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习惯学习总结

2024-09-11

7个习惯学习总结(共6篇)

1.7个习惯学习总结 篇一

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的感悟总结

跟随总经理的思路,我们知道了本书的基本脉络。本书讲述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但是在讲习惯之前,本书有一个基调:做事有原则,原则以道德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去完成高效能的7个习惯,那么你离成功或者充实,或者目标或者理想就不远了。

文章作者研究了这200年来的作品,发现前150年的论著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但近50年确谈的都是成功的捷径、技巧。确实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些人貌似因为各种技巧而获益或成功,我们妒忌,但却也模仿。模仿成或不成却都没有安全感,仿佛失去了一种重心。我想这个不安应该是就是本书的基本基调:不失原则及道德。

我国蒙牛公司原总裁说过: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以下是对于各个习惯的心得感受:习惯一:积极主动

在刺激和回应中间是我们积极主动选择的空间。也是我们区别动物乃至其他不积极人的标志。

某天,给我朋友讲这个积极主动的案例,也是本书的一个故事,某人在二战德国监牢里受尽折磨,在没有自由的情况下,他在这种刺激和回应间,做出了他的积极主动的选择,他没有选择抱怨,没有选择自杀,而是把自身的遭遇提高到一个境界,似乎也便有了某种自由的超脱和平衡。故事没错,也是积极主动的案例,但是我朋友听了,说了句:那他需要有一定是知识高度。也对,有知识可以提升一种高度,但积极主动更是我们主观的一种方向。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习惯二:以终为始的原则和二次创造

还是第一次在这个词语上看见这个原则及二次创造的概念。以终为始原则一,任何事物都是二次创造而成。原则二,自我领导原则。

二次创造:第一次是脑力,第二次体力上。其实前面说的第二个原则自我领导原则属于脑力创造。

我们如何自我领导,怎样给自己设计蓝图,理想,人生计划,我想可以从以终为始这个习惯开始。

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个书面计划称之为“使命宣言”。

习惯三:要事第一

:上一个习惯讲完自我领导,习惯三讲如何自我管理。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有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牵绊,此时要有说“不”的勇气。

要知道自己不做什么,该做什么。

习惯四:双赢思维 :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习惯五:知彼解己 :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学方面学到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与人沟通时,我们常犯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了解别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有时我们有这样一种喜欢匆匆忙忙下建议来解决问题的倾向。

习惯六:统合综效 :

在互赖关系中,综合效益是对付阻挠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的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极、负面、不合逻辑、情绪化、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只一味增加推力,就仿佛施力于弹簧上,终有一天引起反弹。如果配合双赢的动机、同理心的沟通技巧与统合综效的整合功夫,不仅可以破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动力。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个人成功”;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感谢公司给我们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积极主动的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2012-2-13

2.坏老板的7个常见错误习惯 篇二

1 不会沟通。信息是有力量的,它能使你的员工正确并有效地做他们的工作。员工从你这里得到的信息越完整、越准确,得到的结果也越好。

2 寻找捷径而非找到持久的解决方案。走捷径短时间解决了问题,但是可能为未来埋下隐患。停下来,花点时间了解问题的根源,然后研究解决它的长久策略。

3 不愿授权。没有哪个管理者自己做一切事情。大胆地给员工授权,员工可以得到必要的锻炼,而你也能空出时间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4 不和员工共同设立目标。别让你的员工在黑暗中摸索。你作为老板要和员工建立实际的可以达到的目标,来指导他们努力实现你企业的愿景。

5 抵制变化而非主动变化。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商业环境的时代,抵制变化会给你的竞争者带来优势。预期你所在行业的变化并主动变化,为未来的领先打下基础。

6 忽略员工的成就。对于努力工作的员工,你需要看到他们的努力,并对他们及时地奖励。要知道甚至一张快速手写的感谢卡,也可能改变一个人一天的心情。

7 做所有的事情都太严肃。保持幽默感,确保你营造的工作环境是员工每天早上都想来的,有趣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tips

让招聘更高效

Suzanne Lucas

人力资源专家

传统的招聘就像是一场选美:选手们列队走到评判者的面前并回答问题,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评委。但是,选美比赛评委不会再看到参赛者,而招聘的经理却每天都和新员工一起工作。因此,作者认为,为了找到完美契合的员工,不要再把招聘过程当作选美,而把它当作一次约会来展开行动。为了让招聘更高效,以下是作者给出的3条Tips:

1 别总是谈论候选人的过去

许多工作面试把注意力集中在谈论候选人的过去上。作者认为,给候选人真正的任务,并提出一些问题,看看他们如何解决它们。这会让你更好地了解到他们将给你的组织带来些什么。

2 让团队其他成员也参与面试

当你将某个新人带到工作团队中时,整合工作团队是你的责任。如果你能让你现有的员工加入招聘过程中来,你就更有可能找到一位有利于整个团队融洽的员工。

3 寻找有互补技能的人也许你和你的团队已经非常优秀,但是你们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作者建议,要不断寻找拥有团队所不具备技能的人。也许他在其他方面达不到你的要求,但要知道,那些互补的技能会让你的团队整体上更完美。

Taiwan台湾

女性主管比例已达

23.2%

台湾对女性劳动者的统计显示,台湾女性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参与状况大幅提升,比例达23.2%,优于日本、韩国的11.1%、11%。台湾女性主管人数比10年前大幅增加58%,去年女性主管人数达9.8万人,而10年前只有6.2万人。数据显示,台湾女性民意代表、主管及经理人员比例是23.2%,公务部门高阶女性主管比例增加11.23个百分点。即使在一直是男人世界的警界,投入警察工作的女性也从10年前的3.13%增加到6.44%。

London伦敦

职场白领有

54%“无手机焦虑症”

最近的一份调查研究显示,英国人平均每人每天要花2小时12分钟在联网的设备上。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称,自己感到情绪低落时,并不会坐下来好好思考,而是会查看手机。这个比例在18岁到30岁人身上更是高达62%。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坦言,如果同朋友交谈没那么有趣的话,自己会去查看手机。现在,过度依赖智能手机的症状已形成了一个新词“无手机焦虑症”,意思是,离开了手机,你会感到恐慌。调查还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无手机焦虑症”。

