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报价标准(6篇)
1.风险评估报价标准 篇一
工程报价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如各类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工程、高耸的楼宇建设工程、现代的排洪灌溉系统工程等,所有这些工程建设都是复杂的管理系统,其中隐含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风险是我们在工程投标报价中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高风险的地区投标报价,更是重中之重。
所谓的风险是指实际结果和主观预料之间的差异。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风险可以理解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缺陷,其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所出现的损失或责任。它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人们只要有活动,就伴随着风险,就会发生风险事件。同时它的存在具有客观性,独立于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实际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去积极地、谨慎地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幅度,而不能彻底地消灭风险,
因此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不可避免的面对风险,风险与效益并存,不冒风险就能取得成功的项目是不存在的。我们目前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要承担风险,而是怎样合理地承担风险。我们的任务不是完全消除风险,而是要认识、评估和处理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在工程报价阶段对风险有一个充分的识别和估测。
一、工程风险因素的辨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在投标报价中对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2.风险评估报价标准 篇二
所谓的风险是指实际结果和主观预料之间的差异。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 风险可以理解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缺陷, 其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所出现的损失或责任。它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人们只要有活动, 就伴随着风险, 就会发生风险事件。同时它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独立于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实际存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去积极地、谨慎地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 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幅度, 而不能彻底地消灭风险。因此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不可避免的面对风险, 风险与效益并存, 不冒风险就能取得成功的项目是不存在的。我们目前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要承担风险, 而是怎样合理地承担风险。我们的任务不是完全消除风险, 而是要认识、评估和处理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在工程报价阶段对风险有一个充分的识别和估测。
1 工程风险因素的辨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 长期以来, 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 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 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 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 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 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 我们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 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 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 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以便为在投标报价中对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 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 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 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 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 发生的概率较小, 是非常规性风险, 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 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 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 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 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2 工程风险的分析与估测
2.1 风险的分析。
风险分析的主要意义在于“知己知彼”。我们在具体的投标报价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风险分析。
2.1.1 核对表:
根据以往的经验, 把可构成项目风险的来源排成一览表, 将本项目的相对情况与其对照, 进行逻辑分析。这一方法是我们目前在投标报价中较常用的方法。
2.1.2 事件树分析法:
从项目起始状况出发, 根据项目组成的结构分解图, 通过逻辑推理, 确定风险发生和发展过程。根据这个过程, 按事件发生先后顺序和构成项目的各项活动 (成功和失败) 的状况来确定总体成功和失败, 从而了解风险事件发生的起源和发生的条件。
2.2 风险的估测。
对风险识别、分析后就要对风险进行估测。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 通过计算得出风险事件可能造成后果损失价值的大小, 进而确定哪些事件需要制定防范
3 工程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于风险的识别、估测即使再仔细、再全面, 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风险都认识清楚, 因此必须反复多次地进行, 然后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适当防范措施。具体的措施有:
3.1 回避:
它是风险防范的一种消极技术。由于项目风险属于投机风险, 不做项目就不会有风险。因此当风险估测表明某个风险的威胁过大时, 就应当主动放弃项目。这种措施往往在决定是否投标报价阶段采用。例如在投标过程中, 根据业主的评标办法复合出的标价比我方的预算成本还要低, 如果按此复合标价中标我方就是此项目没上场就已亏损, 像这样的工程项目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回避的措施, 应主动放弃此项目的投标。
3.2 减轻:
是指在风险损失发生前, 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其目的在于降低损失发生的频率。一般情况下, 是在摸清了风险来源和风险引发因素之后, 设法消除风险事件引发因素, 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做海外项目投标报价时外汇的风险是不得不面对的, 但可以通过汇率预测, 在业主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稳定币种、设计多种货币组合;如果招标文件中明确了报价币种, 可以采取在投标时适当提高风险性较大币种的兑换比率等措施来减轻外汇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
3.3 自留:
是指对风险损失后果的自我承担或自愿承担。在风险评估阶段已确定了项目有关各方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哪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消除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 其代价有可能高于或相当于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 风险承担者就应该将此等风险视作项目的必要成本, 自愿接受之。例如, 对于工程费用超支风险, 在工程费用估算时就应考虑留有不可预见费, 一旦工程真的超支就动用这笔预留的不可预见费。不可预见费的大小可根据风险的大小由造价专家给出一个百分数。无力承担不良后果的风险不能自留, 应设法回避、减轻、转移或分散。
3.4 转移:
就是把风险转移到项目以外的某些实体身上。向保险公司投保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转移方法。例如, 项目工程一切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险种, 就是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再比如, 对于通货膨胀风险, 可以争取在承包合同中写上调价条款, 把风险转移到业主身上, 等等。
3.5 分散:
是指设法让项目各有关单位共同承担风险。例如, 组织联合体共同投标, 就是一种分散风险的方法。但是联合投标也可能会带来诸多组织和协调风险, 因此有必要事先制定出公平、合理、详细、完整的合作协议, 避免或减少组织和协调风险。
