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讨论课作业

2024-09-10

近代史讨论课作业(共10篇)

1.近代史讨论课作业 篇一

读书笔记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号:912107830112姓名:刘英英

读书笔记

—— 读《走近钱学森》有感

一向不喜欢读人物传记的我,响应老师的要求,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走近钱学森》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对钱学森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钱学森博士是中国导弹、火箭、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于1911年12月11日降生在上海,不久之后迁到杭州方谷园2号,直到三岁时随父母迁到北京。1929年,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因伤寒养病一年,于1934年毕业。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得意的弟子。

对他来说,他自述一生中有十七位给过他重大影响的人,分别是:钱均夫、张兰娟、于士俭、于力、俞君适、高希舜、李世博、王鹤清、傅仲孙、林砺儒、钟兆琳、陈石英、王助、冯卡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

外界对他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他的导师说:“他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的发展。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美国海军次长丹·金贝尔对他评价:“无论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他的夫人对他评价说:“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他的学生对他评价说:“钱先生的治学之道就是会看方向、出点子、为国为民,想人之不敢想,言人之不敢言,为人之不敢为,超前意识,浑然一体。”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对他来说,一生之中,有乌云,也有太阳。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诞生的时候,他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激动,想要回到中国,为我们的国家效力。可是就在此时,美国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扣押钱学森于美国五年之久,在这五年中,钱学森没有丝毫人身自由,美国方面也完全禁止钱学森再参与有关火箭的研究工作。直到1954年,他费尽千辛万苦转交给了陈舒通一封求助信,正是这封信,拯救了身在水火之中的钱学森,使他得以结束了五年的监控生活,回到日思夜想的中国。回国后,他一方面以力学家的身份出现在媒体大众眼前,另一方面,秘密研制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在当时,钱学森是中国火箭研制方面的娇子,如果没有他,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可能至少得推迟二十年。他制定了研制导弹的三步棋:“先仿制,后改进,再自行设计。”在研究过程中,东风二号是一次巨大的失败,它发射之后失去控制,最后坠毁,在地上砸了一个二十多米的大坑。面对这样失败,钱学森充分显示了他的大将风度。他鼓励同志们不能垂头丧气,失败是成功之母。后来在他的努力之下,终于扭转了形势,中国的两弹一星终于成功发射,成为世界的焦点。后来,他又致力于飞船的研究,使中国的飞船事业也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他的晚年,他又致力于自动控制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因为钱学森而骄傲。从钱学森身上我们也是学到好多东西。爱国是钱学森矢志不渝的情怀,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奉献精神是贯穿钱学森一生的精神风范,是钱学森精神的丰富内涵。他不仅以自己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中国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率真的科学态度诠释了他作为科学家的高风亮节。求真是钱学森的本质特征,也是钱学森精神最闪亮的地方。他毕生的奉献,都源于他的求真务实。创新精神是钱学森精神的精髓。他曾向温家宝坦言:“要高度重视培养具创新性的人才。”“没有创新应对,死记硬背,即使你考试成绩很好,也不是优秀的学生。”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事实证明,他说的完全没错。

尽管读书笔记至此即将终结,但是我对钱学森的敬仰之情不会消减,对钱学森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同时,会时时刻刻以他为榜样,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实现对社会的奉献。

2.近代史讨论课作业 篇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现行大一新生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设“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一章, 分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节内容。笔者认为统编教材适用于所有本科、高职院校, 教材体例设计中凸显共性的编著优势, 但也存在个性与具体案例的缺失。据调查, 思想政治教学单纯强调反复灌输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受学生欢迎。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 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不同学情, 有选择地开发校本案例与恰当可行的教学方法, 探索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创新, 增强思想政治教学实效。

