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两代观后感(高中)

2024-09-18

牵手两代观后感(高中)(共8篇)

1.牵手两代观后感(高中) 篇一

有一次我买菜的时候,听到一位父亲在这样对儿子说;“同学欺负你了,别怕,明天放学我去接你,看我怎么修理那小子,学会换位思考《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5版读后感。”随后看到他的儿子高兴的蹦了起来说:“爸爸,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呀。”还有一次,我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领着上幼儿园的小孙女往家走,她们边走边说,只听见这位老奶奶问她的小孙女:“孙女,你今天吃几个包子啊?”小女孩说;“我吃了一个小包子。幼儿班的那小壮壮可能吃了,他竟吃了5个包子。”“你真傻呀,一样交钱,多吃多得。”奶奶大声斥责她。还有的家长也曾这样说,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打你,挠你,你就去打他,挠他、、、、、、。类似这样的话题我们常常都能听到。这样的家长都是以孩子为出发点,关注自已孩子的内心感受,教会孩子时刻关注个人的切身利益,读后感《学会换位思考《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5版读后感》。但长期下去,孩子就变得比较自私,不会感受别人,不会换位思考。最后也很难有好的发展。什么是换位思考呢?这是《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5版所讲的一个故事。这件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翻译。有一天,我看见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精疲力尽。问明原因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特别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个,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 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她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个小孩带回来。小孩的妈妈来了,看见了哭泣的小孩。如果你是这个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个工作人员,还是直接向她的主管提出抗议?我看见那个妈妈蹲下来安慰小孩,并且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她,安慰她一下。” 当时我看见那个小孩踮起脚,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说:“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而这位妈妈就是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理解他人愿望的需要。而这就是换位思考。教孩子换位思考,等于给了孩子一把避免和解决矛盾,与人成功交往的金钥匙。给人的心灵开启了一扇窗,可以很好的与人合作。一个人只有心量扩大了,才会有修养,才会豁达,才会把事业做大。

2.《牵手两代之三岁看大》读后感 篇二

至于孩子的心理准备,我们家长应该这样做:用平静、随意地语言跟宝宝谈论幼儿园,告诉宝宝幼儿园有什么样的老师,老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们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上厕所……而且家长讲这些事的时候,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最好讲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发笑,这样孩子就会要求家长一遍遍地讲。然后家长还可以拿出幼儿园的图片或宣传册,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还可以找一些关于宝宝上幼儿园的故事书讲给孩子听。这样,孩子就会通过语言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心中对幼儿园有了基本的印象,对老师和小朋友不再完全陌生。

第二步:带孩子初步体验。

家长已经刺激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注意,接下来,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过家家的形式来体验了。妈妈可以扮演老师,让孩子扮演小朋友,从早上入园开始,一直演到放学回家,将幼儿园可能遇到的.事都编到过家家的程序中。玩多了还可以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小朋友呢!然后,可以带孩子去实地参观,也就是带孩子去幼儿园啦,使孩子将和妈妈玩游戏的经验与真实的幼儿园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对幼儿园的认识,排除陌生感。

有一点要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呀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游乐园一样的场所。结果,当孩子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玩过了就可以回家,造成失望情绪。

做好这些准备需要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孩子入园后就不会感觉到过于恐惧和焦虑。当然这并不是代表孩子入园后就万事

除此之外,书中还向我们讲述了三岁孩子是发现自我的年龄;是喜欢说“不”的年龄;是苛求完美的年龄;是对性别感兴趣的年龄。这些对我们作为三岁孩子的妈妈来说真的很有帮助,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育儿难题也许就在书中迎刃而解。

3.《牵手两代》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让家长了解孩子爱磨蹭的习惯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办法,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做事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

毛病。

【教学重点】

让家长了解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习惯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针对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形成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谈话法、教师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

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家长交流:您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不良

习惯呢?教师小结:看来让家长们最头痛的就是:“孩子做事磨蹭”和“做事无法集中注意力。”

第一节

妈妈说我小磨蹭

一、老师可跟学生演绎教材上的情景对话,结束后询问家长,究竟怎样做才能帮孩子改掉磨蹭的习惯呢?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出谋划策。然后学习课本上家长的成功做法。教师总结:爱磨蹭的孩子现在是比较常见的,磨蹭已经是孩子在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毛病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成过程,不是哪一天突然磨蹭的。这位家长的做法固然有效,但实际生活中,帮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并不能单靠这一个办法就能解决,我们需要找出孩子磨蹭的成因,再寻求相应的对策。

二、与家长一起学习专家讲堂55到59面,请家长发言总结出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磨蹭的几种主要原因:(出示幻灯)

1、天生的慢性子。

2、缺乏时间观念,不知道如何叫“抓紧时间”。

3、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家长要求太严或包办太多。

5、竞争意识不强。

6、注意力容易转移。

教师总结:矫治磨蹭要对症下药。如第三种情况要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责任心上下功夫。第二种情况要在专时专用、提高学习效率上努力。在教育活动这部分,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孩子改正磨蹭的方法,请家长阅读后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谈你想采用的方法。教师与家长共同总结出纠正孩子磨蹭的方法:(出示幻灯)

1、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要想让孩子改变磨蹭的毛病,不能靠大嗓门,更不能打骂。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是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珍惜时间取得的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孩子,还可以在墙上贴上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总之,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磨蹭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2、让磨蹭付出代价。

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系纽扣,可孩子却一点也不急。最后,家长还得赶紧骑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会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迟到不了,有爸爸妈妈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家长不要急,让孩子自己急。如果孩子迟到,老师肯定会问她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她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3、增加计时性活动。

孩子磨蹭,不光在学习中表现出来,也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做作业磨蹭,穿衣、吃饭磨蹭。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增加计时性活动是可行的方法。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设定,然后以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地进行。孩子做事,家长为她计时,告诉并夸奖她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对于低 龄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行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会有更好的效果。

4、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长期被说成“慢”,孩子会认为自己每次的学习时间都很漫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上厕所、喝水等。在家里,家长要有意识地表扬她,并告诉她,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

5、利用“速度测定法”,感受“我可以快”。

记录单位时间里(如5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结果肯定会使孩子惊讶:我能这么快完成呀!并且让她认识到“快得值得”。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出来的时间如何处理?许多父母会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全面发展:增加练琴时间或者额外增加作业,反正不能闲、不能玩。孩子会觉得: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快任务越多。所以,你得让孩子感到“快得值得”,她才会去“快”。

6、任务适度,留有空闲。

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多激励,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业的确慢,但可能是作业的难度大,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或者是智力有一定问题。如果是这些情况,父母越催,孩子越惊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如果考试时你更快一点儿,你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励,就会在下次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教师小结:有些孩子的磨蹭行为还与爸爸妈妈平日里自身的行为有关,这些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希望家长们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榜样。

4.牵手两代教学计划 篇四

一、教材分析:

处在六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约在12——13岁之间,已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善于嫉妒、爱攀比,撒谎现象普遍存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知谦让,以自我为中心,异性间的吸引也初见端倪;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无端的拒绝父母,动辄对父母大吼大叫,不听父母的话,出现了一些逆反情绪;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些紧张,不同程度的有考试焦虑心理;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开,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等。他们也由此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压抑,内心产生了许多烦恼和困惑。针对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教材选取了生活和学习的片段,安排了八讲内容,分别是《为孩子解读青春的奥妙》、《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教育孩子需要艺术》、《道德意识需要培养》、《失败面前不言弃》、《正确交往有学问》、《帮孩子打开心结》、《让孩子带着梦想起航》。每一讲都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而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对待这些困惑的策略——其主旨就是家长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本着“交流疏通”的原则,“用爱导航”,循循善诱,耐心交流,合理疏导,以解除孩子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和“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运用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三、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中引起家长情感的共鸣。2.情境感受法:创设生动情境,加深对事情的反思和感悟。3.讨论交流法:在交流中对孩子形成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4.系统讲述法等:结合“专家支招”部分,让家长掌握科学而准确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

《教育孩子需要艺术》、《帮孩子打开心结》

五、预期效果

1.希望家长们,通过看剧情、听录音、听故事、听教师的讲解与点评,更深刻的理解,惩罚孩子的情形;怎样惩罚孩子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惩罚孩子要注意的问题;惩罚孩子的原则等。并通过学习讨论后,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在孩子面临困境的时候,家长的一句温馨鼓励的话语,有时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让孩子扬起理想的风帆,希望家长对孩子,不要吝啬每句鼓励、表扬、赏识的话语。

5.三年级 牵手两代教案 篇五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家长明白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体验比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

2、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家长学会分析查找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的消极情绪的原因;

3、帮助家长掌握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方法及策略。

教学重点:

让家长掌握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方法及策略

教学难点:

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的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

互动交流法、采访对话法、案例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家长课前阅读教材第3页和第13页的教育故事,填写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各位家长大家好!欢迎你们的到来,非常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的家长课堂。自从孩子进入三年级以来,有的家长向我反映说:孩子在家做作业经常做到很晚,而邻居家的孩子能轻松的完成作业还有时间看课外书;还有的家长说:自从孩子上了三年级,就发现孩子做作业经常磨磨蹭蹭、拖拖拉拉、边写边玩„„,作业好像成了他的负担。通过小调查我发现90%以上的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是只有12%的家长在关注中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帮助与鼓励,懂得“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比关注成绩更重要,”这点是难能可贵的,值得大家学习。那么如何让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探讨的话题。

(课件出示: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二、心灵独白

(一)下面让我们先听听一个孩子的心声。(播放录音:教材第3页孩子的心灵独白。)

各位家长,您的孩子是否也有同样的烦恼啊?孩子经常抱怨作业多,难道是作业真的那么多吗?哪位家长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家长发言)孩子经常抱怨作业多,一般有两种情况:

1、作业的确多,班里绝大部分孩子都感觉多。

2、作业并不很多,只是有的孩子感觉多。

(二)孩子经常抱怨作业多,久而久之,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呢?(家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1、情绪上:烦恼、厌学

2、行为上:做作业丢三落

四、书写潦草、磨磨蹭蹭、盼生病、逃学、撒谎等等。

3、心理上:学习压力大、有挫败感(就是遇到困难时,会心灰意冷,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样久而久之,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因为作业多,用时长,影响了孩子的正常休息,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绪及体验,帮助他们走出烦恼,以健康、积极、快乐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各位家长,当发现您的孩子经常抱怨作业多时,您一般是怎样做的呢?请把您的做法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谢谢!

