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

2024-07-28

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通用8篇)

1.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大学生考研的调查报告

导言:大三生活即将拉开序幕,是否选择考研,成为了摆在我们的眼前的一道艰难的选择题,对我而言也是如此。为了摆脱迷茫和困惑,了解目前大学生的考研真实现状,和选择考研的利与弊,我利用假期时间,通过网上调查、摘集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考研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很多大学生考研比较盲目,有的大学生考研不是为了深入的研究学习,纯粹是为了逃避就业;而且,当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式也不十分理想。因此我认为,大学生应该理性选择考研,如果不是真正想做研究,就业也许是更现实的选择。主体:

随着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日益激烈,我们每个人都不甘于平庸和被忽视。我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当我们作出一个决定,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奋斗之前,我们是否认真地想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所正在追求的东西,是否真的能帮助我们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幸福和自由?

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抑或是仍在校园学习的我们将何去何从?

考研!是否在我们徘徊之际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有人说考研是青春的证明,是力量的积蓄,更是无悔的选择;而也有人认为,相对于环境单一的学校,社会才是大学生真正学习成长,培养能力的地方。

关于考研众说纷纭,然而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考研问题呢?

在校大学生中,已经有准备考研的主要是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大四的学生即将面临就业与读研的选择,准备考研人数相对较多也在常理之中;而大一新生,刚入学不久,对未来充满好奇与憧憬,在考研问题上也有着美好的设想,所以所以准备考研,相对来说属于比较冲动和不太成熟的决定,也更需要老师的指引。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在是否准备考研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十分相似,大部分都还处于犹豫阶段

大学生考研出于理想和就业压力的动机而选择考研的同学占多数。但由于家庭方面的原因而做出考研选择的人数也不少。可见家庭因素在影响大家做出考研与否的决定是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同学他们考研除了为自己的前途外,还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是在“为父母而战”,因此家长能否在孩子考研问题上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正确的引导意见,支持孩子明智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也显得更为重要。然而也有小部分的同学把考研作为对进入社会的一种逃避的,这是意识上的一种进步。由于不想离开学校,对社会、对工作、对奋斗怀有恐惧心理的同学在减少,更多的同学对考研有一个比较端正的态度,对知识的渴求、对能力的锻炼是考研的动力。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考研似乎成为了一种趋势,成为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必经阶段。

对于研究生毕业是否一定能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工作,大部分还是表示不确定,认为研究生不会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工作的比认为会的要多。在考研专业选择上,虽然选择考本专业的相对会比跨专业容易些,但大部分的同学还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来选择考研专业。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非常强烈的考研愿望和没有考研愿望的同学并不多,更多的同学处于徘徊中,没有十分坚定的立场,在考研与就业问题上一半的同学感到迷茫,其中以大三大四学生居多。多数同学都认为认为学习勤奋和复习周到是考研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而且大部分同学表示不会为考研失败而太过悲观。

大多数大学生在考研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还是比较理智的,但由于大学生基数大,即使因考研带来的问题绝比例只占百分之几,也是不小的数目。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大一大二学生在考研问题上的盲目性与思考的不成熟性。

然而2010年研究生考试报名情况显示,2010年年研究生报考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考研热有所降温。目前网报最热门的专业仍然是经济、管理类,行政管理、心理学“热度”上升。此外,继历史学、教育学等专业实行全国命题后,2009年研究生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

合科实行全国联考。从2009年开始,全国所有中央部委属高校都将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对于考生而言,这项改革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取消“公费生”,采取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而且,由于就业压力巨大,不少应届毕业生更倾向于先就业再考研。一些些同学之所以不愿考研,是觉得现在用人单位更注重能力和工作经验,因此更愿意考一些证书。大多数放弃考研的学生认为,本科毕业再花几年时间留在学校里读研,有些“浪费青春”。

大学生们选择考研的原因多种多样,对于研究生就业等问题的看法也因人而异。但教育界人士指出,研究生的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但本科生的可塑性相对也更强。所以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关键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同的岗位需要不相同人才。本科生和研究生其实各有优势。

不少在读研究生也中肯地告诉本科生们,人早晚要进入社会,进入社会的时间越晚,越是回避社会,问题可能会越多。这也是值得众多“研友”们注意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高学历就业也难的案例也向人们透露出一个新的信息:用人单位对人才使用变得越来越理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才使用的科学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认证走向规范,考研热会降下来,研究生的比例会被调控在一个适当的位置。

结语:大学生应该端正考研态度,减少盲目性,通过更理智的分析,做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得到了网上热心网友以及周围大学生的热情和真诚的配合,在此对支持我本次调查的同学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调查结果启示:对准备考研的大学生的建议:

首先,要对自身和当前形势有清醒的认识。要立足于客观实际,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必须清醒地认识设定目标的可行性,有长久的积极性和热情,认清形势,认清自己;要有认识的前瞻性,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时,不要一味的追求当前的热门学科,要从长远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并愿为之奋斗的专业。

其次,要对考研的艰巨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在这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牢记自己心中的奋斗目标,从紧张的学习中寻找乐趣。

再次,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要注意张弛有度,在紧张中懂得放松自己,切不可搞疲劳战术,以身体为代价。此外,在准备过程中要通盘考虑,各科都要做充分的准备。

