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2024-08-23

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通用8篇)

1.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篇一

[键入文字]

国有林场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我国的基层林业单位是国有林场,主要经营内容是对生态公益林的维护,对我国的森林资源以及木材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国有林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在近几年国有林场的发展出现困境,这与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需求是相违背的,所以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以促进国有林业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现在国有林场的发展状况的研究,找出现存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我国国有林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国有林场体制改革与发展,是一个工作点多、牵扯面广、政策性强、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有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也必定是艰难的、复杂的,尤其是国有林场企业化改革,更会遇到利益相关者的重重阻力。该文提出应统一国有林场隶属关系,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应承担起对生态公益林而不是国有林场的出资职能,切实解决国有林场的历史负担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构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键字】有林场,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市场化

[键入文字]

目录

第一章国有林业发展状况..................................................................................................................................3 第一节国有林业建设成就..........................................................................................................................3 第二节国有林场建设现存问题..................................................................................................................3 第三节国有林场建设的相关改革..............................................................................................................4 第二章影响国有林业发展的因素......................................................................................................................4 第一节影响国有林业发展的外部因素......................................................................................................4 第二节影响国有林业发展的内部因素......................................................................................................5 第三章发展意见及建议......................................................................................................................................6 第一节继续深化体制改革..........................................................................................................................6 第二节实施有效促使,推进国有林业发展..............................................................................................6 第四章总结..........................................................................................................................................................8 参考文献.......................................................................................................................................................8

[键入文字]

第一章国有林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国有林业建设成就

国的国有林场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状况,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的方式,陆续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基层单位。经过50多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国有林场由少到多,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己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06年底,全国国有林场己发展到4466处,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0多个县(市、旗、区),有3600多个国有林场分布在江河两岸、水库周围、风沙前线、黄土丘陵、石质山区等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是生态建设的前沿。现有资产总额达到5823亿元,职工总人数6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48万人,离退休职工17万人。经营总面积5666石7万 hm²,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400万 hm²,占全国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5.5%。现有森林面积36“石7万hmZ(含灌木林666.67万hrn ²),森林蓄积量22亿m3,分别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5和森林总蓄积量的1/6。2006年国有林场生产木材1192.42万m3,占全部木材产量的1/5。国有林场累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100万 hm²,抚育和改造天然疏、残林1800余万 hm²,营造管护灌木林667万 hm²。

第二节国有林场建设现存问题

有林场在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但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资金投入不足、改革严重滞后和相关政策不配套等片面的原因,积累了很多问题。由于全国国有林场资料收集比较困难,下面以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对晋、辽、湘三省国有林场改革情况调研,安徽省林业厅关于安徽省国有场圃税费负担问题的调查和湖北省人大农村委员会、湖北省林业局关于湖北省国有林场改革情况的

[键入文字]

调研为基础具体说明国有林场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这五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1)长期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职工生存条件差;(2)管理体制不顺,扶持政策欠落实,管理机构不健全,事业经费无保障;(3)税费负担过重,难以享受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4)经营项目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改革有待深化;(5)林场经济危困,职工收入水平低;(6)生产任务减少,富余人员多,就业压力大;(7)林场负债多,社会经济负担沉重;(8)养老保险水平低,社会保障无力;(9)人才缺乏,面临人才断档、后继无人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同有林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林场的发展注入活力,必须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才能实现。

第三节国有林场建设的相关改革

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设;设立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持国有贫困林场建设;国家林业局积极研究制定政策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各地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准备和试点工作。

第二章影响国有林业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影响国有林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自然因素对我国国有林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1,区位交通条件差,我国国有林场大多建立在边远偏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沙区和黄土沟壑区,这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偏离经济发展中心区;2,基础设施落后,很多林场房屋、交通、通讯、电力、饮水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差。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林场房屋、交通、通讯、电力、饮水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差。长期以来,国家对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没有投资。目前,全国国有林场有45%的国有林场不通干线公路,有170个国有林场不通电,486个厂部不通电,575个国有林场不通电话,3163个国有林场8.6万km道路急需改造,2084个国有林场4.6万km输电线路急需改造和建设。

[键入文字]

政策因素是影响我国国有林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政策滞后,经营发展前景缺乏明确性。这不但体现在产权上,作为国有资产,缺乏相应的委托代理关系,有的甚至在改制后,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也不是很明确,还表现在林地、林木等的采伐限制上,以及林场的经营自主权上的限制等。木材采伐管理政策滞后、林地补偿政策滞后、林业投融资政策滞后、林业税费负担重等。

