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的作用论文

2024-07-12

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的作用论文(共10篇)

1.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的作用论文 篇一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调,基础知识重视不足和知识点扩展不足等缺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适时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教师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主。鉴于此,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变传统的讲授方式,把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革新局面下,课堂教学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完全抹杀教师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

根据新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特点及近年来的考试题目,老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全面提升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许多英语老师的自身素质有限,教学理念陈旧,且许多学校实行大班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如果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存在较大困难,许多老师的思路较为保守,教学的重点依旧是停留在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与单词意义,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并未给予相应的重视,因此并不能达到现代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2.教学方式单调

教学方式较为单调是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该问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即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和老师的相关能力较弱,具体情况如下:①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许多学校由于资金不足、班级数量大、管理不善等原因,各个班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完善,老师只能使用极为有限的教学道具及材料,如录音机、挂图,甚至仅仅使用粉笔完成所有教学课程,黑板板书信息量较大,但是该方式没有新鲜感,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②老师技能不足,许多老师只关注本课堂的知识的修养,而没有相关的多媒体使用技能,计算机水平有限,对于课件的制作较为生疏,无法充分发挥出多媒体及其他 教学设备的功能。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口语、听力等能力并没有较为良好的提高,学生往往只会写,而不会听、不会说,也会影响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3.基础知识重视不足

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般会持续的上新课,整体复习时再进行全面的拔高性总结讲解。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初中英语尚未学扎实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单词发音或者简单的单词意思均尚未掌握。在上新课时,许多新的知识点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能完全理解,而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学习将会困难重重,跟不上信息量较大的高中英语学习进度,长期以往,对于英语的兴趣会越来越差,越来越没有自信,严重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4.知识点扩展不足

新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量较大,涉及到的知识面较为宽广,但是许多老师在教学时仅仅重视教材的内容,如单词、语法、句型,而没有将教材知识内涵向现实生活或者其时代背景进行拓展,学生无法理解教材的实质立意及深层意义,知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刻,也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且已被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发挥群体的互动作用,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

英语教学现状一直受到诟病,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逐渐消退,特别是在高考改革的指挥棒下,很多学生会选择放弃英语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程度,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重新找到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特定的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把分配的学习任务完成。这样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团结合作才能把学习任务很好的完成。教师不直接参与他们的分析与讨论,因此学生也就不再依赖于老师给出答案,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到答案。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开展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养成。3.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

2.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的作用论文 篇二

新课程改革对音乐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对每位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独立性、特异性”。因此, 新时期下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主动审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赋予了音乐教学独特和深刻的内涵, 它要求老师在传授学生那些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一并训练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 增强学生对乐曲的鉴赏能力。高中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较大的影响,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学的主旨不是培养出出色的音乐家, 而是塑造学生未定型的审美能力, 便于其对人生的真、善、美的认识。

1. 高中音乐教学情况分析

1.1 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音乐教育家罗杰•斯诺曾说:“音乐之目的有二:创造纯净之声和愉悦人的感官, 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长期以来, 音乐教学忽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对情操的熏陶, 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加之音乐不具备由升学考试产生的外界推力, 学生容易产生“我以后不从事音乐方面工作, 所以我不用学习音乐课程”的错误认识。高中音乐课程, 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还应能教会学生鉴别好与坏、美与丑, 培养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审美能力。

1.2 对教学现状的分析。

1.2.1高中音乐教学过分注重音乐书本理论知识的记忆。过分关注于乐理知识的书本化传授, 学生虽然短时间内能够强记大部分课本中的符号知识 (如节奏、音程和弦等) , 但却难以融会贯通并掌握它们, 最终难以避免学生进入“学会这个, 忘了那个”的学习困境。1.2.2高中音乐教学缺乏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没有兴趣的音乐课, 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食粮, 而且容易滋生学生对音乐的厌恶。通常, 学生对某首曲子的欣赏的评论十分单一, 答案无外乎好听或者不好听, 完美或者不完美, 而不评论作品的情感等。

