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玉龙雪山的文章美文

2024-07-25

描写玉龙雪山的文章美文(精选17篇)

1.描写玉龙雪山的文章美文 篇一

翻过重山,掠过冰川,漫步云端,云彩时常缠绕在身边,这里的蓝天总是如此的“不真实。”也许,只有亲身体会,方能感知这无以言表的奇妙。汽车在波峰浪谷中穿行,公路一直蜿蜒向上,一会儿被推上高高的峰顶,渐渐的,一会儿又滑向深深的峡谷,大山就像波涛一样涌向天际。

进入藏区后,随处可见的是经幡,也称“风马旗”。色彩具备的风马旗,不但有着许多的宗教含意,它还是一片片很有水平的艺术品。漫山遍野纵横交错的风马旗,在猎猎山风中飞舞,组成无数的彩带上下翻腾;还有用石块叠成的一座座玛尼堆,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随处可见。玛尼堆,是藏民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我们一路向西北挺进。

在奔子栏稍作休整后,继续沿着公路穿越葱葱郁郁的原始森林,经过6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这里是滇金丝猴的故乡,在公路两边是看不到的,但小松鼠却时常见到,它们会以主人翁的身份在公路调皮的时而玩耍,时而起舞,像是在欢迎我们的来访。在白茫雪山垭口的不远处,有一座玛尼堆的中上方有块界碑,上面清楚的刻着海拔4292米高度的区界标志。这里是背包客们必定停下来狂按快门的地方,此时的我,已完全忘却什么叫高原反应了,也跟着人们一起用相机把这一切定格下来。因为我知道,站在这里,可能是你人生的又一个新的高点。

香格里拉,这里的景致真野!行走在那样的空间,人被释放了,除了背上的行囊,心灵能够在此找到纯净安静的地方安家。虽然并不信仰什么,只是为了那份秀丽和壮美,就足以令人惊叹。条件确实很艰苦,但绝对不虚此行。

我迫不及待的对洛桑说:“快走吧,梅里雪山还等着我们呢。”景色越是迷人,大家越是急着要赶往梅里雪山。司机洛桑却并不着急:“告诉你们吧,十多天了,来了许许多多的驴友,没有一个能看到梅里雪山的真面目。今天让你们多看一眼白茫雪山,就是为了弥补明天你们可能造成的损失。”“啊?怎么会?我们也看不到梅里雪山吗?!”“那就看你们的心诚不诚了。我前不久接待过一名游客,他来了4次,每次不是风雨就是大雾。问他还来不来,他说:“肯定还会来,只要心诚,神山就会接纳我。”

但愿,我们不用接受卡瓦格博这么多的考验吧。

汽车继续迂回前行。梅里之行,我们的司机兼向导都是由洛桑负责,他是一个经验丰富行走滇藏公路的康巴汉子。路上,每每谈起梅里雪山,他总会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2.描写玉龙雪山的文章美文 篇二

所谓“顺藤摸瓜”法, 就是抓住文章的主线, 由表及里、由主到次, 将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到位。具体实施起来, 就是找出文章的一个核心问题, 深入剖析, 举一反三, 完成对文本的解读与赏析。下面, 笔者不避浅陋, 试以苏教版九 (上) 的《故乡》、八 (上) 的《背影》为例, 具体阐述之。

一、《故乡》的“顺藤摸瓜”法赏析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是一篇经典作品, 在教学中笔者确定的核心问题是文后的“探究·练习” (一) ———在“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的时候, “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真的对故乡不留恋吗?为什么不留恋呢?思考这两个问题, 并结合课文体味“我”对故乡的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第一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乡的山水孕育了“我”, 故乡有“我”的亲人, 有儿时的玩伴, 有难忘的童年, 谁能忘得了滋养了自己灵魂的故乡?而“我”在离开故乡时“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完全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与“我”对故乡的记忆相去甚远, 故乡的衰败、故乡人的变化, 怎能叫人留恋?明白了第一问, 第二问的轮廓就清晰起来。为什么不留恋呢?一是故乡的衰败让人不留恋, 二是故乡的人的变化让人不留恋。据此, 课文的赏读分析步骤安排如下:

(一) 研读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

“我”别了二十余年后的故乡是一副什么模样?先提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 大家圈画出重点词语, 理解“严寒”“深冬”不仅仅是季节的变化, 更是心情的写照。“阴晦”一词令人备感压抑, 一个“横”字画出了故乡民居的低矮与零乱, 眼前的故乡是如此的萧条、冷落、衰败, 让“我”无比悲凉和失望, 而二十年前的故乡是那么令人神往。让学生齐读课文第十二段, 然后画出其中描绘色彩的词语, 体会其作用。理解记忆中的故乡的明朗、美丽、富足, 与现实对照, 更增添了“我”失望的情绪———这样的故乡如何叫人留恋呢?

(二) 研读小说里的人物描写

首先要理解的是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小说对闰土的形象刻画分为两个时期, 即少年时期与中年时期, 这两个时期的人物变化很大,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教师要求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比较, 分析同一人物在人生的两个不同时期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状态。这当中, 尤其要深入分析中年闰土的外貌与语言描写, 了解他穷苦窘迫的生活现状以及因为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而表现出的麻木迟钝, 引导学生探究闰土变化的原因, 洞察小说的主题。儿时活泼健康、勇敢多识的小英雄如今却变成贫穷老瘦、愚昧麻木的木偶人, 儿时与“我”亲密无间、同声一气的好伙伴如今却沦为惶恐、谦恭、见外生分的陌路人, 这怎能不让“我”万般无奈、万分凄凉———这样的故乡又怎能叫人留恋呢?

其次还须关注杨二嫂这一人物。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与闰土大致相同, 也是运用对比手法, 也是从肖像、语言、动作诸方面入手。在研读该部分时, 要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 理解作者对闰土与杨二嫂不一样的情感, 盯住“圆规”这一修辞及“偷手套”这一细节, 深入体会人物性格及命运, 明确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小说主题的丰富及深化作用。闰土是封建农村农民的典型, 杨二嫂是城镇小市民的典型, 她的贫困、刻薄与自私贪婪更叫人对故乡无法留恋。

综上, 运用“顺藤摸瓜”法, 可有效突破《故乡》的重点、难点, 将小说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写法一“网”打尽。

二、《背影》的“顺藤摸瓜”法赏析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 写得质朴而情深, 非常感人。如何切入文本仔细品读、咀嚼这份人间真情, 须动一番脑筋。文章是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笔者便定下这样一个核心问题———课文多次写见到父亲的背影, 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读完课文可以发现, “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四次, 开头结尾各一次, 第六段两次。第一段点出“背影”, 开篇设疑, 引出对父亲的回忆。第二、三两段交代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 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并写到“我”的第一次流泪。第四、五段写父亲在送行时对“我”的悉心关照, 为写“背影”作铺垫。第六段两次写“背影”, 写得浓墨重彩。起先是父亲临别前, 去买几只橘子给儿子, 过程写得细致感人。文段中有关父亲的肖像描写刻画出了父亲朴素甚至寒碜的衣着, 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的年迈、笨拙, 他不辞劳苦地爬上爬下, 感人至深,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所以, 这里的流泪是感动的泪。接下来的告别, 父亲说的都是平常的大白话, 但满含细心的关照与惦念, 此时作者对父亲已有了深切的理解,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第三次写“我”流泪, 是惜别之泪, 含着无限的依恋与怅惘, 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真诚的爱。文章结尾一段, 再次写到“晶莹的泪光中”的“背影”, 这里第四次写“我”流泪, 因为父亲的来信牵动了作者的思绪, 想起惨淡的家境、父亲精神的颓唐及身体的不便, 抑郁的感情一时喷发, 于是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在教学中, 我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着眼于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的叙述与描写, 体会文章的绵绵情思与细针密线, 既学到了散文的知识, 又陶冶了情操。可以说, “顺藤摸瓜”法在很多课文的学习中都可以尝试使用。它虽然可能会因为问题的过于集中概括而遗漏一些细节, 甚或遗漏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但只要牢牢抓住文章的重点与难点, 就能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聚焦, 深挖一口“井”, 每课有所得。

