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与践行企业文化(精选4篇)
1.如何理解与践行企业文化 篇一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识别系统(CIS)的关系。
内容摘要:近年来,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形象的树立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并且发展出了概括和传播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佳贵教授指出:“CIS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传达企业理念文化,树立企业形象。而管理学中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又赋予CIS真正的灵魂,使CIS又有了现代管理理论的支撑。”这既强调了CI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阐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关键词:企业文化CIS关系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改变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文”化“人”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
企业识别系统 企业识别系统:CIS(全称“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中文全称,是一种改善企业形象的经营技法,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CI是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直译为企业形象识别,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的简称。其内容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MI)、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简称BI)和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三个方面。
企业cis内部认同的最高目标是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cis体系中的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个方面把企业及产品形象中的个性与特点有效地传达给一切可接受信息的消费者,使其对企业及产品产生统一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由于我们的社会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要求日益迈向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消费者所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早已达到了超负荷的状态,所以如何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体有效地塑造企业形象显得更重要。企业形象对现代社会生活至关重要,因而,人们常称它是现代企业有效掌握与占领市场的一只“魔手”。
。全面的cis导入,是以企业对社会市场和企业内部环境的综合分析为依据的,对于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的存在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统一与协调的程度进行深入检查与研究,最终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一个加强组织机制,提高企业环境适应能力与市场竞争的契机。
企业cis导入的价值在于通过建立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为企业的全体员工提供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文化团体的分离倾向。因此cis导入,必须要以明确的方式表达企业文化的实际意义,使它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另外,还要对企业文化已有存在方式进行全面的重新检查与测试,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的决策者提出达到目的的最优规则。
如果把企业文化也分解成三部分,分别与CIS体系的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一个交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三个文化层次来理解,分别是:
一是显性的物质文化,指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实施共同构成的“器物文化”。
二是中层的行为文化,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和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三是深层的精神文化,指企业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一种企业思想、企业精神和理性认识。其中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其次,我们来看CIS体现的三个分支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情况如下:
理念识别即Mind Identity的缩写,是CIS体系最核心的部分,其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而形成的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企业制度和组织结构层,包括各种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往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二是企业精神文化层,包括企业及员工的概念、心理和意识形态等。行为识别即behavior identity的缩写,是CIS的动态识别系统,是企业在内部协调和对外交往中应该有一种规范性准则。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企业内部识别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环境的营造、员工教育及员工行为规范化;二是企业外部识别系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规则、服务水平、广告活动、公共关系、促销活动、文化性活动等。
视觉识别即visual identity的缩写,是CIS三个组成部分中最外在、最直观的部分,也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它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传达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基本要素(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造型等)和应用要素(产品造型、办公用品、服装、招牌、交通工具等)。最后,按照上述的划分理论,二者的每一个层次都息息相关,并又相互区别。
(一)企业文化第一个层次显性物质文化与视觉识别(VI)的联系和区别。显性物质文化中,如产品的外在形象、企业标志、包装设计、企业象征物、企业工装等,正是CIS体系“视觉识别(VI)系统”设计和应用解决的部分重点问题。当然企业文化的显性物质文化中的很多东西也是CIS体系“视觉识别(VI)系统”所涉及不到的,如产品造型特点、商标特色、办公环境氛围等。
(二)企业文化第二个层次中层行为文化与行为识别(BI)的联系和区别。中层行为文化中所包含的对内规范全体员工的规章制度、对外展现企业形象的公关活动、公益活动等,完全被CIS体系中“行为识别(BI)系统”所涵盖。但是,BI中关于环境营造、市场调查、产品规则等都超出了企业文化的范围。
(三)企业文化第三个层次深层精神文化与理念识别(MI)的联系和区别。则与CIS体系的“理念识别(MI)系统”几乎完全重合。其中企业文化理论将深层精神文化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企业经营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伦理道德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而这些企业文化核心的部分内容,正是CIS体系中“理念识别(MI)系统”规划的主体部分。但是企业伦理道德观等是“理念识别(MI)系统”涉及不到的,正如“理念识别(MI)系统”中的企业愿景、企业用人等理念也是企业文化所没有明确规定的。