1.3 对教学方法的分析。

音乐课堂侧重于听、唱、写, 一架钢琴、一块黑板再加一本教科书, 十分容易使学生滋生学习倦怠情绪。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过程应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再创造的过程, 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 教学过分知识化、理论化, 重教授, 轻体验;重结果, 轻过程;重记忆, 轻活动。

2. 互动性音乐鉴赏课的内涵

互动性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以探讨的形式完成知识的传输,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动性音乐鉴赏教学方式不仅仅指老师与学生完成课题上的问答, 它建立在课堂上下双方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的基础上, 更强调老师与学生在精神上的交流, 要求老师能够实时把控学生的思维流动, 了解学生的迷惑, 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引导学生对曲目作品的欣赏思路。

3. 互动性音乐鉴赏课的具体应用措施

3.1 基础讲解。

做好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 是保障互动性音乐鉴赏课成功的基石。虽然学生也具备初中所教导的基本乐理知识, 这有益于学生对书本中作品的理解, 但高中音乐课中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曲风、流派、情感等特点, 都相比初中难以理解。在对某个音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曲式结构、作品流派、乐曲风格等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概要性评说, 必要时亦可将其与其他类似曲目, 从结构、节奏、旋律方面进行对比、评析, 使学生对该曲目形成感性的、全面的认识, 便于学生体会作品的感情分别, 从而锻炼学生的旋律鉴赏水平, 同时强化学习之前习得的理论知识, 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来, 使得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易于学生掌握。

3.2 多媒体教学。

音乐是一门关于欣赏的艺术, 就像文学作品一样, 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音乐最复杂的就是它的抽象性和感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贴切地理解作品的灵魂, 单纯依靠图片和黑板这种静止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 能够将变幻的图像、起伏的声音、抑扬顿挫的感情引入音乐鉴赏过程中来, 学生可以根据多媒体的画面和音响, 对作品的曲风、流派产生具体、形象地理解。

3.3 趣味性互动。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的是节奏、旋律练习, 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 达到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目的。柯达伊教学法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掌握民族的音乐母语, 培养和指导学生的音乐爱好, 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 培养以民间歌曲为基础的音乐读写能力。由此, 为了高效地完成音乐课堂的趣味互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巧设教学情境, 教师应该根据自身对作品的理解, 巧妙的设计场景, 形象化地向学生展示作品的背景环境、作曲者内心的心情,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形象美。例如, 赏析贝多芬《月光》曲时, 教师通过解说曲中旋律的变幻和节奏的更迭, 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觉到曲子中透露的一丝丝柔美月光。第二, 尊重学生的看法,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对乐曲赏析的独特视角,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品中蕴藏的细微情感。第三, 改善提问的策略, 音乐鉴赏过程中的交流离不开提问, 合理安排提问者标准性答案问题和开放性答案问题的结构, 避免学生出现只记不想的错误学习态度, 在保证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 激发他对作品的特异性思考。

摘要:音乐教育是重要的感性教育, 它担负着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真、善、美等意识判断形成的责任。高中音乐教育承前启后, 承接了初中教育传授的基础音乐知识, 开启了人对更为宽广的音乐世界的探求。本文通过讨论互动性音乐鉴赏在高中教学中的必要性, 系统地提出了如何设计好一堂高中音乐鉴赏课程, 实现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能够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激发学生对动人音乐的向往。

关键词:互动性,鉴赏,高中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庆.情境教学法传播理论与实务[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12) .

[2]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3.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的作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习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32-01

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中,让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合作,合作中积极开展实践,并一起去创造音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新课程改革中,非常提倡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一种非常富有创意的,一种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课堂活泼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不能只是一种形式,要根据课堂实际,学生学习情况,精心设计,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使用,不能为了用而用,只是为了体现所谓的素质教育,那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要能用才用,有用才用。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呢?

