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

2024-07-19

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共12篇)

1.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 篇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断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2.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 篇二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航空电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的信息化武器在部队的装备运用,促使现代战争正在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我院作为培养航空机务维修人员的院校,必须紧跟武器装备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深化课程改革,适应全军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信息化条件下航空电子工程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课程设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一)数据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提高武器效能的倍增器。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网络,是依靠享有“数字化战场中枢系统”之称的数据链建立起来的,数据链将战场上的指挥中心、各级指挥所、各参战部队和武器平台链接在一起,构成了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数字信息网络。在该网络中,各种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实时、自动、保密地通过数据链进行传输和交换,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

目前以坦克、火炮为代表的传统陆基作战平台,以水面舰艇、潜艇为代表的传统海上作战平台,以飞机、直升机为代表的传统空中作战平台,以及其它雷达、卫星等大型作战平台,在原有火力优势基础上通过加装或改造使其兼容数据链技术,成为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这种信息化武器也成为一种可以交互链接的、能够实现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武器平台。数据链能够充分发挥数据传输、交换和信息处理的效能,实现各战区内机载、陆基和舰载战术数据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为作战指挥人员和战斗人员提供指挥、控制等作战数据,并可完整地描绘战场战术态势图。

(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子战成为决定战争结果的决定因素。

电子战(EW)是现代战争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使作战指挥系统具有快速、可靠的指挥能力,军队对通信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作为获取信息优势的基础,通信系统必然是交战双方首先打击的目标。因此,除了用火力等手段摧毁敌方的通信工具外,采用通信对抗的手段,扰乱和破坏敌方的通信,就成为一种特殊的战斗任务。通信对抗以其特有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效能,在21世纪的信息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来重要的角色,已经渗透到作战和武器系统的各个方面,成为信息战制胜的关键。

二、航空电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状况

航空电子工程专业,有时也称航电专业,在机务维护中涉及设备多,需要的知识面广,空军工程大学、空军航空大学、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陆军航空兵学院等院校都设有该专业,并开设相关课程。目前各军事院校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状况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包括人文学科、计算机应用、自然科学、英语等20门左右的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包括军事技能、电路基础、数电、模电等12门左右的专业基础课程;任职岗位课程包括电路设计、电子测量、通信设备、导航设备等大约10门课程。

从课程设置情况来,军事院校在课程数量和学时数量已超过地方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毫无疑问,这些课程能够使军校学员具备较强的基础知识,较强的维护目前现有装备的知识和能力。但军校学员毕竟有其特殊性,大量新机的装备和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对军校学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军队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来看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一)前瞻性不足。

装备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装备一代、研制一代、设计一代”,而且要“人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而目前各院校的课程设置状况显然不能满足这一需要,在新技术新装备的学习方面较为欠缺,虽然也有新技术新装备方面的学习,但仅是做到了与部队同步,没能做到“人等装备”。

(二)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出信息化技术的特点。

目前的课程设置虽然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内容,但仅有计算机方面的内容还体现不出信息化技术的特点。信息化技术体现在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化武器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各院校的课程设置方面仍缺乏。

三、军队院校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与部队需求相适应。

航空通信与导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与部队需求相适应,为部队提供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军官和复合型指挥军官是军队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课程体系建设要保证使学员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满足部队维护及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早日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与装备发展相适应。

航空通信与导航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与武器装备的发展相适应。根据我军一贯的军事装备发展思想,即“装备一代、研制一代、设计一代”的指导思想,今天装备的航空设备,过几年就有可能成为老的或即将淘汰的设备,新的、更为先进的设备将装备部队。而军校学员毕业后要在部队服役20年左右,因此学员的知识结构应具备超前性,课程设置也就必须具备超前性,宁可“人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不断地更新,使新知识、新理论尽快引入,而且要不断地淘汰课程中的陈旧概念、理论,使课程保持先进性,使教学紧跟武器装备研制和发展的步伐。

(三)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与现代战争需要相适应。

现代战争已由过去的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武器的大量使用已成为现代战争的特点。为此课程体系建设也必须与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相适应,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特点,增加对信息化武器认知与使用方面的内容。

四、航空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改革设想

目前各院校课程设置上的不足根本体现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不足。部队的新装备有相当一部分进行了信息化改造的装备,如航电一体化装备、扩跳频通信装备、电子对抗装备等。而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部队更新的装备也将是信息化装备。为此航空电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是要使课程设置与信息技术、信息化武器发展相适应。根据各院校课程体系的不足,建议增加以下课程或相关内容。

(一)网络和数据传输的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地方院校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军校非计算机专业学员来说较为欠缺。增加该课程可以提高学员信息的获取能力与相关通信线路的维护能力。为适应航空部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航空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应增加网络协议、网络互连、数据编解码和差错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数据链的原理与维护的相关内容。

数据链技术在美军已应用多年,我军目前已有新装备使用了这一技术,但对我军来说仍然是一项新的技术。随着数据链技术在我军的应用,原来的课程中没有的这部分内容应该加上,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岗位工作。

(三)电子对抗与反对抗相关知识。

现代战争已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对抗模式,转变成为新型的信息战模式。信息的获取至关重要,而大量的信息的获取、传输和交换通常要借助无线电波来实现,因此,通信与导航专业的学生应熟悉电子对抗与反对抗相关知识,适应将来所处的复杂电磁环境。

五、几点建议

(一)加强与研究所(工厂)和部队的联系和沟通。

由于保密纪律和同行竞争的限制,研究所(工厂)研制新设备的过程中往往不希望院校教员参与,所研制的产品技术资料院校教员也不得而知,客观上阻碍了院校教员跟随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尽管教员本人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外文文献、军事刊物等途径来了解装备的发展情况,但这些资料往往是不全面的,设备原理和设备维护方面的详细资料往往无法获得,影响了院校任职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学员的上岗培训。因此学院及教员本人应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研究所(工厂)和部队的联系和沟通,让教员及时了解装备的发展情况和应用情况。学院机关也应主动谋划,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疏通教员计划代职、合作协调代职、随机任务代职的渠道,协调与研究所(工厂)及部队的关系,以便教员能及时取得第一手的实践经验。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员,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军校教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设备维护技能和创新精神。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为切实保证教学的整体水平,学院要尽快采取对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员的引进和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学人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为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三)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我院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新知识的运用还不是十分成熟,教材的编写应结合装备在部队的使用维护情况,原理讲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前沿知识介绍要结合外军的装备和使用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人才模型,学院应根据人才模型选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适应装备发展的能力,使其具有毕业后5—10年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赵炜.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煤炭高等教育, 2007, (3) .

