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2024-10-07

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共8篇)

1.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篇一

参加湘潭市中学小生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训练及表演总结

肖齐辉

为了展现我校全体师生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为了鼓舞人心凝聚正气弘扬优秀校园精神。10月20日校领导决定,我校承办2011年湘潭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并在开幕式上表演团体操。主题为:“展示体育风采,彰显运动魅力”。充分展现师生积极向上、健康运动的精神风貌,以及学生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地不懈追求和美好期盼与畅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蕴含着人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梦想和追求。表演学生多达700人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欢聚盛况。高初中参演的两个节目不仅展示了我校师生的多才多艺和向善向上的精神风貌及优秀品质,更体现了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博得了了广大师生及领导的一致好评。也捧得了“优秀组织奖”的佳绩。

从10月24日开始团体操训练以来,领导重视,体育组年级组的老师负责,同学努力,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和表演成绩。为此专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工作,快速运转起来,当日上午,学校就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首次筹备会。会上明确了分工和各自的职责,由政教处主要承办,团委、年级组、艺体组具体实施这次团体操的汇演。

举办一次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型团体操的汇演,是校领导对政教处的组织要求和全体师生的共同期待。经过9天的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

汇演的巨大成功,湘潭市三中的校园精神得到凝聚和提升。全体演出学生以坚韧不拔的执着和努力,实现了三中人的共同期盼和共同心愿,赢得了广大师生、领导及社会的高度评价。团体操汇演的成功举办凝聚了上至校级领导,下至参加表演的初一初二高一年级学生,还包括校园里的每一位教职工的心血和智慧。

汇演虽然只有短短20分钟,但从学校决定举办到正式演出,仅用了10天的准备时间。在这10天里,有多少往事值得回忆,有多少故事值得回味,有多少感动留在心里,有多少场面令人难忘。10天来,体育组的教师不辞辛苦,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政教处、教务处、校办公室、总务处、团委等各部门通力协作,由政教处牵头精心组织,学校其他各部门、各年级各班级积极参与,热情支持,在汇演的节目选拨、节目排练与彩排、剧务统筹、场馆联络、舞美统筹、会场组织、会场安全、后勤保障、师生参与、学生志愿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汇演成功举办作出了突出贡献。

10天来,校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前后共组织召开了2次协调筹备会。校长对整场汇演的筹备和节目单的制作进行了悉心指导,校级领导数次到筹办现场查看指导,并对彩排情况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团委书记谢卡娜亲自参与节目的选拔及训练。教导处坚持坚定正确的办学思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过硬的作风、周密的措施、细致的工作,确保汇演各个环节实现了有特色、高水平的要求。

10天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领导专门进行各级动员,说明参加团体操训练的重大意义,号召同学们认真训练,为三中争光。班主任老师亲自督促训练,并负责维持秩序,从而保证出勤和训练质量。体育组的老师作为艺术总监和艺术指导,他们牢记学校的重托,从演员的挑选到组织演员的训练,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由于整体需要经常更改动作,给训练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他们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不畏艰辛,保证了训练的质量和进度。张文老师作为体育组的组长兼顾大局,统筹协调;刘思老师克服困难积极进行节目编排和音乐制作;谭笑老师非常积极的组织全面协调;初中部几位年轻有活力的老师满腔热忱的全力工作,三个年级组老师紧密合作,一丝不苟、甘于奉献,成就了演出向学校和全体师生及社会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整场汇演为全市师生奉献了精彩纷呈、震撼心灵的精神盛宴,为全体师生乃至家长、社会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广大演出学生齐心协力、积极主动,认真听从政教处主任们的教导,自觉追求一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学校作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以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创造了无愧于学校、无愧于师生的优秀业绩。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广大师生及各部门牢记家长和社会的重托,勇于承担学校的光荣使命,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为校争光的爱校精神、勤奋进取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争一流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汇演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全面建设品牌学校、办人民满意学

校的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由汇演培育的崇高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团体操汇演成功举办,这是我们在实现品牌学校征程上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也是我们沿着素质教育道路不断前进的又一个新的起跑线。体育界常说这样一句话:从领奖台上走下来,一切从零开始。我们一定以汇演成功举办为契机,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全面贯彻学校的工作计划,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坚定信念、锐意进取,谦虚谨慎、埋头苦干,努力在继续转变观念、坚持新课改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促进学校和谐上作出更大成绩,继续为开创和谐校园和素质教育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2.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篇二

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常年训练模式是一个由选材、管理、训练、竞赛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 其中主要包括训练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这三个方面。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模式和要求各有所侧重, 但又相互扶持、相互影响, 是不可分离的训练要素。

1.1 初级阶段训练

在这个训练阶段的年龄划分为:男子12~16岁, 女子10~13岁, 该阶段的体操运动员对较容易的体操概念和动作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首先是要抓紧时间来培养他们的体操意识;其次是全面规范基本动作, 并且发展基本难度;再次要对基本技术全面加工, 发展适合个体强项的专项训练;最后要加强关节力量的训练, 开始进行各个项目基本框架训练并参加少年儿童的体操比赛, 增强该阶段年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1.2 中级训练阶段

在这个训练阶段的年龄划分为:男子16~19岁, 女子13~14岁, 首先该年龄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基本技术的巩固与深化;其次要对个体以及各个体操项目的基本难度动作和基本连接技术的全面训练与掌握;再次是继续对专项能力进行的重点训练, 提高专项力量和素质;最后是对各个体操项目高难动作的学习和探索, 并且参加一些青少年比赛和一般性国际比赛, 提高运动员应对大赛的心理素质和动作技术的稳定发挥。

1.3 高级训练阶段

在这个训练阶段的年龄划分为:男子19~25岁, 女子15~19岁, 首先该年龄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体操项目高难度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各类难度动作的全面衔接;其次是继续巩固基本技术;再次是对个体的专项素质重点提高, 发展运动员的强项训练;最后是多年坚持成套和全面训练并且参加国家性的比赛和高水平的国际比赛, 增强大赛经验。

2 竞技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2.1 力量素质的训练

力量素质是竞技体操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 力量素质的训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包括有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可以这样说, 力量素质是当今世界竞技体操男女运动员达到高难度、高水平的有力保证。没有强大的肩部力量、腰腹力量和强有力的弹跳力量, 做一名优秀的竞技体操运动员是无稽之谈的, 所以说, 力量也是作为难美型运动的代表——竞技体操的完美展现。

2.2 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的位移速度。它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红白肌纤维的比例、ATP的含量及其分解再合成的速度三个方面因素。在竞技体操里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动作速度主要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 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既定动作和难度动作所用的时间比例分配, 比如在男子鞍马中主要是靠全旋动作为基础, 若身体的旋转速度或撑手的速度过慢, 则会导致身体失去重心与平衡, 动作失败甚至掉落器械;而位移速度则是指在一定距离的空间内, 单位时间所移动的距离长度, 比如说自由体操或是跳马训练时, 在完成空翻动作之前需要助跑以获得一定的空翻加速度, 正因为空翻的高度和此时的加速度是成正比的关系, 因此位移速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进而才能完成高度有所保障的难度动作。在速度素质训练中主要采取专项力量速度训练 (亦可称为专项爆发力训练) 、下肢力量速度 (爆发力) 训练;常用的手段有短距离冲刺跑、间歇式重复爆发力训练等。

2.3 耐力素质的训练

耐力素质训练通常来说就是长时间抗疲劳的能力训练。耐力素质又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 通过一般耐力的训练使运动员有强壮的体质, 为专项耐力的训练做好铺垫。另外竞技体操运动员的专项耐力主要是以无氧耐力为主的, 但是无氧耐力又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的, 因此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 也应进行适量的有氧耐力训练, 比如长跑训练, 进而短距离加速跑训练, 在有氧和无氧耐力都具备一定能力的情况下, 在实行专项耐力的训练,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切忌一蹴而就、按部就班, 对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 在进行合适训练。

