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请西方人的礼仪

2024-09-15

宴请西方人的礼仪(共8篇)

1.宴请西方人的礼仪 篇一

商务宴请及宴请礼仪

宴请的规格应视宴请的目的和参加人员的身份来确定,规格过低显得失礼,规格过高亦无必要。宴请的方式则主要以公关活动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以礼节性为主题的公关活动采用宴会形式比较合适,而庆祝性、纪念性主题的公关活动采用冷餐会、酒会的形式更有气氛,以谈论某项特定工作为主题的公关活动则采用工作进餐的形式最为恰当。当然,这没有绝对的限制与界定,应该因人因事而异。

宴请的范围确定较为复杂,一般以“少” 、“适”为原则,对公关效果有直接影响的方方面面自然不可缺少。但没有原则的泛泛而请,只会失去宴请的意义。特别是不考虑涉及公关活动多边之间的关系而盲目邀集于同一次宴请的做法,很可能会使宴请的本身成为公关活动最终失败的导火线。若有必要,除工作进餐形式外,还可邀请宾客的配偶出席宴请,不过应该首先明确配偶的出席仅仅是出于礼仪的需要还是对这次公关活动可能发生影响,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宴请的范围大致确定后,出席人数保持偶数的意

识同样重要。因为就某一桌而言,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人都至少有一个谈话对象,而这又正是从礼仪的角度出发所必须考虑周到的.。

宴请日期和时间的确定应该照顾到出席宴请活动的主要公众和大部分公众的习俗。一般不要选择对方有重大节日、假日,有重要活动的日子,更要注意避免对方有禁忌的日子。就西方人来讲,宴请活动安排在圣诞之夜是不会受到欢迎的,而对于日本人,宴请日期逢“4”逢“9”则会令他们大皱眉头。因为在日语中,“4”字发音同“死” ,“9”字发音同“苦” 。尤其是世界上最大多数国家和教徒把“13”特别是“13 日星期五”称为黑色之日,应该特别注意避开。假如宾客中有伊斯兰教徒,又正遇他们的斋日,那么宴请最好能够安排在日落后进行。同样,宴请菜肴的确定也要周密考虑宾客的爱好与禁忌。中式餐还是西式餐要视主客双方的喜好和习惯而定。

伊斯兰教用清真席,席上不用酒,甚至不用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印度人视牛为神而忌食牛肉,佛教僧侣则吃素忌荤,等等。

一旦宴请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别忘了发邀请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请柬便是一种既礼貌,又普及,还可提醒备忘的邀请方式,但工作进餐一般不发请柬。正式宴请的请柬通常需在一周至两周前发出,以便被邀请者及早安排。当然,公关活动的特点决定了有时不允许有那么多的充裕时间,但也必须以尽早为原则。

有时为了周到起见,在宴请活动的前夕,不妨再用电话联系,对被邀请者是否收到请柬和是否能够出席宴请予以确认。

2.宴请西方人的礼仪 篇二

一、礼仪文化中的集体与个性取向

中西方礼仪文化中, 对于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有着明显区别, 总体来说, 中方重集体轻个人, 而西方先个性后集体。在宴饮礼仪的就餐方式中, 体现为西餐奉行“分餐制”, 中餐提倡“合餐制”;餐桌礼仪上, 西餐讲究“help yourself”, 中餐则讲究主人殷勤的敬酒和劝酒。

1. 西餐的分餐制:

强调个性存在。西餐是指欧洲国家和地区以及由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主要移民的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广大区域的餐饮, 其显著特点是用刀叉进食。就餐时, 为用餐者提供的主食、菜肴、酒水及其他餐具一律每人一份, 以“独享”方式进行, 是一种“你吃你的, 我吃我的”个人就餐行为, 强调个性的存在和个人对饮食的独占。宴饮中, 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 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 强调“help yourself”。宴饮中的人际交流, 主要局限于一对一或小群体间的自由平等的情感交流, 无须事事与大家共享, 加之西餐环境中的典型因素如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优雅的举止、幽雅的环境等较好地维护了西方人看重的隐私性, 强调个性存在和个人隐私。

2. 中餐由分餐制走向合餐制:

注重集体共享。中餐是指以汉民族为主的中原地区的主要宴饮, 主要以筷箸进食。先秦时期, 先民习惯席地而坐, 凭俎案而食, 人各一份。秦汉时期, 遵循商周时期传统, 盘腿坐于席, 一人一案。这种就餐方式在许多汉代壁画、砖画里得到证明。隋唐时期, 社会风气变得开放、兼容, 吸收外来文化, 其坐具、服饰、坐姿形制等发生很大变化。榻和案较前代增高, 进而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高桌大凳;坐姿由盘腿坐过渡成垂足坐;紧窄衣衫便于同享一份食物, 这些为合餐创造了有利条件。宋代现代式的高大椅、凳已取代唐代低矮的桌凳, 成为各阶层普通的日常家具。《清明上河图》中, 可以看到汴京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 现代意义上的合餐方式已经形成。明清时期, 合餐的就餐方式完全定型。

现代的合餐式宴饮, 菜品并不事先分盘, 由进餐人根据自身喜好各自选取菜品及菜量, 就餐过程更注重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协调与分配, 交流的信息在圆桌上集体共享, 较少进行个别交流。非典的特殊时期, 我国的共餐形式由于卫生方面的弊端, 很多餐馆施行分餐方式揽客, 但国人习性难改, 时间不长, 很快又恢复为合餐制。中餐这种围桌而坐、集体交流方式在形式上创造出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符合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二、礼仪文化中的席位尊卑

国际惯例中, 西方文化讲究右为尊;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是左为上。在宴饮礼仪中, 不同场合席位尊卑各有不同。

1. 西式宴饮席位排列:

