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室建设情况

2024-09-03

微机室建设情况(共4篇)

1.微机室建设情况 篇一

1月14日 实训处 制

前 言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渗透到当今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而计算机的应用为我们所带来的高效性、灵活性、方便性已成为不争的实事,尤其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日臻完善更将计算机的应用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教育行业学校也在进行现代教育的改革,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引入教学各个环节,从而引发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重大革新,这些变革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需求分析

在本方案中的电脑教室建设,有下面几个要求:网络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制作、INTERNET互联等。学校规划55PC的电脑教室规模,那么在交换机的型号和数量上都必须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

二、设计指导思想

2.1原则方针

1) 实际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遵照实际情况确定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2) 先进原则。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建设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并不断跟踪国

内外的最新技术动态,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3) 经济原则。在设备选型和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上,对具有相似功能的产品进行全

面的比较,用有限的资金购买更多的、性能价格比更高的产品。

4) 高效原则。动员多方力量,团结合作,相互配合,使系统的建设得以高效率地进

行。

2.2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建设校园网络教室,实现学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已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一项新尝试,它具有以往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更多更好的实际效果。多功能视听网络教室结合多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应用,集微机教室、网络教室、语音功能教室、视讯点播电子阅览室、INTERNET教室等为一体,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为学校教学创造出了新的教学模式。

2.3主要网络设备的选择原则

根据已制定的网络系统设计原则,我们所选择的网络设备必须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安全、稳定、可靠

作为整个校园网络系统的硬件基础,网络设备必须是具备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

特点。这是网络系统稳定运行的最基本条件。最好是经过相当长时间,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的网络产品。为此,我们建议选择国际知名厂商的产品。

2)技术先进

网络设备仅仅具有安全、稳定和可靠的特点是不够的。作为高科技的产品,还应该具有的特点就是技术的先进性。我们所选择的网络设备应该采用当今较先进的`技术,能够保持该设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因为技术落后而被淘汰。同时,在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该设备不能承担繁重的负荷时,能够降级使用。

3)便于扩展

由于信息技术和人们对于新技术的需求发展都非常迅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我们必须选择具有一定扩展能力的设备,能够保证在网络规模逐渐扩大的时候,不需要增加新的设备,而只需要增加一定数量的模块就行。最好能够做到在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现有模块不支持新技术的情况下,只需要更换相应模块,而不需要更换整个设备。

4)管理和维护方便

先进的设备必须配合先进的管理和维护方法,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我们选择的设备必须能够支持现有的、常用的网络管理协议和多种网络管理软件,便于管理人员的维护。

附一: 微机室的布置参考图

附二: 计算机教室方案及配置

注:外电进机房后需先进60安的空气开关,然后接入稳压机柜,经过稳压后连接到各个电源插座上。从稳压机柜出线为并联,每20台计算机出一根3(根)×4(平方)的铜芯电源线。

2.微机室建设情况 篇二

关键词:公共微机机房,建设,管理,维护,安全

1、引言

学校公共微机机房的建设、管理与维护是一个繁杂的整体工程, 应该在建设时有一个总体的规划, 针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隐患进行处理;并在以后的使用中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积极的维护, 才能确保机房的正常使用, 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现在, 一些学校微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 存在许多令人头痛的问题。如拔掉网线、拔掉电源插头、私插优盘、损坏鼠标、损坏键盘、破坏软件系统……, 等等。这些问题, 有的是初期建设考虑不周所致, 有的是后期的管理不善或维护不力所造成。所以要使机房高效益、高质量服务于教学, 必须把机房建设、管理、维护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并全面落实做好。下面本人根据多年来在学校机房建设, 管理及维护的经历和经验, 谈谈学校微机机房的建设、管理及维护的相关问题。

2、学校公共微机机房的建设[1]

2.1 资金能力

学校公共微机机房的建设, 关键是资金, 作为学校的领导一般都会考虑建设的必要性, 投资的作用及效益。如果资金充足, 可考虑档次高些, 设备不会很快被淘汰, 还可延长机房的使用年限, 这样往往更合算。如果资金受限制, 那就只好量力而为了, 但基本的配备还是必须投资的, 这涉及到以后的使用与管理的问题。

