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检测

2024-09-05

农产品检测(精选8篇)

1.农产品检测 篇一

椒江区全力打造一流的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

“去年我中心经费投入创纪录,达到110万元,硬件设施已经累计投入了600万元”椒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副主任陈武国兴奋地告诉记者,中心将搬迁到新的检测楼,实验室面积将扩大到1500平方米,这比原来380平方米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存在着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经费投入不足、部门之间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布局、农业监测有不少项目指标根本无法检验等一系列问题,我区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飞原则,对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行近期、中期、长期规划,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纳入了“国”字号项目投资计划

去年,对于椒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来说,是喜事连连的一年。不仅荣获了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在表彰会上作典型发言,更为重要的是,中心列入了全国300个重点县级质检站检测体系项目建设,成为第一批建设单位。据了解,根据全国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一个由中央、省、县三级组成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以解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

独揽“多个”全省第一

陈武国说,现在中心不但承担椒江本地农产品检(监)测任务,同时承担着台州市农业局各县市区蔬菜、生猪基地生产源头的检(监)测任务,并承担着部分省级农产品检(监)测任务。像椒江这样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承担起市级检(监)测任务的,在全省独一无二。在人才引进上,检测中心去年聘请了原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教授、中国质谱学会理事专家吴万年未技术顾问,这在全省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了先河。在设备投资上,也是全省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投入最多的一个,相继购置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气象色谱仪、原子吸收仪、ProStar21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进口仪器设备,可检(监)测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防腐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苏丹红、孔雀石绿等150多项。

“一体化”整合检测大业

“酱腌菜的生产加工由区质监部门负责监管,流通领域的水产品由区工商部门负责定性抽检和前期监管,如发现问题水产品,由工商部门进行前期处置后及时移交农业部门,再交区农产品检测中心进行定量检测,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水产品,由区农业部门负责查处。”针对一段时间里酱腌菜、水产品监管主体不清等问题,椒江区于去年作出了这样的明确规定。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涉及到农业、海洋渔业、工商、卫生、食药监等多个部门。为了既能避免职能的重叠和业务的重置,又能覆盖全面,不留空缺,互为补充,椒江区于2005年开始启动了“一体化”整合工程,通过多年的磨合和运行,现在形成了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龙头,以以工商部门监管、区质监部门监管、卫生监督所监管为“三翼”的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检验检测能力的快速扩张,增强技术机构的生机和活力。

2.农产品检测 篇二

2009年10月止,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734.2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其中,出口313.5亿美元,同比下降5.7%;进口420.7亿美元,同比下降15.8%;贸易逆差107.2亿美元,同比下降36.0%。在农产品出口中,食用植物油7.9万t,同比下降62.4%;玉米8.8万t,同比下降53.6%;棉花8451.4t,同比下降52.5%;大米63.0万t,同比下降27.3%。这些农产品出口下降的幅度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1]。

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下降的原因,除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2008年,欧盟完成了食品中铅、镉和汞等重金属最大限量的新法规草案(1881/2006号法规草案);韩国新的农产品残留物标准,不仅把农产品的检测品种扩大至37种,同时更将检测的农药成分从132种增加到了213种。2008年上半年,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通报了1091批产自我国的不合格食品(含化妆品)。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的通报数量均超过了百批[2]。

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仅是检测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检测标准、管理手段和监督机制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建立完善的进出口检测体系,已成为保证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抗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一项极为重要工作,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络的普及,为解决上述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对于传统检测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时效性性强、检索价格低廉、便于储存、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地点分散在全国各个村镇,生产者绝大部分都是个体农民。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的宣传、质量监督的执行、质量问题的解决都十分困难。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可以迅速全面提高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工作的水平。

2 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控也在不断加强。各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得到改善,农产品检测资质审查制度逐步得到落实。但在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2.1 出入境农产品检测标准普及率低

质量问题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欧盟等发达国家提高了食品质量、环境和动物福利标准,事实上形成了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业生产整体水平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相比发达国家,至今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实行“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农业技术落后,在改良品种和培育新品种方面缺乏能力,因此,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决定了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品种上。这样的农产品质量低,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成为进口国拒绝进口的理由。要想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检测标准的提高刻不容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越来越多地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来提高进口产品的门槛,保护本国相关产业。进入21世纪后,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欧洲共同体(EC)涉及食品和农产品的标准共有550个。这些标准规定严格,进入欧洲市场必须符合这些标准和指令规定。日本对于进口农产品的抽检率达3%~4%,且检测项目多,标准高,大米检测项目从20项增加到120项,生鲜蔬菜农药残留限量必检指标高达217项。

