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创建规划(共8篇)
1.社区创建规划 篇一
学习型社区创建规划
宜兴市和桥镇兴业居委
和桥镇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名镇,素有“小无锡”之美誉,全镇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万人,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位于和桥镇西南部的兴业居委,豁区面积占镇区的三分之一,人口近4500人。2006年4月就被上级部门命名为创建学习型组织试点单位,为了把我们社区尽快建成为现代化社区,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不断拓展,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群众对社区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面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倡导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不断充实文明社区建设的内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居民群众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已成为现代文明社区建设必须要重视的重要课题和工作任务。为此,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制度”的工作要求,从建设学习型社区着手,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市民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社区居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社区文明程度,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建设学习型社区工作规划。
一、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工作基础逐步形成1、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学习型社区创建夯实了工作基础。这几年来,社区居委注重家庭、楼组和小区建设,从五好家庭、文明楼组、文明小区、特色小区着手,不断拓展,积极进取,推动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社区辖区内现有文明小区4个,有63.81%的居民生活文明小区之中,促进了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2、社区教育工作的扎实推进为学习型社区建设创造了工作条件。社区居委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目标中来,建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定期商量研究,定期调查摸底,定期组织活动,定期检查总结。同时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努力创新工作载体,整体推进社区
教育工作,使社区教育不断成为提高市民素质、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1、总体目标
把兴业社区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学习型社区,体现出四个根本性标志,即:社区环境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文明建设和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社区成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显现。
(1)社区成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主要是:
居民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普及率大幅度上升;普遍开展文明市民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无封建迷信活动,居民群众尊老爱幼,团结和睦,互帮互助,文明礼貌,展现兴业社区居民蓬勃向上的良好风气。
(2)文明建设、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主要是:
继续按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求,不断扩大文明小区创建的覆盖率,力争使9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之中。至2010年底,社区内创建学习型楼组超过50%,学习型家庭超过60%。保证一定的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经常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3)社区环境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显现,主要是: 通过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要使社区环境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继续拓展绿地面积,深化绿色小区创建。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的组织机构、网络和设施,面向社区居民积极开展便民利民、帮困救助、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服务。同时,要紧紧调动各方积极因素,进一步显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社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
2、主要任务
服务社区发展,以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不断巩固和扩大文明社区创建成果为宗旨,根据社区居民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社区市民学校办学的规范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努力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
育一体化;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教育的办学形式,不断拓展教育服务项目,提高社区教育质量,根据不同年龄、学历层次居民的教育需求开设多种类、全方位的教学课程,树立兴业品牌。
三、分阶段规划
1、初建阶段
首先建立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机构,落实力量;其次,选择基础较好的小区开展学习型小区试点工作。拟从四方面着手:
(1)建立网络。建立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领导小组,组长为居委会主任,下设办事员具体负责社区教育日常工作;在各小区建立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小组,落实志愿者做好具体工作。自上而下全面构筑创建网络,实行居委会主任亲自抓、职能人员分头抓、基层组织一起抓的运作机制,努力形成学习型社区建设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
(2)调查现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从家庭基本状况、学习设施、学习情况、学习成果和学习特色等五方面内容,基本掌握社区居民家庭文化学习的现状。
(3)广泛宣传。在社区的主要路段和试点小区设置宣传牌,利用各种载体和阵地广泛进行宣传。尤其是在收集典型材料的基础上,编纂创建学习型组织案例,在全社区广泛宣传交流,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形成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氛围。
(4)制订标准。通过调研摸底、归纳分析,以学习目标、学习主体、学习内容、学习场所、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等七项为基本依据,初步制订学习型组织的评比标准。这一标准既要符合上级有关部门的基本要求,也要考虑到本地区居民的文化层次,注重实际,为居民所能接受。
2、推进阶段
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加强管理和指导,把试点工作推向社区内各小区。拟从三方面着手:
(1)规范组织。规范社区两级学习网络,增强工作效能。健全终身教育的运作机制,壮大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实现社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2)结对共建。进一步完善结对共建制度,重新制订对口共建方案,充分发挥学校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积极性。
(3)抓好阵地。在小区里扶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休闲学习群体,推动“学习型楼组”和“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
3、发展阶段
总结经验,做好理论研究,把终身教育理念融入整个社区,基本达到学习型社区的创建目标。拟从两方面着手:
(1)总结经验。全面总结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召开建设学习型社区经验交流会,编纂学习型组织典型案例,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及时传播交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形成更广泛的创建学习型家庭氛围,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覆盖率。
(2)理论研究。针对学习型社区和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理论探索力度,撰写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
四、实施措施
(一)以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为主线
我们将在制定具体计划基础上,力争从两个方面实现有效突破。
1、理论探索。针对社区和居民家庭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理论探讨,积极寻求新思路、新方法,把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针对学习型社区和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硬件与软件、静态与动态、共性与个性、点与面的结合等方面,加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以理论带动实践,组织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从典型事例中探索规律性,不断深化学习型社区建设。
2、创建模式。不搞单一形式、内容和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现创建模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层次化,提高科学性、可行性,改变“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是针对知识型家庭而言”的观念,把创建工作放在更宽、更广的全民层面上思考与实践,形成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氛围。
(二)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为依托