2.2 使用要求

在学校公共微机机房的建设中, 教学和使用的要求是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机房设备应该达到什么档次, 使用什么配置, 软件系统包括那些软件, 怎样才能适应当前及以后发展的需要, 等等。应从当前及以后的教学和使用需要和培养目标进行考虑, 并做出选择。例如, 从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看, 学校应该具备让学生上因特网的基本条件, 所以学校的微机机房一般应提供因特网接入, 但对于一些机房没有上因特网的需求, 则可以考虑教师用机的因特网接入 (因教学或演示可能用到) , 而不提供所有微机上因特网, 这样也可节约一些开支;又如, 目前微机硬盘价格都相对比较便宜, 所以一般都使用有盘工作站, 这样学生的操作内容可临时存放于本机, 既可提高系统速度, 也方便于教学和管理。

2.3 场地要求

为确保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保障机房师生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微机机房场地的选择, 也应适当考虑, 这可参考我国2009年6月1日开始实行的最新标准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如机房宜设于自然环境清洁的地方, 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场所;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2.4 机房要求

学校公共微机机房的建设要求, 一般可参照最新标准的C级机房进行建设。

2.4.1 机房布局

微机机房在布局上, 一般应有主控室和终端室、缓冲室或缓冲通道等。主控室为系统管理员工作间, 可安放主机、打印机、控制台终端等设备, 集合各路电源开关的配电箱等。终端室主要放置终端, 供学生上机学习使用;缓冲室或缓冲通道用于换鞋, 临时存放学生用物等。

2.4.2 机房装修

主控室和终端室可采用铝合金玻璃墙隔断, 可增加透明度, 便于观测设备运行情况;又可起隔音作用, 达到安静、清洁、美观的效果。主控室应留有备用插座。

机房顶棚、墙、门、窗、地面应不脱落, 不易起尘, 不易积灰, 并能防雨水、尘砂侵入;机房应避免阳光直射。门窗一定要做好防水措施, 特别是南方地区, 夏季常有台风天气, 雨水在强风的作用下很容易从门窗侵入机房。机房的通风排气口要有防猫、鼠等小动物进入的措施。装饰材料应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材料, 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照明线与电力管线应尽量采用暗铺设。墙、顶颜色以明朗淡雅为宜, 涂料应为无光漆或不含硅化物的油漆, 符合环保要求。机房地面平整光洁。地面最好采用防静电的活动地板。一般不在机房铺地毯。

2.4.3 供电系统

有合理的供配电系统, 火线、零线, 接地线应齐备, 一般采用三相五线制。电压不稳定的地方, 应配置稳压电源。主控室的主机、终端控制台应配置合适的UPS不间断电源。

2.4.4 扩音系统

为教学方便, 最好具备扩音系统。因现在计算机课程等的教学, 都直接在机房上课了。

2.4.5 机房照明

照明采光方面, 当机房光线不足时, 用日光灯提高照度, 不要有眩光。

2.4.6 空调系统

机房内需安装空调, 室内温度要求18℃~28℃, 相对湿度要求35%~75%。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师生的正常教学。

2.4.7 机房桌椅

机房的电脑桌椅最好专门定做, 确定合适的桌面大小与高度, 做到能通风散热、能隐藏机器后面板的各种接线。前面用活动门作为挡板并可上锁。一般不提供前面板USB插口给学生使用, 前面挡板只留对应机箱开关及复位按钮的位置。这样可避免学生私装游戏、拔掉网线等违规行为。

2.4.8 监控系统

安装监控系统, 可起防盗作用, 更重要的是可以监视机房设备的使用情况, 对学生的违规、破坏起到威慑的作用, 给管理带来方便。

2.5 安全要求

对于微机机房, 应该有基本的安全措施。应在机房内配备有效的消防设施或消防器材进行防火;有接地防雷措施, 防雷可单独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有安全保护、防静电措施,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可采用联合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3、学校公共微机机房的管理[2]

