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12篇)
1.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赴中北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3月15、16日,通过系部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很荣幸参加为期两天的中北大学焊接专业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在这里首先感谢领导的支持和信任,让我拥有这么一个学习的平台去提升自己。
2009年7月自己毕业于长治高级技工学校焊接加工专业,自参加工作以来自己首次接触大学,并且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亲身感受校园文化方面的特色与风采,感触颇深。本次培训主要内容是焊接电弧的原理,它让自己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下面是我在今次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第一天上午是与材料成型焊接专业李志勇教授为我们讲解的关于焊接专业知识讲座,自己作为专业课教师,在聆听李教授讲解焊接电弧的相关知识,让自己受益匪浅,自己重新认识了在焊接电弧中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有哪些?最让自己记忆犹新的是焊接电弧过程中的放慢动画,在聆听的过程中自己仿佛回到了当学生时代的感觉,为什么自己在读书时,而得不到这些呢?并且自己参加工作以来也不知道原来焊接电弧原来是这么的微妙,也许这和自己所在的环境有关系,但自己认为更为重要的是自己没有努力去学习,去专研探索去。
记李教授在操纵整个课程的组织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的,既形象又生动,把枯燥的专业知识制成有趣的幻灯片,特别是针对我们专业课教师一看就一目了然,所以在我认为,今后在给学生讲解时,自己也应该多去运用多媒体课件去讲解我们的课程。
二、千锤百炼、与时俱进、努力学习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及差距并深刻认识到现代化发展速度,因此我们的专业需要我们去创新,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管理的创新、教学考核的创新等等。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易动而不易静,我们应多从实践中去讲授理论知识,多搞一些专业知识竞赛的活动利用学生的相互竞争意识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现在高科技发展如此之快,而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到企业里用到的却很少,到企业以后还要再次接受企业的培训,方可进行上岗操作。如果我们今后尽可能的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能让学生直接到企业上岗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实行定向定班制来以培训学习,我相信我们的技工院校定会日日蒸上。
以上便是我参加此次培训的一点体会,通过此次培训自己总结我们只有不断的走出去,才能开拓视野,封闭只能越来越落后,我相信,在校领导及系主任的带领下,不断的去努力学习、去创新、不断的与同行业人士学习交流,我们的技工院校定会发光亮彩。
2.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 德国工业高速发展, 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来担任一线的主管, 开始举办双元制职业学院。德国双元制职业学院仅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图林根州、萨克森州、柏林州设有。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招收文理高中毕业生, 学生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 学习模式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一边进行本科教学, 一边在IHK进行职业培训, 完成双元制的教学;第二种是学期三年半, 假期在企业进行实习, 带着专业方向来学习。同时, 职业学院还与应用科技大学、研究性大学合作培养在职硕士, 学制2年, 主要开设在职MBA专业, 也设有商业管理、经济管理、健康管理、体育管理、IT管理等专业方向。主讲教师由教授担任, 教授任职资格要求高, 需要博士毕业, 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 才能应聘双元制职业学院教授职务。
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1.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概况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的一所公立应用技术大学。位于德国经济、技术及科技十分发达的巴伐利亚州, 世界著名的企业西门子、宝马、奥迪、Dasa航空航天公司和MAN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该州。该校成立于1994年, 目前拥有在校生4000余人。该校位于下拜恩地区的代根多夫市, 主要教学领域有技术、经济和传媒应用。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坚持以人为本, 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教学国际化为办学导向, 学术氛围浓厚, 被认为是德国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之一。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共设有5个院系, 分别是:企业经济学/经济信息学系、土木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媒体技术系、工程和机电一体化系、继续教育学院。在上一届高校发展中心排名中, 它有4个课程位于实用教育领域的尖端位置, 分别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技术和业务管理。为了适应经济领域的新需求,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还开设了一些新课程:如商务计算机科学、国际管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媒体学等。
2.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组织结构
德国的高校像一个独立的公司一样运营, 由董事会、监事会组成, 董事会是高校管理的核心, 大学的领导是校长, 由高校自己来决定, 在法律上就是领导, 在学校里有说一不二的权力。管理是自主式管理, 校长相当于公司里总经理的角色, 任期为3至4年, 可连任一次, 校长有权提名教授, 校董会可以选举校长, 副校长一般设两到三个, 分别是主管教学和科研的, 主管国际化事务或扩建工程的, 以及管理预算和人事的。
各个院系 (专业领域, 学院) 有很多专业领域,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有5个专业领域。各个系的系主任是低一级的管理人员, 在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有5个系主任, 每个系设有副主任, 在主任不在时代行主任职责。每个系设有管理教学质量的教授, 根据院系大小不等还有教授、教学辅助人员、实验人员等。还有财务会计部门、学习相关的事务部门 (包括给高中生咨询建议的部门) , 国际办公室 (给本校和国外对口单位进行求学咨询) , 职业指导中心 (给学生找工作进行咨询) , 质量管理中心。
3.海外实习的安排与管理
海外实习的机会由学生自己选择。每个学期都有介绍会, 介绍项目的问题。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 给学生建议。海外学习提前要有培训计划, 有相应的培训网站, 网站上随时发布海外学习的项目、实习、论文等信息。
每个学生实习结束后, 都写一个实习介绍的ppt, 培训机构和学校都给学生办理国际学生证, 可以在旅游时打折。
培训的学生要与专业相符, 否则不会获得审批。实习的前期是学徒阶段, 后期学生可以适当拿到薪水, 或者可以拿学校的奖学金。实习的第一周要介绍实习的安排、注意事项, 最后一周也要有一个经验交流, 每个人写一个实习报告作为实习的总结上传到网上。报告主要给实习机构, 由学校评定给定成绩以对学生作出评价, 作为以后是否推荐学生海外培训的依据。
4.教师师资要求与培训形式
根据德国高等学校的框架和条件, 分别有大学教育、教育学的培训和测试、科研研究和论文、专利, 读博士等科学能力以及具体职位如艺术类的要求,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要有5年以上工业界的工作经历, 企业参与大学的师资建设。在应用科学大学中, 有一部分教师是来自于校外 (企事业单位) 的特聘讲师, 具体对讲师、教学、科研、管理 (日常和人员的管理) 都有不同的要求。
对教职员工的职责和范围来讲, 根据讲师的职责再进行相应的培训。高校在职人员培训现状是:对高校不同群体 (讲师和教授) 来说, 进行不同的培训。比如高校教职员工教育方法的培训内容可以是研讨会、小组讨论、论坛和演讲等形式, 就德国而言, 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也是刚刚开始, 对科研人员和教授、讲师的培训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培训的理念是如何把学生引入教学中去, 总的看来德国的教育培训机构有很多, 主要在比较大的大学才有, 在德国的西部比较集中。
此外, 教师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学等模式也在被广泛尝试。从高校角度来说, 也不会强迫教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要从激励机制考虑如何调动教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们自觉地进行继续教育来强化自己各个业务方面的教学能力。
5.大学与科技园区完美结合
科技园区也叫科研与技术转让中心, 早期是个虚设的机构没有具体的活动, 2010年前没有系统性的规划, 都是教授自己联系工业界企业进行项目研究的。作为高校应考虑整合资源, 可将应用研究学院、科研中心、技术转让办公室组合成为科研与技术转让中心。
学校应用研究学院在副校长直接管理下, 负责在科技园区进行研究工作。技术中心在校外设置, 比如CAM, 在周围区域有8个科技园区, 都属于应用研究学院管理的, 大多数已经进行研究工作两年时间, 各个中心的运行情况良好。
经验与启示
第一, 促进实现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校企合作。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与企业以多种形式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具体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不同方面展开校企合作, 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学校、中介组织 (如各行业联合会) 和政府等主体以各种方式参与支持校企合作。我国的高校, 特别是有条件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可以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经验, 积极探索实践与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 这既有益于提高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以及科研的应用性, 培养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也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形成相互补充和促进的整体协同效应。
第二, 完善配套法规, 实现校企合作双赢局面。与德国相比,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法规并不完善, 在这中间尤其对于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有效的合作并没有一个可借鉴的健全的法律规范, 我国政府虽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但现有法规未能明确企业参与职教的具体责任和相应义务, 国家缺少明确的政策扶持和具体的实施细则, 所以校企合作有时企业和校方冷热不均, 长期推进举步维艰。德国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这不仅与德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德国企业及企业人员严谨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感有关, 同时与其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实力以及德国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是德国的校企合作中长期形成了一种双赢的良性格局。这种共赢的体系当中双方都有内在的动机参与校企合作, 所以德国的经验说明, 校企合作应该让企业从校企合作中切实获益, 激发其内在的合作动机, 不能一厢情愿, 也不能简单地指望通过税收、行政或其他手段“迫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只有大家都受益, 合作才有可能达到其可持续性, 因此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得到政府、企业、中介机构、高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的全面参与和支持。
第三,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巨大。当今世界多元化发展方兴未艾, 高科技信息技术革命让人类的空间距离感不断缩小。目前德国在华企业有5000家, 700家中国企业在德国黑森州设厂, 500家德国企业在黑森州和中国企业有密切的业务和贸易往来。德国企业现在不缺技术和资金, 而是缺少人才特别是中国的专业技术人才。与陕西、山东、河北等有多家高校合作, 还与菲律宾、加拿大等多家高校合作。德国生产的产品, 有相当一部分是和中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企业合作生产。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和平交往、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已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渠道,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办学模式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对象, 也是德国呈现给世界的亮点,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巨大。
摘要:文章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从其组织结构、学科建设、工学结合等五方面进行探索分析, 并对目前国内高职高专教育在实践教学、工学结合、教育合作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元制模式,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1]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形式、特点与发展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 2012, (2) .
