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课堂活力的缔造者论文

2024-09-16

学生是课堂活力的缔造者论文(精选12篇)

1.学生是课堂活力的缔造者论文 篇一

期末总结:课堂主导,活力是抓手

沐陂小学 梁敏贤

我校活力课堂建设从构想、制定方案到尝试实施已经历时一年多了,今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构建我校“设疑、探究、生成、评价、应用”的活力课堂教学新模式,推进我校活力课堂建设的常态化,这个学期简校长利用每周二、四的时间听了我校各位老师的一节“活力课堂”。各教师精心准备,相互交流探讨,出现了很多具有个性特色、活力四射的好课。在上课的基础上,各教研组对所有的活力课进行了研讨,及时反思,总结得失,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在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一批年青教师成长起来了,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数学课,请大家多多指教吧:

1.活力之一——设疑巧妙。

以这个学期的一节活力课堂公开课《七的乘法口诀》为例:通过学生喜爱的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完《山行》后,师设疑:“你能马上说出这首古诗有几个字?”大部分学生都不能马上说出28个字,这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知道古诗每行有7个字,一共有4行,利用了7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很快知道这首古诗的字数。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如果古诗中有5行、6、7、8、9行,它又有几个字?你能编写出关于7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吗?通过这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学生学习主动、积极。这节课切实落实了“五个环节”体现课堂主导,以“活力”为抓手。

2、活力之二——探究明确。

课堂教学不应只是教师的讲授、示范,而是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活动有实效。”通过教师的恰当组织、引导,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让学生“动”得起来,学有所获。课堂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课程要求、课堂内容的具体情况,敢于试验、探究,选择最优的、适合我们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打造有效、高效课堂。更要我们探究好的课堂组织形式,营造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活力之三——评价适当。

学习评价是对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估,学习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三个功能。学习评价不只是评级、打分,可以是一个肯定、一句赞赏、一个建议甚至一个质疑。评价包含教师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做个别、总体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质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质疑,这些都能反映课堂学习活动的效度。又以活力课堂《笔算连加》为例: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计算,学会竖式中的简便写法。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里能做到积极发言,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基本达到活力课堂的要求,教师的语言、评价适当。

4、活力之四——生成灵活。

《笔算连加》这节课,在“设疑、探究、生成、评价、运用”这五个环节中,感觉“探究”这环节,有少少问题存在,导致生成不够灵活。例如:学生探究简便写法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按照书上的写法去写,<莲~山 课件>当老师去巡查的时候,我也有发现班上有个女同学王小茜和别人的写法不一样,她把三个数连起来一起加了,得数是对的,但是写了2个加号,横线就画了一条,笔算的过程中没有写上进位的小1。但当我让学生汇报时,居然忘记了是谁,在焦急的时候发现校长也指了指王小茜,结果我才想起来,于是我就拿了她的写法出来给大家观察,全班学生都说错,然后我也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这样看起来更简便啊?为什么错呢?”然后学生就指出她写了2个加号,横线画了一条,漏写了进位1,等等书写的毛病。我说“错的”意思是书写的错,没有说这样三个数连起来写是错,大家都误会了,当时我没有表扬她这种写法只是考虑到刚刚学习笔算连加的写法,不想给学生增加太多的简便写法,以免学生混乱。但是,现在我回想起来,我也有点不够教学机智吧。

5、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活力课堂常态化最大的阻力其实就在我们教师自己,使我们长期形成的“惯性”。在我校推进活力课堂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出现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课堂教学设计未有根本的转变,并没有真正理解“活了”、“动了”、“笑了”的真正内涵,要做到活力课堂常态化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活力课堂要靠教师的课堂“五个环节”感染学生,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力,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和探索。干要干出个样子,干要干出个“卓越”,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和张扬学生良好个性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学生是课堂活力的缔造者论文 篇二

关键词:科学分组,精编导学案,激励评价,课堂实效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学生的合作竞争机制引入课堂,通过学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学生的课堂实践,提高参与课堂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收获快乐。我们通过引入小组竞争激励机制,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竞争中提升,在课堂中尽情展示生命的活力。

1. 科学分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的划分须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同一小组内纵向相比有层次差异,要包含不同层次水平、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而各小组之间横向相比,要处于同一起跑线,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创造一个公平的空间和平台。

贵州省石阡民族中学课改实验班通常情况下是每班分8个小组,每组6人,每个小组都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水平,对成员进行合理的具体分工,如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以便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各司其职。每个小组都融入了文化元素,以形成小组合力。小组的名称要富有创新性和时代性,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小组成员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班级形式的变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整,以实现人尽其才。

2. 精编导学案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精心编制科学高效的导学案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的关键。导学案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指导。导学案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包括重难点)、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达标检测等。要编制一份好的导学案,其前提是研究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上帝。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一名学生,实施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的个性化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力水平,按照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预设、提问预设、训练预设和探究预设,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巩固训练、达标测评拓展延伸等教学流程。在教学中,哪个学生回答哪个问题,教师都应该考虑,争取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所收获。如在教授《伴性遗传》一课时,设计的问题如下:

(1)什么是伴性遗传?

