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2024-07-23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精选8篇)

1.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篇一

关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前保之太傅遗水墨扇及酒》

画扇双酒壶,置前兵吏立。

言将国匠奇,重以风义执。

树石冰上看,山河月中入。

便持菖蒲饮,不畏青蝇及。

《端午作》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端午日恩赐百索》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竞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篇二

关键词:古诗文默写,复习意义,策略

考纲规定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2016年福建高考默写题由原来的补白变为理解性填空,难度加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背诵,但在理解性题型中总拿不到分数,所以很多学生索性就放弃了。改卷的老师无不遗憾地说得分率很低。我认为相对于高考其他题型,默写是很有效的得分方式,其复习价值远大于这6分。

一、古诗文默写的复习意义

首先,默写有益于学生练笔撰文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作文题“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直接聚焦语文素养。这传递出的理念是即以热爱之情感受语文之美,以敬惜之心对待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以使命之责认识语文之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所要求背诵的都是名家名篇,语言优美思想深邃,是学生写作学习的范本。如《项脊轩志》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耐人品味。正像王锡爵所说:“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要求学生能全文默写,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学习这种融情于景于事,通过生活细节来表达人物情感的写作手法。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放弃这道6分题,而导致藐视古诗文的学习,这样谈何提升语文素养?

其次,默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传承民族文化。高考默写严格要求考生能正确无误地书写,不能出现添、漏或错字的情况。所以考查的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规范书写规范。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在今天这个网络键盘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传承民族文化,义不容辞。

最后,默写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场心理。相对于语文其它试题,默写是整张试卷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失分会让学生心生遗憾,势必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

二、古诗文默写的考查重点

背诵是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智力的重要一环,高考必考。并且今年福建高考改为全国卷,为此对这一命题形式作分析归纳十分必要。

以今年卷1为例,从题材看两散文一诗歌;从来源看两高一初;从方式看两连贯一分句,这属于考查方式的创新。按照命题组的说法,题型改变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对优秀诗文的理解,取代过往死记硬背的做法,在引导教学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各省教材不统一,为显示公平,命题者在语境的提示上更加明确具体。例如考查《出师表》,命题者还提示句子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考查的难度。考题简易但考起来灵活,考生必须弄清里面的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作答。

三、古诗文默写的复习策略

周一贯老师说:“默写很传统也很管用,因为其传统,我们必要加以改造。”那么如何改造并使它适应新课程?这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1. 走出五大误区:(1)重句音轻句义。(2)重下句轻上句。(3)

重名句轻语境。(4)重句子轻篇章。现在的趋势是整个篇章的考查越来越多。(5)重诗词轻散文。

2. 抓好六个环节:

(1)领悟含义语境。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如:“清风徐来”“渚青沙白鸟飞回。”【指颜色时用“青”,修饰“空气”和“水”时用“清”。】(2)留心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错写成“梧桐寂寞”。(3)注意出处。很多名句经过长期的流传,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答题就必须看清楚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屈原《离骚》)”,这里已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把“曼曼”写成“漫漫”。(4)圈点强记。对难写易混易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掌握。(5)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以防止“口是手非”。(6)规范书写。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3. 讲究记忆方法。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古诗文只有理解整篇文章的意境意蕴才能记牢记准。如在默写“沧海月明珠有泪”时,很容易把“沧”字写成“苍”字,由此可见学生并未理解此处的“沧”是大海这个意境。理解是背诵的基础,背诵又有助于理解,两者相辅相成。

(2)平时的教学要遵循记忆规律。心理学上有一条记忆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提出的。他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我认为考生可以掌握记忆的遗忘规律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提升自我古诗文背诵的能力。即不断并及时地复习,因为越是及时,复习效果越是显著。

