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环教学法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

2024-10-21

用五环教学法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通用10篇)

1.用五环教学法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 篇一

“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应用、反思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思路。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的平台(知识、环境和程序等),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共同提高,实现将知识、能力和情感内化升华的目的。

“五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情景构建、问题探究、交流提高、应用拓展、反思升华。需要明确的是,五个环节并不是将课堂简单区划为五个时段,即可以将一堂课整体分成五个环节,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内容分割后,对每个任务根据“五环”的思路组织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创设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情景,具体包括知识的铺垫、新知识的引入激疑、学习热情的激发等。

问题探究的起点是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在情景构建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直接创设问题。要求教师要把问题明确的呈现给全体同学,具体包括板书、口述、学案或在相关资料中选择等方式,要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能记住,一次探究的内容不可太多,建议将全部内容适当分割,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指导:用多少时间、实现什么目标、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小组合作、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做记录、实验要注意的事项等。

教师一是要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和问题,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二是要对学生适时予以指导鼓励,要特别注意有困难的学生,以适当的方法进行辅导,对速度快、效果好、创新性强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

交流既是探究成果的展示、共享,也是对探究效果的检查,还是对探究中所产生的疑难和问题的解决。交流的方式分为全体、分组交流两种,学生分组以4—6人为宜。分组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教师要了解学生,将学生按隐性动态分出不同层次。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设计的分层教学要求,在课堂上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层次。(一般依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现实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一、二、三层。)学生展示表现突出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存在不足的要给予矫正,新的问题也要即使指导解决。

提高主要是对学习进行适当综合拔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高要做到有广度、有深度、有梯度、有层次,既要有第三层次学生能做好的对新知识的简单综合概括,又要有中间层次学生能解决了的常见问题的实际应用,还要有适当的能激发第一层次学生干劲的综合题目。

应用拓展,即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开展实际应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口头、书面、思维、操作等形式的应用性练习。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鼓励优秀学生讲解。

内容的设计要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量力性、典型性。针对性是指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练习;层次性是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可分为必做练习和选做练习(2/3为必做,1/3为选做),其中必做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选做练习主要面向第一层次的学生,其余学生自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量力性是指练习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当,数量适宜,一般要保证第一、二层次的学生能按时完成;典型性是指要精选典型题目,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可一点多题强化巩固,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的来源要优先考虑教材、助学等资料,以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做题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矫正。

本环节以学生自主反思、知识内化、情感升华和自我评价为目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真心参与、高效参与,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下课前,教师要布置课外作业,内容要精选、要有适当的分层要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微机(综合实践)等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每科每次书面作业也要控制在30分钟内。

2.用五环教学法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 篇二

一、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直接传递, 而应基于自己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的意义。

(2) 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 教育应针对个体智能结构的不同, 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方法,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3)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出: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发展为本, 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4) 哲学依据包括: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征, 表现为人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地向前发展。

二、师生在教学流程中的角色

1.“五环互动”教学流程

该流程是指学生进行“学、思、议、展、练”的学习过程。 (1) “学”:学生认真自学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内容。教学要求:先学后教, 不学不教, 不做不教, 以学定教。 (2) “思”: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思考后,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3) “议”:对形成的问题及困惑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4) “展”:对存在的突出困惑问题向学生和老师请教, 然后在班内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练”:是指学生在巩固练习流程中, 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2.“五环互动”教学流程

是指教师体现“引、参、评、点、测”角色特色。 (1) “引”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流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 “参”是指学生在合作探究流程中, 教师参与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问题。 (3) “评”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流程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 “点”是指学生在点拨总结流程中点拨知识, 引导学生归纳学科知识。 (5) “测”是指学生在巩固练习流程中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三、“五环互动”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1) 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自学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的内容, 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并熟记识记内容。

(2) 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学习, 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后, 教师先引导学生各自做“合作探究”题目;再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重点, 进行小组内部合作探究, 完成合作探究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能力。

(3) 展示交流。在各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 小组内部选派学科科代表或其他同学代表到黑板上交流合作探究试题的答题过程和结果。

(4) 点拨总结。教师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点拨总结: (1) 点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成果; (2) 讲解学习方法、分析解题思路; (3) 课堂小结:教师围绕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解决教材疑点, 对规律性知识予以总结, 进而形成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归纳知识能力。

(5) 巩固练习。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 选取巩固练习题, 练习题一般选3个左右填空题, 3个左右选择题, 1~2个计算题或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选基础题, 问答题或计算题根据班级水平选一个中等难题和一个较难的题目。练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7分钟左右)

摘要:通过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资助课题“高效课堂理念下农村普通高中‘五环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 学校一年来课程改革的时间, 总结出“五环互动”教学模式操作流程。文章简要介绍了“五环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角色定位和操作流程。

关键词:五环互动,教学模式,理论依据,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用五环教学法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 篇三

关键词:“五环三位”模式;人文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47-01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谈到人文就会想到Humanism这个单词,就会想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想到以学生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的英语基础教育。想要在教委提出的“卓越课堂”和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中融入人文的味道。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珊瑚中学推进“五环三位”教学方式的探索,坚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力图把学生“学会、会学”的能力培养置于课堂教学工作的主体,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到建构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力求把“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法有机地融入课堂学习过程中。这种方式在乎学生学习的结果,但更在乎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发生与发展。