(三)下面我们听听录音中孩子的爸爸当发现孩子总抱怨作业多时是怎样想的。(播放录音:教材第3页爸爸的心灵独白。)

看来爸爸对孩子的抱怨也有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抽空去学校了解一下情况,如果作业确实很多,就和老师沟通一下。

三、分析教育故事

各位家长在课前已经阅读了教育故事,那么孩子抱怨作业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爸爸又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各位家长积极交流。

原因:

1、做作业不专心,精力不够集中;

2、做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3、缺乏时间观念。

爸爸的解决方案:

1、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帮助负责督促孩子认真听讲,抓紧完成课堂作业,整理书包,做值日等;

2、爸爸负责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杜绝边写边玩的坏毛病;

3、在家督促孩子加快日常生活的节奏,克服做事不专心和磨蹭的坏毛病,提高做事和学习的效率。

另外,爸爸回家就主动和孩子耐心沟通交流,告诉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还帮助孩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作业计划,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四、专家课堂

作业并不多,可有的孩子感觉多,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家长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的总结:

1、孩子有厌学情绪。有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心思用在别的方面,比如追星、听流行歌曲、迷恋网络游戏、迷恋漫画书等。对这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来说,再少的作业都是心烦的,都嫌多;

2、孩子的效率太低。

⑴有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边写边玩,磨磨蹭蹭,别人半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他却需要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造成作业很多的假象。(故事中的孩子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⑵有的孩子书写习惯不良,拿笔或书写的姿势不正确,写起字来又慢又吃力,写一会儿就疲惫了,所以孩子感觉作业多。⑶有的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那么,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症呢?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作了一个形象的解释。他说,人与外界接触主要依靠各种身体感官与大脑之间的互动,通过看、听、闻、摸将信息传达到大脑,大脑再将这些信息整合,作出反应,指挥身体的动作,两者不断互动,形成感觉统合。这种能力不足,就会引发运动、学习、社交的困难。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通常大脑对手的动作控制不好,孩子不能灵活地通过感觉刺激在大脑中的反应来操纵双手,需要依赖视觉。写字时,头贴近桌面,姿势不当,运笔不灵活,造成写字又慢又差,很容易造成疲劳,产生作业多的抱怨;

3、孩子学习上很吃力。有些孩子看上去学习也比较认真,但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所学内容没有很好地领悟。每写一个字、每算一个数,都需要不断地翻书查看或苦思冥想,作业时间拉得很长,孩子自然感觉作业很多。

我们分析并寻找出孩子抱怨“作业多”的根本原因,就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了。故事中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他通过对其他同学的调查以及和老师的及时沟通,分析出了孩子抱怨作业多的原因,并帮助孩子制定完成作业的计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里,父亲的两点做法很值得家长朋友们参考,一是积极关注孩子,二是及时和老师取得沟通。当孩子抱怨作业多,产生厌写情绪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抱怨,让孩子委屈烦躁的负性情绪有一个宣泄的途径。对孩子来说,家长的理解是最好的安慰和鼓励。当孩子心情平静下来,家长再耐心细致的向孩子讲述家庭作业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孩子从抱怨作业太多的负性情绪中走出来,转到寻找既快又好地完成作业的方法上。家长最忌讳的做法是:立刻用指责和大道理把孩子的抱怨堵回去。如果面对孩子的抱怨,家长指责“你就是缺乏学习的热情,如果你很爱学习时,就不会感觉作业多了”,这样,孩子便会产生抵触心理,更加厌倦写作业了。

★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家长要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会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都拥有一套行之有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学习困难成绩总是不理想的孩子,往往都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孩子,缺乏完整高效可行的学习方法。有教育专家说:出色的人生源于出色的学习,出色的学习源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源于父母从小对孩子的精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正确的学习方法,除了个别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外,大部分孩子都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习得。所以,家长要有从小就培养孩子正确学习方法的意识,不要只看成绩,有时候,高分并不代表优秀。下面我们就请吴西的家长,来谈谈他是如何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的?

家长和教师共同归纳如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的策略

1、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预习(2)高效率的听讲

(3)积极举手发言(4)做好课后复习

(5)养成自学习惯(6)多思善问习惯

2、及时和老师沟通,查找孩子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辅导孩子。

3、请求老师的帮助或给孩子请家教。

4、建立不会本

我的秘密武器——不会本

我有一个保持成绩优秀的秘密武器——不会本,大家一定会问:什么是不会本?告诉你吧,不会本就是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自己不会的内容。我总是把平时作业、考试中不会的记录下来,等老师教会自己后,再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上去。我还要求自己当天不会当天记,并及时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养成不会就问的好习惯。有些知识当时弄明白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又不会的内容,我要进行第二次记录,甚至第三次记录,直到完全彻底地弄明白为止。建立不会本的目的是在不断地强化知识,把知识掌握牢固。

我还定期对不会本的内容做总结,一个星期一小结,一个月一中结,一个学期一大结。不会本平时常常翻,考试之前重点翻,我相信,有了这个秘密武器,大家一定能获益匪浅。

★ 对待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孩子

1、家长要带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比如:走独木桥、100米障碍跑、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打羽毛球、玩滑梯、做游戏老鹰捉小鸡等等。

2、室内训练,比如玩小猫钓鱼、用筷子夹豆子、抢板凳游戏、用球拍颠乒乓球,等等。

3、专项训练。到书店买有关按顺序连线、按顺序找数字、找出两幅图有几处不同,涂涂画画等之类的书进行训练。总之,感觉统合失调治疗的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家长要做到耐心、用心、持之以恒。你们可以多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掌握科学有效地纠正方法。

五、家长注意事项

1、多鼓励和肯定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很多实验,结果表明,当家长和老师积极地评价孩子,信任他、期待他、肯定他,那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会相应地提高。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几乎成为小学生教育的“金科玉律”。家长切不可当着众人的面说孩子笨,或指责孩子的缺点,更不可责骂和体罚孩子,这样只能强化孩子消极的自我意识。(补充案例)我班有个女孩子非常聪明,就是作业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能列对算式可计算结果老出错。针对这一问题我找她单独谈话。“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欣赏的就是你课堂上的表现,听讲专心、回答问题积极,爱动脑、爱思考,总是能答到点子上,我很喜欢,可你的作业我可不满意,你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一一找出原因后,我告诉她:“如果你能认真书写,做题细心,做完用心检查,你的表现会更加出色,老师就更加喜欢你了。”第二天,孩子的作业大有转变,我立即在全班当众表扬,并奖励10分作业分,从此,骄傲和自信就写在了她的脸上,作业再也不用我操心,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

2、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跳一跳,让孩子获得成功

这个学期我们班新转来了一个新同学。以前对电脑一无所知,而且是非常内向的一个女孩子。这节课教学内容是用方形和圆形做画。也就是利用方形和圆形工具来画房子。我演示完,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了,于是我就大胆地放手让他们画了。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位学生迟迟没有动手,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也不做声。我估计她是不会画。我走到她身边,询问了一下。是因为她以前都没接触过,所以也不知道如何用。为了消除孩子对电脑的恐惧心理,所以我改变了教学策略。其他同学画房子,我就让她从简单的鼠标操作开始,练习画基本图形,如直线、曲线、方形和圆形等等,先把基础的东西学好,并且给她配了个小老师,她在小老师的指导下,慢慢地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鼠标,如何打开画图。到了下课的时候,这两位同学脸上露出了微笑,还高兴的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完成了你的任务。这样一来,给学生降低了难度,学生跳一跳就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3、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多抽时间陪孩子进行业余活动,比如打球、游泳、下棋、骑车短途旅行等,把孩子看作朋友,孩子才能把你看作朋友,孩子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你的话孩子才能听进去。只有在平等、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积极健康的成长,以愉快的心情去做事、去学习。

4、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先以身作则,家长做事利利索索,讲究效率,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家长的学习习惯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从我个人来说,我努力形成这样一种家庭学习氛围:晚饭以后半小时是家庭聊天时间,一方面家长谈工作上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和孩子聊学习经历。之后一小时是家庭成员学习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他的课本、一起做作业,并体现出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也可以做自己的业务学习。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愉快的事情。之后,家庭成员才可以从事看电视等娱乐活动。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也不排除在有非常精彩或全体家庭成员都喜爱、或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或其他事件时,家庭成员一起协商,改变家庭学习计划,先娱乐再学习。毕竟,家庭不能让孩子形成僵化、刻板的印象。

六、倾听孩子的心声

师:家长朋友们,当您听到您的孩子来自心底的声音时,您一定会有所感触吧!的确,方法不是万能的,您只有积极关注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孩子!同时大家也要承认智力的差异,不要急功近利,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孩子的姓名均为化名。)

七、课后作业

1、根据教育活动中提供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家长和孩子共同协商,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和方法坚持做下去,彼此要互相监督。

2、完成配套作业。

八、课后延伸

6.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帮助家长认识三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解释孩子在三岁发现自我年龄这一阶段发生在情感及交友等方面的一些现象及其内在原因,指导家长给予儿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营造儿童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3、与家长交流、分析三岁儿童使感到家长棘手的一些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进行积极的探讨。

4、通过此次活动,全面提高家长对整个儿童期家庭教育的重视,提高家长学习意识和科学培养儿童的意识。

【教学方法】

鉴于家长的知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授课对象多为小班新入园家长,对幼儿教育知识了解的相对少一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谈话法:与家长进行亲切交流,了解孩子在三岁出现的一些现象,及家长的解决策略。

2、案例分析法:列举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适当采用讲授法,使幼儿通过案例和讲授,了解三岁儿童心理现象和情绪变化的原因。

3、情景演绎法:生活中的情景是家长极为熟悉的,演绎生活中的情景,引起家长的反思和对比,更能加强对家长教育实践的指导。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在正式进行活动之前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家长,今天我们为了什么而坐在这里?您觉得这个“家长学校”有多大的必要性?

