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2024-06-20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9篇)

1.《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一

1

3.5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2扩大到它的10倍12

×0.8扩大到它的10倍×8

0.96缩小到它的1/1009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

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7、9题。

P.913题。

六、板书

2.《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二

1、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2、初步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1.6×0.5= 60÷0.5= 0.9×0.4= 1.8÷0.2÷0.3=

0.94×100= 0.5÷0.2=  6.4÷0.4= 4.1×0.5×0.1=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学校图书馆新购进1500本书摆在书架上,每个书架最多摆280本,一共要摆多少个书架?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出示例8:

(1) 根据情境图,请列式计算。

(2) 计算时你有什么发现?

2.学习例9:

(1)自主列竖式计算

(2)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

3、介绍循环节:

4、讨论:

自主计算结果。

小结:

【小结】什么是循环小数?什么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什么是循环节?

(1)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3)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提高练习】

5、书P30第6题:比较大小:

6、书P30第5题

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807 0.807 0.807 0.807

【拓展练习】

8、(1)在下面的小数中,加上循环节的第一个圆点和末位的圆点,使产生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大。

5.916261 0.482825

(2)在下面的小数中,加上循环节的第一个圆点和末位的圆点,使产生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小。

3.300601023.6568569

(四)全课总结

什么是循环小数?什么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什么是循环节?

(1)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3)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商是循环小数的用简便形式表示。

3÷1.1 3.38÷1.8= 13.32÷15=

2、一列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行驶305千米,用了3.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教学反思:学生在预习后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1、这道题能除尽吗?

2、为什么它除不尽?

3、计算结果该如何表示?

4、什么是循环小数?

带着这些疑问,本课的教学顺利地推进。这些问题也均在教学中得到了解决。

但在练习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1、在竖式中在第一个循环节上也打了循环节的圆点。

2、在横式上照抄竖式结果时,虽然在第一个循环节上打了圆点,可却写了两个循环节。

3、在计算竖式时几个数字还未重复两次出现时,学生就经过推理判断出它是循环小数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如:2.01212……学生除到2.0121时就发现小数位数第四位与第二位的数字相同,余数也相同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

3.《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

2、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复习铺垫

1、算一算

0.36 ×100=     7 × 0.4=       2.65 × 8=    9.8 × 25=

2.96 × 40=     1.8 × 2.3=     27 × 0.43=   3.3 × 16=

2、想一想,说一说。

(1)4.72×6的积是(     ),有(     )位小数。

(2)3.08×5的积是(     ),有(     )位小数。

想一想:以上两题是有关什么知识?小数乘整数怎样计算呢?

三、自主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

1、观察课本第5页主题图,两位工人正在给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     )千克油漆?

2、自学课本第5页例3,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     )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2)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           ).

(3)怎样求出宣传栏的面积面积?列式为(         )。

(4)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         ),怎样计算呢?(列竖式计算)

(二)探究活动(二)

1、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要用(                        ),列式为(           )。

2、这两个因数也是(       ),可以像上面的方法计算。(列竖式计算)

(三)探究发现

通过自主学习和计算后我发现,小数乘小数应该这样计算:

1、先按照(          )算出积,再点(         );

2、点(       )时,看(         )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巩固测评

1、不计算,写出下表中积的小数位数。

因       数 1.6 3.64 0.127 7.59

因       数 0.8 2.9 6 0.04

积的小数位数      位       位        位         位

2、竖式计算                     0.56……(    )小数

× 0.04……(    )小数

224……(    )小数

想: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

结合列3和这一题的计算想一想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先按(         )计算,再看(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数出几位,点上(          ).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    )补足。

3、计算下面各题,并按要求完成。

3

5

1.5

1.1

2.4×         =                          1.2×       =

思考:①2.4这个数分别乘    、    、    、    四个数,这四个数都大于    ,乘得的积分别为    、    、    、    。它们乘得的积都比2.4    。所以,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②1.2这个数分别乘以   、   、   、   四个数,这四个数都小于   ,它们乘得的积都比1.2    。所以,一个数(0除外)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五、学习收获

