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工序产生细节的因素分析和改进措施
1.细纱工序产生细节的因素分析和改进措施 篇一
1 半制品质量简述
此品种纱线由65%涤纶和35%精梳棉混纺而成, 其中涤纶为短纤维, 规格为1.33dtex×38mm, 涤生条手拣棉结为2粒/g。精梳棉选用新疆细绒棉, 精梳条长度为28mm, AFIS棉结为8粒/g。粗纱条干为3.34%, 捻系数为75。
2 细纱工艺
因纺制此品种时正为夏季, 所以应选择高温低湿为宜, 设定温度为34℃, 相对湿度46%。细纱机机型为JWF1516, 锭速选择14500r/min, 前罗拉速度为230r/min。速度太大, 断头会增加, 效率降低, 速度小则会产生松纱、烂纱。钢丝圈选择6903 2/0, 钢领为镀铬钢领PG14254。喇叭口内径为2.5mm, 在这基础上分别从罗拉隔距、后牵伸牙、前皮辊及压力棒四项工艺参数具体分析。
2.1 罗拉隔距
罗拉隔距指相邻两个罗拉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JWF1516细纱机牵伸机构为前、中、后三组罗拉, 因速度的不同完成对纤维的抽长拉细, 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分别取18mm×30mm, 18mm×35mm, 18mm×38mm试验。由于涤棉混纺后纤维较长, 18mm×30mm隔距不足以保证良好的纤维后牵伸, 会造成“吐粗”现象。所以仅对后两种隔距18mm×35mm和18mm×38mm进行了试验, 所得的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所得数据发现:当罗拉隔距选择为18mm×35mm时纱线条干较好, 这是因为T65/JC35纤维平均长度为38mm×0.65+28mm×0.35=33.5mm, 若隔距太大, 纤维易被拉伤, 不易被有效握持, 从而影响混纺纱的条干和棉结。
2.2 后牵伸牙
在罗拉隔距选用18mm×35mm和保证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前提下, 分别选用30T, 29T, 28T的后牵伸牙进行试验, 数据见表2。由表可知:当后牵伸牙选择为29T时纱线条干较好, 正好与纤维平均长度相对应, 28T一般用于纯细绒棉工艺, 29T数据虽然较好点, 但用于此品种时会间接地出现“吐粗”现象。用30T纱线条干数据仅次于29T, 未出现“吐粗”现象。
2.3 前皮辊
在罗拉隔距、牵伸牙确定后, 保证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前提下, 对皮辊直径分别以28.8mm和30.6mm进行试验, 所得数据如表3所示, 从数据可以发现:当前皮辊直径选择为30.6mm时纱线条干较好, 是因为当皮辊直径加大时, 包围弧也随之加长, 对于两侧须条的握持力也进一步增强, 有利于混纺纱条干改善与棉结减少。
从试验中还可发现当使用不经处理的皮辊用于纺制此品种时, 会产生绕皮辊及绕罗拉现象, 所以在皮辊上车之前, 先对其光照, 减少皮辊与纤维摩擦产生的热量与静电, 结果皮辊绕花的现象会大大减轻。
2.4 压力棒
在罗拉隔距、后牵伸牙及前皮辊直径确定后, 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对压力棒分别以3.0mm和3.5mm进行试验, 所得数据见表4, 由表可知:当压力棒选择为3.0mm时纱线条干较好, 但选用3.0mm压力棒会间歇性出现“吐粗”现象, 挡车工工作难做, 3.5mm压力棒数据也可达到客户要求, 且无“吐粗”现象。
3 结语
在T65/JC35 18.4tex K针织纱纺纱生产中, 设定细纱车间温度为34℃, 相对湿度46%。锭速14500r/min, 前罗拉速度230r/min, 钢丝圈6903 2/0, 钢领为镀铬钢领PG14254。喇叭口内径为2.5mm, 经过生产实践, 可知选定罗拉隔距18mm×35mm, 后牵伸牙30T, 前皮辊直径30.6mm, 压力棒3.5mm, 效果较好, 能够达到客户要求。
3.1 实行对台供应。
一套并条线对应一台粗纱, 一台粗纱对应2~3台细纱, 方便在出现问题时追溯源头的所在。
3.2 加强巡回。
TC品种断头后一段时间后会绕罗拉绕皮辊, 造成皮辊损伤, 要求挡车工及时接头, 减少该现象发生。
3.3 因该客户要求较高, 可适当缩短钢丝圈的使用周期以防棉球纱的出现。
3.4 因订量大, 车台多, 若发现多台细纱的条干cvb偏大, 也就是台差和锭差大。
需逐台整车, 例如校对罗拉隔距、减少歪锭子歪气圈等。
3.5 细纱是成纱的重要工序, 所以一定要加强检查, 杜
绝低级错误, 纺制出符合客户要求、高品质、高水平的纱线。
摘要:由客户下单, 生产品种为T65/JC3518.4texK的针织纱, 为了满足客户要求、提高纱线内在质量, 设定细纱车间温湿度、锭速、前罗拉速度、钢丝圈、钢领和喇叭口几个固定参数, 同时对细纱工序的罗拉隔距、后牵伸牙、前皮辊及压力棒四项工艺参数进行具体分析, 结合试验数据和生产实践经验, 得出最优的工艺配置, 获得较好的、达到客户要求的纱线质量。
关键词:细纱,针织纱,纺纱实践,工艺参数
参考文献
[1]张艳华, 刘必英.高档针织纱生产实践[J].广西纺织科技, 2009, 38 (3) :11-13.
[2]叶魁伟, 余竞雄, 李洵.减少纯棉精梳针织纱棉结的体会[J].上海纺织科技, 2006, 34 (3) :27-28.
[3]吕寨平.赛络纺纱技术在高档针织纱生产中的比较优势[J].山东纺织经济, 2011, (6) :53-55.
【细纱工序产生细节的因素分析和改进措施】推荐阅读:
施工工序报验顺序10-13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规定07-30
工序交接管理制度10-13
精益生产工序成本管理09-30
工序领班助理个人工作总结08-24
外包装工序质量监控标准操作规程08-23
浅谈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几个工序质量控制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