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2024-08-12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精选6篇)

1.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篇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汪小莉

(鄂州职业大学 人事处,湖北 鄂州436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存在误区;二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有待完善;三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象普及面不广,亟待加强;四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系机制不够科学,尚待健全。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文章指出了相应改进途径。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1)04-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接受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虽然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但从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角度分析,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历史及现实的诸多因素,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包括部分思政课教师,常常把思政课与政治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当成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声筒,所授内容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简单翻版,枯燥无味,又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讲授方式也刻板单调,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思政课的教育目的。

不仅思政教学过程存在以上问题,而且还存在忽视社会实践的现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不能脱离实践,客观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只有紧密地联系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才能保持其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来指导实践。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同样也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和“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 ]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2 ] 按照这一要求,高校思政课在理论教学外,还应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指导学生直接参加服务于社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经过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弊端。

收稿日期:2011-05-11

作者简介:汪小莉(1980-),女,鄂州职业大学人事处,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存在误区

一是忽视思政课及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少数高校领导严重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实践教学。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更是追求短期效应,认为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 “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所以重视专业课是应该的,而思政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效果在短期内很难显现,因而无足轻重。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更是被忽视,要么未被列入教学计划;要么即便被列入教学计划,也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和具体实施方案而被理论教学所代替。

二是误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它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表现形式。二者有相通之处,但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课程理论教学相呼应,为该课程教学目的服务。它可以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思政教育,但并不意味思政课实践教学就只有社会实践一种手段。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有课外实践,也有课内实践。而谈到实践教学,人们往往注重课外实践而忽略了课内实践。其实象专题讲座、演讲辩论、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课内实践教学形式在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方面也能起到明显作用。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有待完善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摸索出了许多好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支教扫盲等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与大学生的专业联系紧密,活动形式操作性强,效果良好,在今天仍不过时。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大学生成长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变化着,原有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这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挖掘这些活动的潜力,大胆创新,充实新的内容,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引入实习实训、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社团活动、参观考察等新型实践形式,开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路,使这些活动开展得更加务实,更贴近群众,在保持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增强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象普及面不广,亟待加强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开展的教学环节,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高校要努力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将大多数同学组织起来参与其中,使在校大学生普遍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参与的愿望是强烈的,但制约因素也很多,有些学校受条件的限制,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已经“异化”为只有少数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特长学生参加的、在假期集中进行的活动,而大多数学生却没有机会参加。常常是学生骨干队伍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实践报告也是写得有声有色,但大多数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却没有开展起来,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完全成了“精英实践”,这就偏离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本意。学校应不断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积极性。同时,注意推出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重点活动和传统优势活动。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系机制不够科学,尚待健全

当前,很多高校实践教学还缺乏统一的、操作性强的计划安排,活动的开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没有实践教学的课程规划、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的文件依据,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评价流于形式。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方式仅仅只是要求每个学生交一篇实践报告或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材料,高校再根据这些材料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这种评价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而且还容易导致

部分学生弄虚作假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容易助长其他不良学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进途径

要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 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需要我们对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深刻反思,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开拓工作思路, 创新教育方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价值观念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逐渐走向全球化的世界。中国社会也正处于转型时期,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无不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与确立。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在基本理论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更需要与时俱进,突显其时代性和前沿性。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社会需要什么, 自己缺少什么, 将自身的思想与社会实际统一起来, 做到知行统一。无论各个高校的领导还是师生, 都应当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思政课中的重要地位, 切实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生切身体会、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当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深刻领悟党在现阶段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牢固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二)拓展实践内容,创新教学形式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任何理论在今天要焕发生命力就必须不断与时俱进,思政课教学也一样,必须结合时代特色而不断创新。这也要求教师自身应努力把今天社会变迁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情况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来,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教师也应尽量采用多样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上做到“三个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要“结合专业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结合社会发展”进行拓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 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来说, 教师的作用是外因, 学生的作用是内因。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出发,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把学生迫切需要的知识和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服务于实践。在21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工学团”思想并赋诸实践,将工厂、学校、社会打成一片。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4] 这恰恰说明了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当前,很多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引厂入校等项目,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理论付诸实践。思政课教学恰恰可以依托这些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比如在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也可以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即“双基地”的建设等。

