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情分析语文

2024-06-21

三年级学情分析语文(共7篇)

1.三年级学情分析语文 篇一

第三单元

9、《巨人的花园》

一、教材分析:

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特点。

《巨人的花园》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文章描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得开心,花园一年四季美丽如画;然而当巨人回来时,勃然大怒,赶走了孩子,砌起了围墙,花园被笼罩在冰天雪地中,从此花不开,鸟不语;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游戏时,花园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驱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于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

二、学情分析

现在四年级学生大多数生活条件比较好,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性格较为 自私,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对他们有所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五、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

师:童话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爱的小红帽,还有坚强执著的丑小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中,一起感受童话的魅力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课件 :课件中的小女孩儿摆动着小手,以学生的口气说:生字宝宝,我们来认识一下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汇报自学情况。

⑴说说通过自学掌握了哪些生字,交流记忆方法。⑵词语的理解(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总结)3.朗读课文,说说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同时培养自学的能力。)

三、分段熟读课文。

四、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不断地变化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巨人的花园里的景象在不断地变化,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赶紧走进巨人的花园里,去看个明白吧!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很好地与本课时衔接。)

二、品读课文,感知体验。

出示巨人回来前花园景象的课件:

1.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是怎样的呢?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巨人回来以后,花园多次发生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学生仔细读文,在读中感悟:花园的变化跟巨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3.请你把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找出来读一读。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

⑴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巨人在斥责孩子们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并指导朗读。

⑵说一说,巨人是个怎样的人。(自私、冷酷、任性)出示巨人斥责孩子们之后,花园里的景色发生巨变的课件:

(3)他斥责孩子们之后,花园里的景色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指名学生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⑷巨人独自在花园里生活,他过得快乐吗?(荒凉、寒冷、孤独。)4.后来是什么又让春天来到了花园里?(孩子)5.师:同学们一定对这个小男孩特别感兴趣吧,让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第八自然段吧。

⑴想象一下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斥责,可能会说些什么?

猜一猜这个小男孩儿是个什么人?(春天的使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为什么不像别的孩子那样逃跑?他留下来是为了什么?(想教育巨人:快乐与人分享)他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告诉巨人什么?(是你的冷酷赶走了春天,你要学会与人分享快乐!)

这样引导学生,可使学生真正走进小男孩儿和巨人的心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与人分享的快乐。

⑵有了小男孩的提醒,巨人才醒悟过来,指名朗读巨人的话。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⑶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围墙,迎来了春天„„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想像拆掉围墙后花园里的美景。)出示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课件:

⑷巨人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的生活变的怎么样了呢?

1、巨人把花园还给了孩子后,他还那样孤独寂寞吗?(巨人不再孤独,因为有了孩子们的陪伴。)

2、猜猜巨人陪孩子们做了哪些游戏?

生甲:老师,巨人陪孩子们做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藏在他的身后。生乙:老师,巨人陪孩子们做拔河游戏,让孩子们把他的手臂当成绳子来拔。

生丙:老师,我来说个更有趣的游戏。

师:是吗?还有什么有趣的游戏呢?你来说说看!

生丙:老师,巨人可慈爱了!他让孩子们爬到他的身上,抱着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一定很好玩!

师:情感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并演一演。

(在阅读中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重新修改了这个环节,孩子们兴味盎然,说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游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的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感悟道理,初识童话的特点。

1.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谁来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地经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生甲: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秋天,我们家的苹果成熟了,我摘下一些红红的苹果,送给了我的同桌,他还夸我们家的苹果很甜呢!

生乙:我把新买的故事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看,可开心了!生丙:我的爸爸买了照相机,我让爸爸给我拍照,我把照片拿到学校,给同学们看,她们都说我漂亮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时,一个快乐就会变成无数个快乐,那样,你才会感到内心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做个懂得分享的孩子吧!

