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共14篇)
1.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一
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周年师生座谈会
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公共卫生学院一年级的研究生,我叫李xx.很荣幸今天能够代表全校研究生在此发言.十二月九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八十年前的今天,正是像我们一样的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起了一场反分裂、反割据、要求保全领土完整的爱国运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一二九运动。当时我们的国家可谓内外交困,进退维谷。外有强敌入侵,东北沦陷,华北告急,内有国民党推行反共政策,不顾民族危机一味对日妥协退让,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以致丧失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权。国民党政府对学生们进行了的威胁和打压,学生们不畏强暴,反而不断壮大起来,影响扩大到全国,一时之间,全国各地都揭竿而起,全民抗日达到了新高潮。他们用满腔的爱国热情表达民族的抗争,用鲜红的热血唤醒沉睡的民众,用英勇的举动再一次诠释了青年的含义!
苦难历史不能忘却,民族精神不能丧失。八十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再担心帝国主义强权的践踏,但是,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仍需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满腔热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力量、奋力前行!
XX年的8月,我暂时告别了象牙塔,怀着满腔热情来到了xx县回民第一中学,开始了我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在那里,我教的是语文。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上课,当我讲到《黄河颂》的时候,我和学生谈到了爱国思想,我问学生为什么要保卫黄河,保卫华北的时候,有些学生表现的很呆滞,还有个别学生在笑,显然他们没有产生对革命先烈的那种敬畏,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如何而来。后来才知道,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接触到这部分历史知识,也很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那以后我每周会抽出一节课给他们讲一些关于爱国的历史或者观看一些爱国的历史纪录片,从他们湿润的眼睛中我看到了希望。在我给他们讲都德的《最后一课》的时候,就有学生从普法战争谈到了抗日战争,问道:老师,如果不是革命先烈的英勇献身,我们是不是也会沦陷,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日语,也会有最后一课的时候。我听了以后很是欣慰,我感觉自己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之后我们支教老师联合向学校建议,定期举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和广河一中纪念“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火炬接力赛。
逝者如斯夫,八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生活在现在这个和平盛世,有些人把对先烈的敬仰淹没在了这繁忙的都市生活当中,也有些人对先烈的思念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淡漠,还有些人将他们的爱国情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深深的埋藏在心底。一二九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他带给我们的精神却不该忘却,我们应该继续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
作为一名xx的研究生,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爱国情操。12·9运动的爆发是爱国青年们理想的碰撞.正是他们因为都有一颗爱国才走到一起,掀起了革命运动的浪潮。所以只有我们制定了奋斗目标,才可以激起更大的热情向前前进,向前发展,才会在征途上不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作为一名xx的研究生,我们要有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我们要继续发扬xx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在西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耐得住寂寞而又不甘落后,奋发向上。“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才能坚持到底,展现自我。
作为一名xx的研究生,我们要用切实的行动来践行129精神,发扬xx立足西部,做西部的优良传统。在科研的道路上,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脚踏实地,不被浮躁的社会形态所影响,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坚实的向前迈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一二九运动,就是为了了解过去,懂得历史,就是让我们在前一辈人还没有走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继承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今天我们是桃李芬芳,明天我们将是社会的栋梁,我们注定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前进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青春和力量!
2.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二
随着种子体制改革的深入, 我们逐步建立政府扶持、目标管理、择优竞标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人才资源配置、国内外智力引进、人才工程选拔、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 对科研人员给予支持和倾斜。加大科研经费保障, 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采取目标管理、择优竞标的方式, 以科研骨干人员为主体, 开展商业化育种, 鼓励种资资源向种子专家流动, 推进种业科技创新。
伍先敏 (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技创新, 要从大的层面推进计划, 要务实有效, 根据自身现状进行创新。我们现在的资源有限, 整个体系还不太完善, 所以说要务实、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另外, 要强化科企合作, 利用好科研单位的资源, 做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孙占勇 (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国内育种资源集中度比较高, 资源不共享, 重复性的劳动很多, 有差异的创新点少, 新品种的选育存在很大的偶然性。针对这种情况, 北京德农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不同的育种中心, 明确目标及育种任务, 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提高了育种效率。在科研管理上实施矩阵式管理, 每个育种中心实施育种和行政的双向管理, 避免了科研管理过程中的集权化, 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张涛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着力提升企业在种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 加快推进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育种资源、研发人才向种子企业流动。一是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应用研究, 尽快成为商业化育种的创新主体。二是要引导科研教学单位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 推进种业科研方式创新, 加强统筹规划, 积极推动不同单位、不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开展联合攻关, 提高种业科研的集约度和集成度。
沈邵兵 (隆平高科驻北京办事处主任)
我国种子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种业研发投入的比例不到20%, 而发达国家超过70%。企业研发投入能力有限是部分原因, 主要还是体制问题。要让企业放心投入, 吸引育种人才流向企业, 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明确科研院校与种业企业的社会分工, 明确科研院校的职责仅为基础研究, 不得开展品种选育等应用研究;采取措施禁止科研院校的成果“走私”,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 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许敏 (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
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合作, 签订Cry1ah基因使用权转让及产业化开发的合作协议;与河南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成立吴绍农业产业化研究院, 共同开展包括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等在内的联合研究、委托研究、科研项目申报及成果转化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相关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教授合作, 共同研究和开发单倍体育种技术;成立了奥瑞金院士专家工作站, 取得了好的效果。