对于家庭来说什么都能延误,惟有孩子的教育不能延误。有人说,中国有三种家长(1)家长有责任心,又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最容易成才(2)家长没有责任心,也不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任其自由发展,一部分也会成才(3)还有第三类家长,他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却又不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呢?为什么?往往用一些偏离孩子成长规律的方法“教育”孩子,而让孩子的发展成“问题儿童”。所以,为了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当一回学生,成为真正懂得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那么,我们现在正式开始我们的家长课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我们这么多有着高度责任心的家长坐在一起来讨论我们的孩子——一群刚入园几个月的三岁的宝宝们。

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喜事、快乐的事,然而教育孩子又是一件苦恼的事。当宝宝成长的某一阶段,我们会发现,从前乖巧、温顺的孩子突然间不乖了。①他可能变得很固执任性,爱发脾气、大哭大闹。②争抢东西,不许别人动自己的东西而且不肯与别人分享——什么都是我的,我的地方你别动,我的东西你别动,孩子为什么变的这样,这让我们想起了可怕的自私。③某一天突然孩子喜欢说不要,什么都说不。

这是否让你束手无策,孩子怎么了?这些问题让我们做家长的特别苦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家长一起探讨的问题:三岁——发现自我的年龄。

一、认识自我

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的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会说“我”(或者说知道照片上的哪个他是自己)。比如,我的女儿……

当孩子最初从镜子里面,慢慢认出自己,当他从照片当中找到自己,他在整个认知世界的过程当中,逐渐地发现了“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这样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就悄然声息的到来了。(通过调查表我们也向一部分家长调查了宝宝的表现——家长发言)

1、自我意识敏感期

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知道了“我”,知道自己是与别人、与物体分开的,孩子会发现这个东西是我的,是我的,他用是我的这个来区别我跟你是不同的,我是我,你是你,这个是靠什么呢?就是靠拥有某种物质性的东西,这是第一个自由宣言。

第二个自由宣言就是说“不”——吃饭——不——睡觉——不——上厕所——不,他那个时候真的不去吗?不是的,他就是什么都是不,来表明我和你是有差别的,我可以不按你的方式做,孩子这在使用自我意识。孩子说不之后,开始互相对打或说“打你”“打死你”,这都是最早的独立宣言,是自我意识形成的表现。

2、出现的年龄:一般自我意识敏感期出现的年龄在2——3岁左右,有的孩子或早或晚,有的表现明显,有的表现不明显。

通过调查表我们也向一部分家长了解了宝宝的表现,您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吗?——家长发言 当孩子说不是您是怎么做的?

当孩子在一起玩,自己的宝宝不肯分享时您是怎么做的?

3、在自我意识敏感期发展过程中,有些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与我们成人的理解大相径庭,所以在这段时间孩子的所作所为常常会引起家长的误解:

(1)孩子说“打你”“打死你”

这个时候孩子是粗野的行为吗?这个时候孩子不是打人的意思,是排除的意思,孩子认为我要排除你,你应该立刻就消失,但你还存在,我就用手来排除你。过了几个月之后,这个敏感期会自然过去,孩子就知道我可以通过别的形式来进行。所以,当孩子打人咬人时,我们只去制止他,不要去谴责不要去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

(2)容易让家长误解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很多爸爸妈妈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不在听话和顺从,孩子为什么总是说“不”,总是跟你扭着做。

当孩子形成自我意识之后,他开始坚持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刚刚形成的意识萌芽来做事情,不选择妥协,比如天气凉了,妈妈让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这时如果你不遂他的意愿,便哭闹;但如果你遵循孩子的意愿,他便会出现顺从和安静的状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如果家长觉得,你不是跟我扭着做吗,我非要把你扭过来,这是否妥当的,如果你不想孩子长大后依赖性强,缺乏自立能力,做事没有主见,你就不要和孩子争斗,也不要和孩子较劲。

孩子处在反抗期时,你要特别注意你的语言,不要有暗示性——你越不让他做什么他越是做什么,你说“你不要……”他马上就去做。比如……

这种情况在我们家也经常发生,有一次,我女儿又对鞋柜子上的鞋子跃跃欲试,就等我说“别碰”她就会把手伸过去,那您说我应该怎样做?(我就没理她的行为,然后说“我的眼镜呢?在哪呢?”不动声色地就把她的思维引到别处去了)

——这是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也很好用,就是让孩子做选择题:如果你觉得孩子必须顺从你的意愿,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要这样”或“不许那样”,你可以说 “你是先玩积木,还是先看图书?” “你是现在洗澡呢,孩子看完动画片洗澡”……这样他也一定会被你忽悠!

总之,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过多地限制,也不能一味地满足。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3)容易让家长误解的第三个表现就是:孩子是不是自私

是不是自私呢?家长常常认为我不断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跟别人分享,是一个美德。但是我们要知道,在一个生命什么东西都没有拥有的情况下,你就让他去分享,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你先让他拥有,然后他再学会分享,这个过程应该这样完成,他跟自私没有任何关系,孩子有权利分享他的东西,他可以分享也可以不分享,是没有错误的,选择权在孩子,父母不应该依照自己的道德观来判断孩子。

如果我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急于培养孩子大公无私的精神,故意将属于孩子的物品强行分给别人。会怎样?结果是给孩子造成了对物质没有安全感,他认为自己的东西可以被别人带走,这样他就变本加厉的看好自己的东西,直到最后就真的养成了孩子的自私行为。

但是如果宝宝抢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我们要怎么做?

父母一定要坚持将玩具还给小朋友。如果让宝宝继续拥有他靠暴力获得的玩具,那么这个玩具就成了他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这无形中相当于鼓励了宝宝的攻击行为。

所以在孩子自我意识形成期,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对孩子以宽容、容忍相待,就会启发孩子将潜在的自制心转变为自制行为。相反,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自我,以命令、强制甚至体罚的方式来规范孩子,孩子为了维护“自我”就会奋力反抗。古语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在3岁时形成的反抗心会在一生中留有痕迹,左右终身。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谨慎。

二、探索情感边界。

当我们三岁的孩子认识到自我的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异常丰富,有时候他们情绪激烈,容易大哭大闹,高兴起来又疯得无法自制,他们还经常用假哭酝酿情绪,用过度活跃的行为来表达自己。比如说,孩子入园时,比如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等……我想问一下家长,您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他会特别激动?你是怎样看待他的行为?

1、造成孩子激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1)孩子固有的秩序感遭到破坏:

养育过孩子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孩子已经形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孩子在某些方面便会躁动不安,表现出粘着妈妈不放,晚上总不肯睡觉等问题。比如,我们幼儿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因为不睡午觉,而入园时哭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而且尽量不要破坏这个规律。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在家的作息时间要尽量顺应幼儿园的规律:几点吃饭、几点睡觉等等。

还有一些孩子没来由的就是不原上幼儿园,家长送孩子特别困难,孩子每天早晨都哭闹,家长想尽办法安慰孩子,结果孩子越是厉害。但家长接时,却看到他兴高采烈,甚至不愿意回家。那说明孩子只是有前期的离别而造成的习惯性离别仪式。另外在家里呆了一晚上,上幼儿园的时候,眼前的情景使他感到不愿意离开家。在幼儿园呆了一天之后,幼儿园的情景又使他不愿意离开幼儿园,这是孩子感觉思维的典型状况。他们还没有成长起综合思维的能力,不能分析自己目前的状态。所以就会早晨不愿意走,晚上不愿意回。如果是这样,家长不必担心,可以把他早晨的哭当成一种仪式,这样的哭对孩子不会有伤害。

(2)另一种糟糕的情形是,在环境中的成人对他漠不关心。

当孩子自我意识逐渐萌芽,出现“自我中心”行为时,他开始懂得向外界,向自己以外的别人寻求关怀与支援。比如,郭守鹏的妈妈在调查表中就提到:孩子经常对她说“妈妈你跟不跟我玩?”这就是在寻求您的关爱那么在家里,当孩子拈着你要求你做这做那时,或是问这问那时,各位家长您会重视孩子的反应吗?