笔者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结合个人专业与兴趣, 努力探索将近代历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理论课程的有效形式, 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也达到逐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与此同时, 笔者认为学生在系统学习铁路职业技能的同时, 也有必要增强铁路人文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因此, 我们将有关的人文内容融合到专业学习的环节之中, 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现专业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笔者在具体实践教学活动中融入生动的案例。在“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一章的教学设计中, 笔者结合轨道类专业学生的学情, 以詹天佑为线索, 有意识地将其融合到教学活动与课堂讨论过程中, 探讨爱国主义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同时将京张铁路的设计原理等铁道知识融合进思想政治课堂, 实现与专业的融合。

笔者选择詹天佑进行爱国主义教学, 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 通过语文、历史课程的学习, 其历史形象已深入人心。另外, 笔者所在学校以铁路为主要专业特色, 校园中铁路文化氛围浓厚, 说到詹天佑, 也能引发学生的广泛关注与共鸣。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我们通过课前布置任务发挥学生的参与性, 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电子数据库等资源,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詹天佑生平的文献, 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知识积累。

教学开始, 我们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式的互动播报, 以PPT的形式播报詹天佑人生的重要阶段:幼童留美时期, 学成归国从事船政事业时期, 督办京张铁路时期, 辛亥革命前后督办粤汉铁路及任职交通部时期。通过播报, 我们增强了学生的有关认知。

课程讲授阶段, 我们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合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去认知, 目标是带领学生认识历史人物时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 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关于近代爱国主义历史的理性认知和价值判断。

在教学问题的设置方面, 我们在课程中不是简单的知识问答, 而是将问题有意识地与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近代化史观密切融合。

第一, 1825年9月27日, 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正式通车, 极大地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方式, 也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等。工业革命以来近代化的发展潮流与传统中国“男耕女织”的基本经济模式形成强烈的对比。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逐渐融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逐渐转型, 而这种转型却并非一帆风顺。铁路就是其中较为显著的例子, 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吴淞铁路, 其在建成后不久即被拆毁, 同时期的唐胥铁路建成后竟以骡马拉动机车。因此, 铁路的发展不仅可以看成是中国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也是走向独立富强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 我们继续引导学生理解以詹天佑为代表的近代先进中国人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探索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流。正如他对中国铁路建设的基本看法, “我国岂智力不若欧美, 而司蒂芬逊之流, 何不能产生于中国耶?”从这里出发, 我们继续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主持修建的近代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在铁路史建设中的意义和价值。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 无论身居何位, 都心忧天下, 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 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 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行动的传统。

第二,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近代以来,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近代修筑铁路的权益为列强攫取, 而传统知识分子专注科举导致国内相关技术人才匮乏, 西方技艺被视为“奇技淫巧”, 从洋务运动时期提出的“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到曾国藩、容闳支持的幼童留美, 再到学习铁路专业的詹天佑回国后从事福州船政局的工作, 可见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困境, 即一方面是列强的攫取, 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桎梏。因此, 当自主修筑铁路这一重要的历史责任由詹天佑担当时, 则又体现出近代史上爱国主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 而这是我们需要在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注意有效引导的重要方面。

第三,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 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引入思想政治课程案例的实际教学活动过程, 即结合铁道技术、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进一步认识京张铁路的有关修筑问题。通过教学互动, 学生运用铁路工程专业知识去解释“人”字形路轨设计的原理及其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合理选择, 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形式, 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专业知识的互补, 在此过程中形成热烈的研讨氛围, 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我们要求学生结合铁道概论等专业课程的学习, 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京张铁路一系列技术的创造性措施, 理解为什么能在较短时间内, 用最低的费用, 顺利地完成了全线兴建任务。如我们要求学生对于其非常熟悉的依山腰铺设“人”字形路轨的原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 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为什么列车运行至此时改用两部大马力机车, 一前一后, 一推一拉, 通过“之”交叉口再换方向, 推的改作拉, 拉的改作推。这种创造性的设计, 既简易可行, 又减少了线路的长度。我们认为, 通过将专业知识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去, 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素材, 同时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进行尝试, 为下一步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中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育弘扬新时期铁路文化精神, 既需要从实践层面强化职业意识, 在高职教育中贯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学习和塑造;同时, 我们也很有必要从历史传统中汲取有益的精神价值, 更好地以案例的形式塑造现代铁路人的职业精神。教育学生要善于把人生的理想和个人追求, 与铁路事业的需要结合起来, 充分认识伟大寓于平凡的深刻哲理, 通过在本职岗位上贯彻“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实现个人价值在集体事业中的升华。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时代, 詹天佑精神又赋予了铁路人新的时代精神, 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 中国铁路精神又被赋予了十分深刻的内涵和价值。