2.4 柔韧素质的训练

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有两种: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以主动形式练习柔韧时, 运动员需借助自身体重或力量来发展关节柔韧性;而以被动形式练习柔韧时, 运动员依靠外力的作用促使关节灵活性增大, 该种形式的效果较好, 但是疼痛感比较大。总的来说, 两种形式都有自己的优势, 也有自己局限性, 竞技体操运动员训练时要采取交叉使用, 趋利避害。

3 竞技体操运动员技术训练

3.1 技术训练的特点

竞技体操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技术训练具有自身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 熟练掌握竞技体操的基本技术动作是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第二, 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是技术训练的基本保障;第三, 对内容的安排与搭配是技术训练的外在支持与调整;第四, 广泛运用保护与帮助是对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安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第五, 要特别重视心理因素对技术训练产生的影响。

3.2 技术训练的过程

竞技体操技术训练的过程通常要经历由学习单个动作开始, 进而组成联合动作, 然后进行成套动作训练这样一个过程。单个动作是基本细胞, 它构成了运动员已有的技术水平, 同时也会影响运动员今后的发展前途;联合动作是若干个单个动作连续完成的动作串, 它起到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衔接纽带的作用, 该技术训练过程直接影响到成套动作的质量, 因此要非常重视;成套动作又是由若干联合动作组合而成的, 它是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最终表现形式, 此训练过程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因此成套动作训练是整个训练过程与赛前训练的重要环节。另外在技术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都会运用到许多训练方法, 如分解法、完整法、辅助练习法、表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比赛法等等, 在这些科学的方法下, 运动员才能够更有效率的进行技术训练。

4 竞技体操运动员心理训练

4.1 竞技体操运动员平时心理训练

平时的心理训练主要包括:成就动机训练、运动感知能力的训练 (一般与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结合起来) 、表象训练 (我们通常所说的“过电影”) 、模拟训练 (即实战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心理调节和精神动员) 、意志品质训练等。

4.2 竞技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 具有高度的紧张性, 具体表现为失眠、尿频、坐立不安、出汗等, 具有情绪的多变性, 另外如果顺利完成比赛就会产生满意、愉悦的心理, 若是动作出现失败则会产生沮丧、消极应战等情绪;这些表现在竞技体操比赛上是非常典型的生理反应, 这是因为要独立完成一套优美的高难度动作, 运动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说体操比赛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 更是心理的较量。同时也说明赛前的心理训练也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消除这些消极情绪需要自我减轻思想负担、制定好准备活动时间、做自己最有把握的成套动作、适应场地和比赛器械的变换、默念动作过程和要领等。

5 竞技体操运动员形体训练

体操运动员形体训练最主要的就是姿态, 在动作进行时姿态越规范、标准、漂亮才越符合竞技体操的审美要求。其次就是停法, 即由动转静的停止方法。这是竞技体操里动作完成时的关键, 也是在评分上主要的扣分环节, 能否落地停稳有时也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因此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应特别注重这两方面的训练。

6 结语

通过对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训练框架模式进行分析, 进行多维度的文献资料查找并以运动训练理论作支撑, 列出了以上五个主体层次结构, 并且对每个结构及训练模式进行归纳和分析。另外, 在延续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创新研究, 完善了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且应可以对科学有序的实施竞技体操训练过程以及有效的监控和评价做出参考。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2]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优秀少年运动员科学训练研究[R].1995.

[3]俞继英.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

[4]郑吾真, 陆保钟.竞技体操训练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0.

3.浅谈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启蒙训练 篇三

摘 要 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必须经过启蒙训练,一般女子是指在5-6岁开始参加体操训练后一年内的这个阶段。启蒙训练有四个必经过程:选材、培养兴趣爱好、加强体操意识、进行基础技术训练。通过以上四个过程从而达到改造运动员自身形态,适应教学内容及节奏,为今后从事体操专项技术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女子体操的启蒙训练,更要注重科学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运动员身上完成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女子体操 启蒙训练

一、选材

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十分复杂,一个优秀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必须具备优美的体态,强健的身体素质,稳定的心理素质及一定的基本体操技术。优美的体态是选材的重要条件,既要符合美学要求,又要兼备动作力学的特点,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先天遗传基因。其次,由于体操技术的发展和比赛规则的修改,对运动员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方面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必须刚柔并济,臂腿腰腹背脊相对力量大,平衡能力强,在器械上动作协调灵巧,有发展难度的空间。在心理素质方面,要选择性格活泼开朗,精力充沛,善于思考,意志坚定,记忆力好,自控能力强的运动员,才会在今后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比赛中,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优势取胜。最后,在选材中,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也相当重要,基础是否牢固将直接关系到运动员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对将来掌握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半功倍,大大提高训练效率。

二、培养兴趣爱好

女子体操启蒙阶段主要是进行基础技能的训练,训练内容枯燥乏味,且周期较长,技术难度高,接受困难,很难使运动员在周而复始的训练中培养兴趣,所以这个阶段很容易引起好苗子的流失。为避免这个问题,必须要加强兴趣爱好上的引导和培养,使运动员主动配合训练,这是能否完成启蒙阶段训练任务的关键。对于女运动员来说,爱美是天性,所以可以抓住这一点来进行诱导训练,其中独具特色的舞蹈训练是最能达到目的的训练方式,让队员在每次生动活泼的舞蹈训练中得到美的教育,激发队员感受美,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提高她们的灵活性及协调性,并可以充分利用测验和小比赛,提高训练兴趣,也激励了她们的上进心,刺激她们继续努力训练。教练员以身作责与艺术性教学相结合,利用带有鼓动性、表扬鼓励为主的语言,恰到好处地做一些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比喻,再结合形体语言调节运动员的情绪,这样不但活跃了训练气氛,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情绪,也拉近了与她们之间的距离。

三、加强体操意识

“体操意识”不同于一般概念中的“意识”,在这项独特性、艺术性兼备的项目上,除了要做出高难度的规范化动作外,还要求队员的自身气质和表现力要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赛场上,达到动作的流畅和谐、舒展大方,这就需要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体操意识的训练。首先要针对每个运动员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意识训练计划,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高理解力和想象力,通过知识深度广度的积累,促进运动员脑中的体操意识的渐渐形成与提高。其次要培养运动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女子本身的发育较男子早,所以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在启蒙训练中抓起,让她们多观摩比赛,增长见闻,通过观摩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观察分析的能力。最后,要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进行乐感的培养,加强舞蹈和艺术体操方面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艺术素养以及身体柔韧性和关节灵活性,培养动作的美感、协调性,增强节奏感和韵律,同时建立正确的姿态和气质的概念。女子体操运动员体操意识的培养由于不像体操技术动作训练那样具体,因此难度也较大,在启蒙训练中,必须要将意识训练渗透到各个训练环节中,甚至日常生活中去。

四、进行基础技术训练

现今女子体操比赛日趋白热化,动作难度越来越高,而要想突破高新难度动作,必须有扎实的基础技术作为保证,女子体操启蒙训练阶段正是各项基本技术成型的主要时期。基础技术不好是后期造成队员伤病退役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为了能够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保持运动生涯的最佳状态,坚持基本技术训练才是真正的捷径。基础技术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基本姿态训练。从站立姿态开始,训练运动员的头、躯干、臂、腿的基本姿态,为今后的高难度动态动作打好姿态基础。第二,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是女子体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随着音乐的节奏,身体得到充分舒展,同时心灵得到陶冶。具备了舞蹈素养,体操动作的舞蹈元素就能体现得更好,为比赛赢得好成绩。第三,神态表情的基本训练。通过训练使运动员面部线条柔和恬静,眼神坚定有力,饱含温情,充满自信,从而达到一种内在的自然美。第四,个性美的基本训练。通过平时对运动员文化知识的教育,让她们增强自身文化修养,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气质和个性特点。并在平时的训练中播放多元素音乐,让运动员用形体、姿态、眼神、面部肌肉动作来体现自己对各种音乐的理解和用动作表现自己内心的美感,在此基础上发现运动员的个人特色,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动作风格。第五,审美的基本训练。让运动员多听音乐,编排节目,观摩比赛,培养她们的审美能力,并不时让运动员融入大自然,发现自然美,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这些能力渐漸体现在训练和生活中,并在今后的比赛中油然而生,自然的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酉杰峰.竞技体操美学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 黄建,马建福.女子体操启蒙训练探讨[J].少年体育训练.2005.5.