近几年来,我国对农产品检测标准问题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取得了一定进展。2006年12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动物射频识别代码结构》,实现了每一个被管理动物在全球范围内唯一的编码,且与国际标准兼容。从2007年3月1日开始,36项检测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以及131种兽药和7种生物毒素残留量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些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可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粮谷、蜂蜜、果汁、果酒及动物肌肉等产品。然而,从总体看,我国现有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对生产者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不仅很多生产者对有关标准知之甚少,而且很多管理者也不了解标准的变化。以我国茶叶质量为例,若按国家现行GB9679判定,合格率高于90%,但该标准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标准,若按欧盟茶叶检验合格标准衡量,我国出口茶叶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当欧盟堂而皇之地将我国茶叶拒之门外时,我国生产者还没有搞清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甚至少数人还将有毒化学品掺入农产品中,河北省“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严重超标问题的出现就是突出的一例[3]。

2.2 检测机构设置分散,信息沟通能力不强

自启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以来,我国陆续建设了国家、省、市、县的农产品检测机构。但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投入,还没有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没有固定和长期的经费来源。例如,四川省泸州市虽然7个县(区)农业部门已经配备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专业检测机构,现有检测技术人员数量偏少;检测机构运行经费不足,创新能力较差[4]。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检测机构的信息沟通、检测机构与生产者、消费者的沟通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相比之下,欧盟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依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行政区划分和农产品品种类型设立全国性、综合性和专业性检测机构,依法实施监督检验。法国建有完善的质量检测管理和定期预报网络体系,每年定时、定点取样分析,如小麦的取样点达36500个,分析检测基本样品达1150个。丹麦国内有授权的农产品质检机构38个,相互联系非常紧密。美国农业部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收集和发布包括国内及其他国家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进出口以及贸易质量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各州也根据需要,建有州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主要负责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产地安全。日本政府也非常重视农产品的信息服务。除了完善的国内农业信息体系外,农林水产省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国际农产品贸易与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系统和农产品市场销售信息系统。

2.3 农产品生产者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出入境农产品质量

从我国农业的整体情况看,农产品生产过程分散,产业链条极易断裂。农产品和农用品流通存在散、乱、杂的特点,现代物流控制在很多情况下失灵。位于农业生产最底层的种植户和养殖户不仅分散,而且受教育程度低,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很弱,特别是对出入境农产品质量问题反应迟钝;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建立特色产品生产档案制度,但整个信息化基础还很薄弱;规模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还不能全方位覆盖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几乎存在于所有市场,农产品市场也不例外。由于农产品质量具有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的特征,因而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为严重。农产品搜寻品特征指农产品的颜色、大小、光泽、形状等外观质量,是可以在购买消费之前就获得的信息;而农产品的鲜嫩程度、口感、味道和烹饪等方面的信息必须在消费之后才能获得,这些信息构成了农产品质量的经验品特征;农产品质量的信任品特征主要涉及到通过仪器检测出来的信息,如激素、农药和化肥使用残留量、病菌含量、环境污染对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等。出入境农产品还有一个地域间隔的问题。这些因素造成了出入境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状况若不能迅速改变,我国出入境农产品的质量就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快速变化的要求。

3 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网络体系建设

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测的重要技术执法体系,在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评价、市场秩序监管和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在互联网环境下,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的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1 运用系统工程,形成全方位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网络体系

出入境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控制工程,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种子、化肥、饲料、药品使用与管理、病虫害控制、疾病防疫、环境质量和加工包装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安全性监控等诸多环节。只有按照国家法规、政策及进口国家(地区)的要求,制定高标准技术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才能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卫生。

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必须依据出入境农产品的流程,协调生产者、农业管理部门、海关、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疫部门、运输部门和零售部门的相互关系,形成多环节的严密的网络检测环节。而各个部门都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图1显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

3.2 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快速收集、交换检测数据

运行在网络构架上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包括若干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收集、交换分布在各级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经过加工、评价后使其转变为不同层次的对不同水平的人群有用的信息,为政府提供决策分析,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该体系以农业标准化及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数据库为基础,形成信息发布、认证、检测三个子系统协调工作,科学分工的有机整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流程图可以作为这方面工作的参考(图2)[5]。

