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精选9篇)
1.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 篇一
初中课内外古诗(92首)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6、【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浣溪沙】(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4、【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16、【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17、【山中杂诗】(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8、【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9、【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0、【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1、【逢入京使】(岑参·唐)1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2、【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4、【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5、【约客】(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6、【论诗】(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27、【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8、【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9、【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0、【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1、【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2、【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3、【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二)课外古诗词
34、【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5、【野望】(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6、【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8、【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9、【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0、【秋词】(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1、【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44、【浣溪沙】(苏轼·北宋)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4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7、【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8、【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9、【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0、【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1、【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2、【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5、【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课外部分
56、【赠从弟】(刘桢·汉)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8、【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9、【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6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2、【无题】(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3、【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4、【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5、【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五.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66、【望江南】(温庭筠·宋)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67、【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8、【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9【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71、【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72、【月夜】(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73、【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74、【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5、【破阵子】(晏殊·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76、【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77、【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79、【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8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六.九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诗
8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课外古诗词
83、【从军行】(杨炯·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4、【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85、【羌村三首】(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86、【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87、【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8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89、【望月有感】(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0、【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92、【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2.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 篇二
一.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的疑惑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 文言文注释中存在一些问题, 阻碍了语文教学效果, 阻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在常识方面存在漏洞。例如《隆中对》一篇, 对文章背景的注释中, 指出记述了从220年到280年间的历史事实, 但实际上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事件并不仅限于220到280年这60年时间, 这就是历史常识上的不严谨。
二是注释的准确性存在质疑。例如在《马说》这篇文章中, 对“策之不以其道”中“策”字的注释, 教材中是“用鞭子打”。但很明显, 这里将“用鞭子打”带入到文章当中其意义并不通顺, 这就说明将“策”翻译成“用鞭子打”是错误的, 应该将其引申意义注释出来, 即“驱使”或是“驾驭”, 这样文章就能通顺进行翻译, 让学生能够更为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三是教材注释存在回避性问题, 有的字词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释义, 导致学生在答题或是翻译句子时出现错误。例如, 《桃花源记》中对“豁然开朗”一词的注释是“由幽暗狭窄突然变开阔明亮的样子”, 但对于“豁然”一词, 课文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注释来, 而在解题或是考试过程中, 却会出现对“豁然”一词字义的考察, 由于课文中没有给出明确的注释, 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豁然”的真正意义, 导致在回答问题时出现多种答案, 这就是课文注释的回避性造成的。
二.面对文言文注释问题的对策
古人云, 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 要让学生在吸吮书本的芳香、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吸取营养时, 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针对文言文注释中出现的问题, 解决方法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材的编写上, 编写人员应该更加严谨, 深入研究文言文原著。编写人员应该本着严谨的态度, 对文言文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文章中每个字词的解释都要经过多方查阅, 明确文章中各个字词的含义, 决不可得过且过。对于在编写过程中遇到的注释问题, 编写人员应该向专业人士求助, 或是查阅文言文方面的词典, 以保证注释内容的准确性。同时, 在编写注释时, 编写人员还应该预测到可能会出现争议的地方, 并对其进行明确, 以减少争议的产生, 保证注释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 对于注释中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持有怀疑精神, 并且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 对于注释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积极反映, 并且积极探讨注释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更要以严谨的教学素养, 学会对教材进行再拓展与运用, 使教材真正成为适合本地学校、教师与自己学生更易看得懂、学得通的好书, 实现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之目的。
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索 篇三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列入课表中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可以吸收到更多的古典文化精华,了解古人的价值观与艺术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分析
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一部分课程,可见国家教育机构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深的。但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还是存在一系列教学难点,总结之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脱离日常生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所使用的语言,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没有人使用了,面对这种缺少运用机会的语言,学生即感觉无用武之地,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难免会感觉乏味,也增加了其学习难度。综上可知,若是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兴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考试制度的加入。目前初中语文考试中,命题者往往为统一的教育机构,教师不再像以往一样拥有命题的权利,这样导致学生更加重视考题的难度,而忽略教师的教学。一切学习都是针对考试而进行,不被列入考试大纲的范围,则不怎么去进行学习,甚至是不去学习。就像在目前的中考题目中是不会涉及课文内容的,那么学生就不会孜孜不倦地对课文进行学习了。
3、教学因素。目前初中语文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原本能够体现我国传统思想的优美文章,在学生眼里就成为了千篇一律的背诵课文,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基础,如果一个学生连学习的基本兴趣都没有,怎么能够将文言文学习好呢?这也是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二、激发学生兴趣
1、古人逸闻趣事。初中课文中所选录的很多文章都出自古代大文豪之手。这些古人有很多逸闻趣事,教师可以在进行相应的学习之前,通过讲述古人的逸闻趣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2、设置教学情境。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设背景隋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多爪J隋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例如:教师讲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可以设置背景情境,借用多媒体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出不一样的课堂展示。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将宾客欢宴的各种情态或用自己的语言加工描述出来,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对《醉翁亭记》这篇文章就有一个直观,且包含听觉、视觉的多元感知。