4.运动训练计划和训练总结 篇四

运动训练计划和训练总结

[内容提要] 本章围绕着运动训练计划及运动员训练总结的基本内容、特点及要求,着重介绍训练计划的概念、作用、分类及设计依据。在介绍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运用的指导。特别是对已制定出的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必须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的目的和意义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

执行训练计划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节 运动训练计划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训练计划的概念与作用

(一)运动训练计划的概念

人们在从事任何一项有步骤的活动或工作之前,势必会对这一即将采取的行动进行一番考虑,然后再做出具体安排,这一过程就是行为活动或工作之前的理论设计过程。所设计出的行为步骤的理论性文字提纲,就是进行这一工作的具体计划。毫无疑问,运动训练计划就是在训练过程开始之前,为实现训练任务和目标,对训练内容、步骤及其要求所作出的理论设计和安排。

既然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设计和安排的内容,、步骤和要求,那么,就可以把训练计划作如下理解:训练计划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选择的达到目标的进程通路,如图9-1所示。

要达到预定目标的通路,有多种选择,妈即可选择各式各样的方案。训练计划的制定就是对这些不同途径

进行正确选择的过程。

运动训练计划应该具备两个基本属性:准确的预测性和灵活的可调性。预测性是指对根据拟订计划实施训练而可能取得的成效的预测,它体现着训练计划的目标:可调性是指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训练计划预期目标与实际训练效果可能出现明显偏差时,对训练计划所能进行的修正空间。计划的设计是在训练目标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目标和任务的确定是训练计划的核心。所以,计划本身就必须具备尽可能准确的预见性。但是,运动训练的具体过程受着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训练计划的预测性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实践中所制定的训练计划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一些修正或变动,以保持与训练目标的一致性。因此,训练计划又须具备一定的可调性。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作用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运动训练的中心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训练实践活动之中,其重要作用和地

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运动训练总体过程具有先导作用

在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时,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运动员进行初始状态的准确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这两项工作对训练过程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初始状态的诊断为训练计划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依据,这些信息和依据是否客观准确,直接影响着训练指标的建立是否具德基本的可行性。可见,这一工作十分重要。若忽视了这项工作,将加大训练过程的盲目性,导致训练脱离预定总目标的情况发生。

2.运动训练的进程具有指导作用

总休训练计划之中包含着干个阶段性计划,也就是说,训练的总目标之中,包含着若干阶段性目标。通过训练计划的制定,把训练过程的目标,具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而又彼此相互联系的训练任务,再根据这些独立的训练任务,制定出具有特定要求的练习。运动员按照这些特定要求,逐一完成规定的练习,进而

使之逐步接近,直至完成训练的总目标。

训练阶段的划分及其任务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机,即与重大比赛的时间能否一致。如果阶段划分和阶段任务的建立与客观条件不相吻合,计划本身也就失去了指导作用。计划所囊括的训练过程的时间跨度越大,其指导意义就越大。

3.对运动训练的实施过程具有控制作用

总体训练计划中的各阶段计划之间存在着承上启下的内在联系,各阶段计划中都包含着前阶段的“诊断结果”和本阶段的“任务指标”。在训练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对这些“诊断”、“指标”进行适宜的测评,从而实现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训练过程的顺利进行。

4.训练过程的参与者具有统一认识的作用

训练计划是实施具体训练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运动练过程所涉及的人员对象,并非仅限于教练员和运动员,还包括参与训练过程的其他人员,如科研工作者、医务监督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训练计划这一纲领性能文件,能使所有人员对如何具体地实施、控制和辅助过程,形成思想上及行为上的高度统一,从而使训练活动在严谨和谐的条件下顺利进行。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和基本内容

(一)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运动训练计划实施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时间跨度对计划进行分类,可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根据训练任务对计划进行分类,可分为技术训练计划、战术训练计划、体能训练计划、心理训练计划、恢复训练计划、比赛期训练计划、赛前训练计划、恢复期训练计划。

无论以什么标准划分的训练计划,其自身都具有各自的基本训练任务;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训练负荷的量度与节奏、训练活动的组织及实施等方面,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按时间跨度的在大小所划分的训练计划,内容相对全面、综合,在实践中运用得也最为广泛(表9-1)。多年训练计划及年度训练计划主要用于安排较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属于具有整体战略性意义的规划,一般采用框架式内容,无须过于详尽,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相对稳定。周计划与课时计划则属于实施性计划,内容比较详尽,实际训练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需要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表9-1 训练计划的类型、时间跨度、基本任务对照表 训练计划类型

时间跨度

基本任务

全程性10-20年

培养高水平选手

区间性2~6年

完成阶段性任务

单周期6~12个月

参加一次或一组比赛

双周期 每个周期4~8个月

参加二次或二级比赛

多周期 各周期2.5~5个月

参加三次或三组以上比赛

基本期5~20周 提高竞技能力

比赛期3~20周 创造优异成绩

恢复期1~4周 促进心理/生理恢复

训练周4~10天

提高竞技能力

比赛周3~20次课

创造优异成绩

恢复周 促进心理/生理恢复

综合课0.5~4h

完成多项训练任务

单一课 0.5~4h

完成一项训练任务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不同类型的训练计划在其内容上具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由于不同时间跨度的训练过程在其结构上又基本一致,即都包含着基本训练、赛前训练、赛期训练和恢复训练等结构内容,因此对于不同类型训练计划的设计,也有许多基本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同样也反映在训练计划的内容上。

根据训练过程中的意义,可以把训练计划的内容归结为以下3个部分:

1.准备部分的内容

训练计划准备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恢复能力的现状诊断结果;在对所得诊断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所建立的适合于本时期跨度训练过程并能够完成的训练目标。以上两项内容,不仅是训练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训练计划是否具备科学性意义的理论基础,同时

还体现着训练计划的先导性作用。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在制定多年计划、年度计划和阶段计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对运员进行现状诊断定一环节,也都能够提出相应的练指标;但在制定周计划和课时计划的时候,却常常忽视了这两项工作,常以主观估计来代替客观诊断,用对某一练习的数量要求来充当训练目标,必然会大大增加训练的盲目性。

2.指导及实施部分的内容

在训练计划的总体概念中,所谓指导部分的内容,是指对计划的全局性分布和设置尤其对时间跨度大的训练计划而言,它的意义与训练目标一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训练阶段的划分、各阶段训练任务的确立、比赛序列的安排等内容。通过指导导部分的工作,对训练练计划进行总体设想,勾画出训练过程的基本轮廓。然后,进一步规划出训练负荷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完成对训练过程的整体配置。实施部分的内容比较细致,主要涉及训练的具体过程,其内宾包括训练过程中具体训练手段的选用和安排、各种训练手段所载负荷量度大小的配置、恢复措施的设计与选用。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除了必须认真细致地考虑选择何种训练手段和如何确定训练负荷之外,还必须周密地考虑恢复训练措施如何安排,这

是现代系统科学训练理论的基本要求。

3.控制部分的内容

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问题,现代训练实践和理论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控制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训练过程实施情况和质量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准确、客观、可靠的评定。