[2]金军, 侯光明.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 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6, (6) .

[3]李兴涛, 于广义.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与系统化建设[J].航空计算技术, 2006, (1) .

[4]梅问华, 蔡善法.JTIDS/Link16数据链[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6) .

[5]王红星, 曹建平.通信侦查与干扰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7) .

3.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 篇三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航空特色;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1-0033-03

特色专业是指高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1-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换,特色专业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特色专业,已成为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3-5]。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报告中指出: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6-7]。教育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教育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教育必须实现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观念与理念的创新。如何实现这些创新,什么样的人才是创造型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概况

南昌航空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根据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要求,由南昌航空大学金属材料专业1952年创建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腐蚀与防护等专业整合而成,该专业是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布点设置的首批材料热加工类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江西省首批高校品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一般本科院校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近60年来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江西省地方经济培养金属材料工程及热加工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3000余人,其中航空、航天领域2000余人。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材料学”和“材料物理化学”为江西省示范硕士点和江西省重点学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还拥有“江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示范基地”、江西省“腐蚀与防护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南昌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重点实验室四个科研平台。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近5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共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3部,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

二、专业建设突出航空特色

根据南昌航空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状,以及目前国家一方面加强国防建设,一方面大力发展大飞机,更多学生毕业后会进入航空企事业工作,因此,在专业建设中突出航空特色专业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到企事业单位调研,邀请航空领域专家研讨,学院多次组织讨论,形成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航空特色化建设思路。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航空特色化建设思路就是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中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航空”为指导方针,在培养方案中构建“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三项原则”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个重点是以重航空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两条主线指以培养学生金属材料理论基础和航空材料加工工程基础为主线;三项原则即根据“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实践环节;根据“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科研促教学;根据“传承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围绕航空领域进行教学

(一)加强航空文化建设,凝练与弘扬航空精神

1.积极培育师生服务“大航空”的理念。学院多次组织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情系航空服务航空”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师生员工到航空企事业单位交流学习,选派青年教师到航空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选送学生到航空企业单位参观学习。近三年,学院每年都组织2—3次科研骨干教师和学工教师到航空企事业单位考察;每年选派3位教师到航空企业单位挂职锻炼;每年暑假选派30名左右本科生到航空企业单位参观学习。

2.弘扬航空精神,繁荣航空文化。学院邀请航空企事业单位专家来院为师生员工作主题报告、专题讲座,在学生中组织开展航空知识竞赛。近三年共邀请5位航空企事业单位专家来院就航空方面进行讲学,学院每年组织一次本专业学生航空知识竞赛活动。

(二)课程中增加航空方面知识点,加强航空特色教材建设

学院加大各专业航空特色专业课程的建设力度,修订有关航空航天特色课程的教学大纲;鼓励有关航空特色课程主讲教师按新的教学大纲撰写教学讲义及教案(含多媒体课件),由学院组织进行交流、展評和奖励。如在新修订的2008级教学大纲中,有19门课程增加了航空特色方面的内容;将专业选修课程“陶瓷导论(双语)”改为“先进陶瓷及其在航空中的应用(双语)”,新增“航空材料概论”和“航空材料腐蚀控制”两门专业选修课程;所有教师对航空特色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了更新。

鼓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学术造诣较高的教师积极承担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根据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结合航空特色内容,组织编写航空特色突出的系列化教材。如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一批体现航空特色的教材到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出版,积极选用国内航空类专业课程的规划或获奖教材。

目前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正在组织教师编写《航空材料概论》,预计2012年出版,该专业课80%教材选用重点航空院校规划教材。

(三)促进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航空项目的结合

不断进行专业实验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数,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使本专业实验室开放率达到80%以上,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达到课程总数的90%以上。组织有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重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材料科学综合实验,材料科学综合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设的一门综合实验课。综合实验试图在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打破原有金属材料工程多个专业方向界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实行跨学科的综合,创建新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该实验教学改革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生开放性实验选题侧重与航空有关的实验,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指导教师大都选择有航空特色背景的课题作为设计的题目,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如学生开放性实验选题60%是航空科研课题,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中航空科研课题超过80%,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均选择到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南方航空动力公司等企业单位实习,每年选派5—10名学生到南方航空动力公司等企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并与深圳富士康集团合作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3+1”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探索,即前三年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第四年在深圳富士康集团进行毕业实习和设计。

(四)加强学生航空领域科研创新训练

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被普遍认为是一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1969年开始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给予支持,几十年来已经有数千名学生参加,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8]。从这个经验中可以看出,参加科研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学院结合“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制定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优秀本科生科研实训环节的实施方案。设立专项资金,推进创新实践环节项目建设,学院每年拿出5万元资助10个科研创新项目,由教师提出适合学生做的与航空相关的科研实践课题,学院学工部门通过网络向学校二、三年级本科生发布课题信息,学生报名后由教师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选拔,教师提供实验条件和科研课题。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必须向学院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学院提供格式要求),必须以学生名义发表一篇第一作者的论文。

此外,适当压缩课内课程教学的学时,增加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时间。鼓励学生参加多样化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赛、创业计划大赛以及校内的三小创新项目,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为学生配备了在产学研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近年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80%以上参加了各类科技活动,特别是在“挑战杯”、“建模大赛”和“三小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航空特色化建设取得成果

近几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航空特色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服务航空、献身航空的精神得到充分发扬

航空科技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性和献身精神的人才,需要航空人具有刻苦攻关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航空事业本身具有巨大的社会性、高科技性、高可靠性、极强的基础性等显著特点。通过加强航空文化建设,使学生认识航空、了解航空、热爱航空、献身航空,培养学生的专业感情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报国、航空强国的信念。特别是通过2009年暑假组织学生到贵州航空集团社会实践,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贵航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的航空精神,進一步增强对航空企业的认识,强化航空意识,增进航空情结。

