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致富党员事迹材料

2024-07-07

带头致富党员事迹材料(通用11篇)

1.带头致富党员事迹材料 篇一

如何使村和站所“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的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既取信于民又致富于民的双重效果?今年初,××市委提出了在该市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带一促”活动。

××市先后组织100多个调查组深入到村、组和农户中,或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全

面了解情况。该市将农村党员干部划分为致富能人型、一般致富型、无力致富型,将帮带对象分为帮贫和帮富两种。对有能力致富的党员干部,帮助他们破除“满”的思想,引导他们做强致富项目,做群众的引路人。对没有致富门路的党员干部,帮助他们寻找项目,“逼”他们致富。

在调查摸底基础上,××认真组织村级班子、村级干部制定活动规划,明确了相关的目标和措施。全市300个村级班子2587名村级干部根据自身实际,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制定了班子及个人的活动规划,确立了“双带”目标和具体措施,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双带一促”主题活动的主体是村党员干部,关键是带头富,重点是带领富,目标是共同富。为帮助党员干部提高致富本领,××市委、市政府分4批对全市的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集中轮训。市各涉农部门紧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面向基层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场次。各基层党组织也充分发挥党校、科技培训学校的作用,培训数千人次,为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双带一促”提供了保障。不少镇还通过组文秘杂烩网织外出参观、典型示范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启迪村党员干部的思路,拓宽他们的视野。

活动中,许多党员干部敢冒风险、勇闯难关、乐于奉献,勇当“科技先锋”和“调整模范”。张甸镇朱顾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全村养鸡业蓬勃发展,在去年养鸡15万只的基础上,今年已达到60万只,60%以上的村民成为养鸡专业户。白米镇曹新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顺荣投资500多万元,综合开发本村的废塘,兴建多功能水上娱乐中心,建成后可安置100多人就业。苏陈镇唐宁村支部书记唐如峰,利用即将倒闭的村工业电炉厂,切块承包,把本村和外地人引进来,让他们分别承包车间。另外,还引进浙江私营业主刘士根投资200多万元,创办冲件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该村的徐文勇家庭较困难,唐如峰得知后,将一个车间承包给他,现在该户年收入达1.6万元。

为使“双带一促”活动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各镇汇报交流活动情况、检查督促。所有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挂钩联系一个村和一名村干部,切实解决“双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把“双带一促”活动列为党员干部实绩考核,选拔后备干部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围绕“双带”活动的主题,××制定出台一些特殊鼓励办法,给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从信息、技术、资金、营销等方面全方位服务。有关部门创办《致富信息动态》,发放到党员干部手中,并为各镇的典型群体明确科技联系人。市金融部门专门建立村党员干部个人信用档案,为他们办理“客户一证通”,及时提供资金服务,给予一定的信贷倾斜。

“双带”实现了“双强”,即带头富的能力加强,带领富的能力加强。今年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没有项目的主动找项目,有项目的积极把项目做大做强。苏陈镇东石羊村党支部书记徐湘根主动跑起营销,预计今年可新增纯收入近2万元。他还计划年内帮扶两个贫困户。张甸镇花彭村党员李书平夫妇,原先办了一个机器家具店,生产的都是桌椅之类的“土制货”。“双带”活动开展后,为实现新的规划目标,他新建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从苏州请来11名技工,形成年产5000张高档办公桌的生产规模。

目前全市300个行政村中,村组干部带头富的比例达66.4%,共帮富总户数2799户,帮富项目1778个,帮贫总户数2991户,帮贫项目1675个。

为将“双带一促”活动引向深入,7月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双带一促”主题活动经验交流会,组织全市所有村党支部书记、各镇党委和市级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400多人观摩现场、交流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3年的“双带一促”目标,要求各镇必须达到“六个一”,即每个镇至少有一名村党员干部带头富、带领富的示范基地;每个镇至少有一名村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每个村党员干部至少有一个年收入万元以上的致富项目;每个村至少有一名村党员干部成为农民经纪人;每个村每年做大做强一个以上致富项目,年收入递增20%以上,每个镇都要培养10个“双带一促”示范户。

2.前锋村:党员是脱贫致富带头人 篇二

前锋村共有367户、1296人,贫困户80户、303人。由于基础设施差,社道基本不通,群众观念落后等原因,是明觉镇两个贫困村之一。

面对脱贫困难多、群众不知如何干的状况,村“第一书记”吉培森在走家串户,摸清情况后,与村“两委”干部反复商量,决定采取“党员示范,带领群众致富脱贫”的举措,并确定了一批党员示范户和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