社会因素对国有林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国有林场大多处于边远贫穷的落后地区,政府机构很不完善,社会条件较差,历史上形成很多政府职能、社会职能由国有林场承担的问题,国有林场成了一级政府、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国有林场巨大的历史债务,既造成国有林场经营举步维艰,也是造成国有林场拖欠职工工资,不能保证职工参加基本养老险、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影响国有林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林业的生态建设,生产经营投资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支撑。充足的资金,是林场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最基本保障。因此,林场需要拥有多元化有效的资金渠道,及时组织资金供应,投资长期不足、)银行债务沉重等。

森林资源数量以及质量都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森林过伐严重导致森林数量降低,质量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仅90一105m3小mZ,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二是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幼中林多、成过熟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树种结构单一。三是森林资源培育缺乏科学性,中小径材多,大径材比例偏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影响我国林业发展的体质因素。

林场职工素质与收入都不高,这就是国有林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薪酬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决定[作满意感,激发员!_作动机,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员l_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员工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目标奋斗,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能在人力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高素质,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键入文字]

第三章发展意见及建议 第一节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深入开展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首先,加决和落实国有林场分类进程,事业型国有林场和企业型国有林场的划分,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生态经营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场的划分,是国有林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就是对林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定位;第二,切实推进不同类型国有林场改革进程,进行生态公益型林场改革,生态公益型林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为目标,其主要经营活动是造林绿化、资源保护和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完善森林多种功能,并逐步把目前直接从事的各类商品经营性活动分离出去,交由林场组建面向市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经营。第三,企业型国有林场改革,企业型国有林场改革,要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加快国有林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林业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改革的实质是“还权于政,还利于民,减负于企”。第一,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第二,实行以省级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林地、林权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在整个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动力系统中居于基础地位,而产权制度改革是这个基础的基础。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重点突破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全面理顺林业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第二节实施有效促使,推进国有林业发展

切实解决国有林场巨大的历史债务问题。国有林场的债务情况比较复杂,种类繁多,应逐项进行清理,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的政策,逐步加以解决。从金融贷款的用途看,主要是用于营造林、育苗和多种经营项目建设。在营造林贷款中,[键入文字]

有些贷款,如在灭荒过程中,通过政府行为由林场承贷或担保用于营造的公益林,只能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这类贷款不应该由林场承担还贷责任,有些贷款当时是用于营造用材林的,但由于政策调整,被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化为公益林禁止采伐,也难以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对国有林场的债务,特别是金融贷款应当通过深入调研摸底,根据其用途和性质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重点是对国有林场的债务进行分析、分类,根据不同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应甄别债务原因,根据债务类别,出台专项政策、拿出专项资金予以解决,否则国有林场难以轻装上阵。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冗员问题。第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有林场职工十分关心社保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既是国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国有林场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第二,妥善解决国有林场冗员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目前国有林场普遍存在的基本养老险、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低问题,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人员,使国有林场职工在改革中没有后顾之忧,有利于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中的减员增效,有利于国有林场所在社区的和谐和稳定。

妥善解决国有林场承担政府职能、社会职能问题。随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推进,国有林场的行政、社会职能逐渐减少,但行政、社会费用却仍由国有林场承担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国有林场承担政府职能、社会职能是制约国有林场快速发展的瓶颈,国有林场办政府、办社会给其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为了使国有林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根据政企分开、社企分开原则,减轻国有林场社会负担,改变国有林场办政府、办社会的模式,把目前由国有林场代管的派出所、乡镇村、学校、医院等逐步剥离出来,交给当地政府管理,现有人员成建制转移、全面履行政府的生态公益林的出资功能。政府履行生态公益林的出资功能是国有林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前所述,就目前大多数国有林场来说,其主要任务是生态建设,提供的是公共物品,因此是无法利用其管护的森林通过市场获得经济收入的,难以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要真正是大多数国有林场转变为企业,政府必须履行生态公益林的出资职能。因为生态公益林的公共物品特性决定了应该由政府来提供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

[键入文字]

第四章总结

国有林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是一跳而就、一步到位的,有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也必定是艰难的、复杂的,尤其是国有林场企业化改革,更会遇到利益相关者的重重阻力。本文在此仅仅为国有林场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或者一个目标方向,以期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关心、参与、支持国有林场的改革与发展,为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提供建议,将国有林场建设成为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新林场,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我国生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绿色、文明、和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国有场圃税费负担问题调查报告[A].自:贾治邦.生态建设与改革发展:2007年林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64一168.2.畅国蕊.林业可持续发展初探[J].太原科技,2007,(8):24一25.3.陈承.共生性产业集群组织结构与动力机制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157一159.4.陈绥阳,褚蕾蕾.动力系统基础及其方法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陈晓洪.谈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J].改革之窗,2002,(2):23一25.