总之, 我们在工程报价中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充分研究和估测, 但过多地关注风险的消极方面可能导致过于谨慎和不理智的决策。我们应该认识到风险会带来灾难, 但风险也与利润并存。风险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对风险一无所知或拒不承认。一个好的报价, 其核心是能正视风险, 分析风险, 防范风险, 适当的时候还要善于利用风险和管理风险。要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置风险于意料之中, 于运筹计划之内, 做风险的驾驭者, 而不是当风险的牺牲品。
摘要:在工程报价中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充分研究和估测, 要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置风险于意料之中, 于运筹计划之内, 做风险的驾驭者, 而不是当风险的牺牲品。
3.工程项目投标报价中的风险规避 篇三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原则下,如何加强投标中的风险分析和规避,既低价中标,又保证项目的盈利,将直接关系到承包商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人、招标文件、企业、外部环境这几方面分析了投标报价中主要的风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总结了规避风险的对策,给承包商在投标报价的过程以指导作用。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 投标报价 风险 风险规避
0 引言
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国际上通用的竞争性招标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量价分离的基础上,企业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国际上一般都采用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而我国由于实行此模式的时间不长,各方面制度不够完善,现阶段采用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这使得在工程投标报价的竞争更激烈,投标人的风险更突出。如果对投标报价的风险管理不慎,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收益,不仅损失了投标的前期投入,整个工程的利润更无从谈起。
1 投标报价的风险分类
工程投标报价风险,是指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给承包商投标报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投标失败,或者中标后因不确定因素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1]。投标报价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只有从投标风险来源进行风险控制,才能避免或减损失。本文就风险来源的主体作如下分类:
1.1 人的风险 在投标报价中,造价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造价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造价人员是在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受传统的报价体制约束,观念陈旧;另外一部分则是初出校门便从事报价工作,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加之施工企业缺少对他们进行持续培训,这就使得很多人的知识结构不全面而且落后,编制投标报价的水平也不高[2]。
1.2 工程量清单的风险 在清单及报价编制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给承包商带来风险,这些问题及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与实际工程量不符 《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当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存在差距,又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而承包商没有认真审查,这必然会造成报价失准,施工企业应得利润也有可能因此减少。
1.2.2 工程量清单缺项 对于工程量清单的缺项问题,《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相应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
1.2.3 对清单项目的理解有误 与传统的施工图预算相比,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名称对应的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表述更具体,内容的针对性和综合性也更强。如果承包商报价时不仔细阅读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重计”或“漏计”清单项目中的某些应发生的费用,往往会使综合单价偏高或偏低,进而对投标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4 项目与计量规则不配套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招标单位除了提供工程量清单外,还提供相应的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如果清单与计量规则不吻合,就会给报价人员的理解带来偏差。二是招标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只提供简单描述,不提供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对应清单的工程量还得由报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凭经验进行分解、计算、复核,不同单位的投标报价也就各不相同。
1.2.5 清单项目划分太粗 与国际招标相比,我国招投标工作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显得较粗,项目划分较综合,包含内容也不具体,与同类项目可比性小,不便于快速报价及将来的索赔和结算。这既有图纸设计深度不够的原因,也有清单编制不详的问题。
1.3 企业风险
1.3.1 缺乏企业定额 清单规范中的报价是以投标企业自身施工定额为基础的,而我国很多施工企业没有自己的施工定额,这给企业报价造成很大的不便。没有企业定额,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存在盲目性,项目需要的工料机消耗量很难预测,项目成本很难把握,出现亏损也就在所难免。
1.3.2 不了解业主倾向的风险 业主的倾向包括:对某一承包商的好感;对工期、质量、安全、价格、信誉等的偏重程度;对施工企业是否一视同仁;是否办事公正。如果投标人不了解业主的倾向,没有进行针对性投标,就会错失良机,加大投标报价的风险。
1.3.3 不了解对手情况的风险 一般项目的参投单位少则三五家,多至十几家。只有在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才能报出合理的、有竞争力的报价,提高中标率。
1.4 外部环境风险
1.4.1 自然风险 中标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气候而造成损失,根据一般合同条件,这类损失承包商可以得到部分补偿,但是因财产损失造成的成本增加难以得到全部赔偿。
1.4.2 技术风险 一方面招标图纸标明的地质条件与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可能有较大出入,另一方面招标文件中某些技术规范要求不尽合理或者对承包商过于苛刻,或者提出了某些过高的技术标准要求,那么在施工中可能会使承包商付出更多的成本。
1.4.3 材料涨价的风险 一个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占工程直接成本的50%-70%,所以材料涨价风险是投标报价的重要风险。现在的承包合同一般为不调价合同,一旦物价波动,对中标项目经营成本会造成巨大影响。
1.4.4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包括工程所在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实力、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给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如通货膨胀、外汇风险、经济危机等。
1.4.5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是工程所在国的政治、政策、国际关系、权利机构等方面对经济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2 风险规避的方法
不同的风险可以有不同的对策,阻止风险的发生,遏制风险的恶化,拒绝承担风险,避离风险,放弃可能遭致风险的意图等均有可能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2.1 提高造价人员的素质 学习是提高造价人员自身知识、业务水平、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更新、提高外,还应该结合工作广泛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工程、技术及经济方面的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编制出高水平的工程报价。
2.2 深刻理解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 认真领会招标文件,对各项技术、经济风险因素建立风险清单,识别出主要风险,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量化,然后做出风险决策并及早制订风险应急方案,以期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2.2.1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编制投标文件的指导性文件,做投标报价时必须全面学习,认真研究各项条款,熟悉《清单计价规范》中每个项目所包含的项目特征、计量规则、工程内容,制定投标报价方案,避免因未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的某项条款而使投标报价偏离过大或者中标后给本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
2.2.2 详细踏勘现场 通过详细的现场踏勘,有助于了解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场地大小、地质情况、相邻建筑等,落实平面布置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等,研究招标提供的勘察报告,给招标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助于了解该工程项目执行的定额、取费标准与有关计算规定、办法以及材料供应情况、材料价格及发包方的资金状况,对工期、质量要求和投标单位的信任度。