华盛顿

生女儿的职场爸爸

早晋升4.5个月

生男生女也会影响职场发展?是的,美国最近一项调研显示,较之生男孩的父亲,生女孩的父亲在职场上有更好的表现。与男孩的父亲相比,被调研的女孩的父亲达到相同职阶的年龄平均低了4.5个月。而且,在同事关系自评量表中,女孩的父亲也比男孩的父亲得分高出5%。研究者认为,女孩似乎能够影响父亲,使其能更好地与同事相处,并获得更好的升职机会。

3.成功CFO的7个习惯 篇三

2006年开年以来,最为全球投资和财务人士瞩目的一件大事就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距离他80岁生日仅有一个多月的时候终于卸下了这幅沉甸甸的重担。2月1日,本·伯南克接任美联储主席。如果把美国视为一家巨型公司,那么格林斯潘无疑就是一个出色的CFO,长达19年的超长任期,期间历任四任美国总统,曾经被认为暮气横秋的美国经济在格林斯潘治下出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期。

即便在纽约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危机、技术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等重大危机出现的日子里,格林斯潘仍努力坚持着一个悠久的习惯:每天早晨6点起床,其后的一个半小时就是泡在浴缸里阅读各种经济和金融材料,有时甚至还动笔写点什么,因此他带到办公室去的讲稿常常是湿漉漉的。按照格林斯潘的说法,清晨时分长时间泡在热气腾腾的浴缸里,不仅能够解除病痛,而且才思泉涌。格林斯潘甚至对朋友说,他的智商在早晨六点钟时比晚上六点钟时要高出20分。

由于格林斯潘的一句话往往能引起美国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因此华尔街长期以来挖空心思捉摸格林斯潘的表情、语气等各种习惯性的变化,用以预测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势,进而几乎形成“格林斯潘的习惯经济学”。

这正应了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的名言“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毫无疑问,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以美洲版、欧洲版、亚洲版、中国版、英文版等五种形式编制的华尔街电讯(wswire.com),将读者定位为金融专才、商界领袖、经济学人、媒体精英、政策制定者、中小企业主、各类投资者以及在旅居海外的世界华商。下面是华尔街电讯总结的CFO七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根据《美国传统词典》的解释,所谓习惯有以下两层意思:1.a.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b.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2.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当然,按照“成功的人有成功的习惯”的说法,我们尝试着梳理出本土CFO的七个良好的工作习惯,相信对正在形成的本土CFO阶层不无裨益。

习惯

一、用流程和授权换取时间

2004年中曾经有一个令国内无数财务人员动容的网络名帖“活在安达信的日子”,文中用极其惨烈的语言形容了会计师事务所加班情形的恐怖——“……安达信第一年的我根本无法适应加班的生活,SENIOR们都没有准时下班的意识,公司里直到凌晨两三点钟还全是像雕塑一样对着电脑工作的同事。以前朋友的聚会,以前同学的饭局一概参加不了,有时候朋友们一起吃饭会给我打个电话问候我一下,那时我真的很想哭并且暗暗下定决心,我只在这里干一年,然后找一份新的工作过正常下班的生活。我曾经听过两个SENIOR让我瞠目结舌的对话,一个说„我昨晚休息的挺好的,凌晨四点趴在桌子上早上七点钟才醒‟。另一个说:„哦!那你休息的真的不错呀!‟听了这些话,我几乎要失声痛哭,天哪,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是些什么样的员工呀!”

某种程度上,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加班的情形只不过是本土企业财务部门加班状况的极端表现而已,做过财务总监多年的普天集团终端事业本部副总经理肖旭东就曾对本刊记者感叹过,“什么时候做财务不加班就是最大的幸福。”

由于财务工作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因此时间管理和流程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前几年我刚到一个大型国企担任CFO的时候,连上洗手间的功夫,外面都有人等着找我签字。在这种情况下,一个CFO如何能拿出更多的精力关注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寰岛集团CFO史军苦笑着说道,“财务部门几乎天天在加班,所有人都在忙,而没有人有时间来思考整个体系如何运转。我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来重建整个财务体系,从团队到职责、流程,基本梳理清楚了,中层财务经理也成长起来了。我不断扩大授权的力度,起初我出差一周还是一个不可想像的事情,到后来我已经可以很放心地去一个分公司,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处理一项重大投资的问题了。”

去年底刚刚出炉的“IBM2005年全球CFO调查报告”指出,CFO职能转变应以财务流程简化、标准化为前提。通过对全球899名CFO及高级财务专业人员的深入调查与访谈,“IBM2005年全球CFO调查报告”指出,CFO的职能正发生进一步的转变:从单一的资金管理与交易流程支持转向企业决策支持;加强绩效管理,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加强风险控制仍是全球CFO们需要继续关注的三大问题。

同时,这一调查还显示,1999年财务部门每个月65%的时间要花在日常交易上,20%的时间花在日常控制上,提供决策支持及绩效管理工作的时间则只占15%;到2003年,这三项时间的比例变成了50%、26%及24%;到了2005年,该比例进一步转变为48%、26%及26%。在本刊去年进行的“2005中国CFO生存状况调查”中也发现,中国CFO在日常工作时间的分配上,主要还是用于维持财务体系的正常运转,占受访者的70.76%。

“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在一个月里面,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存在很大的波动。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按照最大工作量来配备财务人员,因此财务部门的加班现象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曾在财政部任职多年的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助理总裁兼财务总监梁继有对国内不同类型的企业整体财务状况非常了解,“既然试图消灭加班问题是徒劳的,那么成功的CFO通常习惯于建立一个标准化、实用、高效并且尽可能简化的财务流程体系来改善之前整个财务部门低效率疲于奔命的状况,这在国内的成长型企业和中型企业里是尤为重要的。目前国内企业在标准化上做的工作较多,而实用性和简化程度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IBM2005年全球CFO调查报告”中的相关发现也佐证了上述判断。这一调查发现,有56%的企业实施了“标准化的会计科目表”,38%的企业实施了“标准的财务政策和业务规则”,35%的企业“提高了通用财务流程的范围”,但只有14%的企业在推行“流程简单化”,几乎没有哪个机构在整个企业范围进行了有意识的流程与技术改进。

