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放风筝作文(精选11篇)
1.春去放风筝作文 篇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何时,阵阵春风送来了新课改的讯息,随即,校园里迎来了又一个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春天。当我还是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时,春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那时,我时常听到春之声的前奏——课改的声音,正融化着初春里最后的雪、最后的坚冰。当我已立身教坛,成为民族地区一位名副其实的教师时,春天的故事已延续了一个十年,我与课改相伴,正好十个春秋,教坛中走过的每一步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课改的引领,少不了课改参与者——专家骨干、广大师生同仁的关心与支持。课改十年的集体记忆,融合了每一个春天里不同的声音,这些音符连缀起来的,既是一笔笔课改经验所形成的宝贵财富,又是一串串不断激起探究与不断沉淀的思索。回眸课改十年,于我,挥手告别的是一荏又一荏朝气蓬勃、个性丰富的孩子们,挥之不去的是一直萦绕在我心间的“雪化后是什么”的情结。
雪化后是什么?
课改之初,这曾是个倍受关注的话题,曾出现在课堂问答里,也曾出现在作文考题上。“雪化后是春天”这一答案的出现,一度引起热议,成为课改潮流中的轩然大波,波澜过后,作为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我们,似乎也经历了一次醍醐灌顶的洗礼,心灵明亮起来,领悟了创造性思维的最初含义,在求知的道路上,要大胆尝试新思路,勇于挑战唯一答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巧的是,当年我们的高考作文便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来命题的`。这似乎是我早就想好,放在心里的话题,当时则一阵兴奋,文思潮涌,不到40分钟,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便轻松完成。那年高考,我有个别科目的成绩不太理想,由于语文成绩特别突出,我幸运地考上了大学,这,相当程度上得益于“雪化后是什么”带给我的启发。
雪化后是什么?
答案当然是丰富多彩的。这还真是个不过时的话题,因为它恰恰触及了课改中某些急需探讨与解决的问题,诸如创造性、开放性问题,诸如灵活性、发展性等问题。后来,我还看到过这样一段很多人都熟悉的电视广告: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们提问“雪化后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是水的,有说是冰的,……角落里一位女生怯怯地答道:“是春天”,随即,在老师的带动下,教室里响起一阵鼓励的掌声。这时,电视屏幕上刷出了两行字:“尊重孩子的本性,激发孩子的创造力。”“雪化后是什么”在这则广告里成为课改背景下教育理念的代言。
接下来的现实中,观念的外表转变了,观念的实质仍未转变,因为“雪化后是什么”又有过一些曲折的经历,前提是,“雪化后是春天”的答案已被高度肯定,成为佳话。
雪化后是什么?
某年级学生在一次单元习作课上又遇到了这个问题,在动笔写作前,老师作了适当的引导。后来,学生上交的习作发了下来,紧接着有几位同学被点名批评,原因是,题目没有写《雪化后是春天》。有的写了《雪化后是水》,老师直接在其作文题目上打了“×”,并当堂批评:“××同学,请你记好了,这是语文课,不是自然课!”还有的写了《雪化后是夏天》,说自己最喜欢夏天,因为冬天太冷,春天还是冷,只有夏天到了,才不冷了。老师在其作文题目上划了线,在题目后面的空白处写了两个字:“荒唐!”且不说这位老师对待习作的态度怎样,就从组织这次习作活动来看,他还是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比较善于学习,能较快转变观念的,但这样的接受、这样的学习、这样的转变令我不自觉对号入座,去想,类似的情况也许曾在我身上发生过,只是我当局者迷罢了。
幸而,在不断的教育探索与耕耘中,因为有课改的相伴与领航,我能顺利地绕过“雪化后是春天”的暗礁,成功地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教学实践工作。
雪化后是什么?
我的学生说:“雪化后是春天”,我高兴,因为有创意;“雪化后是水”,我也高兴,也许平凡中能见出新意;“雪化后是水,流淌着欢乐的歌谣”,我还是高兴,因为这歌谣是灵性的,流进了孩子的心里。而我要说,雪化后,春去春又来,春天的故事还会继续……
2.春去放风筝作文 篇二
我痴望着远方。五彩缤纷的纸鸢填满了天空,那熟悉的画面,唤醒了我迷失的记忆,往事一一重新在眼前铺展开来……
我和妹妹沿着堤坝飞跑起来,沉睡的纸鸢被唤醒,向橙色的霞光抛去一声惊天动地的长鸣。恍惚间,误将自己看作了一只风筝,迎着朝阳,踏着点点斑驳的云彩,腾飞于晴空之上,任意翱翔……
其实,我又何尝不是一只风筝呢?是两个天使,教我学会飞翔。天空再蓝,也少不了风雨和尘埃,沾上的灰色,他们轻轻为我拂去,将爱化作一支彩色铅笔,涂亮我的心灵。
风筝一天天长大,风筝的守望者却一天天老去。他们日复一日马不停蹄地追赶着,偶尔也惊讶地想想:这就是放风筝?到底怎样放风筝?然而成长却是一本没有答案的书,他们只能用无尽的爱来探索。
一追一赶,需要一辈子,是这样吗?
