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讲评课教学设计

2024-08-05

生物讲评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1.生物讲评课教学设计 篇一

初一生物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东南送初级中学 崔朝凤

一、讲评内容: 初一生物期中模拟考试题

二、讲评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2.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3.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4.通过多种不同思路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

三、讲评重点:

错误典型题、学生质疑的题

四、讲评难点:

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方法分析,解题规范化

五、讲评方法:

1.评(评错误原因,评优秀解法,评新题生题),议,练结合 2.问题教学

3.整理升华,总结提高

六、突破措施:

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

2.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表述,反思提高,方法总结等环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学习,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七、讲评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总结考试情况

1、优点:

选择题内容学生大部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上能理解和掌握,失分率较低。

2、缺点:

部分学困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整体书写、卷面方面不好。

(三)分析讲评试卷

1、试卷结构

试卷情况:选择题30分,填空题26分,综合分析题29分,简答题15分

2.试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①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对概念的认识不清,回答问题不够全面完整。

②语言表述不规范,文字表达不准确,字迹潦草,卷面不洁。

③识图能力能力差 如17.题,19题

④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差,1,3.6,7,11,13 ⑤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审题不细致如:20题不能真正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透彻

3.分析试卷方式:

①学生小组讨论,解决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学生纠正错误。

②学生质疑,集体解决(生问生答、生问师答),教师剖析讲解

③变式训练

④反思总结

(四)教师讲评典型错题

1.(第3小题)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时,大多数的物理消化发生在()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错解:C 正解:A 分析:物理消化是指食物只发生形态的变化:而化学消化是指食物前后有物质变化,即新物质的生成

2.(第7小题)某人的排尿量突然比平时多处数倍,这令其烦恼不已,请用你用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问题可能出在哪里()错解:B, A 正解:C 分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每天产生的原尿大约有150L;而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产生的尿液只有1.5L 3.(第 13小题)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与图是曲线不相符的是()

A.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的变化

D进食后,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错解:A B 正解;C 分析:学生对途中曲线的认识不足,同时对选项的分析不够

4.(第16小题)(3)医生决定为“腹泻”病人进行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当药液从患者前臂血管注入并首次进入小肠处毛细血管是,药液经过心脏四个腔的次序依次是、、、错解: 顺序错误

正解: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分析;对血液循环的理解不透;5.(第19小题)

(五)学生纠正、复习巩固

1、将自己的试卷订正好。

2、巩固练习(单元过关)

九、教学反思:

今后教学中强化知识点的落实,对知识点的要求不能是简单机械的记忆,更重要是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讲清知识点的本质含义及如何运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注重学法指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生物讲评课教学设计 篇二

高三习题讲评课是以习题讲评的形式, 及时回顾并巩固已有知识及促进知识迁移、强化并提升能力的过程, 因此, 针对不同知识和能力要求的题型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习题讲评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习题讲评课前的教学策略

高三生物复习时, 学生的练习与测试包含了大量题目, 其内容涵盖了众多陈述性知识和延伸性知识, 具有题量大、知识广、难度深的特点。因此, 习题讲评课前, 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

1. 统计反馈、精选习题

一般习题讲评之前, 教师都要做好常规的统计工作。完成卷面统计与学生的调查反馈工作后, 可精选出需要评析的习题, 一般所选的习题包括: (1) 高错误率的题目及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2) 高频考查的知识技能的典型习题。 (3) 教学中已多次强调, 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掌握的易错点。 (4) 反馈时较多学生要求的题目与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2. 准备好习题的变式与拓展

在习题讲评课中应避免就题论题, 要善于产生新的疑问,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熟练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对知识能力的融会贯通。为此, 在课前, 对学生失分率较高、涉及重难点知识的习题, 应准备适当的变式题型与拓展知识。

3. 学生课前订正和自主探究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比不带问题听课的效率要高出许多, 作为高三复习时的一种重要课型, 习题讲评课也不例外。教师批阅完一份试题或练习后, 可提前下发给学生, 让学生先订正并思考, 形成疑问。

