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

2024-06-22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共11篇)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 篇一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分析

陕西渭南合阳城关中学仵晓桃

人教版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在我校已经使用七年了。我每册教材都有使用过。通过近来在国培网站的学习,对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来谈谈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一些想法他出来,跟大家交流交流,以期共同进步。

1、七年级教材内容量较大

刚好今年我在教七年级,感觉时间很不够用,加上今年情况特殊,元旦、春节都在元月份,尤其感到时间压力挺大的。我觉得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英语老师的培训和配备非常重要的。对于七年级教材内容量大的现状,老师们只有多想点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遗憾的是,好象整个七年级英语教材里面,没有一首经典的英语歌曲可以教给学生;当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很多其他的办法,比如叫学生办英语报子,学习好的学生传授学习方法等等。

关于音标的问题,在起始阶段应该有时间进行教学的,由于内容太多,单词量大,为了赶教学进度,所以对重要的音标教学环节忍痛割爱了。这可以说是又一遗憾。很多学生要求老师教给他们音标知识以便能够快速记住那么多的单词(当然是他们的家长意见),可是迫于无奈,不得不放下很多的东西。

2、八年级的语法教学问题

在国培学习中,教授们提到了语法教学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必要的语法教学还是必须的。这并不是忽视和弱化英语的听和说,相反,如果学生具有一定语法概念,只能够强化他们对句子的整体理解,也就更加能够提高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以前,总有人提出,语法教学教出来的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但是现在的情况下教出来的学生,学生口语能力可能的确有些提高,但也只是少数的学生,很多学生还是对英语“不知所云”啊!

3、完成时的出现先后问题

完成时在八年级下就已经能够看到了,但只是皮毛,真正的开始“研究”还是在九年级。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我听到很多老师对完成时出现的先后问题产生了怀疑:先出现现在完成进行时,合适吗?

甚至有老师灵活机动地自己改上课程顺序,即先学现在完成时,再学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当然在九年级的教材中,还包含大量的单词教学,很多的学生真的是无所适从啊!

总之,鉴于篇幅关系,我对教材的分析也只是皮毛,只是把感受较深的一些东西说出来罢了而已。

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 篇二

一、现行《化学》教材不适用于农村学生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具有很多优点, 体现了编写者的很高水准, 可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 起点太高, 不适用于农村学校化学教学。就当前的农村初中办学状况来看, 农村的科技水平还不高, 因此作为科学课的化学教材过高地估计了农村学生的科技认知水平。农村中学生在小学时分散在各个教学点或初级小学, 没有打下较好科技知识基础, 缺乏相应科学认知能力, 加之农村中学的实验条件简陋, 药品仪器短缺等因素, 出现了教材、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为:一是班级生额过多, 教室拥挤无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大多数学生科技基础差, 无法完成需要动手动脑能力的探究实验;三是学生对资源整合能力差, 无法将搜集、调查、了解等探究活动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转化为“生产力”。所以, 我认为现行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不适于农村学生和贫困落后地区, 没有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课程理念, 要努力体现因材“编”教的原则, 更有利于农村学校的化学教学。

二、教材编写不够严谨, 在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

1. 缺乏严谨。

教材第14~16页,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时, 当探究两种气体中的水分不同时, 课文中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 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观察玻璃片上的水蒸气的情况, 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教材作如此设计的本意应该是:在操作中, 会看到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则没有, 然后根据这个现象得出“呼出气体中所含水分比吸入的空气中多”的结论。这无疑是一个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只能控制一个变量, 可这个对照实验中却出现了两个变量:水分和温度。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主要是因为呼出气体的温度高于玻璃片的温度。空气中也有水分,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 是因为空气与玻璃片之间没有温差。试想:如果被呼气的玻璃片与呼出气体之间没有温差, 还会看到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吗?所以, 根据“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这个现象得出“呼出气体中所含水分比吸入的空气中多”的结论是不严谨的。因此, 根据“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这个现象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呼出气体的温度高于空气的温度”。

