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总结

2024-11-12

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总结(精选8篇)

1.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总结 篇一

综合实践课程总结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20101120022

姓名:张伟

综合技能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我在实践课中得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二、教师是参考学材组织学生活动,而不是教学生用书或教学生活动。

本学材是教师组织活动时的一个参考,教师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设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不要受学材的框架的约束。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要重视活动的自主性,鼓励形式多样性。

三、教师的指导一般不会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有些活动还可以向纵深方向不断延伸和扩展,甚至超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四、老师在实践课程中,当然不会用用同一眼光看地所有同学· 本课程重视过程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有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如果教师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或以等级评分的方法去评定学生的表现,会就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达不到评价的发展功能。本课程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鼓励。

总而言之,通过综合技能实践课程的学习,我学习了知识,增长了见视,学到了很多以前似懂非懂的知识。理解加深了,知识巩固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当然也要感谢无私奉献的老师们。我们的进步,您看的见。

2.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总结 篇二

想一想:本节课应抓住哪些要点?

综合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积极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考查考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重在引导考生开阔视野, 发现并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 注意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 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

综合性学习试题的主要特点是联系生活实际, 真实性强, 地方特点明显, 乡土气息浓郁, 内容涉及学习交流、推广普通话、采访、写公益广告、设计栏目、提建议等, 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比, 内容更加丰富, 覆盖面更广, 综合性更强。

考点透视:

试题的类型有单一式和综合式两种。单一式包括如下几种:

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拟写对联及创作赏析;③心愿表述;④主题访谈;⑤话题辩论;⑥景点介绍。

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活动参与类:①拟写活动方案或计划;②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而综合式是指多种类型融为一体, 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备考策略:

1. 实际操作, 贮备技能。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 必须去经历、去探究, 有了活动的积累和贮备, 就不会担心临场考试, 从一定程度上说, 考试是对过去语文活动的回顾及梳理总结。

2. 吃透教材, 提炼主题, 适当归类。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掌握, 注重在教材所体现的几大主题 (体验成长类、语言文字类、历史文化类、专题探究类、科技生活类、其他类) 上培养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3.剖析考题, 紧抓考点。通过对典型考题的剖析, 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规律。

4.精选试题, 强化训练。选择典型试题, 实战演练, 将方法规律内化为能力。

真题回放

试一试:你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1. (2015·江苏宿迁) 综合性学习。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某中学学生会决定围绕“有效劝阻别人吸烟”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并完成相关任务。

(1) 活动一:拟写宣传标语。经学校同意, 学生会准备把学校那些冷冰冰的“禁止吸烟”标志, 换成富有人情味和启发性的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条这样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分析数据材料。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 活动小组从网上查找了某市有关被动吸烟的调查统计数据, 请你分析这组数据材料,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动三:现场劝阻活动。5月31日, 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到长途车站对吸烟者进行现场劝阻。候车室里, 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正在一边咳嗽一边吸烟。请你上前对老大爷说几句劝阻的话。

_________________

2. (2015·江苏盐城) 综合性学习。

学校正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 请你参与, 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文化论坛。活动中, 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就古代经典的一番讲话展开了热议。请阅读下面的材料, 结合自己的理解, 说说“去中国化”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新闻链接:2014年9月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参观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谜语擂台。团委组织猜谜语擂台赛, 你看到了下面的四个谜面, 请选择其中的两个, 猜出谜底。

图________, 谜底________;图________, 谜底________。

【活动三】精品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画线的文字, 简要说说你在表达技巧上学到了什么。

在央视《星光大道》的一期节目中, 面对最后一关的两位选手, 嘉宾梁宏达点评说:“我想作一下比较, 3号的歌就像老家的东北小烧一样, 喝下以后浑身发热;6号的歌跟你老家山西的杏花村汾酒一样, 刚入口时挺绵的, 但是后劲儿挺大。如果说3号是‘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6号就是‘洞庭波涛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建言献策。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文化这个话题, 向学校李校长提一条建议。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

3. (2015·江苏泰州)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2014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这一天, 学校开展了“情暖盲道”专题实践活动, 你也参与其中。

(1) 【“展板”再现】请你把“展板二”上漫画的讽刺意思向新华中学的学生代表晓华做一个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宣传倡议】参观结束后, 晓华随即代表自己的学校草拟了一份倡议书, 请你帮他完善。

①结合“展板三”上漫画的寓意, 补全倡议书中的第二项条款。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倡议书的格式要求, 按序补全缺漏的两个项目的具体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展板四”图片中, 两句标语的结构形式不一致, 根据“关心他人奉献爱心”一句的结构特点, “行人请勿占用盲道”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评析

