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谈(精选8篇)
1.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谈 篇一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07-0047-01
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后话题作文,是介于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命题人给出供写作的材料(一首小诗,一则寓言故事,名人故事,时事新闻,一种自然现象,一次科学实验,一幅漫画等),但不给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新材料作文较话题作文来讲,显然是加大了审题立意的难度。由于前几年高考主要考话题作文,备考中老师主要指导学生进行话题作文的训练,不知不觉中漠视了对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以致部分学生看到新材料作文之后,不知道如何审题立意,写出了偏离题意的作文。随着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多样化,新材料作文备受命题专家青睐,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很有必要加强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从而培养正确审题立意的能力。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如 年全国高考卷I,所给材料是一幅漫画,部分考生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漫画的寓意,仅就漫画中的“西瓜皮”去立意,谈乱扔垃圾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立意显然与所给漫画的真正寓意不相符。
2、筛选性原则。
所谓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如全国高考卷I,命题人给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模仿老鹰抓羊的乌鸦有不同的认识,写作该材料作文,就有三个立意角度:一是要正确认知自己,不要盲目模仿(从牧羊人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二是要大胆追求,勇于超越自我(从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三是既要正确认知自己,又要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综合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那么,选取哪个角度去构思作文,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哪个角度占有的材料丰富,能够将问题分析深透,或哪个角度较新颖,见解较深刻,就选取哪个角度去写作。
3、创新性原则。
所谓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六个方法
1、抓关键语句法。
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2、由果析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多角度立意法。
所给材料中有多个人或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行为,从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考虑,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立意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力争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
4、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5、寓意(诗意)解读法。
所给材料如果是一则寓言故事或一首诗,那么审题立意的关键便是对所给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诗歌的诗意能否正确解读。解读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诗歌的诗意,既要立足文本,不脱离所给材料,又要善于联想和想象,由物及人,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价值认知等,还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去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提倡个性化感悟,要敢于发别人所不敢发之“高见”。
6、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总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脱离或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谈的几种方法不要孤立运用,而要相互联系、综合使用。
2.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谈 篇二
一.对比性材料,抓揭示不同的词句
材料: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克教授做过一个实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反复朝光亮一方飞,屡次碰壁,最后只好绝望地等死。然后放进一只苍蝇,苍蝇朝光亮的一方空转失败,又朝各种不同方向飞,结果从瓶口溜走。
通过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蜜蜂“绝望地等死”,而苍蝇却能“从瓶口溜走”,不是因为“蠢”和“笨”的因素,真正的症结在于:蜜蜂只知朝光亮处一方反复飞,不知道调整,多次“碰壁”之后就放弃了努力;而苍蝇在“碰壁”之后,及时地不断地改变方向,一次次否定先前的做法,无数次“碰壁”之后,最终找到了“出路”。再进一步仔细揣摩,可以发现两个因素在事件中起关键作用。一是不怕碰壁,勇于尝试。二是破除定势,求异思维。联想到人在处理类似事件或问题上,不正需要“苍蝇”这种尝试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吗?据此,我们就可或正面或反面立意了:成功在于尝试;创新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怕“碰壁”就无出路等。
二.评论性材料,抓议论抒情的词句
评论性材料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常常在叙述性文字之前构成总分式,或在叙述性文字之后构成分总式,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类材料的审题关键。2009年安徽卷的作文材料“弯道超越”,材料的命题立意是要引导考生体会、反思对生活中那些“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考生要先注意读懂“弯道超越”本来的含义,在此之后,要重点咀嚼“弯道”被引申赋予的新的意义即“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做好前两步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最后一句话——“要把握好了这一时刻,就能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这一时刻”所指的是什么时刻是写作切入的关键,其真正的内涵是社会或人生在某些关键点上必须超越,它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三.寓言性材料,抓揭示寓意的词句
寓言性材料的寓意除了抓住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找准蕴含寓意的句子。2008年全国Ⅱ卷的作文材料是寓言,蕴含寓意的句子是“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抓住了这一句,就抓住了寓意,它旨在告诉我们:“动机和结果”、“机智和时机”、“信息和成功”、“生存法则”等。
四.叙述性材料,抓揭示因果的词句
有些叙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没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审题时我们重点应该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前提的语句进行由“果”到“因”的推理。如:
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如果有一个毛毛虫破除尾随的习惯向其他方向爬行觅食,就可以避免惨剧发生。
材料谈的是毛毛虫的生活现象,我们应该抓住材料中重要的具有暗示性的词语,如“尾随”、“习惯”、“破除”、“避免”等。这些词语既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又能进一步明晰我们的思维脉络。