所以在

2.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 篇二

加之当前就业形式十分不乐观, 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导致考研报考人数日趋增多, 考研方面的问题也随之日渐显著。国内对当代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研究越来越多, 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但是对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考研动机差异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因此, 本文通过调查对农村与城市大学生考研动机方面存在的差异来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以纸质问卷为主, 兼以网上问卷以及对部分考研学生实地访谈的形式对安徽省的几所主要高校和国内其他省份的几所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一本院校4所, 二本院校6所, 三本院校3所。调查对象以大三学生为主, 还包括部分大二学生以及准备参加第二次考研的同学。

(二) 调查方法。

调查纸质问卷共发放150份, 收回131份, 其中有效份数为129份, 网上问卷达到285份, 其中有效问卷272份, 对这些有效问卷采用统计学方法得到基本概况表1。

(三) 统计与处理。

对数据均采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城市与农村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城市和农村大学生考研动机因素的差异 (见表2) 。

1. 主观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在主观因素中, 对于个人有兴趣, 有意愿更深入学习的这个影响因素, 城市和农村所占比例分别为66.22%和57.39%, 可以看出城市大学生较农村大学生有更高的兴趣偏好, 他们更偏向于选择自己喜好的专业;农村大学生中有65.33%的人认为考研是找到理想伴侣和建立高质量家庭的有效途径, 而城市大学生的比例为51.7%, 二者有较明显的差异, 说明农村大学生对以后家庭生活质量的欲望更强烈;然而名校情结、爱情的需要等因素对农村和城市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差异不太明显, 而且爱情的需要因素在农村和城市大学生考研动机中所占比例都偏低, 说明其不是影响大学生考研动机的主要因素。

2. 客观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在客观因素当中, 家庭经济负担因素的影响差异最大, 其中城市所占比例为45.45%, 而农村所占比例为67.56%, 说明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更加重视读研费用问题, 加之“2014年秋季起研究生将全部自费”这一政策开始实施, 使得农村大学生的考研动机受到更深一步的影响。此外, 本科生薪资的下降, 对农村大学生考研动机影响较大;分别有52.84%和55.11%的城市与农村大学生是受父母或师长的影响, 二者无明显差异, 这些学生考研并非出于个人自愿, 而是顺从于家庭或师长的压力和期望;还有部分因素, 如追求高学历与培养自身优势、能给家庭带来荣誉感等对城市和农村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也有差异。

(二) 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选择的对比分析。

在城市与农村大学生对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的选择这一问题上,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 城市大学生选择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分别占71.67%和28.33%, 农村大学生选择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分别占58.43%和41.57%。学术型硕士保持原来的教学风格, 培养理论和实践有点脱节但认可度较高的学术型人才, 在校期间都从事学术和理论研究, 而专业硕士是以培养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为目的, 学制两年, 第一年学习, 第二年到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在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 农村大学生更想尽早地参加工作, 正是由于专业型硕士的这种特点,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专业型硕士。而由于城市大学生多数愿意从事与自己兴趣有关的理论研究, 因而更倾向于选择学术型硕士。

(三) 考研学校所在地的选择。

城市与农村大学生对考研学校所在地的选择差异如图2、图3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 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对于考研所在地的选择普遍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 其中所调查的城市和农村大学生中选择华东地区的分别占58.5%和49.07%, 说明城市与农村大学生在选择考研学校所在地时都很看重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和人文环境氛围好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等较能吸引考研学子。选择其他地区的考生则可能是因为个人热衷于某所学校或某个专业。如西安交通大学虽然地处西北, 却以其学校雄厚的综合实力和独特的专业优势吸引着各地考生。

三、对大学生考研的讨论与建议

(一) 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议。

目前, 我国研究生分为计划招生、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其中, 国家计划招生占主体, 也被称为“公费生”, 这部分学生由国家下拨培养费, 免收学费, 并且每月还有基本生活费。2013年,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时决定,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 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研究生全面收费成为热点。这也意味着, 从2014年秋季起, 研究生再无“公费”一说, 全部实行自费。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现阶段原则上为硕士生每年不超过8, 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万元, 专业学位研究生暂时执行原收费政策。这一政策的颁布, 让不少本科生退出了考研大军。因为, 无论对城市大学生还是农村大学生, 自费读研必然会给家庭增添负担。经调查访谈得知, 该政策对农村大学生影响较大。有相当一部分条件优异且有考研意向的农村大学生因顾虑家庭经济负担而被迫选择就业。对此,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大学生的资助力度, 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的顾虑。

(二) 对学校及家庭的建议。

随着本科生就业困难的逐步加大, 本科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学校在积极引导毕业生的同时也应该积极为学生考研创造条件, 根据考研需要合理安排课程, 安排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此外,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关怀大学生考研, 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 如了解各个大学生考研学校特色、招生信息、专业设置等各种因素并设立专门的公示牌, 及时为考研生提供和考研有关的信息。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 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 不要对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 对他们的选择应给予鼓励和支持。也不要安排好他们的一切, 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这样有利于他们自主地作出决定。