4.《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四

1、通过对例1的探知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实践运用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学生独立完成下面各题,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224÷4=345÷15=

2、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一生板书,其他本上做)

①、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

②、商的位置: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余数: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锻炼吗?多锻炼可以增强体质。王鹏为了使自己有一个健康身体,每天坚持锻炼。瞧,这是他的计划:

(出示例1:王鹏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①你能帮忙算算吗?(只列式不计算)22.4÷4=

②观察这个除法算式跟刚才做的两道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以前学的是整数除以整数,现在被除数是小数)。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授新课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你会计算22.4÷4吗?围绕自学提纲自学24页例题1

②分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1)利用单位换算

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2)列竖式计算

22.4÷4,22.4的最高位是十位,第二个2在个位上,4在十分位上。

(指导学生列出竖式后,教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

师:余下的2可以表示20个十分之一和十分位上的4个十分之一合起来24个十分之一。)

(这时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

师: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得6个十分之一。因此在十分位上写6)

①商的小数点应写在什么位置(在十分位和个位之间,也就是在6的前面。)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

③比较整数除法与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从以下几方面来比较)

①、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用除数试除被除数整数部分的前几位数。

②、商的位置: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余数: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④、小数点的位置: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小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②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注意:整数部分除完后商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十分位上的数移下来继续除。

出示幻灯片3练习点商的小数点

3、用列竖式方法算一算24页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

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了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练一练。

1、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算一算,比一比。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2题,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3、在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最后5枪打出42.5环的成绩勇夺该项目的奥运金牌,杜丽平均每枪打多少环?

5.《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五

整体内容分布:

(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

1.小数乘法统计与可能性

2.小数除法(四)数学思想方法

3.简易方程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

1.观察物体(二)1.量一量找规律

2.多边形的面积2.铺一铺

一、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

积的近似值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编排

共安排8个例题。

标 题 例题安排

小数乘整数 例1 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

例2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小数乘小数 例3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例4 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5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

积的近似值 例6 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

连乘、乘加、乘减 例7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8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乘整数

例1

编排意图:

创设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

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例2

编排意图

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教学建议:

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先提出0.72元×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0.72×5该怎么计算。

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做一做

第1题:将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点:

①小数乘整数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积要根据因数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是不能去掉的。

小数乘小数

例3

编写意图:

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本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计算长方形面积比较直观形象,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容易理解。

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0.8。

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

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的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

对照上述两种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0.8”的算理。

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关系。

例4

编写意图

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两个层次:

①首先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②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建议:

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

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这里教材上没出,教学时可补充或将“做一做”第2小题“2.4×6.2”改为“2.4×6.5”,来提醒学生注意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把小数末尾的0划掉。

例5

编写意图

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

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如,对着原式再做一遍。再如,用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7.28是错的。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教学建议

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

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练习一

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教科书来进行的计算活动。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4题,是应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的道理。

第5、6题,综合应用小数乘法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5题要读出秤盘上每种东西的千克数,再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物品的价钱。第6题是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来解决的问题。

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这个关系原义务教材是在例题后面揭示的,现在习题中结合计算找规律让学生感悟并记住。

第12题,是第10题规律的应用练习。

积的近似值

例6

编写意图

通设一个“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近似值。

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教学建议

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本例教学前,可组织学生做适当的练习,让他们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自主求积的近似数做好准备。

6.《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六

析 本班全部学生均掌握了上期所学内容,特别是几个后进生和转学生进步较明显,取得了较好学习效果。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学习较主动积极,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期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象会不一样。

3.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4.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6.了解什么叫“中位数”,并会找出“中位数”,会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

7.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数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 8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 14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2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3

解简易方程 10

整理和复习3

量一量找规律 1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三角形的面积 2

梯形的面积 2

组合图形的面积 2

整理和复习2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 9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

3

第八单元:总复习总复习6

点 1.小数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施 1.教师要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教师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高。

