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微课教案(精选11篇)
1.幼儿园微课教案 篇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4.翻越远方的大山》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4、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言文字,感知刘翔不断超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学习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难点: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的精神,努力翻越自己心中“远方的大山”。
三、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板块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亚洲飞人”刘翔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翻越远方的大山》。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刘翔:
“跨栏王”
两夺世界冠军
曾创造“12秒88”世界纪录。
3.在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那是谁?阿兰·约翰逊。简介阿兰·约翰逊:
美国著名的跨栏运动员
8次夺得世界冠军 统治110米跨栏20年
4.原来,约翰逊是个这么有名的运动员,难怪被刘翔视为一座“大山”。那么,刘翔是如何跨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俩之间的交锋吧。
板块二:四个回合,逐步赶超。
第一回合:初战完败,遥不可及。
时间:2001年
地点:埃德蒙顿 比赛:世界田径锦标赛 结果:刘翔:没能进入决赛
阿兰·约翰逊:冠军 第二回合:再战失败,收获信心。时间:2002年 地点:希腊雅典 比赛:国际室内田径赛 结果:刘翔进入决赛,但摔倒;
阿兰·约翰逊:冠军 第三回合:多次过招,信心大增。时间:2003年 比赛:近10次
结果:刘翔屡屡第二,阿兰·约翰逊总是第一 第四回合:巅峰对决,成功超越。时间:2004年5月8日 地点:日本大阪 比赛:国际田联大奖赛
结果:刘翔:创造13秒06的亚洲纪录,冠军
阿兰·约翰逊:第二 板块三:理清层次,小结启示。
学了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幼儿园微课教案 篇二
关键词:幼儿园;微课;内涵理解;运用
一、幼儿园5分钟生活微课的内涵理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给予我们新的启发和思考: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阶段。健康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生活能力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阶段是处于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阶段,根据幼儿的学习注意力时间研究,真正有效的为5~8分钟。但是幼儿园现有的教学活动中时间长,大班课堂教学需要30~35分钟左右。许多幼儿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并不需要花很长时间,5分钟左右即可。
微课采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犹如高手指点新手,点到为止,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对微课中呈现的画面、声音更感兴趣。在此背景下,生活微课的设计与形成适用于幼儿园孩子,它以生活教育为主,聚焦幼儿生活中的某一个点,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理解与学习,更具有微的特点,短时高效,弥补现有教学方式与时间上的缺陷,有助于幼儿快速、集中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碰到的困惑。
二、幼儿园5分钟生活微课的内容设计
根据“微处入手,快乐生活”的5分钟生活微课的理念,发掘幼儿生活中的自护、自理、劳作、交往等生活内容,梳理5~10分钟微课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对象形成多种模式的微课内容。
针对成人的微课,包括传授说课类、精华展示类、个案追踪类等,主要用于分享教学设计,指导家长配合家园共育,帮助指导者提高对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技能与能力。针对幼儿设计的微课,主要有认知演示类、生活重现类、点睛学习类、游戏模拟类等种类,能够集中生活中的某个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学习与感受。
三、幼儿园5分钟生活微课的运用策略
1.梳理与展示——认知演示类微课运用策略
这一类微课适用于幼儿初次接触的生活内容,在考虑内容选择、知识架构后,需要制作有一定的生活内容框架的“微课”,帮助幼儿梳理和学习生活经验。比如,小班生活《我要拉粑粑》,通过微课教学,在生活环节中帮助低龄幼儿梳理拉粑粑的过程:脱裤子—使劲拉—擦屁屁—穿裤子—冲水—洗手,从而在幼儿脑海中建构这一生活常识和技能。
2.拓展与反馈——生活重现类微课运用策略
这一类微课是利用信息技术图像逼真、具有动画功能,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将宏观特殊场景重现,将幼儿生活场景重现,一般可用于导入或评价环节。
(1)拓展功能体现——宏观特殊场景重现
运用微课将宏观场景微观化,有利于在幼儿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比如在外出春游参观前,通过微课展现拥挤人流的场景,帮助幼儿感受、了解拥挤的危险,学习一些躲避走散危险的简单方法;国庆期间,大班幼儿可在闲暇时间观看微课视频《钱江潮》,感受节日和当地文化的特殊场景,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自豪的情感,帮助幼儿发展社会性。
(2)反馈功能体现——幼儿生活场景重现
在以往的生活教育中,幼儿往往对他人的行为头头是道地进行评价,却对自身行为视若无睹,而微课运用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功能将幼儿自己的行为展现。例如,教师在美工活动时,教师发现幼儿传剪刀时将尖头对着别人,拿着剪刀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用完后随手把剪刀扔在椅子上等,所以,教师有目的地拍摄了情境录像,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分析、理解,让幼儿更客观、直观地了解和分析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思考,纠正。