毫无疑问,处于宏观经济面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市场环境之中的本土CFO亟需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战略问题,否则无法在企业业务战略、投融资战略等重大问题上占有足够的发言权,而大胆授权和改善流程恰恰是成功CFO解放自己的聪明之举。

习惯

二、技术第二

美国学者爱德华·赖利在《如何购买信息技术》一书的开篇便嘲笑了公司内的“嗜技术癖患者”,“当你追求的目标是一个价值几百万美元,假定会有助于企业经营的信息系统时,盲目付出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嗜技术癖患者‟理所当然地贪求着„迷人‟的系统。他们想要最新的、功率最大、速度最快、最复杂的系统。他们不想听到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他们想要一个能向朋友夸耀的系统。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想与旧的技术纠缠,即使所谓„旧技术‟也只不过慢了几毫秒。”

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商业历史。时隔25年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了国内企业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的先河。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财政部提出了发展通用会计软件的号召,提出了我国会计软件的“十条基本要求”,这是我国第一个会计软件的标准。正是这短短的十条,使得国产财务软件迅速在本土企业普及开来,从而大大加速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这场在企业财务领域掀起的技术风暴给中国的会计学界也带来了永久性的影响,甚至出现了“会计就是信息系统”的权威说法。

然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在与众多本土CFO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CFO把财务信息化的技术性放在了次之的位置上。

“我在2001年加入e龙的时候,也面临着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当时财政部门只有八个人,整个公司处于互联网低潮时期的业务成长阶段,业务规模相对不是很大,业务流程的复杂程度也远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因此,我没有过多考虑那些大型的ERP软件,而是选择了香港的一个佛氏软件,这个软件在香港是很有名气的财务软件,但在国内的知名度就要差一些。不过它的各种功能非常方便和实用,而且和EXCEL很好地衔接,十几万元的整体投入对于当时的e龙来说是非常符合实际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去过多地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e龙公司财务总监陈静在财务信息化问题上始终保持着务实的态度。

事实上,陈静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翻开e龙的整个发展史,我们能看到一连串出乎意料的战略大转折。1999年5月,e龙公司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同年10月,e龙开始在中国国内提供城市生活咨询服务。2000年3月,e龙在互联网经济最火爆的时候,将自己全资卖给了美国互联网公司Mail.com。一年后,在互联网冬天来临之际,e龙从Mail.com手中回购e龙在中国内地的全部业务。2004年7月,在外界猜测e龙即将上市的时候,e龙突然宣布向IAC出售30%股权,并表示不急于上市。三个月后,当外界认为e龙将以IAC中国分部的身份发展下去之际,e龙又登陆纳市。一方面是互联网浪潮的几起几落;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战略面临着不断的重新定位。在这样的条件下,制造业信息化“先僵化后优化”的联想模式显然不适合e龙这样的成长型企业。

另一个摆在本土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基础是否能保证一个一流的信息系统需要的起码生存环境。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瑞德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要使信息技术真正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必须其推广和应用达到一种临界的质量状态,一旦达到这种状态,就可能引发质的飞跃。瑞德认为,除美国之外,欧洲已经接近这种状态,在未来十年,信息技术很可能引起欧洲经济的根本变化。瑞得提出的临界质量概念,基于几个前提:一是电信基础设施高度发达,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引起资讯价格的全面下降;二是计算机的渗透率高,推广应用已经有了相当基础;三是科研能力较强,科技成果加快实现产业化,并导致装备价格全面下降;四是教育高度发达。

套用瑞德的思维逻辑,企业信息化也应该有相应的临界质量的前提:一是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较为完善;二是企业内部计算机使用率较高;三是企业员工综合素质较好;四是公司管理层的支持与倡导。

从上述四个维度来看,很多传统行业的本土企业由于自身业务的特点,很难具备较好的企业信息化环境,因此越是复杂的信息系统其失败的风险也就越高。这时候,明智的本土CFO更应该拿出主要精力来考虑业务问题,而把技术放在第二位,就像埃森哲的战略专家达文波特说过的那样——“首先应当去思考如何应用信息,而不是如何使用机器。”

习惯

三、构建功利性的外部交际圈

近年来一个颇为惹眼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投资银行的高级主管跳槽到行将上市的本土大型国企或面临融资的成长型民营企业担任CFO一职,其积累多年的全球金融圈人脉资源恰恰是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或呼风唤雨或扭转乾坤的最大本钱。

以搜狐公司前任CFO古永锵为例,1999 年古永锵辞去富国投资副总裁的职务,出任搜狐CFO之际,正值国内互联网疯狂融资阶段。张朝阳迫切寻找的正是一个能让搜狐吸引投资人注意的CFO,拥有多年投资公司背景的古永锵也的确利用其丰富的人脉关系单枪匹马完成了搜狐上市前的四轮融资,其恰到好处的融资节奏为搜狐渡过互联网寒潮和后来的成功上市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事实上,恰恰是高度强调人脉关系的投资银行圈子造就了古永锵出色的积累和驾驭人脉资源的能力。

目前,从高盛、美林到花旗集团,华尔街各大投资银行的主管中,已经出现了愈来愈多中国大陆籍的新面孔。这些新型的投资银行家个个精明干练,政治嗅觉灵敏,撮合交易的能力一流,成为华尔街公司争相挖掘的对象,年薪动辄高达1000万美元。这群华裔投资银行新星大多在1980年代赴美深造后返乡,如今在中国大陆一连串巨额跨国交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以高盛高华公司总裁方风雷、美林公司中国区总裁刘二飞、摩根士丹利公司中国投行业务联席主管竺稼、摩根大通银行中国部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小加、花旗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孙玮等为代表的这群超级经纪员的待遇高,与其说是以核心投资银行专业取胜,不如说他们的人脉关系良好、深谙穿针引线的门道,通过与大陆位高权重的官员良好沟通,能引导横跨“中”西的交易在曲折复杂的路程中趋吉避凶。

当然,比起来资本市场的圈子经济,也许更多的本土CFO在人脉关系的厚度和深度上自愧弗如,但这并不代表一个成功的CFO难以建立更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外部交际圈。

