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反腐

2024-08-10

构筑反腐(精选6篇)

1.构筑反腐 篇一

骆洪军:提高腐败成本 构筑反腐防线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也强调:“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说明党中央对腐败问题的重视,也说明我国腐败问题的严重性。部分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出现腐败现象,并且腐败现象现在还有蔓延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目前的腐败成本较低,腐败成了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行为。

一、什么是腐败成本

关于什么是腐败成本,存在许多不同观点:

虞崇胜认为:“所谓腐败成本,是指腐败行为者因腐败行为而付出的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和道德上的代价。”刘家用将腐败成本定义为:“进行腐败活动所付出的代价或全部费用。”田军给出的定义是:“腐败成本是指不正当的权力运用使权力人付出的代价。”陈向阳认为:“所谓腐败成本,是指腐败主体为腐败行为及其产生后果所付出的有形代价(金钱,行政官职等)和无形代价(精神压力,心理负担等)的总和”。以上对腐败成本的定义可谓大同小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腐败成本就是腐败分子为腐败行为及其后果所付出的各种代价总和。而腐败成本作为腐败分子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法律成本、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道德成本。腐败的法律成本是指腐败行为被司法机关发现后依法应受的处罚。

由于“腐败成本的投入具有后发性,案发后,才根据腐败程度(收益)来确定成本。”所以腐败成本的实现取决于腐败查处概率,就是腐败分子被发现并被惩处的概率。腐败查处概率的高低是腐败成本高于或低于腐败收益的关键。

人类求利的动机则是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原动力,而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是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直接驱动力。只要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腐败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利益的大小是腐败分子确定腐败目标的一个基本依据。“就成功率看,这与对腐败制约、监督和打击力度密切相关。如果成功率高,被抓住的概率小,就会对腐败分子形成一种鼓励。”我国当前正是因为腐败查处概率很低再加上腐败分子被抓后所受的惩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造成了腐败成本远低于腐败收益,使腐败成了“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行为,导致腐败屡禁不止,“前腐后继”的现象发生。

二、提高腐败成本构筑反腐防线

根据十七届四中全会“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的指示,我们就要提高腐败成本,加大打击力度,使腐败真正成为被查处的概率极高、法律判刑极重、经济损失极多、政治风险极高、道德成本极大的“高风险、高成本、无收益”的行为。使腐败分子,一“贪”就“污”,一“腐”即“败”,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治理腐败,而且能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提高腐败的被查处的概率,使人们不能贪

腐败行为查处概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公职人员腐败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它等于被发现的腐败公职人员与所有腐败公职人员之比;二是当公职人员腐败行为被发现后受到处罚的概率,它等于被发现同时被惩罚的腐败公职人员与所有被发现腐败公职人员之比。因此公职人员腐败被查处的实际概率是被发现的概率和受到处罚概率的乘积。造成公职人员做出腐败决策的最关键因素是腐败行为被查处的概率太小。我国如此低的查处概率使腐败分子的腐败收益远远大于腐败成本,这是腐败分子敢于冒险、腐败现象普遍存在、腐败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提高腐败的查处概率,使腐败真正成为一种“莫伸手,伸手便被抓”的行为,才能对公职人员有威慑作用,杜绝他们的侥幸心理,使他们不能贪。

提高腐败的法律成本,使人们不敢贪

我国目前对腐败分子的处罚力度相对较弱。现在我国查处的腐败案件主要都是根据《刑法》第八章关于贪污贿赂罪的规定而判处的。而且对腐败的量刑相对较弱,根据《刑法》第383条规定,个人贪污数额5000元以上的,即构成犯罪,而且数额在5000—10000元之间的,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者,可以减轻处罚或免于刑事处罚。个人贪污不满5000元,情节较轻的,不以犯罪论,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而瑞典法律规定,只要贪污受贿,哪怕只有几元钱,也要判二年以上监禁。

