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多媒体教学(精选8篇)
1.略谈多媒体教学 篇一
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略谈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牛 赟
关键词:
多媒体
课件
界面
设计
内容提要: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进行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离不了好的界面设计。界面是联系人和计算机的桥梁,是传播知识的纽带。界面向学习者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可以激发学习者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正文:
界面是计算机系统中人与机器直接打交道的部分。在多媒体课件中,界面的设计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据统计,在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当中,视觉约占65%。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视觉特性对知识的高效传播是十分重要的。灵活、美观、易操作的人机界面对于调动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精心设计操作界面。
一、操作简便
多媒体课件是面向学习者的,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学习者的特点、能力、知识水平,立足于非计算机操作者进行设计,不应对用户有额外的知识、技能要求。
1.安装使用力求方便。课件是一个软件,它的安装、启动过程应力求简单,一般通过鼠标和键盘的几个简单操作动作即可完成。运行时,课件的结构、内容、主要操作方法、功能键等应该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
2.菜单力求简明合理。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层次,利用菜单技术来实现多层结构,各级菜单应逐层深入,直至覆盖全部教学内容。菜单的分级最好不要超过三级,每级菜单都应设置返回按钮,以便学习者不想往下学习时,可随时返回上级菜单。菜单的表达方式有文字式、图形式、表格式、图文混合式等多种形式。文字菜单比较简单,可设计成下拉的方式,逐级选择子菜单;图形菜单新颖直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成形象的图标,用鼠标一点就可选中,使用非常方便。实际制作中,用得最多的是图文混合式菜单,它具有文字菜单和图形菜单的优点。在设计时要注意菜单的标题应简单明了,文字表达要言简意明,能表达所要选择的教学内容。
二、多媒体课件界面要简洁
1、力避做成教材的翻版。课件不能仅限于文字教材的“复制”,否则就失去了课件直观、立体、动感的风格,失去“多媒体”所呈现给学习者的视觉美感和读解多媒体教材时产生的心理上的愉悦。
2、是“简洁”不等于“简单”。避免违背教学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盲目或错误地更改、删减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造成界面层级之间纷乱复杂;或者在媒体选用上过于单一,界面初始元素设计随心所欲,这样势必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信息的有效获取。
3、要力避“华而不实”。课件的最终目的是传授知识,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应该让绚烂多彩的画面冲淡要旨。因为片面地追求界面色彩的丰富和显示内容的“豪华”,势必会增大多媒体教材的存储空间,导致执行繁杂,运行速度慢,还容易提供不必要的“无关信息”,转移学习者的注意力,降低课件的教学功能。色彩选择过多或界面元素布局不合理,界面设计无视觉中心也容易造成学习者的视觉疲劳。
三、内容简洁
课件的操作界面避免繁琐,内容应力求准确、简洁明了。
1.准确、简洁。准确就是要求表达的意思明确,不要使用意义含混、模棱两可的词汇或句子;简洁就是尽可能用较少的文字或简单的图表来表达所需的信息
2.重要信息突出。可以在显示中使用黑体字、加下划线、增大字的宽度、闪烁、反白和彩色来强调某些重要的、期望引起学习者注意的信息。在描述局部细微变化时,应采用加圈、放大或特写的方式等。
四、布局合理
人眼只能产生一个焦点,而不能同时把视线停留在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地方,只有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再看什么依次顺序进行。人们在阅读一种信息载体时,视线总有一种自然的流动习惯,普遍都是从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左上方沿着弧形线向右下方流动的过程。
1.恰当布置,主体突出。显示内容应恰当,不应过多,切换不易过快,屏幕不应过分拥挤,四周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一般正文每屏不应超过15行,每行不超过30个汉字,如显示不下可采用滚屏技术。字体应选用笔画丰满的字体,大小标题可用不同字体、字号,以区分层次和段落。文字的色彩也应有一定的对比,从而突出主题。
2.重点集中,视点明确。由于计算机屏幕尺寸所限,要求重点集中,视点明确。在同一画面上,不应出现两个以上的兴趣中心,以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3.合理预留空行、空格。必要的空行及空格会使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阅读、查找方便;相反,过分密密麻麻的显示会损害学习者的视觉,也不利于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有用的信息上。4.美观大方,层次清晰。界面设计要美观大方,不落俗套,但也不易过分“花哨”。界面的“花哨”虽然能从心理上加深刺激学习者的感知,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并容易使学习者分散注意力,甚至有的媒体成为毫无意义的累赘,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必须把多种媒体引入,最好能让操作者控制依次展示,给人以清晰、有序的感觉。
五、前后一致
前后一致是人机界面领域的普遍原则,它是将相同类型的信息使用一致的相似方式显示,包括显示风格、布局、位置、所使用的颜色等的一致性,以及相似的人机操作方式。一致性的交互界面,可帮助学习者把他们当前的知识、经验推广到新课件中去,从而减轻学习者重新学习、记忆的负担。
六、色彩的和谐搭配
设计多媒休课件界面时,颜色运用得当,能使屏幕界面高雅、清爽,教学内容条理清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若颜色使用不当,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运用颜色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一个屏幕界面不能同时使用太多的颜色
过多地使用颜色,会转移学习者注意力,这样不仅浪费了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精力,而且过多的颜色会增加学习者的反应时间,增加出错的机会,易于引起视觉疲劳。因此在同一屏幕界面内,避免使用过多的颜色,一般不应超过四五种。用柔和、平淡的颜色。
(2)、颜色配置应高雅、清爽。
作为背景颜色的色彩选择,应高雅、清爽,不能选用色调太深、太浓的色彩。选择太深、太浓的色彩,一方面会较快地引起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主体文字色彩难配而造成主体不突出的结果。辅助信息颜色使用强调柔和、平淡。使用低饱和度、低亮度颜色来显示不需强调的辅助信息。
据有关实验表明,人对各种色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从感受情绪来说,红色、橙色,黄色使人感到温暖,蓝色、青色、白色 使人感到寒冷;
从感知速度上来说,感知速度最快的依次是红色、绿色、黄色,最慢的 是白色。
而且各种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的强度也不一样,一般说来,暖色大于冷 色,原色大于补色,补色又大于消色,红色最强。
所以,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页面时,对色彩的处理必须谨慎,不能只凭个人对色彩感觉的好恶来表现,而要根据内容的主次、风格以及学习对象来选择合适的色彩作为主体色调,如内容活泼的常以鲜艳、亮丽的色调来表现;柔性诉求的则以粉色、紫色系列来传达;政治、文化类的以暖色、绿色来衬托,一些科技类及专业内容则以蓝色、灰色来定调。
