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优秀调解员先进事迹

2024-09-19

村优秀调解员先进事迹(精选10篇)

1.村优秀调解员先进事迹 篇一

赵畈村人民调解工作事迹材料

赵畈村位于应城市西部,南临汉宜公路,山清水秀,地理区域优越。全村总区域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00余亩,耕地面积900余亩。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50人,党员32人,村民代表63人。几年来,赵畈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上级司法所的业务指导下,在杨岭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立足于本辖区,在人民调解工作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调解组织网络

首先成立了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村两委会为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专门成立了以书记为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本辖区的人民调解工作,其次,按照新颁布的《人民调解法》和司法部颁布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标准,做到了“三个规范”,一是从组织人员上进行了规范,选聘了工作能力强、法律知识丰富的工作者为人民调解员。二是从工作职责上规范,凡是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由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组成调解庭等方式依法调处,并及时制作规范的调解协议书,三是从工作程序上规范、完善、申请受理、调解、订立和履行调解协议等工作,健全各项制度,调解卷宗达到标准化。

二、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提高调解人员的素质

1、严格按照规定,配备和调整人民调解员,按照《人民调解法》和司法部颁布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要求,将懂法律、有威望的人作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按照“三权”管理的要求,选准配好调解主任,把那些品质好、威望高、懂法律、有文化、讲原则、热爱调解工作的人员吸纳到人民调解队伍中来,把不适应做调解工作的调解主任、调解员调整出来。

2、组织调解员进行学习培训,提高调解员的素质。我们组织了调解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培训,学习了《人民调解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对调解员还进行调解业务知识的专门培训,做到调解工作规范,调解文书制定标准、每个调委会必须有一人能独立制作高质量的调解协议书,通过学习培训,调解人员的素质普遍提高,事业心也增强了,对考试合格的调解员,统一配发调解工作证,持证上岗。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调解程序

制度建设是依法开展人民调解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的同时,各社区调委会也建立完善了以下七项制度,一是岗位责任制,明确调解人员的责任,确定具体任务,使责、权、利密切配合,形成统一整体;二是纠纷登记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纠纷当事人的口头申请或书面申请,都应当进行纠纷登记,记明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事由、记录签名或盖章,证明登记日期,设立专门的纠纷登记薄,将纠纷情况详细登记。三是统计制度,按照统一表格,统一标准,按时上报,不能漏报,如实上报。四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设立档案保管人员,规定必要的调阅、保密管理办法,将各种调解文书装订成卷,归档管理。五是纠纷信息传递及反馈制度。建立信息传递及反馈组织,搞好信息的传递,做好信息的加工处理,及时上传下达,便于疏导、调解。六是纠纷排查制度,这是人民调解组织定期对辖区内的民间纠纷进行摸底、登记、分类处理的一项工作制度。主要做到明确排查的目的、意义,掌握排查的时间、范围和方法,做到逐门、逐户、逐人进行摸底排查,掌握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认真填写排查表,对排查出的纠纷能调处的及时调处,不能调处的及时上报。七是回访制度,主要是了解协议的执行情况,影响协议履行的隐患,了解当事人特别是重点人员的思想状况,行为有无异常,对调解协议的态度有无新的纠纷苗头,对调解人员的意见、建议等。

四、加大调解工作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变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如果不得到及时调解,就很可能发展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健全了调解组织网络,提高了调解人员素质,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对矛盾纠纷排查采取每月两次经常性排查与二、八月重点月份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调解各类纠纷,化解各类纠纷隐患。

近几年来,赵畈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各类纠纷87起,化解各类纠纷隐患96起,调解成功率连续三年达到99%以上,连续三年无因调解不当或不及时引发的民转刑案件,自杀死亡案件、集体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达成的调解协议书无一例被人民法院变更或撤销情况。

2.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篇二

李爱社,今年46岁,自1995年从部队转业至今一直在西宁市司法局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十五年来,他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以其火热的心,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为农民工追讨血汗钱,宣讲法律知识,人民调解知识,培养基层人民调解员,参与群体性上访案件和重大疑难矛盾的调处工作,为西宁市的社会稳定和构进和谐西宁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是人民调解员的利器

从部队转业到西宁市司法局从事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李爱社同志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从未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的他深感工作起来十分吃力,李爱社同志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干好这份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人民调节员,就必须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明确了思路后,李爱社同志开始边学边干,但当面对一些较复杂的纠纷和案子时,他还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为此,李爱社同志于1996年参加了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经过长达12年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终于获得了法律专业本科文凭,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12年来,李爱社同志为系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人民调解知识经常起早贪黑,点灯熬夜。准确地说,12年来,李爱社同志为系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和人民调解知识,几乎放弃了节假日和日常休息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从李爱社同志开始自学法律专业成人自学考试以来,他由一名人民调解的门外汉逐渐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成为人民调解战线上一名精通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人民调解员。

从1997年至今,边学边干的李爱社同志时常深入街道、社区、乡镇、厂矿企业和农村进行人民调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期间,共深入基层进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达100余场次。所宣讲内容包括宪法、行政法、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民事、刑事法律知识。人民调解案例等调解知识由于李爱社同志在法律宣讲活动中能结合群众的身边事,调解的案例,讲解生动而深入浅出,其在基层所进行的法律知识人民调解知识宣讲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基层群众的法律知识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急群众所急才能临危不惧