1、坚持把终身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优先规划、优先落实,争取上级部门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的支持,以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探索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教育的模式,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影响面和覆盖面。
2、强化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优势,使社区教育网络更加健全。
3、探索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共建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单位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积极性,挖掘社区人文资源,整合社区资源优势。
(三)以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为抓手
家庭是楼组的细胞,楼组是社区的基础。学习型社区创建的目的,最终归结到人的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注重从小处着手,加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的创建的实效性,提升创建水平。
1、广泛宣传和发动,向社区内每户家庭发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倡议书,提高知晓率、参与率。根据社区部分居民为在职职工、早出晚归、很难集中学习的特点,在社区创设“楼组学习园地”,充分利用楼组小黑板、楼组宣传橱窗等阵地,号召大家每天读书看报,并轮流将心得体会写在楼组学习园地中,供大家学习参考。
2、从创建学习型家庭入手,发放《创建学习型家庭征询表》,组织各种类型家庭的座谈会,为制订有等级、分类别的层次式学习型家庭评估条件打下一定基础,使之适用不同类型家庭,从而有效增强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3、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增加吸引力。如开展积分型学习活动,以楼组为单位,组织参加科普知识答题积分榜竞赛活动,累计积分最高者给予奖励;开展竞赛性学习活动,组织楼组参加各类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参与中增长知识、汲取营养。
4、建立“楼组道德评议台”。充分利用楼组学习宣传园地等阵地,对楼道里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点评,将自律和他律很好的结合起来。
5、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建立家庭、楼组学习档案,编印《居民终身学习手册》,跟踪记录居民参与终身学习教育的情况。
(四)以特色工作、主题教育为载体
社区在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拓展思路,开展了一些特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理论学习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理论学习小组的有效做法,不断
健全和完善运作机制,并以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小组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抓好以党建促创建、以创建促发展的工作载体,做到“管理上求完善、内容上求深化、形式上求丰富、效果上求质量”,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和社区文明建设。
2、社区市民学校。针对学习对象的多层次、多特点、多需求,在办学形式上,不断针对群众实际,在办学内容上,要开办更多技能方面的课程,尤其在提高计算机普及率上下功夫,提高整体水平。
3、群众文体团队。随着经济发展和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群众自愿、自发组织并以社区为主要活动场地的各类群众文体团队大量涌现。为此,要继续抓好群众文体团队建设,做到群众文体团队不断普及与培育品牌紧密结合。同时,要定期通过展示、竞赛等活动,推进群众文体团队活动深入开展,不断使之健康发展。
4、爱国主义教育。要继续深挖社区资源潜力,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中各类名人作用,如离休老干部、名校长、文化名人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宣讲、作报告等,不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区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5、政治文明建设。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法治观念。要通过居委直选的形式,积极倡导居民民主自治,不断提高学习型社区居民参与的自觉性。
(五)以加大投入为保障
社区将不断加大对学习型社区建设投入比重,坚持把社区“多种教育,大家学习”作为社区建设、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优先规划、优先落实,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的支持,以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开展学习型社区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2.社区创建规划 篇二
一、主要做法
1. 创新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着力点, 明确创建标准和目标。
全面开发就业岗位, 使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率在90%以上, 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率在95%以上, 社区内无一家多人下岗失业的就业困难户, 无长期失业者, 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有培训意向的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社区内小额贷款的到期还款率在95%以上, 对失业人员、协保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纳入服务的覆盖面达到100%。
2. 创新岗位开发机制, 多层次多形式安置就业。
一是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9000个, 累计安置4050就业困难人员1.4万人。二是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中,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 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基层服务资源优势, 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求, 开发保安、保绿、保洁、托老、托幼、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等就业岗位, 安置辖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全市创办社区就业实体242个,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700余人。三是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安阳市区建立了7个创业园区, 通过给予房租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鼓励吸纳失业人员就业。四是就业服务进社区。作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的主要措施, 通过常年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送项目、送温暖“六送”进社区活动, 每月一至两次到街道、社区现场召开用工洽谈暨项目推介会, 把岗位信息和创业项目送到下岗失业人员家门口, 提高了再就业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3. 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手段, “一盘棋”盘活基层就业服务。
全市各街道, 社区劳动保障所、站都开设了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实行“一站式”服务, 为求职者设立政策宣传栏、服务指南、办事须知、服务监督电话等, 对于在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实现就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及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 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及时为他们办理保险补贴等有关手续, 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就业。去年以来, 一种“棋盘式管理”模式, 在全市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得到推广。社会服务大厅里悬挂起一块“棋盘”, 整个社区楼院小区分布、每个家庭状况以及人力资源情况都一目了然。棋盘以家庭为单位, 把辖区劳动者就业、失业状态分别用绿、红、黄三色棋子表示, 绿色表示全部就业, 红色表示零就业家庭, 黄色表示有失业人员;并且用拼音字母标注家庭中每位劳动者的状态;对于新成长劳动力、退休人员以及流动人员也都能及时变动标注, 使辖区内每个家庭中的每位劳动者的动态变化状况都能跃然棋盘之上。由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每月进行跟踪服务, 随时掌握辖区居民就业状态, 并针对失业人员实际情况和就业需求, 提供免费培训、职业指导、岗位信息等就业援助, 实行分类指导, 个性化服务。一盘棋使复杂多变的辖区就业服务实现了动态管理。
4. 创新就业援助模式, 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家庭至少有一个实现稳定就业。
为了使就业援助制度化、经常化, 近年来, 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政策帮扶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政策帮扶、技能帮扶、岗位帮扶、资金帮扶等措施, 使就业困难人员得到了就业安置和政策援助, 帮扶覆盖率在90%以上。一是建立申报登记认定制度, 实行“个人随时申报、社区适时核实、街道 (乡镇) 及时认定”的程序, 对辖区内就业家庭进行登记认定管理。二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各县 (市、区) 以及各街道 (乡镇) 、社区按照零就业家庭申报、登记、核实、公示、认定的程序, 依托全市四级就业服务网络系统, 及时掌握街道、社区和用人单位情况, 实现信息共享, 属地服务管理, 健全完善工作台账, 实行就业跟踪服务。三是建立援助制度。通过建立就业服务承诺、“一对一”结对帮扶、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和跟踪回访制度, 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得到就业援助和帮扶。
5. 创新考核评估标准, 确保创建活动达到实效。