(三) 对考研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在日前的考研热中, 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或所承受的压力不同, 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可能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但是无论城市大学生还是农村大学生都应该端正自己的考研动机,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正确对待考研。作为农村大学生, 不要因为自己出身农村就认为只有通过考研才能改变命运, 因此不要盲目地赶潮流、不切实际地一味加入考研, 成功不只有求学这一条路, 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考研观, 合理作出规划。当然也不要有自卑心理, 因为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而放弃考研。作为城市大学生, 应该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个性和特长, 并结合自身特长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现如今, 学历并不能代表一切, 就像高学历不能代表高能力一样, 考研也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选择。因此, 无论是城市大学生还是农村大学生都应该理性地对待考研。

参考文献

[1] .吕冬诗等.影响大学生考研动机的主要因素研究[J].出国与就业, 2011, 15

[2] .刘文峰等.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与思考[J].魅力中国, 2010, 21

[3] .朱宁波等.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问题的调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0, 33 (6)

[4] .薛深, 周媛媛.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考研的关系调查分析[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8 (3)

3.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与思考 篇三

关键字:大学生;考研;动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33-02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愈加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考研作为追求人生发展的重要选择。那么,大学生的考研动机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进行调查,探究大学生考研抉择背后所蕴含的精神风貌、学习目标、人生追求,有利于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从而有的方矢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一、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对象与方法

鉴于网络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次调查采取传统的文字版问卷调查和现代的网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把一般性的问卷调查和以个案性质的个人访谈相统一,通过以广受大学生和研究生青睐的“校内网”(www.xiaonei.com)为载体,以网上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在照顾到性别、年龄、学科等项目的平衡同时,提高调查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的做到调查对象的全面性、针对性和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发放文字版问卷100份,发放对象为随机选取的河北农业大学本科生,收回问卷85份,有效率85%。网上填写的问卷为400份,其中主要是大三、大四学生,也有部分大一、大二学生和少许的研究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职业发展、更好更多的教育、去更好的学校、换换专业、家里的要求、朋友的影响、随大流、学术研究、为了能和爱人在一起、为实现自我价值等十一项。

二、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一)大学生具有很高的考研热情。

从文字版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倾向于考研的同学占绝对优势。85人中有53%明确表示考研,23.75%表明不会考研,而是选择就业、创业或者出国留学,23.25 %还在犹豫是否要选择考研。从年级看,大二学生基本上徘徊于考与不考之间,仅有16%左右的人坚决选择了不考研;大三的被调查者中有48%的人已经决定考研;大四选择考研的人数过半,表示曾经有过考研意向的人更高达89%。

(二)诸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考研的选择。

从网上问卷的调查来看,有48%是为了以后的就业考虑;22%为了受更好更多的教育;8%是因为职业发展的需要;12%的人想去更好的学校和2%想换换专业;家里的要求和朋友的影响仅各占1%;还有8%是因为随大流;17%是学术研究的渴望;2%是为了能和爱人在一起;18%为实现自我价值。影响大学生作出考研选择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大学生决定考研的主要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社会因素是大学生选择考研与否的重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富有生机、朝气蓬勃,思想积极向上,但同时也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社会压力,如就业压力、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与专业的“冷”、“热”变化等。各种社会因素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也成为衡量考研与否的重要砝码,“找到一个好工作”和“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成为确定考研的动力和诱因。在社会因素的激励下,部分大学生未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长及其人生发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路而只是在压力的迫使下要盲从地赶潮流、不切个人实际地一味加入考研队大军。考研的前提未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上,考研的目的也不是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求发展的正确选择之中,造成考研过程中出现不能良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易形成为共同的学习营造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氛围。

(四)大学生处理考研行动的理性化有待提高。

在个人访谈中发现,大学生跟从个人的考研动力、对现实情况的理性审视,投入考研大军中,从占座上自习、购买考研资料、通宵自习等综合情况来看,大多数能够比较合理地确定考研的经济和时间投入,能够较为理性制定经济与时间消耗,使得自己可以形成规律化地规划和执行经济开支、时间投入和综合实践,正确处理考研与专业学习、个人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协调关系,此种情况是良好的态势。但也应该看到,部分大学生过于专注,不惜经济与时间的投入,甚至荒废本专业学习而一心只为考研,使得个人放弃必要的社会实践和休闲娱乐,把自己局限于狭小的考研空间,这对高校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极具负面影响的,对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反思和行动。

三、积极关注,主动投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做出科学的价值选择

(一)积极关注,引导大学生做出科学的价值选择。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的考研行为,通过班会、学生干部会议、深入学生宿舍和与学生谈心等途径,及时了解大学生考研动机与心态,掌握大学生考研行动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全面介绍和综合分析考研的意义、考研对不同人的得与失、是否适合个人的长远发展等诸多大学生关心考研的热门话题为媒介,提高大学生对考研热的理性认识,帮助他们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个人的价值选择;通过抓主要矛盾,重点针对占主要因素的考研动机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扭转和更正大学生中“为了那一个高学历”而选择考研等各种不成熟、不科学的的动机和心态,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实现其价值选择的科学化、长远化,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与成才、个人的科学发展。