[2]谢绪磊, 李智.试析德国大学的“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1) 下.
[3]张帆, 黄玮, 佟云峰.德国“双元制”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3) .
3.赴浙江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加强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
——赴浙江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
201*年*月*日至*月*日,我满怀对前沿知识的渴求,有幸参加县委组织的管理干部赴浙江大学为一周的学习培训。在学习培训期间,浙江大学严谨求是的学风和治学态度感染了我,浙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鼓舞了我,浙江人的一种谦虚大度及创新创业精神感动了我,浙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震撼了我。在这难得的学习过程中,资深老师的讲解传授,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员之间相互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一、深刻领悟到了浙江飞速发展的宝贵经验
在浙江十天的学习培训,在课堂理论学习和现场考察教学中,我感到收获很大,启发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丰富了知识,更新了观念,深刻领悟到了江浙飞速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创新制度。一是创新政府管理调控制度。缩小政府相对规模,减少政府事务;改变政府经济职能,大幅缩减或者转变政府直接经济职能,而逐渐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改革政府运行方式,政企逐步分离,政府逐渐以法律和经济手段来管理区域经济。二是创新社会管 1
理制度。浙江的社区体制改革与社区建设,有力加强了基层民主集中制建设,提高了基层管理水平,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稳定。三是创新经济体制。通过创新发展,已经建成了一个以消费品市场为基础,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初步发展的市场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经济的发展,为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沟通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起到了重要作用。达到了“办一个市场,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兴一座城镇”的效果。
(二)优化结构。一是优化城乡结构。加快了城市化发展的步伐,推动基建、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快速增长,外商投资迅猛升温,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也呈现较快增长,小城镇的持续繁荣和快速发展,使浙江向工业化、现代化迅速迈进。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加速社会转型,促进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三)发扬敢闯敢干的精气神。浙江人既有的“明故求理”的探索精神,又有“贵在实行”的求实作风,正是这种精气神创造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大省。
二、财政部门管理启示
(一)加大学习,提升精气神。各级干部的素质水平高低,工作学习的精气神决定着全县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要利 2
用各种形式,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要继续组织干部到发达地区和著名院校进行集中培训,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明白差距,提升素质,创新思路,为加快三峡库区工业重镇建设和实现人民幸福安康奠定基础。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个部门的生机和活力源于思想解放,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改革的大突破,管理的新进步,经济的大发展。我们同先进地区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管理上的差距。落后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管理理念,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是制约我县发展的首要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工作中必须善于和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敢试、敢闯、敢冒,勇于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之路。
(三)超前谋划,完善管理。必须树立发展第一、效率第一、服务第一的思想,形成全民动员,群策群力的良好管理局面。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管理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在事关发展的大势前,在压力面前,挺得住,拿得硬,抓得牢。今后一个时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工作上要做到“迅速”,明确责任,迅速行动;手段上要做到“灵活”,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时间上要“机动”,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重点工程和项目上去,保证把发展中的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好。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学习培训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到学以致用,促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
(一)强化学习,树立绩效管理理念。要利用一切机会,运用一切手段,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理论学习,统一认识,树立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观念,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放在重要位臵上,提高资源配臵效率,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创新思路,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一是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管理制度,包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专家管理办法、财政支出评价工作考核办法和财政支出评价结果应用办法等。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臵的灵魂是绩效,要围绕目标、保障、效果等方面,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基础上,按照全面性和精简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臵,具体可以根据项目情况,设臵通用性和特色性两大类指标。要建立健全专家库,加强业务培训与交流。
(三)创新思维,制定绩效管理方法。根据我县实际,建立完善不同层次的评价体系,即实行“项目单位自评-主管部门评价-财政部门评价”三级评价体系,分别按照一般项目、大项目和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进行评价。在财政部门总的制度框架前提下,各单位可以根据各自实际,建立健全 4
项目单位绩效评价自评制度,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价。主管部门既要负责负责系统大项目的评价,又要对所属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财政部门评审事关民生和社会影响大的重大项目和相关支出,在实施中可以引入中介机构等第三方进行评价。同时,要紧紧围绕绩效评价经济型、效率性及有效性的原则,积极探索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评价。
4.赴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在浙江大学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首先,非常感谢张掖组织部、市委党校、浙江大学等领导们安排组组织的这次培训活动。在为期10天的培训课程讲解中,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专家教授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精彩的培训学习主要心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走进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幽静的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无处不体现着其“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来自各行业的研修、培训班学员络绎不绝,很多学生在树荫下勤奋学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下子感染了我,美丽的杭州,求是的浙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二、在学习中,认真聆听了浙大教授的传道、授业、解惑,他们用渊博的知识,缜密的思维,幽默的语言,前沿的理念,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使我们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净化。
1、鲍健强教授《践行两山重要思想,推进绿色发展》一课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揭示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各种弊端,提出了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的经济流程,深刻阐明了“两山”重要思想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可循环规律来重塑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互动流程、生态化产业链对接和集成流程和企业内部可循环的工艺流程,促进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和利用的高效化,废弃物排放的无害化和再资源化,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循环化做了充分的讲解与说明,对我本人来说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深刻的认识到了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深受启发。
2、唐建军教授《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课上从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深刻阐释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他认为科普是教育的延伸,推广生态文明科普教育,传播农业“天人合一”可持续理念与传统文化思想,倡导向自然学习生存智慧的理念,广阔的视野,精辟的论断,生动的案例,同学们课后感觉受益匪浅。
3、黄德华教授国学智慧与人文修养从注重人文精神关怀的角度,解读儒家、道家、佛家等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精髓,引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诗词鉴赏、历史典籍导读、地域文化研究等人文类课程,帮助领导干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掌握人文修养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对人文修养与传统文化的认识,使领导干部在智慧吸纳、道德养成、创新思维等方面有所得、有所用。
4、施加春教授土地治理与污染修复通过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污染土地治理修复政策,对完善我国污染土地治理机制、促进土地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土壤管理与环境质量评价、面源污染控制与污染源解析等知识的传播,使我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知识有所增强。