一是细化考核标准。制定了《安阳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考核评审办法》、《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考核细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 从队伍建设、基础管理情况、各项服务情况、就业安置情况等四方面十六项内容对社区进行综合评估考核。二是定期督促检查。组织人员定期对基层就业服务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在考核评估过程中, 听取创建活动的全面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基础台账和落实政策有关手续;实地查验, 一站式服务、信息联网、政策宣传形式及安置基地、社区服务网点等相关情况;采取入户或电话抽查的办法, 从就业登记台账或就业数据库中随机抽取部分下岗失业人员, 了解其就业状况和政策落实情况。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每年都要召开基层平台创建及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会议, 对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给予表彰, 颁发“优秀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牌匾, 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取消, 形成了动态管理的激励机制, 确保社区就业服务健康发展。
二、改进建议
安阳市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活动以来,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工作制度和工作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因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1. 持续强化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抓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特别是县 (市、区) 、街道 (乡镇) 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 加强网络建设和基础管理, 创新工作机制, 拓展服务领域, 逐步实现县 (市、区) 与各乡镇就业服务联网,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推动城乡统筹就业一体化。
2. 继续开展示范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
继续组织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2010年全市“示范社区”要达到30个;继续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信用社区”创建活动, 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要在75%以上。要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提供就业;献爱心、送温暖, 亲情助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开展其他公共就业服务;积极推动全民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创办社区实体开发岗位, 拓展就业;开展特色就业服务, 鼓励就业。要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3. 切实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3.创建新型文明社区 篇三
构建服务工程 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社区服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地带领广大职工进行服务创新,把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落到实处。鹰山社区工会组织按照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要求,于2000年3月,开设了岳阳市第一家"130"社区家政服务中心,设有送货、餐饮、家电维修等13个服务项目。特别是家庭卫生清扫、临时照顾老人和照管小孩、特级厨师代办桌席等钟点工服务深受广大居民欢迎。这些服务随叫随到,服务到家。社区居民评价说:"特色服务'130',鹰山居民都欢迎"。国家民政部长多吉才让来鹰山社区视察时指出:"130社区服务大有可为,关键是方便了居民"。
完善安居工程 美化居民生活环境
鹰山社区从广大居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做好社区职工家属的后勤配套,完善社区安居工程。配套设施追求现代化。社区水、电、气、闭路电视、内部电话等六通到户。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宽带网在社区全面开通。社区内部金融、购物、餐饮、住宿、商贸形成服务网络;医院、学校、幼儿园配置齐全。社区绿化覆盖率达37.5%,先后栽培树木花草40多种,种植了7.6万平方米的草皮,社区内因地制宜建有花园、花坛、修建了园林桌凳、卵石游路,并修建了多处园林化小游园、喷泉、花廊等生活景点。
综合治理实现规范化。我们按共同参与,共同创建的要求,成立了鹰山社区管委会(协商议事会)。管委会由社区所驻各单位工会领导参加,参与对社区重大问题、重大建设的决策和协调、组织和实施。先后形成了《鹰山社区综合治理条例》、《鹰山社区绿化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管理有制度,落实有组织,综合治理见成效。
兴建文化工程 满足居民精神需求
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分布社区各处的篮球场、门球场、足球场等综合训练场,受到了职工的欢迎。为了方便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鹰山社区又兴建了俱乐部,向广大居民提供了健身房、球室等十几个活动项目,由社区所驻单位共同出资修建了五十米文化长廊,成为了各单位展示形象,传递市场信息,开展各项丰富多彩教育的文明窗口。
定期组织协会交流活动。社区现有书画、文学沙龙、集邮、篮球、音乐、根雕协会等十几个业余协会。这些协会会员凭着共同的爱好,常规性地组织各类活动。充分发挥了联合优势,有效地组织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都由社区牵头,联合社区所驻各单位组织各种类型的文化体育活动,如新春联欢会、秋夏季露天电影等广场文化活动,秋冬的各年龄层面的运动会,规模宏大,广大居民踊跃参与,活动效果良好。
启动教育工程 提高居民整体素质
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不断下移,社区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为了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提升社区文明形象,鹰山社区开办了市民学校,并利用社区内的电视栏目、文化长廊、宣传栏、专题黑板报和公告栏等阵地在社区全体居民中大力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风范。通过电视台生活栏目,以传递生活信息、热点问题、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突出主题,开展科技、卫生、法律、文化四进社区活动。社区相继邀请省市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在鹰山社区内开展大型咨询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不断向前发展。
心系爱心工程 解决居民实际困难
社区把关心关注弱势群体和离退职工的生活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鹰山社区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对弱势群体和离退职工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思想上沟通、行动上落实。
办好实事,为职工家属和居民排忧解难。社区中心工会建立了"四个必访"制度。即:下岗待业生活困难必访,长期外出打工的家庭必访,思想上不稳定、情绪波动、出现矛盾的家庭必访,疾病住院、伤残病家庭必访等。上一年中,我们分别对社区的低保户、优抚对象、军烈属进行了走访慰问,为部分下岗居民和伤残居民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四个必访"工作,密切了党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泗州路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规划 篇四
创建市级文明社区是为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建设规范化和谐示范社区的必要保证。为明确职责和任务,迎接合肥市文明城市测评,现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工作规划,确保创城各项指标得到贯彻和落实。
一、总体要求
根据合肥市创建文明城市体系的要求,按照区文明委和街道文明办的具体部署,社区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必须认真、按时、圆满完成任务。
二、主要内容
健全社区组织、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保持社区秩序安定、开展社区共建、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加强社区思想道德教育、保持良好社会风尚、重视社区志愿者注册和服务、加大社区创城宣传等工作。
三、工作方法
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各部门配合,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统一安排部署任务,细化各项任务指标,搞好督查调度,限期完成任务。
四、实施方案
(一)加强创建文明社区组织领导,完善社区创建体系
社区工作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市民对创城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在街道党工委的具体领导下,社区成立创建文明社区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亲自抓,组建社区青年志愿者队伍;同时,确保组织、人员、经费、任务、措施五到位,按照创建文明社区的体系指标要求,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在2009年底市文明委检查组的检查验收顺利通过。
(二)采取立体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文明社区的创建氛围 深入社区宣传创城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创建市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和任务,充分调动辖区内的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人参与创建的工作格局,把开展巩固创建文明城市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宣传发动,让社区居民了解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下一步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做好准备。
五、具体措施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扎实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
1、抓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品、社区广播、社区会议、社区网络平台等多种宣传形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将创建文明社区的各项要求送进每家每户,深入人心。以“文明小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的创建活动为载体,提高居民群众文明素质,在社区形成一个人人支持创城工作的浓厚氛围。