(二)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考研行动的科学化。

大学生既要准备考研,为考研付出自己的艰辛劳动,同时又要合理规划个人的经济、精力,做到综合与协调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和帮助大学生制定出符合个人情况的、较为合理的考研计划,既做到考研过程中经济、精力与情绪的健康运行,把考研的各种要素与行动控制在个人的承受能力之内,又能够正确地处理考研与专业学习、考研与个人生活、考研与个人综合发展等各个层次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并进,做到学业与事业的双丰收。同时还要关注备考研究生的同学的心理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与心理活动规律,从大学生的选择出发,分析不同大学生的需要层次及其产生原因,确立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及时满足其合理的心理与思想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入心、入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主动投入,为大学生考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投入到对大学生考研的关怀行动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如广泛关注、了解各个大学生的学校特色、招生信息、专业设置等考研选择的各种因素,在团委及教学楼设立专门的公示牌,及时地向大学生宣传、推介和公布,拓展大学生的选择和关注视野,为大学生的考研选择提供选择参考;在教学楼开设专门的考研自习室,为备考研究生的同学提高固定、安全、良好的学习地域和学习环境,并以学生干部为抓手,加强考研自习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和大力提高考研自习室的综合功能;邀请已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为即将和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分享其考研路上的经验、教训与感悟,回答备考研究生的同学的疑问和咨询,使得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对考研有更清楚的认识,在备考研究生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多走捷径,较少不必要的精力、经济和情绪的消耗,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清晰的头脑投入考研行动之中。

(四)培育高雅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考研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而且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群体意识,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传统作风和学术气息转化为环境中大学生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育人的目标。高校应当大力营造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以外来文化为补充的校园文化,不但要体现学校特色、注重促进学生发展,以良好的教风、学风为依托,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而且还要经常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融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学术精神、竞争意识,增强其个性发展,增强自我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思维与判断能力,帮助他们作出更加符合自身科学发展的人生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希莲.大学生考研热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6):173.

4.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 篇四

调查时间:2013年5月30号

调查地点:学校钟楼广场

调查对象:100位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研讨

调查人:

调查分工:

调查内容及目的:

是否有考研的打算、对研究生自费政策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对研究生自费政策的看法及是否会影响他们的考研计划

调查背景:随着新政策的出台,关乎14年考研的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以及对未来职业和人生的选择规划有很大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摘要:

此次针对大学生对明年即将实行的研究生自费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对自费政策的看法及是否会影响他们的考研计划等问题对三十位大学生进行了调研,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自费

引言:

研究生收费制度进入人们的视线由来已久。从1999年起,每年新学期开始都会有关于“读研全面收费”的消息传出。2006年,3所高校开始研究生培养机制试点改革,此举曾一度令有意报考这些学校的考生打算避开试点学校而投考其他高校。2007年,试点学校扩大到17所。2008年,全国56所设置研究生院的普通高校都进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范围,这些院校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所有学生都要缴纳学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的必由之路2013年2月6号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

从免费读研到像本科生一样缴费上学,“读研收费”这一话题影响着许多考研学子的专业选择和院校选择,甚至会改变相当部分考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人生道路。那么对于广大学子而言,今天的考研意味着什么?如今的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呢?面对即将实行的新政策,我们该做出何种抉择呢?是继续深造还是面对现实?

调查结果:见附图

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人员分布及考研动向

7%是大一同学,43%为大二同学,只有50%是大三同学。其中30%的人确定考研,33.33%的同学还在摇摆,其余则坚定不考。本项只是对被调查人的背景和基本考研意向进行判断。

2.对自费政策的了解程度及是否影响考研计划

10%学生对此政策不了解,80%同学知道一些,10%同学了解。其中有40%同学不认为政策会影响自己的考研计划,47%同学认为有一些影响,很少同学会认为有很大影响。基于大部分人的不了解却得出很少人认为会有大影响的结果,认真讨论后认为原因有以下:

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学费不值一提;二家境一般,但有独立精神,认为凭借自己能应付学费。也许包括国家对教育大力扶持,给了这些人信心。但缺乏了解之后的判断,不得不说是有些轻率,尤其是关乎未来选择的。

3.对研究生自费政策的基本看法

53.33%同学认为自费政策是大势所趋,26.67%同学考虑这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有一部分人对此漠不关心。从这里也能看到大部分人是支持自费政策,至少不反对。但是接近40%同学对新制度对人才培养作用不清楚,33.33%同学认为对人才培养弊大于利,只有26.67%的同学认为是利大于弊。我们在问卷最后设计一个简答题——研究生自费的利与弊,收集观点如下:利大于弊者认为能提高研究生素质和竞争力,因为考研人数减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弊大于利者主要考虑的是贫困家庭学生无法完成理想,经济压力太大;还有部分说不清楚因为自己了解太少。在大部分人对自费政策不了解,对人才培养作用不清楚的情况下,依然坚定认为自费为大势所趋,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国家相当拥护,有很大信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待问题不够理性。国家需要拥护者,但更需要有独立精神的年轻一代开拓创新。

4、自费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4%同学认为新政策会使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改革后更加公平、公正,改变了一考定终身在研究培养方面,有公费和自费之分,公费与自费的评判标准是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如果复试后按照排名被定为公费,那么研究生3年都是公费,如果复试后按照排名被定为自费,那么研究生3年都是自费。研究生收费政策以后,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如果你第一年被评为二等奖学金或者没有被评上奖学金,你可以通过一年的努力,在研二的时候争取评上一等奖学金。