右为尊。西式宴饮中, 最典型的餐桌是长桌, 其席位排列规则是:女士优先、恭敬主宾、距离定位、以右为尊 (男主宾坐女主人右侧, 女主宾坐男主人右侧) , 面门为上, 男女穿插而坐。西餐的席次排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男女主人坐在长桌两端, 女主人坐在离门远的一端, 其右边和左边分别是男宾1和2。若两端不坐人, 则女主人面门居中就座, 其右手男宾1左侧男宾2, 男主人在女主人对面就座, 其右边和左边分别为女宾1和2。西方礼仪中的女士优先, 在宴饮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国际正式宴请中, 往往使用长方桌 (椭圆形桌) 宴请客人, 男主人居中而坐, 右座最尊, 其次是左座和对面。2009年4月1日晚于金融危机中举行的G20国际金融峰会, 英国首相布朗宴请各国领导人, 作为东道主布朗坐在椭圆形宴会桌主人坐的位置上, 他右侧那个众人瞩目的座位, 属于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按照西方餐桌礼仪, 这个位置是最重要的客人。国际席位排列依据主要是国际惯例和礼宾顺序, 此外还考虑宾客间的政治、身份、语言、专业等关系。但不论如何, 都把主宾置于尊贵位置, 即主人右侧。

2. 中式宴饮席位安排:

涉外、商务场合右为尊, 传统宴席左为上。

(1) 涉外、商务场合右为尊。中式涉外、商务宴饮中, 最正规、典型的餐桌是圆桌。主人坐在主桌上, 面门正中就座, 宾客距离定位, 近高远低;与主人距离相同, 右尊左卑。如2009年11月17日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宴请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胡锦涛坐在巨大的圆桌正中定位, 背依国画面对众宾, 右侧奥巴马, 左侧希拉里。

(2) 传统宴席左为上。我国古代宴饮, 席位排列以左为尊。《礼记·少仪》云:“尊者, 以酌者之左为上尊。”《礼记·曲礼》:“主人入门而右, 客入门而左。”《仪礼·公食大夫礼》:“宾入门左。”《史记·项羽本纪》中著名的“鸿门宴”中, “项王、项伯东向坐, 范增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清代学者凌廷堪在《礼经释例》中明确提出“堂上以南乡 (向) 为尊, 室中以东乡 (向) 为尊”。鸿门宴在军帐中举行, 座次尊卑按室内以东向为尊) 。很多学者认为, 项羽将范增置于高于刘邦位的排列, 突出了项羽自大傲慢的性格。

《红楼梦》第三回叙述贾府接待林黛玉席次安排:“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贾母正面榻上独坐, 两边四张空椅, 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 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 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 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 探春左第二, 惜春右第二。”贾母正中, 先左后右, 左座为上。

三、礼仪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一般来说, 西方礼仪文化侧重形而上学, 中式注重模糊娓美。在宴饮礼仪的饮食观念和制作过程中, 体现为西餐追求菜肴本身的自然属性和营养价值, 烹饪程序规范;中餐强调菜肴“色、形、味”的整体配合, 制作时随意灵活。

1. 西餐宴饮文化观念:

以营养价值为核心, 烹饪程序规范化。在饮食观念中, 西餐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 首先讲究食物的营养价值得到保证, 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 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由于这一观念, 使得他们最注重保持菜肴本身的自然属性和营养价值, 而非对菜肴的色、形、味、香等人工技巧的追求。

西餐烹饪大多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行事, 采用机器操作进行规模化生产, 调料添加精确到克, 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从而达到每次出产的菜品不论其味道还是色泽惊人相似, 整个过程带有明显的规范性、机械性色彩, 从洛杉矶到纽约, 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 口味稳定, 缺少变化, 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 鸡就是鸡, 牛排就是牛排, 纵然有搭配, 也是在盘中上桌时而不是在烹饪过程中进行的。如西餐中的“法式土豆羊排”, 一边放土豆泥, 旁倚羊排, 另一边配煮青豆, 加几片番茄便成, 色彩上对比鲜明, 绝非集土豆牛肉于一锅而炖, 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 各是各的味, 简单明了。

2. 中式宴饮文化理念:

以美味为核心, 侧重制作时的知觉感悟。在宴饮观念中, 中式注重细火慢炖, 以菜肴精细、香诱食欲为特征, 以调和五味为根本, 以色彩艺术为精华,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要求色香味形俱佳。如有名的上海菜“咸笃鲜”, 其原料仅是简单的火腿、冬笋和鲜肉三味, 经中式烹饪后, 火腿、冬笋、鲜肉中都早已各含其他两种原料的味道, 从而形成了一道含三种原料而又超乎三种原料的美味佳肴。此味道与西式烹饪后泾渭分明的“咸笃鲜”截然不同。

中式烹饪不讲求精确到秒与克的规范, 制作时注重随意与经验把握, 调料添加是“稍许”或“少量”, 即使是“20g”, 也很少有厨师用天平称量, 而西方很多家庭厨房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等。这就出现了同一菜系的同一道菜, 其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会依厨师个人特点而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厨师的同一道菜, 也会依季节、场合及用餐人身份的不同而加以调整。如同样一道“红烧鱼”:冬天色彩较深、口味较重, 夏天则色和味均清淡;宴请江浙一带的人在调味中加糖, 川湘顾客则多放辣椒。这使得中国菜品风格灵活且富有变化。例如宴请奥巴马的西式传统美食牛排, 使用中式方法烹调、调味, 将西方的牛油和奶油改成植物油, 把洋葱改成葱、蒜, 把番茄酱改为酱油和豆豉……通过中式烹饪方法, 或许令奥巴马一行在口味上找到新惊喜。

中西宴饮礼仪存在多方面差异, 我们不能以此简单判断中西两种宴饮文化的优劣高下, 因为这种宴饮文化适应了各自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俗, 体现不同的文化个性, 但其发展趋势是中西方宴饮文化的融合, 实现“西餐中吃, 中餐西吃”。在许多宴请中, 我们已经看到西餐中做, 或中餐自助大行其道。

西方的礼仪文化以基督教为核心, 强调的是一种“差异性”与“独立性”的文化观念, 普遍认为某一事物的价值在于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 “个性”意识非常强烈, 其思维模式中普遍强调突出自我的独立与个性。中国的礼仪文化以儒家“和”的思想为基础, 强调共性与和谐, 这也养成了中国人好商量、好通融的性格。对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文化, 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 承认和尊重差异, 并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 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其他文化的适应力, 从而提高沟通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春芳.由分餐到合餐[J].饮食文化研究, 2007 (3) .