同时, 可长期按学习小组的形式, 将需要讲评的练习分题分组落实, 让各组学生对自己所承担的题目进行探讨、资料查阅及分析, 最终达到可以自主讲评题目的水平或可以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习题讲评的课堂教学策略

1.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与讲评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核心是将学生培养成“立体人”, 而不是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维”学生。学生经过课前订正与小组探讨分析后, 已基本达到讲评题目的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 应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对习题进行分析, 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不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题目中的知识与技能, 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讲评进行适当地概括总结、适时地设问并给出变式题型、对学生提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说明。

2. 注重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重构

重构知识网络图的过程是学生对习题中衍生的知识进行提炼与精加工的过程。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通过规范的概念图来形成, 也可以通过相对自由发散的思维导图来形成, 前者更多地出现在教师的教中, 而后者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中。训练学生思维导图的构建,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非语言表征的发展, 加深与巩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 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形成与解决

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形成有些是偶然的, 但更多是需要教师去引导的。相比于传统习题讲评课, 学生自主习题讲评这一策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比较容易产生“生成性问题”, 这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讲评学生的疑问, 另一个是讲评学生习题过程中与其他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所产生的疑问。

而对于生成性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所区分, 对于与教学要求内的知识技能或者教学要求外但有助于更好掌握教学要求内容的知识或技能, 教师应适当牺牲掉一些原定的教学内容, 积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合作探究, 而对于与教学要求完全无关的生成性问题, 教师也要做好简要讲解工作, 切莫潦草带过, 或者不闻不问。

三、习题讲评课后的教学策略

1. 督促学生完成订正工作

学生在习题讲评课前已对习题做了初步的订正工作, 在带着问题上完习题讲评课后, 必须对习题重做订正工作。一方面, 在上完习题讲评课后, 学生会从中有所启发, 此时进一步订正错误;另一方面, 在课后再订正过程中再发现新问题, 有些学生的疑问可能并没有在课堂中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 此时及时请教老师是非常有效的。

对教师而言, 要提高习题讲评课的质量, 还可以在课后做两项工作: (1) 准备一定量的习题改编后的变式题, 加强巩固上课的效果。 (2) 鼓励学生提问, 可以以口头的形式, 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

2. 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试题分析

在试卷知识与技能问题得以订正以后, 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试卷的成绩及错因分析与小结。下表是笔者一学生对他一次高三月检测生物试题卷面自主分析。该生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自己在对知识的记忆不清与理解失误以及考试中的粗心是导致她失分的两大因素, 最终写下“要加强对主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要注意审清题意”的自我建议。笔者在高三教学中要求学生每次阶段检测的试题讲评结束后均做这样一张试题错误自我分析表, 并将这些表装订保存, 长期积累后, 可以迫使学生自我反省并做出改变。

将有效的教学策略应用到高三习题讲评课的教学中对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 相关课堂教学策略起到的效果也肯定会有所不同, 针对不同的学生状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习题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仍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摘要: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 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 需要做大量的练习, 如何利用习题讲评课使学生的练习更有效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习题讲评课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如何提升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性, 提出了几个相关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3.生物讲评课教学设计 篇三

笔者将尝试教学应用于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中,取得了良好的备考效果。

一、目标导学分析试卷

目标导学是尝试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切尝试学习的方向。在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好各项尝试活动的目标,包括几个方面:根据现行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帮助学生明确本次测试的目的,让学生明确这份试卷是一个专题测试,还是一份综合模拟试卷,是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检测学生的能力应用等。

在试卷讲评课的前几分钟,教师要介绍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如测试意图、达标情况、分数统计等,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班上的位置,对自己的成绩有清楚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试卷进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分析自己做错题的原因,包括是粗心失分,是策略性失分,还是思维性失分等。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好相关的表格,让学生对号入座。如在广州一模考后的试卷分析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表格,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后文)。