三、把握语言运用,掌握语言规律
文言文的语言言简意赅,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的语言就是难懂的天书,其实学生只要掌握了词的基本含义,解读文言文就会轻而易举了,文言文的语言主要是动词和修饰语,动词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动感的美,给人以生命感,在文章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修饰语主要包括了形容词和虚词等,形容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栩栩如生、妙趣横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呈现出来的美和意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创建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虚词往往是贯通文章、活跃情趣的关键词,正因为有了虚词的出现,文章才会一气呵成,变得灵活生动,让学生读起来流畅通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三类词的用法,让学生不断地积累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四、教师观念的创新和自身角色的转变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设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是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眭,做学生的引导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发挥课堂讨论的引导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这—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交流形式肯定会越来越多,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讨论问题的价值有一个衡量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问题引向深入,将旁逸问题引向课堂,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且具有价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在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导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问题。
3、.教学中古今互动,学以致用。文言文教学要古今互动,学以致用。学生之所以经常误用成语典故,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出处,不明意思。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迁移,多同现代汉语联系,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放在了首位,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这里的道就是文言文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语文教学者就要在做好文化传承工作的同时授业解惑。而授业解惑也是有法可寻的,文言文教学就要注重诵读和积累,活跃课堂、激发兴趣、引导学习最终将学生带入自主学习深挖知识自得其乐的境地,唯有此,才对起已故的文人墨客,才能推动语文教学的前进,才不失为一位师者。
參考文献
[1] 陈丽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
文教学策略探讨[J].学园(科研教育),2012(2):74~75
[2] 李晓雯.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文言文教
学的创新思想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
2011(3):67~68
4.初中语文文言文名句 篇四
初中语文文言文名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0、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2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3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争报恩》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4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4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51、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5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57、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5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6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6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6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6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7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7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7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7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7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8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81、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8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8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8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8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8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89、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9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9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9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4、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9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9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9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9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 篇五
例词 例句古义今义
1居 居十日过了居住
2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
5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驻 质量差;次数6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寻 未果,寻病终 不久 寻找
6.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 篇六
一、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研究
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尽管素质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 但是它尚未完全地贯彻到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去,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 不利于学生文言文素质的提升。第一, 很多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 加上文言文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于文言文望而却步,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文言文教学效果。第二, 文言文教学满堂灌现象十分突出,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字词句的教学, 忽视了学生对于文章本身的理解和思考,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不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1.尊重学生主体性, 提升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性, 提升学习兴趣。在进行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 老师应该通过种种教学手段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来调动他们的主观学习热情, 实现文言文水平的综合进步。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之前, 可以围绕本文内容来进行作者轶事、人生经历、个人故事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和介绍,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加深他们对于作者本身的理解, 以此来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比如在讲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 可以围绕苏轼的生平事迹、东坡肉等历史故事来介绍, 从而对苏轼的人生经历有更加清晰地了解, 提升了文言文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 提升教学有效性。情境教学, 提升教学有效性。通过有效地设置情境, 能够让学生最直观地来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文言文内容、情节的掌握和理解, 以此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时候, 可以将主人宴请宾客的场景借助于多媒体来播放, 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的热闹场景, 以此来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体思想, 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入地体会和理解。
3.因文施教, 实现多种教学方式。因文施教, 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 以此来不断提升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不同的文言文来说, 他们的类别、题材、作者情感等方面的内容是不同的, 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结合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对于韩愈《马说》教学而言, 可以通过结合社会现实进行自由讨论的方式, 围绕“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学习, 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则需要通过朗诵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通过朗诵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不断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4.增设文言文课堂讨论环节。增设文言文课堂讨论环节, 引导学生对于其中的观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讨论, 从而来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不断提升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例如, 在进行《塞翁失马》一文教学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围绕“塞翁失马的福与祸”这一问题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 可以通过举行班级辩论赛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地辩论, 以此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
5.延伸教学, 启发学生思考。延伸教学, 启发学生思考。在进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 应该适当地教学环节进行延伸, 从而来不断地提升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持的基础。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 积极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生长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 应该尊重学生主体性、实现情境教学、因文施教、增设课堂讨论环节、延伸教学等, 从而来不断提升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 从而来深化文言文教学改革, 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春花.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 2012, 06:96.
