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考试技巧(9篇)
1.高一地理考试技巧 篇一
一、加强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二、创新训练方式,促进主动应用
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应充分重视课堂练习对地理知识的检验作用,并重视对练习的指导,以提高训练质量。
1.精编精选练习。
练习要符合新大纲能力要求,应涵盖每章节的基础知识,既有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基础题,也有培养能力的难易适中的提高题,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导向性。
2.突出变式训练,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因此,地理知识要尽可能围绕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提问,并通过变换条件,甚至变换题型或设计新题型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整和能力,改变思维方式。
三、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大纲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我教的班级是6、7、8、9班,其中有重点班级—6班,也有普通班级—8、9,而且还有特长班级—7(特殊班级—根本没有特长,但是成绩差,只有选择专业而已),他们的课堂反应可想而知,每次教学,要用三个不同版本的课件去上课,6、9班的反应还很不错,而7班,就相当有些难度,这就需要我的因材施教了。
2.高一地理考试技巧 篇二
那到底应该如何科学地安排高一地理教学呢?
一重视第一节地理课
如在教授第一堂地理课的时候, 不是讲教材、知识, 而应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述地理的特征和兴趣培养;从中秋节“月圆人团圆”到“嫦娥奔月”神话与中国探月登月计划;从名山大川到世界地理之最与未解之谜;从衣食住行到天气气候、植被、地形地貌;从时事热点到各国人文景观与文化差异等。千万不能忽视这节课的作用, 越是自由发挥越需体现地理知识与地理教师的“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的广博印象, 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地理教师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高一地理学习既要兼顾初中地理的知识, 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在备课过程中, 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 立足生活与已有知识, 应该充分挖掘地理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用所学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知识整理与讨论来形成概念, 获取结论。掌握其中的规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讲述第一章行星地球时, 剪取影片《2012》作为精选案例导入。这样做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基础落脚点就有了, 还可以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埋下很好的伏笔, 形成一条完整的课堂设计思路, 完成对生活中地理与实用地理的过渡, 同时也为初中没有过多学习地理知识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源引生活实例,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 引申对比与学习, 渐近似的导入与过渡
如在介绍地球的形状时, 采用橘子的形状强化“扁平的椭球体”, 再以橘瓣的分化介绍经线的划分, 以生活中切“西瓜”、“冬瓜”分别讲述“经线”与“纬线”划分;以数学中的用平面直角坐标确定平面中的点的位置来讲述用经纬线来确定地球表面上点的位置, 以三维坐标导入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来确定空间位置;以美术素描中用阴影与碳笔的淡重来处理光线构图方法与立体几何中的不同视角来解释地球自转方向在侧视、南北两极俯视、局部图中的确定。在讲“太阳短波辐射与温室效应”知识时, 结合学校南、北朝向教室, 朝南的教室夏天炎热灼人、冬天温暖光照足, 而北面教室却相反。又如在讲述大气运动知识时, 探讨诸葛亮的神算与失算:“草船借箭”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借东风”“火烧葫芦谷, 愤天问地”来讲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局部环流与季风环流、热力环流与气旋知识。
四重视地理实验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地理实验集开放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目的性为一体的特点,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提高其主动性、积极性, 参与地理的探究性活动。在讲述时间问题时, 地方时与区时概念, 让学生用笔记本的格子纸竖起来, 卷成圆柱体代表地球的经线划分并标注经度, 让每15度为一格再进一步延伸为区时, 学生在格子纸上标注, 即能提高动手能力还能自主制作学习工具。如讲述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 在课堂上烧一堆纸屑时, 观看演示灰烬的运行情况。在学校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信江环保纪行” (信江为江西省上饶、鹰潭地区最大的水系) 活动中:介绍水循环与水体的运动;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针对鹰潭地区的丹霞地貌的观察;针对本区处于深厚的红色沙砾岩发育的地貌的观察和学习等。
3.高一新生如何学习自然地理 篇三
关键词:高一;新生;自然地理
地理是高中文科中很有特色的一门功课:文理相通、人地结合。能否适应高中地理教学,是摆在高一新生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高中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城市学生对地形起伏、四季更替,乡村中学学生对工业布局缺乏感性认识,觉得地理很难学。同时,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区域地理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必修一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但是,自然地理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就高一新生如何学习自然地理谈几点认识。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满怀兴致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地理学科是一门能够吸引学生探索和思考的应用性和趣味性的学科。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所以,学习高中地理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要有完整的学习过程,保证课堂参与
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听课、理解、做题。很多学生都认为文科不需要预习,只有理科才需要多做题,但是自然地理不一样,只有按部就班地学习,才能学好自然地理。从时间上来说,课堂是地理学习的主阵地。
首先,地理学习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能死记硬背,学生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教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越来越多,如果学生课后自学时,不知重点、难点和课外常识等,必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其次,学习地理决不能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理解消化,日积月累就会培养出地理思维,学习地理就易如反掌了。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也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阅读和理解,多做练习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做到上课听讲时要抓“概念”重“消化”,抓“原理”重“理解”,同时一定要多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课后一定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锻炼自己的空间思维、答题技巧和能力,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高一自然地理讲述的都是宏观的、大的环境,比如宇宙、大气、海洋、地壳等,我们处在其中,根本无法理解,只能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想象,或者借助一些教学仪器去理解。比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学生就应该跳出地球看地球,想象站在地球之外,看着地球在进行着自转和公转;或者同桌之间可以用自己的头部(太阳)、拳头(地球)互相演示,从而理解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等地理意义。头脑中有这种空间想象,再来学习,就易如反掌了。