(2)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3)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4)为什么在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总是多于女性呢?

(5)伴性遗传有哪些特点?

其中,第(1)题侧重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第(3)、第(4)题则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第(5)题又与高考紧密结合。一方面,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知识、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性格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型,分析哪些知识是能通过自主探究学会的,哪些知识需要合作探究,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另一方面,高中学生的课堂有效注意力在25~30分钟左右,教师要有效把握课堂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创造40分钟的最高效益。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丰富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以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澎湃的激情。

3. 激励评价是有效合作的保证

激励制度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将竞争引入每一节课,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高效,正是有了激励评价这一法宝。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子组捆绑使用,通过课堂对组提问、成绩捆绑评价等形式,形成竞争合力,充分发挥对子组的互助合作。

竞争激励机制的引入,大大激发了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次学生找到了成就感,找到了向上的动力,真正实现了课堂人人平等参与,人人主动发展,人人快乐发展的目标,使“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理念在学校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得以开花结果。

经过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探索,我们的学生正在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收获快乐,体验成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发展,使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创新发展的舞台,这也正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艳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J].新课程(综合版),2011,(3):13—14.

[2]张磊.科学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3):34.

3.活力充盈是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篇三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09-02

一个有活力的高效课堂,它是师生心灵对话的窗口,它是学生海阔天空的探究世界,它是学生展现自我、享受成功、体验愉悦的乐园,它是师生互动催生智慧的大舞台。从生命领域来审视课堂,它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个性发展、潜能开发,如是,课堂才能让智慧点燃智慧,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活力课堂是师生心灵对话的窗口

古人云:“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安,没有兴趣,那么学习是没有什么收获的。“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会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一个宽容的长者;他能随时捕获孩子的兴趣点,分析孩子的需求,从而确立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其最高境界是心心相印,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要达成这种相知相融的完美境界,关键是为师者要有“蹲下来,沉下去、融起来”的基本态度与习惯,真正熟悉学生的所想、所思、所为,与学生打成一片,心与心相贴,情与情相融,共同感受、共同成长。师生心灵对话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是语言,有的则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细节。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能就在这些细节交流中逐渐凝成。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可以视作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的平台。课堂不是教师按教案表演的“独戏”,课堂搭建的是互动交往的舞台、开启的是心灵对话的窗口。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是师生互助互学的“共同体”。它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为了实现互动生成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采用多样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敏锐地捕捉课堂互动的信息,从而产生出凝聚活力和智慧的数学课堂。

二、活力课堂是学生海阔天空的探究世界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游。课堂要给予以学生是一个自由的空间,是一个学生自由探究的天地。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学生以何种的方式,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获取知识,关乎学习方式的运用。新课程目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着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建立在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之上,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习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有利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以探究方式来建构知识,一堂课或许就是一次探索知识宝库的“神奇旅程”。在旅途中,教师只是一个资历较深的“同行者”。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行进路线,允许走“弯”路、走“错”路。但因为是自己走出的一条路,沿途能领略到无限风光,能采撷到丰硕的成果。陌生世界中的一个个疑团,成为吸引他们走完全程的动力。行程中的挫折、失败都是他们记忆深刻的体验。当这次发现知识的学习旅程成为一种内在需求时,学习就有了主动性,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当学习潜能被充分开发,学习经验不断积累时,学习就有了独立性,不仅“我要学”而且“我能学”。

课堂教学应从围绕学生的“学”来推进教学。学生的需要是探究新知的主动力。课堂教学的探究过程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它包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乐于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丰富情感。

课堂中教师利用学生知识的起点与内在的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设计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的探究问题,让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力。知识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由学生自已解决。让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来审视,开放学生的视域和思域,让学生充分舒展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翱翔。

三、活力课堂是师生互动催生智慧的大舞台

课堂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催生智慧。课堂应从知识走向智慧,引领教师和学生追求智慧、生成智慧。因此,智慧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一位教育专家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因此,智慧课堂没有显性而固化的形态,它是教育的一个过程,一种境界。智慧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智慧学习”,学生的潜能和智慧需要激发的载体,学生的思维也需要自由挥洒的空间。我们的教学应该给学生大的智慧,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应尽量成为与学生智慧碰撞、智慧分享、智慧共生的过程。打造智慧课堂、情趣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灵性。