二、试卷讲评四个环节

1. 以“兵教兵”的形式尝试对考试中的错题进行讨论

学生每6-8个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一组选一个成绩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做组长,选一个记录员和2-3个中心发言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自己的错题提交到小组相互尝试解决,遇到本组不能解决的共同问题,记录员记录下来。如果有时间,小组可以研究讨论以下问题:这些题目错在什么地方,主要考察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考察时有哪些迷惑性,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等等。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听取小组学生的发言,参与学生的讨论,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这一阶段中,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和合作尝试,绝大多数小组内成员的错题能得到更正。剩下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尝试交流和分析。

2. 以“组对组”的形式尝试交流

学生在进行错题分析的过程中遇到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难题,由记录员在全班提出来,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习小组推出一名“小老师”作代表就本组已解决但其他组仍没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为了使学生的分析更到位,教师要求“小老师”做到:指导疑难问题的思路和解法;讲清疑难问题考察的知识点和高考的能力点;指导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的方法;帮助被指导者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在组间尝试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巡视,侧重听取“小老师”的分析,注意他们的表达是否规范,知识点分析是否到位。

3. 教师对学生的尝试分析进行疑难点拔

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尝试,学生已大体解决本次试卷暴露出来的问题。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在学生内部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点拔,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总结规律,实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例如,在广州一模的考试中,填空题37题如下:

(7分)科学家发现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物高50%,他们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与赤霉菌的某些代谢产物有关。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器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证明这一推测:

赤霉菌菌种、培养基、足够的水稻幼苗、蒸馏水、直尺、喷雾器、无土栽培装置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步骤:

①用培养基培养赤霉菌,一段时间后,提取培养基的滤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全顺德区的平均分是2分,难度系数为0.29,广州市考生的平均分是1.7,难度系数是0.24,在高考的题目中属于难题。但这一类型的实验设计题又是考纲中重点考察的题目,如何引导学生呢?笔者对学生主要作了有关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的指导:

(1)明确材料是否要制取或处理。有些实验中,题干所给予的材料与设计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直接利用题干中所给予的材料而不加以处理的话,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就要求对实验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

(2)明确是否要分组编号。这一步的目的是要使自己的实验结果令人信服,排除一些无关变量造成的影响。因此分组对照是在设计实验时,用来抵消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常用方法。

(3)对不同(或同一)对象进行不同处理。这是实验设计中的关键一步,基本上所有的实验设计题都要求学生完成这一步。但只要在分析过程中已做好前面的工作,这一步也就顺理成章。

(4)结果观察(预测)、纪录并根据结果(现象)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四步曲”的点拔分析,教师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扫清了障碍,学生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又逐渐掌握有关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以及解题规律和应对策略。

4. 教师补偿训练,学生再次尝试,巩固目的

试卷讲评完了,要求学生认真整理回顾自己的得与失,彻底弄清没有弄懂的问题,及时消化讲评中获得的新知识(学科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内化讲评效果。为了进一步强化讲评效果,教师可根据此次考试中学生的典型错误,再设计一套题目,进行课后补偿训练。例如,笔者在试卷讲评完后又有针对性地补偿了这样的一道实验题目,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童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①家兔②生理盐水③酒精棉④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⑥试管、注射器(针管和针头)

(二)实验步骤和结果

第一步:在A、B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

第二步:··…·

以上的试卷讲评环节,可归纳如下:

笔者用上述的方法讲评试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试卷讲评的针对性,提高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由于有两道质量监控体系:一是教师巡堂检查,二是课后的补偿训练,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4.语文讲评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字词正音,能正确读写。2.掌握句子改写的方法。

3.初步掌握一些做阅读题的技巧,用不同的方法解释词语;结合文章表达的中心回答问题。过程与方法

1.分析师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

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题的做题技巧。教法:讲练结合。

学法:讨论交流,自主合作。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本单元测试,从整体看做的还不错。考好的同学不要骄傲,应继续努力,没考好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想想自己错在哪呢,查缺补漏,牢记在心。二.试卷及错误分析 1.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内容包括四大板块: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园地。题型多样,知识覆盖面广,题目难易适中,且难度安排分梯度,各小题分值划分合理,是一份能有效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2.失分情况分析