在新的研究生收费制度下会给本科生带来挑战,45%人认为新政策会使学费负担加重和家里贫困的有志之才因学费问题不能接受更高的教育。70%的人认为考研人数会下降,研究生自费政策出台应谨防“伤及无辜”,这就对奖助政策提出更高要求。学校对于学生的家庭条件要有详细了解,对于不同情况学生的奖助金额要有客观标准,对于奖学金及助学贷款的发放更应公开透明„„更为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不断落实和完善。

小结与建议

有些同学面对这项政策盲目恐慌,即使了解的那些人也是一知半解,连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都搞不清。在此次新政策当中,对全国高校研究生的一大影响在于,对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一万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这项政策影响更多的是专业型硕士,而对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影响不大。事实上一些同学的确听到这个政策放弃考研,他不认为自己能够获得奖学金用以支付学费生活费。但是这仅限于贫穷需要考虑钱的学生,对富裕家庭影响少。一个真正想读书的人是不会因为这个政策而退后的。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成年,拥有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到一份合适的兼职或

通过帮助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做事得到相应的补贴,加之国家也对研究生的奖助政策进行了改革。因而研究生自费政策并不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在面对新政策的时候,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去详细地了解它,学会全面看待问题,客观评价政策,之后再采取行动。

对于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关于研究生自费政策的各种信息,其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广大同学对即将实行的自费政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即将实行的自费政策很多学生有一定的误解,在自费的同时国家也完善研究生奖 助政策体系,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研究生。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标准博士生不低于10000元、硕士生不低于6000元;同时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优惠政策。从一些报道中了解到研究生要完全自费了是对于“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误读,新政策对于未来的考生甚至是好事。高校专家指出,既然国家增加了拨款总额,研究生的平均收入肯定有所增加,总体上来说,改革之后硕士生的补助学金总体上远远超过以往;而在大部分高校,学费也将被研究生补助和奖学金抵消。此次政策出台的最大意义在于,“研究生公费制度”这个名词从此成为历史。

5.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 篇五

--------关于大学生对于考研看法的社会调查报告

08020711 统计08020719 金亚

调查背景

漫漫求学路,如果说高考是一道槛儿,那么考研就是一条难跨的梁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们“天之骄子”的光环已经失去了往昔那灿烂夺目的光彩,于是追求更高的知识层次,考研成为新的学习主流。招生人数一扩再扩,莘莘学子废寝忘食,在校园里,“君考研否”的流行就像中国人问“吃了没”一样的普通平常。

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

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据此,作为一个也即将走向大四,面临选择的大学生,我在暑假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进行了实践调查。

调查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真实地了解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考研心态,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考研学习条件。

调查对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贸学院学生。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在这次的调研当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不会选择考研,其中个人自身原因是促使他们不考研的最大因素,也有很多同学表示读研还要读三年,只是为了把就业往后推迟三年而已,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况且等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业情况谁也无从知晓。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认为早点出到社会工作会比继续还在校学到的知识还要多,最起码动手能力会有所提高。更多的同学表示,不是只有通过读研究生才可以学到知识,出到社会的时候还可以以其他途径深造,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总的来说,考不考研那是因个人条件而定。从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在金融危机加剧的今天,很多学生还是选择勇敢的面对这强大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理性和慎重的。而选择考研的大部分同学目标也比较明确,不盲目不随大流。借以此篇此文,预祝我们考研的同学能够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也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念,抓实专业知识,能够在即将到来的就业之旅中占有一席之地。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的年级调查显示,会考研与不会考研有明显的区别,考研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

由结果可知,大三的选择考研的比例明显比其它年级的要高。这说明在大三同学对考研的意识比较强,比较突出。

根据调查显示:

68%的同学不打算考研,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是否考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有关专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学门槛及读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那么考研报名还可能稳定,甚至增长。“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其中,81.8% 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就工作;17.1%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不打算考研;1%的同学选择其它途径深造;11.1%的同学则不想再读书,因此对考研不作考虑。另外,也有3.7%的同学持保留意见,认为自己离考研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在对它没有太多的想法。

32%的同学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在这部分同学中,30%的同学的考研动力是为了将来找工作更具有竞争力,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忧患意识,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已有准备。当然,同样是选择考研,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由考研人数的显示,21.3%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压力大,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也是一种途径。63.8%的同学是为了继续深造,一种观点是为了以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考研女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男生,尤其是女生,就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继续读书,求得一个高学历,为以后的就业寻找更好的机会,女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增加,其中就业压力大是一个原因。另一种观点是基于对某所大学的向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现在不想参加工作。由此可见,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多元化,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道路。关于考研专业问题,60%学文科的同学,认为考研没有必要,而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研究生和本科生是有本质

区别的,研究生的专业素质的确要比本科生高很多,所以认为理工科学生考研还是有必要的。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65.3%的同学选择报考本专业,34.7%的同学选择报考外专业。而调查到报考该专业的原因:37.7%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第一位;33%的同学则考虑到报考专业的热门程度,就业前景是否看好。也有20.3%的同学选择相对容易考的专业报考,还有8.7%的同学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自己既喜欢又热门还有把握的专业报考。但这种三全之事并不多见,因此,报考专业时仍应谨慎考虑。