智慧它在情境中诞生和表现,其核心是引发“思维互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指标,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应把互动的本质把握在“思维互动”上。一是趣味引“动”,即用生动的事例,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学有情趣,想有所趣;二是问题激“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在遇到问题时,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问题解决策略在启迪中生成,学生的智慧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即用课堂中生发的问题来激发互动。由学生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剖析、交换观点、深化理解;三是交流带“动”。合作交流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时相互对比提出的新问题、新思路,从中互相启迪、自我反思,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让学生学有趣味,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有追求。首先要给学生灵性。课堂要让学生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释放本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带着机智去感悟文本,感悟人生。其次要把准教材。深人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独特个性,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设计教学思路,做到流程清晰,重点突出。智慧课堂是教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

四、活力课堂是一个充满体验与感悟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数学活动要比数学事实更重要,它是数学素养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数学经验是学生从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获得的。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学生渐进发展的过程,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教师要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要为学生获得数学感悟创设情景、搭建 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我感悟。

五、活力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享受成功的乐园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愉悦的心境下,表现为感知敏锐、记忆深刻、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尤佳。在愉悦的氛围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开发。因此,愉悦的课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愉悦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篇四

------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 通过前几次课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印象深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说,它第一次鲜明地阐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一代伟人毛泽东早就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习,我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有了更深的了解。马克思恩格斯鲜明地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群众给历史规定了它的‘任务’和它的‘活动’‛。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完成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通过对现实的人及其活动的考察,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决定性作用的分析,凸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过去和现存一切的‚造物主‛,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是全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谛。

实践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我党成长壮大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我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科学论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坚持。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标准。进入新世纪以来,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强调,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八大后,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道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和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正是有了这种一脉相承的思想和情怀,我们党才不断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了生机活力。同时,党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宝贵经验,即: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防止和克服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既依靠群众又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九十多年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会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另一方面,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警醒。在苏共垮台的过程中,领导人个人的错误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外因。重要的内因之一,就是苏共长期不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官僚主义、特殊化盛行,严重脱离群众,以致于广大群众对这个党没有感情,冷淡、疏远和抛弃。1991年的‚8.19‛事件时,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苏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得不到一千多万苏共党员的支持,军队也拒绝执行命令,甚至发生倒戈。事变之后,苏联解体,苏共解散,财产被查封没收。令人震惊和悲哀的是,查封者不仅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反抗,也没有发现有工人、职员、苏共党员自发地集合起来,去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和州委,或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前苏共在被宣布解散时,绝大部分党员不站出来反对,结果顷刻之间就土崩瓦解了,这个教训发人深省。苏共创业时的辉煌和谢幕时的凄凉充分说明: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记录片,叫《大国工匠》,它记录了几个奋斗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技术工作者们建功立业的生动故事。纪录片中,‚大国工匠‛们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工匠的名字叫张冬伟,他是一名普通的焊工。他从事的工作岗位是殷瓦焊焊接,这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像牛皮纸一样薄,而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其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大国工匠‛告诉我们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同时,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我想,正式因为在千千万万个工作岗位上有无数的人民群众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历史的车轮才滚滚向前,我们才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越来越近,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关于‚人民‛有这样一段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十九大报告再次突出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5.学生是课堂活力的缔造者论文 篇五

地理学习评价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鲜活生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鼓励和首肯,它应贯穿于整个地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重视评价的过程机制,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释放精彩。

地理教学的课堂评价是一个生命对生命、心灵对心灵、尊重对尊重的积极意义的理解和诠释行为。这种积极的评价应该重视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观察,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并且要作好相应的真实课堂记录,使得评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释放精彩。

例如,在教师讲授完世界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后,学生就会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既然世界上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那为什么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一些陆地东岸还有它们的“身影”?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掌声鼓励以下,好吗?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教师会意地向提出问题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眼神,同时向她伸出大拇指。)

生:可是为什么呢?

师:是啊,为什么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看一看这些地区都分布在哪里?

(有学生在翻书,有学生在看地图,有学生在张望,有学生在苦思冥想„„)

(教师在学生座位间巡视,不时俯下身来和学生一起查看地图。)(教室里有学生在讨论的声音。)

(约1分钟)师:好。请有发现“新大陆”的同学发表意见,好吗?——

生:北回归线附近的西印度群岛东部。生: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

师:很好。还有吗?(教师友好地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大家。)生:巴西东南沿海地区。生: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师:很好。生:可是为什么呢?

师:是啊,为什么哩?请同学们仔细查看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等,看一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同时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学生认真看书、看图及思考。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不时俯下身来及时指导学生看图。)

生:从世界洋流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这四个地区的陆地东岸附近均有暖流经过,暖流增温增湿。

生:从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上,可以发现这些地区都是盛行信风地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或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对这些地区而言,都从暖流上掠过,给陆地带来大量而丰富的水汽。(教室里响起同学们的掌声。回答问题的同学面露喜色,洋洋得意。)

生:从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发现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高。

师:说得好!(教师面露喜色,对这位同学树起大拇指。)请继续说——

生:由于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高,沿岸地区的暖流经过,加上信风带来的丰富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降下大量的地形雨。

生:可是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类型是对流雨,而这些地区的降水类型却是地形雨,不对呀!