由于李爱社同志能够刻苦学习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专业知识,西宁市司法局自1998年开通148法律服务热线至今,由他本人接听热线、接待上门咨询的群众已多达1000余人(次),面对打电话和上门咨询的群众,李爱社总能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使他们满意而归。对有些必须上门进行调解纠纷,李爱社同志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当事人面前为他们进行调解,数年来,李爱社同志已记不清他为群众上门调解纠纷多少次了。对李爱社同志来说,下基层进行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上门为群众做调解工作早已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与此同进,他还肩负着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的职责,因此,每当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碰到一些难于调解的疑难纠纷时,总会给李爱社同志打电话,希望他能出面调解,每接到这种电话,李爱社同志总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

XX年8月的一天下午,乐家湾镇司法助理员打电话说:该镇某村上百名村民因承包纠纷正在围攻该村村办企业砖瓦厂和村委会,随时可能了生群众械斗。接到电话后,李爱社同志立即打的赶往事发现场。当时现场形势十分严峻,村民们用拖拉机堵住道路,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行,许多村民还手持棍棒铁锨,一场械斗一触即发。面对此情景,李爱社同志先是想办法稳定村民们的情绪,在此过程中,李爱社同志一度被村民们团团围住,村民们把不满的目光投向了他,但李爱社同志没被这种场面吓住,依然苦口婆心地向村民们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关系。一个多小时后,村民们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开始选举村民代表,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处理,在李爱社同志的主持下,经过两天的调解,承包商向村民们补偿了占地费用,一场尖锐的矛盾、一场可能发生的械斗被平息了。

2011年2月25日20多民循化县穆斯林群众因与某公司在XX年发生经济纠纷,集体到该公司的西宁市七一路办公楼要钱未果,26号,强行进入某公司四间办公室,3月1日与公司职工发生冲突并砸坏办公设施事态扩大,政法委领导高度重视,市司法局的领导指派李爱社和政法委一名工作人员亲自到现场进行了调解处理。经过三天的耐心疏导调解20多名群众于3月5日下午自愿撤离其占的四间办公室,经济纠纷问题通过司法诉讼程序解决。

在调解家庭纠纷上,李爱社同志一样是急群众之所急,尽最大努力为有纠纷的家庭化解矛盾。XX年5月的一天,家住西宁市城中区的王某因房屋继承权问题与其姐姐发生纠纷,姐弟因此反目成仇,王某手持菜刀扬言要砍死自己的姐姐面对生命受到危胁,王某的姐姐通过基层组织联系到李爱社同志。获悉情况后,李爱社同志赶到现场,从法律、伦理等方面耐心做王某的思想工作,终于使王某放下了手中的菜刀,表示愿意与其姐姐协商解决房屋继承权的问题。后在李爱社同志的耐心调解下,王某的姐姐付给了王某3万元现金,使一场可能出人命的纠纷得以化解。各种群体性纠纷和家庭纠纷,李爱社同志在工作中经常碰到,他都能以百倍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时去化解双方或多方的矛盾。

三、农民的代言人

李爱社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工作中不起眼。但在农民工、开发商、建筑商、包工头这群人眼里,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农民工爱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李不怕”,因他敢跟拖欠他们工钱的大小老板斗法,不将所欠工钱“斗”进农民工的腰包,绝不善罢甘休;老板们恨他,恨他多管闲事,想报复他,却又十分怕他,因他是个软硬不吃的“刺头儿”,又是个法律通,报复他很可能落个得不偿失的下场。

XX年,西宁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立并被设在市司法局,重点工作是解决信访涉法问题,李爱社被特派至该中心,负责调解处理农民工被恶意欠薪所引发的纠纷。局领导选李爱社去,是因他在做人民调解工作上有一股子正气,更有一股子胆气,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一名不懂法律的复转军人,经过多年勤奋自学,成了一名法律通,加之他又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工有天然的感情……因此,派他坐阵调处中心为农民工兄弟维权,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XX年初,李爱社在为我市长江路一工地的121名农民工追讨47.8万元血汗钱的过程中。先后受到两次电话恐吓。“再敢找我要钱,就要你的命!”开发商负责人韩某警告他。“再找我要钱,我找人打断你的腿!”建筑商负责人恐吓道。面对恐吓,李爱社回敬对方说:“我就在市政府大门口上班,你随时可以派人来取我的命”、“……断我的腿。”最后,李爱社通过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两种手段,终使121名农民工顺利拿到了全部工钱。

2011年春节前,省内某铝业公司恶意拖欠农民工7万多元工钱不给,李爱社电话通知该公司负责人到调处中心接受调解。对方说:“我正在市某领导办公室谈事,你再敢缠着我要钱,我就让领导开了你。”李爱社当即打电话给某领导说了此事,某领导让他严格按法律程序和政策办事。第二天,该公司负责人早早将7万余元工钱一分不少交给了李爱社。“8年来,为使上访农民工顺利拿到工钱,李爱社年年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恐吓威胁电话,但他好像已习惯了被威胁和恐吓……该吃吃,该睡睡,像个没事人儿一样。”李爱社的一位同事说。作为人民调解员,李爱社在调处农民工欠薪纠纷时,常常被夹在矛盾双方中间,既要顾左,又要顾右,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围攻或撕扯,被折腾得狼狈不堪。XX年,李爱社在调解城北区朝阳一工地拖欠177名农民工87万元工钱的过程中,被保安持电警棍从老总办公室赶了出来。