七、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任性、冷酷

善良、宽容

快乐一起分享

寒冬———————→春天

八、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作为四年级的同学,读懂童话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所以阅读的关注点就不能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而更应该去欣赏语言,欣赏童话的表达方式,学习和积累童话故事。学习《巨人的花园》之前,在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时颇费心思,经过了一番思考,最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尤其在猜那个小男孩的身份时,学生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1、小男孩儿是个可爱的小精灵,会施魔法,才让枯枝发芽开花。

2、小男孩儿是个花仙子,他不怕巨人的呵斥,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巨人。

3、小男孩儿是春天的使者,是他带来了春天,才让巨人幡然醒悟。孩子们说出的答案是那样新奇,令人忍俊不禁。走出课堂后,我不由得哼起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是啊!“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就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与此同时积累部分印象深刻的语言,为复述故事做好准备。

10、《幸福是什么》

一、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诵读法

六、教学过程:1课时

一、谈话导入,1、出示“幸福”这个词语

2、齐声朗读

3、讨论:你认为怎样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4、引导: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个牧童也去寻找幸福,他们寻找的幸福与我们的幸福是不同的,我们去看看好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看看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讨论。(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齐读)

三、学习课文:

1、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2、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A、读一读

B、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会我来采访你。(讨论---采访)

3、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什么时候呢?(4、5自然段)

4、师:在疏通泉眼时,他们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们又来到了小井旁边,那颗幸福的种子已经结出了幸福的果实。

(出示句子,齐读)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5、师: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实是怎样的呢?和十年前一样吗?

出示句子对比: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A、读一读,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们、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C、最终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6、师: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儿所说的------

(再次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7、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联系生活实际。

8、看来幸福是什么呢?------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9、那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相互交流,指名说)

六、作业设计:

同学们,幸福就像是氧气将我们围绕,只要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发现幸福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在你给妈妈捶背时,你是幸福的;当你扶着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时,你是幸福的;当同学教会你一道难题时,你是幸福的,当你们送给老师一张节日的贺卡时,我们都是幸福的!总有那么一些幸福的瞬间让我们感动于心,铭记于心,课后,请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幸福瞬间记录下来吧!

七、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十年前: 清理老泉

十年间: 做有用的事

十年后: 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

11、去年的树

一、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童话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的时候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南方找它的好朋友树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了去年的歌。它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诚信,捧信,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为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以其余两个为辅来展开教学流程.这篇课文是拟人体童话,选编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特别是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工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这也是教学的这篇课文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是因为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2、领悟课文中的情感和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方法

新课标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秉承这样的理念,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发想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说、悟,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促进师生、自我、文本对话方式的生成。

六、说教学过程(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播放歌曲——《朋友》,紧随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情较深厚的朋友?这个问题相信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师再问:你们离别过 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朋友离别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对个别难写的字加以指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读书所获。

三、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本文对话语言较简单,但要读出恰当的语气和情感,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学习。于是,我先采用自读、同桌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摸索出恰当的语气和情感。如:树和鸟离别时,读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鸟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唱歌给树听,读时语气坚决、肯定;当鸟一次又一次找不着树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等。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发展想象,直奔重难点

1、想象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假如你是小鸟,那么你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的好朋友,面对着眼前日思夜想的朋友,你会有如何反应?

有的学生会说:我会热泪盈眶,再来个热烈的拥抱。

有的会说:树朋友哇,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有的会说:树哇,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哇!师:唱完了歌,你要走了,会说些什么?

有的学生会说:树哇,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再见了,朋友!

有的学生会说:树哇,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你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们会感谢你的。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揭示道理。

经过上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体会的道理应该不成问题。有的学生从鸟的身上会悟出: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有的从树身上得到启示: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伐木人伐木悟出: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可以加以肯定。

二、拓展训练,完成课后“小练笔”。

师:学完课文,你肯定还有很多话要说,你想对哪些人物说? 有的学生可能想对鸟说,有的想对树、对伐木人说等等。

自我评析:这两堂课都是围绕着“读—悟—想—说—写”等形式进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平等、轻松的气氛中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

七、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好朋友、约定、寻找

鸟儿——————————————大树

(守信、友情、环保、奉献)依依不舍、历尽艰辛、遵守诺言

八、作业设计 继续完成小练笔

12*小木偶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是因为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3.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诵读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以自学为主)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

2.找出课文中关于人物表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心体会人物的心情。3.小组交流:先把你找出的句子读给组内的人听,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组内其它人补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研读重点,想象心理

1.从哪里看出“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2.引导学生从三个“我的”“尖叫”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木偶内心的愤怒。指导感情朗读。

“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3.读这句话时,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小木偶的委屈、无奈、愤怒,还有可能身上已经伤痕累累)再次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嘻。装得一点都不像!„„”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

4.分角色朗读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小木偶内心的痛苦、伤心。)