师:这位同学反问得非常有道理。掌声支持一下!(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有同学能够“帮助”刚才这位同学吗?

生: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而上述四个地区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并且在回归线经过的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盛行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温度高;并且因为盛行地形雨的缘故,降水丰沛,从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上看,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达到2000mm左右,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因此是热带雨林气候。(这位同学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脸都涨红了。)

(该同学谈完自己的看法,看着老师。其他学生也把目光转向教师。)站在学生们中间,看着眼前的前景,教师也显得有些激动,他把自己的右手平摊着指向该学生,高兴地大声说:您说得非常正确,非常正确!(并且同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养成随时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观察客观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同时本节课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交流,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在本节教学知识点的学习交流期间,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交流时教师认真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适时地或鼓励性的语言、或尊重的手势等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积极意义的课堂观察和记载,既可以促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地理课堂教学的良性行为,也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安全、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尝试多维过程评价机理,使课堂教学评价充满生机活力,张扬人性美丽。

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人心,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将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我们应该主动、坚定、积极地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除老师的客观、积极评价外,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等也可以进行自评、互评双向多维沟通。平时我还常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等课堂有机评价实践。例如:平时在探究性社区实践活动过程中,常以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等自主组阁的形式“联动”学习,因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故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的收获两部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现实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如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和有独特见解时,我就会在学生的课堂自练本上印上智慧星,并作为期末考的考核依据。如果学生的智慧星积累到一定数量,可到教师处换取一些小礼物。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使得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必将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积极价值。

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高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地理问题,学生应用地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正在不断提高„„总之,一切为了学生,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 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教学评价中,才能促进地理教学充满生机,用积极意义的“评价”点击莘莘学子们心灵的“鼠标”,充分发挥地理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中学地理课堂评价的永久理想追寻。

三、开放式评价是开放地理教学的关键,在课程改革中起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

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开放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命本真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与扩张。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后,有同学紧跟着就抛出了一个问题:

生:老师,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位置相同,可它们那里却形成了热带沙漠,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是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为什么?

同学们对这位同学冷不丁提出的问题似乎深有同感,大家都立刻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师,教室里一片安静。

师:是啊,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着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答案就在其中哦。

(于是,学生们边看地图边讨论。)

生:两地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撒哈拉位于非洲大陆的西侧,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

生:暖流的影响。

生:亚欧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受日本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湿润。

生:非洲西北沿海地区受加那利寒流影响,减温降湿,气候干燥。师: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得有道理,请继续思考,还有什么原因?(教师心中窃喜!)

生:有。我知道了。从右边的气压带风带图中,可以看到,非洲大陆北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师:对,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掌声鼓励!(教室里响起久违的掌声。)请继续。(教师用鼓励的眼光扫视着大家。)

生:风,风向,对,风的影响。北半球的回归线附近,在非洲大陆西北海岸地区是离陆风,加剧了气候的干燥程度。

师:好!又有学生发现了“新大陆”!请再观察。生:亚洲东南地区盛行东北信风,并且风从日本暖流上经过,把湿润的水汽带到了陆地,增加了水汽含量。

师:好!掌声响起来—— „„

这种“意外”是地理课堂教与学中学生智慧理性的思考,是地理课堂教与学中师生教学思想的“共鸣”,是地理课堂师生教与学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性凸显。我们呼唤这种“意外”多多呈现。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力才有活力。叶楠说得好:需要是产生兴趣、引发探索向上的动力。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教师充分利用互动生成的学习材料,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使“随机生成”的评价、激励生成新教学行为的创意点,它是“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学观的真实意义的体现。

课堂教学原生态的生成性随机评价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它需要“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以教师特殊的职业眼光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灵动的、鲜活的、智慧的亮点,地理课堂上就能生成更多的精彩。当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不是都能随机的,但由于教师的多元化弹性设计已为这些“意外”的发生留下了时空,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教师随机机智评价的理念和策略,就能做到不让精彩悄悄地溜走。因此,笔者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教师,没有您精心的动态激励和真情评价,就没有课堂教学精彩的生成。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坚持对学生积极获取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张扬青春个性行为评价标准的全面化、评价操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笔试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社区实践活动表现等),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全方位提升评价的自我激励和科学导向功能,建立起学生积极生命意义成长的健康档案。

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评价需要关注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地理课堂上,师生的平等互动与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有益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命活力的教学情景。师生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磁场的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平等、积极的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的精神信仰的承领。例如,教师在讲授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册P79中的自然资源概念时,书本上的图4-1-1附有五幅图片,内容包括“棉花、清洁汽油、原始森林、山上的岩石和闪电”,师生之间就此内容展开一对话:

师:根据刚才的讲授,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五幅图片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

生:原始森林、山上的石头是自然资源。生:棉花、清洁汽油不是自然资源,因为它们不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是人类种植或按照人类的意愿而进行的能源转换形式。