图2中的DB表示多个数据库。例如,可以设想DB1为环境数据库,DB2为农产品产地数据库,DB3为投入品质量数据库,DB4为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数据库[5]。

在网络结构的建设上,按照国家构建农产品质量信息体系的要求,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连接部、省、市、县、乡镇农业行政部门、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和批发市场、各生产基地检测站以及相关部门的高效、快速、通畅的双向信息传输网络结构。通过与公用网络平台的对接和信息交换,形成数据集中、异地各份、应用分散的网络构架。

在组网结构方而,考虑到各级部门既有局域网(内网)用户又有广域网(外网)用户,采用LAN和WAN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网络系统,广域网通过公众网实现,系统基于WEB开发,全网分内网和外网构建,采用星形结构连接。

3.3 建立出入境农产品检测的预警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出入境农产品检测预警系统是根据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对农产品的生产、库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实施先兆预警,为政府部门、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的系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必须对国外的农产品市场情况有即时的了解,才能掌握主动。

建立起与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相适应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预警系统,其重要作用还在于适时启动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农产品监测预警信息。避免诸如“三鹿奶粉”类的劣质产品流入国际市场,影响“中国制造”产品的声誉。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能够把农产品供应链中与质量安全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保存起来,供消费者、政府部门和企业查询,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和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追溯到始作俑者,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企业而临的经济损失[6]。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企业可以方便、系统、规范地记录和管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种信息,建立健全从投入品的使用到最终产品质量检测情况的档案记录,规范生产行为,提高企业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增强供应链的管理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7]。国际农产品市场已经实施了ISO 22005可追溯性体系。2008年7月11日,我国农业部农垦局与15个省级主管部门及23家企业签订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合同,要求农垦各项目承担企业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实现申报产品可追溯。这一项目标志着我国农产品检测追溯体系建设开始起步[8]。但要在我国实现覆盖各类农产品生产者,具有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卷标信息等质量安全信息录入与查询功能,具备互联互通和产供销一体化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络信息系统还需要专门的投资和大量的工作。

3.4 完善基于网络的检测信息月报制度和检验报告评价制度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通讯的便利条件,可以大大提高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报告的质量和速度。

检测信息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依据《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从2008年8月起建立检测信息月报制度。要求承担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的定点检测机构,在每个月28日前将当月开展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托检测和监督检测及相关情况汇总,通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报送,同时抄送所在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该制度实行以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保证了产品质量信息的沟通。

检验报告是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从2008年8月起建立检验报告抽查制度,同时对认证检测的检验报告进行专家跟踪评价。这项工作也应尽快实现网络化管理。

3.5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和出口农产品生产人员的素质

(1)利用网络的条件,能够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的素质。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设的“欧盟法规与标准题录检索”,宁波检验检疫局WTO办公室定期发布《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报告》,并通过网络公开发布,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和出口农产品生产人员,了解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质量标准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通过网络可以随时进行检测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通过建立各级检测中心内部的质量控制网络系统,可以全面提高对中心检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各相关中心间、中心与政府主管部门间的信息网络及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做到检测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汇总,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并及时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品牌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9]。

(2)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者素质的提高。福建省建瓯市徐墩镇通过集中培训,免费提供上网条件等措施,使400多位农民掌握了商务部的“新农村商网”的使用方法,提高了了解国内外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能力。事实说明,加强宣传和培训,能够较快的使出口农产品生产者,特别是青年农民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提高质量意识。各地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检测检疫部门应将培训的重点放到农村,为农民提供直接的培训服务,尽快使农民掌握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使我国农民直接走向国际大市场。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即检测标准普及率低,检测机构设置分散,信息沟通不畅,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提出了加强我国出入境农产品检测网络体系建设的建议:形成全方位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网络体系;实现快速收集、交换检测数据;建立出入境农产品检测的预警系统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完善质量检测检验报告评价制度;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出口农产品生产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农产品,进出口,质量,检测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业部发布2009年1-10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中国政府网:[EB/OL].http://www.gov.cn/gzdt/2009-12/03/con tent_1479085.htm.[R/OL](2009-12-03)2010-03-22.

[2]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8年上半年技术性贸易措施报告.欧盟法规与标准题录检索系统[EB/0L].http://www.wto.gdciq.gov.cn:8003/shukan_show.asp?id=78.[R/OL].(2008-10-09)[2009-02-02].