2. 操作困难。

教材第90~91页, 在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这个课题进行探究时, 其中“探究方案一”中, 导管下端与白磷靠得太近, 白磷燃烧产生的火焰或温度很高的气流会使气球破裂, 从而导致实验失败。在多次实验中, 都产生了同样的实验结果。

3. 画蛇添足。

教材第98页, 在描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时, 在第一步中作了这样一个说明: (在括号内) “或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化学方程式中要用等号, 如果先使用了箭头, 试问:在第三步中把箭头改成等号方便吗?很显然, 这个说明是没必要的, 应该删去。

4. 知识不全。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改变、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等知识在教材中都没有体现, 可在课后习题中却有相关试题。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学习, 对于知识不全的教科书, 学生们如何去进行自主学习?又如何去完成相关试题?

综上所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试用也还不久, 出现的一些瑕疵也是起始阶段不可避免的, 但它却是教材编写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否则, 我们的新课程教材就会失去其重要的“范例”作用。诚然, 我们对新教材的一些看法, 也许并不成熟, 旨在希望得到教材专家的参考, 以期教材编定更加完善, 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比较分析人教版初中高中教材 篇三

【关键词】人教版 初中高中教材 文艺复兴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17-02

“文艺复兴”是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之一,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本文以同一出版社(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的同一课“文艺复兴”为例进行比较,以期在中学教育阶段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对“文艺复兴”的整体认知

1.新课标的解读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内容标准要求如下:“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标准为: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很明显初高中使用的课标不同,使得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初中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主要可以从几个关键词体现:知道、复述和初步认识这三个词,非常清晰地表明教材在初中这个层次还是以了解为主。而高中的课标则是“知道”和“认识”这个层面,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要求要更深一些。

2.课程所在单元的比较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文艺复兴”作为世界通史的内容放在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开篇(实际第10课),单元主题是“步入近代”。内容涉及7各方面,包括政治革命、经济变革和思想文化运动。高中历史教材由于是板块结构,体现中西历史的横向比较,“文艺复兴”放在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实际第6课),单元主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导言还设计了“学习建议”,可见高中教材强调对一个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不过这也造成了对历史一定程度的切割,在授课过程中无疑加大了教师和学生的难度。

3.课程的标题比较

初中教材将该单元命名为“步入近代”。高中教材的单元名称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在课文标题上,初中的由于是通史性质的编纂模式,因此标题较为概括,实际上这一单元名称的命名非常重要,它体现出人类在从古代跨入近代的重要分水岭。

在这一课的课程小标题上,初高中教材的着眼点也不尽相同。初中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两大内容合为一课。高中版则是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设为一课来叙述则体现了紧扣“人文主义”这一核心内容的编写要求。

二、课程内容比较

1.导入部分的比较

初高中教材都设置了导入部分,并配有插图,这也是人教版的传统。初中教材是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为开篇的介绍。并非常直观地介绍了这幅图使用的是“微笑”、“温柔”“宁静”“期待”“生命力”等几个体现的人文精神的词汇。让初中学生一下子就能对课文内容充满好奇和阅读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高中版的导入框采用的图片是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应该说它比《蒙拉丽莎》所体现的信息量更大,也更为准确地体现了文艺复兴的基本内涵。所以高中教材无论是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的都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

2.人物举例比较

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的人物列举人数都一样,为7人次。但是很明显,初中版的人物涵盖面更广。涉及了文艺复兴成就最突出的几个方面:文学、艺术、科学。应该说是对文艺复兴成果的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

初中的新课标没有对“文艺复兴”这一课的人物进行规定和限制。第一位介绍的人物是但丁,对他的评价教材抓住了但丁的历史地位。高中教材因为新课标的原因,主要对薄伽丘和《十日谈》进行了介绍,并引述了《十日谈》中的一个故事,以此来说明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怎么都绕不开的人物,所以两版教材都作了说明,但初中版的内容较详细。教材详尽分析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作,并配有插图和一段话。高中教材用一个段落对他的成就作了评价。

