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赏析(精选10篇)
1.青春之歌赏析 篇一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 (1084-1155) , 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 (今属于山东) , 北宋杰出的女词人, 同时她也擅长诗文创作, 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 诗文留存不多, 部分诗篇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 与其词风不同。但最为人们所称道的还是她的词, 其词略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 被称为“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词, 以宋朝南渡 (即“靖康之变”, 公元1127年) 为界, 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散文家;母亲王氏, 知书善文。出身名门世家的李清照, 早有诗名。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唱和相随, 伉俪情深, 生活优裕, 所以, 其早期的词, 多写其悠闲的生活, 闺情相思, 基调欢快明朗。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 她在突然之间, 遭受到国破、家亡、夫丧的惨痛巨变, 自己颠沛流离, 长期过着流亡生活, 内心充满感伤, 风格顿变, 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总的看来, 李清照的词, 行文清丽典雅,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强调协律, 提出“别是一家”之说, 承袭了婉约派风格, 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长, 所以能在两宋词坛独树一帜,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一词, 是一首追忆旧游之作。描绘了作者早年一次泛舟湖中, 寻幽探胜的经历。寥寥数语, 似是随意而出, 却又惜墨如金, 句句诗情荡漾。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记”二字, 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入到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忆, 而且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 在那里做了什么?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傍晚, “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 她是一边欣赏郊野景色, 一边饮酒, 而且, 也不是刚刚到那里, 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傍晚时分, 本该回家了, 而她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 恐怕词人不仅沉醉于醇厚的美酒, 亦沉醉于眼前的湖光山色, 沉醉于美好的青春韶华。“沉醉”二字具有“弦外音, 味外味”, 极言这是一次愉快的游赏, 也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 用了“兴尽”一词是说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满足, 概括了一整天的欢乐, 至于白天的欢乐, 作者并未言明, 而是巧妙留给读者去想象。就在往回走时, 沉醉的效果产生了, 由于天色暗淡, 特别是“沉醉”已辨认不清归路, 把船划入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 荷花盛开, 披霞含露, 亭亭玉立, 清新的景致, 自然涌现在读者眼前, 同时, 与“不知归路”相呼应, 行文流畅, 情节发展自然, 毫无斧凿之痕, 显示主人公忘情的心态。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这里的“争”作“怎么”讲, “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 争渡”, 重复一遍, 就突出了女词人当时的焦急情态和迫切的口吻, 与上文巧妙呼应, 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 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 去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 从河滩上飞起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苍茫的暮色, 白色的水鸟, 粉色的荷花, 碧绿的荷叶, 一位妙龄少女, 景色是如此鲜明, 情态是如此逼真, 一幅和谐的唯美画面从此烙刻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首词, 语言生动, 风格清新自然, 妙趣横生, 它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瞬间, 截取了醉归途中, 误入荷塘, 惊起飞鸟的镜头, “误入”“争渡”“惊起”几个动词稍加点染, 记下了青春的日子里“沉醉”的欢愉与美好, 整首词荡漾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读来使读者有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尽显了青春年华的摇曳多姿, 欢快明朗。通篇白描, 生动而传神, 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今天读来, 还是引人入胜。
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2.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的赏析 篇二
关键词:《索尔维格之歌》 格里格 音乐性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大师、伟大的文学家,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易卜生一生共创作了26部各种体裁的戏剧作品。《培尔·金特》是他的一部带有以“个人精神反叛”主题的戏剧作品,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索尔维格之歌》的曲作者爱德华·格里格,是19世纪后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时欧洲乐坛具有进步思想和重要影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具有挪威民族浪漫主义的思想内容和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
1875年,易卜生邀请格里格为其诗剧《培尔·金特》写作了配乐,经过首演大获成功。大约是在1888年到1891年的这段时间里,格里格从《培尔·金特》的配乐内筛选出了八首乐曲,在诗剧的基础上改编成了《培尔·金特》管弦乐组曲。选入组曲的作品,不是依据原来剧情的发展为顺序,而是按照音乐发展为主重新进行编排,成为可进行独立演奏的组曲。
《索尔维格之歌》原为用于诗剧《培尔·金特》第四幕的配乐,剧中描写的是索尔维格在茅屋前一面纺纱, 一面唱起这首歌, 耐心地等待培尔·金特归来。格里格在改编为组曲时,将《索尔维格之歌》里的歌颂声部删去了,改为抒情旋律的民歌和花腔的曲调,用以结束整个组曲,使得整个组曲的音乐发展达到理想状态,使得歌曲独立的描绘出了一个安静而完美的画面。