2.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篇二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 是社会主义特色经济的基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也是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经验。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 至今已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国有企业的改革贯穿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 同时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由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以“摸着石头过河”这样试错的方式向前进行。在30余年的改革进程中, 国有企业的改革涉及到中国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同时由于改革过程中强烈的不确定性, 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长期关注的焦点。

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30余年中,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卓越成效, 但是仍然面临许多的难题。因此, 在我国经济全面转型的新时期, 深入认识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并找到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对于实现成功的国有企业改革, 实现我国国有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让人痛心的问题莫过于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地方政府急于甩掉包袱。一些地方的地方政府有着认为国有企业是当地政府负担的错误意识, 在国企的改革中, 为尽快完成改革, 往往都规定一定的时间表和改革的任务。实施改革的相关人员在重压之下, 往往使国企的改革走了样, 因此导致国有资产往往被贱卖, 甚至合法流失。第二, 管理层收购, 暗箱操作。根据企业发展理论, 管理层收购不仅是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途径, 而且还可以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和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然而, 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 管理层收购的改革模式很容易发生走样, 容易导致暗箱操作。第三, 改革过程缺乏公允性。在进行国企改革之前, 必须经相关的审计机构对资产、负债等进行审计、评估, 以作为产权转让等的依据。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 许多中介机构往往在金钱的驱使下, 与相关利益方联手做低国有资产的价格。中介机构的造假和走过场, 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因素。

(二) 管理体制、管理观念落后。

经过多年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同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国企的经营管理者也都有了较强的市场化意识。但是国有企业的制度特征决定了国企经营者的“官员”意识始终要强于“市场化”意识, 国企制度作为政府系统的衍生物, 其内部经营管理者须逐级对上负责;加上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陋习, 使得国企在市场运作、竞争策略、技术研发等方面难以和外资及民营企业相比。许多的国有企业目前缺乏的并不是自主的经营权, 而是缺乏面对自由市场竞争的技能。

(三) 激励和用人机制僵化。

由于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问题, 导致国有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人才严重流失。由于用人机制缺乏灵活性, 加上国企内广泛存在的裙带关系, 使得国有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缺乏, 主要表现为高素质人才缺乏, 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才存在广泛流失的现象。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国企中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 任人唯亲, 奖惩不明的现象。第二, 对人力资源投入不够重视。企业需要不断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 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目前的国有企业, 普遍都不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一方面, 即使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 也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意识, 只看得到短期的利益;另一方面, 许多的国有企业, 由于各种的问题, 经营效益差, 没有能力对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第三, 考核制度宽松, 考核标准随意。大多数国企的考核制度都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考核制度成为走过场。许多单位的考核完全是由领导凭印象直接决定, 甚至有些单位为了搞平衡, 出现了“轮流成为先进”的现象。二是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缺乏具体的定量标准, 主要凭考核者的主观印象, 无法形成客观准确的考核成果。三是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反馈。许多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员的考核后, 并没有有效利用考核成果, 也没有把考核成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职工。

三、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一) 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监管。

针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严重资产流失问题, 国资委等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国企改制改革过程的监管力度。第一, 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革要遵循正确的思想观念, 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标准。地方政府和国资委要纠正错误认识, 从观念上纠正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偏见。第二, 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 要对国企的改制改革进行严格的监管, 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实际中要注意以下方面:在改制改革过程中, 要聘请具有中立性的中介机构进行国有资产转让、重组的评估, 在具体实施中, 可优先考虑聘任大型的有经验的事务所、评估所等中介机构, 最好聘任国企所在地之外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在对待管理层收购的问题上, 要保持足够的慎重, 确保这种改制改革的方式有利于国企改革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国有企业走上正确的市场化竞争道路。第三, 要对管理层收购的价格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 防止出现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的现象。

(二) 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市场化意识的培养。

国有企业管理者官本位、缺乏市场意识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改制后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经济效益;因此, 可考虑从多方面增强国企管理者的市场竞争意识。第一, 学习关于市场经济、企业经营方面的知识;国有企业可考虑让其高层及中层管理人员参加系统的关于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的知识, 使国企经营管理者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对企业经营方式的认识。第二, 学习参考民营、外资企业的经营经验。对于市场化竞争意识的培养, 最好的莫过于直接学习民营及外资企业的实际经验。在国家层面上, 可考虑有计划地派出国企管理人员进入民营及外资企业实地学习, 学习企业经营的实际经验, 认识国企生产经营上和民企外企的差别;认识到差距, 才能及时纠正错误的行为。第三, 可考虑从外部引进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能力, 国家可考虑大规模引进富有市场运作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使国企从领导层面上加强市场化的意识。

