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澧县一中文化建设的调查问卷

2024-10-07

有关澧县一中文化建设的调查问卷(共2篇)

1.有关澧县一中文化建设的调查问卷 篇一

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有关问题调查问卷

一、党员队伍建设

1、实行发展党员总量调控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保证党员发展质量?有什么意见建议?

2、如何解决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偏少的问题?

3、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有什么意见建议?

4、当前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见建议?

5、如何落实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双向共管责任?

6、如何探索打破单位、行业、地域界限,试行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模式?

7、当前在严格党内经常性组织生活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突出问题,其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见建议?

8、当前党员出口不畅的难点在哪里,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有什么意见建议?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您认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您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3、您认为当前农村村级活动场所发挥作用情况如何?如何更加有效的发挥村级活动场所作用?

4、您认为当前农村一个行政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一般需要多少钱?

5、您认为在村“两委”换届中应避免哪些问题?

6、您认为如何解决大学生村干部在乡镇长期借调的问题?

7、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真正全覆盖、落实好?

三、社区党建

1、您认为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上存在什么问题?

2、您认为在社区经费保障上存在什么问题?

3、您认为在社区阵地建设上存在什么问题?

4、您认为在社区区域化党建上存在什么问题?

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

1.您认为在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有没有必要?

2.您所在的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是否已经建立了党组织?如果没有建,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3.您所在的非公企业老板(或社会组织负责人)是否支持开展党建工作?如果您认为比较支持,请谈一些具体的支持措施或事例。

4.您所在的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党建经费是否够用?

5.您所在的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党建经费主要来源有哪些?

6.您所在的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有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有没有固定的党员活动场所?

7.您所在的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党组织书记近两年是否参加过党建工作培训?党员们是否参加过培训?培训过几次?

8.您认为当前加强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最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9.您认为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目前还存在哪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10.您对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2.有关澧县一中文化建设的调查问卷 篇二

从这次调查中, 可归类出如下几个现象:

一是历史教师教学辅助软件的使用相对单一, 以PPT为主, 而且使用率极高。

二是历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意识在增强, 尤以青年教师最突出。

三是使用中过分强调信息的传递作用, 灌输知识的意味仍十分严重, 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是在整合过程中一味注重形式, 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辅助手段的有机结合。没有明确辅助是为教学服务, 没有在教学的有效性上寻求突破。

五是虽有新课程的形, 但无新课程的“魂”。表面上看生龙活虎、全员参与, 实质上许多手段的使用是多余的。

六是历史课中很少出现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师生交互式教学的场景。

的确,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话题。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历史教师来说, 已不再陌生, 而且日益成为教师得力的助手, 成为教师形成教学突破的有益支柱。但是, 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 某些现象还是要值得关注的。这些现象值得去揭示, 值得去分析。通过这些现象的揭示和分析, 有利于寻找相应的对策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下面简要分析一下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1.由于历史教师对教学软件知识的储备不足, 造成他们在使用教学辅助软件过程中有一种力不从心之感。一些教师说:“不是我不想用, 而是我实在没那个能力, 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相关软件。”“学校本身对这些专业软件的培训比较少, 要靠我们自学, 一是没有时间, 二是没有能力, 三是没有一种氛围。”

2.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转变, 受教材知识目标的束缚,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侧重于历史知识的呈现, 导致课件呈现的知识量太大, 头绪太多, 学生接受困难。许多历史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把想要讲得、想要说的、想要做的、想要放映的都制作在课件上, 唯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 使得课件显得冗长, 教学重难点的不突出。学生也反映:“老师制作的课件内容太丰富了, 有时候我们都来不及看, 也来不及反映。”“我们老师用了PPT以后, 把要写的板书都放到了PPT上了, 由于老师放得比较快, 一节课实际上我们没有记下多少东西。”

3.部分历史教师对信息技术功能的认识不足, 没有进行针对性地甄别和筛选, 而是一味追求新、奇、特, 没有在内涵上下工夫, 造成内容和形式严重脱节, 目标和方法无法衔接, 无法达到课件设计的初衷。“好看而不中用”, 这是许多历史教师在评课中多次运用的一句话。