生:闪电是自然资源,因为它是自然界的。

其他同学这时纷纷说:“错了。闪电不是,虽然它来自于自然界,但它现在还不能给我们提供福利,还不能够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生:也许未来可以的。因为我们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一天终究会把它变成自然资源的。

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好。判断某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必须同时都要具备两个条件:其

一、它必须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其

二、它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即用于我们的生产或生活。比方说闪电,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去利用它,但是现在暂时还没有做到,它还不是自然资源,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就可以利用“闪电”这样的资源了。

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学生中的错误的想法或说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学习方法。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学生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它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观的体现。在课堂上,通过真心的“听”,我被学生纵横驰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思想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同时在真正的“倾听”中,使自己领悟到“教学相长”的真谛,我的一些教学观念和理性上的见解,无形中在学生的帮助下得以充实和提升。

6.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篇六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参看教材第112-113页,新115-116页)

答: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的规定性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的规定性说,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又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3.矛盾规律的.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正确。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是流通领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

正确。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他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错误。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活动具有统一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 价值----------------抽象劳动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7.学生是课堂活力的缔造者论文 篇七

一、巧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 指出: 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把“苦学”变为“乐学”, 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把“被动”变为“主动”, 把“负担”变为“享受”, 把学习真正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在教学中, 先学生之忧而忧, 后学生之乐而乐。 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 我们感到欣喜, 我们为他高兴;学着做一个伯乐, 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机械地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与学生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易于理解, 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对实际问题的解答,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活泼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新、活”上动脑筋。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改变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的方法,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发展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能力;改变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无拘无束的氛围, 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 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敢想、敢说, 敢于质疑问难, 敢于大胆创新, 其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过去那种“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发挥, 应该学生说的学生不敢说、不会说。 因此, 教师要摒弃抱着书本一讲到底的陈旧教学方式, 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可感性, 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让课堂教学富有新意,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更生动地呈现在同学们眼前, 做到寓教于乐。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想说、敢说、会说, 促进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自由、积极的言论氛围, 在教师引导下, 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想法,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营造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应该树立 “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 为学生服务, 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强调教育的人文关怀, 把学生当成人来进行教育。 在过去应试教育的环境下, 教师和学生都背负着沉重的应试压力, 教师不太注意学生个人的情感需要, 把学生机械地视为知识的容器。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支撑下, 我们开始审视新的师生关系, 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 相信学生, 建立团结友爱、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受教育者在教师指导下、帮助下,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自己学习。 教师的素质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老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 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愿望, 和他们一起活动, 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 伸出援助之手, 用真情感动学生。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信任你、热爱你。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以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 最大限度地取得学生的认同, 用自己亲近、随和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让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引导, 探求知识世界的奥秘和神奇。 通过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开展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8.充满活力的课堂需要学生参与 篇八

关键词:高中化学;互动;教学法;活力

教学实践表明,大凡一些失败的课堂教学都与“磕磕绊绊”和“抑郁沉闷”相连,而所有成功的课堂教学都与“顺畅自然”“轻松和谐”和“活力四射”相关。那么,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更加自然、顺畅、和谐、轻松,富有生机和活力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度

成语“爱屋及乌”寓意深刻,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教学实践也表明,如果学生们非常喜欢学科教学教师,那么就非常容易将这个“爱”和“喜欢”转移到学科学习当中来。同样,如果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将会进展得更加顺畅和富有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好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尊重并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指导、引领、参与和合作地位,与学生一起揭开化学知识的神秘面纱。

例如,在进行“分子结构与性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引领学生回顾学过的化学知识,然后,笑语相谈,“同学们,氧气是分子,那你们猜猜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如何?”鼓励学生对分析的结构与性质进行大胆的假设、想象和推断,继而引领学生与课本“标准答案”进行比对,这样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积极引入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交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文思想也得到极大的解放。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更加愿望被肯定和被表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积极引入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自主地與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究,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充满春意和活力。

例如,在“原电池”知识学习中,可以引入课堂实验,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一个由炭棒、铁钉、电线、苹果和西红柿构成的“原电池”实验,并让学生亲手用电流计测量“原电池”的电流,让学生亲身感受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从而共同分享成功化学实验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进教学互动升华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将思绪延拓至课外,善于用化学的眼光观察所遇到的现象,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过程中,促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交流,促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升华。

例如,在引领学生完成“乙烯的加成反应”教学之后,引导学生互动探讨“是否其他的烯烃都可以进行加成反应”,引领学生在热烈讨论中认清“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结构特点”这些化学知识规律,促使学生从获得“鱼”之中收获“渔”。

充满活力的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将讨论互动式教学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之中,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学得以更加自然顺畅的展开,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田晓君.浅析高中化学有效互动策略实施[J].新课程,2012(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9.学生是课堂活力的缔造者论文 篇九