(三) 改革用人机制。

我国国企用人机制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准确有效的考核机制, 导致在内部普遍存在着裙带关系、赏罚不明的现象;因此, 应首先尝试在国企内部建立可以有效运行, 有效考核人员业绩的考评制度;在行之有效的考评制度的基础之上, 应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体制的改革, 使考评制度可以在国企内部得到准确执行。实施有效的考评制度之后, 在国企内部执行优胜劣汰的机制, 从而可使国企的人才素质得到相当大程度的提高。另外, 对于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 国有企业可考虑进行较大规模的社会化招聘, 吸引社会人才到国有企业就职, 加速国有企业内部人员的更新换代, 提高国有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3.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篇三

一、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做好员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一样,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理论上讲,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无论改革怎么样向纵深发展,无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决定企业最终发展成败的关键还是员工。从实践中看,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遇到困难和风险,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爱心和与企业荣辱与共、共度难关的情怀就显得更重要。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事业心、职业道德等素质,对企业的市场形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员工是由天南海北、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员工自身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地域差异以及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意识纷繁复杂。要想使员工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价值观,使其思想意识凝聚于企业精神中去,使其行为、动机有助于企业发展,就必须通过大量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如何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建设一支团结合作、能征善战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作用并成为企业改革的“润滑剂”,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工作质量。

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上要实现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和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科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员工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对员工思想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重点解决维护好员工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对员工诉求和关注的热点事情不回避,立即办,用心办,一办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得民心,赢得员工信赖。同时,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员工的基础上,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知识做好疏导和释疑解难工作,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克服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影响。

思想政治工作內容上要结合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内容都有所不同。在企业内部,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班组甚至不同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有所区别。因此,要结合企业实际,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一是要结合当前形势,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二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敬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等,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底线。所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和引导员工做个好公民。三是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和考验,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和针对性也有所不同。企业在制定出台新政策前要让员工介入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为企业制定政策建言献策,使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更加科学,更能体现员工的根本利益,更能获得员工普遍认同与积极拥护,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要邀请员工参与管理,共谋发展。实践证明,每当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都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四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企业而言,最根本的目的是创造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一个团队是否能形成合力,具有昂扬向上的工作干劲,关键是管理者的责任。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带头转变作风,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事实告诉我们,要发挥好员工的积极性,除加强制度建设外,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显得更为重要。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员工的思想千变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多渠道、多途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形成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以理服人;通过树立典型,引导教育员工的工作方法,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等。这些优良传统和经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在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继承前提下创新,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使它逐步形成一门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科学,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二是要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深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中“务虚”与“务实”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在“务虚”中贯彻“务实”,把基层当重点,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把解决员工的现实困难当做工作的重要出发点,解决员工和基层的实际问题,满足员工期盼,实现员工梦想,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讲求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常态化。要建立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对从事党务工作的员工多给予关心,使他们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提高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4.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篇四

浙江已进入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增长期、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推进期、资源要素进入瓶颈约束期、社会矛盾进入交织多发期。可以说,新问题之多、新难点之多、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多前所未有。如何成功实现浙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作为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参谋助手部门和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职能部门,省发改委承担着既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要使发展改革工作提升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三新”,始终坚持“四个善于”,更加强化“五个特别注重”,为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牢固树立“三新”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包括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等等,面对转型发展的机遇、压力和考验,在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发展改革工作基础上,最根本的是要适应新形势、提升新素质、创造新业绩,这“三新”与“三高”有机结合起来,应当成为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应当成为发展改革干部的自觉行动。

适应新形势,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世界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深度调整。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再平衡化”、“再工业化”将促使消费模式、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例,2009年个人储蓄率达到4.6%,为1998年以来最高。历史经验还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会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突破,未来10—20年,世界极有可能发生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二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根本之举。三是浙江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浙江已经进入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正处在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向高收入国家门槛水平迈进的重要时期,这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特别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动摇、改革创新不动摇,加快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

提升新素质,核心是要不断增强发展改革干部队伍谋划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惠民发展的本领。近年来,发展改革部门大力发扬“白+黑”、“5+2”的精神,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工作有特点、有创新、有突破。实践证明,发展改革干部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能干大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团队。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面前,特别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创造性,特别要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努力使我们每个干部都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设一支觉悟高、素质强、作风实、业务精,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时期干部队伍,为不断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提供重要保证。