总之,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既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质。我们探讨不同学情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学途径和方法, 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 不断地总结经验, 最终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学生“真心喜爱, 终身受用”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3年修订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茅家琦、高宗鲁.詹天佑传[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

[3]戴艳军、吴桦.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

3.近代史讨论课作业 篇三

【关键词】讨论教学法 教学实效 实施办法 精心设计 合理运用

怎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兴趣盎然,提高教学实效,从而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在愉快地历史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笔者认为讨论法教学应该是较好的选择。

讨论教学法就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合作探讨,并因此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情感,发展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实施讨论教学法的好处

1.讨论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现代的大学生对于历史课已经非常的熟悉。他们小学、初中、高中都开过历史课,上了大学又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他们会觉得多余,从而轻视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课堂讨论围绕他们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展开,既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2.讨论教学法能提高学生运用和搜索资料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课的发言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精心准备讨论内容,这无疑对于他们搜集和运用资料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尝试。在讨论过程中,参与的学生需要认真思考问题,为了互相交流感知与见解,学生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同时又要寻找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而可以促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并进而更新思维方式。

3.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又能使学生明辨是非。常言道“理不辨不明”。通过课堂讨论,还能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多角度看问题,遇事冷静思考,养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

4.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还能锻炼学生胆量,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走出校门后适应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打下基础。大学生上大学不是最终目标,能够找到适合的工作,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才可以说是每个大学生的夙愿。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有优异的专业成绩外更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当众讲话的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而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锻炼。大学也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能够在大学四年里加强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讨论教学正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二、讨论课实施办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办法:

讨论法教学按教学时间不同可以分以下两种:

1.课前提出问题,留出时间让大家思考讨论。如果课堂需要讲授的内容不是太多,有剩余的时间并且所提讨论题目答案已经包含在课堂讲授中,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这样的讨论相对简单,一般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主要可以通过讨论检验课堂效果,加深学生印象。

2.讲授内容结束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留待下一次讨论课讨论。课堂讲授内容较多时,并且所提讨论题需要课后多方搜集大量资料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这样的讨论应该留出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师生都要高度重视,根据情况也可以设计成辩论赛等形式。

讨论法教学按参与的学生人数不同有同座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不同的规模,其中小组讨论又可以有如下不同形式:

1.小组内讨论。这种方式主要是小组各成员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反复协商调整,最后达成小组共识,形成书面结果。

2.先小组内讨论,再课堂展示。这种方式是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发言,以展示本小组结果,由全班共享各小组成果。这种方式适用于教师根据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结合实际,拟订若干讨论主题,分派到各小组分散讨论的情形。

3.先小组内讨论,再小组间辩论。这种方式是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结果,再以辩论会的形式,各小组间进行辩论。这种方式适用于争论比较大或适合辩论的主题的讨论。

按教学内容不同又可以分为专题性讨论、析疑性讨论、欣赏性讨论等不同的性质。它可以在教学的各步骤中运用,要从实际需要去考虑上述各点,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讨论教学法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也可以说是讨论教学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讨论问题的设置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特别是针对历史现象的看待或评价,不少学生可能存在着错误观点,或者说有些比较偏激的看法,老师在选讨论题时要能够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并且有非常想发表高见的愿望。比如在讲到戊戌变法这一节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题“假如光绪皇帝有实权,变法会成功吗?为什么?”学生就很感兴趣。历史不能假设,但为了开阔思路,引起学生的思考,我们也不妨假设一回。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是下次课之前讨论,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课下围绕论题搜集资料或写发言提纲,为下一次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2.要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材料的基础上,准备一个小型的提纲、报告或总结、心得,哪怕是寥寥数笔,但也至少说明了学生认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

