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竹笛教学

2024-06-28

少儿竹笛教学(通用14篇)

1.少儿竹笛教学 篇一

竹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竹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笛子吹奏姿势、风门和呼吸方法,找到正确的气息支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 示范法 比较法 探索法 观察法

教学资源:笛子

教学对象:预年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提出学习要求)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听完后,请你告诉我好不好听。

(师吹奏《草原圆舞曲》)生:好听。

师:嗯,大家都知道老师以前也不会吹笛子,这是我这两周努力学习的成果。大家想不想也学会吹笛子呢? 生:当然想啦。

师:好,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学会吹奏竹笛。但是,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竹笛吹奏很讲究方法,有一定难度,同学们不能因为

一、两天吹不出来就没兴趣了,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克服困难!大家都有这个决心吗? 生:有!师:好,那么让我们一起迈出我们竹笛学习的第一步。

二:新课教学

(1)介绍竹笛:

在学习吹奏竹笛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竹笛可以分北方的梆笛和南方的曲笛,前者清脆悦耳,后者优美抒情。竹笛分很多调,有A调、D调、F调等,调越高笛子越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它的外形(出示笛子,边听老师讲解边观察):一枝笛子可分笛头、笛脑、笛尾。最接近笛脑的孔叫吹孔,往下是笛膜孔,中间一排共6个发音孔,接近笛尾的是上出音孔和下出音孔。现在初学阶段笛膜先用透明胶代替,只能贴一层。(示范)(2)正确的吹奏姿势:

我们吹奏笛子最关键的是要有正确的姿势,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按要求做。笛子可以坐着吹或站着吹,两脚自然分开成八字形,腿放松,两眼平视,胸自然挺起,收小腹,两肩放平,两臂自然抬起,笛头在左方,两拇指托住笛子,两小指夹住笛子两侧,注意手指固定的位置要以方便另外6根手指按发音孔为准。(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观察学生,个别指正)。(3)感受吹奏的气息支点:

师:请大家放下手中的笛子,双手叉腰,观察老师的呼吸,先吸口气,感受腰部扩张,不可挺胸耸肩,再缓缓往外吐,发出“咝”的声音,感受腰部用力的感觉。

(全班一起练习吸气吐气,比一比谁的吐气均匀且时间长)(4)正确的风门和口风:

把“咝”吐气的口型转变成吹奏的口风吐气,其它不变。A、观察老师的口型

要点讲解:两腮用力往里收,不要鼓着吹,把上下嘴唇缩起,嘴角稍微向后收一点,上嘴唇比下嘴唇稍微突出一些,上下嘴唇中间要留一个小孔(像插着饮料吸管那样大小),这个小孔在吹笛子的名称叫“风门”,流出来的气流叫口风。B、学生感受气流

师:大家把一根手指放在风门前,感受一股气流,气流要均匀成一股并且有一定的力度,手指有点痒痒的感觉。(个别辅导)C、筒音吹奏教学

师:好,请大家用正确的姿势拿好笛子,把下嘴唇贴住吹孔的边缘,通过风门网里吹气,一定要对准出气孔,可以通过转动笛子来调整。

(学生吹筒音,教师个别指导,至少达到90%的学生都能吹响)D、1音吹奏教学

师:接下来,请大家按住上面三个发音孔,用第一关节最宽的部位去按孔,再吹,这就是1音。请用吐气的口风吹,尽量让音色亮出来并能吹得长一点,而且发音孔一定要堵死。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再次个别指导,先解决吹不响的学生,再指导能吹响的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在吹响的基础上,吹得更好。)E、课后拓展: 教授2和3的指法,课后练习。课后反思:

上课之前,我心里一直没有底,本身对自己竹笛方面的能力不自信,根本不知道竹笛该怎么教?一方面是怎么在有限课堂时间把所有学生都教会,另一方面是怎样向学生表述才能帮助他们吹出声音。我非常不安,因为我非常清楚,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器乐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大半。因为他们内心对音乐并不重视,学习完全靠兴趣的力量,而不用去奢望他们投入像学习主科同等的意志品质。器乐学习必须乘热打铁,如果学生在两周内还吹不响竹笛的话,那么一腔热情马上会化为乌有,没有耐心再去接触它了,这将对接下来两到三年的音乐课笛子教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这节课我酝酿了很久,在基础上各个方面讲得很细,也随时关注着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节奏。因为课时的原因,这是唯一的一堂笛子课,第二堂开始就只能半节课上教材内容,半节课学习笛子。这节课效果好,以后的笛子教学就容易多了,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结果,经过这一节课,90%的学生都能吹1音了,也就意味着他们基本上找到了吹笛子的正确风门和口风,以后只要教授指法和进一步的训练就可以了,剩下的那10%的学生,只有每班4、5个,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也完全有时间个别辅导让他们尽快赶上来。这节课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主要靠老师讲解和辅导,但是借助于学生的那股学习欲望和热情,课堂进行得很顺利,课堂纪律也很好,每位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这样的音乐课真的是很难得的,有些内容学生不感兴趣,任凭老师怎么讲都根本不能让学生达到这么专注的效果。如果学生能自觉地来向老师索取知识,那么,上课就事半功倍,轻松很多。我们音乐教学是不是更加应该讲究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对音乐各个领域的兴趣点是不同的,这样上大课,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兴趣。有些学生喜欢声乐,有些喜欢器乐,有些喜欢欣赏,而他们喜欢的音乐特点也各不相同,为什么不能通过他们喜欢的某种音乐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呢?这样的批量生产,效果到底能达到多少呢?这样让学生既无兴趣,又觉得无所谓的课,纪律方面能好吗?我们教学的一切问题应该都事出有因吧。

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我,老老实实地按教科书上着课,面面俱到地不敢漏下一点点书上要求的知识,这真的是教学大忌啊。在目前不能改变这种上课形势的现状下,教师必须自己学会调节,讲透几个重点,再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可以了。如果全部按书上来,效果不见得好,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要大胆地砍去并不是很重要的内容,浏览性地完成一般的欣赏,每课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点讲透一个问题,再留15分钟左右的笛子教学。这是我本学期的一点教学体会,也将直接指导我下一个学期的教学。