一、把握学生学习特点,科学合理组合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教学”是指在对班级进行授课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然后优劣组合,把各个小组的学生能力按照均衡原则的组合在一起,形成音乐学习合作小组。根据教材中音乐内容教学目的不同,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不同,灵活机动地重新组合学习小组,小组的座位排列也可以是多样性的,可以安排成自由型,可以安排为圆圈型,也可以安排成U型,还可以安排为正方形,不一而举。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中,教师要提前拟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带着要求学习,带着问题学习,确保有的放矢,并积极参与指导。音乐学习更多的地要求学生自己,或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学习提高,教师要一对一地指导,是不现实,就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提高,让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同时,还可能是小组的争论中发现新知识、寻找新方法、掌握新知识。

二、引导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教育只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来概括,那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确保是在每一个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音乐学习活动,因此,要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开展,首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一是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为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做好参与交流讨论的准备,在小组学习之前,可让学生自学有关内容或查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二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倾听时,要注意力集中,不打断对方发言,明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三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的习惯。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四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讨论的习惯。讨论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会质疑,但不能讲伤害对方的话;要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还要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同时,组内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五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组织的习惯。小组讨论时要组织分工,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当小组长,能及时概括组内意见,代表小组发言。

三、适当选择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不能为了让课堂变得“热闹”而滥用合作学习,不管课堂内容教学能不能用,适不适合用合作学习,在所有的音乐课堂中都使用合作学习,这是在走极端。其实,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都一定需要合作学习,能用则用,不能用则不用,要根据学生特点,根据教材内容,根据重难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内容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比如,教学欣赏课《龟兔赛跑》一文时,让学生充分理解乐曲内容及音乐表现形象后,分组讨论音乐剧的再度创作。“经过这次比赛后,音乐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想象,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都表演了各自富有创意的音乐情景剧。整堂课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充分体验到了集体合作的愉悦感。

2、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活动的意义。低年级音乐课中自制小乐器的活动特别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能走极端,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难易适中。如果学习的内容太难,学生被激发的兴趣就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会感觉学得很累,会觉得无助,迷失了方向,摸不着边际,或许还会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反之,太易,大多数学生不需要什么时间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缺乏讨论和交流,成为一种毫无实质意义的表面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针对个体,不能针对部分学生,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参与,在音乐课堂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4.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作用 篇四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中的独特作用,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才的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音乐学科是“应试教育”带来的重灾学科。我对今年的初一新生进行了调查,内容是他们在小学阶段接受音乐教育的状况。近千名的学生,只有20个人能够视唱《闪烁的小星》的。调查表明,城市还是农村,音乐课大多都开了,教材都订了,师资力量也不是完全空白,但学生在识谱方面却令人瞠目:农村学生几乎100%不识谱,县城小学的也仅占4%。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看来,小学的音乐课大都是排在课表上,基本不上;教材是放在书包里,基本不用;教学大纲束之高阁,基本不顾;学生成绩随意给分,基本无要求。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办学方向偏斜,音乐课时不足。2.经费本就羞涩,音乐设施更差。3.教师素质下降,音乐教学举步维艰。4.培养步入误区,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能使音乐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还能通过爱国主义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加速德育内化过程,这就是寓德于乐。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能运用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引导学生始终在形象的感染中进行抽象的思考;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感受力、理解力,而且丰富了想象力,这就是寓智于乐。探索音乐与健美相融,把音乐、舞蹈与形体相融,这就是寓体于乐。我认为:一定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进行有计划的教学,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二、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评估

为了尽快改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评估力度,要和语、数、外科目一样重视、一样的定期进行评估。众所周知,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着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当前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热潮正在全国兴起。素质教育观的确立和实施,为确立音乐教育应有地位奠定了基础,也为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鉴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用专业教育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