(3)注重高考考前的朗读。古诗文的反复朗读,其节奏和韵律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予美的享受。这种享受能舒缓高考临考前的压力,避免心浮气躁,练就良好的复习心态。因此即使在高考冲刺阶段,我们仍让学生利用早自习大声反复朗读古诗文,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在复习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一篇篇一遍遍地加以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正如前文所讲,名句默写获得的不仅仅是这6分,还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和陶冶情操的功能。有了正确的认知,我们的学生将会更加重视默写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考试大纲的说明

[2]高考试题评价:考查基本能力和素养,引领高考内容改革.2016年第7期

[3]陈美琴.高考古诗文默写的复习意义及策略.《素教教师》,2011年16期

3.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1-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情趣,它通过凝练精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广阔无限的意境和空间。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可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情感和意境美,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量也较少,这极大地影响到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读古诗——教师逐句分析诗句意思——写出诗句意思——生背古诗、背诗意——抄写古诗——默写古诗。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开辟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优化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抓字眼,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活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对于语文,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或道德观念。每教一首古诗词,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体味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执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引发学生理解作者背井离乡,经历了人世沧桑,终于叶落归根,但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凄凉无奈的思想感情。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少小”至“老大”,岁月长久,期间有几多翘首,几多等待!但终于回来了,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尽头,这是何等欣喜!

师:“乡音无改”是自己乡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老大回乡,叶落归根的原因。但自己“鬓毛”已衰,青春已不再来,这是多么可悲啊!

师:下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故乡的民情风俗依旧,故乡人民好客热情依旧,但可惜彼此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之人,更勾起自己的沧桑之感。

这些深沉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会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美是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领会作品中的意境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生抓住构建意境的物象展开想象,实现意境的重现和重建。

例如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见秋风、意万重、匆匆、又开封”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念?是秋风?秋风无形,何以能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秋风、柳条等是诗人寄托思乡的物体。在这首诗中,诗人见到的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诗人见到的是落叶、是大雁南归。是啊,这落叶归根,大雁南归,不正是诗人的思绪的表达嘛!这“见秋风”足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意万重”指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呢?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诗人在思念谁,他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又开封”是指将信封再次打开?这只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可能又在想些什么?

通过诱发学生想象,领会古诗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瑰宝,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首先要求学生初步朗读,读准节奏。诗歌的朗诵有明显的音乐性质,无论新体诗、旧体诗,都要讲究节奏,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一。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其次要进行表情朗读,体会情感。这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读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洛阳城里见秋风”这一句在朗读时,“见秋风”可以读轻一些,读得缓慢一些,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意万重”可读重一些,特别是“万”字,还可拉长声音,使人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但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说起。再次要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学生如能熟读成诵,那么诗词的语言将会是学生自己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用整理,将诗词的语言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五、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都凝结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有时不同的诗当中所凝结的感情和构建的意境有相似之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由此及彼,把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同点找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加深理解。我们不能每教一首诗就只局限于在这首诗中进行纵向剖析。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横向联系,将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性找出来,让学生在联想比较中加深印象。

例如教吕岩的《牧童》,这首诗中的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联系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也可联系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因为这些诗句所创设的意境有相似之处。通过牧童、牛、短笛等物象展现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运用古诗。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情感激发情感,以心灵启发心灵,以过去引导现在,那么,我们的诗词教学必定能大放光彩。

4.关于端午节的经典古诗词 篇四

郑州捷登教育1对1个性化辅导中心,集合多年教学经验积累,收集最全端午节经典古诗词,增强语文知识积累量,拓展学员视野!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竞渡歌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兼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5.关于端午节古诗词 篇五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古诗词1

1:澡兰香·淮安重午

作者: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2: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3: 端午日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临江仙

作者: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5:端午日赐衣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屈原塔

作者: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7: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作者: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8:端午