4.历史教师在设计课件时缺乏能力的立意, 只注重教师的展演, 而忽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仅仅是由过去的“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的三个一转变到现在的“一张嘴、一个鼠标、一张台电脑、一个投影幕”的四个一, 实质上仍是一言堂、直推型的教学模式。

5.历史教师缺乏网络环境下三种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 体验, 也就无法真正实现这三种方式的改变。在新的网络环境下,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资料, 获取有效信息, 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并递交各自的学习成果。学生也可以利用个人电脑来整理、组织、保存资料, 形成自己学习的文字成果。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有可能对课堂教学尚未涉及的内容, 提前关注, 提前收集, 提前思考, 开拓自己的眼界, 拓展自己的思维。对课堂教学已经结束的问题也可以继续钻研, 或者组成自己的研究小分队, 利用网络资源, 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当然, 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在网络环境下, 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多维度的特性, 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特点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但这些好处或益处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无法体会到。一方面受历史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受到学校现有网络环境的限制和学校装备的软件支持的限制。一些历史教师说:“作为文科教师, 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不便, 首先, 有些方法和手段我们想不到;其次, 即使我们想到了, 以我们现有的水平又很难办得到。”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侧重点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处理 (包括获取、加工运用) 信息的工具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为技术而技术, 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而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资源、手段和环境, 使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后要达到两方面的效果, 一是能使历史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更好地完成历史课程的目标, 二是能使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学习, 掌握一般研究历史的方法, 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培养创新能力。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到,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离理想目标相去甚远,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 有机联系, 最终实现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校层面

(一) 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学校网络建设上投入了巨资, 学生和教师人均电脑的占有量普遍比较高。“高投入高产出”, 这才是投入的真正目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学校必须做到一鼓励、二要求、三制度保障、四典型引领。鼓励, 就是鼓励青年教师多尝试、多运用、多实践, 因为青年教师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强。要求, 就是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或者每一个月都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好规定的课数。制度保障, 就是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通过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和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有效开展。典型引领, 就是学校要积极帮助和扶持某一个备课组, 最好以起始年级高一学科备课组 (如高一历史备课组) 为主力开展好示范工作, 积极推广他们的经验。通过典型引领, 切实开展好全校的整合工作。

(二) 处理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关系

“走出去”, 就是让历史教师走出学校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相对较好的地区或学校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课题培训活动。“请进来”, 就是学校积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学术报告, 上示范课等。学校要分层次、有选择地重点加强教学辅助软件及网络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工作, 同时要加大微课程、云教育的研究, 积极帮助历史教师掌握最新的教改动态, 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

二、教师层面

(一) 加强学习, 积极尝试, 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

现在学校的历史教师都是文科教师, 非计算机专业出身, 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有限,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 他们都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有一些历史教师还有一种惧怕的感觉, 认为自己是文科教师, 操弄计算机是理科教师的事情, 自己肯定不行, 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难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确, 没有一定信息技术的储备, 是很难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上形成突破的。首先, 历史教师要破除一个“怕”, 要迎难而上。其次, 要积极进取, 加强学习, 多操作, 多尝试, 不怕失败。相信在技能上, 只有多操练、多尝试, 才能有提高。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向计算机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学习, 取长补短, 教学相长。最后, 要及时总结, 写好教后感。

(二) 明确目标, 体现作用,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要切实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堂目标、建构策略、引导过程、答疑解惑、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整合, 切忌花俏, 要有目标和预设。想要达到什么目标或什么要求, 就应该用那种技术支持, 如果只要一张幻灯片就能解决的, 就不要刻意制作完整的PPT, 如果一个问题教师只要用口提出来, 就不要把它投影到幻灯片上。要切实做到将信息技术为我所用, 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三) 加强合作, 区域联动, 切实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

合作, 不仅要实现历史学科内各教师间的合作, 还有实现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 借鉴并运用其他学科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好的经验、好的方法, 取长补短。特别要与学校信息技术组的教师加强合作, 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新模式, 努力编制出适合历史教学的交互式软件程序。同时, 要整体协助, 区域联动, 将学校中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整合到历史教学中去,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四) 正确引导, 突出主体, 切实营造历史教学的新氛围

上一篇:质押下一篇:党建展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