5、朱仁民教授生态修复综合治理课堂中根据人类生存的现状提出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的三大生态修复系统。在国内寻求被人类破坏过的十类荒蛮地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修复工作,并首次在国内外提出以艺术的形式修复人类的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几十年来其生态修复工程量已近千亿。荒岛、荒沙、荒滩、湿地、运河、裸崖、黄河、残礁、建桥、修路,这10类载体,就是人类景观修复的对象。提出的人类之所以有战争、自然灾害,就是因为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这3大生态遭受破坏失衡才导致的理论,通过用自己的实践告诉世界:海岛的开发,并不是非得要平山炸石头、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个理论并不高深,难得的是,他不是空发议论,而是将自己的见解付诸于实践。
6、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副局长陈勤娟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作了一场主题为“湿地保护和治理”的精彩报告,为同学们介绍了湿地保护建设和治理工作,分享了湿地保护的杭州经验。陈勤娟从湿地概念讲起,通过《湿地公约》、湿地的定义、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国际重要湿地、湿地保护和治理的方式等系列讲解,为学员上了一堂丰富的湿地理论课;并通过湿地保护和治理的杭州实践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的“西溪模式”分享,呈现给学员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三、课外参观,学校安排参观了京杭大运河、浙江安吉和桐庐美丽乡村建设,走近每一个美丽乡村,都能体验江南水乡之美,绿树成荫,溪流潺潺,小桥古树,庭院老屋,石径通幽,村庄散落;都能享受其洁净环境,山峦青翠,溪流清澈,空气清新,基础配套,院落精致,人居和谐;都可阅读其厚重人文,宗祠文化,名人经典,书屋礼堂,村歌村约,家训家风,诗词歌赋,历史荟萃;都能触摸其欣荣产业,特色竹业,精品农庄,乡村旅游(度假),风情小镇,商贸服务,生活体验,等等。每到一处都让你视野开阔,思维萌动,痴醉留恋,感慨万千。
四、工作启示
通过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等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学习后的启示与思考:对比安吉、桐庐,思之张掖,倍觉差距明显,任重道远。
愚以为,欲为美丽乡村建设,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规划先行,尊重自然,做强产业,做优品质,提升素质,长效发展。建设美丽张掖需要我们更多的学习找准自己的差距,认识不足,常思考发展为谁,为谁发展?惟明宗旨,革思想转观念,方能务实而为,循序渐进,科学发展。在工作决策和建设推进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环境保护;坚持夯实基础,突出宜居宜业;坚持文化传承,突出文明建设;坚持产业先导,突出致富群众;坚持分类推进,突出示范带动。
5.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按照组织的安排,我参加了这次“清华大学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的学习,与同学一起,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一流学府——清华大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九天时间,但通过体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汲取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通过聆听那些学术大师的生动授课和名家前沿的理论成果,使我体会深刻、受益匪浅。
一、增长了见识。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校园后,自己及时调整心态,转变角色,倍加珍惜,虚心学习。在九天的时间里,我认真聆听了姜平教授的《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与治理》、吴新华教授的《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李帆教授的《如何有效实现区域产业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罗双平教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韩廷春教授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张文教授的《创新思维与决策》、周海宏教授的《走进音乐世界》等的精彩课件,边听课边思考,开启了心智,思维在老师的开发引导下,心灵得到了交流和沟通,每一堂课、每一天都有收获。教授们渊博的学识、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受益匪浅,提升了 1 素质。今后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在更高的层面、用更全的视角去理清工作思路、分析情况、解决问题、谋划发展,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努力工作。
二、拓宽了知识领域。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中国热点问题、宏观经济、国学和谐关系建立、依法行政、创新思维与决策、领导科学与艺术、党风廉政建设、音乐认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地方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们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三、提升了能力境界。学校给我们培训班安排了十四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盛宴。特别是那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加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的授课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技能,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传承了清华精神。学习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2 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清华人之所以长期蜚声中外,就是在于这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我想这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震撼,给人以行动力量,给人以前进勇气,给人以成功信心。
6.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为全面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我会将于2009年3月组织医院培训代表团赴新加坡著名医院参观培训, 了解与学习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 望各相关单位积极报名参与。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2009年3月15日至3月21日, 7天
二、组织单位: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三、应邀考察对象
1、各级医院的院长、副院长
2、各级医院各科室的正、副主任
3、各级医院临床科室正、副护士长
4、其他与医院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
四、考察医院
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 (SGH) 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 (以实际人数确定医院)
五、培训课程
六、收费标准
每人收费:¥14980元, 时间:2009年3月15日至3月21日
备注:
1、报价所含内容:签证费、公务活动、全程机票、保险、三星级酒店 (双人标准间) 、一日三餐 (正餐以中餐为主) 、新机场建设费、中文导游、景点门票、境外机场接送、小费每人6美元/天。
建设费、中文导游、景点门票、境外机场接送、小费每人6美元/天。
2、报价不含内容:护照、境外私人消费及自费项目, 团队以外的个人消费及因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 (如罢工、大风、大雾、交通延阻、航班取消或更改时间等引起的额外费用) 。
七、报名办法及程序
1、详细填写《报名回执》并传真或邮寄至北京;
2、报名者需在上交《报名回执》后的7个工作日内汇款至北京, 并及时把银行底单传至北京, 收款后24小时之内, 我们将回传报名确认函;
3、需要上交护照原件及复印件4份 (护照有效期至少为1年以上) ;护照照片4张 (必须与护照上相片一致) ;
八、付款方式
银行转帐至:单位:欧亚启航 (北京) 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银行建外支行营业部
帐号:01091161300120105005140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魁利/王蕾手机:13910296072、13911699656
电话:010-58691261转11/862传真:010-58691267
邮箱:hmlkl707@126.com hmwl707@126.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 6号楼3601室邮编:100022
收件人: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项目开发部
7.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感受清华领略风采心灵升华
——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记录以及心得体会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总结发展经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三个转变”,走集中发展道路的战略。为促进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借用好清华大学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培训经验和强大的人才资源整合能力,搭建起清华大学与我市在高级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平台,建立我市与清华大学多种形式、多个层次、多个方位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6月初我市杜梓市长代表市委亲自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订了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10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我市决定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协议培训合作项目中的“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项目,一行110人赴清华大学,带着组织的期望和自己求知的欲望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高级研修班学习。清华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学府,令无数学子心驰神往,此次短暂的学习经历也算是实现了自己少时的清华向往。
一、初识清华
清华园位于京西北,北四环路与圆明园路交汇处,向
南步行10分钟,是全国另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向西步行15分钟,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历史记载,明朝时这一带是一片园林区,清华园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在校园路上,粗览校园环境,绿树成荫,草坪如毯,花香阵阵。清华校园以清华园为主体,西部还有近春园,这次学习的住宿之所便是清华接待服务中心—紫荆公寓。漫步近春园遗址,假山叠嶂,树木葱茏,沟渠纵横,座座石桥架于水面之上,桥面与水面离得很近。若是仲夏初秋季节,定会亲身领略到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美景。园子中心广场四周的树丛竹影中,散落着孔子和吴晗先生的塑像。在清华主校门(东门)外的绿地正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卧壁,正面是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背面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校训源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
二、清华生活
在清华园的这段日子里,我们鄂尔多斯高级研修班的108位同学每天背着书包,踏着单车,结伴而行,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间来回穿梭。尽管这“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些单调,但在精神层面却是异常丰富的。半个月的时间虽然很短暂,感触尤深的是清华文化的无所不在,润物无声。清华园里处处都是文明的气息。无论是在老校区,还是在新校区,也无论是在教学区,还是在生活区,到处都是绿草茵茵,树木葱笼,时时都是宁静祥和,井然有序。清华校园很大,初来几天不识路,总会有人热情地为你指路。遇到年少的清华学子,总是把我们尊称为“老师”,尽管心里有点虚,但面子上还是蛮受用。在食堂就餐,尽管偌大的餐厅高峰时有几千人同时进餐,但从不喧哗,且整洁、有序。在课堂上,如果同学们偶有倦意,年轻的程文浩副教授马上会讲个小笑话,播个多媒体短片,或者玩个小游戏,既为你提神,又让你受到启迪。可以说,清华园里这样一种文明的气息、一种人文关怀,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清华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渗透西方文化的影响,孕育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建校近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行胜于言”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的栋梁之材。秉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健全品格之人才”的教育理念,清华的老师们以崇高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学术水平,一