二、作品的音乐分析
(一)结构分析
歌曲《索尔维格之歌》的整体结构为并列型二段曲式,以通谱歌的形式记谱。
1.第一乐段
第一乐段为四句式(aa1bb1)的双平行对比乐段。主题句在a和声小调,旋律呈音阶上下行走向,构成较长起伏性的线条,旋律出现的多处中下行递音式进行具有鲜明的特点,营造出了一种诉说、回忆的情景。见谱例1。
第二句为主题句的变化重复,只是将第一句中调式的导音还原,使第二句转到a自然小调。第三句运用主题句最后一乐节的材料采用逆行方式并予以展开,出现的临时变化音升d和升c,使得调性具有丰富的变化。该句终止于属音,表达出索尔维格对培尔·金特有一天一定会回来充满期待和信心。见谱例2。
第四句是第三句的重复变化,旋律上出现了两处装饰音,表达出更为细腻的人物内心情感,第一乐段音乐终止于主音。
2.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可分为两大句,第16-21小节为第一句,第22-30小节为第二句。第二乐段开始,以前调和后调的共同音——属音的长音引入。第二乐段音乐转到同名大调——A大调,节拍变为四三拍。旋律在高音区,前10小节旋律围绕着E1音徘徊发展,特别是第22-27小节多处出现递音式进行,并且以和弦分解为主,附点节奏的出现略具舞蹈风格,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索尔维格回忆往事时内心的激动心情。见谱例3。
第二乐段旋律经过第27-28小节的属和弦分解进行之后,终止于主音,最后以弱的力度在主音八度跳进中结束。见谱例4。
(二)音乐的对比因素
《索尔维格之歌》两个乐段之间具有鲜明的对比关系。
从节拍上看,第一乐段为四四拍,第二乐段为四三拍,两乐段之间运用了节拍的变化进行对比;
从速度上看,第一乐段为慢板,第二乐段为中速稍快,速度的变化造成了情绪的变化,形成两乐段之间的情绪对比;
从结构规模上看,第一乐段为四句式,第二乐段为两句式,使得两乐段之间结构不平衡,具有一定的发展动力性对比;
从旋律发展来看,第一乐段旋律在中低音区,呈上下行大线条的起伏形态,音域为九度,第二乐段旋律在中高音区,音域扩大为十一度,最高音达到a2,;
从歌词的描写来看,第一乐段为描写叙述性的实词,多有重复,第二乐段则仅为一个虚词“啊”,从简练的歌词处理中,反映作曲家侧重于音乐性描绘手段的运用,使演唱者更容易抒发表达主人公激动的心情。
(三)音乐上的统一性
第一乐段的每一句以及第二乐段的第一句均从调性的属音开始,两乐段旋律中多处运用递音式发展手法,两乐段的调性为同主音大小调关系,同主音调间两个调的主音和属音相同,这些创作技术的运用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感。
另外,作为独立的作品,附加了前奏和尾声。前奏和尾声的材料完全相同,但在前奏中强调的是a小调的属音,而尾声也是转回a小调但结束于主音。由于这首作品为不带再现的二段式,这样的安排,形成了首尾的一问一答,遥相呼应,从而加强了整首歌曲的统一性。
三、作品的音乐形象分析
歌曲《索尔维格之歌》塑造了少女索尔维格痴情、美丽、忠贞的生动的音乐形象。在歌曲第一乐段的两段歌词中均表达出了索尔维格的痴情,音乐风格上与之相对应的具有忧郁、低沉、委婉的风格,调性在和声小调和自然小调中变换,同时又出现临时的变化音,表达出既优美而又压抑的情緒;第二乐段虽然只有一个衬词,但借助旋律和节奏变化,表达了索尔维格内心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光芒,调性转到同主音大调,使得音乐色彩变得明亮灿烂,表达出人物真挚温暖的情感。从这首作品中可以看出,格里格的音乐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极为准确而细腻的,他用十分清澈透明的旋律线条来绘制,在清淡的色彩中又蕴含着一种浓烈的深情与眷恋,使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生动而活灵活现。
关于《索尔维格之歌》的形象表达,格里格在总谱上也曾这样标明过:如果演唱者没有办法把这一段音乐演唱好,那还不如用单簧管的吹奏来代替掉它,这样索尔维格就可以一直不断地纺线。据说在戏剧配乐中格里格将其写为歌曲而不是器乐独奏的缘由:第一是剧情所需,在剧中这一段索尔维格不能一直不断地纺线,这样用纯粹的器乐演奏是不行的;第二是运用歌曲的形式更能贴切表达主人公的形象,符合剧中人物性格表达上的安排。所以,作曲家在创作中,用朴实的手法,让主人公以演唱的形式,达到最打动人心的效果。
四、结语
在歌曲《索尔维格之歌》的创作中,格里格将民族性与艺术性联合、戏剧性与音乐性的结合等圆满的交融在一起,充分而美好的展现出索尔维格所具有的美好而积极向上的精神,更加完美的表达出格里格音乐品中展示的音乐性。
参考文献:
[1]李艺.凄美的神话——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J].文教资料,2006,(21):165.
[2]张怏彩.浅论歌曲中词与曲的结合[J].黄河之声,2007,(17):54.
[3]钱仁康.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01):81.
3.青春散文赏析 篇三
——题记
不得不承认,窗前确实是一个好位置。当我被调到那里时,心中多少有几丝喜悦。不知是第几次被调到南边倒数第二排中间的位置了。总是觉得,这个位置似曾相识,却又模糊不清。像一个个幻美的梦,想抓住却知永远不会了。
风徐徐地吹进来,略有凉意。从书本中挣脱出来,甩掉那厚厚的眼镜,揉揉模糊的眼,眺望着整个校园。草还是绿油油的,不时有几只麻雀到草地上寻觅草籽,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看到这些,眼睛舒服到了极点。
这样的画面,只有在窗边的人儿才能体会。
记得初二时,也被调到过这个位置。当时我还抱怨这个位置太偏僻了,上课怎么能听得到。当我懒洋洋地拖着吱呀吱呀的桌子到这个位置时,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便呆呆地斜倚在那里,背后成堆的垃圾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吐了吐舌头,无意识的把头转向窗外。
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风不时把云儿吹成不同的形状。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嬉戏,好像世俗都与它无关。草儿似乎刚被雨淋洗过似的,绿油油的。挺拔的松柏好像一个战士,坚毅地守护着神圣的校园。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校园原来这么美。
那是一个阴霾天,窗外雾蒙蒙的,似乎要下雨的样子。到了最后一节课,闪电终于开始闪射天空,几声响雷响彻云端。雨哗啦啦地下了起来,我坐在床边,感觉像有个人从天上往人间猛地到了一盆水,让人措手不及。正在做题的我下意识的把头转向窗外。
晶莹的水珠顺着透明的玻璃慢慢地滑落下来,不时有几道闪电闪过,明晃晃的。我害怕极了,赶紧把头赚回来,嘴里还嘟囔着什么。两个活宝级的同桌似乎看出了什么,都坏笑了一下。嘿嘿,是不是害怕打雷啊!哼?才不是呢!自从他们两个成为我的同桌以后,我们经常在一起畅谈自己的心事,聊八卦。我心中也便没了失落感。
慢慢地,我便喜欢上了这个位置。每上课犯困时,我便望一望窗外,神志立即会变得很清醒。有时上课听的无聊,便干脆把书一合,把眼镜一摘,好好享受校园里的每一处。等到眼福大饱的时候,揉揉眼,戴上眼镜,才发现老师正瞪着我。我对老师笑笑,立即回到课堂里去,老师也便不再怪怨了。
4.青春励志唯美句子赏析 篇四
1、迷茫中,蓦然抬头,一群大雁缓缓地飞过。我心中一动,他们不断地迁徙,从南方飞到北方,又从北方飞回南方。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他们为了心中的同一个理想与信念聚集在一起,一起排除万难去完成心中的理想。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是的,信念就如一盏明灯,在我们彷徨的时候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君不见我们的前途是如此光明和坦荡!