[3]新华网.三鹿奶粉污染事件两名涉嫌疑犯被依法逮捕.新华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8-09/15/content_10008551.htm.2009-02-15.

[4]朱建忠,李仕钦.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8(5):36-38.

[5]王维强,孔健,崔立新.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的构建[A].中国科协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暨首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C].沈阳,2004:360-364.

[6]王宁,黄立平.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1):126-129,144.

[7]李广领,张利丽,吴艳兵,等.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J].湖南农业科学,2009(2):120~123.

[8]农业部网站.农业部启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EB/0L].http://www.gov.cn/gzdt/2008-07/11/content_1042580.htm.(2008-07-11).2009-02-02.

3.农产品检测 篇三

关键词:加强;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82

農产品的质量会给农业发展以及食品质量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想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必须做好农产品检测工作,而农产品检测质量与实验室管理密切相关,实验流程、试剂调配、仪器调试等都影响着最终的检测结果。这便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其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农产品检测的实际质量。

1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很好的将先进管理理念和全程质量管理模式有效结合在一起,将检测技术和质量管理结合在一起。在建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的时候,主要包含了进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的制定、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等等,这样能够让质量管理更加有效和规范[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能够真正提高农产品检测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1.1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实际需要

质量管理体系指的是进行组织控制和质量指挥的体系,在进行质量管理建立的时候,必须先了解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情况,农产品检测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通过对上述情况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实验室条件,从而确保整个体系的灵活性、规范性以及实用性。

1.2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全面覆盖

全覆盖指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能够将整个实验室的活动全面覆盖。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覆盖到实验室全体员工和整个检测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包含每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以及每个工作环节。这就要求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人员要对整个检测流程相当熟悉,才能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全覆盖。

2明确岗位职责,鼓励全员参与

在进行农产品检测的时候,质量控制应该贯穿整个过程,这需要对各个岗位以及部门中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因为农产品检测本身便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只有全员都参与进来,才能够真正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

全员内审这种运作方法是比较民主和高效的,这种方式能够将分层统筹管理和内审员组长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集中审核人员岗位、实验室组织情况。在审核的时候,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审核的主体,也是被审核的对象,彼此间能够很好地进行制衡和依托。这样能够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根据相关的规定在自己的审核范畴之内整理和编制相关的指标数据,并将其汇总成为汇总表,递交给上级的审核人员,确保审核资料的时候能够做到全面,整个质量体系的运转也会更加协调。

2.1对职责权利进行明确

在实验室中对农产品进行检验的时候,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基层农产品检测实验室中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一人担任多岗,在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岗位以及部门交叉,这便需要对岗位和人员的分工进行明确,建立检测可追溯体系,这样才能够对管理机制以及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帮助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工作更好的进行。

2.2重视部门之间的协作

在进行农产品检测的时候,仅仅依靠检测室工作是很难真正做好,这便需要抽样室进行配合。但是抽样室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却很难和检测室的工作衔接在一起,这会导致协调性缺乏,给检测工作顺利进行造成影响。这样很容易会导致检测工作效率低下。比如说农产品每个季度中,进行例行检测的时候,样品的数量非常大,并且时间紧迫,从抽样到检测结束仅仅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工作力度比较大,工作人员分工若是不科学,不但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由于紧张而给工作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也是检测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

2.3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高

全员质量意识淡薄会给检测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为了达到实验室的工作目标,就必须重视工作人员素质和质量意识的提高,这便要求必须做好培训工作。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首先应该加大对实验室目标的认识,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实验室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其次,应该重视实验室目标实现能力的提高,重视对工作人员的技能教育。让全体员工真正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才能够将其积极性真正激发出来。

3改变以往的模式,做到持续改进

在完善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时候,应该落实持续改进思想,重视新的体系的运行,在运行的时候,若是发现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必须及时进行改进,最后还应该通过一个周期的使用情况,来对质量管理体系本身的有效性、充分性以及适应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最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新体系实施的时候还应该重视改进和检查,得到更新的体系。只有不断地循环运行,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改进。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实验室的管理层应该重视奖励措施的应用,将员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创新,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质量监督机制以及内审机制的落实。

3.1做好内部审核

在实验室中,进行内部审核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进行改进,在内部审核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了解各项活动的落实情况,能够改进和管理好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推动实验室内部管理更好的进行[3]。实验室则应该根据计划来审核各项活动,确保其和质量体系真正的相符合。