(家长发言)

案例分析:

我的姐姐就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你们应该好好地蹲下来听萌萌说话;我也曾经在一期教育节目中听到一位明星妈妈说:不管我在干什么,不管我多忙,只要我的女儿跟我说今天我们学校……我们同学……我都会放下手头的活,认真的听他说,而且要表现出非常认真的态度……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被重视,而且他回学习你这种友好亲切的态度去对待别人。

如果你只是说“等一下哦!妈妈正在忙!你乖乖在旁边玩一会儿!”甚至只是“嗯嗯”的敷衍回应。在得不到大人重视的情况下,孩子多少都会感到有些失落。尤其是在不断经历敷衍之后,孩子当然难免会哭闹不休,甚至出现肢体动作以表达不满,如拳打脚踢、扔东西等。这种漠视会使孩子按照对妈妈的印象来理解身边的其他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冷漠的,不愿与人通融的。

①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实验,把两只出生仅三个月的小猴子分别关在两个空屋子里(这有点不人道),在其中的一间房子里放一只棉布做的猴妈妈,另外一间房子里什么也没有。可以想象,三个月后把他们重新放进猴群中时,两只猴子在融入集体的时候都会发生困难。不同的是,那只关在什么也没有的房间里的小猴子,刚开始时显得紧张不安,但给它介绍一些小猴朋友之后,这只被隔离的猴子很快就进入群体,不久便能正常生活了。而另外那只有布猴子妈妈的小猴子,却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它仇视其他猴子并攻击它们,一直无法融入集体,成年后,连正常的繁殖活动都不能进行,总是受到猴群的排斥,没有朋友。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出,如果孩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会按照理想的模式去想象亲人的样子。时间久了,他需要的亲人形象就会留在心中,给他的精神和情感以支持。反之,如果他是有亲人的,但亲人非常冷漠,不关心他,给予的反应不能满足情感需求,孩子就会产生企求、失望、仇恨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遗留在孩子人格中,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孩子利用对情绪的探索,来认知周围的人是可依靠的,还是需要远离的。当孩子与我们进行互动的时候,他不仅是想说一句话,想要我们帮他做一件事情,而是带着某种情感和深层的心理需求,所以成人一定要考虑到孩子深层的情绪护理。

②我们一起来分析几个案例:幼儿园在吃午饭,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朝照顾他的老师喊:“老师,给我剥一下虾皮。”对小男孩来说,剥虾皮的确有点困难,但他是可以做到的。

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怎样做?(家长发言)

这里还牵扯一个自理能力培养的问题,如果孩子一说“我不会”你就立即去帮他,也是不好的。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来到孩子身边蹲下身去,帮他剥半只虾,然后微笑着让他把另外半只剥掉。等他把虾仁吃到嘴里后,愉快地告诉他:“看,你自己学会了剥虾。”这样的处理方法,孩子同样可以学会剥虾,同样也获得了情感支持,认识到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互相帮助的,他可以被其他人接纳,将来也会这样对待别人。

在幼儿园了我们会经常碰到类似的事,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包办太多而自理能力差,他们理所当然地说“我不会”。我带小班的时候有个叫张逸瑞的孩子,是奶奶带大的……

所以说给孩子情感的满足并不是说全面的包办,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总之,三岁的孩子开始无意识地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情绪边界,所以成人更要耐心细致地处理孩子的情绪,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③幼儿园新生入园这段时间,一些老孩子会出现入园哭闹现象,这也是寻求关怀与支援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这样说呢?(分析幼儿园争怀现象,用哭引起注意)

三岁的孩子开始无意识地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情绪边界,所以成人更要耐心细致地处理孩子的情绪,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探索友谊。

除了向身边的亲人及熟悉的人寻求关怀与支援,会部不会向同龄的小伙伴寻求友谊呢? 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进入了一个集体生活中,在座的家长你认为三岁的孩子需要友谊吗?你的孩子经常回家说起小朋友吗?您是怎样回应的?(根据家长的回答逐个提问)。

三岁的孩子会产生最初的友谊,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凡尔登博士发现,友谊可以为幼儿园的宝宝们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使得他们在入园期间能够适应与父母的分离。

可是孩子的友谊并不只是“美好的”——有时候你的孩子回家时不高兴了,是因为某个小朋友打他了,某某小朋友老抢他的东西,有没有这种情况?您怎样来看待这件事情?怎样处理的?(家长回答)

作为老师我们会经常遇到孩子的纠纷,而且还经常面对家长朋友,特别是老年家长的投诉:我的孙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了!眼睛被小朋友挖红了!昨天耳朵这青了一块……

我先问家长您怎么看这种现象?(家长发言)

任何一位家长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宝宝被人欺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但你要明白,小朋友吵架一般是他们探索友谊的开始。许多成人看来的欺负、挑衅行为,其实作为当事人的宝宝却并不觉得怎么委屈。既然如此,爸妈就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心疼灌输给宝宝了。

如果每次宝宝啼哭时,你都匆忙地跑到他身旁,那他很难养成独自处理难题的能力,在人际关系上同样如此。如果他与小朋友发生矛盾,你不要盲目下断言,也不要急着给答案,不妨听听他的叙述,让他自己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时候,倾听是最好的安慰,也是最好的教育。常常是,宝宝说着说着,就明白自己错了,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这种交往中,宝宝学习模仿别人做游戏的方式,也学着在欺负和被欺负的过程中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矛盾,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宝宝欺负别人也好,被别人欺负也罢,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拥有的经历,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学到将影响他们一生的社会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宝宝交一个好朋友,要比在其他方面的很多学习和教育都更有意义,他们学会负责任,开始关心人,懂得宽容与欣赏别人,另一方面,小朋友们的欣赏和信任,将反过来激励和强化宝宝的信心与责任感,使他感到付出的快乐,集体的可爱,朋友的信赖。这种交往能力和胸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宝宝一生的发展。为友谊父母该做些什么:

1、学习交往语言

宝宝一般都很想与别人交朋友,可是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因此,家长要给予正确引导,如:想参加别人的游戏时可以引导宝宝说:“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当宝宝有想法想被大家接受时,可以引导宝宝:“这样行吗?”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想法时,应教育宝宝,不要耍性子,等等。

2、教给宝宝正确的交往方式

宝宝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入园、入学、逐渐独立走向社会,无论哪个关口,宝宝都需要和周围的各种人群打交道。社会不会为宝宝而改变,因此,如果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他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在人际关系方面,父母应该对宝宝正确、合理的做法及时给予表扬,强化他们的良好认识和做法。当你看到宝宝礼貌而耐心地对待他人时,明确告诉他这才是成熟的做法。

3、最不可取的是以暴制暴

最不可以做的是将孩子被打的情况移情到自己的身上,愤怒地朝自己的孩子大喊:“他打你,你为什么不打他!”大家都知道这样做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增加孩子的恐惧,使他变得更懦弱。

4、父母率先垂范

为了使宝宝养成与人相处时耐心、大方、礼貌和周到,父母要起示范作用。比如遇到堵车,你不要显得烦躁不安,可以和宝宝聊天,看车窗外的景致,使堵车的时间不致于变成堵心的时间。通过这样一些潜移默化的引导,宝宝会变得平和起来,善于自我调节,也善于安慰别人。

(家长提问时间)

结束:

感谢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坐在一起来探讨我们三岁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期,自我意识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这样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源于自我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证自我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

7.牵手两代家长会备课 篇七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掌握和提升分析学生学习中一些问题的能力。

2、帮助家长了解刜一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3、帮助家长明确刜一学生在学习上需要做好那些适应?

4、指导家长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引导家长客观冷静地分析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耐心科学有效的指导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方法]:故事启迪 共同讨论 问题分析 总结归纳 专家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的到来!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走迚我们家长学校,来到家长课堂。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话题是:《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刜中第一册第二章《做学习的主人——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在讲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二、故事切入:故事一

[学生小明]:小明满载着小学的回忆,步入了刜中的大门.①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幻想着刜中轻松愈快的学习生活,幻想着和蔼可亲的老师同学.但是好景不长,七门功课气势汹汹地“大军压境”,②繁重的作业量与小学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小学相比改变了很多,教学迚度很快,课堂上改成了以记笔记为主的记忆性教学.小明往往是记的时候常常忘了听,听的时候又常忘了记,一节课下来就跟打了一场恶战一样累。

回到家本应该是放松一下了,可是作业又迎面扑来,还得奋笔疾书、挥汗如雨,有时候违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都得用上。但老师还是说,学习单单完成作业是不够的,③预习是最重要的环节,不预习的话第二天的课就会听得很吃力。于是小明再硬着头皮预习,每天都要弄到很晚才能睡觉。第二天迷迷糊糊上学,又是满满当当的一天。

后来小明仔细观察,发现像他这样忙乱的同学幵不多,有好多同学学得很轻松,在学校里神采奕奕的。就违他小学同学李阳现在也比他强了,原来他的成绩可一

直没有小明好呀。细打听才恍然大悟:原来李阳上过小刜衔接班,差不多第一学期的数学、语文、英语三大主科在入学前就已经学完了,而小明却痛痛快快地疯玩了一个暑假!于是小明越想越后悔,越想越恼怒,本来基础就差,这样一来我可就更完蛋了。本来还想凭自己的聪明,到刜中后会摘掉落后生的帽子,却不料这“仗”还没打就先输了。哎,④灰心,丧气,感觉学习真没有什么意思。小明也知道爸爸妈妈着急,也不是不想学好,可他压根儿就不知道怎么学好啊![小明的家长]: 明明这孩子呀, ①从小就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让人操碎了心。原以为孩子迚入刜中后,会有所改变,他自己也向我们保证,只要小学毕业后的暑假能让他玩个够,他就会好好学习,可是结果呢?他完全忘记了他说过的话,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我们做家长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孩子哪有什么出路啊,这个不争气的,我们可怎么办哪? [家长讨论]:

1、各位家长您从上面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什么问题?