毛毛虫最终没有找到食物而饿死,“尾随”这一“习惯”是其致命的弱点。自然“破除”这一习惯,是“避免”死亡的根本方式,也是发展自己的有效手段。分析这一“因”和“果”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我们不难把握材料主旨:走出习惯的怪圈重在创新;破除定势,勇于求异。
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略谈 篇三
一、仔细阅读材料
材料是材料作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材料作文命题的主要依据。对于所给的材料,往往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吃透”,导致在写作中所围绕叙述的中心观点与材料的中心观点不完全一致、似是而非,甚至完全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导致严重跑题。因此,学生必须认真阅读、仔细研究,不放过任何一处微小的细节。根据所给的材料,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剖析。
第一,对于单一的材料来讲,由于只有一则材料,因此材料中所有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都会集中在这一段材料之中。因此,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这一则材料中的主要人物和所描述的主要事件进行感悟与理解,提炼出其中最重要的中心思想或者故事主线,从而把握材料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
第二,对于多则材料而言,若是比较正面、积极向上型的材料,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作文中的各则材料找出主要的人、事以及物,将多则材料进行对比,找出其具有的正面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便是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内容,也就是学生写作应该围绕的基本思想。若材料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是正反两方面、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进行对比型的材料,那么,学生需要特别注意反面材料在正面材料的内容中所起佐证作用的位置在哪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佐证作用的位置便是材料作文中需要学生进行挖掘与讨论主题的位置。学生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对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从而正确立意。
第三,对于寓言故事型的材料,学生不应止步于对语言的表面理解。既然是寓言,多是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寓意,因此,对于寓言故事型的材料作文,学生需要剖开寓言故事本身,挖掘其内部藏有的意义,结合生活实际,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有一定意义的主题。
二、找出材料指向的角度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第二步是找出材料内容所针对问题的角度。这一步对分析具有几则含义完全相反、构成鲜明对比的材料尤为重要。因此,学生需要对每一则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以及详细的分析,从而找出每一则材料中所指示的问题的角度,再将这几个角度进行比较,在几个相同的角度中找出那个不同的角度,同中求异,那么,这个“不同的角度”就是这个材料作文所深藏的正确意义。例如下面这则材料作文的材料:
在美丽的山野中,有很多花儿争奇斗艳的开放着,为春天增添了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上的花儿多姿多彩,多种多样,都那么美丽、妖娆……在这片山野中,花儿们应和着鸟儿歌唱着,追随着风儿舞蹈着……玫瑰花骄傲地说:“我只在春天里绽放!”而日日春说:“我绽放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在阅读完上面这则材料之后,首先,需要找到材料所围绕的中心内容——“态度”。其次,分别分析玫瑰花与日日春各自的“态度”。对于玫瑰花的“只在春天开放”,通过深入的分析可以知道,春天代表着美好,引申为顺境、优越的条件,而与春天相对,夏天、秋天、冬天则暗指着逆境、困苦的条件,而绽放则代表着生活、发展。因此,可以通过类比将“玫瑰花只在春天绽放”理解为“某一部分人只有在美好的环境中,也就是顺利、没有任何坎坷、没有任何挑战的环境中才能够快乐的生活、生存,而惧怕挑战、惧怕磨难”。反过来分析日日春的话,则可以很清晰地对比出来,只要日日春绽放的季节,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在她的眼中那都是“春天”,也就是暗指像“日日春”这样的一部分人,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无论生活是美好的还是艰苦的,只要活着,无论发生什么,都认为是美好的、值得经历的。
三、结合实际生活确立论点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文章的针对性,学生在解读材料作文的时候,需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将作文的材料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找寻到与材料中的含义具有对应关系的实际内容,展开讨论。在仔细阅读材料、详细的分析材料中的角度以及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确立中心论点了。
对于确立论点,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论点需要准确地扣住材料,准确地将材料所蕴含的中心思想与情感进行表达与彰显;其次,所确立的论点需要能够准确、简洁、并且十分鲜明地表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另外,论点内容的引论过程切忌冗杂累赘,需要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引入论点,并且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语道破。
在当下的作文教学中,材料作文一直是比较重要、难度也比较高的作文形式之一。在材料作文中,正确的审题立意是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在新材料作文中的地位也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而在写作的第一步就能从容应对。
4.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4 篇四
写好材料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全面理解材料
⑴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⑵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⑶材料中蕴含的话题⑷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步骤:
第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材料主要说了什么。第二:仔细分析材料,找出多个立意的角度。
第三:根据自己优势,选准最易发挥才情的角度。最关键的是:选准角度 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例如: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例1: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观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例2: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 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观点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或做学问与做人。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例如:
例: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
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例2:英国某医院一位教师,上课时端出糖尿病人的尿,自己先用手指蘸着品尝作示范,而后逐个要求学生仿效。学生们个个愁眉苦脸,照办后报告尿有甜味。这时,教师笑问学生:“我这样要求你们是为了什么?”