内部审计的进行,能够更好地改进那些和实验室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各个岗位和部门之间的责任也会更明确,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落实互相监督工作,实验室运行会更加良好,检测的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3.2做好质量监督

为了提高检测的质量,实验室已经设置了质量监督员,在选择质量监督员的时候,应该选一些检测技能熟练、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并且自身管理意识比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在工作的时候,对那些会给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检查,从而消除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而想要做好监督工作,首先应该进行监督考核机制的建立,保证机制本身的时效化、动态化,领导也应该选择那些责任感和综合素质比较强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监督,并且还应该明确监督人员的责任,避免出现工作交叉和权责重复的情况;其次,质量监督人员在进行督导评价的时候也必须负责,绝对不能够让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必须全面的对检测人员的工作情况、质量控制情况以及设备维护情况进行监督。

4结语

农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这便要求实验室必须做好农产品检测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想要做好内部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的调动起来,并根据需要完善持续改进模式,做到与时俱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切实提高农产品检测的实际质量,提高和优化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将其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其更好地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胡福英,刘园子,陈俊仁.加强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5,(02):226-227.

[2]袁歆贻.加强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18):52-53.

[3]秦淑平,朱萍,张敏,徐英,钱玉红,王建军.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管理[J].科技资讯,2013,(21):224.

4.农产品检测中心工作小结 篇四

我从2011年12月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单位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文件及会议精神。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检测试验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回顾过去的工作,有困难也有收获,现作如下的个人总结:

一、坚定不移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我本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随时关注检测中心的发展,切身想到单位及实验室的利益,坚定单位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对检测中心的未来充满了热情与期望。我也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员和同事们的监督和帮助,坚持不懈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期间,我还认真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决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二、坚持不懈的做好各项工作

2011年12月31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我的单位报到,刚来的时候单位的领导非常热情地招待了我,还领着我参观了一下我们的实验室,并且为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元旦过后,我踏上了我的新的岗位,这一天我了解了许多东西,了解了我以后的工作内容,了解了我的责任与使命——做好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安全,为人民的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接着我还认真学习了各项仪器的操作方法与原理,还认真学习了各种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使我对农产品检测这一工作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5.农产品检测 篇五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开展情况

2012年上半年,我站与农业部农产品质检站联合检测共完成农产品样品612份,13批次,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其中由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142个样品,(包括蔬菜、肉、奶、蛋、禽、渔),我站检测470个蔬菜样本。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结果尚未公布,我站检测蔬菜农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二、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局食用农产品安全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构建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网,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成立乌苏市农业局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与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具体抓,各部门按各自职责明确分工,协同做好

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三品一标”认证等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行农产品认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实施生产全过程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先后邀请有关专家到场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并以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各类基地为重点,推广标准化模式图,带动面上标准化生产。按“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施肥技术、统一植保技术”,全面应用节本高效的栽培、科学合理施药,使化肥、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农药残留降低。

四、加强农产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技术培训

1、开展农产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咨询。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春耕备耕下乡送法之际,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安全农产品用药常识》、《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农药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5000余份。并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

咨询等活动,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安全管理办法》等农产品安全知识。先后深入到我市10个乡镇集市,举办现场农产品安全宣传咨询、违禁药物的经营使用举报、假劣农资的识别辨别。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禁用农药清单、安全用药常识等6000多份。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在上级政府部门领导与支持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检测、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确保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乌苏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6.农产品检测 篇六

【摘要】加强食品的检验是落实“四有两责” 中“两责”(指食品安全工作的日常监管责任和监督抽验责任)中一责的具体体现。因此我局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规范化达标工程,推进农贸市场食品快检体系建设这项工作,去年年底各镇区农贸市场快检室全部建成并有效运行。今年我局着重从依据检测大数据监管,促农产品质量提升这个方面入手,旨在通过农贸市场食品检测室的检验数据和县局法定检测数据,充分发挥检验信息的倒逼机制,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强化检验结果对监管工作的支撑力,以高科技手段强化监管。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