由此可见,CIS三大系统构建的识别体系同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密切相关,但有都相互区别。因此,我们可以把二者理解为两个相交的概念,即二者存在相同的部分,也各有不同的部分存在,是一个交集。
2.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篇二
1、企业文化是形成组织效能的共同认知系统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形成组织效能的群体意识形态)。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是员工之间能达成共识,形成心里契约,使每一个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才能符合组织的内在规范要求,怎么做可能会违背企业的宗旨和目标。文化是共同认知下形成的一种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即使不认同的人也不得假积极,假着假着,就变成真的,就身不由己了。把假积极变成真积极就是文化特有的功能。
2、企业文化是大家都能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习”就是通过经验学习获得的,“惯”就是一种定式,一种长性的东西,所以这种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大家所认可的、是习以为常的,不是制度或法律。这种源自文化层面所产生出来的力量,比起传统管理那种命令、监督、惩罚所产生的力量更彻底,更有牵引力、凝聚力、约束力,更有活力和推动力。法律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例如一个人没有义务为他人谋福利,但文化或道德则引导人们去为他人谋福利。文化给员工以希望,给工作以意义,使组织有前途,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企业文化的传递、延续和变革过程中,往往是顺应企业文化要求者得到赞赏,而逆行者则受到惩处,因此,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成功或长寿的关键。
3、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
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埃德加H沙因的观点,企业文化是隐含在一系列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比如号召向雷锋、焦裕禄学习,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做雷锋、焦裕禄呢?这是因为这个号召的背后隐含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雷锋、焦裕禄是吃亏的,所以大多数人做不到。而深圳华为公司提出“向雷锋、焦裕禄学习,但决不让雷锋、焦裕禄吃亏”,从吃亏到不吃亏,假设系统变了,于是人的思维方式变了,行为方式也变了。再比如“砍树种地”与“退耕还林”,
前者的假设系统是树与粮相比,粮更重要,于是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因为粮食比树重要,所以大家都去砍树种地。而当大量砍伐造成生态失衡,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时候,“树与粮比,粮更重要”这一假设系统动摇了,从而形成新的假设系统:对人类而言,树与粮食同样重要。新的假设系统必然引起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因此,尽管我们不知道公司的未来一定是怎样,但我们可以提出奋斗目标。这就需要一系列假设系统,对我们的未来,对我们的用人标准,对我们的价值,对我们的利益等作出假设。
4、企业成员间达成的团队心理契约
企业文化是团队成员间达成的心理契约。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靠两种契约来维系,一种是劳动契约,即根据市场交易法则规定双方的权利、责任、利益关系;另一种是心里契约。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一种“德”的标准,员工以此与企业形成一种心里契约,即员工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追求,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同时,一旦将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文化又是一种理性管理手段,它是企业实现功利目标的一种理性选择,如,在战略上规定了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在理念上确定了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价值观上明确了追求什么,放弃什么。
1.如何宣贯企业文化
2.什么是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的战略作用
4.华为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5.企业文化有哪些职能
6.腾讯企业文化案例精选评析
7.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
8.企业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9.什么是公司的企业文化
3.如何理解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篇三
摘要:群众路线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判断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标准,是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就是要继承、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根本保证是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党的宗旨 作风建设
一、我们党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群众路线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生命线。离开群众路线,党就没有了根基,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实体层面都将不复存在。
1.全心全意为人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价值理念,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毛泽东曾精辟 地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①总书记也指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 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一事无成。而党的群众路线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使党的一切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就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反之,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2.脱离群众是我们党当前面临的最大危险
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情况下,由于历史方位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党的十八大指出: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四大考验面前,脱离群众成为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只有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个考验”、排除“四种危险”。
二、判断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我们党的宗旨,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对党的工作进行评判的最高裁决者。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全党: “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