学生齐声答:“让我们知道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教师严肃地纠正:“不!是教育你们要观察细节。我用食指蘸,舔中指,你们没看到就只好吃苦头了。”
立意:学习要重视观察
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1、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2.人物(三个工人)
—事件(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回答)—结果(普通的砌砖工人与有名的建筑师)
—原因(对工作意义的认识不同)——立意(对工作要有积极认识,充满热爱,富有责任感,积极进取,才能真正有所成)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揭阳二模)
绵羊下海经商。开理发店,把刺猬的刺烫卷了,刺猬大哭;开洗染店,又把乌鸦的黑色羽毛染白了,乌鸦很生气;开饮食店,竟给狐狸送上炒青菜,狐狸砸了它的店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考:绵羊经商为什么失败?
1、没有经验;
2、没有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3、没有注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
4、没有按实际需要、客观规律办事;
5、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6、不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没有认真学习;
8、不懂得“吃一堑长一智”,没能够从挫折失败中吸取教训;
3、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四、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
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性质:正面?反面?
态度:赞成?反对?
1、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2、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五、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1、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2、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所以可以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寻找材料的异同点
多则材料
例
1、材料一: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 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分析:异中求同(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研究领域;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立意(执着忘我精神)
例2:
1、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分析:
异中求同(治学要注意积累)——立意(积累)
同中求异(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
——立意(积累的不同侧重点)
例3:一个漂亮的姑娘想:要是我的眼睛是双眼皮就好了;
一个戴近视眼镜的姑娘想:要是我的眼睛不近视就好了;
一个左眼失明的姑娘想:要是我两只眼睛都能看到东西就好了;
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想:要是我哪怕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到东西就好了;
一个40岁的男人想:要是我现在只有30岁就好了; 一个30岁的男人想:要是我现在只有20岁就好了;
一个20岁的男人想:要是我永远不长大就好了;
一个在玩“飞机”的男孩想:要是我能快点长大,我就可以去当飞行员了。
要求:把握材料的整体意义,请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材料有两层意思:以眼睛作比,说明人处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向往更好更完美的境界,不会满足;以年龄为喻,说明人总是希望处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岁月。这两层的共同点是什么?是追求美好。概括提炼:A.追求人生更美丽;B.人生要有不懈的追求;C.追求,不断美化人生。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印度)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提示:
(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七、多向辐射法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
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由物及人法(寓言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分析】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题目:
1、学做一把钥匙。
2、关心是一把钥匙。
3、做一把能“开心”的钥匙。
4、擦亮爱的钥匙。)领会寓意法
例 2: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反面:1.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
攀附的角色; 2.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3.盲从没有出路;4.人云亦云,自陷困境。
分析:正面: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2.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3.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 4.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 5.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 补充:时事类材料作文
1、一个人的成功应该如何衡量?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给学生的答案是“40岁时身价4000万”。近日,他在微博中“警告”自己的研究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并认为“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2011年04月08日《新民晚报》)
对于这则报道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材料的解读
• 1.金钱是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 • 金钱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 • 富有不是用来解释成功的唯一答案 • • • • 财富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真正的价值 2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实现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成功
成功在于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实现梦想就是成功,而我们的梦想绝不仅仅是财富
• 在我看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他获得精神财富的多少
• 真正的成功在于娱乐自身的同时,使成功喷涌的泉水也能浇灌社会这片绿洲
• 3.为什么董藩会说出如此雷人的话?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名教授说出这样的话,金钱至上的财富观价值观大行其道由此可见一斑。这值得人们深思,如何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赖于人文精神的重塑。
2、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
5.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篇五
一 .抓关键句法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1: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
“爱坐前排” “成功”
(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
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 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
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例2: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东西。
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财富,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的度过自己的时日。
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对我们或许有所启迪。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材料的主旨是:
瑞士人认为财富就是时间。
关键词是:
“财富”
“时间”
抓住这两个词语组织语言,就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
①时间就是财富,要珍惜时间。
②珍惜时间,就是珍惜财富。
③抓住时间,努力拼搏,创造更多的财富。
例3(一)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乘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的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这样做,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可当事人却认为值得!