3.为了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课堂表现作以记录,作为考评之一,计入期末成绩。同时声明:发言观点的对错不重要,贵在参与,当然,对于表现优秀者也要提出表扬。

4.讨论进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虚心听取他人见解,作出正确评判,修正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论据,同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就论题的实质及关键点展开辩论,因势利导,深化讨论内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偏离问题的随意讨论,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学生的不同观点,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便为讨论后的教师总结准备材料,进行有效指导。

5.教师要做好讨论后的归纳总结工作。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要及时作出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有哪些不同观点;要肯定不同观点的积极方面;正确的观点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6.布置作业,撰写政治小论文。讨论后,学生可能在这一问题上形成比较独特的见解,这时可鼓励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撰写政治小论文,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总成绩。这样,既提高了讨论课的实效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习讨论的兴趣。

三、结语

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明显的功效,但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只要我们纲要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联系学生实际,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门课一定会使学生大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谢金森.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莆田学院学报,2005(3).

[2]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 . 讨论式教学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4.近代史期中作业 篇四

——浅谈广州黄花岗起义

材料光电高斯航 201030320062 1911年的辛亥革命至今整整一百年了,回顾这百年历史,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在广州打响的。自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探求着新中国的出路。其中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结朿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在武昌起义之前,孙中山等人在广州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其中又以黄花岗起义尤为意义深远,彰显了广州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和大本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广州一直是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前线,新事物传入的窗口,近现代维新、革命的策源地;有着长久对外通商的优势,最早形成了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固有的阶级格局,为中国社会后来的演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各种思想和理论的启蒙与形成也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的系统纲领都是在此酝酿。

1910年11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以推翻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次年1月,同盟会在香港设立起义统筹部;4月23日,黄兴等在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4月27日下午五时卅分,黄兴、徐维扬、朱执信等130多个“选锋队”的爱国志士,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向两广总督衙门发起进攻。“选锋队”的勇士们无畏无敌,浴血奋战,但最终因势孤力单而牺牲惨重,起义宣告失败。起义后,同盟会会员潘过徵冒死把散落的七十二位志士的遗骸收殓安葬于广州北郊的红花岗上[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黄花乃菊花,象征革命节烈。] 其实,革命者们事先已知起义消息泄露,却还是义无反顾,视死如归。这是革命者们对时局的强烈不满、对救国的迫切期望,让舍身取义成为了那个年代他们的归宿,更诠释了革命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高尚情怀。这些烈士中也有留学生、海外侨胞、记者、教师、工人、农民、军人,他们来自社会各界,不少人更身为士绅,家境优越,但凭着追求自由、民主革命的信念和理想,他们毅然选择了舍身就义。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黄兴所领导的广州三次革命中规模最大,牺牲最大,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革命。虽然最终是以失败告终,但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革命党人在起义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唤起了民众的革命斗志,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投身于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清皇朝的统治,为同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从而引发中国历史的大转折,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这次起义“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黄花岗起义因此奠定了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与中心地之一的地位。

附录一: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黄兴 [蝶恋花.哭黄花岗诸烈士] 附录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记功坊峙立墓 梁国一墓

5.近代史作业实践报告论文 篇五

目:

走进大美临沂

------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走进大美临沂

------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一、考察目的

通过对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参观,重温红色道路,探寻沂蒙精神,对沂蒙老区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更透、更清晰的了解。亲身感受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心中充满莫名的感动和感慨,它就是一座无形的丰碑永远屹立的在人民的心中,是代表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鲜明标志,英雄长眠于此,而后人们在此寄托的不仅仅是哀思还汲取着不断前进奋发向上的力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为了祖国奋不顾身,英勇抗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品质依然需要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简介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南北长65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290亩。以45米高的五角灯塔式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心,塔的东南方向有开国首席大将粟裕骨灰撒放处。当年,在沂蒙山区乃至华东解放区广泛流传这样一首歌谣,还把它作为对联到处张贴:“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以及罗炳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和王麓水墓,此为东墓区;以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轴线,与东墓区对称的西墓区有丁秋生骨灰撒放处和常恩多、刘炎和张元寿墓。塔后是宫殿式烈士纪念堂。堂内有表现烈士事迹的浮雕和镌刻着61,813位烈士英名的石碑。纪念堂前左右两侧分别是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和革命战史陈列馆。陵园内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刘伯承、陈毅和罗荣恒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三、主要旅游景点