“五环三位”教学法,正是基于重视培育学生自学质疑与互助释疑的能力,通过自学、互助、老师指导的三到位,师生共同拓展的教学方式,建构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扮演“复印机”和“复读机”的角色,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处于一个主动的状态,让其潜力有机会发挥出来。这体现了人文性的第二个特质:学生并非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教学中应受到人文关怀与真善美的熏陶,其自身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受到尊重。教师在这一变化中,必须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 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 充分体现人文的关怀。这体现了人文性的第三个特质: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上单级的核心,而应成为课程的建构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突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人文理念。

下面就在“五环三位”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

一、学生预习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自学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核心,是外语学习的重要武器。预习贵在坚持,在上课时,要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同时要善于在引导上下功夫。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曾讲过:一个民族多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而一个民族总是看自己脚下的一点事情,那她很难有美好的未来。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关心社会时事),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在教学中我会让同学们将预习的重点单词与时事或社会热点联系起来,这样学习的范围就不会拘泥于书本之内。

二、问题反馈

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一旦在课堂上得到解答或因为预习对课文的熟悉而能帮助其他同学答疑,学生学习兴趣将日益浓厚。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与相互了解,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立个性。曾有同学质疑noise既然老师强调是不可数名词,为什么会有make a noise 这样的表达, 我会鼓励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不会简单地以考什么就讲什么为理由敷衍。

三、互助释疑

在小组的讨论与研究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中来,其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相互间增进了解,也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在这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在修正中体验结果,认可学生对英语材料的多元化反应。

四、深化拓展

进行人文教育要注意与跨文化教学相结合,因为一个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的人,即使语音、语法正确,与英美人交流时肯定会产生跨文化交际中的隔阂、误解和摩擦。在七年级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教学中,我介绍同学了解“ dog”、“sheep”、“dinosaur”、“ dragon”这些单词在中英两国语言间的差异;在九年级Unit 10Section B 3a的教学中,在完成3a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我通过短文填空的形式,补充介绍了愚人节的文化背景。同学们对这些也很感兴趣,在学校开放周的活动中,就有同学积极组织和表演了反映万圣节的英语短剧Tricks or Treats,并获得最具创意奖。

五、检测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环节。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应将英语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置于重要评价地位。首先对学生思维结果中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合理成分或新颖的东西都要加以肯定。另外,评价方法,不能只通过试卷反映出来,应是立体的、多层面的。其实,有的学生也许关于课本的有关单词、句型、对话等掌握的不够,可是书写好,或是朗读好,或是喜欢唱英文歌等等,这些关于语言方面的能力不是通过一张试卷就能反映出来的。我常常做听、说、读、写多方面的工作,并且把学生在平时英语课上的闪光点连同测试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学生从评价的方法上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也能体验到教师的关怀和喜欢,以此来激励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如去年的寒假作业布置就包括:学会唱一首英文歌:My Love (by westlife), 下学期进行英文歌曲比赛,此为小组必唱曲目;英语字帖,每天一篇,下学期进行英语书法比赛,将评选优秀金奖、进步银奖和原地踏步“草莓奖”。

4.“三位五环”教学模式 篇四

原作者:郭电佳(贵州盘县板桥小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既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在当今高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爆炸的今天,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在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中,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合作,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充分体会到当今学生急需这方面的锻炼,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让我们的教育教学除了要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外,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给他们注入一种永远奋斗的精神,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爱心和进取心,并能接受各种挑战与竞争,不断实现人生价值,让家庭、社会放心。

通过对许多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同时以本班课堂为实验基地,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究,在我校“352”的教学模式下,经过一年半以来的实践、提炼、归纳、总结,对于小学高段教学我逐渐形成了“自研合作、体验交流式学习” 的教学模式,简称为“三位五环”模式。

一、“三位五环”教学模式

三位”是指“小组建设到位、学案编写到位、管理制度到位”;“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对学群学——体验展示——质疑纠错——归纳运用”五大环节。

导学就是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教师的职能从“授”转移到“导”上,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学”促“导”,为“学”而“导”,使学生爱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体验展示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教学氛围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从而学生积极地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充分感受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同时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实践探究活动,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知识内化的目的。教师要做到没有学案不上课,学案班级有三个以上未完成不上课,所以在小组建设中一定要让学生在心里有一个深深的印记。其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策略:整体要做到“三个到位”,合作探究体验学习中要做到“五环节”。整体要做到的“三个到位”是:

(一)“小组建设到位” 小组建设到位,是课堂模式实施之前的基石。要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创建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是这一学习模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更是这一模式实施的先行官,正所谓兵未动粮草需先行,只有载体牢固了,上面的物体才能稳步前行。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关键抓好小组建设。小组建设的重点是如何科学分组,如何选拔组长,如何培训组长及组员,如何评价四个方面。(1)科学分组

课改的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独学、对学、组学。对学、组学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学习活动。构建学习小组是对学、组学活动的组织前提。科学分组是课堂改革的保障,根据实践证明,学习小组通常由4--8名学生组成。太多了不方便小组进行交流和管理,太少了不利于学生智慧的发挥。

如何做到分组科学:一是精心选拔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在选举小组长时,要考虑其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实践告诉我们,选出一名好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二是科学搭配组员,组员是小组的组成人员。要让小组形成共同的向心力和凝集力,组员搭配时,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要作合理调配(按照ABC三个等级来调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成员的综合层次不同,组与组之间综合实力相当)。

(2)用心打磨组长。实行定期培训、随机培训与个别帮扶相结合,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帮扶能力、协调能力、管理技巧和组长职责,发挥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实践说明:“一个优秀组长就是一个优秀小组。”