3.突破与习得——点睛学习类微课运用策略
点睛,顾名思义,也就是将主要部分突出来,信息技术所具备的镜头定格、慢放、放大功能,能有效突破生活教育的重难点。
(1)微观放大类微课运用
在生活教育中,我们不仅要让幼儿知道该怎么做,很多时候还应帮助幼儿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信息技术的链接功能,可以将微观世界放大,比如感受细菌是怎么进入人体的、喝水的功能等,通过童话般的微观世界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一些生活行为的必要性。
(2)慢放特写类微课运用
幼儿在学习生活技能时,往往采用的是观察模仿学习,但有些生活技能是十分复杂的,幼儿在学习新的动作技能时,往往会抓不住重点,从而不能很好地掌握技能。教师可以将需要观察的细部放大设置,通过镜头特写、镜头慢放引导幼儿精细化观察,从而掌握技能。比如,有幼儿流鼻血了,处理问题后,和孩子一起观看《流鼻血了》的微课视频,通过慢放镜头,找到鼻梁软骨处,播放点睛式画面定格,让幼儿自主看画面尝试止鼻血的动作等。慢放功能帮助幼儿迅速掌握准确的动作,同时镜头定格特写画面将动作中最重要的几点给予图示的提醒,让幼儿在观察中模仿学习。同时,这样的画面起到了支架式学习的作用,帮助幼儿抓住支点,高效掌握止鼻血这一技能。
4.练习与强化——游戏模拟类微课运用策略
游戏类微课是通过与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提供的模拟情境中进行实践练习。通过游戏化微课的实践,巩固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如教师请幼儿站在大屏幕前选择,并依据幼儿选择的内容,展示与揭晓行为后果。
5.分享与指导——讲授说课类微课运用策略
说课形式的微课,用于分享教学设计,指导家长配合家园共育。每一个幼儿的接受能力不同,而传统课堂是一次性的,无法顾及所有的幼儿,会使接受能力较弱的幼儿只是经验储备空白部分越来越多。运用微课教学,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和多次反复学习,使得每个幼儿都学会,解决了传统课堂无法复制的难题。例如《我要刷牙》,通过微课幼儿了解正确刷牙的动作和步骤,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家长在家鼓励幼儿学习刷牙,把幼儿园中学到的本领在家中展示。
6.展示与研讨——精华展示类微课运用策略
经典课例的精华部分展示,便于组内研讨、展示,直观简便呈现教学活动,便于教师在观看中学习、分析与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教研水平和能力。对于新教师,可以采用翻版课堂的教学活动比赛,在观看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创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
7.观察与对比——个案追踪类微课运用策略
每一位幼儿都是特殊的,通过个案追踪类微课的运用,更关注活动中的幼儿,特别是对个别幼儿言行进行长期的追踪拍摄,便于进行纵向的观察对比。例如,对班里的肥胖幼儿进行户外运动的跟踪拍摄,了解肥胖儿每日的运动量,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运动目标的制定。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更多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改变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对孩子的教育不再仅仅是发生在固定的场所中。在来幼儿园的路途中、在家休息时都随时可以打开微课进行生活的感受与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可完成一个生活的知识点,不同类型的微课也将展现各自独特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秋天 微课教案 篇三
王庄镇丁堤口中心小学 陈宝安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 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人字头3个偏 旁;会写“了、子、人、大”4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和写字。
正确朗读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题。
二、我会学
1.我会认生字宝宝。.请学生试着自由读课文,要求不认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读正确。出示课后我会认的字,还有课文里的一些词。读字音、识记字形。
2、我会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师指名读,男女生分组比读。
3、我会写生字宝宝。
1)出示本课生字:“了、子、人、大”,请学生开火车轮读,给生字组词。2)请学生观察生字,比较发现同异 3)指导学生书写。
三、说一说,我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秋天
树
叶
会
4.《狼》微课教案 篇四
《狼》微课教案
〔说明〕在教学研究中,发现不少课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安排比较杂乱,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无序、不透。课中缺乏起主导作用的、起支撑作用的、有训练力度的教学板块。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的每一节中,都必须有一两个相当突出的训练板块,以突出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对学生的训练,以突出教法和学法,以突出教学艺术的实施。为此,特编写了关于《狼》的8种微型教案,以供参考。
这8种微型教案,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8种教学角度: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这每一种教学角度,实际上就是相关教学过程中的最为突出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板块。
教案一
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读课文,背读课文。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字词理解比赛。3.进行朗读训练。4.背读课文。