根据研究生收费改革的相关规定,2007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17所高等学府都取消了公费研究生制度,而两到三年的研究生学费也要在开学的时候全部一次性交齐。尽管部分高校有替代办法,如北京大学就采取了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一次性拿出这笔钱(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对于很多考研者来说依然困难。“要看到考研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太高的学费负担他们往往承受不起,只能选择放弃。”在我们被调查者中有45%的同学来自农村,33%的来自县城,22%的来自于城市。而他们的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占8.9%,300---500元的占48%,500—800元的占34%。在考研的同学当中45.1%同学对考研信息了解不多,40.4%了解一些,仅有4.5%同学非常了解,还有10%的同学表示自己不了解。对此,希望广大的同学对考研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更充分地准备考研。如果考研没有考上,其中,27.2%的同学认为应该全心投入明年考研,47.7%的同学想先找个工作,抽空复习明年在考。25%的同学不想考了,直接找工作。当然还有13.6%的同学没有想好。

调查的最后一项是“你对考研的看法”。大多数同学认为考研是个人的原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是为了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将来。上研究生是大学生不错的结局,有理想的情节,找工作地情节去考研。同时,他们认为考研也是一次人生经历,努力过,奋斗过,即使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那考研过程中丰富而充实的记忆也足以让自己好好珍惜。

结束语大学生要对自身和当前形势有清醒的认识。要立足于客观实际,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考研,不要盲目从众,必须认清自己,清楚的认识、设定目标的可行性,有长久的积极性和热情,有认识的前瞻性。在确定自己的目标时,不要以为的追求当前的热门学科,要从长远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并愿为之奋斗的事业。其次,要对考研的艰巨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在这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牢记自己心中的奋斗目标,从紧张的学习中寻找乐趣。——再次,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要注意张弛有度,在紧张中放松自己,切不可搞疲劳战术,以身体为代价。此外,在准备过程中要通盘考虑,各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进行了事先的理性分析,才有可能对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活进行长远的规划,并使得研究生学习更有价值。希望那些还未做出决定或已经做出决定的人都能更改的对待考研,做出适合自忆的人生规划!

附录:关于大学生对于考研的调查问卷

1.您所在的年级?

2.您所学专业是什么?

3.您在上学期间有没有考虑过考研?

A刚上大一就这样打算B大三毕业才匆忙决定

C 完全没有想过D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大二时候开始计划

4.您了解考研吗?

A了解B一知半解C完全不懂

5.您对跨专业考研有什么看法?

A完全是痴人说梦B跨专业应该是考研的主要目的C跨专业考研太困难、但未尝不可

6.如果您选择专业的话会选择哪个专业?

7.您会选择普通学校的重点专业,还是重点学校的一般专业?

A前者B后者

8.您觉得考研最难的是什么地方?

A坚持B专业课

C英语D数学

9.如果您决定考研的话,您会找专门的考前辅导机构给您做考前培训吗? A是B否

10.如果您已经是硕士研究生,您还会考更高的学位吗?

A会考虑B不会

11.无止境的学下去考下去,或者找一份安定的工作,您会选择哪一个?

A前者B后者C看别人

6.大学生考研心理调查问卷 篇六

亲爱的同学:

您好!这是我做的关于大学生考研心理的调查,为了解目前大学生的考研动机情况,特编辑此量表进行系列调查.本问卷选项无对错好坏之分,我将会对您的结果保密,请您如实填写!衷心感谢您的合作!谢谢!性别:○男○女学校:_____年级:○大一○大二○大

三○大四

专业:_____专业性质:○理科○文科就目前来说,我更倾向于

A考研

B不考研,先就业

C其它如果我打算考研,是我做出这种选择的主要理由(可多选)A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希望通过读研究生增加自己的就业优势 B向往名校

C父母期望

D周围同学考研的很多

E考研是一种人生经历,可以锻炼人的毅力,即使考不上 F可以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以便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G热爱所学专业,希望增加自己的知识,获得更高学历 H其它考研是您最先考虑的是

A学校B专业C城市D其它

4您对考研的了解有多少

A非常了解B大部分了解C有一点了解

5您是否确定了考研的具体方向目标?

A非常确定B有方向,但模糊不清C没有方向

6对于考研,您认为应具备什么条件?

A学习基础B心理素质C身体素质D经济基础E其它 7您认为考研要做的最重要的准备是

A购买相应的考研书籍

B参加考研培训课程

C和老师、师兄师姐交流经验

D不清楚

8你打算用多长时间来复习、准备考研

A半年B一年C一年半D两年及以上

9你觉得考研最值得考的专业方向是

A商B法C工D医E理F文学G林H矿I其它

10如果你决定考研,你会选择怎样的考研方向

A按就业方向B按所读专业C按自己的兴趣D现在的热门专业

11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考研信息

A自学B网络C同学和老师D书刊E参加辅导班

12在考研中,您对自己能力的把握有多大

A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B能力不强,但很努力

C能力一般,中等水平D能力不强,没把握

13您觉得学校对同学的考研需求,应该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可多选)

A增加考研方面的方向性指导,比如让老师开讲座介绍考研基本情况 B增加物质方面的支持,比如增加专门给考研学生复习用的教室 C增加给考研成功的学生所颁发的奖学金数量

D其它(请注明)

14对于考研学校的选择,您主要从哪方面考虑?(多选)

A“名校情结”或自己喜欢的学校

B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复习状况而定

C考取的难易程度

D学校所在的地区和城市

E考虑个人自身今后的发展

F受父母或男(女)朋友等的影响

G其它

15你对自己想要报考的院校了解多少?