听一听: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1. 这道综合性学习题包含的内容丰富。第一小题考查标语的拟写, 要注意拟写的标语应符合要求, 即体现人情味和启发性。第二小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先要读懂表格, 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注意不要出现具体的数字。第三小题考查口语交际。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说话的语气, 还要符合说话时的情境。

答案示例: (1) 示例一:有时候相爱是一种无奈, 有时候离开是另一种安排。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 请不要吸烟。示例二:现在吞云吐雾, 以后病痛缠身。示例三:提神不妨清茶;消愁不如朋友;若吸烟, 又何苦?示例四:让你的肺清亮一点。 (2) 近年来, 在被动吸烟人数逐年递减的同时, 青少年被动吸烟的人数却逐年递增。 (3) 示例:“大爷, 您都咳嗽成这样了, 还是别吸烟了吧, 何况这里是公共场所呢。”

2. 答案示例:【活动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青少年的成长就缺少营养丰富的文化食粮,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就会有所缺失。【活动二】图1 :岩;图2:老舍;图3:势如破竹;图4:新浪 【活动三】示例:在说话或写作中, 要恰当地引用诗文名句, 使语言富有内涵和美感。【活动四】示例:李校长, 您好!我建议学校开展“传承文化, 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 这对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会有促进作用, 您看行吗?

3. (1) 标题中的第一个“盲”指少数摊贩缺少关于盲道的知识, 第二个“盲”指过路的盲人。

答案示例:晓华:你看这幅画中, 个别摊贩缺乏对盲道知识的了解, 随便在盲道上设摊, 甚至还对过盲道的人大声训斥。对这种“盲”对盲现象, 需要好好治理!

(2) ①盲道的设计原则是尽量利于盲人出行。图中弯弯曲曲的盲道, 让过路的盲人拐来拐去, 像“也喝醉啦”一样, 就是对这种弯弯曲曲的盲道的讽刺。②倡议书中缺少落款和日期, 可根据上文来补。

答案示例:①尽量减少曲折, 以方便盲人出行。 (意思对即可) ②新华中学2014年10月15日

(3) “关心他人”与“奉献爱心”是并列结构 (联合结构) , 它们内部又各是动宾结构。

答案示例:吁请行人勿占盲道 (结构一致、意思正确即可)

总之, 语文综合性实践题目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 都体现了对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考查, 是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整合。在平时的学习中, 考生要扩大阅读面, 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常识, 还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更要重视能力积累, 边学边习。

专题强化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回答各题。

有关部门对儿童接触和使用电子科技产品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 数据显示:67.28%的孩子接触过类似i Pad的平板电脑;84.14%的孩子每天都会使用QQ;80.08%的孩子每天都会上网看视频;71.21%的孩子每天都会玩网游;42.02%的孩子每天都会使用腾讯微博;50.41%的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 或与父母争夺手机玩网络游戏。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

(2) 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请你给家长或孩子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

2. 综合性学习。

参与还是拒绝?沉默还是制止?请你结合下面材料, 完成后面的习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13日晚, 一则数名学生殴打一名同学的视频被发到网上。视频中, 至少有4名女生对一名女生扇巴掌、脚踢达2分钟以上, 周围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整个视频中, 旁边站了不少女生, 大家都无动于衷。该视频由一个男生笑着拍完全程。据其中一位女生说, 主谋因为看不惯那位女生的衣着, 才“邀请”她们教训该女生。

材料二:1962年6月1日, 犹太人大屠杀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被执行绞刑。在此前的庭审中, 艾希曼为自己辩护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我不做, 也会有别人去做。”汉娜·阿伦特在观摩了庭审后提出了“平庸之恶”这个词。它指的是正常普通人自以为无力左右大局, 于是麻木、顺从, 沦为极端之恶的帮凶。

材料三:有些事情你知道是错的, 但是你接到权威的指令, 或是朋友邀请你参与, 你会怎么办?右图是这一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1) 请为“材料一”拟一则新闻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阅读“材料三”, 对统计图表进行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班上准备以“拒绝平庸之恶”为主题召开班会,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 写一段发言稿, 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作品复习”综合实践活动。

初中新课的学习结束了, 老师将三年所学的鲁迅作品列成一张表 (见下) , 并布置了三项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

(1) 活动一:经典重温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 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 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表中的任一篇作品, 就你最难忘的内容, 仿照示例, 续写一句话, 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示例:一件长衫, 尽显迂腐落魄。 (《孔乙己》)

仿写: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观点争鸣

活动过程中,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 老师摘引了三句话 (见下) , 组织大家探讨鲁迅是“绝望而反抗者”还是“希望而战斗者”。请你也来发表观点, 并结合材料②③陈述理由。

①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 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 更悲壮。 (《致赵其文, 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②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故乡》)

③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 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生命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动三:薪火相传