2.少儿竹笛教学 篇二

一、竹笛表演专业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 忽视基本功的积累

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比较注重独奏曲数量, 而忽视了基本功的积累, 因而对于口风和气息控制、手指和指法等训练不足, 从而导致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视奏能力薄弱, 达不到演出要求。如一些学生在上学时经常花费大量时间来练习独奏曲目, 以便应付考试和演出任务, 却忽视了基本功的练习, 导致视奏能力不强。学生这样的水平在走上工作岗位后, 随着演出任务越来越多, 没有太长时间来练习, 再加上本身视奏水平就很低, 就达不到演出水平, 进而会产生越来越吃力的感觉。二是基本功不足, 适应不了专业演出队伍的工作强度。由于基本功不扎实, 气息控制、指法等都不到位, 练习时间不多且没有专业教师的随时指导, 再加上面对大量的演出和排练, 使得很多学生出现演奏技术不过关、体力不支等情况。这样不仅使演出质量越来越低, 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甚至在各种压力下不得不离职。

(二) 忽视表演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要求演出形式突破单一性, 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 在目前竹笛专业教学中, 一般比较重视单一的表演形式, 即重视专业独奏曲, 每学期都计划一定数量的独奏曲目规定学生来完成, 而忽视了竹笛艺术的其他表演形式。这样的教学规划,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竹笛独奏的演奏水平, 但是, 在重奏、新民乐、小合奏或室内小乐队等演奏形式中, 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技巧, 不能很好地配合完成演出任务。可以说, 表演综合能力培养的忽视, 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演出市场, 进而被演艺市场淘汰。

(三) 忽视现场演出经验的总结

在学校中, 很多学生有不少的演出机会, 或是学校组织的晚会、汇报演出, 或是参加校外的商业演出, 等等。但是, 一些学生不注重现场演出经验的总结, 导致演出水平不能得到全面提升。现场演出经验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演出心态紧张。很多学生平时在练习时演奏得很好, 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一到上台演出或是考试时就非常紧张, 进而影响演奏, 结果不尽如人意。二是上台演奏时精神不集中, 容易受干扰。正式演出时, 舞台效果和平时练习时有一些不同, 很多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灯光强弱、温度高低等, 从而破坏了演奏思维的连续性, 导致演出质量不高。三是一些学生在正式演出之前, 在台下刻苦练习, 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导致上台演出时力气已经耗尽, 出现状态不佳、台上演出质量降低等情况。

(四) 忽视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时一般比较注重演奏技巧的训练和演奏水平的提高, 而忽视了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 学生多是接受教师的引导, 专注于练习、提高专业演奏能力, 但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手段则没有注意。学生在就业时, 可能走向演出市场, 也可能走上讲台, 进行专业的竹笛教学活动。如果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 才能去教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

二、提高竹笛表演专业学生素质的具体对策

(一) 加强基本功训练, 夯实基础

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绝对不能松懈。在开始两年的学习中, 我们应让学生坚持不懈且大量地练习曲目,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与此同时, 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基本吹奏技巧的训练, 如对手指指法、气息功底、风门控制的训练等, 这样能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底, 为以后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 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 我们应拓宽和加深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才能使学生在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准确演绎出曲目的风格以及音乐感受, 形成独立分析和演奏能力。

(二) 多参加乐队和组合表演, 提高综合表演能力

近年来, 竹笛演奏与其他表演形式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经常是以重奏、小合奏、新民乐等多种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因而, 学生必须要多参加乐队和组合表演, 掌握与其他乐器配合下的演奏方式和伴奏织体, 这样就能使学生的视奏能力、反应能力、配合能力得到发展和加深, 进而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比如, 比较流行的新民乐, 它将传统民乐与流行动感音乐很好地结合起来, 突破了原有的单一的演奏形式, 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演的衬托下, 舞台表现力生动、活泼, 也是学生不可忽视的学习内容。

(三) 多给学生创造演出机会, 积累舞台经验

为了锻炼学生, 积累更多的舞台经验, 我们要多给学生创造上台演出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做好演奏准备工作。竹笛演奏的主要载体就是竹笛, 因此, 我们一定要在上场前准备好乐器, 将竹笛调试到最佳状态, 确保万无一失。同时, 我们要注意自身体力、精力的保持, 台下练习要有度, 不能过于消耗精力, 要将最好的状态保留到正式演出中。其次, 我们要调试好心理,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使学生克服上台就紧张的心理障碍, 抛开杂念, 不过分关注演出效果, 以免加重心理负担。学生将思绪沉静下来, 浸在乐曲本身的情感中, 一般都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再次, 我们要锻炼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学生是专业的演奏人员, 因此, 我们应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舞台适应能力, 不管是在大礼堂、音乐厅, 还是在露天广场、公园酒吧, 都要克服不良因素的干扰, 尽可能地发挥出正常水平, 保证演出效果。这样, 学生在毕业之时也能积累不少的演出经验, 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教学方式丰富多样,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引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以后可能会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一方面, 我们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即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代替教师上课。这样, 学生在专业上出现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 我们应要求学生观摩、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让学生注意留心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 不仅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同时还要多进行讨论、交流, 对每一位演奏员进行深入的评论, 从而使每一位学生不仅学到竹笛演奏技巧, 还使他们知道怎样教授吹笛子, 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升竹笛教学的实效性 篇三

一、竹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建设滞后

教材是竹笛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竹笛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创新和改革,许多学校在竹笛教学中还是采用老的《笛子基础教程》、《笛子考级教程》等教材。这些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许多新曲目都未收录其中。导致学生在学习竹笛的过程中接触到的知识单一落后,甚少涉及新内容。同时,许多学校在教材建设中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很少与其他学校交流沟通,导致教材内容僵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2、忽视基本功训练

当前,许多学校在竹笛教学过程中,大多比较重视曲目的讲解和练习,却忽视了学生们的专业基本功训练能力,时常要求学生训练和掌握大量的曲目,对专业知识的培养却较少,导致学生在呼吸、指法、舌头等技巧方面的缺乏,这显然对学生的竹笛学习极为不利。此外,由于部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吹奏出的音质沙哑无力,且进行吹奏练习时耗费大量体力。

3、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学校在竹笛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一些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很少接触竹笛,缺乏系统性训练;而有的学生则能够熟练演奏竹笛,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针对这种差异,学校应当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切实考虑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但目前部分学校在竹笛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这种差异性,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困难较多,基础较好的学生则缺乏学习积极性,竹笛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升竹笛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增强学生的互动性