学校微机机房是教学的重要场所。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高教学质量, 延长微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 保证微机安全运行, 让师生能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必须制定机房的管理条例并认真执行。

3.1 总则

1.管理条例要求各位教师、管理员、学生认真遵照执行;

2.教学计划内的学生上机, 须在学期初将上机计划交教务处审核;

3.非教学计划内的上机, 由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上机时间;

4.进入机房必须保证身体整洁干净, 任何人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带入机房, 严禁在机房内吸烟;

5.任何不得在机房内传播计算机病毒;

6.外来无关人员, 不得擅自进入微机机房;

7.机房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

8.对违反条例者, 视情节轻重, 给予必要的教育, 造成严重后果的, 视后果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3.2 学生守则

9.上机前准备好上机所需的物品:书、笔、纸等, 不准带与上机无关的东西 (如食物、水果、饮料、口香糖等) 进入机房, 更不能带镊子、钳子等工具进入机房, 也不能将任何物品放在主机、显示器等微机设备上;

10.严禁赤膊、穿背心、不换鞋等进入机房;

11.学生应提前五分钟有秩序地进入机房上机, 进入机房后必须对号入座, 并保持安静。

12.上机期间, 不得擅自离开机房;如需暂离机房必须向老师请示, 获准后方可离开;

13.服从指导教师和机房管理员的调配, 不得擅自调换座位;学生上机如确有原因需更换机器, 必须征得教师同意后按指定位置上机;

14.保持机房安静、整洁。机房内不准大声喧哗、聊天、嬉笑、打闹和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15.在机房内严禁吸烟、随地吐痰、吃东西、乱丢垃圾、在桌、椅、墙壁上乱涂乱画;

16.不可野蛮操作微机, 如用力敲击键盘、鼠标等;

17.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不得利用电脑或网络从事非法行为, 散布诽谤攻击他人的言论;

18.不得利用电脑或网络散布不当言论, 影响学校声誉或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

19.不得利用电脑或网络传播电脑病毒或非法进入他人电脑系统;

20.不得在机房制作、浏览、复制、传播淫秽内容;

21.不得改动或移动机房内的电源、空调、机柜、终端、双绞线等;不得插拔机器后的网络电缆线、电源线、电源插座;严禁私自拆卸配件;

22.如遇微机和其它设备发生故障损坏时, 应立即停止使用, 向指导教师报告, 听候机房管理员安排;

23.上机结束后, 把椅子摆放整齐, 做好机位周围的清洁工作, 按时下机。

3.3 管理员守则

24.管理机房内的所有设备, 认真做好"计算机故障维修记录"、"计算机设备登记"、"计算机软件登记"等;

25.根据课程安排和上机实验要求, 提前十分钟开门, 检查门窗是否有异常情况,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做好上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保证学生准时上机;

26.注意检查机房的工作环境 (温、湿度) , 机房内做到清洁、通风。注意检查机房设备运转情况, 遇特殊情况, 应果断采取措施, 保护学生和设备的安全。

27.机房管理人员在离开机房时, 应检查电源是否关闭、门窗是否锁好、有无安全隐患。

28.未经机房领导同意, 不得擅自接纳他人进入机房, 不得擅自把软件等资料外借;

29.机房钥匙由管理员一人专管, 不得转交他人;

30.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学生上机指导工作, 并监督上机人员正确使用设备;

31.机房管理人员应该在上课后十分钟内及下课前五分钟对各个机房进行巡视, 及时处理和记录所出现的问题。重大设备事故应保护现场, 及时向领导汇报;

32.经常保养维护机房设备, 及时排除设备故障, 不能排除的疑难故障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33.防止病毒入侵, 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工作。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查和清除;

34.定期检查防火设备的有效性。

35.外来人员使用机房或机房设备外借, 必须经学校分管领导同意;