2011年7月,230余名农民工为讨要44万元工钱,将我市甘河滩工业园某工厂办公区围堵了两天两夜,不许工厂工作人员出入,接到调处通知后,李爱社和市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解处理。一开始,他们是两头都不讨好,厂方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围攻和谩骂,农民工也对他们进行围攻和谩骂,李爱社在心里一遍遍喊着“冷静!冷静!再冷静!”一边苦口婆心向矛盾双方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劝他们莫因一时冲动触犯法律……经过一天一夜的耐心调解,厂方终于妥协了,给农民工先支付了20余万元工钱,使事态得到了平息。这期间,他们是没吃的也没喝的,还被矛盾双方骂得两头不是人。

今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承建我市东川工业园区一厂房工程的包工头被一群农民工扭送到市政府,原因是农民工的175万元工钱被拖欠……李爱社在调解纠纷时,当事双方厮打起来,他上前劝阻,羊毛衫和衬衣被情绪激动的农民工当胸撕开,纽扣掉了一地……他袒胸露怀继续做调解工作。在他和市信访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四五天后,这批四川籍农民工拿到了工钱,欢欢喜喜回家乡过年去了。

XX年7月,一名甘肃籍农民工在我省海晏县修铁路时受伤死亡,施工单位与死者家属、工友迟迟达不成协议,闹得很僵。接到调解通知后,李爱社赶赴工地,进行了连续4天的调解工作,终使双方达成协议。李爱社在铁路沿线与农民工同吃同住4天4夜后,与死者家属一起将死者送往西宁殡仪馆火化,并帮死者家属购买了回程火车票。

在为农民工讨薪、维护农民工权益的8年时间里,李爱社去过各种各样的工地,住过各种各样的工棚,吃过不同风味的工地的大锅饭,受过各种各样的委屈……但纠纷几天不能解决,他就要在工地上工作并吃住几天几夜。对他来讲,这一切早已是家常便饭。8年来,他已记不清在多少个工地上与农民工同吃同住了。其实,他很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只要他一走进工地,他就身不由己了。“我们的救星来了!”被欠薪农民工活也不干了,整天围着他转,要求他尽快为他们讨回工钱。他想走,没门。“你几时给我们把工钱要到手了,我们就几时放你走,你的吃住我们全包啦。”农民工们对救星采取的是“软禁”的办法,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工地上的饭再不合胃口,他也能凑合,让他不能凑合的是:时不时就是一天一夜或几天几夜回不了家。他有他的家,有自己的事,还有别的工作……为此,他曾经动摇过,有心换个工作岗位,但只要一听说哪里又有农民工的工钱被拖欠了,他又会将这种想法抛置脑后……他不忍看到农民工脸上的无助和可怜,总希望看到他们拿到工钱后那一脸的开心和满足。

3.优秀调解员事迹材料 篇三

“只有把老百姓装在心里,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一身份,才对得起人民调解员这一称号。”这就是xxx,xx镇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在其担任调解员期间,xxx以调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稳定、构建和谐xx、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己任,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发现矛盾立即着手解决,事前下功夫了解基本情况,事后跟踪回访调解结果落实情况,发现一起、解决一起,从未出现当事人反悔、案件反复的情况,这匹伏枥的“佩加速斯”①以其强健的体魄为维护xx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体”

xxx,一个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的新中国成立的见证者,一个有着20年军龄的退伍军人,一个有着24年法庭工作经验的老法官,2007年12月,又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退休后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一起退下来的同事建议合伙开一个法律服务所,这样既可以继续xx心爱的法律工作,又可以有不菲的经济收入,可以最大程度补贴从液压机厂下岗在家的儿子,还可以有时间照顾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伴;也有人认为忙碌了大半辈子的老x应该在家颐养天年,和妻子、孩子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知道老x要退休,xx镇党委政府也找到他,向他表明镇上需要懂法律讲情理通民情的人来做专职调解员的工作,但是由于经费问题,不能开工资,每个月只能有几百元的补贴,原xx市xx人民法庭庭长xxx没有丝毫犹豫,他凭着对党、对人民、对法律工作的无限热爱与忠诚,毅然选择了专职调解员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不断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2008年至今,老x共参与调解纠纷600余起,其中由他组织调解的纠纷82起。

2013年3月9日中午11点,位于xx镇的某化肥厂里传来一声巨响,该厂的焦炭过滤器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导致周围农房不同程度的损坏,经过相关部门的统计,在该次事故中,共有151户农户受损,相关赔偿问题很快就转至xxx手上。在处理该纠纷的过程中,老伴xxx因手术(手上肉瘤)需要到xx住院,老x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当中,一边是照顾了他大半辈子现在需要照顾的老伴,一边是迫切得到赔偿的150多个农户,老x拿起电话,熟悉的号码,“云儿(女儿),我这边有一起群体性纠纷需要处理,你先请几天假陪你妈去xx看一下,照顾她几天,我这边处理好了就去换你”,挂断电话。接下来老x继续投入到他熟悉的程序了,劝导、明法、算损失、说服。。。20天后,一起涉及151户农户的群体性纠纷圆满解决,而此时的老伴也已经出院,在老伴住院的期间,老x硬是一次也没有能去看望。“这次是我对不起我老伴,可是在那边有那么多群众等着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能这么做,我相信我老伴会理解和支持我的”老x谈到这件事时,带着几分柔情,几份坚定如是说。

以炉火纯青的法律功底为翼

xxx常说:“没有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是无法驾驭人民调解工作的,甚至会适得其反。这不仅是调解工作的前提,也是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xxx同志仍然坚持学习,在他的抽屉里有几本翻烂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十几个文件夹夹着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上面醒目的记号证明了老x的执着、认真。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三本工作记录本,里面记载了五年来老x所调解的每起纠纷,“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提高新水平”是他在08年初做调解员时写在记录本上的自我激励,五年来,他做到了。xxx在做调解工作时始终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调解、以理服人。