创造新业绩,重点是要在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空间结构的战略性布局、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性深化、资源环境的战略性保障这六大战略任务方面取得新的成效。随着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进入新阶段,发展改革部门要主动服从服务于建设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发展目标,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和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中心镇发展和小城市建设,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和民间投资增长,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实施和惠民安康工程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配套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和欠发达地区发展。

始终坚持“四个善于”

发展改革工作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高。特别是在去年,这是新世纪以来浙江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发展改革工作经受了最严峻挑战,发展改革部门突出抓规划、抓项目、抓政策,谋长远、强基础、增后劲,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新机遇、新压力、新挑战,要创造新业绩,必须更加注重工作方法,关键是要始终坚持“四个善于”:

善于抓大事、谋大计。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作为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参谋助手和智囊部门,必须善于突破发展改革中的难点,把握发展改革中的重点,打造发展改革中的亮点,把抓日常工作与谋划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无论是对经济形势分析监测、“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重大改革政策谋划,还是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集聚区谋划等,都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工作思路、重要部署,找准定位,抓好落实,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和意见,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这是发展改革部门发挥综合职能和作用的关键。

善于抓机遇、促提升。机遇稍纵即逝。近几年我们抓住了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投资的机遇,在铁路建设、能源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发展改革部门的重要作用;我们抓住了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机遇,在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功夫,取得良好效果;我们抓住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机遇,在扩权强县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等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大大提升了工作水平。这是我们适时谋划、及早行动、加快推进,高质量完成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发改委交给我们各项重要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善于抓落实、求实效。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注重通过谋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编制实施计划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规划与计划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最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必须研究配套政策落实和重点项目建设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政策、项目等资源配置作用,这是我们最有效的工作载体;必须建立工作机制和统筹协调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作用,这是我们最有力的工作手段。目前设在我委的协调议事机构有31个,说明省委省政府对发改部门统筹协调作用是充分肯定的。这三个方面既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基础,也是值得总结和发扬的地方。

善于抓队伍、增合力。过去几年发展改革部门一直以“高起点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为目标,在重大规划编制、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改革实施等方面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锻炼了队伍、推进了工作,又创造了业绩。许多同志坚持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体现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援川、援藏、援疆和挂职锻炼的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受到各方面的好评。这样一支有活力、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是我们完成艰巨任务、促进发展改革工作上水平的坚强保障。

更加强化“五个特别注重”

率先成功转型、实现科学发展,对浙江来讲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这对发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转型发展时期层出不穷的新命题、新课题,要更加关注干部队伍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切实解决知识和本领“恐慌”现象;面对转型发展时期日趋繁

重的新任务、新要求,要更加强调工作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敏锐性,切实解决安于“守摊子”、不思进取的现象;面对转型发展时期各种各样的新压力、新考验,要更加重视干部队伍系统建设,解决少数干部心态浮躁,不能安心、静心、全心投入工作现象。最重要的是要强化“五个特别注重”:

特别注重加强学习。学习是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责任,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选择好的人生。一是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每个发展改革部门干部要在学习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创造性。二是要乐于务虚、善于务虚,要在务虚中加强学习、拓宽思路、增强才干,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三是要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善于学以致用,注重把个人学习思考、听取专家报告、开展研讨交流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在新时期不进则退,少进也是退,每一个干部都要尽可能减少无为应酬,挤出时间学习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研究谋划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处理难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升境界。提升思想境界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对待个人的得与失。一个人有理想、有抱负,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有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也无可非议,但是对升迁、对权力要有健康的心态,对事业要有执着的追求。古人云,“志当存高远”,我理解这个“志”就是事业,每个人只要有事业心,就必然会有责任心,也必定会站得高、看得远。要做到这些,一是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务实意识,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懂得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得到重用、提拔的时候,要看到责任和压力,时刻有如履薄冰的意识;在工作事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有信心,做到不悲观不消沉。二是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名利面前,要有平和的心态、感恩的心态、进取的心态,努力克服浮躁的心态、唯利的心态,不要把权和利看得太重,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本色做人,出色为官。三是要更加虚心地向朱家良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党性坚强、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严谨务实、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

特别注重转变作风。转变作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是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要乐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实”应当成为发展改革部门干部特有气质、特色作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了解基层真实情况,使我们制定的重大规划、出台的重大政策、推进的重大改革更加符合民意、符合省情,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在全委进一步形成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争创实绩、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二是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为了充分履行部门职责,我们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用发展的眼光、前瞻性的思维,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敢试、敢闯的气魄,创新应该成为体现发展改革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志,成为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成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多作换位思考,多为部门、地方、项目单位和企业考虑,主动做好项目审批、问题协调、政策解读、法制保障等工作。四是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每个干部的法制素养,坚持讲法、讲理、讲情的有机统一,积极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开性,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特别注重凝聚合力。要切实增强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要善于通过自力、借力、合力来推进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一是要强化机关内部工作合力,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也出干部。各处室之间一定要相互理解、相互补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增强全委上下“一盘棋”的合作观念。二是要切实加强部门间工作合力。多尊重部门,多听取