徐晓琨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科研育种是投入与风险都很大的行业, 企业作为经营主体, 利润是其生存的前提。要建立企业放心投入、利益不受损失的机制,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科研育种人才的引进, 国家应在户籍、编制、收入等政策上予以倾斜;对育种人才, 财政给企业一定的补贴, 分担企业的投入;在科研基地建设上, 财政给予支持;在育种的成果收益方面, 企业对科研育种人才予以奖励, 以调动科研育种人才的积极性。
侯云鹏 (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确保企业的科研投入, 仍然要走市场化道路。通过组建联合育种公司, 在公司框架内建立投入和利益分享机制, 在市场检验中逐步完善, 才能真正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国家应根据自育品种的市场推广和增产给予奖励。
3.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三
2016年9月24日,“纪念《蒲松龄研究》创刊30周年暨出版100期座谈会”在蒲翁故乡淄川区蒲泉大酒店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全国的知名专家、办刊同仁及淄博当地的部分学者与会。学者们齐聚一堂,总结回顾《蒲松龄研究》30年的发展历程,为聊斋文化的弘扬出谋划策。本刊特摘选部分精彩发言予以刊发。
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知名学者)
蒲松龄在世界文坛上有巨大影响,是山东人的骄傲。山东大学在八十年代初,出版了《蒲松龄研究集刊》,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版了四期之后便“夭折”了。随着“全国第一次蒲松龄学术研讨会”在蒲松龄的家乡召开,应聊斋学研究者和学者的倡议,建立不久的蒲松龄纪念馆成立了蒲松龄研究所,并于1986年创办了专业性学术刊物——《蒲松龄研究》。横空于学林出版社的《蒲松龄研究》,从最初的知识人才、办公条件的极其缺乏,不被业界看好,到今天走过了艰难的30年,成为国家级刊号,出版到了100期,学术成果丰硕,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阵地。《蒲松龄研究》不光有国内外知名的聊斋学专家为其撰稿,并与山东大学文学院协同办刊,集合高校学术力量,同时也为淄博当地的地域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涌现了像孙启新、杨海儒等一大批本土聊斋学研究者。我最早开始研究蒲松龄,是受到我的老师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先生的影响,通过《百家讲坛》为广大的群众所熟悉。从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创作的《蒲松龄传》,到今天已经写了第四次了,每一次的创作,《蒲松龄研究》都给我提供了大量的学术上的支持,使我受益匪浅。
2007年,我在辽宁省图书馆很荣幸地见到了蒲松龄的手稿,感慨万千,《聊斋志异》在古代文学史上都要单独作为一个篇章来讲的,我能有幸研究《聊斋志异》,是沾了蒲老先生的光。可以说,《蒲松龄研究》为几代聊斋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赵伯陶:(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审)
《蒲松龄研究》是我的“贵人”,这与它发表的文章有关。《蒲松龄研究》很多文章都是很有分量的,并且很及时,特别是考证性的文章,如李灵年教授、张崇琛教授、马振方教授、袁世硕教授等等,没有这些,我不会搞蒲松龄研究。王士禛和蒲松龄都是山东人,生前是无法比的,可越往后,蒲松龄的地位越来越高,走出了国门。他们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名,但王士禛没占上一章,而蒲松龄占了一章。《聊斋志异》虽然是短篇小说,却是蒲松龄在毕家万卷藏书的基础上,根植于传统文化,精心打磨的呕心之作。作品中典故非常多,读来无形中就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如《河间生》篇,我认为蒲松龄是受柳宗元《河间妇》的影响。北大一位学者曾说,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读《聊斋志异》足矣。聊斋学非常值得研究,大有宝藏可挖。与其他地方争抢文化名人相比,聊斋文化本清源正,可遇而不可求。要珍惜、继承、充分挖掘这份伟大的文化遗产。
《蒲松龄研究》对我们淄博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文化遗产,要继承下来,把她办好,的确不容易。从创刊之初的粗糙,慢慢的越来越好。愿《蒲松龄研究》出版不光是100期200期,要源远流长,这是我的一个美好愿景,我祝愿《蒲松龄研究》越办越好!
李明新:(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
《蒲松龄研究》创刊30年实在不容易,赵伯陶教授说:“蒲学红学具显学,论者百千竟夺标。”同样是一馆一刊,基本情况是相同的。早上读了刘玉湘老师的文章,觉得《蒲松龄研究》走到今天真是很艰难。其实,我们同是面临这样的艰难,往前走找不到路,新材料的发现是有限的,但我觉得《蒲松龄研究》一直坚持学术的道路、学术的品质,团结着如此强大的专家队伍,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传统,这种坚守令人钦佩。
文化名人纪念馆是公器。那么馆与刊的关系,刊物是高端的,同时又是一个基础。作为馆的更大功能是把这个研究普及,让更多人知道、更多人了解,这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在作品推广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做法,在莎士比亚小镇斯特拉福德,莎士比亚基金会成立联盟,将学术研究成果共享,小镇各行业可以将相关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领域;法国巴尔扎克纪念馆将他的作品改编成独幕剧,与观众互动;托尔斯泰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的托尔斯泰手稿,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部分手稿邀请各国优秀的翻译家举办学术会议,扩大影响。曹雪芹学会近几年来每年秋天举办曹雪芹文化艺术节,通过学术研讨、专题展览、特色商品展销以及各种演出活动,打出组合拳,效果显著。建议淄博也可以举办文化艺术节,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各方关注,扩大聊斋文化的影响。
张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学刊》编审)
对于《红楼梦学刊》来讲,我们是以书名刊,《蒲松龄研究》是以人名刊。我们都是学术性专业杂志,共同性很多。《蒲松龄研究》办刊不容易,我非常感慨!与其他学术期刊一样,《红楼梦学刊》也过过几年“四处化缘”的日子,现在资金问题虽然得到解决,学刊仍然加强与一些红迷会合作,扩大读者面。
《蒲松龄研究》创刊三十年,发表了大量的颇有影响的论文,成为海内外,特别是《聊斋志异》研究、《醒世姻缘传》研究的重要阵地,比我们《红楼梦学刊》研究要宽一点。《蒲松龄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小说,乃至在整个文学研究方面应该是有持续广泛的影响的。作为专业性学术期刊它有很好的占位,以一位作家的生平和创作研究立刊,然而研究领域的限定和局域是毫无疑问的,是对我们杂志的一个很大的挑战。《蒲松龄研究》突破了这种局限,扩大了视野,开辟众多栏目,几乎把蒲松龄能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全都关注到了。多翼齐飞,佳慧学林。《蒲松龄研究》为我们齐鲁文化、为我们古代文学研究增光添彩。祝愿《蒲松龄研究》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王恒展:(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我的学术生涯是与蒲松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在大学里工作是沾了蒲老先生的光。我大学毕业论文就是研究聊斋的,获得社科成果奖,发表在《蒲松龄研究集刊》上,后来就在《蒲松龄研究》上发了好多文章。感谢《蒲松龄研究》、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研究所为聊斋学研究者提供的学术平台。我有一篇论文《〈聊斋志异〉百科全书形式与性质浅说》,曾在《蒲松龄研究》发表。说起《蒲松龄全集》,它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有小说、戏剧、诗、词、曲、赋等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方面,范围很大,有很多未开发的处女地。如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聊斋俚曲,扎根于民间文学的泥土,一般人都能接受。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展现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而蒲松龄的作品所展现的是平民的、大众的生活,最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化俗为雅,雅俗共赏。文学艺术是语言的艺术,蒲松龄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建议《蒲松龄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开辟栏目,将来大有前途。
王枝忠:(福州大学教授、原《福州大学学报》主编)
我跟蒲松龄纪念馆、跟蒲老先生结缘比较早。1978年我考取第一届研究生,当年毕业论文就是搞《聊斋志异》和科举制的,后来我拜访了李厚基先生和袁世硕先生,受到很大教益。1981年我在淄博住了一个星期,到蒲松龄纪念馆拜读了大量资料,且誊抄了《聊斋偶存草》。1985年起,我翻译日本学者写的《蒲松龄传》及关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研究的文章二十余篇,撰写日本近三十年研究概况的相关论著。近四十年来,我自己始终把蒲松龄、《聊斋志异》当成我自己学术方面的初恋,从研究生到八十年代整整十多年间,我没有写过其他任何文章,都是关于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只埋头整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资料,特别是搞日文的。淄博我前后来过十几次,《蒲松龄研究》也让我受惠良多。多年前我曾与袁世硕先生讨论起聊斋学研究始终不冷不热的状态,我认为有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研究》做基地,许多青年学者还是愿意将聊斋作为研究方向。聊斋学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海外影响,聊斋学还有很多未开垦的处女地,完全可以做得更扎实,做得更辉煌!