三、插图和问题设置比较

1.插图比较

初中版在选图上与高中有较大区别。初中版选择了达芬奇的两幅作品,高中版的选图面较广。两版插图有两处雷同之处,一是都使用了相同一幅莎士比亚的肖像画,只是初中版为彩色图,高中版为黑白画。二是对佛罗伦萨的介绍图也一样,初中版用了全景图,高中版则是局部图。新课标并没有具体规定使用插图的情况,这就给教材的编著者较大的空间。不过,作为普及性的基础教材,应该在插图的说明上有所考虑。两版教材在涉及到大师们的作品建议署名和标上创作时间。

2.问题的设置比较

初中教材在特别强调了问题的设置。就这一课一共出现了三个问题。其中两个在文中,以设问形式出现;另一个是连线练习题,放在课文正文之后。两个问题是需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平时阅读才能回答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高中教材同样对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文中一共设置了3个问题插入了一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学思之窗”插入的问题,让学生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外,更强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另外两个问题是课后习题,以“探究学习总结”的形式出现:分为“本课测评”和“学习延伸”,针对本课的内容有都所涉及。“本课测评”的问题是“14~16世纪,欧洲有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这道题很明显是一个跨度性较高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教学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既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也要求学生拓展知识面,理解所学内容。

总体而言,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都体现了对问题的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地空间维度,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课本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初中教材更贴近现实,设置的师生互动环节更多。

参考文献:

[1][美]丹尼斯·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从古代城邦到现代都市》,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439页。

4.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篇四

1、苏州园林(叶圣陶) 2、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3、*日本平家蟹(卡尔·萨根) 4、*万紫千红的花(仇春霖)

5、*蜘蛛(周建人)

第二单元

6、向沙漠进军(竺可桢) 7、看云识天气

8、*死海不死 9、*大自然的文字(伊林)

10、*秃鹰之死(郭治)

第三单元

11、食物从何处来(朱相远) 12、时间的脚印(陶世龙)

13、气候的威力(位梦华) 14、*漫话小行星(卞德培)

15、*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第四单元

16、鲁迅自传(鲁迅) 17、哥白尼(竺可桢)

18、*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侯仁之) 19、*梵高传(欧文”斯通)

20、*邓稼先(杨振宁)

第五单元

21、公输(墨子) 22、核舟记(魏学洢)

23、*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24、*短文两篇 荔枝图序(白居易) 山市(蒲松龄)

25、诗词五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别云间(夏完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第六单元

26、陈涉世家(司马迁)

27、韩愈短文两篇 马说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8、*与朱元思书(吴均) 29、*西湖游记二则(袁宏道)

30、诗歌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雁门太守行(李贺) 无题(李商隐)

5.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教案 篇五

(一)知识教学点

1.元素。2.元素符号。3.单质和化合物。4.氧化物。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核电荷数相同则元素种类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也不同,即质子数的变化,引起了元素的种类变化的事实,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

(1)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同一类原子”?

(2)怎样正确区分和运用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

4.解决方法

讲练结合,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教材图示2—8的放大图或幻灯片,写有常见的24种元素序号、符号、汉字名称相对应的小黑板,写有元素符号和名称相对应的卡片,写有习题的幻灯片。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以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为例指出在这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归纳出元素的定义。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回忆相对原子质量的比较标准时教材上的小注及教师讲解,理解元素概念中“一类”二字的含义。

[目的:。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3.学生观看图片,了解、讨论、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4.教师展示写有常见24种元素的元素序号、元素符号、汉字名称相对应的小黑板。以其中两种元素为例,讲解读法、写法及用法。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阅读教材第38页小注,分别读出元素名称并将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出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5.将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制成卡片,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记忆,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目的:通过游戏,变枯燥记忆为有趣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讨论并填写“原子和元素的比较表”。

8.学生把已学过的纯净物做实例进行分类,并在练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归纳出物质的分类。

6.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 篇六

陈志强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如下:

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美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二、知识和能力目标:

1、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5、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三、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七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识字与写字:

1、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熟记生字词的音形意;