(3)、所用颜色的含义要与人们生活中所识的颜色含义相同,不同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历史经历不同,就同一种颜色而言,其所蕴涵的意义可能各不相同。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色彩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感受体验,色彩都有一些较为确定的意义内涵,比如:
红色:停止、火、热、危险 黄色:警告、慢速、测试
绿色:前进、状况良好、清楚、植物、安全 蓝色:冷却、水、安静、天空、中立
暖色:活动中的。要求作出反应的、关系密切的 冷色:静止的、状态信息、背景的、关系疏远的 灰色、白色:中性
由于每一种颜色在人们心目中已约定俗成的含义,所以在使用颜色来表达某种意义的时候,要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同,否则会引起用户不可思议或产生抵触情绪,造成迷惑和混乱。
(4)、色彩的一致性
在一个多媒体课件中,色彩的含义应保持始终一致,不宜过多地改变。在界面布局中,各区域的背景色、各种按钮的颜色应基本不变。在同一区域中(如教学内容显示区),颜色的运用更应该保持一致,如各种级别标题的背景色、字色应尽量保持不变等。
背景的色彩基调就是课件的整体基调,一般来说,一部课件要有一个整体基调,不管层次多么复杂,课件的整体基调不能变,不能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黑,一会儿白,那样,色彩就乱了,使课件内容首先从页面上失去了整体感,从而显得杂乱无章,不统一了。网络课件由于传输速度的需要,根据其文字内容量大、字体小的特点,背景一般采用白色。而单机版多媒体课件(包括电子提纲),背景常采用深色或浅色调,一方面便于衬托媒体,更重要的是为了装饰和美化的方便,如在深色或浅色的背景上可作一些过渡色及边框修饰,镶嵌一些图案、材质和花纹等,起到美观和深化主题的作用,而白色背景在装饰上就受到限制。为了使字幕和图形显得清晰,背景或采用深色或采用浅色,而避免用不深不浅的颜色,否则,字幕和图形不管采用何种色度的颜色,都不能得到清晰的显示。
需要强调的是,课件界面设计中把握色彩的原则是:背景与所衬媒体的色调要基本一致,整幅界面要保持一个主色调,同时,相互之间在颜色的深浅度上要形成反差,以使媒体(主要是字幕)在和谐的背景衬托下显得清爽明亮,整幅页面从色彩上达到和谐美观。
界面的色彩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色调要鲜明,要为塑造的形象、创造的意境和表现的主题服务。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的色调来表现。根据教学的意境,有的需要明快,有的需要低沉。色彩美是界面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在美的陶冶中增加情趣,得到更好的感知和理解。但色彩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会对人产生视觉疲劳等方面的心理影响,过分渲染则分散人的注意力。
七、界面组接流畅
界面间组接的基本原则是要使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这一界面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界面,中间没有明显的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做到:
1.界面切换自然。界面切换要保持在方向、色彩、亮度等方面的协调,如果把反差较大的画面组接在一起,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同时界面间切换应非常迅速,不应出现较长久的等待。
2.恰当处理图形和动画画面的组接。静止图形和一些动画画面不能直接切换,否则会产生跳动,在设计中可以采用淡入、淡出等过渡技巧组接。
3.界面间的组接必须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表达教学内容时,首先应当介绍整体,然后再仔细分析某一局部;在解释一个问题时,一般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分析、解决问题。
八、字幕
对字幕的设计从形式上讲,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字体的选择要有层次感,要体现知识的层次,体例要统一,避免零乱。从字体的选择来说,依据段落的大小和内容的层次,字体由重到轻、由粗到细排列。
(1)文字密度要合适:在使用文本来传递教学内容时,应该用尽量少的文字来表示事实或概念的含义,不能用满屏都是文本的方法(除电子百科全书外)显示教学内容。用语要精炼,多用短句,排列要整齐,一般采用左对齐方式,当然标题可采用居中方法,数字采用右对齐方法。
(2)文本必须要选用容易阅读的字体。除了大型字号标题等可以选择一些带有美术色彩的艺术字体外,文本通常应选择易识、易读的字体,否则,会因字体太难识别而影响学习效果,应选择简体中文及笔画较粗的字体,若一定要笔画较细的字体(如宋体),则可采用加粗其笔画方式来达到目的。
第二,字色的确定要与背景形成反差。如果字幕与背景的颜色或色度太相近,将会使两者粘在一起;如果色彩繁杂而所以布设,就会破坏了画面的整体美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字色与背景色在颜色上要跳开,在色度上要形成反差。即:深色背景采用浅色字,浅色背景采用深色字。比如:在深蓝色的背景上,可用白色、黄色、淡绿、淡蓝等;在白色或淡粉色的背景上,可用深蓝、黑色或赭石色等,这样,字色就从背景色中从跳出,色度也有明显的反差,字就显得清晰明亮了;二是字色与背景色在色调上要协调统一。也就是说,字色在与背景色保持反差的前提下,色调的冷暖度却要保持基本一致。比如,蓝底、绿底上不要用红字,红底紫底上不要用蓝字等,俗语说:“红配蓝,狗也嫌”。
第三,字色要根据内容层次而形成层次。为了使课件各章节、大小段落之间的层次更加明确,字幕的颜色也可依层而定。比如,在深蓝色的背景上,章用红字(加白边),节用橙色,各标题用黄色,内文用白色,形成了色彩阶梯。使画面色彩丰富又层次分明。
第四,字幕的修饰要慎重。字幕的修饰,一般是指对字进行加边,虚化,投影,立体化,加过渡色,加材质色等,除了总标或大章目的字可稍做修饰外,其它字幕最好采用单色,小字的修饰只能使其显得更累赘,更不清晰。
九、图片不可过滥
为了更直观地把现实生活在中的情景搬入课堂教学,几乎所有的多媒体课件均采用或多或少的图片服务于教学。当然,作为教学内容的图片使用时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图片文件的体积不能太大,太大了会导致运行或显示的速度比较慢。一般用JPG格式的文件较为适宜,因为JPG图片压缩比可灵活选择,而且图片质量也可基本满足要求。
图片除直接用于显示教学内容外,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作为背景而出现,效果好的背景不仅起到美化画面的作用,而且也能揭示出对应教学内容的深刻含义。所以使用图片作为背景要注意以下两点:
(1)背景图片色调不能太深或太鲜艳,否则主题文字颜色不好设置,不仅会使显示教学内容较为困难,而且也会喧宾夺主。
(2)背景图片不能太实,颜色种类不能太多。太实或颜色种类太多同样会起到喧宾夺主而且同样造成主体文字色彩不好设置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设计课件界面时,建议不用或少用底图。可以用一些小图片如小花、小草、小鸟等点缀画面,起到美化画面的作用。
十、声音
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乐和效果声三种,除了语言教学声音是必须使用之外,其他课程的课件可根据内容来选用少量的声音。恰当地使用声音文件能起到引起注意、提示反应、表示事件进程、提供情景音效、提供反馈等,然而用不好则起到干扰、噪声的作用。使用声音文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太多过滥:过多的声音不但不能帮助学习者学习,反而影响其学习效果。
(2)音量尽量设置可调:每个人对声音的灵敏度不同,同样声压级的声音对有些人来说是悦耳动听,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太大而变为噪音,所以音量可调尤为重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Windows桌面任务栏上的“小嗽叭”图标调节,另外在界面上设置调节滑杆或其他方法来直接调节音量。
(3)用声音作转场效果声。这一点在演示型多媒体课件中较为重要。当画面切换时,添加声音能起到提示、警醒作用,对学习者形成新的刺激,使其产生再次学习的冲动。
十一、动画和视频
动画和视频能使学习者较为直观地观看教学内容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具有形象、直观、声形并茂的特点,适当采用能起到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作用。但若为增加趣味性或展示编程技术而过多地加入视频文件,不仅造成课件体积过大,而且还会使课件运行速度较慢,而且某些格式的视频文件需要特殊的驱动程序和播放器,容易造成死机,从而降低课件的兼容性。