昝亮:(齐鲁书社社长)
齐鲁书社与《蒲松龄研究》是相似的,都是茅盾题写的社名和刊名。齐鲁书社用的第一个书号出的书,就是《聊斋志异》。齐鲁书社在成立三十周年时,也是重版了第一次出版的《聊斋志异》线装本以示纪念。我们两家都是为地方文化服务。值此《蒲松龄研究》创刊30周年、出版100期之际,我对《蒲松龄研究》表示祝贺,向三十年来《蒲松龄研究》几任的领导和编辑,高点定位、坚忍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支持《蒲松龄研究》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敬佩和感谢!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合作,将学术文化的种子埋得更深,传播得更广泛。我们将共同为繁荣祖国文化做出贡献。最后祝《蒲松龄研究》越办越雅致、靓丽、神圣、辉煌!
邹宗良:(山东大学教授)
我是淄博人,最初选择从事蒲松龄研究,“乡人情结”也是重要因素。《蒲松龄研究》最大的意义是给蒲松龄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30年的时间,100期的内容,1400多万字,3000多篇的论文,硕果累累,扩大了蒲松龄在学术上影响,意义重大。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共谋发展。蒲松龄、《聊斋志异》是一流作家,一流作品。现在聊斋学很多方面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我们未来要做的还有很多工作。这一点我们还要与《红楼梦学刊》相互学习,团结一大批从事蒲松龄研究的研究者,培养新的学者加入,学习好的经验,进一步增强研究深度,提高它的影响力,增强权威性,扩大聊斋文化的影响。让我们的研究事业薪火相传,把聊斋学做成“显学”,是未来聊斋学的发展方向。
李剑锋:(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蒲松龄不仅是淄博和山东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他的小说《聊斋志异》无人企及,将来也是无人企及的,这样一座高峰是不可翻越的。山东大学文学院师生与聊斋学研究、《蒲松龄研究》季刊一直有着情有独钟的亲密联系,有着薪火相传的聊斋学研究专家。从老一辈的袁世硕先生,近一辈的马瑞芳先生,再到我们尊敬的兄长辈的邹宗良先生,他们在聊斋研究方面都卓有建树,而且特色鲜明,是聊斋学乃至中国小说界的领军人物。当然也是《蒲松龄研究》季刊和蒲松龄故乡的亲朋好友,是蒲松龄和他的诗文的传播者。马瑞芳先生不但率先在中央台《百家讲坛》说聊斋,引发全国的聊斋热,而且不惮辛劳,在各种场所讲《聊斋》、说《聊斋》。山大的师生一直是《蒲松龄研究》非常稳定的读者群和作者群。此外,我们文学院还积极参加《蒲松龄研究》以及淄博方面所组织的一系列的学术活动、纪念活动。蒲松龄纪念馆是山东大学和文学院学生的教育实践基地,我们希望《蒲松龄研究》也可以成为山东大学研究生的实践基地。
韩田鹿:(河北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知名学者)
我对《蒲松龄研究》和蒲松龄纪念馆是怀着一种精神故乡的情结。虽然我不是山东人,但确实是只要是搞小说的,《三国》《水浒》《聊斋志异》等等都在山东,恐怕路过山东的时候,都会肃然起敬,有一种激动的心情。我由一个蒲松龄的爱好者变成从业者,对《蒲松龄研究》这个刊物一直是一个热爱者。我觉得不同的人能够为《聊斋志异》或者是为我们蒲松龄纪念馆所做的工作也不一样,我的研究文章被中央台看到了,就接着马老师之后讲《聊斋》。但是我觉得,现在我能为聊斋做的,就是改变现在大部分人往往认为看点电视就以为是《聊斋》、就以为是《西游记》。我在央视讲《聊斋》时有个想法,如何把《聊斋志异》故事的奥义讲出来,把它讲得很有趣,不会去亵渎它。我很愿意为弘扬聊斋文化多做贡献,以多种形式去推广。
于孔宝:(山东理工大学《管子学刊》主编)
淄博市原有两个人文期刊,一个是《蒲松龄研究》,一个是《管子学刊》。后来因为各种机遇,《管子学刊》送给了山东理工大学,《蒲松龄研究》还在继续坚持自己的阵地,坚持自己的办刊环境条件。我们跟《蒲松龄研究》都是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地方上办这个学术刊物都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这都与各位专家、各级领导支持以及办刊人员努力分不开的,特别是办刊人员倾注的心血更大些。办专业性期刊不容易,办《蒲松龄研究》这种期刊更不容易。《蒲松龄研究》发展到今天,这都是一代一代《蒲松龄研究》编辑人努力的结果。要坚持下去,要办得更好,还得有资金的大力支持!