2、抓好专项整治。结合创建“文明城市”、“迎中博”、创卫生先进社区等活动,对社区各主次干道、各住宅楼,乱摆乱设、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乱停乱靠等问题,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进行彻底整治。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定期铲刷小广告,并针对社区内无证摊点进行专项整治。
3、抓督查,保成效。一方面抓创建工作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坚决做到创建工作任务、责任、人员、进度、时限“五落实”。二是及时向辖区物业公司反馈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具督办单,对创建工作实行全程督查,以查促干,确保各项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二)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形成创城工作整体合力。
通过宣传发动,使人人懂得创建文明社区要从自己做起,让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清除一块小广告,墙面会变得更整洁;捡起一个塑料袋,地面会变得更干净;说一句温暖的话语,邻里之间会更和谐。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提升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社区居委会的宣传栏定期刊登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对于创建中总结出的好的经验、做法以及居民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展示社区创建活动中的亮点,在全社区形成共创文明城的浓厚气围,力争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超过80%。
(三)完善社区党、团组织,促进基层民主发展。
1、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党团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团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整合社区资源,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依法执行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直选社区选民参选率≥80%;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共同商讨社区重大事务,形成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做好登记注册建档工作,并上报团市委。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制教育进社区。
首先,在社区积极宣传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弘扬法制精神; 其次,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全民法制
宣传教育的普及率≥80%;再次,街道、社区居委会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群众矛盾。同时,发挥社区党员、团员和志愿者的作用,当好社区与居民的联络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通过他们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提升社区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
(五)抓好社区环境治理,优化居民生活环境。
社区环境治理的好坏是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在创建工作中,要加强社区内环境治理,确保社区面貌有明显改善。同时,利用多方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向居民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文明的社区氛围。搞好社区治安联防,要在主要公共场所和重点要害部位安装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并有明显标志;城市公共消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完好率达到100%;社区技防、人防、消防符合安全要求。
(六)重视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开展多种社区创建活动。要把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纳入创建文明社区工作中,对文明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广泛宣传,家庭美德的知晓率≥80%;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积极投身到创城工作中来。
六、时间安排
1、全面动员阶段(2009年3月中旬)。社区召开动员大会,布置创建合肥市文明社区工作,实现“动员更加广泛,目标更加明确,认识更加提高,合力更加增强”的预期目标。
2、全面提升阶段(2009年5月下旬)。力争实现社区“五个明显”的目标,即社区居民文明素质有明显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有明显成果,社区硬件环境有明显改观,社区和谐程度有明显提升,创建协调督导工作有明显收效。
3、扎实落实阶段(2009年9月上旬)。对照测评体系找出差距,确保对社区各项测评指标的全面达标,确保各类创建宣传落实到位,确保各项提交材料全面到位。
4、迎接检查阶段(2009年11月中旬)。按照市、区文明办“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的相应测评要求精心组织迎接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泗州路社区党委
5.社区创建文明小区工作规划 篇五
为把“两个提高、两个延伸”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和公民文明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使全区的社区、小区建设步入规范化、秩序化的轨道,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先规划后建设的方式,在居民区实施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作,把社区和小区建设成为居民生活环境优雅、管理安全有序、人们的道德水准不断提高的“文明社区”、“文明小区”。
二、创建标准
“文明小区”创建标准
(一)治安秩序良好
1、小区软硬件建设达到创安标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组织、治保帮教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健全,制度规范,工作落实。
2、基础工作扎实有效。防范措施不断改善,不存在影响消防、交通的因素;协助做好暂(寄)住人口的登记、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帮教组织,责任落实,刑释、解教人员无重新犯罪;无群体性上访和闹事事件,民间纠纷调解及时,无民转刑案件和非正常死亡,无流氓团伙犯罪;无特重大、严重暴力案件和危害大的治安案件,无重大火灾事故,刑事、治安案件综合发案率控制在人口总数的1‰以内。
3、群众安全感增强。辖区居民对治安状况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85%以上。
(二)环境整洁优美
1、居民环保意识普遍提高,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小区做到6无:无乱吐乱扔、无乱贴乱画、无私搭乱建、无乱设摊点、无乱堆物、无乱晾晒。
2、环卫设施齐备、完好,公厕、垃圾箱(筒)整洁,生活垃圾袋装化,无残存垃圾。道路整洁,冬季清雪及时,车辆停放有序。绿化布局合理,见缝插绿,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建筑小品配置适宜,落实“四害”防治措施,“四害”密度控制在规定标准以内,不养家禽和无证犬。
3、烟尘控制、噪声治理达到标准,驻区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环保达标。
(三)社区服务全面
1、社区服务网络健全,服务网点布局合理,积极推选物业化管理,做好便民利民服务工作,办好托儿所、老人活动室、综合服务站等,居民日常生活方便。
2、建立各种为民服务志愿者队伍,志愿人员占居民人口5%以上。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关心老人、优抚对象、残疾人等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定期开展走访活动,及时做好下岗职工的教育培训和再就业工作。
3、居民所需的水、电、煤气、供热、房屋修缮等应急服务,做到随叫随到。公用电话等便民措施服务良好,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高,管理到位,居民满意率较高。
(四)邻里关系和睦
1、普及文明市民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对居民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开展《老年法》等有关法规的宣传,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和睦,互相帮助,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的良好风气。
2、(来源:好范文 http:///)制定居民文明公约,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楼院、五好文明家庭活动。
3、邻里团结,人际关系和谐,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五)文化生活丰富
1、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无参加邪教组织者,无封建迷信和非法传教活动,无计划外生育。
2、经常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有与小区规模、居民人数相适应的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和活动器材,有一定数量的报刊、图书。离退休职工的文体生活活跃、组织有序。
3、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和禁毒专项斗争。抵制和禁止黄色、淫秽的文化制品,无赌博现象,无贩毒吸毒案件。
“文明社区”创建标准
(一)社区组织健全
1、建立以街道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以专业管理部门的派驻机构和社区内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文明社区创建组织,形成工作制度,经常开展活动,发挥整体效能。
2、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组织健全,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3、加强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社区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创建活动经常
1、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要有规划,每月有安排。社区范围内有51%以上小区达到文明
小区标准,并有相当数量的文明楼院、五好文明家庭。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系列,融为一体,落到实处,发挥综合效应,居民安居乐业,绝大多数群众表示满意。
2、社区教育机构健全,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网络,能采用多种形式丰富中小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市民学校活动经常,广泛深入地开展市民文明知识教育,不断提高