共产党员、村主任王咸阳第一个带头做示范。他拿出所有积蓄,还多方筹资,与人合伙承包100亩土地种植烟叶,既解决了30多名村民务工问题,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他还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带头养猪、养鸡,带头修建了自家的入户路。带头做示范,王咸阳也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修建自家入户路时,家人就非常反对,说这个钱不应该自己出,再等一下。王咸阳说:“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就应该带头做示范,打消群众等、靠、要的念头。”

党员李铸,带领一家人吃苦耐劳,勤劳致富,养猪、养鸡、养鱼和种地,一年收入七八万元,成为村里勤劳致富的典型,村党支部号召群众向他学习。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有这样好的脱贫政策,苦点累点有想头,有奔头。”

党员的示范引领,激发了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致富脱贫积极性。五十出头的贫困户胡汉元,两个子女上大学,除了种地,一直不敢动手搞养猪业,生活十分困难。看到党员们走出的路子,他大胆搞起了养殖,2015年,他家养猪50多头,养鸡1000余只,收入五六万元。今年,他除了养猪、养鸡,还种了10亩中药材虎杖。有了收入,胡汉元不等不靠,主动对居住环境进行“六改”(改房、改水、改厕等)、“六建”(建入户路、建院坝、建沼气池等),生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党员示范引领,给前锋村带来的变化,不仅增强了群众致富脱贫的信心,也吸引了在外务工人员。在陕西、重庆等地奔波了十七八年的金学全,去年8月回到家乡创业,养猪养鸡和种中药材,5个月就收入5万元。今年他扩大规模,力争有更多的收入。他说:“在家创业,既有稳定的收入,又照顾了家里老小,我们为啥不这样选择呢?”

前锋村的村容村貌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尤其是贫困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改变家乡面貌,改善自家生活,家家户户年收入逐年提高。

“区上镇上村上的干部经常关心、帮助我们,为我们村脱贫致富想了很多点子,做了很多实事。” 4社的村民刘春堂满心欢喜地说,“我这一年,光在村主任王咸阳的烟地里干活就收入上万元,心情能不好吗?”

如今,在各级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尤其是党员的示范引领,前锋村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宽广了,大伙儿在家乡的土地上干得更欢快了。

3.职工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篇三

徐青卫

徐青卫,男,现年44岁,塔建集团养畜场园林工人,中国共产党员。2001年从老家来到园林队承包果园。2008年,和妻子一同成为养畜场园林工人,承包了40亩果园地。近几年来,多次荣获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

他一名朴实的园林工人,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前进着。他在致富路上一直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职工群众致富。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果园管理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养畜场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职工党员。

一、爱岗敬业,持之以恒

2001年,他和妻子一起来到园林队,开始承包十几亩香梨园,由于之前在老家没有接触过种植果园工作,所以更没有果园种植管理方面的经验了,这下可把他变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永不服输的他,并没有被当时的情况所打到,而是立即买书订报,整天整夜的查阅着各种有关果园种植管理的资料。这知识和技术学了就要用啊?他便开始学着书籍上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办法试用在自家的果园里,搞的自家果园东一块是开心形,西一块是自然形,南一块上的是农家肥,北一块上的是工业肥,结果一年到头,果园里的收获却寥寥无几,反而是周围隔壁邻居家地里的树上挂满了果实。周围的职工都开始笑话他:“一天竟搞些花架子,买了那么多书看了那么报,还不如我们这些不识字?”家里人也开始不理解他,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学知识学技术,怎么种的果园尽赔钱?时间一长,这外面的冷嘲热讽,家里人的埋怨,让他很是烦恼。他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是一想到别人都能种好,为什么自己却种不好呢?为什么自己学的东西就派不上用场呢?俗话说得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他凭着自己的犟脾气,顶住了外界的压力,哄好了家里人,回过头来冷静的思考,这问题究竟问题出在哪了呢?经过几天的苦想,还是一无所获。忽然有一天,一个老乡来他家做客,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告诉他光有理论不掌握方式方法也是不行的。他才恍然大悟,并开始向单位的老技术员和其他承包户“取经”。只要他发现有问题出现,不管在忙,他都会去请教别人。时间一长,大家伙就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老问题”。经过这些年不断学习和摸索,他总结出自己的经验,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现在,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种植管理果园的“活字典”,对于那些经常登门求教的职工,他更是热心的去接待,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这是他刻苦学习、倾情付出的结果,也是一个党员应该有的作为。