二是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上注重“两个课堂”。思政课实践教学既要注重课内实践,也要加强课外实践。(1)课内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第一课堂”,即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形成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专题讲座、演讲辩论、模拟教学、读书活动等。课堂实践教学的明显优势是:紧密联系书本知识,是理论教学的延伸;节约教育资源,不必花过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短、效率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而且组织起来也非常容易,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2)课外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即在课堂教学外,依托学校、社会资源开展的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道德素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它又包括校内

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校内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文化艺术节活动、科研征文活动、演讲、辩论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学校外开展的思政课非传统理论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形式:参观考察、志愿者行动、见习实习、公益活动、爱心活动、挂职锻炼、科技咨询通过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自动手,达到加深认识、强化记忆、自觉践行的目的。

(三)普及实践对象,建立健全体系机制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多数高校存在以点代面的问题,而面向全体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指导。究其原因还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系和机制不够健全,制约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从如下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转轨,政府对高校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的缺口不断增大, 特别是一些普通高等院校,主要依靠贷款获得跨越式发展 ,很难拨出大量款项开展实践教学。用于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师资配备、经费物质的投入也不能有效地得到保证。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有一定经费作为其推行的保障。诸如联系实践基地,师生亲临实践场所的食宿与路费,组织调研及调查报告的出版,都需要支出相关费用。基于此,中央提出了“提供必要经费”、“要着重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达到生均15-20元”的要求。但从目前看,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师资及经费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还须下大力气进行改进,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二是评价体系要科学。评价体系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监督环节。这一环节如果缺失,或者不科学,那么实践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各高校应当建立恰当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各方面、各环节都应规范到位,让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组织部门都有足够压力和动力,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发挥聪明才智,取得教育实效,使考核工作成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考察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对学生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教师不仅要进行指导,更要记入成绩,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座谈研讨等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并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5]

(四)构建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有做到持续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取得思政课教学效果,达到思政课的教育目的。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环节,必须和课堂教学一样进行规范组织,把实践教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使实践教学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成为记录和评价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科学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学生实践整体规划和计划,安排相应学时,设计一定学分,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对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者, 还是对于广大学生, 都是一项全新的挑战。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工作实践中,仍需要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 J ].广西社会科学,2004(9):189.[2] 胡锦涛.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OL].(2005-01-19)[2011-05-02]..[5] 王春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探析 [ J ].沧桑,2011(1):40.

2.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篇二

《意见》颁布以来,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既有各自的优势, 又有内在的统一, 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 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功能互补,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功能

学者们普遍认为, 理论教学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 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 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而创设的教学过程。其形式则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意义的变迁。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本书, 简单地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理论课书本知识、灌输书本理论或所谓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意义上的理论教学则呈现出知识传播, 理论灌输, 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 以及教学互动等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 有利于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 大都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开设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它们既各有其特点, 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又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着重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两门课程中的核心课程, 则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角度, 帮助大学生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性, 从而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和前提是理论教学, 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 有利于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具有政治性, 又具有科学性。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不断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密切关注和了解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热点问题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运用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当代价值,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理想和理论体系。

(三) 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理论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 教师讲解教材的科学体系, 用理论讲解、分析、论证的方法传授知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借助深厚的学术魅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课堂上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结合大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大学生则在课堂上发挥教学主体作用, 在参与中思考、论争、质疑、交流,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情感在思想交流、智慧碰撞的过程中进一步融洽、升华。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功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 以强调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 对社会现实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 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和方法。实践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 有利于增强直观感受。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理论知识属精神信念层面的东西, 精神信仰只有为大学生所接受, 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变成自觉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让学生接受, 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关键在于学生对理论的认同。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知识, 是对知识的一种感性认识, 而更深层次的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需要实践教学的拓展。实践教学中的影像观摩、实地考察等方式, 以真实形象的方式推进大学生加强理论的直观感受, 便于理解接受和认同。