36.安排每天打扫、整理机房;定期大扫除, 确保机房的干净、整洁。

3.4 指导教师守则

37.指导教师应按教学计划排定的课程、时间和机房准时进行教学工作, 需更改课程安排的, 提前与教务部门联系;

38.对初次上机实习的学生进行上机注意事项及相关制度的教育;

39.指导教师必须提前五分钟在机房门口等候学生进机房, 并检查每位学生, 对有不符合守则要求者, 严禁进入机房。

40.上机时指导教师应提出具体、明确的操作内容和要求, 并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 加强巡视、指导、检查, 督促学生进行有关操作, 严格执行机房的管理制度;

41.学生上机结束前, 指导教师应提醒学生整理桌面、放好椅子。指导教师应在所有学生离开机房后, 才能离开机房;

42.为能更好使用机房, 下课后, 教师应认真填写机房使用情况登记表;

4、学校公共微机机房的维护

4.1 硬件系统的安全维护

学校公共机房的微机使用频率都很高, 所以硬件的故障率也比较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作, 硬件设备的及时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可采取以下方法:

4.1.1 定期检查维护与及时维护相结合。

4.1.2 安装闭路电视监控器, 防止人为的破坏和偷盗行为, 同时可较好地遏制机房考试中的作弊行为。

4.1.3 使用定做的电脑桌, 保护电脑主机箱后面板各种插接线不被碰撞或拔移。

4.1.4 不使用软磁盘。

可以在学生用机中提供一个分区不还原, 给学生存放操作的内容;在教师用机中建立作业文件夹, 利用局域网保存学生的作业或练习, 每次开机时自动清空或复原, 下课时打包备份到其它文件夹;或提供专门终端来收集保存学生的作业或练习。这样可以不使用软磁盘, 既提高速度, 又避免软盘驱动器经常出现故障的状况。

4.1.5 硬件维护中应注意的部件

内存、电池、插接头、键盘、鼠标、机箱的电源及复位按钮、网卡及网线接头、CUP散热风扇, 这些常常是导致系统不正常工作的部件, 在平时维护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4.1.6 建立易损件 (如鼠标、键盘) 的备用库, 保证已损坏的设备得以及时的更换。

4.2 软件系统的安全维护

软件系统的安全维护是保证机房正常使用, 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软件系统既要能让学生进行各种正常的操作练习, 还应允许学生的误操作, 甚至挑战 (有意的软件破坏) ;又要保证每次重启计算机系统时能够提供一个完好的计算机系统, 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机房都使用了还原精灵或网络还原精灵, 才算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大问题。

一个完整软件系统的安装设置往往要花好多时间, 为了能在软件系统崩溃或硬盘损坏的情况下, 快速地恢复软件系统, 除了使用还原精灵或网络还原精灵之外, 通常还可以结合以下方法进行软件系统的安全维护:

4.2.1 用克隆工具软件对系统或硬盘做镜像备份;

4.2.2 在硬盘设置隐藏分区, 并把系统分区的镜像文件放于此分区中;

4.2.3 用分区工具软件或修改注册表的方法隐藏分区, 或解除分区隐藏;

修改注册表方法:在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主键中, 新建双字节键值, 名称为NoDrives。当值为00000000时全部可见。

驱动器代码分别为A=1, B=2, C=4, D=8, E=16, F=32, 依此类推。把要隐藏的驱动器代码相加, 换为16进制数, 低位在前, 高位在后, 设置键值。如隐藏E盘则键值为10 00 00 00, 隐藏F盘则值为20 00 00 00。设置后重启生效。

可把这个分支的隐藏设置和取消隐藏设置导出为注册表文件, 以方便使用。

4.2.4 安装防病毒软件, 并及时升级, 检查系统, 用还原精灵保存系统。

4.3 机房相关设备的安全维护

经常检查机房电源设备、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等的工作情况和开关状况。

5、结束语

只要我们在机房建设、管理及维护上有了整体的规划, 并在各方面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把不安全因素扼杀了, 机房就实现了安全;当我们在管理及维护上, 把正确、有效的措施落实了, 机房的设备在教学和使用上, 就会更顺畅, 机房的经济效益就会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S/OL].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2009-10-05].http://www.jifang360.com/news/2009612/n8425719.html

