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案例分析论文

2024-07-30

企业伦理案例分析论文(8篇)

1.企业伦理案例分析论文 篇一

星巴克企业伦理分析----涂剑霞

当你走在世界各国的大都市街道上时,你会发现一个绿色的美人鱼标志;当你走近这些标志时,你会闻到一股沁人肺腑的咖啡香味;当你走近这些咖啡时,你会被它独特的环境所吸引。这,就是星巴克!

星巴克,这个20多年来最具活力的新品牌和零售商,已遍布全球,拥有15000多家分店。届时,它与同业的距离拉的更远,甚至有人用“来一杯星巴克”取代“来一杯咖啡”,星巴克,已经成为咖啡的代名词,做到了品牌的最高境界。更有人预言,星巴克有机会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品牌。

如此伟大的企业,是怎样的企业伦理支撑着它,使它成长的如此迅猛呢?长期以来,星巴克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从一个咖啡店发展成咖啡帝国,星巴克以事实证明关系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重要。“关系理论”作为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司的业务始终,这种核心价值观起源并围绕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主要从星巴克与它的员工、顾客、竞争者和社会的关系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它的企业伦理。

一.星巴克与员工

星巴克之所以能扭转美国人原本牛饮咖啡的习惯,用欧式的拿铁、卡布奇诺等浓缩咖啡从无到有教育出一批忠诚的追随者,凭借的正是其“重视员工”这一核心理念。在公司的“使命宣言”中,员工被放在第一位,而利润处于第二位。

星巴克是如何做到员工第一呢?不论进入哪个市场,星巴克都从不在媒体上打广告。星巴克完全依靠员工行销。这在消费产品中,找不到第二个例子。星巴克要打造的不仅是一家为顾客创造新体验的公司,更是一家高度重视员工情感与员工价值的公司。星巴克总是把员工放在首位,并对

员工进行大量的投资,这一切全出自于其董事长舒尔兹的价值观和信念。他坚信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将会带来一流的顾客服务水平,自然会有良好的财务业绩。星巴克把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而且还通过有效的奖励政策,创造环境鼓励员工们自强、交流和合作,同时,所有的员工都拥有期权,被亲切的称为“合作伙伴”,使员工收获不浅。星巴克实施“员工关系”培育出忠诚的员工,而员工也就服务出了高度忠诚的顾客。星巴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一体化的结果提升了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尤其是门店员工流失率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约为同业水平一半到三分之一的样子。正是这种“关系”资本,跨越了企业的内部障碍,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交流,成为了创造企业关系资本的基础。

二.星巴克与顾客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顾客关系的关注急剧升温。企业的管理趋势也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模式转变。研究表明:三分之二成功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和保持长久的顾客关系。星巴克人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所以星巴克把顾客关系当作公司的一种资产。

星巴克完善的顾客关系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以顾客为本

星巴克人坚信: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才是最短的距离!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只有用真情付出才能换来顾客的完美体验。星巴克十分注重在咖啡店中同顾客进行交流,特别是咖啡生同顾客之间的沟通。每一个咖啡生需能够预感顾客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的进行眼神的接触。星巴克也通过征求征求顾客的意见,加强顾客关系。每个星期总部的项目领导人都当众宣读顾客意见反馈卡。

2.“神秘顾客”

在星巴克,“神秘顾客”是为了检验“为顾客煮好每一杯咖啡”的服务标准而设置的一种考评机制。这并不是星巴克的专利,其实在肯德基也有类似的制度,通过从社会上招募一些整体素质较高的非本公司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咖啡的相关知识以及服务标准,然后派遣出去监察全球各地的分店的产品质量、卫生清洁、服务态度、价格合理等方面的执行情况。“神秘顾客”对员工服务、员工技能以及环境氛围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经“神秘顾客”检验,服务质量好的员工便可以得以升迁、加薪等奖励,星巴克通过这种奖励措施来鼓励其员工努力工作,从而使星巴克顾客得到高等质量的服务。

3、互动式服务

在星巴克,顾客可以与员工和咖啡专家共同探讨有关咖啡的各类知识,包括种植、挑选、品尝以及有关咖啡的文化和奇闻轶事。通过沟通,服务人员把从顾客身上了解到的兴趣爱好、问题反应给公司,从而使得公司得到最准确的资料以更有效的培育新品种以及制定相关的营销战略。不仅如此,在一些星巴克分店还在放糖牛奶的吧台上,放着一张让顾客提意见的信函,只要顾客回函,星巴克都一一给予答复,并记录在案。这充分满足了顾客表达意见的权力。

4、自助式服务

星巴克十分强调它的自由风格。顾客在柜台点完餐,可以先去找位置稍加休息,也可以到旁边的等候区观看店员调制咖啡,在用品区各式各样的调味料以及一些餐具,顾客都可以自行拿取。星巴克的自助式服务让顾客摆脱了长长的等候队伍,减少了等候的时间,并给了他们更多的控制权。星巴克很多事情都是在淡淡中进行,员工淡淡的微笑,咖啡淡淡的清香,店内淡淡的音乐,体验中淡淡的休闲......这些都是星巴克所特有的。让星巴克如此吸引人的也正是这份自由的体验。

三.星巴克与竞争者

1.星巴克与同业竞争者

星巴克与其竞争者并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生死博弈,而是选择与他们中的大多数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它与百事公司的合作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星冰乐是星

巴克与百事合作生产的一种咖啡冷饮,百事帮助星巴克进行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市场投放。星巴克与百事可乐都是饮料行业的知名品牌,他们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进行激烈的斗争,而是选择了战略联盟。对星巴克而言,借助于百事可乐100多万个行销据点,是一大利器,而百事可乐则利用星巴克在咖啡界的商誉,提高产品形象,双方合作互惠互利。在企业伦理战略中这种关系应该是一种很好的竞争模式。

2.星巴克与供应商

星巴克遵循成功企业的模式,把关系模式延伸到供应商,包括咖啡种植园的农场、面包厂、纸杯的加工厂等。星巴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供应商,希望通过长期稳定的关系,积极配合控制价格而不只是简单地监管价格。双方合作的合约一旦签订,星巴克公司希望得到特惠待遇,作为回报,供应商的营业额将会随着星巴克的壮大而上升。由于星巴克极其严格的质量标准,供应商们也会得益于星巴克良好的品牌。长期的合作提升了供应商的声誉,也会收到更多的定单,这就是星巴克与供应商的合作竞争。从整体上看,企业经营必须明道、取势、优术,这三方面星巴克都做的很好。

三.星巴克与社会、公众

星巴克实行公益营销,在每一个社区,它都强调自己的社会公众责任,在中国台湾,星巴克通过“对原住民儿童的教育关怀”和“部落孩童助学计划”等公益活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统一星巴克与台湾世界展望会合作的原乡儿童教育关怀活动,已迈入第六个年头,从“一分钱,重建布依族孩子的一个笑”开始,直到“能念书,真是山里面的大事”,透过捐款与募书活动,把关怀化为最直接的行动。长期以来,星巴克致力为咖啡农产国及农民改善生活环境。您每次购买Starbucks之公平交易咖啡,同时您也在帮助这些产地的农民,改善他们的生活,共同改造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星巴克通过这种对同类的关怀,使消费者感觉星巴克令人喜爱和感动,从而增强了消费者的忠诚度,这就是星巴克公益营销的魅力。