首先,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的大门,陵园大门为坊式建筑,面前并立4根朱漆明柱,横枋彩绘,蓝色斗拱疏密其间,顶覆黄色玻璃瓦。大门上中红色横额题“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系著名书法家舒同手书。大门两侧,红墙灰瓦,古朴典雅。门前左为广场,右为桐树林,中一弧形单孔石桥跨青龙河与陵园前街相通,建筑风格很独特,气氛很压抑,给我的感觉很严肃、庄重,使得我的心情很沉重。

紧接着,我们内心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进入了陵园中,一眼就看到高高耸起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它位于陵园中心,为五角灯塔式建筑,基部塔台为五面体石质平台,周围绕以石槛,供参观者走动。基台上为亭式塔墩,周围环接铜质栏杆,5角各立有2条花岗石柱,石柱顶端镶有表现战争年代工、农、青、妇、兵战斗、生产、放哨等内容的浮雅,上面写着发生的战争和事迹。亭内的每一塔壁上部各有一幅大型浅浮雕,题材均为反映军民英勇战斗、取得胜利的事迹。浮雕下部亭壁上分别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政委员会的题词,山东省政府建塔碑文,鲁中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题写的碑文,及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塔身正面,镶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 念塔”7个鎏金大字,字体刚劲有力,清晰可辨。塔的顶端嵌有一立体巨型景泰蓝五角红星。走近纪念塔,当我们看到那一幕幕雕刻在石碑上,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当年战士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奋不顾身的战争场面时,战士们冒着敌人的船坚利炮,冲锋陷阵与敌人拼斗,其中有几个场面令我们万分的震撼和愤慨。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烈士塔北侧,为传统宫殿式建筑。两层飞檐,斗拱交错,顶覆青色玻璃甬瓦。正面廊檐下悬一巨匾,上题“革命烈士纪念堂”。堂四周,环以回廊,正面并立14根明柱。堂内以钢筋水泥和栋梁,穹窿顶棚饰以彩塑。堂内迎门为一石碑,上镌周恩来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碑面为任弼时题词“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碑前两侧,陈例子着王麓水、赵铺、刘炎、张元寿4位烈士的半身石质浮雕像。堂内东西两面正中陈着着两块巨在的联碑,直通堂顶。碑上镌刻着很多烈士的英名,他们为了战争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革命战史陈列馆值得我们去参观,位于纪念堂东侧,馆为“回”字型平房建筑,外边两侧有一个废旧的坦克和一架战斗机。我们在附近纷纷合影留念。进入馆内,里面大多为大量的文字、图片、图表、照片、雕塑和实物,反映党和人民在鲁中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再现了1932年“日照武装暴动”、1943年蒙阴“岱崮阻击战”、1947年蒙阴“孟良崮战役”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光辉战例,还有一些战争遗留下来的武器,如子弹壳,小米加步枪和缴获的武器等。烈士事迹陈列馆位于纪念堂西侧,与战史陈列馆对称布列。建筑形制亦同。馆内通过大量文字、图片、文物等资料,系统介绍了罗炳辉、赵铺、陈若克及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等32位烈士的生平事迹。旁边还有讲解人员为我们讲述战役的详细内容,让我们更进一步的接触历史的回顾。

最后,我们来到了陵园的东侧,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水池,但是里面的水不是很干净,这边还建有罗炳辉、王麓水、汉斯·希伯、张元寿、刘炎、常恩多及陈明、辛锐夫妇8位革命烈士的7座风格别异的烈士墓,又立有罗炳辉遗像亭1座。许多人为他们进献花圈,我们也折了松枝以此表达我们的崇敬的心情。

