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共8篇)
1.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 篇一
教会学习方法踏上成功之旅。8月18日,对于在中国科技大学就读的陈都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盼望已久的愿望实现了,他获得了公费到美国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消息传到了家,传到了母校——安徽省天长市十八集中学,作为父亲的十八集中学陈玉宏老师,非常激动,多年的教育,没有白费,回想起陈都的学习、成长经历,他有着说不完的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在教学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外,在家庭教育方面,陈老师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成功的方法。以下便是陈老师的自叙。
培养兴趣,给孩子一个好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由于先天遗传和生活、环境、教育的影响,总是千差万别的。我在教育子女的时候,首先培养孩子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陈都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觉得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就给讲没有知识的危害性,并带他到新华书店,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小陈都眼睛闪着光,稚气地说:“这里有这么多的书呵!我要把这些书都搬回家。”我说:“光搬回去有什么用,要增长知识,必须看书,认真学习,只要你能认真去看书,我就不断地给你去买,你说行不?”我从新华书店买来了一些课外读物,如《山海经》、《百家姓》、《小学生作文选》、《数学习题集》等一些书,一回到家,他就埋头苦读,对书的兴趣产生了。没几天,就把我买的几本书看完了。
我又从校图书室,从朋友那里不断地借书给他看,他什么书都看,可以说包罗万象:天文、数学、历史、生物,本本看得都有劲。当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就给孩子一个答案,而是一起探讨,一起研究,一同去查工具书。事实证明,用这种方法,特别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小陈都常常会为自己通过看书弄懂了问题高兴好几天。
在娱乐上,我适当处置。我教育陈都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学,休息的时候,就应该尽情玩。他看电视,我从不限时,爱看就多看,不爱看就少看,时逢播放《西游记》,由于有些学生家长不让孩子看,这些学生央求他讲昨晚的“故事”,等讲完了,下面是什么情况,电视还没有放,陈都就在家里看《西游记》原著,第二天,去讲给他们听,他们语文老师当时风趣地对我说:“陈都为了给同学们讲故事,现在每天回家都要备课了!”
好的学习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学生说,学习要讲方法。孔子云:“学而时习之”讲的就是方法。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要学会整理、归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家中,我也经常对他这样说。
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把课文或英语单词过一遍,把一天下来的重点复习一遍,才安心地睡觉。
在一次期中考试时,他的试卷中的大题目正确率较高,而填空题、选择题错误较多,我就对他说,问题在于对书中的基本概念还没有掌握清楚。他听了以后,认真复习,反复看书,还要求我向他提问题,我一边看着他的书,一边提问题,他对答如流。在期末考试中,再没有上次的现象出现了。
善于归纳是陈都学习方法上的重要一点,他对各科的学习,能注意整理、归纳。记得有一次,我无意中用了他的一张草稿纸,他在整理时,发现少了一张,就问我,谁动的,我只好实说,他难过得饭也吃不下。我教导他问老师问题时,要在经过深入思考后,疑惑不解时,才去问,这对学习才有帮助,而陈都平时很少问老师这一题怎么做,那一题怎么做,总是问:这一部分与那一部分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有一次,在课堂上问数学老师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区别是什么,联系是什么?当时老师可能感到一两句话难于讲清楚,结果就在第二天的课堂上,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讲了这个问题,并表扬了他发问有水平。又如在物理课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节后,听老师讲了物体在运动中有一个向下的正速度,同时还有了一个向上的负速度,对负速度如何计算,课本中还未提及,他却通过自学,得到了解答。