2.2.3 按专业对施工图进行工程量审查 工程造价涉及的专业很多,为确保工程数量的准确,在审查工程量清单时,请专业人员进行工程数量审查。
2.2.4 根据图纸审查清单 如果抛开设计图纸,只凭经验填单报价,往往将报价中虽然价格相似但内容不尽相同的要素忽视,造成清单报价与施工图纸不一致,即使中标也可能会产生价格争议。因此,在投标中,一定要根据图纸说明、标准图集和规范才能准确分析报价。
读图时先要看首页便于查阅图纸并能对该工程有一概略的了解,然后逐张阅读。待招标答疑时提出。通过读图,若发现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提出改进设计的建议和切实降低造价的措施。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先要按原设计报价,再按建议的方案报价,通过比较、鉴别,以最优的方法赢得甲方的信任[4]。
2.2.5 要尽快澄清清单审查出来的问题 在国际惯例中,施工企业对业主的设计或其他明显失误有预警责任,及时告知业主,一方面可以防止今后的索赔失败,一方面也体现承包商的诚信度,这往往更容易得到业主的信任,使工程结算纠纷减少。
2.2.6 进行技术交流 投标人通过技术交流,一方面了解招标方对招标的总体设想、供货范围或工作范围、技术规格及性能要求;另一方面间制造商及供货商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规格和技术性能、财务能力、商业信誉等等加以介绍和宣传,造成声势和良好影响。特别是在招标方尚未确定招标文件中的技术部分和具体规格、性能的情况下,技术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交流搞得好,可以影响招标方对招标文件的技术规格、技术方案、供货范围等有关部门的编制,只得招标方考虑或倾向于投标人供给特点,将投标人的某些优势列入招标文件之中,这对于投标人十分有利,为投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收到先声夺人的成效[5]。
2.3 实现企业优势
2.3.1 制定企业定额 承包商依据当前自己实际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在参考统一定额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企业定额。在制订企业定额时,施工企业应从分解每一道工序入手,从人工、材料、机械等各方面尽可能挖掘工艺创新所带来的优势,如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工作面协调,降低单位工程量的各项费用,降低工程材料的损耗等。
2.3.2 建立企业创新体系 技术方案的创新、施工工艺的改进是企业创造额外利润的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的创新体系,在研究现有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外部的技术信息,对此进行创新、改进,甚至开发出新的技术方案,形成企业内部的技术资源。在项目投标时,应该成立专门的技术方案小组,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经济效益的方案,然后细化方案到各施工工艺,如果施工工艺还可以优化的话,再利用创新体系进行挖掘。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形成内部的技术资料,以便于指导施工。
2.3.3 建立企业的市场信息系统 有效的市场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掌握市场动态,明确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差异,从而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状态来适应市场,这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平时要加强内部管理,注重积累资料和信息,建立专门而完备的投标档案资料。在投标报价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信息系统间接了解业主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市场的其他信息。当企业把这些信息化为己用时就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①了解业主倾向。了解业主的倾向对于中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投其所好”,知道了业主的倾向,有利于得到业主的好感以至中标。②了解竞争对手情况。尽力弄清竞争对手的情况,全面地掌握其优势和缺点,明确本次投标的竞争对手,有针对性地制定投标方案、选择投标报价的技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限制竞争对手,增加中标的把握性[6]。③了解市场情况。调查当前施工材料、用工、设备租凭的市场价格和波动情况,及当前同等规模、类似结构建筑产品的市场行情,避免盲目报价。建立自己的可靠的材料设备询价、比价、供应系统,满足工程投标的需要[7]。
2.3.4 重视资料的积累与分析 定额只是一个平均水平,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特性和环境,其具体操作起来就需要平常的经验与资料积累。工程造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而只掌握方法,则工作无从开展,而单纯的资料积累只是一堆数据,必须适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已所用。因此,要提高工程造价的编制水平,必须重视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分析。
2.3.5 建立投标报价的后评价工作制度 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是指在每次投标活动结束后,针对本次投标报价情况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旨在获取更多的中标机会。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由投标报价总体负责组织实施,要有活动记录。对投标活动中一举获胜、取得中标的,要总结经验,推广经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对本次投标活动中未中标的情况,要分析记载,吸取教训以利再战;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也可在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中推广,并对由此引起的新的预算单价进行研究论证。
2.4 时刻注意外部风险
2.4.1 自然风险 在投标报价时,本地工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利”的优势,争取中标;外地工程,应认真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质资料,进行周密分析,在合同条款中进行合理的风险分配,将风险降低。
2.4.2 技术风险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成熟、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越来越多,不同的工艺、方法的施工成本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差甚远。因此在施工前,对于影响成本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一定要进行成本分析、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并结合企业人员、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施工方案,避免因方案的失误而导致成本浪费和亏损。
2.4.3 材料涨价的风险 对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应予以足够重视。一般说来,材料和设备的价格信息可通过工程项目所在地的造价管理部门获得。其次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做亲自调查,通过对若干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和设备的单价信息,综合运输费用、是否便利等因素加以比较后方可确定材料和设备的报价。目前建材供应商众多,且新型材料也不断地应用于实践。因此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很大,报价时不能只看见眼前建筑材料价格,而应调查了解和分析近一两年来价格的变化趋势,从而决定采取几年平均单价或当时单价,以减少价格波动引起的损失[8]。
2.4.4 政治、经济风险 应随时掌握了解当地及国际市场材料和机械设备价格的变动情况、运输费用和税率的变动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当地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否稳定,当地工人的工作效率等。最好通过长期分析,找出每年物价上涨的规律。
3 结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标是工程承包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而报价则是决定中标与否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承包商投标的成败。本文通过对投标报价的风险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可以增加企业投标的成功率,减少因投标带来的各种风险,增强企业的活力,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康皓.工程项目投标报价风险及决策分析[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4):11-14.
[2]易建芝.关于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编制的思考[J].湖南水利水电.2006(3):132-133.
[3]李建莉.增强投标报价竞争力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4.30(7):73-74.
[4]邓焰林,张扬,邢明党.建筑工程投标报价风险综合分析及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4.25(2):152-153.
[5]蔡显琨.国内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J].企业及天地理论版.2007.(2):53-54.
[6]张树平.工程投标报价决策与技巧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1(1):63.65.
[7]何伟.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趋势[J].施工企业管理.2005.(3):50.