要达到对动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就必须及时地获取有关训练进行情况的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只能通过有计划的检查才能获得。所以,训练计划中应列入对训练质量进行检查的内容。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反馈性结论,并以此结论为依据,对训练计划进行修正、补充、完善,才能在实质上达到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第二节 不同训练时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不同时间跨度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从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出发,以单周期为例,分别就基本训练期、赛前训练期。比赛期及恢复训练期的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展示讨论。

一、基本期训练计划的特点

要了解不同训练阶段的基本内容及其安排特点,首先必须清楚各阶段训练的中心任务。

(一)基本训练的主要任务

在一个大周期的训练进程中,基本训练是整个训练过程的主体部分。从时间跨度上看,它几站占去了60%的训练课时。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训练过程的其他参与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这一部分训练活动之中。基本期训练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措施,给予运动员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其机体产生一个良性的生物适应过程,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基本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基本期训练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其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如何给予运动员适宜的运动负荷这一核心问题而设置的。运动训练离不开负荷,负荷对机体的刺激能引起机体的应答,并能促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可以说,负荷是获得训练效应和提高训练成绩的基本要素。为了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下面将对本阶段计划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探讨。

1.计划中的体能训练内容

体能训练内容是基本训练过程的主体内容。运动员的机体只有通过只够的体能训练,才有可能得到运动负荷的刺激。体能训练包括广泛的内容,归结起来可以分成5大类: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及灵敏训练。在基本期的训练计划中,体能训练的内容大约占到总训练时数的60%~70%,并广泛分布于各小周期的训练安排中。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特点有不同的侧重要求,所以,体能训练内容的安排也存在相应的区别。便如,在基本训练的体能训练内容安排上,田径跳跃项目突出速度与力量相结合的体能练习;中距离游泳突出速度耐力与量耐力的体能练习;举重则突出最大力量与力量耐力的体能

编编练习等等。

在此需要了解的是,体能训练内容在训练计划中的结构安排。决定基本期训练内容结构的依据。是现实训练目标的需要和不同负荷后机体的反应及恢复状况。在接受了某一项内容的负荷之后,机体不同的生理系统和心理过程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所需要的恢复时间自然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在一次训练后,人体的某些系统会产生浓度疲劳,而另一些系统则只会产生中度或轻度的疲劳。由此可以看出,体能训练的各项内容在基本期训练计划中必须遵循交替安排的原则进行配置。这样,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由于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疲劳。

2.计划中的技、战术训练内容

基本期训练中的技、战术训练内容,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单人项目、集体项目,还是周期性项目、非周期性项目,其主要的技、战术训练内容的实施,都安排在这一阶段当中。关于技术训练内容的安排比例,需要根据技术在各项目中所承担的不同任务而定。例如,“项群分类理论”中的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项目(体操、技巧等项目),其技术难度大,准确性要求高,占用训练时数多。所以,在计划中的安排比例自然也高;而在”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中(中长跑、中长距离游泳等项目),其技术训练大都集中于初级阶段培养中。在专项提高阶段中,主要解决的是个体中存在的一些技术细节问题,因此,所占用的时间比例并不大。同样,关于战术训练,也是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其内容安排的。战术训练在计划中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模拟训练及实战训练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为符合比赛要求,一般都安排在恢复状况和体力状态良好的时间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技、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相互交替中融合的,反复的技、战术练习内容中包含着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练习又常常借助技、战术训练形式来进行。

3.计划中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培养的训练内容

心理训练在大多数项目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在比赛中直接影响到运动员能否正常地发挥自身的竞技能力水平,所以,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运动智能的培养对运动员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运动智能看作是一个运动员或一个运动队从中级水平迈进的“桥梁“。若不具备高不平的运动智能,其发展就很难有显示著性的突破。心理训练和智云彩训练的内容,在基本期的训练计划中大都安排在技术和战术训练不中。

4.计划中机体的恢复训练内容

完整的运动训练体系不可缺少地包含着恢复训练的过程。具体到运动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也必然遵循这种结构上的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在训练计划的宏观规划上,还是在计划的局部安排上,都必须自始至终地遵循“适时恢复”原而,决不可忽略恢复训练手段的及时安排。

(三)基本期运动负荷的安排特点

科学的运动训练,必须建立在合理的运动负荷的基础之上,而运动员则主要是在基本期的训练过程中承受运动负荷的。所以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既要使运动员机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负荷刺激,又要防止由于过度刺激而产生的过度疲劳)就成为基本训练计划制定的一个核心问题。运动训练中的任何负荷,都包含着负荷的量与强度两方面的内容。前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量的大小,后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

1.以负荷量为主要刺激内容的特点

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通常有练习次数、持续时间、总距离、总重量等。在基本期的训练中,运动员需要花费大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以提高体能为目的的、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去。而此时的体能训练手段,主要以加大运动量的方式来表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具体地主,就是增加练习的反复次数;增长训练的持续时间;保证足够的练习总距离和总重理。以这样的方式使运动员机体的潜在能力得以适宜的消耗,从而实现机体不断产生新的生物适应现象,达到不断提高体能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安排运动量的时候,必须以“适宜负荷”原则为其理论基础,以运动员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实际承受能力和恢复规律及特占为依据,客观合理地予以制定。

2.负荷强度刺激内容增加的渐进性特点

负荷强度的大小一般是通过练习的速度、距离、高度、单位练习的负荷重量或练习的难度来予以衡量的。前面已经描述过:负荷的理和负荷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影响。任何负荷的量都是以一定的负荷强度为条件而存在的,任何负荷的强度又都以一定的量为其存在的必要基本。在这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一方产生变化,必然导致另一方产生相应的变化。由于人体同时承受极限负荷量和极限负荷强度的能力极其有限,并且在情况下机体供能器官中的储备能源将很快衰竭,进而将产生过度性疲劳。所以,基本期训练计划中负荷与负荷强度的安排,原则上应遵循“量大强度小,量中强度大”的规

律来进行。

负荷强度的安排,除了要考虑负荷量大小的因素外,还必须符合运动员机体有效接受负荷强度的规律,以及比赛设置的时间要求。因此,在基本期的训练过程中,负荷强度的安排大体上呈现出一种渐性特点(图

9-2)。

从图中可以看出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在基本期安排中的对应关系。

二、赛前期训练计划的特点

赛前期训练在一个总的系统训练周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安排这一时期训练计划的内容这一时期的训练安排是否具有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由于受着具体运动员和具体运动队不同层次及不同水平的影响,教练员在安排这一时期训练计划的内容和负荷时,不仅要掌握赛前训练的一般要点,而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予以区别对待。

(一)赛前期训练的主要任务

赛前期训练的主要任务可归结如下:通过合理的安排的内容、方法、手段及所提出的要求,都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紧扣中心任务。如若不能如期完成赛前期训练任务,则无补救的余地。

赛前期训练的主要任务可归结如下:通过合理地安排负荷量,清除机体在基本训练期所形成的、尚未完全恢复的生理及心理疲劳;促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在基本期训练中所获得的各方面的各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要的方向上去。

(二)赛前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赛前期训练的内容相对于基本期的训练来看比较单纯、具体,但就其内容的结构特点来看,与基本期训练一样,即也是通过各种内容合理的交替安排,使运动员保持系统的持续训练,以适宜的次数和适宜的量度

给予负荷刺激,有效地提高专项竞技能力。

赛前期训练与基本期训练在训练计划内容方面的主要区别在于:赛前期训练的内容更加专项化,完成练习的形式更加接近于专项运动形式,练习的组织方法更加符合于比赛马特点的要求;在体能训练方面,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比例增加,一般运动能力训练的比例减少;在技战术训练方面,局部的分解练习的比例减少,实战的完整练习的比例增加;在恢复训练方面,加强了恢复训练的措施,丰富了恢复训练的内容。