使用视频文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体积不能太大:采用压缩比较大的MPG1或MPG4较好,当然采用RM格式的视频文件更好。
(2)学习者能自主控制视频的播放过程:如在视频文件窗口下面设置一些操作控制按钮,如放映、暂行、停止、快进、快退等。来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操作,当然视频窗口的位置和大小也应设置可调。
综上所述,界面的设计不仅要向学习者提供一个交互性强的操作环境,而且还要从用户的视、听感官享受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所以在界面设计时,应该把握整体,统筹安排,制作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和谐统一的课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主编 《计算机辅助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2、祝智庭等编著《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3、《色彩》主编吕智凯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4、张森、宗绪锋编著《多媒体CAI课件基本原理与制作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
5、付智怡《注意规律在课件设计制作中的运用》 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2期
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技法略谈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牛
赟
二 〇 〇 六 年 六 月
2.略谈多媒体教学 篇二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学生物教学,教学整合,优势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推广, 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 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由于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和概念性等特点, 因此不少人感到学习生物比较困难,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不少困难得到新的突破, 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学素质教育的一些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基础知识中, 仅从理论上讲, 是非常枯燥和难以理解的。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多媒体课件, 以其优美动听的音乐, 图文并茂的画面, 生动有趣的演示,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便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表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节时, 我利用媒体手段把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菊花和玉米果穗展示出来。这些画面不但生动有趣, 而且蕴含着有关的生物问题———同是菊花, 同是玉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种差异会遗传下去吗?这样, 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时, 便会集中精力, 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 在兴奋愉快的心情中学习生物, 获得知识, 激发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避免了课堂注意力的分散。
二、突破时空限制, 化微观为宏观
在DNA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时,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用板书、模型和挂图来讲, 虽然也采用了直观教学手段, 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就拿“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这一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讲, DNA的结构和复制这个课件可以从DNA的相对整体的双螺旋结构开始, 然后到一一分解的结构, 特别是碱基的组成和配对, 形象直观地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而在接下来的DNA复制过程的学习中就能很快掌握DNA的半保留复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了DNA从结构到复制的全过程, 使DNA分子这部分内容从微观世界走向宏观化, 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得到解决。通过测评85%的学生能回答出DNA的结构和碱基互补原则。
三、多媒体教学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化抽象为具体
在有关人体微细、动态、抽象的教学中。这些内容看不见、摸不着,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例如, 在教学《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一章中的“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时, 过去我们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 以语言讲述为主, 板画为辅, 虽然也能强调重点, 但缺点是既不真实, 缺乏动感。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来显示这一过程, 就能真实地再现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的动态过程, 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形象,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准备多媒体教案时, 有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 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多媒体教学能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 能不拘一格,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从而达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形式上, 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每节课时间紧张的问题。教师在精讲与启发的基础上, 还能够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反馈时间, 让学生质疑、问难和讨论。多媒体教学还能设计形式多样的检测题, 教师能对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学生也能通过自检自测, 达到技能与知识的双向提高。
五、多媒体教学更适合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普遍较差, 生物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 通过多媒体教学, 能运用直观教学方法, 使学生观看到有些无法开设的实验课情境, 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如《生物的变异现象》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过程, 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 分步展示它们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 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而且通过三者的比较, 能够熟练地把握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再如《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这一节知识既微观, 又不易直观讲解。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了一个发酵池中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的整个过程, 使学生一目了然, 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过程的了解。