二、乐于助人,不忘本

在种植管理好自己果园的同时,还还乐于帮助其他职工。2005年,职工薛城献刚开始承包果园,既不会修剪果树,又缺少资金购买农资,他就主动帮助他无偿修剪果树,还借给薛城献5000元帮助其购买农资。2007年,单位职高云,没钱缴纳土地承包费,他知道情况后,立即拿出1万元帮助其缴清土地承包费。去年,单位职工罗孝林,秋天采摘香梨没人,徐青卫了解情况后,主动免费帮他们家采摘香梨,并主动帮他联系果商,出售果品。今年,职工朱晓俊无钱购买农资,他知道后,立即将2000元交到他手上,使他度过难关。徐青卫在种植管理自家果园的时候,为了方便给自家果树打药就购买了一台打药机,这些年来,不管是谁家的果树地需要打药向他借,他都会义无反顾的借出去,从来都不收一分钱。现在,他家的果园种好了,收入也高了。于是,他购买了一辆拉货的车,利用农闲时帮别人拉拉货,来提高收入。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村里的人都富了,才是他最大的心愿。”经常把一些好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经验无偿推荐、传授给其他职工,帮助他们一起致富。现在,只要在生产生活中,谁家要有个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兢兢业业

4.优秀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篇四

俗语说:“人勤地不懒”,当年种下的红枣苗当年就挂了果。2010年,卖红枣收入近25余万元,许多群众都开始向他请教,学习红枣种植技术,并且得到了全村群众的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2007年开始,在他辛勤的劳动下,共种植25亩红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实现总产值25余万元,尝到了甜头,白克尔.沙依提也舒心地笑了。

每年他都评为了县级,乡级优秀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最可贵的是,当年他被评为了自治区优秀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为我乡和村里带来了极大的荣誉,然而面对荣誉,白克尔.沙依提并没有骄傲,只是付之一笑的说:“我无非就是比阿拉玛村其它农民群众多操了份心,多出了点力,多花了些时间,我的这点小成就微不足道,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要用这短暂的生命,给人们要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群众说我什么都无所谓,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所以,我觉不会糟蹋,养我和给我粮食的这块金土地,我会让每一分地,都去为我和人民工作。

白克尔.沙依提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学习!

5.带头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篇五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6.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六

做给乡邻看,领着乡亲干,泰兴两千专业大户致富带头人,成为百万农民致富路上的“灯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10月,该市农民在专业大户的辐射带动下增收4500多万元,预计占农民全年增收总额的四分之一。

农村专业大户多有效益好的项目。泰兴农民张继忠1998年租赁姚王镇的一座闲置厂

房办起了种鸽养殖场,当年2000对鸽子给他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附近的林祝山、黄习生、毛幸福等13个农民看到他养鸽发了财,也大胆进厂搞起了鸽子养殖,去年,效益最好的一户纯收入达3万多元。闲置厂房中一下子冒出14个种鸽养殖大户,名声不胫而走,前来观摩的农民络绎不绝。短短一年时间,姚王又冒出了80多个养鸽户,饲养总量5万多对,年产值达600多万元。镇上为了把这块蛋糕做大,还成立了特种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专门为养鸽大户服务。

随着分工的细化,专业大户的优势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农民与其配套,使项目走向产业化。黄桥镇小二房村的猪头加工堪称一绝,一只不起眼的猪头竟能分解成13个产品。村民张桂萍是这个村猪头加工的第一人,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涌现出60多个猪头加工户,年创产值2000余万元,每年消化猪头近10万只。围绕这一项目,在60多个大小老板的指挥下,近千个农民有条不紊地从事市场采购、猪头分割、真空包装,从事产业配套的农民一年收入最多的有2万多元。

7.乡优秀共产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 篇七

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做为“双培双带”的典范,省、市、县领导多次光临指导,他也曾多次受到县乡两级政府的表彰。在致富、带富的道路上,他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全乡党员带头致富典型。然而,这个养牛状元成功的背后,却充满了创业的艰辛。

“失败,让他曾折断了翅膀”