在竹笛教学中,学校应当开展更多的互动活动与课程,在互动过程中,演奏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演奏经验,带动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升整体演奏水平,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倾诉自己的学习疑惑,并接受师生的解惑引导。这一方面可以营造良好的竹笛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此外,还应当加强师生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在竹笛学习中的苦难和疑惑,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竹笛教学的时效性。

2、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竹笛教学的基础,决定了竹笛教学的内容和基础,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学校的竹笛教学缺少合理的教材,一些学校的教材建设仅仅着眼于乐曲的搜集,这显然不利于竹笛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学校应当加强竹笛教材的系统性,详细介绍竹笛的区域划分和历史发展进程,并根据近代和现代、外国乐曲与中国乐曲等因素合理划分教材中的曲目。此外,还要加强竹笛教材的科学性,以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为基础,将乐曲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增强乐曲的合理性和秩序性。再次,还应当关注竹笛教材的多样性。教材不仅要包括练习曲目,还应当包括基本训练、基础技巧、常用音阶等内容,并对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进行阐述和讲解,增强教材的系统性。

3、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首先,应当建设学校内部的艺术实践基地,例如文艺活动中心,并安排专职管理人员,为竹笛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场地和设施。其次,要与校外实践基地合作,要与社会上的各个文艺单位进行多样化合作,扩大实践基地建设。这一方面可以满足部分单位对竹笛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竹笛演奏机会。再次,学校还可以举办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比如节日晚会、周末文化广场等,并鼓励学习竹笛的学生积极参与,根据比赛结果进行适当奖励,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内部实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演奏实践,由学生和教师进行欣赏和点评,这能够增强竹笛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竹笛演奏水平。

4.少儿竹笛教学 篇四

少儿街舞是训练以小肌肉群的运动,它很好地弥补了其它健身项目的局限,使锻炼更全面,锻炼舞者的动作协调性和舞感,以及肢体灵活性,提高协调能力。下面就由北京少儿街舞的小编来为大家具体的说下。

采用最适合少儿跳的街舞音乐和节拍。由浅至深学习街舞基本动作、动律、步伐等练习。并使孩子们对街舞有初步的认识以及引道对流行舞蹈的兴趣。

1、热身活动:放松身体各部位的神经和韧带,为训练做好准备。

2、柔韧训练:舞蹈的基本技能训练,循序渐进,由浅到深。

3、街舞的基本动作、基本动律和基本步伐练习。

5.我的竹笛作文 篇五

我喜欢柔美的葫芦丝,喜欢小巧玲珑的口琴,喜欢乐器之王钢琴,但我最喜欢的要属轻脆的竹笛了。当我第一次吹奏起它的时候,我就被它那美妙的声音深深的吸引住了。

竹笛很美丽,它是用一根又细又长的竹子做成的,全身都是棕色的,两端是两块玉雕成的装饰圈,非常华美!最上面还刻有李白的一首诗呢!竹笛从上到下有8个洞, 这8个洞可不一般,它们是随着气息的变化吹奏出不同的音符。在笛子的下面还栓着一个红红的中国结,每当我吹笛子时,中国结就会随着我而轻轻摆动,煞是好 看!

竹笛给我带来了很多生活乐趣!有一次,要期末考试了,老师留了好多作业,我一连做了三张卷纸,感觉累极了!我突然想起了我喜爱的竹笛,就马上拿起它吹奏了一曲。呀!还真管用呢!吹完了还真不觉得累了。我笑着对竹笛说:“你真是我的`好帮手啊!”

还有一次,全家人为奶奶庆祝七十大寿,我也把事先准备好的笛子拿出来,为奶奶献上一首她最喜欢的曲子。当美妙的笛声停下来时,屋子里非常安静。我心里紧张极 了!因为在这么多人面前演奏还是第一回。不知道是自己吹得不好还是其他原因,正在我迷惑的时候,响亮的鼓掌声充满了整个房间,啊!亲属们都陶醉在笛声中 了。我像一只偷吃到蜜的小老鼠一样快乐。

6.学竹笛的作文 篇六

暑假里,我和同学章小龙一起参加了器乐培训班:竹笛。

上课的头一天,老师把竹笛和书本发给我们,我拿着这根由细长、笔直的竹子制成的笛子;上面有八个小孔;心里在想我能吹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吗?有点不自信的感觉。在竹笛身上我还发现刻着我的名字,朱佳俊三个字特别显眼,于是就下决心一定跟着老师好好学。

刚开始,老师教我们只抓住笛子,不用指法,能用嘴巴把笛子吹响就行。可我怎么也吹不响,章小龙都吹响了,心里不免有点急了。老师在旁边不停地鼓励我,叫我加油,我吹、我吹、我吹吹吹,终于吹响了,心里有点小喜。老师说回家要勤练,下节课学指法。

学指法又碰上难题了,1、2、3、4、5、6、7中的5我就是吹不好,我很努力的吹,可这音就是发不出,吹得一点也不好,不禁有点泄气了。这时金老师又给我打气,加油,别怕困难,多练习练习会吹出来的。好吧,回家多练看看。不过在回到家,妈妈下班后陪我一起练练,还真吹出来了,下节课就可以学乐谱了,顺利前进。

乐谱倒是全吹出来了,可被老师评价为五音不全,吹得是乱七八糟。好惨!吹出来都已经不错了,还这么说我,有点想逃跑的感觉。后来老师说别灰心慢慢来,并耐心的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教导,两节课下来,我终于学会了一首《闪烁的小星》,虽然没那么流畅,但能完整的吹下来,指法也没错。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有进步,信心又回来了。后来又跟老师学了好多的歌谱。

课程结束时,文化宫还举办了汇报表演。可是,章小龙在表演前不小心摔伤了,没能参加演出,真是可惜,他吹得最好了。我们先是合作表演一首《樱花》,再个人表演,我表演了《剪羊毛》、《卖报歌》两首曲子。我居然没那么胆怯,顺利表演完毕。

7.我国非专业竹笛教学现状评析 篇七

一、非专业竹笛教学的定位和重要性

我国1992年教育部新版的音乐教学大纲中将器乐教学列入学校音乐课, 竹笛或竖笛逐渐在小学生中普及。普及性非专业竹笛教学模式存在于学校、少年宫、琴行等组织单位, 它注重启迪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初级音乐感知;另一种是家教式一对一的上课模式, 它具有更高的目标和更强的针对性。