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 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 挥泪宣誓:“先生, 没有死;青年, 莫彷徨!花谢, 种子在, 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 种子在”的黑板报, 请你也来供稿。要求:结合上表中的任意两篇文章, 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3.英语综合实践课程 篇三

笔者认为英语综合实践课程应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旨在扩展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知识,打破教材及资料范围的限制,使学生的智慧、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露和体现。笔者认为英语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应如下:

第一,基于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会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在自然环境,文化及节日,名胜,名人,典型动物等方面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国家来进行分组,各小组之间根据所了解的资料的多少来进行分数的竞争,小组内部成员需要进行合作。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学习知识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能提高自身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基于课堂主题,实现资料搜集多元化。每节课之前,教师准备与英语国家相关的话题如美国的节日,加拿大的植物,英国的名人,澳大利亚的名胜等,学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报刊杂志甚至是动画片来搜集相关信息。搜集到信息的学生可以作为“小教师”上讲台进行讲解,根据讲解情况的正确程度及丰富程度酌情为小组加分。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会慢慢形成一种“生活中处处是知识”的意识,能够初步懂得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此活动中是指引者而非主导者。当然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补充,教师在上课时要多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及相关文字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水平。

第三,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生兴趣,举办以英语国家的点滴文化为话题的英语墙报。由于关于英语国家的综合实践课程覆盖的知识面较广,学生会在所学的知识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知识或专题。在学期末可以通过举办英语墙报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此同时,这样还能使课堂充满英语学习的气息,也为学生表现自我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激活了学生们学习的潜能,开发了英语学习的渠道,使他们学得轻松而愉快,为日后学好英语奠定良好基础。

以上是英语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不但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学生也能学会搜集资料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综合实践课程下,笔者相信,学生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跨文化交际,为以后学好英语提供积累。

参考文献:

[1]韩娟.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2(02).

[2]王艳.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教学经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25).

4.课程综合实践个人总结 篇四

S21121040陈其斌 这个学期的课程综合实训的任务是在学校里摆摊,当童老师老师一布置好任务后,我们一共六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我们在一起商量卖什么产品。经过反复的思考,观察和比较,我们小组决定以卖香木条、樟脑丸、还有香薰香袋等等,主要针对学校这一块小市场。

当我们决定了卖什么之后,我们就开始进货渠道,我们在图书馆商讨去哪里进货,成本要多少钱,还有怎么进货,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在阿里巴巴上找货源,然后更商家讨论后,进货。做好了这些工作,我们又做了份策划书,然后又进行了下汇报,老师说我们的策划书是还可以的比较不错,但还要借鉴其他组的一些好的地方,还得做下宣传工作,之后我们又根据老师的意见做了改动,成了之后我们就开始准备摆摊的事情了,首先我们把产品拿到手,到了周四我们要开始摆摊了,我们在学校教学区北门把帐篷搭起来,把货物陈列好。

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个别组也有樟脑丸,但不多,只是他们的副产品,刚开始的时候人流量还是挺多的,但主要是大三毕业生,买的人不多,看的也不多,但最后他们大一下课了的时候买的人就多了,一下子我们就达到了100多的交易量。我们也通过一下人脉关系,叫自己的同学,朋友过来买,销量还是可观的,第一天就把成本给赚回来了。而且那个香木条是最好买的,而且我们的利润是非常大的,成本低利润大。但我们进货的数量却不多,东西卖的却非常快。到第二天卖完了之后就没东西卖了,所以只能收摊了,而且我们算了一下利润,情况也比较好,成本都回来了,还有盈利,不像一些组还亏本。

与多数大学生一样,为了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造就自我,以便今后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我作为一名大二学生,马上就要步入社会,本着一点点好奇与兴奋,参加了这一次大学生课程实践活动。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这次实践摆摊看看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依靠自己和伙伴团队一起合作第一次创业的,同时,也想通过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耐力,使自己在独立自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想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

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否在社会中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通过这次的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对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和理想。原来,创业离我们并不遥远。

5.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总结2010 篇五

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小学

杜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课程形态,也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我校在邯郸会议上有幸被确立为省级实验校,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近几年,我校认真贯彻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把我校的课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课程管理与开课情况。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是负责课程实施的全面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资料管理等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年级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我校3到6年级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数是以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为主,两部分学习领域基本是各占1课时,另1课时多数为集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共计3课时,完全按照文件规定开设。大多数班级都能够保正开足课时。但也有个别班级课表只是形同虚设,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其他学科所占用。综合实践课主要由教务处主抓,综合实践课程由班主任兼职,其他教师为活动辅导教师。