在读书中能“质疑”和“设疑”,通过思考请教老师,达到“解疑”的目的,这是一条好的学习方法,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学会做人,让孩子终身受益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陈都小的时候,我常给他讲故事、讲历史,他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纪念像章,那是小学四年级时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时买来的,在路上我就给他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个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像周那样,以天下为己任。
孩子上小学第一天,我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散会以后,其他家长领着孩子走了,我让孩子留下来,父子俩一起将开会场地上留下来的纸屑、果壳一起拾起,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漠不关心的人,要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自立自强。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他犯多大错误,要和他讲道理,决不能动手。
放暑假的时候,他经常到小朋友家去串门。有一天,我外出回来,看他不在家,就去找他,他正在别的小朋友家里玩变形金刚,七八个变形金刚放在地上,还有两三个拆散了。人家的门敞开着,房间里一个人也没有。我问他,是不是主人家的小朋友让他玩的,他不吱声。
这时主人回来了,我主动向他道歉,主人却谅解地说:“玩是一个小孩的天性,他在拆变形金刚,说明他脑瓜聪明,有动手能力。”说后还借了两个变形金刚给他。回家后,我没有责备他,而是告诉他:“在没有得到别人允许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拿别人的东西,这是坏孩子才干的事。”他说:“爸爸我懂了,下次再也不会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我平时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小学二、三年级时,自己的鞋子自己洗,自己的袜子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陈都得了感冒,我让他一个人到医院去看病,从挂号、找医生看病、划价、交费、取药,都是一个人做。在大学期间,无私地帮助别人辅导英语;获得的奖学金,拿来资助些贫困的大学生;申报出国留学所需要的一系列手续,也是他一个去办。这些生活履历,为他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陈老师的一番话很有见解。“天才”不能创造,但做家长的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每个孩子就都能获得成功。陈都以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走上了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衷心祝愿他继续努力,不断进取。
2.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 篇二
如雪, 初三四班的一名学生。
她的家庭优越, 父母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父亲在乡政府工作, 母亲在本乡一所小学任教, 家里日常生活除了有父母照料外, 还有爷爷奶奶的照看。孩子对家庭生活的描述, 充满温馨与安宁。父亲更是孩子心中的偶像, 面对困难时, 她都以父亲当年求学和工作的经历激励自己。
但是, 最近一段时间如雪变了。眼神中藏着哀伤, 心事重重。尽管她闲暇时仍和同学嬉闹, 甚至表现得比往常还要快乐。
不经意地找如雪的好友聊天, 但是她似乎和自己的闺蜜也没透露;我试图在日常的接触中努力不露痕迹地从如雪的身上了解情况, 也没有突破口。
这是一个她拼命要守住的秘密, 一个她已经承受不起的秘密, 连最信任的老师、多年的朋友都不能说的秘密。
直觉告诉我, 不是早恋, 而且对于孩子来说, 很严重, 心理受伤的程度超出了她自我修复的能力。
打电话给如雪的父亲, 虽然没有明确告诉我为什么, 我多少已经了解到问题的端倪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出现了问题。
一般来说, 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社会地位的父母, 更不愿意把家庭的事情透露给外人。但这已经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就必须合作面对问题了。我要揭开问题, 哪怕因此带来痛楚。
我必须在她妈妈那里打开缺口。我没有打电话, 只是把自己拍的一张如雪独自坐在校园的角落里, 目光暗淡的照片, 发给了她妈妈。过了大半天, 终于听到了电话那端, 母亲的抽泣。
我说:“我以自己的职业良心和人格担保, 不会透露你们家庭的情况的。”她犹豫着, 但还是说出了已离婚, 目前跟孩子保守着秘密, 希望等孩子中考结束后再跟孩子说清楚的事实。
这是个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故事。
我们共同分析, 从目前孩子的状况看, 显然她已经知道了父母的事情, 而且错过了解释的机会, 甚至传递给孩子的是更复杂和更可怕的信息。
要放寒假了, 我担心的一段时间, 怎么才能帮助如雪走出泥泞?