2、初三,青春年华,我们有梦想与激情!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我们敢拼,我们赢得起!哪怕撞得头破血流又何妨!青春的路上我们绝不彷徨!
3、青春是一场泅渡,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我们却要把持住那些岌岌可危的惶恐,毅然朝梦里花开的暖季前行。
4、有人说,青春仿佛是朵素洁的昙花,来不及铺张、来不及遐思,甚至来不及弥补欠缺和瑕庛,就那么匆匆地谢了。
也有人说,青春是间布置浪漫的小屋子,屋里的墙上画满了江南的芭蕉叶,屋外的檐上挂满了叮叮咚咚的风铃。而我说,青春是一支最质朴的歌,在连绵的调子里却有着最高亢的音符。那音符的里面是对祖**亲的无限深情、无比热爱
5、《春别》
如果眼泪滴落了,那么我的忍耐就将被惊醒。青春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高三,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阐释。
6、《薄奠》
表达--如果一定要有的话--也无论如何不能失去一件平静与含蓄的外衣。偶尔唠叨一下这样无谓的怀念,都是我们曾经做过的事。只是你先于我好早之前,就把它静静地放在不再轻易拿得出来的沉默里了。而我直到现在,都还常常念念不忘地把它带出来悄悄去和寂寞散一下步。只有记忆成了身外之物,我们才可以在这陵园一样的人间,走得远些。曾经以为极其盛大的青春的构成,其实不过是一些形式上细微到一旦掉进时光的河床就再也找不到的碎片。生命只是一把尺子……青春在这样一把尺子上占据的只是一段短暂的跨度,一成不变地被几个细密的标识所代表。而我们观瞻它的角度,已然像日晷般记录了我们与它的渐行渐远。我想,因为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7、《流景闲草》
光线被阻隔在顶部弧度柔美的窗子外面,只在脱漆而粗糙的旧木地板上切下一溜狭长的暖色。感情用力过度,亦充满裂痕。青春的奢侈,便在于能够有足够清澈的心情,用七百多个夜晚去写一封言不由衷的信,给一个并不属于将来的人。那些曾经无处安放,满得快要溢出生命的青春,曾经给与予我们多么美好而奢侈的方式,修饰人生的平凡和落寞。假如一个人的梦想无法实现,那么仅有一个姿势也是好的。比如摆一个飞翔的姿势,或者在睡前说句祝福在梦中能见到大海的话。
8、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9、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感情和坚强的理智。
10、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年岁。它是一个人的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生机勃发、朝气蓬勃;它意味着进取,意味着上升,蕴含着巨大希望的未知数。
11、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建青春之家适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寄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生。
12、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有的却像荧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一个人在战斗中站的位置。
13、青春不仅仅是月亮、林荫、交谊舞,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地球多一个高等动物。假如你能让青春放逐出自己的思维,让它驰骋在大自然纷繁的境地,回旋在物质的深层结构,奔波在宇宙无限的区域,那么你会为之迷恋,为之振奋,为之倾注出自已的全部热血。
14、青春并不像一袭新衣,好像我们仔细少穿一点就可以保持簇新似的。青春,当我们有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每天穿用它,而它则很快就会消逝。
15、少年人不会抱怨自己如花似锦的青春,美丽的年华对他们说来是珍贵的,哪怕它带着各式各样的风暴。
16、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在明天驰骋风云,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充实虚幻的明天,只有把握现在,才能造就明天的辉煌!
17、时间好比一位妙手成春的良医,它能帮助我们医治流血的心灵。时间犹如一个万能的慰藉者,它能开导我们忘记人生的伤痛。时间有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他能引导求学者构筑知识的大厦。时间好比一位点屏成蝇的画家,他会帮助勤奋者描绘辉煌的明天。
18、时间好比一个万花筒,它能让我们看到世间百相。时间好比一块试金石,它能帮助我们分辩出真善美和假丑恶;间好比一本教科书,它能帮助我们阅尽人世的沧桑。时间如同一口百宝箱,它将让我们尽情领略生活的幸福。
19、没有哪一种胭脂能涂抹时间,没有哪一件服装能掩饰灵魂,没有哪一套古籍能装潢空虚。
20、青春,是一包象征着阳光的向日葵种子,在现在洒下,就会在未来得到收获,那一株株饱含青春的花朵,
21、那一缕缕充满希望的阳光,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坚强不屈的毅力。青春,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
22、在经历了千难万险后终于铺成了一条石子路,把我们引到成功。
23、青春是火,燃烧我们年轻的光华,青春是灯,照亮我们美丽的豆蔻年华,青春是路,指引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
24、我骄傲,因为我有一个美好的青春。
5.抒情散文赏析:致青春 篇五
再次回首过往,在心底暗自询问着青春的色彩,虽然她不曾璀璨夺目,但她努力绽放过。即使生活曾经有过黑暗,但依旧未曾忘记去寻找光明。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这或许是属于青春的色彩,属于青春的绽放。很喜欢三毛的那首诗: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青春,即使有过黑暗,但依然有着属于我的骄傲。哭过、笑过,留下的都是属于我的,青春的印记……
6.青春身后的青春 篇六
做坚守信念的辅导员。想要获得认同, 就先要认同自己的角色;想要赢得信任, 就先要相信自己的选择。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而教育之本在于树人, 树人之本在于立德, 抓住了根本, 就抓住了信念。高校以学术科研为主线是事实, 但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保障与提高要依靠学生工作也是事实, 我们不可盲目自信, 更不必妄自菲薄, 我们不会越位, 更不能失位, 要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开辟自己的课堂, 实现自己的价值。
做知性通达的辅导员。这里的知性, 取知人知心之义。想要获取信息, 就需要善于沟通;想要深入人心, 就需要人格魅力。小到校园生活, 大到理想信仰, 我们都要讲得出缘由, 讲得清道理。我们要知道哪里的饺子更好吃, 我们要知道哪里买书更便宜, 我们要知道高难度的课程如何复习, 我们要知道每一种职业生涯选择该对应怎样的学业规划。我们必须明白, 不了解就不能具备说服力, 不深入就不能发挥影响力。
做靠谱实干的辅导员。纸上谈兵只需做口舌之辩, 落到实处则需要真抓实干。一次班会有没有设计好, 一项手续有没有办理好, 学生遇到困难有没有及时出现, 班级遇到问题有没有及时解决,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着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与地位。过去的学生工作经历告诉我, 想要让学生尊重我们的话语权和指挥权, 就必须保证学生们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得到足够的重视, 必须保证学生们的每一项诉求、每一项建议都得到认真的回应。想要赢得学生, 必先服务学生。做好服务, 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与基础;靠谱实干, 则是固本强基的必然要求。
7.无悔的青春之歌 篇七
大家好!今天举行的这个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其实我并不具备发言资格。从暑假培训班到现在,在这四个月里,我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就让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吧!