(三)赛前期运动负荷安排的特点

赛前期训练负荷变化的基本特点:训练强度提高,而与其相对应的负荷量相对减少。

在此必须指出,赛前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是使负荷强度得到有效地提高,为运动员机体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潜在体能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通过基本期的长时间训练,运动员机体内已经积蓄了较大的潜力。要使这些潜力在比赛时得以充分挖掘,就必须在赛前的一段时间内,使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处于能够发放高强度神经冲动的良好状态。然而,达到这一目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则是在赛前训练中适宜地安排适应性的高强度专项训练内容。可见,赛前期的这种高强度的适应性训练,起到了赛马前诱

导的作用(图9-3)。

值得注意的是,负荷强度的提高加深了对机体的刺激,这就需要注意安排好训练负荷的节奏。恢复性的小负荷训练,应从基本训练期的1/5增到1/3为宜。

三、比赛期训练计划的特点

比赛期训练的主要任务非常明确,就是为运动员在各个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在比赛中力争创造优异的成绩。

比赛期一般是以比赛日为准,提前一星期时间或10天予以计算的。有些项目一次比赛只延续2~3天,如田径、游泳等,还有些项目的比赛则会延续5~6天,甚至两三星期的时间,如乒乓球、羽毛球、足环球、篮球等。无论比赛期是长是短,其间训练安排得是否得当,都将对比赛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比赛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比赛期训练计划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赛前期训练计划的内容有着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比赛期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得列加紧凑,各项练习的目的规定得更加明了、具体,其用意旨向都是针对比赛各环节的顺利进行而精心设计的。

比赛期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首先突出了专项能力的适应性练习。以田径运动中的跳运为例,赛前一个星期的训练中,适应性的全程助跑练习,就有可能会安排两次,目的是通过这两次专项训练内容的安排,使运动员无论是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准确性上,还是在对助跑负荷强度度的适应性上,都能够成功地在技术方面、体能方面、心理方面为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针对完整技术动作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反复的体验,使动作难点在运动员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通路得以加强和巩固,如休操、跳水等项目。另外,对于需要相互配合的集体项目,还需要安排适当的战术组合以及相应的配套练习,不断加深对配合套路的熟悉程度,从而达到在比赛中能更加娴熟自如的运用的目的。还有一个环节也是需要着重强调的,即及时的恢得措施手段的安排,这一环节对一些比赛时间跨度大的项目而言,更为重要。

(二)比赛期运动负荷安排的特点

比赛期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围绕使机体在比赛日处于最佳状态来进行的。负荷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依照运动项目特点、运动员个特点以及赛前的状态而定。一般来说,总的负荷水平不高,在比赛目标之前,通常需要降低运动强度或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运动负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减小的。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可适当增加负荷量(如在间断训练后的恢复训练过程中参加比赛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同类型的负荷在比赛日的合理安排问题(力理型、速度型等)。由于不同类型负荷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机体在某种类型刺激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有所区别。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技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就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使机体各个方面机能的最佳时期统一在比赛日出现。这对于顺利地参加比赛,创造优异的成绩是十分重要的(图9-4)。

在对抗性球类比赛中,运动员往往要连续参加多场比赛,这就要求教练员根据比赛日程的安排,制定相应的比赛期训练计划。如在两场比赛的间休日,训练负荷的安排原则是,留小负荷的恢复训练为主,这将有

利于保持良好体能。

四、恢复期训练计划的特点

在一个完整、系统的总体训练周期中,恢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对于本周期运动员的机体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后另一个周期的训练成效也影响极大。

恢复期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经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求尽快地完成能理物质的再生过程。

(一)恢复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恢复期训练的主要目标,要求训练内容的选择而更为了广泛而娄活,大概归结起来有如下一些内

容:

1.身心调节性的活动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适当的球类活动、游戏性活动、郊游活动等。为了达到身心调节的目的,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考虑多采用一些小型的竞赛,借以调动运动员的参与热情,从而起到对运动员心理状态进行良好

调节的作用。

2.内容广泛的灵活性、协调性练习及各主要环节的柔韧性练习

可以这样认为,在其他几个时期的训练和比赛中,由于各时期的主要任务都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往往容易忽视对边缘性练习的安排,而利用此时期进行一些弥补工作,是非常合适的。教练员在设计这些练习时,可以根据项目的要求、运动员的个体需要灵活掌握。

(二)恢复期运动负荷安排的特点

恢复期的训练,基本上没有什么强度方面的要求,负荷量也大大减小。但是,也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项目以及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特点,有区别地予以对待。如果比赛时间跨度大,而负荷量又比较小,也可以在恢复期中适当增加一些负荷,以保持体能的相对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恢复期的最后阶段,要注意与下一个训练周期的相互衔接。应该给予运动员一定的适应

性负荷。

第三节 训练计划执行中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制定训练计划是运动训练工作的理论策划部分,招待训练计划内容则是训练工作的实践部分。运动训练过程仅仅依靠训练计划作为指导是不够的,在对训练计划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基本要求,以保证训练活动能够顺利准确地向着计划所提出的目标行进。

一、基本要求

在训练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练员应该认睦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要使运动员对训练计划有一个深刻而清晰的理解

对于已经制定出的训练计划,不能理解为只是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用来指导和控制训练过程的工具,而同时应该把它作为运动员从事训练活动的行动纲要,并且对它的任务、目的、内容和要求要有一个清晰的认

识和理解。

运动员是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是训练计划的具体实施者。所以,在实施训练计划之前,以及在具体的执行计划当中,都应该让运动员明白自己所从事的训练活动的目的、任务,从而使他们有明确的努力方面军。引导他们明确训练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运动员训练动机、帮助运动员树立训练信心、调动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途径。此外,运动员理解训练计划中练习方示、手段的设置及其运用目的、作用的过

程,也是具体的理论学习和知识增长的过程。

可见,运动员对训练的深刻理解,不仅运动训练过程本身的需要,也是运动员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需要。

(二)把握好计划内容招待过程中的严肃性与灵活性

运动训练计划是训练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既然是纲领性的文件,那么,在训练过程中,就必

须按照这个文件所规定的要求进行运作。

训练计划的内容并不局限于规定练习内容的容量,更为重要的内容,则是对运动员提出完成练习时所必须依照执行的法则及要求。这些要求中有些甚至是十分具体、细致的精确的强度限制,准确的动作位置等)。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具体要求,运动训练过程的具体目标才能够得以逐一完成。因此,可以把训练过程中的具体要求,看作是效达到练习目的,切实完成训练任务的“当律“保障,督促运动员在练习中严格地按照训

练要求,逐一地认真的履行计划内容。

但是,计划的制定与现实状况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吻合。计划中所提出的要求,也会出现与运动员当前所处的条件或环境不相协调的情况,如出现伤病、情绪不佳、体能尚未恢复等情况。此时计划的执行就应该针对预先练习要求的严谨程度,灵活地予以调整。

总之,在具体实施训练计划内容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严格要求的原则,又要根据实际状况灵活地把握尺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实质上提高训练效果。

(三)及时获得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不断修正、完善计划内容

运动训练计划制定出来后,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通过各阶段计划执行的具体情况,对训练成效进行不间断的测评,并对测评结果与阶段性训练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寻找陋计划中的缺陷,进而进行修正和完善。它是一个循环往复地对训练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搜寻执行计划效果析反馈信息这一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练员对实施训练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以及运动员的细微反应,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并以极大的耐心来求得可靠的反馈

信息。

二、注意事项

在实施训练计划内容的具体过程中,教练员除了要按照招待计划的基本要求,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之外,还必须注意到可能影响训练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主、客观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可能由此而产生的不利于训练活动的后果。因此,在实施训练计划这前,有必要明确一些具有预防性质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每一项练习的实质性意义

计划中的任何一个练习应该具备自身的实质性意义,这也是设计和运用这一练习的依据。作为教练员来说,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而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仅靠教练员的理解来指导运动员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运动训练的施教过程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不应是被动的接受教练员的指导,而是应该在教练员充分调动了其认识事物的能动的前提下,在明确了练习目的情况下,主动地接受训练。这是提高