五、学会使用地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学习的灵魂就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第二语言,地理的学习不能离开地图。在中学地理学习中,需要把所研究的各项要素落实到地图上,在这一点上,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每次的大考小考,读图题的比例都在60%以上。作者所在学校的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读图题所占分值达到了86分,而且高一的地理课本更是每节至少3幅图,并配有《地理图册》和《填充图册》。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对地图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将会与日俱增,地图的优势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习地理要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学会使用地图的方法,地理学习就会轻松、有趣,学生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形成良好的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就已經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4.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四
根据教务处的要求,由我执笔来作一个高一地理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卷是由我出的,这份试卷中,我们根据学校要求尽量出的简单一些,所以试卷里自创的题目很少,只有选择题里有3道约6分,其余的题目都是基本题,是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从试卷难易结构来年基本题超过了85%,稍难题不到10%。
从数据上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一是班级之间差距较大,班级平均分最高和最低相差有15分,而且同一个老师教的两个班差距也在10分以上;二是学生之间两极分化严重,最高分是91分,最低分是26分,这让我们想到“为什么同在一个屋檐下,差距咋这么大呢?”;三是学生的及格率不容乐观,年级的合格率是39.15%,有的班的及格率不到20%。
2.反思
这样的成绩对于我们来说是喜忧参半。忧的是部分学生的成绩如此之差,将来如何通过会考?有的学生才考了二三十分,明显看出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没花时间复习,无论从内在还是表象,都表现出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后果很难想象。喜的是我们还是有部分学生学的不错,有15%的学生超过了70分,而且有近30%的学生在50-60分之间,如果努力一下,这部分学生也能合格,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三、措施及策略
1.找准位置、摆正心态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高考形势的判断,我们觉得在地理教学上一定要摆正心态、找准位置。我认为这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作为我们地理老师要摆正心态,要清醒地认识地理学科在社会、家长、学生甚至在其他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我们要少一些抱怨,多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搞好我们地理学科的教学;二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地理学科,面对新形势下的高考改革,任何偏废一门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学生扬长,但更不能避短,不要让地理学科成为“短板效应”;三是希望其他老师以及班主任要为我们地理学科摆正位置,我们不能在学生中造成错觉,以免到最后学校学生吃亏。我们上课时就这样对学生说的,语数外三门一定要学好,而且必须要学好,除此以外,其他学科都要尽量学好,并且能选择两三门优势学科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多花点工夫,我们认为这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2.齐心协力、集体发展
我们高一地理教学有四位老师共同来完成,我们一定要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做到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每个人在教学中的新思路,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发展,不断进步。我们要利用好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的机会,并且积极利用好平时可以利用起来的时间,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和教学资源,做到让每个班每个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环境、手段和资源。这是我们应该做到也是能够做到的。
3.激发兴趣、保住阵地
随着高考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地理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如何保住我们地理教学的一席之地,我们也做了不少的努力。我们尽量在授课时针对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较为愉悦的气氛下掌握必备的知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准备组建地理兴趣小组,力图通过这样的形式,抓住一批喜欢地理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地理兴趣小组中觉得地理学习是快乐的有趣的而且有用的。地理兴趣小组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们当前地理教学的需要,更是一部分喜爱地理的学生的需要。从目前的报名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至少,通过这个兴趣小组,我们停留了一批革命的种子,保住了地理教学的阵地。
以上是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马海真、孔颖
5.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篇五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于希腊当地时间(东二区)203月24日11时5分在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举行。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年3月24日17时5分
B.2008年3月25日17时5分
C.2008年3月23日5时5分
D.2008年3月24日5时5分
2.当地球运动至图1所示的甲处时,
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4.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夏至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用A或B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极地地区 B.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丙地位于北半球 D.图乙中阳光A表示该地夏至日
5.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读图2,完成6-7题。
6.北半球正值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中,甲、乙两地
A.角速度甲大于乙 B.线速度乙大于甲
C.角速度相等 D.线速度相等
8.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A.金星、水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