2、会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临摹欣赏颜体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第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2)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读不同体裁的文章。

(3)背诵古诗文,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4)扩展阅读面,加大课外阅读量。

第三、写作:

(1)能多角度的观察生活,能用真情来写作。

(2)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3)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能和同学互批互改。

(4)养成勤于练笔,交流心得的习惯。

第四、口语交际:

(1)学会倾听,能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

(2)要有一定的应对能力,能根据对象和场合,作简单的发言。

第五、综合性学习:

(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2)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活动总结等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说教材

(一)、编排特点:

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样解读,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注重学科的整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学科整合中,既能扩充了语文学科的外延,又提高了语文听、说、读、写以及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注重了自身的艺术性和内在的实用性。

教材在封面及插图的设计上有较强的艺术特色,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流动着艺术美。教材还注重实用性,如单元提示,课前小语,课后附文,古诗背诵,名著导读,书法知识,汉语知识等,都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力,是切合学生实际的。

4、注重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综合学习。

5、注重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教材课后的名著导读充分体现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教材还把语文学习放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每个单元有5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

(三)、内容结构: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紧扣阅读安排了六个专题分别是: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安排了10首古诗。

名著导读2部:冰心的《繁星》《春水》和《伊索寓言》,附录中有临摹、欣赏颜体书法和汉语词类表。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经过半年的努力,七年级学生已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语文整体素养在不断提高,这为本学期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有以下建议:

1、激活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

语感。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作品,体验作品。

3、分层教学,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层次指导,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次活动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4、开展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开展的手抄报比赛、演讲、征文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学校提倡的“三步五环”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三步是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课内探究又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拓展提升、达标检测五个环节。大力提倡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所有建议的施行,都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评价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

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

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第一、课外阅读,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现在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第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人力资源,学生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奇异多彩的想法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也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7.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 篇七

一、把人文精神的熏陶贯穿在教学中

语文教学有突出的思想导向, 那就是关爱生命、珍惜真情、弘扬个性、积极进取等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如《生命, 生命》《紫藤萝瀑布》《背影》等。要通过阅读课文, 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如在《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 让我们明白在困难面前, 应该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经过艰苦的努力, 就一定会成功;《散步》一文中, 通过对一家人散步的描写, 表达了祖孙三代人之间那浓厚的亲情, 启发学生去思考:“我们应该在家庭和社会中如何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 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 使其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这些训练主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对语文材料的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 这是由浅入深的训练过程。只有把语言这个工具掌握了,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精华。对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 为阅读名著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文学背景, 有利于学生鉴赏和品味文学名著, 掌握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审美价值, 从而打好人文精神的基础。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人文价值

教育心理学认为,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 还有利于学生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所以,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 培养其人文价值, 并充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这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新思路。阅读材料中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 这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其人文价值的绝佳内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中的各种道德素材, 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时产生道德情感的共鸣, 充分体会课文中的人文思想和道德标准, 无论是孟子《鱼我所欲》一文中对“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理解, 还是对《谈生命》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感悟, 都要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来。

三、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触动心灵世界

新课改倡导语文教学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交流探究的空间, 在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 开展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有利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活动,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能力。勇于探究是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善于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有目标地调整教学目标,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能直接通达学生的家庭背景, 这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还给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了深层次的思索。例如, 结合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 开展“老照片的故事”以及“我家的一件珍品”等活动, 去触及学生家庭生活的文化背景, 这都触动、激活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教学中, 我们应该用体察之智和善待之心, 去关爱弱势群体, 使之共享学习资源。

四、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成长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在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内涵, 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 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素材。如从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中, 让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热的爱国之情。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以高尚的人格熏陶着学生的潜意识, 成为中学生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 课堂不仅是获得知识的平台, 更是塑造人格的圣殿。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以其优秀的品质, 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邹忌勇谏齐王, 三言其美;孟子的得道失道, 生死忧乐;海伦·凯勒坚强乐观, 积极进取, 等等, 在教学中, 若能让这些伟大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 学生就会肃然起敬, 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8.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特点分析 篇八