2010年,曹姓当事人向调处中心提出申请,请求调解其孙子在某医院就诊后死亡的纠纷。其孙子由于高烧不退,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家属离开一段时间并告知过院方,恰巧在这短时间内该男童食用山楂片,呛至气管窒息而死。调解过程中家人坚持认为是医院处置不当造成的,是一起医疗事故,院方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医院则认为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身不存在过错,是家人照料不当造成的,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双方产生较大分歧,调解进行得很艰难。xxx仔细了解具体情况,对照相关法条。在第三天调解时说:“该案是否属于医疗事故需要有严格的程序进行认定,但是对照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该儿童是未成年人,医院在及时关注病人情况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话语虽短却义正辞严,说得院方心服口服,死者家属也得到了合理的赔偿。

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为翼 xxx有限公司位于xx镇xx社区,2011年因扩大生产,需要将厂房向东扩建,但是东面的邻居认为厂房的扩建会影响其通风、采光等,所以坚持不肯厂房动工。为此,xxx有限公司找到xx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请求调解。下午,老x就来到现场,通过现场的实地观察,老x用事实证明厂房的扩建不会影响东面邻居的通风、采光,然后再和邻居闲聊,做他的工作,毕竟企业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是有好处的,对他们做邻居的也是有好处的,最后说通企业,让企业也要换位思考,适当地补偿一下这个邻居,大半天,工作做通,企邻皆欢喜。

一个优秀的调解员不仅仅需要解决个案,还要能从个案中看到共性的东西,xxx以其法庭24年工作的敏锐目光看到了。在该纠纷调解结束后,他针对xx社区内多达46家企业,且用地、用工、采光、排水等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的现状,指导xx社区创新建立了企邻矛盾纠纷调解协会,为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氛围,保障群众利益提供了新的模式。

看吧,这匹“佩加速斯”正以其强健的“一体两翼”向xx人民展现出它“最美”的身姿!

4.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材料 篇四

扶风县司法局148法律服务所

王珍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王珍,是来自扶风县绛帐社区的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二十多年了。我演讲的题目是《愿为和谐著华章》。

和谐的街坊邻里关系、家庭社会关系……是每个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也是构建整体社会和谐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和维护优良的和谐境况,需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而其中起关键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当属专为他人做嫁衣的人民调解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用心体味着这个职业的崇高与神圣。不可否认我们的工作环境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需要调和抚慰,许多迫在眉睫的纠纷需要扭转乾坤,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需要春风化雨,许多事情容不得自己满腹牢骚,犹豫不决,甚至拖拉懈怠。而应当用火一般热情去履行人民调解员的职责。我深深地知道,这个社会还有许多可能酿成大悲剧的小纠纷等待我们去化解,还有许多悬在百姓心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答,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渴望我们去帮助……,每当想起这些,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在多年工作实践中,自己也渐渐地看到了那令人感动而鼓舞的一幕幕:当单位和群众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他们的电话在第一时间打给了我们;当我们深入基层化解矛盾时,他们就像见了亲人一样紧紧地握住你的手,因为有人可以为他们说理了;当有人出现疑难法律问题而不能解决时,得到了我们的帮助和解答后,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当年事已高生活无助的老人因儿女不养,而向我们涕泪苦诉时,我们的成功调解,却让老人声音颤抖了„„多年从事民调工作的亲身经历、所感所悟有感而发的倾情之作,它说出了人民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崇尚团结友善人际关系的渴望与期盼,道出了他们对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理解和信赖。

调解员的关键的就要调解时公平、公正、公道。要设身处地为当事人双方着想,做到“一碗水端平”,使群众理解信赖。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绛帐人,乡里乡亲纠纷调解难免会涉及到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刚开始时有人担心我会偏袒要避嫌。自己也深知做调解工作中的利害关系,一旦处理不公,调解工作从此就不再有立足之地,所以有时甚至宁愿背着“六亲不认”的骂名,也要坚守“公”字为先。事实证明了一切,几场调解下来,邻里乡亲、社区居民就信得过我,纠纷主动找我,渐渐在绛帐这块,只要有民事小纠纷,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找老王”。在自己的辛勤工作下,邻里成仇者握手言和,婆媳不和者重归于好,剑拔弩张者化干戈为玉帛。凡是跟自己打过交道的的人都说:“人家王珍的威望高,不是他说话的声音大,是他调解民间纠纷的水平高!凡经他调解的民间纠纷人都服!”

最让我骄傲的就是为金谷酒店苦心成功调解了370万,从这场民事调解中,我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调解员的自豪与骄傲。