二、有开展教研,强化课程实施的指导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近几来我们开展了:综合实践观摩研讨、活动反思交流、活动沙龙研讨、综合实践评优活动,家长反馈交流会等。研讨活动的开展逐步改变了许多教师在实施可过程中的迷茫,现在我校的教师在开展活动中不仅对自己所组织的活动有较准确的定位,而且能找到较充分的理论支持,大大提高了活动效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太尉老师执教的《自行车小医生》一课被评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省级优质课并获二等奖;马小静老师指导的活动《探究蔬菜的种植》获宣化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展评”一等奖;李建忠老师撰写的《认识身边的蔬菜——活动反思》获宣化区“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教学反思论文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宣化区综合实践现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杜敏执教了《家乡古墓探密》成果展示课,受到与会领导及老师的好评,此次活动的实施方案被评为张家口市综合实践创新案例一等奖。杜敏撰写的活动案例《探究蔬菜的种植》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二等奖,杜敏老师和赵永老师参与市级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并获得结题证书。青年教师黄玮楠说课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和水》获区级优秀奖,并参加了市级说课比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对整个活动的开展进行全程指导,指导主要体现在:学生选题、研究小组的组成、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动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等环节。

1.选题指导。

选题是开展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一个富有创意的研究主题凝聚着学生的体验和教师的智慧,体现出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创设情境等形式,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有研究意义的问题。

2.分组指导。

小组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在学生确立课题之后互相选择研究实践合作伙伴,或者在确立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因兴趣一致,志同道合而形成小组。教师在指导建立研究小组过程中,必须秉承学生自愿、倡导合作和限制规模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合理安排,避免因分组使学生产生不愉快而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首先我们所处是农村,学生相对比较分散,分组是否恰当对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很大;其次我们认为一个成果远不如多个成果,即使是同一专题,在最后的汇报交流时多个成果间也能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分组基本上是以自然村为单位,自愿组织,推选组长,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男女搭配等因素。

3.指导研究方案制定。

研究课题确立后,学生各研究小组在指导老师帮助下,根据研究实施的需要,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案。研究性学习方案可以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的过程计划、组内分工安排、研究实践的条件准备、安全措施、预期研究成果等内容。

4.研究活动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研究活动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都需要指导老师跟踪指导,特别是研究成果如何展示交流,更需要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精心设计,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展现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自主性非常强的课程,它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它在地域空间上为其实施者提供了积极创新,展现特色的平台。因此,我们紧紧围绕“立足地方,展现特色”这八个字开展工作,确立了:“统筹安排,师生互动,弹性发展”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线。其活动内容由校本内容和自选内容两部分组成,以阶梯式、序列化的原则呈现。校本内容以劳动与技术教育蔬菜花卉的种植为核心,拓展活动主要有设计叶子粘贴画,种子画,泥塑等。各个年级纵深开展,以河北省综合实践资源包与我们校本课程为选择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开展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研究。

自选内容由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本班实际,教师特点,学生需要等因素自行选择。

如各年级活动内容:()

三年级:

1、校本内容(A认识蔬菜;B 我是合格的小学生)。

2、自选内容。

四年级:

1、校本内容(A探究蔬菜的营养;B校园不良行为习惯追踪)

2、自选内容。

五年级:

1、校本内容(A蔬菜的种植;B 小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

2、自选内容。六年级:

1、校本内容(A蔬菜的销售及经济效益;B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2、自选内容。

我们下八里中心小学地处宣化的西北郊,古为辽代契丹人统治管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与我校毗邻的山脚下现已发现了大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辽代古墓。我们07——08的工作我们深入挖掘本地的辽代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努力在特色教育有所突破。08——09年我们主要以农科所实践基地为主,开展调查活动。09—10年主要以身边的环境为主,拓展一些宣传实践活动。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培训工作与听评课制度。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2008年5月,我校杜敏老师,参加了区组织的综合实践课堂观摩二级培训,并对下八里小学的全体教师做了《综合实践的现状与出路》理论上的培训,传达了邯郸会议的精神。2008年10月,主抓综合实践的杜敏老师参加了省里的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把课程实施纲要和前沿的理论带给全校教师,并对全体教师做了《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主题的二级培训,使教师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是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是考验教师良知的行为,使体教师的课程意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级综合实践评优课,教学研讨活动,使兼职教师逐步达到专业教师的水平。我们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

五、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从村校合并上来一些教师,因为长期在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广大教师给予帮助。

2、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由于需要外出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在外出活动时有时不能得到时间上保证。外出活动时学生的安全也是一大困扰。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总结

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小学

6.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总结 篇六

各科任教师各阶段总结

一、课程的介绍及认识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接受方式的一门课程。它在课程结构上,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一门课程,它取走了罩在学生学习上的“玻璃罩”,它可以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跳得更高、飞得更远。而我们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学习这门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自然本性”,不被书本、学校所局限。