衷心希望各位同仁与本人一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完善之。

摘要:可以说, “顺藤摸瓜”法在很多课文的学习中都可以尝试使用。它虽然可能会因为问题的过于集中概括而遗漏一些细节, 甚或遗漏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但只要牢牢抓住文章的重点与难点, 就能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聚焦, 深挖一口“井”, 每课有所得。

3.让景物描写扮靓你的文章 篇三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景物的文章:朱自清的江南之春,老舍的济南冬天,何其芳的秋天,贾平凹的风雨都写得脍炙人口,美不胜收。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篇幅不多,有时甚至只有一两句,却能扮靓整篇文章,使文章“裙袂飞扬”。可是很多学生却常常在作文中忽略景物描写,精彩的景物描写更是不见踪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景物不感兴趣,没有观察体悟的意识。由于笔者所教的是寄宿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每天看到的只是单调乏味的校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景物,也很少有意识地主动关注景物。二是不懂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原则。有的学生平时对景物比较注意,作文时也喜欢写景,但只是简单地罗列景物,所写景物缺乏鲜活感,对表现文章中心用处也不大,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那么究竟怎样让学生重视景物描写,并学会景物描写呢?可以尝试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渗透,下面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来谈谈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一、全面观察,抓住特征

在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标志。抓住所写景物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仔细地分析,并将观察分析所得铭记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

例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分别有两名学生找出了“温暖”和“响晴”,教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一个更确切的词语既能表示温暖,又能表示响晴?于是细心的学生发现了文中的词语——“温晴”。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老舍先生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以北京冬天朔风怒号、天寒地冻的肃杀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以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以热带地区烈日高照的可怕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通过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描写来烘托出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突出济南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二、安排顺序,层次分明

抓住特征后,就要围绕特征来选取景物。老舍先生选取了济南的山和水来表现济南的“温晴”。那么在描写景物时,又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进行描写呢?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例如:在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时,老舍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老舍不但写了城内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接着还写了城外的远山,从城内写到城外。这样写出来的景物就能够条理清晰。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例如:在描写济南的山时,老舍先生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两种不同时间的美景——薄雪覆盖下的山和阳光朗照下的山。这样不仅从时间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把不同时间的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了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三、丰富联想,运用修辞

好的写景语段,无一不是生动形象的。要让所描写的景物都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修辞手法的应用必不可少。因为修辞可以使语言立刻生动鲜活起来,充满灵气。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好的比喻,能让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例如老舍在描写时大量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突出济南的“温晴”。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找出文中写得美的语句,采用“你读我赏”的形式,一位学生读,一位学生进行赏析。例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济南的可爱。

除此之外,拟人的修辞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拟人是把没有思想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往往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人的情态,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与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拟人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了文章的修辞品味,使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显得更加“温晴”。

四、教会方法,大胆尝试

当学生已经逐步领略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美景,并且初步掌握了景物描写的相关技巧后,学生就会有一种迫切想要写作的冲动。而此时此刻,笔者所教的学生离开家乡西藏求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西藏神奇美丽的风光已经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由于学生来自西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美,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用“我的家乡美,美在……”进行写作,要求抓住自己家乡的特征,“主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按照一定的描写顺序,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自己的家乡。由于写的是学生所熟悉的家乡,并且通过《济南的冬天》的学习,他们也初步掌握了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所以写起来显得得心应手。

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多引导学生热心地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描绘时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就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学生对景物描写确实有了兴趣和能力后,记叙抒情类文章写作水平也会更上一层楼,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水平有限,需要反复学习才能掌握,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原则,更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从而扮靓你的文章。

4.描写雪景的文章美文 篇四

天色已晚,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急急忙驱车回家,路上也没有欣赏到雪中的父城景色,只能借着车灯来观察飘落的雪花。回家忙活一阵之后准备看电影玩手机,告诉外地漂泊的朋友家里下雪了,朋友说:“哇,好喜欢雪,你能拍到么?看到飘飘的雪就很美。”我站在楼上替朋友拍雪花,突然心底升起出去走走的念想,想着权当散心,推门便出去。

雪越下越大,但因为没有寒风的肆虐,雪花飘落得很均匀,整个天空显得安静而淡雅,我漫步到雪中,不停地扫视着空中的每个角落,终于我的目光落到了那灯光下飞舞雪花的身上,灯光在无数雪花的映衬下显得微弱柔和,而白色的雪花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一缕缕金色柔弱的红光,整个画面和谐动人。此刻灯光下显然成了雪的世界,他们不停的舞动像是经过严格排练过的芭蕾舞蹈演员们在舞台上完美的表演,让我赏心悦目,激动万分。

我把冰凉的双手放进衣兜这个避风港里,挺直蜷缩的身体,抬起头呆呆地凝视着微弱灯光下的雪景,渐渐地融入到这片雪的世界里了。

瞬间感觉眼前的画面静止不动了:有点像天然水晶柱里静止悬浮的小气泡,奇妙而又动人;再一看但又好像是动的:像大海里翻滚的波浪,一波接一波,没有丝毫间隙,世间一大奇观,此场景时动时不动,我被怔住了。以前听过一句话:“你看静就是静,动就是动,其实静是美,动则更妙,关键在于心。”看着近在咫尺的似动非动的奇幻美妙画面,我算有点明白了,我想我应该把此刻眼前的画面当做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永远珍藏起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时时翻阅它......

突然一股寒气从我的脖子传到心里去,原来不知何时围巾掉在胸前,把一撮雪挤到我衣兜里面去了,等我收拾了这撮雪再抬头仰望那灯光下的雪景时,刚才美妙场景也不复存在,还好我把这片属于我的灯光下的雪景留在我的记忆深处。灯光依旧,没有灯光的地方一片昏暗,这使得灯光下雪花的生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也不知道它们生于何处落于何方,但它们相互谦让着缓缓飘舞着,好像都希望对方成为这场华丽舞会中的主角,让人甚是感动,此时夜幕中应该属这片灯光下的雪景最美最特别了,夜空里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浪漫富有情趣。

5.描写泰山的文章美文 篇五

几日来,一直是阴雨连绵,天空中下着小雨,天气很凉爽,适宜登山,雨中登泰山也会别有一番情趣。

上次登泰山是在7月4日,为了到达山顶观看日出,我们披星戴月晚上登的泰山,与此次时隔半个月的时间。曾经有个小小心愿,下次登泰山希望能是上午,可以欣赏到一路上的风景,看美丽的瀑布和山泉流淌,真没想到这个心愿这么快就实现了,心中无比欣慰。