(二) 这种“较真”行动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共鸣。他们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
(三)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嘛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再说,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社会,宽容,才谈得上最真切最纯净的人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融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材料起提示作用的关键句子
第(二)段的
“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
第(三)段的
“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
关键词是:
“较真”与“宽容”
但不能选其一来立意,一定要结合二者才是切合题意。所以适合构思成文的立意有:
①有条件的认真或该认真时才认真(暗扣“宽容”)
②有原则的宽容或不能凡事都宽容(暗扣“较真”)
③既要认真,又要宽容
④分情况去“较真”(“较真”须看场合)
⑤如何正确对待“较真”(“宽容”)
⑥追求“较真”也须宽容之心
⑦有限的宽容,及时的认真
⑧宽容与纵容 等
立意时应包含全部关键词或体现关键句的意思,这样才准确,稳妥。
6.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正确理解命题作文的题意
2、学会在考试中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学过程:
一、导入:那英的《雾里看花》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那英看的是尘世中的纷扰,而我今天也想借给大家一双慧眼,让你们去看清楚考试中命题作文的含意。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作文的出题率呈增长趋势。而据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须“符合题意”。任何一篇作文,符合题意都是基本要求。只有“符合题意”,文章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离题万里。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审题一错,即使文字基本功再好,也难以挽救。因为它是一种根本性的错。
二、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肩膀》《他们》《季节》等等。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 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等等。
2、材料式命题(08年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其实,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3:明确立意;4:确定文章的体裁。
现在让我们来完成一些作文的审题
下面,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请同学根据这个题目,谈谈他们的审题思路和方法,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审题指导:
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
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
怎样走出这个圈子?(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三、方法点拨
1:以问领想法:即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这个方法可使考生多角度的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是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如: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2、增补信息法(2008年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第一步,找出隐含的中心词
触摸都市的什么?感受乡村的什么?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内容,也就是要找的题眼。
第二步,明确限制。是谁触摸或感受?你、我、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3、抓关键词语
标题以偏正、并列或动宾等结构形式出现,如“诗意地生活”“好奇心”“人之常情”等。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的限制,在审题时要抓题眼,即抓中心词,以明确写作方向。
例: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4、展开想象,挖掘内涵。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寓意型的命题作文。如《门,一直开着》《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等。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肩膀”是一道含有寓意的命题作文题,我们要去挖掘“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
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还可以在它前面添加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例:07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你要怀想怎样的天空?“怀想天空”,“怀想”的意思是怀念、思念、想念、渴望,而“天空”这个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则十分丰富,可以从天空本身具有的特点引发开去,从而去联系生活实际,打开思路,再来很好地构思立意。)
同学根据提示,审题立意
明确:“天空”有博大宽广、包孕一切、包容万物、无论你到哪里它都在你身旁的特点,它多像自己的父母,我们完全可以从真切怀想父母这一角度去写作。
“天空”高远深邃,令人神往,象征自己的理想的王国,可以从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角度立意。
“天空”中有无数星球,特别是夜晚,群星灿烂,而历史的星河中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亦如群星一样照彻天宇,可以从怀想伟人的角度立意。
“天空”广阔无际,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它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可以从渴望自由的角度立意。
“天空”多姿多彩,朝阳、白云、烈日、乌云、月亮等都可以点缀它的生活,是否可以从天空永远笑对一切风云变幻角度来立意构思?