小组分角色读读11~30节

5.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木偶的痛苦、伤心被小女巫用鼻子闻出了。请听听他们的对话。分角色读。(同桌对读、师生合作演)

6.表演过程中,教师故意问“小木偶”:啊,可怜的小木偶,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口头完成练习: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地说。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4.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熊警察不信

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七、作业设计

回家把这篇文章美美地读一次。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第2课时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第3课时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第4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第5课时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2.三年级学情分析语文 篇二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从不同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掌握当前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和水平。在学情分析中, 遇到的问题应及纳入到意见簿中, 以便为日后教育决策的提出提供借鉴[1]。学情分析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各项表现进行分析, 以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为主, 可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可进步空间, 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的能力, 一方面在于学习方法的选择。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关注, 能为制定后续教学计划提供借鉴和建议, 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必要性, 同时还能够充分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并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符合其学习及发展规律的教学措施, 促进全体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经验的地方, 对于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情进行深刻分析, 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采取应对措施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现状来看, 大部分教师对学情分析工作秉持着不重视的态度, 认为小学语文课程相对简单, 不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就可实现教学, 教师在思想认知和意识上对学情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 制约着学情分析工作的开展。由于教师在学情分析上的意识相对薄弱, 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上, 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习惯等都无从了解, 在学情分析上存在片面性和单调性, 是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体现, 制约着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 由于教师资质的不同, 对学情分析也会具有不同的重视度, 在学情分析上的深入和探索意识有所欠缺。

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 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功利化的泥潭,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被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实际以及学生心理的阶段发展特点, 盲目地讲述教材内容。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主导性, 但如果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差距较大, 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 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以及个性化发展, 有时教师过于陈旧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无从下手, 阻碍了学生个性化语言和思想的表达。此外,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同样教学内容的情况, 教师的教学结构和形式也比较单一, 缺乏学生自身的思想体验内容, 而教学的主题也比较单调, 比如教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文中的某个词是什么意思等等, 沿用了很多年始终不变, 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有效对策

1. 分析语文教材内容, 掌握学生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开展, 应从学生在学习的不同层面着手, 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考验是关键[2]。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的语文功底和文化修养程度, 进而才能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语文知识点的设置,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 知识点相对琐碎, 但是每种知识点都是重点内容, 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然后将其纳入到日后的教学计划之中, 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宿新市徐公店》时, 这是一首古诗, 与小学生距离较远, 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与障碍, 教师可以将古诗教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难点列入到日后的教学计划之中。

2. 运用创新性教学法,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 教学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新时期, 素质教育的提出,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倡以生为本的理念,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情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对学生能力和特点的充分考验。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教学、趣味性教学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能充分地了解到学生更热衷于哪种教学模式, 从中解读出学生的兴趣爱好[3]。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对学生的兴趣情况进行了调查。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首先用动画闪现出“圆”、“明”、“园”三个字, 让学生解释这三个字的字意, 然后老师引出课文导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 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 它的名字就叫圆明园。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习兴趣。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以及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诗人笔下的“蓬莱瑶台”以及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的画图, 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画面设置问题:“想想, 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 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 相信每个孩子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片, 在心里都要再一次赞叹圆明园的雄伟。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 在拓展中提高, 在交流中升华。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 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 再让学生谈感受, 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 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 然后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 更好地渗透了“爱我中华, 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再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动画的播放, 激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 深度认识了该成语的内涵。但是, 在进行《惊弓之鸟》学习时, 并未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效果平平, 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 多媒体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此案例教学, 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 可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语文教学中, 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4]。

3. 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掌控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 应将其放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予以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要求性和规范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受到制约, 只有让小学生在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中, 才会运用属于小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5]。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忆江南》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巡视, 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做问题类题目时, 是先看问题再读文章, 还是先读文章再看问题,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个细节都要予以掌握, 以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

4. 为学生合作学习留出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实现良好的发展[6]。

例如学习《田忌赛马》时, 先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教师说:“战国时期齐国举行赛马比赛,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可是在孙膑的帮助下后来却输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明白的字词在小组内解决。另外, 你们小组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学生感觉很有趣味, 很自觉地做着预习工作, 小组长更是积极自读、督促组员。在检查预习效果中, 每组对字词掌握都过关, 并出现了思维火花。如有一组积极地探究合作, 说到帮助田忌取胜时这样提出:科技发达了, 可以让田忌的马腿进行转基因, 变成豹子腿, 那齐威王的马只能望尘莫及了。此想法令人拍案叫绝, 学生不由自主为他们小组鼓掌。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 小组合作完成了预习任务。

总之, 综上所述, 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学情分析, 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 根据学生的感受来不断地优化课程设计, 以得到更合适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 应通过分析教材的内容, 来了解学生的真实语文功底, 选用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模式, 将创设情境、多媒体、趣味性教学等应用到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中, 从中解读学生的兴趣爱好, 营造了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欢乐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展现, 有利于学情分析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魏上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34) :119.