“财务人员给人的传统印象往往是刻板、不善言谈,但如果一个CFO的个性也是这样的话,那他很难成功扮演这个角色。作为一个企业资源的掌控者和调度者,CFO应该有更广泛的交际圈子,不要单纯拘泥于银行、税务、审计和事务所等传统意义上的业务伙伴。如今商业环境的变动频率很快,新的投资机会不断闪现,政策更迭的速率也很快,仅仅从信息的获取这一单一角度来看,CFO就应有必要尽可能增强外部的交往。”史军认为广泛的交往能够为财务总监提供极大的支持。

中新资产管理公司财务总监李峥嵘就是一个善于驾驭人脉关系的行家里手,“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促使众多企业从多元化向打造核心战略转型,伴随着企业种种变革的推进和资本市场的开放,财务总监很自然地被提升到战略管理者的角色。CFO们要各显神通,运用更广泛的融资手段和社会关系,参与到企业上市、投资和利润分配决策中来。在上市阶段,企业需要跟政府主管部门、投资银行、证监会、投资商、大型企业等方方面面进行联系,如果CFO拥有自己的金融圈,广泛结交银行、资本市场、战略投资等方面的人士,就能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上市融资。我曾经帮助一家集体企业性质的农产品公司到境外上市。首先,对该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将优良资产集中到一起,剥离不良资产,以吸引资本市场的资金投放,将盘子做大。因为我在金融界有广泛的人脉,很快就帮企业找到了在上市地有资格认定的海外保荐人,并让其将买下的所有股票进行分销。为了筹集上市资金,我又调动了自己在银行界的资源,广揽实力雄厚的投资者,顺利地帮助这家公司解决了上市费用。”

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个人物的史蒂芬·柯维在其畅销全球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感情账户”的概念,为人脉关系的搭建梳理出科学高效的体系。我们相信史蒂芬·柯维给出的存入感情存款的六种方式同样适用于有着传统中华美德的本土CFO们——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和勇于道歉。

习惯

四、善于帮助别人成功

说起财务,往往有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冲突。

以目前买方市场中常见的赊销管理为例,作为销售部门首先希望货铺出去的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增大销售的机会和市场占有率。而作为财务部门则首先希望控制信用风险,把坏账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就很容易形成一组天然的矛盾。

再以冲突发生最激烈的预算制订为例,目前本土企业的预算制订过程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企业的预算常常游离于企业战略之外。在没有企业战略的环境下搞预算管理,就会过于重视短期活动而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及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看不到方向的业务部门当然会牢骚满腹;

第二、企业的预算与真实的市场环境相去甚远。目前国内企业经常以封闭的心态搞预算,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忽视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使很多预算指标与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相容,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使业务部门更信服;

第三、企业的预算往往沦为压指标游戏,企业编制的预算缺乏必要的客观性。很多时候为了增长的需要,企业会以历史指标值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再人为确定一个增长率来确定未来的预算指标值。这样一来预算就变成一个压指标的过程,势必引起业务部门的强烈反弹。

在本刊“2005年中国CFO生存状况调查”中发现了彼此相关的两组数据,有16%的受访者认为“与业务部门的冲突”是其最大挑战,同时有65.09%的受访者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这两组数据本身说明,一方面财务与业务之间的矛盾是毋庸讳言的,但另一方面本土CFO也在努力地寻找办法解决。

“首先,对立肯定是无助于解决问题的。公司内不同的部门只是决定了不同的思考出发点,但实际上双方要达到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泰德集团财务总监董小琪非常善于换位思考,“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任机制,财务部门要成为业务部门的决策助手,去帮助业务部门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削减营销成本等原本财务自己费力不讨好去做而实际上没有足够能力去做的事情。”

按照《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作者马克斯·韦伯的分析,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三种合法权力,即法定权力、传统权力和超凡权力。法定权力来源于法律的赋予;传统权力来源于继承和传统习惯;超凡权力来源于对领导者英雄主义和模范品质的崇拜。据此,西方一些领导学理论研究学者推演出企业领导者权力的三个来源:一是角色力量,即伴随职务产生的权力;二是人格力量,即通过个性产生的力量;三是专家力量,即来自知识和技能产生的力量。因此,在实践领导力的过程中,权力的所有来源都是存在的,不能完全依赖一种来源。

“我一有时间的话就会约公司的某个副总裁一起在公司吃工作午餐,可以谈业务,也可以不谈业务。我认为这有助于建立一个彼此互信的业务搭档关系。而且,我本身也兼任过e龙大客户部总经理,来e龙之前我在杭州一家五星级酒店担任财务总监,在酒店业有很好的人脉关系,恰好可以帮助对接e龙的服务。这样一来,我和业务部门的共同语言就更多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没什么障碍,很容易把一些问题处理掉。”看起来陈静更愿意运用专家的影响力来实现自己的意图。

陈静的做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面对日益严苛的监管标准和成本不断削减的需要,许多财务部门已经开始改变信息提供的方式以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压力。以往习惯于事后监管的财务部门将越来越多地在企业中扮演决策顾问的角色,为业务部门提供策略方面的建设性建议。

为此,本土CFO们要迅速转变思想观念,意识到财务部门正在由企业运营信息的搜集者与提供者转变为这些信息的解释者和咨询者,要由以提供多项任务和交易导向活动的信息为主,向为具体业务部门提供更多决策支持和信息分析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CFO不应再像过去一样仅仅将目光局限于财务与会计内部的效率改良,而要把财务部门的成功通过业务部门的成功来实现。这就需要CFO精通业务,了解企业环境、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等,这样才能向业务部门描述即将作出的决策将对财务指标产生怎样的影响,企业资源将如何配置,哪些企业目标将不能实现等,进而使得业务部门在专家智慧的帮助下提高运营效率。

习惯

五、终身学习

据统计,我国有12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但是从业以后能够坚持继续学习的很少,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财务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比较繁杂,加班加点的事情经常发生,会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精力继续学习;另一方面,目前中小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相对简单,因此相当一批财务人员继续学习的意愿并不强烈。

然而,国内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变,整个财务体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空前的,甚至有很多是企业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大体来看,本土企业面临财务体系变革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全球化的企业融资环境已经出现。随着监管部门对国企和民企赴海外上市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成为美国、香港、新加坡等成熟资本市场的座上客。当然,其监管环境使得原有的财务报告体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同时,越来越多优秀的本土企业正在引发海外投资机构的产业投资和工商业巨头的并购等新的投资浪潮。海外投资者的进入势必对原有权力体系形成巨大冲击,财务部门也因此将面临一个更复杂的投资人环境。

2、全球化的企业投资环境正在形成。持续升值的人民币汇率和日益松动的外汇管制政策,使得华为、TCL、联想等本土优秀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并购和投资目标。而此前这些公司的财务部门对此毫无经验可谈。

3、深陷全球化的企业竞争环境之中。随着中国“后WTO时代”的开始,越来越多的市场开放承诺得以兑现,本土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另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变直接影响了所有中国企业的财务成本,企业该如何应对?