六、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
在生物学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 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例如在“花的受精过程”这一难点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一个动画过程:一个黄色的花粉粒从屏幕外飘落到柱头上, 静止一会儿, 开始萌发, 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 随后慢慢地生长、伸长, 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 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囊。接着两个精子从花粉管出来, 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此时, 旁边的注字改为受精卵和受精极核, 又进行两次闪烁。在这一过程中, 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直观, 所以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总之,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对教学模式的深层次改革, 对师生学习方式与角色转变和课堂特色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无疑推动了素质教育, 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徐辉等.当代世界教育改革.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周美珍等.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权毅燕.生物学通报: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入生物课堂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1.2.
3.略谈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篇三
一、教学软件制作水平良莠不齐,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语文教学软件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题库型教学软件。这类软件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电子练习册。它让应试教育模式戴上了现代科技的面具,将人为的“满堂灌”改成了“电灌”。一类是娱乐型教学软件。这类软件融知识与娱乐于一体,力图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常把“学习内容”与“游戏动画”结合在一起,但是这种结合常常非常生硬,一个简单的师生问答,却要在屏幕上回复好几次,耽误时间,作为学习的辅助资料尚可,但没有课堂教学的适用性。
还有一类即是教案型教学软件。这类软件是根据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教案和教学特点制作的,严格按照新课改标准及现行语文教材编制。教案型语文教学软件,从背景资料、知识储备、内容扩展、重难点解析等,事无巨细,一一列出,只要轻轻一按,立刻显示。
二、语文教师自身的不足,限制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当多媒体进入语文教学时,语文教师收集、整理、储存资料的工作完全由计算机去做。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水平常常成为制约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时下的一些多媒体语文教学实例中,教师常常只是将计算机存储的各种语文信息按一定程序删减、排列、组合,缺少一种创造性地发挥,难以看到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价、加工、改造乃至创新的过程。教师面对多媒体仅仅只是一个被动适应的角色,人脑的创造才能扼杀在电脑严格的程序中。
三、多媒体教学妨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在协调中,教材、教师、学生“共振”(共鸣)是情感的突出表现。教学时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语文教师注意的是监视器屏幕上的图像,学生注意的是接受屏幕上的图像,师生之间情感的双向交流,演变成师与机、生与机的单向传送与接受,流动在师与生之间的情感因素被削弱了,而多媒体是绝对的“一言堂”,它不能听见分歧意见,也不能发现学生思维上的误区,更不能捕捉学生思想的灵感和火化。
四、多媒体教学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品味,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如果说多媒体技术在帮助学生识记积累语文知识方面有明显优势的话,那么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需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尽管语文课上师生双方常常借助语言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但语文课的根本任务不是研究这些思想感情的语言形式,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培养语言习惯,提高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任务不改变,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就永远代替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4.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篇四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今日静下心来,反复思量,却发现原来语文课堂教学,其实不应该是那么的复杂。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了,万物不论如何演化,其中都存有最原始的“道”。也就是说,道是当今万物存在以及运行的根本。语文课堂的“道”是什么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该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我有理由认为现阶段语文课堂中的“道”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什么叫语文素养?解释多多,看起来太高深,太玄乎了。那就简单一说:大家知道的著名作家巴金、鲁迅、贾平凹、钱钟书、高尔基、狄更斯这些人语文素养肯定高。(当然高尔基应该是俄文素养,狄更斯是英文素养)
巴金曾说过,自己能够背诵《红楼梦》。鲁迅曾教导我们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最好的蜜来。贾平凹认为,书之为友不能一日不交;书是财富,要逼者自己静心地读书。钱钟书从启学之时,就博览群书。读中学时,就读了《天演论》等英文原版著作,还啃下了《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至于他喜爱的小说杂志更是爱不释手,批阅不倦。考入清华后,他的第一个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终日泡在图书馆内,博览中西新旧书籍。自己的书就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他阅读面之广,连许多教授也叹为观止。你可看出这些名家的语文素养来自“课堂教学”?