暑假培训期间,有一天天气特别热,我从网上找了几篇感人的文章利用班会课读给学生听,那天我的头发没有扎,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背上也湿透了,我站在行距间,胡××用扇子给我扇风,她的手扇疲劳了,旁边的王×接过她手中的扇子。那一刻,我的鼻子酸酸的。学生段××与同寝室的发生了矛盾,不吃饭,不说话,我把她叫到教室走廊里问及情况时,她抱着我痛哭起来,我也哭了。因为我觉得她把我当成了她最信赖、最亲近的人。我发誓,以后当班主任一定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我想,只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要把全部心血献给孩子的真诚,要把无私的爱毫不保留地献给学生,要把深沉的爱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我要把神圣的爱凝为水乳交融的情谊。一天晚自习,我见谭××伏在桌子上,便走过去问她,原来她头有点晕,我从包里拿出风油精给她擦上,第二节晚自习我看见她哭了,我又拿出风油精给她擦了一点,还关心地问了其他情况。后来从她的日记里得知,其实第二节晚自习她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我万万没有想到在我看似平凡的一个举动其实震撼着她的心,留在她的记忆深处。李×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尽管我多次鼓励她,还是有些自卑,有些胆怯。一次班会课上,在全班同学的催促下,她终于站在讲台上唱歌了,当她唱到一半时,我把学生送给我的花朵献给她,并且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拥抱了她,她非常感动。下课后,她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我好高兴,我终于跨出了第一步,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迎省检卫生打扫中,我班的公共区是厕所,我带着学生一起扫蜘蛛网,一起冲洗。外边的瓷片必须爬到木梯上才能够得着。看着一个瘦弱的女生拿着抹布颤颤巍巍地站在木梯上,我的心也悬在了半空中,我真的很担心,怕她会摔下来。看到这一幕,我的眼圈红了,不为别的,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这样的学生怎能不让我欣慰?不让我感动呢?其他同学看见了,本来想偷懒的也不好意思了,在以后的卫生打扫中,她们总是抢着干。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今年的教师节恰巧是星期天,晚自习我走进教室,全班同学起立,齐声对我说:“老师,节日快乐!”接着,她们唱起了《感恩的心》,从她们的歌声中,从她们的手语中,我体会到了她们对我的真,体会到了她们对我的爱。接着,我被鲜花和祝福包围了,这是我从教以来过得最有意义、最美好的一个教师节,此生无憾也!
我们班有一支多达十四人的班干部队伍。在确定班干部人选后,举行了两次班干部生活会,让她们互相了解,增进感情,团结一心。班干部团结起来了,班级就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形成了一个团结的整体。九月初一是李×的生日,下午,同学们利用上课之前十分钟在黑板上写上:爱爱生日快乐!然后自发地每人到讲台上为她送上一句祝福,有的还表演了节目。当时我不在场,这是后来第五节课的任课老师李老师告诉我的,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彭×一直不想读幼师,试读了一个月后,她已离不开这个集体了,打定主意要和其他三十六位同学一起生活三年。这可得感谢我们班的同学,是她们让彭×感受到了爱,是她们让彭×感到了集体的温暖!
有了团结,才有奋进;有了团结,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班长万×有好几次利用我开常会的时间,组织班干部在走廊开会,商讨班上的一些事情,然后再到教室里宣布。就在前天,學习委员李××召开课代表会议,主要针对课堂作业独立完成问题进行商量。我们班全是女生,最不感兴趣的是数学,做起作业来抄袭现象严重。课代表杨×很生气也很着急,她看到有人抄作业,就把本子没收,然后说:“你先自己做,不知道做的地方我再告诉你做!”面对这样一位课代表,难道还有同学不信服她吗?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她都树立了好的榜样,起到了示范作用。谭××捡到八元钱交给了我,副班长谭×马上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表扬通报,号召全班同学学习她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曹×和汤×上课写纸条,纪律委员及时提醒她,下课后写出批评通报,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学生就在这一次次的批评和表扬中健康成长。
我们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文化基础差,上课听不太懂,在鼓励她们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我更注重培养她们的专业能力。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定为说话时间,班会课举行“说句心里话”的主题班会,借此来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说话能力;晚自习督促学生练字,每个星期完成三篇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及时进行批改总结;我从家里带来民歌歌碟,每隔一天放一次VCD,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培养学生的乐感,学习歌唱家的发声方法;从胡建军老师家借来了他女儿的舞蹈光碟,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播放,全班同学一起跟着电视舞动,她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在工作中,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够的地方,以后一定要向各位领导、各位优秀班主任多多指教,多多学习,做一名无愧于学生的班主任!
8.描写青春的优美句子赏析 篇八
2.芷兰知香,怀情仰望天空,为青春呐喊;牡丹芬芳,抱爱脚踏实地,为年轻喝彩。
3.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4.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5.青春是一滩水,无论是摊开还是紧握,都无法从指缝中淌过单薄的年华。
6.青春在我的心中是苦涩的又是甘甜的,是精致的又是粗糙的,是清晰的又是朦胧的,是一杯苦茶,最后却品出清雅之香。
7.书写漫漫青春,激荡热血的心灵;挥洒淡淡笔墨,感慨奋斗的生命。
8.青春乃心境,而非年华;青春非现于桃面朱唇之艳,灵活矫健之躯,而现于志士之气,遐想之境,激情之盛。
9.阳光哺育,水露滋润,为灵感的万物赋予生机;土地养育,雨雪浇滴,为神奇的生命灌注活力。
10.大胆地想望,不倦地思索,一往直前地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11.没有哪一种胭脂能涂抹时间,没有哪一件服装能掩饰灵魂,没有哪一套古籍能装潢空虚。
12.烈火燃烧青春的血,冰水冻结年轻的骨,让新一代因残酷而傲立,因绚烂而精明,因瑰丽而传奇。
13.青春,是一包象征着阳光的向日葵种子,在现在洒下,就会在未来得到收获,那一株株饱含青春的花朵。
14.青春就像一颗梅花树,是那样的坚强,又是那样的脆弱,她在寒冬腊月奔放,又在阳春三月凋落,她是默默无闻,但是向往未来的,充满激情的!