3.微机室建设情况 篇三

摘要:针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为了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微机原理”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研究。

关键词:微机原理;全程式考核;PBL教学法

作者简介:张志伟(1977-),女,河北卢龙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马杰(1978-),男,回族,山东泰安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天津?3004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972106)、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JCYBJC00900)、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研立项“模式识别双语教学平台建设”重点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55-02

“微机原理”是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Intelx86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认识及软硬件的分析设计能力。学生学好这门课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基础,更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量大,实践环节多,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较难,因此,大力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各高校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具有近三十年历史的课程,同时是一门技术更新快、应用范围广、信息量大,对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都有很高要求的课程。本课程以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汇编语言、存储器以及一些常用的微机接口芯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微机原理”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编程等先修课程的后续扩展,又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DSP等课程的必须基础。通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该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内容众多,技术更新快,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的精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测试与控制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扩展十分迅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讲透讲全,更不可能使学生透彻掌握与灵活运用。

2.缺乏具体应用和实践互动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实践性极强,然而传统的微机原理采用的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授课方式,缺乏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学生弄不清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及在实际中应该如何应用,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学生难以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将枯燥的知识转换为学生感兴趣的工程实际问题,将成为该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

3.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衡量教学效果,目前微机原理课程采用的是传统考核方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张考卷,教师根据得分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容易把学生引导到过分追求结果而忽略其学习过程的错误方向,甚至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而在考前突击复习,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的课程培养体系,结合几年的教学实际,本文从课程规划、课堂授课、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四方面对微机原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大纲,构建基础+方向+前沿性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体系;以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综合采用项目驱动式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打造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平台,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建立差异性、多方位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考核。

1.教学内容的规划

本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紧扣通信与信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了“基础+方向+前沿”的多层次结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1)基础内容部分。根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内在特点,将各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存储器、I/O接口等计算机硬件知识作为基础内容。

(2)方向内容部分。针对通信类、电子信息类等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特色内容。如通信专业侧重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通信网络和设备开发中的应用,将接口技术、总线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应用于3G终端中,并让学生参与开发3G无线上网卡;电子信息类专业侧重于硬件开发能力和汇编语言编程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等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前沿内容部分。随着微机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课程组紧跟技术前沿,将多核技术、浮体单元技术等新技术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同时,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以及HP、Intel、IBM等大型IT企业技术工程师开设课内外讲座,介绍硬件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

2.教学模式的改进

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微机原理教学都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学方式,课程的重点都集中在微处理器及芯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跟工程设计相违背,还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看到了树木,看不到森林——只看到芯片,看不到系统,因此教学应按照一个自顶向下的进程,按模块一次讲解体系架构和各个抽象层,采用“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和互动式。对于新引入的知识点和内容,首先介绍其重要性及其在整个课程中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该内容的欲望,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和参与度。然后通过具体实例结合flash动画、板书等手段,讲解新内容,注重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并随时注意学生的表情,通过询问、反问等方式,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实时调整讲课进度。

(2)问题式和小结式。对于每章内容的教学以问题为引导,首先提出一些需要本章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和学习;课程结束前几分钟进行已讲解内容的梳理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每章课件结束有2~3页总结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阶段性学习内容。

(3)项目驱动式。对于一些和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的内容,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方面,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例如,课程组依托数据采集卡项目,讲解A/D及总线技术,使学生可以直观理解A/D的转换原理以及总线的使用方法;又如,以交通信号灯控制为案例,讲解可编程定时计数器芯片8253的原理与应用。

3.实验平台的搭建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模块化多功能微机实验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多层次递进式的实验内容;开展了课外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指导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

(1)实验系统模块化。将实验内容分解成基本单元,然后将单元功能模块化,最后形成实物化的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取舍、更替,既满足了多层次实验内容的设计,同时也奠定了实验内容与教材内容同步低成本灵活配置的可能性。