结束语,总结。

2.企业伦理案例分析论文 篇二

一、经济要素在企业伦理构建中的作用

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组织形式, 与外部经济体制和国家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也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个性和伦理的形成。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人们选择了某种经济制度, 对于如此制度下的经济道德也就相应有了基本规定性。”一方面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家制度影响着企业伦理的形成;另一方面, 企业通过自身的经营决策, 来追求企业的目标和理想, 进一步形成具有国家共性和企业个性的独特的伦理观念, 并以此来指导企业和职工的经营运作和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为市场系统中的企业自由竞争提供了更为坚实和宽松的体制环境, “企业有了自主权, 职工有了选择权, 依附性大为减弱。在利益关系上, 除了国家、企业、个人的纵向利益分割, 又增加了企业之间, 个人之间的横向利益分割, 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在职工的利益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 职工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 其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也受到影响并发生新的变化。”企业伦理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日益得到了重视和提升。“联想”“海尔”“海信”“长虹”等一大批以“以德治企”、“以德强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道德经营”的优秀企业高举民族工业旗帜, 代表着对新时代爱国主意的追求和认同, 将振兴民族工业作为企业的头等任务, 因此“任何一种经济体制同时也意味着一种伦理道德文化体制, 因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无例外地蕴含着某种文化、某种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美国著名企业伦理学家唐玛丽.德里斯科尔和霍夫曼在《价值观驱动管理》中也认为:“我们倡导建立制度, 并不因为商人天生就比别人缺乏伦理道德, 而是因为这些程序对逐步形成道德型企业文化, 以使每个成员都能按道德规范行事, 是迫切需要的。我们已经发现, 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体制的因素所导致, 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处于木桶中的滥苹果。”但是, 企业在孕育着自身伦理道德文化的同时, 还应承受者巨大制度和体制及社会道德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潮, 对于企业的伦理结构体系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也因此使许多企业在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整套企业伦理体系后, 却一直无法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伦理。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 政府应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协助企业建立自身的伦理道德体系, 而不能寄希望于企业经营者自身道德的提高来建立企业道德体系。

二、政企关系是影响企业伦理的重要因素

企业伦理除了受社会经济关系影响外, 政企关系对于企业伦理形成也起到重要的影响力。政企关系涵盖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政府主导性, 政府致负责维护正常的企业交易和市场秩序, 告知企业所具有的权利和不允许从事的行为, 在此范围之内各种企业拥有自身经营活动的全权, 政府不进行此范围内的干涉和矫正。许多西方国家采用此种模式;第二种模式是亲如兄弟的关系型, 政府与企业结成形式上的利益共同体, 政府通过各项政策全力扶持企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第三种是附属型关系模式, 企业完全没有独立的市场经济地位, 企业完全由政府主导, 政府通过制定各项周密的计划直接领导对企业的生产, 八十年代之前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是完全常采用了这种模式。自从改革开放开始,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 尤其是在加入WTO的体系以后, 中国慢慢从“父子”关系型向“手足”关系型转变, 并逐渐向后两种类型的政企关系出现了向“交警与司机”关系型靠拢和同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集中主要经历管理社会经济事务, 各类企业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的下属分支, 完全听令于政府的调遣。高度集中的政府权力机构完全把市场、社会、事业单位、企业全部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这种政府与企业的模式决定着企业的伦理体系结构也完全依附于政府所倡导的社会伦理体系, 缺乏自身的独立性。自从进行改革开放, 我国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政府的一个从属部门。在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环境下, 企业具有了独立法人资格, 成为了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对于企业提供的是全功能的保障,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是效能性的保障, 政府向企业提供完善的制度、政策保障和其他公共产品,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伦理构建产生自己的影响。政府和企业的各项职能完全分开, 不再产生功能上的重叠。企业与政府良性互动关系也得到了确立, 建立有力地促进着企业伦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生产目的, 而企业是社会成员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企业追求利益的背景下, 企业在自身获得利益的同时, 又要使企业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全面进步, 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这一过程, 企业就必须注重自身伦理道德的建设。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民营企业在刚起步的情况下并不注重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 但当企业取得一定的成就后, 企业伦理道德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就日益显现出来, 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管理者自身的道德水平高度也决定了企业所能达到的道德水平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彩虹.经济学的视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

[2]方永明.市场经济呼唤加强企业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 1994.

[3]吴元墚.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J].哲学研究, 1997.

[4][美]唐玛丽, 徐大建等译.德里斯科尔和霍夫曼.价值观驱动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5]高兆明.制度公平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6]马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企业伦理案例分析论文 篇三

每每将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与道德问题相提并论时,都存在不少讨论空间和话题内容,这实际上无形中暗合了一个问题:企业伦理与企业效益关系的复杂性。很久以来,社会上似乎都存在一种流行的看法:哲学家、神学家、教育家应该都比搞经济、搞贸易的人更具伦理道德。虽然这种观点在18世纪即受到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否定,但在世俗的观念中,好像依然潜行:赚钱、赢利与生俱来是一件与伦理道德不在一个方向上的事情。中国历来不就流传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说吗?

因此,有关企业伦理究竟如何影响企业效益?企业伦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企业讲求伦理道德的直接后果,企业伦理关乎企业寿命的追问一直存在。

观点扫描

围绕企业伦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全然不同甚至相悖。如,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有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哈耶克(Havek) 等。他们认为,企业伦理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而企业管理学和经济学都是强调经济绩效的,因而经济绩效比企业伦理更为重要,经济绩效是企业的唯一任务和目的。如果在企业的使命中添加其他社会元素比如伦理、责任等只会阻碍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或者淡化企业的主要功能,从而会减少企业为社会贡献的应有的价值创造量。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伦理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认为遵循企业伦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企业带来利益,因此他们主张将伦理作为增加企业经济绩效的工具。一方面,企业伦理是企业盈利的手段;另一方面,企业伦理是企业高于经济绩效的目标,而盈利是由于企业遵守企业伦理、以伦理为目标而带来的结果。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林恩·夏普·佩因(Lynn Sharp Painel) 、罗伯特·F. 哈特利(Robert F. Hartley) 、斯蒂芬·P. 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沃尔特·W. 曼利、罗伯特·C. 所罗门(Robert C. Solomon)等。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的关系复杂多变。企业伦理是非常复杂的,它与经济绩效之间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关系。也许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遵循企业伦理会有助于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但是很多时候遵循企业伦理也要付出不小的经济代价。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Harod Koontz)、乔治·斯蒂纳(George A. Steiner) 、约翰·斯蒂纳(John F. Steiner)和阿奇·B. 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

所以,这确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值得再议、再辩。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无论上述学者对企业伦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如何看待,他们都认为: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不能成为影响企业遵循伦理规则的理由。

企业的道德困境

在商学院MBA、EMBA课堂上,以下案例会被经常用于讨论。

某飞机生产商投入大笔资金开发出一种新型飞机。巨额投入使得公司财务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如果不尽快获得一些大额订单,这家厂商不得不关闭部分工厂,二者将造成1.2万工人的失业。这种结果无论对工人还是他们所居住的城镇来说,都是灾难性的。该公司总裁一直似乎正在游说某外国政府签订一份巨额采购协议。他无意中得知该国主管此事的部长由于赌博欠下大笔债务,于是暗中和那名部长进行联系,许诺一旦获得5架飞机的订单,立刻付给该部长100万美元作为酬劳。公开与私下的交易最终都达成了。这名总裁认为他的行为是合理的,因为这确保了企业生存、工人就业和居住地的安宁,那名部长偿清了债务,外国政府获得了所需的飞机,他认为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利益远远大于贿赂行为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他的观点正确吗?