对于重大腐败案件也判刑较轻。根据《刑法》第383条第一款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受贿罪与此相同。可当今达到此条件,够判死刑的大贪官们大多只是被判无期徒刑或死缓。例如,2009年7月16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同海因,被一审判处死缓。2009年10月23日上海浦东新区“炒房处长”陶建国因受贿29套房产(价值1379万余元)及100余万元钱款,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出严厉、科学和可操作的《反腐败法》,用重典惩治腐败分子,增加司法部门的独立性,并使其在办案过程中有严格的法律可依,有法必依,充分发挥法律的惩治力、威慑力。对贪污腐败之徒,不管其资格多老,地位多高,一旦发现并取得足够的证据,就要使其锒铛入狱,判以重刑,直至剥夺其生命。假若如此,那些试图以身试法者,知道了贪污行为将要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就会不寒而栗,退避三舍,不敢铤而走险。

提高腐败的经济成本,使人们不愿贪

我国目前在对腐败行为进行惩处的时候,不太使用罚款手段。在许多案件中,由于腐败分子涉案金额较小,情节较轻,在追回腐败所得之后给一些纪律或行政处分就算结案了,腐败分子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对于大案、要案的经济判罚也较轻,例如上面提到的陈同海和陶建国案,法院对他们的经济判罚也只是“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既没有罚款,也没有说明个人全部财产的数额。显然这样的判决对腐败分子及其家人非常有利,因为越来越多的腐败分子以其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的名义将腐败所得存起来,这样在他们“东窗事发”后就很难追缴,如果他们将腐败所得转移到海外就更难追缴了。于是,这些非法所得往往就成为其出狱后,甚至在入狱期间,与其家人共同享用的经济来源。这就形成了“难受一阵子,舒服一辈子”,“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现象。

提高公职人员待遇,使公职人员的收入能处于社会的高收入阶层,或者至少是中等以上水平。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政府机关、公权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防止庸人充斥这些机关和部门;另一方面,可以使公职人员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不愿冒着失去较好待遇的风险去从事腐败活动,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腐败的机会成本,减少了公职人员腐败的动机。”

获取经济利益是腐败分子从事腐败活动的主要目的,经济成本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腐败的动机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因此,要尽快通过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提高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被查出后的经济处罚,加大经济退赔和经济处罚的力度。让腐败分子在经济上不仅不能占任何便宜。相反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要搞得其身败名裂,还要搞得他倾家荡产,杜绝腐败分子“难受一阵子,舒服一辈子”,“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现象发生。

提高腐败的政治成本,使人们惧怕贪

当前,我国腐败分子的腐败政治成本较低。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例,其对违纪党员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处分、开除党籍。但是,总结反腐败过程中查处的大案要案,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之前并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处分,甚至警告。即使受到纪律处分的领导干部,也并不一定会妨碍其“仕途”。我们时常会看到或听说某某人被“带病”提拔,或者有些领导干部在这个地方犯了错误,被异地再用,甚至还能继续升官的现象。至于只是给予违反纪律的公职人员党政行政处分,甚至用党政行政处分代替法律的惩罚的做法,更是体现了腐败的政治成本的“廉价”。

提高腐败的道德成本,使人们羞于贪

腐败的公职人员有两种道德成本,一是可能被发现的心理负担,二是被发现或被惩罚之后的“臭名远扬”,“身败名裂”,这些正是他们为腐败所付出的“精神代价”。因此,要在社会上着力营造浓厚的“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道德评价氛围,增强公职人员廉洁自律的道德责任感,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操守教育,对欲行腐败者形成处罚不可避免的心理压力。

因此,提高腐败的道德成本,就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知耻而向廉。让“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风气。让腐败分子无处可藏,无路可逃,受人唾骂,被人鄙视,羞愧至死。