“啪!”正讶异,方觉手头一松,迎着阳光,才看见灰蓝色的天空下,只剩一丝白线飘扬。我将那只风筝拾起,轻轻拂去它身上的尘土。细线穿过风筝的圆孔, 打一个结, 我犹豫再三, 仍是不放心地又绕一个结。风筝的守望者默默地为其疗伤。
于是,那个绿意盎然的堤坝上,又飞翔起一只风筝,那么怡然地盘旋于天空,用心感受着被爱的筝线拴紧的味道。
氤氲中,风筝注视着地面上的守望者,多久没这么看他们了?那时的她,只是带着年少的懵懂无知,渴望飞向那片遥远的蓝天,却恰恰忽略了,自己本来就置身于一片爱的大地。
风筝笑了,眼里点点泪光。那两个已不再年轻的守望者,仍然在地面上仰望着她。他们也笑了,笑得有些老泪纵横,只为这一个对望,等待了多少个春秋啊。
秋高气爽,阳光将他们的笑容衬托得很是可爱。
风筝之所以能被放飞,是因为爱。
我这样想着,不觉会心一笑。午后秋日的阳光仍是那么绚烂,将草坪晒得溢满了温暖。
3.春去放风筝作文 篇三
美丽的春天刚刚过去,可是我还深深记着春天多么有趣,我记住了大树上又长出了绿叶。处处都能嗅到花儿的清香。
现在已经是夏天了,天气非常热,但是海水很清凉。妈妈还带我去了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如此,那里的漓江水好清澈,好冰凉啊!让我暂时忘记了夏天的燥热和烦闷。
我知道,夏天会很快过去的,树上的叶子也会变成黄色的.。我仿佛看到了每一片火红的枫叶像一只只小鸭子的脚印。
冬天也会很快到来,我想象着冬天的某一天,一觉醒来,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我和爸爸妈妈欢快的打雪仗、堆雪人。那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我很期待冬天的到来。
如果在哪一天,花儿又从“雪被子”里探出头来,那就代表春天又回来了。
4.春去春又来 篇四
记得那时山林里的蝉鸟轻鸣,风歌唱,田野日益枯黄。白露时节,陌上染霜,十里寒风的黄昏暮晚,依然思念着皑皑雪霁后的鹅黄。
没有二月春风似剪刀,没有阳春三月柳上眉头,没有陌上花开晴空里,更没有人间四月天的唯美画舫。那时候有一个梦,梦见有一天能见到春的模样。于是我带着温暖和希望,写着我最爱的诗,一步步走出灼热、阴冷、黑暗、深渊。直到有一天我在梦里追着如同飞絮般的岁月,感受到了温暖,闻到了芳香。我才明白春去了,也会再回到老地方。
听,远处尘烟里有人含情脉脉的煮酒;听,远处尘烟里有人轻诉牵肠。走在春风里,没有欢歌,没有笑语。带着未散尽的年味和些许眷恋、离愁,一个人在路上。我离开了一切,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守着春。直到有一天,忍受不了孤独,厌倦了以后,我开始埋藏自己,过着低糜的日子,因为我失去了所以的依靠。
又一年了,回首时已然暮色苍茫。有时,我忍不住奔向青草遍布的四野,看着远处一重重如海浪的树林,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春走在荒芜边际的原野,奔跑着,欢闹着,在风中浅诉着我那些欢乐的旧时光。这个时候我依然有着梦,朦胧中还有春的模样。
沉醉于昨夜的梦乡,我想,我又一次失去了春。香花弥漫的日子里,我不想一个人。我开始努力,也有了很多的收获。但我发现,昼夜交替,四季的变换都难以逃脱。我承认,经历失败,自己又陷入了迷途,又开始彷徨。但我已然不再是个孩子,已经离开了父母的城堡。一个人想要过的好,必须要坚强。
不久梦醒了,梦镜也很快遗忘。湿糯的泥土里窜出来的温热告诉我,原来细雨在说谎。
春又来了,在那风干后的草地上。
5.《春去春又来》影评 篇五
生命的轮回,禅意的象征
——《春去春又来》影评
《春去春又来》是由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导演的一部影片。电影按四季分四个章节,描写孩童和尚随岁月成为老僧人所经历的种种七情六欲:
春:
一个老和尚和他的幼年的徒弟,生活在湖心的古庙里,一天,他们一起划着木船到岸边的山上,采药,回来后,小徒弟到河边玩耍,把石头拴在鱼、青蛙和蛇身体的一部分,使他们坚于行走,老和尚看到了,到了夜晚,当徒弟熟睡的时候,把石头绑在了他的身上,第二天,小徒弟发现自己的身上绑着石头,寸步难行,在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背着师傅绑在自己身上的石头,再次来到河边,找寻那被自己绑了石头的鱼、青蛙和蛇,结果,看到,鱼死了、蛇也死了,他释放了挣扎的青蛙,知道自己铸成大错,十分后悔~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夏:
小和尚长成了少年,走到山上,看到两条纠缠的蛇,在佛洛伊德梦的解析中,蛇好像是代表“性”,这也表现了少年对于性的渴望,在路上,他遇到了母女二人,少女来到这里疗养,母亲把女儿交给老和尚,离去,老和尚说:心情得到平静,身体自然会好。小和尚面对少女,第一次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和温柔,在一次与少女交欢之后,沉浸于女性的身体的诱惑,不能自拔,清晨,老和尚发现二人相拥睡在船里,拔开船塞,让水渗进船里,惊醒了熟睡中的二人,少女的病好了,离开了古庙,老和尚警戒少年:欲望生下执著,执著让人心怀杀气,可是,少年无法忘记少女,于是,次日,也离开了古庙,临走时,带走了佛像~
秋:
老和尚化缘回到湖中古庙,在报纸上看到30岁男子杀妻后逃跑的新闻,新闻中的男子正是少年离去的徒弟,中年男子,回到古庙,还带回了佛像,他告诉师傅,自己杀了妻子,因为不能忍受她的不忠,老和尚告诉他:放开手中拥有的,你喜欢的别人也可以喜欢。中年男子想要自杀,被老和尚用绳子吊在空中,对他说:杀别人容易,杀自己就难了,还在地上写了“般若心经”,让他刻在地上,消灭心魔,最后,警察来了,带走了犯罪的中年男子,老和尚送走了徒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在河的中央自焚~
冬:
经过牢狱洗礼的中年男子,回到古庙,不见了师傅,只看到师傅留下的衣服,在抽屉里翻出了经书,于是,开始,整理古庙,苦练经书,一日,一蒙面妇女,带来一个男婴,夜里,女人独自离去,掉在冰窟窿里,丧生,中年男子捞起妇女,发现蒙着的头竟然是佛头,次日,在冰雪中,他在自己的身上绑上石头,抱着佛像,走向远处的山峰,日出之前把佛像放在了山峰的顶端。
09新闻 仲张华
影片最后题为:还有„„春天,以这个长大了的孩童预示人生又一循环的开始。金基德曾经说:“我的电影,渗透了黑暗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憎恶,同时又是对世界慢慢理解的过程。”[7]然而世界只是一面镜子,看到怎样的现实,是因为你是怎样的人。人生正如一出草稿,永远排演,永不上演。反复轮回着,是在相同的印记辗转。于是在这样的《春去春又来》中,昭示了人性,生命的轮回和宗教的象征。
环绕的群山、苍茫的湖面和水中的孤寺,浓郁的东方山水韵味,水墨般的境地,恍若出世之地。在群山环绕的封闭空间里,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就更加地具有生命内在冲动的特征。水的存在是第二道屏障,只有一叶小舟往来渡于古寺/外界、佛性/人心之间。这看似是与世隔绝的净土,却其实也无法逃脱俗世的枷锁,导演以这样独立的环境为背景,演绎着人,人性,人生。他借这个一个外壳,用电影的方式说一个禅意的故事,讲他对人心人生的理解,同时展示了东方的文化元素。正如那漂流寺庙前的鱼缸,这寺庙本身,人,都背负着种种枷锁,束缚。采药归来,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即使看起来是一样的,可是这种可是会要人性命的,另外的才是可以救人的。”善恶本就一线之间,如此禅意的教化,在不经意间便通过影像告之观众。湖水的波动映射着片中人物的心境,人生命运如同湖水的形态和四季轮回一起变化着:春日水平如镜,老少二人和谐相处;夏日波澜涟涟,青年欲念勃发;秋日萧瑟,湖水漫涨,青年犯下杀孽;待到冬日,已是抛却尘世,而此时恰逢湖面冰封、寒冷坚硬。苦行始,苦行毕。
春来,小和尚给鱼、蛤蟆、蛇系上了绳索,拴上石头,而老和尚则给他拴上了石头。“但是如果那些动物,鱼啊,青蛙还有蛇死了的话,在你今后的生命里,心中都会背负着这颗大石头的。”老和尚以这样的方式,惩罚了小和尚的“恶”,并让他以这样的行为来“赎罪”,这块石头,便是一种枷锁的象征,这属于西方宗教的隐喻。而同时,这又暗示出小和尚最终必将修成正果,只有本性为善,才会为“恶行”所累。韩国是一个宗教隆盛的国家,而金基德显然受过很深的西方文化熏陶。《春去春又来》不仅充满了佛教文化的隐喻色彩,而且融合了很多西方宗教的象征元素。影片中四季的流转,暗示着自然生命的轮回。金基德也许相信这世间真的有原罪,而这便是属于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导演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传统的东方理念又使他对此质疑,因而“恶行”和“善心”,又一次将中西方宗教文化融合其中。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单调的说教往往不能有很好的效果,然而这样的历练,亲眼见证着“恶”的结果,对于那样的孩子,也许太过残忍。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样的方式,才是导演拍摄的目的,要更深刻地探讨潜隐于人性内部的纠结与反复:柔弱与刚强,敦厚与暴戾,平和与偏执,善良与邪恶。于是鱼死了,蛇死了,然而蛤蟆却得以存活。山林中哭泣的小和尚,在此刻给自己的余生附上了枷锁,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人性的感悟。佛法渡化众生,也只是想告诉我们生命本身只是痛苦。然而让这个过程负担累累的,却正是我们自己。
门启,门闭,季节更迭。门是真的门,但墙却是虚空。湖边如此,寺庙内亦然。与事物隔绝的墙存乎人心,而那两扇门,却通往了僧人的世界。或许是征兆着道德的约束,或许是心中有佛,又或许是一种界限,门的两边,俗世抑或者出世,“墙”的内外,佛家抑或者凡尘。
春去夏来,躁动不安。当青年和尚无以博取姑娘欢心的时候,强大的情欲让他狂躁不安,满心冲动却无法表达,只有在风雨交加的湖面上疯一般地划船,用单桨把船划得原地急速打转。小船越转越快,仿佛是发情的雄性动物狂暴地缩小着包围圈。在这里,元气充沛的生命借助独特的镜头语言转化为饱满的审美张力。终于青年和尚和前来疗养的女孩偷尝禁果,情欲,是最直接也最接近人的本质的欲念[9]。情欲的冲动仅仅只是男性躯体的勃发,透过镜头的坦陈可以断言这是一次毫无美感与体贴可言的情爱。但是,09新闻 仲张华