26年前,刚刚20岁的他,怀着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无限憧憬,决心就在大山里开始他的梦想。于是,他贷款买了山湾乡第一台解放牌汽车,开始跑起了运输,由于经营不善,三年里竟培了1.8万元,改革开放初期,在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大山里,1.8万元,真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家人的不理解,社会舆论的压力,再加之银行贷款利息的负担,让这个刚刚起飞的“雏鹰”,第一次撞伤了翅膀,不知所措的他沉默了。两年后,不甘心失败的他,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再一次贷款搞起了柄把加工,又是一个三年的拼搏,这一个三年里,他第一次小有了成功。还清了所有的贷款和亲朋好友的资助。1992年年初,正值他准备大干一场时,国家林业政策出现了调整,由于信息不灵,缺泛与外界的联系勾通。一时间,柄把加工的源材料出现了紧缺,不得以他的事业又一资跌入了低谷。

事业上的第二次失败,又让他沉默了许久,直到2000年他又重新振作,投资5万元,承包了二十亩地,搞起了育苗,由于缺少科学培植技术,两年间眼看着苗木全部死光,五万元的投入“血本无归”,已经取妻生子,生活本不宽裕的他,又一次雪上加霜,那一次的失败,不仅爱人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凝,连一直坚强的他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许人的一生要做什么,就是命中注定!”。于是他开始信命,决定不在与命运抗争。从此他便真的在家务农,偶而同亲戚一起做点贩牛生意养家糊口。

党员电教伴他重新起航

第三次失败后的他,没事总往只有一墙之隔的村部跑,起初只是凑热闹,时间久了,他却迷上了当时村里的新东西---远程教育网络,每逢村里党员搞活动,他总是不请自到。2002年,在老党员的鼓励下,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组织的一年培养,2003年9月,他在庄严的党旗下举起了右手,面对党旗宣誓的那一刻,他那颗曾经炙热的心,又开始了沸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决不能让命运打垮!”。回到家里,他绞尽脑汁“这一次我应从哪里起航,又应如何撑舵远航?”。他开始搜寻信息、向乡村电教站借阅种植、养殖、管理等方面知识的电教光盘,在学习中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

2005年县、乡相继出台了贷款养牛的好政策,于是,他鼓起勇气,第四次走进银行,一次贷款10万元,建起了200平米牛舍,购进30头肉牛,开始向架子牛育肥发起了挑战。一次次的失败,这一次与其说“向架子牛育肥发起打挑战”,倒不如说是他自身的一次自我挑战,多次创业失败的阴影,传统的散养方式,架子牛育肥的选购、饲养、疾病防治、销售等一系列问题,没有任何经验可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于是他购置了dvd,购买了大量书籍及养牛电教光盘。有了学习资料,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怎样与具体实践经验相结合,以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大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改玉”,他决心走出去,引进来,亲自到附进规模较大的养牛厂,虚心向有饲养经验的专业户请教饲养、疾病防治秘诀,回来后,边看书籍、远程教育片和电教光盘,边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走出去之后,视野扩大了,眼光放远了,不像以前那样“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着路了”。除了研究饲养,还要研究市场。为了拓宽销路,提升效益,2006年,他购置了电脑,为了自己的事业,初中还没有毕业的他,舞动着笨拙的手指,坐在电脑前练习打字,上网搜寻养殖技术、市场信息……。

尽管如此,2005年秋,也就是他刚刚起步那一年,购进不久的30头牛,不慎全部染上了“五号病”,防不胜防的疾病,他的心中实在振惊,可他不再退缩,他选择了抗争,接下来的日子,他跑乡兽医站、进县畜牧局、到承德华蜀制药,请专家、求秘方。几个月下来,他身心疲惫,牲畜的疾病总算消除了。然而,接重而来的又是一场人与疾病的抗争,2006年6月,由于防护意识不强,他染上了布什杆菌,发烧出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好心的朋友,劝慰他:“不要干了,身体要紧!”,可他心中却超常的执着:“病菌虽可怕,可如果半途而废,将如何面对支持我、关心我事业的各级领导,又如何面对培养我,鼓励我的父老乡亲以及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誓言?”,于是他咬紧牙关,一边坚持打针吃药,一边坚持劳动,看着牛儿一天天肥壮起来,一车车运往各地,他的病一下子好了许多,通过多方医治和乐观的心态,终于战胜了病魔,重新以饱满的精力和热情投入致富中。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太合适不过了。八年来,在经营运作中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可有了失败的经历他不再恐慌,因为他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他坚信有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再大的困难打不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更动摇不了他脱贫致富的决心。