(2)实验内容层次化。对每一类软硬件实验均设计了基础型、设计型和综合型三个层次、三个水平的实验内容,努力做到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理解到综合能力培养,并与时俱进地增加实验内容,更新实验项目。

1)验证性实验。在学习微机原理的初级阶段,学生还难以深入理解微机的内部结构,更别提利用汇编程序去控制微机系统了。验证性实验主要以具体内容的验证为主,实验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理解、动手能力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对理解课程内容有利的、学生付出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的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实验时学生要去查阅资料,先设计硬件,再一步一步进行程序调试、汇编、连接、装入、运行,观察输出,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这一层次的实验目的主要是熟悉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对接口芯片各个引脚信号的实际接线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体会,逐步提高做实验的兴趣,通过实验,学生对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教师给出设计任务,提供基本设计思想,学生自主设计硬件电路、独立完成软件程序的实验。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软硬件知识,有能力自己做一些修改和设计,并且对做实验有了一定的兴趣。

例如在这个阶段,给学生安排一个步进电机测速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的启停、正反转及转速。此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查找步进电机的相关资料,了解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应用场合,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硬件选择、硬件电路的搭建及软件设计调试。

3)综合性实验。综合应用实验是在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让学生综合运用微机原理及其他相关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设计、独立完成的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由学生独立进行方案设计、编程、调试,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综合实验增强学生应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装与调试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实践活动多样化。通过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与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近几年课程组老师参与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其他电子竞赛等的指导工作,这些实践活动使本课程实践教学得以很好地延伸和发展,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令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4.采用全程式考核方式

为实施差异性培养和贯彻多元化评价体系,提出了“优生免考”和“综合评价”两个举措。

(1)优生免考。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课程组提出并实施了基于“项目学习”的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优生免考举措,以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代替期末100分钟的考试,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也充分发挥了优秀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综合评价。采用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效避免了“期末考定终身”的情况,体现了过程重于结果的考核思想。课程学习成绩从平时作业和表现、实践环节、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几方面进行评定。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中,考试成绩只占50%,其他为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式既减轻学生在期末的心理、身体负担,同时也督促他们注意平时对课程的复习,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工科信息类专业的“微机原理”课程不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课程的理论分析和应用意义并重,应该多强调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整合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和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具有较深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信息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明德.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李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50-54.

[3]微机原理与接口教学大纲[S].天津: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1.

[4]邓蕾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策性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0):80-83.

4.微机室建设情况 篇四

一、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的特点

当前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本使用了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 它与传统制动系统的区别是通过电信号传输制动指令, 反应时间短;在制动指令处理时通过收集相关指令, 信息容量大、处理快、制动力精确;在自诊断与故障保护方面, 微机实施全系统的自诊断, 同时显示相关故障数据。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中包含:常用制动模式 (有级控制与无级控制) 、快速制动模式 (纯空气制动与纯空气制动+电制动) 、紧急制动模式、停放制动模式、保持制动模式。

二、我国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的现状

目前国内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辆的制动系统基本上使用三家国外公司{德国Knorr公司、日本Nabco公司、原英国Westinghouse公司 (被德国Knorr公司收购) }生产的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 (除长春轻轨车辆使用AR12电气控制型模拟指令式制动系统) 。三家国外公司的制动系统原理基本相同,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在制动动力与空气制动配合方面利用动力制动能力, 一个编组单元内连续配合;在制动控制方面采用模拟直通式电空;在空、重车调整方面常用制动为空气弹簧采样, 微机计算, 在紧急制动方面为单独回路控制, 失电制动, 纯空气制动;在防滑控制方面采用动力制动与空气制动分别控制;在故障检测方面车辆控制系统具有故障诊断、故障存储及故障显示功能, 同时通过网络或总线进行集中监控。三家国外公司的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不相同之处, 在指令方式方面Knorr公司使用模拟式的PWM或网络;Nabco公司使用数字式的3线编码7级指令;Westinghouse公司使用模拟式的PWM。在系统结构方面Knorr公司使用微机控制制动单元安装于车厢内, 气制动控制单元集成化;Nabco公司使用制动微机控制单元和制动气动控制单元集成一个机箱中;Westinghouse公司使用系统模块化。在常用制动EP方式方面Knorr公司使用制动与缓解各一个模拟阀闭环控制;Nabco公司使用一个流量比例阀闭环控制;Westinghouse公司使用制动与缓解各2个开关阀闭环控制。