三、结语

腐败成本是衡量惩治腐败力度的重要尺度。对腐败行为惩处力度最终表现在腐败成本的高低上。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来看,古今中外的统治者和统治阶级,总是用提高腐败成本来惩治腐败,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我国历史上诛杀贪官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的酷刑有:凌迟、枭首、夷族、剥皮实草等,由于朱元璋采取的一系列惩贪倡廉的有力措施,明初的吏治改变了元末“赂遗权要”、“蠹政厉民”的腐败风气,因此在洪武年间,世道清廉,民生发展迅速。朱元璋的“重典肃贪”虽然杀戮过重,但从中可以看出,贪官污吏所付出的代价是极高的。当今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腐败查处概率和提高腐败的法律成本、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及道德成本,加大反腐败的成本投入,构筑反腐防线,通过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度,加大打击力度,实行重典治腐,使公职人员在权衡利弊得失后,不敢妄自进行腐败。这样不仅能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还能起到预防和治本的目的。

2.构筑反腐 篇二

坚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力度

研究院党委紧紧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这三个关键环节, 完善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不断健全责任落实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功效。同时加大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力度。在前期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和重要风险点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以合理分权、有效制权、科学量权、公开行权为主要内容, 对物权、财权、事权等进行全面梳理, 建立健全一系列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化解风险的规章制度, 形成“内部控制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事后考核有依据”的廉政效能风险管理机制。

坚持重心下移, 加大廉政教育力度

研究院党委坚持对全院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 以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一是突出信念教育, 夯实精神支柱。研究院党委坚持弘扬主旋律, 通过总结表彰廉洁奉公、勇于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先进典型, 在全院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二是抓好警示教育, 增强廉政教育针对性。开展了“季看一片”、“季议一案”和“季上一课”的警示教育活动, 并通过警示教育大会、警示教育展览、案例通报等多种形式的集中教育活动, 深刻剖析案件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及规律, 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三是注重文化熏陶, 深化反腐倡廉文化建设。研究院党委适时组织廉政文化交流活动, 营造宣传教育声势, 形成全院干部职工共同追求的廉洁价值体系和评判机制, 使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腐败现象的本质, 从而提高监督意识, 形成共同抵制、谴责腐败的社会约束机制。

坚持注重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研究院党委坚持“立”与“行”并重, 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 确保遵章守纪, 令行禁止。一是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在现有廉政制度的基础上, 以提高制度的执行效果为前提, 以构建相对完备科学的制度体系为目标, 通过对现有制度梳理、分类、整理, 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相关制度的跟踪、分析和测评, 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二是进一步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调研和专项检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坚决查处不执行、变通执行甚至规避制度等行为, 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坚持严格管理, 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

研究院党委坚持在查处和问责上下工夫, 不断加大对贪污受贿、失职渎职、有令不行等问题的查处问责力度, 为质检院在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研究院党委高度重视对重要案件线索的统一管理, 对涉及群众举报、领导批办、有关部门转办、监督检查发现以及其他渠道反映的涉及本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的重要问题或案件线索, 都及时向上级汇报。同时注重加强和检察机关的沟通, 对掌握的案件线索共同进行分析,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制止、早查处。为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研究院党委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对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及利用职权索贿案件, 坚持严肃查办, 对触犯刑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二是提高信访工作能力。对转办案件特别是上级交办案件加强监督、主动提醒、限期办结, 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着落。

坚持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纪检工作水平研究

院党委十分重视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 通过引导大家广泛学习经济、管理、财会、审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前移监督关口, 对于上级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 及时跟进、积极参与, 把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查处结合起来, 使监督服务工作更加及时、准确、有力。在日常工作中, 研究院党委始终不放松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注重强化纪检监察干部表率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法纪意识, 自觉做到“五严守、五禁止”, 正确处理查实问题与澄清是非、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的关系, 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3.践行“三严”构筑反腐败心理防线 篇三

习总书记提到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个不”,指的是人们对待腐败问题呈现出的“不敢、不能、不想”三种心理状态,从主观因素考虑,腐败是在某种心理活动下的一个行为结果,目前学术界对于反腐败惩防体系的关注,已从对腐败产生的外部原因如体制机制等,开始转向对内部原因的探究。从心理学的范畴去探究、认识和克服腐败心理,从而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不仅是建设廉政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构建反腐败预警和干预机制的科学手段。