成功后,带上乡亲扬帆远航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来自多方的支持与帮助,他的养牛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他拥有牛舍500多平方米,青贮窖1个,“三位一体”沼气设施齐全,牛存栏达到230头,季出栏120头,年饲养量800多头,年纯收入4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150余万元。

自己致富后,他更关心的是全村百姓,无偿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指导、销售等项服务,安排本村剩余劳动力5人。在他的带动下,山湾村的养牛规模日益壮大,全村牛存栏3200头,达到人均2头牛,仅养牛一项,年人均收入可增加2500元。

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同行中受到尊敬,在全县养牛大户中也有一些声望。2006年原市委书记赵文鹤亲临XX县山湾乡检察指导养牛工作时,对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创业历程给予了充分的恳定。2007和2011年,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做为养牛致富带头人,他荣幸的得到县领导的接见和奖励表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更加坚定了他发展的信心。今天,他表示:“今后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前题下,帮助全乡那些需要帮助的养牛户和育肥户,同他们谐手并肩,共同扬帆远航,为和谐社会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基本情况

将官庄村现有耕地面积5600亩,440户,人口1514人,两委班子7人,党小组10个,党员39人。该村结合远程教育,在村委会配置了电脑、电视和vcd等远程教育设备,实现了信息互动、资源共享。近年来将官庄村立足“丰富教学形式、拓宽教学对象、注重教学实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作用,使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成为吸引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学习政策、技术的平台,成为推进党的建设、惠及农民群众的创新工程和民心工程。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化建设,确保远程教育安全、规范运行。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选择条件较好的操作室,悬挂了标志牌,将《远程教育站站点管理制度》悬挂在醒目位置,确保按规定操作、规范运行。做到学前有预告,学后有记录,有效地提高了远程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强化三项制度,确保远程教育运转灵活、服务高效。一是节目预告制度,在月初制订学习计划和节目推荐表,并在公开栏内公告,吸引群众来收看;二是固定开放日制度,每月明确五天为远程教育固定开放日,接纳党员、群众学习;三是信息需求调查制度,及时征求党员群众学习需求,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下载节目,在农村党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农村实用技术、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外出务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致富能力,使广大党员切实承担起宣传、动员、组织和带领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责,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激发个性化学习,拓宽群众信息渠道。注重下载一些农村工作发展较快的典型,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小组长进行学习观看,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学以致用,并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出推动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计划。在突出抓好党员执政意识和为民意识的教育的同时,注重对群众进行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的培训服务。提出让群众“点播”的办法,根据群众的需要,有针对性的下载各种好节目向群众播放,为农民学技术、学文化提供技术支持,收到显著的效果。将官庄村远程教育站点还经常给中小学生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寓教于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加了村民的娱乐活动,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请进来、走出去”,增强远程教育的实效性。村党支部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生产建设一线,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注重在用中学、学中用的方式,更易于党员干部群众接受。邀请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的专家到村里进行专题辅导讲座10次,讲解玉米、日光温室等经济作物超高产攻关项目。讲解猪、牛、羊、鸡的养殖技术,并深入农户现场指导,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将官庄村远程教育站点近年来组织村里的全体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先后到兄弟乡村参观考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有了远程教育的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将官庄村新发展了养殖户8家,种植户17家。通过对党员群众的培训,使他们从中获得科技信息,学到实用技术,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辟致富道路指引方向,使他们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真可谓“农户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如今的将官庄村村容整洁、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工作,该村建立了一支骨干队伍,一套工作机制,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1、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渠道。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把党的政策、中央精神和先进文化知识直播灌输给全村家家户户,把全村党员干部头脑用理论武装起来,促使村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执政水平得到增强,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党的信心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夯实了党在农村中的地位;学方法、学技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方法、学服务,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水平得到了提高。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形象的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直通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助推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2、创新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载体。村党支部积极探索现代远程教育与党员电化教育、“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相结合的办法,使党员学习时间更灵活,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效果更明显。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对党员进行动员宣传、组织党员进行学习,集中播出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节目,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普遍好评。

3、增强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村党支部注意引导农民群众学习适用技术,掌握经济知识,了解市场信息,使远程教育成为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免费大学”、“开放课堂”。农民群众形象的说:“不用走出门、便知天下事;电脑虽然小,致富作用大。”

8.带头致富党员事迹材料 篇八

--安定壕村党支部书记杨勤克

杨勤克,男,34岁,初中文化,他无私奉献;他的日程表里没有休息日,有的只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忙碌,带领百姓致富的欲望。几年来,他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他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事迹在安定壕村广为传送。