与我同路的是两个兄弟,他们比我小几岁,平日里做体力活较多,身体很棒,他们有时是一路小跑着上台阶,把我落得很远了,我在人群中仔细寻觅着他们的身影,再往前疾走追赶。

上次爬山体力刚刚恢复,望着陡峭的台阶有点望而生畏的感觉,向上攀援,心里也在扑通扑通的急跳,但我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要登上山巅。

天空下着小雨,也格外凉爽,边走边欣赏着山中风景和两边石头上留下的泰山文化。深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爽爽的,沁入心脾。

公司人员,由于平日开车多,锻炼少,年轻的他们也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们还不时的开着玩笑。曾遇到两个三十多岁的女士,她们说长城都没爬上去,有的说香山两次都没爬到山顶,年龄稍大的坐缆车上山或下山。她们没有如我这样的勇气,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如此优秀,如此有勇气、毅力和自信。

我一路走一路不停的拍摄,望着陡峭的山路,我虽已经是举步维艰,但还不能停下来歇息,他们已落我很远了,我要不停的走,赶上他们才不孤单。

阴雨的.天气,遥望着山间里云雾茫茫,我们也像是行走在云里雾里,天上的云在风中游走……

山间瀑布和山泉流淌的声音一直萦绕于心头,终于在一个小桥边,看到了美丽的山间瀑布,也看到了山泉流淌,那美丽直抵心底,只是没有太多的时间细细观赏。捧起山中泉水亲切的与它相拥,看着它们一路欢歌,一路奔流而去。

途中不时看到负重的挑夫,担着西瓜、矿泉水,面等东西一路攀缘而上,我们只身上山都是如此艰难,更何况他们了,由于生活所迫,他们选择了这条艰辛之路。

到达山顶时又下起了小雨,山顶上云雾茫茫,我们像是在云里雾里,看不清远处的群山和绿树,雾茫茫一片,只能看到近处的风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长时间逗留山顶,顺着来时的路原路返回

6.描写雪后景色的文章美文 篇六

娇艳的阳光,明朗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鲜亮的空气里浸润着凛冽的气息。一排排平房的屋檐下,长出一串串的冰溜子,晶莹剔透,闪着光,带着响。一群穿着棉袄棉裤大棉鞋的孩子嬉戏打闹着从拐弯处走来,他们随手掰下一处人家屋檐下的冰溜子,像吃冰棒一样津津有味地吃着。河最怕冷,封上了厚厚的冰。孩子们最不怕冷,在冰上跑得热气腾腾,如同一个个小太阳。

冷,是北方的特点,也是北方的记忆。只有雪花纷飞、冰封大地的时候,才能唤起北方人的热力。北方人怕冷,又不怕冷。说他们怕冷,是他们深知冷的厉害,不做好防护,冻掉耳朵、冻掉下巴也不是危言耸听的事。说他们不怕冷,是他们明知冷偏要在冷中寻乐,玩个痛快。小时候,大冷天被家长圈在家里,只能透过开满冰花的窗户向外张望,寻找寒凝冷固之中的鲜活与灵动。远远近近的白与灰将天与地映衬得格外的寂寥,仿佛世界在一片哑然中定格。这时候,一个黑点从远处跃起,移动、跳动、跃动,原来是一只大黑狗在雪地上狂奔。更为有趣的是,不知从哪里一下子窜出二三条灰的、黄的大狗,与黑狗一起狂舞,纵横驰聘,蹿蹦跳跃,一时间,冷凝的气氛被搅得火热。彼时彼刻,幼小的心灵通过一扇窗和几只生灵获得充盈与满足,多少年过去了,我始终忘不了那个鲜活的画面,有如一幅水墨丹青深深印在了心底。也许,我们经历过无数个或浓墨或清浅的片断,但能留在记忆中的屈指可数。烙印,需要机缘和感觉。

终于等到大人们出门办事了,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吱溜、吱溜”聚在一起。玩啥呢?每个小脑袋瓜里都装满了许多新奇的想法。还是大一点儿的孩子一锤定音,用筐捕麻雀。说干就干,有人找来一个“土篮子”,有人找来一根麻绳,还有人抓来一把小米,把“土篮子”的“把儿”锯掉,用一根棍子支着,棍子上拴上麻绳,远远地拽着,我们瞪着小眼睛等啊等啊,好不容易,飞来一只麻雀,但它左看看,右瞧瞧,四处逡巡,就是不往筐里钻,最后还是飞了。大家伙你怨我、我怨你,相互指责,争论了好一阵子,才回到“正经事”上来。接下来的情况可想而知,不是人逗麻雀入瓮,而是麻雀将诱饵偷走,左一个“一不留神”,右一个“一不留神”,大家伙的兴致和耐心自不知不觉中消耗殆尽,只好垂头丧气、悻悻而归,至此,不安躁动的心归于平静。

儿时,身体虽小,但内心里有燃烧不完的火焰。能量源源不断地蓄存,似乎永远用不完,所以,根本不怕冷。而且越冷越能看到一群嘻嘻哈哈、欢乐不已的孩子在冰天雪地里嬉戏玩耍。只有,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孩子们才会静下来,感受天地无私的馈赠。漫天飞舞的雪花,从遥远的贝加尔湖飘来,一片一片,晶莹剔透,火热奔忙。在雪花中穿梭,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既给人一种静谧空灵的意味,又能让人浸入一种火热沸腾之中。当然,最使人魂不守舍的,还是那种无边无际的沉默与表达。雪花,似乎在上演着一曲宏大的交响乐,每个乐章都有意犹未尽的主题,又好像偌大寒江中的一抹雾气,飘渺空灵,无声无息。雪中静立,能体味有与无的辩证,闹与静的对立,浓与淡的和谐,广袤与逼仄、辽远与咫尺、苍茫与清朗的统一。雪以一种大音希声的沉默诉说和表达对天与地的感悟,对流逝与静止的思考,对今夕与往日的回忆。

雪是一位哲学家,大雪无痕,雪落有声,她用欢畅与淋漓,急遽与舒缓,粗犷与温柔,启迪昭示着存在与虚无的精深要义。从童年走过,在中年驻足,顽皮与欢悦的画面一页页翻过,沉稳与内敛的状态铺展延伸。总想循着一种逻辑,把过去与现在连接,将凌乱与局促解答,可惜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习惯了一字一板,习惯了有板有眼,忽然,换了空间与模版,竟然手足无措,不知深浅。

7.好文章离不开描写 篇七

一.人物的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描写手法之一, 语言描写要求准确、生动、形象, 要符合生活实际, 力求使用生活化的语言。例如:朱自清的《背影》, 全文写父亲的语言只有四句, “事已如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这些语言就是生活化语言, 看似平白, 却饱含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之情。而平白如话的语言也符合“父亲”这一形象特征, 闻其声如见其人, 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同时,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 人物性格丰富多彩, 有的人爽直、有的人含蓄, 有的人诚实、有的人狡猾……性格差异使每个人说话的习惯不同, 因此, 还要善于捕捉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课内课外, 我们读过的名著名篇中, 有些人物的语言就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如: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 对鲁智深的语言的描写, 把鲁智深爽直、粗鲁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的动作描写。

写人物, 离不开描写人物的动作。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特征, 以及人物的精神品质。巴尔扎克《守财奴》有这样一段 描写: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敲出一块金板下来, 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 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 他手臂一摆, 使劲一推, 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文段中, “掏”、“放”、“盯”、“摆”、“推”几个连续动作的描写, 把葛朗台对金钱的极度占有欲望和嗜钱如命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 再看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望父买橘”情节, 作者用了连续动作描写父亲买橘的过程, “攀”、“缩”、“微倾”写出父亲的老态, 买橘的艰难, 同时也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