发型格:http://jf.faxingge.com

“我和99%的中国青年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喜欢玩并不纯粹是件坏事,关键是要玩出“精”。我就是从玩游戏玩出创业灵感的。大学生创业完全可以从身边找到灵感,找到机遇。但无论做什么,第一要专注,第二注意节奏。”

一位创业不久的朋友非常崇拜,他在疯狂浏览了涉及陈的几乎所有信息之后,颇有感触:“陈天桥无非就是玩的综合实力:在搞的里头他做网游,在网游里头他玩股票,在玩股票的里头他操作资本。干什么都比人家快出一步。”

不过,陈天桥在中央台的《对话》节目中剖析自己的时候,却总结出自己发财的两大成功密码:“第一是专注,第二是节奏。”

专注才能抵制诱惑

陈天桥真正的发迹是从《传奇》这个网络游戏开始的,但是他在开始自己的传奇人生之前,他也曾经被诱惑过——被各种各样的挣钱机会诱惑着。

1999年,26岁的陈天桥与弟弟陈大年在上海浦东新区科学院专家楼里的一套三室一厅的屋子里创立了盛大网络,并推出网络虚拟社区“天堂归谷”。2000年的时候,盛大网络获得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注资。这时候的陈天桥,总是“善于”发现新的赚钱机会,于是很快,盛大广泛涉足了网上互动娱乐社区的开发经营、即时通讯软件的开发和服务以及网上动画、漫画。这时候,盛大网络进入了迷茫而无序的状态。

在功成名就之后,陈天桥告诉前来取经的创业者:“当你认准一个方向的时候全力以赴,只有专注的企业才能成功,多元化的企业可以存活但是很难成功。”而这正是他有切肤之痛的经验之谈:“一个创业企业往往都会是自己的灵感和自己的方向,我相信他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但我觉得他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就是我犯的错误,就是所谓的一上来对整个战术执行的时候多元化或者摇摆不定,他不是够专注地在某一点上进行突破。”

盲目发展很快结出了恶果,盛大网络陷入困顿中。在总结了自己的失败原因之后,陈天桥开始寻求改变。这时《传奇》进入了他的视野并把他深深吸引了,他立刻给中华网写了厚厚一叠项目建议书。“我们把《传奇》拿回来很高兴地向我们的投资方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商业领域,我们认为到年底不但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但是当时我们的投资方觉得我们在讲一个神话,所以他说你可以一个人走,但是我们不陪你走。”

最终,陈天桥与中华网分手,中华网按股份留给陈天桥30万美元。2001年7月14日,盛大和《传奇》海外版权持有商Actoz以每年30万美元的价格签约。陈天桥剩余的30万美元全部进了Actoz的口袋。

“合同签完后,我就没钱了,但游戏运营才刚开始,光跟网络带宽就需要一大笔钱,形势十分危险。”这时候陈天桥使出他成功的第二个密码——节奏。

快节奏突破死神围困

脱离了中华网,陈天桥也深刻感受到死神的脚步:“2001年之前盛大几乎每天都有可能死去,在2002年盛大每个月都有可能死去,进入到2003年盛大每个季度都有可能死去。”但是陈天桥并没有被吓倒,他决定裁员,首先把五十人的公司裁成二十人,最早的那批人全部留下来,但却拿八折的工资。

此外,为了解决硬件设施问题,“我们就拿着与韩国方面签订的合约,找到浪潮、,告诉他们我要运作韩国人的游戏,申请试用机器两个月。他们一看是国际正规合同,于是就同意了。”陈天桥回忆说。“然后,拿着服务器的合约,以同样的方式找到中国电信谈。中国电信最终给了盛大两个月测试期免费的带宽试用。有了韩方的合同,再加上服务器厂家和中国电信的支持,陈天桥又取得了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单机游戏分销商上海育碧的信任,代销盛大游戏点卡,分成33%。

2001年9月28日,《传奇》开始公测,2个月后正式收费,同时在线人数迅速突破40万大关,全国点卡集体告罄,资金迅速回笼,盛大安然度过了这场生死玄关。

这时候离盛大和Actoz签约仅仅4个月。盛大以其快节奏首次突破了死神的魔掌。回首这段往事,陈天桥深感自豪:“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说对我的创业密码做一个总结的话,我觉得两个字就节奏。世界上没有做错的事情,永远是时间错误。”

节奏还让他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2004年5月13日,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此时并非新股上市的好时机,中国概念股遭遇寒流,陈天桥在上市前夕的24小时之内备受煎熬,没有合眼。反复权衡之后,他做出决定,并电话通知美国的上市:“下调发行价,将每股13美元下调到11美元,并减小了50%的上市规模。公司就这一笔要损失两千万美金。”