二
我约了孩子的父亲做一次长谈。
他回避着我的目光, 显得有些不安。
我故意用轻松的口吻说, 此时, 我不是老师, 是医生, 医生只会了解病因和探讨治疗的方法, 不会指责为什么会生病, 请相信我的专业素养。他叹了口气, 说:“真的不知道现在该怎么跟孩子解释。”如雪已经不跟他说话了, 似乎很仇视父亲。
我平静地看着他, 说:“相信自己吧, 你能处理好的, 只是要接受我的建议, 应该可以利用这个寒假帮孩子走出阴霾。”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光亮, 就是说他选择相信我了。
我送给他三个词:坦诚、回忆、呼唤。
坦诚, 还原最真实的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处理问题的过程, 让孩子至少还相信, 爸爸不是胡闹, 是真诚地对待感情;
回忆, 回忆父女从小到大的快乐时光, 打动孩子, 让她相信, 即使父母之间不再有爱, 但是对孩子的爱没有改变;
呼唤, 告诉孩子, 爸爸不能没有女儿的信赖, 女儿敌视他的时候, 他痛不欲生, 希望孩子给爸爸一个机会, 学会爱, 和孩子一起成长。
接着, 我打电话给妈妈, 跟她讲述了寒假里爸爸的计划。希望妈妈能配合爸爸, 共同把快乐还给孩子。妈妈沉吟一下, 答应了。我说:“在需要的时候, 妈妈要和孩子面对面谈话, 话题一:即使不爱了, 我们依然有过美好的岁月, 人生最好的日子是一起走过的, 不是敌人, 还有可以珍惜的东西;话题二:失败的婚姻中没有赢家, 妈妈也不是失败者, 只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和别人, 依然可以有美丽人生;话题三:我们还是朋友, 对孩子的爱没有改变。孩子是老天给的最好的礼物, 是爱的纪念。”
三
爸爸打电话了, 开始, 他主动与女儿交谈失败, 于是改变策略, 用文字。真情的呼唤改变了父女的关系, 女儿原谅了父亲。妈妈与女儿的沟通也获得了成功, 有一次妈妈特意约了爸爸, 三个人一起出去吃饭, 看到父母沟通得很自然, 孩子似乎终于释然。
如雪发了一条信息给我, 老师, 我想你了, 有好多话要跟你说。
我告诉父母, 你们成功了, 而且做的比我期待的还要好。
如雪把周记本交给我的时候, 一脸的郑重。她说:“老师, 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一个怎样惊涛骇浪的假期啊, 那时候我好想有你的陪伴。”
我回复道:“感谢老天, 给了我一个坚强的姑娘, 看到你的成长, 真好。谢谢你, 孩子, 谢谢你的宽容, 你教会了大人们, 学会珍惜。”
我的如雪, 终于走出了阴霾, 找回了自己的春天, 那么美的春天。
后记
这是个知识分子离婚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以往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因此, 研究这样的案例, 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在这个案例中, 我采取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点:
1. 与父母建立信任, 这是成功进行指导的前提。怎么打开局面, 了解真实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尤为重要。有了信任的基础, 后续的努力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取得互信的要素, 就是老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智慧和师德。
2. 充分利用父母的长处和特点, 指导他们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 效果良好。
在本案例中, 父亲是文笔出色的人, 母亲沟通的能力较强, 所以, 我就让他们采取相应的方法, 打动孩子, 最终使孩子相信自己还能拥有完整的爱, 打消之前的恐惧、抵触, 调整好状态, 勇敢面对。
3. 充分合作, 做好预案, 逐步实施, 并在过程中与家长沟通, 及时取得最新信息, 使我们的指导有的放矢。在本案例中, 每一环节的设计, 都是和父母共同拟定的, 而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沟通, 掌控局面, 就会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 对于老师和家长是那么重要。所以, 学好教育心理学, 是必要的, 本案例中, 每个环节, 无论是和家长的沟通, 还是指导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几乎都是先揣摩心理, 再采取相应的手段, 所以, 才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效果。
3.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家庭教育案例;留守儿童;单亲家庭
孩子的成长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离婚子女等这些现象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父母的缺失带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父母及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一、父母缺失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影响
1.案例叙述
学生小×,男,11岁,五年级一班。父亲是无业人员,靠在外地打工为生,较少回家,性格粗暴。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行我素,甚至对孩子拳打脚踢,自私蛮横,与邻里关系不好,在群众中几乎没有好评,与妻子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母亲是农民,料理家务但也经常不在家。对孩子百依百顺,在家中没有地位,遇事孩子的父亲说了算。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约人玩牌、打麻将,对孩子几乎是漠不关心。教育孩子不讲究方法,没有耐心。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闻不问。五年级上第一节课就让老师很为难,不但不听讲还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拿着棍子不时地敲着桌子啪啪地响,说他不听。下课老师和他谈话,他对老师说:“老师,如果谁要叫我学习,我就觉得活着没意思,就想到了死”。小×同学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气急败坏地去打人,嫉妒报复心理极强,学习不好、没有上进心,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黑白颠倒,不分好坏。这些让学生和老师都很无奈。
2.案例分析
案例中小×的父母对孩子几乎没有教育,不讲道理,动则打骂,以至于小×性格极端偏激。小×脾气暴躁、多动、打人,多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在家庭小事中,意见不合便动手打骂,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解决不了的事或者不愿意解决的事就选择武力解决。父母经常不在家,对孩子疏于管教,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学校的纪律约束会使他感到束缚,再加上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自身感到自卑,因此就不爱学习。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以权威恐吓学生,容易激起其逆反心理。小×的成长中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父母亲正确的教育,因此造成了孩子脾气暴、易动怒、爱打人的缺点,在心理上也存在极度的自卑感。
二、单亲家庭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
1.案例叙述
G同学在读幼儿园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家庭纠纷回娘家去了。家里请人去叫了几次,她都不肯回家。虽然他的父母至今没有离婚,但是他父母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他爷爷、奶奶都已年老,奶奶的身体也一直不好,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只好外出打工。G同学由目不识丁的爷爷抚养、教育。G同学现在正在上四年级,但是他上课时注意力老是不集中,课堂上经常做一些小动作。作业也很少按时完成。写的字大小不一、东倒西歪,成绩一塌糊涂。老师也经常教育他,但是由于基础差,在课堂上仍是提不起精神。老师也问过他“喜欢你的妈妈吗?”(喜欢,她是我的妈妈啊!)“恨你妈妈吗?”(恨)“为什么呢?”(她不要我了)。缺乏父母的爱与教育,孩子处在一种茫然的状态,对现在的生活也是一无所知。