2.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进行每周一次的“星级挑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平时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注意,下课督促他们即使地完成有关作业。适当的时候适当地降低作业的要求。

4. 鼓励学生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施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教改

实验

课题

献课

研究课课

7.《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七

活动内容:

利用可行性的操作方法测量较小的不规则物体体积。

适用学段:

高年级

活动目标:

通过让学生动脑想象和探索思考、讨论、实践等,开发学生智力,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意识并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l.六个长方体透明容器,深底托盘、水,沙,适当大小的不规则物体若干个(红薯、橡皮泥、石块等),不规则塑料泡沫一块。

2.笔、纸、直尺、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 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几何形体吗?谁能说说它们的名字?

师:还学过那些几何形体?

师:像长方体、正方体这些面和棱有明显特征的物体我们都称之为“规则物体”。

(板书:规则物体)

师:你会测量计算那些几何形体的体积呢?怎样算?

(板书:公式)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物体,

师出示出不规则物体(红薯、橡皮泥,石块等)

师:像红薯、橡皮泥、石块属于什么形体呢?

师:象这样的物体用数学语言来形容就叫做不规则物体。(板书:不规则物体)

师:它们的体积该怎样进行测量与计算呢?

(板书:体积?)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

出示课题:巧测体积

二、开动脑筋,展开联想

师:这些物体的体积是多少?该怎样进行测量呢?(独立思考,举手汇报)

1.把橡皮泥摔成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2.把橡皮泥摔成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同样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3.把红薯煮熟后,放在模子里压成长方体。

4.把红薯煮熟后,放在模子里压成正方体。

………

师:大家说的方法都很好,不仅合理而且易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针对可以改变形状的物体,确实可以把它变成规则的物体再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到他们的体积.

(动画显示可改变形状的物体体积测量与计算)

师:像石块这样不能改变自身形状的物体体积该怎样进行测量呢?

师:请小组展开讨论,看看那个小组的成员最棒最聪明最先找到可行的测量方法。

(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讨论完毕,分别汇报)

师带领小结,肯定可行性方法,并注意探讨要注意的事项(如水面要平,物体要沉没于水中,精细减少误差等,注意卫生等),然后指导实践。

三、动手操作,体验实践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测量和计算的工具,今天我们就亲自动手利用这些工具来测量并计算石块的体积。

师: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操作之前老师提醒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要求,请看屏幕。

投影显示要求:

1、 每组1名组长,1名记录员,2名测量员,2名计算员。组长负责分工,大家听从安排。

2、 测量员负责所有数据的测量,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每个测量员都要对所需数据进行测量,最后取用平均值。

3、 计算员负责实验中数据的计算,每个计算员都要进行计算并共同核对结果。

4、 记录员负责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步骤记录。

5、 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并协助记录员对步骤进行整理记录。

师提醒注意:

每个组内成员都要尽心尽责、团结协作。

领会完毕,分组试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方法

1.分组汇报

(所测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是怎样得来的?重点汇报操作步骤。)

例如:

小组A

(1) 测出长方体容器的底面长和宽,注入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高,用“长×宽×高”计算出水的体积。

(2) 放入不规则物体(没入水面以下),测出这时水的高度,再利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出这时水的体积。

(3) 用后来水的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得出的结果就是所测量的不规则物体体积。

小组B

(1)测量长方体透明容器底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2)将鹅卵石放入长方体透明容器里,然后加水至水而高出鹅卵石为止,然后测出这时水的高度,算出含有不规则物体时水的体积。

(3)拿出鹅卵石,再测出容器内水的高度,算出这时水的体积。

(4)用含有物体时水的体积减去不含物体时水的体积,得出的体积差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小组C

(1)测出长方体容器的底面长和宽。

(2)放入不规则物体并注水至淹没物体,测出水面高度。

(3)拿出不规则物体,测出水面高度。

(4)用“长×宽×(高①―高②)”算出下降的那段水的体积。

小组D:

(1) 把容器内放在托盘内,注满水,测量并计算出水的体积。

(2) 把不规则物体放进容器内,使溢出的水流到托盘内,把托盘内的水再倒进清空的容器内。

(3) 测量并计算容器内托盘收集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如果用流沙,道理相同。

2、教师根据大家的汇报,小结操作步骤。

(显示动画)

师:大家的实验方法与步骤都很科学,其实无论先测还是后测含物体时水的体积,再测不含物体时水的体积都属于一种方法、一个道理,即:用含物体时水的体积减去不含物体时水的体积得到这部分水的体积,也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测量并求出与不规则物体相等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即所求的不规则物体体积。

五、畅谈想法,鼓励探索

1、为什么用水来试验呢?

水是液体,可以根据容器改变自体的形状。当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因为物体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就会排开一部分与它体积相等的水的体积,我们只要计算出这部分水的体积,就等于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了。一般我们称这种方法为“转化法”。

(板书:转化法)

师:我们今天用水来做中介进行了测量,请想一想除了水还有其他的物质可以进行这样的测量吗?

(面粉、流沙、石灰粉、泥巴……)

师:说得好,这些物质都具备可以改变自体形状的特性。

师:其实,智慧的人类早就开始利用转化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了。

(画面显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转化法”的应用资料。)

2、师: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不要畏惧,应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3、我知道大家都是敢于思考和探索的勇敢者,我这里有一项任务交给你课下去独立完成。

出示塑料泡沫,显示:

怎样测量不沉入水中的不规则物体体积呢?

师:今天就到这里,收拾整理好物品,下课!

板书:

巧测体积

转化

规则物体←━━━━━━━━━不规则物体

↓↓

利用公式体积?

实验步骤表格:

试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

......

8.《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知识”; 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方掌握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学习解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它会使我们多了一种解题方法,可以使某些较难的应用题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程的意义:

介绍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图)

天平实验,引出方程:

1、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杯子里倒人约X克水,使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 100+x=250)

2、教师:①观察100+x=250:这是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②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方程)

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深入探讨理解: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集合图来表示吗?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判断并说胡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

(3)  不是方程。               (      )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1) 加上35等于91。              (2) 的3倍等于57。

(3) 减31的差是86。              (4)7.8除以  等于1.3。

4、先说出下面题目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用方程表示出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文具店原有乒乓球40筒,卖出χ筒,还剩18筒。

(2)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χ人,共有50人。

(3)小红买了5支铅笔,每支χ元,共付9元。

(4)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牛重χ吨,这头牛比大象轻4.75吨。

(5)甲地距乙地S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12小时到达。

5、开放题:妈妈生日到了,小明想用12元零花钱为妈妈买几枝康乃馨,康乃馨每枝X元,他的钱如果买4枝则多3.6元,如果买6枝则少0.6元。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有用的条件,你能列几个方程?(同桌议一议)

四、课堂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9.《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九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确定方法。

二、复习铺垫

1、填一填。

0.8分米=(  )厘米         2.6元=(   )角          650千克=(  )吨

2、根据算式38×7=266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38×70=               3800×7=                380×70=

三、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一个燕子风筝3.5元。小明想买3个这样的风筝,请你帮他算一算应付多少钱?

1、我买的是     个单价是      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计算)               ;

2、如何计算呢?

我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就是求(                                          )。

3、尝试计算0.72×5

整理的竖式算法:先将(     )扩大到它的(   ),变成(   ),计算出(   )×(   )的积后,再将积缩小到原来的(   ),就得到0.72×5的积。

4、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是:

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                        ,再按          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四、巩固测评

1、根据42×8=336,直接写出下列得数。

4.2×8=       0.42×8=       0.042×8=

2、1.23×8的积中有(   )位小数;2.7×18的积中有(   )位小数。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68×7=           0.97×5=               3.5×26=

4、《当代小学生》(月刊)每本4.80元,小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

5、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再计算每天从家到学校往返要走多少千米。一周(按5天计算)要走多少千米?

五、学习收获

上一篇:我爱美丽的秋天校园作文下一篇:gyb创业培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