(二) 有利于培育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课程设置、教务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实践教学的开展要求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之中, 让学生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实践教学要勇于探索、大胆设计、精心组织,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景, 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激发兴趣、接受知识、内化情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实践教学进行整体设计, 完善实践教学制度,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在积极的理性思考和思维创新过程中, 实现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三) 有利于实现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实践教学是落实育人功能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2012年1月,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及“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对于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必须依赖实践教学的手段才得以充分体现。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互补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理论来源于实践, 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需要理论讲授又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上加强,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还存在一些误区:一些人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一些人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立起来。

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互补。理论教学能够系统完整地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并且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优势, 但是缺乏直观感受, 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感知现实的真实状况, 容易对理论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影响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 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时效性, 强化现实体验。在二者关系的研究方面, 理论教学以其系统和严谨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教学发挥着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突出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 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充实和深化。它们都是整个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 是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实现高职院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互补, 需要把握以下方面。

(一) 夯实基础知识, 优化理论教学。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意识形态鲜明, 突出理论性和权威性, 内容庞杂。如果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 则必然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整合和适当取舍, 构建符合课程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概论”) 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教师在通读、精读教材后, 不难发现“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以设计为两条主线:一条以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为主线, 另一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线。围绕这两条主线, 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开展专题式教学, 通过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分问题, 着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 设计实践教学, 服务理论教学。

理论对实践而言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实践指的是按照真理性认识而行动, 实践是理论活动的一种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实践教学就是理论教学的必然延伸。

高职院校两门课程有其内在的联系, 实践教学必须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总体布局, 各有侧重,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基础”课侧重于道德、法律认知转化为道德、法律实践, 帮助大学生树德、立志和做人。“概论”课则侧重于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认识只有不断的理论创新才能发展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具体的课程上,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教学。如“概论”课, 教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时,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寻访伟人足迹、缅怀伟人功勋”的社会调查, 引导大学生从多角度更真实、更深刻地理解毛泽东的中国心和大智慧, 全面辩证地评价毛泽东。又如, 讲授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时, 既可以邀请改革开放的知名人物、成功人士作报告, 又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 明确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三) 提高理论修养, 规范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教学水平, 是搞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体现在各个方面, 要求教师结合时代特征和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际, 把理论知识融入学生的专业知识, 加强教学针对性, 提高教学水平。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践教学的环节设计、组织开展都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如课堂实践:课堂辩论、讨论、情景剧等;课外实践:考察参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实践教学方案、对活动目的、过程、效果等有所预见, 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预案, 保证实践教学的成功实施。活动结束后, 教师对实践教学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总结经验, 为开展下一次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另外, 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上,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改革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查模式, 将实践教学吸纳其中, 并且占据一定的分值, 考查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实际状况、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参与效果, 及时评价大学生在实践活动出现的表现, 改进实践教学, 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总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优化整合, 促使两个教学环节相得益彰, 互相促进。在此基础上, 切实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保证开展实践教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立起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 构建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采用符合高职大学生实际、寓教于乐、于思、于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摘要:教学方法改革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有各自的优势, 又有内在的统一。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途径实现功能互补,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王南湜.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浙江学刊, 2005, 6.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192.