四、感悟

参观烈士陵园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感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刻认识到了革命老一辈为我们留下的沂蒙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临沂是山东军区指挥地,陈毅,粟裕将军在此地指挥了一场有一场激烈的战争!可以说沂蒙山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沂蒙山区的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也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在沂蒙山区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投身战场,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

6.近代史作业读后感 篇六

当时的由于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以及过于膨胀的君主专制,不明白他们所面对英国、法国并非是之国,西方国家带着绅士风度并不是到中国来朝拜进贡,而是来进行贸易。那时的中国,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根本不知道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变化,而此后引发的鸦片战争仅仅是因为皇帝对待马嘎尔尼十分无礼。中国直到鸦片战争失败及剿夷派崩溃后,才有人意识到是强国之路。

其中让我感受比较深的是林则徐这个人物,他是典型的中国士大夫的代表人物。鸦片战争的失败跟林则徐本人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在虎门销烟时,林则徐看起来是一个十分有决断,有思想,一心为国保卫人民且百战百胜,战无不胜的人。其实他也真的觉悟到了是时候去西方取经了,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把他的想法大胆公开出来?如果从他那时起,觉悟了的士大夫都去表达自己,那中国的现代化可能会早二十年。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因为在他心中,他的名誉比拯救世界更重要。这也是中国士大夫的通病。我认为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士大夫本来就是胆小懦弱,不敢说出实话,另一方面是皇帝和官场的大背景十分固化,且皇帝时常用人不当,使士大夫们不敢言也不敢怒。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统治者应当多听取八方的意见,让真正有抱负的明珠慧眼帮助中国一直进步。

其实只要当时政府回过头去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闭关自守是多么大的错误。远在唐朝时,日本就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快速引进中国文字,服饰,建筑甚至是管理制度,它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进行很彻底的进行,于是它就越来越强大。不说日本,当时玄奘西行,引进了佛教,使其在中国发展。佛教的引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选择,还促进了国家的管理。这说明引进外国的优秀文化是一个促进国家发展的好办法。倘若当时的中国有足够高的智慧,大胆引进西方文明,将战争化险为夷,那么中国不仅会与西方强国并驾齐驱,而且一定会在国际上重塑中国文明的辉煌。历史不会改变,但我们可以吸取历史的教训。学习历史,吸取教训,是走向成功的比较好捷径。在做决定时,想一想曾经走过的弯路,或许,它就会轻松许多了。

★ X老师作业读后感

★ 作业的革命读后感

★ 教你做美图秀秀之设计网店水印

★ 两个人的梦想秀读后感400字

★ 读后感之《红楼梦》

★ 《论持久战》之读后感

★ 男婚女嫁之读后感!

★ 《纸婚》之读后感

★ 小学三年级暑假读后感作业

7.近代史讨论课作业 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是主要的是(B)A、清朝晚期政治腐败 B、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C、军备废弛防御力差 D、战和方针举棋不定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3、在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国中之国”的地方是(B)A、通商口岸 B、租界 C、使馆区 D、公廨所

4、最能反映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侵略特点的是(B)A、割占中国的领土 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

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 5、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C)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D、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6、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D)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中法条约》 D、《马关条约》

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A、林则徐 B、严复 C、洪秀全 D、康有为

8、从1840年到1919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反抗,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D)

A、资本——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B、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C、中国武器落后 D、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9、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是(A)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C、捻军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0、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A)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D、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

11、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是(C)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B、中国社会一半是半殖民地的,一半是半封建的

C、独立主权部分丧失,既保存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D、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经济

1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D)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13、鸦片战争后,列强谋求在中国传教的根本目的(D)A、传播西方文明 B、让西方宗教获得广泛传播 C、为清政府提供思想武器 D、从精神上侵略中国 14、19世纪末,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B)A、争夺路权和矿权 B、强占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C、争做中国的债主 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5、鸦片战争中,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这个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灭了,究其根本原因是(D)