部门意见,多理解部门,多支持部门工作,既要坚持原则,大胆协调,又要注意方法,增强亲和力,充分发挥省政府设在我委的31个协调议事机构的作用,共同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强委机关与委属委管单位工作合力。要切实加强对委属单位工作指导,整合提升委属单位研究资源,委属各单位也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水平,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委中心工作。四是要切实加强发改系统工作合力。加强对基层发展改革工作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认真抓好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继续做好上挂下派工作;完善系统建设的考评机制,不断深化发展改革系统建设。五是要加强机关组织建设。树立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正确用人导向,注重选拔坚定贯彻科学发展观、作风务实、苦干实干、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切实关心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支持机关党委、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关心老干部生活,着力营造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机关氛围。

5.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篇五

近年来,在管局工会和本局党委的领导下,我局工会在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注重“两个维护”的统一。即要保证企业长远发展,改革措施政策的实施,又要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和具体利益。通过多种形式与行政领导协商沟通,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在改革发展创新中实现“两个维护”的统一。

一、做好“两个维护”是工会工作基本职责。

工会法总则第三条中提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如何做好“两个维护”呢?工会法中规定: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工会依照法律法规,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它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工会法》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做好“两个维护”,而且明确了通过什么形式来完成和发挥维护职能作用。

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实现两个维护的统一,我们体会到只有在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同时,同样重视企业长远发展的维护,才能真正报纸职工队伍的整体利益。为什么“两个维护”要一起抓,原管局冯局长有过精彩论述:企业发展目标靠全体职工努力才能完成,企业发展了,受益的首先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不发展,职工各种待遇、生活质量就无法提高,也就根本谈不上维护职工的利益。因此,我们要

学习《工会法》,领会精神,找准维权的切入点,保证维权过程的统一性、全面性、完整性。

如何“落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组织、工会的工作人员首先就要联系群众,和大家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职工群众才愿意将心里话和困难、问题向你反映,才有可能帮助职工解决困难,更好地为他们服务,维护要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深入实际来实现的,否则,就不可能担负起维护的责任。在这里要注意“合法”两个字,维护就是要维护“合法”的权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你提出一个问题,他提出一个意见,只要是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就必须给予解决。这也未必,关键看你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是否合法合规,违反了国际的规定,违反了企业的制度,为了达到自己的私人利益,或者做出了有损于国家、集体、企业利益的行为,不但不能维护,反而要受到批评,受到处罚,这也是对大多数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有些职工工作吊儿郎当,工作老嫌累,工资老嫌少,待遇老嫌低,出工不出力,这样的情况多了,企业无法发展,生产经营收到影响,必然导致职工生活水平的下降,甚至下岗失业,工人的整体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我们要全面学习“两个维护”的内容,深刻领会“两个维护”的内涵,在实践中以做好“两个维护”为契机,推动工会工作的改革和建设,把工会工作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维护工会工作的基本职责积极开展活动。

做好“两个维护”要通过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形式协调劳动关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按照工会法提出的原则,工会做好维护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维护职工参加工会的权利,广泛动员职工加入工会组织。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国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迅猛,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此引发了大量劳动关系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一问题,确保改革开发顺利进行,就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我们要坚持那里有职工,那里就要组建工会的原则,维护广大职工参加工会组织的权利,广泛动员职工加入工会组织,要把职工入会率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考核目标。

我局共有近千名职工(含多种用工),入会会员九百多名,其中正式职工都是工会会员。由于多种用工人员变动大,进出频繁,存在不确定因素较多,职工入会率没有达到100%。我局工会广泛动员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吸引导工会组织中来。职工入会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要按照规定交纳会费,承担会员的责任何义务,工会就可以按照组织的形式,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要认真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

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我们么依据《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工会和职工代表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协议,要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报酬和其他劳动条件等标准。

按照管局的统一安排,1997年我们开始执行集体合同制度,2003年我们又续签了新的集体合同。为了使新的合同更好的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和职工能够代表与行政领导多次协商,根据我局的特点和