每做此案例,现场都气氛活跃,观点纷争,讨论热烈,持不同观点者针锋相对。仔细观察,每场也会有一小部分人对题目不屑一顾,其潜台词大体是:此现象实属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而回答者的特征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向:企业一线的人员(特别是市场职能人员)相对于非企业人员(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盈利性机构)更多地倾向于认同该总裁的行为;职位等级偏低者(业务层、经理层)相对于职位等级更高者(决策层)认同此总裁观点者为数更多。总体特征:认同者人数多于不认同者及感觉纠结者人数。

不少参与上述案例讨论的人认为:当面对现实利益与道德要求的严重冲突时,究竟如何决策,是一个极为困惑的问题。他们认为,就案例中的总裁而言,其并非为自身利益,而是为企业、为1.2万人的就业,某种意义上还是非常富有牺牲精神的,其行为是一种勇于承担、敢于负责的表现,具有某种历史悲壮性! 也有人认为,总裁之举实为无奈选择……

案例讨论过多场,情形大体相同。

这说明什么?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用一句话来界定的话,可称之为“伦理失范”。西方著名社会学家杜尔凯姆对于“失范”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失范”是一种社会规范的缺乏、混乱,或者社会规范的变化多端以至不能给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景。

企业伦理失范行为的具体表现归纳起来无外乎两方面:从内部讲,主要表现为不尊重员工权益,如对企业员工延长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压低报酬、薪资增长与企业发展不同步、欠薪,性别歧视等;大股东损坏小股东权益;职业经理人财务做假、资金转移等。从外部讲,主要有损害消费者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生产有毒产品、对消费者隐瞒产品缺陷、售后服务承诺不兑现等;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诋毁竞争对手的商誉、互挖墙脚、窃取竞争对手商业机密等;合作伙伴之间的不讲诚信行为,如互相不讲诚信,合作商形成联盟,共同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外部性,为降低企业成本而污染环境。

以此为标准进行对照,目前中国企业的伦理失范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那么,为什么人们面对道德与利益的冲突时,会表现得如此困顿?为什么企业频繁地出现伦理失范行为?

结构伦理建设

——游戏规则与“不让老实人吃亏”

企业伦理(Business Ethics)是指任何商业团体或机构以合法手段经营时应遵循的伦理规则。其基本层次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其基本准则主要有公平、公正、诚信、负责。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企业遵循伦理准则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法律框架设定边界清晰。如果法律不健全,边界模糊,则伦理主体的行为规范性也相对难以界定,情况就会变得复杂。

德国学者卡尔·霍曼(Karl Homann)在价值中立学的基础上,创建了“经济秩序伦理学”,提出了结构伦理的思想,即强调经济秩序与结构的道德含量。人类历史实践也已经证明,社会经济中大量基本的伦理道德问题最终只有通过经济制度与法规的变革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所以,从结构伦理角度讲,游戏规则的制订至关重要。游戏规则是指经济主体活动的外围条件,它为行为主体规定行为方式,指导他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它规定竞争者的起跑线。如果某种经济行为被证明是不道德的,而市场迫使经济主体这样做,就是游戏规则的问题。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单单鼓励某一经济个体表现道德情操、善良意志,就会被那些不守情操的竞争者作为弱点所利用,就会立即出现因追求道德理想而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的局面,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伦理“失范”问题不是凭简单的道德直觉即可以解决的,而需要诉诸一种合理的权衡机制。

理性的环境是把道义上的东西变成法规上的东西。长期以来,我们缺乏这种理性设计,更习惯于道义宣传,而且做得很极致。如在我们的许多企业里,都有一种叫作“不让雷锋吃亏”的文化宣导,著名企业华为就是这样强调的。但宣传与强调的同时,比较少见与此倡导相匹配的制度设计,于是,时间久了,就自然演变为这样一种潜台词:员工应积极奉献,争做雷锋,要相信公司不会让雷锋吃亏,如果公司一时没有发现某个雷锋的存在,员工应该继续任劳任怨地奉献,因为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不是雷锋应有的作为。(孙力,《竞底——中国企业之殇》,第218页)

时间久了,宣导的疲态尽显,另一方面,还会滋生虚伪。

在一个缺乏法制,缺乏制度设计,只依靠道德说教的环境下,个体在道德问题上常常面临沉重的决策负担和现实压力。其结果是:少数人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自身应有的权利来配合环境要求,道德在这些人身上成为一种极具代价的东西,也越发显出付出的昂贵。与此同时,大多数人难以承受这种悲壮的付出与牺牲,但现实中,比较难以找到更适合的行为模式可供遵循,其结果就是:极少数人行为超群,情操高尚,具有神化般的高度;大多数人却行为失规、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即,雷锋与普通人之间的道德差距是断崖式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的道德水平不因少数人的高尚而提升,反因多数人的放纵而下降,社会普遍的道德水准难是高水平的。

因此,就当下而言,结构伦理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即使是企业内部,若想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宣导的同时,更须重视配套制度、措施。

契约伦理建设

——理性自利

上面谈的是制度框架及法律在伦理建设方面的重要性,现实中,遵守法律只是衡量企业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要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造成现实社会生活快速变化,而法律、条文变更的速度常常不及现实变化的速度,从而形成两者的脱节,造成一定的盲区。此时,如果经济主体以法律条款为行为底线,就有可能出现“合法不合理”的情形,也可称之为“有组织的不负责任”,造成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法律能够明文规定的内容,无论如何的周全、系统,终不能覆盖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也无法涵盖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因此,运用法律条款解决现实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是不可能的。法律规则取代不了伦理,相反,法律需要伦理作为补充,才能使社会真正达到稳定和有序。因此,企业伦理不仅要求企业家推动结构伦理的变革,而且还必须形成一种强烈的自律道德意识。