[4]黄兆林, 韩豫.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效能的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5) .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3.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篇三

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是在近一二十年,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理论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皮亚杰通过观察和研究儿童的认知和发展后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形成与发展。这种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即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和“顺应”(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1]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等等。皮亚杰的理论在维果斯基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为其具体应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理想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是与真实的情景相联系的,是对真实情境的体验。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下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强调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的过程。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当前,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使建构主义理论不断地被运用于教学实践,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丰富教学思想运用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沉静的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改变。

1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转变师生角色的定位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是传递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漏斗”;学生被视作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进行记忆,按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和简单应用。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过程的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应该从传统模式中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顾问或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复杂的问题,并创设真实的情境,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

学生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责任。学生面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为了能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必须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主动地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还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可能地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在与别的同学和老师的协商过程中完成最终的意义建构。

2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设计理想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最终完成意义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创设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通过试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如用小品塑造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录像创设情境,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真实的学习情境,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情境。

(2)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协商意识。既有来自自我的协商,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也有来自与外界的协商,与老师,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商榷和讨论。

(3)交流: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在协作之前就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实际上,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使每个学习者的想法被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4)意义建构: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学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endprint

3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直困扰教师的问题是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抵触情绪,这主要应该归因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主要以“讲授———理解———记忆”为过程,这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高职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完全有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知识,让他们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互动原则引入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师生之间对话为背景的“师生互动”,以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协商为前提的“生生互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促进合作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从而建构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4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评价方法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更多依靠的是考试,注重的是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理解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查与测量。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应该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多元化的终结性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进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知道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哪些教学目标尚未达到、哪些知识点还存在疑惑、哪些方面还存在难点等信息,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甚至重新构建,使学生均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达到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4]其特点就是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关注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发现知识、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反省与批判性思维、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评价。同时提倡开放式的多元化评价,以充分反映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同水平差异,反对“标准答案”式的惟一性评价。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一张试卷上,还应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在合作学习中对群体活动的个人贡献等。而且,在考试时也要设计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要灵活,试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主动参与者。只有学生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将形成性评价和多元化的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只有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出正确的评价,才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提高,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真正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2]李力洋.建构主义理论与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1).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4.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篇四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李红

内容摘要: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分析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展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正确处理好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关系。关 键 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具有明确目的的认识活动,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或影响客观世界的实际活动。突出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把实践引入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而形成的教学方法,就被称之为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直接服务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在较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负有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四有”公民的重大责任。因此,探索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疑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方案即将实施,实践教学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如何有效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学效果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请进来”,主要请著名的学者、专家来校讲学,或请有关社会实际部门来校进行宣讲等活动;二是“走出去”,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参观、考察学习、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三是校内教学实践,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组织大学生在校内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然而,现有的实践教学状况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在教学管理上,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就目前现 1

状而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的表现在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这既是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是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列出了实践教学课时。但是,实践课怎样进行,其目的、要求、途径、实施方案、考核标准、经费来源等均设有深入扎实的研究和具体实践方案,也就无法一一落实。

2、教学内容上,实践课教学在整个教学中还没有一席之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直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中,只重视学问性知识,单

一、抽象的教科书上的知识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通过学生自身实践获取的体验性知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没有一席之地。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还未充分运用。现有的实践教学仅仅在形式上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如演讲、参观等活动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还未充分激发出来,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4、在教学组织上,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存在脱节现象。我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由校学工部、校团委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几乎没有参与,造成实践教学内容没有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出现“两张皮”现象。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路径

1、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宏观指导和统一规划。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在学校教务部门规定的教学方案指导以外的教学行为,缺乏宏观指导和统一规划。这往往造成社会实践没有时间上的保证,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社会实践教学举措的有效实施。学校应编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方案》,将实践教学正式列入校教务处和政治学院的教学计划,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程序、指导教师的职责等作出规定,从全校范围各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协凋统筹出发,确定每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时间与课时,确定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的考核标准和记载方法。

2、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内容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涉及各个

学科领域,由此决定了各门课程的开展的教学内容是不相一致的,应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课程特色,选择好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社会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整体设计。

3、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方法。

可组织课内实践教学,如演讲赛、辩论赛、情景剧等,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协作意识;组织校内实践,如社团活动实践、课外学生活动实践等,活跃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社会实践,如暑期“三下乡”活动、红色旅游、实践教学基地活动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求实精神。

4、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成为主要成员,与校学工部、团委、辅导员形成合力,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对学生个体进行悉心的指导。学校应“以教师为本”,加强对教师适应实践教学要求的培训教育。老师自己要积极从事联系社会实际的课题研究,才能用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引导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5、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保障。