关键词: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特点;分析研究

教材是上课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材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工具。所以,教材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我國教育发展的同时,也特别注重教材的编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生物教材也有所改变,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特点展开的分析讨论,并且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一、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

1、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是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改编的,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具有很大的新意,它积极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生物教材中,其内容都是一些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理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是新编人教版生物教材改变了这一现象,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也体现出教学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表现形式很独特,图文并茂,并且附上了很多的颜色,这一特点很吸引学生的眼球。在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一些内容学生不能理解的时候,就可以参照书上的图文进行理解,这样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直观。比如在学习一种昆虫的时候,教师对昆虫的结构描述很模糊,学生很难理解,那么就可以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昆虫结构圖进行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此节内容的理解。另外,生物教材中的内容都是跟我们的生活相关的,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对轻松一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探究性学习。教材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所以设计了多个模块,通过多种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锻炼。在教材中,有“观察与思考”模块,设计此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时还设计了“资料分析”模块,这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对教材进行初步的了解,等到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看完以后,教师再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理解的程度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学习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编初中生物教材特点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突破重难点。在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学生学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另外,新编教材也具有很大的特点,和传统的教材相比较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有些内容变得比较难理解,但是图文并茂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教材插入的一些图片,都是通过编者深思熟虑过后得来的,并不是随意编写的,因此,教师要对图片的意图进行深入了解,理解编者的用意,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举例来说,对“营养合理”这一节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通过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面包是否可以代替正餐食用?营养是否合理?这个问题是比较符合生活实际的,学生在来不及吃饭的情况下,都会把面包当作代替品填饱肚子,那么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兴趣去了解这个问题。

2、灵活使用案例教学。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案例教学法是目前为止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使用这种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案例的选择和使用,首先要选择和所讲内容相符合的案例,然后再考虑这种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首先,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在为学生揭晓问题答案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列举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所学知识。举例来说,在学习“生物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生态系统进行了解:水稻→稻螟虫→青蛙→ 蛇,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生物链,这样将形成生物链的具体生物列举出来,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三、结语

教材是上课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材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工具。所以,教材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是值得我们进行分析探讨的,生物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很好的掌握与理解,才能够更好的利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就是对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特点以及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提高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玉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J].文教资料,2007(8):186-187.

[2] 孔爱华.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微[J].生物学通报,2002(11):48-49.

[3] 丁湘宁.研究性学习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研究[J].网络科技时代,2007(8):62-63.

[4]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 篇九

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生物圈中众多的生命形式是如何产生、延续和发展的呢?这就是第七单元要探讨的问题。可见本单元与前六个单元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本单元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本单元从三个层次揭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材也相应地分为三章。(1)生殖和发育。通过生殖实现亲代与后代个体之间生命的延续;通过发育实现个体一生中生命的延续。(2)遗传和变异。生命的延续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的主要不是子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这些物质要靠从外界吸收),而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物种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进化成为可能。(3)进化。进化论是在更为宏大和久远的视野中来考察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以时间为纵轴,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横轴,探讨生物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发展变化。遗传是通过生殖而实现的。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选择相互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可见,这三章内容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体现和把握。

同其他单元一样,本单元重视突出人与生物圈。一是密切联系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际,如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中的应用、鸟的生殖与养殖业、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等;二是突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引起的变异、生物的进化中环境的作用,等等。

10.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 篇十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十九中学物理组 闫丽

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可能让它适合所有老师的口味,老师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认识和不同的处理方法。我教过三个版本的教材,分别是老人教版、北师大版和现在的新人教版。虽然我刚毕业四年,可是,我觉得也可能正是因为我没有来回反复的教授老人教版的教材,才不会在思维上受到一些限制,处理课的时候会比较灵活,我觉得怎样好就怎样进行。所以,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老教材有些地方比较合适。