器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音乐修养和艺术素养, 非专业器乐教育是提高全民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通过提高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辨别能力使学生更直接的接受真、善、美的教育, 对广大青少年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性格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非专业竹笛教学常见问题的表现形态

笔者近几年参与了许多竹笛业余考级的评审工作, 在评审工作中通过学生的演奏表现探寻出非专业竹笛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 缺乏充分尊重科学教学规律的心态, 急于求成

(1) 在当下竹笛艺术考级的报名中, 所占比例最多的是报考八级以上考生。器乐学习的盲目性一直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 升学加分、互相攀比等不良因素使得当前大部分家长和教师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目标时, 并没有报以合理的心态来对待。但艺术考级的目的是客观准确的衡量学生的艺术素养, 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一蹴而就。

(2) 缺乏充分的基本功训练。考生中普遍存在基础训练较薄弱, 而演奏的曲目偏大偏难的现象, 这种现象表明, 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被充分的重视。例如, 《三五七》是一首技术难度较高的乐曲, 如筒音作la指法, 气息、按半孔技术、循环换气等技巧均列其中, 乐曲引子后的乐段一气呵成, 且在力度和速度的表现上需做到极致; 降B宫调式主音do的频繁出现使按半孔技术应在毫无技术障碍的前提下完成;多处循环换气也需要演奏者较好的完成。而绝大多数考生的音准、流畅感以及乐曲内涵等都呈现出了较多问题甚至变形严重。

2. 教学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导, 教学中忽视细节

(1) 没有准确的按乐谱标记演奏。除了江南丝竹音乐或二人台等为素材改编的传统乐曲外, 几乎所有的曲目都需要较严格的尊重乐谱。而从学生的表现来看, 随意增加或减少, 甚至改变乐谱标记的现象普遍, 缺乏规范。以《春到湘江》为例, 该乐曲取自于湖南民间曲调, 其中大量的运用了南北派各种演奏技巧, 连线、叠打音、气颤音、吐音等频繁出现, 由于学生对演奏记号的存在缺乏基本的意识, 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乐曲的审美表达。

(2) 节奏、节拍和速度等音乐要素在教学中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它将音乐中长短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的方式; 节拍是音乐中的强音和弱音周期性的有规律的重复进行; 速度决定了一段音乐的快慢, 是音乐的重要元素, 亦影响作品的情感和难度。这些基本要素在音乐中无处不在, 除演奏技术难度以外, 基本音乐要素的把握也决定了考生的音乐表现和音乐素养。在考生的演奏中, 大量的存在节奏不准确、忽快忽慢或抢节奏, 节拍感较差等问题。

3. 机械性演奏现象普遍, 缺乏对乐曲音乐内涵的基本了解和把握

演奏中缺乏情感表达也是考级考生中一项重要的弊病。情感的表达既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又是音乐的灵魂, 学生数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是为了将情感得以自由而完美的发挥。而考生普遍生硬而机械的吹奏乐谱, 孤注一掷地寻求以技术的完成, 能够较好表达音乐情感的几乎凤毛麟角。

三、非专业竹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1. 尊重教学的客观规律, 由简入繁、循序渐进

竹笛的学习过程应包含最基本的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音阶、气指舌等基本技术的入门及基本应用;中级阶段———在掌握基本表现手段的基础上演奏的初级乐曲或有一定难度的乐曲; 高级阶段———能够用较完善的技术掌握有音乐内涵的、具有更高难度技术的乐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许多教师在初级水平时并没有认识到基础性技术的重要性, 而在稍加掌握后过早地进入有难度乐曲的学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样的教学方法破坏了学生正常的学习过程, 没有充分地尊重教学的客观规律。

2. 注重基本功训练在竹笛教学过程中的持久性

演奏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 艺术的标准随着年龄和阅历以及对审美感知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而技术的学习是从演奏入门开始, 几乎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无论何种风格, 何种表现内涵的音乐, 都要靠一定的技巧来完成, 而要进一步发展笛子的演奏艺术, 首先要建立系统化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基础性训练的持久性表现于两种方式:首先, 教师应始终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曲进行专门的技术练习; 其次, 每一首乐曲中的诸多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克性练习, 直到很好的完成。

3. 在教学中应当尽量严格按乐谱的标记演奏, 避免学生养成随意的陋习

较准确地依照乐谱标记演奏既能建立起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又能保证乐曲所应有风格不变。民族器乐曲与西方器乐曲的区别之一, 就是民族器乐曲中包含大量的表现地方风格和韵味的装饰音和技巧, 如北派笛子乐曲中大量的“吐、滑、垛、花”, 和南派“颤、叠、赠、打”等在乐曲中的大量出现。而随意改动装饰音或演奏技巧, 不但影响原有音乐美感的表现, 也扭曲了乐曲的音乐风格。4. 始终将音乐内涵的表达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

演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能够通过音乐表现内心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秉承一切为了音乐表现的宗旨, 它体现在两方面, 即音乐基本要素的把握和内心音乐感受的启发与表达。基本音乐要素的把握如节奏感、变换节拍的训练, 强弱变化的练习与掌控等; 而内心音乐感受则更多地是将喜怒哀乐等人的感受以技术和音乐要素为载体进行传达。教学中可通过描绘渲染、歌唱、运用肢体语言或做示范演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学生的音乐潜质充分的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 由于非专业竹笛教学的普及性强、学生数量多, 影响大, 因此教学表现出的普遍问题应更不容予以忽视。只有教学双方首先本着尊重教学规律、认真勤恳和稳扎稳打的原则, 才能得到满意的教学成绩。器乐演奏的学习对教学双方的耐心和坚持都是很大的挑战, 只有不间断地追求进步、克服困难, 才能迎来丰硕的学习成果。

摘要:竹笛是我国的传统吹管乐器之一, 现阶段我国竹笛教学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大范围。非专业竹笛教学是我国器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非专业竹笛教学的普及性强、学生数量多, 影响大, 因此对教学表现出的普遍问题更不容予以忽视。本文针对非专业学生所表现出的教学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析, 并试图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达到器乐教学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非专业竹笛教学,教学规律,基本功,音乐要素,音乐表现