A、中国通商口岸少,关税税率高 B、中国人有不习惯使用洋货的传统 C、中国人民过于贫困,购买力太低 D、中国自然经济具有顽强抵制作用

16、恩格斯曾在甲午战争进行时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却是逐渐的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D)A、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的是(D)A、宣传西方文化的优越 B、帮助中国兴办教育

C、推动近代中国文化的发民 D、用西方文化改造甚至取代中国文化

18、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C)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19、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之一,他最著名的口号是(A)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振兴中华

20、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最根本原因是(B)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D、国际上的正义力量

21、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B)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2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D)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买办资本家 D、封建地主阶级

23、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条约是(A)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24、日本在中国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派遣“关东军”驻守东北是在(C)A、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C、日俄战争之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2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是(B)A、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南京 B、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C、广州、福州、厦门、南京、上海 D、广州、福州、厦门、泉洲、上海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形式有(ABCD)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正确表述的有(ABCD)A、德国强租山东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 B、沙俄强租辽东半岛,以长城以北作为其势力范围 C、英国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D、法国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3、关于租界的叙述,正确的有(ABC)

A、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出一个特定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 B、外国侵略者在租界逐步排斥中国的主权,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C、中国通商口岸的租界是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是“冒险家的乐园”

D、中国政府对租界内的行政、司法有干预权

4、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主要体现在(AB)

A、《五口通商章程》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南京条约》

5、马克思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

华帝国遭受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段话表明了(ABCD)

A、落后的经济决定中国必然失败 B、中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C、中国将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封建主义终将无法战胜资本主义

6、西方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手段有(ABCD)

A、开银行 B、争夺铁路投资权 C、投资中国矿山 D、开办工厂

7、西方列强不断加强对华文化渗透,其手段包括(ABD)A、宗教渗透和侵略 B、鼓吹侵略有理论

C、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古迹 D、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基本特征有(ABCD)A、资本——帝国主义控制着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B、中国封建势力是资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C、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D、近代中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9、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动表现为(ABCD)A、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B、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和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C、新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 D、新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10、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有(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产阶级

1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D)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推翻封建主义统治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E、救亡和启蒙

1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CD)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E、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13、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ACD)A、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B、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C、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化 D、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14、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反映的史实有(ACD)

A、慈禧万寿庆典 B、公车上书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D、《马关条约》签订

15、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有(ABCD)A、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C、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16、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早期维新思想的共同特点有(ABCD)A、都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吸收西方的政治及经济学说 B、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思想 C、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

D、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7、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除强占香港外,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有(AE)

A、协定关税 B、投资设厂 C、设置租界 D、驻扎军队 E、领事裁判权

18、《马关条约》签订后,为维护本国侵略利益,参与“干涉还辽事件”的国家有(BDE)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E、俄国

19、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ABCDE)A、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B、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D、没有革命的彻底性

E、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妥协性

20、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有(ACD)

8.吉林省近代火山的特征及成因讨论 篇八

吉林省近代火山的特征及成因讨论

吉林省近代火山分布广泛,数量较多,有近10个火山群,数百座火山锥,均是新近纪中新世至全新世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岩石为碱性(含钾高)玄武岩及其相同成分的火山碎屑岩,并含幔源包体.喷发类型从溢流式至猛烈式,其次尚有一种特殊类型--侵出式.火山成因受板内大陆深大断裂的控制,并与大洋板块自中生代以来向西俯冲的.运动影响有关.