此外,大家知道俄罗斯伟大的文学高尔基,由于家庭贫困只上了两年学。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他也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我就想不通了,现在好多的学生,语文学习不下十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为什么就不如这些前辈们呢?这是否可以说明,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不了语文素养的。有人要说,既然提高不了,那我们就不教语文好了。错!我说的是提不高语文素养,并非说语文课堂教学无用。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道”不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的“道”,只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谚语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决定人生,现在的学生思想上更多的是懒惰,在学习习惯方面养成最为糟糕,更多的学生根本没了读书的习惯,很少在课外主动去翻翻课外书,他们情愿将时间花在看电视、打游戏上,也不愿去看看书。对待学习也是图应付了事,在学习中很少有人因为不认识字而去查字典,翻资料,更不用说去想方设法的弄懂了。在小学五六年级,我曾做过一次统计,一个三四十人的班级,最多有十来本字典,如此学习语文焉能学好?
再说现在的书写习惯,学生的字越来越潦草,错别字越来越多,书写时眼睛离作业本越来越近,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在书写习惯方面更是不足。
此外,更多的学生已经没了背诵的习惯,他们基本上只满足于课本上要求背诵的部分,对于课外的背诵基本上无人问津。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头脑里没有,哪会有好的语言表达出来?巴金等老一辈作家也是因为头脑中装得多了,才有所创造的。
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现代的文盲定义为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得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因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我们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问题多多。众所周知,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它就像是建房的砖瓦。汉字掌握不好书面表达一定不好。然而,学生对汉字的掌握,我们是不敢恭维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汉字时多从方法上去讲解。比如:形近字比较法、谜语法、造字方法分析法等方法上去指导。再者,背诵无方法。少数学生在自悟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大多数学生还是死记硬背。因而效率不高,且容易遗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还得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分析写作顺序、想想画面、想想过程、记住关键词句等方法。结合相应的背诵内容加以指导。此外,对于文章的理解,我们习惯于课堂中大量的分析指导。以为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提高。素不知,这种成人观点的强加于学生,对学生来说都是痛苦煎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多问问学生的感受呢?如果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能让学生先谈谈感受,相互交流,同老师共同探讨。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要让一个人做好某件事,强制和压迫是做不到的,只有让他从心里愿意做时,才能做得最好。所以语文教学兴趣很重要。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实现了我们获得信息更方便、更快捷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比如:电视和游戏,能够更形象更直观。因而学生对读书就没有了更多的兴趣。有关资料显示,电视让人产生依赖作用,使大脑不积极地思考事情,而看书会开发大脑智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可我们的学生,读书的兴趣如此之低,不得不让我们对语文教育有所反思。
写作也全无兴趣可言。我就不知道,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作文到底是让学生写真话还是写假话?为什么要按照你的要求来作文?鲁迅的文章是你要求他写的吗?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你要求他写的吗?这些可都是作家们的内心体验。记得有一次作文,我要求学生写我的妈妈。除了一个同学没有做,全班学生都完成了。事后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他没有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走了。后来我就想,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放开手去,让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我认为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学生内心的体验。只有这种体验,才是最真实的,也才是最容易给学生带来兴趣的写作。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作文多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语文课堂教学不在于学生当时能掌握多少知识,而应该关心的是学生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能在培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各显神通!
5.略谈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篇五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关注学校内涵发展,全面做好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刚走上校长岗位时间不长的小字辈来说,参加今天的校长论坛,谈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我感到真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我的校长工作还没有做出成绩,因为我还没有很成熟的管理思想,但我有一颗乐意学习的心态,也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小小体悟,如果有和在座的各位理解不同的地方,我真诚的希望能和大家进行沟通交流,以促进我们的共同进步!