在衣冠整齐之后,爱情的温慰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少女嫌痛,青年毫不犹豫地把少女背起来,傲然强劲地走在山道上。由此,柔美与蛮强奇异地纠结在平实质朴的镜头语言之中。然而面对这一切,老和尚只是说:“发生了这种事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人性不会泯灭,是僧,更是人。于是女孩离开了,初尝了禁果,经受这凡尘的诱惑,小和尚也离开了这片宁静。他带走了佛像,带走了公鸡。而在西方宗教中,狮子象征勇敢,凤凰、貂、独角兽、月亮、盾牌象征贞洁,公猪、山羊、公鸡、野兔象征性欲。
“淫欲导致占有欲,而占有欲最后会导致杀生。”老和尚洞悉一切。人生,只有走过一遭,才有权评价。生命中的许多道理,也只有感悟过,才能真正体会。佛说:境由心生,定与非定,是老僧关门之手。门,为客而置,是君子心里的度,对于狂徒,门,毫无意义。门,为人而开,空相和俗界,一步就可天涯。门启,门闭,因心而行,人的一生,知理辨识,都在每一次推开命运之门的瞬间,万物有序,人性参差[11]。即便没有那个女孩,小和尚终究也要离开的,只因他知道山外的那个世界,只因他生命的苍白,人性中本能的渴望和欲念,生而有之。所谓的超脱,只是历经世事者的特权而已。
秋风肃杀,成年的小和尚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记得《蓝色大门》里面小士说:“留下些什么,我们就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是春的“罪”终于收获,又或者生命中的一切都只是必然,皆由本性而为,我们则挣扎在神灵安排的苦难中。当老和尚悲悯地看着小和尚时:“俗世就是这样的,你怎么能不让别人喜欢你喜欢的东西呢?”这就是金基德手中的人物,人性贯穿始终,即便是僧侣也不能超脱人的界定。佛法无法拯救满心愤怒的俗世之人,于是,只有当佛经经过凶刀的刻划,当暴躁在这种苦行中得以平服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老和尚的修行之道。
尘世之罪,终究要在尘世偿还,老天使的《后东方化的叙事意境》中提到:
按照佛教教义的说法,生死轮回就是人生苦的表现。佛教视外界为虚幻,把苦的根源归结为与生同在的欲念,所以老僧选择了封闭五官的自杀方式:在一寸见方的白纸上写下汉字“闭”,逐一糊在眼耳口鼻上。“闭”的目的在于隔绝外物,通过回归本心的澄明认识来灭绝杂乱丛生的欲念。这种象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都是典型东方式的[1]。
我认为,这段论述颇有道理,然而部分观点有待商榷。按照佛教教义的说法,人除了五官还有六识,而小和尚自闭五官,但他所受的诱惑不仅在于五官,还在于六识,因此无法自绝于世。对于老和尚而言,其一世修为已让他斩断六识,即佛家所言“六根清净”,因此自闭五官就可脱离尘世。可是,相反的意义指向总是在叙事的重要关口出现,形成了影片的叙事裂隙。我们看到,故事中沉溺红尘、举刀杀人的青年僧人最终无法闭塞视听,宗教不能为他提供像巴黎圣母院那样的避难所,他宁可返身俗世接受裁决;而清净无欲的老僧陡然感到信仰力量的无力,最终自闭、自焚。这就构成一个自噬其尾的意义怪圈:由宗教所指认的解脱之途,对于最需要赎罪的暴欲狂徒却是无效的,执此静心修行的无欲高僧反倒不堪精神压力而遽然遁世。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影片意象的动静变幻,不仅仅出自艺术手法创新的目的,其实这一过程本身也构成了对于叙事对象的反向诘问与质疑:柔弱的猫尾究竟如何才能抚平内心丛生的仇恨?
小和尚又一次离开了这片桃源,而这次他带走的是那只猫。西方宗教中猫的含义是贞洁,此刻镜头中的老和尚,不舍,不放,这也是人性的回归。如若是佛,色即是空,又怎会放不开那艘船,放不下那个人?按照佛教教义的说法,生死轮回就是人生苦的表现。佛教视外界为虚幻,把苦的根源归结为与生同在的欲念,所以老僧选择了封闭五官的自杀方式:在一寸见方的白纸上写下汉字“闭”,逐一糊在眼耳口鼻上。“闭”的目的在于隔绝外物,通过回归本心的澄明认识来灭绝杂乱丛生的欲念。于是老和尚立地成佛,留下了舍利,还有代表了新生的蛇。曾几何时,老和尚也背着包裹离开这里,外面的世界走一遭,再回头,正如《东邪西毒》里面的欧阳峰说:“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09新闻 仲张华
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 老和尚一定也曾有过这样的春夏秋冬,终了时的眼泪,是悔恨,是不舍,或者遗憾。纵然是佛,也是人。
待到小和尚刑满归来,人到中年,已是万念俱寂。冬,孕育的季节,他收留了那个孩子,而孩子的母亲,一次一次地参拜,正如当年送女儿来疗养的母亲,也是一种苦行。金基德在这里饰演了冬天的成年后的和尚,之所以要自己出演,是因为金基德认为自己一直活在冬天的境界之中。可见,在这部影片中,金基德想要表达的哲学意味,远比电影技术本身更为重要。而不慎失足落水的母亲,被打捞上来的,却似乎在瞬间转化为那尊佛像。佛法渡化,必将死而后生。走过春夏秋冬,小和尚也终于变成了老和尚,他腰间拴着巨石,抱着一尊佛像,真正地开始了自己的修行,在冰雪中净化着自己的生命。这已是一种对人生本身的超越,永无止境,永不停歇。待到那至高无尚之处,看那凡尘俗世,不过如此。这段情节的背景插曲中,“激昂的女声嘹亮而苍凉,用的是韩国地区全罗南道的方言,歌词中又有很多是不具备所指功能的语气叹词。因为向高音区冲击得太久,竟然可以听出一丝嘶哑,但是在嘶哑及至失音的危险下面,却又蕴蓄着绵绵不绝的气韵。” 苦行终于是要成佛的,人生的苦难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消融吧„„当佛像终于被安放在顶峰,音乐中饱和的情感直至顶点,近乎呜咽[1]。俯视之下,物是人非。佛教说法,人或者动物在佛眼中只是万物一员,无尊无贵!佛,拈花一笑,俯视苍生„„