二、主要的学习方式及学习的内容

1、理论讲授

本课程学习的前期主要由教师的主讲,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我们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知识,如课程的内容、性质、教学目标及如何进行活动设计等。

综合实践活动室一门崭新的课程,至少我小学时没有设置这门课程,当然在如今的一些小学中这门课程也不一定能开展起来,特别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主要原因是师资的缺乏,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未来的教师进行理论的讲授是为我们将来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老话所说:理论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现在你还认为理论的讲授的没有必要的吗? 理论学习中值得一说的是课程的主要特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其中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应包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自我关系等基本问题;它的设计和实施也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中构建,而是将它们整合利用到实践中的课程;是为学生创设实践的环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的活动。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是开放的。没有统一的内容载体、没有千篇一律的纸质化教材。生产性,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对话下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生的课程,其形成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这就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不是根据预定模式机械地装配的过程。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价值多元的基本特征,它强调活动是“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而不是靠处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方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我个人认为其中更为主要的是实践性,因为课程是走出课堂的实际动手动脑的操作,只要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积极的进行,在活动过程中不懂不会的东西就会向老师、家长、同伴询问解决,不但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交际能力,也在无意识中就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体现综合性。

2、实践体验学习

实践体验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观察、尝试、反思和迁移,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化过程中构建知识,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的认知过程。我们的实践体验学习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运用,同时也在改变、创新出适合自己的理论。人各有异,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你的,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实践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指导选题(制定方案)、执行活动方案、组织汇报交流三个环节。在指导小学生选题之前,我们小组进行的是方案筛选与制度。在这里面我们学会了如何制度活动计划,明确了设计活动计划的基本要求如:目标要明确。比如,我们组确定的主题是“走近公益广告”,学习目标就是明白公益广告与其他广告的区别,明白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公益广告的含义,挖掘深层次的意义。内容综合,富有生活气息。公益广告中的知识比较丰富,有语文、劳动技术、美术等,同时也贴近生活实际。第一阶段指导小学生选题时,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用谈话、视频播放的形式,较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探究公益广告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还会不努力研究吗?它是一个大前提,当然要将学习进行到底光只有兴趣也还是不够的。可以说在这一环节中课程的开放性就很好的体现出来了,我们面向的是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尊重他们发展的特殊需要,如:一些学生给与的奇思妙想,我们教师应该给与评价肯定发挥他们的个性。其次是没有统一的内容载体、也没有千篇一律的纸质化教材,发挥我们老师的聪明才智帮助学生能从一门学科中学到多门学科的知识。另外,学生的自主性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与其他学科相比本学科的自主性更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指导,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成果。有些遗憾的是我们老师在一些问题的设置上不够合理、简练,导致时间未能很好地把握。第二阶段的活动方案的执行与指导,在活动主题的选取及报告题材的选择等方面,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升了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在看完视频后由老师们分别给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收集、整合资料时的问题,同时也提示他们下一环节如何开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们通过进行课题的研究,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断定及整合,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思考力与创造力。但在实施时因学生座位的更换,导致人数分配不均,个别同学不明确自己的实践任务,学生在记录和具体分工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三阶段组织交流汇报,在这一环节中主体是学生,是把讲台交给他们。他们在成果展示时,自己有一定的喜悦与成就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是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满足感。这也许就是作为教师的幸福所在,虽然过程有苦有泪,但在成果面前以往的苦和泪都成了我们幸福的源泉。在实践体验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如:如何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何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还有如何教学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在课堂上我们是不会学到这些东西的,因为课堂只是理论的传授,一切是基于一种共性的认知,到个人身上将共性转化为个性就需要我们去实践,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3、自主学习

我们的自主学习其实贯穿了整个课程,它是一种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习要变成自己的事,自觉自愿的事。

我们再学习这门课程的前期以教师讲授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在课程后期的学习方式主要为自主学习。因为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且师资缺乏,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内部学习动机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去,我们的学习也将是高效的。在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教师这一章是我们自主学习是部分,在这一章的学习中我感受颇丰,明白了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你所教学科的知识,老话说的好:“要教别人半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是一名杂家,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才能再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另外,蒋老师也为我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个人空间,让我们创造、发现、表现。但是,由于学习的压力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班上自主学习的效率还有待提升。

4、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这种学习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际体验学习中展现出来。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很好得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在选题时,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最终确立“走近公益广告”这个主题。而在指导学生学习的三个环节时,我们也秉承合作学习的原则,在上完课后集中讨论、反思在活动中的不足与可以改进的地方,边做边改,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合作学习促进了我们的合作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而合作正是我们目前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没有谁是独立存在的,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合作也许比独立更有效。

5、讨论探究学习

课堂讨论探究学习也在我们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得以体现。我们实践活动是两星期下一次小学,所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内外讨论、探究。