[2]顾晓苏.G20峰会晚宴座次的政治玄机[J].新闻天地, 2009 (5) .

[3]侯嘉亮.中国传统家宴及其座次礼仪[J].中国机关后勤, 2002 (6) .

[4]王玉霞.礼仪中的左右尊卑辨析[J].兰台世界, 2010 (1) .

3.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文化 篇三

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又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場合要穿礼服套装。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

4.中式的宴请礼仪常识 篇四

点菜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一看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比较合适,如果男士较多,菜品可适当加量。二看菜肴组合,菜品应有荤有素,有冷有热,有甜有咸,如果女士较多,应多点几道清淡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普通商务宴请或便宴,平均一道菜在5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正式的重要宴请,则要点几个够分量的菜品,如虾、蟹,如果规格再高一些,则要考虑鲍参翅肚。

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上菜顺序为冷盘→热炒→主菜→点心→汤→水果拼盘,同时要讲究咸点心配咸汤,甜点心配甜汤。

三优,即优先考虑的菜肴:

1、中餐特色菜。这一条尤为体现在涉外宴请中,例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蒸饺、炸春卷、红糖糍粑等,并不是上等菜肴,但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喜爱和推崇。

2、本地地方菜。例如北京的京酱肉丝、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四川的麻婆豆腐、重庆的辣子鸡丁等,宴请外地客人的时候,会比千篇 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3、餐厅看家菜。很多餐厅都有自己的看家菜,上一份本餐厅的特色菜,能体现出主人的细心和对客人的尊重。四忌,即忌选菜肴:

1、宗教饮食禁忌。例如伊斯兰教忌猪、狗、兔、马、驴等肉类,并且不喝酒;佛教忌荤、辛辣味食物,一些信奉观音的佛教徒尤其忌食牛肉;基督教在圣诞节时忌肉食,不用刀叉。

2、地方饮食禁忌。例如英美国家的人不吃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和脚爪。此外,宴请外宾时,尽量少点生硬需啃食的菜肴,外国人在用餐时不太会将咬到嘴里的食物再吐出来,这一点需要顾及。

3、职业饮食禁忌。例如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餐标,不准饮烈性酒。再如,司机在搞工作期间不能喝酒。

5.销售人员的商务宴请礼仪 篇五

销售人员商务宴请礼仪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表述,一个是销售人员出席商务宴请时的礼仪,一个是销售人员招待的商务宴请时的礼仪,销售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与顾客有宴请的应酬,无论是赴宴还是设宴,都要注意相应的销售商务礼仪,体现出修养和风度。

一、销售人员出席商务宴请的礼仪

销售人员出席商务宴请之前,肯定会受到宴会邀请,如果是必须要出席的,应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有所安排,对注有“请答复”字样的请柬,无论是否出席,都应快速答复,对注有“不能出席请回复”字样的请柬,则在不能出席时才回复。经口头约妥再发出的请柬,上面一般注有“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答复时,可打电话或付以便函。

销售人员在接待请柬后,应立即核实宴请的主人、时间、地点、是否邀约了配偶等,接受邀请后不要随意改动,不能出席,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

销售人员到达宴请地点之后,应主动前往主人迎宾处,向主人问好。入座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位、座位。如邻座是年长者或妇女,应主动为其拉开椅子,协助他们先坐下。邻座如不相识,可先做自我介绍。应热情有礼的和同桌的人交谈,不应只同熟识的人或一两个人在一起说话。

销售人员在致酒词时,一般是主人和主宾先碰杯,身份低或年轻者与身份高年长者碰杯时,应稍欠身点头,杯沿与对方杯沿略低表示尊重。在主人和主宾致祝酒词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不应趁机抽烟。

销售人员应待主人招呼后,才开始进餐。进餐时要文雅,应闭嘴咀嚼,不发出声响。食物太热时,待稍凉后再吃,切勿用嘴吹。鱼刺、骨头、菜渣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遮口。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应该如此。

销售人员在品尝茶点或者咖啡的时候,一般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盛杯得小蝶。茶几或桌上所备的.小匙,一般是用来放糖搅拌用的。切勿用它来喝茶、咖啡。一般吃水果后,宴会即结束,此时,主人应向主宾示意,主宾做好离席准备,然后从座位上起立,这是让全体起立的信号。

女主人邀请女宾退席后,男宾可留下到休息厅吸烟,正式宴会时,吃饭过程中不吸烟。宴会后,应有礼貌的向主人握手道谢。通常是男宾先与男主人告别,女宾先与女主人告别,然后交叉再与其他人告别,一般是在主宾离席后陆续告辞。

如有事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及客人致歉后悄悄离去,不必惊动太多客人,影响整个宴会气氛。

一般参加正式宴会后二至三天内,客人可致送印有“致谢”字样的名片表示感谢,用铅笔在名片的底部书写,名片可寄出或亲自送达。如亲自送达不见主人时,可将名片的上角向下折,然后再弄平,表示是由本人亲送,也可附感谢信表示感谢。

二、销售人员招待的商务宴请礼仪

销售人员准备设宴招待顾客时,首先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不要搞得太铺张,由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风土人情不同,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所以尊重顾客的习惯、爱好,使宴请活动有轻松愉快的气氛。

招待客户的时间、地点最好在宴请前与客户商定。地点一般不宜选在客户投宿的旅社或饭店举办。因为客户往往会把投宿的旅社,当自己家一样看待,所以在他们所住的地方招待客人,就等于在客人家里招待他们一样,感觉别扭,一般不妥。

较正式的宴请要提前一周左右发请柬。请柬内容包括活动形式、举行时间及地点主人姓名(如以单位名义邀请,可用单位名称)。请柬行文不用标点符号,所提到的人名、单位名、节日名称等均用全称。

中文请柬行文中不提被邀请者的姓名。其姓名写在请柬信封上,主人姓名放在落款处。请柬可以印刷,亦可手写,但手写字迹要美观、清晰。请柬信封上被邀请人的姓名、职务要写准确。