三、诵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生自由竞读课文,理解文意。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的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一层写人,一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演读全篇课文。4.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中的情景。5.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6.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教案二
一、教学角度:辨读——对词义进行体会、辨析。
二、主要教学步骤:1.以带有“狼”的成语导入。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3.边译边读。4.进行对字词的寻读、辨读。
三、辨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法之一介绍:学习文言字词,方法之一是成语印证法。所谓成语印证法,就是根据课文中字词的含义,找出含有此词此义的成语,二者相互进行印证,从而加深理解,扩大积累。2.学法实践,学生分组活动找成语。如:一屠晚归,归心似箭;苫蔽成丘,一丘之貉„„3.学法之二介绍:学习文言字词,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辨析一词多义,也就是将一课中或若干课中的某一个词所有的用法和义项集中,进行词义的体会与辨析。《狼》这一课,对不少的词语进行了重复的运用,如两个“敌”、三个“止”、三个“前”、四个“后”、四个“之”、四个“以”、六个“其”„„4.学法实践,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十几组同、近义词。5进行词义理解的分类整理。
教案三
一、教学角度:说读——用“说”的方式带动课文的阅读。
二、主要教学步骤:1.自由朗读。要求不漏字,不加字,不倒字。2.竞读比赛。或分组,或对手赛,要求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3.组织讨论,突出“说”的训练。
三、说读训练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对课文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2.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①阅读提示中说,这个故事表现屠户和狼的斗争,层层相扣,紧张曲折。你能否就“紧张曲折”从课文中举一例说明。②阅读提示中说,故事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语言简洁生动”表现在哪些地方?③综合课文内容,说说“狼”的狡诈表现在哪里?3.同学们自选问题进行准备,争取发言。4.就以上三个问题组织小小组、小组、全班三个层次的发言。5.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6.同学们分小组“创编故事”。7.“添枝加叶”讲故事。
教案四
一、教学角度:析读——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评析。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就课文的语文常识、字词、情节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比赛。3.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析读”——评点式阅读。
三、析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读课文中编者写好了的对课文的评点。2.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老师也同样配读课文中的评点。3.教师讲解:我们应学习课文的评点方法,把它运用到阅读中去,就是一种“评点式阅读”的方法。如课文对第一段是这样评点的:“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我们还可以这样评点:“文章开门见山,点出两狼,扣人心弦。”“‘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可从用词造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性格特点、故事波澜等各方面对课文的各段进行分析、评点。4.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教师组织交流。5.互读互“评”:一组读,二组评点;二组读,三组评点„„读读评评,评评读读。
教案五
一、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2.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老师顺势问学生,落实如下三组字词:倚、薪、暇、黠;止、犬、洞、隧;课文练习三的六个“其”。3.读课文。4.品课文。
三、品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介绍学法:阅读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可以用一种“妙点揣摩法”。所谓“妙点揣摩”,就是从词语运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段、构思特点等方面体会课文的妙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课文。2.教师示范。如:课文妙在写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户面临巨大危险;妙在写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现了屠户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妙在写狼的一走一留,让人担心屠户是否会中计„„3.学法实践,学生进行课文妙要列举,每人用一句话说明一个“妙点”。4.组织学生用“分类”的方式整理“妙点”。5.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6.自由背读,课文小结。
教案六
一、教学角度:写读——就课文内容写课本剧。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短的动物卡通录像片。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情节、人物。3.同学们编写课本剧。4.交流与评价。
三、写读训练实施过程:1.说明:编课本剧,是一种改写训练,就是将带有情节性、故事性的课文用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2.介绍有关“台词”“舞台说明”的知识。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台词要简练、生动、个性化。舞台说明写在剧本的开端、结尾和故事情节展开的对话里。它的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上下场以及对人物表演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的要求等等。舞台说明不能过少,特别是对人物动作、表情的要求,一定要恰切而适当地安排在对话之中。3.同学们进行编写。全班若分为四个小组,则两个组的内容要以“狼”为主角,两个组的内容要以“屠户”为主角。4.组内交流,评选。5.全班交流。