一、课堂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首要阵地
什么是真正的“课堂”,真正的“课堂”是课堂天堂的简称,凡是有利于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做人的活动就是真正的课堂,凡有利于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做人的地方就是真正的课堂。我2002年担任小学英语教学,每年的教学成绩都是全乡第一名,这些年的教学经历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无条件的。义无反顾地放心、放权、放手、放胆,把学生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能做到的事,包括(班级管理、布置作业、评价评定等等)统统教给学生去做。我记得2010年我母亲因脑瘤在住院,在我离开学校的两周多的时间内,当时已接近期末考试,四个班的学习委员配合小组长有条不紊的复习了全册书中的前八模块,那学期的教学成绩也非常的理想。我回来后,他们的班主任告诉我:“每次课时,学习委员都会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复习单词,讲试题,那一丝不苟的神情俨然一位小老师。”我说这得益于我们平时对孩子养成教育的培养。担任校长后,我继续倡
导了这种课堂教学,课堂的精彩是学生精彩,不是老师的精彩,真正精彩的老师是把自己的精彩变为每一个学生的精彩。凡是花开都有声音,静听花开的声音,等待花开的时辰,即时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我真心的希望我们交给孩子的是一种终身受用的东西。
二、坚持听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
作为校长,繁琐的事情非常多,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要分清主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走入课堂教学的前沿,认真地听课和分析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只有当学校的领导人掌握了足够的事实和进行足够的观察时,才能在教学和教育过程的这个领域里达到工作的高质量。经常听课和分析课的校长,才能了解学校里在做些什么。„„尽管学校领导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听课和分析课却是应当摆在首要地位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和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说:“如果我没有听过两节课,我就认为今天我在学校是什么事也没有做。”来到学后,半年的时间我听了八十余节课,大部分都是推门听课,只有这样才能听到老师最原始的常态课,才能发现一些优点和不足。比如期中考试后四年级的成绩不太好,我多次听课后发现语文课教师讲的很多,内容也很全面,但是课堂纪律太差,部分学生没有专心听讲,教师只是做到了该讲的都讲了,学生却没有消化掉,一些重点知识没有让学生抓死,抓牢,这样就出现了试卷中错字太多,学生做题没有时间观念,考试时试题做不完等问题。针对这
些问题,我和这位老师反复交流,课堂上她改变了教学策略,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重视了学生参与,还做到了面批面改,让人感受到,老师在真心关爱孩子过程中也促进了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这个有目共睹的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例子也成了其他老师学习的典范。还有一位性格比较马大哈的数学教师,成绩很差,我多次听他的课后发现他把竖式中的各位和十位都对不齐,就单独对他说:“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容不得丝毫差错,咱不能把平时的马大哈脾气带到课堂中来,那样会耽误孩子一生的,如果咱自己的孩子遇到像你这样的老师,你会怎么想?”这位四十几岁五尺汉子像做错事的小学生一样,惭愧的低着头,从那以后,他深刻反思,精心备课,对自己和孩子都严格要求并细化,成绩提高很快。
从这不断的听课中,我更觉得,学校给教师营造快速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很必要。对迫切希望指导的教师,我们的任务是帮他“登高”;对盼望展示自己才华的教师,我们的任务是给他们“搭台”;对害怕听课的教师,我们的任务是为他们“加油”。听课过程中,我还喜欢把一些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总结到一起变为全校教师的教学财富,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加强人文关怀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奠基
校长经常给我们讲的一句话就是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服众成王。我们做校长的更是如此,一定要俯下身子树立一种终生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要做好服务:就要做到视家长为上帝,视学生为天使,视教育为生命,是质量为灵
魂。不能让教师时时、事事、处处围绕考核转,把学习、教学当成任务去完成。要激发教师由要我学,要我做,变为我要学,我要做,我该学,我该做,让每一位教师时时刻刻都能保持忘我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把“冷冰冰”的科学管理与“暖融融”的人文管理处理得相得益彰,这是我们校长应该努力追求的艺术。
今年开学初我努力解决了全校师生的中午就餐问题,并亲自准备好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使他们在学校有一种家的感觉。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走到一起是我们今生的缘分,我们都应该倍加珍惜这份缘,大雪时我给远路的教师发去是否平安到家的短信,元旦时我给每位教师发去了节日的祝福,对于学校的卫生,总是早早到校,带头打扫,切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管理者的内涵。另外,为了活跃教师生活,我带着大家打羽毛球,跑步等,使教师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疲劳。在办公室,和老师们一起交流谈心,看到大家之间的那份轻松自然,其乐融融的家般温暖和团队精神绽放在每位老师的笑脸上,我倍感满足。记得在兰沃乡教育工作会议上,我曾说过要让张庄中心小学的每一位教师成为职业幸福感更强的教师,让每一位孩子成为更独立、更快乐的学生!我会为这个目标继续付出不懈的努力!