4.评估收费最新标准 篇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资产评估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
为规范资产评估收费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发改价格
[2009]2914号)。为贯彻执行《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做好资产评估收费管理有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是资产评估收费制度的重大改革。按规定收费关乎评估报告质量和评估行业健康发展,关乎国家财产和经济安全。各地方协会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省级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做好资产评估收费管理相关工作。
二、测定标准,统一参照。为了给各地制定具体的评估收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我会通过对全国资产评估行业收费情况的两次调查分析,并查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至2008年各年的通货膨胀率,结合今后几年内经济增长、物价指数继续上涨,并参照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中介行业的收费标准等因素,提出了资产评估收费水平的测算标准。
(一)计件收费
计件收费平均标准分为六档,各档差额计费率如下表:
差额定率累进收费表
档次 计费额度(万元)差额计费率‰100以下(含100)9-15100以上~1000(含1000)3.75-6.251000以上~5000(含5000)1.2-25000以上~10000(含10000)0.75-1.2510000以上~100000(含100000)0.15-0.25100000以上 0.1-0.2
(二)计时收费
计时收费平均标准分为四档,各档计时收费标准如下:
法人代表(首席合伙人)、首席评估师(总评估师):300-3000元/人 小时;合伙人、部门经理:260-2600元/人 小时;
注册评估师:200-2000元/人 小时;
助理人员:100-1000元/人 小时。
三、严密组织,认真贯彻。各地方协会要严密组织,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迅速转发各资产评估机构,组织资产评估机构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认真贯彻实施。
5.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标准 篇五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各工作岗位的价值,真实反映各岗位的贡献度,公平、公正、客观地确定各岗位等级,为岗位分析和薪酬制度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现颁发“某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标准”。
评价因素及权重表
评价因素
最高分数
合计数
所占百分比(%)
责
任
1、风险控制的责任;
2、成本控制的责任;
3、指导监督的责任;
4、内部协调的责任;
5、外部协调的责任;
6、工作结果的责任;
7、组织人事的责任;
8、法律上的责任;
9、决策上的层次。
400
知识技能
1、最低学历要求;
2、知识多样性;
3、熟练期;
4、工作复杂性;
5、工作灵活性;
6、工作经验;
7、文字处理能力;
8、数据处理能力;
9、综合能力。
300
努力程度
1、工作压力;
2、精力集中程度;
3、体力要求;
4、创新与开发;
5、工作紧张程度;
6、工作均衡性。
200
工作环境
1、工作时间特征;
2、工作危险性;
3、职业危害性;
4、环境舒适性。
评价因素定义及等级界定
一、责任因数的分级与定义
1、因素名称:风险控制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不确定条件下,为保证贸易,投资及其他项目顺利进行,并维持我方合法权益所承担的责任。该责任的大小由失败后损失影响的大小为判断基准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无任何风险
0
仅有一些小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不会给公司造成多大影响
有一定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给公司所造成的影响能明显感觉到
有较大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会给公司带来较严重的损害
有极大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不仅不可挽回,而且会导致公司经济危机乃至倒闭
802、因素名称:成本控制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确工作态度下,因工作疏忽而可能造成的成本、费用、利息等额外损失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其责任的大小由可能造成损失金额的多少作为判断基准,并以月平均为计量单位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不可能造成成本费用等方面的损失或损失金额小于100元
损失金额在100元在上,1000元以下
损失金额在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损失金额在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损失金额在5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
损失金额在100000元以上。
403、因素名称:指导监督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权利范围内所拥有的正式指导监督。其责任的大小根据所监督指导人员的数量和层次进行判断
注:3个一般工作人员可折合1个基层管理人员
3个基层管理人员相当于1个中层管理人员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指导监督任何人,只对自己负责
0
监督指导3个以下一般工作人员
监督指导3-5个一般工作人员或1个基层管理人员
监督指导5-7个一般工作人员或2个基层管理人员
监督指导7-10个一般工作人员或3个基层管理人员或2个中层管理人员
监督指导4个基层管理人员或2个中层管理人员
监督指导2个以上中层管理人员
404、因素名称:内部协调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工作中,需要与之合作共同开展出业务的协调活动。其责任的大小以所协调对象所在层次、人员数量及频繁程度和失调后果大小作为判断基准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需要与任何人进行协调,若有,也是偶然的、本部门的一般职工
0