总之,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增加效益,而从长远看,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是在决策中考虑别人的效益。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按照生态学的逻辑,捕食者发展了最有效的捕食对策,而猎物则发展了最有效的反捕对策,那么,最有效的捕食对策为什么没能导致猎物灭绝?反过来讲,最有效的反捕为什么没有让捕食者全部饿死?生态学中有“精明捕食假说”与“超前进化假说”两个概念。“精明捕食假说”是指:在一个由精明捕食者组成的种群中,如果出现了一个欺骗者,它就会吃掉比它“合理分享的一份食物”更多一些的食物,结果,欺骗者就会因欺骗行为而得到好处,它们传给未来世代的基因也就会比老实的精明个体更多一些,这将导致种群内的欺骗者越来越多,其结果是所有精明者的利益均受到影响。于是,在一些动物中,个体通过占有领域而排他性地独占一部分资源,并会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不是为了种群的利益)而节省食物资源和不进行过捕(Overharvesting),因此成为精明的捕食者。

这种以自利和互惠为出发点,体现在自愿合作之中的天然的道德形式称为契约道德。

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博弈形成契约,在契约规范和协调下形成的组织。契约式伦理文化是西方社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因此,现代企业制度诞生于西方。

与此相比,中国的伦理文化和市场经济应有的契约式伦理精神存在巨大区别,如传统伦理文化中感情文化、义务文化、专制文化,以及长期以来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奉献主义伦理文化,改革开放以后所倡导的以“追求效益最大化、手段可以任意化”为特征的功利主义伦理,这些都与市场经济应有的以“公正”“诚信”为核心理念的契约式伦理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当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与之匹配的伦理文化明显滞后,出现企业伦理失范现象也就成为必然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伦理失范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也与我们近些年整体的社会伦理环境不无关系。

道德伦理建设

——生命型企业

从层次上讲,建立和完善制度框架,构建结构伦理的同时,还需要契约伦理。但是,如果仅止于此,则有失水准,有失战略。需要做的是,在系统性地完善结构伦理、回补契约伦理的同时,倡导和推崇道德准则和道德理想,更是目前中国企业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段时间以来,微信圈中流传一个题为《中国已进入互害模式》的文章,此外,社会上也还存在另外一些说法,如中国大学如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在结构伦理缺失及契约伦理淡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严重后果。因此,在现有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伦理建设如果仅专注于结构伦理框架的建设及契约伦理精神的补充,显然力度不足,难以形成势差,进而形成对现有企业伦理的冲击。因为,即使是以公平、诚信为基本原则的契约伦理,也还是一种不完善的伦理,是一种有限度的伦理。遵循契约伦理准则的行为主体的根本动机是自利的,而非公益的,以自利为目的的行为主体所选择的合作只可能发生在平等的行为者之间。现实社会中,行为主体交往的对象复杂多样,不可能每场合作均是匹配的平等合作对象,更多时候,可能是不平等的,或无法预知合作者态度的,这就对行为主体的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德动机。所以,在现实世界中,光有契约伦理还不够,还需要超越自利动机的道德动机,这就是道德伦理。

现实生活中,公益的道德动机与自利的经济动机相比,公益的道德动机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所以道德伦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伦理规范,具有实施上的难度和倡导上的意义,但它绝非不可实现。1998年,德国学者Klaus Dehner出版了名为《道德之快乐》(Lust Moral)一书,认为:道德并非一种需要人们竭力维护其吸引力的意识形态,而是人类的一种生物上的必然需求,道德具有生物学上的根源,是人们获得快乐与幸福的重要源泉。因此,对于现实社会中的个体而言,自利的经济动机并不能取代公益的道德动机,这同样适用于企业。

近年来,管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生命型企业。这一概念对应于利润型企业,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为了生存与成长,也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生命型企业是具有现实性的理想主义者,以创造价值为立业之本,善构生态环境,不断地进取与学习。

综上所述,企业之所以被称为企业,能否赢利是衡量其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企业如果不赢利,便丧失了生存的基础,而且从伦理上讲也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若想赢得与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要想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并赢得尊重,要减少社会成本和经营风险,就不仅要遵循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游戏规则,还要遵守社会共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动进行自我约束,主动实现道德自律,并在此基础上,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为企业生态环境优化作出有益的贡献,成为生态环境及产业链条中的贡献者而非攫取者。只要成为生态链中的价值提供者,就可以成为产业生态中的永存者。

4.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学分析 篇四

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学分析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缺位是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非道德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基础、主体必然性和主体可能性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诠释,进而证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善.最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导原则提出建议.

作 者:孙丰云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HORIZ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B82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性   企业目的   道义载体   伦理学分析  

5.企业伦理心得 篇五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企业伦理有了基本的了解。从以前的知之甚少,到现在的了解大概。在教授企业伦理过程中,林老师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伦理相结合,说文解字,解释企业伦理中关键的字词。引经据典,用中国先贤思想解释企业伦理内涵。我们学习的越多,就越发现企业伦理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就越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企业伦理的学习,不仅让我了解了企业伦理,而且让我了解了中国最精华的传统文化。

在企业伦理的学习过程中,我感觉从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看出这个企业伦理道德。我们知道企业伦理是企业在处理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其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伦理要求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注重员工关系的培养,更要注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然而,我们现在的国内,毒奶粉、染色馒头、地沟油、工业明胶等食品问题频发,商家集体恶意伤害消费者的事件常有发生。我们对这样的事情的态度由愤怒到失望在到麻木,我们愤怒的是无良商家怎么能做出这样丧尽天良的事,政府主管部门检查形同虚设,沦为了不法商人的保护伞、遮羞布。写到这里,我不经要问,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哪里?企业社会道德在哪里?政府主管部门社会责任在哪里?还有没有道德?

6.企业文化与伦理论文 篇六

摘要:

本文旨在挖掘国内市场上有关企业存在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食品行业近年来曝光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本文目的在于从当代食品安全事件入手,了解当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展现出的伦理表现及潜藏的企业内在价值观和文化导向。并深入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引导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与伦理。

论文中,通过查找当年的资料首先对三路奶粉事件进行概述,并通过2013年以来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列举,阐述食品安全对人民生命,生活的重大负面影响以及其中蕴涵的伦理问题,并探讨企业文化与伦理与食品安全事件的内在联系。其次,通过查找相关企业伦理的文献,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企业存在严重伦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一些国际案例探讨如何分别从内在和外在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发生违背伦理的企业行为。

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我观察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大量的企业为追逐利润而暴露出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不仅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而且激化了社会矛盾。作为研究者,我们在谴责无良企业违背伦理道德伤害人民的同时,应当冷静下来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思考对策以帮助引导企业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关键字:食品安全

企业文化 伦理道德

目录

1.“三鹿奶粉”及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食品安全问题的重大影响

3.食品安全问题与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的内在联系

4.企业存在伦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5.结合国际案例阐述如何引导企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6.结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由于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调查确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12月23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团破产。这便是震惊全国乃至世界的三鹿毒奶粉事件。

曾经食品行业的龙头老大,拥有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三鹿集团在人民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下土崩瓦解。三鹿奶粉事件不但使婴儿奶粉,而且也使中国的奶粉乃至食品的声誉受到极大的影响,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对于三鹿奶粉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处理结果进行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我们吸取经验教训:

造成毒奶粉事件的外在原因是政府监管部门失职。由于食品监管制度正处于过渡时期,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食品安全监管上存在缺陷。另外,质量监督与卫生监督两套功能重叠的机构和队伍,管理上混乱,权责不清,也给不法企业带来可乘之机。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的驱使。为通过价格竞争迅速抢占中国贫困农村市场,三鹿集团使用化学物质三聚氰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此举超越了企业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以野蛮的逐利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以严重的违法行为危害社会。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很多不法商人和企业唯利是图。对利益的考量大于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已经成为某些企业发展的定势思维。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却忽视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淡薄也纵容了不良企业的违法行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不强,致使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三鹿毒奶粉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是食品行业安全问题的通病。企业内部价值观的扭曲,外部政府监管的无力,加上消费者维权能力的薄弱都使得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

地沟油 :不法商人将餐厅排放至水沟中的膏状废油捞取后,经过滤、加热、沉淀、分离等程序,提炼成为“食用油”,再以低价转卖给餐馆。地沟油内含致癌物质、细菌、病毒、重金属,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染色青豆:中国湖南公安查获不肖商人,将黄豆浸泡在有毒化学液体、色素和防腐剂中,加以增重并染色伪装成高价的青豆贩卖。

黑心染色馒头:上海盛禄食品的“染色馒头”事件,超过保存期限的馒头,回收绞碎后再当成原料进行制造。并且使用大量的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蜜糖精、防腐剂),伪装成玉米馒头、杂粮馒头。毒生姜:湖北省宜昌市工商所执法人员在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近1吨“毒生姜”,专家称等于在食用慢性毒药。在生姜的种植使用不得用于生姜的剧毒农药“神农丹”„„

可以看出以上列出的几个典型问题食品无一不是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已经威胁到了生命安全。从毒奶粉到地沟油,无良企业将大量添加剂,重金属甚至有毒的化学物质掺杂在食物中,卖给普通市民食用。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笼罩在问题食品的阴影中,婴儿成了大头娃娃,出现结石甚至夭折,老人生命垂危,青年的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还出现了各种怪病,绝症……这些人工制作的食物极大地损害了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危害了作为民族未来的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走到了一个极端位置——漠视生命,自断未来。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企业伦理道德的丧失,企业文化导向的扭曲。

何谓企业伦理道德?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而企业伦理(又称为企业道德),则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不仅企业,凡是与经营有关组织都包含有伦理问题。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在本质上始终都存在着伦理问题。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应当重视人性,尊重生命,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尽自己的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生厂商应对消费者负有不生产并且不销售不安全产品的社会责任。事实上,不生产并且不销售不安全产品的社会责任虽然完全正确,但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伦理准则,只适合于少数为了挣钱而根本不顾他人死活,毫无社会责任感的厂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社会责任就显得过于简单,而真正是社会责任是企业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为其提供安全健康的商品。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伦理道德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没有树立起正确,健康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将利润视为唯一追逐的目标,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不择手段,包括用化学药品,甚至是有毒物质做出低成本的商品等等,完全忽视了企业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伦理道德——诚实守信原则。商业活动最重要的便是诚信,以诚待人,如果连商业信用都丧失了还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你?因此要想屹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要坚守诚信原则,在诚信与利益不可兼得时放弃部分利益,或者采用正当手段去争取应得的利益。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企业道德伦理的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企业伦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加大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史记 货殖列传》感叹道:“天下熙熙,皆为利驱;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造成企业伦理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利润的追逐,外部监管的不利使得企业很大程度上依靠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伦理来指导生产活动。其次,道德的缺乏使得商家不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生产产品而是急于求成,心态浮躁,以一种金钱至上的心态主导企业行为。因此,树立正确的道德伦理观是当代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以高标准要求自身产品杜绝食品安全问题。这不仅是消费者的希望,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那如何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种优良的企业文化?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引导:

首先,外因是解决问题的条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却也由于速度过快遗留了许多问题。马克思曾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当今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出企业伦理道德的丧失,其实归根结底是经济制度的不完善,经济发展的过快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完善经济环境是重塑企业价值观,从基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经之路。完善经济环境首先要完善政治经济体制,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一是完善政治经济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把好关”。食品安全事件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监管不利,如果监管部门能及时查出三鹿的毒奶粉,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婴幼儿受到伤害。其次,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 增强立法和执法的公正性必不可少。企业伦理与法律的关系密不可分, 伦理建设要有法律建设保驾护航。商贩作假如此猖獗很大程度上也在于犯罪的成本太低,惩罚不严,导致企业有恃无恐,所以道德的形成是以法律为保障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能很大程度的约束企业行为。

最重要的便是企业自身的伦理道德建设,即内因。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三鹿毒奶粉事件后,整个奶制品行业都陆续查处三聚氰胺的使用,使得奶粉行业受到极大地打击。但是,北京三元乳业却一枝独秀,多次严格的审查却能始终保持良好的记录,这是为什么?还是企业文化的力量。如果企业没有诚信,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中心的理念,最多就是生产出勉强合格的产品,而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所以,企业伦理道德必修要强化理念。诚信 既是一种行为, 也是一种道德观念。观念的确立是行为的基础。企业的行为, 最直接的支配因素是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因此, 要建立企业诚信, 首要的工作就是确立诚信的道德理念, 把企业诚信作为企业道德、企业家道德、员工道德建设的首要理念, 广泛宣传、推广、落实。企业应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发展战略,并对员工进行伦理道德培训,形成一种以社会利益为重的企业价值观,使得企业从高层领导者到基层生产员工能从思想层面上形成道德准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逐利益并没有什么错,错的只是追逐利益的方式。利益是不能凌驾于道德伦理之上的,企业唯有树立起这种观念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太成熟所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只是暂时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忽略了承担社会责任。随着思想的进步,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的积极引导,企业会逐步形成符合伦理道德的价值观,违背伦理的企业行为会逐渐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等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曾经出现过,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逐渐好转,企业会觉醒,重拾诚信,勤奋,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遵守伦理道德。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冷静下来,积极思考如何能引导企业走上正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叶陈刚,经济学系列——《公司伦理与企业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李成军,李玉峰《企业道德案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4.百度百科

莹,刘遇春,牛习昌《中国企业伦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致谢:

通过撰写此次的课程论文,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体验了正式写论文的过程,对我的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尽管存在许多不足,对问题的分析不够完善,缺乏新意,但仍是我心血的凝聚。其次,通过撰写论文让我对当今中国企业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同时我又充满信心,希望能尽我所学做出一点贡献。尽管前路漫漫,但我坚信困境是暂时的,就如食品安全问题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终将消散,我们只需积极引导。