A不了解B了解很少C了解大概D全面了解

16对您考研成功获得硕士学位,您认为

A是自己学习工作能力的体现

B只是比本科生多了一个筹码

C什么也不是

17您对考研的期望值是

A学习能力较强,较有把握考上研究生

B只要尽力就好,结果不重要

C自己学习成绩差,考上机会很小

D重在参与,考上考不上无所谓

18您对当下硕士的就业发展情况了解吗

A不太了解B比较了解

19您觉得考研是否会有压力

A无压力B压力小C压力一般D压力很大

20如果您在毕业时考上了一个重点大学研究生,而同时又有一个不错的企业给你提供了一个可以自我发展的工作,您会做怎样的选择? A继续读研B先工作再说C其它()(请注明)

在以下题目中,如果您在上面第一题中选的是A请继续答题至10题,选的是B,C请继续答至8 题.明白后可以正式答题.A 非常同意B 比较不同意C 一半同意,一般不同意D 有点同意

7.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 篇七

麦可思以2015届及2012届本科毕业生为分析样本做调查, 数据显示, 选择读研的女生比例比男生高3.3%;医学专业读研比例最高, 管理学最低;27%的本科生选择跨专业考研, 增强就业竞争力是读研主因;在学校和专业中, 本科生读研择校更关注“所学专业的声誉”。

通过对2012届本科毕业即就业人群和同届毕业但提升了学历的人群分析发现, 2012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学历为硕士人群的月收入略低于学历仍然为本科人群。尽管三年后的薪资优势不明显, 但学历提升人群在“就业满意度”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方面分别高出学历未提升人群12个、11个百分点。这或许说明学历提升更有助于实现其就业的主观预期。

8.对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理性思考 篇八

【关键字】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理性;思考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的深入,金融危机的影响,让大学生本来就不乐观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加之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考研。为了能够了解应届大学生考研的真实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考研动机,让他们走出考与不考的迷茫之地,特此对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进行分析讨论。

一、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类型

对于每个大学毕业生来说,考研是一次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拷问。大部分学生的考研动机都不是单一的,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贵州都市报记者报道,现在考研的人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就业压力型;恐惧社会型;兴趣转换型;改变命运型四种类型。

(一)就业压力型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业难是摆在广大毕业生面前最棘手,最现实的问题,而大学生考研也深受这一问题的影响。

1.为就业失败留条后路

面对即将来临的毕业,不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就业或创业,而对于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选择边准备考研边找工作。如果找到理想的工作,已经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会放弃考研。在就业和考研问题上,其一,学生更关注的是就业问题,更想要在毕业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其二,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只是担心毕业后找不到满意工作,所以,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2.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

很多应届大学生认为本科就业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考研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以便将来更好的就业。无论是为就业失败留条后路,还是为将来更好的就业,都内含着逃避现实的就业压力的动机,故称其为就业压力型的考研动机。

(二)兴趣爱好型

大学毕业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上,大学生也更加理性地在思考自己的兴趣问题,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成为他们做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也出于这样的原因。

1.喜欢所学专业而考研

有些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对所学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觉得在所学领域大有发展的空间,很有必要继续深造,所以选择考研。希望通过读研,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

2.不喜欢所学专业而考研

出于对专业的爱好考研,是比较完美的考研动机,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才去考研的。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而考研的,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发现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是高考时本来就是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来的,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去。

以上两种情况看似正好相反,实则不然。因为无论是出于喜欢本科所学专业而考研,还是由于不喜欢本科所学专业而考研,其最终落脚点都是兴趣,都是因为兴趣爱好而考研的,所以称之为兴趣爱好型的考研动机。

(三)改变命运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自身的命运越来越关注,但对于本科毕业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却越来越持怀疑的态度,于是考研成为他们非常注重的改变命运的桥梁。

1.为了能够留在城市而考研

对于大学里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好不容易才走出农门,进入城市,毕业时,他们大多希望留在城市工作,而不是回到农村。但他们对于本科毕业待遇并不看好,认为本科毕业留在城市的希望不大,或者就算能留在城市,待遇也较低,在城市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于是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考研。而对于从城乡出来的大学生,更是害怕农村艰苦的环境,不愿去农村工作,而对于能否留在城市工作他们也带着深深的忧虑,而考研能增加他们留在城市工作的筹码和待遇。所以,多数大学生不仅想留在城市生活,而且还希望在城市的生活能够有所保障,于是他们把考研作为留在城市的上上之策。

2.为了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

就业时的名校效应使得很多应届大学生选择考研来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根据我自己的求职经历和了解到的很多招聘信息,现在很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条件中就明文规定只有重点大学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应聘。尤其云南省很多县市在进行紧缺性人才引进时,就明文规定只招省外重点大学的学生,有些甚至规定必须是“211”和“985”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招聘。面对这样的一种局面很多应届大学生只有通过考研,考进重点大学或者名牌大学,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以求改变将来自己的命运。

在与一些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大学生交流时,我得知,他们本来不想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但是,他们担心自己的成绩不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话,很难考上“211”或“985”工程的重点大学,于是他们选择了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无论是为了能够留在城市,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从本质上都有要改变自己将来命运的内在动机,所以称其为改变命运型的考研动机。