一、腐败心理与表现形式

(一)腐败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决定人的行为,腐败行为是腐败心理的必然结果。产生腐败的直接原因是人的贪欲心理,而各种政治、体制、机制、文化等因素只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产生各式各样腐败问题的腐败心理虽然各不相同,但只要认真分析仍有规律可循,一般而言,所有的腐败行为一般都贯穿着失衡补偿、双重人格、侥幸支撑的心理演变过程。近年来反腐败实践表明,任何腐败分子从渐进蜕变最后堕落犯罪,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内因起决定作用,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防止腐败心理的产生,必须构筑好反腐败的心理防线。

(二)表现形式

补偿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转移或者自我调适,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劣势,而自发地发展其他方面的优势,以补偿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自我适应机制。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提出过度补偿理论,指补偿心理过度会导致补偿行为过犹不及或矫枉过正。补偿心理往往是由挫折或者伤害引发的,自认为已经失去太多或者准备要失去太多,都会引发补偿心理。如一些穷怕了人,特别向往对物质的占有,特别向往对财富的占有,总想趁机大捞一把以补偿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又如59岁现象,一些领导干部临近退休,害怕权力即将丧失而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补偿心理,因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的补偿行为。

失衡心理。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他认为,认知失衡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人的心理上的紧张,并产生不愉快不舒服的感觉,叫做失调感。失调感会促使人试图改变已有的不协调认知因素或者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便保持心理平衡。社会分配制度的缺陷,会导致一些干部的不平衡心理,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防范权力腐败的意志力,为了实现心理平衡,补偿“分配不公”造成的损失,在一部分干部中便产生“用我的权换你的钱”的腐败心理.一旦有适当的条件、机会.便贪污受贿。

侥幸心理。心理学研究揭示,如果行为的后果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和心理满足,大大高于受到的惩罚和心理损害,就会促使其实施这种行为,这种心理状态就是侥幸心理。美国学者罗伯特.克利特提出了一个有关侥幸心理引发腐败的公式:腐败动机=贿赂-道德损失-(被发现和制裁的机会+所受处罚)>薪金+廉洁的道德满足感[2]。公式显示,作为实施腐败行为的心理诱惑和贪欲刺激的腐败动机,取决于腐败收益和腐败成本之间的对比差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句名言:“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3],侥幸心理加巨大的利益驱动会诱使腐败的发生,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针对这种腐败原因推行了高薪养廉的做法,实质上就是增加腐败成本的做法。

贪婪心理。贪婪是指心理上对某一目标的过分欲求,它不同于人的正常欲望,它是一种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环境中滋生的病态心理,是所有腐败分子犯罪的共同心态。贪婪是没有满足、没有厌倦的,它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使人的贪欲更加膨胀,久而久之,会强化为贪婪的心理定势,以至进入到恶性循环状态,不能自拔。河源市纪委通报的市科技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黄翀胤涉嫌受贿案件,对黄的贪婪,所在单位和社会上早有不少传闻,有的人预料他迟早会栽在经济问题上,结果不出所料。

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和大环境的影响,而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腐败是在群体压力下所作出的腐败行为,表现为在既成事实心理刺激下的“随大流”,或者是有权即能谋私的“潜规则”,或者是偏离群体的恐惧心理,或者是“湿鞋心理”等,而促成这种心理的一种糊涂认识和误导就是法不责众。从众心理引起的腐败往往会产生窝案,如广东省纪委公布的乐昌市27名班子成员收送红包案件,就是十八大之后,八项规定公布之后不收手不收敛的典型窝案。

二、“三严”与“三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1]。而形成这个有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就是践行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通过“三严”遏制腐败心理的产生。