一些典型人物的经典动作会让我们记忆深刻, 孔乙己的一“排”一“摸”;胡屠户的一“伸”、一“缩”、一“揣”;严监生临死前两个指头的一“伸”……这些极富表现力的动作描写会给我们写作启示, 写人物时围绕人物的动作细描细画, 力求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三.人物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描写手段, 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一些作品对人物心理刻画采用直接描写方式。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中, 对若瑟夫的一处心理描写极为细腻, 若瑟夫给于勒叔叔付牡蛎钱, 看到穷苦潦倒的叔叔时, 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 父亲的弟弟, 我的亲叔叔。”传神的描写, 内涵极为丰富, 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 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而金钱社会的亲情冷漠却让人顿生悲凉!有的作品对人物心理描写, 则是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或景物描写间接地表现人物心理。孙犁的《荷花淀》 中, 老头子用篙狠狠敲打敌人后, 向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 鲜嫩的芦花, 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正在迎风飘散。优美的景物映衬出老头子极为痛快的心情;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写到:“梦里也记得元旦的, 第二天醒得特别早, 一醒, 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 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 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 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文段中对阿长的动作、神态描写无不暗示她的心理:迅哥儿, 快说“恭喜”啊。因此, 写人物要善于描写人物心理, 这样, 你所写的人物才有血有肉, 更加丰满。

四.人物的肖像描写。

写人物离不开肖像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心理、外貌特征, 成功的肖像描写会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活。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对少年闰土了也进行了贴 切的肖像描写:“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子。”鲁迅紧紧抓住“紫色圆脸”、“小毡帽”、“银项圈”三个特征, 把一个生活在海边, 饱受风吹日晒的农村孩子形象活脱出来, 给人留下鲜明印象; 《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的美丽漂亮, 狡猾泼辣跃然纸上。一些名篇名著中的人物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肖像描写必不可少;除此, 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还应进行细致的神态描写。神态是人物内在情感的外露, 是人的性格与精神面貌的体现, 惟妙惟肖的神态描写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 让人能透视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8.细节描写使文章焕发光彩 篇八

首先要明确写什么。细节描写是与重大情节相对而言的細小动作和细微的情节,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动作、神情、物件、景色等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的描写。它可以是某个动作,某个神态,某种情境,某种景色,甚至可以是某一句话。具体说可以写人物。人物细节描写,往往最直接体现在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上,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细节描写。可以写景物。对物的细节描写,要想法触动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从它的大小、形状、颜色、重量、声音、气味、味道,以及自己触摸时的感觉等多个侧面加以描绘,找到细节描写的感觉。可以写感觉。具体描绘体验某件事时的感觉。我们在经历某事后,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感觉,这是个人独特的体验,把当时的这种感觉具体描绘出来,那也将是非常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而且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要知道如何写。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培养持久细致的观察能力。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把要写的细节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写出来才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自然时的细致、全面和持久。从中我们看到了露珠的形成过程,感受到草叶的柔嫩和坚韧,听到了露珠从草叶尖上滑落时的轰然声响,感觉到地面的湿润和弹性,甚至看到了摔碎的露水如碎玉般弹起到空中,与明净的晨光相击,迸发出耀眼的光辉。如果没有细致入微地观察,露珠的坠落就微不足道且悄然无声。我们在观察生活时应该带着放大镜和扩音器,不放过生活中每个有意义的变化。

二、训练准确具体的表达习惯。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使用诸如“高兴”“讨厌”“很棒”一类含混的词语,这些词语虽然也有一定的情感倾向,但不具体,没有独特性。大自然和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在平时就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作文品质,即在自己心有所感、情有所动的时候,要逼迫自己把这种感觉准确具体地表达出来。找一个最精确的形容词,打一个生动的比方,打通感觉,尽量用少量的语言写出丰富的层次。比如贾平凹在《商州又录》中写道:“三个月的企望,一轮嫩嫩的太阳在头顶上出现了。”不是“黄黄的”“圆圆的”“暖暖的”,而是“嫩嫩的”,把视觉与触觉打通,看到这个形容词我们仿佛吃到了母亲为我们煮的荷包蛋,仿佛捧着了刚出生的柔嫩的婴儿,淡黄的、柔嫩的、温暖的、甚至是清香的感觉,同时袭上了心头。

三、雕塑形象逼真的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做动态展示,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精心选择词语,巧妙运用修辞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鲁迅的小说《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鲁迅是绘画的高手,不仅画人物的外形,更着意通过简洁的三言两语活画出人物的灵魂来。“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就活画出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的神态。

最后要清楚细节描写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可信。细节不能闭门造车凭空编造。要靠细心的观察获取,你的描写必须符合生活常理,只有这样的细节才生动,有真实感,有说服力。二是细节要有代表性。细节描写贵在传神。生活中的细节到处都是,但我们在作细节描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细节,“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细节描写必须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为了写细节而写细节的倾向。选择的细节一定要是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如果同表现中心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那你描写的细节哪怕再精彩、再生动也没用,如果不忍痛割爱,反而会成为包袱。

总之,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人体没有细胞,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颤栗的人和事,熔铸成千古流传的篇章。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这一把金钥匙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9.描写雨夹雪的文章美文 篇九

雪以它独特的灵魂占据人的心灵,从远古到今天,应着节气,合着人心,守候一场雪,为一份透明与恬静。下一场雪,妆点一个世界,洁白一阕心灵,凝固一段人生。

北国的雪恰如南国的雨说来就来,“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人的心似一叶轻舟从窗前游到远山,仿佛驶进雪的海洋,把一切尘俗都丢在彼岸。有时雪无声息地下,而你在甜梦中,直到你醒来给你一个惊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雪、赋雪都因了她的精神。雪是有精神的,在喧嚣的红尘下独守一份宁静,凸显一份素美。有人将雪与梅花相比,“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在赞美梅、雪的高洁,人的心灵若雪白、若梅香该多美好啊。

雪是千娇面,萦萦在心。柔若棉,薄如翼,美如画,轻如絮,时而娇羞,时而热烈。赏雪,就如欣赏一位不染纤尘的美女。

时常一个人,读一首唐诗宋词,不知不觉度过一段时光,其他不念,反复诵读诗句,领悟其中意境,就是那样简单、安静、素美,排挤掉一切忧烦,只享受诗如画的美好。赏雪,就是过一段诗意般的生活,简单美好。大观园里应雪景作诗社,急的贾宝玉觉都没睡好,就担心雪停了。可见,雪会给诗人灵感,美妙的诗句似雪花一样纷纷自来,洋洋洒洒,美不胜收。“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描写雪的诗,我最喜欢唐代张义方的《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化。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把雪的美、雪的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不言雪,处处是雪,笔笔赞雪,仿佛带我们进入一幅画境。

10.描写冰雪大世界的文章美文 篇十

描写冰雪大世界的文章美文

1感受一下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一直是我心里最大的愿望,试想一下,雪花飘飘,冰凌满树,踩在像棉花糖一样的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自从肇庆挂出了要举办首届冰灯冰雪大世界的宣传牌后,我知道我的愿望要提前实现了。