9.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10.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元旦 B.国庆节 C.劳动节 D.教师节
11.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
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下表中所列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据表回答12—14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2.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4.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15.下图四幅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中,日期相同的两幅是(图中虚线表示极圈)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⑦
读右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16~17题。
16.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60°E B.30°N。30°W
C.0°、120°E D.0°、30°E
17.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0°、180°B.0°、150°W
C.150°W、180°D.180°、150°E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图,据此回答18~19题。
18.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A.23°26′ B.66°34′
C.90° D.45°
19.该地的纬度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20—22题。
20.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A.a→c B.b→d C.d→e D.c→e
21.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
22.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香港(22°15′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A.低-高-低 B.高-低-高 C.低-高 D.高-低
23.若黄赤交角为24.50,则下列关于五带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扩大1° B.北温带缩小2° C.南寒带缩小1° D.南温带扩大1°
右图为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完成24-25题。
24.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时
A.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
B.北京正值昼长夜短
C.北极圈出现极昼
D.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25.当阳光如②所示射人窗户时,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0点,
则该地的经度是
A.150ºE B.135ºE C.105ºE D.90ºE
26.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月相的变化 D.大气运动
2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②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③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信 ④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28~30题。
28.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29.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藏南谷地的地热 B.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30.对于青藏地区积极开发太阳能的意义叙述有错误的是
A.减少居民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于生态保护
B.避免常规能源利用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C.增加了藏民的经济负担
D.极大地改善了藏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在太阳系中,日、地、月的相互吸引与绕转,演绎着诸多的天文奇观,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让人们不断地了解和探索。据此完成31~32题。
31.能反映2008年8月上旬日食现象的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的是
32.通常情况下,月亮是类似珍珠白的颜色。这是因为月亮的颜色
A.与它反射的太阳光有关 B.与它吸收的太阳光有关
C.与地面吸收的月光有关 D.与地面散射的月光有关
33.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D.南极长城站
34.下列节气或月份,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7月初 B.夏至日 C.冬至日 D.1月初
35.关于晨昏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始终和经线圈垂直 B.时刻必然是6点或者18点
C.太阳高度等于0 D.晨昏线始终和经线圈重合,
36.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区时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37.关于地转偏向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球表面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B.物体水平运动时所受地转偏向力很小,尤其对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影响最小
C.物体在地球表面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D.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的北风将偏转为西北风,南半球的北风偏转为东北风
38.下列因素中,利于使地球上形成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的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太阳日的时间不太长
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39.从冬至日到夏至日
A.赤道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B.赤道以北的地区白昼越来越长
C.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D.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40.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41.下图中弧线BDC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若B处的昼长是A处的两倍,则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日(节气),
BD为 线(晨线或昏线)。(4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A点此时的地方时是 时,
C处此时的太阳高度是 度。(6分)
(3)这一天中,A、B、C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地方是 ,黑夜时间最长
的地方是 。(4分)
(4)这一天包头昼 (长、短)于夜,此日之后白昼将渐渐变 。(4分)
42.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下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2)兰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________J/cm2,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________J/cm2。
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适?