冬去,春来。于是又一年的伊始,于是新的轮回,云淡风清、心旷神怡。而陌生女子留下的尚在襁褓中的婴儿,预示着一种绝望中的希望!收养的婴儿长大,这样的小和尚重复着曾经的顽皮。却似乎人性之“恶”更甚,只知道又一回春夏秋冬,或者生命本身承载着“罪恶”,轮回着的便是这样“罪恶”的生。
佛祖说:众生无相,相由心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季节的延续透射出生命的张力,季节的变暗示着人生的跌荡,季节辗转在同一条轨道的时候会留下更深的痕迹,正如同生命的周而复始会使人生变得更加深刻。
春去冬来,生命轮回,人生如四季循环而生生不息。就象我们从小听到大的那则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讲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这部寓言体的电影,没有一个答案,它需要我们自己用我们的生活经历来辨识。生命或许只是一场幻觉,然而既然身在其中,也就可以慢慢享受个中滋味了吧。
电影按四季画分四个章节,描写孩童和尚随岁月成为老僧人所经历的种种七情六欲:小时候贪玩杀生,年青时初尝爱情,中年时杀人,以及归老时在寺院收留孤儿。导演金基德更首次参演电影,饰演片中老和尚一角。
春:一个童僧拿着石头,压着河边的一条鱼的尾部,又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一只青蛙和一条蛇。结果,老僧惩罚童僧,要他寻回已飘到海边被他虐待的鱼和青蛙。
夏:一个十七岁的少僧,感到深居简出的日子颇为苦闷。突然间,一名少女病愈后来到寺庙疗养。少僧开始忍受不住异性相吸所带来的诱惑和温暖„„
秋:一个三十岁的青年在寺庙内自杀。老僧发现他死在大佛像面前。老僧带领着一个刚到访寺庙的少年念经,希望死者安息。
冬:一个老僧已走到人生尽头,正当他想脱离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时,一个妇女突然探访寺庙,并留下了自己的男婴。结果,老僧与这名男婴在寺庙继续他们平静的生活,仿如重新开始人生的循环„„
故事梗概
09新闻 仲张华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代表着正是人生的四个阶段:从一个虐待小动物而被老僧惩罚的小和尚(春),到荷尔蒙旺盛,禁不住诱惑的少年(夏),成长到因嫉妒而犯下谋杀大罪的成年僧侣(秋),最终是走到人生尽头的垂垂老僧(冬),想一圆深居简出的生活,却不能如愿。人生的循环,就这样周而复始,一再重演下去。
6.春去春又生散文 篇六
我家挨着一个小学校,学校里有一棵生长了50年的老柳树,每年春天,柳树都会抽新枝,发新芽,阵阵春风吹过,鹅黄的柳枝上飘起洁白的飞絮。天还冷的时候,娘就诱惑我女儿,说那树枝上坐窝儿的燕雀可漂亮哩;那柳枝拧出的柳哨可好吹可好听呢;满天里都是柳香,满天里都是鸟叫,你说好不好啊?女儿当然说好,并且将她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不到周日,就吵着回家。
春天风多,也大。娘的眼神不太好,特别是遇上大风的天气,常常会不自觉的流泪,但每逢周日,她都会搬一个小马扎,坐在门口,招呼了三两个放学的孩子,等我们回家。
孩子们围着母亲,叽叽喳喳地说:“奶奶,小妹妹什么样子啊,扎什么样的辫子?”
“奶奶,是姑姑带她来吗,小妹妹留下来和我们一起玩吗?”
“奶奶,小妹妹真有福气,能读城里的小学,城里的孩子将来都能去北京读书,小妹妹也去吗?”
娘笑嘻嘻地点头,说,“孩子们,小妹妹也和你们一样,是这儿的小孩儿啊,她也喜欢蹦跳的小鸟儿,也喜欢你们拧的柳笛,更喜欢你们的笑脸,她和你们是一样的,都是奶奶心头的花骨朵儿!”
一阵飞旋的大风扫过她的额头,尘沙扑在她的脸上,她的眼睛刹那间什么也看不到,她低下了头。我们刚下车,就看到孩子们摇着嫩绿的枝条,指着我们对娘说,“奶奶,你快抬头看看,姑姑和小妹妹来了。”
孩子们向我们跑过来。娘也甩开胳膊边走边说,“俺的孩儿来了,俺可盼来了!”
女儿张开柔嫩的肩膀,飞奔着扑进娘的怀抱。她拉住她的伙伴,眼睛忽然变得晶亮亮的,像一湖春水迎着阳光抛洒出来的金子,“呀,这就是柳条,绿的,新的,香的哩;这就是小鸟儿,叽叽喳喳,唱歌哩!我太爱你们了!”
孩子们被她的话逗得前仰后合,围着她问着问那,好不热闹。娘吻着女儿,将她揽入怀中,女儿红艳艳的蝴蝶结,就像一朵红花,开在娘的胸前,映红了她的眼睛,使她的整张脸,突然有了春天般的明媚!
娘转过脸,理着鬓间的白发,冲我说:“你也累了吧?”
但还没有等到我回答,她的泪水就滚滚而下。我别过脸去,让满眼的春色冲淡这突如其来的伤感,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树是绿的,而风里的一切,却是香的。
娘说:“老了,就爱想人,——我就是想你们啊,没有别的!”