练习效果的根本保证。

(二)高度关注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运动训练过程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可能会大大影响训练实施的效果。“区别对待“的训练学原则,已经从宏观上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而要具体地把握好这一原则,则必须着眼于具体细致的环节。准确把握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为落实训练计划中的各项具体要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基点。针对同样的练习要求,教练员在对不同训练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性别,以至于不同个性特点的运动员表达其的意图时,所采取的语言形式、情感态度等,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其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使运动员最大限度地领司教练员的意图。

(三)加强安全意识,避免伤害事故

安全因素是训练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执行训练计划的具体训练环节中,对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任何因素,都必须采取防范措施,确保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安全。需要特别给予关注的训练是:器械上的练习、持器械的练习、负重练习以及大强度练习。在帝施这类练习之前,教练员应该首先考虑安全、其次考虑效果。另外,不能够忽视对运动员一般健康水平变化的观测,以保证运动员安全地

承受运动负荷的刺激。

(四)加强运动训练中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

运动训练过程中一介特殊的教育过程,它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运动能力,同时还包含着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内容。需要指出的是,运动技术的培养与思想品质的教育,在训练过程中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训练活动对思想教育有着特殊的促进作用,在训练中既可以使运动得到意志品质的磨练,也可以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团结精神;结合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员实施有效的思想教育,有利于运动员在提高认识能力的基础止,建立起牢固而正确的训练动机。在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的结论是,缺乏思想教育的运动训练,难以使运动员主动保持训练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训练的最终效果。

第四节 运动员的训练总结

在诸多的运动训练学理论教材中,有关运动员自我训练总结的论述内容尚未见到。为提高运动员认识及自我控制运动训练过程的能力,在本节中将对运动员训练总结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控讨。

一、训练总结的概念、意义和分类

根据广义上的“总结”释义,可以把运动员的训练总结,概括为如下一段文字,即对某一阶段内的运动训练情况、训练理论的学习情况及其思想认识伯提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出相应的具要指导性意义的结

论。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经过一定周期或某一时间跨度之后。人们都热势必要对本时期的工作状况进行一番全面而细致的总结。其目的就是通过回顾工作历程,从中寻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并以此结论为依据,制定出今后的工作计划。同样,支运动员的训练总结,也是为了对业已履行的训练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其后的训练过程。可以这样认为,对运动训练的总结过程,就是对训练系统认识的理论升华过程。由此可见,运动员对自身练过程的总结,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多数的训练总结,是依据时间跨度来进行分类的。而时间跨度的标准,又大都与训练跨度相一致。所以,此类训练总结通常分为年度训练总结、阶段训练总结、大周期训练总结,小周期训练总结、周小结与课时小结。也有依据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进行分类的,即基本期训总结、赛前小结、比赛总结等。训练总结的分类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___时期的局限。所以,以时间跨度为依据的分类最为常用。

二、训练总结的内容、方法及要求

运动员训练总结的内容,一般是根据运动员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其内容是广泛的,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体能训练效果的总结(包括力理训练情况,速度训练情况等内容)、技术训练效果的总结(包括个人运动技术的总体改进情况,关键技术环节的掌握情况等),战术演练效果的总结(包括集体配合的效果、个人战术意识的提高状况等)、专业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今后训练突破点的分析

等内容。

关于总结的具体内容,原则上是不受过多局限的,有时甚至可以包括对训练计划的建设性意见,或对某种训练手段的实施提出质疑。总之。无论见解如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后阶段的训练效果服务。训练总结的方法与内容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其运用的广泛程度来看,常被采用的有如下几种方法:(1)因果分析

从训练的外部形式入手,寻求出导致训练成功与失败的内部原因,这一分析过程被称之

为因果分析法。

(2)逻辑推理

针对训练内容的设置以及实施的方法,依据事物发展和形成的必然规律,对训练成效进

行推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称为逻辑推理法。

(3)数理统计分析

训练总结中所运用的数理统计,实际上最为常用的一些简便的数理统计方示,即在训练过程中对一些量化的技术参数进行简单的统计,进而根据体育统计学原理,对训练方示和手段实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论或评判。

(4)前瞻预测

根据对当前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对业已拟定的训练方案实施结果进行的预测性推论过程,称之为前瞻预测法。

训练总结的内容是广泛的,开封是多样的,所运用的方法也就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种。在此,只是对几种常用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关于训练总结的撰写要求,大致归结如下:

(1)力求全面,突出重点

在进行总结工作之前,从哪些方面军入手进行总结工作,必须考虑成熟。作为训练总结,通常要求在内容全面的同时,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捕捉最值得总结的具体内容,以清晰的思

想对总结的内容进行渐进深入的分析。

(2)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在进行总结的具体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理论分析或推理过程中,要努遵循逻辑思维的普遍规律,层次分明地对内容予以描述和分析。

(3)用词准确,语言精练

在训练总结中,描述内容时,要求用词必须准确。尤其是对结果的描述更应注意,避免模棱两可的含糊用词、用语。语言精练也是训练总结的基本要求,无须长篇大论,只求论述清

晰。

三、训练总结范例

出于更具实用性指导意义的目的,在此根据运动员训练总结的基本要求,举出一个运动员自我训练总结的例子作为范例,供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参考。训练总结(跳远运动员基本期阶段总结)

根据年度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基本期训练所规定的训练内容,现将本阶段完成训

练任务的基本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阶段训练任务完成的总体情况 根据总计划中确立的阶段训练指标的任务,现将实际完成的情况与所应完成的指标对比如下(表9-2):

表9-2指标对比

分类m/s 100 m/s 负重全蹲/kg

立定跳远/m

跳远/m 训练指标 3.35 10.45

140

3.25

7.55 实际成绩 3.31 10.35

143

3.27

7.38 从上表中指标任务与实际完成情况的对比来看,体能训练基本上达到了预期训练目的,而专项成绩的测试结

果表明,其与预期任务之间具有一定差距..二、对本阶段训练实施过程中主要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

按照计划要求,本年度体能方面重点发展的内容为跑速;技术方面则是在提高助跑速度的基础上,稳固合理有效的助跑节奏,保持较高的准确性,并进一步改进起跳技术.1.关于速度训练及跑的能力的提高

从阶段训练的体能测试结果来看,两项重要的测试指标的成绩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已经超过了阶段训练的任务指。.通过回顾本阶段的速度训,,我个人认为跑速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首先,计划中对于速度练习的训练量比以往有明显的增多.计划中除了专项速度课的安排之外,在技术课和力理课中的主要练习之,,基本上都安排了一定理的节奏跑(90%强度)其次,在恒定强度反复跑的练习要求中,强度限制区间的设置比较适宜,起到了良好的强度刺激作用;另外,在总体训练的安排中,注重了有关跑的辅助

性练习,这些练习促进了跑的技术的改进。

2.最大力量的恢复与巩固,快速力理练习的深入发展

在基本期训练的前半部分计划中,力量训练的安排突出了练习的强度要求,使最大力量的训练水平在短期内得到了有效恢复,为整个阶段训练过程珠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力量素质基础。一旦达到较为牢固的力量训练水平,再集中地进行快速力事训练,特别是以跳跃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专项能力训练,便能获得理

想的收获。

3.技术意训人的形成与实践体验之间存在的差异

通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以及实际训练体验,进一步明确了跳远技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即在高速助跑条件下的有效起跳。而在目前情况下,助跑的速度及其节奏,都已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但是,所表现出来的专项成绩却并不理想(助跑最后14.50m的时间为13.51 s)。如果助跑与起跳的技术衔接合理而有效,则专项成绩应该达到了7.60m(实际只跳出了7.38m).三.结论归纳