扶风县绛帐金谷酒店各承包户一直因房产归属而产生严重的分歧和矛盾,各承包经营户在利益面前当仁不让,各执一词,毫不退让,其中矛盾最为 尖锐的是承包经营户卫金让和赵博祥之间矛盾最为尖锐。二人一直对原金谷酒店内部西段一处过道及小客厅的归属而产生严重分歧,双方均认为自己拥有酒店内部该段公共地方的使用权,觊觎之心使得双方矛盾不断加剧。就在2012年前后,赵博祥抢先一步,将该段进行施工处理,跟自己的门面房连成一个整体而经营利用。这一单方面改动处理自然就引起了卫金让的极为不满,卫金让认为当初完全是由自己牵头承包该酒店,而且该段紧邻自己门面房﹙位于门面房之后﹚,自己应该拥有使用权。但卫金让多次与赵博祥交涉均告失败,赵博祥拒不退让。到今年﹙2015﹚年初双方矛盾激化,卫金让与赵博祥在争执的过程中发生了肢体冲突,冲突中卫金让受伤住院治疗。作为受害方卫金让一纸诉状将赵博祥起诉到绛帐法庭,绛帐法庭受理该案件后,遵循民事案件受理程序,首先启动民事诉讼调解程序进行庭外调解,绛帐法庭委托扶风县司法局148法律服务所进行该案件庭外民事调解工作。作为业务主办自己虽然接受了该案件民事调解工作,但作为绛帐地区的一位民事调解员,自己深知其中的难易程度。这桩久拖未决的案件真可谓“沉疴痼疾、顽瘴流弊”,最终要达到148法律服务所“合理合法、平等协商,公平公正、满意调解”服务宗旨和原则,谈何容易!但多年工作实践让自己懂得,既然从事调解员工作,就得有吃苦耐闹的精神,就得有坚定的信念,坚贞的追求,就像扬州八怪之一的才子郑板桥所写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意志作为我的人生信条。正是这个信条坚定了自己一定要调解好这桩令人棘手的民事纠纷的信心和意志。

开弓没有回头箭,落子无悔大丈夫。接受调解任务后,自己首先分析纠纷前因后果,查找症结所在。金谷酒店为原粮食局收储中心即绛帐粮站集体所有,起先由该粮站职工卫金让出面牵头承包金谷酒店房产,租期40年,卢宽信、赵博祥、高彦强、李宝祥五人共同拥有该酒店房产40年的承包权。矛盾焦点主要是起初房产划分不明确,特别是金谷酒店内部西段一处过道及小客厅的归属不明,另外部分房产有漏雨等现象存在。自己基本有了一个明晰的解决思路:大划分,小改造,定方案,促和解。即明确所属房产区域划分、允许所属房产自我改建、制定整体承租分配方案、促进承包经营和谐发展的调解路线图。

挪让搬出,扫清障碍。为了便于合理分配承包房产,减少阻力,首先让涉及的五家承包户全部由原来承包房产中搬迁挪出,所有房产重归原粮食局收储中心即绛帐粮站集体所有。这为下一步合理划分所属房产区域划分工作扫清了障碍,不至于使下一步房产区域划分陷入被动和掣肘。

公平分配,合理划分。通过实际勘察调研,交流磋商,做出了较为合理精细的房产区域划分办法:门面楼由西向东第1—3间归卫金让承租;门面楼由西向东第4—6间归赵博祥承租;门面楼由西向东第7间归李保祥承租;门面楼由西向东第8间归高彦强承租;门面楼由西向东第9—12间归卢宽信承租。各户具体房产包括范围均为:上至四楼,后至原酒店操作间围墙。同时特别说明,各承包户在操作间围墙与超市围墙处须留足2.3米宽的永久公用通道。这是这次调解工作关键所在,能否将划分方案落实将直接决定着调解能否成功,这其中的难易程度、轻重分量,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依法调解,耐心说服。依据法律调解程序,规范运作,依法调解。白天承包户们都在营业,自己就选择每天下午停止营业的6点开始调解座谈,并进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物权法》、《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等相关法律条款的学习和认识,帮助各承包户树立守法经营思想。同时认真分析,追纠问题根源,让每个承包户都明确发生矛盾冲突实为不公所致。同时引导承包户应该以大局为重,守法经营,和谐相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自己面对的说服对象都是青一色经营户,个个都精于算计,在利益面前谁肯让步呢?谁愿放弃呢?分配方案一公布,首先反对的就是承包户赵博祥,他不愿放弃自己超占面积。自己就动之以理,晓之以法,苦口婆心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开导。开始几个星期,赵博祥根本就听不进去,一说公平划分就马上离场闪人。“赵博祥的工作一定得做通”,这一点自己心里最清楚。于是就继续跟赵博祥交涉,耐心梳理,细心引导,渐渐地赵博祥也认识到只有自己退让,事情才能早日解决。虽然不情愿,但好歹已经能面对分配方案了。这小小的松动给了自己带来了莫大的信心与鼓励。耗时一月之久的调解可以说寝食难安,几乎每晚调解说服都到了大半夜„„

尽心竭力,以情感人。赵博祥态度的转变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他回家和爱人一合计,觉得自家吃亏,又回到原来拒不接受的老路上去了。自己就亲自上门做工作,但是小两口依然坚持自己的利益原则,毫不退让。自己就发挥多年来形成的连续作战的精神,对小两口展开了“马拉松”式的调解工作,不厌其烦地登门调解,摆事实,讲道理,讲法论理。在自己耐心细致调解劝说下,认识到自己多占不对,愿意接受划定的分配方案。另外自己又从邻里关系角度讲了和谐经营,和气生财的道理,小两口思想疙瘩解开了,还特意到医院看望了卫金让,看到两家人都不计前嫌,又和好如初的情景,我自己心里也乐滋滋的。此时,我更感觉到做一名人民调解员是何等的自豪与伟大啊!