销售人员作为主人在客人到达前,要安排好席位以便客人来了入座。按国际上习惯,席位安排原则为: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距离主人的座位远近而定,右高左低;外国习惯男女穿抵安排,以女主人为准,主宾在女主人右上方,次主宾 在男主人右上方。

我国习惯按个人本身职务排列,以便谈话,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在男主右上方,其夫人坐在女主人右上方。陪同人员要坐在末端,避免让客人坐末端。

销售人员招待客户进餐,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最好穿正式的服装,整洁大方。头发要梳理整齐,夏天穿凉鞋时要穿袜子。宴会开始之前,主人应在门口迎接来宾,有时还可有少数其他主要人员陪同主人列队欢迎客人,客人抵达后,宾主相互握手问候,随即由工作人员将客人引至休息小厅小憩。

在休息厅内应同相应身份者照应客人,并以饮料待客。若无休息厅,可请客人直接进入宴会厅,但不可马上入座。主宾到达后,主人应陪同他进入休息厅与其它客人会面,当主人陪同主宾进入宴会厅后,全体人员方可入座,此时宴会即可开始。

西方宾客抵达宴会厅时,有专人负责唱名,而在宴会上以女主人为第一主人,人们入座、用餐、离座用餐时,均应以女主人行动为准,不得抢先。

菜上桌的时候,主人应注意招呼客人进餐,要与同桌的人普遍交谈;敬洒不要强求,饮酒过量会失言、失态,会给招待起反作用。

吃完水果后,主人与主宾离座,宴会即告结束。客人离去时,主人应送至门口,热情送别。

6.商务礼仪之西式宴请礼仪 篇六

邀请礼仪从请柬开始

西方人请客一般必须有正式的请柬或是邀请函,而且需提前一周将请帖送达,并需确认客人的口味。

好的接待工作从请柬的设计开始。西式请柬多半是白色单面印制,字体简单扼要(见图1)。无论是字体或格式,请柬的设计都要以大方得体为原则。

西式请柬的左下角通常写着R.S.V.P.字样,附有电话号码和人名,这表示客人接到请柬后最好依照上面标注的电话给予回复,以便主人确认赴宴人数并提前作好准备。

另外,在请柬的右下角则有简单的Dress Code,表示餐宴应该穿哪种衣服才不会失礼。要想穿着得体,赴宴前需了解此次宴请的性质和规格。西餐宴请的服装是依照本次餐宴的规格而定的,通常的选择有:

Formal (正式) ——男士穿燕尾服或晚礼服;女士穿晚礼服或国服。

Informal (非正式) ——男士穿西服;女士穿洋装或是膝盖以下的礼服。

Casual Elegant (正式休闲) ——男士穿非正式休闲西服;女士穿过膝盖的套装或礼服。十类宴会礼仪各异

西式宴请的形式很多,客人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名称和活动方式,提前做好准备。

一、晚宴

晚宴一般都是较为正式的,依其正式程度又可分为正式、半正式与非正式三种。赴宴者应依宴会正式的程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与衣着。通常,官方场合、商业的正式晚宴必须盛装赴宴,餐具的安排及取用也比较繁复,而一般家庭式晚宴,则以半正式或非正式为多。

二、午宴

午宴对餐宴礼仪及赴宴者的穿著要求并不严格,因此,身着便服赴宴即可。

三、早午宴

早午宴属于非正式的餐宴,目的是希望在餐宴结束后,受邀人仍有时间外出购物,办理其他事务等。

四、室外宴会

室外宴会有室外举行的野餐(Picnic)及烤肉(Barbecue)等,这类宴会与季节密切相关。春夏之季,美国人喜爱各式户外活动,所以宴客也偏好在户外举行。这类宴会最为轻松,没有繁文缛节的拘束,也没有服饰妥当与否的烦虑。轻松自在的心情是参加宴会最主要的要求,切忌太过正式或华丽的衣服,以免在轻松随意的场合中显得突兀。

五、鸡尾酒会欢迎会(Reception)

这种欢迎会常见于大型学术讨论会或重要演讲后,其目的是主办单位为向参会者或演讲人表示欢迎之意,属于比较轻松的非正式的宴会。

欢迎会上常备的食物有奶酪夹饼干、肉球(Meatballs)或是蔬菜条沾酱。参加鸡尾酒会不应太早到或太晚到。进餐时,一般左手拿饮料,右手握手,并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与暖度。与人交流时不要东张西望,和贵宾谈话不可占用太长的时间,不能影响他人与贵宾谈话的机会。如果主人开始收起吧台,代表酒会已结束应告辞了。

六、正式鸡尾酒会

有些鸡尾酒会是用以促进宾客间交流的,若与自助式晚宴(Buffet)合办,通常要在请柬上写明。也有的鸡尾酒会是单独举行的,不与晚宴合而为一,这类鸡尾酒会会在请柬上注明宴会的起讫时间。

七、男士晚宴

这类宴会多由男士俱乐部或餐厅举行,也偶有于家中举行,多为庆祝某特殊事件而办。如为某人饯行,或庆祝某人告别单身生活,于婚前邀男性朋友所举办之宴会。此晚宴仅邀请男士,女士通常不在受邀之列。所以,尽管是女主人也不可出席该晚宴。

八、女士茶会

传统的茶会(Tea party)专限女士参加,多半是三五好友于午后相聚,闲话家常。通常气氛轻松,穿着也以便服为主。若该茶会专为某人而办,或庆祝某个特殊事件时,则属正式茶会,必须着正装。有一点需注意,国外宴会五点以后才会供应含酒精饮料。

九、自带食物

如果请柬最上方注明 BYOF(Bring your own food)、Pot-Luck、Chip-in Dinne,通常客人可以带上家乡特色、口味的食物,与其他客人共享。

十、自带饮料

如果可以自带饮料,通常在请柬上会注明BYOB (Bring your own bottle.)。客人最常带的饮料是酒,宴会后剩余的酒或饮料可自行带回。

中西进餐礼仪有区别

西式宴请前,主人随同女主人或是陪同人员很早就会到达活动现场准备接待宾客。宾客来临时,主人会将进门的客人向已经抵达的贵宾逐一介绍,介绍的顺序是先女后男、先长后幼、先尊后卑。西式宴客通常来宾都是成双成对,如果您是单身一人,最好找个伴儿一起去会比较合适。