但是精明的陈天桥还有他的如意算盘。“上了市以后我们以我们每个季度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我们肯定很快就可以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我们可以通过在融资获得资金”。同年10月,不出陈天桥所料,盛大网络的股价大幅上涨,这时候陈天桥决定再融资,“当然我是10月8号下午开始刊报,我就打电话给高盛,我说你们一个礼拜之内,必须要把这个可转债完成。对方说世界上没有过一个礼拜完成的,我说没完成的这个高盛说我们以后就不聘请了。”结果在短短的一星期内真的做到了。

“一个月之内,我们把这笔钱用在了我们对我们上游内容商的控股上面。在半年之内,从上市、发计报、融资、收购,我们在半年之内完成,我觉得在这里面就存在对节奏的把握,如果你任何一步,你没有踏准,或者缺钱或者说缺地方都不行。人家也是看到你有钱才会谈,你没钱怎么跟你谈?所以在这里面我觉得第一阶段专注,第二阶段节奏,这是我们对整个企业理解的在不同阶段的我的精髓。”

10.学生是课堂活力的缔造者论文 篇十

作为北京建设国际时尚之都的重要平台,北京时装周通过举办集艺术性、思想性、创新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系列时尚活动,充分展现了开放、包容、合作的特色,凸显了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尚产业的非凡魅力,成为向世界传播北京时尚文化的一个崭新舞台,搭建起了同四大国际时尚都市交流沟通的桥梁,为融入国际时装发布体系迈出崭新步伐。

时装周期间,作为北京时尚盛事的共同见证者和缔造者,新闻媒体朋友们及时记录、传播北京时装周的精彩,全方位、多角度向国内外展现本季时装周的特色和亮点,使2016北京时装周产生了良好的国内国际影响。正是因为有各位的辛勤付出,2016北京时装周才如此精彩迷人。我们再次对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在这里,还要感谢赛斯特品牌对北京时装周的支持与厚爱。北京新世纪东方集团赞助设立2016北京时装周“赛斯特”新闻大奖,体现了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成员企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正是有这些北京品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2016北京时装周才得以圆满成功。我们向北京新世纪东方集团等给予北京时装周大力支持的所有企业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搭载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平台,在市经信委的悉心指导下,在市国资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创新,集聚更多时尚力量,整合更多时尚资源,注重创意设计与商业落地,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创新的举措来提格、升级北京时装周,全力推进北京“时尚之都”建设。2017北京时装周一定会更加精彩,让我们共同期待……

11.激发学生活力构建乐学课堂 篇十一

关键词:兴趣,兴奋点,参与常熟,赏识鼓励,动力源泉

引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使他们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 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 是很要紧的事。”因此,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乐学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真正体验到“我愿意学习, 我学得很愉快”的乐趣。

一、抓住课堂导入契机,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正所谓“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 抓住课堂导入的契机, 引入恰当而新颖的导语,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竹影》一课时, 从作者丰子恺是漫画之父入手, 抛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学生诧然好奇, 七嘴八舌地议论:不要脸, 那要啥?一石激起千层浪,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丰子恺的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然找出《竹影》一课的中心——“活的神气”。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 富有感染力,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才能乐意走进课堂, 去品味学习的趣味, 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 才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一堂课开头几分钟的导语, 在乐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巧妙设疑, 激活兴奋点, 快乐思考学习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 激发学习的动力。巧妙的问题设计, 能激活学生课堂学习语文的兴奋点, 能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兴奋状态。例如, 在教学《观舞记》中, 教师设置的问题有:同学们读课文1-10自然段, 找出以下句子:1.作者无法说出自己感受的句子;2.作者不得不说出自己感受的句子;3.作者努力说出自己感受的句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 让学生去发现、去品味词语的作用, 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师的点拨下, 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分析课文内容之中, 引导学生学习, 升华学生情感。接着教师又问: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这个问题既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 得出结论“飞动的美”进入小组合作讨论:语言大师冰心从哪些方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步骤和要求:1.找出相关段落, 指出卡拉玛姐妹舞蹈的什么美?2.请用下列句式来表达, 飞动的美, 表现在 (面貌等) , 你看 (课文原句) 。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了起来, 并提高了鉴赏能力, 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课标也指出“学习欣赏文学作品, 感受作品中的形象, 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可见, 一个成功的课堂提问, 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 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活力, 思维的提高。

三、倡导实践创新, 乐施其中, 体验快乐学习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的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的熏陶感染, 就是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 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教材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 受到心灵的感动, 人格的感化, 悟出真谛, 由感而发,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大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让学生乐施其中, 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中, 下课铃声响时韩麦尔先生的表现,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认真揣摩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最后到讲台上表演。学生的兴致很高, 个个都想尝试。教师再让其他同学评判, 把思考的权利、表达的权利、质疑的权利、交流的权利统统还给学生, 在评判过程中, 学生感受到了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深厚的爱国感情, 以及国土沦陷时那种严肃、庄严和悲愤的氛围。在整个课堂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是积极快乐的, 他们不仅开拓了思维空间、开阔了眼界, 情操也得以陶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 教师应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赏识鼓励, 享受成功的乐趣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今教童子, 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则其进自不能已。”的确, 课堂上, 教学的客观的赞赏评价不仅给学生注入兴奋剂, 激发学生潜能, 而且使学习成为快乐有趣的活动。例如, 在课堂上, 教师会经常说, “你是最棒的!”“你的思路真有创意!”“此处应有掌声!”“你补充得真好!”“老师给你点赞!”等等, 并用亲切的动作竖起大拇指、点头、微笑等表达鼓励。尤其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特意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理性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 用心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身上获得学习的信心与喜悦。