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老年教育和再就业教育能满足老年人和下岗待业人员的需求。广泛组织各类社区公益活动,不断提高市民“三德”水平,社区风尚良好。
3、社区共建活动普遍。积极开展军民、警民、街企、企校等各种形式的共建、联建活动,做到共建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社区内6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的文体活动场所能向社区开放,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
4、文化生活丰富。社区设有文化体育中心和图书室,居委会有活动室,并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化体育活动器材。经常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和广场文化体育活动,大力普及科普知识,“扫黄打非”卓有成效。
(三)社区管理有序
1、秩序良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落实;治保、调解组织及群防群治队伍健全,工作效果明显;社区软硬件建设符合要求,能防止和控制刑事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影响稳定事件的发生;房屋出租、流动人口管理、民间纠纷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各项工作成果达到安全街道创建标准。
2、环境整洁。社区环卫、环保设施齐备,绿化布局合理,无私搭滥建,居民群众对环境卫生有较高的满意率。
3、服务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健全、有效,菜市场和集市贸易点管理规范,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活跃,居民群众生活方便,满意率达90%以上。
(四)社区经济发展
1、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改革开放,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发展地域经济,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
2、积极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3、多渠道地解决下岗、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再就业安置率达85%以上。
四、命名及考核办法
1、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工作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考核以平时考察为主,明查、暗访、抽查相结合,综合各方面意见,保证工作的公开性和公正性。
2、凡按照文明社区标准制定创建规划,开展创建活动一年以上,基本达到标准的街道可向区文明办进行申报,每个街道可申报一个文明社区和两个文明小区,并向社会公示。
3、区级文明社区由区文明办组织测评、考核,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经文明委审定,由同级党委、政府共同命名。文明社区每两年命名一次,不搞终身制。
五、文明社区管理
1、区级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由区文明办负责管理,并协调指导创建活动,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树立典型。
2、街道党委、办事处和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是创建文明社区的组织者和责任者,要根据文明社区的标准,把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和居民群众,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完成时限,定期检查。
3、文明社区要加强自身管理,建立报告和发生问题及时呈报制度。要建立创建活动档案,内容包括:社区概况、创建规划、有关文件资料、创建活动纪实、工作总结、奖惩记录、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等。
4、区文明办对已命名的文明社区每年考核一次,符合标准的保持荣誉称号。如发生重大问题或创建活动质量下降,区文明办及主管部门可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销荣誉称号。
6.社区创建规划 篇六
嘉信铸安·二零一零年三月
目录
一、锦江区安全社区基本情况...........................................................................3 1.1创建背景......................................................................................................3 1.2社区安全现状............................................................................................3 1.3安全社区推进情况...................................................................................4
二、锦江区安全社区整体定位...........................................................................4 2.1大区安全社区定位...................................................................................4 2.2街道安全社区定位...................................................................................5
三、锦江区安全社区创建规划...........................................................................5 3.1预定目标......................................................................................................5 3.2问题与挑战.................................................................................................5 3.3我们的建议.................................................................................................7 3.4安全社区创建建议...................................................................................7
四、预期成果及展望............................................................................................10
五、保障条件及措施............................................................................................10
一、锦江区安全社区基本情况
1.1创建背景
锦江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即五城区之一, 区域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人,下辖16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及居民的安全素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全市最佳人居环境,2009年,锦江区在成都市率先开展了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和准备,2011年1月,区委、区政府邀请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举行了隆重的“安全社区”启动仪式,标志着锦江区安全社区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和下一阶段工作的全面展开。
1.2社区安全现状
锦江区作为成都市的老城区,受历史沉积较重、经济发展较慢、城市硬件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区生产经营型企业的安全监管仍是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存在许多集住宿、储存、生产、经营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家庭式作坊和小型生产企业,部分经营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伤亡、伤害、火灾事故随时可能会发生。
二是居民家庭成员安全防范意识普遍不强,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家庭火灾、燃气安全、老人跌倒损伤、儿童烫伤或溺水事故等时有发生。
三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机动车辆数量骤增,部分人群交通意识淡薄,交通事故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网吧、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未按要求配备应急器材,有些商场在营业期间关闭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五是城乡统筹和城市建设过程中,施工工地的管理仍不规范,施工人员未经任何的安全培训就上岗工作,存在较为突出的安全隐患。六是校舍安全、校园挤压、踩踏、校园暴力等问题时有发生。
以上问题,单纯依靠安监系统的监管已远远不能适应,必须以建设安全社区作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探索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管理网络,推进安全综合治理,跳出安监抓安全,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进一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资料来源于四川人民政府网)
1.3安全社区推进情况
自2009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锦江区安全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部分社区设立了安全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确保了社区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部分社区建立了一系列社区安全管理的机制和办法,制订了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了社区内各类组织的安全管理职责,社区安全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社区开展安全巡查、治理安全隐患、加强宣传教育等已成为一种常态,社区居民接受、配合和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必须意识到,锦江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还处于起步期,面对锦江区的实际情况,如何创建安全社区,如何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是锦江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思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锦江区安全社区整体定位
2.1大区安全社区定位