(二)丰富了教师航空特色教学内容及研究,拓宽了学生的航空专业知识

通过课程教学和教材改革,教师航空特色教学内容及研究得到进一步拓展,教师上课内容更有针对性,编写的教材更切合航空领域以及工程实践,如教师罗军明2010年编写的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中侧重航空材料及工程应用。近三年,专业教师承担与航空有关的科研课题50多项,经费2000多万元,许多教师都在课堂上将自己在航空领域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最新航空科研动态。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学生的航空专业知识得到较大拓宽。此外,教师不断加强航空特色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近几年,获得与航空特色创新性有关的省级教改课题5项,尤其是教师严青松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3+1’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探索”获2010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各种实验、实践、科研创新训练和三小创新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不少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如杨波获2008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1Kg级遥控油动模型飞机限时载运空投个人第一名,1Kg级遥控电动模型飞机载重空投个人第二名;教师陈乐平指导学生创新课题“高性能电子封焊模具的研制”获全国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学生叶鑫杰等的“铝合金表面Cr2O3/金刚石复合膜层的制备”获第十一届全省挑战杯科技竞赛三等奖;学生李重阳申请授权专利10项。近两年,有十多位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3+1”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探索,将校外“毕实毕设”工作和与先进企业开展联合办学相结合,探索了一条人才培养新模式,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激发了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风建设。

(四)到航空企事业工作的学生逐年增多,航空企事业对学生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通过以上措施,该专业具有明显的航空特色,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深受国内航空企事业单位的青睐。本专业与国内航空企事业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其中紧密合作的单位近几十家,建立了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每年到校招收该专业的人数三倍于毕业生人数,且待遇与国内211重点大学一样。通过校园招聘直接签约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5%以上。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稳居全国同类专业高校前列,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通过2010年走访用人单位,该专业学生赢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院办学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超过97%。

参考文献:

[1]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

育,2008,(3).

[2]郭天太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

业的特色建设及凝练[J].化工高等教育,2008,(6).

[3]张凤登,汪正祥.在确保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

专业特色[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

[4]朱汝武.发挥特色优势建设精品专业[J].广西教育学院

学报,2007,(2).

[5]郑确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

(30).

[6]丰巍伟,方志杰,张明道.科研训练——培养创新人才的

有效途径[J].高等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3).

[7]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

育质量[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5).

[8]路楠.通过科研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4.宜宾县柳嘉职业中学航空专业简介 篇四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有一定英语水平,有灵活的协调和应变能力,能熟练掌握民航服务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民航企业发展需要,能从事国内外民航服务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的客舱乘务员、民航票务操作员、票务专员、机场地勤工作人员、机场安检员、物流操作员

专业课程设置

5.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 篇五

一、建设基础

为缓解航空业迅猛发展带来的人才紧缺局面,2013年山东交通学院成立航空学院,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基础上,深度挖掘专业内涵,将航空电子维修理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设置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以下简称航电)。

围绕国家在民航及通航领域的战略布局及政策,航电专业瞄准航空产业链中航空机务岗位,以培养具有扎实电子信息技术基础、有成长力的航空电子工程师和管理者为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并建立质量标准,形成以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机型理论为基础,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与维护、无人机技术和CCAR-147基本操作技能为拓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衔接的人才培养路径。1.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多年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硕士1人;实验技术人员1名。

教师学缘结构合理,从事本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几乎都是物理电子或控制专业毕业,大部分专业教师有明确的科研方向,部分教师承担有各类科研项目,并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专业外聘了两名企业专职教师从事本专业的部分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工作,他们具有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企业工程实践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指导。有国外(境外)学习或访学经历的老师数名,这些老师能够承担双语教学任务。实验技术人员1名,同时所有专业教师均兼职实验教学工作,能够满足实验教学要求。

学校学院大力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参加访学或读取博士后,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最新学术动态,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沟通能力,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参加了国际航空青年科学家会议等多次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提高个人职业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本专业的发展。

为切实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满足专业建设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好地适应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学院自身实际,制定《航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每年选派2-3名教师到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训,考取CCAR-147基本技能职业资格证书。为提升校内教师工程能力。2.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航电专业以民航和通航产业需求为导向,多角度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专业增设了创新创业技巧、创业指导、企业管理学等课程,选派有创业经验或曾在企业工作过的老师给担任授课老师。2017年10月,成立了专业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场地。通过上述努力,本专业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收获了优异的成绩,先后在第16届CaTICs网络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获国家三等奖2项;山东省物联网创新应用大赛获山东省一等级2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大赛获三等奖2项;ican物联网创造力大赛获山东省一等级1项。3.实践教学条件

山东交通学院通用航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和航空CCAR-147实验实训中心为学校正式批准的实验教学单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设备管理处与教务处负责业务管理,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宏观指导、经费计划和管理等;航空学院负责行政管理,进行教学计划执行、中心人事管理和实验教学指导、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实验教学中心作为独立部门完成自身建设与发展,实施各类实验、教学研究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航空CCAR-147实验实训中心分为航空发动机与附件实训区、飞机起落架系统实训区、飞机结构实训区和航空维修站MRO认知区。通用航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分为三维设计实训区、结构与气动分析实训区、电子设计实训区、系统控制实训区。两个实验实训中心积极搭建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课程教学实验环境,开展综合性、基础性、认知性教学与实践。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出效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本专业与济南空四站装备修理厂、建湖人民政府等企业、机关签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4.科研促进教学

近年来,航电专业教师主持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管宁老师承担了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及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刘元涛老师承担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名博士教师均有校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航电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将自身从事科研的经验、案例融入课堂,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使学生收获更多知识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5.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航电专业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获奖20余项。2017届毕业生(第一届)总体就业率达到96.15%,毕业生广泛的分布于通用航空、民用航空和制造类企业。进入航空类企业(具体包括东方航空、山东航空、瑞丽航空及山东太古等)本专业学生,平均月收入范围为7000~10000元,高于麦可思《山东交通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7)》统计报告中本校本科生平均月收入(本科生平均月收入为为 4176.28 元)。毕业生在满意度和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本专业2018届毕业生进入大型民航企业和机场的比例达40%以上(不包含航空电子生产企业)。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实际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毕业生持高度认可态度。普遍反映我专业毕业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有团队合作精神,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6.社会服务

