的统称为个级。学生对计数器——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建立了清晰的联系,为正确地读写数打下了基础。

2.第二次:自己拨数——写数——读数。先拨数,二十三万究竟是多少,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吗?你是怎么想的?再写数,对照计数器,试着写一写,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最后读数,这些数会读吗?怎样正确地读出这些数?数学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提升。

二、结构化的知识教学,促进了自主化的整体建构

教师为什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知识的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化的整体建构,便于学生认识整万数。

1.导入时的拨珠游戏,唤醒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每一位上最多只能拨几颗珠?要是再添一颗,那就得多少呢?学生感受到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的大小不一样。这些问题和活动唤醒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2.当同桌的两个学生把计数器合并后的计数器的调整,新增加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原来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个级和万级的紧密联系和区别,建立了分级意识,为正确地进行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打下了铺垫,学生对分级,怎样分级,为什么分级,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级”的概念深刻地建立起来了。

3.教师通过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加深“级”的意识,需要在万级上拨数的,坐在万级上一边的同学拨,需要在个级上拨数的,坐在个级上一边的同学拨。在拨数中,“级”的意识不断地被强化。

三、多样化的学习材料,获得了个性化的概念建立

本课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是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

1.汽车价格的引入,渗透了估算意识。汽车价格的引入,教师不仅用来教学拨数、写数、认数,同时渗透了估算的意识。请估一估这款奔驰车的价格,它的价格比这款大众车贵多了,比这款宝马车便宜一些,你能比较准确地估出它的价格吗?如果在计数器上拨只需要一颗就够了。估算意识的渗透,通过对数之间的比较,为数概念的建立提供了形象思维支撑。

2.人民币多少的感受,感受了数的大小。教师先出示1张100元,然后是10张100元,是多少?100张100元是多少?100张捆一捆,此时教师用课件出示l捆10000元的人民币,接着再出示23捆人民币,学生此时的表情是非常惊讶的,原来23万元有这么多!教师用人民币一方面帮助学生感受整万数的组成,进而更好地理解分级计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初步体验了大数的大,建立了大数的概念。四.动态化的师生交流,促使了清晰化的数学理解

本课的几次动态化的师生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敏锐的资源捕捉意识和敏捷的思维,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清晰地理解了数学概念。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动态的、多向的、有效的。

1.学生出错时的动态交流。教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30000,一个学生说在千位上拨30个珠,教师抓住这个好的契机,这个同学对千位上的数表示多少很清楚,我们看千位上拨30个珠子,是否有小问题,满十进一的规则进一步强化了。

2.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当学生把两个计数器合并在一起,并在左边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出3颗珠。生1:“个位上拨3颗珠,表示的是三,不是三万。应该把左边这个计数器上的‘个’改成万。生2:“因为‘千’的左边应该是‘万’。”生3:“改成‘万’以后,这一位就成了万位,万位上拨3颗珠,才是三万。”讨论在教师——学生——学生之间多向交流互动着。

上一篇:复旦大学复试下一篇:区委秘书长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