主要措施 实际成效 存在问题

建议

快检为食品安全构筑起的是初级屏障,起到的是安全风险的提示和监控作用。构筑食品安全的全程保障体系离不开高科技,我局通过建立县局、分局和农贸市场快检室尽可能地扩大检测范围和抽检频率。一旦在快检中发现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对相关食品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送到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一步加以认定,对依法确定的不合格食品则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清查和处理。因此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尤其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和 有力支撑,是构建严密高效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省局也出台了《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指导意见》意见稿对县级局和分局都有了明确的职责要求。因此我局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完善和改进,充分发挥检验信息的倒逼机制,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在我国较为发达的省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已运用多年,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而我县由于多诸因素的影响起步较晚。在工商部门监管流通环节时仅分局配备了快检箱,检测水平较低,检测项目较少。去年我局高标准推进农贸市场快检室的建立,依据市局关于完善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市场履行主体责任,政府履行指导扶持监督责任”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以实现“四个规范化”(即:责任规范化、建设规范化、检验规范化、评价规范化)为目标的工作方案。以市场销售的肉、蔬菜、豆制品、海产品、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快检体系规范化建设达标工程。以分类实施、注重实效、整体联动、信息共享为原则,将农贸市场准入快检结果纳入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检测信息管理发布平台,从而实现对食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安全。食品安全快速 2 检测工作在监管中的积极作用显现明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长期以来,在市场巡查中,对食品安全监管只能靠眼看、手摸、鼻子闻等感官判断的方法定性食品质量,其对食品质量定性缺少科学依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对食品的部分理化指标检测,提高了食品质量定性的准确性。同时,这种方法与以前的感官判断定性相比更具有科学性。食品质量的快速检测如同监管人员监管执法的另一双眼和手,对问题食品症结看得准,便于对症下药。对食品质量的判定由感官判断变为应用现代化的仪器测量,这是一个新的更高层面的跨越。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使监管关口前移,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组成部分。监管部门利用较为科学的快速检测仪器,以相对低廉的检测成本对市场上流通快、保质期短、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食品进行检测初步判定,能及时地对不合格食品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就大大降低了不合格食品流入到消费者手中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来说,给食品安全监管筑起一道防火墙,增加一层安全网。通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的实施,使监管人员逐渐变为食品 3 监管的行家理手,同时使监管关口迅速前移,监管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今年全系统共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26844批次,快检不合格89批次,合格率99.7%。其中对涉及快检不合格经营户食品重新组织抽检送法定检测,检测不合格7批次。县局共对851户生产经营户开展了2310批次的检测,不合格52批次均立案查处。

(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体系的建立,是“四有两责”的具体体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突显了社会效益。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它以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在第一时间对市场上经销的不合格食品及时予以确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同时也对不法经营者起到震慑作用。它成为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力度的有力杠杆。检测室小,而它的社会影响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的实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它在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应用范围还不宽

虽然食品快速检测在日常监管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检测覆盖面有限。目前检测范围只覆盖到 4 农贸市场,而对那些街路市场、早市等群众购买量较大的市场还没有覆盖。

(二)食品快速检测设备、试剂在使用及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就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存在不稳定性,对试剂而言,一是原装的检测试剂种类不全,不能全部完成其说明书内的检测项目,在实际检测中,检测部门还要自购试剂,给检测工作带来了不便;二是一些检测试剂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标注不明确,造成检测人员无法掌握这些试剂是否过期失效;三是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各部门检测频率、进度、品种不同,导致部分试剂没用完就已经过期,造成浪费

(三)检测人员自身的诸多因素,影响着食品质量的检测效果

目前,每个检测室至少有两名检测人员掌握食品快速检测的操作方法,基本上可以保证快速检测任务的完成。然而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经过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快速检测操作的人员还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其二,经过短期培训的检测人员,由于实际演练少,造成基本操作技能熟练程度不够,检测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四)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认识存在误区,在具体工作中还缺少针对性和计划性

目前,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已全面展开,但还停留在传统的检测项目上。个别市场把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当成是监管部门布置的工作,而非市场主办方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一项工作。认为它可有可无,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检测工作的步伐没有跟上监管的节拍,致使食品安全监管相对滞后。

三、做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全面提升食品快速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努力适应快速检测工作需要

首先要提高监管人员和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的正确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纳入到日常监管的首要位置。其次,丰富食品安全监管业务知识,掌握快速检测的方法,不断提高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聘请食品安全检测专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更多的检测和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设备,培养一大批快速检测的能工巧匠,带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整体有序开展。彻底改变“看、闻、摸”等传统的对食品质量判定方式的现状。另外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检测设备和试剂及易耗品的及时更新补充。