一、餐前

贵宾到场之后,可将衣物放置在衣帽间里。如果您预备了礼物,需要当场交给主人,西方人会当面拆开并且致谢。之后,到场的宾客会走到大厅聊天,彼此认识、寒喧,或者喝点鸡尾酒饮料,这被称做破冰或是暖身活动。

大约一小时到两小时之间,主人会宣布晚餐要正式开始,这时大家才可以进入餐桌区, 按照主人排定的座位入座。这时候,女士们要等右手边的男士将座位拉开后入座。男士入座后, 如果要宽衣或是吸烟,都要先向两侧的女士请示过后才能进行。

西式餐具的摆设有其规律。餐具刀、叉的数量应与菜的道数相等,并按上菜顺序由外向里排列。吃甜品用的一对餐具可以摆在最内侧,也可以摆在中间餐碟的上方。所有的叉和匙都会朝上放置,所有的刀锋部分则都会向里放置。

刀与叉

放置的.通则是依上菜次序由外往内,奶油刀应水平横放在奶油碟上,刀刃朝内。叉的种类有食用叉、肉叉、鱼叉、龙虾叉等,叉口朝上放置。

匙有汤匙、甜品匙、茶匙等。甜点的餐具可摆在席位最前端,在最接近盘缘的地方摆叉子,叉尖朝右,再放汤匙,匙凹向左。有时餐桌上并无放置甜点餐具,而是由服务生连盘带甜点叉匙端上。

碟和瓶罐

奶油碟应放在叉子前方,每个碟内可先放一两块奶油。盐和胡椒罐如果数量够,会放置在每位席位前方或侧边,如果数量不够则会放在两席间(两人共享一组),或放置在距桌中央较近的地方(四人共享一组)。如果只有两组就放置在桌子两端,由宾客互相传递使用。 玻璃杯

水杯在最内侧,其余酒杯则依序由外往内摆放。

桌面饰布

包括桌巾、餐垫、餐巾等,可用创造力发挥巧思布置一个特别的桌面,定能让宴会增色不少,增加浪漫气氛。餐巾也可折叠成各种形状,置于托盘或餐垫上。

菜单

菜单在盛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些非常正式的宴会,会为每位或每两位宾客制作一张菜单,放置的位子斜靠在玻璃杯前或平放在叉子左侧的桌面上,宾客可以根据此菜单预先知道菜量以估计自己的食量。

席位卡

客人超过一桌就要制作席位卡,席位卡可平放或立放在桌面上,放置处可以在盘中餐巾的顶端、盘子中央或餐位左前方的叉子上。正式的宴会,席位卡只需写姓加上性别或其它头衔称呼即可,如有同姓才需把全名写出。政要或军人的席位卡,不论是否已卸任,基于礼貌只需写先前的官衔和头衔,以示尊重。

大家就座之后,正式筵席就要开始。自此之后,宾主都不会再站起来直至筵席结束。席间如果需要什么,女士可以示意一旁的男士请其代劳;男士如果需要什么,就请服务生帮忙。服务员上菜的原则是左上右下,而一桌人的上菜原则是由女主人或主宾的位置开始。在西式餐宴的活动里面,一般人都会遵守女士优先的原则,因此女主人的地位最高。

二、进餐时

西餐餐具的使用顺序是由外而内,也就是由最外手的刀叉开始使用,用到最内的一副刀叉为主食结束。吃到一半还要继续的时候,刀叉呈八字型放在餐盘内。如果吃完不准备继续,那就要把刀叉平行放在盘内右侧,这时候服务生就会收起。西餐的上菜顺序如下:

前菜

又称为开胃菜,是在正式餐食前为增进食欲供应的小菜。前菜通常带有地方色彩,以时令菜为主。

西餐中,汤是一道菜色,而不是饮料。西餐汤匙的使用多采用英式的由内往外(由外往内为法式),汤匙横拿,略略倾斜前端靠近嘴边喝汤。当汤喝得差不多时,应用左手轻轻地将近身的汤碟边提起,再由里向外用汤匙盛汤,并注意不可发出汤匙和盘子摩擦的声音。

主食

又称中间菜,基本菜色包括牛肉、羊肉、猪肉、各种家禽、蛋类和鱼贝类。在进餐进程中应注意:肉类料理咀嚼时要注意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在将口中食物吞下后,再送新的食物入口。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如有人表达想交谈之意,可用点头等肢体语言表示意会。待咽下食物,喝口饮料顺口,并用餐巾擦拭后再对答;禽类,如鸡肉的食用方法是用刀将胸脯及两腿间切为两块,正式的场合不可用手取食;意大利面及米饭料理大多当配菜使用,有时也会当主菜。

附餐

附餐通常有奶酪、甜点、水果等。奶酪一般在正餐中甜点和水果未出前上;甜点一般是蛋糕类,直接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较硬的甜点才需用刀切割后,再用小叉子分割取食,小块的硬饼干可以直接用手取用;冰淇淋、布丁及奶酪等甜点,则可用小汤匙取食。

水果一般有梨、苹果、柿子、西瓜、柚子等。水果不可用手拿起来大口大口地咬,应用水果刀切成多瓣后,用刀去皮去核,然后用叉取食。多汁的水果用匙取食,西瓜多子不宜列入正式餐宴的菜单,因为子太多,客人吃的时候必须不断吐子,再用手将西瓜子放到盘子里,不太雅观,所以一般应选用无子西瓜较适宜。香蕉用手剥皮后,放置盘内,用刀叉切片取食。草莓通常放在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新鲜菠萝可用一把利刀切去菠萝头尾两端及外皮,再将剩下的果肉分切成圆形的薄片,可用吃甜点的叉子和汤匙食用。

选择话题调节气氛

宴请外宾时,有些话题是不适合在餐桌上提到的。如果只低头吃饭一言不发,气氛一定很

僵。面对不同背景、年龄、性格、嗜好的客人,到底要聊些什么才适合呢?