本专业积极响应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把准民用航空大发展时代脉搏,基于学校与泰国孔敬工业社区教育学院达成的合作协议,派出本专业高翔教师赴泰国孔敬学院协作开展建设“航空机务”专业教学体系,在为期1个月的国际交流中,不但进行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授课、合作协议衔接,还与泰国教育部和职教联盟对外合作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今年7月第一期学员到我校进行为期一学年航空机务维修专业培训奠定基础,使本专业的办学进一步适应航空现代化建设和航空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需求。

二、建设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航空电子设备维修方向)是为适应航空现代化建设和航空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需求设置的本科专业。本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办学定位,以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理论、飞控等理论为基础,以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与维护、无人机技术和操控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通用航空需求的生产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航电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

(1)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以服务微电子、传感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以及通用飞机制造新旧动能转换为人才培养目的,建设与信息和航空装备产业高度融合的航电新专业。(2)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以能力为主线、模块化组织、滚雪球式推进、螺旋式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第二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作用,构建“双螺旋”式育人模式,让“两个课堂”相互交织,同向同行。

(3)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推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和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等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实现快速成长,从而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

(4)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资源共享、教师流动、利益风险分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大型企业新建1~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

三、进一步建设内容

按照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注重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实施改革,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1.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建设

形成与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的深入、稳定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培养方向的调整;获得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航电专业培养方案,并确立面向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培养方案的优化机制;建立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航电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新标准;组建一支能够与产业进行科研对接的师资队伍,以产业为依托、专业为中心形成协同创新稳定模式,在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2.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导学式”教学,可以采取诸如问题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式,受教育一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积极而又创造性地主动介入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方法。在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3.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为了提高教师队伍实力,专业计划在未来2年内引进5~10位高级人才,并不断致力于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尤其是引进德才兼备、紧缺学科专业的高级人才,改善专业的学缘结构。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在校职工的培养,鼓励考研考博,或到研究机构、国内外高等学府考察进修,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在校教师科研、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作为拔尖人才的预备队。重点着手培养有一定潜能的青年骨干教师,逐步形成一个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和学术梯队。加强教师梯队的优化,在注重教师思想、能力、水平、修养、性格的梯队建设的同时,不断在教师年龄、学历、职务、学科、学缘等方面进行优化,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成 “一低三高”,即“低年龄、高学历、高素质、高效率”的专业教师队伍。4.实验室条件建设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通过搭建教学实验平台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使《信号与系统》、《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得到足量全覆盖,为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硬件条件。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在创新方面,强化指导教师团队建设,选派懂专业、有能力、有热情的教师担任首席指导教师,引导相关教师积极参入。实行“同质同价”,把学生获得的成绩视同个人获得的成绩,纠正只重视个人发展,忽视学生成长现象。强化奖励机制,建立相关衔接制度。强化各协会组织建设,培养“领头羊”,形成梯队和层次。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模式,优化人才成长路径。与实验项目建设进行融合,避免为“创新而创新”,形成可重复使用、模块化的创新硬件平台。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项目”筹划、设计和扶持

5.产学研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专业、企业合作关系,通过企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训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将企业引入到专业建设中来,全程参与专业的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管理等环节,使教学过程与生产及工作过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6.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 篇六

交通工程(本科类) 【交通工程专业】(机场管理)(理工类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适应民航事业和西部大开发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交通工程及相关领域知识,在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管理、航空运行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管理、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设计、土力学、飞行性能与计划、空中交通管理与航空规划、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航空器与动力装置、空气动力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交通工程学、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等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交通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机场规划和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机场设计、施工监理,场面维护方面的技能,熟悉机场运行和管理;掌握航空公司运行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工程研究能力。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可在民航机场、航空公司、交通工程领域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及研究工作。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7.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体现 篇七

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面试状况

众所周知, 面试主要是测验应试者的社会意识和反应能力。从理论上讲, 面试可以测评应试者任何素质, 但由于人员甄选方法都有其长短, 扬长避短综合运用, 则事半功倍, 否则就很可能事倍功半。因此, 在人员甄选实践中, 业内人士并不是以面试去测评一个人的所有素质, 而是有选择地用面试去测评它最能测评的内容。各大航空公司对航空服务学生的面试, 在程序上基本都达成了“共识”。对航空专业的面试主要分初试和复试。一般来说, 初试阶段, 主要对应试者的身体 (身高、体重) 、身体姿势进行目测, 评价应试者的总体印象。评价应试人员的站姿、走姿要求。站姿高雅, 两眼永远凝视对方, 走时身体挺直, 面带微笑, 保持与考官的距离。航空公司面试人员根据参加应试者简单的几个动作, 对应试者的身体比例、气质、五官进行测试, 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应试者, 进入下一轮的面试。每轮面试后, 应试者都要求在考场等候下轮面试通知。在第二轮面试时, 面试官会要求应试者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如姓名, 特长等, 对应试人的声音、吐字是否清楚做出判断。第三轮面试, 由考官对应试者发问。面试内容包括英文对话以及和行业相关的问题, 内容较为详细。考官根据考生的回答衡量应试者的亲和力、说话技巧、应变能力、求职动机和英语能力等。

二、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

从各航空公司考察应试者的面试过程直接反映出航空公司对于航空服务员这一职业的要求。首先飞机客舱服务是民航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反映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 直接为旅客服务的空姐的形象和工作态度, 对航空公司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回头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 民航地勤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仪表仪容、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基础、服务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也体现了服务质量与展示企业形象的作用。作为一名专业的航空服务人, 职业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杨虹女士曾说过, 航空服务工作是非常辛苦的, 当自己理想中的美好的空姐生活被现实工作的辛苦打破后, 要能一如既往地主动、热情、周到、有礼貌, 要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好工作, 面对任何环境的诱惑, 依然能坚守岗位。