(二)严格按要求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 要开展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工作,具体的操作过程也尤为重要。一是规范监测主体,就是要规定检测程序,严格按照抽样的操作程序去运作,操作中要认真填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通知单》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工作单》,要做好检查记录,如被检测食品的货源数量、价格、存货等相关情况。二是对食品检测品种选择和检测场所的选定。在品种上要选择消费者投诉集中、媒体曝光频繁、辖区流通量大并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食品并根据食品的品种确定场所的类型。监测场所的选定上要统筹兼顾,有所侧重。

(三)建立县局、分局和农贸市场上下联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机制

现各快检室都是以各单位实施的,易造成一个区域内对同一批次的食品进行重复检测。对此,加强区域内的统一协调和组织,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检测,形成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有机的协调,避免重复检测造成的浪费。应建立以各基层分局检测为主,以县局为铺;以基层分局抓面,县局抓点的检测机制。县局设立专职检测人员,定期对辖区内的食品经营单位有重点进行检测,及消费者反映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检测,对其他经营单位也可以进行循环检测,并对分局食品快速检测工作适时地进行检查指导。分局重点抓好地域内的监管盲区,做 7 到食品检测各有侧重并有针对性。

(四)监管部门多家联手,企业自律共筑食品安全的大堤。当前人们的道德水平、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整个市场规则有待逐步规范完善。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食品质量就会出现问题。食品是公共安全产品,通过政府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来引导市场秩序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要警钟长鸣,切实履行好职责,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但也不能只靠一个食品快速检测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要各个职能部门从多角度、多手段进行共同监管。食品经营单位也要加强自律建设,大中型食品经营单位要配置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对所购进的食品进行自检,消除不安全隐患。通过工作要让经营者了解,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既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也是对自己的经营不负责任。只有社会各部门加强监管指导,经营者加强自律,才能创建食品安全经营的良好氛围,为人们群众创造一个满意的食品安全消费空间。

7.农产品检测的漫射近似传输模型 篇七

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农作物、农产品的形态和结构成像等[1]。在辐射传输模型中, 农产品组织被抽象成一个大量散射的吸收元的集合[2], 描述组织光学特性的参数有吸收系数μa、散射系数μs、散射各项异性因子g和折射率n, 它们与生物组织的多种生理状态有关[3]。这些散射和吸收元服从统计均匀分布, 并且它们的散射和吸收特性的统计平均效应可以理解为是生物组织内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组成单元的散射与吸收特性的统计平均效应。要从复杂的漫射光中提取有用的组织信息, 应深入研究光在生物组织中的输运规律, 以提高检测精度[3,4]。

基于辐射传输理论, 发展了近似漫射传输理论。光粒子与散射介质中的大量粒子相互作用, 其传播规律服从漫射近似理论。

1 漫射近似传输模型

根据稳态辐射传输方程

undefined

考虑漫散射角的分布特点, 在轴对称情况下, 漫射强度和相函数用勒让得多项式展开, 带入稳态漫射强度满足的辐射方程式。在实际计算中, 展开级数必须在1, 2, ∧, N项之后截断, 这种方法称为“pN近似”。当N=2时, 就是著名的“漫射近似”[5,6]。进而得到一个描述生物组织内漫射光通量密度变化的微分方程, 这就是“漫射方程”, 即

D∇2ϕ (r) -μaϕ (r) +Ω0 (r) =0 (2)

则含时的漫射方程为

undefined (3)

式中 ϕ (r, t) —辐射通量密度;

D—漫射系数, D=[3 (μa+μs (1-g) ) ]-1;

Ω0 (r, t) —光源项;

μs′—有效散射系数, μs′=μs (1-g) 。

在无限细光束照射条件下半无限生物组织内, v为生物组织内的传播速度, ρ是柱坐标中的位置半径。

漫射方程的解为

undefined

2 分析绘图

在外推边界条件下 (简称EBC) [7,8], 即在介质表面一定距离处, 光的平均漫射强度为0, 则

R (ρ) =-D∇ϕ (ρ, z) z=0

根据漫射近似, 得出光在介质表面的漫反射光强度为

undefined

undefined

其中, ρ为在介质表面上所考察点到光源入射点的垂直距离。

探测入射光源与探测位置如图1所示。用MATLAB编程描绘了漫反射强度与探测点位置的关系, 如图2所示。

3 结论

1) 农产品组织为强散射介质, 不同产品的介质成分、疏密度和光通量不同。图2中, 列举了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的比值为100:1和50:1的两种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入射强度相同的情况下, 介质的散射系数越高, 出射的光通量越大, 越有利于接受光信号便于探测。

2) 在多层结构情况下, 光粒子在迁移中由于吸收和散射作用, 光粒子能量减少甚至隐灭在迁移过程中, 不同检测距离上接收的光子数目随检测距离增加而减少。由图2看出:当探测点与光源距离大于2mm时, 光通量急剧减少, 光信号减弱, 因此为便于同侧漫射测量, 光源与探测点越近越好。这就为使用光纤作为生物组织的光探测器的制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忠义.蒙特卡罗法仿真光在多层结构农产品中的传输及实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 5:1.7.