八年级上册让我领悟了人教社编者的意图,编者设计的很好,使我们的学生特别喜欢物理,因为他们觉得很像小学的自然课(其实孩子的本质是很热爱自然科学的)。我在上课时比较随意,准备的教案和上课有时候是两回事,因为课堂上发生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教案也只是个很简单的框架而已。上课时我总是精心设计实验,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兴趣作为第一位,课堂上让他们动起来,允许他们大声的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许有的老师会觉得那不是乱了么,可是真实的情况是乱中有序,只要老师拿出足以吸引他们的问题,那么一切都会很顺利。一节课下来他们觉得时间过的很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掌握了知识,甚至可能他们自己都没觉得学会了很多。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他们自己的发明创造,例如引导他们发明出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等等。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利用知识去创造,最后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所以一些物理中出现的元件、设备等等都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去进行创造,我觉得这比知识更重要,而且,学生们发明出来后都特别的有成就感。同时,面对自己发明出来的东西,孩子们怎么能不懂得原理和使用方法呢?就像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等等,这样一来不但使他们更喜欢物理而且该学会的知识他们都能学会,根本用不着去死记硬背什么,一切都已经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没有了负担又怎么会讨厌物理呢,于是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一整年来,我课后不留一点的书面作业,因为我不想让那些题使他们不喜欢物理,我始终本着一个思想,我要让他们“玩”好,在玩中潜移默化的得到知识。我在课堂上很少让他们翻书,上公开课的时候根本不用学生带书。所以,书中对于每一节课具体内容写的是什么、课后习题怎么样我都不关心,我也不觉得书中哪里有不合适的地方、哪个问题太难或者怎样的不适合。我觉得这些问题,看老师怎样去看待,我们老师也可以安排自己的课后习题,只要有利于学生进步就是好的。

我关注的是教材大章节的内容,由于地方考试的原因,我必须想办法适应教材的大顺序,对于八年级这一整年的教材安排来看,我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刚进入欧姆定律那部分,有的老师告诉我说是因为给学生做的题太难了,可是,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别的教材到这里学生根本不觉得困难呢,反倒觉得简单?我也认真的在新课的引导下,下了不少的功夫,新课知识的教学他们都行,可是一遇到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不行了。我分析有以下两个原因:

1.八年级上太生动有趣了,很像小学的自然课,他们学的很轻松,没有经历过分析、计算的锻炼。而在八年级下马上就遇到了需要综合分析、计算能力比较强的地方,于是他们就不太适应了。因此,不是说欧姆定律不能放在这里,只是比较危险,很可能使学生失去兴趣,因为我们不可能不给学生讲习题。就算我们初中阶段在新课程中不要求太多的计算,可是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步到位,中考的方向没有大的变动,老师们就不可能放弃给学生做练习题。况且,我个人认为练习题和素质教育并不相矛盾,只要问题循序渐进反倒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欧姆定律这部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的很强,一旦分析起来就很枯燥、耗费时间,学生就很容易溜号,这样慢慢的也就落下了、跟不上了,当然也就没兴趣了,影响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

2.也许初二的学生生理上的智力发育不够。当然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心理医生无法做这方面的测试,如果能测试一下是最好的。

在教学中实际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是硬挺着往前上的,熬了有一阵子,因为他们的思维确实需要锻炼。我上课还是很精心的准备,每堂课时时刻刻都不忘记他们的兴趣,从调动学生上、自己的语言上甚至是动作上。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生活中只要是和本节课有关的实物我都搬进课堂,让他们觉得熟悉亲近有趣。这是在进行新课时的准备。

对于那些需要分析的地方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不断的训练,可是这其中也有小小的方法。例如,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电流本身,电流如何流动往哪里走,就像他们每一个人在走路一样,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该怎么走(教师轻松、幽默、鼓励的语言也很重要)。电压比较难理解、抽象,那就设计形象的实验,例如,把电流用水流打比方,有的老师会说学生没学过压强没办法讲,可是我拿一个大的注射器里面充满水,我会问学生你怎样让水流动起来,他们会说用力压活塞,这样就给水一个压力(虽然没真正接触过我们物理中的压力可是他们有生活经验),水才会流动。就这样过渡到电也需要压力那就是电压。这一段日子很浪费时间,而且必须小心翼翼。训练之后进行的就很好了,算是度过了这一危险时期。所以我觉得与其这样的危险还不如在进行电学这部分之前先进行一些相应的过度会比较好。况且,全中国的教师水平不一样,处理不当真的要有好多的学生掉队呀!