[2]赵秀莲.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方法研究[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03) :239.

[3]薛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J].新课程导学, 2014, (28) :67.

[4]臧丽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2 (29) :124-125.

[5]曹军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3, 3 (6) :33-34.

3.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学情分析;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情分析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09年王荣生教授主持了一场围绕“学情分析具体化之途径”的会议,会议上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2012年陈隆升教授在《课程·教材·教法》第四期上发表题为《从“学”的视角重构语文课堂——基于语文教师“学情分析”的个案研究》 的文章,进一步具体论述学情分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基本路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情分析之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须有坚实的基础。著名教育家于漪指出,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放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与分年级目标中考虑;也要考虑到教材、具体的每一篇课文,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把握特色,把握个性;还必须要考虑到学生,要了解他们的语文水平、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从他们的实际出发。[1]从这三个方面认真考虑,仔细斟酌,制订的教学目标就可避免主观臆断。前两个方面是语文教师一直所重视的,而学情分析则被忽略或重视不够,殊不知研究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按照规律办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准确地认识学生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观念上树立心中有学生的观点

在教学工作中,学习者是第一要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对这个问题有一精彩的说法,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一样,谈不上什么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作用。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起点状态,制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

(二)了解学生的整体特征和个性特征相结合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教师不能用老眼光去审视现代的年轻人。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科技知识起点高,生活知识丰富。教师要认清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在教学中特别要讲究针对性、深刻性。教师在掌握学生整体特征的基础上,要注意审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把握各自的特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了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效果比“一刀切”好得多。

(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研究他们的发展变化

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最隐秘的一角,需要教师认真细心地观

察,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才能在课堂上和他们取得心灵上的共鸣。青少年学生处在成长时期,知识日益增多,智力不断被开发,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等都处在变化之中。因此,学情分析不应是静止的,不应停留在某一点或某一阶段。分析要有连续性,并要有计划地把发展所得作简要的记录,作为比较分析的依据之一,从而探索分析学生的好方法。

二、学情分析之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导入的设计

同一篇课文,教学的对象不同,导入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有的班级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比较丰富,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较强,导入新课时,就可以采取旁征博引的方法,把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名言警句联系起来,和同学们一起背诵。既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也能激发他们背诵的积极性。而在语文学习程度一般的班级,语文知识积累较差,采取这样的方法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因此,面对这样的班级就要采取一些简明易懂的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导入语。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最重要的是问题的设计,由于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梯度,简单、稍难一点、较难的问题都要设计。2011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遵循的基本教育理念。针对语文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深度和难度的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思考的乐趣。过分简易的知识、机械的训练会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削弱学习动机。针对语文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就可以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既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也不至于一下子难倒学生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是需要教师时刻进行学情分析。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只欲举未举的手……都表明了学生此刻的心理变化,教师要及时地捕捉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课堂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时,请语文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正确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产生学习的信心。回答得不好要耐心地引导,使他参与到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

笔者近期在师大附中听高中语文课,执教者是位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执教的课文是《归去来兮辞》(注:此教学案例是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朱诵玉老师的课堂教学),两个班级,一是文科实验1班,语文学习水平较高,一是理科平行班7班,语文学习水平较低。在听课的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朱老师在两个班的教学方法不同,在一班朱老师主要是让学生翻译课文,说说对课文的理解,然后给予稍加的解释。在七班虽然也有学生翻译,但是教师的讲解占很大一部分。从两个班同学翻译文章的语言来看,一班同学对文章的翻译,文通字顺,较有文采,基本上达到了信、达、雅,因此一节课基本上都是同学在讲,教师只是稍加提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七班的同学翻译得较生硬,还有错误的现象,因此朱老师请几位同学来翻译后,针对同学不太明白的地方详细讲解。在第二节课上课时,老师首先检查一班同学的背诵情况,然后讲解课文;而在七班则是先讲解课文,再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虽然只是简单的顺序变化,却体现了朱老师对两个班学情的深入了解。朱老师课后解释说:一班的学生学习比较自觉,理解能力也较强,背诵不会有问题。在课前提问背诵,可以检验他们的背诵成果,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产生背诵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七班的学生,课前没有预习课文的习惯,对文章的理解也有难度,不理解文章的含义,背起来就比较吃力,在课前很少有同学背诵,如果这时提问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讲解课文之后,在老师的鼓励和带领下背文章就比较容易,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文章的背诵不难,削减了学生的畏惧心理。endprint