四、加大宣传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催化剂
当今这个时代,甘醇的美酒到处都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落后。因此,就学校发展而言,本校在教学管理上有什么长处或者成功之处,校长要考虑跟外界多交流。既要做得好,也要说得好,加大宣传,走向外界。不被发现、不被雕琢的玉,只是一块石头而已。
当你在将自己教学管理方面的东西向外界宣传的同时,你也在做更进一步的改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比如去年十月份在县举办的名家论坛比赛中,以我为首的七名教师取得乡镇组第三名的成绩;十二月十号我校五年级学生参加全县交通知识竞赛,荣获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些喜讯我们通过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反馈给家长和社会各界,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最新动向,感受学校的进展。
6.略谈民办本科体育教学论文 篇六
一、民办本科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办本科逐渐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本科的学生作为其存在的教育对象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体育教育不可缺少。民办本科的体育教育尽管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当中,还是出现了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僵化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创新,这些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民办本科的民办本科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其体育教学的每一项改革必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并与教育思想的要求相适应。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纲要》,主要明确了21世纪我国体育发展战略问题。面向全国人民要求学校首先做到“对学生要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训练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和技术、习惯。”要求全民都要:“每人每天都要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二种以上健身技能。”争取到建设成为中国特色全民健身系统。
2、阳光体育运动
12月,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三个部门联合决定,全国范围内自开始学校全部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地学校中大力实行阳光体育活动。明确规定利用未来的三年时间,在全国85%的学校名全面推行《标准》,规定各级各类的学校学生每天要坚持体育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学生体质要达到《标准》规定的及格等级以上,要求每名学生最少要掌握两种以上运动技能,并且在平时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3、终身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逐步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并且迅速得到了普遍推广,成为21世纪很多国家推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提倡者法国的P伦格兰德说“: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当中,是人不断学习的过程,今后的教育应该是在人需要的时候将知识和技能提供给人们。”终身体育思想是终身教育理论的延伸,是终身教育思想不断得到发展的结果。
4、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是教育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素质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法。我国教育部在1995年7月发部《通知》起,规定了素质教育要作为一项基本教育政策,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教育目的。”这一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使我国高等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如今民办本科体育教育发展现况及应注意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理念和不完善的管理体系
民办本科办学中存在的主观问题是,一些学校管理者及学生家长过多强调专业成绩,而对体育教学则采取了漠视的态度,部分民办高校甚至难以保证体育教学的课时。学生本身不重视体育锻炼,应付体育课现象较为普遍,更没有学生能够做到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虽然有的学校也能够开足课时,但应用的教材过于陈旧,教学模式过于简单。民办本科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例如,体育教学计划存在随意更改的现象,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人员配备,体育器材缺乏健全的管理措施,学校的体育场馆被随意占用等。自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民办本科体育教育管理要想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改革。
2、体育教学评价单一主观
在体育教育中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评价方法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要求,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评价标准绝对性,而应该针对本身身体状况和心理情况不能达标的学生,要制订弹性评价方法,使全体学生对体育活动都能充满兴趣。重视学生体育考试分数,不应用横向和纵向对比方法,不重视学生的进步现象。没有注意到民办本科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个体差异,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评价方法过于主观,只依靠教师的单纯评价,所以在评价中要引入学生间的互评。
3、民办本科体育教学缺乏特性
民办本科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础,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合格建设者的任务。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就业问题和择业问题,这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专业背景不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要求,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若以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发挥其专业特长和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针对民办本科体育教学的对策
民办本科体育教师要全面分析不同学生特点,让学生接触体育理论学习和专业实用性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创造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同时根据当前学生的关注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自身体育规划、讲解体育裁判知识,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这些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可以在工作单位实际指导体育活动。使其成为未来企事业单位体育健身运动的有力骨干,促进全国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1、挖掘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培养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过程中民办本科体育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要求当前民办本科体育不但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职业道德,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不但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而且可以树立学校正面形象,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民办本科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体育课深受学生喜爱,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民办本科体育教师不仅要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与德育,充分发现体育教学中与德育的关联点,将德育观念和民办本科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比如,教师注重自身形象,穿着言行应大方得体,课堂上教师准时到位树立“守时”的时间观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部分跆拳道的课程,在跆拳道教学当中,培养学生们尊重比赛对手就是尊重自己“礼始”与“礼终”,养成良好礼仪习惯。进行队列训练时,重点对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行动统一、顾全大局的优良品质。在太极拳教学当中,启发学生“身心合一”、“排除杂念”、“心静体松”,体会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使学生放松心情、排除烦恼、专心静心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民办本科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他们诚实、勇敢、机智、积极进取优良品质作为教学目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语言艺术在民办本科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讲解是在教授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清晰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利用丰富的感染力勾起学生的想象,讲解时语速的快慢和节奏能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必须做到备课充分、有理有据,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集体授课方式在当前体育教学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常出现教师在上课时间只要求整体动作一致,缺忽视了利用体育教学语言来丰富课堂,尽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体育技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采取示范性的教学语言,而对体育技能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多采取通俗易懂、朴实形象、浅明生动的教学语言。要使体育课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练习跳高时可以形容学生“身轻如燕”,练习太极拳时可以形容学生“稳如泰山,天人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利用语言艺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巩固教材与教法,增强学生体质,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积极的作用。