我觉得教材这样的设计真的是很危险,处理起来真的要下功夫、小心翼翼才行。教材中每一节的具体内容不是最重要的,老师可以适当的增减。可我觉得整体章节的顺序很重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很重要,一些物理中基本的东西就是应该在开始时逐渐接触。例如,九年级才出现误差、测量。出现在九年级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学生早就用过了。综合性的分析、计算也是这样的,要慢慢的深入,学生们就不会有任何困难了,不会像欧姆定律这样觉得有些突然。

总之,我进行了整个八年级的教学,还算顺利,就是从上册到下册过度比较困难,因为觉得有些两种风格的感觉,学生和老师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过去那段困难时期之后,一切又都恢复正常了,学生们又开始很喜欢物理、很轻松的学物理了。

1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更替特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对2001年版生物学教科书(以下简称实验版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本次修订在选择和设计插图上颇费a 夫,增加和替换了大部分插图,这些插图既精美,又富含信息。本文现以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为例,对两种版本的教科书中的插图进行对比。

一、教材插图的分类比较

1.教材各类插图的数量比较

实验版教材和新教材都设置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插图。几乎所有的插图都为彩图。教材中的插图大致可以分为实物图、示意图、结构模式图、图表及曲线等几大类。新教材中的各类插图数量相对于实验版教材均有所变化。现对两个版本的各类插图数量进行对比统计,结果如表1。

注:插图统计的范围包括教材封面、目录、致同学们、章首、想一想、议一议、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调查、课外实践、技能训练、练习、观察与思考、科学·技术·社会、小资料、科学家的故事、生物学与文学、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其中一个图表多个插图的按一幅插图统计。

2.教材中各类插图更替特点的比较

(1)实物照片

新教材在各个章节中都采用了大量的实物照片,而且大部分照片都是新拍的,只有少部分继续采用原实验版教科书中的照

片。这些照片源自于实物和实景,具有真实性和很强的说服力。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这一节中,除了图1-3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采用实验版教材的之外,其他的插图都是重新拍摄的,而且根据章节内容的变化(新教材在“生物的特征”这一知识点中增加了“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一特征),增加了两幅新图:图1-10狗的一家和图1-11同一株碧桃上的花。

对比新教材和实验版教材中的实物照片可以发现,新教材中的实物照片更清晰。另外,大量的实物照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示意图

在生物教材中,一些重、难点知识若仅凭文字描述,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记忆。如果将这些重、难点知识用示意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边看文字边结合示意图,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课文所要描述的知识。

新教材将实验版教材中的大部分示意图都进行了重新绘制。新绘制的示意图更具有立体感,颜色更加鲜明亮丽,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新教材第27页的生物圈的范围示意图,用两种动物(喜马拉雅兀鹫和深海狮子鱼)替代了实验版教材示意图中单调数字,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又如,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新教材中新增加了一幅“小麦田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思考“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及“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3)实验操作流程图

实验法是学习生物学一种不可或缺的科学方法。实验操作流程图一般是采用组图的形式来展现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有较强的指导性。

新教材也对实验版教材中的大部分实验操作流程图进行了更新,更新后的图片更清晰、明确。如,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新教材将几个步骤图编排在一起,使读者一目了然。

(4)生物结构模式图

生物体的功能是以结构为基础的,掌握生物体的各种结构是学习生物的根本。生物的微观结构,学生肉眼看不见,所以学生就难以理解和接受。如动、植物细胞结构,单子叶、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等。如果将生物体的显微结构放大,用科学、直观、形象的模式图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就容易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