4、面临国内法律和财务政策的高变动期。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等深刻影响中国企业制度的法律不断出台,其他诸如两税合一、物权法行将出台、反商业贿赂加大力度等或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财务的法规和事件层出不穷。

“上规模企业CFO面临的挑战的确是全方位的,在遇到上述这些问题的时候,除了按照常规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学习能否跟上。当然,这些学习并不单纯指学位和证书的这种学习,关键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视野的开阔。”梁继有相信艺不压身的道理,“比如,我原来在财政部投资公司工作,尽管目前我基本没有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但我仍然一直在跟踪国内资本市场的最新变化。一旦条件允许,我可以随时为公司增加一个利润来源。”

“其实一个优秀的经理人肯定是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的。比如,我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在哈佛商学院读的是EMBA,现在在一个传媒行业担任CFO,这些角色的转换都需要自身的不断学习来适应。”董小琪着重强调的是CFO作为经理人势必面临终身学习的问题。

而陈静也在五年前就读完了MBA,如今正在攻读瑞士一所大学的DBA(工商管理博士),无独有偶,史军也在多年前读完了MBA,眼下正在准备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答辩。首信集团CFO武学东则用另外一种方式保持和带动着财务经理们终身学习的习惯,他一手创建的“财务经理人网”每周六都会举办小型的沙龙研讨会,迄今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颇受圈子里的追捧和好评。

在营造终身学习氛围上,那些重量级的外企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本土企业的榜样,几乎每个耳熟能详的外企都有自己的专职培训机构,诸如惠普商学院、摩托罗拉大学、诺基亚学院等等,这些机构迅速弥补了学历教育中种种脱离实践的不足。比如亚信CFO韩颖就是在惠普学到了很多财务之外的管理技能,并锻炼出了出色的演讲技巧,为她亚信的辉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时至今日,韩颖提起惠普时语气中仍然充满了感恩和尊敬。

习惯

六、组建精干的财务团队

目前,本土企业普遍存在财务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专业财务院校的毕业生也由于在校所学知识和企业实践有较大差距而需要较长的培训过程。因此,即便是相对优秀的本土企业在财务领域也经常存在一些“低端”问题。

以我们随手找到的一则上市公司的限期整改通知为例,中国证监会广州证管办在2003年1月22日下发的一则《关于责成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限期整改有关问题的通知》(广州证监[2003]24号)中责令TCL通讯对2000年年度会计报表反映出来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而根据这一通知所指,TCL通讯一共有六个问题: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足、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对下属公司管理失控、财务信息传递不及时真实以及会计基础薄弱等。

解决上述“低端”问题,即便是最具专业背景的CFO也只能有一个选择——组建精干的财务团队。

三个月前,在本刊访问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执行总裁Charles Tilley时,曾经问到“为什么我们能经常看到一个非财务背景的高管出任大型欧美企业CFO的新闻?” Charles Tilley的答案很简单:“CFO作为公司最高管理层的成员,首要的任务肯定不是直接处理具体的部门业务,一个经理人最基本的能力是组建一个能达成自己目标的团队。”

联想集团CFO马雪征就是一个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的案例,学习英美文学出身的她有一套自己的CFO成功逻辑,“第一就是学习,第二就是依靠团队。到今天我真的不是在做财务,而是在做人力资源总监,如何发挥其他同事的专长,让他们把对公司最大的忠诚性发挥出来,把遵纪守法的忠诚性发挥出来。一个人能懂多少?你懂会计,你懂司库吗?你懂司库,你懂外汇对冲吗?你懂外汇对冲,你懂税务吗?你不可能所有的都懂,但这全都是CFO的职能,你必须组织各单项的专业人士去完成。所以做饼干的能做PC,做汽水的能做PC,我相信我也能做CFO。”

现在国内培训行业有一门比较流行的课程叫“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用来提升非财务的企业高管们的阅读财务报表、分析财务问题的能力。然而,相对应的“财务经理的非财务管理”课程却无人开发和讲授,财务经理们如何选用育留人才、如何与业务部门和投资人沟通、法律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演讲技巧、营销、战略等等,完全依靠其自身的摸索和总结。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成功的CFO就越发显得难得。

“说来你也许不信,我加入e龙以后,原有的财务团队在五个月后全部被我替换掉了。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他们根本无法胜任我的工作要求。”陈静说起这段故事来颇有些感慨,“当然,整个替换过程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我们重新组建的财务团队并不是说用高薪挖来能人的概念,当时e龙公司也是最艰难的一个阶段,坦率说,新组建的财务团队的人工成本还低于原来的团队,有些人还是没有经验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实,我最看重的并不是经验,而是悟性。拿现在我们的一个高级财务经理来说,当时她研究生毕业后并没有实际从事过财务工作,但我一步步地让她从普通会计做起,逐渐增加她的职责,一直做到今天。事实证明,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财务经理。所以说,组建一个精干的财务团队并不是说要你去四大或外企挖来几个现成的高手就行了,你要把这个团队塑造出来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每个公司的业务特点和企业文化都是不同的,最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美国学者Marshall Goldsmith曾经总结出经理人经营人力资产的七个步骤可以为本土CFO借鉴——“认清你希望保留哪些雇员;让他们知道你希望留住他们;承认他们的表现;提供发展和参与的机会;改革物质激励方式;创造宽松的氛围;提供创业的机会(内部新业务的拆分也被视为一种创业)。”