[2]张洪云.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浅析[J].学生之友 (小学版) , 2013, 12:17.
7.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七
关键词:激发兴趣;精彩阅读;温故知新
说起文言文,中学生有谁不晓、有谁不知,毕竟文言文是初中语文不可少的一部分。确实,文言文是我国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学精华,传承着我国的文化。因此,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本篇论文就是笔者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几点建议。
一、架桥铺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毕竟是古代时期的语言,对当代的中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前,要让学生有兴趣并自愿学习文言文。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架桥铺路,即在教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前,要找到一定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有个过度,不至于使学生觉得突如其来的文言文很空洞。事实上,虽然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隔几个时代,但都作为中国的语言,它们之间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初给学生灌输一些耳熟能详的古人留下的诗词或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精彩阅读,体味文言文的美
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语文中的文言文,更是贵在积累、贵在阅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语文积累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常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如此,学生便可在美文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提升对文言文的语感和亲切感。
三、温故知新,保证学习质量
事实上,不论学什么,我们都需要对它进行温习。自然,文言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要在老师教学的课堂之余不断地温习,以加强文言文相关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此外,在学生进行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对学生的复习加以辅导。教师可以根据背诵、默写、翻译这三个步骤对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检查,从而起到监督的作用,保证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
质量。
教师在改变文言文教学策略的同时,学生也要自己学会复习,
将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文言文的方法、知识慢慢体会、慢慢消化,从而真正把文言文学好。
参考文献:
[1]刘婷婷.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7).
[2]宋玉峰,宋艳华.初中文言文有效教法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3).
8.初中语文文言文《祖逖》复习 篇八
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后来闻鸡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东晋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祖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他征募士兵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情辞慷慨。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ì)③以为军谘祭酒④。逖居京口⑤,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⑥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⑦既遭残贼⑧,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⑨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ǐ)千人廪(lǐn)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课文注释:
①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主编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史学家。祖逖(266321),东晋时人。曾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55岁时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县)。
②【司州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簿籍。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③【睿】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后西晋灭亡,睿在建康即位,为东晋元帝。
④【军谘祭酒】官职名,军事顾问。
⑤【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⑥【戎狄】旧指我国北方的民族。
⑦【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⑧【残贼】残害。
⑨【郡国】这里指全国各地。郡,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国,晋王朝分封的藩国。
⑩【廪】米仓,这里指军饷。
【部曲】汉朝军队建制,这里指军队。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辞。意思是: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济,渡过江河。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字词详解
(1)祖逖(tì):(266321)东晋名将。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
(2)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俱:一起。
(3)寝:睡。
(4)中夜:半夜。
(5)蹴(cù)琨(kūn)觉:踢醒刘琨。蹴,踢,蹬。觉,读jiào,睡醒。
(6)恶(è):不好。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
(7)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因,于是。舞,指舞剑。
(8)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军谘(zī)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
(9)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
(10)纠合骁(xiāo)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纠合,集合。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11)晋室:晋王朝。
(12)怨叛:怨恨反叛。
(13)宗室:皇帝的宗族。
(14)鱼肉:比喻残杀、残害。
(15)戎(róng)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16)中土:指中原地区。
(17)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残贼,残害,伤害。
(18)自奋:自己奋起(反抗)。
(19)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大王,指司马睿。诚,假如。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20)统之以复中原: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复,收复。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21)郡国:指全国各地。
(22)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
(23)素:向来。
(24)豫州刺史:豫州长官。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刺史,州的长官。
(25)廪(lǐn):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