仅与本部门职工进行工作协调,偶尔与其他部门进行一些个人协调,协调不利一般不影响自己和他人正常工作
与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部分职工有密切的工作联系,协调不利会影响双方的工作
几乎与本公司所有一般职工都有密切的工作联系,或与部分的部门经理有工作协调的必要。协调不利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
与各部门的经理及负责人有密切的工作联系,在工作中需要保持随时联系和沟通,协调不利对整个公司有重大影响
305、因素名称:外部协调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工作需要维持密切工作关系,以便顺利开展工作方面所负有的责任,其责任大小以对方工作重要性为判断基准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需要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或偶然与一般公职人员联系
0
工作需要与外界办几个固定部门的一般人员发生较频繁的业务联系,所开展的业务属于常规性
需与厂商、政府机构、外商保持密切联系,联系原因只限于具体业务范围内
需要与上级或其他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频繁沟通,联系的原因往往涉及重大问题或影响决策
306、因素名称:工作结果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对工作结果承担多大的责任。以工作结果对公司影响的大小作为判断责任大小的基准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只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需对自己和所监督指导者的工作结果负责
对整个分部负责
对整个部门工作结果负责
对整个公司的部分部门工作结果负责
对全公司的工作负责
407、因素名称:组织人事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工作中,对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工作分配、激励等具有法定的权利和责任,其责任的大小根据参与人事决策的层次而定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负有组织人事的责任
0
仅对一般职工有工作分配、考核和激励的责任
对一般职工负有选拔、使用和管理的责任
对基层负责人有任免的权力
对中层领导具有任免的权力
408、因素名称:法律上的责任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工作中需要拟定和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并对合同负有相应的责任。其责任的大小视签约,拟定合同的重要性及后果的严惩性作为判断基准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参与有关法律合同制定和签约
工作需要偶尔拟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条文,其条文最终受上级审核方可签约
工作经常需要拟定合同和签约,领导只做原则审核。个人承担部分责任
工作经常需要各种业务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并对合同的结果负有全部责任
工作经常需要以法人资格签署各种有关合同并对合同的结果负有全部责任
709、因素名称:决策层次
因素定义:指在正常的工作中需要参与决策。其责任的大小根据所参与决策的层次高低作为判断基准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工作中常做一些小的决定,一般不影响他人
工作中需要做一些大的决定,只影响与自己有工作关系的部分一般职工
工作中需要做一些对所属人员有影响的决策
工作中需要做一些大的决策,但必须与其他部门负责人共同协商
工作需要参加最高层次决策
二、知识技能因素分级与定义
1、因素名称:最低学历要求
因素定义:指完成工作职责要求的最低学历要求。其判断基准为接受过的最高教育水平
注:与什么学历的人从事该工作无关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初中以下或初中毕业水平
高中毕业
职业高中或中专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大学本科以上
302、因素名称:知识多样性
因素定义:指在顺利履行工作职责时需使用多种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判断基准在地广博不在精深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偶然作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较频繁地使用其他学科的一般知识
频繁地综合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工作要求经常更换专业领域
303、因素名称:熟练期
因素定义:指具备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一般劳动力需多长时间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3个月以内
3-6个月
6-12个月
1-2年
2年以上
204、因素名称:工作复杂性
因素定义:指在工作中履行职责的复杂程度。其判断基准根据所需的判断、分析、计划等水平而定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简单的、独自的工作,不必考虑对他人有什么妨碍
只需简单的指示即可完成工作,不需计划和独立判断,偶尔亦需考虑自己对别人的妨碍
需进行专门训练才可胜任工作,但大部分时候只需一种专业技术,偶尔需要进行独立判断或计划,要求考虑如何工作才不妨碍别人工作
工作时需运用多种专业技能,经常做独立判断和计划,要有相当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要求高度的判断和计划性,要求积极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问题
405、因素名称:工作经验
因素定义:指工作在达到基本要求后,还必须运用某种必须随经验不断积累才能掌握的技巧。判断基准根据掌握这种必须经过一段实际工作的技巧所花费的时间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3个月以内
3-6个月
6-9个月
9-12个月
1-2年
2-5年
5年以上
406、因素名称:工作的灵活性
因素定义:指工作中需要具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要求。判断基准取决于工作职责要求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属于常规性工作很少或不需要灵活性
0
大部分属于常规性工作,偶尔需要灵活处理一些一般性问题
工作一半属于常规性的,经常需要灵活地按具体情况进行妥善处理
工作一大半属非常规性的,主要靠自己灵活地按具体情况妥善处理