我们讨论探究的内容基本上是活动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及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不仅促进了组间的学习,也让整个活动连在一起,不再是你搞你的我做我的,无沟无交流的“闭门造车”。

三、课程的反思与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组成。在理论学习中不能说都懂都明白,至少基本的核心的概念、理论知识是学到手了的。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价值及理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及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过程及方法等。对于课程的理论部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而关于教师的素质这一块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反思的。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师范生而言,理论知识的储备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所以好好学习理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也是我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的基础。

在实践学习中,我们能学习的更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里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在实践中才知道什么事真正适合自己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是人民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对于本课程的建议:理论部分可以适度的加入一些学生主讲的形式,从我们的视角看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从中寻找一些适合我们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提点我们一些当老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另外,也可加入选择学习的形式。

四、自我评价

7.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总结 篇七

关键词:高中课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议

2012年4月22日至24日, 河北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研讨会在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召开, 来自全省各高中学校的与会代表二百多人聚集一堂, 分享了以宣化一中为代表的多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经验, 观摩学习了三种指导课型和五个项目的学生活动现场,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

最直接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能否成功, 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一个关键因素。塞勒认为, 课程是一个乐谱, 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 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从而有不同的演奏, 效果也会大不一样, 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乐谱的理解和演奏的技巧。新的课程能不能推进, 有没有预期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对于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地位及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部分学校的认识还不很到位, 很少 (甚至没有) 给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理由是耽误和影响教师的教学, 进而会影响学校的发展 (升学率) 。面对全新的课程改革, 专业发展水平低、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入 (甚至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都不了解) 的教师会有高效能的课堂教学吗?没有高效能的教学, 学校能有多大的发展?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技能、方法和策略的发展, 课程理解和认识的提高,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四、正确认识课改和教研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推进课程改革的问题或困难也更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关注是推进课程改革重要动因。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其他先行高中课改省份的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充分交流, 聆听了来自台湾的李坤崇教授的讲座和省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室专家的总结。现根据现场交流中所反映出来的省内一些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 结合宣化一中及张家口市其他学校在该课程领域中的有效做法, 对综合实践活动刚起步或者待起步的

课程改革经验都证明, 教研对推进课程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提到的教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包括学校内的校本教研和学校外教研机构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对于多数学校都是一个薄弱环节, 往往形式多于内容, 效益不高。我认为, 做好校本教研的关健是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影响和限制学生学习的问题, 要在制度、内容、形式的创新上想办法, 如衡水中学的学科教研室的创建就是校本教研制度的一个创新。对于校外教研机构的教研, 我们教研室几年来, 也在积极主动的想办法找措施, 想尽可能多地为全市课程改革的推进做一些工作:组织新课程的培训;开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摩;启动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考试等一系列围绕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市课程改革的实施, 取得了一定效果。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教研部门要深刻理解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 正确对待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以积极的态度推进改革, 认真做好服务性工作, 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冯荣光】

高中学校, 提出以下建议。

一、打消顾虑, 解放思想, 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事物、新亮点, 是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大突破。但是, 由于本课程在八大学习领域中的突出地位, 其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部分, 共23学分, 占必修总学分的61.4%, 学分高, 课时多, 而与其他高考科目相比, 在高考中的实际体现却并不多, 以致很多高中学校领导在高考评价的逼迫重压下, 顾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挤占高考科目的学习时间, 冲击高考上线率。在这种思想的导向下, 多数学校没有遵照《高中课程方案》开设这门课程, 一些学校或者有名无实, 虽然课表上有这门课程的课时, 实际上却被高考科目瓜分殆尽。从宣化一中等学校在这次现场会上展现的教学成果看,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会影响高考成绩”的顾虑是没有根据的, 多余的。

宣化一中几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常态化, 不仅没有冲击其他学科教学, 还促进了师生的转变。一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法的转变, 二是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两个转变下, 学科教学从容地实现了教学重心的下移, 课堂成为头脑风暴的发源地、生命雀跃的场所;学生的学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在全市一次次的学科统考测评中都无一例外地独占鳌头。我们翻开学生的课题实验方案, 谁都会为学生们自如地运用基本科研方法展开的一系列实践研究而惊讶, 他们甚至比我们许多教师做课题研究还老道;和学生们一起经历课题选定的研究过程, 更会为他们在动手实践中的超乎想象的创造力而自叹弗如。而且, 一些学生的发明创造还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和提高。这一切, 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效果的明证。试想, 还有哪个学科能激发学生创生这么高的智慧?还有哪个学科能如此焕发学生的创造力?从宣化一中的实践中, 我真切感受到这一课程的开设, 的确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再从全球范围看, 发达国家类似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都早于我国。比如, 美国的STS课程、法国的“多样化途径”TPE课程、日本的综合学习实践等, 无一不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的课程。