(3)耐心培养组员。强化组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组员的探究兴趣,训练组员的探究能力,培养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互助意识,营造生管生、生教生的良好氛围。

(4)注重评价激励。及时记载,及时总结、公正评价,及时表彰。在班级建立一个成功的舞台,授予做得好的小组荣誉称号。并把获得荣誉称号的小组所有组员名字写在成功舞台上、让其他学生以此为榜样进行学习和追赶,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会和他们一样登上成功的舞台。同时,期末评选“三好生”时,平时的个人量化分要加进去算。通过这样做,学生知道自己的闪光是能得到认可的,从而激发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学案编写到位”

学案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有效探究、有效讨论、有效展示的思维导图。学案的编制要与新课程标准相符,要与教学的内容相符,要与“三维目标”相符,要与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相结合。除此之外,学案在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一课时内容写一个学案)

2、问题化原则(从学生的“学”出发,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

3、参与化原则(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

5、层次化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成有序的、分层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6、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

7、人性化原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循循善诱,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提问题、说困惑、提建议、想对策、资源共享,学有所得。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

另外学案编制还应做到以下几个要求:

1、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要有目标达成的标志。(可用“能够”、“认识”、“使用”等词语表达,能计算或解答的问题,能完成某项任务等。)

2、创设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认识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3、精心设计启发思维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

4、精心设计学习和训练材料呈现的形式和顺序。(要注意其阶梯性、层次性,训练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层次性,由浅入深,举一反三)

7、提供适当的检测学习效果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信息)

学案的有效使用:

● 教师在上课前1—2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答案,在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师生或小组讨论学案中的问题和学生从预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精讲释疑,在师生、学生的互动对话、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分析、归纳,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要尽量在课内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及时而适当的练习(训练),既巩固所学、又学有所用,让学生体验到尝试成功的快乐。

●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对学案及时消化、整理、补充、写好课后作业的反思和体会。

● 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来审阅,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学案上反映的个性问题和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导、讲解,或下一节课教学中予以解答。

(三)“管理制度到位”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团体做任何事,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一个铁的纪律。为使学习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小组组长交换检查,认真完成导学案的加1-2分,未按要求完成的扣1-2分。

(2)对学群学,课堂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为了能使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学习,所以A层次的学生每次加1分,B层次的学生每次加2分,C层次的学生每次加3分。

(3)课堂展示。主动起来展示每次加2分,不举手而被点名的、回答错误的扣2分,回答对的不加分。

(4)英语朗读和听写由交换组长抽查听写和阅读的做的好的小组每人加2分,同时给被抽查的同学再加2分,如由班长(三天)抽查时做得不好的小组则扣除小组每个成员3分。

(5)数学导学案上的题目交换组长两天抽查一次小组做得好的给每个成员加3分,如由班长集中时间(每周两次)抽查时做得不好的小组没人扣5--8分(由班长根据情况自行安排)。(6)“班委会五大班子”两天抽查一次学生的行为习惯调查表,没有按时填写的扣除组长1分,没填写的同学扣3分。

(7)语文作业小组全得“优”,该小组可每人加5分,超过2个得“差”,该小组每人扣5分。英语听写小组全对每个成员加3分。(8)主持上课的同学教师根据情况可加5----10分,主动起来帮助其他组解决问题而且有条理性的可加个人5分。

(9)清洁区和教室实行一小组一星期制度,得到流动红旗的小组每个成员加8分,反之则减10分。(如教师发现讲桌脏乱,一次提醒,第二次不但不加分还要扣15分)

(10)展示时小组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做与课堂无关的经提醒一次没有效果的该小组成员减3分。

(11)在课上质疑时能提出很好问题和很好解决问题的同学加3分,点评到位的同学加1分,同一组点评时不能超过两人,同一人在一节课中不能超两次,否则该同学点评的加分无效。

(12)不按时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扣10分,(教师指定的如制作手抄报、作品等)。

(13)语文、数学、英语测验个人95分以上每次加量化分20分,90-94分每次加量化分10分,85-89每次加量化5分,80-84分每次加量化分3分;小组平均分80分以上小组每人加20分。

(14)小组成绩在上次考试的基础上平均分有所上升的小组每个成员加8分,下降的每人减去5分,超过80分的只加不减。小组中辅导其他同学有很大进步的给辅导的同学加8分(在测试中体现)

(15)好人好事每次加2分(以少先队公布为准),如拾到物品面值金额较大者每次加3分。

2、组长负责分发,记录各组每天每节课学习活动的得分,收集“高效课堂小组评比表”(组用),每周一汇总一次给班干,班干记录在“高效课堂小组评比表”(班用),并评选出上周最佳组员,最优小组,进行公布,且在班会课上进行表扬鼓励。一个月进行一次大评比,为各组排出名次,得分最高的发荣誉奖状,并贴在班级文化“阳光台”处。分数最低组请家长和老师座谈。

3、其他科目评价一致 量化分在学期评优秀班干部占20℅,成绩占80℅。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持之以恒做好评价、总结、评比。探究体验运用“五环节”。