2.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就典型地显示了父母的重要性。没有父母的教育,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但是爷爷奶奶不能代替父母来教育和照顾孩子。G同学由于母亲从小就对他不闻不问,孩子的成绩千疮百孔,生活更是一团乱麻。父母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而导致孩子成长中出现身体不健全、心理不健康以及一些不当的行为。
三、不良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消极影响
不良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父母教会的。父母会重视孩子的说话和智力启蒙教育,比如给孩子买健身架、给他们讲故事、学习英语等。不完整的家庭往往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
其次,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自发形成的,在很多方面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就如案例中的小×一样,喜欢用暴力去解决问题,但是父母从来不会教育他,暴力是不对的,对于他的日常行为缺乏别人的认同。与人交往、处事及饮食习惯等,这些都是在父母影响下形成的。不良家庭会忽视孩子成长阶段的学习,导致孩子养成坏习惯。
最后,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爷爷奶奶带孩子存在溺爱的因素,对孩子百依百顺,这就对孩子的思想造成一定影响,认为我是世界的中心,别人都得听我的。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不利。还有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总会存在经济上的困难,对孩子身体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缺乏父母的教育,世界观从小就有一定的偏颇,认识世界会有些歪曲,以至于很多缺乏父母教育的孩子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王亚.不良夫妻关系对子女教育影响初探[J].中国家庭教育,2009(04).
4.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 篇四
和困难较劲。在水均益看来,要想和孩子沟通,先得从“骨子里”尊重孩子。他说,作为父母,理应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尽可能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的环境,而人生的种种机遇或变故都得靠孩子自己去面对。水均益坚决反对溺爱孩子。“如果让孩子形成这么一个思维模式,即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将来吃亏的是他自己。”水均益笃定地说。但紧接着,他朗然一笑,解释道,他并不是不爱孩子,也从来没有虐待欺负孩子的记录。恰恰相反,他强调,如果真正爱孩子,就必须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没什么一帆风顺的事。生活本身就是在和困难较劲。当然,怎么才能和困难较劲而不输,水均益有他的招数。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不越俎代庖是他的一个原则。这或许是个懒办法,却非常奏效。水均益举例说,他带小女儿去翻斗乐,女儿被一种供大孩子攀爬的游戏吸引,却苦于个小力单,不能上去。求助父亲不成,小小年纪的她把目光转向了场内服务的阿姨。在阿姨的协助下,她成功了。给孩子品尝成功的机会或许是父母送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之一。当问道女儿的特点时,水均益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聪明、悟性好、胆儿大、不怵、和任何人不到两分钟就熟。”这自然和水均益夫妇从小的鼓励分不开。一有机会,他们就带着孩子出门,鼓励她和人打交道。水均益很清楚,其实从呱呱落地开始,小孩子就注定要和社会和人打交道。对此,他对女儿有明确的要求。待人接物,一定要有礼貌、有教养。一旦发现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自私苗头时,他会毫不留情地遏制。即使是接听电话有没有礼貌这样的细节,他也不会放过。
向父亲学习。毫无疑问,父亲的威信不是靠唠叨树立的。自认向来严厉的水均益从来不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说这指那,他关注的是原则问题。而只要他要介入某事,一定非常严肃、一查到底,甚至不惜动手,以让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譬如他要求孩子诚实、不说谎。如有违规,他在充分体谅孩子躲避惩罚的心理前提下,决不姑息。孩子尝到说谎话的苦头也能尝到讲真话的甜头,自然会养成实话实说的习惯。
水均益认为打屁股(当然是对小小孩)是必要的,同时他也坦言自己脾气不太好、方法有时趋于简单。在这一点上,他承认自己比父亲差远了。水均益最希望女儿拥有的东西是:健康、快乐、大方,乐观的性情和坦荡的心胸。
5.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 篇五
案例一:
1、一个女教师,在教学估算时的一些片断,更多的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在走,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是被动式学习······
2、另一个教师在教学包装方法中表现新理念······ 分 析:
1、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完全接受和模仿教材所写的、教师所说的,他们应当“自主、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也不应当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严格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一切数学学习行为,而应当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等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上面的案例中,前者,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估算的学习,看上去课堂氛围非常热烈;后者,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完全由学生自已动手去解决问题。两相对比,前者属于牵引式教学,后者是学生主动、自发地完成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宗旨。
案例二:
两个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先让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学对于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进行表述,然后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再说出自己的观点······
体现的是学生要学,学生在自己通过猜测、验证,获得知识···· 分 析:
从设计意图来看,这两位教师都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前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后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操作积极投入。同样是采用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实践操作,为何教学效果迥然不同?分析其中原因,应当是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要素?是否真正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找到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半径和直径的关系通过自学是能够找到答案,也能够证明这个关系。而教师A无礼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预设教学活动;面对已知结果的操作,学生索然无味,激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B则充分正视学生的现状,调整教学思路,把对未知的探索变为已知的思辨。学生为了证明知识的观点,认真的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展示出来,这样的操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操作活动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正确的定位。在设计操作活动时,不能为了操作而设计操作,而应根据学生内容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完成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1)小容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曰“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原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教师和同学,害怕被人笑话。最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根据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理论,可以给出以下几个建议:
1、在目标定向上,小容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确定,“暗自发誓要靠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没有一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够很好激发学习动机,也是其学习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2、在学习信念上,小容的引起学习方法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的自我效能差,久而久之。导致习得性无助,即防御性悲观。“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这样,小容需要成功体验,及其他学习的自信心。
3、在情绪状态,小容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小容应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这样是不会学习好的。
4、在教师变量这个因素上,教师可以对其关注,给一定的教师期望。利用教师的效能使可变的有趣,增强其自信。
5、任务变量,为了让其体验成功,学习任务应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
总之,学习是复杂的活动,影响因素很多,彼此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以要把握好自己,即个人因素。这是主要的。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9: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13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办及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14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写给学生看出。
2、写出“这个人”。
6.关于感恩的教育案例分析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渗透话题。
上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同时去见上帝,问上天堂的路怎么走。上帝见两人饥饿难忍,就给他们一人一份食物。一个人接过食物,甚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而另一个人接过食物,却无动于衷,好像别人就应该给他似的。于是,上帝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另一个人则拒之门外。被拒之门外的人很是不服:“我不就是忘了说句‘谢谢’吗?”上帝说:“不是忘了,没有感恩的心,就不可能说出谢谢的话;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爱别人且也得不到别人的爱”那个人还是不服:“那少说一句‘谢谢’差别也不能这么大呀?”上帝说:“这没有办法,因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铺成的,上天堂的门也只能用感恩的心才能打开。”讲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上帝为什么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另一个人则拒之门外呢?”这正是这节课要讨论的要点,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懂得: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初步了解感恩就是感谢别人给予你的恩情。
(二)倾诉心声,感受亲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应该感恩的人莫过于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础,只有爱父母,才会爱老师、爱学校、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格。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父母作为切入点,找了一些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图片(出示)这些图片是孩子们生活的缩影,可以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一下过去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学生一边看,我一边叙述:“同学们,是妈妈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哑哑学语,又到上学读书,这期间少不了风风雨雨、磕磕碰碰,同学们在这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父母是一把屎一把尿的养大你,想想生日时父母的祝福,想想生活中父母的关怀,回忆一下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刻,想想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再回忆一下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刻。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说出他们的心声,在感知、倾诉、明理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检查、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用实际行动关爱父母。
(三)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正面事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但是,反面事例运用好了更能给学生以警戒和启迪。所以这个环节,我从生活中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反面事例(白板显示)。学生的情绪很容易激动,看了这则报道,可能会说出一些偏激的话,“小良真是太没良心了!我真想揍他一顿!”面对这些情绪化的孩子我会及时引导他们:“小良确实太让人生气了,但是我们揍他一顿能解决问题吗?假如小良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理智地面对现实,学会冷静地处理问题,帮助小良改过自新,从小良身上汲取教训。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良,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体会到父母心灵深处对自己的期望,感悟亲情,从而学会感恩。
接下来我准备了一个亲情小测试(白板显示),让学生从这个小测试中懂得做子女的不仅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该懂得回报父母的爱。我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闭上眼睛想像,假如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面前,此刻,你最想为父母做些什么呢?”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
(四)创设情境,体验亲情:
课堂上,无论多么精彩、多么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学生亲身的体验,只有体验才会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感悟。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先让同学们选一个最舒服的姿势,然后闭上眼睛,想像此刻我们正坐在一架宽敞明亮的飞机里,耳边回响着美妙的音乐,望着窗外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飞机下方是一片汪洋大海,景色是那么迷人,空气是那么清新,心情是那么的愉快,我们陶醉其中。突然,飞机剧烈的抖动,甚至还发出刺耳的鸣叫,这时,扬声器里传来机长的声音:“各位乘客请注意!飞机发生故障无法排除,五分钟之后将坠入大海,请在五分钟之内写下您最后的遗言!”遇到这样突如起来的事件,也许会有同学大哭起来,也许会有同学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我会这样引导他们:“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不愿意离开你们的父母,但你们必须接受现实,只有五分钟的时间,此刻,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吧”也许他们会写出平时想说却没有对父母说出的心理话;也许会写出自己以前的任性不懂事;也许他们想再听听妈妈的唠叨,看看爸爸严厉的目光,此刻,他们会感到妈妈的唠叨声是那么动听,父亲严厉的目光是那么亲切„„写完后,我这样引导:“同学们,飞机将要坠入大海了,如果你想让父母听到你的心声就大声的念出来了吧!”学生念完后可能已经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我再次引导:“同学们,飞机就要坠入大海了,让我们一起大声喊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通过“写遗言-念遗言” 使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宣泄,这样既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增强学生的心灵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去调整自己的某些观念,进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我相信孩子们经历了这样一次“生死离别”之后,对感恩会有更深的体会,相信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对父母会多一份的理解和关怀,做一个懂父母爱父母的人。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为了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拓展到感恩更多的人和物上,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太多了,除了我们的父母还有教我们知识的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以及赐予我们万物的大自然等等。同学们,如果你对他们有感恩之心,感激之请,就尽快的表达出来吧!”(白板显示)我感谢—(老师、同学、社会、大自然„„)我相信学生们兴致一定会很高,一定会说出很多感谢的话。他们可能会感谢老师给予他们知识,感谢同学给予他们帮助,会感谢阳光给予他们温暖,感谢医生给予他们健康„„这时,孩子们每一句感谢的话,都是一颗颗纯真的心,我相信一颗颗感恩的种子已经悄悄地播种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而且将生根、发芽。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周围所有的人。感恩伤害你的人,是他们磨
练了你的意志。感恩鼓励你的人,是他们让你信心十足。感恩授予你知识的人,是他们照亮了你前进的道路。感恩哺育你的人,是他们让你丰衣足食。感恩帮助你的人,是他们给了你再生的希望。感恩嘲笑你的人,是他们激发了你的自尊。通过配乐朗诵创设情景,烘托气氛,激发了学生读诗的热情,目的是引导学生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这样才能对社会对他人长存感恩之情。
7.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 篇七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策略
一、家庭教育及重要性
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不可小觑, 它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度过, 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发展, 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长, 家庭对增强学生的体质, 提高学生的技能, 发展学生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个性等方面意义重大。在人口比例上占了50.3%的农村中, 家庭教育因其地位和处境的特殊性, 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而得到广泛关注——检视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分析发展农村家庭教育的路径, 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大业能否实现, 关系到农村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 关系到农村有效、均衡、生态地发展。
二、当前中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持有的两种极端的观念
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教育孩子的方式, 但是一些农村家长不能正确认识教育的作用, 所持观念极端。两种极端的错误观念是:
教育全能。持这个观点的家长认为, 教育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学习不好将来就一无是处。这些家长生活的经历和压力使他们相信教育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他们认为, 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将来就很有可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受别人的压迫, 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们逼迫孩子必须得高分, 只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 对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人格是否健全发展不闻不问。这样一来, 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和学习的机器, 衡量他们成败的就是试卷上的分数。一直以来, 学生遵循父母的要求“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父母的“谆谆教诲”使他们对自己的兴趣、特长逐渐地淡漠了, 其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个性等方面欠发展, 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
教育无用。持这样观点的家长认为受教育知识为了识字、学会算数应付以后简单的日常生活。在社会处于变革转型期——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 市场经济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人们的意识中更重视实惠, 讲求功利性。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 不少家长从眼前利益出发, 算起了经济账。在他们看来, 教育投入是消费性的, 读书上学得花一大笔钱, 成本高且毕业之后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早早辍学参加工作更能产生“经济效益”。这样的家长鼠目寸光, 没有从长远的角度看教育的作用, 培养、教育孩子的热情低, 影响学生的发展。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作不够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三者之间的有效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高教育效率。但是农村里这三者的协作远远不够。