通学校的音乐教育问题: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质量,忽视平时的教学质量;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育的重要辅助,促进作用。甚至在某些做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的“骨干”教师中,存在着抓少数“重点”音乐班的问题等。以上的这些做法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尽管在应试条件下,也对音乐教学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应该说,只有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才真正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四、音乐教学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的人,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之人人成功。例如:在竖笛进课堂的器乐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但必须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口风琴是吹奏的一种群体性教学乐器,它比较简单易学,但也需学生掌握利用气息控制的平吹、单吐、双吐、花舌等吹奏技巧。为使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学习。我把教学材料,一首32小节单旋律的朝鲜童谣《小白船》,配成一首四声部的全奏曲。学生根据自己掌握乐器的技能和程度,自选声部。基础较好的孩子吹奏主、副旋律,其余的孩子吹奏和弦与低音,或者为乐曲配置节奏乐器,使全体学生都在参与。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声部尽心尽力,并为完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当乐曲达到了声部和谐,节奏整齐,吹奏出有强弱变化的圆舞曲风格的音乐感受时,孩子们无不为自己演奏的美妙乐曲所感染,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欢心鼓舞。在默契的合奏中,蕴藏着孩子们的自我精神与集体精神。这一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儿童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2.提高审美素质,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审美素质。

5.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篇五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全面发展,其中对音乐的学习尤为重视。学生希望通过音乐教育开阔视野,促进更好地发展。在此背景下,一些职业院校加大了对音乐教学的研究力度,力求推动音乐教育新的变革。下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中音乐发展的现状,探求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创作教学;音乐教育;意义;发展现状;探讨

在我国音乐的教学中,很多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这严重抑制了音乐教育的开展,面对这一现状,职业院校非常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推进新的变革。尤其要注重创作教学的引入,充分发挥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

音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

(一)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学校,音乐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师仍旧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反应,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必将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尽管有些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但仍是以单一的唱歌为主,无法起到音乐教学的根本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脱离社会的需要。我国职业院校当前的音乐教育多侧重于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知识,而忽视音乐的创作。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未必能产生好的影响。在社会的需求中,各单位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独立创作的人才,在职业音乐教育中这些却无从表现,背离了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三)教师的素质水平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大多数人看来,音乐的教育更多地被看成辅修类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中优秀教师的流出,职业院校中音乐教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对音乐课程的研究改进也就无从开展,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更是难以实行。

二、音乐创作教学的具体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作教学,是对日常音乐的升华,通过计算机设备等手段使学生综合利用音乐知识,细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发散思维进行独立自主地创作。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恰当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纵观当前职业院校中音乐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创作教学引进的重要性,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意义。

(一)音乐的创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所谓创作教学,学生要想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必须进行思维的发散,加强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音乐制作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在熟练操作制作软件的情况下会提高创作的效率,长此以往,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快速地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创新的胆识也会提升,有益于优秀作品的呈现。

(二)音乐创作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音乐创作的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说是一种不多见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思路,否则将会大大影响创作的完成。这样,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必将改变过去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转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极大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说音乐教育的创作教学具有多重的意义与价值。

(三)音乐的创作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全面发展。创作教学在课堂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然后进行适当引导,教师的悉心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认可也可以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清晰地认知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合理地进行改正,增强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诸多的益处,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胆识,还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另外对教师而言,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一举多得,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当然要想推进这一教学,还需要职业院校教师的积极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确看待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发挥其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6.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六

江苏省黄前高级中学 张丽丽

摘 要: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一技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 教学 组织形式 过程设计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Four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一哲学思想。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使课堂充满了真正合作与民主的气氛。远在多年前,我国儒学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己重视合作并将用于教学情景中,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合作的观念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已十分淡薄,所存无几。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J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有五个基本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Small Group and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的成绩记录;(3)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4)小组合作技能(Small Group Skills)--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小组的自我评估(Group Processing)--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同伴教学法、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助个体和共学式等等。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作学习在英语听写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 Winkins)指出:若没有语言和语法,尚可传达一点点信息,若无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简言之,外语学习,词汇为本。而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好而渐失信心。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练习,听写是训练听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初中阶段这种练习多数在课堂内进行。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如果经过课后的复习重新听写得满分,教师仍然可以认可他们的成绩以资鼓励,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2、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口语交流与互动。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近年来大力推崇的活动形式。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例如:(1)变换伙伴。小组的伙伴一般是身边的同学,搭档长期固定不变,难免觉得不新鲜。可以尊重个人的选择,让学生经常变换搭档。(2)变换距离或位置。为了使学生大声说,听得见,可以把坐着说的方式改为站立地说,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间隔一米左右)面对面地说。(3)变换练习方式。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