妥善解决,皆大欢喜。房产区域划分后,就进入了资金回笼阶段。每间房每年7700元,租期40年,12间房回笼资金将近370万。这时承包户卢宽信提出质疑,自己所属的四间房顶层漏雨,自感吃亏,觉得不公,愤愤不平。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调解,像前面一样当面劝了背后劝,集中谈了单独谈,不厌其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执着和诚心的调解下,其他几家相继都接受了为卢宽信进行必要资金补偿 的处理决定。但在具体补偿资金方面有出现分歧,又说平均摊派的,又说按面积计算的,还有说按房子宽度分摊的,一时间,各种声音都出来啦。眼看着即将解决的问题又要面临搁置,自己认为要彻底解决隐患,必须快刀斩乱麻,宜早不宜迟,否则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将前功尽弃。于是,继续磋商谈判,最终从面积大小、经营状况、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综合通盘考虑,达成资金补偿协议:卫金让再补8000元,赵博祥再补3000元,高彦强、李保祥两户各补500元,卢宽信本人自己负担10000元,至此,矛盾和分歧才全部消除,回笼资金也一一到位,40年的230万承包金一并进入粮食局收储中心账户,五家承包户也都在金谷酒店房产整体承租分配方案和调解协议上也都按下了自己满意的红色指印,为这场拖延了达十年之久的民事纠纷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自己主办的这场令人棘手的民事纠纷调解也完美收官。这真可谓“竭力尽智除民忧,倾心调解促和谐”。

在绛帐车站大街小巷都在啧啧称赞金谷酒店巧妙和解时,只有自己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这个案例只是我多年来工作中的一个,类似这样化争止怨、促和帮圆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这些就是我们从事这项工作想要追求的,也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也就是这种苦中有乐的调解才是自己喜爱这项服务工作的原因所在。

多年以来,我深切体会到:邻里纠纷无非一个 “气”字,感情婚姻无非一个“情”字,生产经营无非一个 “利”字,经济债务无非一个“钱”字。气儿理顺了事就通了,情找准了结就开了,利分平了人就和了,钱算清了怨就散了。人民调解工作就是要学会运用“情、理、法、德”四个字做文章,达到“法为度,理为先,和为贵,情为真”的理想境界。由于新时期民间纠纷也在快速地发生变化,我所掌握的有限的法律知识,远远达不到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因此,我每天都挤出一定时间学习各种法律知识。遇到有困难,我就多次向有关部门的专家老师请教。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了自己的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调解技巧。同时并利用黑板报、印发小册子、广播、以案说法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使全村村民学法、懂法、用法,以法解决自己的事情。

5.优秀调解案例事迹材料 篇五

初,居住汀苑小区一位独身八旬老太去逝,其名下一套40多平米的房产,引发了一场表兄弟之间的纷争。7月中旬,老太的二妹之子盛某与老太四妹之子宋某为这套房产发生纠纷,赭麓社会管理工作中心的同志热情接待了他们。盛某认为,老太生前一直由他一家照料,死后由他送终,而且老太生前不止一次表示她死后房屋由自己继承,也曾得到四姨妈认可,因此作为表兄宋某没有资格继承。但宋某却认为虽然他和母亲都在合肥居住,平时少有来往照料,但作为太的四妹依法应享有一部分继承权。双方互不相让。

调解人员在听取双方的诉求后,召开了讨论会,大家认为解决这起纠纷,必须弄清三个问题:一是老太生前口头遗嘱是否成立;二是老太生前日常生活由谁照料;三是老太的四妹是否放弃继承权。为此,中心专门安排人员开展走访调查。调解人员先后走访调查了老太的的邻居、盛某的朋友、以及远在合肥的老太的四妹和宋某,从而掌握了纠纷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盛某对老太生前生活照料和死后送终,事实成立,对于老太口头做出房产有盛某继承的遗嘱,不仅得到老人邻居,宋某朋友的证实,还得到了老人四妹的认同,并出具了书面材料。

纠纷的主要问题弄清楚了,应该说可以依据了解,但为了使老人合肥与芜湖的亲情延续,7月下旬,在中心调解室,调解人员在肯定盛某常年照料老人行为的同时,指出房产是有价的,而亲情是无价的,亲戚之间,过分关注物质,就会丢掉亲情。通过谈心沟通,盛某主动提出,如果表兄住在芜湖,他应该也会象我一样照顾大姨妈的,并表示拿出3万元作为对表兄宋某的补偿。一对表兄弟就此愉快签下了调解协议书。

6.优秀村团员先进事迹材料 篇六

姬庆云同志自2008年担任谯陵寺村团支部书记以来,她认真开展工作,积极带领村民致富,她能很好的处理与村民的关系,逐步完成了从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这种环境与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在思想、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该同志在学校的时候就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一、思想上积极上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该同志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一直以团员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积极参加团内活动,履行团的义务,并对团支部工作提出了许多较好的建议和意见,使团支部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她作为谯陵寺村的团支部书记,热爱本职工作,勤奋扎实,肯学肯干,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她作为谯陵寺村党员远程教育的管理员,在思想教育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平时积极组织村内党员群众一起收看优秀党员的典型事例、党的方针政策等节目,这不仅提高了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特别是第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一些困难党员送学上门,让实践活动覆盖全村各个角落。

二、学习上注重实际,不断拓宽知识面

作为农村基层工作者,该同志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在平时她积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农村干部学习、向纯朴的农民学习,结合自身去了解农村工作方法和技巧。在乡、村两级会议中她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在下村走访、调研中她认真学习镇 领导、机关干部、村干部等处理农村纠纷和办理具体事务的方法;在与同事相处中她认真交流各自的优秀工作方法。