5.运动会 排球训练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了在学校运动会排球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确保每个队员坚持到底,科学训练,保证效率,特制定此方案.二,训练目标: 1使队员能坚持训练,认真刻苦,服从指挥.2熟练掌握排球垫球技巧 3提高排球队员的身体素质

三,训练时间:工作日每天下午7:00—8:30;

非工作日每天下午3:00—5:30;十一期间根据放假情况进行特定安排。

注:每人保证有1—2小时的训练时间,具体时间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四,训练场地:东区操场外乒乓球场边空地 五,人员安排:

1总负责:

2临时负责:从参加的人中选出有排球基础的队员,将其与其他队员分组,并指导其他队员训练;3每次训练前由临时负责人点名考勤,并登记迟到或未到的原因,然后做完准备活动,进入到训练中。六,训练具体措施:

1、动作要领:以正面双手垫球为例,从半蹲准备姿势开始,两手手指重叠合掌互握,两拇指并拢,压腕;两臂外翻,前伸至球下方。接着,等第、提肩、抬臂、跟重心,用腕关节上方约10厘米处击球后下方,将球向前斜方送出;

2、练习方法:

a:无球者徒手练习基本姿势,体会动作要领;

b:分组练习:每组由一人持球,其余人员轮流上前击球,体会出球部位和协调用力。

c:两人一球,一抛一垫,体会重心移动而导致的身体位移。d:单人练习,进行强化训练。七,训练注意事项

1.每次训练,每位队员都必须正时参加,也必须正时回家; 2.每次训练都无条件服从教练的安排与指挥; 3,每次训练结束必须总结,以求不断改进; 4.在训练时,懂得自我保护,防止受伤; 八,训练器材与物品

排球16个 矿泉水5瓶等

6.高二田径运动队训练计划 篇六

高二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领导的提示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竞技体育一定能获取好的成绩。同时为了我校开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做好基础,提高我校学生的课外兴趣,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增强他们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特此制订以下几点计划:

一、教学训练的任务:

1、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组织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田径活动。

2、发展柔韧、协调、灵敏、速度、弹跳等运动事故。

3、学习和掌握田径各项运动所需的基本活动技能,逐步培养完成各种练习的正确姿势,对学生的特长的培养。

4、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守纪律、爱集体、懂礼貌、爱学习、勇于吃苦、意志顽强的品质,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二、教学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扛铃等。

三、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4次,每次1—1.5小时左右。下午训练时间5:10—6:40。

四、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周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

五、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常年系统的身体系统为主。

3、各种练习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用力顺序,爆发用力等意议。

六、思想教育和管理:

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固之忧”。通过师工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校的田径运动在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一定能获得比以前更上一层楼的佳绩。

七、教练:张春珍。

八、队员名单:杨建民、李 烨、冯跃文、张小健、张滨海、田径训练过程

星期一

1、准备活动慢跑5*200

2、柔韧性练习(正压腿 侧压腿 摆腿 栏杆上活动关节练习)

3、专门性练习1)摆腿2次——高抬腿走2次——侧面交叉步2次——弓箭步走次——后腿踢跑2次——小步跑2次——高抬腿2次——单脚跳2次——加速跑4次40米(技术要求:高重心、送髋、放松、充分体会利用髋关节带动的正确跑的动作,前后摆幅大)。

二、下午训练时间5:10—6:40

1、一般性准备活动10分钟;

2、专项训练(各运动员均以径赛项目为主):(1)、蹲距式起跑30*4,注意起跑时要蹬地、摆臂、起跑前几步的重心要压住、要小步子、高步频、保持约10~20 M左右重心随着速度的加快而逐渐抬高;

(2)、行进间60M*3,注意到体会后的途中跑动作,争取尽量用“髋”在跑而不是用“小腿”在跑;积极与准备活动的技术练习相结轨;

(3)、100M*2,请注意100M全程的感觉,体会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各环节的动作要领。

3、结束部分15分钟

(1)、放松跑200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3)上下肢相互间放松。星期二

一、早晨休息。

二、下午训练时间3:30----4:30

1、一般性准备活动10分钟;

2、上梯式跑步5个来回*3组(要求:摆臂频率快、摆幅大,前脚掌着地并快速瞪离地面)。

3、结束部分20分钟

(1)放松跑200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3)上下肢相互间放松

星期三

一、早晨训练时间6:30----7:30

1、一般性准备活动10分钟;

2、柔韧性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3、放松跑400米。

二、下午训练时间5:10----6:40

1、一般性准备活动10分钟;

2、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收腹跳、跳深、蛙跳、单脚跳);(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垫上完成);(3)橡皮条(牵引练习);(4)扛铃(负重蹲立)20次*4,每次间隙放松跑200米。

3、结束部分15分钟(垫上磕打放松)。

星期四

一、早晨休息

二、下午训练时间5:10----6:40

1、一般性准备活动

(1)慢跑 4*200米;(2)稍微活动各关节。

2、另一专项练习(以田赛为主)

(1)、如跳高、跳远动作的分解技术练习;(2)、各种短距离往返跑比赛。

3、结束部分15分钟

(1)放松跑200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3)上下肢相互间放松 星期五(自己练习)

一、下午训练时间6:30----7:30

1、一般性准备活动:(慢跑3*200,稍微活动各关节。)

2、灵敏性练习。

(1)各种快速反应练习;(2)(2)站立式起跑30-40米;(3)(3)30米、60米计时跑,各二次。

2、结束部分15分钟

(1)放松跑200米;(2)垫上放松。

星期日(第二阶段时训练)自己的练习

一、上午训练时间9:00----10:30

1、专项准备活动

2、各专项测试(按比赛要求)。

3、结束部分

(1)、放松跑200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3)上下肢互相放松

二、下午训练时间4:30—6:30

1、专项准备活动

2、各专项测试(按比赛要求)。3杆铃—台阶运动。

4、结束部分

7.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篇七

关键词:体操运动调查,教学训练分析,预防运动损伤

1、前言

体操运动中的技术动作都带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所以体操运动员在进行体操教学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非常高, 特别是在训练器械项目时, 因为器械项目的动作相对于地面动作更加复杂, 在加上器械与地面会存在有一定的高度差距。要充分了解运动员在体操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情况, 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查, 分别是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 发生原因, 损伤特点, 产生规律。只有充分掌握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 才能做出相应的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措施, 以便在今后的体操教学训练中减少或是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 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给运动员带来的伤痛。

2、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是国家体操队中的体操运动员共50名, 其中包括男运动员32名, 女运动员18名, 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是20岁, 年龄最小的13岁, 平均年龄在16.5岁, 运动年限在3-11年之间, 平均的运动年限是6.53年。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的方法分为以下两种。 (1) 问卷调查法 , 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下 , 组织了一次调查问卷 , 问卷内容包括运动员个人的基本情况, 在训练中产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运动损伤的部位, 受伤原因等等, 一共发出50份问卷, 问卷全部收回且全部问卷的答案都符合问卷的要求。 (2) 咨询调查法, 主要采取的是访谈形式的调查, 通过与运动员本人、队医以及教练员之间的咨询, 可以得知运动员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 当然通过队医还可以咨询到预防运动损伤产生的措施以及经验。

3、调 查 结 果分析

(1) 运动损伤情况的总体分析 , 在50名运动员中在体操教训练 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是100%, 也就是说每一名运动员在训练时都发生过运动损伤, 其中男运动员32名共发生运动损伤86处, 女运动员18名共发生运动损伤45处, 很明显男运动员在体操教学训练中比女运动员更易发生运动损伤。原因在于男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难度往往高于女运动员且男女运动员的训练项目有所差异。