由于种种原因,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部门创收能力很弱,实践教学中交通费用、校外聘请专家授课报酬、参观考察门票费用等都是基本的必要经费开支,而目前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大制约就是经费不足。学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专业教学实习一样,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篇五

一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要求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由之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在理论指导下丰富实践。社会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基础, 也是实现理论教学目的的必要途径, 社会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由高校学生源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校的生源复杂, 地域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 家庭背景不同, 专业不同, 文化知识素质不同。一方面,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 大部分初、高中学生缺乏理论抽象的意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难以解决学生自身或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 缺乏引导学生内化的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发挥作用, 必须从实践环节中寻找出路。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由高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是确定人才培养措施与途径的基础, 是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依据。高等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又要熟练掌握专业技术, 不仅会动脑, 更要能动手。为此, 所有的高校课程都应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 引入实践环节, 加大实践力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推广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消化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在实践体验中将正确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升华为自觉的行动, 形成较稳定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素质, 使教学真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的问题

当前, 由于受思想认识、重视程度、授课时数、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存在诸多问题。

实践教学组织较难、效果不理想, 课内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 改变学生单纯听课的方式, 采取课堂讨论、演讲、专题报告、案例教学等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 高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受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不足的影响, 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小班上课改为合班上课, 有的合班人数达到百人以上, 组织实践活动如课堂讨论或演讲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 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操作难度大。课外教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者相互衔接, 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可以很好地体验到知与行的统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出校门、走进社会, 进行社会实践,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如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某一课程放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 并将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评, 那么, 学生的综合成绩只能在新学期开学两周后才能得出, 这样就影响了固有的教学秩序。以社会为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涉及校内、校外各个方面, 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与指导教师, 仅靠任课教师组织安排是难以胜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怎样组织实施, 依靠哪些人组织实施, 这是许多高校都感到困惑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效果评价难。目前, 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已经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怎样评价?如何处理好评估指标稳定性与实践活动创新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尚待深入研究。促使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 因此, 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全方位的, 而不能是单方面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上, 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 一种倾向是以获取知识为本位, 过分看重在实践教学中获得多少知识, 得出什么结论, 而忽视对实践方法与过程的指导, 忽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实践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另一种倾向是偏重结果, 将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学生所撰写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材料等作为评价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依据, 而忽视对学生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等的评价, 更缺乏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对策

基于以上, 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既是课程的内在要求, 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第一, 领导的重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根本保证, 是社会实践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高校领导应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高度,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 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第二, 在教学管理上, 凡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的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 均应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计划, 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第三, 要整合学校教育资源, 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合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仅靠政治课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调动、利用校内的教育力量与教学资源,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参观考察等结合起来, 与学校所在地区可供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起来, 统盘考虑与设计, 在此基础上, 编制统一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 逐步做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分工协作, 形成合力。最后, 在经费安排上, 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 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的投入, 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 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内容决定形式,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实践活动形式。例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课程, 特别需要认知性实践活动, 可以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与校园周围社区状况,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班集体团结协作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 使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 在生活矛盾体中体验生活, 领悟思想道德伦理、原则与规范, 找出自身差距, 修炼品行。还可以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到监狱参观、考察, 到法院旁听, 设置模拟法庭进行庭审模拟等, 使大学生深入理解法理, 受到法制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从而自觉地遵纪守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可以开展社会专题调查, 走访工厂、农村、考察家乡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 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坚定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决心。

6.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篇六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加强