那天,气温还挺高的,穿一件长袖衫就够了。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位于宝月公园内的冰雪大世界,推开厚重的大门,门里门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一个美妙的冰雪世界马上呈现在眼前,一张嘴说话就会哈出雾气来,于是赶紧穿上厚厚的棉衣。前方是一个由冰块砌成的牌坊,右边是一座冰吧,有冰凳子,有冰柜台,乐得我一屁股坐在冰凳子上大声吆喝着:“来,喝冰汽水吧!”把别人都逗得哈哈大笑,其他的小孩还轮着要坐冰凳子呢,全然不顾冰凳子把屁股都弄得湿湿的。

蹬上寒气逼人的冰长城,有一条长长的雪道,原来是用来滑雪的呢。我坐上了雪车,开始出发,雪车缓缓地在雪道上滑行了一段后,开始加速了,拐过一个弯,雪车不时撞击着两旁的雪道,令我发出“哇哇”的叫声,再来一段快速滑行,又是一个急弯,冲下小斜坡后稳稳地停在了终点,这次的滑雪真够刺激。

接下来,我们还观看了冰天坛、冰迪士尼乐园、冰十二生肖等,都做得活灵活现的,晶莹剔透的冰块配上七彩的灯光真是好看。

离开了冰雪大世界,我想,我还要到真正的冰天雪地去看看。

描写冰雪大世界的文章美文

2去冰雪世界玩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

走进冰雪世界,冷得我直打哆嗦,或许里面的温度只有零下八摄氏度吧。我环视四周,各种冰雕令人目不暇接,有天坛、长城、巴黎铁塔、凯旋门、仙女下凡、北极海狮、飞鹰酒吧等,古代的、现代的,简直是世界微缩景区。那些冰雕,红红碌碌,颜色丰富,让人流连忘返。

哥哥们一把抓住我,把我拖上滑冰梯,我坐上游泳圈,哥哥们用力一推,那感觉前所未有,像置身哈尔滨似的。我觉得还不够过瘾,带上哥哥们坐上龙椅,哥哥们坐上龙椅,装腔作势,模仿皇帝训话:“见到朕为何不下跪?想脑袋搬家吗?我装作惶恐,突然一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哥哥们拖下龙椅,大嗥一声:“皇上,懦弱无能,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百姓怨声载道,今日我替天行道。”周围的游客以为电影公司在拍戏,都驻足张望。哥哥们面红耳赤,趁机溜开,把我领导另一个地方。

我们进了中华门,那里有雪车玩。调皮的我向爸爸撒娇,硬要去玩雪车。经过一番口舌之争,老爸终于答应了。我开心得蹦起十丈高。我跑上冰台,坐上雪车,只听见风呼呼的声音。

老爸抵挡不住那寒气,命令我们快点出去。我玩疯了,当然不想出去。但又害怕老爸的“狮吼功”,只好乖乖地出去了。

回想今日的游玩,太令我高兴了。古时“六月飞霜”是说人间有冤情,今日六月赏雪则是人间有欢情啊!

描写冰雪大世界的文章美文

3尖利的寒风咆哮着。走在大街上的行人们,都冷得把脖子缩到了衣服里。我却那么高兴,那么愉快,怀着激动的心情,踩着滑滑的冰路,冒着零下五度的严寒,和妈妈到黔岭公园去观雪景。

来到大门。我迫不及待的买了票,牵着妈妈的手来到黔灵公园里。

哇!极目远眺那白雪皑皑的山岭上,是一幅多么奇特的画面啊!不知是那位画家把白雪公主、雪姑娘……画在了山上。也不知是那位艺术家把大地装办得粉妆玉砌。

近处,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吊满了冰挂,树木,变得冰枝玉干,晶莹的冰枝上,还有冰叶,就连傲然屹立的腊梅花也变得晶莹剔透。

那条小河上浮有很多很多的冰片。那些冰片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风一吹,就跳起舞来。

我们开始登山了,山上的路很滑,我并不在乎。因为我还要观赏更多的雪景。

不一会,我们就登上山顶了。,啊!好一幅北国风光的冰雪画。我真想大声呼唤:“天下的朋友们,快到我们贵阳市的黔灵山观冰雪,尽享‘北国风光、冰雪世界’之乐趣吧!”正当我们高兴时,“哗”什么声音?哦!原来冰把树枝压断了。接着我随手用力摇我身边这棵小树,为它减减压,摇着摇着,冰全摇到我的衣服里“好冷”妈妈笑了,我也情不自禁的笑了。

我原想没有猴子的,这冰天雪地还看见了一群猴子,我急忙拿出花生给猴子吃,一不小心,把一包花生都丢给了猴子,山上的猴子跑下来,一把抢走了花生,走了。这时一个叔叔又给美猴王吃饼干,明明只喂它一片的,美猴王也把一包都抢了,然后跑到一边去独享。看它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游人们都发出了朗朗的笑声。这更给黔灵公园增添无限的生机。

啊!朋友们,快来欣赏这幅令人心驰神往、美丽的北国风光冰雪图吧!

描写冰雪大世界的文章美文

4一座光华门式造型的检票门呈现在我眼前。我情不自禁地赞叹,“哇,好漂亮呀!”上面的两层阁楼屋檐分别是红色的,中间镶嵌柱子都是绿色的冰灯。阁楼下是蓝色的冰灯围成的一面城墙,上面写着红色的大字:“哈尔滨第八届冰雪大世界”。我急忙凑近看了看,原来晶莹剔透的长方形冰块里装着的是一根根彩色的电灯管。真不知道这都是怎么搭成的?

带着好奇心,我走进了冰雪大世界。瞧!那一座座小塔,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看!那一座座大宫殿,巍峨壮观,光彩夺目;还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福娃也参加了晚会。我们边欣赏边向前走着。哦!有一座大弥勒佛正捧着一块大金子冲我们笑呢!他一定是在恭喜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发财呢!那座座楼房花花绿绿的,有好几种颜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壮观的要数那座模仿五台山塔院寺里的七八十米高大白塔了。它外面是一层冰,里层是空心的并且布满了蓝色的灯管,真雄伟。塔顶有一台高功率激光灯,射出一束束醒目的白光。塔下还有一座冰灯广场。几座三、四米的小塔围绕着大塔摆成一圈。在往外是一层层台阶。第一层是蓝色的台阶;第二层是红色的台阶;第三层是黄色的台阶。真美!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可以供游客攀登的城塔。冰灯的楼梯可真滑!妈妈扶着我都很难上去。原来,有些地方的冰楼梯都化成“滑梯”了。“啪啪!”我回头一看,原来一个小弟弟正飞速两只手着地一层一层的往上爬。我心想:就学他吧,这样又快又安全。一会儿,我就爬到了“顶峰”。从高处往下看的情景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各种冰灯建筑都变得缩小了。使人目不暇接仿佛进入了五彩玉石搭建的童话世界。

冰雪大世界不但有美丽的冰灯建筑物,而且还有冰上游戏。城堡滑梯就是最刺激、好玩的了。

和上一次一样,也要先上冰楼梯。这回的我有经验了,爬着上去。一会儿,我就到了滑滑梯的地方。“您先滑。”我说。“你先来吧!”爸爸又说道。“您先滑。我有点害怕!”望着又高又陡的滑梯,我们开始“谦让”了起来,最后爸爸坐到了滑梯上,把两条腿劈开,用脚抵着冰护栏,可能是想刹车。可是,冰太滑了,没等坐稳,他就四脚朝天躺着出溜下去了。逗得我捧腹大笑。看着一个一个人都滑下去了,我还是没有勇气,妈妈在下面喊:“别笑了,快滑下来吧。”我的心怦怦的跳着。我屏住呼吸,坐到了冰道上,学着爸爸的样子,用脚使劲地踹着护栏,可还是和爸爸一样躺着就下去了,我情不自禁的大喊:“啊??”飞速的冲向前面的减速雪。耳边的空气快速的流动着,呼呼的叫着。滑到下面以后,我望着那高高的冰滑梯,真不相信是自己滑下来的。