四、课堂小结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以问领想法;增补信息法;抓关键词语法;展开想象,挖掘内涵法
结束语:相信,有王羲之看鹅的全神贯注,有面壁僧人打坐的专心致志,训练有素的我们面对题目就不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能把跑题与偏题的噩梦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练就一双慧眼吧,让我们在考试中把纷扰的材料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挥笔写就“准(审题准确)、深(立意深刻)、新(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
五、课后作业
(2008年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指导:“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
7.论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七
虽然材料形式多样, 但我们审题还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材料涉及的的对象;分清对象的主次;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比如议论句等;揣摸材料的情感倾向, 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的原因;辨析人、事、物等诸方面的关系等。
作文命题主要有三种类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命题作文:
是指命题者直接拟出作文题目, 由写作者通过审题来决定写作内容的一种传统样式的题型, 命题作文很大程度上带有命题人的目的性、指向性, 往往给题目加以一定的限制, 给写作者规定一个或内容或形式的写作范围。
2.高考设问方式:
请以“XXX”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3.形式
常见形式有全命题或半命题
如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 2011年江苏卷“拒绝平庸”
浙江卷“我的时间”, 2009年湖北卷“站在_________的门口”
4.审题及技巧:
命题作文审题, 总体而言, 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 题型与体裁, 写作要点, 注意题眼, 主语、谓语、修饰语, 掌握象征义、比喻义等。
A:题眼寻找法
题眼即文题当中揭示意义, 体现中心, 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关键词。
B:造句拓展法
用题目或话题的词语来造句, 打开理解的思路, 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 由单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题目或话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如2010年重庆卷“难题”即可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我遇到的难题, 中国遇到的难题, 历史遇到的难题……
C:虚实转化法
“实”即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 实写就是刻画事物的形象, 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 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描写。“虚”指抽象地写, 虚写, 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 或侧面烘托, 或间接垫衬, 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2008年上海卷“他们”, 2005年江西卷“脸”。
D:寓意探究法
有些作文题目, 不能仅仅理解其字面义, 更要从其本义探究文题所蕴含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2007年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题目中“春光”比喻“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二.材料作文
是根据既定材料, 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 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来源:寓言故事、历史事实、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材料形式: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A.文字型材料作文
1.关键词句提炼法
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 哪吒的风火枪, 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 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 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 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 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 幻想照亮生命, 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分析:这则材料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是说想象寄寓人的美好愿望;第二句是人类一些幻想已成现实;第三句是讲幻想的来源, 第四句是幻想的意义。很明显, 第四句是破解材料的关键。顺着这条思路你就会发现有许多写作思路, 如写“幻想与现实的关系”“幻想与人生的意义”“幻想给人带来快乐”“幻想成就未来”“幻想与文学”“幻想与科学”等。
2.事物形象分析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06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 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 非常羡慕, 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 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 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 想抓住山羊往上飞, 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又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找出上面这则材料的对象及其内容:
3.辩证思维探究法
200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郑板桥的书法, 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 非古非今, 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 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 别有韵味, 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
点拨分析:可以运用辩证思维, 先分析材料暗示的联系, “用隶书参以行楷”, 强调的是有模仿, 有继承;“非隶非楷, 非古非今”, 强调的是创新。我们再一分为二地分析:要在继承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这样, 社会才能进步, 不能简单地模仿, 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才能获得成功, 否则就只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响下。
4.肯定否定判断法
对于评说性材料, 内容单一, 观点指向性强, 只需给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即可找到写作内容。
(2009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
例1.阅读以下材料, 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25日, 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 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 但事后拒绝付款, 造成流拍。对此, 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 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 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点拨分析:这则材料整体内容很明朗。对这则材料, 内容从正面或反面切人, 做—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均可:①这是爱国之举, 保护了国家文物, 维护民族尊严。②要合理智慧地利用规则。这样, 只会破坏社会信任机制, 损人不利己。中国应以清醒、理性的态度去探讨促使文物回归的有放路径。
5.逆向思维法