盛 伟:(原《蒲松龄研究》主编)
4.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四
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快报
第 36 期
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 8 月 1 日 ━━━━━━━━━━━━━━━━━━━━━━━━━━━━━━━ 省地震局召开转业退伍军人座谈会纪念建军80周年
7月30日下午,省地震局召开了转业退伍军人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鹏主持会议,副局长姚大全、王跃、刘欣出席会议,部分离退休及在职转业退伍军人,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和离退休干部管理处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会上,张鹏局长首先向全局转业、退伍军人表示节日的祝贺和衷心的慰问。并指出,建军80年来,人民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转业退伍军人为我省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次纪念建军80周年座谈会,是一次“老战士缅怀军旅生涯,年轻人激发远大志向”的会议,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我省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离退休老战士共同追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年来的光辉历程,并表示时刻不忘党的关怀,牢记“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信念,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还要继续发挥人民军队和地震局的优良传统,努力锻炼好身体,积极响应和支持局党组的号召。在职转业、退伍军人表示,将继承老同志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人民军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再接再厉,勤奋工作,不辜负党和军队的培养,为全省防震减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5.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座谈会方案 篇五
为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公司团委决定召开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座谈会,具体内容如下:
一、会议名称
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暨青春助力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
二、会议主题
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在公司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爱厂守纪、立足本职、扎实有效做好共青团工作,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实现公司各项目标贡献青春正能量。
三、会议时间
5月7日下午2点
四、会议地点
公司二楼会议室
五、参加人员
公司党委领导、各单位团书记、团员青年代表(青工状元、技术能手、青安岗班组负责人、青年创新创效项目负责人)。
六、具体要求
1、基层单位每人座谈发言时间控制在3-5分钟。
2、座谈发言内容主要包括:
(1)结合本单位实际畅谈自身工作打算及心得体会。
(2)对公司改革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3)各单位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情况,如何加以正确引导与公司保持一致。
(4)可将实际工作与“我的中国梦 青春央企梦”主题相结合,进行畅谈交流。
七、会议议程
1、宣布会议开始。
2、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
3、传达《关于印发<弘扬五四精神 奉献青春智慧 创新团青工作 建设“美好企业”>的通知》文件精神。
4、基层单位人员自由座谈发言。
5、宣读2012-2013公司共青年工作优秀集体个人表彰文件。
6、发放辽宁省学习雷锋郭明义先进个人证书。
7、公司领导做总结讲话。
6.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六
座谈会
沈阳工学院校团委
2014.5“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年大学生座谈
会策划
一、座谈背景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引发了广大青年的热烈讨论。
二、活动意义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校共青团干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如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奋斗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三、座谈组织方:共青团沈阳工学院委员会
五、座谈时间:2014年5月14日,14:00
六、座谈地点:生命工程学院会议室
七、座谈对象
全校青年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代表等,具体条件如下:
1.既是党员或者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同时也是所在分院优秀的学生干部一名;
2.所在分院优秀团干部员或者优秀团员获得者一名。
八、会议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词,讲解本次座谈会的背景、目的,介绍莅临本次畅谈会的领导、老师和参加本次畅谈会的成员;
2.团委书记王守明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
3.参会代表自由讨论,结合个人实际对我校共青团工作、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团属校园文化活动及个人如何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畅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4.主持人做总结性发言,宣布座谈会结束。
九、活动要求
1.各分院团总支、各分院党员、学生干部必须高度重视这次座谈会,代表发言时间在5分钟左右。
2.发言必须简洁明了,所讲内容符合主题内容,不能偏题,离题。
3.在讨论环节要求举手发言,讨论的时候注意语言逻辑。
十、本次座谈会的最终解释权归校团委所有
7.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七
展览期间,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中国摄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的陪同下,先后到展厅观看展览。
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2016国内单元展的一部分,“记录崇高精神,凝聚闪光力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摄影展”自开幕以来,吸引了诸多观众前来观展。他们中既有经历过长征年代的长者,也有从课本上了解历史的年轻人,甚至还有许多国外观众。在中华世纪坛中央金色世纪大厅的环形展厅里,人们顺序浏览。大家纷纷表示,这不仅在观看摄影作品,更是在阅读一幅当今与历史相互印证的长卷,展览非常接地气,通过观看,受益匪浅。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作品,让大家了解到当年长征经过地区的百姓现如今的生活状况。观众们不仅被画面中的真实场景所感动,更看到了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引起大家对于民族的历史与未来的思考。
展览一角的电视屏幕上,播放着这半年来,摄影家创作期间的花絮视频。从春暖花开的四川巴中,到酷暑难耐的江西瑞金,再到秋色宜人的贵州遵义,从红军当年经过的四川红原、若尔盖,到三五九旅驻扎过的陕西定边,再到当年胜利会师的甘肃会宁,摄影家们克服交通不便、天气恶劣等困难,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草原沙漠,与基层党支部和基层群众拉家常,从而确立拍摄选题。大家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以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伟大建设成就,通过自己的镜头,去聚焦各地的经济建设、农业发展、文化传承,以及共产党人继承革命精神,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点滴瞬间。小分队每到一处,除了创作之外,还给当地带去了摄影讲座、摄影展览,帮助农民合作社拍摄产品放到电商网站上。
展览开幕当天,新华社发布通稿。10月18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对此活动进行报道,10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展览消息。此外,《人民画报》选出6组作品,以《今日长征路》为题做了专题页面。《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政协报》、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蜂鸟网等都对本次展览予以报道。
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信息资源部承办。
十位摄影家以新作“向人民汇报”
2016年10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的“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摄影展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展出了王瑶、王文澜、杨抒怀、费茂华等十位摄影家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拍摄的新作。
本次“向人民汇报”主题摄影展,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60周年的重要时刻,进行的一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参展摄影师与观众进行了面对面沟通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作品背后的故事,体会到了影像的魅力。
聚焦中国农民工的“幸福梦”
2016年10月25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总工会、安徽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摄影大展获奖精品展览开幕式暨第三届“中国中铁四局杯”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全国摄影大展启动仪式在中央党校举行。
该展通过镜头下的光与影,汇聚了社会目光,聚焦了中国农民工的“幸福梦”。
8.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八
为纪念五四运动八十九周年,团县委于2008年4月28日组织召开了由各乡镇、中学、县直各单位分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及团委书记、团支部书记,团县委常委、全体西部计划志愿者,共计10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对下司镇团委等四个五四红旗团委进行表彰。部分基层团组织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县委副书记刘贵臣到会作指导并作重要讲话, 刘贵臣副书记对广大团员青年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顺应时代要求,掌握新知识,增强新本领。二是围绕发展大局,投身新实践,创造新业绩。三是紧扣和谐主题,倡导新风尚,体现新作为。