11.关注细节描写 彰显文章亮点 篇十一

一、谋篇重主题 细节更显情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成功的细节描写具有较强的表现性,往往蕴藏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善于捕捉细节描写的亮点。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应指导学生在谋篇布局之时,把细节描写放在文章最重要、最显眼的地方,这或许是使人心音共鸣之处,或是情节波澜起伏之巅,或是挫折柳暗花明之时。

总之,细节描写着笔之处应该是最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的情节,这可以使它最大限度地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再者,细节描写一般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融入了作者感情,能以情感人,把它放在体现文章主题的情节上,更能激起读者共鸣,成为文章的情感激发点,一举两得。

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的细节描写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谋篇之时并未把细节落笔在父亲奔丧回家或父亲差使交卸这两个情节上,而是把几近工笔的细节描写挥洒于父子话别的场景上。究其原因是前者并不能很好地体现父亲对“我”的爱,然而文章的中心恰恰是要展现父爱,因此父子话别中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情节无疑是作者细节描写落笔的首选。

茅盾说:“人物服装的描写不是没有目的性的,不应该为描写服装而描写服装。”言下之意就是细节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无论是写景状物、写人叙事,都必须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服务。学生在谋篇布局时,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把细节描写安排在表现主题的情节上,把它应用得更妙,把它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二、写法重个性 描写更典型

“细节描写着眼于刻画、描摹,使客观事物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而鲁迅亦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倘若是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所谓“画眼睛”就是写出最能表现一个人性格的特点来。由此,我认为细节描写不仅要筑其“形”,更要琢其“魂”,这就应该在进行细节描写时斟酌其写法。

通常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训练中,我们往往把动作分解法、摹形绘声法等方法逐一授予学生,并反复强化练习,遗憾的是,学生的作文仍未能体现出人物的独特个性,描写仍显粗糙简略,不够典型。究其原因,以上所述的传统描写方法只是细节描写的基础,它只是细节描写的外在之“形”,但如果要塑造独特、典型的描写对象,这远远还不够的。

那怎样才能绘声绘色地凸显描写对象的个性,把细节描写的“魂”展现出来呢?我认为首先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魂”之内涵所在,如王熙凤先声夺人的虚伪大笑与林黛玉笑中带泪的隐忍微笑,同样是笑但“先声夺人”与“笑中带泪”才是二者个性所在,亦是细节描写“魂”之表现。其次,让学生在理解其涵意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思维素养,让其学会运用个性化的修饰词语来进行细节描写,凸显对象的个性,发掘细节描写“魂”的意蕴。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戴”一“穿”,一“走”一“探”,寥寥几笔确实已经描摹出父亲的外貌与动作,但父亲的个性却未能展现出来。于是“黑布、深青、蹒跚地、慢慢、肥胖的、微”这些修饰词语的运用,对于用以描写父亲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读者能从中读出朱自清父亲的年老颓唐、身材肥胖、腿脚不灵便这些个性化的特征,又能感受到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简朴的爱。

因此,成功的细节描写不只要塑其形,更应琢其魂,而琢其魂的关键就在于运用了传统描写方法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个性化的修饰词句来凸显描写对象的独特性,塑造富于特征性的形象,克服概念化的倾向。

如高考优秀作文《母爱默默的》一文中:“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上完晚自习往宿舍去,却发现路边蜷着一个人。本来倒没注意,但当眼光触及那双破棉鞋时,我定住了脚步,是母亲!她抬起头抖了抖身上的雪,用笨重的步伐走到我身边,冻得伸不直的指头还死死扣住一个包。我打开包一看,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我用手一摸,鸡蛋上还留有余温。她开心地拿出一个鸡蛋,剥开送到我的嘴边,看着她请求的目光,我含着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她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两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她:‘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她委屈地低下头,用手语告诉我:‘我不想让人知道你母亲是哑巴,他们会笑话你。这时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文段的成功之处在于考生为了表现哑巴母亲默默的爱意,不仅对母亲进行了分解动作描写,更重要的是恰如其分地添加了一些精当的修饰词“用笨重的步伐、冻得伸不直的、死死、开心地、请求的、委屈地”,如此一来母亲的笨拙、隐忍以及对“我”深沉的爱跃然纸上。该考生用于描写母亲的一连串动作真实、细致,再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词语,文章更富有感染力,让人动容,震撼心灵。

因此,学生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节描写时,应该运用个性化的、精当典型的修饰词句,塑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使之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不可复制的,甚至可以作为某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标志。

三、语言重修辞 细节更生动

高考考试说明上要求:“记叙性文章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语言风采,提高语言表现力。”

但碍于部分学生阅读量的不足,其积累的词汇有限,直接影响了写作时的语言表达,造成写记叙文时即使能运用细节描写,但语言刻板,缺乏灵动。有鉴于此,我们可从“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具体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节描摹,使对象更加形象生动,为文章增色。

“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在细节描写过程中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合理的想象,在特定的语境中,顿时化平常为神奇,别有韵味。而且我们更应指导学生善用耳熟能详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等,尽量避免剑走偏锋,尽可能把修辞锤炼得准确、运用得巧妙,力求表达得恰到好处。

鲁迅的《药》中有这么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用“硬硬的”一词来借代白花花的大洋,这样表达,给人的感觉是新鲜而又形象的。再有“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在这特定的情境中,这只“鸭”显得不简单,一方面它传神地写出了看客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他们的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语言表达鲜明而生动,这都有赖于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部分学生喜用环境描写作为文章的开头,但由于腹中词穷,往往落笔之处未能引人入胜,更有甚者只能堆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云淡风轻”等一系列词语,致使环境描写并未能很好地服务于文章的中心,语言更显苍白无力。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巧用修辞入笔,润色其文的环境描写。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把荷花的清新、脱俗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凭借的是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修辞手法。作者巧用比喻、拟人、排比这些修辞手法对荷塘进行细节描写,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足以想象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荷花,作者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含羞答答的小家碧玉如在眼前,而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淤泥而不染”这一特性的,便是描摹荷花形态各异的排比句、比喻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如此一来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画面饱满,语言优美隽永。

虽说细节的成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源于真情实感,”但是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把你的观察和感悟有效而艺术地传递出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能使文学语言更富形象性,情感也更浓烈,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美感。

因此,写记叙文时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来进行细节描写,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学生在训练写作的过程中,稍稍用心,适当地造出几个漂亮的比喻句、拟人句或排比句,会使得描写对象更加形象丰满,情感更加贴切自然,甚至能平添气势,使文章更具文采。

细节虽小,却不可小视其作用。细节可以决定文章的高度,细节亦可决定文章的深度。在记叙文写作中有意识地精心编写恰当的细节描写,必定能让文章熠熠生辉,获得读者的青睐。

12.描写玉龙雪山的文章美文 篇十二

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同学,问他们作文到底难写在哪?他们的回答几乎惊人的一致:不知道怎样写具体、写生动。针对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写不具体,写不生动”的事实,我为此专门设计了一节“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习作教学课,自认为效果还不错。下面笔者针对自己的这节课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与反思。

一、抓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症结,对症下药

学生怕写作文,作文写不好,肯定有其内在的原因,而且这个症结只有让学生自己找到,才能有的放矢,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为此,我的课堂设计第一个大环节就是:找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症结。

师:想想看,你平时为什么会怕作文?在作文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生1:写不长,无话可说……

生2:写不具体,写不生动……

师:对,也就是缺乏具体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一篇文章中,如果有几处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那这篇文章就不但内容具体了,而且也鲜活了。

通过教师引导谈话,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写不好文章的真正原因,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清楚,找的原因也非常准确。

二、依托材料分析,打开学生思路

学生找到了原因,为解决问题打下了很好的铺垫。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也许都不清楚。如果课堂上老师只是概念性地给学生介绍一番,学生肯定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为此在课堂上以鲜活的材料为媒介,依托材料,打开学生的思路。

材料一: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舍不得吞下……

师:这一段你认为写得好吗,为什么你觉得写得好?