企业发展变化的情况,就职工在奖励分配、劳动保护等方面多次协商,使职工在生产生活、工作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维护职工经济利益,还有关注特困职工和困难职工群体,为他们在解决实际困难上的办实事,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困难职工群体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有疑难重病的职工、医疗费用过高和部分职工家庭负担重的问题,工会一直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年初,管局提出“四个适度”的目标,深得民心。特别是提出“职工得利水平要适度提高”的目标,使广大职工体会到党的关怀、企业的温暖。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调整中,提高药费报销比例,给予职工更多的帮助,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职工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做好本职工作,职工反映非常好。目前我局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随时了解职工的困难情况,及时发现,给予解决。工会的送温暖活动要做到经常化。凡遇节假日,行政恶和工会领导都会亲自到特困职工家中,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慰问金。今年春节共走访了20多名职工,发放慰问金2万多元。特困职工非常感动,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决心更好的工作,报答企业的关心。另外,我们还从实际出发,确定重点,积极办好各种福利。2002年管局成立了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基金会,我局为98%以上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办理入会手续,解除职工因为医疗费用过高产生的后顾之忧。我局领导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上,重视改善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宗旨,为了职工的健康,我局坚持把劳动保护措施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去年非典疫情发生后,我局一直把防控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做到办公区域、生产现场按规定时间消毒,避免感染,由于措施到位,我局作大非典疫情零感染。再例如,针对我局捆扎机粘合烟尘影响职工健康的问题,我局多方筹措资金,大力

推广无烟捆扎机的使用。

(三)工会要保障职工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企业保障职工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主要是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现的,也是单位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是有效的。我局目前已经召开了十届职工代表大会。在会上都要听取局长行政工作报告;听取奖励和考核办法、劳动保护情况;听取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说明。职代会上,职工代表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过程。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代会内容,完善职代会制度,提高职代会的质量和实效。落实好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审议权、通过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民主管理制度。

(四)要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职工合法权益不仅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还包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因此,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仅要维护职工群众具体的经济利益,而且要尽量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增强竞争能力。这也是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长远利益。近年来,我们发挥工会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知识型、智能型、健康型职工”活动。提高了职工学习的兴趣。每年都要组织不同层次访职工技术业务练功活动,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我局每年都要组织文体活动,包括跳绳、爬山比赛等,提高职工身体素质。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企业文化,努力造就一支“四有”职工队伍,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工会在履行基本职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利益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产生矛盾。因此,要发挥好“维护”的基本职责,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职工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6.新时期中职教育改革发展探讨论文 篇六

在新时期的发展下,中职教育进行持续性改革势在必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就学生而言,通过持续性的教育改革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满足当今学生发展的需求。由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已经呈现白日化的态势,学生只有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才能提高社会竞争力,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1]。②就中职学校而言,由于我国教育需求的加大,中职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只有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才能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才能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实现中职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发展。③就整个教育行业而言,中职学校只有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才能够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改革和优化,从而提高我国整体学校的教育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在实际的发展当中,需采取有效的改革策略,提高教育改革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的竞争力[2]。

7.成本核算在企业改革发展上的作用 篇七

一、成本核算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要想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对管理体制进行相应改善。随着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化不断深入、经济危机的不断冲击, 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 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 人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造成了企业的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情况。而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担负着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核算、改进、实施等重要任务。

产品作为企业的核心内容, 体现着企业的实力, 而对产品的定价则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的市场形式决定着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不败之地, 必须在提高优质产品的同时还要降低产品价格, 真正做到“物美价廉”。企业在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时, 需要对其成本、市场竞争力和利润进行预测, 然后再进行详细地论证, 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在各企业竞争条件旗鼓相当的条件下, 谁的产品价格低谁就更有优势。因此, 如果企业做不到成本的有效控制, 那么必然会在新时期下的市场激烈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二、成本核算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企业的一切决策和行为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我国由于国情的特殊性, 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取得项目, 采用各种手段来盲目压低产品价格, 没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核算, 形成恶性竞争, 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 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以某企业为例, 该企业2007年的各种施工项目加起来有70多个, 表面看起来好像企业的业务较多、效益较高, 其实不然。该企业的大部分项目都处于企业自行垫资状态, 企业的流动资金十分紧缺, 这些都给企业正常的工程项目实施和人员管理等造成了很大压力。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各行各业。

三、成本核算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1. 利于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企业人力资源的提高、固定资产的投入、新项目和新产品的实施, 这些都离不开成本核算。如果企业不进行前期的市场需求调查、核算生产成本, 盲目的上马项目、生产产品, 很容易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或闲置, 给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要是企业在项目和产品实施前, 能对市场的需求有准确把握, 对项目实施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有科学的核算, 那么就能充分依据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配置, 包括人员的配置、设备的配置和技术的配置等。这样企业有限的资源就能得到最大应用, 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增加了企业利润。