三、学情分析之于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作业的设计不仅要依据文本的内容,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针对城市里的学生,他们拥有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可以布置他们上网查询资料,写一份学习报告。而对于农村的学生,家里的经济水平有限,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布置这样的作业不是为难学生吗?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田野里的景物和农民在田野劳作的情况,写一篇观察日记或者是观察报告。

在作业评价检验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还以朱老师的课堂为例,在教学《滕王阁序》时,朱老师布置了背诵全文(本文要求背诵二至三段)的作业。老师检查背诵时,却发现了不一样的处理方法。朱老师让有的同学背诵文章的最后两段,有的同学背诵五六两段,而有的同学背诵二三两段。朱老师解释说:第一种情况的同学学习优秀,最后两段背熟了,前面的就没有什么问题,因此只检查最后两段;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学习较好,背到五六段就可以;第三种情况的学生学习一般,让他们把文章的精华段落背熟,既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也能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这样安排背诵,既节省了时间,又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这只是简单的检查背诵,却有很多的奥妙在里面,隐藏着优秀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不仅仅是教师备课的一个固定的环节,而是贯穿着整个教学的始终,甚至还贯穿着整个教学的学段,贯穿着整个学生生涯。因此,学情分析具有连续性,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观察分析。要真正洞悉学生的情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须多思考,舍得花工夫,花精力,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观察要精细,分析要周到。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教学生要“视其所以”,及观察学生的日常言行,“观其所由”,即观察学生所走的道路,“察其所安”,即考查学生的意向,“退而省其私”,即考查学生私下的言行[3]。现代教育对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更加重视研究。教师如果不认真探测学生的内心世界,只凭一时一事所得为依据,常会对学生的情况判断错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3]王国轩,张燕婴,蓝旭,万丽华(译).四书(论语)[M].中华书局,2011.

作者简介:许龙梅,女,河南人,在读硕士,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4.三年级体育耐久跑学情分析 篇四

耐久跑教材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材,对学生体能要求相对比较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耐久力和意志力。为此,根据教材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基本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单元设计了跑走交替、定时跑、往返跑、自然地形跑等内容,使整个单元教材充满了趣味性,改善了原本枯燥的内容,在玩中学,学中练,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多采用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逐渐养成乐学,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整个单元中,准备活动采用了游戏“钻山洞”“抓尾巴”韵律操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进行身体活动,保障主教材的顺利进行做足准备。副教材安排了综合活动“^人.体造型”“爬越障碍”,投掷和民体,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合理搭配,从而更合理的进行了上下肢练习,让学生全身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合理的运用了练习场地。

本单元采用小组评价的策略,培养学生相互观察的和获得新知的能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对耐久跑的兴趣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本学期担任一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更有利于对学生体育的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一年级共有四个班,我教的是一(4)班,本课主要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1)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2)模仿能力强;

(3)好奇性强;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都在5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改进措施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所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自觉地锻炼身体。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学情分析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更有利于对学生体育的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

(1)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加上体育室、外课干扰因素多,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2)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3)好奇性强;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新鲜感,但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都在10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改进措施: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5.九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篇五

吴起二中

张宝玲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结构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对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同时,试题能根据课程标准把握重点、难点;知识点覆盖全面。

从本次考试来看,两极分化十分明显,尤其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比较弱。具体来说:

1、文言默写。学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书写错误很多。

2、解读文本不仔细、不用心。

3、审题不严。有不少题结合文本内容解答的题,却抛开了文本,架空分析。分析、理解、探究等方面能力欠缺。

4、答题语言缺乏条理,表述不全面、不准确。

5、作文分数普遍不高。

另外,学生懒,不愿背古诗文,不愿做题,抄袭现象严重。上课时注意力易分散,上课效率不高,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做题时不能正确对待。另外,教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针对性较差,训练不到位;检查力度不够。