新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重要概念,而在生物结构模式图上,也最能体现新教材的这一理念。如在动、植物细胞模式图上,实验版教材中绘制的动、植物细胞模式图为二维图,而新教材中绘制的模式图为三维立体模式图。新绘制的三维图将动、植物细胞中几个重要的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等结构凸显出来,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后,抽象概括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重要概念。

二、实验版教材插图的不足之处

编写组对实验版教材中的插图进行修订,原因是实验版教材中的插图有些是翻拍其他书的,质量较差,风格也不一致。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资料分析”中的两幅图:“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及“腐烂的树干上长出许多真菌”,一幅采用的是绘制图,而另一幅是用实物图,这两幅图风格不一致;又如在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中的“图Ⅰ-4人出汗”这幅图,图中所展示人皮肤上的汗液让人看得并不清楚。

三、新教材插图的优点

1.以图代替文字,更为直观具体

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新教材中的插图将生物学原理、概念、基本知识等直观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实验版教材中图的数量为180幅,而新教材中的图数量增加至205幅。增加的图主要为每个章节前“想一想,议一议”的配图。新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版块插图特点分析如下:

(1)数量变化

新教材的插图数量比实验版教材多了25幅,增加的图主要是每一章节前的“想一想,议一议”这个版块的插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新教材有23个章节,因此“想一想,议一议”这个版块的插图总的数量也为23幅。

(2)分类特点endprint

根据插图的性质,可以将“想一想,议一议”版块的插图分为实物照片、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模式图、漫画等。其中实物照片又可以分为动物照片、植物照片、显微照片、生产生活照片。各类的统计数据如表2。

(3)意义

新教材中设置“想一想,议一议”这个版块,其目的是为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概念的形成。

如,在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的“想一想,议一议”版块中,其插图采用的是一个机器人在吹喇叭。这一节的重要概念是“生物的特征”。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一幅图,让学生思考“机器人会吹喇叭,它是不是生物?”如果学生回答“机器人不是生物”,教师就可以紧接着问“为什么机器人不是生物?”从而引出“生物的特征”这个重要概念。

又如,在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的生物”这一节课中,“想一想,议一议”这个版块中采用的是一幅漫画,是根据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写的身边的生物世界而绘制出来的。这幅漫画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单细胞生物”的“想一想,议一议”版块中,采用的是眼虫的结构模式图。眼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人的肉眼很难观察到它的结构,而这幅图将眼虫的结构放大后呈现出来,将抽象化为具体,让学生更容易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

2.图片精美,内涵细腻丰富

(1)新教材中的插图将实验版教材中相对应部分的插图中的一些平面图改为立体图,如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立体图跟平面图相比更直观、更加生动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新教材将实验班教材中的一些重要插图放大了,强调了一些基础知识或着重要概念的重要性,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新教材在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这一节中将“图Ⅰ-4人出汗”的图更换,更换后的图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人体皮肤上的汗液,比实验版教材中的图更直观。

(3)新教材中的插图更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文第122页中提到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相比于实验版教材的插图,这更有利于学生对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控制。

(4)新教材中的某些插图相对于实验板教材中的插图来说更加简单化,如新教材第7页中的技能训练——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新教材将驴、马和牛单独画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更避免了插图中其他因素的干扰。

四、新教材插图存在的问题

1.图的名称标注的位置不统一。新教材中插图的名称,有些标注在图的上方,有些在下方,而有些又标注在图的左侧或右侧,这会令读图者不易寻找且感到混乱。

2.有些图跟实验板教材相比,不如实验板教材的插图好。如在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中,实验版教材中的“图Ⅰ-8蘑菇”及“图Ⅰ-9种子的萌发”比新教材中的“图Ⅰ-9蘑菇的生长”及“图Ⅰ-7种子的萌发”好,因为实验板教材的这两幅图将蘑菇的生长及种子的萌发融入到环境当中,让读者觉得更亲切,更贴近大自然。

五、针对新教材插图的建议

图的名称统一标注在图的下方,这不仅看起来更加规范,而且容易令读图者一目了然。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一篇:英语六级重视基础 积累词汇反复记忆下一篇:环保试生产申请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