三、我国自主研发的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

进入21世纪后, 我国掀起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潮。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系统长期依赖进口, 阻碍了我国的自主研发进程, 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城市轨道车辆的国产化, 也影响整车成本及维修成本。经国家计委 (现国家发改委) 批准四方车辆研究所、铁道科学研究院、上海铁道大学 (并入同济大学) 等单位共同研制制动系统。我国现已研制出“先锋”号MDB-1型制动系统和“中华之星”制动系统两种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其不同之处是在指令方式方面“先锋”号MDB-1型制动系统使用模拟式的PWM, “中华之星”制动系统使用数字式的3线编码7级指令;在动力与空气制动配合方面“先锋”号MDB-1型制动系统充分利用动力制动能力, 1个编组单元内连续配合, “中华之星”制动系统使用动车 (机车) 切换配合;在制动控制方式方面“先锋”号MDB-1型制动系统使用模拟式直通式电空控制并根据高速特点采用速度粘着控制, “中华之星”制动系统使用模拟式直通式电空制动率控制;在常用制动EP方式方面“先锋”号MDB-1型制动系统使用制动与缓解各1个开关阀闭环控制, “中华之星”制动系统使用制动与缓解各2个开关阀闭环控制;在空、重车调整方面“先锋”号MDB-1型制动系统的常用制动为空气弹簧采样、微机计算其紧急制动为限压阀限压, “中华之星”制动系统的常用制动为空气弹簧采样、微机计算而其紧急制动为限压阀根据空气弹簧压力限压;在防滑控制方面“先锋”号MDB-1型制动系统使用动力制动与空气制动分别控制, “中华之星”制动系统使用空气制动防滑控制。两种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的相同处是故障检测方面车辆控制系统均具有故障诊断、故障存储、故障显示和应急处理功能, 同时通过网络或总线进行集中监控。

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的思考

纵观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控制模式与控制原理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研发的项目和方向。现今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发突出, 而国内生产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许多部件仍依赖进口, 所以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国产化进程。就加快国产化制动系统而言, 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 加强同研共发, 加快制动系统的国产化。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研发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多数处于单兵作战, 应将制动系统项目化, 将其中的指令传输系统、微机控制单元、防滑控制装置、基础制动装置及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做成子项目。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 协调研发单位共同参与, 有效利用人力、物力, 实现制动系统100%国产化。

2. 提高制动系统零部件的可靠性与通用性。

制动系统的可靠性随使用时间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 国内自主研发的零部件可靠性下降速度大于国外进口的零部件, 应加强国内制动系统零部件制造工艺。制动系统的通用性是指制动系统国产化的同时, 应考虑兼顾问题, 对于进口制动系统使用时间的增加, 所需的零部件越来越多, 将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制动系统国产化时应尽可能做到技术与部件的通用性。

3. 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动系统试验项目。

在研发国产制动系统的同时, 应进行严密的试验, 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与高效运行。主要项目应有司机控制器控制的制动与缓解试验、紧急制动试验、动力制动和空气制动的转换试验、保持制动试验、防滑作用试验、疲劳试验、高低温试验、BECU电磁兼容试验、振动试验等等。

参考文献

[1]韩增盛, 王辉.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国产化的研究[J].铁道车辆, 2004, 42 (10) .

[2]吕晓晖.我国城轨车辆制动系统介绍及选型[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 (06) .

[3]丁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4, (3) .

上一篇:宋兴村党员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快毕业的日记初中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