(一)严以修身与不想腐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严以修身,就是强化健康心理,构筑“不想腐”的心理防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心理平衡是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心理平衡就是指心理健康,而修身就是达到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通过严以修身克服产生腐败的贪婪、恐惧、嫉妒、怨恨等不健康心理。

贪婪和恐惧是人的本性,是人最基本、最原始的心理之一。贪婪和恐惧根植于人的心灵深处,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察觉,要克服更非易事。腐败行为的过程一般伴随着贪婪和恐惧两种不健康心理互相交织,会引发许多不良情绪,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嫉妒是指人们为了争夺权益,对他人怀有的一种不满、贬低、排斥、或者是敌视的心理状态,严重的会产生恨的情感。嫉妒和怨恨也是不好的一种心理体验,对个人身体有害无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嫉妒和怨恨心理,如仇官心理、仇富心理、仇星心理等。在这种心态下,一旦有机会就会产生腐败,通过腐败求得心理平衡。

(二)严以用权与不能腐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严以用权,就是强化敬畏心理,构筑“不能腐”的心理防线。敬畏是在面对权威、神圣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和态度,带有敬重、畏惧及尊崇的感受。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关键要做到“三敬畏”。

一是敬畏历史和名誉。要对自己的历史和名誉怀有敬畏感,如履薄冰地书写自己的历史,谨慎小心地维护自己的名誉。要有害怕成为历史罪人,害怕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心理,要有害怕愧对父母祖宗,

愧对儿女后代的态度。二是敬畏群众和组织。敬畏群众既包括自己身边的群众,也包括网络舆论,如中纪委开通“随手拍”接受“四风”问题举报,就显示出网络监督的强大威力。敬畏组织就是要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信任组织的培养和帮助。三是敬畏法律和纪律。敬畏法律,就要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以用权,严格执行秉公用权的各项规定。敬畏纪律就是要求我们对纪律要有敬畏之心,要守纪律讲规矩。

(三)严以律己与不敢腐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严于律己,就是强化积极心理,构筑“不敢腐”的心理防线。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

很多东西都跟幸福感有关,比如高收入、高学历、婚姻、年轻美貌等,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基础不等于幸福。美国学者罗伯特·莱恩认为:“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前,收入每提高一点,就会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但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就开始呈递减态势,并且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以至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这就是所谓的‘快乐鸿沟’现象。”[4]。心为物役,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活得很累,就是因为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积极心理学转向重视人性的积极方面,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除去人的心理或行为上不良的负面的问题,而是要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正确认识幸福的来源,正确地获取幸福。严于律己,强化积极心理,就是探索人类的美德,恢复人性的积极面。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构筑反腐败心理防线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意指在山中的那些贼寇容易击败,而在心中的邪恶却很难克服,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驱除心魔。构筑反腐败心理防线,就是要“破心中贼”。

(一)践行“三严”提升知、情、意

提升思想认识。以廉洁修身为切入点,以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核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在社会的发展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自觉抑制不合理的需要 ,防止“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被抓的是少数,漏网的是多数”等错误认识。

提升道德情感。道德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动机、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感的前提是对法纪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敬畏、认同和自觉遵守。提升道德情感,首先要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其次是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尤其是对职业道德的学习,深入了解社会舆论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评价,增强廉洁自律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提升意志品质。意志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自觉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如慎独就是对人的廉洁意志品质的重要考验和锻炼。君子慎独,其意思就是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能够不越规,不失控,表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通过廉洁意志品质的自我修身,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抵御腐败的意志力、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和善于克制自我的自制力。

(二)践行“三严”强化自我心理约束

要提高动机的约束力。动机对个体行为有导向和维持作用,每个腐败行为发生都基于一定的动机,动机的自我心理约束就是要对腐败这一行为的利弊进行评估,关键在于树立利弊得失观念。不能低估或忽视腐败行为产生的恶果,既要看到可以算清的经济账,也要看到难以算清的其他账和付出的代价,如政治名誉上的恶劣影响,家庭的破裂,自己身心上的煎熬痛苦等等。