丝不苟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即使是党政干部在职培训,也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无论是学校对教学的整体安排和管理服务,还是老师对课程的具体设计和讲授,你总能体会到管理者和授课者的用心良苦和匠心独运。尽管外面是喧嚣的世界,而校内却是安静的课堂。看到校园内清华学子潮涌一般的自行车流,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奋力赶超的脚步。看到操场上矫健的身影,你完全可以相信,“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信念正在锤炼清华学子的体魄和意志,也正在积蓄中华民族未来的竞争力。
三、感受大家
此次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共15天的培训学习时间,聆听了1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的专题讲座。这次培训的主题是领导干部领导力的提升,学校开设了《政务礼仪》、《中国宏观经济形式分析》、《中国热点问题分析》、《组织行为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政府公共关系》、《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服务型政务》、《绩效管理》、《领越领导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阳光心态》、《走进艺术世界》等课程,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感受颇多、收获颇丰。现将自己所学习的部分专家、学者的课堂内容做一汇报:
四、我思所想
1、走出清华,回到岗位,我要秉承“行胜于言”的校风,更要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真正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环节干部。
2、从个人化向组织化迈进,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过渡;努力提高组织建设的认识能力,学会打造卓越领导的管理方法。彻底明白了,事情办成了、心情都舒畅了,就是管理;寻找符合人的本性的做法也是管理。管理本质就是用人成事。
3、有心才有新。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事业有忠心。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同时,牢记领导的嘱托,勤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才能创造新的工作局面;有公才有功。必须做到一心为公,利为公所谋,事为公所办,自觉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有为才有位。首先立于“为”,多作为。要想一个单位的工作得到组织的支持和认可,要想一个人的工作得到同事的赞同和理解,也必须多作为,要立足长远,顾全大局,事业也才能前进。遇事多动脑筋,做到三思
而后行,同时要加强学习,用丰富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既要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专业知识,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博古通今,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在实践中学习。不能靠吃资本、吃学历过日子。
4、求知迫切,期望太多,感悟颇深,心得更阔。还是一步一步从头再来,从一件件事重新做起,从自身目前工作认真做精、做好;清空杯子,空杯朝上,注入新水,装满新知;放弃过去经验,放下历史包袱,从零开始,这才不枉此次清华培训。我们虽走出清华门,却带走清华魂,带来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清华学风,“行胜于言”的校风。认清了:我是谁,我向何处去,我要干什么?今后要做到:空杯朝上,我心飞翔。
8.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心得
谈到学习心得,我不得不先表达一下自己对赵校长和王主任的感激之情,由于我们自己带孩子又赶上高一临近期末考试,我要是参加培训家里一切的事务都落在了我爱人的身上。所以我本打算不参加本次培训了,但王主任语重心长的给我讲了赵校长的期望和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希望我应该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家里有什么事情可以协调处理。可以说如果没有赵校长和王主任的教导,我就失去了这次让我大开眼界的培训,让我失去了近距离接触专家学者的机会。
2014年7月4日至11日我们一行50多人到上海参加培训学习,7天时间里,共有8位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教授给我们授课,听课之余,华东师范大学在7月8日下午安排我们参观了上海田园高级中学,聆听了陆振权校长的专题讲座。在7月11日上午,安排我们到上海闵行中学参观学习,听闵行中学余安闵校长作电子书包项目介绍。这7天里,学习日程安排得很紧,平均每天听六七个小时的课,由于他们的课讲得很精彩,也因为我们都是带着求知的心去学习,所以收获很多。我这里谈谈几点主要的印象、心得让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一切教育改革将最终发生在课堂”。因此,教师素质对教育而言至关重要。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从时代和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定义教师教学基本功,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磨练、升华出新时代教师所需要的教学基本功。李政涛教授作了《走向有效教学与教师新基本功》的讲座,李政涛教授从什么是有效教学,怎样理解“有效”角度出发,让我学会了如何把心中的抽象学生转变为具体的学生,如何提高研究学生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有效教学,李政涛教 授又引领我们思考三个关键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让我懂得了教学如爬山,教学如攀登,进入课堂就如领着学生来到了山脚下,如何让学生从山脚下攀登到山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给学生搭建平台,使学生一步步的攀登到山顶。李政涛教授的有效教学观,让我明白了好课的标准,好课应该是把学生由原来的不好教成好,把学生由一种好转化成另一种好,使学生在好的基础上更好,好课的感觉应该具有推进感(步步、层次推进)、生成感。好课也该是刨坑课、攀岩课、拔节课。好课不是课堂上学生活跃,学生热闹。这样的课只有温度没有深度,二是这样的课有活动没有学习。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去关注这些呢?大部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只有学生活跃了,才能让听课的人觉得这才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一节好课。现实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好课就是符合教研员思路的课才是好课、符合上级听课者思路的课才是好课。所以就迫使大部分老师不是潜心去研究怎样使设计的问题步步、层层推进、不是去深研究某个问题,而是研究如何使课堂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如何热闹。所以,我觉得普通老师必须摒弃功利主义思想,潜心研究教学,研究使自己的教学怎样符合教学规律而不是符合听课者的喜好。李政涛教授又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指导我们如何让教学有推进感和生长感,让我学会了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是符合教学规律的,让我懂得了教学过程就是开放的生长、扎实的生长、温暖的生长,让我明白了扎实在于清晰、在于细节、在于停顿、在于运用。,让我深刻体会到,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胡惠闵教授的《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的专题讲座,安桂清副教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例研究》讲座,让我明白了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遗忘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研究学习目标以及怎样围绕着学习目标进行教 学。
吴亚萍教授做了《怎样备好一类课》的专题讲座,吴亚萍教授从备课中存在的三大束缚角度出发,指导我们如何对学情资源、文本资源进行开发,怎样使制定的目标具有层次性、整体性。通过吴教授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我在平时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所在,对提高我的备课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王建军教授做了《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的问题诊断与实践改进》的讲座、通过学习,让我懂得了如何积极把握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如何写好、利用好教学反思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李晓文教授的《学生发展视角看教学改革》讲座,让我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对如何正确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及怎样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正常的心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钟启泉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的专题讲座,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新课程实施面临的难题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讲解,帮助我们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以及教师的职业倦台和自我调节方式。在很多问题上产生共鸣,特别是在构建尊重、信任、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模式,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等等,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爱体现在于教育上,对学生的尊重,期望,理解与宽容,即是一种情感。”教师不但要对学生有爱,而且要公正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体谅宽容。
通过参观两所上海市重点高级中学,第一个感受就是学校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科学发展,适时调整,健康成长。感受到了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优秀的学校需要优秀的老师,只有了有了优秀的教师和出色的学生才会结出累累硕果。总的说来,七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要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
9.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凯斯纽荷兰技术中心的2位专家首先向培训团成员介绍了美国牧草收获全程机械化过程。目前, 美国牧草从割草压扁、搂集摊晒、打捆 (或青贮) 、草捆搬运和厩肥处理均实现了机械化, 部分机械趋向大型化、自走式, 同时中小型和牵引设备也大量应用。近年的发展趋势, 是牧草机械特别是自走式割草压扁机、方捆打捆机开始大量用于生物质能源行业, 成为农机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后, 培训团成员观摩了该技术中心的“虚拟设计”演示。大家跟观看3D电影一样带上专用眼镜, 整个拖拉机牵引打捆机的立体图就呈现在眼前, 随着镜头的转动, 打捆机的内部结构一览无余。据该中心技术师卡尔介绍, 在产品设计完成后, 纽荷兰的技术师可以用电脑观察产品的整体结构和内部细节, 并模拟作业, 这样不但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还可以大大节约开发成本。“虚拟设计”演示引起了培训团成员的浓厚兴趣, 大家纷纷就产品功能开发、在生物质能源行业的应用等问题, 向纽荷兰专家提问并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临近中午, 纽荷兰工厂专门为来自中国的客人准备了富有美国东部特色的工厂午餐。培训团成员与工厂的经理和专家边吃边聊, 中国的农业发展、美国的拖拉机驾照管理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工厂经理彼特向大家介绍了纽荷兰工厂的发展情况。该厂成立于1895年, 至今已有104年历史, 1940年在行业内率先开始生产方捆打捆机, 1948年开始生产青贮机, 1954年搬入现址, 1974年起生产圆捆打捆机。目前, 该厂有员工近600名, 生产10大类牧草机械, 包括圆捆机、小方捆机、牵引式青贮机、撒肥机、搂草机、圆盘割草机、圆盘割草压扁机、往复式割草压扁机、青贮机割台和烘干机, 2008年总销量15 890台。该工厂小方捆打捆机和圆捆打捆机销售量已分别突破了70万台和20万台。陪同考察的凯斯纽荷兰中国市场总监张伟洪向培训团成员介绍, 目前, 在国内组装的纽荷兰BC5060、BC5070型打捆机就是在这里制造的。