三、工作上积极配合,努力为谯陵寺村发展作贡献

该同志在担任谯陵寺村团支部书记以来,在2010年谯陵寺村被评为远程教育示范点,作为远程教育管理员的她功不可没。同时她也是谯陵寺村农网信息管理员,在她的努力下,该村被评为远程教育先进村。该同志在工作上积极配合乡村两级干部的各项工作,她能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踏实,公平公正,在干部与群众之间起到纽带的作用。她协助村民政部门工作,先后参与了低保五保户数据输入、残疾人、工会、殡葬、养老保险等日常性整理工作。每次观堂镇团委组织的青年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并且鼓励谯陵寺村其他青年参加,为团委活动作出了一定的作用。另外,还参与了部分信息上报工作。

7.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村料 篇七

陈恒,男,1974年生,中共党员,上蔡县蔡都办事处民政所所长。他已在民政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七个春秋。他坚持十七年如一日,热爱民政工作,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对工作认真负责,舍小家、顾大家,舍自己、为群众,处处做民政工作的有心人,时刻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努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深得群众的称赞。曾先后多次被办事处党工委和上级有关部门授予“优秀镇干部”、“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他工作的所在单位连续六年被上级部门授予 “先进单位”。

一、克难求进,甘于奉献

陈恒同志在平凡的民政工作岗位上多年如一日,各项工作处处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总是把生活最困难、情况最特殊、最需要救助的特殊群众作为自己的朋友,牢牢装在心里,处处予以帮助。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为领导、为组织分忧。由于民政工作是一项社会性行政事务性工作,民政所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工作大都在基层,为做好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到群众家里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办事处民政对象的“活字典”

蔡都办事处辖12个村(居)委会、5.6万多人口,民政对象比较多。各类低保对象上千人,对于一般人,要记住户主的名字就相当困难,但是陈恒却对每一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每年县里开展“千名万户”走访慰问活动、领导慰问让他作向导,他总能轻车熟路地带到贫困户家里,做到不错不漏一户,介绍家庭成员情况不漏一人,介绍困难原因如数家珍。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人来到陈恒办公室,叫他帮助查一下某某低保户的某项情况。陈恒随即说:“不用查,他那情况是这样的……”把情况说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有一个人打通陈恒的手机:“麻烦你帮我查一下某某社区某某的具体住址,我等下再打你的手机。”陈恒随即说:“不用挂断电话,他的户口是在市场巷XX号,因为那已是危房,他在上个月就搬到白云大道XX号住了,那家房东的名字叫某某某。”

不少人都说陈恒的记忆力好,其实,这是他用脚走出来的。他走遍了全镇的每一个村落、每一条街巷,每个困难户的家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陈恒同志对每一户申请或需调整的低保对象他都得户户登门,不漏一户。对各村(居)报来申办低保的材料,他都仔细审查,如有对象的姓名感到生疏,就对报材料的同志说:“要带我上户调查了解情况”。即使报了很详细的困难情况,他还是要亲自上门调查确认情况属实后才予以向上呈报。

在时间上,陈恒是“白天不够,晚上凑”。他不打牌、不打麻将、不去娱乐场所,除了在办公室或开会,就是走村串户,走街串巷,晚间上户调查访问是常事。

陈恒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业务工作,还能发挥熟人多的优势,积极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由于少数人对现行政策理解有偏差,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有些参战退伍军人近年来经常聚集上访。陈恒发现这一情况后,认真分析,抓住重点,多次挨家挨户走访,向带头人员苦口婆心地讲解文件精神,深入细致地宣传国家政策,使他们很快明白事理,思想稳定下来,由于陈恒思想工作做到位,在群众中有信誉。通过他做工作,有效地制止了数次赴京、赴市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刻苦钻研业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陈恒除了对村(居)报上来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外,还善于在平时发现困难群众。当他听到有人说谁有什么困难时,即使是没有交申请到村(居)委会,村(居)委会没有报上来,他也会主动去了解情况,发现确实有困难的,他会及时向上级汇报,为困难群众及时解决困难。

救灾工作是基层民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是考验民政工作者的关键时刻。陈恒总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为群众排危解难,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核灾报灾,尽快争取政府对灾区群众进行救助,把救灾款、物等及时地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四、坚持原则,廉洁自律

蔡都办事处各类低保优抚及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繁多,工作岗位十分重要,责任重大。几年来,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政策程序规章办事,他拒请吃喝,谢决礼物,从不把原则当儿戏;他性情耿直,原则性强,为此他不顾得罪了同事、朋友、同学和亲戚,多年来,他廉洁自律,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民办实实在在的事。

由于陈恒乐于助人,不知有多少群众向他“表示感谢”,而陈恒除了收下群众感谢的话语,对于物质的东西一律不收。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是真正的群众的贴心人啊!

8.村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篇八

杨建,男,回族,1964年8月出生,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金贵镇联星村书记。说起杨建国,联星村很多村民的第一句话就是:能耐大,是个“黑脸红心”的村干部。说他能耐大,是因为杨建国靠着一双手办起了有两百多头奶牛的养殖场,是全村出名的“有钱人”;说他“黑脸红心”,是因为杨建国总是一副严肃的黑面形象,不苟言笑,但解决起群众的困难来,却毫不马虎,真正把百姓的事记在脑中,放在心上。

勇挑重担,带头致富。XX年,事业做的红红火火的杨建国,被村民推选为联星村书记,面对群众的托付,杨建国选择了责任。联星村是个回族占93%的少数民族村,村民头脑灵活,见识广,做