要增强需要的约束力。要坚定理想信念,把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和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要增强对不合理需要的自我约束力,廉洁自律,自觉抵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克制贪婪等不良心理,笃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行为世范。

要强化情绪的约束力。情绪是多种感觉、认知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要明辨是非,洞悉利害,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要理性地认知腐败问题和腐败行为,面对欲望和利益的诱惑,理智支配和控制情绪,避免腐败行为发生,防止冲动、大意、松懈等负面情绪,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

王阳明诗:“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这个定盘针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防线,只有找到自己的定盘针,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才能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筑牢反腐败心理防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4 01 版

[2]吕海涛.腐败心理分析及应对之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2.1

[3]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871页

[4]康君.幸福指数研究的不同视角及国际比较[J].数据,2011.6.15

作者简介

韦荣系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员。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东环路大学城

4.构筑反腐 篇四

我叫×××,在市医院工作,我的爱人×××任高级技术主管。当前开展的“营造幸福美满家庭,构件家庭拒腐防线”对于事业上正在起步的丈夫和向往安宁美好生活的我,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启示。下面就结合我在助廉活动中的一点做法,说一下我对家庭助廉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俭朴、低调的生活,营造温馨健康的家庭气氛。我和我爱人都是普通人家的后代,父辈们在工作上的敬业执着、在家庭中的付出奉献,经历了多少艰辛,流过多少血汗,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对比那时,现在的生活不知好上多少倍。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知足”心,勤俭持家,不追求奢华,不追求享乐,有一首歌唱得好“平平淡淡才是真”。一天的工作下来,我们一家总愿意去散散步,打打球、逛逛书店,或到花店买两束鲜花美化美化家居环境,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感到我们的家是多么的温暖与幸福,从而也杜绝与不良习俗的接触,防止了腐败之风的入侵。

常吹家庭“廉政风”,管好家庭“廉政帐”。爱人是一位技术主管,官虽不大,但也要管一些事。我时常提醒他在工作中要按章办事,不符合规定的事一项都不能办,做到“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现在腐败的案件很多,我们也经常在一起讨论剖析他们堕落的根源,从中吸取教训,我也时常从旁观者角度,提醒他注意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言行,不能为了金钱而陷入腐败的泥潭,走上毁了自己和家庭的道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词,正确对待权力,勤政为民,不辜负组 织对你的信任,做到有损党和国家、人民利益和不义之“利”不沾,不明来历的意外之“利”不取,不合规定的份外之“利”不拿。“知夫莫若妻”,为帮助和支持丈夫廉洁从政。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不干涉丈夫的工作,尽力在事业上多一份支持,少一份拖累;在感情上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埋怨;在生活上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渴望;在廉洁上要多一份把关,少一份奢求,为丈夫当好后勤,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家成为温暖的“港湾”,减轻丈夫工作的压力。

严于自律,时刻维护爱人的尊严和形象。做个“廉内助”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在众多的腐败案件中,领导干部的堕落与他家里有个“贪内助”是分不开的,她们在配偶的腐败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使家庭失去了往日的安宁与幸福。这些案例使我深刻体会到要严于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的诱惑,不以权谋私,不收不义之财,不拿非分之礼,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位干部家属,你的一言一行时常引起别人的注意,做得不好就要损害到爱人的形象和尊严,所以这些年来我时刻提醒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插手爱人的日常政务。这些年来,我全力帮助丈夫把好“家门”,守好“后院”,做到“三不”:不帮人带任何口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记得有一次,一位亲戚来家里,托丈夫帮他同学在公司里找点项目干,前后来了好几次,并买了很多礼物送给我们。我和丈夫婉言拒绝了他的请求,将所有礼物全部退了回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这位亲戚打消此念头。丈夫说,“公司的事情有公司的规定,我不能带头违反规定”。我说,“如果我们收了你的礼物,你这不是为他好,而是害了他。”最后这位亲戚很不高兴的回去了。后来他与其他亲戚谈起这事情,听别人 讲都是这样,心里也就平衡了。在我的支持配合下,丈夫一直始终不渝地信守着他的“法条”:不该想的不想,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