习惯

七、保持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2005年12月28日,因姚明的加盟而形成的数量庞大的休斯敦火箭队的中国拥趸们目睹了一场离奇的比赛,在上半场火箭头号得分手麦蒂拿下21分6次助攻之后,火箭以41:36领先爵士队5分。然而中场休息时,麦蒂飞奔医院看望即将分娩的未婚妻,于是爵士在下半场凭借依然糟糕的低命中率(36投13中)赢下了这场难看的比赛。事后,美联社以“麦蒂未婚妻„助攻‟爵士获胜”为新闻标题而幽默了麦迪一把。无独有偶,麦蒂又因女友母亲的去世而缺席今年2月24日对金州勇士队的比赛。

由于这两场比赛都是关乎火箭队能否进入季后赛的关键之战,麦蒂的表现令熟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的中国球迷大呼不解。然而,我们却无法从火箭队主教练范甘迪的口中听到一句抱怨此事的话。

这不仅仅是东西方传统文化上的差异,事实上这恰恰是现代欧美人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与我们不同而造成的。

担任过首信诺基亚合资公司财务总监的武学东就非常感慨诺基亚对员工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视程度,“诺基亚是一家有着北欧公司典型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公司,按照诺基亚的价值判断标准,努力工作和良好的业绩并不是公司对员工期望的全部,而保持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精神饱满地工作与积极地生活是人类共同向往的目标。而且,诺基亚设计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员工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帮助员工拥有更加健康、平衡的生活,促进员工个人成长和能力发展,来同时提高员工的生活品质和工作绩效。”

在本土企业环境中,成功的CFO通常依靠制订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来兼顾工作和生活。“我是在40岁的时候生的孩子,其实这是我和我先生很早之前就计划好的。在此之前,我的职业规划排得满满的,过了30岁开始读MBA,之后在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担任财务总监,积累一定外企财务管理经验,然后加盟e龙,一家有着广阔成长前景的本土成长型公司,在把财务体系构建完整并完成一系列融资之后,我也迎来了我的女儿。无论怎样忙,每个周末我都尽最大努力争取呆在家里,享受陪女儿玩耍成长的天伦之乐。”看上去陈静一脸幸福的满足。

英特尔公司首任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在所著的《平衡的智慧》一书中讲述了平衡工作与生活六法,可供国内CFO借鉴:

1、制订使命并严格自律。这是获取平衡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不要让日常的琐事把自己淹没,工作之余,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商人、丈夫、家长等角色在心中的主次,以及自己想要在一生当中达成的目标。

2、参与社会活动要分清主次,在适当情况下行使授权。无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安排的社会活动,经理人要在确认活动重要性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参加。当社会活动与工作和家庭安排有冲突的时候,要找到合适的帮手,可以通过授权和培训等一些措施请他们帮忙完成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3、按时照顾家庭。为了保证自己对家庭的关注,他将分给家庭的时间制度化,比如每周带一个子女进行一次一对一早餐,使他与每个子女都有单独相处的机会;每个月至少一次与妻子单独约会;每年有一个周末与妻子单独外出度假;尽量安排时间进行全家度假等。

4、张弛有度的工作。帕特·基辛格本人并不讳言自己是一个工作狂,实际上大部分的领导者也都是如此。在保证信仰和家庭时间的前提下,他抽出所有的细微时间全力以赴的工作。当生活与工作产生冲突,又承受着公司带来的巨大压力时,怎么办?帕特·基辛格建议首先考虑家庭,用自己平时的优异表现来承担工作上可能存在的风险。

5、找一位导师。他可以是平衡家庭与工作中做得好的,也可以是擅长时间安排的,或者在工作中可以给你指点、以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只要他具有你希望学习掌握的素质和能力,并且愿意在你身上进行时间的投入,都可以请他作为你的导师,帮助你在职业或精神上有所提高。

6、让环境约束你。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则和制度以后,就要把它们公开化,让周围的每个人都了解。随着目睹你在工作、家庭和业余时间中所作所为的人慢慢增多,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构筑了一个使大家都信赖的人际网络。用不了多久,你身处的环境就要求你对自己的言行高度负责。这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方式,推动你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4.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新版) 篇四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新版)》

在正式讨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我想建议读者先建立两个新观念,这将使你阅读本书的收益大为增加。我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你不妨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以了解全书梗概。不过我希望在你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本书能时时与你为伴。几个循序渐进的章节,便于读者随时参阅并付诸行动。即使你已对书中的原则观念得心应手,还是可以不时翻阅,或许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你还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你时,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你不再让别人影响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有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支柱。

至于追求公众成功的三个习惯,能够帮助你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为巩固。

习惯七可加强前面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赖。改变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仅使我获益良多、更是我带领着公司所有员工由内而外地传承和发扬公司文化的法宝。如何在公司提倡的“心到”“智到”“人到”“力到”四个方面做得更好,我想在七个习惯中都能找到答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非常精彩和实用。我相信史蒂芬·柯维倡导的原则,不仅对我,而且对我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有非常深刻的触动、大家的思想境界更高了,并将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和感悟,这种思考和感悟将持续改变我们,并且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实践。在新的挑战中,每个人都需要秉持原则,由内而外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人而使组织发挥最大的效能。个性化的实用辅导告诉读者通过个人的练习能够将七个习惯化为内在的品质,无论他们是已经深谙这些原则还是刚刚有所接触。

本书提供了个人和职场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和教会人们保持公平、正直、诚实和尊严。这本书将帮助读者制定目标、改善人际关系并开辟一条使生活更具效能的道路。我们中间有很多人经常有挫败感,经常会感到气馁,认为没有人欣赏自己、没有人能够认识自己究竟能够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如果你迫切想要成为人群中卓越超常的人,迫切地想要改善机构现状并取得辉煌的成就,想要寻找自己内在真正的心声,那么《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就是你的必读书籍。这部新作见解深刻,引人入胜,而且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最需要的励志之作;它用精炼深邃的观点为所有生活在知识时代的人指明了一条通往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光明大道。在这本书中,你能够找到解决下列常见难题的方法:

★人们想要获得心灵的平和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同时又想保持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人们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但是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却偏向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是考虑“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以及“我有权利怎样怎样”;

★对于管理来说,他们总是想要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多的回报;而员工思考更多的则是怎样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这件事中我能够得到的好处”;

★商业行为最受市场上的经济规律所左右的,而组织机构则是由工作场所的文化规律所控制的;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虽然是由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念所控制的,但是它同时也不能忽视神圣的自然规律和原则的作用。

5.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有感 篇五

(法 务 部 ——王保华)