教案七
一、教学角度:听读——听不同方式的朗读,听记有关的资料。
二、主要教学步骤:1.学生读课文。2.听读,学读。3.听讲析,作记录。4.检查学习效果。
三、听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读出层次,学生听读、学读。2.听对课文第四段的配乐朗读,学生跟读。3.听老师对第五段的不同语气的朗读,学生竞读。4.听(两遍)课文分析的录音,学生作听音笔记:蒲松龄通过对两只恶狼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着力揭露了狼的凶残而又虚弱、狡诈而又愚蠢的特点。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凡写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狼的本性。请看:“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的企图;“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和虚张声势;“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胆怯,并在伺机而动;“径去”“犬坐”——狼在变换手法,制造危机;“目似瞑,意暇甚”——伪装轻松善良;“洞其中”——表现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攻。值得强调的是,作者完全没有写狼对屠户进行正面进攻,在作者看来,阴险狡诈比穷凶极恶更可怕、更可恨,因此他极力写狼的狡诈。狼越是狡诈,屠户的胜利也就越有意义。5.学生以“《狼》中之‘狼’”为题发表看法。
教案八
一、教学角度:练读——进行有力度的课堂书面练习。
二、主要教学步骤:1.熟读课文。2.同学们自编课内百字小练习,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测。3.再读课文。4.教师发课堂智能练习。学生做练习,教师组织评讲。
三、《狼》课堂智能练习。
第一层次练习——解释词义。
1.一狼得骨止()
止()有剩骨
2.盖以诱敌()
恐前后受其敌()
3.一狼洞其()中
以攻其()后
4.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5.变诈几何()哉
顷刻()两毙
第二层次练习——理解句义。
6.将文中的议论段写为现代文。
第三层次练习——语段阅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方
②薪
③尻
④股
8.选出加点词词性、词义相同的一组。()
A.犬坐于前
前狼
B.以攻其后
自后断其股
C.久之
毙之
D.意将隧入
身已半入
9.指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一狼洞()其中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又数刀()毙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1.选出下面说得正确的项。
A.“径去”的意思是径直走开。“犬坐”的意思是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
B.文中三个“其”的含义分别是指:屠户、积薪、前狼。()
C.文中三个“以”的含义都是“用”。()
D.“屠暴起”写屠户的当机立断。暴,突然的意思。()
E.“目似瞑,意暇甚”的意思是:眼闭着似乎在睡觉,那神情善良得很。(F.文中“一狼径去”写狼另有图谋,“犬坐于前”写狼牵制屠户。()
G.此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H.此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5.微课教案 篇五
---《认识平角和周角》
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 陈艳红
教学内容及背景:
这节微课展现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第四课时《旋转与角》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本课从旋 转活动角(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课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设计思路:
《认识平角和周角》是《旋转与角》中的重点内容,我紧紧抓住旋转这个主要活动,通过视频展示角的旋转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视频教学中我将直观的课件和精炼的讲解恰当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在主讲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2.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3.通过转一转、量一量、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掌握平角和周角的特征。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跟随主讲老师动手操作,开动脑筋,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锐角、直角、和钝角,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两种特殊的角。
二、复习过渡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活动角的旋转过程(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进行旋转),带领学生旋转自制的活动角,进一步熟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1)认识平角的特征。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继续旋转,当旋转到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平角的特征: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并且两边在同一直线上。
(2)画平角
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然后向左右两边各引出一条射线(两条射线必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用弧线标出一条边旋转的方向。
(3)测量平角的度数
质疑:你们能测量出平角的度数吗?
