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水浒传课前导读

2024-10-01

名著水浒传课前导读(4篇)

1.名著水浒传课前导读 篇一

当得知假期要完成《水浒传》读后感时,我真的有点不安。以为我从来没有从看过《水浒传》的同学口中听到过关于这名著的好评。只知道故事描写一百零八个好汉的事迹,而且篇幅很长,不少人还没有看到一半就放弃了。“唉,虽然不太想看,但节气的语文功课也只有这些,总不能不做的。”就这样,我便跑到朋友的家里去借来了一本比较精练的版本看了起来。

第一回说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史进也就是其中的九纹龙,这《水浒传》中第一位出场的好汉一出场便在舞刀弄枪,而且绣了一身的刺青,看见人客时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什么人?敢来笑话我的本事?俺拜过了七八个师父,我不信还不如你!你敢和我比一比么?”就单单看这几行字,不论是动作、外貌还是语言都表现出他的自信、粗野和无礼。但比试过后,史进认赌服输,对王教头的礼让表现出对其的敬佩和拜师学艺的诚意。其前后态度的差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又说明了史进虽然粗野,但做事爽快利落,绝对不会不痛不痒。

看过第一回后,我感觉其实《水浒传》也不像别人口中说的如此沉闷枯燥,故事的因果关系很明显,环环紧扣的情节令我相当感兴趣。《水浒传》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人们品味的小说!

2.名著水浒传课前导读 篇二

一、拆文成段,掌握段落思想,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想阅读,害怕分析,是因为教师总习惯将大篇幅的文章直接扔给学生,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教学难以展开。针对这一问题,如果把全文拆分,以段落为单位,引导学生抓主题句,掌握段落思想,循序渐进,理解全文效果会好。

所谓“擒贼先擒王”,学生抓住了主题句,就能理解主题思想,逐步深入就能掌握中心思想,这样文本理解的难度就大大减小。通常,一个段落的主题句位置有三种可能:1.段首。这属于大多数情况,比如模块一Unit 1 School Life第一段的主题句就是:“Going to a British high school for one year was a very enjoyable and exciting experience for me”对段落的中心思想有很明确的介绍。2.段末。这也是常见的情况,像模块四Unit 1 Advertisements一课中有一段主题句:“All of these ads are meant to benefit the public,and you can often learn a lot by following the advice they give.”就在末尾很清楚地阐明了公共广告的益处。3.段中。这类情况较少,碰到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

在学生清楚主题句的位置后,再设计问题引导其寻找,以解答和选择为主。一般,可这样问: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in this paragraph?开门见山,让学生寻找。或者,比较委婉:Wha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ragraph?让学生转个弯,进而意识到中心句。此外,还可挑选几个相似的句子让学生阅读以后选出中心句,考查其理解能力。

这样,学生就能在段落中心句的理解中慢慢靠向文本中心,促进分析理解能力的提升,奠定好基础。

二、抓段要点,获取阅读信息,优化概括总结能力

通常,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存在惰性思维,习惯读到哪儿抓到哪儿,没有归纳意识,脑海中不能形成提纲,使得其要花大量时间阅读、记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从技巧上指导,在学生清楚段落主题后,从小处着手,细化要点,引导其抓住段落点,快速获取信息,有效概括,做好总结梳理工作。

学生只要抓住了段落提纲的要点就能抓住一整段的意思,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们要多花心思,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信息。

首先,作一个简单的、总的设问:“What does it refer to?”引导学生在段落中撒网寻找,将一个个点找到,在脑海中形成独立印象。

其次,根据重要信息,进一步设问:“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让学生初步了解段落结构,促进其课前认知,为深入地思考理解做好准备。

然后,在学生清楚一些信息后,鼓励其想象,将其联结起来:“What was happening to...?”这样,学生就一定要到段落中去概括,尝试着提炼,无形之中提高了其总结能力。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可以采取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提炼重点。像在讲模块二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前,设计以下练习:

That evening,Justin_____home after the game._____also said they saw Justin walking towards his home.Justin’s sister,Kelly_____him_____his_____CD and she also saw a large spaceship_____outside.She heard Justin_____.

这样的填空,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要点,效果很好。

三、逻辑推理,抓住关键细节,提高文本探究能力

英语文章看似长篇大论,很难理解,其实大都有脉可循,隐藏着很多线索,帮助我们理解。教材中的文章以记叙文为主,通常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遵循事件发展的特点展开,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关键句如涉及时间、地点、人物等的词,读懂其暗示意思,然后顺藤摸瓜揣摩作者意图、就能深化文本理解。

比如,在导读一开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题目让其做“侦探”,解决一些细节问题,以选择的方式进行。如在模块二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中,设计以下题目:

The family didn't report Justin's disappearance until________.

A.that evening

B.the next evening

C.lunchtime the next day

D.the next afternoon

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推导,还能激发其兴趣,不断地寻找线索突破。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简单地细节判断,从而加深印象,初步了解事件始末:

1.They are moving all the time

2.They have multi-colored skin

3.They look strange and frightening

4.They like to stop people from dreaming.