生:描写得很具体、很生动形象。

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再出示以下几个片段材料,并按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

材料二(心理描写):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材料三(神态描写):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依托以上具体材料的引导分析,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要把文章内容写得具体,要把人物写得鲜活生动,就要在文章中有适当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等方面具体的描写。

三、实践中加深理解、体会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老师批改作业”的哑剧表演(学生推荐一名同学与老师一起表演)。表演前提出要求:(1)表演时,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演者的动作、神态前后有什么变化,想象他们之间会有什么语言对话?(2)表演后,学生根据刚才观察到的情形,加上自己想象的,马上动手写一个片段,里面要有具体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细节的描写。

通过这个环节,不但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还锻炼了学生作文的语言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把刚才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到实践中去。

四、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节课由于前面的铺垫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学生既体会到了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又掌握了一些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在写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得心应手了。不少学生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就写出了非常生动形象的片段。如从红霞同学写的一个片段:

“小红呀,你的作业做得挺好啊!”老师抚摸着小红的头笑盈盈地说,还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呢。

小红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老师翻开了下一页,此时他好像发现了一个错误,脸色突然凝重起来了。小红脸上的得意劲也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垂下了头。老师越改越生气了。突然,他脸上乌云翻滚,指着作业批评小红:“你怎么搞得,前面的做得那么好,后面的却做得一塌糊涂!昨天刚讲过的东西,你怎么还做错呢!”

听着老师的话,小红心头犹如万根钢针在扎,恨不得挖个地道钻进去,豆大的泪珠也不住地往下滴。老师看到小红哭得那么伤心,脸色又阴转晴了。他用手轻轻地拍拍小红的肩膀,和蔼地说:“小红,别伤心,一时做错了不要紧,关键是要找出出错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别哭,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老师边安慰边拿着纸巾擦去小红脸上的泪水。

听着老师鼓励的话,小红心里又像喝了点蜜汁,头也抬起来了。

13.描写分手后的伤感文章美文 篇十三

如果可以选择,我多么不想在上个荒芜的冬季相识,那就不会有这个季节里不说离开却已走远的淡淡忧伤,寒冷无声无息冷不及防,冰封了你我曾经及现在。已是夏季,一个热情奔放的季节。而你却像似南极的冰原,每个季节都如此模糊,但每一种姿态都如此冷酷,即便在夏季,我们之间依然隔着淡淡薄冰。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依然无法从属于我们的梦境里走出来,历历在目,抹不掉的是你我深刻入骨髓的曾经。我以为按着原路返回,你还在路上翘首等我,可是这次你没有再陪我玩这种幼稚游戏。按着记忆的轨迹,我一遍遍重走,往复循环那依旧是你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身影,我脑海里深深记刻。

时间不长,怎么忘。

还是在这里,这条每天都要走过的小道,记忆还是那么新鲜。你总催着我快点,却每次的总拉着我得手小心翼翼地踏着每一块石阶。你走在前边我跟在后边,我总坏坏地踩你的脚后跟,你总是回个头皱着眉头装着很生气的样子,然后又忍俊不禁地摇摇头笑着回过头去继续拉着我慢走。有时候,我索性闭上眼睛,嘴角微扬,多想着就这样,你带我走一辈子。

而今,不再有你的身影,闭上眼睛慢慢都是你我的画面数不清,你给的温暖我们的温馨。伸出手,却也再也没有你温暖手牵着走,任泪水肆意悲伤横流,换不回曾经,徒留半刻你给的温存。原来每一块石阶,都深深浅浅地印满了我们一起的脚印和记忆。再慢慢去踏着每一块石阶,都是无法克制的心酸。走到了尽头,才发现原来这条路,那么长。

回望着小道,回忆着过去,我还在这里等着你,每天我都还慢走着,校园不大,但只有这条小道是我生命里所走的最远最长的路。但在怎么不舍,现实只会让悲伤加剧,

忘不了,也无法逃避。路还在那里,我不知道往后的三年里我会怎样过,是否一样地忧伤,或许流年会将石阶棱角磨平,曾经的记忆已残破不全。但对你的爱,任岁月匆匆,不会减少。时间抹不掉,我依然爱你。

我不敢说,我还在等你,怕你看轻。我装着不在乎,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星空伴我叨絮,路灯陪我失眠的时候,只自己知道,我想你了。你说你喜欢小道旁的玉兰,淡淡优雅,默默等待一年又一年的轮回,一季又一季的花开。而我的等待,你是否还愿意看得见。

14.云南玉龙雪山旅游美文 篇十四

来到山脚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刺骨的寒风,呵出的气也是白色的雾。要怎么上山呢?有了!不是可以乘大索道观光车吗?经过一轮耐心的等待,我们终于坐上了观光缆车的车厢。

车厢正在运行中,每经过一个电线塔便会摇摇欲坠,可真吓人呀!到了半山腰,松树、云杉尽收眼底,我们马不停蹄地拿起手机抓拍这瞬间的美丽。过了一会儿,我们终于接近山顶的终点站。

山顶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我很喜欢这里松软的雪,像地毯似的平铺在地面上,踩下去是那么好玩,那么舒服。以前,我会对天空的云说:我终有一天要摘下你几朵!今天我就身处云朵中间,随手可摘。云缭绕着山顶,一团一团的像极了黄山的云海……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宝藏”,让人不仅能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让人们从现实中寻觅到一份清净。

15.描写玉龙雪山的文章美文 篇十五

我们先看一段外貌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许多同学都熟悉,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经典语句,写出了贾宝玉眼中“神仙似的妹妹”。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如果能恰当运用外貌描写,也会使文章“回眸一笑百媚生”呢!那么,如何运用外貌描写呢?