[2]Richard C Haskell, Lars O Svaasand, et al.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diffusion equation in radiative transfer[J].J.Opt.Soc.Am.A, 1994, 11 (10) :2727.2741.

[3]许棠.时间分辨反射确定生物组织光学参数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 2004 (15) 1:108.112.

[4]王喜昌.光在多层匹配生物组织中的时域传输模型[J].光子报, 2006, 35 (7) :1061.1065.

[5]许棠.连续光在生物组织中能流率分布的漫反射近似和模拟[J].光子学报, 2003 (32) 5:571.575.

[6]A Ishimaru.Wave ProPagationnad seattering in random media[J].Academic Press, USA, 1978 (1) :175.182.

[7]L H Wang, S L Jacques.Monte carlo modeling of light trans.port in multi2layered tissues[C]//Ph.D.Dissertation.Houston:University of texas M.D.Anderson Cancer center, 1992.

8.农产品检测 篇八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完善

中图分类号: S-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06-1

无论是前几年的三鹿有毒奶粉事件,还是今天的双汇瘦肉精风波,都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安全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安,使食品的信誉度下降,也不利于提高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大我国农产品的检测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挽回人民大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是我国农产品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政府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宣传力度不够,加上农民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导致人们和政府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民们一心想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自己的收入,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认为农产品的安全问题都是检测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有的生产商道德败坏,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毫不考虑人们群众的利益,作出危害食品安全的事,比如注水肉、瘦肉精等,都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和我国的国家形象。

1.2 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

国家虽然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检测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的需求。我国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分布严重不平衡,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检测机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高于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地区,有很多落后地区根本没有农产品检测机构,这些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没有安全保证。

1.3 农产品检测水平低,设施落后

由于我国检测机构的功能单一,难以适应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检测机构的效率低下。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但检测部门的水平还没跟上农产品的发展速度。农产品的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更新设备,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同时进行开发研究。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根本达不到要求,检测仪器落后,配套设施差,实验环境差,这些都影响了检测的科学性、准确性。

1.4 检测机构内部人员的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农产品检测机构成立的时间短,省市级的检测机构才能基本达到要求,省市级以下的检测机构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还有待提高。检测机构的内部管理人员的经验不够,不能很好的行使管理职能。由于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起步晚,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还很少,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较高的学历和研究检测水平,对高新技术运用的也不熟练,使得农产品检测不能很好的进行。

2 完善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的措施

2.1 因地制宜在全国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由于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完善,导致检测部门的分布不均和质量不等,国家要因地制宜的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对于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省份或城市,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完善农业大省的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检测能力。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有的省份是农业大省,就应该重点在该省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做到有轻重,有缓急的完善国家农产品检测体系,提高全国农产品的质量。

2.2 加强监管力度

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要严格把关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当前卫生防疫部门是我国农产品监管的主力军,只有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充分履行自己职能,严把检测关,坚决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到流通领域中来。同时要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实行有效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提供有效制止不合格农产品流通的有效线索给予一定的奖励,让不合格产品无路可逃。

2.3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人们的警惕心

政府要适时的举行一些专门性公益讲座,向人们讲述不合格产品的严重危害性,同时要向公民提供有效的辨别不合格产品的方法,让每个公民都能认识到不合格产品的危害,同时能够分辨不合格产品,让不合格产品失去市场。

2.4 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政府要加强立法力度,制定严格的产品检验标准的同时,要推出专门的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让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食品法规以及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应该和国际规范接轨。食品市场国际化要求我国的食品监督必须和国际接轨。用严格的制度来保证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安全。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商贩,整顿市场秩序,不给予不法商贩违法的机会。

3 结语

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制定严格的检验程序与市场准入制度,并且配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混乱的状态,让公民们享有健康安全的农产品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同时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七.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2] 涂传清,王爱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1,(3).

[3] 耿瑜,熊明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9,(6).

上一篇:学生如何自评作文下一篇:工作交接通知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