(1)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一些该掌握的没掌握。(2)平时归纳的做题方法,学生不会灵活运用。(3)、做大的问题是课外阅读,学生不能深入文本,仔细探究,问题的答案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进去,抓不住关键的内容。

(4)、思维不缜密,考虑问题不周到或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导致失分。(5)、学生把外国名著及作者弄混,不能正确连线。三.典型错题将评级强化训练 基础知识

第2题补充词语 鱼()而入

分析:有部分学生写成了“惯”,识记错误。第3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落荒而逃 .

1.荒野 2荒凉 3不正确的

分析:这道题学生容易把1和2弄混了,选择2.落荒而逃是离开大路,向荒野逃去,所以应选择2.(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多思考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用那个关联词语。积累运用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和连线题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个别学生对于外国作家的 国籍掌握不好,总是张冠李戴,属于知识掌握不牢固,应多强调。

2.用“指望”惪两种意思分别造句。这类题学生掌握不到位,他们不能准确地 根据意思造句。此类题型见得较少,应多讲解。

口语交际围绕话题“学会生存”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道题是考察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但由于我们学生面临的困难较少,衣食无忧,以至于大部分学生无从谈起,内容也较空洞。建议找出好的,在班级交流,然后修改自己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阅读园地

课外阅读《学会生活》

1.让学生自读文章,想一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2.浏览文章后题目,带着问题再读,以便找出正确的答案。

3.重点讲解第4题,文中加点词语各指什么,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文章的含 义。

四、课堂检测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我做错了事,您()结结实实的打我一顿好了。(2)()我收集了很多东西,我所缺少的东西()很多。(3)我当时()它们有用无用,()把他们收拾在一起。(4)()那些勇敢镇定的人,(0能熬过黑夜,迎来光明。

2、按要求写句子(1)缩写句子

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到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2)改为双重否定句。

为了生活,九岁的凡卡开到莫斯科当学徒。

----------------(3)用不同的句式把意思表达得更强烈些。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悲惨。

五、板书设计 试卷讲评课 鱼(贯)而入 落荒.而逃 浏览全文,方法 对准题意

5.讲评课教学反思 篇五

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适时总结”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主动自觉的解决问题。

首先,在“自改”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改错题,重新记分,把自己会做却又做错了的题目,重新审题、改错,给学生一次二次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会积极参与,用心找错改错。很多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将自己出错的原因解释得清清楚楚。自改环节结束时,找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错题更正思路,他们表现得特别积极。

其次,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以组长为中心,讨论各成员的错误原因,使一个人的经验成为全组同学的经验。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之间合作互助,让学生有机会讲出解题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其表达能力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的指导、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对小组内已达成的共识,要及时检查、指导,否则,小组内有可能达成错误共识。

另外,对同学们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首先鼓励学生大胆讲解,然后教师对学生解释不够清楚的地方加以补充说明,并将让学生将有关的解题注意事项、重点语法知识、解题方法指导在题目旁做好记录,以便事后查阅。

对以上各环节的处理,我感到比较满意。但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疏漏与不足。

首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虽然自发的作一些知识总结,但毕竟太零碎,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在课堂讨论环节中,除了同学们提出的疑难问题,我还应该适当补充一些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比如,一般过去时的用法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其判断依据就尤为重要。对此,我应在处理选择题时,就3、4、9、14小题引导学生总结:yesterday,last,in等都是一般过去时的标志性词语,见到这些词,要注意句子的时态及动词形式。并设计相应的专项练习予以巩固。

其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重,题目多,在时间控制上略有不足,使得针对性练习的处理不够圆满。因此,对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适当减少处理时间,更加突出对重点内容处理,使时间设置更加合理。