作 者:刘纯青 刘富呈 张甲 LIU Chun-qing LIU Fu-cheng ZHANG Jia  作者单位: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吉林,长春,130033 刊 名:吉林地质 英文刊名:JILIN GEOLOGY 年,卷(期): 28(1) 分类号:P542 关键词:近代火山   碱性玄武岩   侵出式  

9.世界现代史作业 篇九

一、题目:

通过阅读以下书目,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评析,题目自拟。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甘地主义”;

4)、凯末尔革命与凯末尔主义。

二、阅读书目:

1、布莱克等:《二十世纪欧洲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保罗.肯尼迪等:《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3、斯图尔特.休斯著:《欧洲现代史(1914-1980年)》,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霍布斯鲍姆著:《极端的年代(1914-1991)》,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李宗禹:《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6、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8、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甘地著:《甘地自传》,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0、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大出版社1995年版。

11、戴维森著:《从瓦解到新生:土耳其的现代化历程》,学林出版社1996年

版。

12、斯塔里夫阿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

13、彭树智《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三、要求:

1、一律用方格稿纸,(其他如信纸和打印稿一律不收),字数1500字左右;

2、要求结合史实,有论述、评价、分析;

10.苦难辉煌观后感--近现代史作业 篇十

很难想象,在那个物资严重匮乏的年代,共产党人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武器落后的情况下过草地翻雪山,还要面对国民党疯狂的围追堵截。在长征的路上多少革命同志倒下了,但是他们倒下后其他人依然会继续前行,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这只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国民党是不能将他们消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一首《长征》是共产党员内心的写照,书写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与豪迈万丈的气概。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长征是共产党人用鲜血书写的一部可歌可泣壮丽的诗篇。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国民党老是认为共产党行踪“飘忽不定”,无论是四渡赤水时出神兵还是飞夺泸定桥时让敌人意想不到,这背后蕴含的是多大的艰辛,国民党是无法想象的。为了完成上级的指示,红军一边背着枪,一边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日夜兼程行走了一二百里,创造了徒步行军史上的奇迹,连李德,这位红军早期的军事顾问回忆说,一边走着竟能睡着。这该是多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支撑身体到这种地步!

那时,共产党面对的苦难,还远不止这些。如果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和物质条件的恶劣是外部的苦难的话,那么共产党内部的分歧和背叛则是共产党内部的苦难。王明李德的错误路线险些将红军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张国焘的出走使得红军内部力量削弱,造成巨大损失。顾顺章、龚楚、孔何宠……仅仅是中共的重要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你就能列举一连串反目成仇的人员名单。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最危难的时期,他们的叛变显得格外致命,也显得格外让人心寒。好在,每到红军到生死攸关的时候总能化险为夷,靠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国民党军阀之间的矛盾拯救了红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这一原因也帮助过共产党,但是我们要知道,敌人犯错不可能成为共产党取胜的根本原因,任何事物总是内因决定外因的,共产党能够克服千难万险,用鲜血拼出一条路,铸就了新中国是因为一种信仰。正如斯大林所说:“只有伟大的目的,才会产生伟大的行动。”信仰是一个人为自己确立的精神选择,是一股贯通脊梁的气脉。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李立三同志参加了共产党,在面对父亲的质疑时说:“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

无论是从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走向新中国的人,还是为新中国的简历牺牲了的千千万万的革命同志,他们都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就是推翻压迫人民的大山,建立新中国,让人民从此站起来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一信仰,他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冲在敌人的枪口下。

反观那段历史,再看看现在,在和平岁月里,我们过着安逸的生活,可是很多人却并不满足,整日抱怨自己的生活很艰苦,工作不如意、学习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挣钱不容易、当不上官……很多人时常感到寂寞、空虚、无聊,有的人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报复社会。和革命先烈们相比,我们现在的所谓的“苦难”何足挂齿,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先烈们用鲜血给我们铸就的新中国,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他们渴望而不可及的,我们为什么不珍惜?

历史在时间的滚滚长河中积淀下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今天我们这一代崭新的共产党人更加应该追寻着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坚持心中的信仰把前辈们留下的未能完成的事业做完。但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人不可能在前行的道路上不犯错误,共产党人正在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正像邓小平说的“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过程中,我们也会迷失方向,党内的有部分同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没能坚守共产党的信仰,自甘堕落,生活变得腐化,严重损害了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质疑党的借口,“三个代表”说明共产党是先进的党,他有能力带领人民走向富强。

上一篇:法制副校长春季开学讲话稿下一篇:新式假面舞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