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前掌握事件大概,在正式教学时有正确的思考方向,能跟上教学节奏,积极思考。

总之,课前导入是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降低其阅读难度,而且还能培养其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具体实施时,我们要结合学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精心设计问题,用心引导,为深入的文本探究作好准备。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课前导入,借助理解题的设计运用,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其具体方法有:拆文成段,抓段落要点以及抓关键细节。

3.名著水浒传课前导读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前导读 指导策略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阅读教材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进度,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总是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走到课堂就开始讲,不管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有没有阅读,有没有了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很多学生没有基础去听课。由于学生无法整堂课都精神集中地听教师讲解,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势必会脱节,从而影响后续学习,造成数学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如果我们在教学前能够引导学生对教材开展阅读,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当听到自己理解比较到位的内容时就可以稍微放松思想。这样,有张有弛的听课势必会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点着手的。

一、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指导

课前导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学生提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些了解,不仅可以减少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时间,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教学有一些期待,上课时更容易集中精力。当然预习并不是让学生随便来,还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很多学生并不会课前预习,都把课前预习看成是简单的看书或者是对内容的死记硬背。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以及大纲要求,把握好重难点,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已知内容,并能够对教学重难点和自己有疑惑难以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以便于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有侧重点,提高听课效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阅读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容易依恋教师。很多教师会发现如果我们给学生布置了课前预习并有一个完成的课前导读案,那么学生就会很好地完成。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口头的布置,很多学生都不会完成或者完成不好。因此,基于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们在低年级阶段,一定要坚持不懈地为学生做好课前导读的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够坚持完成好这项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阅读习惯。

三、内容精炼,富有内涵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之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求也随之提高,此时教师导读提纲设计的侧重点也要有所改变。单纯的一问一答式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通常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可分为三个层次:①字面理解层次的问题;②理解、解释层次的问题;③激趣、创造层次的问题。导读提纲重点培养学生读懂课本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有概括性,富有内涵。

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分数混合运算(二)”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围绕如何“分”或“合”来解决问题。结果证明绝大部分都能顺利掌握,从而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

四、有的放矢,培养能力

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能力提高了,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导读设计要更有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时,通过让学生课前实际测量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观察并获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大小的表象,并测量教室的长、宽、高,推算出教室的体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应用数学或数学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较难自觉地联系实际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变化现象。因此,有针对性的导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推理、猜想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力求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或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例如“正比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组织讨论就自行解决了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优差兼顾,重在启发

在学生能有效地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导读中的“扶”的作用就要相应减少。但是要兼顾学困生,课前导读提纲中的问题题还是必要的,要“兼顾两头,满足中间”。此时对新授课的重、难点的分解上宜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维空间更广,更富有挑战性,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的分组讨论环节学生必然更能发表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估计费用”的导读提纲中设计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解法?”的问题,好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自觉用多种方法解答,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后面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不用教,学生也会解答。

六、适度超前,因材施教

对于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多少、难易,适当增设,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题目,实行超前的课前导读。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设计“乘法分配律中提到的是‘两个数,如果是三个数、四个数也适用吗?如果是一个书乘两个数的差也能适用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练习,不做统一要求,以体现“指导——自主学习”的“保底但不分顶”的教学思想,让优等生也感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好胜心强的心理。对优等生而言,没有难度的问题往往很难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奋点。

总之,课前阅读是我们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生习惯的重要方式。我们每一名数学教师都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课前阅读的引导工作。学生做好课前阅读后,在课堂上必定会变动活跃起来,必定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做好课前阅读工作,也是为学生长期的、高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4.名著水浒传课前导读 篇四

回到家后,我的脑子里便出现了水浒故事里的108条的英雄好汉,虽然我还不是非常了解他们,但是我相信读完这本书后我一定会非常了解这些好汉的。我坐在课桌旁,情不自禁的打开了书,没过几天一本书就被我全部读完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鲁智深大闹野朱林》,故事内容是这样的∶高太尉的义子非常喜欢林冲的妻子,回到府后便得了大病,医生说只要把林冲杀了,夺来他的妻子他的病会痊愈。这天林冲和鲁智深在街上走着,突然看见一条大汉在卖一把大刀,林冲看了的的确确是一把好刀,便花了大银买了下来,这回高太尉知道了,便故意让两人告诉林冲带着宝刀到官府来,给他欣赏。林冲只好服从,可谁知他带刀来到此地,即被设成带刀来官府刺伤高太尉,林冲被冤枉发配到沧州。高太尉派了两人在路途中把林冲给解决了。在野猪林时,正当两人准备时,从丛林中跳出了一个大花和尚,把两人按倒在地,正要杀他俩时被林冲给拦住了,说∶“他俩也是受人指使的。”随后,鲁智深便一路保护林冲不受高太尉陷害,走上了沧州之路。

从这个故事中,我便知道了好汉的性格∶重情义、心胸宽阔、谦逊有礼……

上一篇:优秀英文范文下一篇: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主题班会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