鉴于此, 我们高中学校都应尽快打消顾虑, 走出误区, 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这一目标, 积极、主动、努力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制定适合校情的课程实施方案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重点

一门新课程在基层学校的落实,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是今朝一纸号令, 明天就可以大张旗鼓推进、兴起的。高中学校在落实《高中课程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 学校领导班子务必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纲要》, 在充分领会课程指导思想、目标和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研究本校的具体情况, 针对学校的培养方向, 结合学生学情、师资状态和校内外课程资源状况, 制定富有校本特色、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这样才能够让课程的实施在有组织管理、有纪律约束、有刚性课时、有教学内容的保障下, 有的放矢, 顺利开展。特别是学校关于课程评价的政策, 要在以学生表现和素质发展为依据的各类教学评价中, 对教师的评价给予高度重视, 要以年终绩效考核为契机, 运用评价手段, 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教状况的权重, 具体考量、评价教师在这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能力和教学成效, 从精神到物质奖励两个层面激发、鼓励全体教师勇于承担课程指导任务。

宣化一中在教师评价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不论是优秀教师的评选, 还是学科名师、骨干的申报, 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绩效都是必要条件。这样, 学校就成功营造了全员竞相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学的积极氛围, 推动了这一新兴课程的实施。

三、全员培训, 领导带头, 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前提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形态及其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独特性质, 任课教师都十分陌生,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因此, 教师培训成为该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其中校本培训是最能促进教师建构综合实践课程观、形成基本教学指导策略的有效方式。宣化一中的有关做法很值得借鉴。一是专家引领———“请进来”。他们请河北省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等机构的相关专家, 有计划、按步骤地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通识培训、指导策略培训以及省编地方教材的解读等一系列培训, 有效地更新了教师的课程理念, 为课程理解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二是教师学习———“走出去”。他们多次派教师到江苏、浙江等地的名校考察学习, 使教师深化了课程理解, 形成并巩固了课程理念, 消除了畏难情绪, 树立了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课程实施“领导示范”。这是开启这门课程的金钥匙、组织保障和行动前提, 因为“命令是无法完成改革的” (Fullan, 1993年) , 只有校领导带头执教, 率先垂范, 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才能带动教师全员参与, 形成新课程运行的大气候。起初, 宣化一中就是由学校四位校级领导率先带班执教, 接着通过课题招标、打破学生原有班级界限、形成研究团队的方式, 启动、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学校党支部书记指导的《张家口风电的开发利用》这一课题的研究, 不仅学生们取得了丰厚成果, 还得到了市科委的肯定, 获得五万元课题研究资金的奖励。这不仅取得了社会效益, 还激发了全体学生进一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更激发了教师参与新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四是科学建构不同的指导课型。任何一门课程的实施都有其自身规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体验, 而学生因知识与技能、方法的欠缺, 必然致使其在课题研究中要遇到问题和困难。因此, 学生迫切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纠偏, 否则这门课程的实施就会虎头蛇尾, 草草收场, 不了了之。从宣化一中几年来的实践看, 该校开发的“主题生成课”、“开题汇报课”、“方法指导课”、“中期交流课”、“成果汇报课”在学生的课题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起到了引导学生学会课题筛选、学会研究方法、学会总结表达的目的, 而且能够及时跟进, 伴随课题研究的进程, 以课堂集中教学指导的方式, 依次呈现出来, 因此, 为课题研究的善始善终和深入开展打好了坚实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 该校十分重视选题指导, 从来不信马由缰地任由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从而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分享, 也提高了教师跟进指导课题研究进程的针对性和效度。重视学生的实践研究, 还应注重开发适合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课型, 因为只有这样的课型指导, 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取得研究成果。这毕竟是高中阶段的课题研究, 既要注重研究过程, 也要关注研究结果。