在口语教学中,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仅仅掌握了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并不等于在交际场合恰当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交际法理论告诉我们:交际既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合作学习所倡导的相互作用观正是一种将交际作为语言学习手段的多边活动,在口语教学中,我采用了3S(Situations, Structures,Sentences)的教学模式,通过班机授课讲清语境,因为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并运用。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会话内容,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找出 Structures(初学者,老师给出Structures)这便是合作学习的开始,然后围绕Structures进行会话。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任务就是掌握老师讲解的内容,完成老师在限定时间内分配的学习任务,但学习任务必须由每个小组共同完成,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各有具体的分工,有计时员,提醒同伴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答疑员,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担任,负责本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使会话完成的快,正确率又高,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与差一点学生积极配合,提高了学习效率。在 Role play表演中改变了以往上课只是几个好学生能完成会话表演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础差的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原来上课张不开嘴,现在能在课堂上自编对话并流利交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还有一个收获是改变了课堂教学人数多的格局,通过分组把班级看作是由几个组组成的个体,无论什么形式的学习都以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3、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对中学各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量也大幅度增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小组讨论可以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 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 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合作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推论(deductions)和合理的推断(inference)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topics),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在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上,通过合作小组讨论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例如,在教SB2(B),Unit 15 A Famous Detective 时,我们根据课文内容的线索向各个合作小组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How can you connect a gun with a locked metal ches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sult of the story? 通过讨论,各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想象丰富且言之有理。

4、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对初中和高中的写作目标分别作了详细的描述。如五级的“目标总体描述”对“写”的要求是:“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写作开始前,应该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 的程序进行。下面将课内合作写作所遵循的程序进行简要说明:

熟悉要求(familiarization):教师从学生讨论后提供的话题或练习中选出两个题目,介绍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

小组讨论 ( joint negotiation ):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协商,从两个选题中定出一题,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等。

独立写作 (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每人拿出稿纸根据选定的题目进行实际的创作,包括编写提纲或打草稿等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伙伴编辑 ( peer editing):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学生阅读全文,并做必要的补充、删节。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同组其他成员的作文,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最后定稿,由其中一位组员负责抄写,署上小组成员的姓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多看、多改,以增加语言输入、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相互传阅和修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既做学生也做先生,同时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教师点评 ( teacher commenting):小组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文质量高,也相对工整,教师批改时主要就内容和文章结构发表评论,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精彩的句、段、长作文予以加分,以示鼓励;每次成绩都进行登记。第二天用课前5分钟对小组写作的成果进行反馈:表扬成绩高的小组和进步的小组;把成绩最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张贴在班级“佳作欣赏栏”上,并要求学生与此对照,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这样做,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自己和小组的荣誉认真地写、主动地合作,既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写作能力和改错能力,又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事实证明,合作写作的经验能导致以后学生个体写作成绩的提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指出,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正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在《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这一教改背景下,每位英语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中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并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理论或教学经验来看,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学都不能成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外语课堂中我们可以尝试合作学习理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在小组里团结协作,积极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29.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 (6):7.

[3]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2):20.

[4]叶芗美.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优秀论文增刊):42-43.

[5]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32-133.

[6]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9):26.

[7]张庆林.元认知的发展与主体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4.

[8]孙钱兔.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6):34.