娘越是这样说,我越不敢抬头看她的脸。其实,我多想扑进她的怀抱,看她的笑,抚摸她的脸,但我站起来已经比她高出了许多,——娘正在老去,而我正在走向壮年。终是不忍,让娘窥见流光的脚步;终是不忍,去碰触一颗苍老的心。
娘拿起手绢,将泪擦干。孩子们的欢笑依然在耳边,一阵阵像溢动的春波,一荡一荡,大风仍旧在吹,吹落了小村门楣上那些剥落的朱红,她的手指在门上摸索着,说:“这些大红的对联,才经了几场春雨,就成这个样子呢?”
只见她的手,用力一推,门就开了。呵,满院春色!柳树从学校的墙头上袅袅娜娜垂下万条丝绦,鸟儿的嘴里衔着树枝儿,从低枝儿上往高枝儿上飞,又从高枝儿上俯瞰着低枝儿,柳芽的馨香随风送到鼻端,吸一口,那是最甘醇的春酒!
7.春去秋来,初心犹在 篇七
时间飞逝,他越过世间,不知弥和了多少个像我与父亲般破碎的情。昨日,学校召开家长会,第一个高中家长会,母亲代劳。
我多想,多想让它陪伴我,然而,他――我的父亲――那个无情的人,永远做不到。
转身望着自己走过的岁月,我与父亲,也只有模糊的背影。我想象:我的父亲他是应有着魁梧的身材,如同风雨中不动的大树;他是应有着深邃的眼睛,如列夫·托尔斯泰般的锐利;他是应有俊俏的脸颊,如同夏季燃烧激情的烈阳。他应当神采奕奕,应当干炼、应当……至少,应当承担保护我与母亲的责任。
十二年未曾与他谋面,我想:那次的相聚,对他,应当是突出起来的束缚吧。仍记得,当我见到他,他正站在门口,焦急等待,映入眼帘的,只是一个耷拉着背、肥头大耳却显苍老的男子,正是这样,他打破了我如梦般的幻象。他仿佛看到了我,抖动着粗糙又肥壮的手,连同他深蓝短裤上的钥匙链也不停晃动,叮当做响,他手一伸,紧小的.衣服便被她的啤酒肚睁开,露出黑幼黑的皮肤。
直至第二日早晨,我与他才展开第一轮交谈。“昨晚睡得好吗?上海还习惯吧?”她坐在床边,一只手撑在被子上,仿佛下一秒便要倒下。“嗯……还好。妈妈呢?”我想着他,本来黑黝黑的脸颊失去笑容,透露着失望。他转过身,站起来,未打好的领带,苍白头发,弯曲的背尽展现在我面前。我心想:他是一个多么衣冠不整的父亲啊。“父亲”我小声嘀咕着,到现在我都未叫出这神圣的名字,况且我怎么叫得出口 。
两个月的时间悄无声息的跃过,我该回我该去的地方,六十天,我终于了解他。我恨他无情,因为他十几年来对我从未出现在我的生活;我恨他冷默,丢妻弃女,让母亲承受如此重任;我恨他,因为在我的回忆中从未有他的存在,却让我与母亲牵肠挂肚。他是多么恶毒的父亲,人间何寻?
8.春去秋来间,年华终老去 篇八
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雪花肆意飞扬,飘飘洒洒,所到之处浸染一片雪白,仿佛在向人们刻意炫耀它那高贵冷艳的美丽。人的一生不知会有多少个冬季,一生遇见太多人,一个人一种生活,生活就是一段路,或长或短,或弯或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人生如夜间行路,要么让身体硬朗地行走,要么让灵魂高贵的云游,但在个寒冷的冬季,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都要保持向上的姿态,迎接阳光。
冬夜,梅花香,梦随风千里,往事不休,几度岁月自由来去。人生如戏唱,一曲终了,已经动过的心和已经错过的岁月都像逝去的河水,永远无法倒流。
每一天,我们马不停蹄,日行千里,想紧握时间的尾巴,却把孤单留下,让思念慢慢长出了新芽。岁月刻不待时,我们告别了昨天,而有些人,依旧把爱停留在了昨天,为你付出了近乎半生的守候,你越走越远,却怎么也剪不断他们对你的牵挂,他们就像你的父母、你的朋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时间和潮流永远不待人。那些遗落的美好,你还会记得吗?别再让岁月的尘土遮住了脸颊;那些来时的路,你还会记得吗?别再让路旁诱人的风景改变了方向。一寸光阴,一寸生命,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转身挥一挥手送走青涩的年华。我们像一朵玫瑰,深夜里忘记了害怕,玫瑰有刺,是因为它美的坚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朵花的心事,尽管朝夕露雨,命运无常,依然不改初心。
人生最痛苦的,并不是没有得到所爱的人,而是所爱的人一生没有得到幸福。时间带着我们不停的穿梭,有一天我们都老了,熟悉的人渐行渐远,慢慢的,一步步接近天堂与地狱的边缘,直到真正踏入天人永隔。
我们都会离开,离开这个世界,或早或晚,谁先谁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而我们只希望这一天来得晚一些。我们都要经历那一天,穿梭在没有爱人的日子,最爱的人已不在身边,但思念还是依旧不增不减,只是泪不再那么轻易低垂,因为一路风尘仆仆的岁月早已教会人,如何平和地看待人世沧桑。
9.关于春去春来的散文故事 篇九