A.郑州、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C.昆明、兰州、北京 D.福州、广州、成都
(4)某校(40°N)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调查后,发现热水器的倾斜角度是一个固定值,他们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杆。你认为改进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能是一种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大量使用太阳能可减轻__________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写在答题纸对应的空格内,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综合题(共4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41.下图中弧线BDC为晨昏线,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若B处的昼长是A处的两倍,则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冬至 日(节气),
BD为 线(晨线或昏线)。(4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A点此时的地方时是 时,
C处此时的太阳高度是 度。(6分)
(3)这一天中,A、B、C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地方是 ,黑夜时间最长
的地方是 。(4分)
(4)这一天包头昼 (长、短)于夜,此日之后白昼将渐渐变 。(4分)
42.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下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是( ) (2分)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2)兰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________J/cm2,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________J/cm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3)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适?( )(2分)
A.郑州、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北京 D.福州、广州、成都
(4)某校(40°N)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调查后,发现热水器的倾斜角度是一个固定值,他们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杆。你认为改进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太阳能是一种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大量使用太阳能可减轻 __________的全球性环境问题。(4分)
高一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B B B C C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A B D C D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D A D B C A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C D C B C B B B
二.综合题(共40分)
41.下图中弧线BDC为晨昏线,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若B处的昼长是A处的两倍,则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冬至 日(节气),BD为 昏线 线(晨线或昏线)。(4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450W,23.50S ,A点此时的地方时是 9 时,C处此时的太阳高度是 0 度。(6分)
(3)这一天中,A、B、C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地方是 B ,黑夜时间最长的地方是 A 。(4分)
(4)这一天包头昼 短 (长、短)于夜,此日之后白昼将渐渐变 长 。(4分)
42.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下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是( D )(2分)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2)兰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约135)J/cm2,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J/cm2。兰州
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晴天较多(气候干燥或降水少) 。(8分)
(3)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适?( C )(2分)
A.郑州、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北京 D.福州、广州、成都
(4)某校(40°N)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调查后,发现热水器的倾斜角度是一个固定值,他们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杆。你认为改进的理由是(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撑杆设计成活动杆,目的是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6分)
6.高一地理考试技巧 篇六
十月末高一进行了期中考试,主要是对高一新生入校以来的两个月的学习进行评估检测。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安排,这次地理考试内容主要为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多通过景观图、表格、等值线图以及各种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共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部分,其中选择题30道(60分),综合题4大道(40分)。学生成绩如下,总人数253,最高分77分,平均分42.76,整体成绩不理想。
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结合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我对期中考试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
洋思中学最独到的做法是不选择学生。因为他有一个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引领着洋思人不断探索前进,走出了一条独特新颖的办学之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起始学科抓起,敢收没人要、没人管、没法管的孩子,并把他们当作重点关注的对象。学校在表彰奖励后进生时对帮助他们的尖子生也同等奖励,这样既鼓励了后进生,又鼓励了尖子生,还培养了学生平等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双赢。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教学模式,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切实转变了教师角色。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觉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堂、把教室变成了学室,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先学”不是预习,它比预习更有效。“先学”之前教师明确地提出学习目标,并出示自学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在“先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为“后教”作好准备。
“后教”教的内容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老师始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实质上还是学生讲、学生互相教。老师主要对规律、方法、注意点等进行点评。
“当堂训练”不仅仅是考试。当堂训练可以是测试,也可以是动手、动口的训练。对于当堂训练,是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减轻了学生课外过重负担。
三、集体备课活动
洋思中学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分学科以讨论课件的形式把集体备课落在实处。集体备课的重点课件的准备,一周前指定三人分别准备三节课的课件,集体备课时由三人精心说课,主要说教学目标、自学指导、怎么使用课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疑难、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疑难。所有老师针对三人说课集体讨论,找出问题,完善课件。同学科的所有老师从备课组长处拷回课件,再进一步修改课件,这样既大大节省了时间,又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再加上教师相互间的课堂观摩,相互间的真诚协作,使新教师迅速脱颖而出,走上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之路。我们也应该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采取集体备课、备题,并形成系统的课堂教学资料,让所有同科目的教师共享,才能把教师从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大量时间去辅导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7.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对技巧 篇七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通的规律性原理。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它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打破了教学的封闭性,使地理教学愈趋开放,并很好地贯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地理课程标准》对案例特别重视,课标能力要求《必修》中用案例的占四分之一。“原理+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近年高考发展的趋势。地理新高考重视案例学习的思维与方法在试题上的落实,以某一专题为载体,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学科素养的养成情况。试题着重考查某地理专题的原因分析与问题解决,要求学生透过对某地理专题的复杂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地理事象与本质规律的联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明确严谨的逻辑、正确和谐的观念来展示自己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成果。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在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能力,是提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案例分析
1.《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教学实例
(1) 内容标准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 学习要求
①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②能够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培养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借鉴与运用知识,进行案例迁移。
(3) 教学程序
分析:虽然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地球的运动很复杂,学生的空间感要很强。本节教材在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呢?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方法入手,从中发现地理问题,再从中找出规律,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怎么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二分二至日照图)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凭借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经过整理,我合成了一个可以较好地演示地球公转的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确比较形象、直观,问题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上课时学生似乎都理解了,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又问题百出。看来,仅凭多媒体的演示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选择合适的球体当地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地球,在课堂上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的关系。
案例描述:
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地球绕日公转,能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②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公转中二至二分位置的判断?