培训团成员随后参观了工厂, 大家边看边问, 对这家百年老厂不断引进先进设备, 提高产品制造精度;引进世界级制造 (World Class Manufacture) 体系, 提高现场管理水平降低制造成本的做法表示赞赏。
专程从华盛顿赶来的凯斯纽荷兰政府事务经理马翰林先生向培训团成员赠送了纪念品, 他感谢大家来纽荷兰考察并希望培训团在美国培训取得圆满成功。
10.赴清华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很荣幸参加了2012年开县中小学班主任高端培训,8月27日与全县56位学员和两位带队班主任一起,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当代学子魂牵梦萦的首席学府——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里有着这样一句话“走进清华门,就是清华人”。这次总算是圆了自己年轻时的清华梦。在这短暂而充实的六天学习时间里,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演讲,领略了大师们的智慧与风采,感受了百年清华厚重的文化底蕴。这短暂而充实的六天,我真正体验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的内涵,汲取了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六天虽然短暂,却让我铭记深刻。
一、感悟清华,传承校训
8月底的清华园,和风煦日,绿草如茵。没有喧哗,只有宁静,没有杂乱,只有井然。清华的学子们,或在操场上挥汗如雨,或在图书馆博览群书,或在荷塘边激扬文字,处处洋溢着朝气,氤氲着书韵,现代感和历史厚重感在这里完美地结合。
正如清华校风,“行胜于言”,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这也正是清华百年校训所强调的“自强不息”,曾在清华任教的梁启超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清华校训,博大精深,不光是我们为学的准则,更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
二、升华理念,拓宽领域 学校给我们安排了10个专题讲座(每节课都是3小时),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音乐鉴赏、语言艺术等多个方面,让我们收获良多。
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授和名家大师,也有来自教学一线的老师、他们个个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从而使我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比如张学政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陈纪英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迟希新老师的《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与教育引导》等课程都使我大受裨益,给我以脑力上的激荡,思维理念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在充满了欢声笑语的课堂上,我们学到了杜岗坡老师的如何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分为三步:第一营造和管理学习环境,第二锻炼和提升教学技能,第三构建完整学习过程。杜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神奇的魔术表演,并邀请了学员一起参与其中。从这个魔术中我们也感悟到了参与与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研修室主任吴正宪让我们知道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做一名骨干教师。从最开始的孤身一人到后来成立的吴正宪工作室,这是吴老师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她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一定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智慧型教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她告诉我们,就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吧,做到人课合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钱志亮带来的《现代家长的角色定位》让我们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全的认识。任由世界变迁,家庭是最重要的心灵港湾。我们既担任着教师的职业,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面对孩子发展的方方面面,今天做父亲、做母亲在孩子成长当中角色要有所分工。记忆当中最深刻的一句话,孩子是无辜的,他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所以当他来到这个家庭,父母应该给予他全面、正确的关爱。吕建强老师的《走进音乐的世界——学生艺术细胞培养的重要性》,他对音乐独特的见解,让我对音乐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意境总是那么富有时代意义。北京教育学院的张红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让我们懂得享受教师这份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田彩凤老师讲解的《清华历史文化和清华精神》,使我们对清华有了更深更广更全面的认识。辛青峰教授为我们传递了《教师的语言艺术》,让我们不管是在工作、学习或者是生活中都能学以致用。这十位老师带来的课堂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升华了思维理念,还拓宽了知识领域,启迪了我们的心智。
三、加强交流、收获友谊
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我们开县不同的学校,彼此不熟悉。这次培训,除了给我们安排学习之外,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学员们忙里偷闲得抽出时间骑着自行车畅游美丽的校园。为了现场感受升国旗的庄严气氛,大家不辞辛苦凌晨三点半起床出发。为了更多的了解首都北京的人文气息,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了颐和园,参观了故宫,这一个个都带给了我们视觉上、心灵上的震撼。刚到北京,张光青主任一行人带领着我们参加了同乡会。在北京的开县“乡情联谊会”热情的接待了同行的教师队伍,虽然都不曾认识,可是彼此很亲切。他们感谢我们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可是他们的成功让我也倍感自豪,他们对家乡的慈善义举让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冲锋在一线教师的信念。
每次课堂上、课外活动中大家都积极参加,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体现了我们开县教师团结奋进的精神。学习是辛苦的,但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友谊。
六天的时间,因为短暂而幸福,六天的时间,因为短暂而倍感珍惜。我深知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清华大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一定会好好研究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为己所用,以名师为榜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将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努力工作、学习,并把清华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秉承“走出清华门,带走清华魂”,以求真务实,立足本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作出自己对一线教育应有的一份力量。
11.赴东北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学习心得体会
晏妮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智慧课堂》主讲人:窦继红 由鸡兔同笼的问题引出主题。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解这种问题时会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设兔子有x只,鸡有y只,列出方程组并求解,另外一种是假设全是兔子或者假设全是鸡,从而求解。而当孩子把这个问题提给家长时,家长却给出了另外一种解法,让兔子和鸡各抬起一只脚,兔子还有三只脚,鸡还剩一只脚。再让兔子和鸡各抬起一只脚,这个时候鸡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而兔子还有两只脚,用剩下的脚数除以二就是兔子的只数。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引起了我们教学的思考“想法很重要,思维方式很重要,换个角度想问题。”。
知识不等于智慧,传统教学使我们能够传授知识。而现代信息化时代是老师配合学生,为孩子们服务。学习的途径是网络,孩子们会亲切的称百度为度娘。而老师则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常用的网络包括会声会影、维棠软件、格式工厂等等。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课本剧、教学课件自己做、我的课文我解读、我的课堂我做主等等。窦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先让学生快乐的活着,再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开展过一个我是小老师的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面,讲题的表达能力很不足,有的学生甚至是紧张的说不出话来,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经过慢慢的引导,学生渐渐总结方法,能够较为完整的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练习题。最后有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对一个问题作变式练习,或者相关的拓展,还能及时的和同学进行互动。这个活动开展后学生们都愿意积极地参与,课前好好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下面的学生也觉得非常的有意思。今后我可以继续把这种做法坚持下去,并将讲解过程录制下来制作成微课的形式,便于学生们相互交流。
《校园信息化技术案例解析》主讲人:郭立国
他是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校长,39岁,长春市骨干校长、教育信息化先进工作者,军事、科技、电脑、天文爱好者。95年参加工作先后做过村小班主任、村小校长、农村中学教师和农村、城镇学校副校长,2011年到武龙中学做副校长,开始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2012年成为学校负责人后,在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的教育梦想,通过自学概念理论、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建设,亲自培训并带领师生积极创新应用,探索出了一条农村本土化的数字校园建设之路,学校现已多次承担省、市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现场会。
武龙中学地处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是一所农村薄弱校。2001年武龙乡撤并到弓棚镇后,学校由一所乡中变成了村中。所以2012年当上校长时面临的状况是:校舍陈旧,办学条件差,师资薄弱,教师多为民师转正或接班的,没有一个本科毕业生,且平均年龄47岁以上。全校8个班,仅有200多名学生,还在不断外流,学校面临生存的困境。
为摆脱困境,武龙中学创建乡村简易数字校园,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城乡差距,探索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新思路。经过三年的努力,武龙中学有了发达的网络环境,多媒体和简易录播系统配备所有教室,教师备课人人有电脑,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常态化,学习环境数字化,校园管理智能化,老教师也能上电子书包课,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数字终端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生源出现了回流。
武龙农村版数字校园学习环境是如何建成的?