2、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生存, 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是服务的竞争。民航企业最关心的是旅客和货主, 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旅客, 就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是经过训练后逐渐形成的, 是不能用规则来保持的, 它必须融化在每个航空人的骨子里, 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

3、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空姐在人们的眼中是在空中飞来飞去的令人羡慕的职业,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 飞远程航线时差的不同, 飞国内航线各种旅客的不同, 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 做不好服务工作。

4、刻苦学习业务知识。

一名航空人, 需要掌握许多的知识, 比如, 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 空姐首先要掌握中国和美国的国家概况、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基本内容, 还要了解航线飞越的国家、城市、河流、山脉以及名胜古迹等, 还要掌握飞机的设备、紧急情况的处置、飞行中的服务工作程序以及服务技巧等等。可以说, 空乘服务人上要懂天文地理、下要掌握各种服务技巧和服务理念, 不但要有漂亮的外在美, 也要有丰富的内在美。

5、学会沟通。

语言本身代表每一个人的属性,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会影响每个人的说话习惯, 作为一名乘务员要学会沟通的艺术。不同的服务语言往往会得出不同的服务结果。如对老年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特殊旅客的沟通技巧、对发脾气旅客的沟通技巧、对重要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的沟通技巧、对航班不正常时服务的沟通技巧等都要掌握。在空乘服务中, 一句话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侧重方向

根据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课程要素, 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并召开企业专业顾问和校内教育专家参加的岗位工作分析座谈会, 详细讨论与分析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由此分析得出的工作过程特点, 显示了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职业区别, 为后续学习载体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指导。企业专家指出, 在地面、空乘各岗位, 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确保安全、提供服务和展示企业形象。公司对员工有较高的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 为此要求工作人员在个人形象举止、礼貌语言运用、服务行为、异常和突发事件处理时符合公司服务标准中的职业要求。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依照民航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系统化、综合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以使学生作为一名后备民航企业员工初步养成符合未来工作要求的职业素质和修养。

1、礼仪素质的学习。

主要进行礼仪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操作技巧的训练。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在“掌握知识、强化能力、养成素质、善于实践, 具有较高礼仪修养的民航服务人员”的整体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的, 既强调扎实的服务礼仪理论基础, 又着重培养优秀的民航服务礼仪技能;既注重养成良好的服务人员职业素质, 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的塑造;注重学生纪律性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

基础训练部分以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个人礼仪为主。例如个人礼仪中的仪容仪表要求、着装要求等。在这部分的训练中, 主要通过礼仪规范、行为规范、专业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具备民航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 树立服务意识。模拟实训部分主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服务礼仪技能水平, 在礼仪规范、行为规范、专业形象、语言表达、应变能力等各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对民航服务的正确认识, 培养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以及对问题和事故的处理能力, 以满足服务性行业职业活动的特殊要求, 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2、性格和品格的培养。

航空服务工作是一项与人直接打交道的工作, 每天在机场、飞机上要接触上千名旅客, 所以她随时需要与旅客进行沟通, 没有一个开朗的性格就无法胜任此项工作。同时, 空中服务员的工作也是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 飞远程航线时差的不同, 飞国内航线各种旅客的不同, 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 做不好服务工作。在学校里, 教师要通过各种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的教学活动多采取分小组的方式进行, 小组的组合采取轮流组合的形式, 没有固定的小组成员, 让同学学会与其他各种不同性格的同学合作, 完成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 形成开朗、坚强、容忍他人的性格和关心他人的品格。

3、亲和力的培养。

亲和力指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内心相容的一种感觉。对于亲和力的培养可以从微笑开始, 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 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于是人们把微笑比作人际交往的润滑油。在面试中, 微笑能表现你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能够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 让他人感到愉快和温馨。微笑反映自己的心底坦荡, 善良友好, 待人真心实意, 使人在与其交往中自然轻松, 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微笑看似很容易, 可是要求在校的独生子女们对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做到这一点却相当的不易, 他们往往是对待自己不乐意的同学“冷眉冷眼”, 连正眼也不会多看一下, 但航空服务员的职业又要求他们对各式各样的人都要真情友善, 让人感到愉快、温馨。在教学时,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不容忽视。教师应该做到言传身教, 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对在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外语主要针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特点, 教学时更应侧重于听和说的能力, 也就是交谈能力的培养。空乘口语有别于普通的英语交谈 (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来补救) , 它更加强调航空服务人员在今后的服务过程中, 更加注重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技巧。例如把普通高校口语课所注重的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看法、观点的培养转化成对某些机舱内紧急情况的处理和解决上来, 或者在进行口语操练的时候, 侧重放在一些常见的面试英语的问题上。具体的做法可以由专业英语教师给出机舱里的一些假设性的场景和情况, 如换座、和生气的乘客进行沟通、对机场发生的紧急情况给予合理解释等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此外, 英语教师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 在课堂上用英语向同学表述某个国家或城市的概况、人文地理、名胜古迹等, 在丰富学生知识之余, 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不同, 内在修养、行为习惯也不同, 航空人要以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形成一种非凡的职业素养。良好的风度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和锻炼, 在校期间应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本身性格的培养和自身的修养, 使他们将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相结合形成航空人特有的气质。特别是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 要通过系列化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来锻炼自己, 在参加岗位实习以及面临企业选聘时, 更加要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 实现自己的蓝天梦。

参考文献

[1]赵影、钟小东: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6 (6) .

[2]郑江、王晓鸥:如何树立良好职业形象[N].新华日报, 2005-06-23.