5.构筑理想课堂报告 篇五

姜堰市康华实验小学

自2006年11月提出参与新教育实验课题“构筑理想课堂张扬师生个性”研究以来,我校就以此课题为抓手,以“科研兴校,内涵发展,师生共进”为宗旨,引领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历经几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切实感到新教育实验成了我校师生成长的一方沃土。现将这段时间的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我校制订并实施了《构筑理想课堂的实施意见》,推动课题实验的开展。召开了专门会议,引领教师认识参与此课题研究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课题研究,在实验与研究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为了规范和领导课题研究工作,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为学校副校长李川明同志,副校长秦咏中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的负责同志和各学科的骨干教师都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为了便于管理,我们还把该课题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项目分解,指派专人承担了“学校活动上传管理”“教师随笔上传管理”和“学生习作上传管理”等工作,并由教科室的同志负责做好协调工作。

(二)落实计划,切实行动。

1、为实验提供物质保障。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使广大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时刻置身于教育改革的前沿。我校东、西两个校区的阅览室均订阅了近60份教育报刊,《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等教育在线的许多合作媒体都进入了我校教师的研读视野。

为了激励所有教师积极参与此课题的研究,学校拿出了不少资金奖励参与研究成果出色的教师,如教师参与教研课的研究情况、参与网上研讨的情况等等。为了更好地及时记录下实验过程,我校最近添置了一台数码相机,专门供此课题的研究使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实验。

开展实验以来,围绕“构筑理想课堂张扬师生个性”这一主题,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2007年2月8日,寒假刚刚开始,学校组织30多位教师举行了新教育实验的座谈会。3月23日,学校组织举行了新教育实验“十一•五”课题《构建理想课堂弘扬师生风采》开题仪式。市教育局教科室丁粉红和沙华中两位主任应邀参加。

我们还围绕课题研究做了许多过程性工作:

(1)定期举行了“构筑理想课堂沙龙”活动。

(2)定期开展了“各学科课堂教学论坛”活动。

(3)定期举行了“理想课堂展示”等交流活动。

(4)举行了教师课堂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案例比赛,并择优向报刊社推荐。

(5)鼓励教师上网交流,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与名师对话,积极参与网上备课。以苏勤主任为代表的许多年长的老师也积极参与到了论坛研讨之中。

(6)学校为各科室、年级组订阅教育教学报刊杂志,鼓励教师广泛阅读,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7)举行了“青年教师会课”“优秀教案评比”“说课竞赛”活动。

(8)聘请了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围绕“构筑理想课堂”“如何做一个理想教师”等问题与教师进行深度对话。

二、课题研究的收获

回顾几年来的课题研究历程,我们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改进了教学方式,提升了素养。

纵观几个月来我校教师的研讨、反思、交流的历程,我们感到,就教师成长而言,我们形成了“厚实积淀——同伴互助——平台锻造——持续发展”的氛围或成长途径。教师的成长与课题研究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了专业水平的提高。

就学科教学而言,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的崭新的教学体系正在成型。主要表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上,教师成了学生朋友式的长者,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原则上,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师导趣、导向、导疑、导法、导馈,学生看书、质疑、讨论、答辩,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允许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完成不同质与量的作业。在教学评价上,对个体评价不搞统一标准,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集体评价上一般不作横向比较。评价既看结果,更重过程;教师、学生自身以及同学和家长组成了多元的评价主体。教学中,动态生成理念、对话理念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们感到沉睡的潜能被唤醒了,封存的记忆被激活了,幽闭的心智被开启了,囚禁的情愫被放飞了。