2、如果您面对这样的问题,那么您怎么去解决这些题的? [案例分析]:

一、我们来分析小明的案例:①的这句话的背后有什么问题出现?说明小明事先就没有提前预习的意识和习惯.我们再看②课业量增加,课堂形式的改变.使没有预习和提前做适应的准备的小明措手不及.我们再看③事实证明了预习对刜中学习的重要性.④这样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使小明恶性循环,使本来想学习,上迚的学生,因为方法和不能快速适应学习环境而厌学.二、我们来分析小明家长的案例: 这段话的背后说明, 这个家长自己都搞不清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更不要说有效的指导方法了,在孩子走在十字路口的时候, 这位家长不仅没有很好的正确的呵护孩子的小学到刜中的适当转型,反而不负责仸的给孩子扣上了“从小就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的帽子和更多的责备.真想问问这位妈妈,难道您从小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吗?您操心的结果就是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故事二 : 不要轻易给孩子转学

家长:我的孩子刚上刜中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提出来要转学.你可是不知道啊,我为了能到这所学校读书,我们费了好大的劲,花了好大一笔钱,哪能说转就转呀?可是,孩子说,如果我们在一个月内不给他转学,他就再也不上学了,你说我可怎么办? [家长讨论]:1.各位家长你能给这位家长出出主意吗?

2.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分析总结]: 在这个案例中,主要问题是出在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我们不难看出孩子在要挟家长,这个孩子属于远拗类型的孩子.那么这种远拗的性格脾气是从哪儿来的?天生就有的吗?当然不是的,大家都知道”人之出,性本善”,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在孩子反抗期的时候,没有正确的对待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和条件时,孩子养成的坏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孩子的脾气会更大,同样提出的要求也会让家长更棘手的.我们就这个案例来分析,本来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可是家长和孩子都习惯了条件的交换,使孩子错误的误认为他的学习是给家长老师学的,所以出现了今天的问题.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清醒了,孩子身上毕竟承载着父母和祖国的希望,而孩子的成长就这么几年的功夫,一旦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想弥补就很难了!所以天下的父母一定要理性地教育孩子,不要剥夺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更不能代替包办孩子成长,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为自己的成长负责.故事三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名次

一个刜中女生很痛苦的在日记中诉说自己的担忧:“我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一直强调,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的大学,只有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才能有好的出路,所以,我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名次.每次考试后名次一旦下降,心里就发慌的不行.分班考试我考了年级前十名,但是刚刚过去的单元考试,我在班级里名次就下降了三名,年级下降了十七名,我很担心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我会考得更惨,那我非崩溃不可.怎么办?怎么办?谁能告诉我怎么才能保证名次不下降啊??”.[家长讨论]:1.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2.谁能告诉她怎么才能保证名次不下降啊? [分析总结]: 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女同学走入了学习目的误区,对学习的真正目的幵不明确.家长的片面的引导使孩子从心理和精神上受到压抑,致使孩子错误认为只要名次好考上名牌大学就有了保证.这种强化心理意识,使孩子很难承受的了学习中的挫折.还会因承受不了这种失败而导致惶恐和抑郁.从而会影响到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我们也经常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一些著名学府的学生,几乎每年都有走上自毁灭亡的道路的.可见,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出路幵不是非要考上什么名牌大学,而是在于她有没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名次,而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并福指数,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三.结合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从以上三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刜一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刜中是孩子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也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由少年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期,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帮助孩子有效地迚行学习、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会使他一生受益无穷。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刜中的学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 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学科增加,内容加深,课业量加大.从小学直观性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变得更完整更系统了.所有学科的设置又都是刜中学生所必要文化素质的积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于小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是更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2、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使得刜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出现了极大的分化.因此在小学的尖子生迚入刜中领先的地位减少;相反,小学成绩平平的由于适应能力强,学习方法得当,却成为冎尖者.而那些依赖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越来越吃力,学习便成了负担,从而致使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3.学习中的自主能力越来越重要。

对刜中生的指导更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迚入刜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同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相对增强.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减少对学习的直接帮助.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自学能力的强弱往往直接地决定了孩子的成绩.4.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幵存。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在校依靠老师的安排,在家依赖家长的督促,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对于刜中生来说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增强.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能够持久,所以家长还是不能过早的放手.总之,刜中生还处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幵存的年龄,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

(二)、刜一学生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适应?

根据以上我们分析的刜中生的学习特点,那么,我们家长应该指导孩子做好哪些方面的适应?刜一新生要想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适应。1.学习方法、思路不同,需要全新的适应练习。

(1).刜一的前半年是刜中学习的起跑线。一门课如果上来你学的好,就会感兴趣,老师也会重视你,自然而然今后这门课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所以,课堂上的知识虽然简单,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应该找一些有点难度的题目,开拓思路,锻炼自己思维,为刜二刜三奠定基础.(2).培养系统的做题技巧。刜中是学生锻炼头脑、学习技巧、形成做题方法、做题思路的最重要的时期!好的做题方法积累会对学生今后以至高中的学习起到至为重要的作用!

(3).养成刻苦钻研问题的习惯。到了刜中,大家都面临一个新的学习内容,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而是利用刻苦的意志坚持了下来,就会占得先机,成绩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4).锻炼抽象的思维能力。刜中的学习不同于小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需要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只喜欢直线式的做题方法,平日里一看到拐弯抹角的题目就尤为头痛,甚至知难而退了!这就说明孩子对抽象思维还是很不适应的,而这恰恰是刜中学习的要点!

2.老师的讲授方法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需要适应老师。

(1).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新困难,要学会自我调节,多跟老师、父母沟通。(2).不会的东西要及早向老师请教,及早解决,不欠账,不断努力,持之以恒。3.班级之间、同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适应压力。

迚入刜中以后,因为有升学的压力, 班级之间、同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形有形地带来了压力.家长应该指导孩子树立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经历困难和挫折的思想.面对各种压力,躲避只能使自己变得更懦弱,解决困难的能力越来越差.所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四.[专家课堂]指导家长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可帮助孩子迚行人生觃划,制定刜中三年的总目标,再制定刜一的小目标,再制定本学期的子目标,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以下的学习方法体系,我称它为“成功八步”。

第一步: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用以指导自己学习.古人说的好: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次是定学习目标,设定的目标要恰当、明确、具体.恰当就是不能过高或过低.高了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低了,无需努力就达到了,不利于迚步.明确就是便于检查和对照.具体就是每一个细节.第二步: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和预习是学生取得高效率学习成绩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新课前自学和预习,上新课的时候就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就不能够轻松驾驭课堂,往往会力不从心.第三步: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关键环节,养成专心上课的习惯,是学习的重要保证.第四步: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已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第五步:独立作业

作业本身就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和训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迚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成问题的.第六步:解决疑难

疑难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冲突和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的不牢固形成的.解决疑难问题就要查清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对下一个知识的学习受到影响.第七步:系统小结

对学习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地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要在本章节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主,笔记、作业、有关学习资料迚行。抓住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迚一步的巩固

幵检查学习计划的迚度情冴,幵制定下一环节的学习计划,这样持之以恒、循序渐迚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就不愁学习不好!第八步:课外学习

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学生课内学习的拓展和外延,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巩固课内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和培养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

1.您的孩子的长处(兴趣、爱好、特长)是什么?在什么事情(学习环节、学习科目、某个生活事件和某项工作等)上他(她)最有思路、最有办法、最能胜仸?

2.升入刜中后他(她)的主要长迚是什么?包括思想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习惯及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长迚。取得长迚的经验是什么?

3.这段时间他(她)的主要问题(过失)是什么?改变它的刜步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4.您的孩子的长进目标和近期目标是什么?他(她)将来想获得什么成就?有什么价值?

六、课堂总结语

8.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四年级教案 篇八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培训班讲义小学段第四册

【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非常有幸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众所周知,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教育的三大体系,有专家说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大约在60%-70%之间,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说,两年以前的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散乱的、支离破碎的,因为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专门的教师,每个学校门前挂的“家长学校”的大牌子可以说是徒有其名。可是现在不同了,因为我们有了《牵手两代——家长课程》这套丛书,而且有了教育主管部门对家庭教育的前所未有的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庭教育一定会在我们诸城的大地上遍地开花,直 至收获丰硕的成果。【教材分析】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这套丛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紧紧扣住“家庭教育要有利于孩子今天的发展,更要有利于孩子明天和后天的发展”这样一个科学的理念,努力引导读者,克服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浅薄的教育思想。它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关心、培养孩子,为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和积蓄发展的后劲奠定基础;它还告诉我们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影响孩子成长发展的“变数”越来越多,千万不能把家庭教育简单化、庸俗化;它告诉我们,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必须要了解、掌握、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规律,重点关注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问题,学会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让家长知道培养教育孩子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不要只关注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和手段,重要的是让家长知道“孩子是因爱而产生的生命,要用爱来呵护他成长”。当然所有这一切的灌输和指导,除了这套教材本身特有的传输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作为桥梁向老师和家长们进行传播和指导。

这套教材共计14本,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学习的是其中的一本——《孩子的问题,教育的契机》。本书共有8讲,分别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要积极关注孩子》《好的性格需要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学会观察 学会爱》《学会竞争学会合作》《接纳别人很重要》和《给孩子科学的性教育》。【学生和家长情况分析】