7.企业伦理研究综述 篇七

一、国外企业伦理学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企业伦理的研究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经过发展也产生了不少学术著作, 如加瑞特 (Garrett T.M) 等人编写的《企业伦理案例》、乔治·恩德勒 (Enderle G.) 等主编的《经济伦理学大辞典》、P.H.沃恩 (P.H.Werhane) 和R.E.弗里曼 (R.E.Freeman) 主编的《企业伦理百科辞典》、霍尔斯特·施泰因曼 (Horst Steinmann) 和阿尔伯特·勒尔的《企业伦理学基础》、詹姆斯·E·波斯特 (James E·Post) 等人编著的《企业与社会:公司战略公共政策与伦理》。目前, 国外对企业伦理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即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此外, 国外学者对于企业伦理的研究则更偏重于实践应用的层面上, 并将企业伦理融入到日常的管理之中, 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 更真实反映出企业伦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产权制度、企业员工的权利与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与环境等问题。对于企业的道德问题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霍尔斯特·施泰因曼 (Horst Steinmann) 和阿尔伯特·勒尔 (Albert Lohr) 所著的《企业伦理学基础》谈到企业非伦理行为的根源是基于制度压力、组织上的局限以及经理的道德这三个方面。制度压力指的是当今的社会制度造成了当前市场上的竞争经济, 为了取得利润最大化而产生的不道德行为。组织上的局限从组织结构上的障碍和组织文化上的障碍分析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如对劳动分工问题、决策权限分散、企业文化价值定势等问题做了分析。经理人的道德则是从构成企业主体的个人道德阐述不道德的产生,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经理人的行为方式说明了道德在不同企业中的不同的作用。作者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次论述了企业非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 其理论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 无论是国外还是我国学者大多也是从这三个层次展开论述的。

詹姆斯·E·波斯特 (James E·Post) 等人编著的《企业与社会:公司战略公共政策与伦理》第五章讲到企业经营中的伦理困境的原因是基于四方面的原因:1.个人获利和个人利益。2.盈利和竞争压力。3.经营目标和个人价值观。4.多文化交叉矛盾。从这四个方面讨论了企业伦理问题的性质, 并列举了相关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罗伯特·杰克考尔 (Robert Jackall) 的《道德困境—公司经理的世界》一书中介绍了一个成功的经理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内部员工的处事原则问题, 从公司运营的每个环节揭示了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企业所面临的道德上两难的选择。

国外对于企业道德研究大多从公司的管理角度出发, 从实践的层面分析公司在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只有认清这些道德问题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与伦理之间的矛盾。但是国外学者对于理论层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仅仅指出了其中的问题而没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二、国内企业伦理问题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学界主要围绕企业伦理的概念、企业伦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开展企业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 关于企业伦理概念的界定

对于企业伦理这一概念的界定国内学者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一些学者将企业伦理视作一种道德规范, 并从行为约束的方面对企业伦理进行界定。

我国学者朱贻庭认为“企业伦理是以企业为行为主体, 以企业经营管理的伦理理念为核心, 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及其实践的总和”。此外美籍学者成中英教授、陈荣耀、周祖成教授、李萍也都从道德规范这一角度对企业伦理进行了界定, 从企业道德规范的层面指出企业在处理各种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2. 从企业伦理的结构上对企业伦理的整体进行解读。

欧阳润平教授提出“企业伦理是企业利益及利益相关关系存在于发因素构成企业伦理的整体结构, 并呈现出相互影响、交互联系的循环状态”。学者李健认为“企业伦理是指在企业全部生活中所蕴含和活跃着的道德意识、道德准则与道德活动的总和, 它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的系统”。二者都从企业伦理结构的层面加以界定, 更清晰地从企业伦理的整体上对其进行解构。

上述定义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伦理的含义进行的界定, 但是二者并不矛盾, 对于企业伦理的含义的界定, 大多数是从道德规范上来讲。但是这样界定是不全面的, 企业伦理不仅仅只是一种行为规范, 更应该内化为一种软的约束力量, 应当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 指引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结合以上学者对企业伦理含义的分析, 本文认为企业伦理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处理其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及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是企业有机组成的一部分, 是与企业生命力息息相关的一种企业文化。所以企业伦理不仅仅是约束制约企业行为的规范, 而是两者的相结合。

(二) 企业伦理与企业利润的关系

一些观点认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个体, 无需承担企业道德责任, 企业的惟一目标就是获得经济效益, 而不用在乎盈利的手段。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的压力反而使一些讲道德的企业难以立足, 对此企业伦理和企业利润真的是不可调和的产物吗?围绕这些话题一些学者展开了讨论。

陈炳富、周祖成在《企业伦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中指出不讲企业伦理有损企业长远经济效益, 企业不讲道德是一种短期的、自杀性行为, 长此以往, 企业必定处理不好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 自然也不能长久的自足, 遵守企业伦理反而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并且超越单纯的经济效益。可见二者并不矛盾。

王学义在《企业伦理学》中指出企业经济关系受到一定的道德原则支配, 企业伦理目标是企业经济目标的调节器, 企业只有通过道德的作用来配置社会物力、人力等各种资源, 使这些资源都尽可能大地产生经济效益, 推动社会的繁荣, 这才是企业获取经济利润的应有之义。

龚天平教授从另一种角度分析两者的关系, 通过对近年来对国外学者关于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关系的总结指出, 目前国外的观点大致有三:企业伦理阻碍经济绩效的提升, 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企业伦理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 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之间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而是复杂多变的。通过研究龚教授并没有直接指出企业伦理与经济效益是否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企业伦理不能成为企业谋取经济绩效的权宜之计, 而必须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

关于企业利润与经济利润关系许多学者大多从理论的角度上来分析, 因为目前没有实际的资料和可量化的数据证明这两者的关系不冲突, 但是从伦理的层面来讲, 企业经济利润的获取终究不能脱离道德的层面, 即使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了暴利, 也只是一种短期行为, 并不能使企业长久地立足于整个市场。

三、企业伦理建设问题

关于企业伦理的建设问题, 主要是从管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展开的。

(一) 基于管理学的角度谈企业伦理的建设

陈炳富、周祖成在《企业伦理学概论》中谈到阻碍企业讲究伦理道德的因素, 从宏观上说企业的短期行为、我国法制不够健全、地方保护主义、金钱的压力和诱惑成为了阻碍企业伦理发展的因素。微观方面主要从小团体利益、责任不明确、对伦理道德的认识不足以及非伦理决策等方面分析。针对这些制约因素, 从伦理领导、企业伦理守则、伦理决策、伦理道德教育和伦理控制这几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伦理建设的。夏绪梅在《企业伦理建设途径探讨》中指出构建企业伦理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探讨。外部建设是基于国家目前的环境,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强化消费者的严密监督构建企业伦理。内部建设是企业就自身来讲一要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化, 二要加强人员伦理道德教育及路训。三是设置伦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负责人。刘红叶在《企业伦理概论》中指出企业伦理的构建首先要完善组织结构, 为企业伦理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学习型组织。其次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道德素质, 最后要实行伦理化的决策模式。徐金发在《企业伦理学》中也谈到企业伦理决策与建设的问题, 并重点叙述了企业管理决策中伦理的作用。朱金瑞在《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历史演进》中提出了中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徐大建的《企业伦理学》也分析了企业伦理建设的战略以及企业伦理的价值体系、对策的伦理评估等问题。