我校已经在新教育实验交流区建立了学校专题贴——我的理想课堂语文、数学、英语、综合专题贴。我校上网研讨的教师逐渐增多,教师们参加教育在线论坛交流的帖子质量在不断提升,有100多名教师建立了个人专题贴,如:秦咏中的“静思默想”,陈志峰的“在风雨中行走”,刘秀凤的“姜堰市康华实验小学教育教学拾零”,谢瑞林的“课堂的漏斗”,薛桂林的“辛旅的日记”„„

我校在教育教学报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层次也在提高,有80多名老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课堂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100多篇。如:秦咏中写的《李广射虎》《只有一个地球》《精读与略读》《虎门销烟》分别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报》《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上;尹友胜写的《大题小做,价值引领不容忽视》《分层指导 追求有效》发表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参考》上;刘秀凤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王爱红写的《第一次抱母亲》发表在《江苏教育》上;王芳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上„„

教师参加各类竞赛也捷报频传,周小映、钱彤彤、吉颖、陈小璐等14位老师在市级以上竞赛课中获奖。学校开设的理想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达90多次,如秦咏中、尹友胜、李兰芳送教送讲座到响水,我校30多位教师到海安实验小学参加的“三校联谊”活动,一日开放活动,送教下乡活动等等。

(二)学生优化了学习的方式,夯实了底蕴。

学生们通过理想课堂增强了主体意识,优化了学习方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积淀,提高了学习质量。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就个人发展而言,学生普遍注重基本技能的夯实,自我价值的发现,个人潜能的发掘,个性特长的发展,主体力量的发挥;普遍具有“勤学、多思考、乐学、善问”的优良学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兴趣广、能力强、后劲足。

几年来,我校学生有200多篇习作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并出版了学生习作集《繁星》《月牙湖畔》《成长日记集》等等。关于学生习作的主题帖子有:钱小明的《姜堰市康华实验小学数学日记屋》,谢瑞林的《姜堰市康华实验小学学生习作集》,陆芳的《“一路花香”—姜堰市康华实验小学含萧弟子习作集》„„„„

三、课题研究的展望

几年来,我校在新教育实验的征途上不懈努力、一路前行。我们也深深地知道我校的新教育实验工作还在探索和实践之中。以下方面上是需要努力改进的:

1、实验保障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已上网的微机要及时维护。

2、课题实验的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做实、做好,教师参与“教育论坛”研讨的人数有待增加。

继续参与该课题的研究是我校教师的共同要求。我校今后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取向是,以课题的研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课题的研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

6.构筑企业时间地图 篇六

企业战略时间线、销售策略时间线、运作管理时间线、人力资源时间线密密织补企业时间地图,网罗时间金钱。

企业战略的时间线。

许多企业有如此多的战略构想去实施,但事实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实现所有的构想。CEO也许会问,“我们应该在什么地方投入最多的时间和精力?今年我们首要完成的头 5件事是什么?”因此,制定一份 可行性强、时效性强的计划对于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做法。

销售策略的时间线。

对于企业销售部门来说, “8/2 定律 ” 想必是人人耳熟能详的词了,其实在时间管理上同样遵循这个原则,

销售人员将 80% 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 20% 重点客户的身上,将会创造 80% 左右的业绩。

运作管理的时间线。

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错综复杂、眼花缭乱的各种运作管理软件里,不如专注于你自己的需求,因此在进行企业运作管理信息化的时候,投入一定时间于需求分析将会使整个流程事半功倍。确实现在的软件、硬件功能强大各有差异,即使它能提供 10 个报告,但是如果你需要的只是 6 个,那么强大的功能与你何用呢?合理规划时间分配,而不要陷入技术的泥沼。

人力资源的时间线。

充分培养员工时间管理的意识,同时企业也 充分提供帮助员工节约时间的便利。

例如网上课堂计划等方法均可以有效帮助员工更高效和合理地履职。而后备人才计划,则可以尽量消除由于人员更迭所带来的运作不畅。

上一篇:建筑企业挂靠协议下一篇:温馨时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