锦江区作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试点大区,应定位于“开好头,成功创建区一级的安全社区;带好路,为成都市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探索经验和做法”。通过安全大区的创建,在成都市多极版图中构建“社区安全文化专区”,成为成都城市功能多极格局当中的重要一极,并进一步带动和提升“五个锦江”的品牌效应和产业升级。2.2街道安全社区定位
锦江区下辖的16个街道,应以试点大区安全社区为契机,在“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降低事故与伤害”的安全社区理念引导下,在《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指导下,以安全社区创建12项一级指标,50项二级指标细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安全社区机制,开展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策划并开展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安全促进项目,从而完成“以点覆面,推动大区安全社区,带动周边地区安全事业发展”的目标。
三、锦江区安全社区创建规划
3.1预定目标
到2011年底,锦江区成功通过全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专家评定,成为成都市第一个安全社区。
3.2问题与挑战
按照目前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城区/县为单位申请安全社区的,其所属街道/乡镇应有80%以上通过安全社区评定且为合格。也就是说,要想达成既定目标,锦江区必须在年内让辖区至少13个街道成功创建,并被协会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由此就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打破常规
自2007年8月,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被协会命名,成为我国第一个“全国安全社区”以来,中国少数几个城区级别的安全社区如北京老西城区,上海黄浦区的创建均是循序渐进,从试点街道出发,历经几年的建设和推广才最终具有现在的规模。全国还未出现过在安全社区的一个建设周期内,就成功携80%以上的街道通过评定并被命名的城区。工程浩大
按照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两年以上的街道才有资格申请安全社区的评定”。一个街道要将两年多的工作充分展现出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在迎接评定的时候,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现在让16个街道同时着手准备,在大区的层面上,必然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侧重和疏忽。
时间紧迫
锦江区幅员广阔,社区众多,街道与街道之间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发展层次不一,在两年的安全社区创建中,难免有的街道工作相对突出,有的街道工作相对滞后,而现在要把至少13个街道的创建工作在8个月内提升到全国安全社区的水平,会给辖区街道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评定失衡
参考协会的安全社区公告及其名录,历年来的安全社区评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均匀,基本控制在一个省市一年产生4-6个街道级别的安全社区。并且根据近两年我们参与安全社区现场评定的经验,协会为了维持地区安全社区的健康发展,同时出于维护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往往有意识的控制同一地区的评定数量。因此,锦江区一次性申请13个街道,必然会遇到额外的阻力。另外,在《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中的50项二级指标中,有任何一项二级标得零分,既不可通过全国安全社区的评定。
评定失控
按照协会《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规定,“现场评定组通常由3-5人组成,组长须由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安全专家或具有丰富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那么锦江安全社区的评定组将至少产生26名专家。根据今年北京朝阳区街道的验收态势,这些专家将2人一组,随机深入各个社区进行检查访问。由于评定组的庞大,产生的这种拉网式的验收方式,必定让各个街道备无可备,不利于锦江区安全社区的顺利通过。3.3我们的建议
考虑到区委、区政府对创建安全社区的迫切要求,我们还是希望在今年全面展开16个街道的创建指导工作。同时正视全面创建的种种问题,我们建议重点针对4-6个经济基础较好,安全社区工作已经产生一定成效的街道作全面的创建指导,特别是后期评定支持工作,让这4-6个街道充分体现出锦江地区的安全文化特色,力保试点能够一炮打响,圆满通过协会的评定。然后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有了试点的成功经验和成功路径,在2012年,锦江区必将成为成都市首个“全国安全社区”。
3.4安全社区创建建议
第一阶段
工作内容:开展社区事故与伤害辨识及评价;梳理街道安全工作。具体步骤:
(1)开展社区事故与伤害辨识及评价,从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机构统计和分析社区近2年的事故与伤害原因,如街道综治办、防火办、地区派出所等统计的近几年发生的治安警情、交通事故、火灾等各类事故或伤害数据等,分析事故与伤害的主要原因,找出安全社区的重点干预对象和重点干预方向,并出具《社区安全现状分析报告》。
(2)梳理近两至三年来,贵单位开展的各类安全工作资料,包括每年开展的各类安全工作内容、工作总结,特别是已经开展有成效的安全工作。
(3)根据社区安全现状和已开展的安全工作,结合社区资源,出具《安全社区创建实施建议方案》 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内容除安全资料和有关数据需由政府提供外,其余工作均由嘉信铸安负责完成。
第二阶段
工作内容:建立组织机构体系;制定伤害预防计划及目标。具体步骤:
(1)召开项目工作组会议,探讨社区伤害干预项目计划和目标。
(2)根据社区特点及自身安全工作基础,明确“安全社区”创建的安全促进项目以及重点干预项目名单。
(3)了解并掌握地区可利用资源,完善 “安全社区”组织机构建设。
(按照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安全促进项目的重点需针对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12项内容。社区可根据本身特点酌情从中选择若干项来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需要街道与我们双方进行协商,最终确定安全促进项目,并由嘉信铸安负责撰写文字材料。
第三阶段
工作内容:策划、实施安全社区宣传推广活动。具体步骤:
(1)根据街道情况和社区诊断结果,策划不同人群和场所的危险源识别系列活动方案。
(2)运用社区资源,策划开展安全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包括设计制作安全知识海报、折页以及安全宣传栏推广等。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如活动策划、宣传品设计等均由嘉信铸安负责完成,并协助街道落实实施。
第四阶段
工作内容:完善“安全社区”创建运行管理机制;整合策划安全促进项目,撰写“安全社区”申请工作报告。具体步骤:
(1)根据对街道提供资料的梳理,整合策划 “安全社区”创建的安全促进项目、重点干预项目内容。(2)完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机制,如危险源管理、伤害监测、考核评估工作制度等。
(3)制定“安全社区”创建持续改进计划。
(4)撰写、修订国家安全社区申请工作报告。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由嘉信铸安独立完成。
第五阶段
工作内容:整建安全社区工作档案。具体步骤:
(1)按照安全社区建设要求,建立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档案管理机制。
(2)工作档案设计,包括封面、目录、标签、编码条等。
(3)按照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档案管理要求,将街道提供的各类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编号入档封存。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由嘉信铸安独立完成。
第六阶段
工作内容:完善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的监测与监督 具体步骤:
指导医疗机构、职能部门、教育机构等开展事故与伤害数据的监测,并记录和统计分析,形成《事故与伤害分析报告》。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由嘉信铸安指导有关部门完成。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嘉信铸安为社区开发一个事故与伤害数据的监测平台。
第七阶段
工作内容:申报材料的整理制作。具体步骤:
(1)按照国家安全社区申请程序要求,编写各类申报材料。
(2)将申请工作报告及其他申报材料编订成书,设计制作10套。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由嘉信铸安独立完成。
备注:为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嘉信铸安为社区开发一个合适社区实际情况的安全社区管理平台。
四、预期成果及展望
2011年,锦江区4-6个街道成为全国安全社区。
2012年,锦江区成为成为成都市首个全国安全社区,4-6个街道成为国际安全社区。
2014年,锦江区成为成都市首个国际安全社区。
五、保障条件及措施
7.农村学校的规划与特色创建 篇七
一、农村校长工作感触
我长期在基层农村学校任教, 仅任三个农村学校的校长就达13年之久, 所以我对农村教育教学、对农村学校校长工作深有感触。
1. 要有热爱这块“贫瘠的沃土”的职业操守。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本质要求。教育是一块热土, 既贫瘠又肥沃。“贫瘠”是因为教师收入低、工作艰苦、单调乏味、社会地位不高。“肥沃”是因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 自身也不断成长;教师的成长路上, 有淳朴天真孩子的陪伴, 有千万家长的关注, 有教育使命的神圣, 有不断学习的需要, 人生其实是无比丰富的。
2. 当校长要有好的心态。
教育是周期性很长的事业, 教育是艰苦的事业, 没有一蹴而就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海南, 属于教育欠发达省份, 当校长的, 特别是在海南当校长的, 很多时候, 真是“一把辛酸泪, 谁解其中味。”所以, 要想当好校长, 就要有能吃苦的决心和毅力。有了这样的心态, 就能把挫折和困难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砺。
3. 当校长要善于跟上级领导汇报、沟通, 争取支持。
领导很多时候也很忙, 也是“临时工”, 这就要抓住机会, 多摆事实, 多沟通, 在感情上取得领导的认同。同时, 自己也要细致谋划工作, 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 让领导相信您的工作能力, 进而争取领导对工作的支持。
4.“雪球原来是可以越滚越大的”。
因钱少而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愁眉不展时, 想想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两句话:一句是,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学校”;一句是,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 非金钱所能买得来, 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振作, 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理解这两句话, 你就会豁然开朗。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在等着你, 而是你做好了准备, 机会来了, 你才能抓住。