以上学者针对目前的国内环境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及对策, 为推动我国企业伦理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和企业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二) 基于伦理学的角度谈企业伦理的建设

基于伦理学的角度谈企业伦理建设问题主要是从企业文化的构建方面分析的, 王学义指出构建企业伦理要塑造伦理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动态稳定的状态, 企业文化应该让每一个员工认可, 并从员工本身得到体现, 同时指出要塑造道德型企业家。陈雷的《理解企业伦理》具体分析了民族文化与企业伦理的关系。赵德志在《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中认为企业行为是否合乎道德, 一方面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道德状况,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雇员的伦理意识与道德水平, 而这一切也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伦理状况。综上所述企业只有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从伦理角度而言企业伦理建设自然也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目前对企业伦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在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当中, 一些研究者把企业伦理看成是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并认为企业伦理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企业道德规范, 把道德规范变为外在的、强加给企业的枷锁, 如果将企业伦理只停留在道德规范的层面, 并以此为标准去评判企业的行为, 人们对企业道德规范就会有反感而逃避责任。目前学界对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宏观的层面, 还不能将企业应有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及法律责任真正地落实到实践当中, 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只是泛泛而谈。企业道德问题的解决远不是理论学术就能解决的, 只有将其上升到实践的层面,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伦理问题上遭遇的困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 我国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企业道德失范的行为也随之而来, 并引起理论界、企业界及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伦理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文献梳理, 为企业伦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企业伦理,伦理建设,道德难题

参考文献

[1]欧阳润平.企业伦理——实现义利统一的理论与方法.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周祖城, 陈炳富.企业伦理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朱金瑞.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历史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 第一版.

[4]夏绪梅.企业伦理学——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问题.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

[5]霍尔斯特·施泰因曼 (Horst Steinmann) , 阿尔伯特勒尔 (Albert Lohr) (著) , 李兆雄 (译) .企业伦理学基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年版.

[6]P·普拉利 (著) , 洪成文 (译) .商业伦理.中信出版社, 1999年版.

[7]理查德·T·德乔治 (著) , 李布 (译) .经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五版.

[8]吴新文.国外企业伦理学三十年透视.国外社会科学, 1996 (3) .

[9]龚天平, 窦有菊.西方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关系的研究进展.国外社会科学, 2007年, 第6期.

8.企业伦理责任探析 篇八

摘 要:随着企业对社会影响的日益增大,企业不仅成为重要的经济实体,更成为重要的伦理实体。企业作为社会资源的享用者,在享有权利、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还应当履行伦理责任。企业伦理责任的提升应从法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自身制度及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企业伦理责任;人本伦理;公共伦理;生态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41-03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产品信息更加便捷和透明,企业对社会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大。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尽管“三聚氰胺”事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牛肉膏”猪肉变牛肉事件、“染色馒头”事件以及以“毒胶囊”为代表的药品安全问题、以山西小煤窑为代表的员工安全问题、“血铅中毒”为代表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再一次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企业通过生产产品追求经济利益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还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为广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强调对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1]。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就是企业的伦理责任。

一、企业伦理责任及其现状

(一)企业伦理责任

伦理强调和谐,注重应然性的价值,是一定社会人们的道德行为、道德活动和道德关系的基础,是人们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伦理作为协调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价值体系,给人们提供善恶价值尺度,制约和激励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的行为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手段,引导人和社会健康发展[2]。企业是社会资源的享用者,与社会存在紧密地联系,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不容忽视,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自觉担当其伦理责任。

所谓企业伦理责任,即企业作为伦理实体对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伦理道德方面的责任,其核心在于企业的行为与支配行为的理念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内容包括人本伦理、公共伦理、生态伦理三个层次[3]。

企业的人本伦理责任是指企业要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形成良好的伦理氛围。企业是依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获取最大化收益的竞争、营利性组织。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尊重员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员工合理的需求;企业对外产品要能满足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人本伦理责任是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企业的公共伦理责任是指企业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进行公平竞争,遵守互惠互利、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原则,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共环境秩序,确保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孤立进行的,而是在社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就需要建立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因此,企业成为影响社会公共环境良序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公共伦理责任是不容忽视的。

企业的生态伦理责任要求企业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破坏,建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尊重生态资源的再生性,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企业排污影响着周围社区居民和社区环境,甚至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企业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生态伦理责任。

综上,企业伦理责任应是企业在经济运营活动中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的、应然性的价值,是应当的和必需的责任与义务。企业伦理责任要求企业在经济利益的追逐中,遵循一定的道德,遵循“善”的原则,通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手段,促进人类、社会及生态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伦理责任的现状

现代企业既是重要的经济实体,也是重要的伦理实体,因此企业除了承担经济责任外,也要承担伦理责任。目前,一些企业存在着只讲经济利益,而忽视或无视伦理责任和义务的现象,在履行伦理责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本伦理责任的缺失。首先表现在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善”。一些企业员工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缺乏劳动安全保护,职业病问题严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企业任意降低工资标准,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很多企业未按《劳动法》规定在工作日、休息日、假日加班支付1.5倍、2倍、3倍的工资。其次表现在企业缺乏对消费者的“善”。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猖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众多。“双汇瘦肉精”、“牛肉膏”、“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毒胶囊”等事件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12年4月15日,央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用胶囊事件进行曝光”,浙江省新昌县某厂大量使用工业明胶加工制作药品胶囊,而这些工业明胶竟是由散发出刺鼻臭味的碎皮子熬制而成,这种药用胶囊铬超标,最终流入国内多家药厂,涉及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虽然违法企业的不伦理行为最终受到了严惩,可是法律总是具有滞后性,不道德行为对人的危害之大,影响之深无法弥补。

2.公共伦理责任缺失。首先,表现在企业信用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如一些企业合同违约问题突出,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居高不下,企业赖账逃债现象屡见不鲜。每年订立的合同很多都存在违约问题,许多企业在银行贷款,长期不还,以各种理由逃债、赖债,导致银行死账、呆账大量增加给银行带来负累,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此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还需要不断与其供应商进行合作,这个过程也要求企业必须遵守协议,确保质量、买卖公道、及时发货。而有些企业却进行合同欺诈、违背合同、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造成企业利益链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发展,影响了社会商业公共环境的健康发展。其次,表现在企业产品缺乏诚信,产品实际与宣传广告不符。如,染色馒头、假牛肉、假鸡蛋、“调和豆浆”、“塑化剂”等事件以假充真,欺骗消费者,破坏了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影响了人与人的和谐,致使企业公共伦理责任严重缺失。