(四)恐惧社会型

大学虽然说是半个社会,不像在中学那样,各方面都受着学校和老师的保护,但大学始终还是充满梦想,很不现实的象牙塔。大学生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但对于社会上的纷乱复杂却早有耳闻。校园里有书读、有梦想、有朋友,他们都不愿意过早的步入社会,过早为生计操心。“社会太复杂,我们太单纯,肯定适应不了,还是在学校多呆几年吧”,喊出了许多考研学生的心声。还有一部分应届大学生对社会充满恐惧,不愿步入社会,想继续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面生活,他们希望这座象牙塔把他们锻炼的足够强大后再让他们走出社会,以求步入社会时不用再遭受挫折或少遭受挫折。于是他们他们选择考研,选择继续过学校生活。

二、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理性思考

当前,大学生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是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但是,他们对于就业的期望并没有因此而减退,对自己兴趣的认知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对于人生的选择,他们还是那样的慎重。因此,对于上文提到的各种考研动机,我们都应该给予理解。

(一)为了更好的就业而考研情非得已

随着大学的扩招,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不管学生是出于躲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还是为了给自己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留一条后路,都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在扩招,将来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台竞争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一些地方的人事制度中,对于高学历的要求越来越普遍,本科生在就业和职位的升迁中越来越处于被动的地位。出于这样的考虑,学生选择考研,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就业而选择考研的学生,他们的动机的确不是那么“纯”,但是,只要他们在读研期间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投入将来能得到回报,是可以为我们理解,也是应该支持的,毕竟就业难是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二)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考研值得提倡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使学习成为变成一种乐趣,使人能够集中精神去获取知识,激发人的创造性才能,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基于兴趣而去读研的学生,与基于其他动机的学生更能够专心的做研究,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也更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结果。所以,基于兴趣爱好考研是最理想的考研动机。

(三)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考研无可厚非

一个农村的孩子,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要能来读大学,他所要付出的努力远远要大于城市里的孩子。一方面,从小家庭就无法给他提供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往往使农村的孩子在童年时就落后于城市的孩子;另一方面,当农村的孩子初次进入城市读书时,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他们对于城市的生活都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影响。尤其是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网吧对农村孩子的影响尤为严重。从小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的孩子与从未接触过城市生活的孩子同时进入城市里的同一所学校学习,谁的起点更高,不言而喻。而对于经历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本科毕业了的农村学生,对于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使他们的愿望成为泡影,而考研在他们看来则可以改变这样一种状况。

所以,对于改变命运型的考研动机,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对于他们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诉求,应该给予肯定。无论他们是想留在城市工作,还是想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也不管他们的考研动机是否带着功利的色彩,我们就看他们在面临种种的困难中仍然可以抛开一切,毅然决然的选择考研,就应该为他们的精神感动。改变命运,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可厚非,更何况考研。

(四)因为恐惧社会而考研需要谨慎

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分配”的就业制度之下,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就业不用愁。但是,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制度实行的“自主择业”,毕业以后要自己去找工作,要单独去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害怕在求职的路上遭到冷遇,遭受挫折。

我国的高等教育过多的注重理论的教育,而对于实践的教育却很缺乏,教育和实践相脱节,使得大学毕业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十分欠缺。当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发现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理论知识没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因而产生恐惧社会的心理。

由于对社会的不了解和对自身的不自信,应届大学生会产生恐惧社会的心理,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身的不自信。对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没法去改变,但是,逃避不等于改变。如果考研只是为了逃避社会,那么就算考上了,也不等于你就有一个美好前途了。社会竞争是很激烈的,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都同样要面临残酷的竞争,你不可能永远逃避下去。相反,如果你直面恐惧,敢于战胜恐惧,就算不考研,你也会成功。

对于恐惧社会的心理,我们可以给予理解,但绝对不支持这样的考研动机。希望我们广大的应届毕业生要树立起信心来,敢于直面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五)做好职业规划再考研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们面临着很多选择,就业,创业,或是继续求学,每一个选择都将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影响,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最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如果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走读研这条路的,坚决考研;如果可走可不走的,可以把考研作为候选;如果完全不需要的,坚决不考。一句话,考研要与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相吻合。所以,决定考研之前,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

最后要指出一点,考研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自己在将来的职场上求得发展获得成功,而考研只是获得能力取得成功的一种途径,它不仅不是唯一途径,而且,如果不与你的职业发展需要相吻合,它甚至会是最糟糕的途径。比如说你将来想去做生意,那么读研所能带给你的能力,还不如你在一个很一般的企业做一个很低级的业务员所能给你的能力多。决定考研之前,一定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规划,要问自己喜欢什么工作,适合干什么工作,有哪些途径能让自己达到那个工作的能力要求,这些途径包不包含考研这条路。

考研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需要,看看自己适不适合考研,考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没有意义,意义多大。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有能力,有发展的潜力,不读研也会发展得很好,就算磕磕碰碰,也终会获得成功。要始终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王沛主编.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晓艳,邹丹杰.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及心理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

[3]潘佳雁.当代青年考研动机因素结果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

[4]薛深,周媛媛.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考研的关系调查分析[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5]吕洁.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

[6]薛深.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4,(30).

[7]张永.师范类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8]李树爱.大学生考研的原因、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6).

【作者简介】

上一篇:维护民族团结共建和谐鄂乡下一篇:单位绩效考评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