8.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 篇八

美国通用航空制造业协会(GAMA)新出炉的《2011通用航空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通用飞机的出货量比2010年下滑了3.5%,仅为1865架,与2007年高峰期的4276架无法同日而语。而令业界兴奋不已的是,中国市场一方独秀,2011年中国通用飞机的数量增长了14.3%,领先全球。但不要只看增长率,因为我们的基数低,即使到2011年底,中国拥有的通用飞机数量总计也才1154架,相比于美国的23万架,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空间尽可以让人们去大胆想象。

然而也要看到,通用航空是一个政策性、技术性均较强且具大众化经济特征、群众参与性强的产业。其涉及面广,对安全的要求也很高,需要适宜的通用航空运营环境,要“看天看地”、还要“有硬有软”。“看天”就是要有供通用航空飞行的空域资源,即做好通用航空空域资源使用规划;“看地”是指需要有完善的地面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体系。“有硬有软”是说不仅需要修建通用航空机场、FBO(固定运营基地)、FSS(飞行服务站)这样的硬件设施,更需要进行政策法规体系、飞行行为规则、飞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这样的软件建设。当然还有人才培养、通用航空文化建设,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当然,并不是说大家都只能坐等观望,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去促进,且即使在现阶段,中国通用航空也会在局部区域、局部产业领域得到率先迅猛的发展。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关于通用航空的种种神话已渐消弭,大家越来越务实、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意识到通用航空不是一挖就出钱的金矿,而是一个需要进行长期性投资的一个产业,且一定能为专注的投资者带来持续不断的产业利润。

总之,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仅有热情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专业精神,需要有耐心,更需要一个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环境的营造是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空管部门、民航管理部门到从业者、消费者的共同责任。

9.航空航天专业就业前景 篇九

而航空业对我们来说,就熟悉得多了,波音737和空中客车则是航空器的标志。坐飞机曾经是高贵的象征,如今已走入百姓家,大家在出远门时,都愿意选择快捷安全的飞机,中国民航业飞速发展壮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机票还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消费得起的东西,我们国家也还没有生产大型客机的能力,民航干线飞机的研制项目刚刚启动,这意味着航空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航空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4个专业。

第一个专业做的是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包括外形和结构设计;第二个做的是飞行器动力装置和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属于核心技术;第三个在于“制造”,对飞行器的零件加工与成型工艺、装配工艺独成一门;第四个是学习民用领域的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到了研究生阶段还要深入学习航空航天环境模拟与控制系统设计、航空航天生理和生命保障。

10.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 篇十

航空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主体学科专业。然而,无论是飞机还是航天飞行器,都是综合科学技术的结晶,涉及材料、电子通讯设备、仪器仪表、遥控遥测、导航、遥感等诸方面。因此从广义上讲,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交通运输、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都是航空航天技术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又催生出航天运输与控制、遥感科学与技术等新兴专业。

从“嫦娥奔月”诞生的那天起,中国

人对于太空就怀着无限的向往,甚至念念不忘入主太空。如今,从杨利伟到费俊龙、聂海胜,这个梦想越来越近。航天器不但是国力的象征,也满载着国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所有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都是我国专家和技术人员自行开发、设计和研制的。国家对于航天业的投入可以用不遗余力来形容。如此大政策环境下,航天事业备受瞩目。

而航空业对我们来说,就熟悉得多了,波音737和空中客车则是航空器的标志。坐飞机曾经是高贵的象征,如今已走入百姓家,大家在出远门时,都愿意选择快捷安全的飞机,中国民航业飞速发展壮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机票还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消费得起的东西,我们国家也还没有生产大型客机的能力,民航干线飞机的研制项目刚刚启动,这意味着航空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航空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

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4个专业。

第一个专业做的是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包括外形和结构设计;第二个做的是飞行器动力装置和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属于核心技术;第三个在于“制造”,对飞行器的零件加工与成型工艺、装配工艺独成一门;第四个是学习民用领域的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到了研究生阶段还要深入学习航空航天环境模拟与控制系统设计、航空航天生理和生命保障。

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开设院校可以说都是“大腕”,北航、南航、哈工大、北理工大、西北工大、,都是响当当的,其学校牌子本身就是就业率的保证,一些民用企业很乐意高薪招纳该类毕业生任研发人员,如设计冲床等高难设备。加上航空航天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量大,而它的专业又非常“专”,其他专业根本不具备可替代性,就业委实可以用

11.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 篇十一

摘 要:分析了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特点、实验教学在任职教育中的作用,总结了航空机务专业任职教育现有实验教学条件存在的问题,对航空机务专业任职教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航空机务;任职教育;实验教学体系;岗位任职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航空机务专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军事技术专业,随着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大量高新技术航空装备不断列装部队,对航空机务人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适应部队需求的实验教学体系,是能否培养出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航空机务人才的关键。

一、航空机务专业对岗位任职能力的需求分析

航空机务专业隶属于航空装备技术保障,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军事技术职业。航空装备保障的对象是高新技术含量很高的航空装备。根据部队维修体制的实际,航空机务专业任职教育培养的学员在部队的岗位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外场维护人员(一级维修),包括各细分专业分队长、师、员;第二类是修理厂修理人员(二级维修),包括各细分专业车间主任、师、员。外场维护人员主要承担飞机的日常维护保养、飞行机务准备等任务。修理厂修理人员主要承担飞机各设备的校验、修理和定期检修、设备改装以及战时设备抢修等任务。

根据任职岗位的不同,岗位职责有所不同,要求具备的任职能力也有所区别。对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员来说,其任职能力主要包括:

一是装备技术保障能力。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是机务专业各类工程师能力的核心部分,其内涵包括:基本维护技能、基本保障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基本维护技能是指各类工程师完成经常性工作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机载设备的拆装、维护、保养能力,以及外观检查、通电检查和发现故障的能力;基本保障能力是指飞行机务保障能力,包括对机载设备的电路检测和性能调整及分析、判断、排除一般性故障的能力;综合保障能力是指初步具有分析、判断、排除疑难故障和专业设备间交联故障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多机种保障能力。

二是装备技术管理能力。装备技术管理能力是机务专业各类工程师在专业业务管理工作方面的岗位任职能力。主要包括:维修组织能力、技术文件管理能力和工具设备管理能力。维修能力包括进行设备维修工作的组织、计划、协调、指挥能力和一定的带教能力;技术资料管理能力是指对技术文件的管理和运用能力,包括具有正确管理和运用履历本、机务工作笔记本、故障卡片等技术文件的能力;工具设备管理能力是指各类工程师对工具设备的管理和应用能力,包括正确管理和运用各种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各种工具的能力。