15.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在明天驰骋风云,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充实虚幻的明天,只有把握现在,才能造就明天的辉煌!
16.青春理应勇猛过人而非怯懦怕事,应积极进取而非苟安现状,如此气概,二十后生虽有,六旬之人更甚,年岁有加,未必已垂老,理想若失,则以堕暮年。
17.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理想,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的涌流
18.仰望天空,将美好的情感播种,让青春的花朵在拼搏中爆发;脚踏实地,将幸福的爱情插秧,让年轻的幼苗在奋进中成长。
19.青春是一场泅渡,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我们却要把持住那些岌岌可危的惶恐,毅然朝梦里花开的暖季前行。
9.七十年的“青春之歌” 篇九
谢芳,原名谢怀复,1935年出生于湖北黄陂,后迁居上海。1951年毕业于汉口罗以女子中学,考入中南文工团,任歌剧演员。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青春之歌》,谢芳被著名导演崔嵬选中,扮演林道静而一举成名,轰动了中外观众,从此步入影坛。1962年由文化部推选为新中国22位电影明星之一,1989年被中国电影周报评为建国四十周年十大影星之一,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2005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颠沛流离中的童年
我是1935年出生的,1935年可了不得啊,伟大的爱国主义学生运动“一二·九”运动就是在这一年发生的。那时候我才一个多月,一个多月的小女孩,躺在床上瞪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咿咿哑哑,动手动脚的,她能想得到她长到23周岁的时候去演一部表现这一伟大运动的电影《青春之歌》吗?1935年,我家住在湖北省黄陂县滠口乡的彭家湾,那时候天灾人祸不断,妈妈说:有一次乡亲们遭饥荒,难民中有兄弟二人被分到两家去吃饭,我母亲为那位哥哥做的饭吃的好好的,可那个弟弟在另一家吃饭却被撑死了,真可怜。
我妈妈怀着我的时候,还遭过一次土匪的干扰,我爸爸的同事王敬轩教授还被土匪砍掉了一根手指,就在那天,我妈妈怀着我就往山里跑,吓得哆哆嗦嗦的,两只手控制不住直捶自己的肚子。据我妈妈讲,就是因为这次跑土匪,我提前上班了。那时候,因为进城不方便,同事的太太们便都相互帮忙接生,替我接生的是一位胖胖的师母,性情开朗随和,所以我长大了也是马马虎虎的。
我出生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收复国土,取名谢怀复,数月后,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再数月后又辗转上海,当时因为我的大哥和大姐、二姐均在湖南上学,父亲又去了外地出差,我妈妈只好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奔赴上海,当时人荒马乱的,去上海的轮船码头上水泄不通,我妈妈找来一个箩筐,先把10岁的小哥和2岁的我放进筐内,用绳子坠了下去,然后再拿着行李抱着只有几个月的小妹妹进船舱,到达上海后,我母亲最高兴的是见到了父亲,半个家团圆了,就这样,我们在上海住了9年。
我们家住在上海市法租界金神父路花园坊51号的二层楼上,一层楼住的是一位日本的牙科医生,三层楼住的是一家绸缎铺的老板。我从小病多命大,我和比我小一岁的妹妹一块儿出麻疹,我的脸发红,大夫说是发出来了,我妹妹脸却发白,大夫说是憋在里头了,我妹妹太小了,没有扛得过那场疾病的磨练,不幸窒息而亡。我还有个妹妹,她很小便离开了我们,我对她没有什么印象,然而此时,我却忽然很想知道,她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如果她比我更像妈妈一点,那就也是一张瓜子脸,杏仁眼,肯定比我会念书。
我3岁时得了伤寒症,住在上海法国医院里,他们是不让家属陪住的,所以每次母亲去看我的时候,我都会突然地号啕大哭起来。因为一个3岁的孩子怎么能读懂这个世界上还有社会,还有社会的种种规矩。伤寒是很危险的疾病,我却被外国人治好了,如今背上还留有他们治疗的痕迹。我8岁时又得过一次肺炎,后转为慢性支气管炎,这个“炎”管了我一辈子:你只要用嗓子唱歌演戏,它就要来捣乱,好在我的肺部却永远“未见异常”。我5岁的时候,还被父亲抱到圣诞节的晚会上唱过一首英语歌曲,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登上舞台。不过以上所写的这些都不在我的记忆之中,我都是听我妈妈讲的。
我的记忆开始得很晚,那是在我亲爱的小哥哥谢怀民离开我们的时候。我看见小哥的脸很白,头发很长,都竖了起来。小哥是个乖孩子,临死时,他对妈妈检讨说他不该对妹妹发脾气,他还自己朝着基督耶稣的画像说:“主啊!成全你的旨意吧!”