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②
习近平同志也指出: “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 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当前形势下,民生问题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点,民生问题解决与否以及解决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党群关系的健康、稳定和发展,也是衡量党同人民群众关系亲疏的重要标准。
习近平在十八大常委见面会上对全国人民讲道: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十个更好”是人民群众期待的幸福生活,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肯承诺。党是否坚持了群众路线,坚持的好坏,最终要看人民群众的口碑。人民群众的口碑,是对党的工作最好评判。
三、怎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作为国家的领导党和执政党,群众路线渗透于权力运作的全过程,贯穿于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党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因此,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条件下坚持群众路
线,本质上是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避免走群众路线成为一种技术性的程式。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需要建立促进党 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不仅需要经常抓,长期抓,还要靠体制、机制来保证。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最初都是经由实践检验的优秀分子中选拔,从基层中、从群众中走上领导岗位的。其中有的后来逐渐脱离群众,甚至蜕变为腐败分子,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制约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也是重要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③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十分重要,但仅靠隔几年搞一次活动的形式远远不够,最终要靠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要落实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实效
目前,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中央将“为民务实清廉”确定为主要内容。为民,所要解决的就是党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也就是党的世界观,党的宗旨问题。“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全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务实,就是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我们党
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宗旨,转化为施政的实践和各项工作的实践,使党的一切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要求。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党的最高标准。用实事、实效来检验我们党是否贯彻了群众路线,贯彻的好坏。
综合来看,为民是指导,务实是效果,清廉是方法。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只有都能落到实处,像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 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起到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作用,才能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注释:
①② 《毛泽东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版,第1094、1096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333 页。
4.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篇四
[摘要] 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借助文化进行管理,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造就人,努力营造一个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良好的人文环境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企业 文化 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企业的软实力。时下,很多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然而,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雷声大,雨点小,成为“花瓶”和摆设,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形成具有一种鲜活的精神氛围。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如果离开了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就会无源、无本、无根。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党摒弃了旧哲学人本思想的局限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缺陷,借鉴国际经验教训,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念而提出来的。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以人为本也是对我们党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后,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觉企业的潜能。她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以其新的思想内涵,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调动和组织员工最有效的手段,是员工归属企业的界限和标准,是企业产生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扩张力的源泉,这就是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力量。
传统的、我们习惯性的管理多为以“事”为中心,设计企业管理制度以“约束”为出发点,以“管制”为手段,以追求“一致性”为目的,而忽视了人的个性、创新意识和能动精神。实践证明,在这种只把人看作是一种资源,是管理对象的管理思想指导下,管理者只注重职工对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和服从性,不会倡导职工个人的积极能动性,也不会鼓励职工去承担风险。这样,优秀人才的才能和专业技能发挥受到限制,失去了创新发明的激情与动力,往往会感到压抑和排挤。基层管理者、科研人员工作循规蹈矩,每天只会完成职责规定的工作,而不会去关心会发生哪些问题和如何解决,更不会有所创新、创造。久而久之,企业就会失去活力,陷入一种死气沉沉的管 2 理状态中,发展停滞,甚至走向消亡。
二、文化软件要靠管理硬件作支撑和保障。
一些企业没有将企业文化纳入到管理范畴,往往回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唱着先进文化的高调,却没有扣准制度规则,没有与战略管理、经营管理、施工管理、工序管理等重要环节相连接。这种文化与管理“两张皮”现象,使企业文化建设失去了实际意义。