合作探究学习,要注重研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不要只注重展示,否则容易出现热闹的假象。通过实践和总结,合作探究学习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自研自探。指导学生按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的预习,带着学案中的问题看书,查询资料、独自思考,利用先前的导学中形成的文字答案,再来形成自己的独学成果。完成后,交给学科组长检查完成是否认真。老师巡视督促,并评价学习纪律。标出自己尚存在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2)对学群学。先对坐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流答案然后由学科组长指定本组一名B级学生念出自己的答案,其他组员认真听,并删减、增补自己的答案,如有不同,提出异议,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完善,最后形成小组的答案。(此环节要求老师重点督促小组长,并对小组学习情况作出量化评价,评价时要抽查小组的答案是否基本相同,否则表明此环节学习不是真正有效。)(3)体验展示。小组形成答案后,老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展示条件,即要求各小组选择哪种层次的学生上台展示,展示过程中要做到简洁、五分钟不超时、讲解方法巧妙恰当,让每个小组的学习精华最大限度的展示。其它学生认真听,并修正答案。(4)质疑纠错。充分交流讨论展示后,如有不同意见可质疑对辩,最后在老师的点拨讲解下形成准确答案。各小组成员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进行纠错并交小组长检查通过。(此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展示,并认真完善自己的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发言展示的评价工作,并检查学生完成笔记情况。)

(5)归纳运用。通过展示环节教师可让一至二名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归纳课堂学习结果成果,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完成学案中的当堂检测,以巩固知识,形成运用能力和勤于动手的习惯,实现课始揭示的学习目标。

当堂检测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回忆、总结课内的学习重点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巩固积累。对作业中反馈出的问题,教师要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疑,通过教师导向性信息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究、总结,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最终形成和优化知识的网络与结构。各组组长在课后还可根据本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进行练习,并由小组长批改,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更巩固、更深化。

总而言之,我认为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体验探究学习,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可脱节,只有在二者紧密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5.“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篇五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五小学

语文学科

岳桂婵

内容提要

在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目标的今天,很多学校都在研究科学的教学模式上下大工夫做足文章,也取得显著效果。我校是两所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小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学校,为了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指导方法,使学生会学;培养习惯,使学生优学,我校开展“五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我们将语文课精心设计为如下五环节: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深入探究,重点品读——领悟方法,内化情感——有效拓展,学以致用——总结方法,梳理收获。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快乐阅读中理解和感悟、积累和运用

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校语文教学本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将“五环教学模式”确定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深入探究,重点品读——领悟方法,内化情感——有效拓展,学以致用——总结方法,梳理收获。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快乐阅读中理解和感悟、积累和运用,以期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目标。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探究发现,我校的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是非常实用的,它能有效地指导老师们备课上课,创建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之一,是为了引出新课,问题情境要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激发学生的交流。例如,我校六年级老师在执教《桃花心木》一课时,采取谈话导入的方法,唤醒学生已有经验,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待学生交流过后,老师评价引导,于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对自己的花草都是百般呵护,有一个人也种了一种树——桃花心木(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他的做法可就不同寻常了,相信你一定急于了解不寻常在哪里,期待你们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评价。”学习应建立于学生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养花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也为后面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与众不同埋下伏笔。更在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在执教二年级《欢庆》一课时,则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谈话交流有机融合的方法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看,看完之后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定格在一个画面上,指导观察画面上人们的表情,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最后教师小结:说得真好,人们载歌载舞,唱啊、笑啊,都在庆祝节日。随即老师出示课题---欢庆,由读准字音到认清字形再到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学生兴味盎然地学着。

二、深入探究,重点品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可见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挖掘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加以品析。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应着力引导学生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例如,我校语文老师在上《花钟》一课时,是这样精心设计“深入探究,重点品读”环节,很好的达成“理解词语,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的教学目标的。首先,请学生轻声读文,勾画时间词和花的名字。然后让同位同学配合读,一人读时间词,一人读花名。随着学生的配合读,老师故意将后边的文字进行修改并课件出示: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了;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了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段文字,谈发现谈感觉。学生马上就反应:那么美的花这样一说这样一写一点都不美了。随即,老师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用书上句子说: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含笑一现„„

然后,鼓励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变化的美直至熟读成诵。在检查背诵情况时,老师用自己的美的过渡语言,配上美丽的鲜花图,和着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画面美。

三、领悟方法,内化情感。

领悟表达方法是学习语言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老人与海鸥》一课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老人的穿着、语言和动作来领悟人物刻画的方法。在《盘古开天地》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孩子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盘古身躯化为世间万物的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孩子们学会了想象画面的方法。通过学习《秋天的雨》《草船借箭》,又让学生通过层层剥笋的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神机妙算”这类的中心词语,让学生学会了借助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北京亮起来》一课的教学又使基础年段的孩子们认识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再如《花钟》一课,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教师总结引导“生活中有许多美丽是事物,他们也许是开放的鲜花、也许是天上闪烁的星星。作者因为认真观察、善于思考才发现了花儿的无穷的奥妙。希望大家今天都收获了一颗学会观察和发现的心,期待你也有更多的发现。”为了内化情感,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你喜欢的句段,和作者一起感受观察和表达的快乐。

四、有效拓展,学以致用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只局限在文本的解读上,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立足课本,跳出课堂,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们无论设计写话、交际还是课外阅读的拓展都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并着力体现有序、适度、高效。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合了更多的信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桃花心木》一课的拓展环节,老师设计了两个训练。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能想到哪些“不确定”,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2、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假如你长大成材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环节仍以“不确定”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再如《草船借箭》一课教学拓展延伸环节,为了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丰富“神机妙算”的含义,老师请同学们积极交流“通过课外阅读,你还了解哪些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从而把语文延伸到文本之外,再一次给爱读书的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体味读书的乐趣,对所有孩子的读书兴趣予以“无声胜有声”的激发。有它做基础,“走进名著,了解更多精彩的故事,感受更多的人物形象”的作业不留孩子们也会主动去做了。

五、总结方法,梳理收获

我校要求老师们在学生学习总结收获的初期,尤其是低年级,老师要制作幻灯片来引导孩子们比较全面的来总结自己的收获。再以《花钟》为例:结束环节,教师热情地引导孩子们:好了,又到了我们今天的“我总结,我收获”时间了。谁来说说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宝贝?