7.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的作用论文 篇七

在教师的积极创新下, 教学方式逐渐增多,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以小组单位的合作学习, 有效提升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对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相关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将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每组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学习, 共同查阅资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能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合理划分小组, 每小组人数在4~6人左右, 并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 科学的配置每组成员, 保证每组学生能力较为均衡,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对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提升的作用及实践

(一) 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1]。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发表观点、共同讨论的机会较少, 大大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 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会根据学生兴趣, 设置相应的小组合作任务,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同其他学生一起完成任务, 学生能够跟熟悉、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探讨, 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消除对化学学习的排斥感和恐惧感, 对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兴趣有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相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设置小组合作任务, 要求学生探讨“酸雨形成的原因”, 高中生虽然听说过酸雨, 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知识了解甚少, 因此对这一问题十分感兴趣。在小组探究过程中, 小组成员也会积极参与讨论, 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讨论之后, 教师再引出“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 能够迅速投入到学习中, 认真学习教师讲解内容, 有效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2]。提升整体组员的学习能力和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蛋白质”相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 分工合作, 制作PPT, 并在下一节课上给全班同学讲解。小组成员在学习中会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学习任务, 如有学生收集PPT中所用到的资料, 有学生负责对资料整理分析, 有学生负责制作PPT, 还有学生负责讲解PPT。学生在学习任务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向组内成员求助, 共同解决问题, 集合所有组员的智慧, 对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教学中, 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显现, 主要依靠教师讲授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在思想上十分依赖教师, 以教师提供的答案为标准答案, 不愿独立思考问题, 教学效果不佳。而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有效实现了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原电池”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化学知识化学仪器探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有很多争议, 在探讨过程中会通过独立思考, 提出多种不同的观点, 实现小组成员之间思维的激烈碰撞, 并根据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不断充实、丰富自身观点, 主动探究与之相关的其他化学知识,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灵活学生思维, 同时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吸取了更多的化学知识, 对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3]。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难度, 同时也能够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中,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课后进行自主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可以自由选择实验材料, 根据所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依次进行分工实验。在这种具有充分自由的实验中, 学生主要依靠自身动手实践, 充分实现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分工合作的形式也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发现教材中未涉及到的影响因素, 体会实验中的乐趣, 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合作中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知识与初中相比更具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经常会受化学知识难度较大、课堂教学较为枯燥等原因影响, 逐渐丧失了对化学课程学习的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实现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对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对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提升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作用

参考文献

[1]凌云.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4, 11 (11) :158-159

[2]王林.借助小组合作教学, 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 2 (2) :62-63

8.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的作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学习 高中 数学 作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在学习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是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重要橋梁。

一、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整体提升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这样既打破了独自学习的思维局限,又避免了全班共同学习时无法给予所有个体足够重视的现实缺陷。在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和看法都有被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得到重视,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优于独立学习和全班集体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所以我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例题1:如果把截面半径为25cm的圆形木头据称矩形木料,如果矩形的边长为x,面积为y。根据对圆内接矩形已有的知识和函数的概念,请把y表示为x的函数。

例题2:矩形的面积为10cm,如果矩形的长为x,宽为y,对角线为d,周长为y,尽可能多的关于这些量的函数。

以上两道例题,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函数后,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除去不合理的函数,保留正确的,然后再全班讨论。问题一出,同学们都情趣盎然,从而对函数的表示法的概念理解更加明晰和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观点和思想的被重视而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能力,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把“要我学”渐渐变成了“我要学”,充分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总结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思想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事实表明,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关于圆的位置问题我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学习。我课下让每个小组用硬纸片做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标出圆心。在课上让每个小组尽可能多地找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然后记录,全班讨论。

小组1:两圆相交、相切、相包含(小圆在大圆内,不相交)。

小组2:两圆相交、相分离(即相离)、相内切(小圆在大圆内,两者相切)、相外切(小圆在大圆外,两者相切)。

小组3:两圆相交、同圆心(即两圆的圆心重叠)、相切、相包含。

……

通过动手实践,同学们记录下了各种各样圆的位置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了实践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了实践本身的重要性,提升了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综合素质。