三是装备技术革新能力。装备技术革新能力是机务专业各类工程师在发展能力方面的体现,其是指初步具备开展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技术革新能力。装备技术革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装备科学研究、维修技术手段革新和自学改装新装备等方面。

四是装备信息处理能力。装备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运用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运用工具书、标准和规范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外语翻译能力等。

二、航空机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能够完成航空装备的原理结构、性能测试、故障模拟及诊断等实验,在航空机务专业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培养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完全满足任职教育各类培养对象需求,培养岗位合格人才的角度来看,老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没有与部队装备同步

随着我军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装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从模拟机电式、相对独立、功能单一到数字化、综合化程度高、交联关系复杂、功能多样的跨越。而目前航空机务专业实验室配备的装备,仍然主要以老机型上的老型号装备为主,远远落后于部队的装备发展。这就制约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导致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不能完全满足新装备任职教育培训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单调

当前航空机务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针对实验室的老式实装进行的,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是由教员或实验教员进行讲解、演示,学员照样学着操作。个别装备可以设置故障进行故障的演示和排除分析。由于实验室缺乏新装备和相关的检测设备,也没有采取其他的手段来实现,相关的实验就无法开设。这样的组织方式单调,也不利用任职教育学员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实验教员队伍建设存在滞后现象

军队院校的实验教员主要承担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有时也要承担部分实验教学任务。由于工作分工不同,实验教员队伍与教员队伍在使用和培养政策上有所不同,例如:高职比例偏低,仅为教员高职队伍的三分之一;参加新装备改装培训机会少等等。这样导致了实验教员队伍建设滞后于教员队伍建设的现实,既不利于实验教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挫伤了实验教员工作的积极性,也无法满足新装备任职教育实验教学的要求。

三、航空机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任职教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把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且根据航空机务专业的要求与特点,建立一个适应航空装备发展要求的、符合任职教育规律的装备实验教学体系。

(一)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指导思想:构建新的任职教育装备实验教学体系,应依据任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把提高培训对象的岗位任职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作为装备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坚持高起点、有突破,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体现航空机务专业的岗位特点。

基本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航空机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二是系统性原则,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航空机务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验教学活动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做到互相衔接,彼此关联;三是整体化原则,不仅要做到实验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适应;四是规范化原则,要规范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

目标:根据任职教育培训的类型、人才培养方案和任职岗位能力的要求,遵循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按培训对象的认知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装备实验教学体系。

(二)系统筹划,开展航空机务专业实验室建设

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决定任职教育实验教学的体系,必须用系统的思想对实验体系进行筹划,对实验室的结构体系、任务功能、建设规模等进行整体规划,争取在保证实验室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以实现实验室的最佳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为部队服务中的作用。

(三)满足需求,建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任职教育的实验教学体系应以满足岗位合格人才的任职能力培养需求为依据进行构建。实验教学应以满足课堂理论教学需要为基准点,以培养学员技术保障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从实验的内容上来看,设立多层次内容的综合性实验和技术专题性实验;增加应用性较强的系统实验的比例,不断扩展装备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项目内容。航空机务专业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专业装备基础理论和装备使用知识。因此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应包括基础理论实验和装备使用实验。

从实验内容的深度来看,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要求应有所区别。士官学员应侧重装备的操作使用训练、装备性能的检测和一般故障的排除;生长干部学员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深对装备典型故障的分析和排除;从实验的组织形式上来看,可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增大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将大量的装备操作性实验和自主研究性实验安排在课余时间,增强训练时间,从而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四)加强规范,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计划管理、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实验教学的开放管理和实验教学考核手段等。实验教学计划管理是指对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的计划和管理。实验教学大纲应对实验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内容、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指实验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的管理;实验教学的开放管理则对开放对象、开放内容、开放装备实施方法和效果进行规定和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是规范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促使实验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有力保证。

(五)形式多样,重组实验教学方法体系

提高院校实验教学的水平和效益,观念更新是先导,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是重点难点,实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是关键和突破口。实验教学内容以实验教学方法为载体,实验教学方法应与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密切相关。任职教育的实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其实验内容的深广度和实验目的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任职教育的装备实验教学应构建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包括:

1.演示性实验

演示性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航空装备的理论教学,有助于学员对装备原理、理论的深度理解和对装备的感性掌握,所以它是任职教育实验教学的基础形式。在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中,演示性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减少与课堂授课的重复现象,节约课时。特点是全体人员共同参与。

2.操作性实验

操作性实验是一种为达到装备操作训练目的要求的实验,是针对培训对象航空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设置的实验教学。操作性实验主要包括航空装备的实际操作训练、检测设备使用训练、装备性能测试训练等。操作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员熟练掌握装备操作和使用方法。

3.研究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教学多采取人为设置故障、改变实验情景、调整实验路径等方式引导学员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对出现的反常现象,深入思考本质,激发灵感,或排除故障、或开展创新思维,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能从中优选最佳方案和途径。在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中,研究性实验的目的是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必须分组进行,参与人员相对较少。

4.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通过让学员搞方案设计、专题设计等形式,设置综合性、系统性实验,使实验教学从单一、平面内容向多点、立体交叉内容转变。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员所掌握的知识点的关联、衔接、组合和实践应用能力。

(六)适应发展,更新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任职教育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应充分考虑到航空新装备的发展,适应岗位合格人才培养要求,注重实验装备的教、学、研、训一体化,采取软硬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更新。

一是引进部队实装。部队实装条件下的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提高航空装备保障能力的直接途径。二是生产模拟训练器材。模拟训练器材是在实装缺乏情况下,完成操作性实验的必要保证。三是研制新装备的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是在缺乏新装备条件下,提高新装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应增加一定比例的实验通用器材,保证实验教学实施的正常运行。

(七)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实验教学队伍是航空机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实验教学队伍是院校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依靠力量。队伍的结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效益。因此,必须把军院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作为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抓紧抓好。实验教学队伍由实验教学的教员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三部分组成。为此,要满足任职教育实验教学要求,必须建设一支组织结构、数量结构、智力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2]程广利,蔡志明.把握教学方向,推进任职教育[J].教学研究,2009(1).