四、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及学科本位的课程观, 是课程运行的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实现及其走向取决于人的因素, 即教师的因素。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师植根学科课堂, 积累了知识技能传授的丰富经验, 即使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维目标, 但相比之下, 过程与方法的彰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仍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一言堂的局面虽然有所改观, 但教师的话语霸权和左右学生的现象仍在一些课堂上司空见惯, 科学方法的实践体验少之甚少;加上高考的压力, 学生几乎整天沉溺题海, 疲于应对, 实践和体验基本与学生无缘, 主体性无法充分体现, 这种教师喋喋不休地讲授, 学生懒于动脑、疏于动手实践的状况, 早已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惯性。因此, 宣化一中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科本位观念, 经历了很长的艰难过程。课型刚刚建构时, 虽然校领导示范在前, 但教师依然沿袭学科教学的惯性, 总是要代替学生思考, 给学生规定研究计划, 甚至包办学生的调查问卷, 学生的主体性无法体现。于是, 教研组在每一个课型模式的应用上做文章, 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公开课的集体评议, 引导教师在评价他人的学生实践活动指导的过程中, 反思、总结自己施教中的问题。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 多数教师才真正转变了教学思想, 摆脱了学科本位的课程观, 学会了在不同课型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这个让教师脱胎换骨的痛苦经历, 绝非寥寥数语所能概括。例如这次研讨会上展示的方法指导课———“珍稀生命之水的研究”, 指导教师在挣脱原有化学学科关于实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很费了一番力气, 对试讲时学生听来无趣的大篇幅讲解多次调整、取舍, 也得到了省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室专家的指导, 为这堂方法指导课找到了切入点, 设计好了学习线索, 于是才有了大会中的观摩课呈现的课堂状况:指导教师完全以一个合作者的角色和学生一起进入课程, 倾听、交流、点拨、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初步设计方案, 教师深入到每个课题小组帮助学生查找方案制定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 直至面红耳赤地激烈辩论, 从而集思广益, 修正、补充、完善了本组的实验方案, 最终圆满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从这堂课的指导教师的转变,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了每一个老师的“凤凰涅槃”, 才能科学构建、有效实施各种课型, 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 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也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由一个“门外汉”逐步转变为“内行人”, 才能顺利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8.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总结 篇八

关键词:课程开发;实施理念;教学实践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课程类型,是施于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与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实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才能够为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实的发展。然而在日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老师因为本身对课程的理念认识不够,教学中混同于学科教学,有的对活动的管理意识不强,只是关注学生是否完成各项内容而草草收场……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握活动的开发和实施的原则,从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过程的指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让学生收获更多成功的体验。

一、巧用资源,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崭新的课程资源观引领下开发、设计、实施的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它以丰富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内容源泉,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因为没有寻求到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而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索然无味。有时也会因为没有有效地引导,让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过于形式化,甚至走进了“教知识”的误区。

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学科课程的延伸、拓展和提高,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内容,如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单元主题、小学数学学科中的数学广角、英语学科中的 更不用说科学等了,都是我们随手拈来的好资源。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学科单元主题为例: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作为学科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学科特点、个性特长,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主题的开发设计,充分兼顾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合。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学科知识学习的有效铺垫,引导学生从他们自己的兴趣出发,共同讨论确定活动的主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突破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环节,才能让学生积极乐意参与其中,并在整个活动中团结协作,从而对活动过程也会有更加透彻的了解,最后做到能把经验与同伴分享。

二、关注需要,凸显综合活动的细节指导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里,这样写道: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特别是在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力观”提倡之后,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细致考虑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跟进指导。例如,在开展《寻找生活中的书法》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安排周末时间走进家庭、社区、街头等去发现、收集书法家题写的店名、广告牌、大厅匾额等。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人们为何悬挂这些匾额作品的意义。学生很乐于参加走出校外的活动,可是本次的调查活动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甚至吃了闭门羹,最终扫兴而归。经过了解,原来是他们只为急于完成任务,有的在商家忙碌的时候,不停发问;有的甚至由于好奇随意乱动店里的东西,而引起商家的反感;有的学生没做好问题设计,结果访问结果南辕北辙……周一的课余时间,我马上组织学生反思,共同寻找调查活动失败的原因,再次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以及注意事项:(1)要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2)要设计好调查访问的问题,讲清楚自己调查的目的;(3)把握好调查的时间。有了这样的铺垫,第二次的调查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收获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学会了与人沟通。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关注每一个细节做起。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要求学生做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报成果时,往往把它当作一种任务直接布置下去了,而忘记了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做到这些看似“琐碎”的指导。

三、注重实践,尊重学生活动过程的体验

新课标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中,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从这一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身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由于所处的学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家长们忙着维持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极其忽略,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极其冷漠。从感恩教育问题出发,开发了《走进亲情》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自行组成小组,共同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到活动进行小结、成果展示,写活动反思与收获;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在“母(父)爱的瞬间”活动记录中,孩子们才发现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其实不只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而是深藏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由此,延伸开展“回报亲恩”的活动日记里,孩子们也知道用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家长。有的是为下班的家长热好饭菜;有的是为上夜班晚归的家长留下贴心的话语;有的自觉改正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让家长不再为自己的学习操心。活动后,家长纷纷来电或在QQ上留言,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变了,长大了,会关心人了,觉得自己真幸福!孩子的懂事是他们最大的欣慰。整个活动,孩子们所亲历所得的都是自己的独特体验,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企及的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形。”事实说明,实践体验是儿童享受现实生活和走向未来的起点,是一种培养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把握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有效开发实施课程实践,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沈旎.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丛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

[2][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

上一篇:通渭二中门卫工作职责下一篇:俄语展会精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