七月天,骄阳似火。秦岭山脉翠绿的枝叶被烈日烘烤得无精打采,恹恹欲睡。但它们生生不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花开花谢,像是在等待,又像是在守望,守望一段无果的爱情。
阿伟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寻到人闲谷静,小桥流水,翠竹青青相拥的一户旧宅人家。
伯父伯母款款热情地招待了他。阿伟自我介绍一番,但见伯母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惆怅与忧虑。顷刻间,一杯绞股蓝茶递上,淡淡的清香弥漫整个屋子,就像阿伟初恋的女友清纯,亮净,彻骨。
屋内清凉宜人,简单朴素,却干净整齐,一尘不染。经过一番攀谈,阿伟了解到伯母的女儿——春,远在广东打工,离了婚。
谈及此事,阿伟发觉伯母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曾流出来,努力地克制自己。但精神状态甚好,丝毫看不出窘境困扰而表现出脆弱痛苦的一面。想必世事无常的生活历练得伯母坚强如铁。伯父寡言少语,偶尔说一两句,总是默默地抽烟,垂耳聆听。
大致了解伯母女儿的境况之后,阿伟在伯母的再三挽留之下还是凄楚作别。他不想再次剥开老人尘封已久裂痛的伤口。
2
火车上,阿伟给春发了短信。不多时,收到回信。阿伟惊喜万状,就像饥饿已久的小鹿找到一处碧绿的青草地。短短十分钟,六七个回信,看得阿伟仿佛嗅到春温润芳香的气息,看到春清秀如花的脸庞。春回信说她十分感动。十多年了还记得她,此生缘遇,毕生足矣。
又问她爸妈是否好好招待,这么热的天,这么远的路,辛苦了。她真的特感动,真是天降祥瑞,铁树开花。却不曾提她遭遇婚变而郁闷的痛苦之事。
在阿伟的记忆中还是当年柔弱小巧,满面桃花的春。岁月的捶洗让春已成熟坚强,不禁让他心头些许欣慰。
后来春直接打电话过来,十几年了,阿伟又听到春熟悉且陌生的声音,如莺婉转,似燕呢喃。阿伟兴奋得竟语无伦次。春在那头问这问那,热情高涨。
阿伟的心如同荷塘里荷叶上的一只青蛙跳进泛绿的湖水,在太阳的映射下荡起色彩斑斓的涟漪。
恍惚间,阿伟看见春就坐在他的对面,双眸如水,微笑着,看着他,如村夜般安静,平和。
火车进了隧洞,信号不好。又出了隧洞,信号时有时无。阿伟恋恋不舍,无可奈何地挂了电话,连忙回复,车入隧洞,信号不好,抱歉,回头联系。
望着窗外绵延起伏的山脉,阿伟恰似山谷中清清的泉水在碎石杂草中穿梭流。
3
一切都是陈年往事。
十几年前,确切地说应该是十七年前。阿伟认识春也是在春青春烂漫的十七岁。
他们在一所技校学习相识。在当时的班级里,春是安静的姑娘,骨子里却透出淡淡的竹香,就像她老家房前屋后青青的竹子柔韧坚强。春是那种朴素纯纯的美,美得如同冬季田野上覆盖着洁白绵柔的雪。
阿伟擅文笔,又帅气,令得春仰慕不已。书信频繁,阿伟才知春亦是李清照般才女,愈是欢喜不尽。从春碧波荡漾的眼眸中阿伟读懂了春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便情不自已,矜持地享受这温润甜蜜,令人心悦的感觉。短短几天书信往来,阿伟跌入了爱情幸福的漩涡。
他们相恋了。
在学校里,校纪严明,不准学生之间谈恋爱。阿伟和春只好书信传情,书信相约。少男少女轰轰烈烈的爱情他们彼此做得天衣无缝,无人知晓。有时,阿伟沉思,是上天的安排,是今生的情缘,配合得如此默契。彼此默默地陶醉在这份如花烂漫的初恋情感之中。感觉对方就是今生要等待的人。
春总是以借书还书为由,书中包藏柔情蜜语,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
晚饭时间,阿伟收到春的约书,在校外一家音像店门口见面,欢喜不尽。一切完毕,阿伟早早在那里内心暖暖的等待春翩翩而至。音像店正播放着周华健的《花心》,优美的旋律让阿伟感觉此歌就是唱给他俩的。
10.飘荡在春去秋来的事散文 篇十
至今我依旧在梦里,看着自己回到家乡,陈旧的瓦房在树林旁显示出年迈和耐心。那些腐朽的窗格子漂泊着久年的挡风报纸,记载着童年的蛛丝马迹以及随意涂鸦的拙朴小鸟,成为那个年代的招贴画。玉兰已经颜色顿失,槐花和桐花正赶往春天的路上,浓郁的芳香弥漫着一个季节女孩子所有的秘密。逃婚的闺女也许明天回来,带着一个或两个孩子,让白发老娘潮湿的叹息低低的盘绕在村头。而恍惚的镜头一格格的张贴在堂屋的灵位上,若隐若现如药液中的黑白底片。
栓柱家在村东头麦场边,褐色灰暗的低矮砖墙。仙人掌在瓦盆里耷拉下来青刺的脑袋,曾划破过我童贞的脸。那年的栓柱穿着喇叭裤。长发卷曲着保持一种截然不同的高傲秉性,整个河里圈的人都叫他二流子或者赖孩儿。村民的感受往往被他的帅气折磨的死去活来,寂静而梦魇般的村庄因存在这样的变异却无法言喻。有时他转过身来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手腕上手表的指针“咯噔、咯噔”地闪亮了几下,继而自行车的铃声传到他父亲的羊圈里。他卖老鼠药的父亲说:“充数头!”。