缺钱咋干?武龙中学的解决办法就是少花钱、买部件,学技术、自己建。设备不求高大上,好用就行。一是解决边远农村“校校通”难题。二是建高标准校园网。三是土洋结合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四是自建班班微格系统。五是自建微课录制室。如何让长期黑板加粉笔的农村老教师改变习惯? 当时,武龙中学30位任课教师中有15位过50岁了,最年轻的也近40岁,多数都是在校上课,回家就要喂鸡喂猪干农活或抱孙子的,连鼠标都不会拿。如何让他们人人用、常态用、好好用呢? 校长领学。从校长做起,带头学,当讲师亲自培训、陪用,要求“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懂点技术的先用带动学,大家分组合作学、互补结对子学,甚至学生教老师,学生倒逼着学,问老师:为啥咱班上课不用多媒体呀?你不会呀?老师不好意思不学。激励促用。在解决教师对新装备怕用坏的问题上,武龙中学土规定只要不用锤子砸用脚踢,正常用坏了不仅不罚,还要奖励,创新应用的更要奖,当时的奖品是自己单独使用一台电脑。指导提升。从会用,到用好。武龙中学多次邀请东北师大、省市电教馆的专家到校义务培训。手把手,教得细、讲得明白、学得卖力,效果很好。同时,武龙中学也努力组织教师“走出去看看”,多次去东北师大蹭课磨课,教师受益匪浅。
环境有了,技术学了,资源如何解决? 一是组织教师注册使用国家和省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共享优质资源;二是苦干感动东师理想公司,得到免费资助智能化云空间系统,集成学科软件工具、仿真实验、动画资源、评测管理等功能标准高且方便实用。三是把各类教育资源网址汇集起来做成导航,方便教师查找资源;四是校本资源、生成性资源,利用局域网共享功能,分类存储学校各类数字资源,存储教师备课、上课所需及课后生成的教案、课件、实录等资源,为教师自听、反思、集体教研,以及学生课后再学习时使用。这些资源很接地气,很实用。在常态化应用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武龙中学的教学,在深度融合的进程中逐渐摸索出适应武龙中学的教改及教学模型。按照这样两个活化的流程图(一个教师转变用的,一个课堂教学用的)结合 “启智讲授型、互动协作型、自主探究型(智慧型)三种教学模式”,让教师们有抓手,更得心应手地转变方式,探索构建智慧课堂新模式。
面向未来,武龙中学还要做什么? 现在不仅要把互联网加法做实做透,还要探索物联网与教育的乘法与除法,从数字校园走向智慧校园,利用好武龙中学新自建的智慧教室,让每个孩子都智慧起来,争取能孵化出现极客式(GEEK)的苗子,武龙中学的智慧教育目标还很远,会在国家强力推进、高校理念引导、信息技术支撑下一直脚踏实地前行。
听了郭立国老师的讲解,让我们认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克服一切困难为了孩子的决心。做到以下八步:
12.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2006年底, 北京市正式启动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以下简称“素质提高工程”) , 市财政为此设立1.5亿元专项经费保证工程的实施。“素质提高工程”由“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计划”“教师人才引进与选拔计划”“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教师国内外研修计划”和“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计划”五大类别共9个计划构成。
“教师国内外研修计划”, 由“国内研修计划”和“国外研修计划”两个子计划构成。“十一五”期间, 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专项经费, 对500名左右专业教师国外研修给予资助。组织教师到国外接受专业培训,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 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为落实“国外研修计划”, “北京市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和“北京市职业院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按照市教委的统一部署, 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2月分别组织了4个团 (计算机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机电自动化类专业、模具类专业) , 包含来自全市18所职业院校, 共72名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赴德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二、赴德国培训的概况
此项目由中国和德国政府教育部门共同举办。德国承接此次培训任务的是德国柏林GFBM培训中心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师培训学院。
德方针对中方的需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1. 德国职业教育的体制与理念培训
根据培训计划的安排, 在巴符州教育学院、斯图加特信息学校、瓦特格斯学院、泰特朗电子学校、黑森州卡塞尔市的海尔维奇-勃朗克兹职业学校的培训活动中, 先后多次涉及德国职业教育体制和教育理论的培训内容。包括:德国教育体制与“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方式、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课程思想。这些内容也为后续培训内容的安排奠定了基础。
2. 职业学校的实地考察与教学观摩
此次培训将部分培训活动安排在巴符州教育学院、斯图加特信息学校、瓦特格斯学院、泰特朗电子学校、黑森州卡塞尔市的海尔维奇-勃朗克兹职业学校、菲利普-马特奥思学校等8所职业学校进行, 听课10余节, 与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进行了多次座谈。
3. 参观和考察“双元制”企业
参观了典型“双元制”企业, 实地考察“双元制”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参观企业包括戴姆勒奔驰公司培训中心、MTU公司、博世公司、德国电信、宝马摩托车厂、卡塞尔市大众汽车公司铸造加工、埃斯丁根-SMG铸造工厂、德国海德堡印刷厂铸造车间、斯图加特市肾透析仪器生产厂等10家企业及这些企业的培训中心、学生实习场地。
历时4周的培训,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时间紧凑;考察与培训相结合, 讲授与研讨相结合, 案例与实操相结合, 从柏林到巴符州, 从学校到企业, 从企业到行业协会, 使我们亲耳听到德国职业教育专家的讲解, 让我们感到十分过瘾;走进德国职业教育学校的课堂为我们接触德国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启了大门;考察典型“双元制”企业与行业协会, 使我们切身感到学校与企业的水乳交融, 密不可分;所有这一切为我们如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思路与帮助, 使老师们受益非浅, 收获颇丰。
三、赴德国培训的收获
1. 切身感受了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实质
(1) 关于“双元制”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最负盛名的一种形式。“双元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的职业教育形式。“双元制”可以说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培训教育模式, 将其称为“学徒制”更加贴切。这里所谓“教育企业”是必须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主办职业教育。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以私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合同, 受教育者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的职业教育 (见图1) 。
(2) “双元制”学生来源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 一般必须具备完全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 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 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 得到一个培训位置, 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 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即他具有了双重身份:在企业是学徒工, 在学校是学生, 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企业和学校。完成“双元制”培训后, 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
(3) “双元制”的产生及法律保障
“双元制”的成因既有德国传统文化背景, 也有德国的法律基础。
德国崇尚手工艺和技艺, 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 这是“双元制”根植的沃土。德国历史上手工业非常发达, 有重视手工艺和技艺、重视技术和实践的优良传统。手工业不仅是“双元制”产生的摇篮, 而且也是实施“双元制”培训的重要力量。
崇尚技艺而不鄙薄职业教育是德国的社会风尚。德国有句谚语:“不教青年人手艺等于让他们去偷”。德国人总是教育子女学习技艺立足社会。在德国大众心目中, 接受职业教育并非无可奈何的选择, 而是主动的要求。德国教育指出, 培养一个技术熟练精湛的劳动者与培养一个知识广博的大学生相比, 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双元制”作为一种涉及面广的社会活动, 其健康运行有其强有力的法律作保障。一是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如:《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以及联邦各州颁布的学校法。德国是一个在职业准入制度方面管制非常严厉的国家, 在全德工商协会 (IHK) 颁布的365种职业中, 企业学徒必须取得IHK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职业教育法规定, 企业招收初中毕业的学徒时, 必须为其提供为期三年至三年半的“双元制”教育, 即1/3的时间安排到职业学校学习课程, 2/3的时间安排在企业实习。二是有办学经费方面的严格明确的各种规定, 确保了经费的稳定来源并不断增长。三是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职教师资的培养和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标准等都给予法律确认。这三方面的法律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向社会提供全面有效服务的强有力的保障。
(4) “双元制”的基本规模和专业
“双元制”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常在十二年义务教育之后, 部分初中毕业生可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 完成3~3.5年学徒培训进入企业就业;部分初中毕业生还可进入文理高中, 毕业后升入大学;还有较少部分由职业学校毕业就业或进入大学。
“双元制”职业学校40%的学生学习手工业领域的专业。在现代工业化过程中, 德国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于其现代的内容。政府认为, 手工业对经济的现代化是具有经济补偿、培养人才和促进就业的特殊作用。这就是德国保留和发展手工业、行会和“学徒制”的原因。