当我们讲授这本教材的时候,我们接触到的将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期,好的习惯需要强化训练,不好的习惯还没真正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但是自理能力开始加强,同学间的交往开始有自己的选择和认识,对世界有强烈的探求欲望,也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可以说正是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而家长呢?据我的了解,很多家长在经过了孩子上小学开始几年的非常重视阶段(按时接送、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主动与老师沟通„„)开始有了思想上的松懈——作业不检查了,很少主动跟老师交流了,觉得孩子大了一切可以自己自觉了„„这样从开始的很重视,到现在的不太重视,家长思想上的懈怠,导致了孩子对自己的放任或者对部分孩子来说导致他们突然的茫然不知所措,这样就使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中下等的孩子)好的习惯还未形成而不良习惯又很快抬头了。而对孩子来说,很多习惯关乎他以后性格的形成和品德的修养,比如孩子有没有耐性、独立性、胆怯心理、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而作为家长来说,其实我们的家长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只是有很多家长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所以难免在家教之路上会走很多弯路,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创造机会,多跟家长们交流沟通,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宽容、理解和爱的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依靠这套教材通过家长会的形式来提高家长素质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途径。【教材通研的目的】

一、了解这套教材的内容,认识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二、指导家长形成全面而科学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而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教材通研的具体内容】

第一讲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等。这一讲主要是讲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可以说记忆力是儿童学习的最基本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记忆力不强等学习能力不足是这个年龄段许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读文中的“情景对话”、“心灵独白”和“教育故事”,然后交流感受,生活中自己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文中的父亲给了自己哪些方面的启示。

小结:这位家长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不是把孩子批评一通,也不是让孩子下保证写检查,而是积极向他人求助,找到学习英语的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提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作出了选择,这位家长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2、解读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般记忆特点: ★记得快,忘得也快。

三、走进专家课堂

1、每个人的记忆力相差不多,差别只是在后天的培养和锻炼。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曲线,他经过大量记忆实验,最后总结出的规律是: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及时复习,让所学知识反复地刺激孩子的大脑神经,经过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记忆力就会大大增强。

2、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从以下方面入手:

★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情绪。记忆的培养在于有“我能记住”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心,精神抖擞,心情舒畅,也就有了记忆的热情。★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记忆方法

①系统记忆法:循序渐进、深入理解、点滴积累 ②图示记忆法

四、建议家长做法:

1、帮助孩子扫除“记忆力不如别人的”的心理障碍

家长平时一定不要责怪自己的孩子“笨”,不要用这样的字眼来评价孩子,当孩子对知识的记忆产生了自卑心理,记忆就像久不磨的刀生了锈。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可储存的信息量超过全世界所有的图书馆所容纳藏书的信息量。即使大脑记忆力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仍有有着挖掘不尽的潜力,关键在于家长要树立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的自信心。

男女在生理发育上有快有慢不同,所以必须了解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不要数落孩子“不如人”,帮助孩子扫除“记忆力不如别人的”的心理障碍,否则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家长必须了解孩子为何学习困难,作适当的帮助,让他能面对在学校遇到的小小胜利或失败。

2、找出孩子记忆水平低的原因

家长要了解有关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找准自己孩子的记忆特点,对症下药,相信只要努力,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一定会得以开发和提高。根据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所以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和记忆的规律,每个人的记忆力都会提高几个档次。

3、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记忆力。

让孩子把学校当作快乐的场所,以产生向往之心,而感受学习的乐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孩子喜欢自己的学校,喜欢自己的老师的时候,他一定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记忆力的提高那是不求即得的事情。所以家长的引导是关键。记得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曾经说过自己教育儿子和女儿的经验:在儿子小的时候,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的时候,他对孩子经常说的话就是:再这样就把你送学校里去,让老师来管你。这样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个印象,那就是学校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那里的老师也很严厉,不好,我不要去学校。所以,郑渊洁的儿子从来就没有进过学校读书,郑渊洁儿子的老师就是郑渊洁;吸取了这个教训,等有了女儿以后,郑渊洁改变了教育方式,当女儿调皮或犯错的时候他就说:再这样以后就不送你去学校读书了,也不让老师教你了。结果,女儿却对学校和老师充满了向往和期待。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4、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

有的孩子记忆力不高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告诉孩子:当你心不在焉,人家在背单词,你却在想怎么样才能抓到窗前飞过的那只小鸟的时候,你还能记住点什么呢?

5、指导孩子经常记忆、多记忆来锻炼记忆能力

许多记忆超群的名人,就是从小就开始对记忆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小的时候,为了锻炼记忆力每天早上都要强记一些单词或其他内容的知识,经过这种长期的锻炼,他的记忆力始终保持灵敏活跃,他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脑子越用越灵”。

6、注意膳食结构有利于儿童记忆力的发展

葡萄汁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高过其他任何水果和蔬菜,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传输能力,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记忆力。有利于提高记忆力的食品还有富含锌的芹菜、富含磷脂、某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芝麻、瘦肉等。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准时上学,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充分的睡眠、运动、营养,纠正他的不良习惯。健康状况良好自然会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7、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想要记住的东西,就非记住不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计划,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制定时间表,告诉孩子必须确实实践,建立他的责任感。

五、交流讨论:

联系实际,家长谈自己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方面的具体做法,相互借鉴。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是一直在旁边指导,还是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你觉得哪种做法科学?请写下你的见解。

2、你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吗?如果没有,请给自己订个计划,争取定时向孩子的同学或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二讲

要积极关注孩子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正确把握亲子相处之道;

3、让家长知道如何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正确把握亲子相处之道; [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如何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再现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父母和子女的血缘亲情应该是世界上最真挚、最深沉的感情,但是,许多成长中的孩子和自己父母的关系却最疏远、矛盾最尖锐,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使孩子的父母颇感困惑。为什么“最近的你”成了“最远的爱”呢?怎样才能“让爱重来”呢?这是这一讲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阅读第一个案例《妈妈偏心眼》,然后交流讨论感受,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文中的妈妈和小姨给了自己哪些方面的启示。

小结:正是妈妈对静静的过高要求,过多管束和不公正的指责使孩子产生了妈妈偏心眼,妈妈不爱我的困惑。幸好孩子有个开明的小姨,她及时发现了静静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和静静妈妈的对话,使静静妈妈开始改变了对女儿的看法,开始主动学习与女儿的相处之道,应该说,这是这对冤家母女改善关系的良好开端。

2、专家分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 ①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②亲子缺乏有效的沟通。

③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又缺乏尊重。

3、家长如何把握正确的亲子相处之道?

①用孩子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要过于严格地要求孩子。②不要把已经渐渐长大的孩子看成小孩,要尊重孩子。③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听话,允许孩子适当不听话。④用适当的技巧消除孩子的反抗心态。⑤做孩子心灵的朋友和游戏的玩伴。⑥把你的爱表达出来。

4、利用专家课堂告诉家长该如何关注孩子,如何和孩子交流沟通? ①孩子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帮助。

这一代孩子不单单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帮助.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选择,而不是替孩子选择。孩子不需要父母大包大揽,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②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行为的人对待。③学会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赞美孩子。培养孩子需要的是爱心、耐心,更需要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其实,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不是分数而是思想,要有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思想,才能立足于社会。

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赞美孩子。”要从孩子身上看到优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去鼓励他,挤出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孩子的成绩,用优点来帮助孩子改正生活中的不足,克服学习上的错误,用真情感动孩子。“用放大镜来找孩子的优点,闭上一只眼睛看孩子的缺点”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变得可爱,一天比一天变得懂事。而且家长的赞美会无意中巩固孩子身上也许是偶尔才出现的闪光点。④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我国教育家早已就如何关爱孩子的问题发表过许多观点.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琴曾说:对孩子要有八爱:

1、“爱的目光”(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你让我骄傲)

2、“爱的微笑”(面对孩子,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我爱你孩子)

3、“爱的语言”(鼓励孩子,常对孩子说,你真行)

4、“爱的细节”(细节最能打动人心,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爱,感受爱)

5、“爱的渴望”(让孩子获得爱,使他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要靠自己努力)

6、“爱的管教”(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让孩子走好每一步)

7、“爱的胸怀”(要包容孩子,给孩子重新开始的机会)

8、“爱的机会”(让他们知道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幸福)。把你的爱表达出来。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父母不能把爱转化成对孩子更高的要求,让爱成为负担,也不能仅仅把爱藏在心里,要用语言和行动把你的爱表达出来。当然我们说的爱,并不是对孩子的溺爱,不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当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或者做的让你满意的时候,给孩子真诚的鼓励和赞美,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孩子遇到不顺的时候或者做的让你不满意的时候,送上你的理解和安慰,让孩子觉得你愿意帮助他、关心他、支持他、理解他。⑤做孩子心灵成长的榜样

人生的第一座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有一句教育名言:一千个好校长,也比不上一个好爸爸。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好人的背后一定有过一个好长辈给过他终身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一定有个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一辈子都难以摆脱的误导。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是孩子学习的榜样。⑥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倾听者。

父母把孩子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孩子心灵的成长非常需要倾听。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我和孩子的关系就是“够朋友”三个字。一位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讲起父子的关系,他说:我们俩的关系是一个字“铁”。只有够朋友,只有铁,孩子有话才能对你说,有泪才能对你流。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平等,要民主,要时刻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同伴少,缺少交流的对象,很容易造成心理畸形。

鲁迅说: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心,与孩子心与心沟通,不要把孩子越推越远,不要把孩子的心门关上。健康的心灵是孩子最大的财富,我们一起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倾听者吧。

5、用录音机展示情景对话《我和妹妹的较量》学习第二个案例。

6、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或者过高的评价(哥哥),或者过低的评价(妹妹),无论哪种评价对孩子的成长都不利。

7、学习“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

针对不同的自我评价,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通过“我能我会”或“我不能我不会”的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可谓润物无声。

四、交流讨论:

家长自由阅读《改掉孩子挑剔别人的坏毛病》和《让孩子在自我评价中更好地成长》两个案例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周末的时候,把自己也当成孩子,跟孩子一起打闹,一起捉迷藏,一起搞搞恶作剧。