③你能总结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吗?
在上课之前,我找到了一个篮球,将篮球的中间一圈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赤道,用透明胶在篮球上下侧各固定上一根粉笔分别表示南、北两极,并按比例画出北极圈和南极圈。
“咦,老师,你缴的是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可能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故意卖关子,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继续吊他们的胃口,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上课开始,我说:“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不重合,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移动的。现在我们就来演示一下。”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学生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当我说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地球公转时,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些活泼的学生积极要求参加演示,有些学生比较安静,也不够积极。最后,我在班上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地球”与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面。在我的指挥下,太阳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地球”以同样的姿势绕着太阳不断地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四个方位作为地球移动的位置(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位置)。首先,我让“地球”站在春分日的位置,(观测者要随着地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赤道的形状和南、北两极地区范围的大小。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与教材中的示意图(或示意图的变化图)总是大致相同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并不时对照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地球公转这部分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地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其次,“地球”在移动的过程中姿势容易改变,换用地球仪误差会更小些。在后面的几个班上课时,我及时作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1) 通过地理案例分析,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案例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地球的公转,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2) 转变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 增强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案例分析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自然地理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通俗易懂方法去诠释,如何用更有效、更直观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我们需要精益求精的。
教师要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的点拨与总结,考法的归纳与提炼,进行解题思路的整理,建构答题的模式和基本“公式”。强化案例教学,遵循学科的知识规律与学习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地理逻辑思维体系,学会知识迁移运用。通过这个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评价,学会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提高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我们应使案例教学由“个”到“类”,进而形成知识结构和规律性认识的目标,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重复,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参与活动的空间与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高一地理考试技巧 篇八
【关键词】地理教学 思维能力 学习心理 教学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80-01
初高中地理相比较而言,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的内容上做了延伸,对学习要求和能力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高一新生的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和所掌握的知识的有限性等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新生学习地理的困扰。
一、高一新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一)教材内容和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知识有限的因素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改后,高中教材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和加宽了,特别是高一的自然地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要求高,这就给学生学习地理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高一地理的第一单元就是地球,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而此时,高一新生的数学还没学立体几何,物理也没有学到圆周运动等等,这就给我们新生在地理学习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因素
在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漏掉,忘记某个知识点,总是一个概念、现象和易错题反复提醒,可结果发现还是有学生错,无论强调几遍,哪怕同一题,还是会有学生错,其实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没有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相互学习的习惯,学生处在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难度。
(三)学生的因素
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一,是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转折阶段,就是思维由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的转变,虽然抽象思维还不完善。高一的自然地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难度大,量有多,简单的听,死记硬背,不能适应高一地理的学习,很多学生虽然会背知识点,但是不会灵活运用,还是不会做题,长此以往,逐渐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地理。
1.学生的畏难情绪
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困难重重:地球运动中的时差的计算,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地理意义;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等,需要空间思维能力,其实很多知识在初中已经学过,但是无法灵活运用,出现听不懂,不会做题等。因此,许多学生一开始就觉得地理难学,长期下去就形成了畏难心理。