一、适合的话题

天气、新闻事件、书籍等主题都是外国人最常交流的内容。

天气

外国人习惯每天相遇时由天气展开话题,特别是英国人和澳洲人。就像中国人喜欢问对方“吃了吗”一样。

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天天有,在餐桌上谈论新闻事件是大家乐此不疲的事情。女士们比较喜欢谈论社会新闻、文艺活动等;男士们则比较喜欢谈论经济、政治和体育方面的新闻。

家庭成员

外国人的家庭成员往往比较复杂,很多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就会把自己随身带的照片拿出来,向临座介绍家庭成员,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背景、年龄和职业等等。

运动

外国人很喜欢谈运动,但每个国家的喜好不一样。欧洲人喜欢谈网球和足球,美国人喜欢谈橄榄球、美式足球。谈运动也不一定是男士的专利,女性喜欢谈健身、塑身与养生。 书籍

西方人很喜欢聊天时候谈谈近期的畅销书。这里的书不一定是管理类的书籍,也可能是知名度很高的作家最近发表的作品,这是不错的交谈话题。

旅行

旅行无疑是个很好的话题,旅行途中的见闻趣事会让去过的人产生共鸣,让没有去过的人感到非常好奇。这些良性的知识见解会让大家觉得你见多识广。

美食

中国人崇尚美食,西方人也一样,所以在餐桌上谈美食是再自然不过了。介绍每道菜的做法和来源,说明美食的背景和名称都有很大的学问。

西方的餐宴上往往男宾女宾交叉入座,餐前有一两个小时供彼此聊天、介绍和认识,随后进入餐叙。在餐后还将男女分开,分别谈论各自感兴趣的话题。

二、应避免的话题

同样要注意的是,下列不适合或需避免的话题不应过多谈论。

敏感的政治话题

西方人认为政治是个人的信仰,看法可能互异,所以见仁见智。在餐桌上,谈论此类话题可能会因为相互的歧见而引起无谓的辩论和争执。

宗教

与政治相同,宗教也是具有各种派别,不适合在餐桌融洽的气氛当中当作话题。在食物选择上,主人要提前考虑宗教因素。

敏感的历史事件

这一部分与前面所说的政治有雷同之处。所以,即使十分好奇不要轻易谈起这种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

女士的年龄

有人的年龄不大容易判断,特别是不同种族和国家的人。即使很想知道女宾的年龄,也不能在在餐桌或社交场合中公开询问。

收入与支出

人们有时会问一些生硬的有关国家情况的问题,所以要有所准备。在欧洲国家里,人们可能经常去往北美,但在很少旅游的国家里,人们可能会对你的国家表现出明显的好奇。比如当有人问起:在美国每个人都配带手枪吗?你每年能赚多少钱?你的传家宝是什么?中央情报局监视你的公司吗?对于这些问题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但这些话题最好不要在宴会中交流。 总之,与外宾进行餐叙时一定要谨慎,注意交谈技巧。换句话说,就是在交谈时要保持礼貌、幽雅和敬意。好的社交高手会在言谈当中找到适合的话题并且保持幽默,让来宾很快破冰

7.商务宴请 篇七

在优雅的就餐环境享受菜品丰富的套餐, 美味与实惠兼得!适合朋友小聚, 老友谈心!贴心服务, 美味留香, 让您回味无穷!流连忘返!猪肚包鸡一道历史名菜, 又名“凤凰投胎”。《本草径疏》记: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 脾胃得补则中气益、补虚损;现经聂家小厨精心制作, 选用鲜猪肚, 包裹走地鸡, 再与肘子、麻鸭、老鸡、棒骨和当归党参等药材煲制8-10个小时, 不仅突出了猪肚的滋补保健功效, 而且味道鲜美可口。喝的时候在再加上点胡椒粉味道更鲜美。胡椒粉是我们从越南运的胡椒粒再用咖啡机打磨。味道辛香厚重。

地址:朝阳区来广营西路北苑高尔夫球俱乐部南场 (顾家庄桥东北角)

电话:010-84954778

丽江庭院之爱在路上 (西单店)

漆红大门, 没有招牌, “神神秘秘”, 进去后一派“丽江小院”的惬意情致, 要是下起淅沥小雨一定“更有意境”。什么叫“尊贵”, 什么叫“悠闲”, 这才能体会“预约制”, “不翻桌”, 想待多久待多久;普洱茶“有些年底”, 不会品没关系, 自然会有人帮你“打造适合茶味”;100元自助 (酒水单点) , 一人一小火锅, 各种丸子是“主角”, 饭后还送一份甜品, “清凉爽口”。价格“不贵”, 服务始终“热情”, 就像是在“朋友家里做客”, 让人“食之忘返”。

地址:西城区西单北大街大酱坊胡同7号 (近砂锅居饭庄)

电话:010-66034663、66037355

北京凯宾斯基饭店

北京凯宾斯基饭店, 坐落在北京的使馆商务区,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的建筑融传统文化和现代风格于一体, 成为中国首都新地标。拥有526间客房的饭店位于北京燕莎中心建筑群体的核心。饭店以风格多样的餐厅和品质精美的食品享誉京城。美食及轻松消闲7个餐厅及酒吧、普拉那啤酒坊、客来思乐餐厅及酒吧、意大利威尼斯餐厅、龙苑中餐厅、本膳日餐厅、凯宾美食廊、聚合酒吧、萨拉伯尔餐厅 (非饭店管理) , 健身设施及娱乐消遣。

地址:朝阳区亮马桥路50号凯宾斯基饭店

电话:010-64653366

金疆西域食府 (北辰东路店)