印度也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可见,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是多么的重大,好习惯能让我们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可能摧毁一个人的人生。可是好习惯并非自然而成的,自然而成的常常是懒惰、生活无规律等等坏习惯。莎士比亚曾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巴金也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正是告诉我们学习并养成高效能人士七个良好习惯,并且要习惯这些习惯。

在这本书的前言部分,作者列举了人们面临困境时的常见状态,如:急于求成、谴责抱怨、缺乏人生平衡、定位不知在哪等,自我反省这些我都无一幸免。说实话,读完前言部分,我也没感觉到这本书有什么奇妙之处,直到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自己是那样的自以为是,后面所说的七个习惯如同是引导我们找到了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高峰的秘籍。

书中那个“下金蛋的鹅”的寓言故事为我们揭示能效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也正是以这一原则为基础的七个习惯才有了个人领域的成功、公共领域的成功和自我提升与完善。

记得以前刚毕业在写个人简历的时候总会写上“踏实肯干、积极主动”等字眼,现在看来不能轻易写上积极主动这四个字了,因为和书中的定义相差甚远。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时采取积极主动,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通过专注影响圈、不断扩大影响圈来解决可直接控制和可间接控制的问题。

自认为不是很笨,但我却总是将自己学业事业及生活中的失败、语言上的木讷、人际交往上的迟钝归结于童年的家庭贫困、闭塞的环境和周围人们文化层次低等原因。可以说推卸责任的说法也在我的生活中时有出现,总会多少为自己找些理由,为自己的失责推卸责任。日常生活中很多的这样的小事情,诸如赶公交车,总是埋怨公交车这么少,公交车这么慢,公交车这么挤等等等等,而却不去想为什么不早上哪怕五分钟过去,为什么总自以为是的认为时间很充足而总是匆匆忙忙。

对于现在的工作来说,我的影响圈就是法律事务这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唯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法律事务的本职工作中,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敢于承担责任,才有可能和公司各部门的高手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在看“以始为终”这一章节的开篇时,心情有些沉重。试图假想参加葬礼心灵演练时,却不知道我的亲戚、朋友、同事、社团会对我有什么样的评价。只是觉得,他们应该会说小王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这或许是因为我还有一些良知。后来也试图去做附录一的各种生活中心判断,却是茫然的无从下笔。只知道我不会为宗教、敌人所困扰,而父母、家庭、工作、金钱、朋友等等这些中心却又时时混为一谈,这也就导致了我的人生没有个确定目标,三十岁了还是这个熊样,真是悲哀!活到三十几岁了还不知道是为什么活着,这一生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我人生的生活中心是什么?而当我真正懂得的时候,是否还有机会去追求吗?

说实话,我很爱自己的父母,很喜欢小孩,也很爱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回想一下这些所谓我爱的人,我基于爱的行动有多少?一个礼拜才给父母一个电话,偶尔寒暄几句,父母一开始唠叨就不耐烦的找借口忙挂掉电话;父母的生日也只是简单的一句生日快乐;对于朋友和同事,也仅仅是在各个节日里将那俗套的、对方不知道收过多少次的信息再次重发,甚至突然想起这个人时才发现,我们曾经是多么的意气相投,多么的铁,现在竟然像个陌生人一样疏于联系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心,开始编写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在以前工作时,曾有同事对我说过,“小王,我喜欢上爬山是因为受你影响”。现在想来,坚持运动的精神固然可贵。当然,在有些紧急事情时就不在坚持。而那些紧急的事情真的能影响到我的坚持吗?这就转到了关于“要事第一”的习惯了。

“要事第一”的习惯,我觉得用四象限法去确定执行更适合。第一象限:没什么好说的了,立即去做!我们工作中的主要压力就来自于第一象限,我们生活中的主要危机也来自于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就是一片雷区,我们进入这个象限的次数越少越好。其实第一象限80%的事务都来自于第二象限没有被很好处理的事务,也就是说这个压力和危机,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第二象限:有计划去做!我们应该将时间投资于第二象限,不能因为它是不紧急的就不去处理。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它进行任务分解,并且制定时间表;然后我们每次投入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项庞大的任务。除此之外,将精力集中于第二象限的价值还体现在如果你第二象限的事务能很好地处理的话,会减少80%第一象限的事务。第三象限:交给别人去做!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第三象限的事务是我们忙碌而且盲目的源头。这个象限里的事务最好能放权交给别人去做,或者通过委婉的拒绝减少这类事务的产生。举个例子来说,女朋友打电话过来说想下午去逛逛街,这时候,我可以委婉地告诉她你确实想去陪她,可是今天刚好有个会议需要你参加;我可以立即联系我的好朋友,让她去陪我女朋友逛街,而我通过做晚饭来补偿她。这样我在上班的时间段内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工作上了。第四象限:尽量不去做!这是一个用于缓冲调整的象限。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说,当我们因为工作的事情身心疲惫的时候,可以和朋友一起逛逛街或者去登山、下海等,但是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陪朋友逛街、讨老婆欢心上面,那么我们将失去事业,也失去家庭稳定的基础。

“双赢思维”是关于人际领导的一个习惯。作者关于这个习惯前面话语的解析就让我反省自己。双赢者是把生活看作合作的舞台,而我们以往的观念中深刻的烙印是: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赢则输。阅读完作者关于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我个人更倾向于利人利己(双赢)与好聚好散(无交易)两种模式,并期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严格遵循此做人做事。

至今前老板的话仍记忆犹新:“你找别人谈生意,首先要让人知道你能给人带来什么,而不是你先想着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东西。”在当今文化多元化、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各异的转型期社会,人们的交往更多的是基于利益,大到国家间、集团企业间的合作,小到生活中人情往来,即使不知道双赢模式,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在运用这一模式去处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双赢就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用句通俗的话说:“这件事办成了,你有钱花,我赚个名,不违法违纪,违背良心!何乐而不为?”