方法一:用量角器测量。(结论:平角=180°)方法二: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拼。结论:(平角=180°=2直角)
2.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概念。(1)认识周角的特征。
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继续旋转,当旋转到两条边完全重合时形成周角。
周角的特征: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两条边完全重合在一起。
(2)画周角
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然后向一边引出一条射线,为了表示出两边是完全重合的,我们用弧线标出一边旋转的方向。
(3)测量周角的度数
质疑: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周角的度数呢? 方法一:用4个三角板的直角拼。(结论:周角=360°=4直角)
方法二:用两个量角器拼。(结论:周角=360°=2平角)
四、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钟面上6时整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在同一条直线上,形成的角是平角。
钟面上12时整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完全重合,形成的角是周角。
五、知识小结
1.通过旋转活动使学生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测量出平角=180°=2直角,周角=360°=4直角。
2.归纳学过的角一共有五种,从小到大依次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六、课后反思
视频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紧紧抓住旋转这个主要活动,通过视频展示角的旋转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配合精炼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和主讲老师一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我认为自己这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1.围绕本课重难点开展了多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6.微课教案 篇六
授课人:曹晓玲
授课时间:2016-4-21
教学目标:
1、复习初中至高中阶段古诗文中所运用过的互文修辞手法。
2、理解什么是互文,互文有几种形式。
3、积累古诗文名句并理解其含义与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互文修辞的判断与理解,如何运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的诗文。
2、难点是区分对偶与互文两种修辞的不同。
教学方法:
朗读、讲授、讨论、实践
教具:
教案、PPT、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我们的古诗文阅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等。但是除了这些常见的以外,我们也会遇到另一种修辞:互文。什么是互文呢?怎样运用互文的修辞来翻译诗文句子呢?先请大家看演示屏:
1、播放“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图片
2、教师讲解
3、学生讨论释义
二、知识点:
1、什么是互文?
“互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手法,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2、如何理解互文的诗词语句? 所谓“互文”,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它拆开,分别放在两句中(多数情况是这样,有时也放在一句中),在理解时应前后拼合,才能正确理解语意。
3、互文有什么样的特点?
其特点是上下文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互文的语言形式多为两句式,也有单句式,排句式三种。在具体的使用中,互文能使文字简洁、含蓄、生动并加强语气;也能使语言表达具备形式美和音乐美,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三、课堂探究: 理论知识明确之后,下面我们重点复习从初中至高中的古诗词中运用了“互文”修辞的一些语句吧。初中阶段: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释义:将军和壮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释义:打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一坐我旧时的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释义: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释义:从东西南北的市场里买回的奔赴战场的各种装备行头。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释义: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好而喜,也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坏而悲。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释义:受任奉命于败军危难的时刻。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半夜时分,明月升起,清风吹拂,惊动了栖息枝头的鸟鹊;送来了阵阵蝉鸣。
8、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释义:烟雾迷离,月色朦胧,笼罩着这片寒水和沙滩。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释义:日月星辰都似乎在这大海中升起落下。
10、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释义:千万里都是大雪纷飞,冰封大地。
高中阶段: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释义:那皎洁的牛郎织女星,它们分隔得那么遥远。
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释义: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与梧桐。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 释义: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财宝都被掠夺而来。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将军和都护的角弓都冻得僵硬无法拉开,铠甲也冰冷难以穿上。
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释义:正遇上十天之假,胜友高朋们从千里之外赴宴坐满厅堂。
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7、释义:贾谊被贬谪在长沙,梁鸿被发配到海曲,不是没有圣明君主,也不是没有遇上英明时代。
7、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释义:主人与客人都下马上船了。
四、理解对偶与互文的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区别对偶与互文的关键是理解其表达内容(语意):对偶可以独 立完成语意的表达,不需要前后(或上下)内容相互拼合。而互文则必须相互拼合才能正确全面的理解语意。
我们可以举两组对偶句式,大家比较一下: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如何翻译理解呢?