工作属于非常规性的,需灵活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处理重大的偶然性问题
407、因素名称:文字处理能力
因素定义:指工作所要求实际运用的文字知识程度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较少涉及、对此方面要求不高
涉及一般信函、简报、便条、备忘录和通知处理
涉及报告、汇报文件、总结(非个人的)等处理
涉及公司文件或研究报告处理
涉及合同或法律文件等处理
258、因素名称:数据处理能力
因素定义:指工作所要求的数据处理知识的水平。判断时以非偶然使用的最高程度为基准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很少涉及
只需作一些简单处理
需要使用乘方、开方、指数等运算知识处理
需要使用统计和线性代数等高级运算知识
需要使用专业运算知识
259、因素名称:综合能力
因素定义:指为顺利履行工作职责所需具备的多种知识素质、经验和能力的总体效能要求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工作单一、简单,无需特殊技能和能力
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仅需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
工作多样化,灵活处理问题要求高,需综合使用各种知识技能
非常规性工作,需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处理事务,需要高度综合能力
三、努力程度因素分级及定义
1、因素名称:工作压力
因素定义:指工作本身给任职人员带来的压力。根据决策迅速性、工作常规性、任务多样性、工作流动性及工作是否时常被打断进行判断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极少迅速作决定,工作常规化,工作很少被打断或干扰
很少迅速作决定,工作速度没有特定要求,手头的工作有时被打断
要求经常地迅速作出决定,任务多样化,手头的工作时常被打断,工作流动性很强
经常地迅速作出决定,任务多样化,工作时间很紧张,工作流动性很强,难得坐下来安静地处理问题
402、因素名称:精力集中程度
因素定义:指在工作时所需注意力集中程度的要求。根据集中精力的时间、频率进行判断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工作时心力平常,精力与视力、听力随便
工作时必须集中精力或视觉、听力。注意时间约占全部时间的10%-25%
第2条款的26%-50%或高度集中精力、视力和听力时间为工作时间的10%-25%
工作时高度集中精力占25%-50%
工作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51%以上
403、因素名称:体力要求
因素定义:指作业时体力消耗的水平高低,根据工作姿势、持久时间长度和用力大小进行判断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不受约束、限制
0
特定的动作(如:坐、站)时间占全部时间50%以下
特定的动作(如:坐、站)时间占全部时间50%以上
对体力方面要求较高
104、因素名称:创新与开拓
因素定义:指顺利进行工作所必须的创新与开拓精神和能力的要求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全部工作为程序化、规范化、无需开拓与创新
0
工作基本规范化,偶尔需要开拓创新
工作时常需要开拓和创新
工作性质本身即为开拓和创新的405、因素名称:工作紧张程度
因素定义:指工作的节奏、时限、工作量、注意力转移程度和工作所需对细节的重视所引起的工作紧迫感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工作的节奏、时限自己掌握,没有紧迫感
大部分时间工作节奏、时限自己掌握,有时比较紧张,但时间持续不长
工作的节奏、时限自己无法控制,明显感到工作紧张
为完成每日工作必须加快工作节奏,持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每天下班时经常明显感到疲劳
406、因素名称:工作均衡性
因素定义:指工作每天忙闲不均的程度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一般没有忙闲不均的现象
有时忙闲不均,但有规律性
经常有忙闲不均的现象,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工作经常忙闲不均,而且忙的时间持续很长,要打破正常作息时间
四、工作环境因素分级及定义
1、因素名称:职业危害性
因素定义:指因工作所接触的事物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无明显不良后果及可能性
0
会对身体某些部位造成轻度损害
对身体某些部位造成能明显感觉到的损害
对身体某些部位造成损害致使产生痛苦,甚至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
152、因素名称:工作时间特征
因素定义:指工作需求的特定起止时间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按正常时间上下班
基本按正常时间上下班,偶尔需要早到迟退
上下班时间根据工作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一定的规律,自己可以控制和安排
上下班时间根据工作具体情况而定,并无规律可循,自己无法控制安排
303、因素名称:环境舒适性
因素定义:指工作时环境对任职者身体、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程度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舒适,没有不良感觉
0
不舒适时间占全部时间的10%-15%
不舒适时间占16%-25%或极不舒适占10%-15%
不舒适占26%-50%或极不舒适占16%-25%
不舒适占51%以上或极不舒适占26%-50%
极不舒适占51%以上
254、因素名称:危险性
因素定义:指工作本身可能对任职者身体所造成的伤害。
等
级
界限说明
评分
0
没有可能对人身造成任何伤害
0
不注意可能造成人体表皮局部损伤
可造成较严重的伤害或偶尔长途出差
常进行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包括经常性长途出差)
本标准由人力资源部总监签发,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自签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公司岗位价值评估汇总表》
人力资源部
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抄报:总裁
抄送:公司全体员工
公司人力资源部
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印发
6.风险评估报价标准 篇六
输电阻塞(包括静态及动态)是指电网的稳定约束(包括热稳定及动态稳定)影响了电力市场效率的情况,这是经济领域的电力市场与技术领域的电力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途径之一。至今的研究主要针对静态阻塞,而对动态阻塞的研究则并不多。