[3]曲卫,贾鑫,吴彦鸿等.关于军事任职教育中强化案例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息,2010(13).

[4]栾娈,刘才喜.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J].科技资讯,2011(9).

[5]黄琦志,韩天石,杨竹苹.军校任职教育实践教学方法初探[J].继续教育,2010(Z1).

12.航空航天专业排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简介 篇十二

目前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多体现在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上, 包括外语交流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这需要高校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环节进行多方位的调整。在实践中, 高校传统的考试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优化, 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因此, 考试模式的调整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考试模式不改变,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 考试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等教育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012年3月21日, 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专题规划》。该《规划》提出, 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知识结构, 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不是目的, 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 高等教育考试改革应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让学校和教师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高等院校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 更应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二、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考试形式单一

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有所不同。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12门学科基础课 (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运筹学、计量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税收、国际经济法) 和3门专业必修课 (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报关与单证实务、国际服务贸易) 都是采用学期末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 期末考试成绩占到课程总成绩的70%以上。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忽视了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以及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 考试成绩构成不合理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国贸专业考试课程总成绩中, 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在70%以上, 相应地, 平时成绩比重为30%以下。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成绩、课堂表现成绩、课后作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等。很多学生以为只要最后突击考试就能通过, 教师不会难为学生。而大多数教师也认为, 平时成绩只不过是平衡卷面成绩的工具, 很少教师严格按照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加权加总。这种做法往往造成学生不注重平时的课程学习和知识积累, 集中在考前临阵磨枪, 而考后一无所知的局面。

(三) 考试内容不科学

现行国贸专业的考试内容, 特别是从专业课的命题内容来看, 仍然偏重于知识记忆。考试题型多为名词解释、选择、填空、计算、简答等, 综合性运用、案例分析等试题所占比重较低。尤其是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 虽然也有上机操作的实训课, 但只是平时成绩的参考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专注于上课记笔记或者直接向任课教师索要授课课件, 无形中抑制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 试卷与教学质量分析流于形式

目前, 国贸专业的考试结束后, 任课教师都会进行试卷和教学质量分析, 并根据学生试卷和教学效果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但这种做法仅仅流于形式, 相关报告只要上交教务部门存档就可以了, 教学主管部门很少进行核查和监督。考试结束意味本门课程的学习结束, 学生只关注是否通过考试, 对于试卷答题情况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得到反馈。

三、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考试改革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试方式选择上有所不同, 不可简单一概而论。但是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对多数课程而言具有共性。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课程考试模式设计, 下面以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 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报关与单证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报关流程和国际贸易整个流程中全套单证缮制的课程, 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实务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考试是报关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报关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都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实际业务能力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必须熟悉与货物进出口有关的法律、对外贸易、商品知识, 应精通海关法律、法规、规章。报关员偏重报关业务方面的实务技能;而国际商务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则是在国际贸易整个结算业务中, 审核、制作各种贸易结算单据和证书, 包括信用证、汇票、发票、提单、保单等。这样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讲授专业知识, 培养合格、优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 考试体系模型

结合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系统化的课程考试体系模型, 如图1所示。

(三) 考试构成

1. 业务流程。

报关与单证实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对于国际贸易整个流程, 包括交易准备与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办理货物运输、保险、检验、报关、结汇等各环节都能够掌握。同时, 对外贸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预先分配给每个小组不同的业务流程任务, 要求小组成员根据任务要求, 分别扮演外贸业务中的角色 (如进出口商以及银行、保险公司、检验机构、海关部门等人员) , 依据课堂的贸易案例, 用英文完成相应的业务流程及单证缮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 量化后作为考核结果的一部分, 注重对学生日常专业和英语交流能力的评价, 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 流程实测。

是在各组依次完成国际贸易各流程演示之后, 统一安排课堂时段, 由各组抽签决定各自的流程任务, 现场进行外贸角色分配、业务流程演示及单证缮制等。同样, 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英文交流、单证缮制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计入课程总成绩。

3. 模拟训练。

报关与单证流程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应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模拟训练应以国际贸易实务运作程序为主线, 以国际贸易实务各流程操作规程、技巧为基础, 以贸易实训软件为平台, 让学生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 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国际贸易的流程、环节及做法, 为以后从事商务活动打下良好的实际操作基础。根据每次实训的情况进行评分, 计入课程总成绩。

4. 案例分析。

优秀的外贸人才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 而且必须掌握与外贸相关的金融、法律、商品、国际贸易惯例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 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由各小组预先收集一些与国际贸易关系密切的时事案例, 案例的内容应该能反映与本专业相关的最新政策、法规等。在课堂多媒体课件演示后, 通过案例讨论方式, 扩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知识面, 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全英文的案例演示与讨论, 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际交流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 量化后计入课程总成绩。

5. 期末考试。

改革后的考试分为两部分:针对单证缮制, 采用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针对外贸流程, 采用口试的方式进行严格考核。口试能够考查学生在既定问题和考试环境中, 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由表达见解, 同时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及心理素质、仪态仪表等, 均能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观察和检测。

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考试模式“业务流程———流程实测———模拟训练———案例分析———期末考试”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中, 教师在对每一部分进行量化评分后, 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信息, 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英文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等, 以便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保证学习效果。课程成绩评分结束后, 教师不仅要进行试卷和教学质量分析, 更要高度重视分析报告结果, 对于出现的问题, 通过教师集体讨论给出改进措施和改革意见, 以便授课教师在下次授课前及时调整课程授课计划, 以此来构建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管理的反馈调控系统。

总之, 考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 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要求, 因课制宜、因人制宜, 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方式, 才能实现考试改革的目标, 培养出更多符合学生自身职业定位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摘要: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出发,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考试改革为例, 指出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中存在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成绩构成不合理、考试内容不科学、考试评析流于形式等问题。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从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出发, 提出了“业务流程—流程实测—模拟训练—案例分析—期末考试”新型考试模式, 旨在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效果, 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改革,报关与单证实务

参考文献

[1]杨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9) .

[2]刘兰明, 吕莲.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究——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试改革为例[J].教育与职业, 2006 (27) .

上一篇:给水管道水压试验标准简介下一篇:生产组组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