目前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徒规模约为180万人, 分布在360余种职业中。但职业分布表现出不平衡性, 其中绝大多数学徒集中在零售、装备制造、公共事业、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等行业。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实际上就是职业 (德语Berufe) 。伴随产业结构不断变化, 许多传统的职业逐渐消失, 新兴的职业、交叉的职业不断出现, 政府和行业协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所培训的职业进行重新界定。“双元制”的职业是由联邦政府在《职业培训条例》中加以规范的, 上世纪50年代“双元制”教育的职业为770余个, 到90年代末期减至370个, 目前共有90余个职业大类365个职业。
(5) 行业协会在“双元制”中的地位
“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为主的原则正是靠经济界通过行业协会强化“学徒制”的管理来体现。全德工商协会 (IHK) 在“双元制”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具有实质性的四大职能:
(1) 颁布法规性文件。如学徒培训合同、职业资格考试方案等。
(2) 顾问咨询。对企业提供咨询, 对学徒提供咨询等。
(3) 检查考核。对企业培训条件进行检查, 对培训合同进行检查, 对企业培训教员情况进行检查, 对学徒进行检查等。
(4) 监督。对整个“双元制”培训活动进行监督。
德国职业教育几百年的发展史表明, 职业教育主要是靠行业自已发展起来的, 国家干预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
(6)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实质。在德国的培训, 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德国“双元制”的实质是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是以企业一元为主, 以学校一元为辅;更注重实践环境的实真, 而非环境的虚拟;更强调实践的过程, 而非实践的结果;更注重工作过程中训练, 而非学校中演练;更注重做中学, 而非学中做。
2. 深刻理解了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思想
(1) “学习领域”诞生的背景
上世纪90年代, 企业对“双元制”学校课程多有抱怨, 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多为“教学材料导向” (而非“工作任务导向”) 的课程, 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工作存在差距。联邦政府文化教育部 (KMK) 采纳了企业的意见, 对“双元制”职业学校课程进行变革, 1996年开始试行“学习领域”课程。可以说, 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德国的教师们也提出学习领域的教学在某些方面无法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这也是困扰他们的问题, 而且由于推行时间不长, 他们并不急于去全面赞扬学习领域。而“学习领域”的实施受到专业和课程类型的限制, 在德国职业学校也不是全面铺开。
(2) 关于“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联邦政府委托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开发出的课程纲要。因此, 可以认为“学习领域”就是课程, 但它并非详细的、具体的课程大纲, 而只围绕课程的目标与学习内容等提出的原则意见。
“学习领域”的文本非常简洁, 篇幅通常只有一页。如机械加工专业, 第5个学习领域的描述如表1。
完成烟灰缸的制作可作为机械加工专业第5个“学习领域”的一个项目。
“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 它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 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就是职业院校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重要的是“学习领域”的描述, 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这两方面的目标分别描述, 平行排列。它们通过同一个“工作对象”建立起直接联系, 内容上表现为互补关系, 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学校这一元侧重认知过程, 学习目标重在能力的明确表述, 认知目标使用的是了解、叙述、解释、分析、评价等动词, 基本是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思想。职业能力中多有隐性能力和经验的成分, 部分类似于通用能力, 尽管难以观察和量化, 但也作为学习目标提出, 进入学习过程。
德国课程模式对技术业务工作的内涵 (要素) 研究很透彻。一项工作离不开工作对象, 软硬件工具, 操作方法规程, 工作的组织分工, 技术业务的要求和标准。把这些要素分析、描述清楚, 学习的内容就落实了。见表2, 表3。
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完成某个职业 (可专业) 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 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体系化“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 (职业小类或多个岗位) 的职业资格。
(3) “学习情境”与“学习单元”
“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 是“学习领域”的下一层级的概念, 是实现学习领域关于课程教学原则意见的具体教学载体, 实质上就是该门课程的具体学习任务。特殊情况下, 一门课程可以仅有一项“学习情境”。“学习单元”是“学习情境”下一层级的概念, 它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时间与内容最小单位。如图2所示。
(4) 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思想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 学习领域课程更加符合主体性教育思想, 建构主义和行动导向的理念, 遵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规律, 应当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愿景, 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有较高质量要求的职业院校教育中。
传统的职业教育由于割裂了理论与实践 (生产劳动) 的关系, 有可能把人培养成工具或残缺不全的人 (一部分人只会动脑不会动手, 另一部分人只能动手而不会动脑)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特色和课程理念, 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 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 行动、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个体人格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协调, 实现了科学世界向工作世界的回归, 从而实现了“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 把教育对象当作人来培养, 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人”。
“学习领域”课程把学习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在学习领域课程中, 学生不再像学科课程那样按照知识系统性来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 而是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载体”, 从工作世界的整体性出发, 认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 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过程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
3. 真正领会了行动导向的核心精神
(1) 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
“行动导向” (Handlungsorienterung) 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策略, 它起源于改革教育学学派的学习理论。行动导向中的“行动”是一种“职业行动”, 是指对本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完整而且全面的行动, 它常常是由经验引导的。
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教学新范式。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 其实质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 在这个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2) “行动导向”的教学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技巧, 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教学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用行动过程、实践的方法进行学习。设计导向则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习自我设计, 应该不断提高设计工作过程的能力。实际上, 行动导向与设计导向的契合是我们的目标。行动导向的教学也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行动导向的学习试图保持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
行动导向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 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 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这一探索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培养结合的有效方式, 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提供了“行动即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表4为传统教育与行动导向教育教学特点的比较:
(3) “行动导向”的核心精神
“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进行教学组织过程, “以学生为主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这就是“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核心精神。
4. 学习体验了教学方法和效果检验的内涵