3.生态伦理责任缺失。首先表现在一些企业恶性消耗自然资源现象比较普遍。我国人均资源贫乏,人均土地、森林、水资源和矿产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17%、25%和58%,35种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60%[4]。但是,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却很低。有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恶性消耗资源严重,盲目开采,过度开发,能耗大,产出低。如一些小矿厂、水泥厂、食品加工厂、造纸厂等等,盲目利用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缺乏资源节约意识,缺少生态保护责任,虽然多次被国家明令禁止,但仍肆意妄为。其次表现在企业污染物排放量超标,排放量逐年上升,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2011年4月至6月期间,在云南省曲靖市发生铬渣非法倾倒导致污染事件,雨水将非法倾倒的铬渣冲刷,淋溶到附近水体,导致部分牲畜饮用积水后死亡,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安全;2012年4月江西南昌污水直排影响赣江水质等。企业是社会资源的使用者,在使用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使人类不因环境遭到破坏而被陷入不可挽回的生态危机中。

二、企业伦理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针对企业在履行伦理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一)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通过强制的力量对企业形成道德“硬约束”。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具有滞后性。一些法律规定的解释不明确,存在着漏洞,使一些不法企业有空可钻。目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主要分散在劳动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尚未形成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关于一些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还未形成立法规范,存在着法律的“盲区”。有些法律规定缺乏相应的具体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另外,在法律执行中,由于受到有些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存在着不作为、执法不严的问题。关于企业相关的法律惩罚力度不够,使企业的违法收益大于违法成本,法律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强效的约束作用,甚至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二)企业文化的道德弘扬机制未建立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里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信念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将企业内部各种力量聚集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下,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目标[5]。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价值观、经营文化、管理文化、人事氛围、企业目标等。优秀的企业文化重视道德教育,与企业伦理价值和谐一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和保障。企业文化能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成为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对企业的一般要求,能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感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一些企业文化的道德弘扬机制未建立,将单纯追求个体物质利益作为唯一目标,将企业建立在片面追求经济货币数量的增长上,企业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缺少人文关怀。

(三)面对市场竞争一些企业滥用科技

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过程。然而,科技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者违背善的原则和诚信的原则,不顾对消费者的可能性危害,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在企业中滥用科技。如“瘦肉精”本是美国发明的一种兽药,却被一些企业滥用在饲料中,喂养出来的“健美猪”又流入双汇火腿肠中。“三聚氰胺”被不法商贩添加在原奶中,旨在增加蛋白质的含量,一次次躲过了食品的检测。“地沟油”被不法商贩提炼出来回流到了人们的餐桌,蒙混过关,以假充真,几乎用肉眼很难识别,给检测技术增加难度。有些企业投机取巧将“苏丹红”工业原料添加进饲料后生产的假红心鸭蛋,用以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手段,如此等等。企业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应该遵守伦理要求,建立“善”的价值取向,以利于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求竞争讲效率的经济,要通过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降低产品成本,不断创新,以优质价廉在行业竞争中取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有些企业唯利是图、投机取巧,只图快、只图省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不伦理行为必将受到严重的惩罚,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

(四)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担当伦理责任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家的伦理责任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员工的伦理意识。企业伦理责任是企业家的自发意识和道德自律。目前,我国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各种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企业家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缺乏正确的认知,不能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在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下,一些企业家排斥原有“义利观”,注重个人的实用,进行不正当的竞争,投机取巧,唯利是图,把企业的行为局限在自己盈利的小圈子,忽视或无视社会利益。企业对伦理责任的担当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家的道德自觉性,企业家道德水平高,人文关怀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强,企业的伦理责任担当的就多,反之,亦然。因此,要不断提高企业家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积极自觉履行伦理责任。

三、企业伦理责任的提升途径

企业伦理责任的提升,需要通过加强法律建设、建立优秀企业文化、完善企业自身制度、提升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等途径来实现。

(一)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和加大经济惩罚力度,增强对企业道德的“硬约束”

加强企业伦理责任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只有通过法律的支持和强有效的约束,道德才显得更加有效力,只有通过强制性地法律规范约束,才能使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和伦理规范发展成为可能。政府需要不断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可能减少法律的漏洞。企业作为追逐营利的组织,承担伦理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守法成本和违法成本的比对衡量。因此,要加强对违法企业的监督和惩治,加大对违法企业的经济惩罚力度,使企业的违法成本大于收益成本,使得企业无利可图。通过法律的制约与处罚,使企业从遵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逐渐将企业的道德行为从外在的约束转为内在的自觉,从而促进企业的伦理责任实现。政府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企业行业内普及法律知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伦理责任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增强对企业道德的“软约束”

企业伦理责任实现除了法律制度的“硬约束”外,还需要通过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以增强对企业道德的“软约束”。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弘扬企业道德,潜在的提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道德素质,成为人们道德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建立社会责任感,履行伦理责任的基础。企业要积极建立优秀企业文化,将企业伦理规范和企业伦理原则,如:诚实守信、服务至上、公平竞争等纳入到企业文化中,在企业文化中树立企业伦理形象。企业文化往往以潜在的、不自觉地方式渗透在企业员工的道德理念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爱岗敬业,奋力拼搏,积极向上。因此,只有建立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归属感、责任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文明进步。通过提高消费者、员工等的维权意识,加强对企业伦理责任的监督,通过媒体包括网络新媒体的监督等社会全方位的监督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三)完善企业自身制度,将伦理纳入到企业科学管理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首先要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制度。对于企业内部来讲,建立一个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伦理建设的条件和保障[6]。按照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制度,加强平等、公正的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制度、公正分配管理制度、绿色环保管理制度等。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伦理纳入到企业的科学管理中。企业要遵守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遵守“服务至上”的宗旨,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发展。以正当手段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杜绝添加使用如,“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科技滥用行为和不正当竞争手段。其次要加强科学管理。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科学体系,对企业的物质生产原料进行严格检测,将假冒伪劣原料阻挡在企业大门外。同时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企业产品的科技检测水平,严把质量关,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要建立科学发展观,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企业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克服对自然环境的实用主义态度和唯利是图的行为,我们要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摈弃功利与实用的传统的发展伦理观,建立可持续的新型的发展伦理观[7]。

(四)提升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家是现代社会重要也是最值得重视的群体,企业家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温家宝总理在谈及“奶粉事件”时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要加强企业家的道德教育,增强企业家的诚信、正直、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知识的宣传,树立优秀的企业家典范,加强优秀企业家的道德宣传。企业家应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引导企业向宏观整体性方面发展,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目标,关心利益相关者的整体权益与公正,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企业家不仅要拥有物质资本,更要拥有伦理气质,伦理精神和伦理责任。企业家要不断增强民族感、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道德理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自觉担当伦理责任。

企业履行伦理责任是应当的,也是必需的。企业伦理责任的实现还受到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企业伦理责任的普遍实现也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通过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力量不断提升企业伦理责任,从而建立企业、社会、生态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华灵.企业社会责任伦理探析[J].道德与文明,2012,(1).

[2]李健.论企业伦理[J].道德与文明,1998,(4).

[3]李秋华.和谐社会语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浅议[J].学术交流,2008,(12).

[4]黄晓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01.

[5]陈荣耀.企业伦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3.

[6]倪愫襄.伦理学简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45.

上一篇:迫不及待近义词下一篇:我的课余活动――骑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