我的小哥太痛苦了,也太聪慧了,一个18岁的孩子便懂得在最后的时光寻求精神的解脱。我的小哥长得更像我的母亲,也是瓜子脸,杏仁眼,在校各门功课都好,他的大哥哥姐姐们都在外地上学,他就成了家中主要的劳动力,每次去影院看电影,都是他背着我。这么漂亮懂事已经长到18岁的儿子突然离世,这是做母亲的难以忍受的,在这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母亲只要一提起他就哭,这是我童年时主要的记忆。
我3岁时和我的小哥谢怀民照过唯一一张照片,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为了正义与和平晚会的序幕中,当戴玉强先生唱起《松花江上》,当我百感交集,愤然举起这张画像时,很多人都哭了。小哥去世后,因为大哥和大姐、二姐都在外地上学,家中除了父母之外,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到了我的学龄时期,在上海那样繁华的都市里,没有专人送小女孩子上学,家人是不放心的,而我们家又请不起保姆,所以我爸爸只好把小学的课本买回家,由我母亲教授,我是属猪的,我爸说:“你就在家当猪养着吧。”
因为我不用去上学,我的自由时间自然会多一些,我们家有一架脚踩的风琴,我妈妈是基督教会的风琴手,我可以从她那儿学弹琴、学习简谱、五线谱,寒暑假,哥哥姐姐放学回家时,我还能从他们那儿学到歌曲,我大哥教我英文歌《昨夜》,二姐教我《梅娘曲》,我还看过不少的中外名著,好像八、九岁的时候就看到《飘》,看过《基督山恩仇录》、《悲惨世界》、《红楼梦》、《雨》、《家》、《春》、《秋》等。
每天早晨我常背着小书包和小朋友们一起去上学,等走到叉路口后又灰溜溜的回到家中,在弄堂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过家家时,我最喜欢当老师,假装在上课,我会把解放前那种黄颜色的草纸撕成一块一块儿的发给大家当作业本,演起来特别自信、自然,没有想什么,这不就是戏剧的初胚吗?后来当我住在九龙道风山上时,我还学会了游泳,这些技能都用在了我日后的艺术生涯之中。
1946年,我随父亲回到了我的出生地湖北滠口,由于母亲生下我不到半年就离开了这个地方,自然一切是陌生的,也是新鲜的,这里是农村,小集镇的纯朴情绪、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常常让我流连于山峦之中,湖泊之滨,在我的作业本上,又增添了几篇打了好分数的文章,但这却不是母亲给的了,这时我已经进了一所由教会办的学校。从小过惯了孤单生活的我,视野开始扩展了,我和女友们穿着一样的蓝布褂、黑裙子、白袜、布鞋,去参加学校举办的郊游和运动会。
夏日里,大场上那种独有的甘草香味和由于穿得整齐而显得格外炎热的感觉,至今仍十分清晰的留在我的记忆中,可是那些在小学毕业时,我为取得全班第二名而曾经做过的种种努力、种种温课备考的情景我却忘得一干二净了。对于我来说,凡是感性的属于形象思维的东西,我趋之若鹜;而对于一些理性属于逻辑思维的东西,却大有高不可攀之感,这大约是我日后走上表演艺术大路的主要原因。然而在那时,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我并不一定了解,在初中毕业作文《我的理想》中,我的志愿是学医当大夫,立志免费为穷人治病,虽然这只是处于一时的热情,一种连自己都感觉十分渺茫的幻想,然而一种同情贫民、蔑视权贵的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意识却已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
1948年初,解放战争的炮声还在远方隆隆作响,每天晚间,父亲和他的几位好友都要议论形势,政治这个往往在两种团体、两股力量进行激烈较量时显得尤为活跃的东西,条条的渗透到我的头脑之中,并且还显得十分强烈、新鲜。从他们的议论中,我得到这样一个为12岁的孩子所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真理,父亲是坚决拥护共产党的,在交谈这些问题时,他往往非常激动,或大声争辩,或为自己的论点取得胜利而纵声大笑。即便如此,当父亲所执教的这所神学院决定搬迁到九龙道风山时,父亲仍然跟着去了。
解放前夕,在九龙、沙田、道风山的半山腰间,我们住在一所名叫“禅悦林”的寺院里,院内有个名叫“细姑”的出家人,每天早晚香烟缭绕,木鱼声声,住房旁是由一股山泉续成的游泳池,街下有两个对称而立的小亭子,这个小亭子也就成了我每日自修功课的地方,除了自修功课以外,我还去姓王的教授家中练习钢琴,加上睡觉前的例行渠道,这三件事成了我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作为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每天去做一些实际上并不能引起多大兴趣的事,而且要天天如此,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总是强迫自己去做,并且把它作为一种锻炼和验证自己红心和毅力的标志。
就这样,在“禅月林”那幽静的寺院里,我又度过了虽然比起学校生活要来得轻松自由,却又不断地与自己的情绪进行斗争的一年。在这期间,我曾在九龙的志贤中学上过半年学,志贤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坐落在九龙的一条街面上,院内秀美整洁,报考时感觉英文程度比国内要深,大概是其他功课考得尚好,我仍被录取了。我每天从风山上走到沙田镇,然后乘一刻钟火车到九龙去上学,我喜欢站在车厢的连接处,以显乘车之熟练与不在乎,我们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父亲的薪俸,虽然能维持温饱,但远远算不上富裕。我平日穿的衣服常常是母亲亲自设计缝制的,服装淡雅略带土气,每日上学的午餐是到临近学校的一个食品店里买一圆面包加一小条黄油,夏天黄油成块状,和着面包咽下去的那种滋味并不十分好受,虽然吃腻了,但饭钱只有这么多,小孩子又不知调配花样,也无可奈何。
最令人难忘的是足下的那双球鞋,为了多穿几年,母亲给我买了一双至少大出两、三号的高腰蓝球鞋,因为脚小且瘦,鞋前面的空余部分自然向一边弯了过去,这一形象在香港九龙穿着入时的中学生中间所产生的自惭形秽之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我却依然乐观,很少计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父亲把我从沙田送过深圳罗湖桥,到广州的宝安县里中学去念初二下学期,在回来的路上遇上飞机轰炸,我和父亲躲在一个只能容一个人的洞里,为了让父亲的头能进到洞里,我把自己的头伸出洞外,炸弹在离我们数十米远的地方炸开。宝安县里的记忆是和水桶、冲凉、奖状等事物连在一起的,因为进校时正值夏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只铁桶,十分结实耐用,中学校长是一位60来岁的长者,初次见面,父亲让校长用英语跟我对话,记得简单的词汇还对付得过去,陌生处免不了要连蒙带唬,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外住,有些寂寞。
记得宝安县附近的那不算大也不算整洁的街道和商店,也记得那炎热的中午,乘凉的夜晚,记得在过堂里参加比赛的情景,每次放假回家路过罗湖桥时都要检查行李。有一次,当警察打开我的箱子时,首先露出来的是讲演比赛的奖状,此事成为母亲日后非常喜欢提起的话题。
与文艺结缘