三、增进情感的重要桥梁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学习小组是一个团体,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与每个小组成员息息相关,小组成员间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同学关系,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小组成员只有通过互相帮助,彼此协作才能提升小组的学习效果,在这种合作中,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深厚的友谊,而友谊的建立对于学生的情感建设和学习成绩的提升又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传统课堂中,一些潜在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常常在课堂上不敢说、不愿说,小组交流合作给了这些学生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和平台,那些思想的火花一旦通过小组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将大大激发这些学生的自信,任课教师也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更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9.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九

作者:陈 虹

多媒体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手段的一种重大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耳闻目睹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加强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收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 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高尔夫球》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乐和形状结构特点时,音乐教学通过电脑分别播放了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乐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分辩出不同乐器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另外还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录音磁带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五,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使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率。如在中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 25%。它涉及到乐曲欣赏、器乐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共欣赏中,又包括了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吹打乐、丝竹乐、民乐重奏和民族管弦乐等五种;在曲艺欣赏中,还涉及到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舞剧音乐等。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最好是利用录音、录像、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因为通过录像,学生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利用录音、录像的暂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辩、鉴赏,还可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上《溪边景色》时,要求学生主要听辩各种乐器的音乐和主题音调。因为在此曲中每种乐器及其组合所奏出的特点音调均代表了一个角色,如:长笛――夜莺、双簧管――鹌鹑、单簧管――杜鹃。学生通过多次的录音听辩,可能增强对每种西洋乐器音色和表现力的了解,并对音乐模拟功能有所认识,又如在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录像中俄罗斯美丽的风光同衣衫褴褛的俄罗斯纤夫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对歌曲及歌曲在力度上的处理印象非常深刻。欣赏后有学生说:“用多媒体手段来欣赏歌曲感觉就是不一样,它给我们直接展现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将抽象的事物简单化了,我们很容易接受,难以忘怀。”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深化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的一种共识。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之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审美教育。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比如:在教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时,教师采用了录像这一教学媒体。教唱前,老师首先放优秀影片,《开国大典》录像片段让学生观看,电视屏幕上那一幅幅画面: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壮观的阅兵场面以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每个学生产生出一种热爱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再放歌曲录像时,一幅幅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雄伟画面,特别是主题部分进行了男女音色及速度、力度等手法的处理,使画面更呈绚丽多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由于提供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也使这一节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上到欣赏课《黄河大合唱》第七首――《保卫黄河》时,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野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素质。

10.浅谈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

摘要:科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科学教育又强调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这就决定了要提升科学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批判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在科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促进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对其实施要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旨在为科学教学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小组合作;科学教学;作用;实施要点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课堂中,这种新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交际表达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符合我国教育发展观的。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被广发应用于学校的各科课堂中。作为教育学科的重中之重,科学教学也应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促进科学教学的革新与发展。