前者上句极言“先忧”而下句极言“后乐”;后者则上下句皆言相思之悲、离别之恨。这都是对偶,不用参互才见其义。上句的内容不需要下句的内容来兼指拼合,下句的内容也不需要上句的内容来兼指拼合,上下句都可以独立表达其语意。所以,对偶的修辞不具备互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等特点。简单一点总结便是:对偶句应该单独的释义,而互文是互补的释义。
五、拓展与运用:(学生们自主解答)
其实互文的修辞不光是在古诗文中出现,它也常见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尤其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如“风调雨顺”“南腔北调”“标新立异”“吞云吐雾”“残羹冷炙”。大家可以拭着用互文见义的方式更为准确的理解它们。
古诗文阅读中的互文修辞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复习初中至高中阶段古诗文中所运用过的互文修辞手法。
2、理解什么是互文,互文有几种形式。
3、积累古诗文名句并理解其含义与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互文修辞的判断与理解,如何运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的诗文。
2、难点是区分对偶与互文两种修辞的不同。
学习方法:
朗读、讲授、讨论、实践
一、互文的理解:
1、互文是一种汉语中特有的(),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2、互文的翻译方式是:(),()。这样理解之后,我们翻译古诗文语句时便轻松简单了。
3、互文有三种语言形式,分别为单句式,双句式,排句式。判断下列句式分别属于哪种形式: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二、理解下列语句的释义,判断其是对偶还是互文。
1、将军阵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释义: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释义: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释义: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释义:
5、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释义:
总结:对偶句式和互文的双句句式虽然结构是一样的,但在理解与翻译时是不同的,简单而言,对偶语句可以单独理解,下下句分别有独立的含义;而互文则需要我们“互文见义”,上下句互相补充,整合在一起,才能完整的表现出诗句特有的意境。
三、理解下列成语中的互文修辞,解释成语的含义。
风调雨顺:
————————————————————————————
南腔北调:
————————————————————————————
标新立异:
————————————————————————————
吞云吐雾:
————————————————————————————
残羹冷炙:
7.9加几——微课——教案 篇七
安国市郑章学区东桄小学 吴从从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预习
今天是兔八哥的生日,一大早,小狗和叮当猫送来了礼物胡萝卜。看!叮当猫送来了1、2、3、4、5、6、7、8、9,9个胡萝卜,小狗送来了3个胡萝卜,你能帮它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吗? 9+3得数超过10了,怎么算?
二、启发思维,学习“凑十”: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继续数的方法解答,试做:(10、11、12、13一共13个)
2、启发学生摆一摆,尝试计算:
想一想:怎样摆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启发学生把9凑成十
3、借助课件,形象讲解算理:
新方法:凑十法(可以先从3中拿出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2,等于13)
4、背一背“凑十歌”
三、试一试、练一练
8.凡卡微课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写信部分的学习,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
3、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体会他内心的痛苦,引起人们的同情。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1、了解作者: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医学文。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期,是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他用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2、了解时代背景:《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所深受的被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的父亲开杂货店,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从小了解学徒生活,同情学徒的遭遇,所以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从中表现了旧俄时代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
9.《一分钟》微课教案 篇九
东风路小学
樊青霞
课题名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分钟》。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不同的识字方法,依托文本随文认读“钟、表、零、闹”等9个生字。
2、通过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等方法,正确书写 “闹、钟” 这两个字。
3、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等形式正确朗读课文。目标制定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2、基于教材特点
《一分钟》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本课时主要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读生字,从而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懂得珍惜时间。
3、基于学生实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能够借助拼音读简短的文章,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因而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尽量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应更多地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随文识字能够借助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分散了集中识字的难度,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阅读习惯。评价任务:
1、运用借助拼音、分析字形、加一加、换偏旁、猜谜以及区分形近字等多种不同的识字方法,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认读本课“钟、表、零、闹”等9个生字。完成目标1。
2、运用多种方法如: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笔画所占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正确书写“闹、钟” 这两个生字。完成目标2的教学。
3、充分利用随文识字教学,把识字与读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齐读等读书形式达到正确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珍惜时间。完成目标3。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按照笔画书写“闹、钟”这两个字。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一分钟时间背诵3首古诗,并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一分钟听写4个词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时间的文章,板书课题:一分钟(1)师生共同按正确的笔画书写课题。
(2)认识第一个生字“钟”,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识字方法(如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3)观察“钟”字在田字格中每一笔画的位置,在老师的范写和学生竖空书写的前提下,正确书写“钟”字。
(4)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新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依托读文认读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明课题中的一分钟,指的是哪一分钟(生回答后师板书)。
三、再读课文,结合具体句段,随文识字、写字。
1、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
(1)出示第一段
指名读后随文学习“零、欠、哈、闹、迟”这5个字,并说出识记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等识字方法)。
(2)正确书写“闹”字。
学生观察“闹”字在田字格中各笔画所占位置,指明书写时应注意的部分,和老师一起范写后正确书写。
(3)再读第一自然段,达到读音准确。
过渡:是啊,元元就多睡了一分钟,给他带去了什么后果呢?(迟到了20分钟)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读了2、3、4自然段你就明白了。
2、朗读课文2、3、4段,随文识字,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2、3、4自然段,学生听清字音的同时,边听边想,元元叹了几次气?(2)学习第一次叹气的自然段(第2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运用加一加、换一换、分析字的组成部分等识字方法认读“叹”字。<2>学习多音字“背”。
<3>再读本段,体会元元第一次叹气的原因。
过渡:引读元元叹气的句子。知道元元第一次叹气的原因,那元元第二次叹气又是因为什么呢?