课件及时给出提示:

1、我积累了„„

2、我知道了„„

3、我学会了„„

学生根据提示自由谈收获,老师与学生一起收获着快乐。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教学环节方面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的方法,合作学的意识、探究学的兴趣,陈旧的课堂教学会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摸样。试想我们的孩子们或独立活动,或合作活动,通过多向交流的汇集,参与的意识浓了,希望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了,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可以将得到焕发。孩子们拥有的学习能力将为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五环渐进式”课堂教学模式 篇六

练习回顾

一般每节课的前5—6分钟,通过布置练习,督导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练习反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在黑板上完成,可以抽查,也可全班参加。反馈的结果,学校要求教师当场批阅,当场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的指正,帮助学生及时排除障碍,为后续学生作好铺垫。

自学讨论

课前教师先列出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在教师和学案的指导下,先独立自学,同时记下自学过程中的困惑与疑难;既而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个别问题在组内对子之间解决,较普遍的问题全组共同研讨解决。学校鼓励学生们通过互帮互助,合作探究,初步达成对学习目标的掌握,这一环节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并且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交流提升

在自学和小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心得。展示方式多种多样:有板书讲解、口头阐述、也有唱演等多种形式。在确保达成掌握知识目标的条件下,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在积极愉快的气氛和明快的节奏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开放式的交流讨论,达到解除疑惑,提升效果的目标。

浏览巩固

通过看、思、问、练等多种形式排除学习疑难,巩固学习效果,总结有关规律。教师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引导,各个击破,让人人有事做,生生有收获。这是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

达标测评

7.“五环四步”模式下的美术教学 篇七

五环之一:改革集体备课

“自主设预案, 研讨确共案, 创新立个案”是新沂六中“五环四步”之一改革集体备课的核心内容。备课组提前下发每周教学内容预备表, 教师自主设计简明预案, 并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交流讨论, 在此基础上确定人员主备共案, 学科教师进课堂前再进行二次备课, 在共案中增、删、调、换、标, 形成特色独立的个案。

五环之二:打造课堂模式

“指导自学→交流展示→拓展提高→检测巩固”是六中“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是六中全体教职工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实践、摸索、调整确定下来的一套适合六中的教学模式。当然, 本人经过实践也证实了美术课完全可以按照这四步来操作。 (具体的应对措施将在下面“四步”部分详细介绍)

五环之三:变革作业形式

《课前导学》《假日冲浪》是六中作业的主要形式。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提纲”和“导学练习”, 学生晚上在家按提纲进行新课的预习和练习, 并完成在《课前导学》本上。“导学提纲”重方法技巧的培训, “导学练习”重基础、小容量。

那么, 作为美术课是否也适合设立《课前导学》《假日冲浪》呢?因为美术学科的特殊性, 本人认为不宜在作业上过多地要求学生。“课前导学”可以将它放在上一节课的课后3~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的过程中如有需要学生回去解决的, 那么就可以作为“假日冲浪”布置给学生, 包括画具的准备、手工材料的收集, 以及需要到互联网上查找的素材、资料等。不宜布置操作难度大、强度高的任务, 要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一种轻松和愉悦。

五环之四:创新小组辅导

六中的“创新小组辅导”是以小组为单位, 实现班级座位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科任课教师和一个学习小组“结对子”, 每天一次有针对性地与小组内一位同学面谈指导, 将辅导过程记录于《成长的足迹》之上。《成长的足迹》全面反映小组每个学生在品德、成绩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五环之五:完善小组评价

以“课堂教学评价”和“常规管理评价”相结合, 实施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式。打破传统的学生统一面向的格局, 以小组为单位统一排为U字形座位, 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 自由改变面向。每位同学相互监督, 相互帮助, 形成互助互爱, 争先进取的小团队。

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式更适合美术课的课堂特点, 合理均衡的小组分编, 灵活多变的学生座位形式, 管学结合的组员关系, 对于有效实施美术教学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步之一:指导自学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并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然后指导学科组长按小组序号, 从小到大顺推交换检查, 组长只查做没做, 书写质量如何, 并按评分标准记录在课堂评价表中。教师在小组自查自评时走入学生中, 了解学生课前自学情况, 为展示环节作好铺垫。此外, 还可以将检查导学练习改为由小组长检查画具、素材的准备情况。教师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各小组的得分, 记录在课堂教学评价表中。

四步之二:交流展示

充分利用前后黑板小组所属的活动阵地及教室中的其他空间进行展示, 展示的形式有:绘画、制作、表演、竞赛等。小组中其他同学可以进行交流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关注和帮助本组展示的同学。学生点评, 教师对小组的整体展示情况予以评价。实现了巩固基础, 培养了小组团队意识, 学生在快乐中张扬个性, 团结互助, 共同提高。

四步之三:拓展提高

教师出示结合本课时重难点设计的思考题,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进行二次合作和交流展示, 教师同样对学生展示作出评价, 实现了教学内容在基础之上的顺利延续或延伸。

这一点对于美术教学来讲具有一定难度,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也会不同。因为美术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过去单纯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 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拓展提高”这一环节在美术课上应该谨慎操作。