一、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联系主体人和客体物质之间的桥梁。实践对认识的能动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最高形态即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进课堂、进教材”是必要的途径和手段,是外部的灌输;而“进头脑”才是根本的目的,这就是理论的“内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实践教学是理论“内化”的重要环节。外部灌输的理论,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入脑”,成为一种信念。实践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对社会现实产生理性认识,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专业理论层面上,“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也是需要把握的。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陶行知先生非常强调“做”,也就是实践。他不仅强调实践,而且强调认识要指导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统一,他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通的现象。今天的实践课程已经成为一种与课堂理论课程相并列的课程类型,二者相互补充,有机渗透,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既可以系统地学“深”,又可以联系实际学“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应包括课堂教学,还应包括实践教学,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具体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包括思想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三项内容。

(一)思想素质目标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接触各个阶层的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明确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各种问题,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增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知识目标,也就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实践,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进一步印证、理解理论知识。并在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中,达到开拓思维空间、深刻认识社会、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

(三)能力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除了学习和掌握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交能力外,还要充分激发其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有了这次飞跃,再一次回到理论和书本上的时候,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质的升华。

三、原则

(一)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

成立指导委员会的目的是强化对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强调理论课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扭转一直以来对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的倾向,改变理论课实践教学始终“被弱化”的尴尬处境。指导委员会应由学校领导牵头,主要负责理论课教学单位与团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理论课实践教学在组织、管理等方面得到保障。

(二)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类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后三个“学会”都不是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所能完成的,必须由人的活动和实践才能实现。就连“学会学习”也有个理论与实际相結合的问题。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应将理论课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课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将其变为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学分管理规程的课程。要求理论课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制订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并根据教育的规律性,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避免“一刀切”、“超前”或简单重复等做法。克服随意性、盲目性,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整个求学期间能够参加相应层次的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使他们在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主动地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澄清认识、学习理论,并提高觉悟、增长才干。

(三)经费问题

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这一实践能力的一个环节,它与其他大学课程一样需要科学地计划和系统地培养,而不应被边缘化,甚至被“打入另册”。要认识到,在培养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的政治素质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等方面,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其他大学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从受到的重视程度来讲,它至少应该与其他大学课程有同等待遇,而不该不及之。

四、操作方式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践指导教师培训与整合、实践教学运行和保障机制。

(一)实践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各校实际,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指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成就显著的小城镇、学校董事单位、校友所在单位等社会资源以及高校自己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就业基地、军民共建单位、科教合作单位等;在高校内,校史馆、各种人文景观等,都是实践教学资源。第二,横向管理机构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部门拥有理论功底扎实的师资队伍、学术资源和少量的经费资源、组织资源,而学生管理工作机构则拥有广泛的组织资源、充足的活动经费和丰富的校外资源。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优势互补很有必要。

(二)有关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与整合,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抓好教师自身的实践活动。高校应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且要掌握教学方法,尤其要掌握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教师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以弥补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第二,整合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所以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力量过于单薄。要将各系、班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纳入到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另外,也可以聘请一些校外指导教师,让他们参与具体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实践教学运行和保障机制的创设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枢纽,是实践教学得以长效运行的关键,具体说应从三个方面构建运行和保障机制。第一,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第二,细化职能部门具体工作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组织编写实践教学大纲、教材和指导书,制定实践教学具体要求和成绩评定标准,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案和调研课题指南,外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检查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评估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务处根据教学计划下达实践教学任务,制定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并审核其经费的使用情况,检查、督导、协调全校的实践教学活动;指导教师会同团组织和学生工作部根据教学任务组织落实实践教学并考核学生实践课成绩。第三,设立专项经费并合理使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问题,教育部曾下发过多个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主管部门有必要设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以保证实践教学长期、卓有成效地开展。第四,构建稳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关键问题是三个方面:一是可行性,主要是实践教学课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这就是说,指标必须简便易行,各项指标的设计便于获得,符合实情,对反映教学成果具有实际意义。二是方向性。实践教学考核指标制定时,必须与课程特点紧密结合,注重考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如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观察社会的视角、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倾向等。三是整体性。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在设计指标项目时,必须注意整体性。当然,实践最后结果(调查报告、问卷分析、观察体会等)是最重要的,但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最好有量化的办法,以便于操作。

上一篇: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下一篇:《雄狮去流浪》读后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