针对此次考试所反映出来的现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基础知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体如下:

1、科学研究教材内容及学情特点,制定可行的教学思路。

基本思路是:尽快推进新授课进度,努力争取更多系统复习时间,力争本学期结束新课。

2、基础知识要抓实抓牢。对文言古诗的默写有待细化、强化。常用字的音、形、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经典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所必备的有关知识要整理分类,反复强化识记。

3、提高阅读课的效率,注重培养整体阅读的能力。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

4、要重视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文阅读,重在研读材料,审清题意,按点答题。对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三个层次,应培养学生准确抓住问题要害,并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重在怎样解出这个正确答案的解题过程、思路,表达的条理性。

5、教学要有开放性,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整齐划一,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作文要进一步加强,一定要养成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良好写作习惯。重视作文指导、作文评改、作文后评析等几个重要环节。加大练笔力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另外特别重视书写训练。

7、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与积累的关系。

6.三年级学情分析语文 篇六

XX——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们班语文平均分为x,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x%。看着学生的试卷,总体上感觉比较满意,但仍有不足之处。现针对这次考试和学情做一下分析。

一、试卷特点

这次语文试卷依据小学语文程标准,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检测的内容全面,难易也适度,重视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多元性、内外适度延伸,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试题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做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试卷结构

试题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乐园,包括选择看拼音写汉字;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比一比组词语、查字典、补充词语、关联词语、综合知识、句子训练;第二部分文回顾;第三部分口语交际;第四部分阅读,包括内阅读、外阅读;第五部分是作文。从总体情况上看,题量适当,试题题型丰富,覆盖面广。全卷题型多样,内容丰富,重视口语交际、阅读和习作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测试。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卷面和答题情况来看,全班大部分学生卷面书写工整、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和答题习惯,不乏有极个别学生书写潦草,态度不端正。

(一)基础乐园

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一类字的记忆、二类字的认读、形近字的区别、字典的用法、成语的积累与运用词语、关联词语的灵活运用、语文综合知识、句子训练八方面的掌握情况。这部分总为39分,全班均分为37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出错主要表现以下几点:(1)“稳妥”、“讽刺”有少数孩子出错,出错较多的是音序查字法,虽然复习时专门进行强调,可还是没弄清楚音序,音节也有五六个学生出错的。(2)学生会背诵朝代歌,但不会排序,说明知识掌握不够灵活。(3)修改病句出错的同学接近30个,这类缺少主语的病句考前练习过,但语感不强,仍是没有掌握。

(二)知识回顾

这部分失分严重的地方表现在对林冲性格的掌握不全面。

(三)口语交际

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应对的能力,从答卷情况来看,还是表较好的。

(四)阅读

阅读分内阅读和外阅读两部分,虽本学期注重此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养成细读多思的好习惯,从答题情况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出错多的是()浓烟。外阅读完成较好,失分不太多。

(五)妙笔生花

此次作文是半命题作文《我眼中的

》,要求学生先补充题目,再选择千奇百怪的景和物,一本本好书,一部部精彩的电影等。写出自己真实的见闻和感受。多数同学能按要求习作,语言流畅、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结尾点明中心。本体为30分,全班均分为28分,比年级最高分少03分。细细翻阅,发现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不够精炼,今后习作指导一定要注意。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读题、审题、答题的能力。

2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制定好科学的学习和复习计划,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及时梳理归类,多听写、背默,及时纠错,通过小练笔、口语交际、练习题、阅读分析等形式加强练习,并积极为学生创设运用知识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重视阅读教学,教给阅读方法,内与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三年级学情分析语文 篇七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话题不同, 我们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比如, 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年龄小, 又加上生性活泼好动, 喜欢直观形象思维, 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一年级恰好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 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努力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我在课堂上都是以表扬为主, 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 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所以备课的时候要从简单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 尽量使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法, 使学生明白。尽管这个年级的学生在学前已经接触过英语, 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但在学习方法上, 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还是很薄弱的。因此本学期在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我在教授学生新知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的培养。同时,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学习习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

每个学生除了学习基础不一样, 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做到因材施教, 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 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 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比如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 如果是相对简单的问题, 我会叫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回答, 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相对难一点的问题可以叫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 以培养他们的深层次能力。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 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较高, 可塑性较强, 只要在教学中, 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英语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上一篇:话的工作感言下一篇:药品监测管理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