五、运用多媒体, 共鸣共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多媒体教学集“声、色、画、乐”于一体, 因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声音等优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它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局面, 教师开始使用Power Point软件来制作课件, 并且将其应用到课堂上, 从而优化了课堂,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例如, 在教学《观舞记》一文中, 作者冰心用精妙的语言展现了异国风情表演——印度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技术。她用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 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美。语言的欣赏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教师在教学时, 运用多媒体组织学生欣赏印度舞蹈, 非常形象直观感受舞蹈美, 对印度舞有一个初步认识,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多媒体还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 提高课堂的效率,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在课后延伸仿写时, 播放“千手观音”, 以境燃情, 以情入境, 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对舞蹈美的感受, 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寓学于乐。因此, 多媒体的运用, 能使知识表达能力更强, 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他们在愉快的状态下感知意, 领悟理, 利于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使课堂气氛和谐愉悦,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共鸣共乐。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情感, 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轻松的学习气氛释放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乐学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 他们在课堂上是快乐的, 有活力的。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待点燃的“火炬”、待开发的“矿藏”、人生旅途中需要“加油”的跋涉者。相信乐学课堂会使我们的学生充满活力, 让学习成为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袁运开.学生认识与优化教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2]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7.

12.学生是课堂活力的缔造者论文 篇十二

课程改革要求以后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和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积极创造精神。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机械重复, 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 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的英语活力课堂学习。活力就是有生命力, 富有生气。几乎每一名热爱教育这一职业的教师都向往自己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事实上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课堂。接下来, 我从下面几个角度来提以下如何利用课堂活力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一、英语阅读要高度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

启发学生展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阅读课文, 联想和想象是进入作品“意境”的桥梁,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历史、人文、自然背景, 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西方国家的历史, 地理和风俗习惯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背景知识, 增加新的背景知识, 开展多种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 围绕问题发表看法, 小组或全班讨论等。充分利用资源, 启发学生的想象, 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情景, 珍惜和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

1.阅读前激发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于学习, 就是对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根据教学经验, 如果阅读的内容涉及学生感兴趣或是熟悉的主题, 他们就能比较顺利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 如果语篇缺少兴趣, 就会出现阅读障碍。因此,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教师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篇。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语篇, 老师应注入些催化剂, 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前教师可以讲述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故事, 用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吸引学生;也可以用笑话、猜谜、游戏等导人, 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内容;更可以用歌曲、音乐、电视、录像等多媒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在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习惯在发问后立刻叫学生回答, 如学生回答不出, 教师或是不停地叫他生回答, 或是不断重复问题, 忙着启发。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只能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 根本没答到点子上。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应当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让他们潜入书中, 认真思考。

3.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差, 往往一遇到生词就手足无措。而询问教师或查阅工具书, 造成了阅读速度过慢,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产生懒惰的思想, 从而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速度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得注意多做些猜词的练习活动, 鼓励学生阅读时大胆猜词。

4.限时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研究发现, 大部分学生看英语材料时喜欢字字计较, 逐句理解, 其阅读能力都比较差。诚然, 学生仔细阅读的精神很可嘉, 但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 这种阅读方式显然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因而, 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已是迫在眉睫。在限时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 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要达到阅读目标就要求学生必需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可以在阅读中慢慢培养出来的。

三、英语实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拓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 目前, 各种教材和老师的教学, 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在内容上与课文接近, 也可以扩展有关的时代背景。英语语言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要加强读与写结合。一方面, 让学生从读中学写, 读中悟写;另一方面, 通过适当的写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领悟和表达方法的掌握。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 既有利于对课文人文精神的感悟, 又有助于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运用中要加强综合运用, 减少单项训练。学生在读写中应用了字词以后, 教师要创造条件, 把学过的单词在阅读中经常出现,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反复使用, 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这是巩固识字并达到灵活使用的办法, 如让学生阅读文章后拓展词汇, 并且引导学生阅读有水平的读物, 指导学生阅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丰富知识, 而且有助于巩固识字并扩大识字量。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 每次阅读都要有分数记录, 张贴在墙上与前一次进行比较, 表扬成绩优异者和进步者。这种训练是计时的, 所以一开始学生的心情是紧张的, 精神是高度集中的, 不容许有拖拉现象, 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严谨的作风, 增强观念, 提高效率。

上一篇:建设项目-设计说明下一篇:年度公司部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