(2) 不同种运动项目间运动损伤情况分析 ,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 , 在体操运动的器械项目中最容易的项目是跳马, 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是21%, 然后依次是单杠19.8%, 双杆18.5%, 鞍马16.1%, 吊环14.3%, 自由体操8%。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后可以得出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器械训练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远远高于非器械体操运动训练时发生的运动损伤几率, 而且在器械项目中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是跳马其次是单杠, 即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是跳跃项目。针对在跳跃项目中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采取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在跳马过程中要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跳马动作训练开始之前, 运动员要认真的研究该动作的技巧与动作的特点, 并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在训练中要利用好膝关节的力量, 即在落地时要充分利用到膝关节的缓存力量以便减少自身落地的力量, 从而减少对腿部关节的冲击, 在一旁做保护的运动员要集中注意力, 紧紧的跟随训练的运动员的动作节奏, 要注意避免发生由于向前力量过大而发生的摔倒的情况。在体操运动中针对单双杠的训练时, 训练的动作一般都包含转体的动作, 而且大多是转肩、砸肩的动作, 一旦运动员的肩部力量不足, 或是在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做的不够充分, 就会发生运动损伤, 所以运动员在训练这类器械时, 首先要训练的是肩部的力量, 再有就是在训练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在一旁做保护的运动员要注意观察, 一旦发现运动员有掉落器械的危险, 要第一时间接住器械上的运动员, 以防发生运动员的二次损伤。

(3) 运动损伤发生部位的分析 , 体操教学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按照发生几率排序如下:关节韧带扭伤, 肌肉拉伤, 挫伤, 擦伤, 骨伤, 肩周伤, 腱鞘炎, 滑囊炎。可见, 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多分布在腕, 肩, 腰, 踝等关节部位。发生上述部位的运动损伤大多是由于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由于练习动作时失误产生的, 特别是在器械上失误跌落到地面时会下意识的用手撑地, 在强大的冲击力下使的腕部受伤。或是在腾空动作中, 因为在腾空前需要通过快速推手以获取最大的加速度, 往往这时会因为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协调从而产生韧带的拉伤。在完成动作落地时, 腰部和腿部要在瞬间承受住高空下落时产生的运动加速度及运动员自身的体重, 所以在落地的一瞬间身体中的关节、韧带和肌肉都会受到强有力的冲击, 一旦出现差错, 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运动损伤。而相对于上述部位的拉伤, 擦伤也是在体操教学训练中经常出现的, 擦伤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运动员和器械之间产生了不协调的摩擦, 从而使运动员受伤。那么要如何避免上述这些部位的运动损伤呢。首先需要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因为体操运动是以力量为基础的, 如果一个运动员自身的力量不够, 那么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是在所难免的, 再有就是运动员要掌握技术动作的技巧, 不能盲目的练习没有掌握的技术动作, 在训练之前要多于教练员沟通, 然后仔细琢磨动作的细节, 要做到了解动作每一个拆分出来的细节, 对动作了如指掌才能避免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还需要运动员在进行技术动作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 要时刻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避免自身的不良情绪影响自己的训练, 避免过度训练造成的身体过度疲劳。

4、结论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员产生运动损伤是经常发生的, 但运动损伤的级别是不一样的, 有的运动损伤也许只是擦伤, 对运动员的生活和训练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有的运动损伤一旦发生往往是不可逆的, 比如脊柱关节的损伤, 这类损伤不但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甚至是运动员自身的生活也要受到很大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高级别的运动损伤的产生, 这需要所有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的努力, 最为教练员要做到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 科学的安排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作为运动员自己更是要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提高自己的动作质量, 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体操队其他的工作人员, 要加强队医的医务监督意识, 要认真的做好场地和体操运动器械的保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志勇.体操运动及其形成要素的要点探讨[J].科技与体育, 2011, (08) .

[2]何硕南.论体操发展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育, 2008, (07) .

[3]体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素 (JGJ3-2002) , 2002, (01) .

8.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篇八

摘 要 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运用当今的热点训练方法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知识去解决目前我国体操运动员存在的主要问题,落地动作稳定性不强的问题。通过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重要性的讨论,根据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去提高体操运动员的落地动作不稳的现象。从本质上找出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动作稳定性关系,最后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落地动作稳定性。

关键词 体操运动员 核心力量训练 落地稳定性

对于体操运动员而言,速度、力量、技巧是竞技场上不可或缺的技能,然后稳定性经常作为运动员冠军梦的“斩马刀”的角色出现。在国际类的全球范围内的体操竞技比赛而言,由于稳定性不强的原因导致动作失误,无缘金牌和奖牌的例子举不胜举,稳定性不行也是很多年輕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受伤早早退役的原因。

平衡木项目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体操竞技项目,我们时常可以在电视直播中看到运动员在最后关头落地的瞬间没有站稳而错失得冠的一幕,不论前期的动作怎样完美。最后的稳定性一直是困然我国体操运动员的一个巨大的难题,比赛的胜负大多数决定在最后的落地稳定性上。吊环作为我国体操项目中的强项之一,一直保持着领先的竞技水平,我们可以从我国近几年的奥运会中看到,我国吊环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运动员最后落地的稳定性一直保持得很好,据分析我国吊环运动员在国际性大型比赛中落地的成功率能够达到35%之多。这些都可以给我们指出稳定性在体操事业中的重要程度。

一、核心力量训练分析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运动员在竞技中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对象是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包括柔韧训练、平衡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的本体感觉训练。核心肌群处的肌肉可以在移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的良好用处,这部分的肌肉对运动员在移动中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有着不小的作用。整体原动肌的存在可以大幅度的维持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稳定肌的主要训练对象是多裂肌、腹横肌和膈肌三方面;多裂肌的主要功能是加强脊柱节段之间的稳定性,它作为本体感受和运动感受的主要接受地带。腹横肌的训练在我国体操运动员中早已经进行了实施,只要是对腹部平衡能力和力量协调度的控制。膈肌的重要身体位置决定了膈肌的重要作用,膈肌有着增强腹内压和调节呼吸变化的功能来硬性核心稳定性。

核心力量训练是在不平衡的情况下,进行力量的提升、平衡性和稳定性的调节来加强对身体在移动中的控制能力,可以说是身体在不稳定的情况下经过自身的调整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训练方法的不同也是针对不同体操项目来说制定的具体训练课程;瑞士球的训练就是一种典型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悬吊训练方法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的增强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在平衡球和平衡板上训练的运行员能够很好的提升运动员对力量的控制和专项能力,可以针对武术运动员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悬吊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整体的平衡性,可以针对冲浪运动员和滑板运动员进行专业化的训练。

二、提高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的意义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在受到外力时能够及时的自我调整并能够长期维持下去的一种能力。体操运动员在落地的瞬间要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变化来减缓和消除由于高速前进和高空落地带来的惯性,同时要防止在落地时受到伤害。体操运动员落地时要受到压缩和扭曲两种负荷,其中压缩负荷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倍左右,重心稍有不稳就会功亏一篑,不仅丢失金牌而且还会因为落地动作不正确造成运动损伤,落地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这对体操运动员的核心区力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移动中的动作失误,可以在保证稳定落地的情况下顺利的完成全部动作,从而保证高质量技术动作的完成。

三、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稳定性关系

核心力量的训练主要集中在核心部位即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包括柔韧训练、平衡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的本体感觉训练。这些核心部位的训练对体操运动员的落地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体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不同于传统的腰腹力量的训练,它可以使整个身体处于运动之中,锻炼身体从空中落地的稳定性。之所以有些运动员出现落地不稳的现象,就是由于平时训练的负荷强度不够,而且训练的方法不够科学,在练习方式上,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宜采用固定的静力收缩,使肌肉产生向心收缩,训练结果将非常显着;另外还可以采用悬吊法计时训练,让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这样有利于身体掌握控制重心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核心力量的训练对于提高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应不断增加体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训练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 邢月英,曾庆涛.对女子少儿体操运动员跳马落地稳定性的探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0.21(2):40-41.

[2] 赵佳.核心区力量及其训练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18-220.

上一篇:律师《聘用合同》下一篇:合作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