首先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方面,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脱节。在学校里, 学生在教师的督促和引导下学习, 在家庭里, 家长的教育方法, 家庭的教育气氛等和在学校的迥然不同, 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脱节。另一方面,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少。农村学校离家远, 班级成员较多, 教师任务重, 交通和通信尚不发达,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甚少。学生的家长只是在学生刚入学或是有紧急事情的时候才到学校里和老师见面、交流。另外, 学校很少举办和家长交流的活动, 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不能保证。
其次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很多家长观念保守, 认为教育只是在学校中进行, 参加社会活动是不务正业, 有的家长完全忽视社会中的教育资源。另外, 农村不像城市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或者说农村的社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开发, 这些现实都阻碍了家庭与社会的交流和合作。
3、家长自身素质不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孩童者, 最易受影响人也, 父母之言行举动, 子女多于不知不觉中被其激触, 效而尤之。"说明了家长在儿童发展上的示范性作用。但是, 农村家长素质不高影响了家长教育作用的发挥。据调查, 农村的家长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0%-70%。农村家长教育程度低, 知识结构狭窄, 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方法不当, 没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来解决孩子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能很好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家庭中教育资源不足
与城镇的学生相比, 农村的教育资源较少。城镇的孩子家庭条件好, 可以为孩子买电脑, 学习机, 课外读物等学习工具, 但是, 农村经济状况落后, 不能像城镇一样拥有多种教育工具, 这样就导致农村学生除了在学校中、课堂上接受教育就别无他法, 势必导致农村学生的发展受限制。
三、针对问题的解决路径设计
1、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错误的观念对学生有很深的负面影响, 及时纠正这些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因为读好书而出人头地的例子, 也经常看到受了教育还是不能找到理想工作的例子, 但是家长不能用功利的观点来衡量教育的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 基于此, 教育的价值当然可以通过判断社会有没有进步、个人有没有发展来确定, 但是个人是否幸福的生活, 学生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个体是否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社会是否文明、和谐被家长忽视了, 这些恰恰也是教育追求的。家长应当转变错误的观念, 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 还应注意孩子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应当着力培植孩子的优良素质, 如活跃的思维, 批判精神, 创造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家长素质, 做合格的家长
家长素质的高低对家庭教育的发挥起重要作用。当前, 有校长培训, 班主任培训, 新教师培训, 却忽视了对家长的培训。培训家长首先应该在学校中建立家长培训班, 通过专业的学校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长的文明建设。学校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 家访, 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工作, 主要目标应包括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培训来增加父母再教育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 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 并且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比。学校可以通过学校联系手册, 黑板报, 广播宣传, 组织看家教录像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家长自己还应该有意识的给孩子树立榜样, 严格要求自己, 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不沾染不良的习气, 与孩子共同成长。
3、开发农村的教育资源, 发挥农村的教育潜力
生活处处皆学问, 只要家长懂得开发, 孩子就会有享用不尽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 留心身边的点滴, 教导孩子。家长还可以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开展活动,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识能力。农村由于经济落后, 家长不可能给孩子提供多样的玩具, 但是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弥补了这一缺憾。农村的树林、山坡、小溪、田地都可以成为孩子受教育的场所。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应加强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是家庭和学校之间。学校要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在教育孩子问题上, 许多农村家长对学校有依赖, 学校和老师有条件为家长提供指导, 由学校承担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组织工作是最为合适的。学校可通过电话联系, 家长会, 家访, 学校开放日等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学校还可以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 可在每学期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集中交流、强化辅导, 主要让家长了解当前的教育热点, 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 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更新陈旧的教育方法, 树立正确、科学的人才观。家长应该在合适的时间主动与学校联系, 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其次是家庭和社会。单靠学校指导农村的家庭教育是不够的, 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 才能使农村家庭教育更完善。家长们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创设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比如, 可以联系广播站、宣传部门, 及时向家长反映学校开展的活动, 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了解教育活动、知识。还可以向书店, 电视台、电影院反映学生对读物及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情况, 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改革让农村家庭教育任重道远。应该唤起家长、学校、社会对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视, 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对农村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落实有效地解决办法, 共同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2]管晓静.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 (7) .