各基层团委广泛开展了纪念活动,麻江中学开展了团歌比赛,其他基层团委通过演讲比赛、座谈会、读书活动等开展了纪念活动。同时为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各级团组织及广大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还将对22个先进基层团组织、30名优秀团干、50名优秀团员、30名优
9.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九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加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我的发言,着重回顾刘华清同志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中,以对党的赤胆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的重要贡献。
刘华清同志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为我军优秀的军政干部。1929年10月,年仅13岁的刘华清同志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秘书科科长,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组织科、宣传科、文印科科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敌工部科长等职。刘华清同志在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中,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他屡次身陷险境,却矢志不渝,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出色完成各项任务。1934年11月起,他随红二十五军长征,万里转战,浴血奋进,一路做好军事斗争和教育鼓动等工作。特别是他和程坦同志合作,采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歌谱,将毛泽东等同志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成歌曲,极大鼓舞了官兵斗志。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他相继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统一战线等方面工作,展现了突出的军事指挥和政治工作才干。
刘华清同志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屡建功勋。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刘华清同志随军东渡黄河,先后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秘书主任、供给部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平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和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务,战斗在太行山区、冀南平原,相继完成了一二九师司令部的机要、接待、兵员装备统计等工作,以及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外出办公时的秘书、参谋和警卫工作。百团大战期间,他负责军需物资生产和筹集工作,在反“扫荡”作战中有效保存物资财产,为战役的顺利进行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他转战冀鲁豫,参加对日伪军的反合围、反“扫荡”作战。他狠抓军队政治工作,积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完善干部工作机构、创建模范党支部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军事斗争提供了重要保障。抗日战争转入反攻阶段后,他参与领导冀鲁豫军区的冬季练兵和开展民主运动,并率部参与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攻占夏津、高唐等地,打击了敌人,收复了失地,扩大了战果。
刘华清同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绩。解放战争时期,刘华清同志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巨野等战役战斗。战斗中,他率领部队顽强作战,打出了我军威风,创造了“模范战例”。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华清同志率部挥师南进,跨越黄泛区等重重障碍,迅速完成战略展开。1948年,刘华清同志参加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率部参加对黄维兵团、张淦兵团的牵制作战和对李延年兵团的阻击作战,所部前后作战28次,取得了重大战果。1949年,刘华清同志参加渡江战役,率部强渡长江天堑,并一路追歼逃敌,连克金华等地。转战途中,刘华清同志特别注意做好群众动员、建党、建政工作,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通过运用诉苦和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等方法,进行阶级教育,严明部队纪律,大大提高了指战员的革命斗志。同年6月起,刘华清同志担任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校党委委员等职,为解放和建设大西南培养了大批优秀军政干部。
刘华清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奋斗精神和崇高风范,永远激励着我们。长征途中,年仅18岁的刘华清同志在独树镇战斗中腿部负重伤,但硬是凭借一腔“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的忠勇刚毅,忍着剧痛坚持行军。在转战太行时他说过:“如果没有坚强的党政工作,就不能使后勤工作人员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就容易导致贪污/腐败、不负责任等现象发生。”这些都表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崇高品质。刘华清同志始终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厉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刻严明党纪军纪。我们纪念刘华清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张克俭:
刘华清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他曾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海军司令员、中央专委副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务,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科学决策,努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刘华清同志指出,一个国家要想不被欺负,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国防力量,而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必须加速国防科学技术发展。1961年,中央任命刘华清同志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首任院长,从此他与国防科技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当时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苏联撤走专家的严峻形势下,他带领全院同志迎难而上、白手起家,初步建立我国舰船科研设计体系,成功研制鱼雷快艇、导弹快艇等多型舰船,交装入列后,极大增强了海军力量。1966年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后,工厂和科研单位陷入混乱,在战场上身经百战的刘华清同志深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马虎不得,这是关乎战争胜负、国家安全的大事。他自觉抵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促成以中央军委名义下发《特别公函》,强调任何人不准以任何理由冲击国防科研生产现场,不准以任何借口停工、停产,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他始终坚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实战化方向,坚持质量第一,要求武器装备要切实满足军事斗争需要。他高度重视自主可控,清醒认识到“大量使用国外的东西将来是有风险的”,大力推动新材料、新工艺、导弹技术、先进动力等领域技术攻关,支持国产设备应用。他强调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必须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为开创中俄(苏)军事技术合作新局面,改善装备出口环境、开拓出口渠道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走出去。他认真研究国家安全环境,坚持科技强军,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的指导方针。在他的努力下,我国核潜艇研制顺利推进,航母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成功立项,战略核武器稳步发展。目前,我国核潜艇交接入列,国产航母研制正在加速推进,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辉煌,国防科技工业能力水平快速提升,这是对刘华清同志最好的告慰。
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斗争结束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多头、分散、分段管理,用刘华清同志的话来讲,就是“常规和尖端分家,军内科研和军外科研分家,科研、试验、生产、采购、分配、储存、维护到报废各管一段,既妨碍横向统筹规划,也不能从纵向进行全寿期管理”。他主动组织各军兵种、国防工业部门的同志座谈交流,并结合考察美国国防工业管理的见闻和思考,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上报了调整国防科技、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的请示,最终促成1982年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军委科装办合并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初步实现了国防科技工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1989年新一届中央专委成立,刘华清同志任副主任,他在事关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向、武器装备研制重大项目和军民结合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和重要决策。
创业育人,着力打造高水平国防科技人才队伍。他强调,创新现代国防科技工业事业,必须有一批优秀人才,要从战略高度来规划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早在担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期间,他就强调出成果、出人才,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并从数量和质量上抓好科技队伍的专业配套建设。期间,很多科研工作者深受肉体和精神折磨,刘华清同志冒着被批斗的风险,保护了一大批科技骨干,确保人才队伍力量不散、研究不断线。在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期间,他反复强调一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创造优惠条件吸引和稳住人才,搞好人才的传帮带,确保国防科技工业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他勉励国防科研人员加强自主创新,紧跟军队作战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找准严重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和薄弱环节,多出实用技术成果。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刘华清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事业的殷切期望化为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不辱历史使命,不负国家重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积极推动我国由军工大国向军工强国迈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军工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央军委委员、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房峰辉:
深切缅怀刘华清同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对于激励广大官兵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刘华清同志于1979年2月至1982年8月先后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主管全军装备、军务、动员工作。这期间正值党的事业发生历史性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积极参赞中枢,勇于担当任事,为推进军队调整改革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建立了不朽功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刘华清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心耿耿,树立了维护核心听指挥的典范。他13岁投身革命,历经艰苦卓绝的革命洗礼,斗志和信念历久弥坚,始终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领袖的信赖,融入执行决策指示、坚决完成任务的实际行动。他说,“我这一辈子,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党培养了我,我一心一意跟党走;人民养育了我,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评价刘华清同志“是能听党的话的”,亲自点将让他到总参谋部工作。他坚决贯彻军委关于军队要“消肿”的决策指示,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领导起草军队精简整编方案,为军队“百万大裁军”积累了宝贵经验。他坚持推动“加强军队组织纪律性”的建军治军要求,组织颁发《贯彻共同条令检查标准》等一批制度规范,为新时期军队正规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他高度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强调要增强海洋领土意识、注重经略海洋,组织总参谋部起草了加强南沙斗争的建议,参与指导了南沙防卫斗争,指导完成了设置永暑礁海洋观测站、驻防南沙华阳礁等礁盘和修建西沙永兴岛机场等重大任务,显示了中国军队维护南海主权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政治品格。
刘华清同志勤于学习、善于深远谋划,为新时期军队装备、动员等领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早年只读过三年私塾,但凭着党叫干啥就干好啥的决心,通过刻苦努力,成为一位学识渊博、享誉中外的专家型将领。他注重从战略全局高度谋划重大问题,参与过许多重大决策,主持完成过许多重大任务,提出了许多具有很强战略性前瞻性的建议和主张。他懂战略、懂技术,重视装备发展,强调既要集中财力突出重点,自主研发“明天的装备”;又要立足现有装备打仗,管好用好“今天的武器”,直接参与制定了国防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全军常规武器装备体制等文件,为新时期我军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发挥了开创性作用。他组织总参谋部动员部认真总结对越作战民兵支前经验,积极推动民兵工作整顿和组织体制调整、修改兵役法、建立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制度,有力促进了国防动员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发展。
刘华清同志党性坚强、作风崇尚实干,以老红军的革命本色赢得了广大官兵的崇敬爱戴。他厌恶空谈、崇尚实干,对任何工作都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前方弹药消耗量大,尤其是大口径炮弹消耗快,刘华清同志一到总参谋部上任就亲自跑工厂抓生产,督促开足马力供应前线,有力保障了作战急需。他注重亲知深知,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和工作的前提,强调调研“不要只是东跑西跑,工作组像‘流水’,指导工作像‘泼水’,甚至连水都来不及喝就走了”。他经常深入基层检査指导工作。1994年亲临全军夜训改革现场会,连续两个晚上披星戴月观摩演习,和机关部队一起研究探讨训练改革问题。他为人谦和,诚实厚道,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十分重视上下级和同级干部间的谈心活动,提倡通过这种活动交流思想、相互提醒。他严于律己,公道正派,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在广大官兵心目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忠厚长者、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当前,我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领导下,正朝着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阔步前进。我们军委联合参谋部一定努力传承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坚决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维护核心,听从指挥,专司主营备战打仗,坚决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赋予的各项任务。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
刘华清同志是我们海军的老司令员,先后三度在海军工作,长达之久。他一生心系海军,为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立下了不朽功绩,他以忠诚的政治品质、执着的革命追求、卓越的领导才能、务实的工作作风、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海军官兵的敬仰和爱戴。
刘华清同志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使命的强烈担当推动海军整顿改革,为开创海军建设新局面只争朝夕。1982年8月,刘华清同志出任海军第三任司令员。他一到任,就与班子成员“约法五章”,提出从带头学习、增强团结、坚持原则、执行党章、振奋精神等方面,以身示范,树立榜样。他迅速推动海军进行全面整顿,果断处理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他注重调查研究,北起辽东半岛,南至西沙群岛,几乎走遍海军所有的军港、机场、阵地、工厂,在掌握情况基础上,着力纠治部队存在的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管理松懈等现象,使海军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为巩固整顿成果,他致力推动海军体制编制合理化、组织指挥科学化、教育训练规范化、干部知识化专业化。结合精减整编,他亲自领导军事训练、院校教育、装备管理、体制编制、后勤保障、战场建设等方面改革,使海军部队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刘华清同志率先把目光投向事关海军长远发展的战略指导问题,为绘就海军现代化宏伟蓝图谋篇布局。海军建设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建设一支精干顶用、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是刘华清同志思考最多、研究最深的问题。他多次亲自组织座谈会,带领专家反复研究海军战略任务、战略指导、战略能力等问题,提出了“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明确了海军作战方针和海军装备发展方针,这是我军第一个军种战略。他在组织制订《海军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基础上,通盘考虑海军“七五”“八五”“九五”规划,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十五年向前跨一大步”的远景规划,组织编拟了《的海军》,为海军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刘华清同志始终把工作重心聚焦于海军战斗力建设,为提升海军实战化水平开新图强。他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提升协同作战、快速反应、电子对抗、后勤保障、野战生存等五种作战能力,全面系统推进军事训练改进创新,领导建立了舰艇长全训合格考试制度,制定了《海军师以上首长机关训练大纲》,组织了首次西太平洋海域远航合成训练、首次南极考察等军事活动。他提出“重质量、小批量、多批次、勤改进、配套发展,尽快形成作战能力”的海军装备发展思路,十分重视发展海军核心装备,力主发展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与核潜艇,尤其是建造航母,一直是他的一个心愿。他亲自参与领导了一大批新型舰艇、飞机、导弹等武器装备的发展决策和研制生产,推动建立了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学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组织指挥了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核潜艇深潜试验,以及核潜艇远航和90昼夜自持力考核试验,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奠定了基础。
刘华清同志以前瞻思维和世界眼光谋划海军人才建设,为培养海军新型军事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深谋远虑,从战略高度规划和推进海军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海军人才的评价标准、培养途径和选拔机制,强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必须到大风大浪中摔打锻炼。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把目光投向21世纪的中国海军,提出舰艇部门长要进行通科培养,要求发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决定开办飞行员舰长班,培养了一批“驾机能击长空、操舰敢闯大洋”的优秀飞行员舰长。他着眼海军国际性军种特点,重视在对外军事交流中提高官兵素养,每次率领代表团出访,都要求大家注意学习借鉴外军管用的经验。在他的推动下,海军首次组织舰艇编队出访南亚三国,拉开了中国海军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序幕。
刘华清同志离开海军到军委工作时,动情地说:“我热爱海军事业,急切盼望中国海军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强大起来。为了实现毛泽东主席、邓小平主席提出的海军建设目标,我无愧地贡献了我所能做到的一切。”老首长情真意切的话语,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大忠大爱。他为海军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我们一定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决策指示,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海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不懈奋斗!