2、根据孩子的自我评价弱点,参考教材40页的表格,帮助孩子反省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

第三讲

好的性格需要培养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2.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孩子交往和学习过程中的胆怯心理。

3、让家长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性。[教学重点] 1.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孩子交往和学习过程中的胆怯心理。

2、让家长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性。[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性格如何,直接决定了其一生的命运。好的性格包括强烈的自信心、饱满的热情、富有同情心、灵活性强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等等。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呢?这是本讲的主要话题。

二、学习新课

1、放情景对话录音,让家长交流自己听了之后的感受,然后通过“心灵独白”部分与家长们产生共鸣,(联系生活实际,班级中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孩子,可以说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老师解读孩子产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

●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就容易形成胆怯的性格

●家庭环境的影响

过分溺爱、过度严厉、期望过高

●学校教育的影响

教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

2、带领家长走进专家课堂

对于胆怯的孩子,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扰,恢复活泼的天性。所以,专家建议: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体贴。●

重视孩子的情绪反应。●

多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

帮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

尊重孩子的个性。

3、告诉家长,当孩子表现出胆怯心理的时候,父母唯一能做的是帮助孩子走出胆怯,而不是大声指责嘲笑孩子,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意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如:招待客人、自己到商店购买小商品、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②多与老师沟通,争取老师的帮助很重要。请老师给予孩子必要的关怀,多鼓励孩子。

③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与同龄人接触。鼓励孩子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耍。④利用角色游戏。

模拟一些让自己感到胆怯的情景,让孩子理解很多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

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利于克服胆怯行为。⑥用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

不要恐吓、讥讽或动辄打骂孩子。古人云: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4、“我等的不耐烦了”这个案例则是点出了孩子身上存在的耐性差的不良性格。告诉家长:孩子耐性差等不好的行为方式,其实很多都是由于家长不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就如同案例中的孩子,如果不允许孩子做的事一开始就不许做,孩子便没有痛苦和反复,如果等养成了坏习惯再去纠正,那么一百个坏行为养成的坏习惯就需要两百个好行为去纠正它,必然事倍功半。告诉家长耐心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和训练: ① 父母要切记自己是孩子行为的榜样。

②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③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勿包办代替。④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等待。

⑤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⑦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鼓励为主。

三、进行课堂总结:

告诉家长:孩子亲近的人的理想、信念、追求、兴趣、举止、言谈、脾气、文化修养和为人,无时无刻不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孩子很像是父母的“影子”。因此,做家长的千万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你家有一部“窃听器”,有一架“摄像机”,时刻在窥视着你,你的性格也将化为孩子的命运。家教,实际上是人生的传代。

四、布置课后作业

(1)平日里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2)帮助孩子测测自己的忍耐性指数。(课本60页)(3)怎样让孩子走出胆怯?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

第四讲

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目的] 1.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独立性很重要;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家长明确学习目的: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学习新课

1、家长先自主学习教材“情景对话”《我的事情我做主》《妈妈,我能参加夏令营吗?》及相关部分内容,然后让家长自由发言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的得与失。

2、走进专家讲堂: 让家长知道:

①有成就的人必然是一个自主的人。孩子的自主行动是自发的、自愿的,所以更容易坚持,更能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②无数事实证明,缺乏独立性,凡事总依赖别人决断的孩子,永远都长不大,也很难成熟起来。

③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要达到教育孩子的本质目的,首先应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自主性的人。

三、建议家长做法

在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独立性的前提是建立孩子的自我感,让他们在情感上先自立起来。①把独立思考的权利还给孩子。②把行动的权利还给孩子。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经常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的鼓励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孩子会从父母信任的目光、满意的微笑、赞赏的话语中得到鼓励,倍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保护孩子的自尊。

①自尊是孩子发展与成长的阳光和空气,所以,家长要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要有意无意贬低他们的能力,抹杀他们的努力。②蹲下身子看孩子,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

③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要比,就要把自己孩子的现在与过去比,这样才能比出进步,比出信心。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时时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自由,常常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的路需要自己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必要现在就为孩子设定将来的生活和工作。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会使孩子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回促进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7、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宽容孩子的过错。

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家站个应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只要他能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就应该给予肯定,不要指责,更不能惩罚。家长的宽容,可以促进孩子的不断发展。

四、进行课堂总结:

培养孩子独立性,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还应下决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

1、每天给孩子一个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坚持一个月。

第五讲 学会观察

学会爱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观察力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3、让家长知道怎样培养和保护孩子的爱心。[教学重点] 1.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2、让家长知道怎样培养和保护孩子的爱心。[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了四年级,仍然有部分学生怕写作文,而且有些孩子到了高中、大学依然对写作文感到头疼,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掌握协作的基本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观察能力差。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这是本讲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读案例一《我怎么没的写》中的情景对话及心灵独白部分,请家长自由发言,然后学习“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

2、走进专家课堂:

①什么是观察力?在观察事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观察力是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中,能全面、深入、准确、迅速地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

在观察事物时,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更重要的还得用头脑去思考。②了解儿童观察力的特点:

●缺乏稳定性

没有明确目的,易受事物外部特征及当时的情绪、个人兴趣所支配,观察对象容易更换,对事物印象不深刻。

●持续时间短

●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

③如何提高孩子观察力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

●帮孩子学会一些必备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法、分解观察法、连续观察法等。●帮助孩子养成作观察记录的好习惯。●引导孩子用心观察

总之,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首先应引起孩子的观察兴趣,变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使观察活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其次,应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随时随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再者,要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孩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计划、有层次、深入、连续地观察。只要注意这些方面,孩子观察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3、家长自学第二个案例《蚕宝宝,快长大》的“情景对话”、“心灵独白”及“教育故事”部分,然后交流讨论自己对孩子“养小动物”这件事情的认识。

4、专家课堂:

●对喜欢养小动物的孩子,家长不要因为麻烦而拒绝孩子的要求。养小动物,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遣独生子女的寂寞和孤独。

●在很多情况下,是父母的行为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了孩子的爱心。●爱是相互的,既要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给予他的爱,更要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把爱施与别人。

●学习是重要的,但是让孩子学会爱更重要。

5、专家支招: 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当好孩子的榜样。家长对他人的爱心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家长要做关心别人的模范。

●多与孩子进行闲谈式的情感交流,教孩子学会移情能力。所谓移情能力就是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例如让孩子感受并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等。

●给孩子创造实施爱心的机会,培养表达爱心的能力。●呵护并支持孩子的爱心。

●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长有责任为孩子创设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学会做人。

●让孩子和大自然交朋友。孩子与大自然的花草、动物和谐相处,也是培养孩子爱心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进行课堂总结

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 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

四、布置家长作业:

1、给孩子一个养小动物或栽种一种植物的机会,协助孩子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每天记录观察日记。

2、当发现孩子有友善行为的时候,请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微笑或亲切的拥抱。

第六讲 学会竞争

学会合作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2、让家长知道如何教会孩子学会合作。[教学难点]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家长阅读《不能告诉他》这个案例及相关的教育故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一些与此相关的内容,以引起家长对此问题的重视。

2、走进专家课堂:

①故事中林林的表现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与讨论。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不仅是对朋友的帮助,同时也是对自己思路的清理,使之更清楚、更明白;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愉快和帮助被人后心理上的满足,获得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将来参加社会活动打下基础。②当今社会,竞争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的熏陶和成长环境造就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的竞争观念是增强了,但是却不懂得竞争,不善于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理解什么是竞争。例如有孩子把竞争理解为“你死我活” “残酷无情” 等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是不懂得如何竞争,即在竞争的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如文中的林林小朋友,为了不让好朋友超过自己,便欺骗朋友,故意说自己也不会做那道数学题,很明显,这属于不知道如何竞争,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

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从小就培养孩子能够正视竞争、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勇气和能力。

3、家长疑问及专家支招:(1)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了解孩子竞争心理特点,及时发现不良问题倾向。

●帮助孩子正确理解竞争的含义。让孩子明白竞争不是一方消灭一方,而是自身与环境(对方)的共存。竞争对手永远都会存在,假如没有了竞争对手,自身的发展也就停止了。

●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教育孩子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让孩子明白,无论是什么样的竞争,自身的实力是决定结果的最重要的因素,提醒孩子要凭借实力和能力去赶超对手,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去战胜对手,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竞争。(2)怎样提高孩子的竞争能力?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过高的目标既加重孩子的负担,又容易使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形成恶性竞争;过低的目标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有可能使他们变的不愿意去竞争,从而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

●帮助孩子对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归因与自己的努力,接的自己可以控制,那么他在参与竞争时就会有更强的动机,有更强的进去心和好胜心,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如果归因于伙伴,认为自己不能主宰,那么他很容易在竞争中放弃努力,也有可能为了竞争而打击同伴。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归因,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竞争心态。

●帮孩子建立和谐、稳定的同伴关系。●让孩子学会在合作中竞争。

(3)如何消除孩子在竞争中的嫉妒心理,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在竞争中如果孩子不能正确对待对手,对待同伴的成功,就容易出现嫉妒心理。在儿童中,妒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孩子的嫉妒往往表现为疏远同伴,说对方坏话,不给对方任何帮助或便利,有意拆对方的台等。嫉妒不仅会破坏同伴关系,也会似的孩子变得冷漠、孤僻、敌对。因此,要认清嫉妒给孩子的危害,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竞争对手。家长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防微杜渐,及时疏导,让孩子远离嫉妒。如正确的评价孩子的成败,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无原则的与其他孩子做比较等。第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三、学习《游戏失败了》案例,结合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该如何教会孩子学会合作。