2. 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

企业的每一个新产品的生产、每一个新项目的投资, 都需要企业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的科学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命运。而成本作为企业有关领导者在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其作用不言而喻。成算核算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的物力成本、人力成本、销售成本等进行一系列科学有效地分析, 综合各种因素得出最终的成本统计结果, 为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帮助其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和决策。

3. 利于企业做好员工的职能分配和工资评定

企业通过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工作, 可以准确掌握企业员工的贡献大小、效益高低, 为企业不同员工的职能分配和工资福利发放提供有力依据。而且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报表总结, 对各员工的绩效进行通报, 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动力。

4. 利于企业各部门的经营管理

成本核算使得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量化、数据化, 企业各部门的收入、支出、消费、产品的进价和出价等各项指标都在核算范围之内。这样, 企业相关管理者就可以对企业各部门进行有效地最大范围监督管理, 促使企业各部门都规范行为, 形成踏实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节约意识, 提高各部门的综合管理水平, 有效地减少了某些部门在采购等环节的弄虚作假行为。

5. 利于向客户提供有用信息

企业不仅是一个进行生产经营的以利润为中心的实体, 更是一个担负着重要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机构。许多客户都十分关心企业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而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有效满足客户的要求。客户可以从企业的成本核算报告中获取有用信息, 比如政府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的成本核算报告来判断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对企业的合法性进行评估;一些企业的债权人还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报告来判断借款风险和企业的还债能力。

四、结束语

在金融危机不断深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 企业从理念和体制上都面临着改革与发展。当前的市场环境决定着企业只有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 成本的核算显得非常重要。成本核算不仅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管理者的决策、员工的绩效考核, 还利于各部门的经营管理和向客户提供有用信息等。总之, 企业只有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才能在新时期下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而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经营策略。本文从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出发, 分析成本核算在企业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作用。

关键词:成本核算,改革发展,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贞斌, 温燕.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会月刊, 2010, (29) :93-94.

8.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篇八

关键词:企业发展;工会组织;问题

一、正确定位工会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推进改革,发展经济,也是职工现实利益得以实现的可靠保证。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工会如果不热心企业的经济建设,不但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也必然要脱离广大的职工群众。工会参与企业的经济建设,决不是代替企业行政管理经济活动,应主要着眼于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因为企业发展的标志不仅是经济发展速度、机械化程度、物质资料的丰富程度和管理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以等多方面的发展,工会组织能以特殊的身份和特有的方式和手段,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一是通过开展适合企业特点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但解决了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是维护了企业稳定。集体合同的签订,劳动争议的处理,圆满解决了劳企双方矛盾,建立了良好的劳动关系和劳动秩序。再就业工作、扶贫解困工作、送温暖工作,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三是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会通过卓有成效的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地防止和遏制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环境。

二、提高工会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势在必行

社会上和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评价褒贬不一,这与有些工会干部素质偏低,既不熟悉业务又不热爱本职工作,不能深入实际了解职工疾苦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有直接关系。因此,树立工会在社会的良好形象,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转变作风已是当务之急。

提高工会干部素质首先应在干部的任用和考核上把好关。一是严把聘任关。工会是个特殊组织,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的。在干部的录用上应采取公开考试录用制,把那些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热爱工会工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人吸收到工会干部队伍。二是严把考核关。工会应借鉴其他组织的干部考核制度的经验,建立完善的干部考评机制,定期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的主动权交给职工群众,让职工评价工会干部,淘汰那些不热心工作、脱离群众、不维护职工利益的干部。三是严把调动关。合格的工作干部要熟悉本职业务,了解和掌握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这不是一天半天一年半年就能做到位的,频繁调动必将影响工会干部正常开展工作,在干部管理上实行专业化管理,不经工会组织的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调动工会干部。

三、共同培育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既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企业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但由于他们的资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原因,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千差万别。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就是通过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使企业职工扬弃旧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识,成为全体职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组织中个体成员价值观念的转变还可能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这更增加了价值观念培育的复杂性。价值观念的培育需要企业领导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善于把高度抽象的思想逻辑变成员工可以接受的基础观点。这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它能唤起职工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意义的深思,对自己事业的观念和追求。通过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职工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共同的价值观。

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文化素质,努力为企业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队伍是工会教育职能和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职工队伍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工会在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一是要注重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观念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着重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工作,要在引导职工钻研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新工艺新技术上下功夫,要根据职工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企业实际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以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增强职工队伍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三是要切实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尽力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充分调动职工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以促进职工身体素质的提高。

五、发挥主人翁作用,调动技术创新积极性

上一篇:数学课程总的培养目标下一篇:观看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八一”荣光》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