一、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杨书记上任尹始,安定壕村干群关系紧张,村内混乱,于是在村干部中开展了“一整顿两提高”活动.一整顿就是整顿村干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首先以身作则,时刻以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份,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方针,生活中严于律己,以“不吃村民一顿饭、不抽村民一支烟”为自身的座右铭;两提高就是提高村干部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提高村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带头并要求班子成员切实履行村干部的职责,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利用上党课的时间,不断学习国家的政策方针,科学文化知识,以此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增强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为民所想,无私奉献搞创建在带领干部、党员在外出参观学习的基础上,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结合本村实际,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1、制度建设。制定了卫生保洁、绿化树木管理等制度,并成立了卫生保洁组织和专门的垃圾清运队伍,负责全村卫生的巡查和维护,消除了村内“六乱”现象。

2、文化建设。依托物资交流大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3、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村内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恶习得到遏制,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中他多次拿出自的积蓄为村垫钱、奉献物品。这种不顾个人得失行为,让村民很受感动,使得村内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寻找致富道路,积极带领群众奔小康。

为了让群众富起来,他积极寻找致富门路。他认为要让村民致富,村干部要让自己先富起来,干给农民看,然后才能带领农民干,把致富的技能传给村民,这样的村干部才是农民真正需要的。在农村一些年轻人中,文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快,市场信息灵,有经济头脑能带领家庭首先致富。把这样的能人培养成党员,再吸收到村“两委”班子中来,肯定能够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四、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打好硬件基础。

2009年由我村两委负责修建了一条由忽鸡兔社水泥路入口处至郭家梁社入口处的沙石路,路程全长4.5公里,总投资达5万元。并且于2009年在两级领导的指导下修建了一条由指羊公路加汽站至忽鸡兔社蔬菜园区的水泥路,路程全长4公里,投资达100多万元。在去年的帮扶结对中,包扶单位协助村两委为我村学校坡社修建了饮水工程,投资68万元,使饮水设施覆盖全村,将惠民成果落到了实处。

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坚持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他深深的知道:只有科技才能致富。只有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科技知识,这样才能够把先进的知识传播给每个村民,使每个农民致富。

9.致富带头人规模养殖先进事迹材料 篇九

今年57岁的石纯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十分困难。精准扶贫政策开始,经评定,石纯英被评为贫困户。乡村扶贫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鼓励其发展产业致富。石纯英通过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猪,每头生猪净收入200元,一年两批100头就能收入2万元,前景巨大。说干就干,,石纯英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新屋组山场搭起了猪棚,养猪生猪50头。从养殖场的选址,到买饲料,到购买猪崽再到养猪的防疫等,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们都一起为他牵桥搭线。20当年,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就赚了2万多元,再加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减免新农合等政策,石纯英户住房、医疗得到了保障,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稳定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石纯英户所养的近一百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刚刚过上的好日子顿时又有陷入困难风险,但是在困难面前,石纯英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奋斗的目标。通过乡村两级帮扶干部的帮助和石纯英本人的努力,石纯英利用原有猪棚又干起了家禽养殖业,养殖鸭、豚等肉禽达到3千多只。每只家禽净收入约5元,年出栏三批,年养殖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就将瘟疫造成的损失赚了回来,石纯英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养殖技术,特别是防疫知识,注重风险的防范,这样才干得长,养得久”石纯英现在面对帮扶干部经常这样说。

10.带头致富党员事迹材料 篇十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08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2000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11.最美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十一

朱登平,男,196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全家5口人,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实施科学养殖、带头示范、带领群众,指导群众学科技奔小康工作中实绩显著,是全镇科技示范的典型人物。

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带动全村农民致富,偶然的机会他产生了搞养殖业的想法,说干就干,在认真分析了市场实际情况后终于在2009年7月建起面积为40亩的肉羊繁育养殖基地,现在养殖1000多只肉羊。

朱登平的养殖业取得了初步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勤奋的他坚持看书学习养殖技术,刚开始由于经验技术的不足管理上还不到位,这让他遇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次打击,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气馁,请来了专业技术员进行指导,凭着对创业的执着和吃苦耐劳精神,生意越做越好,养殖场越做越大。一年销售肉羊达到400只,纯收入达到5万元,在村上已经是出了名的“养殖专家”了。

上一篇:初一语文上册春下一篇: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