即使双方之间无法达成共识,那就好聚好散,双方各留退路。中国有很多谚语:“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许某个时间,时机成熟,双方反而能达成更深入的合作。

6.7个习惯让你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篇六

不需要一定拥有钱财才幸福,也不一定非要住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才幸福,更不一定非要他人认可才幸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忧虑,以致蒙上了我们感知幸福的眼睛和心灵。生活中的幸福真的很简单,虽然不同的人对于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答案,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大体相似。在那些幸福的人身上,我们可以寻到一些共性,学习并养成这些习惯,相信你离幸福也不会远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建议吧。

1.充实而不忙乱

研究表明,忙碌会将你置于通往痛苦的快车道上。但另一些研究也显示,无所事事也并不是件好事。

人生就是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充实的人生不荒废时间,不浪费生命,努力去创造幸福。而忙碌则是行色匆匆,着急赶路,一路上上气不接下气,即便是最后到了目的地也已经气喘吁吁。着急赶路的忙碌生活根本无暇顾及生命之中的美景,而幸福恰恰需要我们用淡定的心态去驻足感受这细微的美。忙碌从过程到目的都与充实的生活背道而驰。充实可以收获幸福,而忙碌则可以毁掉幸福。

最理想的状态是以一种舒适的节奏过充实的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确实是值得去努力达到的状态。

人们觉得自己忙得一塌糊涂,往往是不会对他人说“不”的结果。有时候对别人说:“对不起,这个事情我做不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会对忙碌的生活说“不”。工作是做不完的,如果真的把自己当作是永动机,那么最后崩溃的只能是自己。

2.交几个知心朋友

卡内基夫人曾说:“周围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研究表明,一生拥有几个好朋友的人幸福感更强,而且更长寿,生活质量也更高。获得情感支持,减少孤独等负面情绪,能够降低消极情感。提高幸福感。遇到困难时朋友之间互相鼓励、支持和帮助,充分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支持与被支持的积极情感,能够增强自我满足感和生活满足感。

国外的一项调查发现,那些声称拥有5个或更多可以讨论重要问题的朋友的受调查者中,有60%以上的人说他们感到“非常快乐”。

并非朋友越多就会感到越幸福。与朋友的数量相比,挚友的数量和朋友的质量更能对积极情感产生影响。因为人们不仅需要朋友,还需要一种关系网络。研究表明,即使再好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淡,要保持紧密的关系,必须不断地付出,友谊也是需要经营的。每当你和好友联系时,你们的关系纽带就被坚固一次,你从中也可以获得快乐。数据表明,每两个星期和好友联系一次是比较合适的频率。

3.不要过多关注自己

英国作家C.S.路易斯说:“谦卑不是把自己看低一点,而是少想到自己一些。”自尊与自卑只有一线之隔。当你把自尊与外在事物联系到一起时。等待你的往往是失败。比如,你的自尊与你的学习成绩、事业成就联系在一起时,当失败来临,你的情绪会立刻跌入谷底。英国著名哲学家、散文作家罗素指出,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一旦人们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自己身上,过分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所作所为,幸福就会远离。不要将自己的幸福与外在事物捆绑在一起。正如路易斯建议的。少想到自己一些,不要因外在的事物来否定自己的个人价值。

4.参加体育锻炼

无论你多么不喜欢运动,但是只要你开始运动,相信你马上会感觉很棒。运动不仅可以改善你的形体,更重要的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研究显示,充满活力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脑内有益化学物质的分泌,比如“内啡肽”。这种物质可以使人心情振奋、精神愉悦。

英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集体运动能促进人体分泌更多产生快乐幸福感的内啡肽荷尔蒙。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让12名赛艇手在一艘虚拟船上挥汗划桨45分钟。结果发现,单独训练的划桨手忍痛力不如一起运动的选手,而镇痛能力则是衡量内啡肽荷尔蒙分泌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体育锻炼会使人体分泌内啡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运动后有时能体验到愉悦之感,因为内啡肽荷尔蒙能起到镇痛作用。

内啡肽的分泌需要一定的运动强度和一定的运动时间,才能使它分泌出来。让锻炼成为你的一种生活习惯。当然你没有必要苛求一定要进行45分钟的锻炼,使自己出汗、气喘吁吁,短短10分钟的慢走就是良好的开始。

5.坦然面对压力

幸福的人往往有着自己的突显优点,就算学习的过程非常艰难,但是他们精通一事。研究证实,学习和掌握一门技术是会给人带来压力的。虽然如此,当多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段经历,却会觉得苦中有乐。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幸福是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努力拼搏的过程,幸福是努力成功后的快乐。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幸福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你所收获的会远远大于你所面对的压力和短暂的不适。

6.多一些体验式消费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康乃尔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将购买100美元以上的物品(衣服、电视、电脑等)与使用过100美元以上的体验消费(演唱会、滑雪、旅行等)的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体验的消费活动会有更高的幸福感,并且,回想起来会觉得钱花得很值。

研究人员认为,体验与购买物品不同,体验式消费让人感觉幸福,主要原因是,经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值。岁月就像美酒,历久弥新。人们更容易重温曾经的经历,比如你可能记不住你买的第一双登山鞋,但是却对第一次登山记忆犹新。

可与体验相比较的替代品多为不能马上找到的,所以可认为是独一无二的体验。而相对于此,衣服之类的物品还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找到,所以替代品很多,欠缺独特性,常常也会在购买后觉得后悔。

体验式消费会让人渐入佳境,你是不是曾经从一场很棒的表演、晚餐或者旅行回来之后感到浑身充满能量,焕然一新,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呢?想要通过物质购买来复制这种感觉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社会化的人,往往也是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在分享中获得快乐。体验伴随着更多与其他人的交流。演唱会和旅行,与朋友一起去的比较多,即使一个人去,也会在目的地遇到其他人。与购买物品不同,体验里有可以向其他人述说的故事。可以将旅行记录在博客上,或是与朋友谈论。

7.不要放弃梦想

据英国《卫报》报道,一位负责临终关怀护理的护士记录了人们在生命尽头最后悔的事情。在5件大多数人最后悔的事情中,最常听到的一个是:“我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这是最常见的后悔。当人们意识到生命将尽,回首往事时,很容易看到自己有多少梦想随风而逝。大多数人甚至连一半的梦想都没有达成,临死时顿悟,这是由于自己的选择或者放弃所导致的。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健康能够带来自由,直到健康不再属于自己。正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那么到目前为止,什么又是你最大的遗憾?在有生之年,你是否愿意为此做出改变呢?

上一篇:丛飞感人故事读后感下一篇:乡镇司法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