写作指导

一、抓住特征,传神绘形。

人的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如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描写蔡芸芝老师:“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作者抓住了老师的一个特点,写出了她的温柔和美丽,让每一个读过的人都记忆犹新。

二、运用修辞,生动刻画。

进行外貌描写,如果能适当地用一些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描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修辞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巧妙精确的比喻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飞舞出绚丽的色彩。如大家都喜欢的经典名篇《童年》,作者进行的一段外貌描写:“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我相信每一个读过《童年》的同学都会对这段外貌描写印象深刻,因为它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两个舅舅的自私残暴和外祖父的气愤。

三、前后对比,揭示中心。

对比手法是记叙文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外貌描写的前后对比更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很多同学写“母爱”常用这种方法,先写母亲的光鲜靓丽,然后发现母亲的皱纹、白发,前后对比,让感情自然流淌。我们来看鲁迅的《故乡》中对闰土的两段外貌描写:“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同一个人,两段外貌描写一对比,不用作者直言,我们就明白了文章的中心:揭示了旧社会农民日益困苦,农村日益衰败的社会现实。

最后,外貌描写虽然用处大,但不能随意、盲目地运用,要尽量根据表现文章写作意旨的需要,增删取舍,做到画龙点睛。

16.写过雪山的经典美文 篇十六

雪山跟我一样一年年在长大的时候,却表现出他的与众不同,不管春夏秋冬,人们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场景:雪山屁股坐在地上,右手紧握一段小树枝,小树枝每抽打一下地面,上身就呼应地伏贴一下地面。很像嚎啕大哭的样子,但是雪山不是在哭,他只是反复念叨“……啊……我饿……啊……我饿……”。

当我意识到雪山是个傻子时,我对他异常的行为尤其困惑,想走进他神秘莫测的世界却找不到入口。雪山家就在我家前面,他家的后墙根紧挨着我家的椿树,所以当雪山独特的“唱腔”一起来,我就循声而去,在他的身边定定站着,盯着他永远脏兮兮的破棉袄看,雪山却“呼呼”两声傻笑算是对我打了招呼,用磨刀布一样的袖口横扫一下清溜溜的鼻涕,立即腮帮子上多了道丝滑滑的光亮。———然后又开始了他的似哭似吟的“唱腔”。

雪山娘很会生儿子,共生了包括雪山在内的五兄弟,可这五个儿子并没有给雪山娘带来福气,而是带来口粮的经常不足。可是吃不饱并不影响雪山拥有他自己的快乐。

雪山娘给了雪山的苞谷饼,雪山掰碎了撒在地上;给了他黑窝头,雪山也掰碎了撒地上。他等着越来越多的麻雀飞过来,看着那么多的麻雀来吃食儿,他就像看着他的孩子一样,乐得“呼呼”的傻笑。如果有谁来捣乱,雪山会毫不客气地对付他们。

很多孩子不敢招惹他,我就看见一个多事的孩子驱赶麻雀,被雪山穷追猛打。而我从不赶“他的麻雀”,也不去惊扰,所以雪山倒很友好地允许我接近他。

有一天我听到雪山的“唱腔”唱着唱着突然没声了,就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只见雪山踮着脚用他的小树枝挑他家墙上那串胡萝卜干,短秋秋的棉袄向上收得老高,露出瘪瘪的肚皮。我想他的包谷饼早喂完了,现在是自己饿极了吧。于是我就走过去,“雪山,想吃萝卜干了?”雪山不理我,尽量伸直身体去挑那串胡萝卜干。

我家的墙外也挂了好些长长的又肥肥的胡萝卜干,那是母亲精心制作的,风干的胡萝卜比新鲜的还要甜,和大米放一起熬粥很好吃。

我望着雪山总也挑不下来的那串胡萝卜干,皱巴巴的只有筷子粗的个儿,哪能比得上我家的好。于是我对雪山说:“雪山,你这够不着,去俺家那边墙上去弄点吧,俺家的好够!”雪山像没听见我说话,“俺家的大,够得着”,我强调地又说了一句,并拉着他的胳膊叫他跟我走,雪山却似钉在地上一样拉不动。他怔怔地看看我,又看看我家墙上的胡萝卜干,傻笑了一声,坚定地摇了摇头,仍蹦着去够自家的那串细细的胡萝卜干。

我看他这样,只好拍拍雪山的肩膀,叫他身子放低点并使点劲把他按下去,“我帮你够!”雪山懂了我的意思,他弯下腰,我踩上他的背拽了一把软乎乎的`胡萝卜干,跳下来后递给雪山,他忙紧紧地抓在手里就往嘴里塞,边啃边“呼呼”地傻笑。

雪山的快乐并没有永远陪他一起成长,他的快乐被冬天的野鸽子湮没了。那群野鸽子不知从哪儿呼啸而来,飘落在高大的栋树上,栋树紧靠着储粪池,源源不断的营养供给出一串串拥挤的栋枣。那些干缩的栋枣经不起野鸽子的啄食碰撞,簌簌落地,像突然下起的一阵“雨”,有一只鸡被突如其来的“雨”吓得“咯咯咯…”地乱叫乱跑,慌不择路地掉进储粪池里想飞起来却越挣扎越不能动了。雪山想去救这只鸡,他用手里的小树枝去拨这只鸡,却越拨越远,他就往前越来越倾,终于雪山也趴进粪池里了……

雪山死了。

后来我常常想起雪山。如果他能活到今天,可能会长得像他的名字一样魁梧。母亲也说如果雪山活着也跟我一样大了。是的,雪山死了,但我却活在远离儿时生活过的地方——一个高楼林立美丽的城市里。

城市里也满是“饥饿”的人,只是没有饥饿着喂鸟的人。

当太阳隐没于高楼的另一面我看不见时,我的世界又开始不圆满了。棱边交错的楼房的影子执着地延伸,我缩在我的小窝里看着那些影子一点一点变长、变厚,长得我看不到有多长,厚得我看不清有多厚。原来的影子溶成黑暗了,我伫在黑暗里悄悄地和光明一起沉淀。

我默默地想着雪山,默默地活着,活着感受那雪山感受不到的东西。快乐在这座城市里已经被吵闹的喧哗声覆盖了、远离了,只剩下无穷无尽的烦恼。

17.鲁迅描写雪的文章美文 篇十七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赏析】

《雪》散文是鲁迅先生在《野草》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冬天初像意境的唯美画面,这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是难得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山水画: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一个稍嫌破旧的老房子独座旷野,黑褐色的墙上朝上推开了一扇木质窗户。朝窗户内看去,沿窗台摆放了一张四方桌,桌前搁置的是一方端砚、一架毛笔,在桌子的另一边摊放着一叠毛边稿纸。桌旁坐着一中年留须男子,身着蓝布棉袄,一手扶在桌上,一手却搭在窗台上,正扭头朝窗外注视。如果你能看清他的表情了,则会发现他时而木然,时而眉头紧躇,似乎在思索什么事情。窗外雪花纷纷飞扬,甚至有一两片飘落在中年男子的手上,但丝毫不见他动弹一下,仿若他就是一尊雕像般。他在思索什么?他仿佛看到在不远处有一群永远也不怕冻着的孩子们正在嘻闹,他们正在推着一个雪人。然而,这孩童的嘻闹声却并没让他感到半点生趣,反而让那个世界更显得安静。

鲁迅先生在文章开头是以南方的雨开头,来衬托北方的冰雪之坚硬。谈的是雪,却用雨作铺垫,用雨绵软、单调来衬托冰雪坚硬、冰冷与有力。作者对雨的温软无力表示出哀伤之情,“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随后,他在文章中却勾画出南方下雪的视觉美。雪中有花、有蜜蜂嗡嗡、有画得美人一般的雪人。而雪人却独自坐在晴天与寒夜中变得面目全非。然后作者笔锋一转,描述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如精灵般漫天奋飞,寥寥数语,读者看到的只是满天飞舞的絮雪,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描写。在文章结尾,作者将雪比为死掉的雨,化为雨的精魂。

上一篇:电力系统光纤通信下一篇:一套表网上直报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