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表达家乡人民对刘华清同志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巍巍大别山铭刻着刘华清同志的丰功伟绩,滚滚长江水寄托着湖北人民的不尽追思。
刘华清同志是在湖北这片红土地上孕育和成长起来的革命家,是湖北人民的骄傲。湖北是刘华清同志革命生涯的起点,也是他为党和人民赤诚奉献的重要战场。1910月1日,刘华清同志出生于黄安县(今红安县)二程区花桥乡刘家院子村(今属大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黄麻起义后,他成为一名红色小交通员和本村儿童团长。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革命工作,由此开始了长达80多年的革命生涯。他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在家乡的土地上经风历雨,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千锤百炼。1934年11月,刘华清同志参加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随后奔赴抗日战场。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刘华清同志率部随刘邓大军重返大别山,湖北又成为刘华清同志浴血征战的疆场。在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中,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政治委员的刘华清同志,一面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一面寻机歼灭敌人,清剿土顽势力,建立地方政权。刘华清同志为重建大别山根据地作出的重要贡献,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
刘华清同志少小离家,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对养育过自己的这片土地饱含深情。他长期身居要职,但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始终与家乡保持着密切联系。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一如既往地关注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关心革命老区的生产建设,关怀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他说,湖北是我的故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点成就我都由衷高兴。
20世纪70年代,大悟县发现黄麦岭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磷矿资源,遂报告国家计委,要求进行矿肥开发。刘华清同志得知此事后,当即与国家计委联系,希望给予支持。在刘华清同志的关怀下,这座昔日的小磷矿如今成长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中国化肥百强企业、全国十佳矿山、湖北省优秀企业,其主导产品也成为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大悟县以前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20世纪80年代,国家计划建设京珠高速公路,家乡人民期盼这条“致富之路”经过大悟,以带动老区经济发展。刘华清同志认为这个愿望十分合理,也符合国家扶助老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应该大力支持。他向国家交通部反映情况,并亲自给国家计委写信,希望给予考虑。在他的关心下,京珠高速公路最终通过大悟城区并贯穿全境,使大悟及周边的大别山革命老区融入了全国的大交通、大流通格局,为革命老区脱贫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刘华清同志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念念不忘家乡群众。他曾动情地说,“我没有忘记家乡,家乡人民也没有忘记我”,“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很想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表达了对家乡人民的深深眷恋。刘华清同志也十分关心家乡的干部作风建设,每次见到家乡来人都必问干部作风情况。听到好的消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一旦听到存在问题,就会严肃批评、毫不留情。他曾对出席全国“两会”的湖北代表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下功夫解决那些群众关心的问题,工作要扎实,要注重实效,要真正为人民服务。”
1994年5月,刘华清同志到湖北视察,沿途多次同省里的同志讲,湖北是老革命根据地,在新形势下应该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好传统,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他特别叮嘱要关心群众生活,凡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时刻牢记在心。4月,刘华清同志在离休后再次回到湖北,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家乡。他特地视察了黄陂、大悟、红安等革命老区。看到这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他十分高兴地说,老区的经济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希望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努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传统,彻底摆脱贫困,把老区建设得更好。
10.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十
柳斌杰在讲话中强调,回顾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沧桑,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深感振兴千难万险、复兴任重道远。辛亥革命后百年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
对如何做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出版工作,柳斌杰强调,要深刻认识记录历史的出版责任,做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出版工作。柳斌杰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出版工作将文化的精髓存入出版物之中,把民族的奋斗历史承载下来,承担文化薪火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的历史责任。做好重大主题出版工作,既是宣传工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宣传,而是肩负着记录历史、留住记忆、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光荣使命。柳斌杰指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安排,突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扎实深入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社会氛围。出版环节要把好政治关、史实关、质量关,确保导向正确、质量上乘、留下信史。要认真做好重点作品的推介工作,扩大重点作品的社会影响。柳斌杰强调,要深刻认识推进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紧迫性,为民族复兴奠定强基固本的文化基石。对今后的工作,柳斌杰在讲话中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着力形成有利于出版业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新闻出版科学发展的水平;三是要进一步鼓励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力作,努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四是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新闻出版总署和主要出版机构精心策划、周密部署,集中推出了一大批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大主题出版物。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出版活动中,新闻出版总署提前部署,精心规划了一批重点出版选题。据统计,全国约有100多家出版社策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图书选题400余种,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22种。2010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邀请中宣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中央党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调整了选题结构,压缩选题品种,共推出200种优秀出版物选题,作为各省局和相关出版单位的重点选题,并从中精选出《孙中山传》《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1911》等20种重点出版物选题,作为新闻出版总署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出版的重中之重。目前这20种重点出版物已基本出齐,各省局和相关出版单位组织的200种优秀出版物选题也已大部分出版发行,并在市场上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出版工作主题突出、特点鲜明。一是推出了一批在民国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出版;二是整理出版了一批辛亥革命重要人物的文集、传记、回忆录;三是整理出版了一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文献价值的资料汇编,其中不乏首度公开面世的珍贵资料;四是出版了一大批介绍辛亥革命重大事件、风云人物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连环画、画传等通俗读物,深入浅出地勾勒出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变迁,生动记述风云人物的传奇人生和感人事迹;五是以电影、电视剧、多媒体等方式生动展现辛亥革命历史细节和恢宏场景,增加作品的感召力和文化辐射力;六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出版了一批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有关辛亥革命的辅导读物。
朱佳木在讲话中表示,对于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向十分重视,由近代史研究所几代科研人员和国内高校民国史学者历时几十年潜心编撰,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一次性出版的36册学术巨著《中华民国史》,是目前国内民国史研究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11.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十一
5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在实践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实践告诉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5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在巩固国家政权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推进社会进步和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出了显著成绩。在人民代表大会取得的诸多成就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家都知道,制定法律,监督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努力为全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责。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人大,高举法制的旗帜,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一、法制推进了治国方式的转变。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作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变革,是治国方式的根本转变,标志着我们国家步入了法治时期。为适应这一决策和要求,立法步伐逐步加快,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国人大、国务院、地方人大共出台了近万部法律法规,我们国家初步形成(新世纪范本网http://,原创范本免费提供下载基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都能基本做到有法可依,做到用法律法规规范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和人们的行为,这是我们的国家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迈出的重大一步。