四步之四:检测巩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分层检测题 (充分利用课本练习题, 也可独立设计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抽批同号作业, 组内交流互批, 达成共识。若发现有共误, 及时讲细讲清, 实现了对当堂内容的训练和巩固, 获取教学实效的有效信息。

检测巩固可以理解为美术课上的作业展示, 通过布置给各小组的任务 (这个任务可以是绘画, 可以是设计, 可以是对一幅画的理解, 也可以是一次社会实践) 来达到检测本课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艺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新年喜花———民间剪纸艺术》这一课, 在最后一环可以要求各个小组结合对民间剪纸艺术中图案纹样寓意的了解, 以及对民间剪纸与民俗之间关系的了解, 各组围绕某一主题 (如年年有余、步步高升等) 进行剪纸创作。学生在完成的过程当中, 一定会运用到本课所学到的有关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组内合作, 共同完成。因而在作业展示的过程中, 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就会一目了然。

“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的诞生, 给新沂六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更是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提供了一个更适合美术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

摘要:“五环四步”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学管理的五个环节, 即改革集体备课、打造课堂模式、变革作业形式、创新小组辅导、完善小组评价, 以及课堂教学的四个步骤, 即指导自学、交流展示、拓展提高、检测巩固。美术学科教学怎样适应“五环四步”, 运用“五环四步”模式进行美术教学怎样体现优越性。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五环四步,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5.

8.用五环教学法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 篇八

关键词:五环教学模式;趣味性;实效性;幸福课堂

在小学低段教学中,以“趣”促学的教学思想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青睐,趣味性成了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发展学生学习个性的秘密武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陷入为了“有趣”而制造“趣味”的教学误区,只注重了“趣”而忽略了“实”,导致课堂热热闹闹,却收效甚微,错误地把课堂学习当成了随心的游戏,学生并没有从中进入扎实的数学学习中来。我认为,在历行“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之下,(五环:课堂导入—探究新知—梯度练习—拓展延伸—回顾课堂)只有将趣味性和实效性相加,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营造高效学习的氛围,构建数学味的幸福课堂。

一、课堂导入中有效结合“趣”与“实”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超强的好奇心,紧扣课堂学习的目标设计有趣的导入,如:故事导入法、情境引入法、游戏法、设置疑问法、猜谜语法、PK比赛法等,只不过在这些充满趣味性的导入时,不仅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切记喧宾夺主,还要注意是否与所教授内容紧密联系,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之旅。

在教授《10的认识》这节课时,我就采用了动画故事《骄傲的9》,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在教学《认识钟表》这课,就可采用猜谜语、带学生逛钟表店、小红的故事之起床篇等趣味性方式导入,让学生对钟表的作用、特征有了更加实效的认识。

在课堂导入中有效结合“趣”与“实”,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为课堂增加了一抹绿色的生机,真正打开了幸福课堂之门。

二、探究新知中智慧碰撞“趣味”与“实效”

探究新知环节作为一节课的重中之重环节,为避免学生不愿参与到学习中或学生只为活动的表象吸引等现象,除了可以合理运用教具、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感知等方式,还可以融合这些方式,有效利用疑问、利用生活、利用游戏,让数学知识体现新奇性,让数学原理展现应用性,让数学课堂强化互动性,从而为小学低段学生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

在学习数字的认识时,就可让学生摆学具建立数感,找生活中的数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位置》时就可以采用“小汽车、轮船、火车”的争辩各自的位置,开展有效的学习。又如,在《认识钟表》一课中,我设置了“请你来帮忙”的环节:“小兔子家也有一个钟面,小朋友看,它缺什么呢?”“小兔子7时要去上学,7时是怎样的呢?你能拿你的钟表盘拨给它看吗?”……通过这样一些富有生活性、实效性的趣味疑问,引发学生的一系列思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活动中,不仅使学生在无形之中习得了有关钟表的知识和技能,强化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营造了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在探究新知中智慧碰撞“趣味”与“实效”,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效性,还要在设计上注重趣味性,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走进幸福学习的殿堂。

三、梯度练习中趣味开展实效性练习

低段学生还不具备思维的独立性,他们往往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载体认知事物,需要生动活泼的讲解与反复的实践动手才能牢固识记,因此,我们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应该用心设计每个梯度练习,在趣味中开展有效训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动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在《认识钟表》的练习环节,就可设计观看小朋友“小明的一天”连环画,进行内化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并在解决小明的问题时,感受到时间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有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再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这个内容时,首先设计了“对口令”熟悉10以内的分成,又连环设计了“卡片找朋友”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不仅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10以内加法的运用,而且导入游戏竞争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课堂教学内容在游戏互动中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巩固练习中趣味开展实效性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让学生感受了幸福课堂下数学带来的无限快乐。

四、拓展延伸中厚实幸福高效课堂

一节课到了拓展环节,一年级的学生基本处于涣散状态,早已超出了他们的“注意时间”范围,这也是老师对于学习无法深入展开的主要原因。拓展环节就需要使处于游离状态的学生重新调整状态,并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此时就得放些“大招”。

如,《认识钟表》中,设计了“小红要上学了”的情境,在故事中适时出现趣味问题,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深化了本节课的内容:认识快几时了、几时过一点,也明确了一天有两个8时的概念,对于时间的学习达到一定的深度,趣味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运用,厚实了幸福高效课堂。

五、回顾总结中保存趣味实效的幸福感

对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能够总结所学进行温故而知新,是回顾总结环节的主要目标。如果只是问“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一年级的孩子恐怕没几个会表达清晰完整。换一种更加具有实效性的趣味方式,如,“回去之后,你打算怎样告诉爸爸妈妈,你今天学了什么呢?”“把你学到的知识悄悄地说给同桌听”等。也可以设计一个需要综合整节课所学的一个小操作、一个小游戏等。我们说,只要有效地结合“趣味性”和“实效性”,就能在课的尾声中完好保存课堂所学,保存课堂的幸福感!