二、农村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 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总体规模超编现象严重, 但有些学科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二是教师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任课教师年龄相对老化, 教师学历水平不高, 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教师数量少, 多为代课教师转正或民师转正。有的教师年事已高, 面对新课改对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 很多教师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能很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2. 学校生源情况。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品学兼优的学生大都从农村学校转学到城里读书去了, 因为一是县城学校教育资源优质, 特别是白沙思源实验学校的建成、农场学校并入地方管理等, 吸引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把子女送到县城或就近的原农场学校就读;二是农村学校的整体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结构不合理, 规模小、管理不强。随着近两年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一些生源也逐渐出现了回流趋势。
3. 农村教师待遇情况。2014年度海南省各市县在岗教职工平均工资收入: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白沙县教师的收入水平是全省最低的。一位老师在微信上感慨:“假如可以选择, 我一定不会选择在白沙当老师……”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地区做教育的艰辛与期盼。
三、农村学校的规划与特色创建的理念支撑
1. 贯彻新教育理念的需求。
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就是追求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 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毫无疑问, 新教育呼唤新学校。那么, 什么又是新学校呢?新学校并不仅仅是新办的学校, 有着新的校舍和新的教学设备。新教育所呼唤的新学校, 就是有着“标准化、生态化、绿色化、人文化、个性化、校本化、生活化、效能化”等等现代因素的学校。简单一点说, 就是如何把握精髓、付诸行动, 建设一所适应本地区发展的、让父老乡亲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的学校。新学校要求我们必须规划、创建适应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特色学校。
2. 学校文化底蕴的再认识。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 校园文化研究已经越来越为社会关注, 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涵盖了校园文化的定义、校园文化的特点、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等方面。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 校园文化包括:第一, 校园文化包含校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第二, 校园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学校特色;第三, 校园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可以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第四,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最初我们对学校文化的认识比较粗浅, 认为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在学校营造一些文化的气息, 比如温馨的提示语、墙壁文化, 以此鼓励学生学习、提高文化修养。随着这几年办学实践的深入, 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 真正的学校文化绝不是外在的、可见的标语或口号, 而是人们自觉行为背后的观念与思想, 是一种内在的精神, 一种能够代表学校现状、影响学校未来的精神。
3.“与爱同行, 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推进。
学校文化首先是一种信念文化。也就是说, 文化首先体现于人的信念。当一些信念获得全员共识, 并具有指引全体员工自觉行动的力量时, 这些信念就转变成了“文化”, 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说, 学校办学理念应该是学校文化的“魂”, 是学校的精神所在, 而学校文化又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是:与爱同行, 全面发展。一方面, “爱”是凝聚人心的伟大力量。我始终认为, 爱是教育的底色, 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以爱育爱, 让爱在师生中同行, 不仅是良好道德精神品质的重要表现, 更应该成为教育所谋求的核心价值取向, 成为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另一方面, 全面发展, 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追求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在新中国成立的六十多年里, “全面发展”一直写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上, 社会进步、人类文明, 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学校的规划与特色创建课题的目标
1. 理论上, 探索以“与爱同行、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适合我们学校实际的文化建设的特点、难点和方法, 探索发现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些规律, 为完善适合本地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同时, 结合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理论, 完整阐述我校“与爱同行、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核心的价值取向。把研究并界定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和外延, 进一步明确围绕“与爱同行、全面发展”办学理念衍生出来的学校文化的意义:倡导“山清人静、书香致远”的学校精神, 明确学校发展的核心文化——“绿韵、关爱、和谐、美丽”;在不断继承和发展中, 完善诸如校训“幸福人生, 从良好行为养成开始”, 校风“文明、规范、感恩、乐学”, 师生成长愿景目标“用知识和智慧给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学校建设愿景目标“让校园的每一个细节都发挥育人的效果, 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人文的芳香”。
2. 实践上, 通过课题研究的带动, 将“与爱同行、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校训、校风和学校精神上来, 进而落实到学校制度建设、学生常规管理、教师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等学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 并以此激发学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提升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质量和对学校的满意度, 致力于构建以办学理念为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 从而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注重实践方面的研究, 注重操作层面的总结, 是我们提出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同时尊重老师, 焕发教师创造的热情;尊重自己, 激发教育中每一个人的最大潜能。让师生在“与爱同行”之下“全面发展”, 让教育的过程成为人与人在相互尊重中充分实现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过程, 追求一种让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教育过程中健康、快乐成长的理想境界。
五、农村学校的规划与特色创建的内涵与实施
1. 内涵研究。
(1) 学校文化本质的研究; (2) “与爱同行、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的解读; (3) 明确和理解“与爱同行、全面发展”办学理念衍生出来的校训“幸福人生、从良好行为养成开始”, 校风“文明、规范、感恩、乐学”, 学校精神“山清人静、书香致远”, 发展核心文化“绿韵、关爱、和谐、美丽”, 师生成长愿景目标“用知识和智慧给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学校建设愿景目标“让校园的每一个细节都发挥育人的效果, 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人文的芳香”等学校文化“符号”的意义, 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各项具体建设阵地的实践研究。
2. 具体实施。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日益重视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 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当前我县提出“美丽学校”建设行动计划, 强调推进“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美丽课堂”的特色建设, 同时提出以“与爱同行、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希望将此办学理念弥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并期待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来逐步解决学校管理问题。同时也积极进行了特色建设的初步探索, 开展了学校现状的调研, 针对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 深入开展走访、意见征求等, 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家长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如举办艺术周活动:“现场绘画”、“美术书法作品展”、“手工制作作品展”、《故事会》比赛、“校园小歌手”比赛、《手抄报》展, 等等, 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特色探索与办学质量相辅相成, 润物于无声之中。
8.如何创建农村学习型社区 篇八