3、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元元第二次叹气的原因。
过渡:引读元元第二次叹气的句子后过渡:元元多睡了一分钟,错过了绿灯,又没赶上公共汽车,怎么办呢?(生答)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朗读第四自然段,随文认识:“决”字。
过渡:就这样,元元走到学校的时候,他已经迟到了20分钟,此时元元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5、6两个自然段。
(1)自由读,随文认读“悔”(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字意去识字)。
(2)体会元元后悔的心情,面对后悔的元元,你想对他说什么?(板书:珍惜时间)
四、再现生字,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新词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认读。
2、正确朗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小结: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充分利用好了课堂40分钟的时间初读了课文,认识了9个生字朋友,还会写了2个生字,明白了珍惜时间的重要!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2、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老师送给大家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课下请同学们做好积累,并以此为勉,不做浪费时间的孩子。
六、板书设计:
一
分
钟
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20分钟
10.小雨沙沙 微课教案 篇十
赣县区小坪中心学校
张秋香
教学目标:
1.用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沙锤,能用沙锤为《小雨沙沙沙》伴奏。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找出乐曲中相同的乐句,感知旋律的重复和变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指名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2.多媒体出示一组与春天有关的图片。
二、感受春雨
1.是啊,春天来了,她为大自然带来了勃勃生机!请听——(播放一则雨打树叶的音频)
2.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师引导学生说出小雨“沙沙沙”的声音)是啊,一阵小雨轻轻地落在一株小嫩芽的身上,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引导学生念好句子——小雨沙沙沙,要读得轻而缓)。我们仿佛还能听见小芽喝足了水之后,发出了“咯咯咯”的欢快笑声呢!
3.春天的景色可多了,小雨除了会落在小芽上,还会落在哪里呢?
三、感受春韵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沙》,学生仔细倾听,边听边思考,小雨还落到了哪里?
2.生反馈:落在花园里
落在鱼池里。
3.喝足了雨水的花儿和鱼儿会怎么样?(花儿乐得张嘴巴
鱼儿乐得摇尾巴)
4.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识记歌词。
四、新歌教学
1.这么美的歌词,你想把它唱出来吗?
2.反复播放音乐,让学生小声跟着音频唱一唱,感受歌曲的节奏。3.学生尝试演唱歌曲。
11.微课教案:大全 篇十一
缩句方法指导
(五)——缩句应遵守的原则(适合小学中高年级)
主讲:江西新余六中小学部 杨春花
缩句的对与错,优与劣应遵守以下原则:(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例:放假了,孩子们十分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缩句:A、孩子们做家务活。B、孩子们乐意做家务活。
原句是说 “孩子们”乐意干什么,“乐意做家务活”不等于“做家务活”,A句把谓语“乐意”改成了“做”,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孩子们乐意干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是正确的。
(二)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改变了句子的结构,是不行的。
(三)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勤劳的蚕农高兴地采摘着鲜嫩的桑叶”不能缩成“蚕农采摘着叶”,而应缩成“蚕农采摘着桑叶”。因为“桑叶”是一个完整的词,不能拆开。类似的如“公园里的菊花开得十分艳丽”中的“菊花”和“皎洁的月光照进了我的房间”中的“月光”等。
(四)要合情合理地进行缩句。
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如:“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一句,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又如:“我班勤奋好学的李佳可能有一把漂亮的雨伞。”一句如果缩成“李佳有雨伞”就违背了句子原意,原句中“可能”一词并不确定李佳有雨伞,因此“可能”一词不能缩掉。句子缩成后应是“李佳可能有雨伞”。
再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一句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幼儿园微课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手机微课培训心得体会11-26
幼儿园幼儿数学教案07-17
幼儿园小班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反思11-27
幼儿园教案假期07-03
幼儿园拼音教案07-04
幼儿园教学教案07-21
幼儿园教案:春雨08-01
幼儿园英语教案08-30
火焰幼儿园教案09-17
幼儿园教案网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