文献采用暂态能量函数来分析失稳故障,通过能量裕度对于功率转移的灵敏度分析,调度功率以消除动态阻塞。文献在实时市场中设立动态阻塞的管理市场,市场成员对其动态稳定控制措施报价,独立系统操作员(ISO)以动态阻塞管理的综合费用最小为管理目标。文献[5,6]提出,由ISO根据发电商针对实时调整出力的报价来管理动态阻塞,其中取暂态功角值小于某经验值为动态安全约束,将问题描述为调整发电机出力使购电费用增加最小的非线性规划,并以机组对暂态稳定指标的贡献因子来分摊动态阻塞费用。上述文献不但采用了不合适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而且没有反映监管者的引导作用与发电商的市场行为的影响。因此,需要构建一个能全面反映阻塞及其管理对经济市场及物理系统影响的研究框架[1,7]。
阻塞管理的本质是停电风险的控制。文献探讨了经济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的内在联系,指出输电价格应该正确反映电力系统停电风险。绝大多数关于阻塞管理的研究采用了确定性方法,不能反映系统工况、故障地点和类型、失稳损失以及参与者博弈等不确定性因素。涉及风险概念的研究都采用故障概率与所造成停电损失的乘积来反映风险。由于难以预估那些并未实际发生的失稳故障所引起的停电范围及损失,这样的风险分析仅适用于事后的统计分析,而无法用于在线预警及预防控制决策。
文献提出了稳定控制的优化算法,可以快速搜索到控制代价最小的紧急控制策略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文献提出用最小紧急控制代价代替停电损失的概念,将停电风险定义为故障概率与最优紧急控制代价的乘积。由于紧急控制方式为主动实施,其最小代价可在事前计算,故风险分析成为可行,从而将稳定性与经济性统一在货币量纲上。
文献[3,5-6单纯依靠故障前的预防控制手段来消除动态阻塞;文献则完全不考虑预防控制,只依靠故障后的紧急控制。文献指出:单纯依靠预防控制或单纯依靠紧急控制,都会过度配置控制资源或过度降低市场效率。文献利用2种控制方式在控制特性及经济代价各方面的互补性,通过非线性规划来协调预防控制量及紧急控制量,较好地解决了垂直体制下的风险管理问题,但该文并未解决在市场环境下如何使发电商的市场行为与技术经济优化的结果相符合的问题。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监管部门在技术、经济、市场的整体框架中,评估并分摊输电动态阻塞风险(即电力市场中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引导统一出清结果对应的物理工况趋于最优(即协调电力系统的预防控制与紧急控制)。该阻塞管理模式使发电商的博弈结果与电力系统稳定的最优控制决策互相协调一致。通过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的交互动态仿真,研究输电动态阻塞与市场交易的相互影响。此思路也可用于静态输电阻塞及排放阻塞等的管理。
1 总体思路及关键技术
故障停电是不确定性事件,其对应的损失应该用风险来评估。某预想故障对应的停电风险是下面2个量的乘积:该故障的概率及为了使系统在该故障下不停电所需紧急控制的最小代价。系统的总停电风险是所有潜在故障的停电风险之和,实际应用时往往忽略那些风险较小的故障。
基于文献提出的关于广义阻塞与市场力的模型框架,图1中用实线表示与输电动态阻塞问题有关的部分。本文提出的输电动态阻塞管理模式的要点是:按物理机理分摊风险,按市场规则迭代报价。它较好地协调了风险型的预防控制与前馈型的紧急控制。由监管者将停电风险分摊给相应责任者,改变其交易上网的成本。经过预交易的迭代,得到预防控制成本与停电风险之和最小的工况。该结果既能被各交易者接受,又是经济性和可靠性相协调的最优方案。其关键技术在于:①停电风险的计算;②责任者的识别;③风险在责任者之间的分摊;④搜索效率。
风险管理部门逐个分析各预想故障的风险,并在临界机群内按出力分摊该风险值。换句话说,根据电力系统的物理规律,在电力市场中设置输电动态阻塞,通过改变发电商竞争力的方法来引导他们调整报价。在新一轮的预出清后,原失稳机组的出力被转移到其他机组,由于统一出清电价的升高,市场效率将有所降低,但电力系统稳定性得到改善,动态阻塞得以缓解。为此,需要协调电价的升高和停电风险的降低。
电价必须合理考虑故障停电的风险成本。忽视或过分夸大风险成本都会严重影响电力市场(甚至社会)的稳定性。并且,完全消除潜在的阻塞风险所需的代价往往太高,甚至在物理上不可行。因此,这个紧急控制与预防控制在电力市场环境中的均衡问题,就是监管机构通过监管型市场力对市场风险实施预防控制,使电力市场的竞争结果与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优化结果一致。它可以被形式化为以市场运营成本与剩余阻塞风险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规划问题。
由于稳定性随工况而变,而工况还与市场行为有关,故最优风险值必须在线分析,并以公正、公平、透明的交易规则来引导市场成员的竞争行为。由失稳群的识别、紧急控制的优化[9,12]、停电风险的评估、阻塞风险的分摊、发电商报价的修正、市场预出清与电力系统工况、系统稳定的量化评估等环节构成了一个有负反馈的离散型闭环。这保证了电力市场出清的结果与电力系统最优紧急控制的决策一致。
从技术角度看,系统稳定控制的优化是预防控制与紧急控制之间的协调问题;从市场角度看,输电动态阻塞的管理则是购电成本的增加与停电风险的降低之间的协调。两者交互影响的关键是停电风险的分摊机理。监管者按照谁引起风险就由谁承担的原则,及时向市场参与者公布风险分析与分摊的结果。
2 输电动态阻塞风险及其分摊
采用两层框架计算每个交易时步的输电动态阻塞风险代价。下层用确定性方法计算失稳故障的最优紧急控制代价;上层用风险概念聚合下层结果。针对市场预出清后的运行工况,用稳定性量化分析软件FASTEST逐个分析预想故障,求取失稳故障k的最优紧急控制代价Ek。设故障k的概率为λk,则对应的阻塞风险为Rk=λkEk。
根据稳定性量化理论——扩展等面积法则(EEAC)揭示的暂态稳定机理,故障k的领前群Sk中的机组是该项动态阻塞的责任者。将λkEk在Sk中按实际出力Pj(j∈Sk)的比例分摊。
在该次预出清结果所确定的运行工况和给定的预想故障集下,机组j应承担的动态阻塞风险成本rj为:
3 动态阻塞管理机制
3.1 风险分摊的预交易迭代模式
基于风险分摊的预交易迭代竞价模式如下:交易预出清后,若阻塞总风险与最优值相差太大,则要求参与者根据新承担的风险再次报价,市场再次预出清,如此迭代,直到购电费与阻塞风险之和出现最小值。它可以公平、合理地管理网损、静态输电、动态输电、排放等阻塞,具有较高的市场透明度。
3.2 风险分摊缓解动态阻塞的机理
各机组根据所分摊到的风险成本报价,风险成本的增高会将相应机组在市场预出清中的出力份额部分转移到风险成本较低的机组。以故障集中包含i,j这2个失稳模式为例(见图2)。图2中S和A分别表示领前群和余下群机组,下标i,j表示失稳模式i,j。
除了非阻塞机组Ai∩Aj外,其余均为阻塞机组,需承担阻塞风险,特别是Si∩Sj将承担更大风险。理性报价在考虑风险成本后,Si∩Sj的部分出力将优先转至Ai∩Aj。按EEAC揭示的稳定机理,S群向A群转移有功功率将改善该失稳模式的稳定性。因此,风险分摊机制对机组报价的影响有助于缓解动态阻塞。
3.3 阻塞风险的优化目标
在交易时步t,采用阻塞风险分摊、迭代报价的管理方式,将剩余的动态阻塞降低到R(t)的同时,也增加了购电成本C(t)。若以C(t)最小为优化目标,相当于要全部依靠检测到故障后才启动的紧急控制来稳定所有的故障,这对于较大概率故障的控制效率很差。若以R(t)最小为优化目标,相当于要依靠预防控制来稳定那些小概率、大风险的故障,显然极不经济,甚至技术上不可行。因此,阻塞风险管理的优化目标应该取购电风险总成本U(t)=C(t)+R(t)最小。