参考文献

8.我爱竹笛记叙文 篇八

透过云雾,我听到了那竹笛声:既尖锐又柔软,能传向很远;那声音里有水:水,拖着菊花点亮的灯盏;那声音里有光:有星星和少女闪动的眼睛、有水面上斑斑点点的碎影。那笛声里涩着一种苦黄,把全部的孤单吹得那样忧伤;那笛不仅仅是一种声音,其实是另一种谛听,谛听一些心事。这就是我初次接触竹笛的印象。

恰好有一天,妈妈带我去乐器行。在乐器行里,我正好看到一位老师在吹竹笛,老师执笛的优雅,笛声的婉转,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我,我下定了决心:嗯,就学它了,竹笛。这竹笛吹起来太动听了。

上第一节课,老师摆好姿势,让我们模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摆好了。老师告诉我:“吹竹笛初最重要的当然是把竹笛吹出声来。要提高自己的肺活量,从而把声音吹得更优美、更动听。”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便在一旁练了起来,我使出了全身的劲儿,但竹笛仿佛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吹不出声。我泄气了,打退堂鼓了。老师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便走过来对我说:“淇淇,别灰心,这笛子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吹成的。你看,我花了几十年才能吹得这样好,你才花了十几分钟呢。加油,吹吧,老师相信你。”听了老师的话,我用微微颤抖的手再一次拿起了竹笛,一丝不苟地吹了起来。我知道,只要我一直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我就这样练啊练。Ok,吹出声音来了!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接着,老师就开始教我吹do,ri,mi,fa,so,la,xi,do这几个音。由于我的努力,不到一会儿就学会了。后来,老师又教我如何吹一支曲子,我也跟着学。后来,我能熟练地吹许多首曲子了。我的进步也是特别大的!我也有了许多的感受。学竹笛让我懂得了要耐心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认真的去做每一件我要做的事,这样会受益良多的!

有时在夜里,看着皎洁的月亮,看着被月光照得发白了的小溪,看着满天忽闪忽闪着的星星,心生一念,吹一首《月光曲》来欣赏一番,陶醉一番,这该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啊!在这悠扬婉转的琴声中,我仿佛真的看见了大海,看见了汹涌澎湃的浪花,看见了一切美的景物;有时心情不好,或者考试考得不理想,回到家中,抽出竹笛,吹一首竹笛版的《渔舟唱晚》,在那轻柔舒缓的竹笛声中,我仿佛步入了仙境一般。鱼米之乡,晚霞照在碧波荡漾的碧绿的湖面上,我仿佛看到活蹦乱跳的鱼儿,心里无比欢喜。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面啊!还有时感到无聊,随便吹一首《康定情歌》,或《红军秧歌》,它们让我沉浸在了另一个世界里!

9.如何写竹笛开题报告 篇九

中国的竹笛历史悠久,河南省舞阳县发现的贾湖骨笛,据考证距今已有八千余年的历史,可以说笛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而笛曲《喜相逢》本是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后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在4月,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笛子独奏曲《喜相逢》的出现,标志着笛子艺术从此进入了一个以“独奏”艺术形式为主体的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时期。

在国内,对于冯子存笛子曲的研究也很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高水平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比如他的演奏风格、艺术流派、还有关于他的人生经历都有人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冯子存是一位集竹笛演奏、作曲、教育为一身的笛子艺术大师。他对竹笛艺术的广泛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笛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课题通过研究二人台音乐中的竹笛演奏特色,探索其中的规律,从情感和技巧上再现冯子存的笛子曲。

二、研究现状: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竹笛的发展,学习竹笛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演奏者在演奏时并没有对作品有个明确的认识,也就不能更好的表现作品中的感情,所以在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冯子存的笛子曲。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完美地表现乐曲,就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竹笛简单介绍

1. 历史 发展 阶段 影响

(二)冯子存艺术人生

1. 冯子存的演奏风格和艺术流派

(三)分析二人台音乐中笛子曲《喜相逢》的演奏特色

1. 二人台的起源与发展

2. 二人台音乐与冯子存的笛子曲形成的对比和联系并进行分析

3. 笛曲《喜相逢》的介绍,包括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等

4. 对笛曲《喜相逢》进行分析,包括演奏技巧、演奏特色和演奏风格的把握

5. 笛曲《喜相逢》在练习中的自身体会,包括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想

10.少儿竹笛教学 篇十

在实际演奏过程中, 情感因素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学生在吹奏过程中内心酝酿的结果。那么, 在实际的竹笛表演教学中, 我们教师应该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对演奏情感的掌握和把握, 来提高学生演奏中的情感表现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竹笛演奏能够达到声情并茂的境地呢?

一、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经过对研究性学习策略概念的全面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在研究性学习中拥有很多的特点, 例如, 开放新、探究性和实践性等。这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的竹笛演奏知识的过程, 也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竹笛演奏问题共同研究解决策略的方法选择过程, 更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促进、互相交流的过程。

1.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体现在内容不是特

定的知识体系, 而是源于学生在学习和演奏中的经验及问题。让学生立足于知识的研究和探索, 利用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演奏问题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研究, 这样就会使我们竹笛教学课堂中传授和研究的知识十分广泛和实用, 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竹笛演奏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实践, 侧重理论性的研究, 而不只是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为此, 教师要开放竹笛表演课堂的教学内容, 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更要开放学生学习竹笛演奏的方法和思维, 利用师生之间开放友好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建立多渠道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

2. 探索性就是指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的过程中, 教师并不全权参与其中,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主积极地确立研究的课题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采用自己认为科学的研究方式去探索知识, 而不是被动的记忆和理解教师传授给的已经消化好的知识。在竹笛演奏课堂中, 学生要能够运用自己敏锐的思维, 智慧的头脑进行主动的提问和思索, 进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知识, 形成自己独立性的能力。为此, 研究性学习不适宜教师在指定给学生固定的课题的思维方式, 要尊重学生的思维, 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 多加鼓励学生大胆的探索自己的发现的问题, 通过反复的演奏练习来寻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体现在学生在研究

问题的过程中的亲身参与。同时, 在研究性学习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学生也是主要力量和最终的决策者。竹笛表演的教学课堂要把研究性学习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确保竹笛表演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能够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感受和体验, 激励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研究和演奏训练的态度, 促使学生创新欲望的生成。而且, 教师想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高尚的道德进行合作型的交流学习, 学会和他人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知识。让学生在竹笛表演课堂中能够树立责任心和道德感, 从而实现全面发展自己的音乐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道德, 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竹笛演奏的精髓。