即反弹琵琶法, 它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它的特点在于作者的思路活动不是囿于习惯的思维定势, 而是沿着习惯思维定势的侧向或相反方向发展。这样运思的结果就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对一事物的普遍的习惯的看法认识中, 看到了这一事物的其它方面;二是得出了跟普遍的习惯的看法、认识相对甚至相反的观念。
如:作文题“开卷有益”原指开卷读书必有好处。如果逆向思考就是只顾开卷读书而不进行思考, 不加选择就会带来害处, 这也是有道理的。高考作文以“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 任选其一, 写一篇议论文。其中后者就是对前者的反弹。
B.图画型材料作文
图画作文是通过画面和细节来表达作的立意, 思想观念的, 它的审题法有:①阅读标题法②审读内容法③品味文字法④揣摩暗示法。
三.话题作文
1.含义
“话题”即谈话的中心, 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 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 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
2.设置方式
话题作文一般分为五种类型:
(1) 观点型话题, 如2008年山东卷“春来草自青”
(2) 关系型话题, 如20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3) 范围性话题, 如2009年天津卷“我说90后”
(4) 对比型话题, 如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
(5) 比喻型话题, 如2005年浙江卷“山也沉稳, 水也灵动”
3.设问方式
请以“XXX”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4.审题法
(1) 审材料 (2) 审提示 (3) 审话题 (4) 审要求
8.谈中考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篇八
一、学会审题——全面、准确、深入地捕捉文题信息,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
(一)、注意文题类型
近几年来的重庆的中考作文题,文题类型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审清题目类型,一是有利于迅速确定题目。命题作文题目是固定的,就不能自作主张,另写文题;半命题作文题目是要进行“完形填空”的,就不能粗心大意,信手填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是自拟的,就应匠心独运,一展才情。审清题目类型,二是有利于写出符合要求的习作。如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有时都有一段文字材料,但两者对材料的处理是不同的。前者必须紧扣材料,或以材料为“骨架”展开故事,或以材料为基础提炼论点,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后者不必紧扣材料,只要所写的内容与材料有关就行。
(二)、注意文题含义
有些文题的含义很丰富,是需要细细琢磨一番的。如2013年重庆中考题“阅读真好”即是。如果认为“阅读”的含义只是局限于读课本、阅读名著,只是浅显的、表面阅读,那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如果能寓阅读于生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段写出阅读书籍的收获、感受,以及对生活的初步阅读,从生活中的收获,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三)、审题的难点是材料作文。要写好材料作文,审题时必须把握下面几个步骤:
1、细读材料,找动情点。
任何一则材料,可供写作的角度都是多方面的,由于个人的生活与阅历的不同,每个人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触发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必须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动情点,好的题目也会时刻提醒考生这样做。上则作文材料给与考生的提醒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动情点,构思作文就不会很难了。
2、研读材料,定写作点。
题目中的材料,有的含义明确清晰,一读便知。更多的材料则需要细细揣摩、体味、提炼,才能明确其含义,因为它们或者以比喻的形式表达意义,或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意义,还有的把多则材料放在一起,需要考生综合归纳,分析其含义。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出自己最为熟悉,平常积累材料最多的一点,作为我们的写作点,这样我们差不多可以开始构思全文了
另外,審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二、学会立意——于细微处见精神
“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会使人反对。同时,还要“立”得新颖。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不正确的“意”,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因此,立意的要求是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立意要正确
立意正确是作文的根本要求。我们常听说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这主要是取决于作者创作立意的深刻性。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质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大家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二)、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突出一个主题。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不能同时表达两个意思;否则,就会让别人听得糊涂,摸不着头脑。一篇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但表达的意思主要是一个,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集中,就是要把中心思想突出;越突出,文章就越有感染力。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当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议论文取的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规点、立场和态度;有些记叙文、抒情文则可采取曲笔,运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写得含蓄些。但任何文章,都要“立主脑,减头绪”,“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
(三)、立意要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
1、立意深刻,要学会点化。这种点化常用于文末以“卒章显志”,从而将文章的立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立意深刻,要学会暗示。暗示就是言于此而兴于彼,作者往往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哪些以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文章多用此法。有个学生写《心中的小船》,明写加重的小船,暗示的却是可敬的父亲,父亲就是那条小船,承载着一家人的艰辛,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由此可见,成功地运用暗示,往往能使文章一石双鸟,拓宽或加深文章的意蕴。
要想中考作文取得成功,学生大可不必去读大量的写作技巧的书,也不必大批量地赶写各种作文,而应及时地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库存,看看哪些材料,可为哪些作文提供下笔的依据;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别人如何运用你也有的材料,写出感人的文章,探寻满分作文的成功奥秘。只要我们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多加注意,仔细审题、准确立意,就一定会在中考中写出成功的佳作。
【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谈】推荐阅读: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09-30
作文审题立意专题练习06-29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立意10-07
作文审题立意拟题 (yong)06-26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题件07-11
高三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24
中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11-15
第三节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09-15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附答案)09-25
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学生用)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