(1)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 行动导向教学使用了很多教学方法, 包括:“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思维导图法、“三明法”教学法等等, 其目的只有一个,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体现的学习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体现学习。下表为归纳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值得一提的是, 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师培训学院, 兰伯特老师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学习了“三明治”教学法。“三明治”教学就是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的穿插。进行“三明治”教学法的背景在于:作为教师要创造学习的环境, 兼顾学生的学习速度, 需要学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并具备自学的能力, 教师头脑中的知识如何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一个成功学习的重要条件是与学生的知识或自身经验相关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的行为, 体现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三明治”教学目的, 就是教师要有组织地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明治”教学的学习途径—通过耳听、眼看、口读、手做四种学习途径的有机结合, 达到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三明治”教学:预期目标:挑战——动机——教学技术——知识——能力——目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计划性——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具备的能力—希望迎接新的挑战——设计新的学习目标。于是我们学习了专家小组法, 伙伴猜谜法, 概念卡片分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做学生, 做演员, 做观众, 立体地了解了“三明治”教学法。我们还有幸进入德国的课堂, 从数学这样的基础知识, 到纺织、金属工艺学, 热处理技术等专业知识, 德国学生快乐学习, 而教师的工作充满了乐趣与挑战。所有这一切为我们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思路与帮助。
(2) 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很多采用自制EXCEL文件, 既有学生的自评互评, 又有教师的评价, 分别有不同的权重, 整个评价过程对学生是公开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些都在课堂上进行, 教师评价时非常注意方式和语言的选择。德国教师对做得不好的学生不会采用批评的方法, 只是指出该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 哪些不太好, 应如何改进;对于比较差的学生通常称为“比较弱一点的学生”。考试的目的性很强, 不是难为学生, 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考试, 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 试题不会超出范围, 考前复习的目的性也很强, 课程的总评成绩非常客观, 不过分注重考试结果, 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赴德国培训的几点思考
此次赴德国培训, 是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研究和深入的学习, 如何借鉴德国先进职教经验, 消化吸收, 结合当前国内职业院校的教学建设与改革, 谈几点思考。
1. 课程结构模块化
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层级结构:学科课程的结构, 以理论体系为主线, 配合以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之间呈线性关系, 有严格先后次序:
基础课 (基础理论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理论) ——专业课 (专业技术课)
模块结构:实践导向的课程结构, 以工作任务或技术业务领域组织课程模块, 从职业分析、工作职责分析入手确定学习领域。非线性结构, 课程模块相对独立, 以难度差别决定学习的先后顺序。
国外几种有影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无一不是采用模块课程。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以中专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课程是“三层楼”结构的一统天下, 当时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员。90年代以后, 随着国外课程模式为国人所知晓, 这种课程结构受到质疑, 改变课程结构的努力一直在进行之中。但时至今日这种课程结构仍有强大影响, 职业教育很多专业的课程计划或多或少还是表现出层级结构的特征。
脱离学科课程, 采用模块课程, 这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从事技术业务活动的人员。他们要学习的是从事具体工作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大量是描述性的, 而非论证推理性的。这些知识、技能的界定是对现有工作岗位的观察、分析、综合形成的, 主要靠的是经验。职业活动是社会性活动, 除了必须具备相关知识技能, 还要处理人际关系、遵循职业操守、积极进取改革创新。这些素养都要在相关职业活动的情境中才能得到培养。学科课程显然不能有效培养这些职业能力。
掌握工作技能完成职业活动是需要一定理论知识的。但是学习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更深理论而是更好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 第一不必求系统完整, 第二不必先理论后实践。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知识学习应该是实践导向的。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上提高,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杂性理论认为:复杂系统中存在自组织机制, 通过自组织而发生转变、演化和发展。而自组织发生在干扰、问题、混乱出现时, 当系统尚未确定、需要继续运行以达成再确定时, 系统才会进行自组织。在一个富有活力、创造力的课程系统中, 不应追求线性、秩序, 而是欢迎不平衡、不连续、断裂。这些断裂点正好是生长点。这是我们在职业教育课程中不追求理论知识系统化、学科化, 不追求理论先行的一个重要理由。
2.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在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知识权威、教学的中心、学生的指导者。以教师为中心必然伴随教材为中心、内容为中心、目标为导向。
建构主义的、自组织的、演化的和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过程为导向、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而又生动活泼。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的目标才能全面实现。
从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转变到学习过程的附属地位, 是教师角色的重大转变,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降低, 也不能理解为教师作用可以削弱。恰恰相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复杂程度和难度大为增加,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担负多方面的角色:学习活动的规划师、管理员、协调员、教练员、咨询员和评估员等。教师的最大责任是把握过程的方向, 使学习者从混沌状态走向秩序、实现转变和发展。如果教师放弃引导的责任或是不善引导, 则将造成课堂的混乱, 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以我们的初步理解,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规划设计学习过程, 提出学习任务, 掌握学习进度;创设教学环境, 组织课程资源 (教材、器材、场地等) ;引出问题, 发现和利用困难、干扰等不平衡因素激发学习过程;必要的讲解、示范;组织讨论交流和总结反思。
因此, 教师要转变对教学工作的理解, 下一番功夫研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以及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应新模式的教学方法。所有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都是新教学方法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 教学的经验也必须是教师个人以及教师群体在与教学过程相互作用、交互作用之中主动建构的, 是内部生成和创造出来的。外来的经验起着打破平衡、形成外在驱动力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对教学和教师的管理也应该有新的思路, 要像经济领域改革初期那样实行“放开”、“搞活”的政策。
3. 建立开放性、发展性的考核评价体系
开放性指的是, 评价课题来自实际生活和工作, 鼓励创新、鼓励构建自已的模式而不是沿习现成框架, 实施过程表现为学生及学生小组的自主活动, 活动场所除了学校还包括企业、社会。发展性或生成性指的是, 从过程看发展, 通过多次连续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发展, 目的不在于找出欠缺而是利用欠缺、断裂、干扰作为发展动力, 对学生的发展转变程度作为评价, 因此评价标准是多元的、不是预设的, 评价结果的表述应该是等级制加上描述性的评语。
伴随教学模式的改革, 课程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必须加以改进。要提高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联度;要增强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准确性、可观察性和适应性;在评价专业能力的同时, 还应评价非专业能力 (通用能力) 。
教育要发展, 就要不断反思过去的经验, 针对现实的教育问题, 转变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只要我们秉持开放态度,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改变思维方式,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勇于实践与反思, 在职业教育基本问题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总之, 以上报告尝试从德国“双元制”实践的几个关键要素, 充分地揭示德国“双元制”价值, 也鲜明地观察到“双元制”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甚至危机,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此不能不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借鉴德国先进的职教经验的同时, 集成创新, 创造出有自己的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摘要:从北京市教委实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落实“国外研修计划”, 组织北京市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赴德国培训, 从“赴德国培训的背景、赴德国培训的概况、赴德国培训的收获、赴德国培训的几点思考”四方面报告赴德国培训项目情况。
【赴兰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赴兰州参加“全国教学名师巡讲团”10-19
赴浙江大学学习心得08-03
兰州大学团08-23
结题报告 - 兰州大学科技处08-01
兰州大学18年分数线09-21
兰州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10-31
兰州大学学生出国境交流协议书09-11
赴大连理工大学有感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