二、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竹笛表演中的音色情感, 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早在之前, 对于竹笛演奏就有这样的音色要求:“润如水, 圆如珠, 洁如玉, 坚韧有力, 轻而不虚, 重而不燥。”在竹笛演奏之前, 我们一定要掌握竹笛演奏的基本音色, 理解竹笛发声的原理以及我们在演奏过程中的生理运动规律, 确保自己的演奏能够符合美的声音的基本要求。为此, 在竹笛演奏教学课堂中, 我会采取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音色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自己的演奏练习来发现其中的问题, 并且积极寻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吹奏出好的音色的本领和技巧, 从而也使学生明白, 只有自己不断地研究和练习, 不断地探索和钻研, 才能够在满足不同乐曲在演奏过程中的音色及情感的要求。

例如, 在竹笛表演课堂中, 我会组织学生探索和研究在吹奏过程中的口型方式和呼吸方式,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演奏体验, 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并通过交流和探索来获取和掌握行之有效的演奏方法, 从而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口型和呼吸, 表达出理想的音乐效果。

三、注重竹笛表演中的情感因素, 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训练活动

音乐作品是作者情感凝聚的结晶, 在音乐中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情绪和思想。要想成功地利用竹笛表现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演奏者必须能够真正体验和掌握丰富的情感。俗话说得好:“情感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情感态度的不同, 在理解音乐的时候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为此,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情感生活中能够与这产生共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我经常组织学生一起研究和探索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 为学生营造轻松、欢快的欣赏环境, 让学生一起来探索音乐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因素, 通过这种合作研究性的学习, 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情感的感受能力, 从而让学生在竹笛演奏过程中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并将其较好地体现在自己的表演过程中, 从而促进学生演奏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11.哥哥教我做竹笛作文 篇十一

星期六,

小学生作文大全

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已迫切的心情,学哥哥一样,小心翼翼地砍了一段竹子,再削下一层竹皮。可是,打洞时我犯难了,这竹子老在动,又怎么算出两洞间的距离呢?我眼光不停扫着周围,扫到窗框上时,我眼睛一亮,有了!我将竹笛靠在窗框上拿一块小石头抵住,约摸着打了七个洞。做好了,我兴奋地吹了吹,悠扬的旋律绝不亚于竖笛。

12.少儿书法教学初探 篇十二

摘 要:少儿书法教育使学生了解掌握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少儿书法教学注重学生兴趣、习惯、择帖、笔画、临摹、创作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逐渐踏入艺术的大门,使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少儿书法教学;兴趣;习惯;择帖;笔画;临摹;创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抽象文化艺术。少儿书法教育是整个书法教育的基础,做好少儿书法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书法人才,使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怎样合理科学的进行少儿书法教学非常重要。笔者结合多年来在书法教学中的体会,谈谈有关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少儿学习书法的兴趣

书法教学比较抽象、枯燥,面对理解和思维能力尚不强的儿童,教师难教,儿童也难学,想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和成绩的确不易。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儿童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种潜在力量和内在动机,它存在于儿童的深层心理。怎样培养儿童对于书法美(字写得好看)的兴趣,爱护和提高儿童的习字兴致,教师要因势利导,进行耐心的诱引。

二、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是书法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应当先行。因为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执笔,关乎到少儿身体的健康成长。正确的习字姿势要求小朋友身体坐正,双脚放平踏稳,腰杆自然挺直,双肩持平,头部端正,胸部离桌子一拳头;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头和上身稍向前倾,眼睛离桌面大约一尺。简单的说,就是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当开始学习执笔时,因小朋友理解力较弱,可以形象地讲解、分析执笔的要点:“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执笔过程是:先用大拇指和食指对握,再用中指帮忙往里勾,然后用无名指和小指往外顶,外紧内松。为了使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于是,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

在教学中只要将“双姿”贯穿于书法课的始终,经过不懈的努力,小朋友就会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执笔习惯。

三、根据少儿特点,选择合适的书法范本

字帖是最好的无言老师,教师在择帖过程中,必须从少儿的特点出发。从启蒙教育来看,楷书作为基础教学比较适宜。有人认为唐楷“法度森严”,用笔原则儿童难以把握,因此,应从篆书或隶书入手。但是,我认为正因为楷书有法可依,能把笔画写得方中矩,圆中规,长短合度,轻重合宜。而且楷书笔法丰富,有点、横、竖、撇、捺、折、提、钩八种笔画,每一种笔画又有若干变化,笔画粗细的变化,起笔收笔的变化,这对训练用笔有较大帮助。

唐楷中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大家,都可以学。其中颜真卿的《勤礼碑》我认为是入门首选。《勤礼碑》可谓是楷书中的经典,结构端庄,用笔精熟,炉火纯青,字体端庄,雄浑宽博高古苍劲,练习对书写功力提升较快,宜于初学。(当然,各种书体风格不同,都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不能厚此薄彼,这里只是探讨书法入门的问题。)

四、加强基本笔画教学

笔画教学是练好书法的基础,是书法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下的功夫最大。我教少儿写字是从楷书入手的,写楷书又是从基本点画开始的,因为中国文字虽然复杂多变,但每一个文字的结构都是由一些基本点画所组成的,因此学习书法,首先要从基本的点画着手。而“永”正好具备八种形态的基本点画。相传王羲之“用心十五年,始工一用字”。可见教练掌握这八个基本笔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笔的训练,要强调一笔一画的写。我是先教学生写横画的,为了写好这一笔,我分三节课教。第一个课时,要求学生掌握中锋行笔的方法,尽量将一笔拉长,同时体会腕肘的作用。第二个课时,在巩固上一节课要求的同时,教学生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第三课时,根据学生的作业,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属于“病笔”的,以及出现病笔的原因。同时,一对一,面对面,一笔一画的示范,与病笔进行比较,指出其不同的效果。之后,再分别教学直点、长撇、捺、浮鹅钩、戈、横折钩等,这后面的几笔,基本上是每一课时教一种笔画。每一笔的运笔过程,教师要在讲清楚要领的基础上,多做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如何提、按、顿、挫;什么叫逆锋,什么叫回锋;轻、重、缓、疾如何把握。