四、课堂小结:

诗人萧伯纳说过:“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我们两个相互交换苹果,那么每个人还是一个;如果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我们两个交换思想,那么你有两个思想,我也有两个思想。”教会孩子合作与分享,在合作与分享中体会竞争的乐趣是我们家长应该努力去做到的。

五、布置作业:

1、跟孩子或孩子的同伴一起玩两人三足走或三人三足走的游戏,体会合作的重要和乐趣。可以让孩子写写自己的感受。

第七讲

接纳别人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10岁左右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孩子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从而让孩子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通过具体案例让家长切身体会到如何化解孩子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学会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并主动接纳他人。

3、通过互动环节,给家长提供反思自己行为的空间,加强教学效果。【教学重点】 掌握批评孩子的艺术。【教学难点】

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接纳别人。【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互动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学教材125页“情景对话”,并互动交流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明明身上发生的事情,您觉得在自己孩子或者周围的人身上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家长自由发言)谈论孩子类似的表现,并要求家长谈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或者当时自己是如何处理的。

2、案例分析:

象明明这样不容易接纳别人,不喜欢跟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玩是现在很多孩子都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孩子,这个问题显得更加严重,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当然,在其他孩子身上同样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其实,归根结底是孩子们缺少一颗宽容别人的心,所以不会接纳别人,尤其是当对方有缺点的时候。当然,这些现象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存在的特点。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家长担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的孩子跟表现差的同学在一块,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家长甚至为此找到老师„„

殊不知,这种做法反而不利于孩子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走进专家课堂:如何让孩子接纳别人?

1、要孩子愉快的接纳别人,首先父母要接纳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

●用时间与你的子女在—起。

如果父母没有用时间在子女身上,他们便会用时间发脾气、打架,或有其他忿怒的行为来引起家长对他的关注,甚至有的孩子用离家出走的极端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如果孩子没有这些过火的行为发生,那么他的内心一定会有积怨,这样就很容易形成逆反心理从而导致青春期的叛逆性格。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即使再忙,每天抽出几分钟静静地跟孩子聊几句家常,聊聊孩子在学校里的见闻,孩子就会非常地满足了。这些都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的感受。

真正的聆听是表示“我接纳你”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当父母用时间聆听,孩子就会感到被接纳。对孩子来说,爱就是时间。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接纳他们本人,会感到自己的独特和被欣赏。孩子眼睛的颜色、身体是矮胖或是高瘦,个性好动或好静,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接纳。

因此,善于倾听孩子说话,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接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长互动调查2:

您觉得您的孩子喜欢他自己吗?如果喜欢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如果不喜欢,您又是怎么察觉到的?

(家长自由发言)

小结:有时候与学生谈心,觉得一部分孩子竟然找不出自己身上有什么优点,这说明孩子连自己都不接纳。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接纳的人,能接纳别人吗?

孩子良性的自我接纳,对自己优缺点的准确认识,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形成是接纳别人的重要一环,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集体性活动,甚至是让孩子“吃苦”的活动,就如教材中明明的妈妈一样,(见教材126页教育故事)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他人和自己的优缺点,使孩子能够准确的评价自我,积极而全面的评价别人,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从而使孩子接纳别人。

●掌握对孩子表扬和批评的尺度及艺术。

我们既不要一味地表扬孩子,也不要经常批评孩子。一味地受到表扬的孩子会很骄傲,不愿意接纳别人。经常被批评的孩于会感到失败、被拒绝和无能。所以批评孩子时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要允许孩子做出解释,批评过后还要给孩子一定的感情慰籍,(俗语说的“打一棍子给个甜枣吃”)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情就应该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错了事情就不爱他。

2、孩子需要被接纳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学到责备;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学到争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里,他学到羞怯;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愧里,他学到内疚;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里,他学到忍耐;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学到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里,他学到欣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学到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里,他学到保持信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里,他学到喜欢自己;

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里,他学到这个世界有爱。

3、让孩子知道接纳别人很重要。

事例说明

四、家长必须掌握批评孩子的方法和艺术: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3、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批评。

4、要让孩子明白怎样做才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5、要注意态度,要取得批评的效果。

6、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因为教材中已经说的很详细,所以不多做赘述。)结合以下几个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交流批评孩子的方法和艺术 【事例一】摔碎花瓶的故事

心平气和是家长教育孩子最好的教育态度,充满智慧的表扬比直接的批评收到的效果会更显著。【事例二】四块糖的故事 【事例三】摘玫瑰的小女孩 课堂小结:

这一系列故事再一次验证了一个道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人“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批评孩子是教育的方式而不是目的,这点我们应该牢记在心。掌握批评的艺术,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维护孩子的自尊,相信孩子一定会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建议,并积极改正错误。

当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后,定能用从家长身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对别人的评价中,从而学会愉快的接纳别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就形成了具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每个人身上也总有些长处和短处。正如十个手指头,有长有短,各不相同但又缺一不可,世界也是这样,正因为有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才有了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世界才如此的千奇百怪,精彩绝伦。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出自己的精彩。因此,让孩子知道愉快地接纳别人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孩子交往中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孩子懂得接纳他人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孩子善于体会别人的感受,并学着付出自己的支持和关怀,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孩子能逐渐接纳别人,尤其是能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

五、作业设计

1、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自己是如何处理的,你觉得你的处理方法科学吗?

2、当孩子向你抱怨同学或者伙伴的缺点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八、给孩子科学的性教育

[教学目的] 1.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性教育;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重点] 1.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性教育;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读文的第一个案例: “我和她有什么不一样?”然后交流感受,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自己应借鉴文中母亲的哪些做法。

2、解读本学段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10~11岁的孩子,离进入青春期还有几步之遥,仍然表现出儿童的基本特点,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的意见和观点,但是不可否认,个别发育早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所以,在他们进入青春期前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有关的科学的性知识。

三、走进专家课堂

1、专家建议:

对孩子“我从哪里来?”“男孩女孩有啥不一样?”等类似问题的回答,家长不要采取回避的方式,更不要通过编故事来糊弄孩子。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科学的性教育。由于性问题的个别性和隐私性,家长不要寄希望于老师对你的孩子进行性教育,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才是最好的途径。

2、家长的困惑:①家庭中的健康教育到底应该讲什么?②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怎么讲)

①家庭中的健康教育到底应该讲什么?

●讲授科学的性知识。

对孩子性健康的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开始,比如男孩子穿男孩子的衣服,留短发,玩汽车、枪炮,女孩子穿女孩子的衣服,玩布娃娃、小动物,留长发等。等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他看到异性小朋友的生殖器官,他知道字的和别人的不一样,并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当孩子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科学的回答是“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当孩子问“妈妈,你到底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就告诉孩子,生孩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剖腹产,另一种是自然生产。可以借助图片等让孩子获得直观的认识。如果孩子再继续问“妈妈,我是怎么到你肚子里去的”等更深入的问题的时候,也要正面回答孩子。当女孩子11岁男孩子13岁进入青春期前,妈妈要悄悄告诉女儿月经初潮是怎么回事,爸爸要悄悄告诉儿子遗精是怎么回事。当孩子第一次出现这些性征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特别庆贺,庆贺孩子长大了。只有当孩子真正知道了自己真实的生命起源,他才可能更尊重妈妈,更爱爸爸。

●让孩子了解身体的隐私,防止性侵犯。

②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怎么讲)

●自然交谈 ●书面交流 ●提供书籍

3、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谈性色变,要以平常心对待。②夫妻在孩子面前要亲近得体。

③及时给孩子讲一些与他们年龄、理解能力相符合的性知识。④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⑤帮助孩子正确接纳自己。

四、教师讲读或家长阅读第二个案例“他们嫌我娘娘腔”及相关的教育故事。

告诉家长教育故事中孩子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表现?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呢?

1、造成男孩子女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家庭教育里,男性教育的淡出是重要原因。(2)家庭对孩子的期待有变化

(3)目前中小学女教师过多是造成男孩子女性化的原因之一。

(4)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性别教育教材和课程,对学生传统的评价体制缺乏“性别体制”。

因此专家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杜绝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严重缺失 ●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意识

●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性别教育。

2、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

●家长对男孩子的“娘娘腔”问题不能大惊小怪。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不过分干涉孩子生活,要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事情,使他们不过分依赖父母,让他们在生活中取得经验,特别是对男孩子,更要多多“放开”,多让其“独立自主”。

●父亲应尽可能多的跟孩子在一起,多陪孩子玩。即使没有时间,也应该通过电话、书信或邮件的方式互相交流。

●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娘娘腔时,一定要循循善诱,不能责备呵斥,最好做到不 留痕迹。相信这只不过是孩子“成长中的烦恼”而已。

●不要强调刻板的角色扮演,不要把父母对于性别的既定的观念强加给孩子。

五、进行课堂总结,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六、布置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各位老师,在刚才的教材通研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把每一讲中的重点内容和相关的授课方法跟大家做大体的梳理,(关于家教课堂中常用的11种授课方法,开发区的吴老师将在最后向我们做具体的介绍)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要充实大量的事例和材料,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收集和整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教育故事,应用于自己的家教课堂中去。因为只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才能最贴近家长的心灵,引起家长的共鸣。真实的教育案例、生动的教育故事加上科学的理论引导,这样的课堂才是最受家长欢迎的课堂。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我们的家长请进家教课堂,吸引进家教课堂,甚至聘请有经验的家长成为家教课堂的授课主体,通过家庭教育,提高每位家长的教育素质,协助我们的学校教育,把孩子们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材。

【结束语】

上一篇:工商所领导述职述廉下一篇:关于建设现代农业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