1.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严肃性,无论是小学的科学,还是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其学习都需要学生具有绝对专注、严谨的态度。科学教学的课堂通常都充斥着大量的定义概念与公式,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化学,各种化学元素的排列与反应方程式使很多学生一看到就头疼,只能死记硬背,而学习兴趣的不足使学生缺乏课堂所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为科学教学的课堂带来了新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教学的革新与发展。过去的个人式学习是学生与科学知识两者的小团体,学生直接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知识,很容易感到枯燥,而通过小组合作,这个小团体被打破,更多和学生具有相同心理因素的个体加入,使这个重组的新团体具有很强的人性化,学生与学生之间达成共同学习的关系,而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共同攻克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而且,小组的形式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获取、巩固途径都充满了多样化[1]。化学元素周期变的记忆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困难的,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进行接力背诵,或是由一人形容该元素的大致特征与前后位置,让小组成员进行抢答,使周期表成为游戏的一部分,从而赋予周期表生命力与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激发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敏感度,从而增强对其的理解与记忆。1.2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科学教学中有很多实验,有些实验可以一个人进行,但是很多实验都需要数人的合作才能完成,而且由于科学课堂内容的严谨性,很多假设的提出与验证都需要很复杂的工程与大量的研究,这都不是凭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因此科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但是由于政策原因,现在我国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在一个唯我独尊的环境中成长,受到父母与长辈的百般呵护,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模式,不懂得分享与合作,团队意识也很淡漠,而这与科学教学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工程中,小组成员与成员之间成为亲密的队友关系,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研究目标,而研究成果也是属于全体成员的,这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小组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分工将给予成员不同的共同任务,但这些任务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或者是上一份工作任务的延续、补充,或者是下一份工作的初探、开端,总之,大家的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一位成员的任务都要考虑其他成员任务的进行,在相互的交流与沟通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3]。如生物的细胞分裂实验,小组通过对洋葱根尖纵切片的观察,绘制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与末期的示意图,从而加深对细胞有丝分裂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优势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动手能力强的人负责切片的制作,而精通显微器的成员负责机器的调准,再通过成员对观察对象的商议确定分裂期,绘制示意图,并在成员的建议下修正图样,最终完成实验。而整个实验其实就是一个团队项目的完成过程,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实施始终伴随着与他人的互帮互助,其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有效提高。1.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定义、推翻、再定义的过程,科学是没有绝对真理,也没有终点的,因此科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发散思维,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而这也就决定了科学教学的目的绝不是把已有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思维批判精神,从而促进其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新[4]能力的提高。个人的思维意识是有局限性的,很容易被主观观念限制,一旦陷于某个思想误区,就很容易钻牛角尖。而且,个人的知识范围也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数个个体集合起来,也就相当于将数人的知识范围与思维意识集合起来,大大拓展了个体的思考空间。而且,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与重点是不同的,这就使小组面对问题时的考虑更全面、更立体,从而为小组成员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与研究方向,通过对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5]。科学教学的课堂上通常会有很多的试验,尤其是化学,其反应方程式的准确理解与掌握离不开化学实验的操作与观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试验难以达到教材的标准效果,是稀释度不够还是反应物质有杂质呢?或者是反应时间的控制有误、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猜测,但却不一定是问题的真正原因,而通过小组合作,大家将彼此的意见说出来,就给问题的解决措施提供了更多途径,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意识到还有另外的种种可能,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补充,拓展了个体的思维空间。1.4 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科学教学强调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而学生的自身知识系统与对问题的辨析能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与指正。科学课程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学生的问题的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其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需要学生具有将强的质疑能力,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都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的。传统的教师对全班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是知识的授予者,学生个体作为知识的接收者,很容易将教师与权威对等,阻碍了其质疑精神的培养,再加上有些学生的性格原因,不敢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影响其科学课堂学习效率。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则是以小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师对小组的研究目标、研究方向以及研究途径等进行指导,并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建议,教师成为小组的成员之一,与小组处于对等地位。而学生置身于小组中,作为成员组成更容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向教师提出问题。中学物理中的电学部分很复杂,并联、串联、混联等等,学生很容易混淆。通过小组模式展开合作学习,对不同的方式进行辨认、区分,而教师对小组探讨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汇报、辨证的平台,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6]。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要点 2.1 科学分组

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分组通常都很随意,按照座位或学号确定各组成员,然而这种分组很不科学,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不同学生在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上是不同的,而且,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如果一个水平较低的学生被分到一组水平相对较高的小组中,就会给该学生造成一种自卑感,使其不能积极参与到任务中,从而影响其与其他小组成员的交流沟通。因此,在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注意其水平差异的控制;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短处,不考虑学生的特质,就会给后期小组工作任务的分配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分组时还应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充分发挥其长处,从而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补[7]。2.2 合理的评价机制

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离不开合理的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时,不应只考虑其客观知识的理解、掌握,还应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创新意识,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实践技能、思考能力的进步与变化,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考评,给以学生一定的鼓励与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可以可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3.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而这些都是科学教学顺利开展、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科学课堂对学生的要求。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并将小组分工学习模式积极引入到科学课堂中。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对组内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建立合理公正的评价机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等,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安装工程招标书下一篇:中考作文专题训练