五、临摹教学

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点画写法以后,我不是让他们马上去临帖,而是先指导他们去仔细的读贴,让他们弄清字帖上的用笔方法与笔势往来,特别是点画之间的牵丝映带关系,要举例加以剖析。然后让他们举一反三地加以领会,不但要弄清笔着纸时的运笔过程,还要弄清笔在不着纸时空中运行的轨迹。这些问题弄清以后,学生们对这本字帖就有了较好的理解,这以后,再把这本字帖上的结体特点加以讲解,然后拿起笔来临帖,就比较容易入门。

在学生开始临帖时,初临不要求写数量的多少,而注意精细,在练习好几个字的基础上,再慢慢扩展开来。

六、书法创作教学

在教学中加强书法创作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学习书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就可以由临摹逐渐过渡到初级创作阶段。在掌握章法、落款的同时,选一二句健康的诗句、成语或者格言警句,按字的顺序在自己练习的碑帖中,用细笔双钩的办法把字选出来,集成篇章,再把款识的位置安排好,并注意字与字之间的上下照应的承上启下关系,这样就成了一副完整的书法“作品”了。

13.少儿游泳教学方案 篇十三

一、热身活动

1、扩胸运动

2、体转运动

3、腹背运动

4、弓步压腿

5、手脚腕活动

二、练习漂的动作以及蛙泳腿的动作

1、漂西瓜

2、漂黄瓜

3、蹬池壁向前漂

蛙泳腿部技术口诀:边收边分慢收腿,向外翻脚对准水,用力向后蹬夹水,并拢伸直漂一会

A、跪撑翻脚压腿

两脚分开跪于垫上,两膝间的距离同肩宽,勾脚,脚尖朝外,小腿和脚的内侧着地,两手后撑,慢慢振压。B、俯卧模仿蹬夹

俯卧凳上或出发台上,模仿蛙泳腿的收、翻、蹬夹动作。可由教师或同伴站在后面抓住练习者的双脚,帮助练习者体会收腿路线、翻脚姿势和蹬夹路线。C、扶边蹬夹

一手抓池槽,另一只手指朝下在水下撑住池壁,身体俯卧水中,做蛙泳腿的收、翻、蹬夹动作。可由教师或者同伴站在后面抓住练习者的双脚,帮助体会和纠正动作,注意限制两膝的宽度,使翻脚时足背屈、脚尖摆向两侧,小腿和脚的内侧面向后对水。D、滑行蹬夹

蹬边滑行后继续低头闭气,做蛙泳腿的动作向前游进,体会连贯的收、翻、蹬夹和滑行动作。要强调蹬夹后的滑行,可以采用规定距离计动作次数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动作,提高蹬夹效果。E、扶板蹬夹 俯卧水中,两臂前伸,两手扶在打水板的两侧,做蛙泳腿的动作向前游进。可配上呼吸动作,逐渐增长练习距离。

二、臂部技术及臂与呼吸配合技术

1、蛙泳臂部技术口诀:向外向下再向内,屈臂高肘加速划,两手颌下转向前,并拢伸直稍停顿

2、蛙泳臂与呼吸配合技术口诀:外划抬头吸气,前伸低头闭气,滑行均匀呼气。

A、陆上两脚开立,上体稍前倾,模仿蛙泳两臂划水的动作,着重体会“桃心形”划水路线和屈臂高肘技术,要求动作连贯圆滑,两臂前伸并拢后可停顿。B、行进间划臂

在齐胸深的水中,上体略前倾,做蛙泳两臂划水和呼吸的配合动作,借助划水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行进。C、夹板划臂

俯卧水中,大腿夹打水板使下肢上浮,做蛙泳两臂的划水动作向前游进,可闭气练习或配上呼吸,体会划水时身体被拉引向前的感觉。要求由慢到快加速划水,每次划水后手臂前伸并拢稍滑行,待身体稳定下来后再开始下一下的划水动作。

三、完整的配合技术

蛙泳臂、腿配合技术口诀:划手腿不动,收手再收腿,先伸手臂再蹬腿,并拢伸直漂一会 原地站立模仿:

1、两臂向侧下分开滑动,腿不动;

2、两臂向内划至胸前,一腿屈膝上提做收腿和翻脚动作;

3、两臂向上伸直;

14.竹笛艺术特色学校总结 篇十四

——杭州采荷一小教育集团艺术特色学校总结

我校从1987年创办至今,一直坚持以“美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美立校、以美促教、以美怡情”的办学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初步构建了富有美育理念的学校美育操作的整体性模式和美育化办学特色。在美育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围绕《小学教学过程的美育化设计与实施》、《“荷文化”育人功能的开发和研究》、《琴棋书画 古风今韵——基于传统文化丰润儿童生命底蕴的实践研究》等省市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独具采一魅力的“和美”办学文化。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充分挖掘资源,将剪纸、竹笛、书法、竹竿舞等传统文化项目引入学校,并确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教育,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具有学校艺术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些课题的研究成为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丰富资源,也极大推进了 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学校由美育研究到艺术特色化,由艺术特色化到学科品牌化,我们每一门艺术学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我们的艺术教育因美育而更富有内涵,我们的美育因艺术教育而更生动鲜活。“荷风·笛韵·墨香·纸趣”已成为我校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2009年,获得江干区艺术特色学校,2010年5月,我校又承办了江干区首届艺术特色学校展示活动,区教育局领导、著名笛子演奏家、现任浙江省歌舞剧院民乐团副团长杜如松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我们的竹笛百人同奏获得来宾的啧啧称赞,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切,使学校更加增添对艺术特色工作的信心,也为创建省艺术特色学校奠定了基础。下面简要汇报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一、组织保障,机制健全,特色教育有序推进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特色教学工作,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每年都针对艺术教育进行规划和总结,不断对艺术活动进行人力、物力的投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提高各项艺术活动的质量,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学校还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艺术特色教学管理办法、艺术教学专用教室管理办法等。教学研发中心负责课程设置艺术特色教学工作和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德育处负责开展各类艺术活动等。各艺术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并保留音像资料。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我们创艺术特色学校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目标明确并为之积极努力。