2.学生的不重视
任何学科,只要是认真对待,方法得当,肯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地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再加上在初中也是“副科“,不少学生一开始就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一旦出现这种思想,学生就会表现出上课不专心,甚至无所事事,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一旦成绩下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的依赖性太强
从小学到初中,老师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常常把知识尽可能全面的讲授,而这却使许多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解问题,遇到困难也依赖别人。地理是需要记忆的学科,而一道大考,一些学生就来向老师要背书的问题,从来不自己总结归纳,不会自主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遇到问题不愿自我解决,遇到稍微有难度的题目就会放弃,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无法提高自己的成绩。
二、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对于学生要亦师亦友,那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也能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症下药。
(一)平等
要平等,要一视同仁。
(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沟通,拉近距离,成为朋友。教学方式很重要,把课上的很精彩、生动,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那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设计学案教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地理情境生活,联系生活,如:讲到天气系统这个知识点,就要联系我们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暑期的三伏天、台风、冬季的寒潮等等,让学生觉得知识的可用性,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当然,要想课堂生动,还需要教师教学语言的配合,严谨、简炼、通俗易懂,有幽默感的语言,能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清晰,有趣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喜欢学习地理,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三、教会学困生好的学习方法
(一)语言文字描述法
语言文字描述法,即针对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听师生的语言描述,或者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文字描述,来建立表象的学法。如天体、天体系统、太阳辐射、自然景观、自然带、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区位等等。
(二)感知图像
感知图像、演示实验而建立表象的学法。
1.地理图像学习法,即依靠对地理图像的感知,步步深入,实现图文转换,获得地理事实,并分析地理事实的本质,揭示或理解相关地理概念、规律或理论的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地理图像获取地理知识的一种学法。它由按图索文的五个步骤,即“理解图名→明确图类→阅读图像→分析图像→归纳总结”来完成。这一学法主要用于感性知识的学习,也可用于理性知识的学习,它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譬如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图→立体的大气运动形式图→表达近地面与一定高度空气流动状况→归纳总结引起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影响气压变化的是高度和温度等因素的结论。必修地理Ⅰ主要内容是自然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如大气环流、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水循环、洋流等都要运用图像学习法。
2.地理演示实验学习法,即通过教师的演示或学生的亲自操作实验,来感知或验证地理事物,建立表象的学法。如地质构造的褶皱和断层,通过仔细观察模拟演示,解说地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与向斜,地层变位形成地垒与地堑,从而建立起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表象。譬如大气水平运动、岩石、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等地理事物都运用处法学习。
3.实地考察学习法,即到实地或生活小区直接观察、触摸、对比,建立表象的学法。它是最直观、最深刻、最有效的学法。如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对人体健康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以及农作物播种和收割时期等均要要此法,体现学习是生活,生活是学习的道理。
9.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篇九
本次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总体来说难易适中,比期中考试稍偏难,考查内容广泛,涉及必修一的五章内容,每一章都有出题,期中考试前后各占一半左右。本次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灵活变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出现了很多图表。总体上基础题占70%,大多都是课堂上强调的重点部分,有些甚至是学案里的原题;拓展延伸题占20%,大多是课堂上强调的难点;综合题占10%(比如:综合题30题)
选择题总共50分,但阅卷过程中发现平均得分30分左右,失分比较多,因为选择题里有几道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大多还是基础内容,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比如:4-5题,14-15题分别以兰州正午太阳高度、临洮水资源为切入点考查相关内容。
非选择题也是50分,总共5道大题,每道题都有图,由于我们学生普遍读图能力比较低,所以总体得分比较低,平均30分左右。26、27、28题考查基础内容,只要图读懂的话得满分不是问题,但阅卷发现得分还是偏低,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比较低,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培养。29题以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图引入考查自然带、风带、洋流等内容,综合性强而且一大部分学生不会利用图上信息导致29题得分非常低。30题是一道综合题,利用一个图表考查了5个方面的内容,考查的内容本身大多是基础。
今后改进的方面:(1)强调并落实基础知识,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2)恰当的运用学案
(3)加大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而且高考题出的图也比较多
(4)在平常上课、做题的过程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能力
【高一地理考试技巧】推荐阅读: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答题卷2012.11.009-27
高一地理课件10-17
高一地理课改反思11-07
高一地理教学要求06-21
高一下册地理期末试卷07-26
高一地理复习资料梳理09-13
高一地理湘教版教案08-15
高一地理教学教学研讨10-21
高一地理洋流知识点总结10-24
高一地理必修一小测试题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