先进的管理理念就是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围绕发挥人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积极因素,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而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具体的讲就是在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管理中,重视人的要求、承认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价值。始终把人作为宝贵财富放在首要位置予以优先考虑,把人看作可以开发、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最有用的资源。一是以战略的眼光,正确处理“因事设人”和“因人设事”的关系,防止人浮于事。二是运用优胜劣汰机制来进行人员配置。让职工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发挥智慧、能力和工作热情,做到“学有所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实行单位与职工双向选择。一个人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就感;一个单位如果能把合适的人安排在他最恰当的岗位,就能发挥出他的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效果。四是对于专门人才,要为他们开辟空间、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他们人尽其才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以人为本”管理最大的风险是信任危机,企业作为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是企业要依法与职工建立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权益。二是要做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建立科学实用、标准规范、上下认同的管理制度,并做到公开透明,让职工明辨是非。三是要注重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废除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不尊重个人权利的规章制度。四是建立公平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岗位劳动特点、个人贡献的大小实行不同的薪酬标准,充分体现效绩差别,激励职工争先创优。五是逐步把绩效考核管理延伸到沟通管理,最大程度的解放人的创造性和企业的生产力。
三、加大员工培训,为企业文化建设夯实基础。企业根据发展战略目标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对职工提高素质和能力实施培养和训练,不仅是对职工的知识、技巧、行为或态度的一个再造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一是引导职工树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观念,在企业内部营造出“收入靠岗位、岗位靠竞争、竞争靠素质、素质靠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职工学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在进行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时,应将企业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对知识、技能、行为、态度的要求与相关岗位职工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分析,找出差距,以决定谁应该接受培训以及接受什么样的培训、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等。三是 4 在确定培训范围、内容和目标时,要与职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职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在培训与开发的实施阶段,要充分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采用职工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让职工熟知培训目标和考核标准,帮助职工找准差距、制定学习计划,并关注职工学习的全过程。四是在严格考核培训成绩、评估培训效果的同时,体现开发与发展的思想,注重职工训后的岗位安排,给知识和技能获得提高的职工择优安排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五是在普遍提高职工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建立高级人才选拔培养机制,让有潜力、有志向的职工成为优秀人才、岗位专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四、营造氛围,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职工通过愉快的工作,从中感受到价值,由此凝聚力量,提高效率和效益。所以,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成为职工的阳光、空气、水分。否则,职工不会真心对待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指数,使职工安全体面的工作,健康舒适的生活。逐步由“关心日常生活”转变到“促进全面发展”,从“关心冷暖”转变到“关怀身心健康”,从“追求一致性”转变到“尊重个性差异”等。不仅要为职工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且要营造团结友爱、和睦共进的团队气氛,禁止恃强欺弱、杜绝冷漠无情。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交流沟通,当职工感到精神紧张或焦虑时,及时进行 5 心理疏导,帮助职工放松情绪;当职工工作压力过大时,注意科学合理安排工作量,给予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帮助他完成工作;在工作之余组织开展为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尽可能为他们创造社交、联谊的机会,满足人的社交心理需求,培养团队精神和荣誉感;对于厌倦了工装的职工,允许他们在非特殊场所之外可穿休闲服装,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谐良好的企业氛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五、企业文化建设要紧扣实际。
企业文化是“知”与“行”的统一体,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而且要切切实实的予以践行。恰恰是在“行”这个层面上,一些企业仅停滞在贴标语、办报刊、出画册、建网站、发手册、办展板、稿演讲等表面形式上。外观宣传华丽时尚、热烈响亮,但不注重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出现了只重视表层外观而忽视实质内涵的现象,这种缺乏根基的企业文化故不会有明显的效果。
企业文化要准确把握企业的特点。我们基层单位管理施工项目多,项目专业性强,承包商技术、操作水平差异大。同时管理现场安全、质量、进度交叉点多,在工作中既要有缜密的脑力劳动又要有完成不定时工作制的体力劳动。在生活上,职工远离家人和基地,长年在外频繁流动、夏顶烈日、冬冒严寒、生活单调。因此,他们最需要理解、尊重、关爱。同时,企业文化要有简捷实用和可操作性,要让职工群众好记、好用,体 6 现自身特点。企业文化定位应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质量为生命,以安全为保障,以效益最佳化为目标的企业管理理念。它贯穿始终的是:让职工都了解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富含人情味和个性魅力,为职工所认知和熟悉,通过文化感染传播,让职工感受到幸福、进步、自豪与发展的空间。最终把实现企业目标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将遵守规章制度变成职工的个人准则,把文化力变成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结语
【如何理解与践行企业文化】推荐阅读: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09-21
如何理解公路安全生产09-23
如何理解人生艺术化11-07
如何理解合伙人制度11-20
如何去感知并理解课文内容08-30
如何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09-08
如何理解新课程中教师的新角色09-22
如何践行企业精神06-19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