英子大栓柱两岁,村支书家水灵俊俏的大闺女,有果核般的身体轮廓,眼睛在眨动的瞬间产生一种诡异的美丽,似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激奋涂抹在脸上。镇上许多吃商品粮的男孩子整天有事没事的上她家转,她觉得与她无关,她喜欢丰盛而浓烈的活着。她把成群的日子锁起来,糖果似的一点点捧出装满心田。那个风清月冷的晚上,英子被她娘从栓柱看瓜的棚里拉回了家。早晨起来河里圈的人把话锻造的铁响。傍晚栓柱在瓜棚喝了他爹的老鼠药没能回来,从镇医院拉回直接在西河滩地埋了。英子匍匐扑向那坟,大声恸哭。她已经不需要尊严或羞耻慌张的提醒。乡亲们长叹:“这闺女疯了……”
第三年,栓柱的弟弟二宝死于鼠药。爹不让他和西河撑船的闺女相好。二宝安葬在栓柱脚左下边。青青草覆盖着他哥。
在老家,雨呀雪呀风呀霜呀间隔着布满四季的场景,反复的空间充满劳动细微的声响和花米团的苦香。只有一条犬牙交错的街路,鹅卵石和红石头叠加出干净和平整,接纳脚印的来临和消失,它因此愈来愈坚强。狗站立在门楼里吐出红辣椒的舌头,盯着母鸡带领一群鸡仔消失在老屋的左边。我常常在归乡的路上抛开雨伞淋湿自己、让雨水打疼眼睛,告诉乡亲我此刻回到老家,正朝家门口远远望去。
那年当连长的.三大从部队回来相看我三婶。第一天三大让三婶在院子里齐步走了三圈,“向后转!立正!稍息!”。第二天带三婶去了镇上民政所申请到了结婚证。第三天喊喊双方亲戚吃了臊子面条,下午带着三婶到县城赶去郑州的公共汽车。转车去四川,尔后一二三、再二三的转车回他的部队。我三婶抽抽搭搭哭了一路。从此她将成为依附于一个男人而存活的一棵桃树,汁液饱满轻轻颤抖的树。
三十五年粉尘过去,至今他们蜗居在老家的三间瓦房里。三大把满嘴的假牙放在牙缸里浸泡着,三婶弯腰从花生地里回来,掸了掸土,断续的锅碗响过之后端上来两碗稀面条。三大开着老年三轮车拉着三婶去街上转转。我看着沉默不语的形态,感到弥足珍贵和难过。
因而许多的前尘旧事,随春去秋来、大雁南飞的开始而成为终局。仿佛存在于汝河水中央的水草,青涩翠绿过,梳理过我的脸、脚趾和暖阳,随浣溪少女失落的发丝一去不再重现。这些看来依旧是茫茫苍天对这片土地的恩慈。对我的乡亲来说这种存在只是年年的烟花、庄稼浪漫的反复,留下的只不过一地微粒的尘埃。
11.春去春会来散文 篇十一
春节之后,日子就像射出了一颗子弹。而时光好似一艘不知疲倦的航船,再次出海之后,已然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季节。街道两旁繁花似锦,红叶李的碎花一夜之间开满了枝头,将另外一个时空那街道两旁火红的银杏彻底覆盖。可记忆并没有如期地远去,就像太空中某个巨大的黑洞,在不断地收紧之后,突然间爆炸,在拼命地逃逸和巨大的引力之间,在回忆和忘却的拉扯下,并不遥远的往事被撕扯得粉碎。
我知道,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我去,并不仅仅是为了友谊,还有成功后的那份骄傲。在灯火辉煌中,一群人光鲜地围坐在桌子旁,桌子中间摆着一只精致的铁架子,架子下是烈焰颤抖中的火炉,架子上则是裸露着、翻滚着的全羊。觥筹交错,谈笑间刀叉交替着刺向那只烤熟的羊。而我的意识在酒精的刺激下,一片模糊,转身将吞下的美味吐成一地,只有哀伤,无关风雅。
雨,淅淅沥沥的。窗外的楼房在薄雾间浮动,显得有点虚幻。城市那边的原野,该是飘着泥土的香和青草的味了吧?!如果将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以另一种形式叠加在他的《春》上,那该是什么样子呢?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前行中,我们似乎忘记了来时的路,以及出发时的那份初衷,还有纯粹。老父亲死了,《背影》成为了永恒;朱自清在写完《春》后,春也死了,再也没有属于我自己的春了。
他还好吗?那么一个青春少年,打牌时他很清楚我们都在让着他,可就在他回头的一瞬间,他怎么会坚定地认为那整齐的窗格子全是弯曲的呢?也许他是对的,在他那清澈的眸中,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扭曲的。如果他错了,那么到底是谁扭曲了他的世界?他没有在家过年,前几天打过电话了,得知他还没有回来。我清楚,这个春天已不再属于那个追风少年的了,只有眼泪,无关风沙。
连日来,没完没了地看电视剧,看完这部《平凡的世界》后,我要休息了,在巨大反差的冲击下,我不断地挣扎;在高速旋转的漩涡里,我不断地泅渡。我累了,我要把自己埋在春光里,劈柴喂马,生根发芽……
【春去放风筝作文】推荐阅读:
春去放风筝作文350字10-26
快乐放风筝 放风筝作文600字11-08
放风筝作文欣赏11-19
关于放风筝的小学作文07-13
小学三年级作文:放风筝08-03
二年级放风筝日记作文09-10
写放风筝的日记作文11-15
放风筝真有趣小学叙事作文08-05
放风筝比赛重阳节作文08-10
放风筝的感受优秀作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