坐落在北京亚运村慧忠北里的修氏西域食府, 老板修庆新以积淀的经历捧出了新疆饮食原生态。先说这里金牌菜用的羊肉, 一色来自新疆的哈纳斯。那里有个著名的哈纳斯湖, 一个传说般的人间仙境, 一片远隔工业文明的净土, 湖水又滋养出丰美肥嫩的草甸, 如此仙境中生长出的羊儿自然纯洁鲜嫩。这还不算, 为了让食客吃到嘴里的保证是哈纳斯的原版味道, 修庆新制定出一整套程序保障:那羊必是2岁以下的“童男处女”, 必须是当天清早宰杀, 必须严格按伊斯兰风俗由阿訇操刀, 然后马不停蹄空运北京, 到了食府还立有一条金身不破的规矩:当天食用当天的羊, 一旦隔夜弃之不惜。当夜幕降临, 手鼓热敲, 柳腰摆动, 秋波流转, 绝对专业的新疆歌舞更制造出欢快的气氛, 穿行于餐桌间的表演, 特风俗地让你感受到新疆歌舞的热情奔放, 美味热舞, 西域风情全面向你展示, 迸发着原生态的四射魅力。

地址:朝阳区北辰东路四区411号底商 (大屯路口)

电话:010-64862555

那家小馆 (永安里店)

一家坐落于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永安里新华保险大厦南侧 (119中学西侧) 的一家餐馆。不起眼的“青砖红门”, 里面却“别有洞天”。“仿清式”的装修, “古朴典雅”, “木质”桌椅、青瓷餐具, 每一处细节都让人不由得“想立刻换上那个时代的衣服装一回格格、阿哥”。主打“宫廷菜”, 餐牌“有特点”, 菜品“精致考究”, 皇坛子、秘制酥皮虾等“味道不俗”, 价格也“可以接受”。总之, 就是“别致”二字, 适合小聚。

地址:朝阳区建国门外永安里10号 (新华保险大厦南侧)

电话:010-65673663 65686553

都太国际连锁海鲜自助

一进门就喜欢上了这里, 环境“宽敞、舒适”, 没有“乌泱泱的人群”, 可以“慢慢选、慢慢吃”。自助“以海鲜类为主”, 鱼生、虾蟹等“非常新鲜”;寿司品质不错;鹅肝是“抢手货”, 入口“细腻滑软”;甜点做得“精致”, 都“切成小块”, 方便尝到多个品种又“不容易浪费”。服务也“贴心”、“到位”, 收换餐盘“非常及时”。

地址:朝阳区朝阳公园路6号SOLANA蓝色港湾商业区西北门餐饮酒吧街DS-05号

8.东西方教师节的起源与尊师礼仪 篇八

摘   要:教师节,一个专属于教师的神圣节日,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第一个教师节是由葡萄牙于1899年设立的,距今已有115年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日”,旨在向全世界的教师表达国际社会的崇敬之情,迄今共有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庆祝教师节。葡萄牙、德国、捷克、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师节各具特色,但究其根本,都是对教师及教育工作的感谢与尊重。我国教师节的起源可追溯至1931年,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正式将教师节定在每年的9月10日。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是否将教师节日期改为孔子诞辰的论争,目前尚未定论,但无论怎样,丰富教师节文化内涵、组织有特色的庆祝活动、重建尊师重道传统美德都是我国教师节发展应该遵循的趋势。

关键词:教师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师日;启示

一、东西方教师节溯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的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至今仍是人们对教师工作的最高褒奖。教师这一职业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在对教师工作重要性普遍认可之后,逐渐形成了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尊敬教师的良好风气。于是,一个代表教师荣誉的节日——教师节应运而生。“节日和庆典是人的‘超感觉的深层的经验,因此将成为不可放弃的教育媒介”[1]。如何加强教师节的教育功能,打造良好的教师节庆祝活动,同时防止个别人借教师节行不正之风,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梳理西方教师节的起源及礼仪,希望能够找到异域经验以资借鉴。

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设立教师节的国家,首个教师节距今已有115年的历史。1899年5月18日,葡萄牙科英布大学学生向教师献彩带表达尊敬的庆祝活动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葡萄牙政府遂将此日设立为教师节。其后,世界各国群起效仿,设立了本国的教师节。1966年10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倡导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布:从1994年起,每年10月5日为“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目的是为了向全世界的教师表达国际社会的崇敬之情,“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把今天的孩子培养成明天的公民所承担的巨大责任”。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庆祝教师节。每年的世界教师日都有一个主题。例如,1997年的主题是“我们留给孩子们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的孩子”;2003年的主题是“打开通往更美好世界的大门”;2010年的主题是“复兴始于教师”,在这一年,联合国四大主要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劳工组织的负责人共同表示:“教师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并联合发表了题为《复兴始于教师》(Recovery Begins with Teachers)的致辞。致辞肯定了教师对于学生生活、社会经济、文化与和平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认为“教师是变革的推动者”,也是“和平的维护者”,并且发起了“分享英雄教师的故事”活动,号召人们收集有关故事、照片和视频以纪念在自然灾害、冲突和其他危机中作出贡献的教师。

我国教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1年5月,著名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发表了旨在“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教师节宣言》,向当时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呈请批准设立教师节,这是我国最早有关设立教师节的论述。这一建议虽然未能被国民政府接受,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边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人们一直将6月6日作为教师节。1939年,国民政府决定将孔子诞辰(农历八月二十七)定为教师节,并颁发《教师节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1949年6月6日,上海的教师们在大上海戏院庆祝解放后的第一个教师节,陈毅到会讲话,徐特立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在教师节谈新民主主义教育》一文。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1951年5月19日,教育部时任部长马叙伦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时任主席吴玉章以书面讲话形式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并将其并入“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逐渐名存实亡。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了关于“建议设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来自北京的作者章连峰建议将9月1日设立为教师节。1981年11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族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1982年,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田家骅提议将9月10日设立为教师节。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在向国务院呈交的报告中指出,“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2]。1985年1月,国务院时任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教师节的议案;1月21日,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10日定为全国教师节。