3.4 预交易迭代流程
在每个交易时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发电商报价。
步骤2:市场预出清得到系统的预想工况,ISO在阻塞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分摊风险,并予公布。
步骤3:发电商根据预出清结果和风险成本再次报价。
步骤4: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取各次预交易中的购电风险总成本最低者为最终出清结果。
ISO收取并管理各发电商承担的阻塞风险,并支付紧急控制的执行费用。上述过程不但从市场竞争角度保证了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下的风险管理,也从物理机理角度体现了预防控制与紧急控制的协调。
4 仿真实验
基于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的交互动态仿真[7,13],研究上述输电动态阻塞管理机制的影响。
4.1 仿真环境
1)电力系统为IEEE39节点系统,但每条发电母线由不同经济特性的机组组成。预想故障集包含所有线路首末三相短路,清除时间为0.2 s,线路故障概率为0.02次/(km·a)。
2) 市场环境:设节点31的机组为平衡机组,不参与竞价,其他9个发电节点代表9个发电厂商。各发电节点上的机组组成与成本参数见附录A,总装机容量为6 192 MW。负荷与系统装机容量之比以0.05为步长,在区间0.40~0.90内改变,各节点负荷等比例增长。采用分段水平报价,发电厂商按其边际成本与分摊的阻塞风险成本理性报价。
4.2 负荷水平对输电动态阻塞风险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输电动态阻塞风险值与系统负载率基本呈同方向变化。但如果领前群机组数较少,而机组成本参数又相差很大,则由于分段水平报价曲线的离散程度太大,可能当负载率增加时,主要或全部由余下群机组承担。此时,由于领前群的出力相对于余下群降低了,因此动态阻塞程度可能反而降低。如果领前群机组数增加或成本参数差别减小,则上述局部非单调性将消除。
4.3 输电动态阻塞管理
4.3.1 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动态阻塞管理
1)最优控制措施为预防控制的情况
系统负载率为0.70时,购电风险总成本在预交易迭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见图3。ISO的购电风险总成本逐步降低,在第3次迭代后达到最低,此时系统阻塞风险也降低至0。因此,最优决策仅使用预防控制,即通过分摊阻塞风险实现阻塞机组的功率向非阻塞机组转移的预防控制。
承担阻塞风险的发电商的出力减少,但由于统一出清价的增加,其利润仍有可能增加。这反映了机制对发电商参与的激励。
2)最优控制手段为预防控制加紧急控制的情况
系统负载率为0.75时,购电风险总成本在预交易迭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见图4。经过4次迭代竞价,阻塞机组的出力减少,而非阻塞机组的出力增加,在第4次预交易后,阻塞风险降为0(即仅采用预防控制)。但由于此时购电成本大量增加,ISO的购电风险总成本并非最低。ISO按购电风险总成本最低,即第2次预交易竞价结果出清。此时,ISO通过阻塞风险的分摊缓解了部分输电动态阻塞风险,剩余风险则采用紧急控制应对,对应于预防控制和紧急控制的协调。
从承担阻塞风险的发电商角度来看,第2次预交易结果中的利润高于第1次(见图5),说明发电商有意愿接受该阻塞管理结果。
3)最优控制手段为紧急控制的情况
系统负载率为0.80时,购电风险总成本在预交易迭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见图6。迭代报价后,由于非阻塞机组的发电成本比阻塞机组高得多,故购电风险总成本反而增加。因此,采用首次预交易结果作为最终出清结果,即通过紧急控制手段保证系统稳定的成本最小。
4.3.2 预交易迭代报价规则对于动态阻塞管理的影响
1)对于机组报价无限制
以系统负载率0.75为例仿真。节点37机组按边际成本首次报价,预出清后发现自己为非阻塞机组,在消除阻塞的管理过程中具有市场力,故在后续报价中报出高价。由于购电成本的增加,购电风险总成本反而提高(见图7),破坏了阻塞管理有效性。
2)不允许非阻塞机组提高报价
图4就是在非阻塞机组不得提高报价的市场规则下所得结果。由于非阻塞机组无法实施市场力,因此,可以通过综合采用预防控制和紧急控制来降低购电风险总成本。这说明在正确的监管规则下,通过阻塞风险的分摊和预交易迭代,有利于实现阻塞管理目标。
5 结语
本文提出的“按物理机理分摊风险,按市场规则迭代报价”的输电动态阻塞管理方式,较好地协调了电力市场风险的预防控制(阻塞风险分摊)与电力系统的紧急控制(切机、切负荷)。这是文献提出的研究框架的一个应用。监管者根据物理系统风险分析的结果,在市场经济中设置监管型阻塞;后者在降低市场效率的同时,削弱了风险引入者的竞争力,进而影响物理系统的工况。新工况对经济市场效率降低的负面影响,由于电力系统输电动态阻塞风险的降低而得到补偿。仿真表明:本文建议的阻塞管理机制统一了原本孤立研究的市场经济性与电力可靠性,也为其他广义阻塞的管理提供了借鉴。
采用稳定控制的优化技术,求取使系统在某预想故障下稳定的最小紧急控制代价。取其与故障概率的乘积作为该故障引入的动态阻塞风险,按照由风险引起者承担风险成本的原则,将该风险分摊给临界群中的机组(和/或余下群节点上的负荷)。这使临界机群的入网成本(和/或余下群负荷的购电价)增加,通过电力市场的报价和预出清,使各节点功率改变,缓解动态阻塞。按照物理系统与市场交易的交互机理,通过风险管理与重新报价之间的迭代,以市场效率降低最少的代价消除输电动态阻塞。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aeps.sgepri.sgcc.com.cn/aeps/ch/index.aspx)。
摘要:为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管理动态阻塞风险,提出风险分摊的预交易迭代模式。针对电力市场预出清所得的工况,用故障概率与紧急控制代价的乘积来定义失稳风险。以该风险值最小为目标,搜索最优紧急控制。将得到的最小风险值在失稳机群中按发电功率分摊,并实时公布以引导竞争者计及自己的风险成本重新报价。迭代后得到统一出清购电费与失稳风险之和最小的决策。此时的出清结果(反映了电力系统的预防控制)与电力系统紧急控制达到最优协调。该模式可以公开、公平、公正地引导参与者降低动态阻塞风险。通过市场竞争与系统分析之间的动态交互仿真,分析影响输电动态阻塞风险的因素,研究物理领域中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与经济领域中的市场交易阻塞管理之间的影响机理。
【风险评估报价标准】推荐阅读: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标准07-08
金融机构(法人机构)反洗钱风险评估标准08-06
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表08-31
风险评估预警08-04
风险评估理论09-11
风险自评估报告07-07
风险分析评估报告08-26
风险评估师09-20
财务报表风险评估08-01
电子银行风险评估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