(26)铠仗:铠甲武器。铠(kǎi)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27)将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
(28)中流:江心。
(29)击楫:敲打船桨。
(30)济:渡。
(31)屯(tún)淮(huái)阴:驻扎在淮阴。屯,军队驻扎。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
(32)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33)进:进发。
9.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篇九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存在一定的年代感和距离感。本文旨在从提高兴趣入手来引导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一些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017-01
文言文是我国深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历史文化流传积累的标志,有必要予以不断的传承。初中教材涉及到文言文的内容非常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文言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天生对文字不敏感,对语文课无感,更不用说文言文,古文课上昏昏欲睡;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不少语句晦涩难懂,且同字不同义或一字多义的情况也常有,对各种语境下的“之乎者也”、“呜呼哀哉”理解起来更是如坠云雾;一些文章自学有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部分教师甚至表示自己的班级陷入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恶性循环。
上述现象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够,二是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存在差距。基于此,结合实践经验,我建议针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无论什么时候,兴趣都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不喜欢的事物和内容,应对以“玩”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使其产生兴趣,消除学生抵触心理之后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因此文言文更适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这里先介绍两种以供参考:
1.1 使用直观影像教学增强学生代入感。古人距我们年代久远,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距离感,从而产生一定的抵触,而消除距离感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我在教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一文时,先播放了一段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述《出师表》的视频片段,古风古韵的场景以及饱含情感的诵读一下将学生拉回到了那个年代,学生的表情逐渐随着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慷慨激昂,可以看出非常投入。视频观看完毕,我再用精简的语言进行延伸讲解,用“三顾茅庐”等事例说明了事件的来龙去脉,阐明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出师表》的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学生的专注度有了明显的不同。
1.2 运用角色扮演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感。对于无法使用影像资料的内容,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自己演”。角色扮演的好处在于可以做到寓教于乐,角色扮演也是一种表演形式,是通过学生自己扮演文中角色来演绎课文的一种方式。看似对表演没有要求,但为了不“出丑”,学生都会力求表现完美,对课文的内容反而会更加重视。例如,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学生们都耳熟能详,非常适合进行角色扮演。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我提前告知学生课上会选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各自扮演文中不同角色。允许带上课本诵读,但要求必须投入感情,将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表现出来。凡参与表演的学生根据表现给予1-5分积分奖励,期末考试的时候可以用来作为加分项。当堂课学生表现十分踊跃,表演共进行了五轮,台上表演者自得其乐,台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非常欢快。其真正的作用是以游戏的心态,来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使表演者和观众融为一体共同学习。学生的表演如同电影一般生动活泼,在一遍又一遍的台词重复刺激下,很多学生基本就能背过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比起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一定要设定预习重点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对文章有一个认识,特别是文言文,在遇到障碍时学生可以标注出来,课上学习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有的学生预习没有侧重,只是泛泛地翻看,这样的预习效果会不太明显,因此,教师应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例如八年级下册《公输》一文,在教授之前,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这一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来阅读:第一部分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第二部分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第三部分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第四部分墨子与公输盘演习攻防对垒,最终迫使楚王暂时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前引导,提前知道了文章的大致结构,阅读起来也更有层次性,理解文章内容也更容易些。
3.鼓励学生提高阅读量和独立思考
语言的能力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读写才能提升,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阅读带有注释的文言文书籍开始积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尝试提高阅读难度。我国的四大名著都是鸿篇巨制,其中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积极阅读。特别是央视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采用文言和白话相结合的方式,很多对话采用原著中的原话,古风浓郁,可以建议学生适度观看。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一定要多读才能参透其意,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多读,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自己领悟的效果要远胜于他人的讲解。作为教师一定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思考和领悟的能力,鼓励学生自行查资料或学会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最后再向老师求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做学生的“拐杖”,还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行走”,才能促进学生文言文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11-11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06-19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部分字词翻译10-05
初中语文反思07-11
初中语文古诗10-03
初中生物所有实验归类10-24
初中语文考点总结06-24
研修成果初中语文07-04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