8.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 篇八
关键词:幼儿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问题
幼儿是幼儿性格及心理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教育幼儿将很大程度决定幼儿将来是内向的性格,还是外向的性格。因此,对于幼儿的教育,家长及教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一、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过于溺爱
对于幼儿教育,不同条件的家庭存在不同的问题。其中,最共性的问题是父母对幼儿的溺爱。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幼儿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外婆奶奶宠、爸爸妈妈爱、阿姨姑姑疼,很多幼儿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幼儿养成以自我为绝对中心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为幼儿将来的人生道路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如几年前,某歌手的未成年孩子无证驾驶父母买给他的豪车,并且因下车追打前车的司机,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他本人因寻衅滋事罪被依法刑拘。然而,拘留教管一年后,他仍然无视法律与道德,又因轮奸事件而获刑十年。任性妄为最终导致他成为阶下囚,这与父母对他的溺爱以及缺少管教不无关系。
2.对幼儿过于严厉
对幼儿过于严厉与对幼儿过于溺爱一样,也不利于幼人身心健康的发展,很多家长掌握不好幼儿教育的力度。如有些家长批评幼儿时,言语非常严厉,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责骂幼儿,甚至有些家长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从小便对幼儿严加管教,幼儿一哭闹便棍棒相加,这只能解决一些表面问题,却严重伤害了幼儿的心灵,为幼儿的叛逆心理及其他不健康心理问题埋下了隐患。
3.农村幼儿教育意识落后
幼儿教育在城乡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农村,很多家长都会忽视幼儿教育,甚至有些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没有上过幼儿园,导致其不习惯学校生活,不善于与其他同学沟通,最终导致其学习成绩差,产生厌学心理。
二、幼儿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及家长越来越注重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培养幼儿的人格。这种小学化倾向的教育方法不符合幼儿的认知和成长规律,揠苗助长式的教育严重危害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1.重知识灌输、轻兴趣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注重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学习初始阶段便产生了思维定势,没能占得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先机。
幼儿长大进入小学后,背上重重的书包,开始周而复始的学习,他们无条件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他们勤奋学习的行为只是应付教师交给的任务,并非是因为自己热爱学习。这种学习态度,一直延续到初中和高中阶段,因为在幼时便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高考后填志愿时,会感到非常迷惘,因为自己都不知道热爱哪个专业,不清楚以后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于是,很多学生糊里糊涂地填报所谓的热门行业。幼儿教育的不合理、不科学,对个体而言,阻碍了幼儿迈入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对群体而言,则会教育出千遍一律的“机器”。
2.只重成绩结果、轻视学习过程
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过程非常重要。但幼儿教育中,学校只关注升学率,教师也更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大家都一致性重视结果,而不关注通往结果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幼儿家长也是互相攀比成绩,缺乏对幼儿内在品格的培养。这种只注重成绩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的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能自由自在地欣赏美好的风景,他们只是朝着一个既定目标不断地行走,宛如一个没有思维的机器人。
三、结语
幼儿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虽然幼儿教育在不停地改革,但是我们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全社会都应关注这些问题,并思考、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家长及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最直接的责任人,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地完善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优秀家庭教育的案例09-23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心得体会09-19
关于成功家庭教育案例08-31
家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10-20
三年级家庭教育典型案例06-20
高中生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及解决策略08-02
单亲家庭的教育06-21
家庭的资产配置案例08-10
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06-30
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