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将我国教师节改期在推测出的孔子的诞辰(9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也于2013年9月5日公布了《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拟将每年9月28日定为教师节。早在2004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就倡导修改教师节时间并明确表示,“建议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日期”;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的任文利及山东省教育协会的王瑞等人认为,将我国教师节的日期改为孔子诞辰,既可以缅怀孔子,赋予教师节更广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可以强调“师道尊严”,从而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的品德。但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紧随出现,知名时评人舒圣祥和邓清波分别从社会视角和法制视角驳斥了教师节改期的可行性。舒圣祥认为庆祝教师节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等实际问题更为重要,以此才可激发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职业发自内心的尊敬。邓清波则在法律层面阐述了教师节改期的立法障碍:孔子的真实诞辰并未有定论,有违法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再者,孔子并非仅仅是教育家,还是思想家、政治家,尤其是儒家的精神象征,这会在客观上导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感观错位,并且弘扬传统文化也不仅只有推崇孔子一条路可走。到目前为止,是否更改教师节的日期还没有定论,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定于哪天,设立教师节的实际意义在于如何让辛苦一年的教师开心地度过属于自己的节日,以及向社会传达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重要信息,使教师职业真正地成为受人尊敬的工作。

二、西方国家教师节概况

(一)葡萄牙的教师节

作为世界上最早设立教师节的国家,葡萄牙的教师节礼仪体现出很强的人文精神。1899年5月18日,在葡萄牙的科英布大学,毕业生通过向教师敬献彩带的行为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感激之情,教师接受彩带后在彩带上题字并将彩带赠还与学生,鼓励学生能够再接再厉、更攀高峰。学生们手持彩带,在校园里载歌载舞,尽情地享受着校园生活的美好。狂欢活动一般持续到午夜,学生们会点起篝火、点燃彩带,寓意教师的光辉将照耀着自己一路向前。葡萄牙政府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全国教师节,以此纪念科英布大学的庆祝活动。

(二)德国的教师节

德国作为拥有悠久教育传统和优良教师培育制度的国家,对教师节亦十分重视。1990年东西两德统一后,将每年的6月12日确立为教师节。教师节全天,德国各地都在热烈地庆祝这一节日,从首都柏林到各省、市、区,逐层逐级地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优秀的教师代表。柏林的政党首要领导人以正式讲话的形式,表达政府和执政党对教师工作的真诚敬意。学生们也纷纷在这一天送给教师特别的礼物(通常是巧克力),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教师在收到礼物后都会拿出来公开展示,并给学生写信表示感谢。

(三)捷克的教师节

作为德国的近邻,拥有同样悠久教育传统的捷克也有着特殊的教师节礼仪。捷克政府于1955年将夸美纽斯诞辰——3月28日定为教师节,表达捷克人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和尊重,并以此纪念夸美纽斯对近现代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教师节前后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捷克举国上下都要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政府要向优秀教师代表颁发荣誉奖章,家长要向教师赠送精美的礼品来表达谢意。捷克教师节还有一项不同于他国的传统:功成名就的学者要在教师节去看望他们的小学启蒙教师,颇能体现“饮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情。

(四)法国的教师节

法国作为启蒙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卢梭等大教育家,教育创新不断,教育理论和思想层出不穷,具有悠久的尊师重教传统。法国人将教师比作人类智慧的天使,教师普遍受到法国人民的尊重。但是,法国并未单独设立教师节,而是将教师节与12月25日的圣诞节合二为一,这在世界范围内仅此一例。每年的12月25日,家长和学生会带着精美的礼物到教师家做客,地方长官和社会知名人士都要在这一天参加庆祝活动。

(五)英国的教师节

同法国一样,英国也未设立教师节,这与英国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极大的关系。英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教育体制都有所不同。全英教师大罢工等类似事件大多发生在英格兰,威尔士的教师协会偶尔也会参与其中,而苏格兰人却往往会把自己抽离出来,不参与英格兰的教育事务,也拒绝英格兰介入他们的教育事务。英国的四个部分基本上都是各自发展自己的教育事务,所以想要设立一个全英国统一的教师节非常困难。在英国从事中文教学工作的华人教师们于2000年设立了首个英国的教师节——虽然不是官方主导,但在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UK 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和英国中文学校联合会(UK Federation of Chinese Schools)的共同努力下,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天被定为中文教师节。在英国,第一个教师节——中文教师的教师节设立了,有些“乌龙”,却与英国人的幽默精神非常契合,很有特色。

(六)美国的教师节

在美国,教师节通常定于5月的第一个完整工作周的星期二,这一节日会持续整整一个星期,所以这一周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谢师周”(teachers appreciation week)。美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有家长联合会,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家长联合会的家长们就会一起买一份富有心意但并不贵重的礼物送给教师,并与教师一起开展联谊活动。学校也会在“谢师周”的最后一天组织教师的聚餐活动,教师们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校长会到场并对每位教师表示感谢与祝福。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会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在教师节当日,全国最佳教师还会在白宫接受总统颁发的荣誉证书[3],并且每年都会有媒体直播颁奖盛况。美国的中小学生也会在这期间为教师送上一份代表自己心意的小礼物,一般是自己制作的贺卡或者其他一些手工作品,还有一些小物品(譬如小镜子、小玩具等),但不会超过5美元(因为美国相关法律规定,教师不得接受学生的超过5美元的礼物),教师们都会很开心地把学生送的小礼物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或是把祝福卡片贴在办公室的墙上。

三、西方教师节对我国的启示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的教师节过得很有本国特色,但究其根本,都是对教师和教育工作的感谢与尊重。我国在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的同时,也出现了给教师送礼的不正之风。笔者认为,这既是对教师的不信任,也是对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而且在客观上也影响了一些素质不高的教师的品德,同时也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4]。对比西方国家的教师节,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和家长送给教师的礼物多为具有纪念价值或是颇具心意的小物品,其价格并不高,有的国家甚至明令禁止教师接受贵重的礼物。丰富教师节文化内涵,组织有特色的庆祝活动,是我国借鉴西方教师节礼仪的关键所在,领悟教师节的本质所在,建设具有我国特色和地方特色庆祝方式的教师节是我国教师节发展应该遵循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奥]茨达齐尔.教育人类学原理[M].李其龙,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

[2]王炳州,陈思巧.建立用了五年时间——方明先生谈教师节的由来[N].北京青年报,2002-09-10.

[3]李琳.教师节在国内外[J].农村天地,2003(9):31.

[4]朱近赤.走出教师节送礼之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14.

上一篇:中国银行优秀实习报告下一篇:小学三年级快乐的平安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