二、科研引领,改革课堂,不断加强课程建设

校园生活是童年时代最重要的生活内容,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多一种选择,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多一份精彩是我们的出发点与追求。我校从04年就提出艺术学科特色化工作,经过教师的摸索,结合自身的特长,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如今正朝着学科品牌化的方向努力,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工作。09年《器乐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在市级立项。我们以课题立项为契机,扎实稳步地实践着,多元的艺术领域丰满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厚了学生的生命底蕴。

我们一以贯之的作法:即坚持走进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

竹笛,多一种与生命对话的语言。

从2004年开始,我校就将小器乐引进我们的音乐课堂,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觉得竹笛更适合学生,因为它携带方便,乐声悠扬,更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学习竹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学生能够进一步颂扬传统文化,于是,我们提出了“竹笛进课堂”的计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措施,比如:聘请竹笛教师定期来学校来上课,要求每位音乐老师自学竹笛,每一节音乐课都要进行相应的竹笛吹奏练习等。一时间,竹笛成了采一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必备工具。就像我们校长所说:如果他是采一的学生,那必定在他的书包里会插着一支竹笛。孩子们在吹奏竹笛的过程中能够找到音准、表达情感、体现个性、融合团队。音乐姜红老师还就此课堂教学改革申报了课题《竹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该课题已成为杭州市教研室的立项课题。我们通过竹笛的普及性学习,既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又增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表现力、表现欲望及自信心都能有所提高。在5月份江干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该课题的中期课题成果获得二等奖。同时,音乐林潇老师进行在竹笛进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如何从“滥竽充数”到个性发展》获得了省一等奖。竹笛,让每一个学生都多了一种与生命对话的语言。

三、培训交流,强化教研,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

要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必须要拥有一支有特长的教师队伍,而且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我校的艺术学科教师目前已全部实现专职化,为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我们遵循的是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机制,让我们的教师开阔眼界、修炼专业技能。

专业化发展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校搭建交流的平台,特别是艺术类学科交流的平台。如我校充分利用校际联谊活动,开展器乐教学的研讨交流,富阳五小的陶笛项目、义乌艺术学校的艺术特色项目等等,都成为我校深化艺术教育的助推器。在与富阳三小等学校进行教学联谊,林潇老师执教的《京调》充分体现了我校竹笛进课堂的教学成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2011年1月杭州市第18届教研工作会议中小学音乐学科专场暨“小器乐进课堂”教学展示及成果汇报在我校举行,我校教研组长姜红向与会专家、老师作了《笛韵丰润孩子们的生命底蕴》的汇报,柳彬扬老师进行了“小器乐进课堂”教学展示,执教了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2012年3月一场“器乐教学疑难问题剖析暨江干区中小学音乐学科分散培训” 在采荷二小如期举行。此次培训邀请到了市教研员罗迎春老师为我区老师指导、培训,而我校吴晓舟老师则作为采一的代表给我区的老师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器乐进课堂的片段课。

我校还充分利用与新加坡、美国等国的对外交流平台,展示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在展示与交流中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培养机制中,我校艺术教研组还不断自加压力,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每一位教师都快速地成长着。我校音乐组7位教师,各有特长,他们根据学科特色化的发展要求,自学了竖笛、口风琴等小器乐,如今根据将竹笛引入课堂后,他们又开始学习吹奏竹笛。这一切都是我们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我们艺术课程的有效落实与特色发展,为我校的艺术教育这棵大树输送养分。

四、个性评价,持续发展,特色教育成效明显

为了使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得以持续发展,我们改革评价制度,开展了多元的个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的功能。学校利用欣欣荷电视台每月一期的欣荷好少年事迹专题介绍艺术特长生、每年艺术节的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汇报、采一之星、欣荷少年评比等等,一个个平台都在激励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信。多元的个性评价如阳光般普照着,生生不息,竹笛艺术特色就如那一根根遒劲有力的枝条,向上伸展、勃勃然生机无穷、魅力无穷。

2011年2月社团节

2011年10月采荷一小音乐节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探索,学校艺术特色已初见成效,在省、市、区各类活动和评比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09年杭州市青年时报颁奖典礼、2010年江干区教育系统团拜会中我校刚组建的竹笛队合奏《金蛇狂舞》得到了在场专家的肯定,在今年5月份的区艺术节上,笛子队首次亮相获得了三等奖。2010年1月在杭州市青年时报举办的“牛通社小记者颁奖会”上演出获得一致好评。2010年11月在江干区十大魅力社团评选中,我校的“欣荷笛韵”竹笛社团脱颖而出,被评选为“江干区十大魅力社团”。2012年5月江干区艺术节器乐比赛中竹笛合奏《欣荷笛韵》获一等奖,同年11月参加杭州市的器乐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从09年我校开展竹笛教学至今,学生也获得了不少个人荣誉。2009年10月五年级学生陈航宇参加大型青少年艺术盛典比赛中荣获儿童组“铜奖”。2010年8月五年级班学生徐都一和陈航宇参加中国音乐国际比赛获器乐少年业余“优胜奖”。有不少学生在竹笛考级中获得较好成绩,学习一年半的学生已获得八级优秀的好成绩。我校50余名学生参加2011华东地区“敦煌杯”青少年器乐大赛,共29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2名。2011年浙江省音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在我校钱江苑举行,这次考级是集团成为考级点后第一次组织学生考级,今年的竹笛考级共有170多名本校学生参加,通过率达到98%,其中获得八级以上的有5人,获得五级以上二十余人,其余均获得二、三等级。2010年暑假我校学生还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新加坡,58位学生上台进行竹笛表演,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我校的艺术教育基于美育、生长于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理念,历经多年的实践,已成为学校荷文化构建的抓手之一。并且艺术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我校荷文化的内涵,让荷文化更具灵气与张力,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孩子,乃至每一位教师、家长。“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做出什么伟大事业的,同样,一种缺乏自信的文化也不可能孕育出强大的国家。”(摘自摩罗《中国站起来》第3页),学校艺术教育正是将“自信”以及“正直”有机无痕地渗透下去,培养美善相谐的师生。走进采荷校区可以迎来习习的荷风让我们清心,双菱校区浓浓的书香又会让我们沉醉,钱江苑校区笛韵悠悠,会让我们驻足。这样的校园文化润泽着每一个采一的师生,孕育了具有采一特色的艺术教育。

上一篇:妈妈的“礼物”下一篇:夏日里的秋天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