1950年夏天,我重新回到了湖北,1951年的夏天,我在汉口罗以中学念完了初中三年级,因为临近毕业,顾不得搞更多的文艺活动,我们只演出过一个独幕剧叫《爱什么》,一个叫王佩珍的同学女扮男装,而我则扮演剧中的女主人公,同学们用生火用的炉钩子帮我烫了头发,又抹上口红,画上蓝眼窝,穿上从同学的妈妈那里借来的旗袍,拎着手提包坐在沙发上,表演时,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在另一次全校举行的联欢会上,我还独唱过《黄水谣》,但那时,不够轻松自如。这时的我对于文艺只不过是尚有兴趣而已,至于将来做什么,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甚至不知道还有专门从事文艺的学校和团体,但是无巧不成书,当时我们家住在汉口胜利街52号的楼上,而刚刚南下不久的中南文工部音乐部的一些人正好住在楼的下面,他们经常在那里排练节目,大概是因为我每日上下楼路过那里,无人时也哼上两句歌曲的缘故,引起了文工团领导的注意,那时中南文工团的团长骆文、程云、莎莱,戏曲部主任汪洗,音乐部主任姚汉光、杜平等同志正值年富力强、才华横溢的时候,为了党的文艺事业,他们极其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择,他们委托汪洗同志问我愿意不愿意参加文工团,我因惧怕数理化,本来就不想继续上高中,便答应可以试一试,因为考的是音乐部,负责考试是杜平同志,只是测验了一下我的识谱能力,和用钢琴弹了几首曲子,就这样,我被录取了,开始了曾经令多少人为之倾倒的并感到深奥莫测的艺术生涯。
我是1951年7月1日正式参加中南文工团的,当时还是供给制,进团后每人发一套列宁式的灰布制服,每月生活费是四万元,有的同志还发有卫生费,伙食由公家供给。吃饭时,八个人围着一大碗菜,还得站着吃。而我由于从小在家孤单惯了,不好意思,常常面壁而食。我们一起考进去的有三个孩子:一个是我,15周岁;一个是13岁的男孩子,名叫何大滨,后来是武汉歌舞剧院舞蹈演员;另一个是11岁的女孩子,名字记不清了。刚去无事,我们几个便天天坐在一起读报,学习文化。不久,文工团新址建成,我们便搬到渣甸路一号住下。文工团的房子建造得很不错,院内有灯光球场、小剧场、俱乐部、排演厅、食堂以及单人、集体宿舍。我参加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在苏联话剧《曙光照耀莫斯科》里扮演一个只有很少几句台词的女工。既然是演外国人,就得用石油灰把鼻子垫起。到了夏天,剧场里热到三十多度,鼻子尖上的汗水被捂在石油灰里像许多条小虫在那里爬,弄得怪痒痒的。我们不得不把石油灰捅个小洞,让里面的汗水流出来,好叫鼻子透透气。除了跑群众之外,我还被分配管理服装。有一次,我把电熨斗放在袜子上走开后忘记了,等我想起来时,袜子已被烧了个大窟窿。为此,我主动写了检讨书,对自己的失职行为和“剥削阶级思想”进行了狠狠的批判。
当时,全国人民还都沉浸在获得解放的狂热之中。党、政、军各级干部和战士面对着来之不易的胜利,更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文工团的生活充满了朝气,同志之间、官兵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充满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感。文工团经常举行球赛和周末晚会,届时,俱乐部或球场的四周挂起彩色灯泡,乐声悠扬,笑声不断,院子里一派欢腾喜悦的景象。1952年冬天,我刚满16岁,文工团去湖南道县参加“土改”。副团长汪洗同志和我在一个队里,他熟悉戏曲,是文工团的导演,他是一个做事一板一眼、有条不紊的人。临出发前,他把我们召集在一起,提出各种要求,如:某火车站须在一分钟内上车完毕,等等。他还给我们画了如何打背包的图样,连鞋子和茶缸子应放在背包的什么部位都画上了。年轻人是无忧无虑的,我们没有卧铺,便用报纸垫在地板上,钻到火车的座位底下睡觉。每逢火车停站时,便下车去买各地特产来吃。
日常的开会、填表、斗地主、分发浮财等事,只剩下一些模糊的记忆了,可有些事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过去生孩子多的家庭给孩子们取名,为了图省事也为了便于排辈,常常用一个字作为名字的开头,然后依次排列下去,如:建军、建华、建民等等。由于我的大哥出世时,祖父已经故去,为了纪念老人,父母亲为他取名谢怀祖。因此,后来我的哥哥、姐姐以及叔伯姊妹们均以“怀”字打头。而等到我出生的时候,由于爆发了抗日战争,为寄托兴复国土之心,母亲为我起名谢怀复。为了这个名字,还发生过一段小小的故事呢。
那是文工团搬进新居的第一天,集体宿舍是四人一间,女同志在楼上,男同志在楼下,每间房的房门上均已贴好了名字。当时我抱着行李兴高采烈地上了楼,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我的名字,经过仔细探寻,终于在楼下找到了,原来分房子的同志把我当成是男同志了。由于当时参加革命者多取单名,在“土改”中,汪洗同志便建议我改个名字。我记得他在三张小纸条上各写一字:一是“军”,一是“方”,再是“筠”字,并说明以抓阄定夺,随即我就抓了个“方”字。谢方自然比谢怀复叫起来顺口响亮,因此当土改结束回到武汉后,在团里便很快传开了。
10.青春之歌赏析 篇十
潜心教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997年8月 , 年仅18岁的张英杰从陇西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岷县四中工作。学校地处岷县东部山区闾井镇,这里高寒阴湿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当时的岷县四中虽为完全中学建制,但高中部已停止招生,初中部也仅有200多名学生。这里是他的母校,张英杰怀着对母校的热爱,一入校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1999年8月 ,他当上了初一四班的班主任。从初一到初三,张英杰一直跨年级担任语文课,由于工作努力,成绩优秀,学校领导先后聘任他担任团委书记,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主任及副校长,工作量逐年增加。他不负校领导对他的期望,博读教研书刊勤写教学心得,业务能力不断提升。2002年8年,学校高中部恢复招生一个班, 学校把该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的担子压在了他的肩上。没有地理老师高一地理教学也安排他兼任。
信任就是责任,困难就是动力。从恢复高中部的那一学期起,张英杰几乎牺牲了自己所有的节假日加班、备课、学习,充满了他的每一天。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2005年的6月,张英杰老师所带的恢复招生以来的首届毕业生,以100%的语文及格率和全县第一的平均分, 赢得了上级的奖励和群众的赞誉。他也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获得了全市优秀班主任和全省优秀班主任称号。一个个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张英杰老师在工作上付出的一滴滴汗水,也铭刻着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张老师就像我们的父亲 ,给了我们太多的关心和帮助,没有他,也许我早就流向社会……”2005年高考后,面对岷县电视台记者的镜头,他的一个学生含着泪这样说道。如今,努力在不同岗位工作的他的学生们每年都不会忘记一件事, 那就是春节时一同到张老师家相聚。
倾心教研,做课改的冲锋战士
2009年 ,上级安排张英杰老师担任岷县闾井中心小学校长。闾井中心小学有1200多名学生,是全县最大的农村小学, 也是全县最早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学校。这时,张英杰老师面临两个转变:由教师到校长角色的转变, 由高中教育到小学教育这个陌生环境的转变。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张英杰上任后亲自带课,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并详细掌握了学校发展情况特别是自内部体制改革以来的发展变化。半学期后,他结合学校实际“烧”出了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全面推行“三阶五步”课堂教学改革。