在低段,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并非易事,它就像一道需要精雕细琢的手艺活儿,不仅需要我们的教学智慧,而且更需要我们的耐心付出。在实际教学中,趣味性是征服低段学生的良方,而具有实效性又是教学的生命。所以需要在原有的“五环”教学模式之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大胆创新,用趣味性点燃幸福课堂的火焰,用实效性厚实幸福课堂的内涵,进行再次加法教学:趣味性+实效性,就能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幸福课堂。

9.用五环教学法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 篇九

一、教学思想

近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构建和实施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定“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校在课堂”这一信念。构建了“五环递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即: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交流释疑——实践应用——分层评价五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先学后导,互助互学”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和可变性。其核心研究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刻认识自己的职责,树立服务学生的观念,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创造认知冲突,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的能力,(基本能用学过)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原则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掌握学科思想方法及学习方法。

2、多元互动

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生生、组组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在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

3、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定教”。其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以学生学的特点、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来设计。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三、模式解读

“五环递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框架为: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交流释疑——拓展应用——分层评价。

(一)问题导学单:即“多方设计使学生自求得之。”

教师根据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内容的分析研究,结合(了解到的)学生学情,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重点。

(二)自主学习:即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堂上,让学生前后4人组成小组,围绕导学单问题,各抒己见,交流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

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作单独辅导,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作为确定和修改后面的导学阶段的重点难点的参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交流释疑:

1.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解答疑难问题;启发点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部分小组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讨论结果,)汇报,在班内交流各小组讨论结果。

老师适时点拨,补充订正,把讨论引导到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不时穿插读、议、讲、练,完成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

2.归纳总结。在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基本解决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精要小结,使所学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概念,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四)拓展应用;即“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1、咨询解惑。通过自学、导学,交流、释疑完成教学的基础目标,解决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有差异的,他们难免还有个别特殊问题,所以安排一定的时间接受咨询、解惑,实施因材施教。

2、巩固迁移。教师设计多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巩固和迁移所学知识。让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技能。

3、反馈补救。根据巩固迁移训练的效果,及时评价反馈信息,采取补救性教学,确定绝大部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4、延伸发展。树立“大教学观”,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开展相关的兴趣小组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时空,为创造性学习提供铺

路石。

(五)分层评价: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当堂反馈即“堂堂清”。方法是:试题可以用屏幕展示,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也可以每人一张卷子直接做在卷子上。本环节,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辨识题和拓展题,学生自主选做。兼顾每个层面上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环节是验收、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是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反馈既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此模式,其核心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三大转变,一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师的讲授;二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施策略

本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参谋者和协作者”。坚持“堂堂清”的教学观,坚持个人、小组、班级三结合的教学形式,力求在课堂上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信息的立体交流。既有个人独立探究,也有小组讨论,还有全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的把握以及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坚持训练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那么如何达到运用之妙呢?

1、激发动机,激起主动参与的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常用的方法有:设置悬念,激起学习欲望,引起认知兴趣:技巧问题,促进思维,产生探索兴趣:操作训练,提供时间机会,体会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要面向全体,实施差异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从“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的确,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对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差异发展、共同提高。另外还要积极发挥评价的作用,(不仅评正误,更在于)不仅评知识的正误,还要评学生参入度,力求评出自信,使之产生持续的激励作用,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发掘认知潜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其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准备题。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让学生探究新知,并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让优秀学生跳起来并摘到更多的果子”。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多功能”的桥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

不同的起点,以不同的速度和方法通过“一座桥梁”的机会。教师还要考虑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信选择的余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发现的知识要大胆让学生独立探究,教师绝不能包办,也绝不作暗示,给学生成功机会,增强其信心。

3、加大思维空间,培养自主参与的能力。

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应该达到“思维价值确切、思维指向明确、思维空间宽松、思路要求完整”的要求,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思维环境。问题可在“突出重点、难点,解决关键点”的环节处提出,也可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处”提出,还可在学生的“知识模糊处”提出。这样也就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突破口,完成新旧知识的内化,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内化法、演绎法、转化法、类推法等,有了这些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思维空间就会不断扩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益处。当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时,主动参与的欲望会更强,这正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10.理化生组三段五环教学模式探究 篇十

汤池镇中心学校

理化生组 2011年12月

理化生组“三段五环”教学模式探究

在前一阶段的教学实践中,理化生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通过不断的钻研教材,努力学习教学理论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教师要从台前退到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导演”就要将要教学的内容编成形散神不散的学习。以活为主线,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形成较强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适合本组的“三段五环”教学模式。

“三段”是指:课前的自主学习,课上教学环节,课后作业。“五环”是指: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合作、解读教材;当堂反馈;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的充分能够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而“自主学习”部分,教师要精心设计,应依据学习目标和教材来确定,此环节既要突出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就能回答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又要避免难题、偏题、怪题的出现。通过本组成员讨论,我们认为这部分学习可由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多种题型组成。

一是“引导”。设计一些自学问题或学案来引导自学,自学问题或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就在于它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和方法。按自学问题或学案的引导去学,学生的学习有了极为实用的“导航仪”。有了自学探究的路径。跟着自学问题或学案走,就可以学会学习,走向教材的深处去探究知识。