作者: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古诗词2

五日

(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6.小学生关于端午的古诗(20首) 篇六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关于端午的古诗(精选20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2.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4.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5.节令门。端阳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行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7.《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8.《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9.《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0.《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1.《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1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3.《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4.《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5.《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6.《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7.《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8.《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9.《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0.《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7.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篇七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学习古诗词无论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是传承悠久的民族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学生进入到学校进行学习之后, 他们就需要开始逐渐地积累人生经验, 体验生活。而古诗词的教学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展现生活, 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

(一) 死记硬背现象明显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由于教师长期的受到应试教育影响, 因此, 教学中通常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1]。这种方式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导致课堂死板, 教学氛围不活跃, 学生也很难真正的理解诗词含义, 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教学中很多的学生都表现出对古诗词并不感兴趣,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也缺少相应的引导, 导致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始终难以提升。

(二) 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明显的对古诗词的不重视。这部分教师通常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现代文教学中, 认为古诗词只要会背诵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没有做到对古诗词的鉴赏。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如果教师对此不够重视, 那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 古诗词整体性势必会受到破坏。

(三) 教学手段落后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背诵能力是最重要的, 因此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有所忽视, 在教学中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单纯靠死记硬背来进行学习, 缺少兴趣性, 无法感受到古诗词当中包含的意义和真正展现出的韵味。由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发展并没有完全的成熟, 在教学中很难理解文言文, 同时也难以记忆, 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出比较真实的场景和氛围学生才能体验到古诗词的内在含义。由于传统教学中的方式古板, 因此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始终难以提升。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对策略

(一)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能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当中, 真正的体会古诗词的含义。对此, 教师应先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鉴赏, 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能力[2]。实际应用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古诗词视频或者动画等, 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充分的吸引学生注意,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 合理运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对此教师应积极的应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合理的情境设置来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在进行《赠汪伦》一诗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首关于离别的歌曲, 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所经历过的离别情景或者听到过的关于送别的诗词, 让学生体会到送别的情境, 并将整个音乐旋律贯穿于教学中。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图像展现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借助多媒体或者幻灯片等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江雪》一诗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冰天雪地一位老人在江中独自垂钓的情境。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即使教师不进行讲解, 学生也能很快感受到古诗所包含的情感和意境[3]。此外, 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含义和意境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境, 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能融入其中。例如在《赠汪伦》一诗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情境再现演出, 以此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三)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应重视起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对此,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累计自己的教学经验, 不仅要对古诗词的含义有所了解, 同时也要真正感受到古诗当中所包含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体会到的古诗词意境和情感真正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四) 拓展学生思维

古诗词当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画面和意境, 充满着音韵美。在中国的古诗词当中包含了青山翠竹和长亭小桥, 诸多的美景构成了一幅幅绚烂的图画, 很多诗人则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 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将语言转换成为生动的图画, 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生动的景象, 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让原本古板的文字真正的活跃起来。

四、结语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在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 积极的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让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含义基础上来学习古诗词, 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带来全新的未来, 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金妍.让古诗词的魅力之光在心灵闪耀——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1) .

[2]钱少洪.古诗词教学:要让文字活起来[J].教学与管理, 2011 (35) .

8.关于小学古诗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八

关键词:诵读;积累;情感;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82-01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凝炼含蓄的语言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所以,古诗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各學段目标中提出专门的教学要求,在推荐背诵的120篇(首)优秀诗文中古诗词占104首。基于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我有如下点滴的思考:

一、以“读”为根本

古诗词特有的韵律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诵读的功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

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引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但如果只是机械的重复朗读,会让学生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感悟、读出情感,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允许“模糊解读”

在小学阶段,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形之式美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所以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三、恰到好处地介绍背景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四、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五、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而会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更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前后古诗课文的联系。二是可以适当补充课外古诗让学生学习。三是适当安排改写训练,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这样读写结合,一举两得。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画画,真正走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章 娣《谈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宁夏教育》第7-8期p37-38

[2]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p.68-69

上一篇:五年级小闹钟日记作文优秀450字下一篇:年收入12万元以上个税自行申报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