他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参与、双向提升的过程。同时,他还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基于以上认识,他提出了“三阶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他将学习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教学过程是核心阶段。教学过程又细化为五个步骤包括学生的自学、合作、展示、探究、达标和教师的导学、参与、激励、引领和评价等。为了配合改革的实行,他还提出了“20+20”课堂模式,即教师讲课时间为20分钟,学生训练时间为20分钟,并逐渐向“10+30”模式努力。
改革不论大小, 都会遇到各种阻力, 方案提出后,老教师和家长们议论纷纷,提出了极大的质疑学生也表现出不适应。但是,张英杰还是义无反顾地将课改坚持了下去。一些年青教师率先尝到了甜头纷纷表示:新模式下不但自己轻松了,学生在课堂上也活跃了很多,而且教学成绩明显上升。现在,新模式已内化在所有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成了常规教学的模式。
为了配合教改,减轻教师负担,张英杰在其他教学环节也做了大胆的改革尝试。首先, 改革备课制度, 将以前沿用多年的教案本备课变为备写活页教案,后又改为备写导学案,最后确定了集体备课制,教师不仅备写导学案,而且每课都设计课件。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让他们有时间充分搜集资料,整合资源。
同时,他在作业批改、阶段测试和学生辅导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学校整个教学环节经历了巨大的改变。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前一次改革是管理方面的改革,而这一次则直接改变了我们多年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得改变,否则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啊! ”
精心规划,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张英杰刚接任校长时,学校办学条件非常落后,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前院年久失修、沙砾脱落,后院还是高低不平的泥土操场,南面、西面以及校门前空地与住户界限不清,部分学生课桌凳短缺,全校只有三台旧电脑,教师挤在破旧的课桌上办公……
摸清了校情后,张英杰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再三商讨,制定了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他认为,一所学校要有长远发展, 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网络时代,信息化的教育已势在必行。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不可完成的任务———为所有办公室、教室配备电脑,接通网络,每个教室配备投影设备。他一次次找领导谈想法、一次次写报告要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国家宣传部、文明办和省留守儿童等项目,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多媒体进课堂的计划。办公室接通了光纤,24个教室配齐了电脑和大屏幕电视,并接通了网络,建成了简易多媒体教室。这一举措,在全县教育界引起了关注。时至今日,8个教室已经安装上了电子白板和多媒体一体机, 学校信息化建设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2011年是两基国检年 ,学校迎来了改善环境的良机,但对于张校长来说,这却是当校长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危房要重建,围墙要修缮,校园要硬化,校门也要重新设计。初步预算,需要资金近50万元,工程款从何而来?最困难的是,项目涉及的区域全是与学校邻居有界限纠纷的地方。整个暑假,他和班子成员几乎没离开过学校,项目时不时被邻居干扰而停工,他一边做当事人的工作, 一边奔走在村委会、镇政府、土地所和教体局之间。最后,在各方协调下,学校和四家住户达成了协议,学校项目也如期完成。面对崭新的操场、明亮的办公室,以及现代化的电动门,张校长如释重负, 笑着说:“孩子们终于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了。”
爱心管理,创设和谐校园文化
教育界有句名言:“三流学校靠校长, 二流学校靠制度,一流学校靠文化。”闾井中心小学在张英杰校长的带领下, 已将深厚的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让制度看守哈佛的大门”,这是哈佛大学的管理箴言。张英杰校长通过教代会、教师会等形式集体决策,制定和完善了30多项学校规章制度。他经常说:“定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而不是惩罚,但愿惩戒性的制度永远都是摆设。”其实,闾井中心小学的很多制度都是挂在墙上的摆设, 因为该校的教师早已形成自律,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已经成了这个学校远近闻名的品牌。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不仅要能教学,更要学会反思提高。张校长提出教师要沿着“教书匠—经验型教师—专业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的方向发展,既要注重教书育人,又要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师成长的制度措施,其中“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就是专门为中年和青年教师发展制定的措施, 一个个青年教师在中年“名师”的带领下迅速成长,挑起了大梁,为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2012年,一名年青教师在全县优质课大赛中脱颖而出, 获得一等奖。
张校长说:“教师工作要搞好,前提是要有爱心,不付出爱的教育迟早会失败的。”在爱心的感召下,校园里发生着一幕幕温暖人心的故事。一年级的一位小学生在家门口被精神病人将脸部砸伤, 生命垂危,被送往西安做手术。得知情况后,学校及时组织师生进行捐款, 当孩子的爷爷从张校长手中接过两万多元捐款时,已泣不成声。父亲早逝、母亲出走,和70多岁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杨同学永远都不会忘记全校师生对她的关爱, 不会忘记多年来一直资助她上学的张校长,没有学校和张校长对她的支持,她就不可能坚持到小学毕业, 更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9月,张英杰喜获“园丁奖”,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甘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这是对他多年工作的肯定。16年来,张英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青春之歌赏析】推荐阅读:
青春本只是青春,青春却早已不再是青春10-23
青春·青春07-18
青春的初中作文:享受青春06-24
青春、总是美丽的青春故事09-30
青春之歌 散文08-14
青春之歌剧本09-01
青春的作文400字:青春不留遗憾09-01
青春励志美文:心若青春,阳光正好09-18
我把青春献给党-我把青春献给党 把青春献给党演讲稿07-18
[PK赛]关于青春的作文:青春随笔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