二是“逼迫”。一指老师少讲,不包办代替,逼学生自学自悟自得;二指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检测,逼迫学生认真自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就只能听知识,教师少将甚至不讲,自然逼得学生自己去学,自己思考研究,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而在学案训练的过程中,特别关注着“学法”和习题问题的解法,练题得法,得法再练,使学生进一步丰富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而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自学的能力,就有兴趣和热情去自学探究,这就是“逼”的意义之一。逼着学生动起来,教师最拿手的法宝是检查和检测。检查学生的教材是否有圈点批注,可看出学生自学的迹象。检测自学的效果,自然暴露学生是

否自学和自学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并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办法,在全班师生的注目下,成败事关面子和自尊,也是在逼学生认真去学去练。老师在讲评中比较,在比较中讲评,都在改变着学生的心理。使学生知道要自己学习、要认真学习,这就是“逼”的意义之二。

三是“激励”。是指对学生艰难自学过程的些许进步和独特创意,随时随机给以鼓励和肯定。教师热情鼓励是学生自学探究的动力之源。教师少讲或不讲,学生要独立自学。犹如婴儿断奶,何其痛苦!在学生的痛苦前行中,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分进步,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暖心的话,都会产生神奇的效果。激励教育是教育艺术,也是塑造人的灵魂,弘扬人的个性的最科学的方法。学案导学的课堂永远需要激励喝彩声,为学生喝彩就是为学生加油,有了激励教育的课堂,才会有学生生动活泼,热火朝天的学习。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本组通过实践认为课堂导入应具有下列特点:(1)突出主题:彰显本节课主要任务;(2)内容新颖:使学生感到好奇;(3)形式简单:单刀直入,不浪费时间;(4)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

三、师生合作、解读教材。这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也是最难驾驭的部分,此部分设计的问题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探究的问题要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交流才能完成,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要深入各小组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状态,遇到讨论激烈而无效或缺少参与意识的小组,教师要以一个组员的身份,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实行“走动式”管理,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方向性的引导,让学生的活动不至于走向“偏失”,使讨论更有价值。

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专

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四、当堂反馈。“当堂反馈”要围绕学生学习目标精选习题,并且习题要有梯度,不能与自学导学和学习研讨题目重复。要让学生当堂即能完成,我们认为此部分设计组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高低,参与课堂展示人次的多少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积极参与课堂展示既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在交流展示环节中,可用以下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1)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往往有很大的顾虑:怕出错,怕同学、老师笑话,不敢参与。针对这种情况,应在班内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给学生这样一个印象:只要你敢参与,哪怕是你讲错了,就凭你参与课堂的勇敢精神,其他同学也为你喝彩!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打消顾虑,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

(2)培养参与积极分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每个学习小组中,教师要先培养一批积极分子,给其他同学一个榜样带动作用。老师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这些同学组成课堂展示的排头兵,其他同学在榜样的带动下,也不免跃跃欲试。

(3)组织评选“课堂参与积极小组”活动。在此项活动中,给各个小组制定统一的评比标准,根据各组参与人次的多少、参与积极性的高低、参与质量的好坏评选积极小组。此项活动可以用于一节课的学习小组评比,也可以用于一周的学习小组评比。总之,通过树立榜样、表扬积极、鞭策落后、搞好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

在课堂展示环节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放到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搭建舞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和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和成功的快乐。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重视对所学知识发现过程的经历与体验。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论证等活动(1)重视对所学知识发生发现过程的培养。

才能真正形成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是成果展示的前提。

(2)善于利用典型习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材中有很多习题都具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它们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规律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习题,挫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就会得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3)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培养学生自信心,成就感。

在课堂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先想方设法让每位学生的嘴巴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多给他们创造机会,给他们重复的机会,给他们再次检验纠正的机会,要尽可能地多给他们展示交流的时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我,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还要注意及时发现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做好点评,老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要对学生展示的结果加以提升。正如魏书生所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教师在整个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展示中,要让自己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评价者、时而是一个聆听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五、“总结反思,巩固升华”

主要是对照学习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由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既有的知识能力上做些提升题,使学生从题目中感受到挑战和激励,适度作业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通过作业我们主要是想让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既能熟练应用。

巩固提升是在学生经过“预习、检测”、“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等环节后,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的一个环节。当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提升“的习题后,小组长要赶快检查并记分,组长要把本组的得分填入黑板上各组的记分处。组长检查出组员的问题时,组员要马上纠正,教师可抽每组中、差学生到黑板前完成。若有共性问题,组长要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总结,直至得出正确答案为止。若小组也解决不了的话,可以求教老师或其他小组帮忙完成,从而使“巩固提升”完成得实实在在。

“适度作业”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通过作业我们主要是想想让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技能熟练运用。

至于教材中的作业,主要应该在课前的预习时间,通过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内容,初步探索教材中的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分类,没有安排到学案中的,要求学生完成;难度大的习题,可以放在课堂交流展示环节中完成。

对于“三段五环”的教学模式,我们还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在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下,我们还将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让学生真正得到实惠。

在前一段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是课前的工作比较多。学生的预习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在上课后还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这就容易导致中间过程时间很紧。他们没有形成认真预习的习惯,大部分还存在着应付了事,马马虎虎看一下书,了事,甚至不看,急于做课后的作业。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还是觉得课后的是作业,课前的不算是作业,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导致预习的程度也不同,很难规定他们做多少。

上一篇:小学生安全广播稿下一篇:酒店仓库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