7.作文教学略谈 篇七
鉴于此,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主动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今年年初,伴随各科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的展开,我校在语文组全体教师中开展作文教学改革试验,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和尝试,一种较系统、较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逐渐成形,我把它称之为“作文修改互助互动教学模式”。
在介绍“互助互动”教学模式之前,我先说说写作文这一环节,作文改革后,我们要求学生当堂作文,45分钟内审题、拟题、构思行文,完成习作,避免了学生课余抄袭作文的现象,还能培养学生快速习作的好习惯,以前两周一次作文,很多时候,是在课后完成,这样学生写作文时就拖拉,抄袭,达不到训练目的。下面,我就我校作文“互助互动”教学模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互助互动”教学模式”是以“改—导—议—评—悟”五个环节为基本步骤的修改作文教学新模式。这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
一、做好互动准备
1. 动员。
杜甫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写作态度。贾岛推敲的故事,更是炼字锤句的佳话。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红楼梦》。依据这些事例让学生明白,其实好作文就是在多修改、多评价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让学生明白并且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修改作文。
2. 分组。
为了确保这一改革能够得到良好组织和有效调控,我们把学生分成五至七个互动小组(每小组10人左右,有正副组长各一人)。分组时,考虑以下原则: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自愿组合;从水平方面考虑互补组合;还要遵循可变性原则:从动态方面考虑可变组合(水平提高比较明显的人才应及时调换小组,以扶“贫”济“困”)。
二、评改
这种模式,将作文的修改放在课堂这片主阵地上,将批阅、修改、讲评的自主权放给学生,采取“分组互批,改—导—议—评—悟”的五步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改。
1. 制定标准,即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卷面等常规方面制订出评价的常规标准,印发给学生,供其长期使用。另外根据本次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制订出评价的特定标准。这一标准,可板书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2. 提出改评要求: (1)明确意义,端正态度。(2)积极参与,团结互助。(3)严肃认真,高度负责。(4)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3. 明确改评互动形式:学生依据标准批改他人作文。可以是组内成员间的互相修改,也可以随意地分发作文来修改,还可以抽签来修改。
第二步:导。
学生互批过程中,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一方面教师向学生传授修改的具体方法、步骤。帮助学生解决评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推选范文和拟写评语,另一方面随时发现并订正学生评改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第三步:议。
学生个人修改完成后,交流评改体会。操作时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小组内交流。先让修改者与复评者之间进行对话,挑选一篇好习作,一篇不成功的习作。二是小组外交流。组与组互相交换评选出的好作文,在对比中选出最优秀的作文,然后让作者先说出自己这篇作文的写作构思,推选一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朗读后学生自由发言,谈文章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去修改。在发言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去感悟自己的文章还存在什么问题。最差的文章拿到班内去讨论、分析,指出哪些地方存在问题,怎样去克服,最好不提作者的姓名,由别人代读为好。
第四步:评。
“分组讨论”结束后,在批阅的基础上结合修改作文的十个方面标准,学生对修改的作文,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评语要求准确、严密、中肯,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还可以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另外,可以通过开展作品朗读会、办班级刊物、墙报、投稿、展览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才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写出更有个性的作文。
第五步:悟。
作文返还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及评语后阐述个人意见。可从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文章得失、表达技巧的使用等方面来谈。课后重新修改自己的文章,上交教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五环节”可灵活调整,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这种“互助互动”式的作文修改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反复实验不断修正,以落实实效,克服弊端。
8.略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篇八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多媒体课件可将文字、图形、图像等创新地整合起来,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出客观事物,呈现教学内容。这样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的形象性的特点使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直观感受,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听视觉都能根据教学需要来满足,如诗歌教学,教学资源中有配音朗读可放给学生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先播放桂林山水的实景录像,这样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录像之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这样,桂林山水的美感受到了,读起来也津津有味,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化解课文中的重难点
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利用CAI,语文教材中深奥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计算机能随时把间接知识转化为直接知识。再现知识原型,这种真实性和直观感使得一些原本较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化,更加通俗易懂,学生更易接受,加快了理解记忆的速度。教《观潮》时播放潮来时势如万马奔腾,惊天动地的壮观场面。教《赵州桥》时,可展示赵州桥的远景、近景、侧景及桥柱、栏板上各种雕龙的姿态。教《葡萄沟》时可展示荫房样子。再配上相合优美乐曲,使平面的语文内容立体化,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便于轻松掌握。 比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让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是这一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山势的陡峭和詹天佑"人"字形铁路,并用动画向学生展示一列前后都有火车头的列车在"人"字形铁路行走的情景,还在展示过程中用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解说。这样图、文、声并茂,且有动感,这样学生既能直观地理解课文,又能激发起学习兴趣,一下子就理解了课文的有关内容,从而诱发学生从心里先赞叹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 又比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把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制作成多媒体动画课件,并配上感情的朗读。当学生学习到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幻想到的事物时,教师便出示这些图像,让学生边看图像边听朗读。这样图、文、声并茂,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对残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点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迎刃而解,如《林海》一文中描绘了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景物特点。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景物特点,及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给学生一个更好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惫,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教学《草原》时,先放映多媒体课件:"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羊群仿佛像给这无边的地毯绣上白色的大花……"然后放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草原的辽阔、羊群的活动等。学生的思想在驰骋,在音乐中,在动画的演示下,多姿多彩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学生仿佛来到了大草原,欣赏草原美丽的景色,这样,课文内容理解了,学生也学得有趣有味,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教《莫高窟》这篇课文时,一位教师设计了"美文诵读""影像""内容介绍""图片""我也来写"等几个模块,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进行自学、讨论、探索。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提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国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一些资料,为学生提供的所需的阅读信息,更好地体会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长征》时,学生对长征还了解得较少,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搜集一些反映长征的文字、图片资料。有了这些文字材料和直观的图片,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略谈多媒体教学】推荐阅读:
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10-18
多媒体与小学篮球教学06-17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06-23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08-10
多媒体教学课件段08-26
阅读教学与多媒体技术08-27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08-27
多媒体教学设备清单10-10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系统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