二、法制推进了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近几年,国家机关行政方式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坚持依法行政,这里说的依法行政,就是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用法律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实现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从而较好的保证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目前,各级机关努力做到,决策科学、制度规范、执法文明、办事公正。过去有些机关存在的行政命令、乱用职权、简单粗暴等弊端正在得到有效的改进。这方面尽管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甚至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我们高兴的看到,依法行政正在改变这一切。执法机关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在惩治犯罪,清除执法腐败,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法制推进了公民素质的提高。
通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取得的一个可喜收获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法制观念有了极大的提高,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大大增强。现在,在社会交往、经济交往中,有了矛盾都要搞法律调整、解决,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都能用法律去弄个是非、讨个公道,为了尊严,为了公平,既是一元钱也要上法庭,一两货也要去投诉,民可以告官,儿子可以告老子。所有这些都说明,法治正在改变着一切,改变着社会上以往存在的以官压民,以强欺弱,以钱示法,这些不平等恶习,也改变着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展示了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公正平等和文明进步。民主法制建设正推动着我们的各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
目前,我们**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适应建设国家级生态石化基地的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理。当前,要注重对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推动,注重解决立法与执法一致的问题,确实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加强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的监督,维护群众的正当利
益,维护社会稳定,为**的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衷心希望区人大伴随着**事业前进的步伐,进一步谱写出民主法制建设新的篇章。
12.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十二
2009年4月29日
尊敬的林书记、刘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做大会发言。在此,我谨代表今天参会的团员青年,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成长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从1996年5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至今已有十多个春秋,从一名共青团员到一名共产党员,从读书时代担任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到工作时期担任学校的团委副书记,共青团一直是我学习成长的学校,尽管我也曾付出、也有奉献,但我从中汲取的营养却是难以计量,且终生受用的。
作为一名团员、一名基层团干,我深切地体会到胸前佩戴着团徽的光荣,真切地见证了共青团的光辉,亲身参与了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生动实践。随着我市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年轻人加入到阳春这个大家庭,凝聚在共青团周围,和我们一起,带着自己执著的梦想,点燃那份对事业的激情,把智慧和才干尽情地抛洒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为阳春的繁荣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真诚。
五四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奋发向上;青春的气息令我们朝气蓬勃,激情满怀;时代的召唤激励我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在团市委的正确带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们共青团的工作始终不断进步,个人也在实践中得到长足 1的发展。今天的我们,正在以新的姿态,新的行动,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我们会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不愧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勇挑重担,吃苦耐劳,努力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正确对待社会上良莠不齐形形色色的社会因素,通过正常途径去追求精神和物质,立足平凡,建功立业。我们会借助读书、学习、讨论、实践等各种活动,把忠诚、勤勉、朴实、真诚、友爱、道德、求实的“种子”潜移默化地种到我们心里,当种子发芽、茁壮成长之后,我们就一定能成为政治上坚定,生活上文明,名利上清醒,事业上成功的高素质青年,就一定能够把握住干事业、成长成才的宝贵机遇,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共青团这所学校里,让我们一同学习、一同实践、一同锻炼、一同奉献。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党和政府的殷切希望,“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努力成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13.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十三
梁启超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身为当代青少年应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五•四”精神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与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五•四”精神的火炬,犹如浩瀚大海中指引航向的灯塔,激烈着一代一代有志青年,为着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而奋勇向前,弘扬“五•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用“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这九个字来高度赞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求我们从“五•四”运动中提炼出最宝贵的爱国主义元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能忘了祖国。作为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青年,更当具有一切以国为重的崇高境界,才能卸去诸多俗世的藩篱,轻装上阵为国奉献。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寄语时代青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时代的人生。”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青年人的责任尤为重大。
14.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篇十四
各位团员青年们:
很高兴来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与团员青年们一起座谈交流。我还是很喜欢和青年同志们在一起,让自己心态更加年轻,感受到一种朝气蓬勃的氛围。今天是青年的节日,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各位青年朋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刚才,贤耀同志传达了刚刚召开的浦东新区第四次团代会精神,各个团支部的团员代表都作了很好的发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觉得谈的很好,就是要这样,要说实话。街道张书记也很关心青年同志们,要求在五四青年节一定要组织团员青年进行座谈,说出大家的想法,并由我转达对团员青年的关心和鼓励。
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和团员青年们一起谈三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一是青年要有抱负。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表现在每个人身上,就是忠诚。昨天,温家宝总理邀请青年朋友到中南海做客,提了五点希望,希望青年朋友们“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温总理讲话的核心其实还是爱国,是忠诚。这和我们的申港精神也是吻合的,我们的申港精神是“忠诚、勤奋、求实、创新”,首要的也是忠诚。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没有青年的前途;国家的前途也 1
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的身上。归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团员青年继承五四精神,敢于创先争优,敢于开拓创新,开展各类活动,真正成为党的后备军,发挥党的助手作用。这是团员青年传承五四精神、体现忠诚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最实际的抱负。
二是青年要有才识。青年要获得才识,一靠学习,把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和吃饭、睡觉同样重要的习惯。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问学问,学习还要敢于提出疑问,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向别人请教,向带教老师、向前辈请教。青春时期是学习最好的时期,切莫虚度年华,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刚才贤耀同志传达的浦东新区第四次团代会的精神,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年轻人也要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比如学习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二靠思考,或说靠学以致用。不思考,不运用到实践中,那是书呆子,死学问。人们经常表扬一个人说,这人悟性好,用南汇话说就是“很灵光”。什么是悟性好,那就是会学习、会思考,能举一反三。有才识的人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不会犯别人犯过的错误,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犯错误少了,在一定意义上说,你就成功了。
三是青年要有能力。如何培养能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实践,不断地勤奋工作。有才识不一定就有能力,能力要靠经验的积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是经验。有句歌词唱得很好: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所以,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我们现在全区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创评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就是很好的实践;最近,全区创评工作中要求开展“创全国文明城区,浦东志愿者大行动”活动,说得通俗些,就是组织创评迎检网格化志愿者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团员青年也要积极投身倒创评行动中去,参加志愿者队伍,开展创评宣传、检查、迎检等工作。团员青年们从现在开始,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将来再回首时,那将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越是努力地工作,越是直面问题不退缩,越是在实践中善于总结,你的能力提升就越快。
总之,团员青年先要有抱负,还要有才识,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浦东二次创业和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中大显身手,展示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位臵,做出应有的贡献。
【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推荐阅读:
纪念一二九运动85周年大学生征文07-10
一二九纪念活动总结08-12
纪念一二九运动策划书06-25
纪念一二九运动活动总结202009-30
纪念一二九演讲稿10-17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的演讲稿09-18
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演讲稿09-06
纪念五四运动座谈会优秀发言稿10-08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09-30
2009年一二九长跑发言稿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