关键词:农村;学习型社区;创建;研究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要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区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型社区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单位,应在全国各地全面开展和推广。下面,本文就如何进行学习型社区建设谈谈个人的认识和建议。
一、学习型社区的内涵
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即社会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进行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新概念,它与终身学习思想息息相关、联系紧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欧洲终身学习计划文献中,其定义内容为:“一个城市(地区、乡镇)的发展超越了提供公民所需教育与训练的法定权责,进而透过提供学习机会,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参与性的、具有文化与经济活动的环境,以提高全体市民的潜能。”由此可见,创建学习型社区,其主要目的在于广泛提高国家公民的文化素质,转变千百年来在农村所形成的小农经济思想,通过传播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在农村,主要是增强农民的进取意识,使其自觉自愿地加入学习型组织中来。通过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增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农民庄稼的增产增收,以帮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二、建设农村学习型社区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的提出,社会各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建设农村学习型社区不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又能促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建设学习型社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民群体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接受教育的氛围,缺少平等教育的机会,因此,我们要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安排法制教育、创业培训、科技培训、绿色证书等实时培训,创设学习型社区,营造社区学习的氛围,让农民群众接受先进的教育,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综合素养和整体素质。
2.建设学习型社区,加快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状况是一个地区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反映,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和进步。学习型社区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地区精神文明的建设,会帮助社区成员形成明礼守信、勤俭节约、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爱国守法的精神品质,增强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社区成员保持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这样精神状态反过来又会促进当地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如何创建农村学习型社区
1.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教育的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互通有无,增进沟通,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形成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社区群众的参与热情。另外,相关教育部门要根据实情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加强教育监督,创建组织进行评准工作,对社区成员进行考核和评价,起到督促的效果,确保社区成员学习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奖励机制,保护居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增强居民自主参与意识,为农村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2.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促进社区教育的有机融合
农村社区中所拥有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如果不能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则无法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更不能促进社区教育的长足发展。因此,要充分拓展教育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众所周知,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最为丰富和集中的,虽然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各方面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在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加强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完全可以为社区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如,实验室、会议室、运动场、图书馆等。特别是小学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融合时,具有较强的亲缘性。我国小学入学大都采用“属地管理”方式,提倡学生就近入学,所以当社区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融合时,很容易实现家庭覆盖。可以通过文艺宣传、演讲讨论、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学校与社区的有效沟通,让社区真正走进学校,使学校教育融入社区教育。同时,学校的师资力量可以有效充实社区教育资源,还可以通过专兼职的方式聘请学校骨干成为社区文化专员,或将学校教师发展成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志愿者,主动提供时间为社区教育而服务。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应变能力
要想创设氛围良好的学习型社区,一定要改善教育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受教环境。(1)要建立相应的学习场所,学校、居委会、各类办公场所都可用于集中培训、交流知识、阅览资料等。要想实现知识与资源的共享,全面配备多媒体设备、学习用具等基本教学设施,并明确专人负责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2)要不断更新学习资料,通过社会赞助、社区购买、成员购买等多种方式,不断充实实用性图书,解决农民缺乏学习资源的根本问题。此外,政府部门要经常组织“三下乡”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与信息,不但可以有效拓展“三下乡”的活动影响范围,还可以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3)要广泛收集外部信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与竞争并存的经济形式,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社区发展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要重点分析发展机遇,勇于面对挑战,适时调整经营战略,紧紧抓住新机遇、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提高农民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强化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学习者提供有力平台
随着人们学习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应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广泛建设,这一手段也逐渐成为一种开发利用学习资源的重要方式,它具有互动性、多样性、拓展性、共享性、再生性等多种特点,不但是构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重要平台。此外,要构建畅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渠道,只有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传输,才能使学习行为真正覆盖整个社区。在搭建互联网时,要注重网络资源的有機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特别要加大社区内各教育机构的网络设施建设,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保障,还要加强网络资源的交互性,通过双向联网方式,覆盖教育场所,注重信息交流,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渠道宣传学习型社区构建的重要性,扩大学习型社区在农村居民中的知晓度。
总之,学习型社区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在实践上,学习型社区仅在一些大城市零星出现,农村学习型社区的形成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上仅是本人在学习型社区创建中的几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未来的学习型社区构建之路,还任重而道远,还将荆棘丛生,充满着问题和矛盾。正是这些困惑和挑战,激励着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相信在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定能够将农村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探索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元宁.关于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探讨[J].桂海论丛,2004(S1).
【社区创建规划】推荐阅读:
创建文明社区2010年规划11-09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社区迎检资料:社区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09-21
东海社区创建平安社区宣传总结07-12
无毒社区创建总结08-03
创建无邪教社区09-10
大港路社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计划06-23
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08-16
创建智慧社区的思考08-16
创建文明社区保障措施09-02
平安社区创建基本做法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