6.《试卷讲评课》教学反思 篇六

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是终结性考试的目的之一。造成知识点漏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漏缺内容纳入知识体系和技能系统中,对课堂所讲知识点的联系,对知识要素的相互制约关系不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讲评课教案时,应根据试题内容,针对不同情况,设计补偿性题目。

二、注意知识辐射

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出题者往往以点带面体现课本知识,教师讲评时应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维,进行提问。

三、贴近生活实践,在知识迁移中求异

7.高中生物试卷讲评课有效性之我见 篇七

一、目前讲评试卷的几种常见方法

1. 几乎不讲

课堂上让学生人手一份答案自己订正, 不懂的查阅相关教材、资料, 再不懂的同学之间交流。这种讲评方法的缺陷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己解决考试当中出现的问题, 造成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 有的试题悬而未决或解决的不够彻底、不够到位, 学生一知半解。

2. 全部都讲

即从试卷的第1题讲到最后1题。这种方法的缺陷是缺乏讲评重点, 给人一种很乱的感觉, 结果是教师讲得辛苦, 学生听得疲倦, 效果可想而知。

3. 有所侧重的讲

根据测试的情况, 出错率高的题多讲, 出错率低的题少讲。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形式比较单一, 就题论题。

4. 一对一的讲

即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评。相对前面几种方法, 这可能是效果最好的, 但是教师的工作量会非常大, 针对二三十个学生的小班级也许可行, 但对五六十个学生的班级则较难实施。

二、我的做法

1.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上课之前教师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好充分准备, 主要是做好试卷分析,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至于漫无目的。做试卷分析可以说是试卷讲评的首要环节, 教师主要统计哪些题出错率较高、哪些题出错率低及错误的类型有哪些, 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 如是粗心大意还是对知识点记忆不清或理解不到位等, 这样讲评时就能“对症下药”。当然, 学生答得比较好的题也要做统计, 便于适时给予鼓励。另外, 教师需要做的试卷分析还包括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等, 这些可以为试卷讲评提供充分的依据, 也为今后的教学明确了方向。

2. 讲评要及时

做事拖拉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 如果拖拉严重, 那更是要不得, 尤其是试卷讲评的时候。试想, 测试后过了好几天, 甚至在学生都快把试题内容忘得“八九不离十”的时候才来讲评, 效果会好到哪里去?这样不仅会抑制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及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而且更严重的是会使学生慢慢丧失对考试、对生物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每次考试后, 教师要及时地把试卷批阅完, 最好是当天。这样, 学生就能在第一时间内知道自己的测试情况, 就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听老师讲评, 也为试卷讲评的有效奠定基础。

3. 讲评要注意变式, 不可就题论题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多, 题型也千变万化, 一份试卷不可能把所有的考点都罗列出来。讲评时, 教师不能只针对某个错误就题论题, 孤立地讲解, 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 通过典型的例子, 联系若干相关或相通的其他问题, 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这样的讲评学生才会融会贯通, 达到“做一题, 学一法, 会一类, 通一片”之目的,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三反一的思维能力。

4. 讲评时注意鼓励与鞭策

很多教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触, 每次刚开始讲评试卷的时候, 学生往往是启而不发、情绪低落, 课堂气氛沉闷。此时, 教师应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部分学生因成绩不佳而心理闭锁引起的。因此, 教师在讲评试卷前应对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使其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 从而重获自信, 切忌一味地批评, 将试卷讲评课上成了一堂批评课, 应使激励贯穿讲评的始终。对一直学习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激励他们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对学习进步大的学生, 要激励他们再上一层楼;对分数不高的学生, 要捕捉其闪光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 可以说, 激励和鞭策兼顾是评讲时教师要做的重要工作。

5. 讲评后及时巩固

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不可能在一次讲评后就完全掌握。所以, 每次试卷讲评之后, 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 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 以便今后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另一方面选出试卷中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 通过变化角度, 设计相关的巩固性练习。同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下一次考试中, 再设计一些类似题目来增加知识的再现率, 反复强化, 以巩固讲评效果, 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解题思路, 最终将知识内化。