生意、搞运输、外出打工的村民很多,人均收入在全镇也是首屈一指,但贫富差距大,有些村民生活仍然非常苦难。杨建国上任伊始,第一任务便是入户了解群众疾苦,分析困难原因,发现很多群众有致富愿望,但缺少技术与资金。为此,杨建国发动群众搞奶牛养殖,不懂技术的他传授,没有资金的他帮助担保贷款,就这样,在杨建国的带动与帮助下,很多村民搞起了奶牛养殖,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变。联星村人多地少,仅仅依靠传统的种植,很难有大发展,必须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鉴于联星村有种植螺丝菜的传统,杨建国与联星村“两委”班子商量,成立联星村螺丝菜专业合作社,将本村螺丝菜产前、产中、产后进行规范,统一种子,统一销售,并与本县知名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解决了本村螺丝菜收购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心系群众,为民办事。联星九社是联星村最偏远的一个队,紧靠第三排水沟,道路崎岖,群众出行很困难,尤其是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机动车很难进出,群众怨言很大。看到这种情况,杨建国与村“两委”班子协商,一定解决联星九社群众出行难问题。定了这个目标,杨建国一趟一趟跑县里、镇里,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请求解决道路问题。终于,在杨建国及联星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在联星九社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群众的出行困难解决了。杨建国不光解决关系群众“大生活”的困难,群众的“小困难”他也认真看待。联星十社吴建国因帮邻居搭牛棚,突然牛棚坍塌,他身受重伤,脚踝骨裂,肋骨多处折断,躺在医院无法救治,杨建国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为吴建国申请民政救济,帮助他解决医疗费用,让他安心治病;联星九社杨文秀在家触电身亡,因家庭贫困,无力操办后事,杨建国便担当了杨家的“主心骨”,跑前跑后为杨家募捐善款,在杨建国的带动下,共为杨文秀家筹得丧葬费近六千元,让

逝者安息,更让这个苦难的家庭在失去亲人后稍感欣慰。

9.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篇九

一、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

××*同志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因此,她十分注重对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上任之初,就和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中国共产党章程》,再次重申党员权利义务,统一了党员的思想。同时,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一项根文秘杂烩网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她教育党员干部讲理想、讲道理、讲文明,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并以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解决村上存在的问题,净化党员干部的思想灵魂,提高了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够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同志一直认为,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她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今年的“三双”活动中,村里实行了村务党务双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村上15名党员都能够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承诺40余条,现已履行承诺20多条。同时,她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今年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7名积极分子中确定培养对象4名。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她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三、抓建设促发展,带动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她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拓宽思路,制定出“安沟村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年规划”和“安沟村三年脱贫规划”,围绕村上的主导产业扩大再生产。积极争取资金,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的水、电、路等突出问题。几年来,先后争取资金4万余元,在四组修建水窖19个,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争取资金40余万元,为五组8户村民解决了用电照明问题;投资7.9万元,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室,解决了多年来村上无活动场所问题;投资156万元,硬化村组道路7.8公里,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产生活环境;去年5.12地震灾害发生后,组织群众向汶川灾区捐款1.3万元,缴纳“特殊党费”970元,又投资607万元,新建灾后重建住宅楼2栋、灾后重建房屋7座,不仅解决了73户受灾群众的居住问题,还节约耕地13亩,在全县率先达到“农民市民化”的标准,为全县做出榜样。

四、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针对村机构涣散的问题,她多方协调,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等村级组织,各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了“两示范,一带动”活动,全村树立党员示范户5户,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风尚。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公选村优秀党支部书记”、“感动县十大人物”等殊荣。

10.村优秀调解员先进事迹 篇十

**同志刚参加工作时,深知自己法律知识浅薄,社会经验欠缺,因此,他利用空余时间孜孜不倦的学习与人民调解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拓展自己的法律知识面。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掌握了过硬的调解技巧。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志调解纠纷一直坚持强不所,弱不欺,他机智勇敢,面对突了性事件,敢于挺身而出,控制复杂局面,制止事态扩大。2008年2月,**镇铁路湾村4组村民邓成明与肖良梅因建房工资发生纠纷,并导致斗殴,麻阳水中心派出所接警后,立即通知了黄所长,他火速赶到案发现场,当时现场已是人头攒动,棍棒群立。**同志抓住时机,根据错误的大小和损害后果,恰如其分的进行调处,使这起很可能酿成凶案的大型群体性械斗得到了制止。有群众这样称道:黄所长调解纠纷,快刀斩乱麻,调解艺术似一阵春风,春风化雨、点滴入土。

**同志对外出务工人员及弱势群体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不叫苦叫累,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2007年11月12日,**镇水田村六组一位年近六十的向再莲老人向黄所长哭诉:“我唯一的儿子谢金华在浙江务工,工伤死了,你要为我做主。”黄所长安慰这位母亲说:“人死不能复生,但我一定会为你讨回公道。”当晚同向再莲赶到浙江温州,了解到谢金华是被当地一伙人故意伤害致死,而犯罪嫌疑人均在逃。无奈之下,黄所长找到死者所在的建筑工地老板与其交涉。可吝啬的老板只愿出死者三千元火化费。当时向再莲绝望的痛哭起来。黄所长顿时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乃至自己垫资四千元现金先后三次赶赴温州,好心不负苦心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向再莲获得各项赔偿费用共计11.5万元。

十年来,**同志为外出务工人员和弱势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十起,提供法律咨询人100余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达50万余元。正是由于他的痴情与热忱,赢得了这一特殊群体的拥护和尊敬。

**同志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志,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宁,就象一位忠诚的卫士,无私的奉献,在人民群众的心中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司法干警的赞歌。

上一篇:让世界充满爱的课件下一篇:“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