8.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试卷讲评课 篇八

一、注重错因分析

讲评时,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以后的复习、练习更具针对性,避免重蹈覆辙,常见错误的原因本人归纳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概念模糊不清

题1 由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培育而成的植株是( )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六倍体

错解:C

错因:对单倍体、多倍体以及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关系模糊不清,因而在解题时片面地理解为单倍体是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个体,认为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它培育而成的植株为三倍体。事实上只要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它与染色体组的数目无关。正解:A

2.审题粗心大意

题2 蛋白质经消化后的终产物是( )

A.多种氨基酸

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D.以上所列均是消化后的终产物

错解:C

错因:此题所问的是蛋白质消化后的终产物,而很多学生审题时,粗心大意,把消化的终产物看作是代谢的终产物。正解:A

3.思维狭窄片面

题3 如果滑桃(aa)接受了毛桃(AA)花粉,那么在滑桃亲本植株上结的是 桃。

错解:毛桃

错因:认为杂交后基因型为Aa,故为毛桃。而没有考虑到Aa是其子代的基因型,果实是由母本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其基因型仍为aa,杂交并不能改变母本的基因型。正解:滑桃

4.干扰因素的影响

题4 500克黄豆制成2500克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是( )

A.增多 B.减少

C.不增加也不减少 D.以上都不对

错解:A

错因:很多学生仅从数据上看,认为有机物增加了,题目中2500克就是解题的干扰因素。正解:B

5.忽视潜在因素

如题4,潜在因素是:从黄豆发育成黄豆芽这一过程中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即不能制造有机物还要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是减少了。

6.语言表述含糊

解答主观题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用富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的文字、生物术语表述答案。

二、注重思路引导

在讲评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纠正错误,而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对考点进行分析,思考试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要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找到解决该题的切入点,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题5 一条含有100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合成它的RNA分子和DNA分子中,至少应含有的碱基数为( )

A.2000和4000 B.1000和2000

C.3000和3000 D.3000和6000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本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DNA和RNA的结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密码子的概念;其次是思考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即DNA通常是双链结构,而信使RNA是单链结构;蛋白质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的,信使RNA又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成的;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最后形成氨基酸个数、信使RNA碱基数、DNA碱基数的对应关系为:1→3→6,所以答案应为D。

三、注重技巧传授

习题、试卷讲评时,教师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巧解问题要求学生对概念、规律、原理有深刻理解,对问题情景能分析透彻,对知识能综合、灵活运用。讲评时不能只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而应注重解法的领会和技巧的传授,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提高解题的速度。

题6 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其子代基因型种类数为 。

解这道题的常规方法是先写出遗传图解,再数出基因型种类数,这种解法比较麻烦。我们可指导学生根据分离规律来解,即Aa×Aa子代有3种基因型,Bb×bb子代有2种基因型,再进行自由组合,这样子代的基因型种类为2×3=6种。

四、注重思维发散

很多试题都是源于书本的,只是命题人在题设条件、问题的情境和设问方式上作了适当的变换,这样的试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而又不落窠臼的感觉,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应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进行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引导学生深化试题,挖掘试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所以,试题讲完之后,教师应把原题加以变化,进行“变式练习”,如可改变题设部分的某一条件,变换问题情境,变换设问方式,还可以把几条题目进行重组综合,这实际上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再练习”“再提高”的机会,如此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合理的思维发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加强思维的变通。

题7 在正常情況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若突然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则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会 ,原因是 。

变题如下:①改变设问方式:其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会 ,原因是 。②改变题设条件:若突然撤去光照,则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会 ,原因是 ;三碳化合物含量会 ,原因是 。通过这样的变式练习,可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条件和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转变等知识的理解。

上一篇:至理读书名言名人名言下一篇:检验科主任个人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